2017年第31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初赛)试题解析(二)
2014-2017全国高中生化学竞赛(初赛)试题及解析

第28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初赛试题第1题(6分)合成氨原料气由天然气在高温下与水和空气反应而得。
涉及的主要反应如下:(1)CH4(g)+H2O(g)→CO(g)+3H2(g)(2)2CH4(g)+O2(g)→2CO(g)+4H2(g)(3)CO(g)+H2O(g)→H2(g)+CO2(g)假设反应产生的CO全部转化为CO2,CO2被碱液完全吸收,剩余的H2O通过冷凝干燥除去。
进入合成氨反应塔的原料气为纯净的N2和H2。
1-1为使原料气中的N2和H2的体积比为1∶3,推出起始气体中CH4和空气的比例。
设空气中O2和N2的体积比为1∶4,所有气体均按理想气体处理。
1-2计算反应(2)的反应热。
已知:(4)C(s)+2H2(g)→CH4(g)ΔH4=-74.8kJ mol-1(5)C(s)+1/2O2(g)→CO(g)ΔH5=-110.5kJ mol-1第2题(5分)连二亚硫酸钠是一种常用的还原剂。
硫同位素交换和核磁共振实验证实,其水溶液中存在亚硫酰自由基负离子。
2-1写出该自由基负离子的结构简式,根据VSEPR理论推测其形状。
2-2连二亚硫酸钠与CF3Br反应得到三氟甲烷亚磺酸钠。
文献报道,反应过程主要包括自由基的产生、转移和湮灭(生成产物)三步,写出三氟甲烷亚磺酸根形成的反应机理。
第3题(6分)2013年,科学家通过计算预测了高压下固态氮的一种新结构:N8分子晶体。
其中,N8分子呈首尾不分的链状结构;按价键理论,氮原子有4种成键方式;除端位以外,其他氮原子采用3种不同类型的杂化轨道。
3-1画出N8分子的Lewis结构并标出形式电荷。
写出端位之外的N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
3-2画出N8分子的构型异构体。
第4题(5分)2014年6月18日,发明开夫拉(Kevlar)的波兰裔美国女化学家Stephanie Kwolek 谢世,享年90岁。
开夫拉的强度比钢丝高5倍,用于制防弹衣,也用于制从飞机、装甲车、帆船到手机的多种部件。
第31届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晶体结构试题解析

【试 题 2.21P S 是 个 多 面 体 分 子 ,结 构 中 的 多边 形 虽 非 平
竞赛内容的重要组成 部分 。主要分为晶体 的特征 、晶体的基本 面状 ,但仍符合欧拉定律,两种原子成键后价层均满足 8电子,
类型及结构和晶体的密度 计算三部分 内容 。
S的氧化数为.2。画 出该分子、的结构图(用元素符号表示原子)。
相 互作用 ,还存在 3个氢键 ,故 N 原子邻接 6个 氢原子。
0引 言
态氨 中有 3摩尔氢键 。
2017年中国化学会“全 国高中学生化 学(奥林匹克)竞赛”
第三 问:氮原子存在 3个孤 电子对,最多可形成 3个氢键 ,氢
初赛 己于 8月 27日举行 ,共有来 自全国 30个省 、市、自治区、 键的存在使得分子缔合,密度增大,故氨晶体融化时,固态氨下沉。
关于冰 晶体的阐述进行分析,但在解答第三 问时应注 意避免概
念 的混 淆 。
第 一问:氨晶体中存在 3个 N-H共价键 ,这三个共价键是
N 原子通过不等性的 sp3杂化轨道与氢原子 的 1s轨道重 叠的 相 互作用 ,此外 ,氨分子作为强极性分子 ,正负电荷不重叠 ,使
得 带有 部 分 电荷 氮 原 子 与 带 有 部 分 正 电荷 的 氢 原 子 之 间 发 生
学 科探 索
D isciplines Exploration
第 3 1届化学奥林 匹克竞赛 晶体 结构试题解析
刘 彩 婷 郑 兴
(延 边 大学理 学 院化 学 系 吉林 ·延 吉 133002)
摘 要 化 学(奥林 匹克 )竞赛是 高中生 的重要赛事活动 .目的在于推动基础化学素质教育 ,晶体 结构作 为化 学奥赛试
第化学奥林匹克初赛试题及答案

第31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初赛)试题时间至腹把试卷(背面朝上)放在桌面上,立即起立撤离考场。
•试卷装订成册,不得拆散。
所有解答必须写在指定的方框内,不得用铅笔填写。
草稿纸在最后一页。
不得持有任何其他纸张。
•姓名、报名号和所属学校必须写在首页左侧指定位置,写在其他地方者按废卷论处。
第1题(10分)根据条件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1- 1工业上从碳酸氢铵和镁硼石[Mg 2B2O4Q H)2]在水溶液中反应制备硼酸。
1- 2从乏燃料提取钚元素的过程中,利用亚硝酸钠在强酸溶液中将Pu3+氧化为Pu4+。
1- 3NaBH4与氯化镍(摩尔比2:1 )在水溶液中反应,可得到两种硼化物:硼化镍和硼酸(摩尔比1:3)。
1- 4通过KMnO4和H2O2在KF-HF介质中反应获得化学法制F?的原料K2MnF6。
1- 5磷化氢与甲醛的硫酸溶液反应,产物仅为硫酸鏻(盐)。
第2题(10分)2- 1氨晶体中,氨分子中的每个H均参与一个氢键的形成,N原子邻接几个氢原子?1摩尔固态氨中有几摩尔氢键?氨晶体融化时,固态氨下沉还是漂浮在液氨的液面上?2- 2P4S5是个多面体分子,结构中的多边形虽非平面状,但仍符合欧拉定律,两种原子成键后价层均满足8电子,S的氧化数为-2。
画出该分子的结构图(用元素符号表示原子)。
2- 3水煤气转化反应[CO(g)+H 2O(g)fH2(g)+CO 2(g)]是一个重要的化工过程,已知如下键能(BE)数据:BE(OO)=1072kJ - mol1, BE(O-H)=463kJ • mol-1, BE(C=O)=799kJ・ mol-1, BE(H-H)=436kJ mol-1估算反应热,该反应低温还是高温有利?简述理由。
2- 4硫粉和S2-反应可以生成多硫离子。
在10mLS2-溶液中加入0.080g硫粉,控制条件使硫粉完全反应。
检测到溶液中最大聚合度的多硫离子是S32-且S n2-(n=1,2,3,…)离子浓度之比符合等比数列1,10,…,10n-1。
第31届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晶体结构试题解析

第31届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晶体结构试题解析作者:刘彩婷郑兴来源:《科教导刊》2018年第19期摘要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是高中生的重要赛事活动,目的在于推动基础化学素质教育,晶体结构作为化学奥赛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考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有重要意义。
对31届全国高中学生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中晶体结构试题进行了探讨和解析,供参赛老师和学生参考。
关键词化学奥林匹克竞赛试题分析晶体结构0 引言2017年中国化学会“全国高中学生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初赛已于8月27日举行,共有来自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14万高中学生参加。
2018年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初赛预计安排在8月下旬举行,决赛将于11月在山东大学举办。
化学奥赛作为一项重要的学生课外活动,旨在鼓励青少年普及化学知识、掌握学科思想、接触发展前沿、培养创新思维的同时,广泛发掘应用型化学顶尖人才。
根据《全国高中化学竞赛大纲》[1]的要求,晶体结构一直是竞赛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分为晶体的特征、晶体的基本类型及结构和晶体的密度计算三部分内容。
[2]1 试题分析1.1 第2题解析【试题2-1】氨晶体中,氨分子中的每个H均参与一个氢键的形成,N原子邻接几个氢原子?1摩尔固态氨中有几摩尔氢键?氨晶体融化时,固态氨下沉还是漂浮在液氨液面上?【思路剖析】氢键是指氢原子与电负性很大的原子X以共价键相结合时,同另外一个具有孤对电子对的原子Y形成的一个弱的键,是一种由氢原子参加成键的特殊的化学键。
[3]考生可回顾人教版选修3第三章第二节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中关于冰晶体的阐述进行分析,但在解答第三问时应注意避免概念的混淆。
第一问:氨晶体中存在3个N-H共价键,这三个共价键是N原子通过不等性的sp3杂化轨道与氢原子的1s轨道重叠的相互作用,此外,氨分子作为强极性分子,正负电荷不重叠,使得带有部分电荷氮原子与带有部分正电荷的氢原子之间发生相互作用,还存在3个氢键,故N原子邻接6个氢原子。
第31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决赛)试题解析(二)

Univ. Chem. 2018, 33 (5), 83−92 83收稿:2018-02-06;录用:2018-02-08*通讯作者,Email: ctw@•竞赛园地• doi: 10.3866/ 第31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决赛)试题解析(二)常泰维*,戴昱民,方润亭,李宇轩,马亦然,孙泽昊,王泽淳,曾承禹,张宇婷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北京 100871第6题题目(14分)六亚甲基四胺(HMTA)是一个与金刚烷的结构类似的杂环多面体化合物。
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染料和医药等工业中。
HMTA 晶体是一种电光材料,其折射率可被外电场改变,在激光技术中具有广泛应用。
该晶体属于立方晶系,正当晶胞参数a = 7.02 × 102 pm 。
晶体结构的正视图如下图所示,其中右侧是沿a 方向的投影。
6-1 画出HMTA 分子的结构图;说明其最高对称轴的名称、方位和数目。
6-2-1 指出HMTA 晶体中作周期性重复的最小结构单元;说明1个正当晶胞中有多少个这样的结构单元。
6-2-2 写出该晶体最高对称轴的名称或记号、方向,以及特征对称元素的名称和取向。
6-3 晶体的宏观对称性与构成该晶体的分子的对称性是否完全相同?从下列物质中选择实例说明:HMTA 、CO 2、(NH 2)2CO 、Fe(C 5H 5)2、C 6H 6、C 60。
6-4-1 指出HMTA 晶体的点阵型式;说明该点阵的轴次最高的对称轴及其方向。
6-4-2 假设左图所示的正当晶胞中心的分子取向不同于顶点的分子,晶体的点阵型式是什么? 6-4-3计算每个正当晶胞中C ―H ⋯N 氢键的数目。
6-4-4 从结构化学角度简述该晶体格外稳定的原因。
6-5 计算HMTA 晶体的密度ρ。
84大学化学V ol.33分析与解答6-1六亚甲基四胺(HMTA)与金刚烷的结构类似,只须把其中的4个CH换成N原子。
其分子结构图如下:该分子的对称性与正四面体相同(正四面体的4个顶点被N原子占据,6条棱被―CH2―替代),属于T d点群。
2017年全国中学生化学竞赛(安徽赛区)初赛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7年全国中学生化学竞赛(安徽赛区)初赛试题注意:考试时间2.5小时,满分150分。
请在答题卡上答题,允许使用非编程计算器.一、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仅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科学研究发现液态水可能存在第二形态。
当水被加热到4℃~6℃之间时,它的导热性、折射率、导电性等属性均会发生改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液态水中水分子间以范德华力结合 B .液态水两种形态间转化需断裂O —H 键 C .纯液态水均以分子H 2O 形式存在,不能导电 D .导热性、折射率属于水的物理性质2.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高压钠灯能发出透雾能力强的淡紫色光,常用做路灯 B .食品包装内放置生石灰与放置硅胶的作用相同C .燃煤中加入CaO 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及温室气体的排放D .聚乙烯和聚氯乙烯的单体相同3.设Ⅳ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5molO 2转移的电子数为N AB .标准状况下,22.4L 氯气与56g 铁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N AC .16g 16O 2和18O 3的混合物中含有的质子数目为8N AD .42gC 3H 6中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目为8N A4.25℃时,c (CH 3COOH )+c (CH 3COO -)=0。
1mol·L —1的醋酸、醋酸钠混合溶液中,c (CH 3COOH )、c (CH 3COO -)与pH 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该溶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pH=5的溶液中:c (CH 3COOH ))〉c (CH 3COO -)>c (H +)〉c (OH -) B .溶液中:c (H +)+c (Na +)=c (CH 3COO-)+c (OH -)C .由W 点可以求出25℃时CH 3COOH 的电离常数D .pH=4的溶液中:c (H +)+c (Na +)+c (CH 3COOH)-c (OH -)=0.1mol·L —15.常温下,K a (CH 3COOH )=K b (NH 3·H 2O )=1。
2017年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安徽赛区)初赛试题(含答案)

试时间
时满
竞赛
请 题卡
赛区
题许
赛试 题
编计
国图
ĺ围
围国 围园园
题
题
题
题仅 个选项 题
学研 发现 态
态当
热
导 电 属 会发 变
态
间
华结
态 两 种 态 间转 断
纯态
说确
键 导电
导热
属
质
学与
会发
关
说确
Į
压钠灯 发
灯
装内
与
胶
减 烯 氯 烯 单体
温 气体
设为
罗数值 说 确
过氧 钠与 应时
转 电 数为
标 状况
氯气与 铁
应 转 电 数为
质பைடு நூலகம்为
电 对数 为
时
钠
与
关图
关该
叙
确
间时 它 导热
ţ
时
电离 数
国 学奥
竞赛
赛区 赛
温 碱
钠 盐与
测
铵
铵体
韵减
氨 体积
说确
图 装进
实验 将
园 预测 现 与实际
选项 区 质
质
预测园
氯铝
圆浓
圆
国盐
氢氧 钠
国 纸 过 铝条
钾
碳钠
即产
产
红
即产
沉 气体
气
唰
条
种应过 另种应
应
过
与
浓盐 与 氧 锰
过
与铁
过 红 磷与氧气
温
组离
为
发
应
国 学奥
竞赛
赛区
最新第31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初赛)试题及答案(WORD版)

C 12.01
N 14.01
O 16.00
F 19.00
Ne 20.18
Na 22.99
Mg 24.31
Al 26.98
Si 28.09
P 30.97
S 32.07
Cl 35.45
Ar 39.95
K 39.10
Ca 40.08
Sc 44.96
Ti 47.88
V 50.94
Cr 52.00
Ru 101.1
Rh 102.9
Pd 106.4
Ag 107.9
Cd 112.4
In 114.8
Sn 118.7
Sb 121.8
Te 127.6
I 126.9
Xe 131.3
Cs 132.9
Ba 137.3
La-
Lu
Hf 178.5
Ta 180.9
W 183.8
Re 186.2
Os 190.2
Ir 192.2
Uuo
La
Ce
Pr
Nd
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饰品文化,将这些饰品汇集到一起再进行新的组合,便可以无穷繁衍下去,满足每一个人不同的个性需求。Pm
一、消费者分析Sm
Eu
Gd
Tb
2、传统文化对大学生饰品消费的影响Dy
Ho
营销环境信息收集索引Er
(四)大学生对手工艺制品消费的要求Tm
Yb
Lu
Ac
Pt 195.1
Au 197.0
Hg 200.6
Tl 204.4
Pb 207.2
Bi 209.0
Po[210]
At [210]
Rn [222]
第31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初赛)试题及答案(WORD版)精编版

第31 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初赛)试题(2017 年8 月27 日9:00 ~ 12:00)●时间到,把试卷(背面朝上)放在桌面上,立即起立撤离考场。
●试卷装订成册,不得拆散。
所有解答必须写在指定的方框内,不得用铅笔填写。
草稿纸在最后一页。
不得持有任何其他纸张。
●姓名、报名号和所属学校必须写在首页左侧指定位置,写在其他地方者按废卷论处。
●允许使用非编程计算器以及直尺等文具。
第1根据条件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1-1工业上从碳酸氢铵和镁硼石[Mg2B2O4(OH)2]在水溶液中反应制备硼酸。
1-2从乏燃料提取钚元素的过程中,利用亚硝酸钠在强酸溶液中将Pu3+氧化为Pu4+。
1-3N aBH4与氯化镍(摩尔比2:1)在水溶液中反应,可得到两种硼化物:硼化镍和硼酸(摩尔比1:3)。
1-4通过KMnO4和H2O2在KF-HF 介质中反应获得化学法制F2的原料K2MnF6。
1-5磷化氢与甲醛的硫酸溶液反应,产物仅为硫酸鏻(盐)。
第2 题(10 分)2-1氨晶体中,氨分子中的每个H 均参与一个氢键的形成,N 原子邻接几个氢原子?1 摩尔固态氨中有几摩尔氢键?氨晶体融化时,固态氨下沉还是漂浮在液氨的液面上?2-2P4S5是个多面体分子,结构中的多边形虽非平面状,但仍符合欧拉定律,两种原子成键后价层均满足8 电子,S 的氧化数为-2。
画出该分子的结构图(用元素符号表示原子)。
2-3水煤气转化反应[CO(g) + H2O(g) → H2(g) + CO2(g)]是一个重要的化工过程,已知如下键能(BE)数据:BE(C≡O) =1072 kJ·mol-1,BE(O-H) = 463 kJ·mol-1,BE(C=O) = 799 kJ·mol-1,BE(H-H) = 436 kJ·mol-1估算反应热,该反应低温还是高温有利?简述理由。
2-4硫粉和S2-反应可以生成多硫离子。
在10 mL S2-溶液中加入0.080 g 硫粉,控制条件使硫粉完全反应。
第31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初赛)试题及答案

第31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初赛>试题〔2017 年8 月27 日9:00 ~ 12:00〕●,把试卷〔背面朝上〕放在桌面上,立即起立撤离考场.●试卷装订成册,不得拆散.所有解答必须写在指定的方框内,不得用铅笔填写.草稿纸在最后一页.不得持有任何其他纸X.●##、报名号和所属学校必须写在首页左侧指定位置,写在其他地方者按废卷论处.●允许使用非编程计算器以与直尺等文具.根据条件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1-1工业上从碳酸氢铵和镁硼石[Mg2B2O4<OH>2]在水溶液中反应制备硼酸.1-2从乏燃料提取钚元素的过程中,利用亚硝酸钠在强酸溶液中将Pu3+氧化为Pu4+.1-3N aBH4与氯化镍〔摩尔比2:1〕在水溶液中反应,可得到两种硼化物:硼化镍和硼酸〔摩尔比1:3〕.1-4通过KMnO4和H2O2在KF-HF 介质中反应获得化学法制F2的原料K2MnF6.1-5磷化氢与甲醛的硫酸溶液反应,产物仅为硫酸鏻〔盐〕.第2 题〔10 分〕2-1氨晶体中,氨分子中的每个H 均参与一个氢键的形成,N 原子邻接几个氢原子?1 摩尔固态氨中有几摩尔氢键?氨晶体融化时,固态氨下沉还是漂浮在液氨的液面上?2-2P4S5是个多面体分子,结构中的多边形虽非平面状,但仍符合欧拉定律,两种原子成键后价层均满足8 电子,S 的氧化数为-2.画出该分子的结构图〔用元素符号表示原子〕.2-3水煤气转化反应[CO<g> + H2O<g> → H2<g> + CO2<g>]是一个重要的化工过程,已知如下键能<BE>数据:BE<C≡O> =1072 kJ·mol-1,BE<O-H> = 463 kJ·mol-1,BE<C=O> = 799 kJ·mol-1,BE<H-H> = 436 kJ·mol-1估算反应热,该反应低温还是高温有利?简述理由.2-4硫粉和S2-反应可以生成多硫离子.在10 mL S2-溶液中加入0.080 g 硫粉,控制条件使硫粉完全反应.检测到溶液中最大聚合度的多硫离子是S32-且S n2-<n = 1,2,3,…>离子浓度之比符合等比数列1,10,…,10n-1.若不考虑其他副反应,计算反应后溶液中S2-的浓度c1和其起始浓度c0.第3 题〔12 分〕在金属离子M3+的溶液中,加入酸H m X,控制条件,可以得到不同沉淀.pH < 1,得到沉淀A<M2X n·yH2O,y < 10>;pH > 7,得到沉淀B[MX<OH>],A 在空气气氛中的热重分析显示,从30°C 升温至100°C,失重11.1%,对应失去5 个结晶水〔部分〕;继续加热至300°C,再失重31.2%,放出无色无味气体,残留物为氧化物M2O3,B 在氮气气氛中加热至300°C 总失重29.6%.3-1通过计算,指出M 是哪种金属,确定A 的化学式.3-2写出A 在空气中热解的反应方程式.3-3通过计算,确定B 在N2气氛中失重后的产物与产物的定量组成〔用摩尔分数表示〕.3-4写出B 在氮气气氛中分解的反应方程式.第4 题〔10 分〕随着科学的发展和大型实验装置〔如同步辐射和中子源〕的建成,高压技术在物质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压不仅会引发物质的相变,也会导致新类型化学键的形成.近年来就有多个关于超高压下新型晶体的形成与结构的研究报道.4-1NaCl 晶体在50-300 GPa 的高压下和Na 或Cl2反应,可以形成不同组成、不同结构的晶体.下图给出其中三种晶体的晶胞〔大球为氯原子,小球为钠原子〕.写出A、B、C 的化学式.4-2在超高压〔300 GPa〕下,金属钠和氦可形成化合物.结构中, 钠离子按简单立方排布,形成Na4立方体空隙〔如右图所示〕,电子对〔2e-〕和氦原子交替分布填充在立方体的中心.4-2-1写出晶胞中的钠离子数.4-2-2写出体现该化合物结构特点的化学式.4-2-3若将氦原子放在晶胞顶点,写出所有电子对〔2e-〕在晶胞中的位置.4-2-4晶胞边长a = 395pm.计算此结构中Na-He 的间距d 和晶体的密度ρ〔单位:g·cm-1〕.第5 题〔10 分〕由元素X 和Y 形成的化合物A 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可用于制备润滑剂、杀虫剂等.A可由生产X 单质的副产物FeP2与黄铁矿反应制备,同时得到另一个二元化合物B.B 溶于稀硫酸放出气体C,而与浓硫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硫.C 与大多数金属离子发生沉淀反应.纯净的A 呈黄色,对热稳定,但遇潮湿空气极易分解而有臭鸡蛋味.A 在乙醇中发生醇解,得到以X 为单中心的二酯化合物D 并放出气体C,D 与Cl2反应生成制备杀虫剂的原料E、放出刺激性的酸性气体F 并得到Y 的单质〔产物的摩尔比为1:1:1〕.A 与五氧化二磷混合加热,可得到两种与A 结构对称性相同的化合物G1和G2.5-1写出A、C 到F 以与G1和G2的分子式.5-2写出由生产X 单质的副产物FeP2与黄铁矿反应制备A 的方程式.5-3写出B 与浓硫酸反应的方程式.第6 题〔12 分〕钌的配合物在发光、光电、催化、生物等领域备受关注.6-1 研究者制得一种含混合配体的Ru<II>配合物[Ru<bpy>n<phen>3-n]<ClO4>〔2配体结构如下图〕.元素分析结果给出C、H、N 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8.38%、3.06%、10.54%.磁性测量表明该配合物呈抗磁性.6-1-1推算配合物化学式中的n 值.6-1-2写出中心钌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6-2利用显微镜观察生物样品时,常用到一种被称为"钌红〞的染色剂,钌红的化学式为[Ru3O2<NH3>14]Cl6,由[Ru<NH3>6]Cl3的氨水溶液暴露在空气中形成,钌红阳离子中三个钌原子均为6 配位且无金属-金属键.6-2-1写出生成钌红阳离子的反应方程式.6-2-2画出钌红阳离子的结构式并标出每个钌的氧化态.6-2-3写出钌红阳离子中桥键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6-2-4经测定,钌红阳离子中Ru-O 键长为187 pm,远小于其单键键长.对此,研究者解释为:在中心原子和桥键原子间形成了两套由d 和p 轨道重叠形成的多中心π 键.画出多中心π 键的原子轨道重叠示意图.第7 题〔6 分〕嵌段共聚物指由不同聚合物链段连接而成的聚合物.若其同时拥有亲水链段和疏水链段,会形成内部为疏水链段,外部为亲水链段的核-壳组装体〔如胶束〕.下图所示为一种ABA 型嵌段共聚物,该嵌段共聚物在水中可以形成胶束并包载药物分子,在氧化或还原的条件刺激下,实现药物的可控释放.ABA 型三嵌段共聚物7-1该共聚物的合成方法如下:先使单体X 与稍过量单体Y 在无水溶剂中进行聚合反应,形成中部的聚氨酯链段,随后加入过量乙二醇单甲醚CH3<OCH2CH2>n OH 进行封端.写出单体X 与Y 的结构式.7-2在氧化还原条件下二硫键可发生断裂,采用R-S-S-R 简式,写出其断键后的氧化产物O 和还原产物P.7-3该嵌段共聚物所形成的胶束可以包载右图中哪种抗癌药物?简述理由.第8 题〔13 分〕8-1判断以下分子是否有手性.8-2画出以下反应所得产物的立体结构简式,并写出反应类型〔S N1 或S N2〕.反应原料反应试剂产物反应类型1 H2S/KOH2 K2CO33 H2O4 CH3OH第9画出以下转换的中间体和产物〔A-E〕的结构简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化合物E 含C,64.84%;H,8.16%,N,12.60%.化合物B 不含羟基.第10 题〔7 分〕影响有机反应的因素较多.例如,反应底物中的取代基不同往往会使反应生成不同的产物. 10-1当R = CH3时,产物为A,分子式为C15H12O4.研究表明A 不含羟基,它的1HNMR<CDCl 3,ppm>:δ 1.68 <3H>,2.73-2.88 <2H>,3.96-4.05 <2H>,5.57 <1H>,7.72-8.10 <4H>.画出 A 的结构简式.提示:δ 不同,氢的化学环境不同.10-2 当 R = Ph 时,产物为 B,分子式为 C 20H 14O 4.研究表明 B 含有一个羟基,它的1HNMR<CDCl 3,ppm>:δ 2.16 <1H>,3.79 <1H>,4.07 <1H>,5.87 <1H>,6.68 <1H>,7.41-7.77 <5H>,7.82-8.13 <4H>.画出 B 的结构简式;解释生成 B 的原因.10-3 当 R = OEt 时,产物为 C,分子式为 C 14H 10O 5.参照以上实验结果,画出 C 的结构简式.第31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初赛>参考答案第1 题〔10 分〕1-1 2NH 4HCO 3 + Mg 2B 2O 4<OH>2 = 2MgCO 3 + 2NH 3 + 2H 3BO 3〔2 分〕NH 4HCO 3 + Mg 2B 2O 4<OH>2 + 2H 2O = Mg 2<OH>2CO 3 + NH 3 + 2H 3BO 3 1-24H + + 2HNO 2 + 4Pu 3+ = N 2O + 4Pu 4+ + 3H 2O 〔2 分〕1-3 8NaBH 4 + 4NiCl 2 + 18H 2O = 6H 3BO 3 + 2Ni 2B + 8NaCl + 25H 2〔2 分〕 1-4 2KMnO 4 + 3H 2O 2 + 2KF + 10HF = 2K 2MnF 6 + 3O 2 + 8H 2O 〔2 分〕 1-5 2PH 3 + 8HCHO + H 2SO 4 = [P<CH 2OH>4]2SO 4〔2 分〕 第2 题〔10 分〕2-16〔3 个氢键、3 个共价键〕;〔1 分〕3 mol 〔1 分〕;下沉〔1 分〕.2-2〔2 分〕2-3ΔH ≈ -2[BE<C=O> + BE<H-H> - BE<C≡O> - 2BE<O-H>]= -36 KJ·mol -1〔1 分〕该反应的ΔH <0,根据勒夏特列平衡移动原理,故而低温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因而低温有利.〔1 分〕注:实际反应要用合适的温度.第3 题〔12 分〕3-1由 MX<OH>可知 X 为-2 价,因而 A 为 M 2X 3·yH 2O 根据第一步失去 5 个结晶水可以确定其分子量为 811.53g·mol -1〔1 分〕因为在热重分析中放出无色无味的气体,因而推测该气体可能为 CO 2〔1 分〕当 X 为碳酸根时,验证无合理答案.因而推测 X 为 C 2O 42-,经过分子量计算可得 M 为 Bi.〔1 分〕因而 A 的化学式为:Bi 2<C 2O 4>3·7H 2O 〔1 分〕3-2 2Bi 2<C 2O 4>3·7H 2O + 3O 2 = 2Bi 2O 3 + 14H 2O + 12CO 2〔2 分〕 Bi 2<C 2O 4>3·7H 2O = Bi 2<C 2O 4>3·2H 2O + 5 H 2O根据零价 S 守恒可得:10c 1 + 2 × 100c 1 = n <S> = 2.49×10-3 mol 〔1 分〕 因而 c 1 = 1.2×10-3 mol·L -1〔1 分〕 c 0 = c 1 + 10c 1 + 100c 1 = 0.13 mol·L -1〔1 分〕S 32- 100c 1 S 22- 10c 1 列式S 2-c2-4 根据题意可得溶液中只有三种含硫离子 S 2-,S 22-,S 32-2Bi 2<C 2O 4>3·2H 2O + 3O 2 = 2Bi 2O 3 + 4H 2O + 12CO 2 3-3M r<失重> = 92.25 g·mol -1,剩下的为BiO 0.75〔2 分〕所以产物为Bi<66.7%>+Bi 2O 3<33.3%>〔2 分〕4Bi<C 2O 4><OH> = 2Bi + Bi 2O 3 + 2H 2O + 7CO 2 + CO 〔2 分〕 第4 题〔10 分〕4-1A NaCl 3B Na 3Cl C Na 2Cl 〔每个 1 分〕 4-2-18〔1 分〕4-2-2Na 2<e 2> He .〔1 分〕 4-2-3体心、棱心.〔1 分〕 4-2-4ρ = zM /N A V = 5.39 g·mol -1〔2 分〕d = √3/4a = 171 pm 〔2 分〕 第5 题〔10 分〕5-1A P 4S 10C H 2S D HSPS<OC 2H5>2E ClPS<OC 2H 5>2F HCl G1 P 4S 6O 4G2 P 4O 6S 4〔每个1 分〕5-22FeP 2 + 12FeS 2 = P 4S 10 + 14FeS 〔1 分〕5-32FeS + 13H 2SO 4 = 2Fe<HSO 4>3 + 10H 2O + 9SO 2〔2 分〕 第6 题〔12 分〕6-1-1n = 2.〔1 分〕 6-1-2d 2sp 3〔1 分〕6-2-112[Ru<NH 3>6]3+ + O 2 + 6H 2O = 4[Ru 3O 2<NH 3>14]6+ + 12NH 4+ + 4NH 3〔2 分〕6-2-3sp 杂化〔1 分〕 6-2-4〔1 分〕第7 题〔6 分〕7-1〔每个1 分〕7-2O :ROH 、S P :RSH 〔每个 1 分〕7-3紫杉醇.〔1 分〕盐酸阿霉素中存在大量羟基、羰基以与铵盐基团,形成氢键的能力很强,倾向于与共聚物的亲水部分结合,难以被包和.〔1 分〕 第8 题〔13 分〕8-11.有2.有3.有4.有5.无〔每个1分〕 8-2〔每个 1 分〕反应 1234产物+3 +4 +3〔每个 1 分〕 〔3 分〕6+6-2-2NH 3H 3NNH 3 H 3NH 3N RuORu O RuNH3NH NH 3 H 3N H 3NNH 3H 3N H 3NNH 3反应类型S N2S N2S N1S N1第9 题〔10 分〕〔每个2分〕第10 题〔7 分〕10-1 〔2分〕10-2生成了更大的共轭体系.〔1 分〕〔2分〕10-3 〔2分〕。
2017第31届“扬子石化杯”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江苏赛区)初赛试卷

“扬子石化杯”第31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江苏赛区)初赛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Al:27 Si:28 Cl:35.5 Fe:561.本试卷共22题,用2小时完成,共120分。
2.不可使用计算器。
3.用铅笔作答无效。
4.不可使用涂改液或修正带。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4分,共60分。
若有两个正确选项,1.中国古代著作中有许多涉及化学的叙述,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A .《汉书》中“高奴县有洧水可燃”,洧水指汽油B .《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石灰”指碳酸钙C .《本草纲目》中“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碱指烧碱D .《淮南万毕术》中“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曾青”是硫酸铜溶液 2.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 .中子数为8的氮原子:N 158 B .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C .铵根离子的电子式:D .聚丙烯的结构简式:3.用下列实验装置和方法进行的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用甲装置比较盐酸、碳酸和硅酸的酸性强弱B .用乙所示方法检验装置的气密性C .用丙装置制备和收集氨气D .用丁装置测定化学反应速率 4.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 .饱和氯水中:SO 32-、Na +、SO 42-、Br -B .能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中:Cu 2+、Mg 2+、SO 42-、Cl -C .)()(+-H c OH c =106的溶液中:NH 4+、K +、AlO 2-、NO 3-D .1.0mol·L -1的KNO 3溶液中:Fe 2+、H +、Cl -、I -5.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应用正确的是A.铁制容器可以盛装冷的浓硫酸,因为常温下铁和浓H2SO4不反应B.二氧化硅是制造太阳能电池板的主要材料C.二氧化硫通入酸性KMnO4溶液,溶液紫红色褪去,体现了SO2的漂白性D.有机磷农药多为磷酸酯或硫代磷酸酯类物质,肥皂水等碱性物质有利其水解而解毒6.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2Univ. Chem. 2018, 33 (2), 82−92收稿:2017-11-28;录用:2017-11-29*通讯作者,Email: ctw@•竞赛园地• doi: 10.3866/ 第31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初赛)试题解析(二)常泰维*,戴昱民,方润亭,李宇轩,孙斯达,孙泽昊,王泽淳,曾承禹,张宇婷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北京 100871第6题题目(12分)钌的配合物在发光、光电、催化、生物等领域备受关注。
6-1 研究者制得一种含混合配体的Ru(II)配合物[Ru(bpy)n (phen)3−n ](ClO 4)2 (配体结构如下图)。
元素分析结果给出C 、H 、N 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8.38%、3.06%、10.54%。
磁性测量表明该配合物呈抗磁性。
6-1-1 推算配合物化学式中的n 值。
6-1-2 写出中心钌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
6-2 利用显微镜观察生物样品时,常用到一种被称为“钌红”的染色剂,钌红的化学式为[Ru 3O 2(NH 3)14]Cl 6,由[Ru(NH 3)6]Cl 3的氨水溶液暴露在空气中形成,钌红阳离子中三个钌原子均为6配位且无金属-金属键。
6-2-1 写出生成钌红阳离子的反应方程式。
6-2-2 画出钌红阳离子的结构式并标出每个钌的氧化态。
6-2-3 写出钌红阳离子中桥键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
6-2-4 经测定,钌红阳离子中Ru ―O 键长为187 pm ,远小于其单键键长。
对此,研究者解释为:在中心原子和桥键原子间形成了两套由d 和p 轨道重叠形成的多中心π键。
画出多中心π键的原子轨道重叠示意图。
分析与解答6-1 本题考查对配合物杂化理论的基本理解。
首先元素分析给出了C 、H 、N 的质量分数,那么可以直接除以相对原子质量,转化为摩尔比C : H : N = 32.1 : 24.2 : 6.0,与n = 1 (34 : 24 : 6)和n = 2 (32 : 24 : 6)比较可知n = 2。
钌的价电子组态是4d 65s 2,配合物中有两个高氯酸根阴离子,故钌失去两个电子后在5个4d 轨道、1个5s 轨道和3个5p 轨道上共有6个电子。
根据其抗磁性,应占据3个4d 轨道,剩余的6个空轨道提供给配体的6对孤电子对,故为d 2sp 3杂化,配合物呈八面体构型。
6-2 本题考查配合物的价键与杂化理论。
第一问根据“暴露在空气中”可知氧气氧化了过渡金属配合物[Ru(NH 3)6]Cl 3,钌的平均氧化数从+3变为+10/3;同时为了平衡电荷,水参与反应并提供质子。
值得注意的是,题中有“氨水溶液”的描述,且反应也生成氨,所以生成物中不可直接写出No.2 doi: 10.3866/PKU.DXHX2017110362 83 质子。
故可写出离子方程式:12[Ru(NH 3)6]3+ + O 2 + 6H 2O → 4[Ru 3O 2(NH 3)14]6+ +412NH ++ 4NH 3根据题中“无金属键”和“均为6配位”的描述,可知钌红阳离子中两个氧原子提供4对孤电子,均为μ2-配位;且NH 3只有一对孤电子,不可作为桥联配体。
所以两个μ2-O 只能以Ru ―O ―Ru ―O ―Ru 的形式桥接起三个Ru 中心,剩下的空位全部留给NH 3即可。
价态的标注也很容易,首先可以计算出Ru 的氧化数之和是10,故只有一个Ru(III)被氧化。
中间的Ru 连接了两个μ2-O ,为4价;旁边的Ru 为3价。
另外,从对称性的角度也可以得出答案:对于不了解π键类型的同学,直接求解6-2-3可能比较困难,但是6-2-4给了一个明显的提示。
根据题意,两个钌和桥氧之间存在除了σ配键之外的相互作用,即d -p π键,中心原子钌提供d 轨道,氧原子提供p 轨道。
同时这个π键是多中心的,亦即在Ru ―O ―Ru 这个链中,两个d 轨道和桥氧的同一个p 轨道以“肩并肩”的形式重叠成键,故这3个原子必须共线。
所以,6-2-3中的桥氧必为sp 杂化。
因此这5个原子均共线,三个d 轨道和两个p 轨道可以形成一个共面的五中心的大π键,如下图所示(d xz 与p x ,或d yz 与p y )。
需要注意的是,成键的轨道的重叠部分相位必须相同。
下图所示为xz 平面;在yz 平面上有一套类似的π键,此即为题中所述的两套多中心π键。
评注本题考查配合物的基础知识,得分比较容易,但是分析题中π键的类型并非易事。
同学们需要熟练掌握“特殊”π键的主要类型:d -p π键,出现在(按价键理论解释的)硫酸根、高锰酸根等化合物中,发生条件为具有空d 轨道中心体和具有孤对p 电子配体之间;d -d 反馈π键,出现在富电子中心体(后过渡金属)的膦、硫醚、胂等配合物中,发生条件为配体有孤对电子进行σ配位,同时有空的d 轨道接收中心体的d 电子;d -π*反馈π键,出现在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乙烯等的配合物中,配体有π*轨道接收中心体的d 电子;以及离域p -p π键、多中心π键等,同时也要掌握它们的简单分子轨道的画法。
本题中,若同学事先了解Ru ―O 之间可以形成d -p π键,画出一个d xz 和p x 轨道的重叠,6-2-3和6-2-4就可依类比拓展到多中心情况,迎刃而解。
注:按照价键理论,硫酸根的d 轨道参与π键的形成;然而计算结果表明,实际上d 轨道的能量相对较高,很少参与成键。
第7题题目(6分)嵌段共聚物指由不同聚合物链段连接而成的聚合物。
若其同时拥有亲水链段和疏水链段,会形成内部为疏水链段,外部为亲水链段的核-壳组装体(如胶束)。
下图所示为一种ABA型嵌段共聚物,84大学化学V ol.33该嵌段共聚物在水中可以形成胶束并包载药物分子,在氧化或还原的条件刺激下,实现药物的可控释放。
7-1该共聚物的合成方法如下:先使单体X与稍过量单体Y在无水溶剂中进行聚合反应,形成中部的聚氨酯链段,随后加入过量乙二醇单甲醚CH3(OCH2CH2)n OH进行封端。
写出单体X与Y的结构式。
7-2在氧化还原条件下二硫键可发生断裂,采用R―S―S―R简式,写出其断键后的氧化产物O和还原产物R。
7-3该嵌段共聚物所形成的胶束可以包载下图中哪种抗癌药物?简述理由。
分析与解答7-1聚氨酯的单体通常为异氰酸酯和羟基化合物,将图中聚氨酯切断,得到这两个单体残基X 和Y。
通过分析“随后加入过量乙二醇单甲醚”这句话我们很容易得知X是醇,Y则是异氰酸酯。
7-2二硫键是一个活泼的化学键,其中硫为−1价。
若硫被氧化通常生成磺酸R―SO3H,被还原则生成硫醇R―SH。
7-3题目中已经提示共聚物内部是疏水段,因此药物若想被包裹(疏水相互作用),也需要有疏水性。
盐酸阿霉素是亲水的铵盐,而紫杉醇是含有大量芳基的疏水化合物。
故答案显然是紫杉醇。
知识拓展部分初学有机化学的考生可能直接断定该反应是最熟悉的酯化反应,Y为ArNHCO2H;或是酰化反应,Y为ArNHCOCl。
事实上,氨基甲酸并不稳定,会快速发生脱羧过程(这也是Wolff氮宾重排等经过异氰酸酯中间体发生的反应最后脱羧的原因)。
此外,注意题中提到了“无水溶剂”。
对于通常的均相缩聚反应来说,要点之一就是除去生成的小分子,否则会对平衡产生影响。
题目中并没有除去可能生成的水或氯化氢的试剂,而选用了无水溶剂,说明该反应中并没有水、氯化氢等小分子产生。
该类反应被称为聚加成反应,与缩聚反应同属于逐步反应,其特点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单体可以与体系中其他单体分子和任意的聚合物分子反应,发生聚合物的链增长。
而生成高分子的另一No.2 doi: 10.3866/PKU.DXHX2017110362 85 类主要的反应是链式反应,其特点是引发剂与单体结合形成活性中心,单体只能和活性中心反应并发生链增长,而不能与其他未活化的分子反应,典型的例子如烯烃的聚合反应。
第8题题目(13分)8-1 判断以下分子是否有手性。
1 2 3 4 58-2 画出以下反应所得产物的立体结构简式,并写出反应类型(S N 1或S N 2)。
分析与解答8-1 这是一道考查对化合物手性判断的题目,竞赛中常见的手性化合物可以分为三种:含有单个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化合物1),含有手性轴的化合物(化合物2,4)和含有手性面的化合物(化合物3);分子具有手性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分子不具有对称面、对称中心、S 4反轴;反之,具有这三种对称元素中的任意一种,则该分子均没有手性。
化合物1是氢化的甘露糖,它的Fischer 投影式是具有对称中心的,值得注意的是,Fischer 投影式并非反映分子的真实结构,所以通过正常的手性判断,我们发现四个手性碳原子均为R 构型,所以整个分子也是具有手性的。
反应 原料 反应试剂 产物 反应类型 1H 2S/KOH2 K 2CO 33H 2O 4CH 3―OH86 大 学 化 学 V ol.33化合物2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合成出的不含手性碳原子的手性化合物,最早由van’t Hoff 提出类似丙二烯类化合物不含有手性碳原子,但是却有对映异构体,具有光学活性。
1909年Perkin 和Pope 等人[5]首次合成出了化合物2,并分离出了一对对映异构体。
化合物2不具有对称轴、对称中心和S 4反轴,属于具有手性轴的化合物,所以具有光学活性。
化合物3是具有手性面的螺苯类类似物,这种化合物手性的判断方法可以根据定义来判断:大拇指朝上,其余四指从分子靠下的一端转至靠上的一端握拳,使用的是右手即为右旋,反之为左旋;单纯的判断是否具有手性则依然可以从有无旋转轴、对称面、对称中心和S 4轴入手。
化合物4也属于具有手性轴的化合物(类似丙二烯),由于环自身的张力限制了螺环碳的构象的改变,所以该化合物具有手性。
化合物5是金刚烷衍生物,具有对称面,故不具有手性。
8-2 本题的考查点是对基础反应的反应性和反应位点的判断。
反应1:本反应是一个很典型的S N 2反应,甲磺酸根33CH SO -是一种很好的离去基团,碱性条件下存在的HS −具有较强的亲核性,所以最终生成的均是从磺酸酯背面进攻的产物。
No.2 doi: 10.3866/PKU.DXHX2017110362 87反应2:本反应与反应1类似,也是由S 作为亲核试剂的S N 2反应,在碱性条件下硫醇RSH 可以脱去质子生成RS − (硫的半径较大,硫醇的酸性远大于醇,在这种碱性条件下足以脱去质子)。
硫醇负离子是一种较强的亲核试剂,而碱性条件下环氧质子化程度较低,不会以碳正离子的形式、而是以S N 2的形式开环,所以最后生成的产物也是立体单一的。
值得注意的是,产物具有两个相邻的手性中心,在答案中都需要被表现出来。
反应3:本反应主要考点在于对S N 1反应和S N 2反应的判别及立体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