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脉冲雷达的改进方法

单脉冲雷达的改进方法
单脉冲雷达的改进方法

收稿日期225

作者简介刘才斌(2 ),男,湖北公安人,硕士、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雷达教学与研究。

文章编号:1002206402(2008)增刊20027202

单脉冲雷达的改进方法

刘才斌,王大鹏,张仲华

(武汉军械士官学校,湖北 武汉 430075)

摘 要:单脉冲体制的雷达以其在测角、跟踪方面的优越性,现在被广泛应用于各电子侦察部(分)队。但该体制也由于和、差通道的幅相特性的不一致,产生了测角误差,进而影响了系统的测角及跟踪性能。某型雷达由于在接收机中采用幅度、相位实时自动调整系统,使幅相一致性得到明显的提高,从而使测角误差大大减小。

关键词:单脉冲体制,测角误差,跟踪特性中图分类号:TP 391 文献标识码:A

The Si n gle Pulse System Ra da r M ea sur es the Ca pe an d

Follows the I m pr ovem en t of the Character ist i c

L I U C ai 2bin,W AN G D a 2peng,ZHAN G Zhong 2hua

(W uha n O rdnancy N on 2co mm issioned Of f icer A ca de my of PL A ,W uha n 430075,China )

Abstra ct:T he radar of the single pulse syste m th ink s it s in the asp ect s of m easuring t he Cap e and fo llow of super i o r ,now w a s p robed a brigade in each elect ron ics by the ex tensive appl ica t i on 1B u t that system too because of and,differ an inconfo r m ity fo r m utual ly characteristic of the pa ssage,produce to m ea sure the Cap e erro r m argin ,then affected the system m easure the C ape and fol l ow the funct ion 1Som e

type rada r becau se of adop t ing the range in rece ive m achine ,m u tua lly an exa ltat ion fo r solidly hour au tom a t ic adjustm ent system ,m aking first m utually the consistency ge ts obvi ously,from but m ake m ea sure the Cap e erro r m argin to let up consum edly .

Key words :the single p ulse syste m m easures ,m easure the e rror m argin of the angle ,i mp rovem ent m ethod

引 言

在战场侦察系统中使用的雷达,必须快速且准确地提供单个目标坐标(距离、方位)的精确数值并跟踪目标。

雷达测角的物理基础是电波在均匀介质中传播的直线性和雷达天线的方向性。为了快速地提供目标的精确值,要采用自动测角的方法。当目标方向偏离天线轴线(即出现了

误差角Ε

)时,就能产生一误差电压,误差电压的大小正比于误差角Ε,其极性随偏离方向不同而改变。此误差电压经跟踪系统变换、放大、处理后,控制天线向减小误差角的方向运动,使天线轴线对准目标[1]。

图1 雷达和差波束图

单脉冲测角就是确定角度误差所必须的全部信息在单脉冲的基础上获得,单脉冲天线接收的目标回波信号经多模馈源后,在和、差支路中形成和

(2)、差(?)信号。雷达和差波束

图如图1所示。和波束回波信号主要用于作为相位基准以确定信号正负号,差波束回波信号主要用于测角。当目标在波束

(和波束)中心时,左右馈源收

到的回波信号相同,经多模馈

源后和(2)信号最大,差(?)信号为零;当目标偏离和波束中心时,单脉冲天线接收到的回波差(?)信号大小及差(?)信号极性符号代表了目标偏离波束中心的程度和方向。雷达计算机软件据此计算出代表方位误差大小的值,送至伺服系统

V o l .33,Sup p l em ent

A p ril,2008

火力与指挥控制

Fire Co nt ro l and Comm and Co n tro l 第33卷增 刊

:2007101:1972:

控制天线作方位运动,直至和波束方位中心对准目标,方位角误差信号趋于零[2]。

1 测角误差分析

由于接收机采用振幅式和、差双通道,幅相特性不一致对系统性能会造成一些影响,而造成测角误差[3]。

111 相位不平衡对性能的影响

单脉冲系统的相位不平衡主要是指馈源结构和微波电路的不对称性以及混频器、中频放大器等相位不一致。由于相位不平衡引起误差信号的附加相移。和差比较器以前的附加相移称为高频相移,中频部分的附加相移称为中频相移,高频相移用Υ表示,中频相移用Η表示。

1)中频相移Η的影响:如果和信道与差信道接收机相移特性不一致,有一中频相移Η,则相位检波器输入端的和信号与差信号之间的相位差不再是0°或180°,而变为Η或180°+Η,于是相位检波器的输出误差电压变为:U=±2K d U?co sΗ。其中K d是相位检波器的传输系数,U?是差信号的幅值。可见,由于Η的影响,使误差电压的数值降低了,从而使测角灵敏度降低。若Η>90°,误差电压极性变反,使跟踪系统破坏(系统成了正反馈,误差将越来越大),这绝对是不允许的。中频相移主要是由接收机引起的,所以实际制作接收机时,应尽量使各路接收机之间的相移减小[4]。

2)高频相移Υ的影响:如果在比较器之前的微波系统中产生高频相移Υ,那么加到和差比较器1、2臂的信号不是同相的,两信号之间有相移Υ,这时,即使目标位于天线轴线上差信号也不为0。实际上,和信号与差信号之间相位差90°。在没有中频相移Η的情况下,这样的和信号与差信号加到相位检波器上,相位检波器无输出,因此不会造成跟踪误差;倘若存在中频相移Η(实际上Η总是存在的),使和信号与差信号之间相移不再是90°,则相位检波器就有电压输出,这个输出电压迫使天线偏离目标,直到产生的有用误差电压抵消了相位不平衡产生的电压为止,天线轴停在新的平衡位置上,因而天线偏离目标一个角度,造成测角误差。

112 电压增益不平衡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在振幅和差单脉冲雷达中,各馈源应有相同的波束形状,对天线轴线完全对称,且幅度增益应完全一致,两波瓣交点处具有相同的斜率。但是,由于在和差比较器之前两信道衰减大小不相等,两路信号的幅度就失去了平衡,这种不平衡引起瞄准轴的偏移,造成测角误差。

2 改进方法

针对上述问题,某型雷达采用了多方面具体的改进方法:

该型雷达采用水平面单脉冲技术实现对运动目标的角度自动跟踪。该雷达接收分系统方框图如图所示[5]该系统具有幅度、相位实时自动调整系统,使2、?两路高频、中频接收机的幅度一致性精度

相位一致性精度<3°。此接收分系统采取分层重叠一体化布局,各部分之间连接采用半刚性电缆,保证信号传输可靠及和差两路相位一致。采用镜像抑制混频器可消除镜像频率干扰,降低接收机噪声系数,提高接收机灵敏度。为了保证2、?两路幅度、相位一致性,两路所采用的器件在参数、结构和电性能上基本相同。2前中、?前中采用了相同元器件和相等长度的电缆,使两前中相位差小于±5°、幅度差1d B~2dB。在前中输出端使用了电调移相器,调节2、?两路接收机的中频相位,同样是为了保证2、?两路接收机的相位一致性。

由接收机主中(2)、(?)分别输出和(2)、差(?)两路500kHz的正弦信号。2信号经过一级放大后,经波门选通分别送到校准电平调整、幅度自动调整、相位自动调整电路。?信号经一级放大后,通过波门选通分别送到幅度自动调整、相位自动调整电路[6]。

(1)在校准电平调整电路中,2信号积分为一个能反映信号幅度大小的直流电平U2(信号幅度大则电平大,信号幅度小则电平小),它与一个基准电平比较,并由控制波门选通后输出到电控衰减器,信号幅度大则控制电平大,反之亦然。还将U2信号送至自检电路,与基准电压U比较,当U2>U时输出为高电平,说明输入信号够大,电路可以正常工作;当U2

(2)在幅度自动调整电路中,2、?两路信号分别积分为直流电平后通过比较器,提取两路的幅度差即?U=U2-U?,增益控制信号U DGC使幅度调整控制信号U2=U DGC, U?=?U+U D G C,这两个信号分别送到前置中放(2)、(?)组合内的电控衰减器,以调节?信号幅度,来保持两路幅度的一致。在以上电路中,?U信号送至自检电路通过比较器与一个基准电平U比较,当-UU或?U<-U时,幅度自检输出为低电平,说明幅度调整不正常。此电路是在2、?两路信号幅度不一致性≤1d B时,调整其为正常。

(3)在相位自动调整电路中,2、?两路信号通过鉴相器提取一个相位差量?Ф=Ф2-Ф?,然后把?Ф量转化为一定宽度的脉冲,将此脉冲进行放大、积分为一个直流电平作为控制电平UФ。当2相位超前?相位时,控制电压U2=UФ,而控制电压U?=;当?相位超前2相位时,控制电压

(下转第3页)

82火力与指挥控制2008年 增 刊

2: 1d 00 0

1

得到D i之后所采用的二种判决方法都是基于向量范数的方法。②采用模糊数对各特征向量的一个好处是,可以适应于雷达某个特征参数在一个区间上为连续变化的情况。③从计算机仿真结果看,按式(11)求取在雷达识别中达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主要是因为雷达模式相互交迭,不具备紧致性的缘故。

参考文献:

[1]边肇祺,张学工1模式识别[M]1北京:清华大学出

版社,2000.[2]How itt I1R adda r W a rn i ng R ece i ver E m itte r

Identif i ca ti on P rocessing U tili z i ng A r tificia l N eu ra l

N etwo rks[A]1P roceeding of SP IE[C].1990:2112

216.

[3]Dubi ou s D1Ope ra ti ons on Fuzzy N um ber s[J]

1Int1J1of System s and Sc i ence s11978(9):10212. [4]何 友,王国宏1多传器信息融合及应用[M]1北

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

[5]王国宏,何 友1基于模糊贴近和不精确推理的雷

达识别[J]1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1995(1):25230.

(上接第19页)

[7]L ix,H ar ris on D J.M ea surem ent of Concentra ti on

P rofiles Inside a N it rite I on2sensit re Elec trode

M e m brane[J]1A nal1chem,1991(63):216822124. [8]Chan A D C,Ha rr ison D J.NM R Study of the State

of W ater in I on2sen siti ve M em b rane[J]1

A na l1Chem,1993(65):32236.

[9]L undstom I,Shivaram a n M S.H ydrogen in S m oke

D etected by the Pa lladi um2ga te F i e ld2effec t

Tr ansistor[J]1R ev.Sci1Instrum,1976,47(6):7382

740.

[10]Jana ta J,Josow iczM.C he m icalM odu lat i on of Wo rk

Functi on a s a T ran sduc ti on M echan is m fo r

Chem ica l Sensor s[J]1A ccounts Chem1R ev,1998,31

(5):2412248.

[11]Sye S M.Physics of Sem iconducto r D evice s[M].

Znded1N ew York:W iley2Inte rsc ience,1981.[12]L ie ss M,C hinn D,Pe tekeny D.P roper tie s of

In sula ted Ga te F i e ld2effect Tr ansistor s W itt a

Po lyanilene Ga te Ee lectrode[M]1T hin So lid F il m s,

1996.

[13]Po tj e2kam lo th K.Conducting Po ly m e r ba sed

Schattky B a rr i e r and He te ro junc ti on D i ode s and

The ir Sensor A pp li ca ti on in Ha ndbook of Su rfaces

and In te rface s of M ate ria ls[J].A cade m ic,2001(5):

4452494.

[14]L undstroem I,Spety A,W inqu ist F.C ata lytic

M e ta ls and F ie ld2ef fec t D evi ce s2A U seful

Com b i na ti on[J].Sen s1A c tua tor B,Chem,1990,B

(126):15220.

[15]Ketye r C K,Zem el J N.D iode2ba sed

M icrofab rica ted Ho t2p la te Sen s o rs1Sens[J].

A ctura tor A,phys,1998,A65(2,3):1282135.

(上接第28页)

U?=U0Ф,而控制电压U2=0。然后将控制电压送至前置中放(2)、(?)电路中的电调移相器,即2信号相位超前?信号相位,则调整2支路的电调移相器,?信号相位超前2信号相位,则调整?支路的电调移相器,使得?Ф=Ф2-Ф?=0,以保持两路相位的一致性。在以上电路中,反映相位差量?Ф的电平U0Ф送到相位自检电路,与一个基准电平U基准比较,当-UU时,相位自检输出为低电平,说明相位调整不正常。在此电路中两路信号相位一致性精度为?Ф≤±5°。

3 结束语

单脉冲测角就是确定角度误差所必须的全部信息在单脉冲的基础上获得,因此在测角、跟踪方面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单脉冲天线接收的目标回波信号经多模馈源后,在和、差支路中形成和(2)、差(?)信号。由于和、差通道的幅相特性的不一致对系统性能会造成一些影响,而造成测角误差。在某型雷达的接收机中,采用幅度、相位实时自动调整系统,使幅相一致性得到明显的提高,从而使测角误差大大减小,进而改善了雷达的跟踪特性。

参考文献:

[1]张明友.雷达系统[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

[2]金 林.雷达天线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

[3]戈 稳.雷达接收机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

社,2005.

[4]黄培康.雷达目标特性[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

[5]高晓庄.某型侦察校射雷达原理与维修[M].武汉:

武汉军械士官学校,5

[6]中航雷达与电子设备研究院雷达系统,[M]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5

13

邵命山,等:不确定推理在雷达识别中的应用

200.

..:

200.

现代雷达信号处理技术及发展趋势..

现代雷达信号处理技术及发展趋势 摘要:自二战以来,雷达就广泛应用于地对空、空中搜索、空中拦截、敌我识别等领域,后又发展了脉冲多普勒信号处理、结合计算机的自动火控系统、多目标探测与跟踪等新的雷达体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雷达技术也在不断发展,现代雷达已经具备了多种功能,如反隐身、反干扰、反辐射、反低空突防等能力,尤其是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中提取目标信息的能力不断得到加强。例如,利用雷达系统中的信号处理技术对接收数据进行处理不仅可以实现高精度的目标定位与跟踪, 还能够在目标识别和目标成像、电子对抗、制导等功能方面进行拓展, 实现综合业务的一体化。 一、雷达的起源及应用 雷达,是英文Radar的音译,源于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的缩写,意思为"无线电探测和测距",即用无线电的方法发现目标并测定它们的空间位置。因此,雷达也被称为“无线电定位”。雷达是利用电磁波探测目标的电子设备。雷达发射电磁波对目标进行照射并接收其回波,由此获得目标至电磁波发射点的距离、距离变化率(径向速度)、方位、高度等信息。雷达最为一种重要的电磁传感器,在国防和国民经济中应用广泛,最大特点是全天时、全天候工作。雷达由天线、发射机、接收机、信号处理机、终端显示等部分组成。 雷达的出现,是由于二战期间当时英国和德国交战时,英国急需一种能探测空中金属物体的雷达(技术)能在反空袭战中帮助搜寻德国飞机。二战期间,雷达就已经出现了地对空、空对地(搜索)轰炸、空对空(截击)火控、敌我识别功能的雷达技术。二战以后,雷达发展了单脉冲角度跟踪、脉冲多普勒信号处理、合成孔径和脉冲压缩的高分辨率、结合敌我识别的组合系统、结合计算机的自动火控系统、地形回避和地形跟随、无源或有源的相位阵列、频率捷变、多目标探测与跟踪等新的雷达体制。后来随着微电子等各个领域科学进步,雷达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内涵和研究内容都在不断地拓展。雷达的探测手段已经由从前的只有雷达一种探测器发展到了红外光、紫外光、激光以及其他光学探测手段融合协作。

单脉冲雷达

雷达大作业 单脉冲雷达在测角方面的应用 班级: 1302019 姓名: 指导教师:魏青

一、引言 1、背景 对目标的定向,是雷达的主要任务之一,单脉冲定向是雷达定向的一个重要方法。之所以叫“单脉冲”,是因为这种方法只需要一个目标回波脉冲,就可以给出目标角位置的全部信息。单脉冲技术由于其良好的测角、角跟踪性能和抗干扰能力,因此除了在跟踪雷达中应用之外,还广泛应用到各种武器平台的控制雷达当中。本文分析了标定方法确定天线方向图信息的理论有效性,给出利用标定结果进行宽带单脉冲测角的方法。 2、简介 宽带单脉冲雷达是将传统的单脉冲雷达加载宽带信号。在宽带信号观测下,目标可认为由一系列孤立的散射点组成。从而宽带单脉冲雷达测角实际上是测定一系列散射点的角度。宽带单脉冲雷达测角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除了标跟踪,还可以应用于三维成像。根据对宽带单脉冲测角的基本原理分析可知,天线方向图在测角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的文献在讨论宽带单脉冲测角时,通常都是采取与文献类似的方法: 根据理论模型,设定方向图函数。对于实际的宽带单脉冲雷达系统,方向图函数通常并不是严格的满足理论模型。此外,精确测量实际雷达系统的方向图际雷达系统进行标定来为测角提供必要的方向图信息。 二、单脉冲雷达的自动测角系统中的优势 1、角度跟踪精度 与圆锥扫描雷达相比,单脉冲雷达的角度跟踪精度要高得多。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 第一,圆锥扫描雷达至少要经过一个圆锥扫描周期后才能获得角误差信息,在此期间,目标振幅起伏噪声也叠加在圆锥扫描调制信号(角误差信号)上形成干扰,而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带宽又不能太宽,以免将频率为圆锥扫描频率的角误差信号也平滑掉,因而不能消除目标振幅起伏噪声的影响,在锥扫频率附近一定带宽内的振幅起伏噪声可以进入角跟踪系统,引起测角误差。而单脉冲雷达是在同一个脉冲内获得角误差信息,且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带宽可以较宽,故目标振幅起伏噪声的影响基本可以消除。 第二、圆锥扫描雷达的角误差信号以调制包络的形式出现,它的能量存在于上、下边频的两个频带内,而单脉冲雷达的角误差信息只存在于一个频带内。故圆锥扫描雷达接收机热噪声的影响比单脉冲雷达大一倍。单脉冲雷达的角跟踪精度比圆锥扫描雷达的要高一个量级,约为0.1-0.2密位。

基于Web的DLD—100A型单脉冲二次雷达远程监控系统

基于Web的DLD—100A型单脉冲二次雷达远程监控系统 基于Web的航管二次雷达的远程监控可供雷达维护人员远程的掌握雷达的运行状态、故障情况,便于即使的采取措施,保障雷达的正常运行。本项目主要探讨了运用Tomcat架构的服务器为远程客户端提供雷达数据接入。这样可以达到远程监控二次雷达运行情况的目的。 标签:单脉冲二次雷达;Tomcat;远程监控 引言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广汉机场二次雷达站是国家重点建设工程项目,使用的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南京十四所研发的DLD-100A单脉冲二次雷达。该二次雷达在本地有两个监控席位,用网线分别接到两台电脑上进入雷达监控软件。该监控席位主要是为雷达站值班人员提供实时的雷达原始数据,方便对雷达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雷达维护人员除了在雷达站本地观察雷达运行状态外,不能进行远程监视,给日常维护工作带来一定的限制。如果能通过网络解决对雷达本地的原始数据监视,维护人员可以远程的掌握雷达的运行状态、故障情况,便于即使的采取措施,保障雷达的正常运行。 1 课题描述 国内外对雷达远程监控的研究比较多,主要有基于硬件传输的远程监控和基于单片机的远程监控系统的研究。上述研究均需要有专有通信设备、通信线路的支持,成本都比较高,设计不灵活,不易改进等缺陷。 现今Internet的技术的高度发展,数据通过Internet可以方便传输到任何地方。基于WEB的雷达监视能通过网络解决对雷达本地的原始数据监视,维护人员可以在任何可以上网的地方掌握雷达的运行状态、故障情况,便于及时的采取措施,保障雷达的正常运行。 基于web的远程控制软件开发毕业设计的主要任务是要求能够从web的远程监视并控制二次雷达运行状况。采用服务器(Server),客户端(Client)模式,使用Tomcat服务器上运行JSP(Java Server Pages)和Servlet(一种服务器端的Java应用程序,实现基本的远程监视控制要求。 2 相关技术 2.1 Tomcat 服务器 是一个免费的开放源代码的Web 应用服务器。Tomcat 运行时占用的系统资源小,扩展性好,支持负载平衡与邮件服务等开发应用系统常用的功能;而且它还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中,任何一个感兴趣的程序员都可以更改它或在其中加入

单脉冲雷达理以及应用

单脉冲定向原理 对目标的定向,即测定目标的方向,是雷达的主要任务之一。单脉冲定向是雷达定向的一个重要方法。所谓“单脉冲”,是指使用这种方法时,只需要一个目标回波脉冲,就可以给出目标角位置的全部信息。根据从回波信号中提取目标角信息的特点,可以将单脉冲定向分为两种基本的方法:振幅定向法和相位定向法,分别见于下图。除了上述两种方法外,由它们合成的振幅—相位定向法(或称为综合法)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图2-1 单脉冲振幅定向法 图2-2单脉冲相位定向法 2.1 振幅定向法 振幅定向法是用天线接收到的回波信号幅度值来进行角度测量的,该幅度值的变化规律取决于天线方向图以及天线的扫描方式。振幅定向法可以分为最大信号法和等信号法两大类,其中等信号法又可以分为比幅法和和差法。 如图所示,平面两波束相互部分交叠,其等强信号轴的方向已知,两波束中心轴与等强信号轴的偏角0θ也已知。假设目标回波信号来向与等强信号轴向的夹角为θ,天线波束方向图函数为F(θ),则两个子波束的方向图函数可分别写成 ()()()???-=+=θθθθθθ02 01)(F F F F (2-1) 两波束接收到的目标回波信号可以表示成:

()()()()()()???-==+==θθθθθθθθ022 011F K F K u F K F K u a a a a (2-2) 其中a K 为回波信号的幅度系数。 对于比幅法,直接计算两回波信号的幅度比值有: ()()()() θθθθθθ-+=0021F F u u (2-3) 根据上式比值的大小可以判断目标回波信号偏角θ的方向,再通过查表就可以估计出θ的大小。 对于和差法,由()θ1u 和()θ2u 可计算得到其和值()θ∑u 及差值()θ?u 分别如下: ()()()()()()()()()()()()???--+=-=-++=+=? ∑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00210021F F K u u u F F K u u u a a (2-4) 其中()()()θθθθθ-++=∑00)(F F F 称为和波束方向图; ()()()θθθθθ--+=?00)(F F F 称为差波束方向图。 若θ很小(在等强信号轴附近),根据泰勒公式可以将 ()θθ+0F 和()θθ-0F 展 开近似为: ()()()()()()()()()()()()???'-=+'-=-'+≈+'+=+θ 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002000002000F F o F F F F F o F F F 进一步可以得到: ()()()()???'≈≈? ∑θθθθθ0022F K u F K u a a (2-5) 归一化和差信号值可得: ()()()() υθθθθθθ='=∑?00F F u u (2-6) 其中()()00θθυF F '= 是天线方向图在波束偏转角0θ处的归一化斜率系数。

雷达信号处理和数据处理

脉冲压缩雷达的仿真脉冲压缩雷达与匹配滤波的MATLAB仿真 姓名:-------- 学号:---------- 2014-10-28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 雷达工作原理 雷达,是英文Radar 的音译,源于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 的缩写,原意为"无线电探测和测距",即用无线电的方法发现目标并测定它们的空间位置。因此,雷达也被称为“无线电定位”。利用电磁波探测目标的电子设备。发射电磁波对目标进行照射并接收其回波,由此获得目标至电磁波发射点的距离、距离变化率(径向速度)、方位、高度等信息。 雷达发射机的任务是产生符合要求的雷达波形(Radar Waveform ),然后经馈线和收发开关由发射天线辐射出去,遇到目标后,电磁波一部分反射,经接收天线和收发开关由接收机接收,对雷达回波信号做适当的处理就可以获知目标的相关信息。 但是因为普通脉冲在雷达作用距离与距离分辨率上存在自我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我们采用脉冲压缩技术,即使用线性调频信号。 二、 线性调频(LFM )信号 脉冲压缩雷达能同时提高雷达的作用距离和距离分辨率。这种体制采用宽脉冲发射以提高发射的平均功率,保证足够大的作用距离;而接受时采用相应的脉冲压缩算法获得窄脉冲,以提高距离分辨率,较好的解决雷达作用距离与距离分辨率之间的矛盾。 脉冲压缩雷达最常见的调制信号是线性调频(Linear Frequency Modulation )信号,接收时采用匹配滤波器(Matched Filter )压缩脉冲。 LFM 信号的数学表达式: (2.1) 其中c f 为载波频率,()t rect T 为矩形信号: (2.2)

一次雷达和二次雷达

1 一次雷达与二次雷达 二次雷达与一次雷达基本上是并行发展的。与一次雷达相比,二次雷达有回波强、无目标闪烁效应、询问波长与应答波长不等的特点,从而消除了地物杂波和气象杂波的干扰。单脉冲技术应用于二次雷达,可以方便地基于多个波束对目标测量,进而有效地增加数据冗余度,提高角度测量的精度。对应答处理而言,单脉冲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在混叠或交织情况下对应答码的解码能力,使单脉冲二次雷达与常规二次雷达相比实现了一次质的飞跃。 二次雷达与一次雷达的根本区别是工作方式不同。一次雷达依靠目标对雷达发射的电磁波的反射机理工作,它可以主动发现目标并对目标定位;二次雷达则是在地面站和目标应答机的合作下,采用问答模式工作。目前的航管二次雷达共有七种询问模式,分别称为1、2、3/A、B、C、D和S模式。根据询问脉冲P1与P3的间距决定(S模式除外)各种询问模式。 机载应答机发出的应答码由16个信息码位组成,这些码位的代号依次是 F1、C1、A1、C2、A2、C4、A4、X、B1、D1、B2、D2、B4、D4、F2 和SPI。每个码位都有两种状态,即有脉冲或无脉冲。有脉冲时为“1”,无脉冲时为“0”。F1与F2的0.5电平处的脉冲前沿间隔为20.3±0.1μs,称为框架脉冲,它们是二次雷达应答信号的标志脉冲,均恒为“1”状态。X位是备用状态,恒为“0”。两个框架脉冲(F1与F2)之间的12个信息码位,可以编成4 096个独立的应答码。SPI是特殊定位识别码,当两架飞机相互接近或者应答码相同时,调度员可以要求其中的一架飞机在已回答的12个码位基础上再增加一个SPI脉冲,以便准确识别。二次雷达应答信号组成如图1所示。 2 应答处理器系统组成 单脉冲二次雷达应答信号处理的基本流程如图2所示。 在视频预处理器中,和与差支路的∑、△视频信号,经A/D转换器进行数字化处理后,变成两组8位的数字信号传送给应答处理机;将∑接收单元与△接收单元的信号经相位鉴别器,生成表示目标在波束中心左侧或右侧的轴向指示信号BI(2位),送应答处理器;∑与ΩSLS(1位);接收信号 经6dB检测、反窄处理、二分层产生PSV(处理后的和视频,1位)。视频预处理器产生上述信号并输入给应答处理机,进行框架检测、和差比计算、码装配等处理,最终形成应答报告输出给点/航迹处理计算机。应答处理机系统的组成如图3。 在应答处理机中选用了Lattice公司的EPLD作为主处理芯片(ispLSI1032E)。该芯片有64个I/O端,8个指定输入端,6 000个逻辑门,192个寄存器,最大时延≤12ns,通过简单的5线接口,即可用PC机对线路板上菊花链结构的最多8个芯片进行编程。PC104是嵌入式计算机,其CPU是一片兼容的64位第六代处理器,运行速度可达300MHz,其图形处理器可支持各种LCD及TFT显示屏,同时支持PS/2键盘、PS/2鼠标、两串行接口、一并行接口、USB接口、声卡功能。 应答处理机的工作原理:1位PSV、8位和视频、8位差视频、2位轴向指示及1位接收旁瓣抑制信号,在经过输入缓冲并与系统时钟信号同步后,其中的PSV信号进入边沿产生电路,所产生的前沿延迟一个框架时间(20.3μs)后与未延迟的前沿信号相与给出目标框架,启动4个解码器中处于空闲状态的装配器开始解码工作,产生解码需要的定时脉冲序列。同时和视频、差视频、轴向指示、旁瓣抑制信号送入视频采样电路,经过视频采样产生的SVA(和视频幅度)和DVA(差视频幅度)经和差比计算电路产生SDR值,SVA、DVA、SDR送数字寄存器进行延迟,延迟及未延迟的SVA、SDR、轴向指示、接收旁瓣抑制和目标前沿信号一起送入代码装配器,在定时脉冲的作用下,对目标应答信息进行解码、去除幻影应答、解旁瓣应答和军事告急应答。经过进一步相关、确认和修正后,将目标的SVA和SDR代码、综合的代码置信度信息及一些标志信息送代码装配总线,在输出控制的情况

振幅和差单脉冲雷达

振幅和差单脉冲雷达振幅和差单脉冲雷达在自动测角中的应用 姓名: 学号: 2014-12-20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信息对抗

摘要: 在雷达系统中,为了确定目标的位置,不仅需要知道距离参量,同时也需要知道目标的空间方位,为此需要知道目标的方位角和俯仰角。雷达测角的物理基础是电磁波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和雷达天线具有方向性。测角的方法可分为振幅法和相位法两大类。在雷达测角中,为了快速地提供目标的精确坐标值,要采用自动测角的方法。自动测角时,天线能自动跟踪目标,同时将目标的坐标数据传送到计算机中。在自动测角系统中,有一种典型的方式——单脉冲自动测角系统。单脉冲自动测角属于同时波瓣测角法,单脉冲雷达的种类很多,最常用的是振幅和差单脉冲雷达。 关键字:雷达自动测角系统振幅和差单脉冲雷达 一、单脉冲雷达 什么是单脉冲雷达? 单脉冲雷达是一种精密跟踪雷达。它每发射一个脉冲,天线能同时形成若干个波束,将各波束回波信号的振幅和相位进行比较,当目标位于天线轴线上时,各波束回波信号的振幅和相位相等,信号差为零;当目标不在天线轴线上时,各波束回波信号的振幅和相位不等,产生信号差,驱动天线转向目标直至天线轴线对准目标,这样便可测出目标的高低角和方位角,从各波束接收的信号之和,可测出目标的距离,从而实现对目标的测量和跟踪。 单脉冲雷达通常有振幅比较单脉冲雷达和相位比较单脉冲雷达两大类(本次只研究振幅比较法)。它有较高的测角精度、分辨率和数据率,但设备比较复杂。单脉冲雷达早在60年代就已广泛应用。在军事上主要用于目标识别、靶场精密跟踪测量、弹道导弹预警和跟踪、导弹再入弹道测量、火箭和卫星跟踪、武器火力控制、炮位侦察、地形跟随、导航、地图测绘等;在民用上主要用于中交通管制。 二、振幅和差单脉冲雷达 振幅定向法是用天线接收到的回波信号幅度值来进行角度测量的,该幅度值的变化规律取决于天线方向图以及天线的扫描方式。振幅定向法可以分为最大信号法和等信号法两大类,其中等信号法又可以分为比幅法和和差法。此次试验只研究和差式雷达。

一种雷达通用信号处理系统的实现与应用

一种雷达通用信号处理系统的实现与应用 一种雷达通用信号处理系统的实现与应用 FPGA是一种现场可编程器件,设计灵活方便可以反复修改内部逻辑,适用于算法结构比较简单、处理速度较高的情况。DSP是一种基于指令集的处理器,适于大信息、复杂算法的信息处理场合。鉴于两种处理器件自身优势,FPGA+DSP信号处理架构,已成为信号处理系统的常用结构。但当前FPGA+DSP的信号处理平台或者是基于某些固定目的,实现某些固定功能,系统的移植性、通用性较差。或者仅仅简要介绍了平台的结构没有给出一些具体的实现。本文提出的基于FPGA+DSP通用信号处理平台具有两种处理器的优点,兼颐速度和灵活性,而且可以应用在不同雷达信号处理系统中,具有很强的通用性。本文举例说明该系统在连续波雷达和脉冲雷达中的典型应用。1系统资源概述1.1处理器介绍本系统FPGA选择Altera公司的EP2S60F1020。Stratix II FPGA采用TSMC的90nm 低k绝缘工艺技术。Stratix II FPGA支持高达1Gb·s-1的高速差分I/O信号,满足新兴接口包括LVDS,LNPECL和HyperTransport标准的高性能需求,支持各种单端I/O接口标准。EP2S60系列内部有48352个ALUT;具有2544192bit的RAM 块,其中M512RAM(512bit)329个,M4K RAM(4kbit)255个,M-RAM(512kbit)2个。具有嵌入式DSP块36个,等效18bit×18bit乘法器144个;具有加强型锁相环EPLL4个,

快速锁相环FPLL8个。这些锁相环具有高端功能包括时钟切换,PLL 重新配置,扩频时钟,频率综合,可编程相位偏移,可编程延迟偏移,外部反馈和可编程带宽等。本系统DSP选择ADI公司的ADSP TS201。它有高达600MHz的运行速度,1.6ns的指令周期;有24MB的片内DRAM;双运算模块,每个计算块包含1个ALU,一个乘法器,1个移位器,1个寄存器组和1个通信逻辑单元(CLU);双整数ALU,提供数据寻址和指针操作功能;集成I/O接口,包括14通道的DMA控制器,外部端口,4个链路口,SDRAM控制器,可编程标识引脚,2个定时器和定时器输出引脚等用于系统连接;IEEE1149.1兼容的JTAG端口用于在线仿真;通过共享总线可以无缝连接多达8个TigerSHARC DSP。1.2FPGA+DSP结构由于FPGA和DSP各自的自身优势,FPGA+DSP信号处理架构已成为信号处理系统的常用结构。一般情况下FPGA+DSP的拓扑结构会根据需要进行不同的连接,这就导致这种结构的专用性,缺乏灵活性。对于一个通用处理平台要考虑到各种不同的信号通路,因此大部分通用FPGA+DSP平台都采取各个处理器间均有通路的方式。这种拓扑结构灵活方便,可以满足各种不同的通路需求,这种结构的缺点就是硬件设计的复杂以及可能会有资源浪费。对于这种通用FPGA+DSP 结构,FPGA与各个DSP之间均有连接,不同之处便是DSP之间的拓扑结构。一般分两种,一是高速外部总线口耦合结构组成多DSP 系统,这种结构可以实现多DSP共享系统内的资源,系统内的个处理器可以共享RAM,SDRAM和主机等资源,还可共享其他处理器核

单脉冲雷达角度跟踪技术研究

单脉冲雷达角度跟踪技术研究 【摘要】简单介绍了单脉冲雷达的特点及工作原理,重点分析了多部干扰机对单脉冲雷达的角度干扰问题,并对相干干扰和非相干干扰的干扰效果进行了讨论,指出两点源非相干干扰是实际工程中一种比较理想的干扰方式。 【关键词】单脉冲雷达、角度跟踪、相干干扰、非相干干扰 一、引言 对雷达进行干扰要对准雷达的四个系统:显示系统、距离跟踪系统、速度跟踪系统和角度跟踪系统。在雷达发展的早期,只要对前三个系统中的一个(或两个)系统进行有效地干扰,就可达到破坏雷达角跟踪系统正常工作的目的。现在随着新体制雷达的出现和抗干扰技术的不断提高,尤其是单脉冲雷达体制的出现,使很多干扰技术难以奏效。本文以振幅和差式单脉冲雷达为例,讨论了用多部干扰机对单脉冲雷达实施干扰的情况。 二、分析 1.单脉冲雷达 ◆定义 单脉冲雷达是指由单个回波脉冲即可获得目标空间角信息的雷达。 ◆特点 单脉冲雷达是一种精密跟踪雷达。它有较高的测角精度、分辨率和数据率,但设备比较复杂。单脉冲雷达早在60年代就已广泛应用。美国、英国、法国和日本等国军队大量装备单脉冲雷达,主要用于目标识别、靶场精密跟踪测量、弹道导弹预警和跟踪、导弹再入弹道测量、火箭和卫星跟踪、武器火力控制、炮位侦察、地形跟随、导航、地图测绘等;在民用上主要用于中交通管制。目前使用的单脉冲雷达基本上都实现了模块化、系列化和通用化,具有多目标跟踪、动目标显示、故障自检、维修方便等特点。 ◆分类 根据从回波中获取角信息的方式(测角法)不同,单脉冲雷达可分为振幅法(比幅)、相位法(比相)和综合法(振幅相位)3种。这3种测角法又可用3种角度鉴

别器(振幅式、相位式、和差式)中的任何一种来获得目标的角度信息,因此综合起来有9种形式的单脉冲雷达系统,其中以振幅和差式单脉冲雷达系统用的最多。通常分为有振幅比较单脉冲雷达和相位比较单脉冲雷达两大类。 工作原理 单脉冲雷达每发射一个脉冲,天线能同时形成若干个波束,将各波束回波信号的振幅和相位进行比较,当目标位于天线轴线上时,各波束回波信号的振幅和相位相等,信号差为零;当目标不在天线轴线上时,各波束回波信号的振幅和相位不等,产生信号差,驱动天线转向目标直至天线轴线对准目标,这样便可测出目标的高低角和方位角,从各波束接收的信号之和,可测出目标的距离,从而实现对目标的测量和跟踪。它具有圆锥扫描雷达所没有的优点:获得角误差信息的时间短(以微秒计算);不受回波振幅起伏变化的影响;测角精度高(0.1~0.5mil);测角支路抗幅度调制干扰(如回答式倒相干扰)的能力强。振幅和差式单脉冲雷达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将两个比幅天线方向图所得的幅度不同的信号经过和差变换器之后,再把和信号(U∑ )、差信号(U△ )加到鉴相器得出差信号。 2 雷达角跟踪技术 2.1 信号处理和测量技术 PD采用一种合适的且可以适当改变的配置方式及数据处理算法,可成功的实现跟踪低仰角目标。假定一种处理算法,地面的反射系数应有一个确定的模型(如镜面反射和几何光学原理),重要的是要估计这样的算法偏离假定的反射模型的灵敏度如何。在一个真实系统中,这样的偏差肯定会发生。即使是光滑的镜面表面(理想的镜面反射),当雷达位于几倍天线直径大的该表面时,由物理光学原理即菲涅尔区,也需要校正。关键的问题是,在反射的雷达信号中有多少是未知量,要确定这些未知量,雷达需要测量的量是多少,很明显,在多路径效应下,未知数的数量会增加。雷达必须做更多的测量才能获得反射平面的信息以鉴别目标的真实仰角。但是更多的工作是需要找到最优的算法,需要确定它们对不同反射系数模型的灵敏度。

雷达信号处理

雷达信号处理技术与系统设计 第一章绪论 1.1 论文的背景及其意义 近年来,随着电子器件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雷达信号处理技术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成为一大热门领域。 雷达信号的动目标检测(MAD)是利用动目标、地杂波、箔条和气象干扰在频谱上的差别,抑制来自建筑物、山、树、海和雨之类的固定或低速杂波信号。区分运动目标和杂波的基础是它们在运动速度上的差别,运动速度不同会引起回波信号频率产生的多普勒频移不相等,这就可以从频率上区分不同速度目标的回波。固定杂波的中心频率位于零频,很容易设计滤波器将其消除。但对于运动杂波,由于其多普勒频移未知,不能像消除固定杂波那样很容易地设计滤波器,其抑制就变得困难了从本质上来讲,雷达信号的检测问题就是对某一坐标位置上目标信号“有”或“无”的判断问题。最初,这一任务由雷达操作员根据雷达屏幕上的目标回波信号进行人工判断来完成。后来,出现了自动检测技术,一开始为固定或半固定门限检测,这种体制下当干扰和杂波功率水平增加几分贝,虚警概率将急剧增加,以至于显示器画面饱和或数据处理过载,这时即使信噪比很大,也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为克服这些问题进而发展了自适应恒虚警(Constant FalseAlarm Rate,CFAR)检测。CFAR 检测使得雷达在多变的背景信号中能够维持虚警概率的相对稳定,这种虚警概率的稳定性对于大多数的雷达,如搜索警戒雷达、跟踪雷达、火控雷达等。

第二章 雷达信号数字脉冲压缩技术 2.1 引言 雷达脉冲压缩器的设计实际上就是匹配滤波器的设计。根据脉冲压缩系统实 现时的器件不同,通常脉冲压缩的实现方法分为两类,一类是用模拟器件实现的 模拟方式,另一类是数字方式实现的,主要采用数字器件实现。 脉冲压缩处理时必须解决降低距离旁瓣的问题,否则强信号脉冲压缩的旁瓣 会掩盖或干扰附近的弱信号的反射回波。这种情况在实际工作中是不允许的。采 用加权的方法可以降低旁瓣,理论设计旁瓣可以达到小于-40dB 的量级。但用模拟技术实现时实际结果与理论值相差很大,而用数字技术实现时实际输出的距离旁瓣与理论值非常接近。数字脉压以其许多独特的优点正在或已经替代模拟器件进行脉冲压缩处理。 2.2 数字脉压实现方法 用数字技术实现脉冲压缩可采用时域方法或频域方法。至于采用哪种方法。 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而言,对于大时宽带宽积信号,用频域脉压较好;对 于小时宽带宽积信号,用时域脉压较好。 2.2.1 时域卷积法实现数字脉压 时域脉冲压缩的过程是通过对接收信号)(t s 与匹配滤波器脉冲响应)(t h 求卷积的方法实现的。根据匹配滤波理论,)()(0*t t s t h -=,即匹配滤波器是输入信号的共轭镜像,并有响应的时移0t 。 用数字方法实现时,输入信号为)(n s ,起匹配滤波器为)(n h ,即匹配滤波器的输出为输入离散信号)(n s 与其匹配滤波器)(n h 的卷积

振幅和差单脉冲雷达

[文档标题] [文档副标题] 姓名: 学号: 摘要: 在雷达系统中,为了确定目标的位置,不仅需要知道距离参量,同时也需要知道目标的空间方位,为此需要知道目标的方位角和俯仰角。雷达测角的物理基础是电磁波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和雷达天线具有方向性。测角的方法可分为振幅法和相位法两大类。在雷达测角中,为了快速地提供目标的精确坐标值,要采用自动测角的方法。自动测角时,天线能自动跟踪目标,同时将目标的坐标数据传送到计算机中。在自动测角系统中,有一种典型的方式——单脉冲自动测角系统。单脉冲自动测角属于同时波瓣测角法,单脉冲雷达的种类很多,最常用的是振幅和差单脉冲雷达。 关键字:雷达 自动测角系统 振幅和差单脉冲雷达 一、 单脉冲雷达 什么是单脉冲雷达? 单脉冲雷达是一种精密跟踪雷达。它每发射一个脉冲,天线能同时形成若干个波束,将各波束回波信号的振幅和相位进行比较,当目标位于天线轴线上时,各波束回波信号的振幅和相位相等,信号差为零;当目标不在天线轴线上时,各波束回波信号的振幅和相位不等,产生信号差,驱动天线转向目标直至天线轴线对准目标,这样便可测出目标的高低角和方位角,从各波束接收的信号之和,可测出目标的距离,从而实现对目标的测量和跟踪。 单脉冲雷达通常有振幅比较单脉冲雷达和相位比较单脉冲雷达两大类(本次只研究振幅比较法)。它有较 高的测角精度、分辨率和数据率,但设备比较复杂。单脉冲雷达早在60年代就已广泛应用。在军事上主要用 于目标识别、靶场精密跟踪测量、弹道导弹预警和跟踪、导弹再入弹道测量、火箭和卫星跟踪、武器火力控制、炮位侦察、地形跟随、导航、地图测绘等;在民用上主要用于中交通管制。 2014-12-20 信息对抗

单脉冲雷达设计

1 雷达距离方程: 其中, P t 为发射功率,G 为天线增益,σ为目标雷达横截面积,λ为传播波长,S min 为最小可检测信号。但是由于: (1) 最小可检测信号的统计特征(接收机噪声决定)。 (2) 目标雷达横截面积的起伏和不确定性。 (3) 雷达系统的损耗。 (4) 地球表面和大气层引起的传播效应。 因此,距离指标必须包括雷达探测一个特定距离上规定目标的概率,且在无目标回波出现时有规定的虚假检测概率。雷达作用距离将是检测概率P d 和虚警概率P fa 的函数。 检测概率和虚警概率是由用用户对系统的要求所确定。根据确定的检测概率和虚警概率,可以求出最小的信噪比S/N 。 关于三者之间的关系,Albersheim 研究出一个简单的检经验公式: S/N=A+0.12AB+1.7B 注:信噪比是一个数字,不用dB 表示。 式中: A=ln[0.62/P fa ]和B=ln[P d /(1-P d )] 2 脉冲积累对检测性能的改善: 多个脉冲积累后可以有效提高信噪比,从而改善雷达的检测能力。实际情况下,利用检波后积累都存在积累损耗。 利用统计检测理论,可以求得检波后积累效率和所要求的每个脉冲信噪比(S/N )n ,积累损耗和积累改善因子可由书本查出,他们()4max 322max 422min 44R G P R A P S P t r t i r πσλπλσ===

只随检测概率和虚警概率稍稍变化。 如果同样的n个脉冲由理想的检波后积累器积累,得到信噪比要小于单个信噪比的n倍。则存在损耗,检波后积累效率可定义为: E i(n)=(S/N)1/n(S/N)n 积累损耗(dB)定义为: L i(n)=10log[1/E i(n)] 积累n个脉冲后,雷达方程为: R max4=P t GA eσ/(4π)2kT0BF n(S/N)n 方程中除(S/N)n是n个要积累的相同脉冲中每个脉冲的信噪比以外,其余参数与先前使用相同。当n为确定参数时,查询表可得E i(n)。每个脉冲信噪比可由Albersheim经验公式得到: (S/N)n=-5lg n +[6.2+4.54/(n-0.44)0.5]*lg(A+0.12AB+1.7B) 积累损耗或效率是理论上的损耗,在雷达中用于实现积累过程的实际方法也会引起损耗。 3 匹配滤波器接收机: 定义:雷达接收机输出信号峰值-噪声(功率)比最大将使目标可检测性最大,能做到这一点的线性网络称为匹配滤波器。 匹配滤波器的冲击响应函数:h(t)=G a s(t m-t) 总结: (1)匹配滤波器的输出峰值信号-平均噪声比仅与接收信号的总能量和单位带宽的噪声功率有关。 (2)最大输出信噪比:2E/N

最新 连续波雷达及信号处理技术初探-精品

连续波雷达及信号处理技术初探 摘要:连续波雷达,主要就是连续发生电磁波的雷达,可以根据不同发射信号的形式,将其划分成为非调制单频与调频两种类型。在连续波雷达系统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应当科学使用信号处理技术开展相关处理工作,在实际观测的过程中,解决收发开关中存在的问题,保证雷达信号接收与发射工作效果。关键词:连续波雷达;信号处理技术;应用措施在使用信号处理技术对连续波雷达进行控制的过程中,应当建立多元化的管理机制,明确各方面工作要求,创新信号处理工作形式,保证能够提升信号处理技术的应用水平,创建专门的管理机制。一、连续波雷达定义与特征分析对于连续波雷达而言,主要是针对电磁波进行连续的发射,根据发射信号形式将其划分成为非调制单频与调频两种类型。在1924年的时候,英国就开始通过连续波课调频测距相关分析,对电离层开展观测工作。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中,已经使用连续波雷达开展飞机观测与地面观测工作。然而,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收发隔离的现象,难以保证工作效果,因此,使用收发开关对此类问题进行了解决。当前,在使用连续波雷达的过程中,已经能够通过同一天线开展信号接收与发射工作,产生良好的工作效果。在使用连续波雷达发射机设备的过程中,不需要高压的支持,也不会出现打火的现象,能够利用多元化的方式开展信号调制工作,有利于提升信号的发射效率,增强雷达处理效果,因此,在相同体积、重量的雷达设备中,连续波雷达受到广泛关注与重视,应用于世界的各个国家。同时,连续波雷达的体积很小,重量很轻,馈线的损耗最低,使用流程简单,与其他雷达相较可以得知,连续波雷达在接收机方面,所使用的宽带脉冲较窄,有利于抵抗杂波问题,提升电磁干扰的抵抗能力。在应用连续波雷达对距离与速度进行测量的过程中,其测量准确性较高,不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对于连续波雷达而言,其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发射机的运行功率较低连续波雷达的发射机运行功率很低,有利于应用在侦查工作中。一般情况下,在使用侦查接收机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连续波雷达对其进行处理,提升工作效率,加快侦查速度,保证瞬时频率符合相关规定。同时,在使用连续波雷达的过程中,还要使用伪随机码调相方式对其进行处理,减少外界带来的干扰,做好反侦察工作,保证可以符合实际发展需求。(二)接收机的宽带很窄连续波雷达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接收机的宽带很窄,在杂波环境中,能够实行检测工作,提升自身抗干扰能力。且在电磁干扰的环境中,可以提升自身的抗干扰性能,满足实际处理需求[1]。(三)对小目标进行检测连续波雷达设备的使用,可以提升发射机的功率,增加收发天线的收益,且可以减少噪音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微波损耗问题,更好的对隐身目标进行检测,合理开展雷达探测等工作,提升相关信号的处理效果,满足实际发展需求。二、连续波雷达的相关工作园林分析连续波雷达的运行,需要明确实际工作原理,通常情况下,雷达发射线性三角调频的相关连续性信号,那么,雷达设备的载频就在f0的数值之上,在此过程中,可以将调频宽带设置成为A,将调频间隔设置成为C。在对信号频率与时间进行计算的过程中,应当明确相关原理,创新管理工作形式,对具有代表性的内容进行合理分析,保证可以提升自身分析工作效果。在信号处理工作中,应当重点关注发射信号与目标回波信号,通过合理的计算方式,创建多

单脉冲雷达的改进方法

收稿日期225 作者简介刘才斌(2 ),男,湖北公安人,硕士、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雷达教学与研究。 文章编号:1002206402(2008)增刊20027202 单脉冲雷达的改进方法 刘才斌,王大鹏,张仲华 (武汉军械士官学校,湖北 武汉 430075) 摘 要:单脉冲体制的雷达以其在测角、跟踪方面的优越性,现在被广泛应用于各电子侦察部(分)队。但该体制也由于和、差通道的幅相特性的不一致,产生了测角误差,进而影响了系统的测角及跟踪性能。某型雷达由于在接收机中采用幅度、相位实时自动调整系统,使幅相一致性得到明显的提高,从而使测角误差大大减小。 关键词:单脉冲体制,测角误差,跟踪特性中图分类号:TP 391 文献标识码:A The Si n gle Pulse System Ra da r M ea sur es the Ca pe an d Follows the I m pr ovem en t of the Character ist i c L I U C ai 2bin,W AN G D a 2peng,ZHAN G Zhong 2hua (W uha n O rdnancy N on 2co mm issioned Of f icer A ca de my of PL A ,W uha n 430075,China ) Abstra ct:T he radar of the single pulse syste m th ink s it s in the asp ect s of m easuring t he Cap e and fo llow of super i o r ,now w a s p robed a brigade in each elect ron ics by the ex tensive appl ica t i on 1B u t that system too because of and,differ an inconfo r m ity fo r m utual ly characteristic of the pa ssage,produce to m ea sure the Cap e erro r m argin ,then affected the system m easure the C ape and fol l ow the funct ion 1Som e type rada r becau se of adop t ing the range in rece ive m achine ,m u tua lly an exa ltat ion fo r solidly hour au tom a t ic adjustm ent system ,m aking first m utually the consistency ge ts obvi ously,from but m ake m ea sure the Cap e erro r m argin to let up consum edly . Key words :the single p ulse syste m m easures ,m easure the e rror m argin of the angle ,i mp rovem ent m ethod 引 言 在战场侦察系统中使用的雷达,必须快速且准确地提供单个目标坐标(距离、方位)的精确数值并跟踪目标。 雷达测角的物理基础是电波在均匀介质中传播的直线性和雷达天线的方向性。为了快速地提供目标的精确值,要采用自动测角的方法。当目标方向偏离天线轴线(即出现了 误差角Ε )时,就能产生一误差电压,误差电压的大小正比于误差角Ε,其极性随偏离方向不同而改变。此误差电压经跟踪系统变换、放大、处理后,控制天线向减小误差角的方向运动,使天线轴线对准目标[1]。 图1 雷达和差波束图 单脉冲测角就是确定角度误差所必须的全部信息在单脉冲的基础上获得,单脉冲天线接收的目标回波信号经多模馈源后,在和、差支路中形成和 (2)、差(?)信号。雷达和差波束 图如图1所示。和波束回波信号主要用于作为相位基准以确定信号正负号,差波束回波信号主要用于测角。当目标在波束 (和波束)中心时,左右馈源收 到的回波信号相同,经多模馈 源后和(2)信号最大,差(?)信号为零;当目标偏离和波束中心时,单脉冲天线接收到的回波差(?)信号大小及差(?)信号极性符号代表了目标偏离波束中心的程度和方向。雷达计算机软件据此计算出代表方位误差大小的值,送至伺服系统 V o l .33,Sup p l em ent A p ril,2008 火力与指挥控制 Fire Co nt ro l and Comm and Co n tro l 第33卷增 刊 :2007101:1972:

雷达系统中的信号处理技术

雷达系统中的信号处理技术 摘要本文介绍了雷达系统及雷达系统信号处理的主要内容,着重介绍与分析了雷达系统信号处理的正交采样、脉冲压缩、MTD和恒虚警检测几种现代雷达技术,雷达系统通过脉冲压缩解决解决雷达作用距离和距离分辨力之间的矛盾,通过MTD来探测动目标,通过恒虚警(CFAR)来实现整个系统对目标的检测。 关键词雷达系统正交采样脉冲压缩MTD 恒虚警检测 1雷达系统概述 雷达是Radar(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的音译词,意为“无线电检测和测距”,即利用无线电波来检测目标并测定目标的位置,这也是雷达设备在最初阶段的功能。雷达的任务就是测量目标的距离、方位和仰角,还包括目标的速度,以及从目标回波中获取更多有关目标的信息。典型的雷达系统如图1,它主要由雷达发射机、天线、雷达接收机、收发转换开关、信号处理机、数据处理机、终端显示等设备组成。 图1雷达系统框图

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超大规模集成数字电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告诉发展,现代雷达信号处理技术正在向着算法更先进、更快速、处理容量更大和算法硬件化方向飞速发展,可以对目标回波与各种干扰、噪声的混叠信号进行有效的加工处理,最大程度低剔除无用信号,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保证以最大发现概率发现目标和提取目标的有用信息。 雷达发射机产生符合要求的雷达波形,然后经馈线和收发开关由发射天线辐射出去,遇到目标后,电磁波一部分反射,经接收天线和收发开关由雷达接收机接收,然后对雷达回波信号依次进行信号处理、数据处理,就可以获知目标的相关信息。 雷达信号处理的流程如下: 图 2 雷达信号处理流程 2雷达信号处理的主要内容 雷达信号处理是雷达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信号处理消除不需要的杂波,通过所需要的目标信号,并提取目标信息。内容包括雷达信号处理的几个主要部分:正交采样、脉冲压缩、MTD和恒虚警检测。 正交采样是信号处理的第一步,担负着为后续处理提供高质量数据的任务。采样的速率和精度是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采样系统引起的失真应当被限定在后续信号处理任务所要求的误差范围内,直接中频数字正交采样是当代雷达的主要技术之一。脉冲压缩技术在现代雷达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脉冲压缩雷达既能保持窄脉冲雷达的高距离分辨力,又能获得脉冲雷达的高检测力,并且抗干扰能力强。现在,脉冲压缩雷达使用的波形正在从单一的线性调频发展到时间、频率、编码混合调制,在尽可能不增加整机复杂度的条件下实现雷达性能的提升。杂波抑制是雷达需要具备的重要功能之一。动目标指示与检测是通过回波多普勒频移的不同来区分动目标和固定目标,通过设计合理的滤波器(组),就可以把目标号和杂波分开。

雷达信号处理和数据处理技术

雷达信号处理和数据处理技术 定价: ¥89.00元金桥价: ¥84.55元节省: ¥4.45元 内容简介 雷达信号处理和数据处理技术是雷达的神经中枢。信号处理通过对雷达回波信号的处理来发现目标和测定目标的坐标和速度等,形成目标点迹,数据处理通过对目标点迹的处理形成目标的航迹供指挥决策使用。 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雷达信号的形式、雷达杂波抑制、雷达脉冲压缩、雷达信号检测、雷达抗干扰、雷达目标识别、雷达点迹处理和雷达航迹处理等。 全书共14章,第1章为概论,第2章到第10章为雷达信号处理技术,第11章到第14章为雷达数据处理技术。全部内容既包含处理理论,也包含设计技术。 本书可以帮助雷达工程技术人员和雷达使用人员掌握有关雷达信号处理和数据处理技术,解决有关应用问题;同时还可以作为高等学校电子工程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参考用书。 雷达信号处理基础 定价: ¥55.00元金桥价: ¥52.25元节省: ¥2.75元

内容简介 本书译自国际著名雷达信号处理专家Mark A. Richards教授编写的教科书。该书介绍了雷达系统与信号处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主要内容包括:雷达系统导论、雷达信号模型、脉冲雷达信号的采样和量化、雷达波形、多普勒处理、检测基础原理、恒虚警率检测、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技术、波束形成和空-时二维自适应处理导论。书中包含了大量反映雷达信号处理最新研究成果和当前研究热点的补充内容,提供了大量有助于读者深入的示例。该书对基础理论和方法进行了详尽的介绍与深入严谨的论述,是一本雷达信号处理领域中高水平的教科书。 本书适合于从事雷达成像、检测、数据处理及相关信号处理的研究生作为教材使用,也是相关专业研究人员不可多得的一本参考书。Mark A.Richards。博士,佐治亚理工学院(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首席研发工程师和兼职教授。他具有20余年在学术界、工业界及政府部门从事雷达信号处理和嵌入式计算方面研究的经历。他曾被聘为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署项目经理、IEEE 2001年雷达会议的总主席,以及IEEE图像处理和IEEE信号处理期刊的副编辑。Eichards博士长期从事关于雷达信号处理、雷达图像处理及相关学科的研究生教育和职业教育。这本严谨的著作源自于一位该领域令人尊敬的领导者,它提供了其他文献中所没有的关于雷达DSP基础及其应用的详细内容。对于那些不只想从普通雷达系统的书籍中粗略学习信号处理,还想学到更多关于信号模型、波形、干扰抑制、探测,以及诸如SAR和SFAP等高级雷达信号处理主题的人而言,本书是非常合适的。经过多年研究生和职业教育的完善与检验,这本深入介绍雷达DSP技术的书籍,以现有的先进雷达技术为基础,全面讨论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并提供了详尽的例子:多域信号获取和采样、目标和干扰模型、常见雷达波形、干扰抑制技术、检测算法和工具、合成孔径成像和自适应阵列处理基础。 信息传输与正交函数 定价: ¥28.00元金桥价: ¥26.60元节省: ¥1.40元 内容简介 本书叙述了非正弦正交函数理论和以之为基础的信息传输系统,主要内容包括正交函数系、信息传输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移动通信与正交函数之间的关系,沃尔什函数的复制生成理论,一般复制生成理论及桥函数的概念,沃尔什函数及桥函数的相关函数的定义及其特性,序率分割制多路传输系统,信息传输系统的统一模型等。 本书可供从事通信、遥控、遥测和雷达工作的技术人员、科研人员以及高等院校师生参考。 DSP开发应用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