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受中原王朝进贡的政权列表
五代十国简介
五代十国简介展开全文五代十国(907年~960年)这一称谓出自《新五代史》,是对五代(907年~960年)与十国(891年~979年)的合称,也指唐朝灭亡到北宋建立之间的历史时期。
五代是指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
960年,赵匡胤篡后周建立北宋,五代结束。
而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许多割据政权,其中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十个割据政权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合称十国。
北宋建立后先后统一了尚存的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南唐、吴越、北汉等政权,基本实现了全国的统一简介五代十国(公元907年-96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自唐朝灭亡开始,至宋朝建立为止;也可以定义为到宋朝统一十国剩余政权为止。
本时期包括五代(公元907年-960年)与十国(公元891年-979年)等众多割据政权。
五代十国本质上是唐朝藩镇割据和唐朝后期政治的延续。
唐末黄巢起义后,藩镇割据形势更甚,部分实力雄厚的藩镇先后被封为王,所建立的封国实际上已是高度自主的王国。
唐朝灭亡后,各地藩镇纷纷自立,其中地处华北地区、军力强盛的政权控制中原形成五代,其中有些是沙陀族所建立的。
这五个依次更替的中原政权虽然实力强大,但无力控制整个国家,只是藩镇型的朝廷。
而其他割据一方的藩镇,有些自立为帝,有些奉五代为正朔(后梁时期的晋、岐、吴除外)而称王称藩,其中十个历时较长且称王或称帝的政权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为十国。
本时期时常发生地方实力派叛变夺位的情况,使得战乱不止,统治者多重武轻文。
中国的内乱,也带给契丹国南侵的机会,辽国得以建立。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的重要时期,其间定难军(后来的西夏)和静海军(交趾)逐渐独立,而静海军(后来的越南)自此永久脱离中国。
五代依次为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
公元907年,朱温篡唐建立后梁,这是五代十国的开始。
五代十国历史介绍
五代十国五代是指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
960年,后周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篡后周建立北宋,五代结束。
而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许多割据政权,其中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余个割据政权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十国。
后梁(907--923)朱温于907年逼迫唐哀帝禅让,自己称帝,建都开封(今河南省开封市),定国号梁,史称后梁。
后唐(923--936)891年河东节度使李克用被封晋王,建立前晋,从此割据河东。
907年朱全忠篡唐,建立后梁,晋国成为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期间晋国视梁朝为闰朝,仍奉唐朝正朔。
923年晋王李存勖在魏州称帝,改元同光,沿用“唐”国号,升魏州为东京兴唐府;因李存勖复以“唐”为国号,故称“后唐”,以与“李唐”相别。
同年底李存勖灭后梁,定都洛京。
后晋(936--947)936年,太原留守、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勾结契丹,认契丹皇帝耶律德光为父,并以幽云十六州为代价,在契丹扶持下于太原登基称帝,国号为晋,史称后晋。
不久攻入洛阳,灭后唐。
后汉(947--951)石敬瑭任刘知远为河东节度使,世居太原。
公元947年,契丹灭后晋后占据中原,但因契丹兵在中原烧杀抢掠,大失民心,只好北撤。
刘知远抓住时机,在太原称帝,国号汉,后攻克并定都于东京开封。
后周(951--960)后周的开国皇帝郭威是后汉的开国功臣,受后汉高祖刘知远重任。
刘知远临死时郭威是指定的顾命大臣之一,他奉后汉隐帝刘承祐命,多次平定藩镇叛乱。
950年李守贞等藩镇发生叛乱,汉隐帝命郭威平之,但汉隐帝猜忌郭威,欲杀之,郭威不得已而反叛。
前蜀(907--925)王建原为唐忠武军将领,后入为禁军,光启二年(886年),出为壁州(今四川通江)刺史。
大顺二年(891年)攻占成都(今四川成都),据西川。
乾宁四年(897年),占有东川梓(今四川三台)、渝(今重庆)诸州,遂有全蜀之地。
论中国朝贡体系
论中国朝贡体系2007级法政学院国际政治1班苏晓楠学号:072001045 中国朝贡体系,开始于公元前3世纪的秦朝,经过汉、唐、宋、元等朝代的发展,在明朝时期达到了鼎盛时期,直到19世纪末期开始衰败解体。
这种朝贡体系存在于东亚、东南亚和中亚地区,是以中国中原帝国为主要核心的等级制网状政治秩序体系。
中国的朝贡体系常与条约体系、殖民体系并称,是世界主要国际关系模式之一。
中国的朝贡体系的形成经历了三个时期。
中国商周时期的畿服制度这是朝贡体系的雏形时期,在这个制度当中,中国中原王朝的君主是内外服的共主。
君主在王国中心地区(内服)设立行政机构,进行直接管理。
在直属地区之外外服,则由接受中原王朝册封的地方统治者进行统治,内服和外服相互保卫。
商朝的畿服制度带有强烈的原始部落军事联盟色彩,而周朝由于确立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世界共主思想,将这一制度系统化和理想化,试图作为已知世界的准则。
但是,由于周朝采用分封制度,后期又陷入诸侯纷争,所以这一制度基本仅停留在纸面上。
秦以后的册封制度这是中国朝贡体系的发展成熟时期。
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中原地区之后,建立起了严格意义上的中央集权制帝国,以中国中原王朝为中心的朝贡体系正式得以确立。
在这时期的朝贡体系中,中原政权和其他诸国以“册封”关系为主。
即各外国需要主动承认中原政权的共主地位,并凭借中央政权的册封取得统治的合法性。
中央政权对各地方政权往往直接封为“某某国王”,如“汉委奴国王”、“南越武王”、“疏勒国王”等。
各受封国对中原政权按照不同的要求负有进贡和提供军队等义务。
朝贡制度的最终形成这是中国朝贡体系的鼎盛时期。
1368年,明朝建立,1371年明太祖朱元璋明确规定了安南、占城、高丽、暹罗、琉球、苏门答腊、爪哇、湓亨、白花、三弗齐、渤泥以及其他西洋、南洋等国为“不征之国”,实际上确立了中国的实际控制范围。
他并且确定了“厚往薄来”的朝贡原则。
由此最后确立了朝贡体系成为东方世界的通行国际关系体制。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护乌桓校尉
边疆
屯戍政策;在西域设 田官,督率戍卒屯田
大鸿胪
唐朝时期的民族关系 北方 安北、单于都护府 西北 安西、北庭都护府 东北 安东都护府 南方 安南都护府
和亲+会盟
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入藏
唐蕃之间数次会盟
文成公主
礼部 鸿胪寺
册封
南诏13个王中有10人经唐朝加封, 南诏王曾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
宋朝时期的民族关系
并立
先后与契丹族建立的辽、
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女
真族建立的金长期并立。
吸收
辽、西夏、金、大理等政 权都吸收了中原王朝的政 治制度、治理经验和文化。
交融
即使在局部政权割据、争 战状态下,各民族间的交 往交流交融也从未中断过。
元朝时期的民族关系 民族政策
一方面“行汉法”,另一方面对 不同民族实行明显的差别对待。
身“德化来远”,以此证明自身统治的合法性。正是这种持 ④联鸦系片战争前后西方的冲
续的相互需要,才使得朝贡体系能够维系千年之久……进入 击⑤;贸易由政府垄断、控 近代,在组织严密,实力雄厚的西方商业资本的冲击下,朝 制
贡体系逐渐逊位,在19世纪后期最终解体。 ——摘编自简佳星《浅谈朝贡体系》
⑥结构稳定,维系千年
明朝郑和下西洋、海禁。清 朝签订《尼布楚条约》、马 戛尔尼使团来华、闭关锁国、
“朝贡”外交
汉朝时期的民族关系
汉初
和亲政策
对北方匈奴采取和 亲政策
汉武帝
北击匈奴
卫青、霍去病三次出 击匈奴,取得大胜
东汉初
匈奴汉化
匈奴分南北两部,南 匈奴内迁,逐渐汉化
89年
盘点中国历朝历代开国君主(五)——五代十国皇帝
盘点中国历朝历代开国君主(五)——五代十国皇帝寒冰读史发布时间: 2017-11-0111:15历史领域创作者十国(907年-979年)十国(891年--979年)是在唐朝之后,与五代几乎同时存在的十个相对较小的割据政权的统称。
其中南方有九个,即吴、南唐、吴越、楚、前蜀、后蜀、南汉、南平(荆南)、闽,北方北汉。
吴国(902-937):杨行密杨行密(852年―905年),字化源,原名行愍,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长丰)人,唐末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五代十国时期吴国奠基人。
天佑二年(905年),杨行密去世,谥号武忠。
南吴建立后,改谥孝武。
杨溥即位后,追尊其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全唐文》录其文一篇。
唐乾宁二年(895年),封弘农郡王。
天复二年(902年),进封吴王。
杨行密于江淮举起割据大旗,遏止朱温南进步伐,成功避免全国更大范围动乱。
其奠基之吴国,实现由藩镇向王国的转型,南方割据势力与北方中原政权并存的局面得以实现,为南唐奠定基础,开启唐宋之交政治整合和经济文化中心南渐先河,有"十国第一人"之誉。
南唐(937-975):李昪李昪(889年1月7日 -943年3月30日 ),字正伦,小字彭奴,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建立者。
李昪原名徐知诰,是五代十国时期吴国大将徐温养子,曾任升州刺史、润州团练使,后掌握南吴朝政,累加至太师、大元帅,封齐王。
937年(天祚三年),李昪称帝,国号齐。
939年(升元三年),又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
他在位期间,勤于政事,变更旧法,又与吴越和解,保境安民,与民休息。
943年(升元七年),李昪因丹药中毒导致背上生疮,在升元殿去世,是为南唐先主,庙号烈祖,谥号光文肃武孝高皇帝,葬于永陵。
前蜀(907-925):王建王建(847年-918年),字光图,许州舞阳(今河南舞阳)人,五代时期前蜀开国皇帝。
王建于唐末加入忠武军,成为忠武八都的都将之一。
因救护唐僖宗有功,成为神策军将领。
中国历史上政权有哪些
中国历史上政权有哪些中国历史是一个漫长而丰富多彩的过程,各个政权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为中国的发展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本文将介绍中国历史上一些著名的政权。
1.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约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是远古时期的文化与社会生活的开端。
夏朝王权制已达到较为完备的程度,这一时期人们已开始使用青铜器,并有一定的文字记录。
2.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王朝,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是一个以都城安阳(今河南省安阳市)为中心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商朝是中国青铜文化的代表,青铜器制造技术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3.周朝: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256年。
周朝在中国历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历史学上把周朝时期的传统称为封建制度。
周朝时期中国社会的组织结构日趋完善,九州土地制度、分封制和郡县制等日益健全,奠定了封建制度的基本架构。
4.秦朝: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6年。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除了分封制,采用县官制、郡县制和郡县之下的县制。
秦代在建设多项公共事业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如修建驰道、水利工程等;同时,秦朝也在对外战程中加强了对各方部族的统治。
5.汉朝: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
在汉朝时期,中国基本上实现了统一,开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先河。
汉朝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文化等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经济的繁荣使中国社会成为了世界上最文明的社会之一。
6.唐朝:公元618年至公元907年。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盛世之一,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世界上各种文化交流最为频繁的时代之一。
唐朝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极大的进步,诗歌、曲艺、戏剧、绘画等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7.元朝:公元1271年至公元1368年。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朝代,是突厥人元世祖忽必烈自称大汉天子后建立的朝代。
元朝西方文化的传入,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多元化和丰富化,并在经济、农业、手工业、工商业等方面实现了长足的发展。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同步教案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重难点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中国古代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体制
教学难点: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的区别。
教学方式
问题探究式、阅读归纳法
课前预习
阅读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初步认识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和边疆治理措施。
重难点突破
【情境创设】
谭其骧在绘制《中国历史地图集》时即强调,以“18世纪50年代到1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以前的这个时期的中国版图作为我们历史时期的中国的范围”,“在这个范围之内活动的民族,我们都认为是中国史上的民族;在这个范围之内所建立的政权,我们都认为是中国史上的政权。”
(4)隋唐时期,政治统一,对外关系空前发展,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活跃
①隋唐时期与西域商路畅通。隋炀帝命裴炬驻张掖,掌管通商事宜。
②隋朝虽然存在时间短,但在中外交通方面有所开拓。其中常骏出使赤土国是中国南海航行的重要一步。
③盛唐开启了大一统王朝盛世外交的新局面,与中国交往的国家和地区不断增多。
与东亚的朝鲜半岛和日本的交往。日本向唐朝派遣唐使近20次,每次都有留学生、学问僧随船而来。人数少则近百人,多则有650余人,将唐文化带到日本。
元明清三个王朝都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并对边疆实行有效的管理。元明清时期,虽然存在一定的民族矛盾,各民族之间以彼此交融为主。例如:大批来自西域的色目人在元朝时进入中原,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之内。明朝时大批蒙古人、色目人、女真人归附明朝。满族入主中原后,尽管试图保持自己民族的特点,但毫无疑问也继承了明朝的政治与文化。
高二历史中国古代的五胡十六国是哪些
高二历史中国古代的五胡十六国是哪些中国古代的五胡十六国指的是在南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起义并建立政权的历史事件。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统一局面被打破,北方出现了五个大的胡族政权,这就是五胡;而在南北朝时期,北方出现了十六个政权,这就是十六国。
下面将分别介绍五胡和十六国,以及他们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一、五胡1. 匈奴:匈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早的游牧民族之一,约公元前3世纪开始崛起。
匈奴曾经多次进攻中原地区,并成为战国时期的六国中最强大的一支。
公元4世纪,匈奴衰落后,北方的政权逐渐由其他胡族接替。
2. 鲜卑:鲜卑是中国历史上出现频率最高的游牧民族,其统治地区北至黑龙江流域,南至河南、山西一带。
鲜卑曾经多次与中原王朝交战,其中以鲜卑族毛翟建立的北燕政权最为著名。
3. 羯族:羯族兴起于公元3世纪,是中亚游牧民族的一支,与匈奴、鲜卑有着相似的历史背景。
羯族后来建立了南燕政权。
4. 氐族:氐族是中国古代一支著名的游牧民族,他们曾经在战争中起到重要的角色。
氐族后来在关中地区建立了前秦政权。
5. 西域胡族:西域胡族是指居住在中国西部地区的游牧民族,他们与中原地区进行了频繁的交流和战争。
西域胡族后来建立了前凉政权。
二、十六国1. 前赵:前赵是北朝时期第一个建立的政权,由劉淵建立,建都邺城(今河北临漳)。
但前赵并未能持续太久,不久后被前燕所灭。
2. 前燕:前燕由慕容皝所建立,建都龙城(今辽宁朝阳),是北方政权中最为强大的一个。
前燕统治下,实行了一系列政治和军事改革,但最终被后燕所灭。
3. 后燕:后燕由慕容儁建立,建都中山(今河北定州),同样是北方政权中的重要一员。
后燕在短暂的时间内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后来被后秦所消灭。
4. 后秦:后秦由姚兴建立,建都长安(今陕西咸阳),是南北朝时期最后一个在关中地区建立政权的胡族。
虽然后秦称帝不久,但对北方局势产生了重大影响。
5. 后凉:后凉由窦建德建立,建都武威(今甘肃武威),是南北朝时期最后一个建立的政权。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1册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核心归纳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发展概况及启示 (1)发展概况。 ①汉朝:开辟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通过陆上丝绸之 路与中亚、西亚、欧洲诸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汉武帝大力开辟 海上交通,汉朝先后开辟了多条海上航线。其中,从山东沿岸出发 的船只穿过黄海,可到达朝鲜、日本。更重要的一条航线是从东 南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 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
拓展延伸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商路的六次演变 (1)秦汉时期,对外贸易主要以陆路为主。 (2)隋唐时期,水、陆并进。 (3)两宋时期,北方陆路交通阻隔,海路转趋发达。 (4)元朝时期,海陆通道都很通畅。 (5)明朝时期,海外贸易发达。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 海岸和红海沿岸。 (6)清初实行闭关自守政策,只准广州一地对外通商。
西汉设护乌桓校尉 北
微思考1如何认识汉初的和亲政策? 提示:认识:①在汉初国力不够强盛的情况下,对匈奴采取和 亲政策,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②汉朝和匈奴和亲实现了北部边疆地区的和平与安定,解除 了人民的征战之苦,加强了汉朝和匈奴之间的交流。 ③和亲政策不能最终解决边患问题。
3.汉朝的屯戍政策 (1)汉朝政府与当地民族共同开发边疆,向北方大量移民 屯田 。 (2)在西域设置田官,督率戍卒屯田。
微思考3明清时期中央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特点有哪些? 提示:特点:①战与和相结合,以和为主。 ②平定叛乱与有效管理相结合。 ③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与任用当地民族首领相结合。 微归纳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原因 (1)国家统一,国力强盛。 (2)中央集权加强。 (3)统治者的决策正确。 (4)各族人民经济文化联系加强,民族凝聚力增强。
明朝在东北设都司、卫、所,对女真等族进行管理;在西北 设赤斤蒙古、沙州、哈密等卫;在西南设土司。卫所和土司 官员由各族 酋长 世袭任职,统领部属,按时向朝廷进贡 边疆 土物,接受朝廷征调军兵 管理 明朝敕封西藏僧俗领袖为“王”“法王”,建立羁縻性质的都司 等机构,对西藏地方进行管辖,并通过贡赐、茶马贸易进行 经济交流
五胡十六国时期各国政权详解版!(按各国建国时间先后顺序总结)
五胡十六国时期各国政权详解版!(按各国建国时间先后顺序总结)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楚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这首历史朝代歌我们大家在中学的时候都应该学过,其中二晋前后沿这句中少了一些东西。
在西晋末年以及西晋灭亡后,北方出现了以匈奴、羯、鲜卑、羌及氐为主的五胡在中国北方范围内相继建立的国家,因此,历史上被称为“五胡十六国”。
而西晋王室则逃到南方建立了东晋政权。
今天就给大家把这五胡十六国建立的先后顺序(按建立的时间)给大家总结一下。
希望能帮大家捋清这一时间段的历史!1、成汉。
(303年~349年)1、建立者:氐族首领李雄建立。
李雄像2、经过:西晋末年,秦、雍二州连年荒旱,略阳、天水等六郡的氐族人和汉人等不得不逃荒至梁、益地区。
元康六年(296年),氐首领李特率民众进入入蜀地。
他们入蜀后,由于地方官吏的贪暴和政府限期迫令流民还乡,流民领袖、略阳氐族李特等利用流民的怨怒,于301年在绵竹聚众起义。
303年李特称大将军,李特及其弟李流死后,李特的儿子李雄继续带领部众反抗,攻下了成都,占据益州,建立了成汉,定都成都。
后来李寿改国号为汉。
成汉盛时疆域有今四川东部和云南、贵州的各一部分。
3、灭亡:347年,成都被东晋权臣桓温夺取,两年后成汉的残余势力也被东晋消灭,成汉灭亡,历七主,共46年。
成汉疆域图2、汉(前赵)。
(304年~329年)1、建立者:西晋晚期由匈奴人刘渊建立。
2、经过:永兴元年(304年)十一月(也有系于“十月”的),刘渊从离石迁于左国城(也在离石县境内),来归附的胡、晋人很多。
为了争得胡人政权的合理性,刘渊以“兄亡弟绍”复汉为名义,筑坛于南郊,并即汉王位(称汉王),大赦境内,改晋永兴元年为元熙元年,定国号为汉,正式建立政权。
刘渊蜡像304年十二月,西晋并州刺史司马腾遣兵攻汉,双方大战于大陵(今山西省文水北),最终刘渊大胜,刘渊派遣刘曜等攻取上党、太原、西河各郡县。
中国的朝贡藩属国
中国的朝贡藩属国中国的朝贡国《明会典》中记载的朝贡国(万历年间)63个:1.东南夷:朝鲜、日本、大琉球、安南、真腊、暹罗、占城、苏门答腊、西洋、爪哇、彭亨、百花、三佛齐、渤泥、索里、西洋索里、览邦、淡巴、须文那达;2.西南夷:苏禄、古麻剌、古里(印度)、满剌加(新加坡)、娑罗、阿鲁、小葛兰(印度)、榜葛剌、锡兰山、沼纳扑儿、拂菻、柯枝、麻林、吕宋、碟里、日罗夏治、合猫里、古里班卒、打回、忽鲁谟斯(伊朗)、甘把里、加异勒、祖法儿、溜山、阿哇、南巫里、急兰丹、奇剌尼、夏剌比、窟察尼、乌涉剌踢、阿丹(也门)、鲁密、彭加那、舍剌齐、八可意、坎巴夷替、黑葛达、白葛达、剌撒、不剌哇、木骨都束(索马里摩加迪沙)、喃渤利、千里达、沙里湾泥;3.西戎:撒马尔罕、鲁迷、天方(沙特)、默德那、日落、八答黑商、俺都淮、亦思弗罕、黑娄、额即癿、哈辛、哈烈、哈三、哈烈儿沙的蛮、哈失哈儿(疏勒)、哈的兰、赛兰、扫兰、亦力把里(伊宁)、乜克力、把丹兰、把里黑、俺力麻、脱忽麻、察力失、干失、卜哈剌、怕剌、失剌思、你沙兀儿、克失迷儿、帖必力思、果撒思、火坛、火占、苦先、沙六海牙、牙昔、牙儿干(莎车)、戎、白、兀伦、阿速、阿端、耶思成、坤城、舍黑、摆音、克癿洪武年间的朝贡国:占城、爪哇、西洋、南安、渤泥、朝鲜、三佛齐、暹罗、真腊、日本、索里、琉球、撒里、朵甘、彭亨、百花、须文那达、撒马尔罕、墨剌、哈梅里、别失八里、缅甸、泥八剌、阇婆洪武二年《皇明祖训》中,15国列为不征之国:朝鲜、日本、大琉球、小琉球、安南、真腊、暹罗、占城、苏门答腊、西洋国、爪哇、彭亨、百花国、三佛齐、渤泥。
永乐时期的朝贡国:南安、暹罗、爪哇、琉球、日本、西洋、苏门答腊、渤泥、占城、真腊、朝鲜、满剌加、苏禄、古麻剌朗、柯枝、哈密、吐鲁番、撒马尔罕、别失八里、失剌思、哈烈。
其中渤泥、满剌加、苏禄、古麻剌朗四国国王亲朝。
大明帝国的附属国一览朝鲜国:洪武元年(1368)朝贡,李朝君主册封为朝鲜国王;至崇祯十年(1637)绝贡,向后金国朝贡。
第9课西域地方政权与中原王朝的密切联系
课题:第9课西域地方政权与中原王朝的密切联系课时:1课时授课时间:授课班级: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了解西域的三个地方政权的建立2.西辽的统一3.西域地方政权的中国一体意识二、过程与方法讲授法、引导法、小组合作学习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真确认识西域地方政权与中原王朝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1. 了解西域的三个地方政权的建立2.西辽的统一3.西域地方政权的中国一体意识教学难点:1.西域地方政权的中国一体意识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法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教学资源:课件、课本、教案、视频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五代宋辽金时期,西域出现了高昌回鹘王国、于阗王国和喀喇汗王朝等地方政权并立的局面。
在甘肃敦煌莫高窟98窟,有一幅于阗国王李圣天及王后的画像,十分引人注目。
那么,于阗国王为什么姓李?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位于阗王吧。
二、讲授新知,(一)西域的三个地方政权的建立问题一:西域的三个地方政权的建立的过程。
以提问学生的方式进行。
教师总结:1.五代时期,西域存在着三个地方政权:高昌回鹘王国、于阗王国和喀喇汗王朝。
2.866年,北庭回鹘首领仆固俊率部打败占据北庭到西州-带的吐蕃人,统一-天山东部,以高昌和北庭为中心建立高昌回鹘王国。
高昌城为其王城,也称“亦都护城”,北庭为其夏都,是可汗的避暑之地。
王国最高统治者称为可汗,也称“亦都护”,实行专制和世袭。
高昌回鹘王国的疆域东起今哈密,西北至伊犁河地区,西南近阿克苏,东南与和田、敦煌_线隔碛相望。
3.924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率军西征,高昌回鸺成为江朝“属国”1132年,高昌回鹘并人西辽。
1209年,高昌回鸭归附成吉思汗。
于陶王国是新疆地区历史上存在过的一一个地方政权,统治中心在今新疆和田地区。
912年,尉迟僧乌波登上于阗王位。
他自认是“唐之宗属”,将于阗尉迟氏改为唐朝国姓李氏,自称“李圣天”。
938年,李圣天派遣使者向中原后晋政权称臣纳贡,后晋册封他为“大宝于圆国王”。
中国的朝贡藩属国
中国的朝贡藩属国中国的朝贡国《明会典》中记载的朝贡国(万历年间)63个:1.东南夷:朝鲜、日本、大琉球、安南、真腊、暹罗、占城、苏门答腊、西洋、爪哇、彭亨、百花、三佛齐、渤泥、索里、西洋索里、览邦、淡巴、须文那达;2.西南夷:苏禄、古麻剌、古里(印度)、满剌加(新加坡)、娑罗、阿鲁、小葛兰(印度)、榜葛剌、锡兰山、沼纳扑儿、拂菻、柯枝、麻林、吕宋、碟里、日罗夏治、合猫里、古里班卒、打回、忽鲁谟斯(伊朗)、甘把里、加异勒、祖法儿、溜山、阿哇、南巫里、急兰丹、奇剌尼、夏剌比、窟察尼、乌涉剌踢、阿丹(也门)、鲁密、彭加那、舍剌齐、八可意、坎巴夷替、黑葛达、白葛达、剌撒、不剌哇、木骨都束(索马里摩加迪沙)、喃渤利、千里达、沙里湾泥;3.西戎:撒马尔罕、鲁迷、天方(沙特)、默德那、日落、八答黑商、俺都淮、亦思弗罕、黑娄、额即癿、哈辛、哈烈、哈三、哈烈儿沙的蛮、哈失哈儿(疏勒)、哈的兰、赛兰、扫兰、亦力把里(伊宁)、乜克力、把丹兰、把里黑、俺力麻、脱忽麻、察力失、干失、卜哈剌、怕剌、失剌思、你沙兀儿、克失迷儿、帖必力思、果撒思、火坛、火占、苦先、沙六海牙、牙昔、牙儿干(莎车)、戎、白、兀伦、阿速、阿端、耶思成、坤城、舍黑、摆音、克癿洪武年间的朝贡国:占城、爪哇、西洋、南安、渤泥、朝鲜、三佛齐、暹罗、真腊、日本、索里、琉球、撒里、朵甘、彭亨、百花、须文那达、撒马尔罕、墨剌、哈梅里、别失八里、缅甸、泥八剌、阇婆洪武二年《皇明祖训》中,15国列为不征之国:朝鲜、日本、大琉球、小琉球、安南、真腊、暹罗、占城、苏门答腊、西洋国、爪哇、彭亨、百花国、三佛齐、渤泥。
永乐时期的朝贡国:南安、暹罗、爪哇、琉球、日本、西洋、苏门答腊、渤泥、占城、真腊、朝鲜、满剌加、苏禄、古麻剌朗、柯枝、哈密、吐鲁番、撒马尔罕、别失八里、失剌思、哈烈。
其中渤泥、满剌加、苏禄、古麻剌朗四国国王亲朝。
大明帝国的附属国一览朝鲜国:洪武元年(1368)朝贡,李朝君主册封为朝鲜国王;至崇祯十年(1637)绝贡,向后金国朝贡。
曾受中国中原王朝进贡的民族列表
时代受进贡国进贡国政治关系时间兄弟之盟,汉为兄,匈奴为弟前198年-前138年对等的敌国关系前89年北齐北周581年-583年599年-611年611年文书用“启”,称臣617年620年-626年626年-627年711年763年曾受中国中原王朝进匈奴西汉突厥父子藩属,齐周为儿,突厥为父572年隋朝对等的敌国关系唐朝对等的敌国关系吐蕃舅甥之盟,唐为舅,吐蕃为甥783年757年757年-759年783年翁婿之盟,唐为翁,回纥为婿787年后晋父子藩属,晋为儿,辽为父936年-947年1004年-1042年1042年-1122年1074年此时西夏名义上为宋朝的定难节度使1002年君臣之国,宋为君,西夏为臣1044年-1125年1123年-1125年1126年1127年1130年-1137年冷兵器时代吐蕃盟,唐为舅,吐蕃为甥回纥兄弟之盟,唐为兄,回纥为弟辽朝北宋兄弟之盟,宋为兄,辽为弟西夏金朝对等的敌国关系君臣之国,宋为臣,金为君1141年-1164年叔侄之国,宋为侄,金为叔1164年-1208年伯侄之国,宋为侄,金为伯1208年-1214年1259年1274年1276年1550年17世纪初热兵器时代欧洲列强清朝以天朝自居,实质地位对等1841年-1911年明朝为上国金朝南宋蒙古对等的敌国关系明朝王朝进贡的民族列表事件根据《汉书》记载,前201年匈奴入侵,韩王信向匈奴投降,汉高祖亲征,打败了韩王信,前200年,追击时一度被匈奴围困在白登。
后来匈奴的冒顿单于不时侵入代地内。
[1]前198年,汉高祖请和,与单于约为兄弟,接受汉匈双方以长城为界并同意每年向匈奴进贡丝绸,米酒和粮食的岁币,直至前138年,前后60年。
[2]狐鹿姑单于遣使向汉朝索要米酒1万石,粮食5千斛,丝绸1万匹的岁币。
[3]北齐曾向突厥进贡,北周岁给丝绸10万段。
[4][5]隋朝依北齐、北周之制向突厥进贡。
[6]599年,隋代击败占据漠北的达头可汗,次年(600年),启民可汗称隋朝皇帝为圣人可汗,南迁的突厥部众成为隋朝的属国。
得中原者得天下能体现的历史典故
得中原者得天下能体现的历史典故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得中原者得天下,这句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著名典故,源自《史记·项羽本纪》中的一段故事。
这个典故讲述了楚汉相争的时期,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的故事。
刘邦身陷绝境,危机重重,但他最终靠着夺取中原地区的胜利,最终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
得中原者得天下这句话,表达了一个很深刻的道理,即中原地区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掌握了中原地区,就掌握了中国的全局。
历史上很多朝代的兴衰,都与中原地区的得失密切相关。
中原地区作为中国文明的发源地,因而受到了历代王朝的重视和争夺。
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分裂成诸侯国,各国相互争霸,但最终秦国统一六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的统一。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便将都城建在中原地区的咸阳(今陕西咸阳),奠定了中原地区对中国的主导地位。
秦朝的统一不仅是政治上的统一,更是文化上的统一,统一了文字、度量衡等制度,奠定了中国的统一基础。
隋唐时期,中原地区成为了中国封建王朝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隋唐两朝建都洛阳、长安,成为了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
盛世之中,中原地区成为了中国封建王朝的执政之地,各地进贡朝贡,向中原朝廷致敬。
隋唐时期的繁荣和富饶,也带动了中原地区的文化繁荣,出现了许多文艺巨匠。
中原地区的繁荣,也成为了中原王朝维持统治的基础。
得中原者得天下的真谛并非只是指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地位,更是一种思想上的主导地位。
中原文明作为中国文明的代表,影响了中国乃至东亚地区的文化发展,儒家文化、道家文化等都在中原地区诞生,并传播到各地。
中原地区不仅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更是一种价值观念和思想的中心。
在现代社会,得中原者得天下的意义仍然存在。
中原地区仍然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仍然是中央政府的所在地。
中原文化也依然在影响着中国的文化发展,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地图各朝代的演变
中国地图各朝代的演变(图文介绍)夏朝 (2)商朝 (3)周朝 (4)春秋 (5)战国 (6)秦国 (7)汉朝 (8)东汉 (9)三国 (10)西晋 (11)东晋 (12)隋朝 (13)唐朝 (14)五代十国 (15)北宋 (16)南宋 (18)元朝 (19)明朝 (20)清朝 (21)中华民国 (22)中国现在的版图 (23)这是一张夏朝的地图,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关于夏朝有非常多的传说,夏朝在二里头的遗址是有可考的证据。
我们现在先观察一下夏朝的地图,上面是一张夏朝略缩图和夏朝地图。
夏朝建都在黄河北岸的山西安邑(今山西安邑县)。
在当时属于夏王朝有很多的小部落,从略缩图可以看出。
这些小的部落经常受到夏朝的君主欺压,夏朝建立之出,这些部落还都派人到安邑去朝贺进贡。
到了泄时也就是(前1823年---前1808年)时正式赐封九夷各部落诸侯爵位。
经过了几次传为,廑(前1727年---前1707年)时,夏朝已经衰落了。
传到发时,各个诸侯已经不来朝贺了,我们从地图上可以看出,夏朝的势力比起那些部落的联合,只能是望尘莫及了。
然而当时商部落已经在夏都的东部也就是现在的河南郑州建立起来了势力,然而在这里我介绍一下,周部落就是后来西周,周部落在夏朝时候,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的一个中等部落,势力也比不上商朝的力量。
夏朝直到暴君夏桀,已经名存实亡了。
但是夏桀很会享受,他用人当坐骑,并且修建酒池肉林,同时还与美女妹喜天天在后宫作乐。
各个部落终于忍不住了,夏朝的子民也已经愤怒了。
此时商部落的商汤已经有足够的势力可以灭掉夏朝。
终于在伊尹的辅佐下与夏桀在鸣调打了一仗,夏军打败,夏桀也被流放到了安徽巢湖地区。
商汤在步骤亳建立起来了第一个都城。
根据史书记载,夏桀的儿子獯鬻却是北漂了利用他的能力和智慧重新建立起来了一个第二王朝,当然了历史上就没有什么太多记载,但是到了战国时,荤粥、鬼方、猃狁逐渐演变成西戎、犬戎,到了秦朝以后,就改成匈奴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受中原王朝进贡的政权列表中国本部(多为汉族王朝)在历史上依照其军事和文化上优势曾被其周边的其它国家或政权进贡。
不过汉族各王朝由于种种原因也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向其它民族政权(多在今中国境内)进贡,以黄金、白银、绸料、牲畜、食料、饮料为主要物品。
[编辑] 列表曾受中国中原王朝进贡的民族列表时代受进贡国进贡国政治关系时间事件冷兵器时代匈奴西汉兄弟之盟,汉为兄,匈奴为弟前198年-前138年根据《汉书》记载,前201年匈奴入侵,韩王信向匈奴投降,汉高祖亲征,打败了韩王信,前200年,追击时一度被匈奴围困在白登。
后来匈奴的冒顿单于不时侵入代地内。
[1]前198年,汉高祖请和,与单于约为兄弟,接受汉匈双方以长城为界并同意每年向匈奴进贡丝绸,米酒和粮食的岁币,直至前138年,前后60年。
[2]对等的敌国关系前89年狐鹿姑单于遣使向汉朝索要米酒1万石,粮食5千斛,丝绸1万匹的岁币。
[3]突厥北齐父子藩属,齐周为儿,突厥为父572年北齐曾向突厥进贡,北周岁给丝绸10万段。
[4][5]北周隋朝对等的敌国关系581年-583年隋朝依北齐、北周之制向突厥进贡。
[6]599年-611年599年,隋代击败占据漠北的达头可汗,次年(600年),启民可汗称隋朝皇帝为圣人可汗,南迁的突厥部众成为隋朝的属国。
隋文帝为归附的启民可汗率领的突厥人筑金河、定襄二城于河套。
[7]但直至607年,隋一代始终未能平定漠北,引突厥可汗北上。
[8]其后隋亡,隋炀帝孙杨政道被处罗可汗拥立为傀儡隋主,都定襄。
[9]611年581年起,隋在今陕北和宁夏6次修筑长城以防卫突厥,前后动用了128万人,死者近60万。
[10]611年,农民起义爆发,隋朝以夏和灵州(今陕北和宁夏)一线为北方边界,而河套(今属内蒙)逐渐被突厥占据。
[11]唐朝文书用“启”,称臣617年太原留守李渊因马匹殊乏,以“胡兵非所须,而马不可失”为由遗刘文静向突厥国始毕可汗借马攻长安,承诺平民、土地归他所有,财物归突厥。
始毕向李渊资助2000匹马与500突厥兵。
此时三辅正为平阳昭公主的“娘子军”所收复,而李渊破长安城后,便处死留守阴世师和骨仪。
[12]次年,隋炀帝为鲜卑人令狐行达所杀,隋亡。
[13]史料透露李渊曾经称臣纳贡。
[14] 619年2月,始毕欲与梁师都、刘武周共寇太原。
[15]对等的敌国关系620年-626年620年,突厥入侵凉州,总管杨恭仁被打败,唐与突厥的战争爆发。
[16]622年,唐朝纳封德彝的提议,正式向突厥开战。
[17]至626年,突厥军队先后被李神符、宇文歆、双士洛、安兴贵、李道宗、秦武通、刘大俱、刘君杰、蔺谟、王君廓、李幼良、李靖、柴绍、尉迟敬德等击败,共计斩1万馀级。
[18][19]626年626年,突厥国率兵40万直逼唐都长安城,京师震动。
此时,长安兵力-627年不过数万,唐太宗“空府库”以求突厥退军[20]并与之结“渭水之盟”。
直至627年,突厥衰落。
[21]吐蕃舅甥之盟,唐为舅,吐蕃为甥711年杨矩把黄河河西九曲羌人游牧之地送给吐蕃,714年因吐蕃寇兰、渭等州畏罪自杀。
[22]763年吐蕃军队占领长安15天[23]。
据某外国学者主张,吐蕃入长安后,唐代宗曾同意先向其进贡。
(两唐书、资治通鉴等原始史料并无记载)[24] 783年吐蕃陷陇右十八州,时朱泚作乱,唐德宗弃京出逃向吐蕃求援,以西域(今新疆)作为交换条件,事后纳李泌提议而背约。
同年唐朝与吐蕃订立了《唐蕃清水之盟》,承认灵、盐、庆州被吐蕃占领,双方还议定脱离接触的“闲田”地带。
[25]回纥兄弟之盟,唐为兄,回纥为弟757年唐肃宗李亨欲速收复长安,曾遗使向回纥国英武可汗借4000精兵助唐,承诺士人、平民、土地归唐朝,财物、儿童、女子归回纥;克城之日被广平王李豫制止,回纥至洛阳履约,入府库收财物,并在城内市井、村坊掠夺3天。
[26][27]757年-759年757年起,唐朝主动赐给英武可汗太子叶护2万匹丝绸达2年。
[28][29] 783年朱滔娶回纥女为妾,向回纥借3000精兵攻洛阳,承诺事成后财物、儿童、女子归回纥。
[30]次年,朱滔与回纥兵遭唐朝将领赵琳袭击全军覆没。
[31]翁婿之盟,唐为翁,回纥为婿787年贞元之盟,唐朝纳李泌的提议,答应回纥请婚,并限制回纥每次向唐朝贩卖的马匹数量。
[32]辽朝后晋父子藩属,晋为儿,辽为父936年-947年割让幽云十六州,后晋每年向辽进贡丝绸30万匹。
[33]北宋兄弟之盟,宋为兄,辽为弟1004年-1042年澶渊之盟,宋朝每年向辽进贡“助军旅之费”白银10万两,丝绸20万匹,至雄州交割。
[34][35]1042年-1122年重熙增币,宋朝每年给辽的岁币,在澶渊之盟规定的基础中,再增加岁币白银、丝绸各10万两、匹。
至辽末,宋向辽输入岁币,共计白银1980万两、丝绸3160万匹。
[36]1074年辽要求重新划界;宋朝向辽割让河东七百里之土地(今属山西)。
[37][38]西夏此时西夏名义上为宋朝的定难节度使1002年党项陷灵州(今属宁夏),宋真宗遣使议和,向其割让银、夏、宥、绥、静5州(今属陕北),宋朝疆土开始收缩。
[39]君臣之国,宋为君,西夏为臣1044年-1125年庆历和议,宋朝每年赐给西夏白银5万两,丝绸13万匹,茶2万斤;另外,每年还在各种节日赐给西夏白银2.2万两,丝绸2.3万匹,茶1万斤。
[40]金朝对等的敌国关系1123年-1125年海上之盟,辽燕京及其所属的6州交给宋朝,宋朝将每年输给辽的白银20万两,丝绸30万匹转输给金,并且每年还交纳辽燕京代租钱100万贯文。
[41]1126年金以平州之变为由侵宋,向宋要求500万两黄金、5000万两白银。
1月10日,宋朝以康王赵构、太宰张邦昌为人质,同意向金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今属山西和河北)3镇议和,至26日为止,共运输80万两黄金,2000万两白银至金军营地。
[42][43]1127年金向宋朝索要100万金锭、500万银锭作为犒军费,须于10日内交付。
宋朝先向其交纳4.9520万金锭、154.5600万银锭,又以11635名王妃、宫女等共折合60.7700万金锭、258.3100万银锭给其士卒,仍欠34.2780万金锭、87.1300万银锭,限其5日内交清。
[44]南宋1130年-1137年1130年7月,金立宋朝登第刘豫为傀儡皇帝,国号齐,都大名府,次年建年号阜昌。
1132年4月,刘豫置十万“皇子府十三军”,设立淘沙官,将开封7个北宋皇陵发掘殆尽。
[45]君臣之国,宋为臣,金为君1141年-1164年绍兴和议,宋朝向金割让唐、邓2州,每年向金纳贡白银、丝绸各25万两、匹,春季搬送至泗州交纳。
[46][47]叔侄之国,宋为侄,金为叔1164年-1208年隆兴和议,宋朝向金割让海、泗、唐、邓4州,每年给金的“岁贡”改称“岁币”,岁币降为白银、丝绸各20万两、匹。
[48][49]伯侄之国,宋为侄,金为伯1208年-1214年嘉定和议,宋朝每年给金的岁币增为白银、丝绸各30万两、匹,另外还向金交纳300万两白银作为犒军费。
[50]1214年,宋朝纳真德秀的提议,停止向金输岁币,[51]1217年,金侵宋之战爆发,完颜赛不在信阳之战大破宋朝守军。
[52]至此宋朝奉金为君、伯、叔,纳岁已达近百年,岁币共计白银、丝绸各1635万两、匹。
[53]蒙古对等的敌国关系1259年宋朝国相贾似道曾遗使议和,向蒙古提出输岁币、称臣的承诺。
[54]1274年贾似道再遗使议和,向蒙古提出输岁币、称臣,如开庆原约,被伯颜回拒。
[55]1276年宋朝遗陆秀夫议和,向蒙古纳币、称侄或侄孙,被回拒。
又遗刘岊到伯颜军中,请奉表称臣,岁贡白银、丝绸各25万两、匹,约定与宋朝国相陈宜中在长安镇会谈,事后陈宜中夜逃至温州。
[56][57][58]明朝明朝为上国1550年 1550年蒙古俺答汗围攻北京,史称庚戌之变,明世宗请和进贡。
[59][60]17世纪初1619年,蒙古林丹汗攻占了明朝的广宁,明朝每年向林丹汗赠白银千两,以期林丹汗对抗后金。
[61]热兵器时代欧洲列强清朝以天朝自居,实质地位对等1841年-1911年详见不平等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