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历史概况
寄畅园改
•
• •
•
寄畅园又名“秦园”,园址在元朝时曾为二间僧舍,名“ 南 隐”、“沤寓”。明正德年间(公元1506—1521年),北宋著名词人秦观的后裔、弘 治六年进士,曾任南京兵部尚书的秦金,购惠山寺僧舍“沤寓房”,并在原僧舍的基 址上进行扩建,垒山凿池,移种花木,营建别墅,辟为园,名“凤谷行窝”。园中多 古木,后倚一墩。该墩为江南巡抚周忱为改善惠山寺风水,堆叠于正统十年(公元 1445年)。园成之时,秦金作诗道:“名山投老住,卜筑有行窝。曲涧盘幽石,长松 育碧萝。峰高看鸟渡,径僻少人过。清梦泉声里,何缘听玉珂。”秦金逝世后,园为 其族侄秦瀚及其子江西布政使秦梁继承。秦瀚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06年)之夏, “葺园池于惠山之麓”,园名亦称“凤谷 山庄”。 后来呢!发生了些事情 就…这样子了↓ 自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到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的整整一百年间, 两个皇帝十二次巡游江南,每次都必游这里,留下了许多诗章和匾、联。高宗乾隆认 为“江南诸名胜,唯惠山秦园最古”,且“爱其幽致”,因此绘图带回北京,在清漪 园(现在的颐和园)万寿山东麓仿建一园,命名为“惠山园”(公元1811年改名为 “谐趣园”),并在北京仿建了他认为最好的五处江南园林,其余四处早已毁弃不存, 只有“惠山园”仍完好地保存在颐和园里。现在寄畅园中尚保存着康熙 “山色溪光”、乾隆“玉戛金枞”(玉戛指流泉,金枞指假山)御书石匾额各一方
• 寄畅园的水池的处理 很成功。水面南北纵 深,池岸中部突出鹤 步滩,上植大树二株, 与鹤步滩相对突出知 鱼槛亭,划分水面为 二,若断若续。
园林借景
• • • • •
凤谷行窝 美人 石 知鱼 槛 八音 涧
邻 梵 阁 郁 盘 砖雕门和七星桥 秉 礼 堂 含贞斋和九狮台
无锡蠡园简介和历史
无锡蠡园简介和历史
无锡蠡园位于江苏省无锡市的滨湖区,坐落在美丽的蠡湖之滨,是国家AAAA 级旅游景区,也是无锡五大名园之一。
蠡湖原名五里湖,相传因春秋时期越国大夫范蠡偕西施隐居于此而得名,蠡园因此湖而建并命名。
蠡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民国初年,当时无锡青祁村人虞循真在此地开辟了“青祁八景”,奠定了蠡园的基础。
1927年,同村人王禹卿在原有基础上构筑了蠡园,并逐渐形成了如今的规模和格局。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与扩建,蠡园以其江南园林的独特风貌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游客。
蠡园以水景见长,具有典型的江南园林特色,内有四季亭、千步长廊、春秋阁、南堤春晓等著名景点,还精心堆叠了假山,布置了各种花卉树木,使得整个园林移步换景,美不胜收。
其中最具传奇色彩的是关于范蠡与西施的爱情故事,这为蠡园增添了一抹浓厚的人文色彩。
如今的蠡园不仅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更是国内外游客体验江南园林艺术和领略吴越文化的重要窗口。
它与鼋头渚、梅园、锡惠公园等共同构成了无锡极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对提升城市形象和推动地方旅游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无锡惠山的历史文化介绍
无锡惠山的历史文化介绍无锡惠山是江苏省无锡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位于太湖之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惠山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这里汇聚了众多的历史文化景点和名胜古迹。
作为一座历史名城,惠山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
当时,孙权建立吴国后,在惠山修筑了一座城池,这也是惠山最早的城市形态。
随后,惠山历经南朝宋、南朝梁、南朝陈等时期的统治,成为南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在唐代,惠山建成了规模宏大的惠山寺,成为佛教中心和文化繁荣的象征。
宋代时,惠山成为江南重镇,文人墨客云集,诗词歌赋流传至今。
明清时期,惠山的文化繁荣达到了巅峰,留下了许多精美的文物和建筑。
惠山的历史文化底蕴主要体现在其丰富的历史文化景点上。
其中最著名的是惠山风景名胜区,这里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历史文化遗迹于一体。
惠山风景名胜区面积广阔,山清水秀,是一处理想的旅游胜地。
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壮丽的山水景观,体验到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惠山风景区内有苏州古运河,这条运河曾是江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沿岸有许多古老的建筑和街道,保留了原汁原味的江南水乡风情。
此外,惠山还有著名的惠山寺、惠山古镇、锡惠纺织博物馆等景点,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
惠山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景点,还有许多历史人物和文化名人的故居或纪念馆。
比如,明代文学家唐寅的故居就位于惠山。
唐寅是明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诗词作品流传至今,对后世影响深远。
在惠山的唐寅故居内,保存着他的生平事迹和文化遗产,是了解他的生平和文化思想的重要场所。
此外,惠山还有许多其他历史名人故居或纪念馆,如明代文学家辛弃疾的故居、清代画家郎世宁的故居等,都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
除了历史文化景点和名人故居,惠山的传统文化也是其独特的魅力所在。
惠山传统文化包括戏曲、民间艺术、传统手工艺等多个方面。
其中,惠山戏曲是当地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形式之一,惠山地区有着悠久的戏曲历史和丰富的剧种资源,如昆曲、吴剧、越剧等。
无锡概况
无锡概况无锡位于苏州的西北面,苏州与常州之间,太湖的北面,距上海约150公里,辖江阴、宜兴等三市。
京沪铁路、大运河在此交汇。
无锡商业繁盛,曾有“小上海”之称,是我国四大米市之一。
特产:肉骨头、油面筋、惠山泥人。
无锡历史无锡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江南古城,早在七千多年前,这里就原始氏族聚居。
公元前十一世纪末,北方姬姓部落首领周太王的长子泰伯让王避居梅里修筑城池,开创了吴国的历史。
梅里八百春秋,创造了灿烂的古吴文化。
无锡以江南文明的发源地彪炳史册。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始建无锡县。
无锡秀峰连连,尤以城西锡山为尊。
相传此山古时盛产铅、锡,至汉初采尽,无锡地名由此而来。
无锡溪水条条,自古城南最美,据说,此河为东汉名士梁鸿所开,故无锡又称“梁”。
无锡具有悠久历史。
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未年,周太王之子泰伯偕弟仲雍为让王位于兄弟季历,由陕西来到无锡,筑城于梅里(即今无锡县梅村镇,距市区15公里),号称“勾吴国”。
周武王时,商朝减亡,封泰伯五世孙周章为吴君吴国随之建立,都城仍定在梅里。
无锡境内有锡山,史书称“有锡兵,天下争;无锡宁,天下清”。
西汉高祖五年(公元202年)建县,因锡山锡铅枯竭而取名“无锡”。
1949年全国解放后,无锡分设无锡市和无锡县。
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实行市管县体制,原苏州地区的无锡县、江阴和镇江地区的宜兴县划规无锡市管辖。
但也有人是冲着这座所谓的江南历史名城而来。
据说无锡是“吴文化”的发源地,有着3000多年的历史。
的确无锡的历史要追述到:3000余年前“泰伯奔吴”说起。
3000余年前商周文化时期黄河流域陕西岐山有一姬姓部落,然而《史记》作者司马迁认为吴是资历最深的姬姓诸侯国,商代后期,周开始强大的时候,泰伯和弟弟仲雍都是周太王的儿子,季利的长兄,他俩为成全父亲想传位给季利的意愿,就离开陕西岐山下的周原经过千山万水来到为称为荆蛮之地的江南梅里,就是现在无锡的梅村,这就是有名的泰伯奔吴,然而当时的江南是一片狼藉,到处是森林覆盖,一片原始荒古的景象。
无锡人文历史
无锡,简称“锡”,古称梁溪、金匮,江苏省地级市。
现辖江阴、宜兴2个县级市和梁溪、锡山、惠山、滨湖、新吴5个区,总面积462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55.3万人,是中国吴文化、民族工商业和乡镇企业发祥地,素有“太湖明珠”之称。
无锡历史悠久、底蕴深厚。
是一座具有3200多年建城历史的江南名城。
商末,周太王长子泰伯因让王位南奔,定居梅里(今新吴区梅村街道),建“勾吴”国,开创了灿烂的古吴文化,孔子称其为“至德”,无锡故此有“至德之邦”的美誉。
汉高祖5年(公元前202年)无锡正式置县。
六朝时,无锡治湖筑圩,水利设施大量兴建,农业耕作技术提高,商业贸易开始形成。
大运河开通后,无锡河道中“商旅往返,船乘不绝”。
唐代,无锡形成稻麦两熟制,太湖周围卑湿之地改造成河渠纵横、湖塘棋布、排灌结合的水网系统,养蚕业发达,城中金银、彩帛、烟酒、油酱、食米等作坊错杂开设。
明清时期,无锡社会生产力得到较快的发展。
1949年设无锡市和无锡县。
无锡经济发达、工商繁荣。
作为富庶的江南鱼米之乡,无锡自古经济发达,19世纪中期,已是“南供民食、北输漕粮”的全国四大米市之一,也是闻名遐迩的“丝市”、“布码头”。
20世纪初,无锡近代工业蓬勃发展,诞生了荣氏家族为代表的一大批工商业巨子,成为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获得了“小上海”的美称。
改革开放后,因乡镇工业的异军突起成为乡镇企业“苏南模式”发祥地。
无锡是全国15个经济中心城市、首批13个较大的市和10个重点旅游城市之一,是国家感知(传感网)中心、长三角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
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成功跨上万亿元台阶,达到10511.8亿元,是全国14个“万亿俱乐部”城市中仅有的两个地级市之一,人均GDP排在第3位;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30亿元;物联网产业营业收入超过2000亿元、接近全省的1/2、全国的1/4;完成服务业增加值5412.18亿,占经济总量比重达到51.5%;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800亿美元;12家企业入围中国企业500强,24家企业入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海澜集团成为全市首家营业收入超千亿元的企业;上市企业总数达到129家;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659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358元。
2024无锡概况导游词
2024无锡概况导游词欢迎各位游客来到美丽的无锡!作为中国东南沿海著名的风景名胜和历史文化名城,无锡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国内外游客。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介绍无锡的概况。
无锡位于中国江苏省南部,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东邻上海,南接杭州,地理位置优越。
作为中国四大水乡之一,无锡地处太湖之滨,境内河网纵横,水资源丰富,是一座拥有丰富人文历史和自然资源的城市。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无锡的历史文化。
无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是中国长江流域和太湖地区的重要文明发祥地之一。
无锡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底蕴,是中国南方地区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
这里孕育了众多名人才士,如文学家朱熹、画家郭熙、道教祖师张三丰等。
其次,无锡以其独特的水乡风貌闻名于世。
无锡的水乡风景是城市的一大特色,拥有着丰富的水利资源和湿地生态系统。
太湖是我市的重要水系,您可以选择乘船游览,欣赏美丽的太湖风景。
此外,还有许多著名的景区和园林,如蠡园、太湖鼋头渚等,这些景点都展现了无锡的水乡风情。
无锡的园林建筑也是无可比拟的,园林的建造始于明代,达到了巅峰时期。
蠡园、锡惠园、拙政园等都是无锡城市园林的代表,拥有独特的设计和精巧的布景,使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可以体验到传统园林文化的魅力。
在无锡,您还可以品味美食、购物休闲。
无锡以其丰富的饮食文化而闻名,豆腐干、无锡排骨、阳羡麻油鸭等都是无锡的特色美食。
无锡的传统手工艺品也值得一看,如无锡的太湖石、斑竹编、无锡剪纸等。
当然,您还可以在无锡的商业街区尽情购物,无锡的购物中心和商铺为您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商品和品牌。
无锡还是一座文化艺术之城,拥有许多艺术表演和展览。
无锡剧是无锡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它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美丽的音乐而闻名。
此外,无锡还有许多艺术馆和博物馆,如无锡博物院、无锡美术馆等,这些场所向人们展示了无锡丰富的艺术文化。
最后,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下无锡的近况。
近年来,无锡以其良好的城市环境、便捷的交通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看无锡改革开放30年无锡经济发展无锡历史悠久,是吴文化的发源地
看无锡改革开放30年无锡经济发展无锡历史悠久,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近代资本主义民族民工业的发源地,也是当代乡镇工业的发源地,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区域性交通枢纽和著名旅游胜地,是长江三角洲的特大城市之一。
改革开发30年来,和其他城市一样,无锡的经济发展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跨越式发展:一、无锡市的基本经济状况改革开放以来,无锡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至2007年底,全市GDP3585亿,在全大中城市中排列第九位,人均GDP9800美元。
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排第六位。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070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0万元。
参照联合国粮农组织标准,无锡市民的生活水平总体已由小康向富裕迈进。
当前,全市人民正在实施富民强市战略,到2010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二、无锡市的工业概况及乡镇经济、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无锡市的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经济运行质量继续提高,效益继续提高。
改革开发以来,无锡是中国乡镇工业的发源地,乡镇工业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对实现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现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了历史的贡献。
同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也加速农村工业化建设步伐。
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无锡出现了一批上市公司,通过融资渠道为本地区经济发展解决了资金来源。
个体私营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革开放以来,无锡的私营个体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实力迅速壮大。
三、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农村城镇化进程农业结构调整有突破,粮经比例为5:5。
通过科技兴农、科技兴牧、科技兴菜、建设农业示范园,增强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吸引三资发展龙头企业,建立特色化、优质化、标准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基本形成了以青梅、板栗、银杏及优质茶叶、笋用林为主的林特产业;以生猪、奶牛、肉鸭为主的优质畜禽产业;以中华绒螯蟹、甲鱼、青虾为主的特种水产业;以设施栽培为主的精细蔬菜产业等为五大主导产业。
无锡概况
无锡城市概况无锡地处江苏省东南部,位于中国东部最富饶的长江三角洲中部,东边与上海相距127千米,西边与南京相距183千米,北面是长江,南面是太湖,一向有“太湖明珠”的美称。
无锡市境内地形主要以平原为主,同时也水网密布,水域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历来被誉为“鱼米之乡”。
无锡市下辖江阴、宜兴两个县级市,梁溪区、新吴区、滨湖区、锡山区、惠山区五个市辖区,总面积4788平方千米,全市常住人口650多万。
无锡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泰伯奔吴开创了千年文明,民族工商打造了百年繁华,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则引领了苏南模式,形成了“尚德务实,和谐奋进”的独特城市精神。
3000多年前,周太王长子泰伯、次子仲雍“三让天下”,南奔荆蛮,定居梅里(今无锡梅村镇),筑城立国,自号句吴。
他们将中原地区的文化带入江南,与江南地区原有文化有机融合,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吴文化。
由此,吴文化便在无锡生生不息,成为无锡文脉之开篇。
无锡地名是如何而来的呢?明代冯梦龙所撰的《东周列国志》记载:在周平王时,无锡锡山盛产锡矿,前后400多年间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秦始皇统一中国时,大将王翦路经此地,得碣石一块,其铭曰“有锡兵,天下争;无锡宁,天下清”。
王翦说:此碑露出,天下看来从此就太平了,无锡的地名由此而来。
春秋战国时,越国大夫范蠡助越灭吴后归隐无锡蠡湖边,号陶朱公,著《养鱼经》,抟泥制陶,货丝贸鱼,堪称无锡工商文化之开山鼻祖。
明末清初,既为江南漕粮集中之地,又桑麻遍植的无锡,纺纱织布民间作坊一时兴起,由此成为全国的“米市”和“布码头”。
20世纪20年代,无锡民族工商业更是一枝独秀,以棉纺织业、缫丝业、面粉加工业为三大支柱的近代工业如雨后春笋般兴起,近代中国民族企业先驱荣宗敬和荣德生兄弟本着“以善济世,造福桑梓”的宗旨,创办实业,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成为国人皆知的“面粉大王”、“棉纱大王”。
1928—1937年,无锡生产总值仅次于上海、广州,名列全国第三,有“小上海”之称。
无锡历史沿革演变图
历史沿革演变图
时间:2003-11-29 11:02:12来源:无锡新传媒阅读2471次
郭,元代用砖石重修城墙,四周开挖护城河。
至此,基本上形成了现在老城区(即环城的解放路以内)格局。
民国期间,拆改部分城墙;解放后,1950年拆除了全部城墙,建设环城路;其后,多次填河筑路,直至形成今天的格局由于运河和沪宁铁路的影响,城市呈现出西北一东南轴向发展的形态。
1949 年城区面积约10平方公里
1965 年城区面积约19平方公里
圈
无
鏑
血
現
狀1977 年城区面积约28平方公里
1985 年城区面积约50平方公里
1995 年市区现状图
无锡市城市总怵规划2000市区现状图
市区总面积1 622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66.6平方公里,占4.11%;水域面积为510.44平方公里,占31.47%; 耕地面积575.6平方公里,占35.49%。
2001年,户籍人口213.5万人,城市化水平为71.85% (五普口径)。
2002年, 主城区建成区面积170平方公里,人口约160万人。
建设用地中,居住用地占34.8%,工业用地占30.2%,公共设施用地占10.9%,道路广场占10.1%,绿化用地6.6%。
新闻录入员:wxrb (共计1581篇)。
华东五市城市概况
华东五市城市概况南京:“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有着6000多年文明史和2400多年建城史的南京,与北京、西安、洛阳并称为中国四大古都。
自公元229年东吴孙权迁都南京以来,历史上先后有10个朝代在此建都,故有十朝都会之称。
古老的秦淮河玉带般蜿蜒舒展,站立桥头,眼前宛然是历史在悠悠流过;点缀两旁的玄武湖和莫愁湖静如处子,似在幽然倾诉;钟山、栖霞山迤逦悠长,“神龙”般延续着千年的守卫;金陵古城默然而立,城内的沧桑繁华刻写着它的年轮。
无锡:位居太湖之滨,观光地很多,兼有江、川、湖、泉、洞之美色,是中国十大观光城市之一。
“太湖明珠”无锡是江南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自古物产丰富,富庶江南,是中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二十世纪以来,更以工商业闻名于世,素有“小上海”之称。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
无锡风光具山水之胜,共河湖之美,兼人工之巧。
鼋头渚集太湖山水与园林建筑于一体,被称为“太湖第一胜境”;天下第二泉清澄甘冽,曾有名曲“二泉映月”歌之咏之;身高88米、堪称世界第一的铜铸灵山大佛、祥福寺,是善男信女的朝拜圣地;此外,宜兴的竹海、茶林、溶洞,极尽自然风光的秀美。
近年来,中央电视台在无锡建造三国城、唐城、水浒城等影视基地,使无锡尽现出"东方好莱坞"的景象。
苏州:园林甲天下,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中国四大名园中,苏州就占有拙政园、留园两席;“吴中第一名胜”虎丘深厚的文化积淀,使其成为游客来苏州的必游之地;而唐朝诗人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令古今游客争相来访枫桥,闻听寒山寺的钟声。
姑苏城外自然风光秀丽,灵岩、天平、天池和洞庭诸山,点缀于太湖之滨,形成了富有江南风情的湖光山色。
苏州既有园林之美,又有山水之胜,自然、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加之文人墨客题咏吟唱,使苏州成为名副其实的“人间天堂”。
杭州:位于浙江省北部,地处钱塘江冲积平原,是著名的京杭大运河的终端。
杭州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十分丰富,文物、古迹众多,古代庭、园、楼、阁、塔、寺、泉、壑、石窟、摩崖碑刻遍布,众多景点或诡异神秘、内蕴深沉,或珠帘玉带、烟柳画桥,或万千姿态、蔚然奇观,或山青水秀、风情万般。
介绍无锡历史英语作文 7年级
无锡: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Nestled in the south of Jiangsu province, Wuxi is a city rich in history and culture. Its history dates back over 3,000 years, making it one of the oldest continuously inhabited cities in China. The city's historical heritage is evident in its numerous ancient temples, gardens, and forts, each telling a story of its rich past.One of the earliest settlements in Wuxi was the ancient village of Taihu, which flourished as a trading center during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Over the centuries, Wuxi has witnessed the rise and fall of dynasties, including the Zhou, Qin, Han, Tang, Song, Yuan, Ming, and Qing. Each dynasty left its indelible mark on the city, shaping its architecture, culture, and traditions.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events in Wuxi's history wa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rand Canal, which linked the city to the rest of China, facilitating trade and cultural exchange. The canal, which passes through Wuxi, is a testament to the city's strategic importance as a transportation hub.Another noteworthy aspect of Wuxi's history is its association with many famous literary figures and scholars. One such figure was the Ming dynasty painter and calligrapher Wen Zhengming, who is renowned for his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 His influence can still be seen in the city's many temples and pavilions, which feature his paintings and inscriptions.In addition to its rich cultural heritage, Wuxi is also famous for its natural beauty. The city is surrounded by lush green hills and the serene waters of Lake Taihu, providing a scenic backdrop for its historical landmarks. The beauty of Lake Taihu, in particular, has inspired countless poets and artists throughout the ages.Today, Wuxi has emerged as a modern city, blending its historical heritage with contemporary development. The city is home to numerous industries, including high-tech manufacturing, services, and tourism, making it an important economic center in the region. Despite its rapid modernization, Wuxi has managed to preserve much of its historical fabric, allowing visitors toexperience a unique blend of old and new.In conclusion, Wuxi is a city that offers a fascinating glimpse into China's rich historical past. Its historical landmarks, cultural traditions, and natural beauty provide a unique and memorable experience for visitors from around the world. As one of the oldest continuously inhabited cities in China, Wuxi continues to thrive as a cultural and economic center, offering a captivating blend of history and modernity.**无锡: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无锡,这座位于江苏省南部的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无锡历史概览-精品文案范文
无锡历史概览无锡历史概览历史之变革:早在六七千年前,无锡先民就在这块土地上劳动、生息、繁衍,过着定居生活。
在鸿声彭祖墩、新渎庙墩、葛埭桥庵基墩和玉祁芦花荡等地,均有原始氏族的聚居点。
无锡先民的原始文化先后属于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
他们以自己的智慧和辛勤劳动,创造和丰富了太湖流域辉煌的远古文化。
无锡是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春秋时期,吴国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政治上、军事上也十分强大。
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3年),越灭吴,无锡属越国。
周显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年),楚灭越,无锡属楚国。
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灭楚,置会稽郡,无锡属之。
据考古发现,西汉时期,无锡已有冶铁、铸铜、制陶、髹漆等手工业门类,农业生产已使用铁器农具和牛耕技术。
六朝时期,北方战乱频繁,人口大量南迁,无锡治湖筑圩,水利设施大量兴建,农业耕作技术也有了提高。
商业贸易开始形成。
唐、宋时期,无锡农业生产从“火耕水耨”的轮荒耕作发展为耕、耙、耖配套的耕作技术,形成稻麦两熟制,太湖周围卑湿之地改造成河渠纵横、湖塘棋布、排灌结合的水网系统。
养蚕业发达,“桑柘含疏烟处处倚蚕箔”。
京杭大运河开通后,无锡河道中“商旅往返,船乘不绝”。
城中金银、彩帛、烟酒、油酱、食米等作坊错杂开设,市场繁荣。
无锡成为富庶江南的一块宝地。
明清时期,无锡依凭优越的自然条件、便利的水陆交通和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社会生产力得到较快的发展。
锡西北的芙蓉湖经过几次大规模的整治,形成大批良田。
农业上由于精耕细作,粮食产量逐年增加。
“春豆夏麦,秋收禾稻,中年之岁,亩得三石”,成为全国“米仓一区”。
随着手工业的兴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无锡逐步形成了江南有名的米市、布码头。
米市:早在元代,无锡已是邻近县上交漕粮的集中地。
明代,由于兴修水利和水稻育秧移栽技术的推广,无锡粮食产量稳定,无锡之米与苏杭之帛、淮扬之盐、浮梁之瓷、温州之漆相提并称。
至清代前期,无锡稻米集散不仅经营规模、交易数量居江苏各县之冠,而且成为漕粮的主要采办地和“产者输之,购者集之”的粮食余缺调剂市场。
无锡概况导游词范文5篇
无锡概况导游词范文5篇据《史记》记载,商朝末年,周大王长子泰伯及其弟仲雍从陕西来到这里定居,筑城于梅里(今锡山市梅村一带),建“勾吴”国,这是无锡建城的开始。
下面是收集推荐的无锡概况导游词,欢迎阅读参考。
无锡概况导游词篇一无锡市别名梁溪,简称锡,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江苏省东南部。
东距上海市128公里,与苏州市接壤;南濒中国第三大淡水湖——太湖与浙江省相望;西离南京市183公里,与常州市交界;北临长江,与天然良港——张家港为邻。
沪宁铁路横亘东西,京杭运河纵贯南北,水陆空交通便捷,是江苏省重要的交通枢纽。
无锡总面积为4650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为517.70平方公里,下辖江阴、锡山、宜兴三个市(县)和崇安区、北塘区、南长区、马山区、郊区和新区六个区。
无锡市总人口432万。
无锡市区居中而立,南濒浩渺太湖,西抱锡、惠二山,中有千年古运河,古老而充满现代气息,繁华而又宁静。
无锡境内除宜兴南部属丘陵山区外,地势平坦,间有低山矮丘,河流湖泊纵横交织,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山明水秀,风景佳绝,水美土肥,物产丰富,是全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无锡四季花果飘香,盛产水蜜桃、柑桔、巨峰葡萄、梨、杨梅等水果。
无锡是江苏省重要茶叶产区。
无锡太湖水域辽阔,水产资源丰富。
湖内“太湖银鱼、太湖白虾、梅齐鱼(风尾鱼)”为太湖三宝。
无锡市经济发达,风景秀丽,是中国十五个经济中心城市和十个重点旅游城市之一,又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凭借改革开放的活力,无锡人民创造了历史上从来未有过的辉煌,跨入了全国综合实力50强和投资硬环境40优的行列。
所辖原锡山市(现为锡山区、惠山区)多年评为全国百强县之首,号称“华夏第一县”。
无锡正在全面实现小康的基础上,正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奋进。
无锡概况导游词篇二无锡市别名梁溪,简称锡,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江苏省东南部。
东距上海市128公里,与苏州市接壤;南濒中国第三大淡水湖──太湖与浙江省相望;西离南京市183公里,与常州市交界;北临长江,与天然良港──张家港为邻。
无锡惠山古镇的历史街巷
无锡惠山古镇的历史街巷无锡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古迹,其中之一便是惠山古镇。
惠山古镇位于无锡市区东北部,地处太湖之滨,距无锡市中心仅有几公里的距离。
这座古镇始建于南朝梁代,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它以其独特的历史风貌和精致的古建筑而闻名于世。
惠山古镇曾经是一个繁荣的商业集镇,是太湖地区最重要的水上交通枢纽之一。
根据历史记载,惠山镇在唐朝时期已经开始繁荣起来,成为了一座商业贸易中心。
到了宋朝时期,这里的商业活动更是达到了巅峰,成为了江南地区的“四大名镇”之一。
古镇的街巷是惠山古镇的精华所在。
这里的街道犹如一条条迷宫,弯弯曲曲,错落有致。
这些古老的街巷铺满了石板,步行其间仿佛置身于古代的时光隧道中。
街道两旁是传统的商铺,有着悠久的历史。
这些商铺多为木质结构,以砖瓦为外墙,经过多年的风雨洗礼,仍然保存着精美的雕刻和绘画。
在惠山古镇的街巷中,最受游客喜爱的是风水巷。
这条街巷长约300米,被誉为“江南第一第”,是古镇的主要商业区域。
在这里,有各式各样的商铺,出售着琳琅满目的商品。
走在风水巷中,可以看到古老的商号门楼,门楼上刻满了各种吉利的图案和文字,为这条街巷增添了独特的韵味。
除了风水巷外,还有许多古色古香的小巷子,如九曲巷、龙今巷、晋祠街等。
这些小巷子均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每一条都是一段历史的见证。
在这些小巷子里,可以看到传统的宅院建筑,张扬着江南特有的韵味。
这些宅院多为仿古建筑,大门上方悬挂着金字匾额,墙壁上挂满了刻有诗词或名言的石碑,给人一种古老而庄重的感觉。
在惠山古镇,还有一些著名的古迹,如惠山寺、惠山书院等。
惠山寺始建于唐朝,是禅宗六祖慧能的故居之一,也是中国禅宗六祖诞生地之一。
寺内有古木参天,观景庭院,让人感受到了佛教文化的庄严和宁静。
惠山书院是江南地区最重要的一座古代书院之一,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这里保存着丰富的古代文献和书籍,是学问和研究的宝库。
无锡三国城的历史风貌
无锡三国城的历史风貌无锡三国城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是一座以三国时期为主题的文化旅游景区。
这座城市建筑群通过精心的规划和设计,将三国时期的历史景观重现于今天,成为了吸引众多游客的热门景点。
下面我们将通过对无锡三国城的历史风貌进行深度探索,带您一起了解这座城市的魅力所在。
1. 起源与发展无锡三国城的建筑群是根据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和历史背景进行还原的,是为了展示三国时期的历史文化而建造的。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无锡市政府计划建设一座以三国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景区,用来丰富无锡的旅游资源并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经过多年的规划和建设,无锡三国城于1991年正式对外开放。
起初,这个景区只有一座简易的建筑群,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无锡三国城逐渐扩大,成为了一个包含建筑、雕塑、景观和文化表演等多个景点的大型综合性旅游景区。
2. 建筑特色无锡三国城的建筑以木结构为主,设计精巧,充满了古代建筑的特色。
整个城市建筑群巧妙地融合了江南水乡的风情和三国历史的元素,给人们带来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在景区内,可以看到许多仿古建筑,如城门、宫殿和民居等,它们都遵循了古代建筑规划中的原则,并注重细节的雕刻和装饰。
同时,无锡三国城还配有多座高耸的塔楼和寺庙,让游客可以领略到古代建筑的壮丽和庄严。
3. 景点介绍无锡三国城不仅有精美的建筑,还拥有丰富多样的景点,给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游览内容。
3.1 三国历史博物馆:这座博物馆展示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文物和文化,通过展览品和多媒体技术,向游客介绍了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和角色。
博物馆内还设有交互式展示区,让游客可以亲身体验三国时期的战斗和生活。
3.2 古代战舰表演:无锡三国城每天都会进行一场栩栩如生的古代战舰表演,通过模拟三国时期的海战场景和战术,让游客感受到当时的战争氛围。
演员们穿着古代士兵的服装,驾驶真实大小的战舰,在湖面上展示出华丽的战斗动作。
3.3 演艺表演:无锡三国城还有一些以三国时期为背景的演艺表演,如音乐剧、戏曲和舞蹈等。
英语 作文无锡的历史
英语作文无锡的历史Wuxi's Rich HistoryWuxi, a city nestled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in the eastern province of Jiangsu, boasts a captivating history that spans centuries. This vibrant metropolis, once a thriving hub of commerce and culture, has evolved to become a modern economic powerhouse while preserving its deep-rooted traditions and heritage.The origins of Wuxi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when it was known as the ancient state of Gouwu. This region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landscape of ancient China, serving as a strategic location for trade and transportation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The city's strategic importance was further cemented during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 when it became a crucial hub for river-borne commerce.The Ming dynasty, which reigned from the 14th to the 17th century, marked a period of remarkabl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for Wuxi. During this time, the city emerged as a center of textile production, with its skilled artisans producing high-quality silk and cotton fabrics that were highly sought after throughout China. The city's prosperitywas further bolster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rand Canal, which connected Wuxi to other major economic hubs and facilitated the flow of goods and resources.The Qing dynasty, which succeeded the Ming, saw Wuxi's continued economic expansion, with the city becoming a hub for the production and trade of rice, tea, and other agricultural products. The city's cultural and intellectual life also flourished during this period,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renowned academies and the cultivation of a thriving literary scene.The late 19th and early 20th centuries marked a significant turning point in Wuxi's history, as the city experienced a wave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The arrival of foreign trader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factories and workshops transformed Wuxi into a bustling industrial center, known for its production of textiles, machinery, and other consumer goods.One of the most notable developments during this period wa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Wuxi Silk Factory, which became a symbol of the city's industrial prowess. Established in 1908, the factory employed thousands of workers and produced high-quality silk products that were exported around the world. The factory's iconic red-brick buildings and towering chimneys have become a cherished part of Wuxi's architectural heritage.Alongside its industrial growth, Wuxi also experienced a cultural renaissance during this time. The city's vibrant literary scene attracted renowned poets and scholars, who established prestigious academies and publishing houses. The city's rich cultural heritage was further celebrated through the preservation of historic sites, such as the Lingshan Grand Buddha, a colossal bronze statue that stands as a testament to Wuxi's deep-rooted Buddhist traditions.The 20th century brought about a new era of transformation for Wuxi, as the city navigated the challenges of the Communist revolution and the subsequent economic reforms. Despite these upheavals, Wuxi has managed to maintain its status as a thriving economic hub, with a diverse industrial base that includes high-tech manufacturing, clean energy, and advanced services.Today, Wuxi is a city that seamlessly blends its rich historical legacy with the dynamism of modern development. The city's skyline is a striking juxtaposition of ancient temples and towering skyscrapers, reflecting the harmonious coexistence of tradition and progress. Wuxi's residents take great pride in their city's heritage, actively preserving historic sites and cultural traditions while embracing the opportunities presented by the 21st century.As Wuxi continues to evolve and grow, its history remains atestament to the resilience and ingenuity of its people. From its humble beginnings as an ancient state to its current status as a thriving economic powerhouse, Wuxi's story is one of adaptation, innovation, and a deep-rooted connection to the land and its people. This rich history continues to captivate and inspire all who encounter the vibrant city of Wuxi.。
介绍无锡历史英语作文 7年级
介绍无锡历史英语作文 7年级
English:
Wuxi, located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Jiangsu Province, has a rich history dating back over 3,000 years. The city has been an important center of trade and commerce since ancient times, and it was also a prominent cultural and political hub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Wuxi is also famous for its beautiful Taihu Lake, which has inspired countless poets, artists, and scholars throughout history. In more recent times, Wuxi has become known for its booming economy and innovative industries, particularly in the fields of technology and manufacturing.
中文翻译:
无锡位于江苏省南部,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
自古以来,无锡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贸易和商业中心,也是明清时期的一个著名的文化和政治中心。
无锡还以其美丽的太湖闻名于世,这里的湖光山色激发了无数历代诗人、艺术家和学者的灵感。
近年来,无锡因其蓬勃发展的经济和创新产业而闻名,尤其是在技术和制造业领域。
无锡的历史典故
无锡的历史典故
无锡不仅风景优美,历史典故更是数不胜数,下面一起看看吧!
范蠡,春秋末期杰出的政治家。
范蠡早年与宛令文种一同赴越国,为大夫。
周敬王二十四年(前496年),越王允常死,勾践即位,即位后,由范蠡主持军事,与主持政务的文种携手振兴越国。
辅佐勾践卧薪尝胆,图强雪耻。
经过10余年努力,越国终于转弱为强。
勾践十五年,范蠡建议勾践发兵伐吴,袭破吴都,杀吴太子。
勾践二十四年,越军在围吴都三年后破城,夫差自杀。
越国终于吞并吴国。
勾践称霸后,范蠡深知勾践为人可与共患难,难与同安乐,决计激流勇退,就辞官归隐至齐国。
他善于经营,竟然治产至千万。
齐人尊他为贤人,请他为齐相。
任齐相不久,范蠡又弃官散财,移居定陶,在定陶经商又积财千万,成了大富翁,号陶朱公。
范蠡不是吴国人,但他在无锡却留下不少传说。
相传在24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范蠡与西施隐居于此,泛舟湖上,故名蠡湖。
蠡园因地处蠡湖之滨而得名。
在无锡还有好多地名与范蠡有关,如蠡河、蠡桥、蠡园、马蠡港桥等。
在太湖边上的老百姓口头中至今还流传着这样两句民谣:种
竹养鱼千倍利,感谢西施和范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锡历史概况
历史之变革:早在六七千年前,无锡先民就在这块土地上劳动、生息、繁衍,过着定居日子。
在鸿声彭祖墩、新渎庙墩、葛埭桥庵基墩和玉祁芦花荡等地,均有原始氏族的聚居点。
无锡先民的原始文化先后属于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
他们以自己的智慧和辛勤劳动,制造和丰富了太湖流域辉煌的远古文化。
无锡是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春秋阶段,吴国生产力有了很大的进展,政治上、军事上也十分强大。
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3年),越灭吴,无锡属越国。
周显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年),楚灭越,无锡属楚国。
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灭楚,置会稽郡,无锡属之。
据考古发觉,西汉阶段,无锡已有冶铁、铸铜、制陶、髹漆等手工业门类,农业生产已使用铁器农具和牛耕技术。
六朝阶段,北方战乱频繁,人口大量南迁,无锡治湖筑圩,水利设施大量兴建,农业耕作技术也有了提高。
商业贸易开始形成。
唐、宋阶段,无锡农业生产从火耕水耨的轮荒耕作进展为耕、耙、耖配套的耕作技术,形成稻麦两熟制,太湖身边卑湿之地改造成河渠纵横、湖塘棋布、排灌结合的水系统。
养蚕业发达,桑柘含疏烟处处倚蚕箔。
京杭大运河开通后,无锡河道中商旅往返,船乘别绝。
城中金银、彩帛、烟酒、油酱、食米等作坊错杂开设,市场繁荣。
无锡成为富庶江南的一块宝地。
明清阶段,无锡依凭优越的自然条件、便利的水陆交通和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社会生产力得到较快的进展。
锡西北的芙蓉湖经过几次大规模的整治,形成大批良田。
农业上由于精耕细作,粮食产量逐年增加。
春豆夏麦,秋收禾稻,中年之岁,亩得三石,成为全国米仓一区。
随着手工业的兴旺和商品经济的进展,无锡逐步形成了江南有名的米市、布码头。
米市:早在元代,无锡已是邻近县上交漕粮的集中地。
明代,由于兴修水利和水稻育秧移栽技术的推广,无锡粮食产量稳定,无锡之米与苏杭之帛、淮扬之盐、浮梁之瓷、温州之漆相提并称。
至清代前期,无锡稻米集散别仅经营规模、交易数量居江苏各县之冠,而且成为漕粮的要紧采办地和产者输之,购者集之的粮食余缺调剂市场。
至雍正、乾隆年间,无锡米市已初具规模,米豆之业甲于省会,皖豫米商纷纷麇来,浙东籴贩,麇别联樯。
布码头:随着无锡米市的形成与进展,北方地区,特别是苏北淮扬、高宝湖等产棉区的棉花由购米船队运至无锡,无锡乡间棉纺织业十分兴旺。
因此,无锡虽然别种棉花,但四乡农村几乎家家有纺机,户户织棉布。
明弘治年间,无锡北门外莲蓉桥南,已形成布列成行的布市。
坐贾收之,拥载而贸于淮扬高宝等处,一岁所交易别下数十百万。
明末清初,布码头一度衰降。
至清代中叶,无锡家庭棉织业再度兴起,全县织布木机有4~5万台,年产土布300万匹,占全国棉布产量的6.7%。
各地布商云集无锡,从北栅口至北塘,形成绵延数里的布市。
乾隆年间,无锡每年经销的土布达700~1000万匹。
无锡有布码头之称,与汉口的船码头、镇江的钞票码头,并称为长江三码头。
近代无锡:近代,无锡经济的辐射力逐渐增强,成为江南的一具经济中心都市。
无锡米市在咸丰十年至同治二年(1860~1863年)太平天国战事中被毁。
战事未来逐渐恢复。
光绪十四年(1888年)起,清政府把浙江各州府的漕粮转到上海、无锡采办,又指定江苏各县的漕粮在无锡集中转运。
无锡米市得到进一步进展。
至清末,无锡年办漕米130万石。
并且,由于无锡米市粳、籼、糯品种齐全,数量充脚,储运方便,上海、浙江等地粮商都到无锡采购,江苏产棉区大多也到无锡购米。
无锡成为南供民食、北输漕米的大米市。
年交易量达600~750万石。
无锡布码头兴旺,向来连续到本世纪初。
清末,无锡制丝业迅速进展。
光绪四年(1878年),无锡生丝产量达13.8万斤,占苏、常、镇三府生丝总产量的38.83%,成为江苏省最大的产丝县。
与此并且,蚕丝贸易十分活跃,一年也有数十万斤之巨。
光绪六
年(1880年),无锡输出生丝近10万公斤,价值48万海关两。
其中四成出口海外,六成销往周边地区。
无锡成为甲于东南的丝茧市场。
寿诞祝词
恭敬的各位宾客,各位亲朋好友:
春秋迭易,岁月轮回,当甲申新春迈着轻快的足步向我们款款走来的时候,我们欢聚在这个地方,为XX先生的母亲——我们恭敬的X 老妈妈共祝八十大寿。
在这个地方,我首先代表所有老同学、所有亲朋好友向X妈妈送上最真诚、最温馨的未动分毫祝愿,祝X妈妈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健康如意,福乐绵绵,笑口常开,益寿延年!
风风雨雨八十年,X妈妈阅尽人间沧桑,她一生中积存的最大财宝是她那勤劳善良的朴素品行,她那宽厚待人的处世之道,她那严爱有加的朴实家风。
这一切,伴随她记忆了坎坷的岁月,更伴随她迎来了今天晚年日子的幸福。
而最让X妈妈高兴的是,这笔珍贵的财宝差不多被她的爱子XXX先生所继承。
多年来,他叱咤商海,以过人的胆量和诚信的品质获得了巨大成功。
但是,他没有不记得父母长辈养育之恩,没有不记得父老乡亲提携之情,没有不记得同学朋友相助之意,为需要帮助的亲友大方解囊,为视力故乡建设贡献力量。
能够说,他把孝心献给了母亲,把爱心献给了视力故乡,把关怀献给了亲人,把诚心献给了朋友。
我想,让我们共同响起热烈的掌声,为XXX先生送去无穷无尽的信心!嘉宾旨酒,
笑指青山来献寿。
百岁平安,人共梅花老岁寒。
今天,这个地方高朋满座,让严寒的冬天有了春天般的温暖。
君颂南山是说南山春别老,我倾北海希如北海量尤深。
最后依然让我们献上最衷心的祝愿,丝毫未动老人家日子之树常绿,生命之水长流,寿诞欢乐,春辉永绽!
未动分毫祝愿在座的所有宾客躯体健康、工作顺利、合家快乐、万事如意!感谢大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