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电网的先进大容量储能技术发展路线图

合集下载

储能各技术路线的适用场景

储能各技术路线的适用场景

储能各技术路线的适用场景储能技术有多种路线,它们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具有各自的优势和特点。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储能技术路线及其适用场景:锂离子电池:* 适用场景:移动设备、电动汽车、家用电池储能系统、小规模的分布式能源储存。

钠离子电池:* 适用场景:大规模储能系统、电网支持,特别是在电力系统中实现长时间的储能需求。

流电池技术(如钛酸锂流池、溴铋流池):* 适用场景:需要频繁的充放电循环、长寿命和高效能的应用,如工业用途和电网储能。

超级电容器:* 适用场景:需要高功率密度、快速充放电、短周期寿命的应用,如电动汽车、公交车、电网调频等。

压缩空气储能(CAES):* 适用场景:大规模的电力系统储能,尤其是在需要长时间储能的情况下,如峰值负荷调节、电力系统备用。

抽水蓄能(Pumped Hydro Storage):* 适用场景:大规模储能,特别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用于电力系统的峰谷调节、备用电源。

热储能(熔融盐、热电、水蒸气储热):* 适用场景:大规模储能系统,适用于需要长时间储能和高效能转化的场景,如太阳能热发电、季节性储能等。

动力电池二次利用:* 适用场景:用于废旧电动汽车电池的再利用,转化为储能设备,延长其使用寿命。

新型储能技术(如固态电池、金属空气电池):* 适用场景:目前仍在研发阶段,但可能在未来成为电池技术的新方向,具有高能量密度和安全性,适用于多种场景。

总体而言,不同的储能技术在容量、功率、循环寿命、成本等方面有所不同,选择合适的技术取决于具体的应用需求和经济可行性。

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储能技术将继续演进,更多新型技术可能出现并适用于不同的场景。

如何合理规划新型储能技术的容量与布局

如何合理规划新型储能技术的容量与布局

如何合理规划新型储能技术的容量与布局随着能源需求的增长和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储能技术成为构建可持续能源未来的重要一环。

合理规划新型储能技术的容量与布局对于实现清洁能源的高效利用和能源供应的稳定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如何合理规划新型储能技术的容量与布局。

首先,合理规划新型储能技术的容量需要考虑能源系统的需求和规模。

根据不同地区的能源需求和可再生能源的潜力,确定储能技术的容量大小。

有四种主要的储能技术可以考虑:电池储能、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和热储能。

每种储能技术的容量可根据预测的能源需求和供应情况进行确定。

其次,合理规划新型储能技术的布局需要考虑地理条件和能源供应链的效率。

首先,根据地理条件选择储能技术的布局,例如,抽水蓄能更适合水资源充足的地区,而压缩空气储能更适合地下储气库丰富的地区。

其次,考虑到能源供应链的效率,储能技术应尽量靠近能源源头和负载中心,以减少能源传输损耗和提高能源供应的可靠性。

此外,合理规划新型储能技术的容量与布局还需考虑电网结构和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

新型储能技术的容量应与电网结构相匹配,以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同时,由于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储能技术的容量应具备足够的灵活性,以便在能源需求与供应之间实现平衡。

一个合理规划的新型储能技术的容量与布局应该是可持续且经济高效的。

在容量规划上,需要考虑系统的可靠性和成本效益。

在布局规划上,需要优化能源供应链的效率和减少环境影响。

同时,政府和企业应加大投入,推动新型储能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以进一步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

最后,应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协调,共同解决新型储能技术容量与布局的问题。

国际能源组织、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在政策制定、技术交流和合作项目等方面进行协调与指导,促进新型储能技术容量与布局的全球统一标准。

总结起来,合理规划新型储能技术的容量与布局是实现清洁能源的高效利用和能源供应的稳定的关键。

需要根据能源系统的需求和规模、地理条件和能源供应链的效率、电网结构和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进行考虑。

大型电池储能PCS的现状与发展

大型电池储能PCS的现状与发展

大型电池储能PCS的现状与发展蔡旭;李睿【摘要】电池储能系统(BESS)因其快速响应、能量密度高特点,为解决削峰填谷、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接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等问题提供了-种有效的途径.论述了BESS的组成结构,综述了大型电池储能功率转换系统的主要拓扑、技术路线、运行控制的现状与发展,分析了BESS构架及运行需要关注的问题.【期刊名称】《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年(卷),期】2016(000)014【总页数】9页(P1-8,40)【关键词】大容量BESS PCS 架构运行【作者】蔡旭;李睿【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风力发电研究中心,上海2002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46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对电能需求和电能质量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

随着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间歇性、波动能源的接入给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挑战。

储能技术为解决大电网的调频调峰、发电侧的可再生能源友好接入、用户侧的削峰填谷及维持孤网稳定运行等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途径,被认为是实现可再生能源主导的电力系统最关键的技术之一。

近年来,储能技术在能源、电力、交通、电信等方面的应用得到快速发展,但不同储能方式各自具有不同的技术特点,其实际应用场合及发展程度也不同。

到目前为止,已有的几种储能方式按照储能载体类型主要可分为物理储能、电磁储能、电化学储能和相变储能等。

其中物理储能主要有抽水储能、压缩空气储能和飞轮储能;电磁储能主要有超导储能、高能密度电容储能等;电化学储能主要包括铅酸蓄电池、镍镉电池、锂离子电池、钠硫电池、液流电池、超级电容器等电池储能;相变储能主要有冰蓄冷储能等。

若按照功能划分,又可分为功率型和能量型两种。

前者主要用于改善电网的电能质量、提供快速功率支撑等;后者主要用于电网能量的存储,在电网运行过程中实现能量平衡。

在各种储能载体中,电池储能系统(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BESS)因其无运动部件、对场地无特殊要求、动态特性好、能量密度高等特点,被用于风/光等可再生能源的波动功率平滑和电网友好接入[1-2]、城网调频调峰[3]以及重要负荷应急保障[3]等场合。

储能解决方案5种不同技术路线对比,附储能商业模式汇总

储能解决方案5种不同技术路线对比,附储能商业模式汇总

储能解决方案5种不同技术路线对比,附储能商业模式汇总现阶段存在几种主流的储能解决方案技术路线,不同的技术路线各有优缺点。

简单介绍如下:1、集中式:电池簇→直流电缆→直流汇流箱→直流电缆→集中式变流器→交流电缆→升压变压器多个电池簇直接在直流侧的母线并联,直流电汇流后通过储能变流器转换成交流,这种方式是目前应用较广的一种技术路线,优点是控制简单,缺点是电池簇之间电压不一致时会产生环流。

代表企业:YG,SN,KH等2、分散式:电池簇→直流电缆→变流器→交流电缆→交流汇流箱→交流电缆→升压变压器每个电池簇单独与一个储能变流器串联,多个储能变流器在交流母线侧进行并联,不在直流侧并联。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可以解决电池簇间的环流问题,每个簇可以单独管理或者故障隔离,缺点是因为变流器数量较多,对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要求较高。

代表企业:JD3、集散式:电池簇→DC/DC→直流电缆→单个变流器→交流电缆→交流汇流箱→交流电缆→升压变压器每个电池簇经过直流变压器(DC/DC)变成一致的电压以后在直流侧进行并联,直流电汇流后通过储能变流器转换成交流。

不同于集中式的是集散式在每个电池簇使用了DC/DC。

优点是可以解决电池簇间因电压不一样会产生环流的问题。

缺点是增加了DC/DC元件,也有能量损耗。

代表企业:Tesla4、组串式: 电池簇→DC/DC→直流电缆→多个变流器→交流电缆→交流汇流箱→交流电缆→升压变压器和集散式相似,区别在于直流电汇流后通过多个容量较小的变流器转换成交流,而不是通过一个容量较大的变流器进行变流。

优点是单个变流器故障不会影响整个储能系统。

代表企业:HW5、高压级联直挂式:电池→H桥(DC/AC功率单元)→H桥级联→三相星型连接。

系统包含多个储能单元,每个储能单元由H桥和独立小电池堆组成,每相由多个储能单元串联至一定的电压直接接入交流电网。

优点是无需升压变压器,减小系统损耗,减少占地面积,无电池簇间并联,消除簇间环流问题。

六大储能技术路线分析

六大储能技术路线分析

六大储能技术路线分析六种储能技术路线,你更看好哪一种呢?在新型电力系统中,储能将成为至关重要的一环,是新能源消纳以及电网安全保障必要保障,在发电侧、电网侧、用电侧都会得到广泛的应用,需求空间广阔。

国内市场,风光强制配储政策推动储能需求指数增长。

在市场需求爆发以及政策鼓励的双重推动下,成熟的抽水蓄能、锂电储能呈现爆发性增长,其他新型储能技术也进入了发展快车道。

本文对抽水蓄能、锂离子电池、压缩空气、钠离子、全钒液流电池、铅炭电池六种储能的发展现状、系统成本、应用前景做了评估。

多种储能路线进入发展快车道按照时长要求的不同,储能的应用场景大致可以分为容量型(≥4h)、能量型(约1~2h)、功率型(≤30min)和备用型(≥15min)四类。

容量型储能场景包括削峰填谷或离网储能等,长时储能技术种类较多,包括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热蓄冷、储氢以及各类容量型储能电池(例如钠硫电池、液流电池、铅炭电池、锂浆料电池等)。

2017-年2020,电网响应能源局、发改委降低弃风弃光率的决策,充分利用电力体系的灵活性资源消纳新能源,使得弃风弃光率下降到2%。

同时电网压力凸显,部分省份开始要求电源侧配置储能。

21年20,多个储能行业的重磅文件公布,储能等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

21年20储能重磅政策21年20各省风光配储政策从整个电力系统的角度看,储能的应用场景可以分为发电侧、输配电侧和用电侧三大场景,除此之外的应用还包括辅助服务、分布式发电与微网等。

储能技术在电力行业应用范围从技术原理上讲,储能技术主要分为物理储能、电化学储能和电气储能、热储能和化学储能这几大类。

储能技术路径分析各类储能技术中,抽水蓄能是应用最为成熟;储热技术也已处于规模化应用阶段,目前我国火电灵活性改造大部分采取储热技术;锂离子电池储能开始近两年得到了飞速应用;压缩空气以及液流电池也迎来了商业化应用。

各种储能技术优缺点对比六类储能技术分析01抽水蓄能抽水蓄能具有技术优、成本低、寿命长、容量大、效率高等优点。

储能 技术路线

储能 技术路线

储能技术路线
储能技术是新能源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涉及将电能、化学能、热能等能源形式进行储存,并在需要时释放出来。

目前,储能技术主要分为以下几种路线:
1.电储能技术:
•物理储能:利用大容量物理介质(如水、压缩空气等)进行能量储存。

其优点是技术成熟、运行安全,适用于大规模储能,缺点是需要专用场地。

•化学储能:通过电池进行能量储存。

电池储能具有高能量密度、充放电可控性较好等优点,适用于电动汽车、智能电网等应用场景。

2.热储能技术:利用高温热能进行能量储存,主要应用于工业余热回收
等领域。

3.氢储能技术:通过氢气进行能量储存,具有高能量密度、清洁环保等
优点,适用于大规模、长周期储能场景。

4.生物质能储能技术:利用生物质进行能量储存,具有可再生、环保等
优点,适用于农村能源供应等场景。

5.地热储能技术:利用地下热能进行能量储存,主要应用于地热供暖等
领域。

各种储能技术各有优缺点,适用场景也不同,需要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储能技术路线。

主流电化学储能技术路线

主流电化学储能技术路线

主流电化学储能技术路线
主流电化学储能技术路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电池技术之一。

它利用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的迁移来进行充放电,并且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低自放电率等优点。

锂离子电池主要用于电动车、便携电子设备等领域。

2. 钠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是一种新型的电化学储能技术,它与锂离子电池类似,但采用钠离子代替锂离子进行充放电。

钠离子电池具有丰富的资源、低成本等优势,但其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相对较低。

目前,钠离子电池正在逐渐应用于能源储备和大规模电站等领域。

3. 燃料电池:燃料电池是一种利用氢气与氧气反应产生电能的设备。

燃料电池具有高效率、零排放等优点,尤其适用于长时间的能源供应。

目前,常见的燃料电池包括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等。

4. 流电池:流电池是一种通过液体电解质流动来完成充放电过程的电池。

流电池具有可扩展的容量、快速的充放电速度等特点,因此适用于大规模储能和调度等应用。

目前,常见的流电池技术包括钠-硫电池、锌-铝电池等。

除了以上几种主流的电化学储能技术,还有一些新兴的技术正在不断发展,例如固态电池、金属氧化物电化学储能等,这些技术将有望在未来成为重要的储能解决方案。

新型储能5种技术路线经济性对比

新型储能5种技术路线经济性对比

碳中和目标下,新型电力系统储能至关重要,在发电侧(电网侧(用电侧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是新能源消纳以及电网安全的必要保障。

根据中国2030年碳达峰规划目标,新能源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kW以上。

新能源发电具有不稳定性、随机性与间歇性的问题,需要进行配储和调峰,随着新能源发电占比的提高,整个电力系统的电力电量平衡模式也需要重构。

现有电力系统以抽水蓄能为主,但其地理资源稀有,存在明显发展瓶颈,发展新型储能成为必然趋势。

本文研究了新型储能的发展及应用,重点选取抽水蓄能、锂离子电池、压缩空气、钒液流电池、铅炭电池等5类储能进行经济性评估和应用前景分析。

总结了各种储能技术特性、差别及适用范围。

抽水蓄能主要应用于大电网的输配电环节,化学储能更多运用于光、风发电等波动较大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侧、中小型智能变电站和用电侧。

在中国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目标下,新型储能技术快速进步,有望实现能效提升以及成本下降。

1、抽水蓄能发展分析及经济性评估抽水蓄能是现今发展成熟且具规模的储能技术。

抽水蓄能电站一般由上水库、下水库和可逆式水泵水轮机组成。

用电低峰期时,将可逆式水泵水轮机作为水泵,利用低价值电能将水从下水库抽至上水库,储存水的势能;用电高峰期时则将可逆式水泵水轮机作为水轮机,在上水库开闸放水,将水的势能转换为高价值电能。

抽水蓄能具有技术优、成本低、寿命长、容量大、效率高等优点,可适应各种储能周期需求,系统循环效率可达70%~80%。

抽蓄电站坝体可使用100a左右,预计电机等设备使用年限为40~60a。

截至2021年底,中国储能装机总规模达到46.1GW,其中抽水蓄能占比86.3%。

抽水蓄能电站经济性评估(表1),按200MW项目初始投资成本6元/W,年运维成本0.06元/W,寿命为30a,残值为10%,每年运行次数400次,放电深度100%,储能循环效率75%等条件,对抽水蓄能电站进行财务经济性评价建模,测算储能度电成本约为0.31元/(kW・h)。

大容量储能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新动态

大容量储能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新动态
21 0 1年第二 季度 进 行 测 试 。该 产 品 可 以储 存 电 能 8 0k 0 Wh 是 迄 今 为 止 全 球 最 大 的 电 池 系 统 。 , 该储 存 系统采 用 国际 电池 公 司的大 容量锂 电池和 电池 管 理 系 统 以及 控 制 / 讯 系 统 构 成 , 纳 在 通 容
风能 、 阳能 和 海洋 能 等 可 再 生 能 源发 电具 太 有 明显 的间歇 性 , 出的 电力 不 稳定 , 动较 大 、 发 波 可调 节性 差 。可 再 生 能源 发 电大 规模 并 网运 行 , 电网运行 的稳 定 性 和安 全 性 将 受 到严 重 影 响 , 成 为 可再 生 能 源 发 电 大 规 模 发 展 的 瓶 颈 。另 一 方 面 , 网供 电的 巨大峰谷 差 , 电 是我 国 当前 许 多大城 市 电力供 应 的难题 。配 套大 容量储 能装 置 可 以解 决 间歇 式 可再 生 能 源 发 电直 接 并 网 对 电 网 的 冲 击 , 可 以用 于 削峰填谷 平衡 电网供 电 的峰 谷差 。 也 智 能 电 网的建设 和 电动汽 车 的推 广也 离不 开大 容 量 储能 技术 的支 持 , 因此 大 容 量储 能技 术 已经 成 为世界 各 国新 能 源 技 术发 展 的重 点 发展 很 快 , 储 能设 备 的制 造将 成 为 一个 新 兴 产 业 , 场 的潜 力 市
1 大 容 量 锂 电池
锂 电池具 有能 量密度 高 、 循环 寿命 长 、 自放 电 率小 、 记忆效 应 和绿色 环保 等优 点 , 型用 于移 无 小 动设 备 供 电的锂 电 池技 术 相 对 成 熟 , 已经得 到广
关键 词 : 能 技 术 ; 容 量 锂 电池 ; 钒 液 流 电 池 ; 硫 电池 储 大 全 钠

储能电站5大集成技术趋势

储能电站5大集成技术趋势

储能电站5大集成技术趋势按电气结构划分,大型储能系统可以划分为:(1)集中式:低压大功率升压式集中并网储能系统,电池多簇并联后与PCS 相连,PCS 追求大功率、高效率,目前在推广1500V 的方案。

(2)分布式:低压小功率分布式升压并网储能系统,每一簇电池都与一个PCS 单元链接,PCS采用小功率、分布式布置。

(3)智能组串式:基于分布式储能系统架构,采用电池模组级能量优化、电池单簇能量控制、数字智能化管理、全模块化设计等创新技术,实现储能系统更高效应用。

(4)高压级联式大功率储能系统:电池单簇逆变,不经变压器,直接接入6/10/35kv 以上电压等级电网。

单台容量可达到5MW/10MWh。

(5)集散式:直流侧多分支并联,在电池簇出口增加DC/DC 变换器将电池簇进行隔离,DC/DC变换器汇集后接入集中式PCS 直流侧。

一、储能集成技术路线对比集中式方案:1500V取代1000V成为趋势随着集中式风光电站和储能向更大容量发展,直流高压成为降本增效的主要技术方案,直流侧电压提升到1500V 的储能系统逐渐成为趋势。

相比于传统1000V 系统,1500V 系统将线缆、BMS硬件模块、PCS 等部件的耐压从不超过1000V 提高到不超过1500V。

储能系统1500V 技术方案来源于光伏系统,根据CPIA 统计,2021 年国内光伏系统中直流电压等级为1500V 的市场占比约49.4%,预期未来会逐步提高至近80%。

1500V 的储能系统将有利于提高与光伏系统的适配度。

回顾光伏系统发展,将直流侧电压做到1500V,通过更高的输入、输出电压等级,可以降低交直流侧线损及变压器低压侧绕组的损耗,提高电站系统效率,设备(逆变器、变压器)的功率密度提高,体积减小,运输、维护等方面工作量也减少,有利于降低系统成本。

以特变电工2016年发布的1500V 光伏系统解决方案为例,与传统1000V 系统相比,1500V 系统效率提升至少1.7%,初始投资降低0.1438 元/W,设备数量减少30-50%,巡检时间缩短30%。

2023年新型储能:六大核心技术路线

2023年新型储能:六大核心技术路线

2023年新型储能:六大核心技术路线1月6日,国家能源局发布了《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征求意见稿)》,这是我国官方发布的首部关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文件,清晰描画了2023-2060年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图,为我国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明确发展道路。

蓝皮书重点从源网荷储各环节挖掘核心技术与重大装备的发展潜力,其中也为新型储能在技术装备领域的发展指明了前进路线。

《蓝皮书》在规模化、高安全性新型储能技术装备领域方面提出:重点开展长寿命、低成本及高安全的电化学储能关键核心技术、装备集成优化研究,提升锂电池安全性、降低成本,发展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等多元化技术路线。

大力推动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重力储能等技术向大规模、高效率、灵活运行方向发展。

国内新型储能将以多技术路线并存的方式发展,各储能技术路线将围绕高安全性、低成本、高性能以及高环保性四个方向发展。

《蓝皮书》提出了新型储能六大技术路线,都有哪些特点、具备怎样的发展潜力呢?锂电池储能据CNESA数据,截至2022年9月底,中国已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6663.4MW,其中锂离子电池储能累计装机规模5950.42MW,占比89.30%。

锂离子电池是目前技术比较成熟,发展势头最为迅猛的电化学储能。

锂离子电池无疑是未来新型储能发展的C位技术路线。

截至2022年9月底中国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MW%)图源:CNESA锂离子电池由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液组成,目前主流产品正极常用镍锰钴三元材料或磷酸铁锂,负极多为石墨等碳素材料。

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大、没有记忆效应、充放电快速、响应速度快、配置灵活、建设周期短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储能项目。

2.产业链锂离子储能产业链,由上游设备商,中游集成商和下游应用端组成。

其中设备包括电池、EMS、BMS、PCS、热管理等;集成商包括储能系统集成和EPC;应用端主要由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组成。

储能产业技术路线分析

储能产业技术路线分析

储能产业技术路线分析储能产业被誉为未来能源领域的“钱景”,其作为可再生能源行业的“电量储备”和电网的“摆脱口部瓶颈”的助手,是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然而,由于储能产业的技术难度较高,成本也较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发展速度。

因此,本文将从技术路线入手,探究储能产业技术路线分析。

储能产业技术路线主要包括:储能技术、储能均衡管理技术、电池能量密度与成本降低技术、数控制造技术等四大技术领域。

1. 储能技术储能技术分以下三种:压缩空气储能技术、蓄电池储能技术以及超级电容器储能技术。

压缩空气储能技术是将能量压缩存储在气体里面,之后释放压力释放能量。

该储能方式环保,但存在能量转化损失问题。

而蓄电池储能技术主要是通过将能量转化为电能来实现储能,其成本较高。

超级电容器储能技术则是一种新型的储能技术,其具有极高的能量密度和快速充放电特点,但其技术尚未完善。

储能均衡管理技术是目前国内外关注的重点技术。

其核心思想是对储能系统进行深度分析,实现储能设施的稳定运营,提高储能系统的能效。

目前常用的均衡管理技术有动态预测算法、负载均衡算法等。

3. 电池能量密度与成本降低技术电池能量密度与成本降低技术是针对储能装置中的电池进行研究,以提高电池的能量重量比,使其更轻便;提高储能设备的安全性、循环寿命等方面。

同时,降低成本还需要从生产工艺、原材料成本等多个方面入手。

4. 数控制造技术数控制造技术针对储能设备的硬件制造进行研究,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同时还可以提高产品精度和可靠性。

其中,具备智能化的制造车间和智能化加工设备,以及专门的生产一体化系统,将是储能设备制造企业未来的发展重点。

1. 技术不断进步,超级电容器储能技术具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于储能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超级电容器储能技术则具备能够实现大量放电的能力,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技术,未来有望成为储能主流方式。

2. 行业囊括更广,个性化特定要求的储能装置将更多应用不同的应用场景有不同的需求和特点,未来的储能设备需要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提供更符合实际运行需求的解决方案。

储能技术发展趋势和重点研究方向

 储能技术发展趋势和重点研究方向

储能技术发展趋势和重点研究方向
储能技术发展趋势:
1. 大规模储能系统: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大规模储能系统已成为当前储能技术的发展趋势。

2. 高效、稳定储能技术:高效、稳定的储能技术能有效降低储能系统的成本,并提高储能效率。

3. 绿色化、环保型储能技术: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加,绿色化、环保型储能技术已成为刚需,能与现有能源资源形成有效补充和利用。

4. 智能化、自主控制的储能系统:智能化、自主控制的储能系统可以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实时监测和控制,从而避免由于操作失误而对储能系统造成的危害。

重点研究方向:
1. 新型电化学储能材料的研发:钛酸锂、铁锂等传统材料已无法满足高能密度、快充快放等要求,研究新型电化学储能材料将成为未来的重点方向。

2. 储能系统优化与控制策略:研究储能系统的优化与控制策略,能够提高储能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降低系统成本,例如基于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智能优化控制方法。

3. 储能与电力系统集成技术:储能系统和电力系统的紧密集成是实现可再生能源100%消费的关键技术之一,需要研究储能系统与电力系统的协同调度、故障处理等技术。

4.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储能安全监测中的应用: 此技术通过热成像技术可以实现对储能设备的实时安全监测。

该方法不需要接触被测电池外壳,避免操作人员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危险,更是相当的高效。

智能电网、新能源需大容量储能技术

智能电网、新能源需大容量储能技术
息化 部科 技 司处长 张力 超 , 国机 械 工业 联 合 会 中 执行 副会 长宋 晓 刚 , 中国 电器 工 业 协会 荣 誉 会 长 邢玉 久 , 南方 电 网公 司科 学研 究 院院长 饶宏 , 以及 智 能 电网委 员会理 事会 理事 长周 彦伦 等领导 等会 员 单位代 表 、 相关 企业 、 闻媒 体共 2 0多人 参加 新 0
低 压电器 (0 2 o 1 ) 2 1 N .3
・ 信息之窗 ・
题 。会上 , 国家 主 管部 门解 读 了当前 形 势 下 开 展 信用 建设 工作 的重 要 性 及 其 作用 ; 电协 信 用 办 中
质 的到会 企业 进 行 了授 牌 仪 式 , 同时 邀请 有关 专 家就 “ 业 战略 ” “ 企 及 危机 管理 ” 方 面 , 合 实 际 等 结 同与会代 表们 进行 交流 。
21 02年 6月 2 0—2 , 国 电器 工 业 协 会 21 中 3
智 能 电网设 备工 作 委 员 会一 届 二 次 理 事会 、 届 一
大会。
会议 就 “ 快结 构 调 整 , 进 转 型升 级 , 动 加 促 推
二 次会 员 大会 暨 2 1 智 能 电 网设 备 发 展 与 需 02年
国除 发展 抽 水 蓄 能 外 , 应 大 力 发 展 布 置 灵 活 还
的 电池 储 能 技 术 , 锂 离 子 电 池 、 硫 电池 , 如 钠 以 及 超 级 电容 器 等 。
理 拉 开不 同供 需 时 段 的 电 价 , 得 储 能 的 削 峰 使
填 谷有 利 可 图 , 样 就 会 吸 引 更 多 的 市 场 力 量 这 参 与进 来 。
( 国电器工 业协会 中 供稿)
回顾 和 总结 了 2 1 年 电器 工 业行 业 信 用 建 设 工 0 1 作 的总 体情况 , 部 署 本 年度 电器 工 业 信用 体 系 并 评 价工 作 的 目标及 任务 ; 对取 得 A级 以上 信 用资

能源行业技术升级路线图方案

能源行业技术升级路线图方案

能源行业技术升级路线图方案能源,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石,其行业的技术升级对于保障能源供应、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以及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制定一份清晰、可行的能源行业技术升级路线图方案显得尤为紧迫。

一、当前能源行业技术现状及面临的挑战当前,能源行业的技术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在传统能源领域,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的开采和利用技术不断改进,提高了能源的产出效率。

然而,传统能源的不可再生性以及其开采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巨大压力,使得我们不得不加快向清洁能源转型的步伐。

在清洁能源方面,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技术发展迅速,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太阳能和风能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导致其在电网接入和储能方面存在难题;水能的开发受到地理条件和生态环境的限制。

此外,核能作为一种高效的清洁能源,其安全性和核废料处理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能源存储技术也是当前能源行业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高效、低成本的电池技术尚未取得重大突破,限制了新能源在交通和电力领域的广泛应用。

二、能源行业技术升级的目标和原则能源行业技术升级的主要目标包括:提高能源供应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大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能源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推动能源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提高能源行业的竞争力。

为实现这些目标,应遵循以下原则:可持续性原则:技术升级应有助于实现能源的长期可持续供应,减少对有限资源的依赖,保护生态环境。

经济性原则:新技术的应用应具有成本效益,能够在合理的时间内收回投资,并为企业和社会带来经济效益。

安全性原则:确保能源生产、传输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防范各类风险。

协同性原则:不同能源领域的技术升级应相互协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推动能源行业的发展。

三、能源行业技术升级的重点领域1、可再生能源技术(1)太阳能技术:重点研发高效的太阳能电池材料和制造工艺,提高太阳能转化效率;发展太阳能热发电技术,提高其效率和稳定性;加强太阳能储能技术的研究,解决太阳能的间歇性问题。

储能技术路径分类

储能技术路径分类

储能技术路径分类
储能技术根据能量存储形式和转换机制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路径。

以下是主要的储能技术分类:
1. 机械储能:
1)抽水蓄能:通过将电能转化为水的势能,在需要时再将势能转化为电能输出。

2)飞轮储能:利用电动机加速飞轮旋转储存动能,在释放时电机转变为发电机,
将动能转化回电能。

2. 电化学储能:
1)锂离子电池:包括锂铁磷酸盐、三元锂电池等,广泛应用在电动汽车和电网
级储能系统中。

2)铅酸蓄电池:传统的储能设备,成本较低但寿命相对较短,主要用于备用电
源和部分可再生能源系统的储能。

3)全钒液流电池(VRB):采用钒氧化还原反应进行充放电,具有长寿命、环保
及规模扩展性好的特点。

4)钠硫电池:高能量密度,适用于大规模电力储能。

3. 化学储能:
1)氢储能:通过电解水制氢,将多余电力以氢气的形式储存起来,必要时通过
燃料电池等方式将氢能重新转化为电能。

2)热能储存:如熔盐储热、显热或潜热储存,通常与太阳能光热发电配套使用。

4. 电磁储能:
超导磁储能(SMES):利用超导体材料在低温下的零电阻特性储存电磁能。

5. 压缩空气储能:
将电能用于压缩空气并将其储存在地下洞穴或其他容器内,当需要时再释放压缩空气驱动涡轮发电机发电。

6. 飞灰球储能:
一种利用高温下陶瓷颗粒吸热储能并在低温下释放热量的技术。

7. 超级电容器:
又称为双电层电容器,能够快速充放电,常用于功率密度需求高的场合。

每种储能技术都有其适用场景和优缺点,选择何种储能方式取决于应用场景、经济性、效率、循环寿命等因素。

国际储能技术路线图研究综述

国际储能技术路线图研究综述

国际储能技术路线图研究综述
张军;戴炜轶
【期刊名称】《储能科学与技术》
【年(卷),期】2015(000)003
【摘要】储能技术及其市场前景近年来受到了高度关注,科技和示范工程不断取
得新的成果,如何科学规划储能技术的发展是各国决策者面临的重要问题。

技术路线图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规划工具开始得到储能业界的关注,一些国家和组织已开始尝试运用技术路线图研究储能技术的未来发展路径和前景,本文综述了国际上的相关研究成果,从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核心目标等方面做了归纳,供有关决策机构和业界参考。

【总页数】7页(P260-266)
【作者】张军;戴炜轶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湖北武汉430071;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K015
【相关文献】
1.适用于电网的先进大容量储能技术发展路线图 [J], 李琼慧;王彩霞;张静;宁娜
2.新能源并网及储能技术研究综述 [J], 孙晓; 李妍
3.氢储能技术及其电力行业应用研究综述及展望 [J], 刘金朋; 侯焘
4.电磁发射用"锂电池-超级电容"混合储能技术研究综述 [J], 吴志程;朱俊杰;许金;孙兴法;常永昊
5.2007第六届中国国际电源科技产业论坛(IFPST)暨2007国际新一代免电池UPS飞轮储能技术应用专题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能源转型的加快推进,接入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已成为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先进大容量储能技术成为电网适应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的重要选择。

与此同时,随着储能技术的发展,新的先进大容量储能技术不断涌现,储能技术在电网的应用领域日益广泛。

引言
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储能在电网的应用技术主要是抽水蓄能,应用领域主要是移峰填谷、调频及辅助服务等。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发电技术的发展,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等波动性电源接入电网的规模不断扩大,以及分布式电源在配网应用规模的扩大,储能及其在电网的应用领域和应用技术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从应用技术来看,出现了适用于电网的集成功率达到兆瓦级的电池储能技术;从应用领域来看,储能技术在电网的应用已扩大到分布式发电及微网、可再生能源并网、电力输配(主要指延缓输配电投资)等领域;此外,出现了基于分布式发电的储能应用新模式。

未来,随着储能技术的发展及其经济特性的进一步改善,适用于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的现代电网的先进大容量储能技术的市场潜力巨大。

创新点
本文着眼于电网应用,首先分析了储能技术及发展现状,其次分析了先进大容量储能技术及其技术经济特性,在此基础上,采用专家研讨会、调查问卷或面访等多种形式,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以及调研访谈数据,从储能技术应用规模、技术特性、经济性等方面,提出2016—2020、2021—2030及2030年以后我国适用于电网的先进大容量储能技术发展路线图。

结论
先进大容量储能技术在我国还处于多种技术并存的发展初期,每类技术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并没有形成主导性的技术路线,均面临着关键材料、制造工艺和能量转化效率等的共同挑战,未来规模化应用还需进一步解决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等问题。

着眼于接入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电网应用,应超前开展先进大容量储能技术的布局和研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