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原理实验大纲
编译原理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计算机应用) (1)
《编译原理》课程实验教学大纲实验课名称:编译原理英文名称:Compiler Principles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课程编号:04061429(须修改)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第7学期采用教材:张素琴,吕映芝,《编译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3学时学分:课程总学时64 课程总学分4 上机总学时16大纲主笔:刘立月实验指导书:无一、实验课程的任务与要求实验课程主要任务是要求熟悉和掌握程序设计语言的词法分析程序的设计原理及相关的设计技术,如何针对确定的有限状态自动机进行编程序;熟悉和掌握程序设计语言的语法分析程序的设计原理、语法制导翻译与中间代码生成技术。
实验课程要求:①要求能熟练使用C++/ Java/C#程序设计语言编程;②在上机之前要有详细的设计报告;③要编写出完成相应任务的程序并在计算机上准确地运行;④实验结束后要写出实验报告。
二、实验设备及要求计算机(配备C++/Java/C#等编程语言环境)。
三、实验考核本实验不单独考核,作为平时成绩组成部分参与课程考核,以课程考核成绩为准。
四、课程教材及参考书教材:张素琴,吕映芝,《编译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3参考书:蒋立源、康慕宁等,《编译原理》(第2版),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五、实验项目与内容提要序号实验项目内容提要实验性质实验时数每组人数备注1 词法程序设计(1)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词法分析程序设计2 12 词法程序设计(2)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词法分析程序设计 2 13 词法程序设计(3)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词法分析程序设计 2 14 语法程序设计(1)设计一个LL(1)或算法优先或LR文法的语法分析程序设计 2 15 语法程序设计(2)设计一个LL(1)或算法优先或LR文法的语法分析程序设计 2 16 语法程序设计(3)设计一个LL(1)或算法优先或LR文法的语法分析程序设计 2 17 中间代码生成(1)设计一个逆波兰式或四元式的中间代码生成程序设计 2 18 中间代码生成(2)设计一个逆波兰式或四元式的中间代码生成程序设计 2 1。
编译原理实验教学大纲
编译原理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90069sy课程名称:编译原理实验英文名称:Experiments for Principles of Compilers学分:0.5学时:17学时适用年级专业(学科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三年级(电器信息类)编写人:李凯审稿人:田学东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编译原理实验》是配合计算机专业的主干课程《编译原理》开设的实验课程。
要求学生在理解编译原理理论及方法的基础上,应具有设计、实现、分析和维护编译程序等方面的能力,其中包括词法分析程序、语法分析程序、语义处理程序和中间代码生成等。
通过本实验课程的训练,使学生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与程序设计语言原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实际的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上机实验,加深对编译原理课程中讲授内容的理解,掌握编译程序的基本构造,进一步掌握编译程序诸环节的常用实现方法和技术,并初步具有研究、设计、编制和调试编译系统的能力。
(三)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和中间代码生成等方面的相关原理和方法。
难点:语法分析中的LR分析法、语法制导翻译方法等。
(四)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先导课程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离散数学、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等,与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等课程关系密切。
(五)教材及教学参考书1、《编译原理(第2版)》,张素琴,吕映芝,蒋维杜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2、《编译原理与实践》,金成植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3、《编译原理》,何炎祥编著,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0;4、《编译原理》,Alfred V. Aho编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5、《编译原理及实践》,Kenneth C. Louden编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9;二、学时分配注:实验1、3和4必做;其他实验根据实验学时灵活掌握。
三、课程内容实验一C_minus语言词法分析器的设计实验目的和要求:设计一个简单的词法分析器,从而进一步加深对词法分析器工作原理的理解。
信息学院06版《编译原理 》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编译原理》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英文名称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课程理论学时:40课程实验学时:16课程学分:3.5授课对象:本科生先修课程:C语言课程性质:独立设置实验课程()非独立设置实验课程(√)课程实验简介:编译原理是计算机专业中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在理论上它要求学生掌握有关形势语言和自动机的抽象概念,在技术上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利用各种数据结构进行编程。
很具有挑战性,我们希望学生在学习完本课之后,能够对形式语言和其内部结构有一个较深刻的认识。
课程实验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加深对编译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较熟练地掌握各种识别算法用C语言在计算机上实现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为未来的科学研究及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方式:在实验过程中,针对每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应当按下列步骤去做。
1. 模块设计:将程序分成合理的多个模块(函数),每个模块做具体的同一事情。
2. 写出(画出)设计方案:模块关系简图、流程图、全局变量、函数接口等。
3. 上机调试对程序进行编译,纠正可能出现的语法错误,进行初步调试,能够正确运行后用测试数据进行全面的测试,直至能够得出完全满意的结果。
4. 编程时注意编程风格:空行的使用、注释的使用、缩进的使用等。
5. 作出实验报告要求:1.巩固和加深对编译原理的理解,提高综合编程能力。
2.培养学生选用参考书,查阅手册和文献资料的能力。
培养独立思考、深入研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报告要求:1)功能描述:该程序具有什么功能?2)程序结构描述:文法,各种分析表等3)程序总体执行流程图4)实验总结( 实验心得)实验考核方法与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应以平时成绩(30%)、实验报告成绩(40%)和实验考试成绩(30%)组成,其平时成绩以实验考勤为依据,实验报告成绩以实验报告和实际操作的优劣作为主要考核依据。
编译原理实验大纲
编译原理实验大纲1.实验简介-介绍编译原理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解释编译原理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2.实验环境搭建-说明实验所需的软件工具和开发环境。
-指导学生安装和设置实验环境。
3.实验一:词法分析器设计-介绍词法分析器的作用和原理。
-分析需求,设计词法分析器的数据结构和算法。
-实现基于所设计算法的词法分析器。
-编写测试用例,验证词法分析器的功能和正确性。
4.实验二:语法分析器设计-介绍语法分析器的作用和原理。
-分析需求,设计语法分析器的数据结构和算法。
-实现基于所设计算法的语法分析器。
-编写测试用例,验证语法分析器的功能和正确性。
5.实验三:语义分析器设计-介绍语义分析器的作用和原理。
-分析需求,设计语义分析器的数据结构和算法。
-实现基于所设计算法的语义分析器。
-编写测试用例,验证语义分析器的功能和正确性。
6.实验四:中间代码生成-介绍中间代码生成的作用和原理。
-分析需求,设计中间代码生成的数据结构和算法。
-实现基于所设计算法的中间代码生成器。
-编写测试用例,验证中间代码生成器的功能和正确性。
7.实验五:目标代码生成-介绍目标代码生成的作用和原理。
-分析需求,设计目标代码生成的数据结构和算法。
-实现基于所设计算法的目标代码生成器。
-编写测试用例,验证目标代码生成器的功能和正确性。
8.实验六:优化与调试-介绍编译优化和调试的基本概念。
-分析已实现的编译器的性能和问题。
-提出优化方案,并实现相应的优化功能。
-进行性能测试和调试,验证优化效果和解决问题。
9.实验七:实验报告撰写-分析实验过程和结果,总结经验和收获。
-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实现过程、结果分析等内容。
-提交实验报告并进行评分评比。
10.总结与展望-对实验进行总结,回顾实验目标和实现情况。
-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对编译原理的深入研究。
以上为编译原理实验的大纲,通过完成这些实验,学生可以深入理解编译原理的基本原理和算法,并掌握编译器的设计与实现方法。
《编译原理》实验教学大纲
《编译原理》实验教学大纲一、实验目的和任务编译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主要研究的是将高级语言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的方法和技术。
通过本实验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掌握编译原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对编译器结构与构造技术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为学生今后进行编译器设计与实现打下基础。
二、实验设备和工具1.计算机和相关硬件设备2. 编程语言的开发环境,如C/C++或Java三、实验内容1.实验一:词法分析器设计与实现a)实验目的:学习词法分析器的原理和设计方法,掌握正则表达式、DFA和NFA的转换方法。
b)实验任务:i.设计并实现一个词法分析器的原型,能够正确地识别出给定的程序中的词法单元。
ii. 使用给定的正则表达式设计并实现识别给定程序中的关键字、标识符、常量等的词法分析器。
2.实验二:语法分析器设计与实现a)实验目的:学习语法分析器的原理和设计方法,掌握上下文无关文法和LR分析表的构造方法。
b)实验任务:i.学习并理解上下文无关文法和LR分析表的构造方法。
ii. 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递归下降语法分析器。
3.实验三:语义分析器设计与实现a)实验目的:学习语义分析器的原理和设计方法,掌握语义动作的定义和处理方法。
b)实验任务:i.学习并理解语义分析器的原理和设计方法。
ii. 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语义分析器,能够对给定的程序进行语义分析和语义动作的处理。
4.实验四:中间代码生成器设计与实现a)实验目的:学习中间代码生成器的原理和设计方法,掌握中间代码的生成和优化方法。
b)实验任务:i.学习并理解中间代码生成器的原理和设计方法。
ii. 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中间代码生成器,能够将给定的程序翻译成中间代码。
5.实验五:目标代码生成器设计与实现a)实验目的:学习目标代码生成器的原理和设计方法,掌握目标代码的生成和优化方法。
b)实验任务:i.学习并理解目标代码生成器的原理和设计方法。
ii. 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目标代码生成器,能够将中间代码翻译成目标代码。
《编译原理》实验教学大纲
兰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编译原理》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 程 名 称:编译原理课 程 编 号:课 程 总 学 时: 72课 程 总 学 分:4实 验 学 时:36实 验 学 分:1适用专业及年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 程 负 责 人: 徐德启开放实验项目数:6大 纲 主 撰 人: 张兰慧 郭志华开设实验项目数:6二、实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编译原理>>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
这门实验课要总合运用一、二年级所学的多门课程的内容。
实验目标与要求;1.通过实验要学会用BNF范式定义一个简单的程序设计语言。
2.设计编译中使用的表格、设计词法分析后单词的等长形式、设计中间代码的形式。
3.学会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设计词法分析器、语法分析器、中间代码产生器和优化器。
4.用这个简单的程序设计语言书写一段程序,得到最后目标代码。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序 号 实验项目名称实 验 内 容学时所用主要仪器及台套数所在实验室1 用C或者C++ 语言设1.确定编译中使用的表格、词计一个词法分析器 法分析器的输出形式、标识符与关键字的区分方法。
2.把词法分析器设计成一个独立的过程。
微机,每人一台。
实验楼A区405、4072 用C或者C++ 语言设计一个语法分析器。
1.语法分析分别由递归子程序法和预测分析法实现2.把语法分析器设计成一个独立的过程。
微机,每人一台。
实验楼A区405、4073 用C或者C++ 语言设计类型检查器1.类型检查分别由预测分析器和分析栈上的分析器两种方法实现2.把类型检查器设计成一个独立的过程。
微机,每人一台。
实验楼A区405、4074 用C或者C++ 语言设计一个中间代码产生器1.确定中间代码的形式,使中间代码不依赖于任何具体的计算机。
2.把中间代码产生器设计成一个独立的程序。
微机,每人一台。
实验楼A区405、4075 用C或者C++ 语言语言设计一个代码优化器1.对中间代码执行2.编写一段源程序对其进行优化。
《编译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编译原理课程教学大纲(Compi1ingPrincip1e)学时数:48学时其中:实验学时:8课外学时:0学分数:3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程,既是一门理论性、实验性、技术性很强的课程,又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介绍程序设计语言编译程序构造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和理解编译的基本过程,各个编译阶段的功能与常用的一些设计方法和技巧。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一)编译器的基本结构;(二)文法与语言的基本知识;(三)自动机的相关理论学习与应用(四)各个编译过程的设计方法与技巧:(五)编译器实现中所用相关算法及编码、分析。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及难点第一章编译概述(2学时)一、教学内容(一)翻译与编译程序;(二)编译过程概述;(三)编译程序的基本结构;(四)编译程序的组合;第二章文法和语言的基本知识(2学时)一、教学内容(一)文法的概念;(二)符号和符号串;(Ξ)文法和语言的形式定义;(四)文法的类型;(五)上下文无关文法及其语法树;(六)句型的分析;第三章词法分析与有穷自动机(7学时)一、教学内容(一)词法分析程序的功能;(二)单词的描述与输出形式;第四章语法分析(12学时)一、教学内容(一)确定自顶向下分析思想;(二)11(I)文法的判别;(≡)不确定自顶向下分析思想;(四)确定的自顶向下分析方法(递归子程序和预测分析法);(五)自底向上优先分析法概述;(六)算符优先分析法;(七)1R(O)分析;第五章语法制导翻译技术和中间代码生成(4学时)一、教学内容(一)语法制导翻译的基本思想;(二)中间语言的形式;(三)算术表达式与布尔表达式到四元式的翻译;控制语句的翻译;数组元素引用和赋值,第六章符号表的组织与管理(2学时)一、教学内容(一)符号表的作用和地位;(二)符号的主要属性及作用;(三)符号表的组织;符号表的管理.第七章代码优化(2学时)一、教学内容(一)优化概述:(二)局部优化;(三)控制流分析和循环优化;第八章运行时的存储组织与管理(2学时)一、教学内容(一)数据空间的三种不同使用方法和管理方法;(二)简单的栈式存储分配的实现;(三)堆式存储分配;第九章目标代码生成(2学时)一、教学内容(一)代码生成重点考虑的问题;(二)假想计算机模型分析;(三)简单代码生成器分析;第十章并行编译技术基本常识(2学时)一、教学内容(一)并行编译技术简介;(二)向量语言编译技术;(Ξ)共享存储器并行机并行编译技术简介等。
《编译原理》实验大纲
5.实验说明:
实验环境:WINDOWS 下,工具为 Turbo C2.0 或 Visual C 6.0。
6.实验考核方式:
1.提交实验报告 2.演示程序和答辩(抽查)
7.实验辅导
(1)词法分析程序的功能 词法分析程序又称为扫描器, 其功能在于依次扫视字符串形式源程序中的各个字符, 逐个识 别出其中的单词,并将其转换为内部编码形式的单词符号串作确为输出。通常,可采用二元式 (class,value) 来表示一个单词符号的内部编码,其中:class 为一整数码,用于表示该单词的类别;value 则 是该单词之值 (如变量名在符号表中序号, 常数的二进制表示, 以及运算符和分隔符的编码等等) 。 概括地说,扫描器在其工作过程中,一般应完成下列的任务: (1)识别出源程序中的各个单词符号,并将其转换为内部编码形式; (2)删除无用的空白字符、回车字符以及其它非实质性字符; (3)删除注释; (4)进行词法检查,报告所发现的错误。 此外,视编译工作流程的组织,一些编译程序在进行词法分析时,还要完成将所识别出的标 识符登录到符号表的工作。 (2)实例分析 对于表 2 所列的各类单词符号,词法分析程序可按图 1 所示的状态转换图来构造。
【实验学习要求】
认真阅读《编译原理》教材中的与实验相关的章节内容,做到在每个实验前明确实验目的、 掌握实验的内容,提前完成数据结构定义和算法设计;在实验中正确使用实验设备,认真设计与 调试程序并分析实验结果;实验后要根据要求做好总结,上交实验报告。
【实验环境】
Windows 操作系统, 编程语言是 C、 C++集成调试环境采用 TC 或 Microsoft Visual Studio 6。
《编译原理》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41402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课程总学时:64 课程类别:学科专业课 主要教学内容:词法分析与语法分析 实验学时:8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实训大纲
1. 词法分析器的实现(☆☆☆)要求:实现C语言的词法分析器,输入源程序,输出单词序列(不允许借助词法分析器自动生成工具)。
2. 非确定有限自动机的确定化(☆☆☆)要求:输入非确定的有限自动机,输出确定化的有限自动机。
3. 确定有限自动机的最简化(☆☆☆☆)要求:输入确定的有限自动机,输出最简化的有限自动机。
4. First和Follow集的计算(☆☆☆)要求:输入文法,输出计算文法符号的First和Follow集。
5. LL(1)文法的判定(假设文法符合的First和Follow集已知)(☆☆☆)要求:输入文法(含First集和Follow集),输出判定该文法是否是LL(1)的。
6. LL(1)文法的判定(假设文法符合的First和Follow集未知)(☆☆☆☆)要求:输入文法,输出判定该文法是否是LL(1)的。
7. 预测分析表的构造(假设文法符合的First和Follow集已知)(☆☆☆)要求:输入文法(含First和Follow集),输出构造文法的预测分析表。
8. 预测分析表的构造(假设文法符合的First和Follow集未知)(☆☆☆☆)要求:输入文法,输出构造文法的预测分析表。
9. 预测分析程序的实现(假设预测分析表已知)(☆☆☆☆)要求:输入文法(含预测分析表)和符号串,输出符号串的预测分析过程10. 预测分析程序的实现(预测分析表未知)(☆☆☆☆☆)要求:输入文法和符号串,输出符号串的预测分析过程11. LR(0)项目集规范簇的构造(☆☆☆)要求:输入文法,输出构造文法的LR(0)项目集规范簇。
12. LR(0)文法的判定(☆☆☆)要求:输入文法,输出判断该文法是否是LR(0)的。
13. SLR(1)文法的判定(☆☆☆☆)要求:输入文法,输出判断该文法是否是SLR(1)的。
14. LR(0)分析表的构造(☆☆☆☆)要求:输入文法,输出该文法的LR(0)分析表。
15. SLR(1)分析表的构造(☆☆☆☆)要求:输入文法,输出该文法的SLR(1)分析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译原理》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编译原理/Compiler Principles
实验总学时数:12学时
适应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承担实验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实验中心
一、实验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1.上机实习是对学生的一种全面综合训练,是与课堂听讲、自学和练习相辅相成的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学环节。
通常,实习题中的问题比平时的练习题要复杂,也更接近实际。
编译原理这门课程安排的2次上机实验都属于一种设计类型的实验,每个实验的训练重点在于基本的编译技术和方法,而不强调面面俱到;实验的目的是旨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深化理解和灵活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编制算法的能力和编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
2.要求学生在上机前应认真做好各种准备工作,熟悉机器的操作系统和语言的集成环境,独立完成算法编制和程序代码的编写;上机时应随带有关的编译原理教材或参考书;要学会程序调试与纠错;每次实验后要交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的内容应包括:
(1)封面:实验题目、班级、学号、姓名、完成日期;
(2)简要的需求分析与概要设计;
(3)详细的算法描述;
(4)程序清单与运行结果;
(5)收获与体会。
实验成绩占编译原理课程结业成绩的5%。
二、实验项目及学时分配
三、每项实验的内容和要求
要求每个实验保证每个学生一台微机和常用的高级语言编译程序。
实验一(4学时):单词的词法分析程序设计。
1.实验描述:对于常用高级语言(如Pascal、C语言)的各类单词进行词法分析。
本实验是综合型、设计型实验,在实验中需要综合运用《离散数学》中的数理逻辑;《数据结构》中的队列;《程序设计》中的算法设计、数组、条件控制、循环控制和《编译原理》中的自动机、文法等等方面的知识。
2.实验内容:
完成对某一种常用高级语言(如Pascal、C语言、PL/0语言)的各类单词进行词法分析,即对源程序从左到右进行扫描,对组成源程序的字符串拼接成为单词;并把其转换成属性字输出。
3.实验要求:
(1)选择常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如Pascal、C语言、PL/0语言)的源程序作为词法分析对象。
(2)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具体情况,从上列语言之一中选取它的一个适当大小的子集,可以选取一类典型单词,也可以尽可能使各种类型的单词都能兼顾到。
其基本要求是:对源程序从左到右进行扫描,对组成源程序的字符串拼接成为单词;并把其转换成属性字输出。
(3)实习时间为4学时。
实验二(4学时):赋值语句的语法分析程序设计。
1.实验描述:对于常用高级语言(如Pascal、C语言)的赋值语句用所学过的语法分析方法完成语法正确与错误的判断,能够指出语法错误的类型。
本实验是综合型、设计型实验,在实验中需要综合运用《离散数学》中的数理逻辑、图;《数据结构》中的队列、栈、链表、树;《程序设计》中的算法设计、数组、条件控制、循环控制、指针、结构体和《编译原理》中的自动机、文法、语法树、词法分析、语法分析等方面的知识。
2.实验内容:
对于常用高级语言(如Pascal、C语言)的源程序从左到右进行扫描,把其中赋值语句用所学过的语法分析方法进行语法分析,判断语句的语法是否正确,如果错误指出错误类型,输出分析过程。
3.实验要求
(1)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语法分析方法,如算符优先法(或简单优先法)、递归下降分析法、LL分析法和LR分析法之一进行语法分析。
(2)选择对各种常见程序语言都通用的语法结构,如赋值语句(尤指表达式)作为分析对象,判断语法是否正确,如果错误给出错误类型,输出分析过程。
(3)实习时间为4学时。
实验三(4学时):赋值语句的翻译程序设计。
1.实验描述:对于常用高级语言(如Pascal、C语言)的赋值语句用所学过的语法分析方法和语义分析方法进行语法分析、语义分析,并把其翻译成为中间代码形式。
本实验是综合型、设计型实验,在实验中需要综合运用《离散数学》中的数理逻辑、图;《数据结构》中的队列、栈、链表、树;《程序设计》中的算法设计、数组、条件控制、循环控制、指针、结构体和《编译原理》中的自动机、文法、语法树、属性文法、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生成等方面的知识。
2.实验内容:
对于常用高级语言(如Pascal、C语言)的源程序从左到右进行扫描,把其中赋值语句用所学过的语法分析方法进行语法分析,采用最有代表性的语义分析方法将其转换为中间代码形式表示输出。
3.实验要求
(1)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语法分析方法,如算符优先法(或简单优先法)、递归下降分析法、LL分析法和LR分析法之一进行语法分析。
(2)选择对各种常见程序语言都通用的语法结构,如赋值语句(尤指表达式)作为分析对象,并且与所选语法分析方法要比较贴切。
(3)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语义分析方法,如语法制导翻译方法进行语义翻译工作。
(4)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中间代码形式,如四元式或三地址形式进行中间代码的生成工作。
(5)实习时间为4学时。
四、实验改革与特色
《编译原理》课程是理论性较强的课程。
其特点是概念多、内容抽象。
尤其是文法、形式语言及自动机的概念是计算机专业的理论学习和研究的基础。
编译原理与方法对于深刻理解程序设计语言、深入了解程序在计算机中的运行机制、掌握程序设计语言的翻译方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时《编译原理》课程也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在基本掌握了编译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综合应用先修课程及本课程的知识,完成课程的实验和课程设计。
五、教材及实验指导书
教材:
《编译原理(第2版)》,主编:张素琴、吕映芝、蒋维杜、戴桂兰,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5年2月
《编译原理(第2版)》,主编:胡伦骏,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05年1月
《编译原理实验指导书》,自编,2014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