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思维与汉语思维

合集下载

从中英单词对比中西思维方式不同

从中英单词对比中西思维方式不同

从中英单词对比中西思维方式不同一、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对比一综合vs.分析口综合思维,即在思想上将对象的各个部分联合为整体,并将它的各种属性、方面等结合起来。

翻译家杨友钦1999曾说,中国人强调整体和归纳;而西方人则注重分析和细节。

由于中国人偏好综合,导致了思维上整体优先,即强调整体思维。

中国传统哲学试图寻求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追求“万物一体”“天人合一”。

因此,中国人喜欢先从整体上分析事物,然后再将其分成不同的部分。

在西方,柏拉图首先提出“主客二分”的思想。

分析性思维从二元的角度解释世界。

它明确区分精神与物质、主体与客体、现象与本质,并把二者对立起来。

分析性思维是把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然后深入分析各个部分在整体中的作用和地位,进而了解其特殊本质。

二形象vs.抽象口形象思维指在头脑中对记忆表象进行分析综合、加工改造,从而形成新的表象的心理过程。

中国人的形象思维较为发达,习惯于运用形象的方法表达抽象的概念,并且大量运用形象类比的方法,通过物体的形象表达思想,重视直观经验。

抽象思维,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活动。

这种思维需要遵循逻辑规律,所以又称逻辑思维。

西方人倾向于使用表达同类事物的整体概念来表达具体的现象或事物,比较重视抽象思维的运用。

在语言中大量使用涵义模糊、指称笼统的抽象名词来表达复杂的理性概念。

三螺旋型vs.直线形口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受其文化影响巨大。

在社会中人们会根据一些约定俗成的习俗或规则来为人处事,他们总是从一个整体的角度认识并指出事物。

Hofstede1991指出,中国人从直觉或感觉上去思考,认为个体与社会是一个整体,其思考方式是呈螺旋型的。

与此相反,西方人善于分析推理,其思维模式是呈直线形,即一开始就表达出自己的思想。

因此,他们逐渐形成了直线形思维模式。

受其逻辑思维传统影响,西方人在推理和判断事物时更倾向于追求精确。

二、中西思维差异对语言表达的影响一词汇方面1.词汇选择英语词类可分为10种,并与汉语词类没有完全一一对等关系。

中英文思维的差别

中英文思维的差别

中英文思维的差别1、汉语很直观,在描述一件事时倾向于用身体可以感受到的动作或表象来直接描述,而英语则倾向于透过现象描述本质的东西。

Help me up. Let me see if I can bear weight. 扶我一把,看我还能不能站起来。

His wife comes back to life.他老婆醒了。

(这里的醒指苏醒)Have you been educated? 你念过书没有?(读书表象化)Chewing gum 口香糖2、汉语主观性很强,英语客观性很强。

懂事grow up 听话behavior yourself请节约用水please turn off爱护草地,请勿践踏keep off the grass3、在句子的表述顺序上,汉语倾向于从整体出发叙述问题,先整体,后局部,先次要,再主要;英语则倾向于从局部出发叙述问题,先局部,后整体,先主要,再次要。

最常见的例子就是姓名以及地址的排序。

4、英语句子结构严谨,汉语则相对比较松散。

I got really hot in my pants, so I took them off. But they must have shrunk from the sweat, or my legs expanded from the heat. I cannot get them back on!说不成就不成。

I said no. And that’s that.那也没办法呀!I can do nothing about it.我让着他呢!He is lucky. I let him go.非打不可?You have to resort to the violence?。

英语和汉语的不同逻辑思维

英语和汉语的不同逻辑思维

2302019年51期总第491期ENGLISH ON CAMPUS英语和汉语的不同逻辑思维文/梁 平构决定了形式主语的使用。

比如,It is impossible to finish the task before dawn.。

实际上是To finish the task before dawn is impossible. 只是因为to finish the task in one hour放在主语的位置上显得句子头重脚轻,另一方面又为了保持主谓结构的形式,才用it做形式主语。

这样纯粹为了句式而进行的操作,在汉语里是不多见的。

英语里的句子本身就像一个个严密的公式,在很多情况下,其中的逻辑关系一目了然。

例如,在这句话“Stephen Hawking, a British scientist specializing in theoreticalcosmology, has been proclaimed the greatest genius of the late 20th century.”里,主干就是“Stephen Hawking has been proclaimed the greatest genius”,其他部分都是附加成分。

“a British scientist specializing in theoretical cosmology”明显是“Stephen Hawking”的同位语。

用两个逗号将其与主干部分分离,更凸显了它在句子结构上的次要地位。

相反,汉语中一句话的逻辑关系往往需要读者自己去体会。

一个经典的例子是:校长召开大会动员全体教师教育好学生遵守一切规章制度。

从英语的语法角度看,这句话是有语病的,但是这却符合汉语的语言逻辑,也没有人看不懂。

中文读者可以在阅读的时候习惯性地把主语在“校长”“教师”“学生”之间转换。

从语义上寻找逻辑关系,是中文里约定俗成的一种思维方式。

中西语言思维差异

中西语言思维差异

行为习惯差异在行为方面,东方人一般含蓄内敛,上课的时候大多数中人、韩国人或者日本人都是不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就是老师教什么就吸收什么。

老师常常会说你们如果有任何问题可以随时打断他,但基本上没有东方人会这样做。

而那些西方人却十分活跃,在课堂上他们常常打断老师的讲话,一个高鼻子男人经常挑剔地说老师的发音不正确而他的才是正确的。

于是老师会跟他探讨这两种读音的不同。

这使我们课程的进度大减,我们这些东方人对他都很有意见,觉得他既然认为自己的正确就不要来这里上语言课好了。

但老师却似乎很喜欢他,又一次他没来上课,老师还一个劲问他为什么没来。

另一个黑人女人,我不知她究竟来自哪个家,上课的时候带来一把大扇子,一边摇扇子一边咬手指一边听课。

如果她单纯是摇扇子倒是没什么,可恨的是她手上戴了两个铃铛,所以我们的两小时人认认真真听课做笔记或背单词,西方人边喝咖啡吃曲奇饼边调课时便都伴着她摇扇子的铛铛声度过。

老师也不会提出什么异议。

她还打断老师的讲课,质问为什么这个课程没有咖啡和点心,老师为此还向她道歉,说下次他会为我们准备。

从此以后我们的课程都增加了免费的咖啡和点心,东方侃老师的发音。

有时我会想如果在国内,在我的小学或中学课堂上,这样的学生一定会被横飞过来的粉刷打中,然后会被老师揪到后面罚站一两节课或者课后冲厕所。

但在美国,难以想象的是,我的的确确感觉到老师喜欢他们比喜欢我们这些安分守己的东方人多一些。

西方人比东方人快乐,他们无论何时相聚都能开怀大笑,让自己或身边的人处于最自然最轻松最快乐的状态。

而很较真的东方人,往往看起来有很大的压力很多的哀愁。

因为东方人常常强调严谨容不下过失,这就造成了东方人习惯为“责任”而活,而方人习惯为“兴趣爱好”而活的不同局面。

中西语言思维习惯差异不同地域的语言思维是民族长期的哲学背景、文化传统之下逐步确定的,而语言在其中起着巨大的凝固作用。

中国传统习惯为从总与中国传统不同,西方人习惯把具体问题从总体中分类出体上看问题的整体思维模式。

中西思维差异与英汉翻译[教育]

中西思维差异与英汉翻译[教育]

中西思维差异与英汉翻译一、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思维方式是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区域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一种思维定势。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

不同的民族文化,反映着持某种语言的民族群体千百年来形成的语言心理倾向,体现着持该语言民族的思维特征。

英汉两种语言也毫不例外。

下面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介绍中英思维方式的不同。

(一)抽象思维与具像思维英语民族重抽象思维,而汉民族重具像思维。

英语民族擅长于用抽象概念表达具体的事物,比较重视抽象思维能力的运用,而汉民族恰恰相反,崇尚天人合一,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以具像代表概念,喜欢进行类比推理的思维定式,更习惯于运用具象的方法表达抽象的概念,而不太重视纯粹意义的抽象思维。

这种思维形式的不同在语言上表现为:英语常常使用抽象名词来表达复杂的理性概念,而汉语则习惯于使用具体、形象的词语来表达理性概念,例如:1.“I hope my presence here tonight is further proof of the importance we British attach on relations with your great country.”“我希望,今晚我到这里来可以进一步证明,我们英国人非常重视和你们伟大祖国的关系。

”英文中的抽象名词presence, proof, importance 汉译时都转换成了具体的动作.2.Wisdom prepares the worst; but folly leaves the worst for the day it comes.聪明人防患于未然,愚蠢者临渴掘井。

此例中的抽象名词wisdom, folly汉译时都转换成具有共相概念的一类人。

以上两例中的抽象名词对于习惯于抽象思维英美人来说,词义明确,措辞简练;但对于习惯于具像思维的中国人来说,必须将这些抽象名词所表达的抽象概念具体化,才符合汉语读者的思维习惯和汉语遣词造句的习惯。

英汉互译中的思维差异对比分析

英汉互译中的思维差异对比分析

英汉互译中的思维差异对比分析英汉语言作为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具体体现,有着很大的不同。

要在翻译中灵活转换,就很有必要首先弄清楚其思维模式方面的差异。

标签:思维模式;思维差异;英汉互译很多学者认为,思维方式与语言密切相关,“思维是语言生成和发展的深层机制,语言又促使思维方式得以形成和发展。

语言是思维的主要工具,是思维方式的构成要素。

思维以一定的方式体现出来,表现于某种语言形式之中”。

(连淑能,2002)。

东方和西方属于两大不同的文化体系,因而形成两大类型的思维模式。

东方和西方的思维模式从总体上看具有不同的特征,如东方人偏重人文,注重伦理、道德西方人偏重理性、逻辑、实证等等。

英汉互译中语言转换很大程度上受英汉思维模式的影响,具体而言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整体思维VS 分析思维(Synthetic thought VS Analytic thought)一般来看,中国人倾向于整体思维。

而英语国家的人则恰恰相反,会将整体分解成具体的部分,然后分析其特征、功用、关系等。

中国人计算时间一般按照年-月-日-小时-分钟从大到小的顺序,而英语中则从小到大,分钟-小时-日-月-年;中国人的名字一般将姓置于前,名放在后,而英语国家的人名顺序是先名后姓。

二、形象思维VS 抽象思维(Imaging thought VS Abstract thought)中国人往往选择形象思维,西方人选择的抽象思维。

中国的文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人会选择形象思维,例如,“人”、“田”、“山”等;而英语是一种字母文字,其需要借助于抽象思维的方式来表达含义。

例1:Now that the merger of “dot and com” has created so many young millionaires,there’s a new topic:venture capital.译文:既然网络公司的兼并造就了如此多的年轻百万富翁,我们面临一个新话题:风险资本。

英汉思维差异对比与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

英汉思维差异对比与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

英汉思维差异对比与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语言表达方式与英汉思维是有一定的差异。

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写英汉思维差异对比与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一起来看看吧!一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英语重视抽象思维,擅长使用抽象概念表达具体事物。

语言上英语常常使用大量涵义模糊、指称笼统的抽象名词来表达复杂的理性概念,给人一种“虚、暗、曲、隐”的感觉。

这对习惯于形象思维的中国人来说,既有理解上的困难,又有表达上的困难。

因此,翻译时,要抓住本质的东西,大胆地采用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归化方法。

汉语重视形象思维,擅长使用形象的方法表达抽象概念。

语言上汉语更倾向于用具体形象的词语来表达虚的概念。

he wondered whether his outspokenness(n. 坦白,直言相告) might be a liability(n.债务) to his friend.他怀疑他的直言对他的朋友来说是否会是一种债务。

他怀疑他那么心直口快,是否会让他的朋友背上思想包袱。

英语的这种独立语结的模糊性和汉语的正好相反his outspokenness=he was outspoken(语义结构)a liability to his friend=his friend had a liability(in his mind)(语义结构)he sought the distraction of distance.distraction是个名词(名词化,distract派生来的),但在该句中仍保留动词的语义(vt. 分散……的注意力),其语义特征要求这个词必须要有它的动元,其语义结构应该是he distracted sb.,即发出该动作的施事(句法上的主语)和受事(句法上的宾语。

)distance 也是个名词(名词化,distant派生来的),其语义结构应该是he was distant from sb.这样我们就得出这句话含有两个动核结构。

汉语思维英语思维的不同之处

汉语思维英语思维的不同之处

汉语思维英语思维的不同之处汉语的一个明显的优势是,思维面广阔,在数学上由于单音节发音,对数字的反应速度也更快,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汉语思维,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英语与汉语思维方式的四个不同美语思维学习法创始人、北京新东方教育科技公司副总裁王强发明人三个层次把英语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English is texts(作为文本的英语),典型代表是各类笔记、报刊杂志以及英语影视作品;第二个层次是English in thought(作为思维的英语),主要是我们在头脑中组织英语使其成为可以表达的句段;第三个层次也就是最高的层次是English in action(作为日常表现的英语),当你能在日常生活中从容用英语交流而不感到别扭,你便达到了这一层次。

要想达到这一最高的层次,实现美语思维(Think in American English)是一个需要付出艰苦努力的过程。

不过当你看到因为没能掌握美语思维而造成的尴尬,你就会觉得你的付出是值得的,这是发生在一个朋友身上的真事:几年前他带几位美国朋友去登长城,尽游兴之余,一位美国朋友内急,出于礼貌,他在向朋友询问厕所在哪里时,没有使用WC,toilet,lavatory这类词汇,而是说May I go some where?我的朋友照字面意思理解,以为这位美国朋友想去别的地方逛逛,便回答说Of course,you can go anywhere.(在哪里都可以)。

做出这样的回答,其尴尬场面可想而知了。

六个H但是,培养美语思维(Think in American English)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从一定的技能入手,才能达到一定的效果。

因此,需要掌握六种技巧:一是如何界定美国人在界定事物时习惯于先给出本质的属性,再添枝加叶使其概念具像丰满。

例如“蛋糕”用中文界定为:面粉加鸡蛋兑水调匀,经烘烤得到的甜食;而在英文中的界定可以是:a kind of food baked with flour,eggs and water。

英语、汉语在逻辑思维上的差别

英语、汉语在逻辑思维上的差别

英语、汉语在逻辑思维上的差别-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思维:指理性认识,即思想;或指理性思考的过程,即思考。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的反应。

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通常指逻辑思维。

它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

思维的工具是语言。

人借助于语言把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分析和综合,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而揭露不能直接感知到的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思维是反应客观现实的能动过程。

它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又能动地反作用于客观世界。

(《辞海》1979 年版本,第1676 页)语言和思维密切相关,相互作用。

“倘若没有语言,思维则无以定其形,无以约其式,无以正其实。

反之,若没有思维,语言也就不具备其多功能性和丰富性”张海涛(1999:21)。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通过一个民族的语言,我们可以观察这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和特点。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英汉两个民族因其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生活条件、风俗习惯各异,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

在翻译实践中,因为没有认清英汉思维之间的差异,学生很容易犯错误,出现“汉语欧化,英语汉化”的现象。

英汉思维差异的比较研究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刘宓庆(1993),张海涛(1999),连淑能(2002)等,但较少涉及到翻译教学。

目前,对句子翻译,很多学者,如张培基(1980),陈宏微(1998),冯庆华(2002),陈定安(1998)等在专著中辟专章讲解,但涉及更多的是对翻译技巧的介绍和解释,对深层次原因的探讨并不多见。

本文试图从英汉思维差异的角度出发,通过学生译文分析,指出在翻译教学中,有意识地训练学生树立英汉思维差异意识的必要性,以提高译文质量,促进翻译教学。

一、英汉思维差异及其在语言上的表现1.思维方式不同——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语言表达各异——抽象与具体西方人较注重抽象思维,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开始,一直注重哲学思辨。

而汉民族却偏向形象思维,运用形象的表达手法描绘抽象的概念。

中文思维和英语思维的区别

中文思维和英语思维的区别

中文思维和英语思维的区别
重点的位置:英文表达中先讲what,也就是发生了什么,然后才讲详细的when ,where, how, why ,补充这些细节。

中文一般先来一些铺垫,先渲染气氛再开始讲重点。

否认表达:英语思维是根据事实的,中文思维是根据问题的。

比方:He didn't go home last night, did he? 他昨晚没回家是吗?
No. 是的,他没回家。

You have been to Shanghai, haven't you? 你去过上海不是吗?
Yes. 是的,我去过。

表达侧重点:汉语重直观,英语重本质。

汉语在表达一个事物的时候倾向用身体可以感受到的动作或表象来直接描述,而英语那么倾向通过现象描述本质的东西。

比方:Help me up, let me see if i can bear weight.扶我一把,看我还能不能站起来了。

这句话发生的.情境是说话的人脚拌伤了,需要别人帮助把她搀起来。

汉语用的是“站”这个最直观的词语,不管是不是因为受伤想站起来还是坐久了想站起来,都是站。

但在英语中那么明确表达了她是想验证自己伤得重不重,自己的脚是不是还能支撑身体的重量,和一般的“站起来”是不同的,所以用了“bear weight”,意思更加明确。

中英互译心得

中英互译心得
3英文思维注重的是文辞的实际意义,强调概括和直接性,而汉语注重文辞的修饰意义,强调形象具体和生动的表现法;英语不是单音节字词语言,又没有音节声调变化,所以不强调音节数的整齐划一 和由此带来的朗读效果,英文如此相反。
4.英语与汉语的句子实际上存在着巨大差异。其中最主要的包括:
①句子性质有所不同:英语突出主语,汉语突出主题。如汉语“这座房子很大”英语“It is a large house”
10.英语不像汉语一样喜欢反问和否定的说法,更偏重直来直去的肯定表达。这种现象可能有三大原因:一是汉语可以表示否定意义的非否定词汇匮乏和英语可以表示否定意义的非否定词汇富足;二是英语的求静性与汉语的求动性的影响;三是变换角度,采用现成说法,获得理想的翻译效果。
11.八级考试,受时间限制,有其特殊性。鉴于大纲“译文必须忠实原意,语言通顺、流畅”的要求,建议还是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能直译就直译,不能直译再意译。 八级考试的体裁大多以散文为主,平时要有针对性的训练。一般说来,英汉互译时,头脑中要有这样的英汉语言对比意识:
②句子标志形式有所不同:从总体上看,英语句子的形式以谓语动词为标记,汉语的句子常常没有谓语动词标记,而是根据主题和述题分成“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
③句子不同成分的连接方式有所不同:英语集约性很强,特别注重整体概括和集中表现,具体的看,英语的集约化手段很多其中最突出的是大量使用名词性成分来概括简化各种意义。
9.英语
在话语衔接手段上大量使用替代和替换性词语指示话语中已经出现或将要出现的事物与概念,代词和各种关系词用来指称上下文中提到的事物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因此使用十分频繁,而重复与完全省略的现象则相对较少。与英语相比之下,汉语由于没有英语那样的曲折变化,不注重语法形式分析,句子单位不像英语那样明确清楚,在很多情况下无论使用句号还是逗号都不会造成理解上的问题,对其理解比英语更需要依赖语境和话语的主题意义,因此与英语相比之下则较少使用替代和替换性词语指示语言中已经出现的事物和概念,代词和关系词使用不如英语那样频繁,而重复与省略的概率则明显高于英语。

英汉互译中的思维转换

英汉互译中的思维转换

在英汉互译中,思维转换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由于英语和汉语在语言结构和文化背景上存在很大的差异,翻译时需要进行适当的思维转换,以使译文更加自然流畅。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思维转换:
1.主被动转换:英语中常用被动语态,而汉语中则多用主动语态。

因此,在
翻译时要注意将英语的被动结构转换为汉语的主动结构。

2.时空转换:英语和汉语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

例如,英
语中常用过去时表示已经发生的事情,而汉语则常常使用现在时态。

此外,英语中常用的时间顺序与汉语也有所不同,需要灵活调整。

3.名词和动词的转换:英语中名词使用较多,而汉语中动词使用较多。

因此,
在翻译时要注意名词和动词之间的转换,使译文更加符合目标语言的习惯。

4.抽象和具体的转换:英语中常用抽象名词表达概念,而汉语则更倾向于使
用具体的名词。

因此,在翻译时要注意抽象和具体的转换,使译文更加生动形象。

5.文化背景的转换:英语和汉语背后的文化背景也有所不同。

因此,在翻译
时要注意文化背景的转换,以使译文更加符合目标文化的习惯和价值观。

综上所述,英汉互译中的思维转换需要灵活调整语言结构和文化背景,以使译文更加自然流畅。

这需要翻译者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和广泛的文化知识。

汉语和英语语言中的思维差异

汉语和英语语言中的思维差异

汉语和英语语言中的思维差异-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汉语和英语语言中的思维差异来源:英语毕业论文 /作为英语学习者,我们发现中文和英文之间有许许多多的差异,正是这样的思维差异导致了不同的语言模式。

因此,本文着重从中国人在乎直觉而西方人注重理性这一特点分析中英文的思维方式差异。

思维方式象形文字图像英语语言组成汉语的文字都是中文的字形,而不是拼写汉字。

到目前为止,汉语都是以自己的方式在发展,比如象形文字的每一个字符都是一个图片。

作为一种表意文字,它的每一个书写标记都提供了更多的单词含义,而不是注重于发音。

这样的汉字很多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

一个是没有意义的一部分,是象形文字;另一部分是发音部分,如“烤”,是由“火”和“考”两部分组成的,它的意义与“火”这个部分息息相关,但声音却与“考”这部分有关联。

英文的字符是英文字母,它有26个字母,每个字都有不同的拼写和声音。

相比较而言,汉语是可以想象的,因为中国人强调直觉和图像;英语语言更加功能化,因为印欧语系强调理性和逻辑。

中文写成的字符(也称为汉字)在最初的形式里是事物或观念的图像。

在当前高度发达的形式中,汉字不是用图片系统来传递文字,而是通过生动形象的意象来传递想法的复杂手段。

例如,“水”(water)就像是船在河流中漂浮着,“瓜”(melon)根据植物果实的树枝引申出来的汉字,“舟”(boat)就像是在河上形成的。

“森”是由三个“木”组成,这意味着大面积的树木覆盖土地。

一些汉语词汇的意思可以从视觉上观察字形而直接理解其含义,我们列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

如:“饭卡”(food ticket,mess card),“饭碗”(rice bowl,or job;means of livelihood),“饭厅”(dining hall,dining room,messhall)等等。

来看一下“塑料薄膜”的英语语定义:It is a kind of plastic sheeting;when we have some leavings,we shoulduse it to store.汉语的描述能够很生动地介绍图像,形状和材质,但在英语中,它只具有实际意义和作用。

体现英汉思维差异的若干英语表达法举例

体现英汉思维差异的若干英语表达法举例

体现英汉思维差异的若干英语表达法举例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也是文化的载体。

不同的语言背后,蕴含着不同的文化、历史和思维方式。

英汉两种语言也不例外,它们之间的思维差异,反映在语言表达上,成为了跨文化交流中的一大难点。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举例,探讨英汉思维差异在语言表达上的具体体现。

一、动态与静态的表达英语是一种动态语言,强调动作和变化,注重时间、进程和状态的变化。

因此,英语在表达过程中,常常采用动词的进行时态和完成时态等,来表达动作的进行和完成。

比如,I am writing a letter.(我正在写信);I have written a letter.(我已经写了一封信)。

相反,汉语是一种静态语言,强调状态和形式,注重事物的本质属性和状态。

因此,汉语在表达过程中,常常采用形容词和名词等,来表达事物的状态和属性。

比如,我很忙(表示状态);这是一本好书(表示属性)。

二、主语与宾语的位置英语中,主语通常放在句子的开头,而宾语通常放在句子的末尾。

这种表达方式符合英语的逻辑思维,即先引出主体,再描述所受影响的对象。

比如,The dog chased the cat.(狗追逐着猫)。

而在汉语中,则常常采用主宾倒置的表达方式,即宾语放在句子的前面,主语放在句子的后面。

这种表达方式符合汉语的主观思维,即先表达影响对象,再引出主体。

比如,猫被狗追逐着。

三、肯定与否定的表达在英语中,肯定和否定的表达方式是相对独立的,即通过加上否定词not来表达否定。

比如,I am not happy.(我不开心)。

这种表达方式直接明了,符合英语的简洁、明了的特点。

而在汉语中,则常常采用双重否定的表达方式,即通过两个否定词的叠加来表达肯定。

比如,我不不开心(表示我很开心)。

这种表达方式符合汉语的语言习惯,但对于英语使用者来说,可能会产生理解上的困惑。

四、直接与间接的表达在英语中,直接表达是一种常见的表达方式,即通过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来表达。

英汉语言思维方式的不同

英汉语言思维方式的不同

语言思维方式的不同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人们把对客观现实的认识凝固成经验和习惯,借助语言形成思想,又赋予思想一定的模式,进而形成一种思维形态。

不同的民族文化,而且还有着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思维特征和思维风格,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思维差异。

思维上的差异,反映着操某一种语言的民族群体千万年以来形成的语言心理倾向。

因此,每一种语言都体现着操该语言民族的思维特征。

英汉两种语言也毫不例外。

1、英民族重抽象思维,汉民族重形象思维。

英民族擅长于用抽象概念表达具体的事物,比较重视抽象思维能力的运用,而汉民族却恰恰相反,他们更习惯于运用形象的方法表达抽象的概念,不太重视纯粹意义的抽象思维。

这种思维形式的不同在语言上表现为:英语常常使用大量的涵义概括、指称笼统的抽象名词来表达复杂的理性概念。

这种表达给人一种“虑”“泛”“暗”“曲”“隐”的感觉。

如:The absence of intelligence is an indication of satisfactory developments (= No news is good news .) 句中absence, intelligence 和developments。

而汉语则惯于使用具体、形象的词语来表达虚的概念,这种表达给人一种“实”“明”“直”“形”“象”的感觉,如“画饼充饥”(借空想安慰自己)中的“饼”与“饥”。

2、英民族重直线思维,汉民族重曲线思维在表达思想时,英民族的思维更直截了当,他们习惯把要点放在句首先说出,然后再把各种标志一一补进,而汉民族习惯于从侧面说明、阐述外围的环境,最后点出话语的信息中心。

在语言上表现为英语句式结构多为前重心,头短尾长;而汉语句式结构多后重心,头大尾小。

例如:英文讲“I met with my middle school classmate at the entrance of the entrance of the theatre at 7:30 yesterday evening, whom I haven't seen for years.”而汉语则说“昨天晚上7点半在剧院门口,我遇到了我多年未见面的中学同学。

一语道破英语与汉语思维方式的差

一语道破英语与汉语思维方式的差

一语道破英语与汉语思维方式的差异先想象这样一个情景:你刚在星巴克买咖啡时,看到两个人在争吵,其中一个男的朝另一个女的身上扔了一杯热咖啡。

后来你想把这件事转述给别人,于是,你会发现中国人和外国人在叙述方式上的很大差异:中国人通常会这样说:我跟你说,刚才我在星巴克买咖啡,看到两个人在吵架,其中一个男的直接把一杯热咖啡泼到了另一个女的身上啊!不同的是,一个外国人的叙述可能是这样:I s a wa g u y t h r o w i n g h o t c o f f e e a t a w o m a n d u r i n g a n a r g u m e n t w h i l e I w a s b u y i n g d r i n k s i n t h e S t a r b u c k s.蓝色字部分是事情的背景,红色字部分是事情的重点。

你可以看出,中文先铺垫背景,再说出重点,思维是由大及小、由远及近;而英文是先摆出重点,然后再说出背景细节(s u p p o r t i n g d e t a i l s),思维是由小及大、由近及远。

1中文思维v s英文思维如果将一件事分成重点和背景,那中文一般是先铺陈背景,再进入重点;与之相反,英文一般是开门见山,先放出重点,然后再加上细节和背景。

上中学时,语文老师教作文时会说“欲扬先抑,起承转合”,这就是典型的中文思维。

如果你将这种思维方式不知不觉地带到了英语表达里,那么你的句子就一定会有“中式英语”的痕迹!这两种思维的差异,由小到大,分别体现在了词汇、句子结构甚至文章的铺陈方式上。

2小的方面小的方面,比如时间、地点、姓名等。

中文的时间表述顺序是由大到小、由远到近,例如:2016年8月3日16点56分;与之相反,英语由小到大:4:00p.m.3r d.A u g u s t.2016。

地点也一样,大家网购时留的地址一般是:省份、市、区、路、号、栋。

英语与汉语思维方式的四个不同

英语与汉语思维方式的四个不同

英语与汉语思维方式的四个不同!王强:英语与汉语思维方式的四个不同1)英文异常强调细节;2)英文必须表达出细节与细节之间呈现出什么样的状态,必须是直观的,能看出来的,也即细节与细节之间要有逻辑结构(介词)来连接;3)英文习惯于第一时间表达最重要的内容,与汉语的“好戏在后头”的思维方式正好相反;4)英文追求“独特”和“差异”。

从汉、英句子结构看思维方式的不同生长于某种文化中的人们会很自然地接受该文化特有的思维方式,而这种思维方式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作为人类主要交际工具的语言,则传达着人们的思想。

美国杰出的语言学家萨佩尔(Edward Sapir)说:“语言是社会现实的向导。

”也就是说,把握了语言的特征,并加以使用,就可以了解一个种族的思维及生活的特点。

另一位语言学家沃尔夫则认为,每一种语言的体系——语法,不仅是表达思想的工具,同时它本身也会影响思想的形成。

由此可见,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极为密切,它既是思维的主要载体,也是思维的主要表现形式。

同时,思维方式还制约着句子结构,不同文化之间的思维方式也有异同。

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往往用母语的思维方式来理解或组织外语句子,所以会很自然地把母语的习惯套在外语上,这是不符合语言交际规律的。

因此,要了解汉英句子结构的异同,以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笔者列举了一些常见的汉英句子的区别,试图探究汉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在语言句子结构上的反映。

一、汉英句子的结构相同,而句子的形成各异汉英句子的基本结构都是主+谓+宾,然而这两种语言句子的形成却大不一样。

其中,汉语的句法结构重意合,即以语义、语序为句子内部及外部连接的手段。

而英语句子却重形合,即以句法及词汇作为连接手段。

英语的句子是一种以动词为中心的空间结构体,也就是以主谓结构为主干,以谓语动词为中心,并通过大量的关系词、连词、介词把句子的各个成分分层搭架而成,从而呈现出由中心向外扩展的空间图式。

而汉语句的脉络是一种有逻辑的时间流,它是以意义的完整为目的,并通过多个动词的连用或以流水句的形式,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和事理推移的方法,一件件交代清楚,一层层铺张开来。

汉语和英语思维方式的差异

汉语和英语思维方式的差异

汉语和英语思维方式的差异
汉语和英语思维方式的差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表示方式:汉语注重于表达事物的整体概念和内涵,强调上下文和语境的联系,善于使用比喻、象征等语言修辞手法;而英语注重于表达事物的具体细节和外在特征,强调条理性和逻辑性,善于使用直接明确的语言表达。

2. 空间和时间观念:汉语思维方式在空间观念上更倾向于抽象和模糊,注重于整体感知和主观想象;而英语思维方式在空间观念上更倾向于具体和精确,注重于细节和客观观察。

在时间观念上,汉语常使用基于事件顺序的词序和时态来表达时间关系,而英语则更注重于精确的概念化时间表达。

3. 逻辑推理:中国人在思考问题时往往更注重整体理解和直觉思维,强调系统和整体的观点,注重于感性认识的综合;而英语思维方式更注重于逐步分析和逻辑推理,强调理性的思考和明确的论证。

4. 文化背景影响:汉语和英语思维方式差异也受到不同的文化背景的影响。

中国文化强调集体主义、人情关系等价值观念,较注重于社会层面的亲密关系和情感认同;而英语思维方式更倾向于个体主义、法律和契约的观念,较注重于个人责任和权力平等。

汉语和英语思维方式的差异反映了语言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达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不同,了解和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语思维与汉语思维翻译:我已经结婚了,去年结婚的,到现在结婚一年多了。

I am married. I got married last year. I’ve been married for over a year.英文中有“动作action”与“状态state”的区分。

以及时态方面的问题。

英语的静态特征“静态与动态”,英语倾向于多用名词,因此呈静态,汉语倾向于多用动词,因而呈动态。

英语的静态特征具体说来有四点。

第一,名词化是英语常见的现象。

“他很不开心,引起大家也不开心”He was unhappy, so others felt unhappy too.His unhappiness made/infected others unhappy.He arrived so early, and I was quite surprised. → His early arrival surprised me. 同时汉语常用人作主语而英语多用物作主语。

比如一篇六级模拟题范文中有这样一句话: Video games could do us harm without our knowing it,If proper attention is not paid to their side effects.“他最终失败了”At last he failed.At last all his efforts were in vain.He was outstanding among his colleagues because he worked very hard.→ His hard work/ efforts made him outstanding among his colleagues.第二,用名词表示作动作的发出者(施事者),以代替动词。

“他七十多了,但能吃能睡。

”He still could eat and sleep.He was still a good eater and a good sleeper.“这位老师上课上得不好,我们都盼着早点下课。

”This teacher is not a good one, so we are eager to finish his class as earlier as possible.In this teacher’s class, we are all clock-watchers.所以下次你要夸别人篮球打得好,记着可以怎么写: He is a good/professional basketball player.第三,名词的优势造成介词的优势。

“有人给他撑腰。

”Someone supports him.He has someone behind him.“说完这些话,她就走开了。

”After she finished her words, she went away.With these words she went away.“这本书太难了,我看不懂”“This book is too difficult for me to understand it“The book is totally beyond/above me .”第四,动词的弱化与虚化。

我们可用一些虚化动词(have, make, take, do)加上它的名词意义。

比如 look→ have a look, take a lookwalk→have a walk, take a walkvisit→ pay a visit toattempt→ make attemptsdamage→ do some damages to比如:“Tom与老板吵架之后,就辞职了。

”After Tom had a quarrel with his boss, Jack quit.After Tom quarreled with his boss, Jack quit.喜用名词,是现代英文固有现象。

但千万切记,名词的使用要适当,并非所有地方名词优于动词,万不可滥用。

况且,近年来英美不少学者认为名词的滥用造成英语缺乏生气。

如果考生能够把握分寸,适当使用名词确也不失为写作之上策。

“win"和“beat"都可表示“赢”,但“赢了一场比赛”应用“win",而“赢了某人”则应用“beat"。

句法方面英语动词的时体范畴极为丰富。

英语句子的人称、数量、时态、语态、情态均受制于时空,在句子结构上有比较严格的规则、次序,而且要求形式一致;而汉语语言形式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来建构句式,要求并不严格(熊沐清,2001)。

Ted: Where did you learn to Rollerblade(轮滑)?Anna: Here in the park. This is only my second time.Ted: Well, it’s my first time. Can you give me some lesson?Anna: Sure. Just follow me.(after a while)Ted: Hey, that was fun. Thanks for the lesson!连接词的问题英语重形合,即注重运用各种有形的连接手段达到语言形式的完整,句法功能呈外现形;而汉语重意合,即语言表现形式由意念引导,句法功能呈隐含形式。

在英语和大多数印欧语言中,句子的从属关系大多是用连接词if,because,although,while等明确表达出来。

例如,People learn English to use it. Some learn it to study or work abroad. Others learn it to read books and magazines in English or have something to do with English-speaking foreigners.则改进为:People learn English for practical purposes: some learn it to study or work abroad, while others learn it to read or communicate in English.文章读起来就通顺很多。

Li & Thompson(1976)认为,形合的英语是主语突出(subject-prominence)的语言,主题往往就是句子的主语,英语句子的主语通常指人或事物,由名词、代词或名词词组来担任;而汉语是主题突出(topic-prominence)的语言,句子的主语则大不相同,它们可以各种形式出现。

除人或事物外,地点、时间、行为方式都可以作主语。

在词性方面,除名词、名词词组和代词外,动词短语、介词短语,甚至句子都可以作主语。

如“天空万里无云”就是典型的主题句。

按照汉语思维,“天空”是主题,后面是评论主题如何。

受此影响,学生往往把汉语的主题当成是英语的主语,造出“The sky has no clouds.”这样的句子来。

在英语中这句话的主语是“万里无云”,天空只能作地点状语或用形式主语it来代替。

因此,我们可以说“It’s cloudless”,或者“There is no cloud in the sky”。

再比如,(1)读书可以增长知识。

(1a)Reading books can acquire knowledge.(1b) One can acquire knowledge through reading books.(2)自从1978年以来,由于中国人民的努力,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a)Since 1978, China have taken place great changes with the efforts of the Chinese people.(2b) Since 1978,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China with the efforts of the Chinese people.句式主、客观倾向问题英语民族的思维注重客观事物对人的作用和影响,因而他们对主体与客体有着严格的区分;而汉语民族的思维往往以“人”为中心,形成了以人为中心来思考事物的思维模式(张海涛,1999)。

表现在语言上,英语物称倾向比较普遍,常使用不主动发出动作的词或无生命名词充当主语。

汉语里,采用有生命的人或物作主语总是占绝对优势。

受此影响,学生英语作文中常常出现“I think”,“we must”,“someone says”,“you should”,“let’s” 等主观倾向明显的表达,少用“It can be argued that”,“It is estimated that” 等句型结构。

例如,“American education owes a great debt to Thomas Jefferson.”用汉语表达则为“托马斯·杰斐逊对美国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英语写作中,善于用非人称主语句,可有效地减少汉语腔。

再比如,“不同的人对考试有不同的态度”。

(a)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attitudes towards examination.(b) Attitudes towards examination vary from person to person.Kaplan(1966)认为东、西方语言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汉语的人的思维方式是螺旋型(spirality)的,而操英语的人的思维方式是直线型(linearization)。

根据Scollon(1991)的观点,亚洲人在谈话时一般延迟话题的介绍,采用一种“亚洲归纳”式思维模式,而西方人一般在谈话开始就引出话题,采用的是“演绎模式”。

Kaplan(1972)也曾指出,英语段落的发展是趋向于直线性,推理性的;而在一些东方语言中,段落组织的发展却可称为是在不停地兜圈子,即从多侧面迂回表达而不直接写明。

在开首段便说:“I would like to apply for a university scholarship”,而中国学生大多喜欢将这句话放在中间或最后点出。

句子与语境Father: Do you drink?Young Man: No, thanks, I’m cool.Father: I’m not offering;I’m asking IF you drink. Do you think I’d offer alcohol to teenage drivers taking my daughter out?I have been coming to Beijing for fourteen years.用短暂动词的完成进行时来表示到目前为止的一段时间内重复发生的动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