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十一教学设计教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1课时 练习课教学设计
第2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第11课时练习课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20以内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并强化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复习巩固20以内退位减法的口算减法,能用所学知识解决
生的简单问题。
难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并强化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口算
14-5 19-9 13-4 12-8
11-6 15-7 12-5 16-8
说一说15-7=?你是怎样想的?
二、基本练习
1.找朋友。
(练习五第6题)
将第6题制成卡片,然后将分别写有算式与答案的两种卡片分发给学生,让他们“找朋友”。
2.比较大小。
(练习五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练习五第9题。
引导学生思考从图中获取的信息。
学生尝试列式计算。
教师订正结果,启发学生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予以鼓励。
三、课内拓展
1.红花8朵,黄花14朵,红花比黄花少几朵?
= ()
2.母鸡7只,小鸡16只,公鸡有8只,小鸡比母鸡多几只?
= ()
3.小明有7颗珠子,小贝有17颗珠子,小明比小贝少几颗珠子?
= ()
4.小丽今年15岁,小月几年8岁,小兰今年6岁,小丽比小月大几岁?
= ()
5.根据自己周围的事物,口头提出一些问题,让你的同桌来解决。
四、课堂小结
师:谈谈你今天有什么收获?如何找题目中的多余条件?如何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
学生个别汇报。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十一教学设计五篇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十一教学设计五篇第一篇: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十一教学设计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十一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简单问题。
2、本内容在教科书第73—74页。
在新授课连加和连减课后,紧接着安排了相关的联系,目的在于巩固前面所理解的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材在练习十一中只安排了看图理解连加、连减算式的意义并填数的习题,没有让学生自己看图写连加、连减算式的要求。
第一题是由一步加法计算向两步加法计算过度的题目,目的是让学生初步理解一步计算和两步计算之间的联系,掌握连加的计算顺序,从而更好地感受连加计算的形成过程。
第七题既是连加计算,又要利用填未知加数的思路填出恰当的数,一些学生可能感到困难。
3、通过本课的练习,可以让学生更好、更熟练地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以及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
2、使学生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3、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探索精神。
三、重点、难点重点:进一步熟练计算10以内的连加、连减。
难点:一次性准确口算出两步计算结果。
七、课前准备教学挂图,口算卡片,自制数学乐园门票(教材练习十一的习题4和习题8)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师:双休日的时候,小朋友们最想去哪里玩啊?学生:自由回答师:加加、减减很喜欢去数学乐园游玩,小朋友们想不想跟着他们一起去玩啊?生:好。
(出示数学乐园图)这个数学乐园和别的公园可不一样,买了门票之后还不能进去。
要想进去可得先填门票上的密码,你们瞧:教师出示第四题和第八题。
小朋友们会填吗?学生说:会。
(新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练习十一》教案设计
练习十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第54--56页。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比较熟练的计算8、9的加减法,通过看图列式进一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评价意识。
教学重难点:熟练计算8、9的加减法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训练 5+4= 2+7= 6+3= 0+7=9-8= 6-3= 9-2= 8-8=2、复习8、9的组成。
(多种形式)如:对口令师报1、生报7,师报3、生报6……二、基础训练1、摆卡片:书第55页的第7题。
(1)哪两张卡片上的数相加得8?(让学生动手摆,看谁摆的又快又好)1+7= 2+6= 3+5= 4+4= 0+8=(2)哪两张卡片上的数相加得9?0+9= 1+8= 2+7= 3+6= 4+5=2、算一算,()里是几?()-7= 1 8-()=84+()=8 8-3= ()3、比一比,完成书第54页的第1~4题。
学生看图,独立完成。
4、完成书第55页的第5、8、9题。
(1)学生独立完成8、9题。
(2)第5题,找朋友。
学生每人拿着一张卡片,老师喊请找到和你组成8的朋友,学生开始在班级里找。
5、口算竞赛5+4 4+4 2+7 8-69-4 7+1 9-2 6+38-2 8-5 1+8 2+69-3 6+3 8-7 9-5三、拓展训练1、看图写算式。
(1)△△△△△ △△△5+3=()()+()=()8-3=()()-()=()(2)☆☆☆ ☆☆☆☆☆☆2、用2、6、3、8、9选三个数写两道加法和两道减法3、书P56最后一题四、小结揭题五、板书设计:有关8、9的加减法练习课(1)△△△△△ △△△5+3=()()+()=()8-3=()()-()=()(2)☆☆☆ ☆☆☆☆☆☆。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十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十一课时教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5页例一、例二,“做一做”。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比较、判断和迁移能力。
3.渗透“变与不变”思想,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练习本,10根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1.连加、连减口算(小黑板出示)师:说一说连加、连减的计算题应当怎样计算。
(从左到右依次计算)2.加法、减法口算:4+3= 7-2= 3+7= 10-4=4-2= 2+3= 8-1= 7+3=学生口算出得数,并观察每组中的两题有什么特点。
小组讨论、汇报。
(第一个算式的得数是第二个算式中的第一个加数或者是被减数)二、学习新知1.初步感知加减混合运算,发现加减混合运算的特点师:利用这个特点能不能把每组中的两道题合成一道题?学生说组合题,教师板书:4+3-2= 3+7-4= 4-2+3= 8-1+3= 师:这些题有什么特点?(这些题有加法计算,也有减法计算)给它们起个合适的名字。
学生交流,教师归纳:这些题就是加减混合运算题。
教师板书课题:加减混合2.探讨计算方法师:想一想这些题应当怎样计算?4人小组讨论一下,试着算一算。
学生交流后说说个人方法。
教师让学生结合课本的两幅图说图意并正确进行计算。
学生说出4+3-2,3+7-4,4-2+3,8-1+3的计算顺序:第一步先算……第二步再算……教师板书出计算过程。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刚刚我们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计算的?谁能用一句话把这种顺序总结起来?归纳:加减混合运算先算前两个数,用得数再与第三个数进行计算,也就是从左到右依次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1.学生说一说第75页“做一做”的图意并玩成填空。
2.同桌互相摆小棒,列出加减混合的算式并计算。
五、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了解了哪些知识?教学内容:教科书练习十二。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十一》课堂教学课件PPT公开课
11.【课本P56 练习十一 第11题】
7+ 1 =8
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
5+ 4 =9
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
12.【课本P56 练习十一 第12题】
6–2= 4
3+3= 6
7-2= 5
4+3= 7
你发现了什么?
8–2= 6
5+3= 8
9–2= 7
6+3= 9
减号后面的数不变,减号前面的数逐渐多1,得数逐渐 多1。一个加数不变,另外一个加数逐渐多1,得数逐渐多1。
0+8=8 8+0=8
1+7=8 7+1=8
3+5=8 5+3=8
4+4=8
0 哪两张卡片上的数相加得8? 8
1 7
3 5
4
4
结果1
结果2
结果3
结果4
0+9=9 9+0=9
1+8=9 8+1=9
2+7=9 7+2=9
3+6=9 6+3=9
04 95
1 8
2 7
3 6
4+5=9 5+4=9
哪两张卡片上的数相加得9?
R·一年级数学上册
练习十一
1.按0~9的顺序连线。【课本P54 练习十一 第1题】
2.数一数,比一比。【课本P54 练习十一 第2题】
9 8 9>8
3.填一填,同桌之间互相提一个问题。
【课本54页“练习十一”第3题】
2
4 56789
4.【课本P54 练习十一 第4题】 1726354
8 71625 3 4 1 82 73 64 5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11课时:提高减法能力—综合练习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11课时:提高减法能力—综合练习是一节旨在帮助学生加强减法能力的课程。
减法是数学中比较重要的章节之一,懂得了减法,才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
在这一课时中,我们通过综合练习来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减法技能。
练习1
第一项练习是在数字30以内的减法,主要帮助学生掌握10以内的减法和数轴的操作。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数轴,并告诉学生如何利用数轴上的标记来完成减法运算。
练习2
第二项练习是在数字100以内的减法,主要帮助学生掌握大于10的减法如何在一列数字中使用观察和计算来完成减法运算。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列出一列数字,并让学生从中找出减数和被减数。
练习3
第三项练习是在数字100以内的减法,也是在数字100以内的借位减法。
主要帮助学生掌握数字100以内的借位减法,并了解如何在减法中使用基本的借位规则。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给出一组带有借位的减法题目,并让学生演示如何借位并完成减法运算。
练习4
第四项练习是关于数字100以内的减法,主要帮助学生掌握如何在数字100以内使用竖式完成减法运算。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展示一组竖式减法,让学生跟随并学习竖式的运算顺序和用法。
总结
通过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11课时:提高减法能力—综合练习,学生可以增强自己的减法技能和识别能力。
教师也可以适时做一些增加难度的减法综合练习,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减法和加强自己的数学素质。
在学习这个课程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注重理解法人思想,并主动分析掌握其实质,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进阶到更高的数学课程中去。
数学一年级第十一课教学方案
数学一年级第十一课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数的前后关系,掌握数字的顺序排列。
2. 掌握数字的写法和读法,培养快速识数的能力。
3. 能够利用数字完成简单的加减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数字的前后关系和顺序排列。
2. 数字的书写和读法。
3. 数字的加减运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利用数学教具或数码卡片,让学生自由组合数字,复习前面的数字知识。
- 引导学生观察数字的前后关系,并思考数字的顺序排列。
2. 学习数字的前后关系和顺序排列(15分钟)- 通过游戏形式,让学生观察并感知数字的前后关系,如找出比某个数字大或小的数。
- 以数轴为辅助,让学生将数字排列成正确的顺序。
-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总结数字的排列顺序。
3. 学习数字的书写和读法(20分钟)- 示范和解释数字的正确书写方法,包括数字的笔画顺序和书写规范。
- 让学生跟随示范,练习写出数字,并纠正他们的书写错误。
- 引导学生从看到数字的形状,准确地读出数字的名称。
4. 进行数字的加法运算(25分钟)- 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找到简单的加法例子,如一朵花加上两朵花等。
- 利用实物或图片进行教学演示,让学生理解加法的概念。
- 通过练习题,让学生亲自尝试完成简单的加法计算。
-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解决加法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灵活性。
5. 进行数字的减法运算(25分钟)- 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找到简单的减法例子,如一串珠子减去两个珠子等。
- 利用实物或图片进行教学演示,让学生理解减法的概念。
- 通过练习题,让学生亲自尝试完成简单的减法计算。
-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解决减法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灵活性。
6. 巩固练习(15分钟)- 给学生出示一些数字的排列图,要求他们根据所学的知识来填写缺失的数字。
- 给学生一些简单的计算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的加减法知识解决问题。
四、教学评价1. 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反应情况,及时进行帮助和指导。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 练习十一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练习十一教案概要本教案是针对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三单元中的练十一进行设计的。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将能够掌握以下知识和技能:- 复数字1~5的认识和书写- 通过练题加深对数字1~5的理解和记忆- 发展对数字序列的观察和归纳能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能够正确认识和书写数字1~5- 能够根据题目要求进行相应的计算和选择能力目标- 能够观察数字序列的规律并作出相应的推断- 能够独立完成练题,提高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数字1~5的认识和书写- 观察数字序列的规律并作出推断教学准备-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练十一的练题- 笔和纸教学步骤1. 复数字1~5的认识和书写,可通过练题对学生进行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
2.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十一的题目,教师可以进行适度的引导和辅助,帮助学生充分理解题目要求和解题思路。
3. 针对练十一的特点和难点,进行重点讲解和示范,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消除学生的疑惑。
4.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数字序列的规律和特点,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归纳能力。
5.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分享归纳的结果和解题策略。
6. 对学生的练结果进行批改和评价,给予肯定和指导。
教学延伸可以设计一些拓展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具挑战性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价- 学生是否能够正确认识和书写数字1~5- 学生在完成练十一中的表现和答案是否正确- 学生是否能够观察数字序列的规律并作出推断参考资料-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练习十一的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十一教学设计
《练习十一》教学设计绍兴县孙端镇中心小学赵月萍一、设计思想《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应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算和程式化地叙述“算理”。
针对《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小学数学生活化要求,数学学习不仅要使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培养数学能力,而且要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和用途。
所以,本课的设计,能让学生在一定的含有数学问题的实际学习活动中,培养应用数学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1、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简单问题。
2、本内容在教科书第73—74页。
在新授课连加和连减课后,紧接着安排了相关的联系,目的在于巩固前面所理解的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材在练习十一中只安排了看图理解连加、连减算式的意义并填数的习题,没有让学生自己看图写连加、连减算式的要求。
第一题是由一步加法计算向两步加法计算过度的题目,目的是让学生初步理解一步计算和两步计算之间的联系,掌握连加的计算顺序,从而更好地感受连加计算的形成过程。
第七题既是连加计算,又要利用填未知加数的思路填出恰当的数,一些学生可能感到困难。
3、通过本课的练习,可以让学生更好、更熟练地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以及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三、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学完了10以内的连加、连减的计算,对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掌握。
2、在应用数学方面,可能会有一些障碍。
3、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连加、连减计算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把已学到的数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中感受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时除用好这些材料外,还要注意充分挖掘其他内容中有关学数学、用数学的资源,并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去切实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十一教学设计教案
《练习十一》教学设计绍兴县孙端镇中心小学赵月萍一、设计思想《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应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算和程式化地叙述“算理”。
针对《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小学数学生活化要求,数学学习不仅要使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培养数学能力,而且要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和用途。
所以,本课的设计,能让学生在一定的含有数学问题的实际学习活动中,培养应用数学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1、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简单问题。
2、本内容在教科书第73—74页。
在新授课连加和连减课后,紧接着安排了相关的联系,目的在于巩固前面所理解的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材在练习十一中只安排了看图理解连加、连减算式的意义并填数的习题,没有让学生自己看图写连加、连减算式的要求。
第一题是由一步加法计算向两步加法计算过度的题目,目的是让学生初步理解一步计算和两步计算之间的联系,掌握连加的计算顺序,从而更好地感受连加计算的形成过程。
第七题既是连加计算,又要利用填未知加数的思路填出恰当的数,一些学生可能感到困难。
3、通过本课的练习,可以让学生更好、更熟练地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以及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三、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学完了10以内的连加、连减的计算,对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掌握。
2、在应用数学方面,可能会有一些障碍。
3、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连加、连减计算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把已学到的数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中感受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时除用好这些材料外,还要注意充分挖掘其他内容中有关学数学、用数学的资源,并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去切实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课时练习十一》教学设计
第十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第3课时练习十一(2)教学内容:课本第91页。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正确计算9加几的算式,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让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感知简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3、体会数学的作用,初步树立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掌握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以及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
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9+7= 9+6= 9+5=2+8= 9+2= 9+8=3+6+4= 4+5+2= 8+2+5=17-7+4= 9+10-9=学生直接在本子上写得数,完成后指名学生说说口算过程。
2、在得数错的算式后面打“╳”并改正。
9+7=16 15-5=5 9+3=132+6=8 12-2=1 9+9=20学生独立思考并进行判断,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理解每题错误之处并分析原因。
3、解决问题(1)练习十一第6题。
先说说运算顺序,在计算结果并天灾课本上。
(2)练习十一第7题。
1)出示第一幅图。
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交流。
搜集信息交流。
学生填写信息,并计算。
指名交流:你是怎么想的?2)出示第二幅图。
请学生说图意,填写完整,列式计算。
交流信息和算式。
二、拓展练习1、看图填一填。
(图略:第一行9个苹果;第二行5个苹果;第三行6个苹果)(1)第一行和第二行共()个苹果。
(2)第一行和第三行共()个苹果。
2、玩具熊每个5元,玩具汽车每辆9元,皮球每个9元。
(1)要买两种玩具,最少要()元,最多要()元。
(2)你喜欢哪两种玩具,买这两种玩具要用()元。
四、全课总结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教师小结: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要做个有心人,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巩固新知,寻找规律。
小组讨论可以提几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紧接着小组讨论,汇报本小组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列出9加几的算式,再在一起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运用动画操作,启发学生找到最简便的方法——“凑十法”计算。
《练习十一(2)(第3课时)》(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练习十一(2)(第3课时)》(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
二、教学内容1. 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2. 练习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和应用。
2. 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图片、卡片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复习:通过PPT展示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请几名学生上黑板展示自己的答案。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讨论、交流,解决实际问题。
4. 讲解:针对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5. 巩固:通过PPT展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6. 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注意。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练习十一(2)(第3课时)》2. 板书内容: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和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完成练习本上的练习题。
2.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八、课后反思1. 本节课学生掌握了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和应用,提高了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3. 今后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4. 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第11课时 练习课(2)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第11课时练习课(2)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1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巩固1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 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物品分类等。
3. 游戏活动,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 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2.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学知识。
3. 利用游戏活动,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1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 巩固练习(10分钟)(1)让学生完成课本第46页的练习题,巩固1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教师挑选部分题目进行讲解,强调运算规律和注意事项。
3. 解决实际问题(10分钟)创设生活情境,如购物找零、物品分类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购物找零:小明去超市购物,买了一个玩具汽车和一个苹果,共花费8元。
他给了收银员10元,请问小明应该找回多少钱?(2)物品分类:将教室里的物品按照颜色、形状等特征进行分类,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分类。
4. 游戏活动(10分钟)开展“算术接力赛”,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依次完成一道1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题目。
最快完成且正确的小组获胜。
5. 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继续巩固1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六、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巩固练习、解决实际问题和游戏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了1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一年级数学上册《6—10认识和加减法练习十一》的教学设计
《练习十一》的教案练习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练习十一”。
练习目的:1.通过练习,巩固8、9的组成与分解,熟练的计算8、9的加减法。
2.通过观察看图,使学生能够正确掌握算理,能根据已知量和问号之间的关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列式并计算。
3.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发散思维能力。
4.通过练习,使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5.结合8和9的学习,向学生渗透环保教育和劳动教育。
练习重点:进一步掌握8.9的组成,使学生能够正确掌握算理,能根据已知量和问号之间的关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列式并计算。
练习难点: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口算能力,及会看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
练习准备:多媒体及课件。
练习过程:一、谈论引入,提示课题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上一节8和9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复习课,大家高兴吗?(高兴)老师也很高兴,我们共同努力上好这节课,好吗?【设计意图:直奔主题,节省时间,激发学生参与意识,而且老师以朋友的身份出现,摆正了自己的位置——只是引导者,学生的学习伙伴,从而给学生充分的自我发挥的权利,老师的作用只是提示、引导、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这是学生发展进而也是教学发展的根本活动。
】1、复习序数:请同学们按0~9的顺序连线(展示教科书图片)。
连完线之后,看看它是一个什么图形?(小猫钓鱼)【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复习数的大小比较;出示图片:数一数,比一比,小狗多还是小兔子多?【设计意图:这是一道体现统计思想的趣味题,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经历分类数数的过程,并在数数的基础上比较大小】3、按顺序填数。
每个动物都在第几节车厢,你能帮忙它们吗?【设计意图:本题是复习数的序数意义,要求学生按顺序填数。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1、找朋友。
课件显示:你能帮忙找出哪两个是8的朋友吗?还有9呢?【设计意图:利用“找朋友”的游戏,帮助学生复习8和9的组成。
】1、2、看图写4个不同的算式:课件展示图。
小学数学练习十一教案
小学数学练习十一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分数的基本概念,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
2. 能够将整数和分数进行转换,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 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分数进行计算和表达。
教学内容:1. 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2. 整数和分数的转换。
3. 分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运算。
4. 实际问题中的分数应用。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整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提问:如果我们有3个苹果,想要表示其中的1个苹果,我们会用什么数来表示?3. 引入分数的概念,解释分数表示的是整体的一部分。
二、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10分钟)1. 解释分数的组成,分子表示部分的数量,分母表示整体被分成了几份。
2. 举例说明分数的表示方法,如1/2表示一个整体被分成2份,取其中1份。
3. 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大小比较,分子越大,分数越大;分母越大,分数越小。
三、整数和分数的转换(10分钟)1. 解释整数和分数之间的关系,整数可以看作是分数的分母为1的特殊情况。
2. 演示整数和分数之间的转换方法,如将整数转换为分数,只需在整数后面加上分母1。
3. 让学生进行一些整数和分数的转换练习,巩固知识点。
四、分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运算(10分钟)1. 解释分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运算规则。
2. 举例说明分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运算,如1/2 + 1/3 = 5/6,1/4 * 3/2 = 3/8。
3. 让学生进行一些分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练习,巩固知识点。
五、实际问题中的分数应用(10分钟)1. 举例说明实际问题中的分数应用,如分配物品、计算比例等。
2. 引导学生运用分数来解决实际问题,如如果有12个糖果,想要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会得到几个糖果?3. 让学生进行一些实际问题的分数应用练习,巩固知识点。
六、总结和复习(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总结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2. 强调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重要性。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11课时 0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11课时 0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0的数字形态和意义。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方式,理解0的含义。
3. 培养学生运用0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
二、教学内容1. 0的数字形态和意义2. 0在数学计算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0的数字形态和意义,0在数学计算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理解0的含义,运用0进行数学计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方式,理解0的含义。
2. 采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数字卡片0,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数字吗?它叫什么名字?”学生回答:“0”。
2. 探究0的含义教师引导学生思考:“0表示什么意思?我们身边有哪些地方用到了0?”学生回答:“0表示没有,电话号码里有时会用到0。
”3. 学习0的数字形态教师出示0的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观察0的形态,并提问:“0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回答:“0是一个圆圈。
”4. 0在数学计算中的应用教师出示数学题目:“同学们,我们来看一道题目:5减去5等于多少?”学生回答:“等于0。
”教师总结:“当我们从一个数中减去它自己,结果就是0。
”5. 游戏:找0教师将0的数字卡片藏在教室的某个地方,让学生分组寻找。
找到0的小组可以获得奖励。
游戏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0的数字形态和意义。
6.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今天我们学习了0的数字形态和意义,知道了0表示没有。
我们还学会了用0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
希望大家能够熟练掌握0的知识。
”六、课后作业1. 练习书写数字0。
2. 完成《数学乐园》第3单元第11课时的练习题。
七、板书设计1. 0的数字形态和意义2. 0在数学计算中的应用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直观演示、游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等方法,让学生掌握了0的数字形态和意义,并能运用0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1课时 用数学 教案
第5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11课时用数学【教学内容】:教材P57及练习十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加减法的联系和1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情境图,培养和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能够正确掌握算理,能根据已知量和它们之间的关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列式并计算。
4.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5.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方面的教育。
6.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集体的智慧,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与合作精神【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正确掌握算理,能根据已知量和它们之间的关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列式并计算。
【教学难点】:培养和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一、激情引新。
出示大森林图。
师:快乐的大森林里都有些什么?二、合作探究,体验发现1.主动探究,体验加法的含义。
出示蘑菇图。
师:通过观察,你知道了什么?问:小问号问我们什么?师:谁来帮小蘑菇算一算:一共有几个呢?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板书:6+2=8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我们一起去小鹿们在干什么吧!2.小组合作,体验减法的含义。
出示:小鹿图师:请大家注意观察,你看到些什么?请说给你的同座听。
师:根据这幅画,你能提出一个合适的数学问题吗?请先自己想想,然后四人小组讨论。
教师强调讨论时请注意:一个人说的时候,其他人要认真听,等他说完了,别人再说。
小组同学思考,互相讨论。
教师巡视、倾听,并与之交流,适时启发。
3.汇报结果。
师:谁先来说说,你们准备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问:你能完整的把这幅图说一说吗?问:要求还剩几只小鹿,怎样列式呢?(板书:9-3=6)师:你是怎样想的?4.尝试小结。
师:通过解决我们提出的这个问题,你发现了什么?(着重启发,引导学生理解: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就得到另一部分)5.联系生活,整体感知。
师:根据小鹿图,大家不仅自己提出了问题,而且还自己解决了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十一教学设计教案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练习十一》教学设计绍兴县孙端镇中心小学赵月萍一、设计思想《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应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算和程式化地叙述“算理”。
针对《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小学数学生活化要求,数学学习不仅要使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培养数学能力,而且要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和用途。
所以,本课的设计,能让学生在一定的含有数学问题的实际学习活动中,培养应用数学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1、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简单问题。
2、本内容在教科书第73—74页。
在新授课连加和连减课后,紧接着安排了相关的联系,目的在于巩固前面所理解的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材在练习十一中只安排了看图理解连加、连减算式的意义并填数的习题,没有让学生自己看图写连加、连减算式的要求。
第一题是由一步加法计算向两步加法计算过度的题目,目的是让学生初步理解一步计算和两步计算之间的联系,掌握连加的计算顺序,从而更好地感受连加计算的形成过程。
第七题既是连加计算,又要利用填未知加数的思路填出恰当的数,一些学生可能感到困难。
3、通过本课的练习,可以让学生更好、更熟练地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以及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三、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学完了10以内的连加、连减的计算,对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掌握。
2、在应用数学方面,可能会有一些障碍。
3、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连加、连减计算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把已学到的数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中感受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时除用好这些材料外,还要注意充分挖掘其他内容中有关学数学、用数学的资源,并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去切实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四、教学目标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
2、使学生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3、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4、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探索精神。
五、重点、难点重点:进一步熟练计算10以内的连加、连减。
难点:一次性准确口算出两步计算结果。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1、借助实际生活中熟悉的事物理解数学。
提供大量丰富的素材,创设让学生观察操作的机会。
2、提供数学交流的环境。
培养合作意识。
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数学交流情境,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欣赏他人的良好心态。
3、重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给学生大量主动探索、体验、领悟与创造学习的时间与空间。
4、引导学生感受数学学习成功的乐趣。
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或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某一实际问题后,教师应满腔热情地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从中感受到成功后的快乐。
七、课前准备教学挂图,口算卡片,自制数学乐园门票(教材练习十一的习题4和习题8)八、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师:双休日的时候,小朋友们最想去哪里玩啊学生:自由回答师:加加、减减很喜欢去数学乐园游玩,小朋友们想不想跟着他们一起去玩啊生:好。
(出示数学乐园图)这个数学乐园和别的公园可不一样,买了门票之后还不能进去。
要想进去可得先填门票上的密码,你们瞧:教师出示第四题和第八题。
小朋友们会填吗学生说:会。
下面请小朋友把它认真地抄一遍,抄在日字格上。
学生写,教师巡视。
教师小结:小朋友的密码都写对了,我们就可以到数学乐园玩了。
(二)出示跳绳图师:恩,很好。
每个小朋友都能出色地完成这个任务,现在,你们就跟着加加、减减一起去游乐园看看吧。
师:你们看到了么,在乐园门口有一队小朋友在跳绳,我们去看看好么生:好啊好啊。
师:大家一起来看看,说说你们在这里看到了什么仔细观察挂图,说说图意。
(引导学生从跳绳的和围观的、男同学和女同学的角度来说)根据图意列几道算式(学生回答,老师板书出示) 2+3 5+4 2+3+4口算,并说说前两个算式和第三个算式之间的联系,再有序地说出2+3+4=的计算过程。
【设计意图:将数学与生活情境联系紧密联系,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学习产生亲切感;让学生初步理解一步计算和两步计算之间的联系,比较异同,掌握两步计算的计算顺序,从而更好地感受两步计算的形成过程。
】(三)出示燕子图师:小朋友们玩得真开心啊,你们开心吗生:开心师:你们看,这些到南方过冬的小燕子们也停下了脚步,来凑热闹了。
(教师出示燕子图)看图说几句话(组内讨论,说出数学问题)列式计算同桌说说计算过程班级交流,归纳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方法(有连加或者连减的算式出现,都应该加以肯定)小燕子要离开了,你们有什么想跟小燕子说的么(学生可以自由发挥,自由说)(四)出示习题3加加和减减又继续领着小朋友往前走了,啊!前面出现了一座荷叶桥,真漂亮!小朋友们你们看:教师出示第三题:小朋友们能过这桥吗(学生会说,能)比一比,看谁能又快又安全地过桥。
(出示乐园里面的一座荷叶桥,每片荷叶上有一道算式。
)3+4+1= 7+2+1= 2+2+4= 5+0+3= 6+4+0= 4+3+2=按顺序说说计算过程任选一题说说计算过程(可以同桌先讨论下,然后再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算出来的)【设计意图:低年级的学生好胜心强,通过谁先过桥的比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能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
】(五)出示猪八戒吃西瓜图师:终于过了独木桥,我们到前面的凉亭来休息一下吧生:好师:前面的空地上刚好有猪八戒在表演,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猪八戒吃西瓜的挂图)1、请学生来说说图画的意思,猪八戒是怎么吃西瓜的2、你能给它编一个小故事吗一分钟思考,学生自由说。
3、你能列一个算式吗指名回答4、交流,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设计意图:这里借助了学生们熟悉的人物,使学生提高了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六)出示习题8今天,我们小朋友玩得开心吗数学乐园的主人看到我们那么多小朋友来,他也很开心,他想送我们小朋友一些气球。
(课件出示)不过,你要答对题目,才能得到礼物哦!8-5-3 9-5-4 5-2-110-2-7 10-6-2 8-0-6(1)指生计算。
(2)选择其中一题说说计算过程。
【设计意图:把这些算式放到气球上面,让小朋友们算,不仅要算对答案,还要能说出计算过程。
这样才能把漂亮的大气球送给小朋友。
通过这样的比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能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七)出示汽车图师:我们要回家了,大家排好队去停车场乘车。
观察图,说说图意。
(同桌互说,教师指名回答。
可能有连加、连减两种)列式计算。
(指名板演,其余的做在口算纸上。
)汇报、交流计算方法。
(八)出示习题7在停车场,大家看到了一张很特别的路牌,那是一趟去植物园的车,如果想要去植物园游玩的话可以乘这几路的车子。
可是路牌上没有明确写明这是几路车,只是说这几路车的路牌上的三个数字加起来刚好是9,想要乘对车就要先算出这是几路车。
12 3现在想不出的话,大家也可以在回家的路上好好想想,在家里好好想想,想出来了,那下次就可以乘车去植物园游玩了。
(九)小结师:今天,我们跟着加加、减减一起去数学乐园玩了,不仅玩得开心,还学到了很多的知识。
只要我们肯动脑,就没有什么可以难倒我们的。
九、板书设计连加连减练习2+3 3+4+2=9 10-3-1=65+4 7 72+3+4十、作业设计1、.看图列式计算.=2. △+○+□=6○+□=5 △=()△+○=3 ○=()□+△=4 □=()3、= =4、判断。
(1)4+3+2=7 ()(2)4-3-1=1 ()(3)8+2+0=10 ()(4)10-5-4=9 ()5、过几天,我们要准备去郊游,下面都是同学们喜欢的食物。
(1)你要选择几种食品,算一算需要多少钱用我们今天学的知识来解决。
(连加。
自己把算式写在作业纸上。
再全班交流)(2)如果,妈妈给你10元,你想买什么还剩多少钱(连减。
4人小组讨论,并把算式记下来)十一、镇街交流意见十二、教师使用体会问题研讨一、如何让学生知识更好地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小学数学生活化要求,数学学习不仅要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培养数学能力,而且要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和用途。
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我们就要更多地考虑如何将生活和数学紧密地结合,借助实际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提供大量的素材,让数学生活化,让生活数学化,使学生能更易于接受,更喜欢。
二、如何让练习课的课堂丰富多彩一直以来,数学练习课是枯燥乏味的,除了练习还是练习,长此以往,学生也产生了一种学习疲劳。
很多学生一碰到练习课就会埋头苦练。
因此,我们要改变练习课的学习方式,根据学生的不同心理,通过各种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享受到练习课的乐趣。
同时也要给学生提供大量主动探索、体验、领悟和创造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参考资料《新课程、新教学、新备课》,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12页《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数学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0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