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历史七下《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word学案
第4课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学案.doc
第4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学案1七年级下册第4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主备人:熊国成审定:历史备课组班级:姓名:小组:【学习目标】1. 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目的,考试科目、内容及科举制的作用。
2.了解唐朝衣食住行的时尚和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
【学习重点】科举制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学习难点】理解隋唐时期选官方式变化的进步意义。
【课前导学】一、古诗有“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又有“皇榜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你知道这些是描述古代什么重大事件的诗句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与此有关,影响我国社会一千多年的史实。
科举制的含义创立和完善主要科目主要作用衣食住1、盛唐时期国运,政局 o 等一列制度创新,为社会发展注入了生机勃发的活力。
2、盛唐时期从习俗风尚到思想文化都体现出_________ 和的特点,展示了、与充满的时代精神;整个社会激荡为国的进取精神。
2【课堂导学】1、科举制度从隋朝一直沿用到清未,历时1300多年,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事业、人才选择和文学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想一想:科举制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或对谁最有利)?有何历史作用?(2)比一比:与科举制有关的成语,典故,诗歌,名言等谁知道的多。
(3)议一议:科举制做为一种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早已废除,考试选拔人才仍是当今的主要用人制度。
联系今天的考试改革提出合理化建议。
【课后导学】1、科举制创立于:()A、东晋B、南北朝C、隋朝D、唐朝2、下列对唐朝科举考试不正确的说法是:()A、通过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的制度B、它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C、对参考者有严格的限制龄D、它为士子创造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3、唐朝社会习俗从饮食,服饰到音乐舞蹈都体现出以下什么样的特点?()A、封闭、保守B、胡汗交融、中西贯通C、完全模仿北方少数民族D、完全模仿周边国家4、下列为隋朝创立的有:①郡县制②均田制③三省六部④科举制()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5、唐代陶器闻名于世界的工艺珍品是:()A、唐三彩B、白瓷C、青瓷D、景德镇瓷器6、“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形象刻画出的科考情况是()A、秀才科B、明经科C、进士科D、明算科7、隋唐后,读书人实现“朝为天舍郎,幕登天子堂”梦想的主要途径是(A、九品中正制B、推荐制C、科举制D、自荐制7、进士科中,主要测试解决社会实际问题能力的项目是()A、策问B、杂文C、经史D、诗词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天下英雄,入吾散中矣。
北师大版历史七下《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word学案
北师大版历史七下《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word学案●精题精讲例1 在中国封建社会,猎取秀才、举人、状元这些功名称号的要紧途径是A.参加科举考试B.辛勤耕作致富C.作战建立战功D.经商成为富商巨贾例2 下列关于隋唐科举制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科举制度正式形成于隋朝B.常设的要紧科目有进士和明经C.进士科要紧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D.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我夯基我达标1. 隋唐之前的选官要紧凭()A.才能 B.家世背景 C.思想进步 D.勤劳2. 隋唐时期创立并逐步完善的选拔官吏的制度是()A.科举制B.九品中正制C.举荐制D.自荐制3. 下列关于科举制度历史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便于在全社会范畴内选拔人才B.使国家机构人员不断更新C.挫伤了读书人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D.推动了唐朝崭新局面的显现4.进士科中,要紧测试解决社会实际咨询题能力的项目是()A.策咨询B.杂文C.经史D.诗词5.在科举制创立之初,李世民曾有一句名言。
他看着新科进士从门中鱼贯而入,中意地讲:“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对此明白得最确切的是()A.新科进士是人才B.科举考试选中了天下英雄C.新科进士专门多D.科举制扩大了唐朝统治的社会基础6.自隋唐以后,读书人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妄图的要紧途径是()A.九品中正制B.举荐制C.科举制D.自荐制7.在唐代,使出行变得普遍而富于乐趣的方式是()A.乘船B.乘车C.坐轿D.骑马8.不同的时代,人们追求的时尚生活特点也不一样。
下列反映了唐代时尚的有()①饮茶②骑马出行、游玩③穿胡服④到瓦舍娱乐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我综合我进展9.下面的讲法哪些可能发生于盛唐时期?请在正确讲法后打○,否则打△。
(1)能够参加科举考试。
(2)能够与朋友们饮茶、吟诗。
(3)能够骑马、开汽车出去旅行。
(4)妇女能够参加各种社交和文体活动。
(5)能够依照自己的经济条件建筑房屋。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导学案
第4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旁白:乘舟一路而上,京师就在眼前。
好一番热闹情景。
为会试而来的乡贡络绎不绝。
科成:常科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算,一史,三史,开元礼,道举,童子等。
听说明经,进士尤其吃香。
我考哪个呢?要请教其他兄台。
举功:兄台也进京赶考来了?我打算考进士的的策问,经史,杂文,还特别擅长诗赋。
兄台考哪一目呢?科成:我自幼就记诵儒家经典,背诵如流。
举功:恩,那兄台是考明经科了。
真希望和兄台同登及第啊!旁白:在礼部的主持下,两位顺利通过会试,真是同喜同贺。
考中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员。
即时女皇武则天召一干人等对试!武则天:朕亲试诸位才子,亲点状元举功!旁白:举功偕同科成,其他同榜之人凑钱举行庆贺活动,以同榜少年两人在名园探采名花,称探花使,要集体到杏园参加宴会,叫探花宴。
科成,举功:慈恩寺雁塔下,题名显荣耀;十年寒窗,终不悔!旁白: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遍长安花!●说一说:唐朝科举的主要科目有哪些?重在考察哪些能力?●议一议:英国大百科全书中有这么一句话:“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这里指科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议一议这最早的考试制度在历史上产生过什么影响?步骤二:相声表演——衣食住行●演一演:乙:好久不见了! 甲:好久不见了!乙:你今天怎么穿成这样啊?甲:这是“唐装”啊!乙:“唐装”?甲:对呀,这是今年最流行的呀!乙:是吗?甲:我现在已把唐朝乐队奉为我的偶像。
作为唐朝人,我感到无比骄傲。
乙:你成了唐朝人了?甲:对呀!乙:那好,我考你几个问题。
你们唐朝人都穿什么呢?甲:没看见么?头戴胡帽、身穿胡衣、脚蹬胡靴。
●谈一谈:盛唐精神风貌有哪些表现?●议一议:唐人之所以具有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原因是什么?三、训练反馈:(一)精挑细选(每题1分,共4分)1、“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时,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究的”—《世界史纲》中指的中国人是当时的〔〕A、汉朝人B、唐朝人C、宋朝人D、元朝人2、科举制度的影响,我们从侧面来分析,下面分析不正确的是〔〕A、“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科举考试最大的获益者是封建最高统治者皇帝。
第4课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教案.doc
第4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教案屮学七年级丿力史”配餐”教案课题:第四课昂扬进取的补会风貌一、教学内容及其分析:1.内容:本课主要介绍科举制焕发的活力,衣食住行时训,博人広放的精神风貌的内容。
重点T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这是课程标准的要求。
2.分析掌握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联系当今考试的实际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对唐朝人衣食住行的时尚和博人宏放的精神血貌的了解,感知科举制度的创新对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想象唐朝人的生活,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二、教学H标分析1.日标: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通过对唐朝衣致住行的时尚和博人公放的精神风貌的了解,感知制度创新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通过想像唐人的生活,培养丰富的想像力。
2、分析隋唐时期创立并逐步完善的科举制度,推动了一系列改革与创新,影响着那个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和社会精神风貌。
唐代的科举制对盛唐社会焕发出的生机活力与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因这是本课的重点。
难点感知制度创新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因为这与学牛U有的知识经验差距比较人,学生一时难以理解。
本谍将通过表演、想像等教学方式來加强学生的体验以解决这一难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良好气质。
盛唐时期,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唐人的博人胸襟、自由豪放的精神等,这些都是现代屮学生必须具备的。
要为他们嬢造自信大度的气质,不是i两节课能完成的。
所以这也是本课的一个难点。
三、教学问题分析本课主要介绍了“科举制度焕发的活力”“衣食住行时尚”和“博人宏放的精神风貌” 三部分的内容。
其川“科举制度焕发的活力”一节是本课的重点。
因为在隋唐时期,由于推行了科举选官制度,便于在全国范I韦I内选拔人才,扩人了屮央政权的社会基础;读书人可以自由报考,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他们屮的佼佼者进入统治集团之后,推动一系列改革,开创出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关系的全新局血,给社会带來革1七年级北师大版历史学科(下册)教学设计课题:第四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学科长:审核意见:备课组长:编写组成员:授课教师:授课时间:2010年月屮学七年级丿力史”配餐”教案新气象和创造粘神。
历史:第4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教案(北师大七年级下).doc
教学目标学情分析重点隋唐时期创立并逐步完善的科举制度,推动了一系列改革与创新,影响着那个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和社会精神风貌。
难点针对与唐朝人密切相关的科举制和衣食住行以及反映出的精神风貌展开合理想象关键教师注重引导学生知识与能力: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通过对唐朝衣食住行的时尚和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的了解,感知制度创新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通过想像唐人的生活,培养事富的想像力。
过程与方法:想像i下自己作为一个唐代士子参加科举考试的情况,以此了解唐朝科举制度的基木内容。
通过阅读课文及讨论,想像唐人时的衣食住行情况,借此体会盛唐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像唐人的生活情况,体会盛唐时代生机勃发的活力和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以增强民族El豪感,发扬奋发向上的精神,塑造自信大度的气质。
木课三目之间的关系是学生比较难理解的,特别是“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学生凭已有的知识经验很难感知。
所以本课设计为带领学生穿越时光隧道感受当时的历史场景, 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热情地去合理想象,组织好学生讨论, 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导学过程授课时间课标要求了解科举制的主要内容课型新授导学环节情境导入教学内容设置环节:K穿越时光的隧道』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乘坐时光列车超越时空隧道,做个出身贫寒的读书人去唐都长安赶考吧。
赶考的人很多,竞争很激烈,你一定不要输给别人哦!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明确目标自主学习教师活动创设情境时间新授:一、科举制焕发的活力设置环节:《知己知彼』1.科举的主要科目有哪些?2.重在考查哪些能力?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杏学生自学情况并配以图片,帮助学生了解科举制10设置环节:K你说我说』说说唐朝科举制的历史作用。
度的主要内容。
实行科举制,便于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学生展开小教师配以图片,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士子可以自由报考,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办事效率。
他们推动了一系列改革,开创出了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关系的崭新局面,赋予了社会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
北师大初中历史七下《第4课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word教案 (5)
第4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教学目标】1.道德目标:培养学生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的品质。
2.情智目标:①感情目标:增强民族自豪感,发扬奋发向上的精神。
②认识目标:了解隋唐实行科举制度的目的,考试科目、内容及科举制的作用;了解唐朝衣食住行的时尚和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
【教学时间】( 1学时)【教学手段】多媒体、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学过程】(一)感情调节科举制度是一种以王朝设科而士人投考为特点的官员录用制度,从其初具形态到其终止(从隋唐之际清帝国末年),其历史达一千三百多年之久,在中华帝国的政治文化结构中,该制度属处于中心地位的那些制度之一。
科举制度焕发出的活力,影响着唐人的生活,显示出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给世人耳目一新,令世界为之向往。
(二)自学1.自学内容1:理清本课知识体系。
自学方法:认真阅读教材,完成历史创造性练习P15 “课前思考”。
2.自学内容2:科举制度焕发的活力。
自学方法:阅读教材P20—21 “科举制度焕发的活力”一目内容,思考下列问题:3.自学内容3:衣食住行时尚。
自学方法:认真阅读教材P21—22“衣食住行时尚”一目的的内容,思考讨论下列问题:(1)请想像唐人一天的生活情况。
4.自学内容4: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
自学方法:认真阅读教材P23—24“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一目的的内容,思考讨论下列问题:(1)唐朝为什么产生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2)唐朝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有哪些表现和特点?(三)练习(解题、互阅或自阅)完成创造性练习P15—17(四)反思小结【加速一】探究:科举制与唐朝的社会风貌有什么关系?【加速二】材料解析: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材料二:“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材料三:“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请回答:(1)上述三则史料都与唐朝的什么政治制度有关系?(2)材料一是什么意思?(3)材料二、三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北师大版历史七下《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word学案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学案名师导航●要点导学1.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它始创于隋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时1 300余年,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从隋朝至明清的科举制度,它所坚持的是“自由报名,统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公开张榜”的原则,给中小地主阶级和平民百姓通过科举入仕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隋唐以后,几乎每一位知识分子都与科举考试有着不解之缘,从未参加过科举考试的读书人只是极少数。
科举产生出一大批善于治国安邦的名臣、名相和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众多有杰出贡献的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诗人、学者、教育家、科学家、外交家等。
实行科举制,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读书人可以自由报考,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为士子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激发了他们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他们中间的佼佼者进入统治集团之后,推动一系列改革进行,开创出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关系的崭新局面,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
到晚清时,科举考试已成为严重束缚知识分子的枷锁,暴露出种种弊端.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2。
唐人的衣食住行唐人大规模地穿戴外国异族服饰,并成为当时社会的流行风尚,这是其他朝代比较少见的现象。
京城长安里“胡著汉帽,汉著胡帽”非常普遍,胡汉风俗融合的结果竟使司法参军无法捕捉胡贼。
唐长安不但是一个兼容外来服饰文化的中心,而且胡食在长安也比比皆是。
东市和长兴坊有专门的胡食店,白居易的《寄胡饼与杨万州》更是众人皆知:“胡麻饼样学京师,面脆油香新出炉。
"近年来,西安地区考古出土的文物中,胡人女子骑马陶俑和胡人三彩俑不胜枚举,甚至还有一些昆仑黑人俑,正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胡化状况,体现出帝国自信开放的宏大气度和中华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3。
唐代精神风貌博大宏放的原因、主要表现唐代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科举制选拔出很多大胆革新的官员,推动一系列改革、创新,影响、推动着产生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主要表现:①唐代允许少数民族或外国人做官,与之通婚和亲;唐朝对各派学说和外来文化兼收并蓄的史实,体现了唐代胡汉融合,中西贯通的特点.②唐太宗“车轨同八荒,书文混四方"的政策展示了唐朝的博大宏放和革新气象.③“唐昭陵六骏”中的“拳毛”的图画展示出唐人建功立业的进取精神。
北师大初中历史七下《第4课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word教案 (4)
第4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通过对唐朝衣食住行的时尚和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的了解,感知制度创新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通过想像唐人的生活,培养丰富的想像力。
过程与方法想像一下自己作为一个唐代士子参加科举考试的情况,以此了解唐朝科举制度的基本内容。
通过阅读课文及讨论,想像自己作为一个唐人时的衣食住行情况,借此体会盛唐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像唐人的生活情况,体会盛唐时代生机勃发的活力和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发扬奋发向上的精神,塑造自信大度的气质。
二、教材分析本课共有三个子目,分别是“科举制焕发的活力”“衣食住行的时尚”和“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科举制给士人创造了相对平等的机会,激发了他们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
他们中的佼佼者进入统治集团后,推动一系列改革,开创出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关系崭新的局面,赋予社会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
唐人的衣食住行,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无不与之有关,而唐人衣食住行的时尚,处处展现出唐人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在世人面前展现了中华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和生机勃发的活力。
教学重点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这是课程标准的要求。
隋唐时期创立并逐步完善的科举制度,推动了一系列改革与创新,影响着那个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和社会精神风貌。
唐代的科举制对盛唐社会焕发出的生机活力与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因此这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感知制度创新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因为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差距比较大,学生一时难以理解。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良好气质。
盛唐时期,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唐人的博大胸襟、自由豪放的精神等,这些都是现代中学生必须具备的。
要为他们塑造自信大度的气质,不是一两节课能完成的。
所以这也是本课的一个难点。
三、学情分析本课三目之间的关系是学生比较难理解的,特别是“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学生凭已有的知识经验很难感知。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学案
第4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目标导航学习目标掌握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联系当今考试的实际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对唐朝人衣食住行的时尚和博大宏放的精神面貌的了解,感知科举制度的创新对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想象唐朝人的生活,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重难点分析重点科举制焕发的活力难点科举制的历史作用对本课教学重点的处理,教师可以做两种选择:一种是以科举制度创立和逐渐完善的过程为教学重点。
教材在前两个子目中分别叙述“创立”与“完善”这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阶段。
在这一过程中,隋朝的历史任务是破旧立新,确立科举制度──废止过时的选官旧制(九品中正制),将选官、用人权力从地方收回中央;开始突破门第的限制,按考试成绩择优选才。
但是隋朝不经常举行考试,录取的人不多,各科考试的内容和方法尚未形成固定制度。
唐朝的历史任务是继承发展,健全科举制度──扩充国学规模,扩大考生来源,增加考试科目,丰富考试内容,严格考试制度。
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在完成这些任务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另一种是充分利用课文中提供的材料、“阅读分析”,把教学重心放在分析科举制度的作用、影响上,并对科举制度进行具体、客观的评价。
例如,隋唐时期科举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开考试、平等竞争的特性,使处于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能的机会,提高他们的政治地位,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
学法指导注意提示学生运用从具体的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方法,言之有据地分析问题。
例如,从思想上看,从每年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数、开元年间科举出身的宰相占2/3、从进士及第后的曲江宴和雁塔题名可以得出——科举制度笼络了读书人,从科举考试中明经科以儒家经典为考试内容可以得出──科举制度控制了读书人。
为了提高自学能力,开阔知识面,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或课后,查阅《辞海》等书籍,看一看自己知道的一些古代人物,例如姚崇、李白、杜甫、岳飞、司马光等是否参加过科举考试,他们是否中过进士。
七年级下册《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学案北师大版
七年级下册《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学案北师大版教案示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联系当今考试的实际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对唐朝人衣食住行的时尚和博大宏放的精神面貌的了解,感知科举制度的创新对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想象唐朝人的生活,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堂学习、练习,后自我检测,掌握基本知识。
采用合作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探究式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科举制焕发的活力,加深学生对科举制度的理解,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
通过学习衣食住行时尚,学生通过相声表演体验想象唐朝人的生活,体会盛唐博大宏放的精神面貌。
通过学习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从唐朝气度恢弘的隆盛风采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多媒体演示图片,创设堂情境,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重点科举制焕发的活力难点科举制的历史作用教学过程导入新师:首先,同学朗诵自己填写的乾陵武则天无字碑。
生:(略)朗诵会现在结束,请同学们上交下作的本P19自我测评与自己填写的乾陵武则天无字碑,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成绩册。
师:今天我们学习师:(演示题)第4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师:(演示江南贡院图)这是什么地方?生:(略)师:同学朗读本P20正文第一自然段。
生:(略)师:这是什么拓本?生:(略)师:这是大雁塔进士题名帖拓本。
22号同学请回答:什么叫科举制?科举制是什么时期创立并逐步完善的?科举制有什么作用?生:(略)师:同学朗读本P20正文第二自然段。
生:(略)师:同学回答本P20想一想科举的主要科目有哪些?重在考察哪些能力?生:(略)师:同学朗读本P21材料。
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gu)中矣。
”——王定保:《唐摭(zhi)言》生:(略)师:唐太宗为什么要说“天下英雄入吾彀(gu)中矣”?生:(略)师:(演示唐三彩文官俑)这是什么俑?生:(略)师:这是唐三彩文官俑。
同学朗读本P21正文第一自然段。
北师大版历史七下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word教案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联系当今考试的实际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对唐朝人衣食住行的时尚和博大宏放的精神面貌的了解,感知科举制度的创新对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想象唐朝人的生活,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学习、练习,课后自我检测,掌握基本知识。
采用合作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探究式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科举制焕发的活力,加深学生对科举制度的理解,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
通过学习衣食住行时尚,学生通过相声表演体验想象唐朝人的生活,体会盛唐博大宏放的精神面貌。
通过学习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从唐朝气度恢弘的隆盛风采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多媒体演示图片,创设课堂情境,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重点科举制焕发的活力难点科举制的历史作用教学过程入境生趣师:首先,同学朗诵自己填写的乾陵武则天无字碑。
生:(略)朗诵会现在结束,请同学们上交课下作的课本P19自我测评与自己填写的乾陵武则天无字碑,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成绩册。
师:今天我们学习师:(演示课题)第4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师:(演示江南贡院图)这是什么地方?生:(略)师:同学朗读课本P20正文第一自然段。
生:(略)师:这是什么拓本?生:(略)师:这是大雁塔进士题名帖拓本。
22号同学请回答:什么叫科举制?科举制是什么时期创立并逐步完善的?科举制有什么作用?生:(略)师:同学朗读课本P20正文第二自然段。
生:(略)师:同学回答课本P20 想一想科举的主要科目有哪些?重在考察哪些能力?生:(略)师:同学朗读课本P21材料。
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gou)中矣。
”——王定保:《唐摭(zhi)言》生:(略)师:唐太宗为什么要说“天下英雄入吾彀(gou)中矣”?生:(略)师:(演示唐三彩文官俑)这是什么俑?生:(略)师:这是唐三彩文官俑。
同学朗读课本P21正文第一自然段。
历史第四课学案
第4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学案年级七年级科目历史主备人雷霆审阅人时间学生小组评价综合评价时间【学习目标】(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下面的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通过学习,掌握随唐时期创立科举制度和盛唐时期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
【学习重难点】科举制度的活力【学习过程】一、预习展示1. 隋唐之前的选官主要凭2. 隋唐时期创立并逐步完善的选拔官吏的制度是3.进士科中,主要测试解决社会实际问题能力的项目是4.自隋唐以后,读书人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梦想的主要途径是5.在唐代,使出行变得普遍而富于情趣的方式是()A.乘船B.乘车C.坐轿D.骑马6.不同的时代,人们追求的时尚生活特点也不一样。
下列反映了唐代时尚的有()①饮茶②骑马出行、游玩③穿胡服④到瓦舍娱乐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7.下面的说法哪些可能发生于盛唐时期?请在正确说法后打○,否则打△。
(1)可以参加科举考试。
(2)可以与朋友们饮茶、吟诗。
(3)可以骑马、开汽车出去旅行。
(4)妇女可以参加各种社交和文体活动。
(5)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建造房屋。
(6)喜欢吃胡食、穿胡服、戴胡帽、登胡靴。
(7)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
(8)科举考试进士科相对容易些,明经科难考8.读下图,你能从中得出哪些结论?科举制诞生科举制完善科举制延续、废除隋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延续1300多年,清末废除9、科举制主要科目有_______和_______。
______主要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力,_______考查考生治理政事的能力。
10、唐朝从习俗风尚到思想文化都体现出______交融和_______贯通的特点,展示了博大开放,海纳百川与充满创新活力的时代精神。
二、知识拓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一位唐朝官员说:“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得人为盛。
”材料二:有位史学家说:“科举制度的实行,用统一的标准来选拔社会上的优秀分子,使之参与了国家的政治。
[初中历史]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学案 北师大版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学案〖课程标准〗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第一环节自主探究,初步构建本课知识结构。
1、科举制是通过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2、实行科举制扩大了中央政权的;增强了国家机构的和。
3、科举制激发了士子对前途的和,他们中间的佼佼者进入统治集团之后,推行,给社会带来和。
4、盛唐从习俗风尚到思想文化都体现出和的特点,展示了、与的时代精神。
整个社会激荡着为国建功立业的。
第二环节体验探究,深入理解本课知识结构。
1、观看话剧《赶考途中》,思考并回答问题:(1)刚才表演的是唐朝什么制度?(2)根据表演可以看出科举制是个怎样的制度?(3)唐代读书人身上具有哪些精神?(4)这些精神在唐朝产生哪些影响?(5)在你的生活和学习中,你怎样发扬这些精神?(举例说明。
)2、假如你是一位唐朝人,请你向我们介绍一下你的服饰、饮食和休闲生活。
(1)从中,你感受到唐朝人日常生活有哪些突出的特点?(2)从这些特点中,可以看出唐朝人具有怎样的精神?(3)想一想,唐朝人为什么会有这种昂扬进取、博大宏放的精神面貌?(4)下面请观看一下书上24页的两幅图师:这两幅图都是唐太宗墓前的石刻画。
大家看第一幅图,是一只鸵鸟;这只鸵鸟来自西域,这说明了唐太宗的什么治国态度?师:第二幅是带箭伤的马,这幅画告诉人们,他在建功立业时,战马曾经受过伤,也有过挫折,说明他敢于向世人展开胸怀,胸怀博大。
(5)唐朝人的这种精神面貌对唐朝社会发展有哪些影响?对当时的世界产生什么影响?第三环节反思探究,感悟本课知识结构。
〖读读、想想、说说〗在唐初诸帝时代,中国的温文有礼、文化腾达和威力远被,同西方世界的腐败、混乱和分裂成为鲜明对照。
——韦尔斯:《世界史纲》(1)从上述文字中,你可得出什么结论?(2)根据你的理解,说说唐朝时中国“温文有礼、文化腾达和威力远被”的原因有哪些?(3)上述文字中说唐朝“威力远被”,你知道唐朝文明对今天的中国和世界有哪些影响吗?(4)学完了这一课,你能回顾一下我们这节课有哪些学习环节吗?(5)学习这一课,对我们今天中国的发展有什么启示?〖课堂检测〗1、科举制创立于:()A、东晋B、南北朝C、隋朝D、唐朝2、唐朝科举考试常设的主要科目是:()A、明经和明算B、明经和进士C、策问和经史D、杂文和诗赋3、唐朝科举考试最受人们推崇的科目是:()A、明经B、明算C、进士D、诗赋4、下列对唐朝科举考试不正确的说法是:()A、通过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的制度B、它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C、它对参考者有严格的家庭出身和年龄的限制D、它为士子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5、我国是茶的故乡,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那么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是在:()A、西晋B、东晋C、唐朝D、宋朝6、唐宪宗时流行“椎髻面、嘴唇涂黑”的装扮是受哪个民族的影响?()A、匈奴B、突厥C、回纥D、吐蕃7、唐朝妇女以穿以下什么服装为时尚?()A、吐蕃服装B、马甲C、男装,戎装D、突厥服装8、唐朝的社会习俗从饮食,服饰到音乐舞蹈都体现出以下什么样的特点?()A、封闭、保守B、胡汗交融、中西贯通C、完全模仿北方少数民族D、完全模仿周边国家9、唐代瓷器闻名于世界的工艺珍品是:()A.唐三彩B.白瓷C.青瓷D. 景德镇瓷器历史小话剧:赶考途中时间:贞观初年地点:去长安赶考的路上人物:张公子、李公子、书童张二旁白:张公子,世家大族子弟,带着书童张二,去长安赶考。
北师大版历史七下《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word说课教案
北师大版历史七下《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word说课教案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央政权选拔各级官吏的一项差不多制度,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
课文重点讲述了隋唐科举制度。
它所焕发的活力阻碍着唐人的生活,显示出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给世人耳目一新,令世界向往。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要紧内容。
感知制度创新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能力。
通过想像唐人的生活,培养丰富的想像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及讨论,想像自己作为一个唐朝考生参加科举考试的情形,以此了解唐朝科举制度的差不多内容。
通过小组辩论,以此了解隋唐科举制是进步的。
通过阅读课文、讨论及历史剧表演,以此了解唐人的衣食住行情形,借此体会盛唐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想像唐人的生活情形,体会盛唐时代生气勃发的活力和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以增强对民族的自豪感,发扬奋发向上的精神及塑造自信大度的气质。
(三)说教学的重点、难点1、重点(1):隋唐科举制度的要紧内容。
确定依据:依照教材内容和本课的课标是“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要紧内容”来确定。
重点(2):培养学生的辩论方法。
确定依据:历史课改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辩论赛能够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同意知识的学习方式。
2、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良好气质。
确定依据:由于本校是农村中学,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明确学习目标,缺乏远大理想,因此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良好气质是教学难点。
二、说学情1、本校属于城乡结合部,通过一学期的训练,初一学生已具备收集、整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并能形成自己对历史事件的专门见解。
2、在课外成立历史爱好小组,学生能撰写表演稿,自编、自演课本剧。
3、学生已有小组合作学习的适应,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形成小组的意见,在组际交流中,还能进行探讨、质疑、辩论。
三、说教法教法:问题情境教学法、讨论交流法、角色扮演法。
北师大初中历史七下《第4课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word教案 (6)
《第4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教案课程标准:了解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通过对唐朝衣食住行的时尚和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的了解,感知制度创新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通过想像唐人的生活,培养丰富的想像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及讨论,想像自己作为一个唐朝考生参加科举考试的情况,以此了解唐朝科举制度的基本内容。
通过阅读课文及讨论,想像自己作为一个唐人时的衣食住行情况,借此体会盛唐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想像唐人的生活情况,体会盛唐时代生机勃发的活力和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以增强对民族的自豪感,发扬奋发向上的精神及塑造自信大度的气质。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图片展示:金榜题名、名落孙山,状元及第、独占鳌头、一举成名、十年寒窗。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唐人赵嘏: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洞房花烛夜,金榜提名时。
”看到这些成语,诗句,大家能想到哪一制度?对,就是科举制度。
我国早在隋唐时期就创立了科举制度,推行一系列改革创新,使盛唐社会焕发出生机蓬勃的活力。
那么,你们知道科举考试是怎么回事吗?唐代的衣食住行时尚有哪些特点?盛唐时期昂扬进取的精神风貌又表现在哪些方面吗?接下来,我们就共同来解决这些疑难的问题。
讲授新课:一、出示目标,自主学习。
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
明确学习重点,给学生五分钟阅读课本内容,并完成学习指导上自主学习基础史实填空内容。
二、穿越时空:回到唐朝去赶考。
同学们,能过刚才的自主学习,我们对唐朝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有了一定的了解。
下面让我们梦回大唐,也做一回穿越人士。
请跟着我们问题去感受盛唐的风貌吧1、如果你是一名唐朝的读书人,你可以通过什么途径去实现你的星光大道?学生回答:科举制。
2、什么是科举制?科举选官的标准是什么?回答:通过分科考试选取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做为选官标准的原则3、假如你是一名唐朝时期杭州的考生,你要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你会走哪条道,考哪一科,你都需要准备哪些内容?学生回答:可以走大运河或陆路,考明经,得熟读儒家经典。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教案(1)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教案〖课程标准〗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通过对唐朝衣食住行的时尚和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的了解,感知制度创新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通过想像唐人的生活,培养丰富的想像力。
过程与方法想像一下自己作为一个唐士子参加科举考试的情况,以此了解唐朝科举制度的基本内容。
通过阅读课文及讨论,想像自己作为一个唐人时的衣食住行情况,借此体会盛唐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像唐人的生活情况,体会盛唐时代生机勃发的活力和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以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发扬奋发向上的精神,塑造自信大度的气质。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这是课程标准的要求。
隋唐时期创立并逐步完善的科举制度,推动了一系列改革与创新,影响着那个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和社会精神风貌。
唐代的科举制对盛唐社会焕发出的生机活力与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因此这是本课的重点。
难点感知制度创新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因为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差距比较大,学生一时难以理解。
本课将通过表演、想像等教学方式来加强学生的体验以解决这一难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良好气质。
盛唐时期,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唐人的博大胸襟、自由豪放的精神等,这些都是现代中学生必须具备的。
要为他们塑造自信大度的气质,不是一两节课能完成的。
所以这也是本课的一个难点。
〖教学准备〗教材分析与设计思路本课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4课,它是本册重点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中的一篇课文。
本课主要介绍了“科举制度焕发的活力”“衣食住行时尚”和“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三部分的内容。
其中“科举制度焕发的活力”一节是本课的重点。
因为在隋唐时期,由于推行了科举选官制度,便于在全国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读书人可以自由报考,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学案名师导航●要点导学1.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
它始创于隋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时1 300余年,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从隋朝至明清的科举制度,它所坚持的是“自由报名,统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公开张榜”的原则,给中小地主阶级和平民百姓通过科举入仕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隋唐以后,几乎每一位知识分子都与科举考试有着不解之缘,从未参加过科举考试的读书人只是极少数。
科举产生出一大批善于治国安邦的名臣、名相和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众多有杰出贡献的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诗人、学者、教育家、科学家、外交家等。
实行科举制,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读书人可以自由报考,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为士子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激发了他们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
他们中间的佼佼者进入统治集团之后,推动一系列改革进行,开创出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关系的崭新局面,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
到晚清时,科举考试已成为严重束缚知识分子的枷锁,暴露出种种弊端。
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
2.唐人的衣食住行唐人大规模地穿戴外国异族服饰,并成为当时社会的流行风尚,这是其他朝代比较少见的现象。
京城长安里“胡著汉帽,汉著胡帽”非常普遍,胡汉风俗融合的结果竟使司法参军无法捕捉胡贼。
唐长安不但是一个兼容外来服饰文化的中心,而且胡食在长安也比比皆是。
东市和长兴坊有专门的胡食店,白居易的《寄胡饼与杨万州》更是众人皆知:“胡麻饼样学京师,面脆油香新出炉。
”近年来,西安地区考古出土的文物中,胡人女子骑马陶俑和胡人三彩俑不胜枚举,甚至还有一些昆仑黑人俑,正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胡化状况,体现出帝国自信开放的宏大气度和中华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3.唐代精神风貌博大宏放的原因、主要表现唐代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科举制选拔出很多大胆革新的官员,推动一系列改革、创新,影响、推动着产生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主要表现:①唐代允许少数民族或外国人做官,与之通婚和亲;唐朝对各派学说和外来文化兼收并蓄的史实,体现了唐代胡汉融合,中西贯通的特点。
②唐太宗“车轨同八荒,书文混四方”的政策展示了唐朝的博大宏放和革新气象。
③“唐昭陵六骏”中的“拳毛”的图画展示出唐人建功立业的进取精神。
④李白的诗展现出唐代读书人自由豪迈的风采,等等。
●问题探究问题1:在中国历史上,统治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曾采用过多种方式选拔其所需要的人才。
夏、商、周采用的是分封制和世卿世禄制,其结果是“龙生龙,凤生凤”。
汉朝以察举制和征辟制取代世袭制,但由于掌握选官大权的官僚们注重门第,官官相护,徇私舞弊,用人问题仍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魏晋南北朝实行九品中正制,这在当时多少能选拔出一些比较有才能的人进入仕途,但这个制度到后来完全被世家大族所把持,成为豪族势力控制选官的工具,其结果必然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结合上面的材料分析:隋朝为什么会创立科举制度?探究思路:隋唐之前,选拔官员先后有分封制、世袭制、察举制。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实行九品中正制,开始时选官标准还比较注重德才,后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
选官主要凭家世背景,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大官。
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即官员的选拔主要采用推举的方式。
为改变这种弊端,隋文帝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他令各州推举人才,参加考试、合格的可以做官。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以分科考试、择优录用为基本特征的科举制度正式创立。
从此,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朝廷。
问题2:无论是出土的彩俑、遗存的壁画,还是见注于文字记载,都证明唐朝是一个以胖为美的时代。
赏花要赏牡丹,马也要腿粗臀部大,人也是以胖为美,女子为了使自己显得更丰满,往往将裙子做得很宽大,还要将腰身提高到腋下,这样整个人不见腰身,几乎像一个灯笼的外形了,与我们今天的审美标准有很大差异,这是为什么呢?探究思路:影响人的审美观的因素有生产生活方式、民族习俗、民族崇拜、文化教育程度、物质水平以及社会导向等。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物质生活丰富多彩,具有博大开放、海纳百川与充满创新活力的时代精神。
唐朝统治者具有少数民族的血统,科举制度的实行使文化教育广泛普及,再加上唐玄宗李隆基宠爱丰满肥腴的杨玉环所起的导向作用,因而唐朝人普遍以胖为美。
总之,审美观具有时代性、民族性等特点,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
●精题精讲例1 (2005年宜昌中考)在中国封建社会,获取秀才、举人、状元这些功名称号的主要途径是A.参加科举考试B.辛勤耕作致富C.作战建立战功D.经商成为富商巨贾思路解析:科举考试一般分三级,乡试、会试、殿试,乡试考中者为秀才,会试考中者为举人,殿试第一名为状元。
本题是考查对科举考试的认知程度。
答案:A绿色通道:科举制度在中国存在了1 300多年,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价值取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到今天,我们还时常感觉到它的存在,比如我们现在仍然经常可以听到“文曲星”“文科状元”“理科状元”“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的说法。
社会经验、社会现实是我们学习历史的好题材,关键是我们是否有一双发现历史的慧眼。
例2 (2004年泉州中考)下列关于隋唐科举制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科举制度正式形成于隋朝B.常设的主要科目有进士和明经C.进士科主要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D.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思路解析:本题为否定选择题,主要考查对科举制度掌握的准确程度。
科举制度创立的时间是在隋朝,目的主要是为了选拔官吏,常设的主要科目有进士和明经两科,明经科主要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而不是进士科,故答案应选C项。
答案:C黑色陷阱:对于许多概念,往往因为不能确切地掌握它的内涵和外延,所以造成错选。
题目中的A、B两项都具有较强的干扰性,如果对科举制度掌握不够熟练和准确,误认为科举制度直到唐朝才正式形成,就错选A项;对考试科目记忆不牢,或混淆进士科和明经科的内容,就分不清B、C两项的对错,造成误选。
自主广场●我夯基我达标1. 隋唐之前的选官主要凭A.才能B.家世背景C.思想进步D.勤劳思路解析:隋唐之前,实行九品中正制,选官主要凭家世背景。
隋唐创立科举制度以后,才开始主要以才能为主。
思想进步、勤劳不可能成为地主阶级当权的封建社会选官的主要依据。
答案:B2. 隋唐时期创立并逐步完善的选拔官吏的制度是A.科举制B.九品中正制C.推荐制D.自荐制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古代选官制度演变过程的准确掌握程度。
隋唐时期开始创立科举制选拔官吏的制度。
答案:A3. 下列关于科举制度历史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B.使国家机构人员不断更新C.挫伤了读书人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D.推动了唐朝崭新局面的出现思路解析:本题是否定选择题,通过科举考试的历史作用,主要考查分析理解和记忆能力。
科举考试允许一般的平民参加,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科举考试相对于按门第做官来说,体现了公正性和公平性,只能激发读书人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不会挫伤他们的自信和热情,故答案选C项。
答案:C4. 进士科中,主要测试解决社会实际问题能力的项目是A.策问B.杂文C.经史D.诗词思路解析:本题是对科举制度考试科目内容的考查。
主要测试解决社会实际问题能力的项目是进士科中的策问。
答案:A5. 在科举制创立之初,李世民曾有一句名言。
他看着新科进士从门中鱼贯而入,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对此理解最确切的是A.新科进士是人才B.科举考试选中了天下英雄C.新科进士很多D.科举制扩大了唐朝统治的社会基础思路解析:本题是一道材料解析选择题,材料通过李世民的名言说明科举制度的作用,主要考查分析判断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科举考试为国家选拔了大量人才,使大批中小知识分子进入到统治阶级的行列,从而扩大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
材料中的“天下英雄”不能仅从字面上理解为英雄,而是指人才,“尽入吾彀中”不是进入了牢笼,而是指全部为国家所用。
答案:D6. 自隋唐以后,读书人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梦想的主要途径是A.九品中正制B.推荐制C.科举制D.自荐制思路解析:“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意思是指平民百姓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做官,“田舍郎”意为平民百姓,“登天子堂”意为成为皇帝的大臣。
隋唐以后,选拔官吏主要是通过科举制度。
答案:C7. 在唐代,使出行变得普遍而富于情趣的方式是A.乘船B.乘车C.坐轿D.骑马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记忆能力。
在唐代,骑马出行变得普遍而富于情趣。
唐代以前,由于马匹较少,主要用于农业生产,很少有人骑马出行。
唐代以来,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畜牧业的发展和胡汉交流的频繁,马匹大量增多。
所以,马匹从主要用于农业生产,开始大量变为代步工具。
答案:D8. 不同的时代,人们追求的时尚生活特点也不一样。
下列反映了唐代时尚的有①饮茶②骑马出行、游玩③穿胡服④到瓦舍娱乐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唐代时尚的理解记忆能力。
瓦舍是到宋朝时才出现的娱乐场所,故要排除④。
答案:C●我综合我发展9. 下面的说法哪些可能发生于盛唐时期?请在正确说法后打○,否则打△。
(1)可以参加科举考试。
(2)可以与朋友们饮茶、吟诗。
(3)可以骑马、开汽车出去旅行。
(4)妇女可以参加各种社交和文体活动。
(5)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建造房屋。
(6)喜欢吃胡食、穿胡服、戴胡帽、登胡靴。
思路解析:盛唐时期的社会习俗包括科举考试、饮茶、吟诗、骑马等。
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建造房屋;妇女自由度较大,也可参加各种社交和文体活动;但还没有汽车,不可能开车去旅行;由于民族交往频繁,也可吃胡食、穿胡服。
故1~6项中,只有3是错误的。
答案:(1)○(2)○(3)△(4)○(5)○(6)○10. 读下图,你能从中得出哪些结论?制举延善科废、除续举科完诞制举制生科多年除1废末清,3武宗太隋唐则天延宗玄唐续思路解析:图示分上下两排,上排演示了科举制从诞生、完善到废除的过程,下排表明了各发展阶段,把两排的内容用通顺的语言串联起来即可。
参考答案:①科举制诞生于隋朝,经过唐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三代开始逐步完善,清末被废除。
②隋到清末的1300多年间,科举制是中国选官的主要方式。
11. 下图是一组反映唐代妇女生活的图画:唐代妇女打马球簪花仕女图通过以上图画,你能想象出唐代妇女的精神面貌是怎样的吗?思路解析:图画反映的是唐朝妇女的生活情景,左图是一组妇女在打马球,像这样剧烈的运动一般只有男子参加,妇女也能够参加,说明当时社会的开放和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