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崇高》读书笔记
论崇高读后感
论崇高读后感篇一论崇高读后感读了关于“崇高”的论述,我这心里啊,就像被投进了一颗大石头,激起了层层的浪花。
啥是崇高?也许在有些人眼里,崇高就是那些伟大的英雄人物,他们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为了国家和人民抛头颅、洒热血。
可我觉得吧,崇高不一定就得这么惊天动地。
也许就是咱身边那个默默帮助老人过马路的小同学,或者是那个在寒风中坚守岗位的清洁工阿姨。
有时候我就在想,崇高是不是一种距离我们很遥远的东西?毕竟我们大多数人都过着平凡的日子,每天上学、上班、吃饭、睡觉,好像跟崇高沾不上边儿。
但又也许,崇高就藏在这些平凡的小事里。
就像我们努力学习,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这难道不也是一种崇高吗?我觉得崇高可能还得看我们内心的想法。
如果我们一心想着为他人好,为社会做贡献,哪怕只是做了一点点小事,那也算是崇高的一部分吧?可要是我们心里只想着自己,那就算做了再大的事情,也未必能算得上崇高。
这一路思考下来,我发现“崇高”这个词真的挺复杂的。
它不像数学题,有个标准答案。
它更像是个谜,得我们自己去慢慢琢磨、慢慢领悟。
你说呢?篇二论崇高读后感哎呀妈呀,读完关于崇高的这玩意儿,我整个人都有点懵圈儿了!崇高,到底是个啥?是像超级英雄一样拯救世界?还是像那些科学家,搞出惊天动地的大发明?我一直在琢磨,可越琢磨越觉得糊涂。
你说,一个普通人,每天勤勤恳恳工作,照顾好自己的家人,这算崇高吗?可能有人觉得这太平凡,没啥崇高的。
但我觉得吧,也许这就是一种默默的崇高。
他们虽然没有做出啥惊天动地的大事,可他们的坚持和付出,难道不值得称赞吗?还有啊,那些为了保护环境,到处宣传呼吁的志愿者们,他们风里来雨里去,有时候还不被人理解,可他们依然坚持着。
这是不是崇高?我觉得是!可是,有时候我又想,崇高是不是被我们过度美化了?难道只有那些特别伟大、特别无私的行为才能叫崇高?那我们普通人岂不是一辈子都跟崇高无缘了?也许崇高没有那么高不可攀,它可能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我们的每一个小选择里。
朗吉弩斯《论崇高》的美学内涵及历史意义
朗吉弩斯《论崇高》的美学内涵及历史意义2006年5月第28卷第3期三峡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ofChinaThreeGorgesUniversity(Humanities&SocialSciences)Mav.2006V oL28No.3朗吉弩斯《论崇高》的美学内涵及历史意义宋雄华(中南民族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摘要:朗吉弩斯的《论崇高》是西方美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篇论文,它不但第一次比较详尽地论述了文学作品崇高风格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而且阐明了崇高的风格与崇高的灵魂和伟大的人格的相互依存性,特别是敏锐地发现了崇高的对象对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思想高度的深远意义.因此,在这篇论文中,崇高已经远远超越了它最初的修辞学层面,而成为了一个内蕴丰富的审美范畴,直接启发了后世崇高理论的发展.关键词:崇高;文章风格;崇高的思想;伟大的人格;超越中国分类号:Io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6219(2006)03—0030一o3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接触到有关崇高问题的可能是古希腊美学家毕达哥拉斯.他曾根据音乐家精神气质或品性的不同,把音乐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勇敢尚武的,粗犷而又令人振奋的;另一类是文雅的,悦耳的,柔软的."论述音乐的'精神气质'(ethos)或品性的这种毕达哥拉斯学说,区别了音乐的两种不同类型:表示勇敢尚武气质的粗犷,振奋精神的调式,表示温文尔雅气质特征的悦耳,柔软的调式."[1](P20)古罗马时期的思想家西塞罗在《论义务》中,进一步把美分为"秀美"和"威严"两种:"我们可以看到,美有两种.一种美在于秀美,另一种美在于威严;我们必须把秀美看做是女性美,把威严看做是男性美."[2](P138)这种明确地将美划分为"秀美"和"威严"的美学思想,在西方美学史上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吉尔伯特和库恩对这一思想做出了高度评价:"西塞罗最为独创的美学见解之一,就是他把美分成阳性的和阴性的,威严的和优雅的.在西塞罗之前,曾经有人用过同样的术语区分美,但仅是狭隘地用于艺术风格中.西塞罗的进步在于普遍地区分美."[1](P136137)毕达哥拉斯和西塞罗的崇高思想虽然还没有形成理论体系,但它们粗略地奠定了后世西方美学家对崇高的大体看法.自此而后,西方美学家对崇高的理论兴趣长盛不衰.因此,他们的开创之功是不可磨灭的.崇高作为一个重要的范畴兴盛于古罗马时期,与当时发达的修辞学和雄辩术密不可分.塔达基维奇指出:"崇高的范畴出现在罗马,这又特别是出自一位修辞学家和一个较高级的概念,即雄辩之才(subli- mis)."[3](P209)"崇高的概念形成在古代的修辞学之中,但是,正如秀美的概念一样,这个概念也有着一个实际的演变过程.崇高的或被认为是雄辩术三种风格之中最高雅的一种,而秀美则被认为是最低等的一种.这种风格也被称作是雄浑(grandis)和庄重(gra- vis),而这些同义词则表明,崇高在古代曾被认为就是雄浑与庄重.""古代的修辞学,文体学与诗学经常讨论到雄浑的风格.而塞西留斯的着作则专门讨论过这种风格,而且也值得称道,但很可惜,这部着作却未能流传下来.而另外一部回答塞西留斯的着作倒流传下来丁."[3](P231)这部流传下来的着作,就是我们现在一般认为作者是古罗马时期的朗吉弩斯的《论崇高》,它正式提出了"崇高"这一范畴,并对其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探讨.朗吉弩斯的《论崇高》,是他和他的朋友或弟子特伦天研究了塞西留斯的论文《论崇高》之后,不满意于这篇论文,将自己关于崇高感的意见辑录起来的一篇论文.虽然塞西留斯《论崇高》的具体内容我们现在不得而知,但我们可以由此看出,早在朗吉弩斯之前,就有人写过专门论述崇高的论文,只是因为它已失传,我们才将朗吉弩斯看作是最早的专门论述崇高问题的学者.朗吉弩斯是一位修辞学家,"他基本上是教授演说者用来说服或鼓动(根据其类型)其听众的方法.从亚里士多德,西塞罗和昆提利安以来,演说收稿日期:2006—02—15作者简介:宋雄华(1973一),男,湖北武穴人,中南民族大学文学院讲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文艺美学和比较诗学研究.艺术的教学法一直是传统式的.它和共和体制相关联.在议会或法庭上应该能言善辩.""朗吉弩斯的文本遵循了由这种传统留下的箴言和原则."[4](P106)朗吉弩斯指出:"一篇学术论文须有两个必要之点:首先,作者应当阐明当前的主题;其次,而这点是更重要的,他必须指出,我们要凭甚么方法来达到目的."[5](P79)朗吉弩斯认为,塞西留斯《论崇高》在这两点上都做得不好,"无甚高论".基于此种学术观念,朗吉弩斯特别注意阐明崇高的主题,并详细论述了我们如何达到崇高境界的种种方法.朗吉弩斯的崇高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朗吉弩斯的崇高理论的论述对象是文学作品的风格,他论述了文学作品崇高风格的五个基本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崇高一词直译就是高度,是希腊——罗马时代流行的美学批评或修词批评的术语之一.[2](P139)朗吉弩斯首先指出:"崇高在于措词的高明和美妙."[5](P80)进而指出,崇高的风格有五个真正的源泉:第一而且首要的是能作庄严伟大的思想,第二是具有慷慨激昂的热情,第三是构想辞格的藻饰,第四是使用高雅的措词,第五个崇高因素包括上述四者,即尊严和高雅的结构.其中,前两个因素主要依赖天赋,后三个因素来自技巧,庄严而伟大的思想是最重要的.[5](t~86)因此,朗吉弩斯说:"一个崇高的思想,在恰到好处时出现,便宛若电光一闪, 照彻长空,显出雄辩家的全部威力."[5](p8o)可见,朗吉弩斯已经敏锐地指明了崇高的思想在崇高风格中的首要地位,以及它对雄辩家的点铁成金,化腐朽为神奇的出神入化的提升意义.这是极其难能可贵的. 对此,吉尔伯特和库恩高度评价道,朗吉弩斯"似乎要把诗人和演说家的注意力从文学的表面形式召回到内在意义上去."他"扞卫心灵的伟大,反对只求形式的正确和外表的悦人."[1](P138)其次,朗吉弩斯认识到了崇高的文学作品的风格来源于崇高的人格和伟大的灵魂.朗吉弩斯说:"一个终生墨守着狭隘的,奴从的思想和习惯的人,决不可能说出令人击节称赏和永垂不朽的言词.是的,雄伟的风格乃是重大的思想之自然结果,崇高的谈吐往往出自胸襟旷达志气远大的人."[5](1:)87—88)因此, 要想创造出值得人类永久尊敬的崇高作品,作家就必须运用高尚的语言,这就要求作家必须具有庄严的思想和崇高的心灵.他还指出:"天之生人,不是要我们做卑鄙下流的动物;它带我们到生活中来,到森罗万象的宇宙中来,仿佛引我们去参加盛会,要我们做造化万物的观光者,做追求荣誉的竞赛者,所以它一开始便在我们的心灵中植下一种不可抵抗的热情——对一切伟大的,比我们更神圣的事物的渴望.所以,对于人类的观照和思想所及的范围,整个宇宙也不够宽广,我们的思想往往超过周围的界限.你试环视你四周的生活,看见万物的丰富,雄伟,美丽是多么惊人,你便立刻明白人生的目的究竟何在.所以,在本能的指导下,我们决不会赞叹小小的溪流,哪怕它们是多么清澈而且有用,我们要赞叹尼罗河,多瑙河,莱茵河,甚或海洋."[5](P123124)朗吉弩斯从人的生命和价值出发,说明人不应当叹赏小溪小涧的美,而要赞赏尼罗河等体积巨大的,空间广阔的,宏伟的事物; 不能满足于当一种卑微的动物,而应当做一个灵魂渴望伟大的,神圣的事物的野心勃勃的竞争者.这些思想,类于中国古代艺术理论中"文如其人"的思想.在此之前,西方人着重强调摹仿说,对作家创作过程中心灵和思想的作用不够重视.朗吉弩斯的这些观念, 对于提升艺术作品的思想深度和人文价值,以及促进作家提高人生历练和人格修养,具有极大的引导作用.这是对艺术风格与创作主体的思想,灵魂,精神境界,人格风范等之间的紧密联系的深刻体认,在西方美学史上具有重大的创新意义.因此,"我们也要努力陶冶我们的性情,使之达到高远的意境,仿佛使之具有高尚的灵感."[5](P87)这样,朗吉弩斯就把崇高的范畴从对文学作品的风格的评价,拓展到了对创作主体的人格的评价,成为了现代审美意义上的崇高理论的先声.再次,朗吉弩斯不但指出了崇高的审美意义,而且认识到了崇高的审美意义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思想高度.朗吉弩斯指出:"真正伟大的作品,是百读不厌的,很难甚且不可能抵抗它的魅力,它留给你牢固的,不可磨灭的印象."[5](P85~86)"一个素朴不文的思想,即使不形之于言,也往往仅凭它本身固有的崇高精神而使人赞叹."[5](P87)崇高的文章让人听过后"心胸豁达,意志昂扬","留下一点思想,值得低徊寻味".[5](P85)在指出崇高的作品具有强烈的让人难以抵抗的感染力,净化读者心灵等审美特点的基础上,朗吉弩斯还深刻体认到崇高在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思想高度的意义.如他指出:"真正崇高的文章自然能使我们扬举,襟怀磊落,慷慨激昂,充满了快乐的自豪感."[5](P85)"在别的方面可以证明这些天才(指文学上的崇高天才——引者)无异于常人,但崇高却把他们提到近乎神的伟大tb灵的境界."[5](P124) 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思想高度,是文学艺术的审美功能之一,但最能发挥这种功能的莫过于崇高的文艺作品.人类正是在崇高的审美对象的不断牵引和提升下,不断超越渺小的平凡的自我,而逐渐接近和达到31崇高境界的.从根本上说,朗吉弩斯的基本论点是"崇高的风格是一颗伟大心灵的回声."[5](P87)崇高的作品来自伟大的心灵,这是贯穿朗吉弩斯《论崇高》始终的核心精神.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鲍桑葵指出:"作者差不多快要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崇高有赖于心灵作出努力或反应来同气派宏大或力量无穷的气象展开某种竞争.在这种努力或反应中,主体觉得自身肯定有了比通常经历的更深刻的精神力量."[2](P140)"这篇论文在哲学上的重要性倒不在于它对崇高的性质作了任何有系统的洞察,而在于它证明心灵在这方面已经变得敏感起来."[2](P139)这里的"心灵"自然还包括灵魂,思想和伟大的人格等精神性的要素,这正是崇高的精神内核.尽管朗吉弩斯的《论崇高》象一般的开创之作一样,还有很多有待深入的地方,遭到了一些批评.如有的学者认为,"这部小书割断了修辞学与文学的联系,尤其注意把崇高的目的与雄辩术的目的相区别,把诗学意象与修辞学意象相对立:'在诗中,它们的目的是引起惊奇,言语中的目的则在于阐明(enarge- ia).'它对辞格的分析向着它们所引发的心理和生理变化发展,其具体程度实不多见."[6](P202—203)即便这样,他也不得不承认这篇论文的价值:"它至少于l6 世纪下半叶为意大利的思考提供了信息,有助于更好地捕捉演说术(oratio)之宗旨——即说服对方——与'崇高'言语之宗旨的区别,后者不管是在散文中还是诗中,都追求心醉神迷,追求令人惊愕(1estupor)的效果."[6](P203)虽然,吉尔伯特和库恩对《论崇高》进行了近乎苛求的批评:"他(指朗吉弩斯——引者)的论着似乎是激情的产物,因为文中所表达的观点,并未构成一个合理的体系.郎吉弩斯未能从基本的原由中演绎出他的论题的本质,似乎只是提出了高尚风格的~系列特征."[1](P139)然而面对这篇论文的伟大价值,他们又客观地指出:"但是,在古希腊罗马,在辨证地论述外在技巧的欣赏和批评与内在的感情,机智,想象力,狂喜之间的关系方面,在辨证地论述堕落成矫揉造作的艺术与一种几乎同非理性和超自然的32东西合一的自然之间的关系方面,郎吉弩斯却是一个重要人物."[1](P139—140)然而,作为西方美学史上全面系统地论述崇高问题的第一篇专门性论文,朗吉弩斯的《论崇高》在西方美学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正如塔达基维奇所指出的那样:"此书将崇高的概念带到美学中来,并且使崇高的美学带了一种修辞学的味道.而且,这种美学还提出了离奇问题,雄浑问题,奇特问题."[3] (P232)这部着作在当时是一篇修辞学论文,"古代人曾经将这部着作看作是修辞学的专着,而在这时(指l7世纪——引者),这部着作却已被看作是美学的专着了."[3](P232)它还直接启迪了后来的美学思想,如康德将崇高与文化精神和道德情操联系起来,黑格尔将崇高与神性联系起来,都或明或显,或多或少受到了它的启发.因此,鲍桑葵说:"这部着作不管从哲学上说多么不完备,却给经验在美的范围内所揭示出的范畴,又增添了一个新的范畴,而关于崇高的理论所以在近代思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大概也应归因于这部着作."[2](PI41)这可能是对这部备受争议的着作的最简洁而有最中肯的评价.我们认为,朗吉弩斯的《论崇高》单是将崇高这一重要范畴引入美学研究, 就是一个划时代的功绩.何况,它还深入讨论了崇高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阐明了崇高与心灵,人格,精神境界,思想高度的深刻联系,引发了崇高在近代美学中的大发展.参考文献:[1][美]凯-埃-吉尔伯特,[联邦德国]赫?库恩.美学史:上卷[M].夏乾丰.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i989.【2][英]鲍桑葵.美学史[M].张今,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3][波]符?塔达基维奇.西方美学概念史[M].褚朔维,译.北京: 学苑出版社,1990.[4][法]让弗朗索瓦-利奥塔.非人——时间漫谈[M].罗国祥,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5][罗马]朗吉弩斯.论崇高[A].章安棋.缪灵珠美学译文集:第一卷[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6][法]让?贝西埃,等.诗学史:上册[M].史忠义,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责任编辑:杨勇]。
论崇高崇高概念的感受
论崇高崇高概念的感受文艺学这一学科的成熟,其实是相当晚近的事情。
在20世纪索绪尔语言学掀起了整个人文领域的巨大波澜之前,文艺理论往往只是局限于某一位批评家,即使有所放大,也不过是某一文学浪潮下,一批文艺理论批评家秉持了相近的文学观点,遂形成文学流派,拥有了自己的文学理念和主张。
这一类文学理论,和20世纪自俄国形式主义开始的西方文艺理论是截然不同的。
后者真正开始具备了作为一个学科的理论自觉。
对于文学批评的实际而言,似乎进入理论自觉期的20世纪文学理论更有实践的价值。
但这绝不意味着“前文艺学”的文艺理论失却了批评有效性。
正相反,当一种文艺理论具备了历史的维度之后,它对于文学批评反而有着更独到的意义。
本文试图通过朗基努斯的《论崇高》一文,从该文论所处的历史时间点入手,从社会与历史的维度分析该文艺理论,进而进一步说明,它对我们现时的文艺批评,具备怎样的意义。
我们首先能够确定的是,和贺拉斯一样,《论崇高》的作者也是一名古典主义者,推崇古希腊的文化,将之视为典范。
但《论崇高》的作者别出机杼,讨论了一个新的美学范畴,也就是崇高。
藉由这个美学范畴,我们能在《论崇高》里找到作者对罗马专制下的文化、艺术和美学观念的不满,故而推崇希腊民主和希腊艺术。
试看《论崇高》四十四节中的论述“民主是天才的好保姆,卓越的文才是与之同盛衰的”,“看来在童年就接受了一个仁慈的专制制度的教育,自从我们的心灵还是柔弱的时候我们就在他的风俗习惯里受教育,因而从未尝到辩才的最美好最丰富的根源——我是指自由。
”为什么《论崇高》的作者(以下称之为朗基努斯)和贺拉斯的思路完全不相同呢?其根本原因在于二者处的时间段不同。
朗基努斯虽然应该也是公元1世纪的人,但是应该比贺拉斯要晚。
贺拉斯所处的时代,由于奥古斯都建立帝国,为了推行罗马的文化政策,创制满足帝国需要的文艺,政治条件的优越,加上新朝甫立,气象更新,文学艺术迎来了它的繁荣时期。
在文学史上,这一时期被称之为罗马文学的“黄金时代”。
论崇高,郎加纳斯(合集五篇)
论崇高,郎加纳斯(合集五篇)第一篇:论崇高,郎加纳斯《论崇高》的美学思想一、“崇高”的美学意义朗吉纳斯不是在修辞学范畴而是在美学范畴上论述崇高。
所谓崇高,与伟大雄浑、高远、壮丽是同义语,是指伟大不平凡的对象所唤起的高亢强烈的情绪,不可抗拒的威力和尊严感。
朗加纳斯的崇高涉及两个方面:客观自然界;主体心灵世界。
“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 朗吉弩斯和贺拉斯有很大不不同,这说明他的独创性和风气的转变——这可以说是从现实主义倾向到浪漫主义倾向的转变。
贺拉斯虽然也提到文艺的情感效果,但是他的文艺思想的基调却是侧重传统法则和理智判断的。
他提出了文艺的两重功用:教益和娱乐。
当时修词学家又特别对散文提出了“说服”一个功用。
朗吉弩斯不满意这种传统看法,对文艺提出了更高的朗吉弩斯的看法往往是辩证的,他虽然把情感抬得极高,却也并不抹煞理智,这在第三十九章所作的音乐与文学的比较中可以见出。
他认为音乐的和谐只借本身无意义的声音造成一种节奏的运动,“迫使听众跟着这节奏运动,使自己和乐音相应”。
因此,它的“极大的迷人力量”“不是由人的心思产生出来的”,即不是通过理智而只通过感官的。
文学则较高一层,“它的和谐不只是由声音而是由文字意义组成的,而文字对于人是自然的,不仅能打动听觉,而且能打动整个的心灵”;“通过由文词建筑起来的巨构,作者能把我们的心灵完全控制住,使我们心醉神迷地受到文章所写出的那种崇高、庄严、雄伟以及其它一切品质的潜移默化”,总之,文学比音乐具有更大的感动力,因为它不仅诉诸感官和情感,尤其重要的是通过文字意义而诉诸理智。
朗吉弩斯认为音乐只关感性而语文艺术更关理性。
朗吉弩斯对美学的更重要的贡献还在于把“崇高”作为一个审美范畴提出一派以为朗吉弩斯所说的“崇高”与后来美学家博克和康德等人所说的“崇高”是一回事,同是一个审美范畴二、“崇高”的特点。
郎吉纳斯说:“一切使人惊叹的东西无往而不使仅仅讲得有理、说得悦耳的东西黯然失色。
从朗基努斯的《论崇高》说开去
从朗基努斯的《论崇高》说开去汉语言01 严东学号:2010114034“崇高”一词,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是用来描述一个人的道德层次的。
我总觉得用“崇高”来描述一个文本很别扭,当然这主要是因为我太年轻太简单了。
我突然想起一句话:有些人死了,也不让别人好好地活。
当然,我想这句话放到朗基努斯身上是合适的,因了他的《论崇高》,我都好几天没睡个踏实觉了。
在此,我没有任何嘲讽的意味,只是一个后来者在读不懂老前辈的班马文章时无可奈何的调侃之言。
记起在山大的中国古代文论的课堂上听到过这样一句话:同西方的文艺思想比起来,中国古代的那都不能叫思想,只能说是中国古代作家们的读后感啊之类的东西。
我当时还一笑了之,觉得这台荒谬了,又黑我大中华。
这学期开始接触西方文论,同之前学过的中国文论比较起来,就理论阐释的系统性而言西方文论无疑胜出许多。
我觉得如果我们有哲学基础,学习西方文论就不会很吃力。
譬如这篇《论崇高》,从审美的范畴首次提出了崇高的概念,对后世的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活动影响深远。
到了这里,我觉得又遇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老师在课堂上问过的什么是审美?什么又是美?这,可又扯到美学上去了。
我记得沈从文好像说过,美都是带着淡淡的哀愁。
他认为美是高于现实的东西,是理想化的,我们追求它却永远得不到它,就会有一种愁绪在里边。
我想想也对,人最痛苦的事情就是求之不得,一个人苦苦追求的东西却永远无法得到,这怎能不令人痛苦呢?于是,美是该带那么一份淡淡的愁绪。
而现在朗基努斯说:崇高是一个新的美学范畴。
这样一条本该在地底尘封千年的论断却因为万恶的手稿再现世间而流芳百世,在后来人不断的解读延伸推崇中走上了西方文论经典论著的神坛。
于是,我就纠结在这样两种我也不知道矛盾与否的说法中间,最终艰难地作出一个决定——看来不读一点美学方面的书是不行的了。
尽管题目是说开去,还是言归正传。
读完《论崇高》,我的头脑里瞬间蹦出三个词组:文与质的关系,俗文学,“崇高”的原则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启示。
论崇高
《论崇高》导读怀着对文艺美学的懵懂,我拜读了朗吉努斯的《论崇高》。
从总体上看本书从崇高的内质构成、心理效应、产生土壤解构其理论内涵,本书虽远远超出了文艺美学的范畴,但其中却不乏文艺美学的先验。
首先我们来看第八章《崇高的五个源泉》。
本章开宗明义提出了崇高作品的的五个条件,即庄严伟大的思想、强烈而激越的情感、运用辞藻的技术、高雅的措辞、整个解构的堂皇卓越。
这五点前两点注重内在的修行,后五点注重注重写作的技巧。
“思想深沉的人,语言就会闳通;卓越的语言自然属于卓越的心理。
”以及“没有任何东西像真情流露得当那样导致崇高;这种真情如醉如狂,涌现出来,听起来犹如神的声音。
“这两句足以体现作者在内求方面的要求。
这与中国的文如其人的思想有神似之处,古希腊的诗人、辩论家都是真正的贵族,而这种贵簇气节主要体现在品德上,而中国的文如其人的说法也囊括了这种伟大作品需要崇高气节的意蕴。
然而,对辞藻、措辞、结构的崇高要求更是与中国惊人的相似。
只是中国的诗词文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特色,并且少有相关的专门著作而已。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其他众多章节关于写作技巧的论述,集中体现了不同文体的不同要求以及有些表达效果的特殊要求。
然而作者却又论述“一个琐屑的问题用富丽堂皇的语言打扮起来,会产生一个悲剧英雄巨大面具戴在小孩子头上那种的效果”,又一次作证了庄严伟大思想的重要性。
再者我们来看一下全篇作者的论述风格,作者大量列举了当时的思想家和诗人的思想和作品,运用正反论证的方式,把自己要阐释的东西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
可见作者本身就是一位站在时代浪潮之巅的崇高着,代表着时代的高度。
再从作者本身的为城邦而战直到战死的精神再次应征了作者是一位顶天立地的崇高者形象。
这些文艺理论的观点为在学校花费大量时间学习技巧和写作规定的我们来说或许将为我们的文艺观注入活力。
最后我们来看这本文艺理论本身的审美特色。
它是西方文艺美学的开端,厚实众多的关于崇高论述的作品都源于此。
读书笔记 文艺学
文艺学朗吉努斯《论崇高》(笔记席勒《论崇高》的笔记道德与艺术•倭铿西美尔《现代文化的冲突》人诗意地栖居——海德格尔论希腊的艺术——赫尔德论美与神性——荷尔德林论非永恒性——弗洛伊德论悲剧性现象——舍勒关于神话的谈话——施莱格尔《当鞋合脚时》读书笔抄中国文学,自来即专拘于发挥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故……此种文字,断断不能适用于二十世之新时代。
我再大胆宣言道: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国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空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
——钱玄同《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转引自夏志清《文学的前途》11中国文字尤其有缺点的地方,就是野蛮根性太深了。
造字的时候,原是极野蛮的时代,造出的文字,岂有不野蛮之理?一直保存到现代社会里,难道不自惭形秽吗?——傅斯年,转引自夏志清《文学的前途》13朗吉努斯《论崇高》(笔记1崇高的本质郎吉努斯所谓的崇高,主要指文章风格的审美特质。
崇高应具有的特质:高洁、深沉、激昂、磅礴、豪放、钢筋、雄健,以及高超、绝妙、光芒四射的文采。
其本质是美学上的阳刚之美。
2崇高的根源崇高产生的源泉和外因:客观世界上存在体现崇高的事物。
自然界中有造化万物的壮美,社会生活中有争得建功立业的荣誉。
无论在自然界还是在人类社会,都客观存在着能够使人感到崇高的事物。
崇高形成的根基和内因:人在主观上具有向往崇高的天性。
在人们的心灵里,对一切伟大和神圣的事物,有一种热切的渴望和追求。
人的这种天性不断地观照崇高事物、从而进入更为崇高的精神境界。
这就是崇高的人格。
郎吉努斯认为,崇高的根源在于崇高的事物和崇高的心灵这主客观两个方面。
3崇高感的生成审美客体具备的主要特征是非常之大,包括数量的庞大和力量的强大;审美主体的感受主要是惊讶赞叹。
只有庞大和强大的审美客体,引起审美主体的惊讶和赞叹,崇高之感才能生成。
4崇高的功用崇高的风格能够产生巨大而深刻的感染力。
“胜于说服和动听”。
朗吉纳斯《论崇高》文艺观初探朗吉弩斯 论崇高.doc
朗吉纳斯《论崇高》文艺观初探朗吉弩斯论崇高摘要:古罗马时期,朗吉纳斯以独特视角重新审视“崇高”这个概念。
他将“崇高”纳入美学领域内进行思考,超越了传统修辞学定义,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文由“崇高”的界定出发,探讨了朗吉纳斯心中“崇高”的内容及其来源,在对达到“崇高”所需技巧的梳理过程中,得出朗吉纳斯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点——开启了主情的文艺批评观,对全面认识《论崇高》所含朗氏文艺观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关键词:崇高;思想;热情;技巧古罗马时期著名的学者、文论家、修辞学家朗吉纳斯(Longinus,约213—273),著有《论崇高》[1](因该书普遍被认为成书于公元一世纪,故其实际作者存疑)一文。
此书虽为修辞学著作(现存为残本),但它早已超越文章风格论而进入美学范畴,是继贺拉斯《诗艺》之后另一部伟大的文论作品。
全书共六篇四十四章,从绪论到思想论,再到辞格、措辞、结构,最后由感情论升华。
可以说,《论崇高》一文,由古典向浪漫演进,重视想象、感情,开启了主情的文艺批评标准。
一、崇高的定义(一)崇高的内涵其实,崇高这个概念“形成在古代的修辞学中,但是,正如秀美的概念一样,这个概念也有着一个实际的演变过程。
崇高被认为是雄辩术三种风格之中最高雅的一种,而秀美则被认为是最低等的一种。
这种风格也被称作是雄浑(grandis)和庄重(gravis)。
”[2]朗吉纳斯赋予了“崇高”不同于修辞学的美学概念,他认为,崇高是由伟大的不平凡对象唤起的强烈情感,“他所说的‘伟大’,‘雄伟’,‘壮丽’,‘尊严’,‘高远’,‘高雅’,‘古雅’,‘遒劲’,都与‘崇高’一词同义,一句话,他指的主要是美学上的刚性美。
”[3]他提出了崇高的文艺价值,认为“真正崇高的文章自然能使我们扬举,襟怀磊落,慷慨激昂,充满了快乐的自豪感”,若“一个颇有见识而又熟识文艺的人再三听取一篇文章,但觉得它不能使人心胸豁达,意志昂扬,或者听过后不能留下一点思想,值得低徊寻味,而愈仔细研究,愈觉得它无甚可取,那末,那就未必是真正的崇高”。
《论崇高》崇高与美的作文
《论崇高》崇高与美的作文《论崇高》一书中,作者将崇高分为四种:英雄、壮美、悲剧性崇高和日常生活中崇高。
作者在前言里就写道:“我想在历史上找到几个最可靠的关于伟大事物之共性的理论基础,并对它们加以批判地研究”。
我很认真地阅读过《论崇高》,因此有了自己的感悟:丑比美更能打动人心!我读完了这本书,我知道了:丑可以使我们远离罪恶;丑也会让善良战胜邪恶;丑还能带给我们希望……但丑永远无法与崇高相提并论!首先,丑从来没有阻止过罪恶发生。
犯下滔天罪行的海盗从来都是十恶不赦的坏蛋,正义的警察抓他们时,他们却用手枪指着警察开枪。
看到这样的场面,难免会让人愤怒至极!但除此之外,其余的人又怎么办呢?只好眼睁睁地看着那些杀人不眨眼的魔鬼继续逍遥法外吗?即便你冲进监狱将他绳之以法,社会也还是会变得千疮百孔,秩序全无!更何况当今世界仍存在诸多问题,所以要消灭丑根本是一件不切实际的空谈!如果说美是外在的,具体的形象,那么丑则是内涵的、抽象的精神,无处不在,渗透人的灵魂。
你觉得教室的后门总有玻璃碎片,因为班级里总有小偷的身影,于是校长把玻璃换成了钢化玻璃;你抱怨商店东西价格昂贵,老板宰客,服务态度差,生意红火却质量低劣,可你买东西付款时心甘情愿地挑拣价格较低的货品吗?你讨厌公交车上人挤人,推推搡搡,司机脾气暴躁,车厢脏乱臭,出租车随意停放占位置等等,可你坐车时候会注意到这些细节吗?而丑则不同,看似丑陋、不堪入目的现状却藏匿着很多丑陋的勾当,但人们却视若未睹。
于是许多人宁愿去经受内心深处的煎熬,也不愿伸张正义。
原来保护正义需要很多金钱,才能够更快捷更方便的维持正义!比起维持正义的巨额花费,我们可以容忍丑陋。
我们喜欢丑陋,因为每次碰见丑陋的事情,都可以使人触景生情,勾起你对往昔那些令人心酸的丑陋事件的回忆。
就像庄子笔下所描绘的“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的“井底之蛙”。
他们宁愿选择默默承受现实的痛苦,也不愿出来澄清事实。
丑可以反衬美,越肮脏黑暗的角落隐藏的越美丽纯洁。
朗基努斯 论崇高 原文
朗基努斯论崇高原文
【最新版】
目录
1.引言:介绍朗基努斯的《论崇高》
2.朗基努斯对崇高的定义
3.崇高的特质与表现
4.崇高的技巧与实践
5.结论:总结朗基努斯对崇高的理论贡献
正文
朗基努斯的《论崇高》是美学领域中的一部重要著作,其中对崇高的概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在这部著作中,朗基努斯将崇高定义为一种美学上的阳刚之美,它主要体现在文章风格的审美特质上。
朗基努斯认为,崇高应具有高洁、深沉、激昂、磅礴、豪放、钢筋、雄健等特质,以及高超、绝妙、光芒四射的文采。
这些特质共同构成了崇高的美学价值,使其成为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
在朗基努斯看来,崇高并非天生的,而是可以通过技巧和实践来实现的。
关于崇高的技巧与实践,朗基努斯在《论崇高》中给予了详细的阐述。
他认为,激昂的情绪是崇高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若不以理性控制,任其盲目冲动,则无法达到崇高的境界。
因此,在创作过程中,作家需要以理性为指导,以激情为动力,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和技巧,才能创作出具有崇高美感的作品。
总之,朗基努斯在《论崇高》中对崇高的概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从定义、特质、实践等方面全面阐述了崇高的美学价值。
第1页共1页。
平凡背后的不凡——从朗吉弩斯的《论崇高》看《白象似的群山》中的崇高美
严 伟 大 的思 想 和慷 慨 激 昂 的热 情 主 要 是 依 赖 天 赋 的 , 中 的 崇 高 美 的 阐述
三 者 则 来 自技 巧 。可 以说 , 崇 高 由两 大部 分组 成 , 即 诗 人
作者 ) 的精 神 ( 心灵 或 品 质 ) 和 他 的修 辞技 巧 ” _ 3 ] 9 。 《 论 崇高》 是 朗吉 弩 斯 的 名 著 。朗 吉 弩 斯 不 是 在 修 辞 学 ( 朗吉 弩 斯 也 探 讨 了 崇 高 的 作 用 。他 认 为 , 崇 高 的 思 想 范 畴 而 是 在 美 学 范 畴 上 论 述 崇 高 。所 谓 崇 高是 指 伟 大 不 平 作品有了崇高的思想感情 , 就 能 凡 的对 象 所 唤起 的 高 亢 强 烈 的情 绪 , 不 可 抗 拒 的 威 力 和 尊 感 情 造 就 一 个 崇 高 的作 家 , 产 生 强 烈 的 感 染 效 果 。而 崇 高 的 感 情 是 对 壮 丽 、 严 感 。 朗吉 弩 斯 的崇 高 涉 及 两 个 方 面 : 客 观 的 自然 界 和 主 打 动 读 者 , 崇 高 事 物 的 向往 和 追 求 , 而 不是 那 种 追 逐 钱 财 和荣 华 观 的心 灵 世 界 ( 主 要 体 现 在 社 会 和 艺 术 中) 。首先 , 朗吉 弩 尊 严 、 崇 高 的感 情 不 是 浮 夸 矫 饰 的 感 斯 认 为 崇 高 存 在 于 自然 界 。正 如 他 所 说 , “ 在 本 能 的 指 导 富贵 的卑 微 感 情 。他 还 说 , 下, 我 们 决 不 会 赞 叹 小 小 的溪 流 , 哪 怕 它 们 是 多 么 的 清 澈 而 且有用 , 我们 要 赞 叹 尼 罗河 、 多瑙河、 莱茵河, 甚 或海 洋 。
灵 。海 明 威 在 《 山》 中 反 映 的 主 题 思 想 和 运 用 的 写 备 的 五个 要 素 。第 一 而 且 首 要 的 是 有 庄 严 伟 大 的 思 想 ; 第
悲剧?崇高!——从朗加纳斯的《论崇高》看人生
悲剧?崇高!——从朗加纳斯的《论崇高》看人生
刘源成
【期刊名称】《铜仁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8(002)002
【摘要】在历史的长河中,作为生命主体的人只不过是匆匆的过客,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就在他们短短的人生旅程中体现了他们独有的价值!在生命的生死存亡的关头,他们用自身的魅力去征服后来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虽是悲剧性的结果,却让我们在他们身上看到了人性的崇高!朗加纳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解释崇高,有很高的美学意义!
【总页数】3页(P31-33)
【作者】刘源成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云南,昆明,65009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83-05
【相关文献】
1.从朗加纳斯的《论崇高》看司马迁的《史记》 [J], 王颖
2.悲剧的人生崇高的人格——浅析《(宽容)序言》中漫游者的人格美 [J], 赵继发
3.真切的人生悲剧,崇高的艺术品格—评小说《茶花女》 [J], 王忠祥
4.艺术地强化悲剧审美的神圣与崇高——我看《原野》的改编 [J], 董克岩
5.从悲剧与崇高的美学角度看《丰乳肥臀》 [J], 胡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修辞到审美——朗吉努斯《论崇高》的美学印象
论朗吉努斯《论崇高》中的“天才说”
论朗吉努斯《论崇高》中的“天才说”提要:古罗马时期朗吉弩斯的天才观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义。
本文试图从天才的崇高思想、民主精神、想象与激情三个方面来阐释朗吉努斯天才观的内涵。
关键词:天才;崇高;想象;激情;民主“天才”是西方美学史上的一个重要话题。
从历史的角度看,古希腊文艺思想的“迷狂”、“酒神凭附”、“天启”都是讨论人的天才,他们所讲的天才主要是指艺术中的灵感问题的。
到了浪漫主义诗论中,“天才”一词则指一种天赋之才、一种超越一般艺匠的能力,是所有技艺、训练所没办法达到的高度,但却又符合文学传统的规则,并且能够自然而然地达到伟大的标准。
然而,早在古罗马时期的朗吉弩斯《论崇高》中,我们便可以看到“天才”的原型论述。
虽然,在《论崇高》中,我们很难找出“天才”这一概念的定义,但文中对“天才”的论述却随处可见。
朗吉努斯在《论崇高》中将崇高的来源归纳为庄严伟大的思想、慷慨激昂的热情、构想辞格的藻饰、高雅的措词以及尊严和高雅的结构等五个方面。
这五个方面构成的有机系统,恰好正是天才的素质。
灵魂的庄严、思想的伟大是最重要的,也正是天才思想的实质。
从天才的崇高思想、思维内涵,即民主精神、想象与激情三个方面,来论述朗吉努斯的“天才”观。
一、天才的崇高思想朗吉努斯认为天才就是具有崇高伟大思想的创造者,即“崇高的天才”。
他认为在崇高的五个来源中,“第一而且首要的是能作庄严伟大的思想”,意即没有“庄严伟大”的思想便没有崇高。
而“能作庄严伟大的思想”的人,则是“崇高的天才”:“崇高的天才(译者注:就是‘能作庄严伟大的思想’,崇高的第一个因素)……虽然这是天生而非学来的能力,我们也要努力陶冶我们的性情,使之达到高远的意境,仿佛使之孕育着高尚的灵感。
……我在别处写过这句话:‘崇高的风格是一颗伟大心灵的回声。
’……首先指出崇高的来源是绝对必要的,我们说,一个真正的演讲家绝不应有卑鄙龌龊的心灵。
因为,一个终生墨守着狭隘的、奴从的思想和习惯的人,绝不可能说出令人击节称赏和永垂不朽的言词。
论崇高读后感
论崇高读后感篇一论崇高读后感读完《论崇高》这篇文章,我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啊!一开始,我觉得这文章可能会是那种枯燥得能让人睡着的理论说教。
可真读进去了,我发现还真不是那么回事儿!它就像一位深藏不露的高手,慢慢地向我展示它的厉害之处。
文章里说崇高不仅仅是外表的高大上,更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
这让我不禁想到了那些在疫情期间冲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他们难道不崇高吗?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他们的职责所在。
但我觉得,能在那么危险的情况下,不顾自己的安危,这就是崇高!不过,我又在想,崇高是不是一定要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呢?像我们这些平凡的学生,每天就是上学、写作业,难道就跟崇高无缘了?我觉得可能不是这样。
也许在我们帮助同学解决一个难题,或者主动捡起地上的垃圾时,那一瞬间的我们,也有着小小的崇高呢。
再说了,崇高是不是也有不同的标准呢?对于有些人来说,勇敢面对挫折就是崇高;对于另一些人,坚守自己的原则也是崇高。
这可真是让人捉摸不透啊!你们说,崇高是不是像天上的星星,看着遥不可及,但其实只要我们努力伸手,也能碰到那么一两颗?篇二论崇高读后感嘿,朋友!今天我读完了《论崇高》,这感受啊,真是一言难尽!一开始读的时候,我心里还犯嘀咕:“这能有啥意思?”结果,读着读着,我就被深深吸引住了。
书中说崇高是一种超越平凡的品质,这让我立马想到了那些伟大的科学家,比如牛顿、爱因斯坦。
他们的发现和理论,改变了整个世界,这难道不是崇高吗?我觉得肯定是!但反过来想想,我们身边那些默默无闻的志愿者,他们在社区里忙前忙后,为大家服务,这算不算崇高呢?也许在很多人眼里,这不算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但我想说,也许崇高并不总是高高在上的,它可能就藏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
比如说,有一次我看到一个小朋友勇敢地扶起了摔倒的老人,那一刻,我觉得那个小朋友的行为就挺崇高的。
这让我不禁反问自己,我能做到像他那样吗?可能有时候,我们心里会有那么一丝犹豫和害怕。
再比如说,那些为了梦想不断努力奋斗的人,哪怕他们一次次失败,却依然不放弃,这是不是也是一种崇高呢?哎呀,越想越觉得崇高这个东西,真是让人又爱又困惑!篇三论崇高读后感《论崇高》,读完之后,我整个人都有点懵圈!这文章里讲的崇高,一开始我觉得挺玄乎的。
《论崇高》读书笔记
《论崇高》读书笔记《论崇高》读后感崇高,在我们通常的语境应用中一般指的是道德上的高尚。
而美学范畴里的崇高与我而言就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了。
从我接触到的几门有关哲学的选修课来看,似乎哲学科目的东西总是抽象的紧,比数学理论更抽象,更难把握。
读朗吉努斯的《论崇高》,粗一看,似乎只是作者写给他的朋友特伦天的一封讨论文学修辞的信,若是不求甚解的粗看一遍还好,多看上几遍就愈发觉得抽象艰涩。
也许这部分是因为我们读的是翻译过来的著作,与原作天然存在着一层隔阂,但我觉得更大的原因是一旦某个概念上升到哲学层面就必然带上抽象性。
崇高,并不是朗吉努斯首先发明的一个概念。
在《论崇高》中,朗吉努斯首先就批判了凯雪立斯的“论崇高”,进而提出自己的“论崇高”。
朗吉努斯认为,凯雪立斯的“论崇高”不得要领,仅是罗列例子,既没能明确什么是崇高,也没能告诉人们如何达到崇高,而这两点是恰恰是论崇高必须回答的问题。
所以,朗吉努斯作《论崇高》回答这两个问题。
用他的话说,一是要解决“真正的崇高的明确的理论和标准”,二是要解决“究竟有没有一种技术可以传授文章中的崇高或高超”。
这大体上可以看作是朗吉努斯写作《论崇高》的理论动机。
读完整篇文章后我们还可以发现,朗吉努斯作《论崇高》还有更进一步的现实动机。
朗吉努斯认为当时的诗文写作中,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崇高的缺失。
面对这种缺失,当时有两种倾向性主张,一种倾向认为崇高完全来自于天性,“天才是唯一能够教授它的老师”,而“冷水冰的技术”只会“剥夺掉”天性产物(即崇高)的“血肉”,使之“变质”,因而完全否定修辞对崇高的意义;另一种倾向认为专制制度有如强迫奴隶只会沉默而不会成为演说家一样,“所发展的只是谄媚的天才”,“精于演说技巧的天才”,而使“高深宏大的天才”趋于“枯竭”,因而把崇高的缺失归咎于专制制度。
而朗吉努斯不同意这些主张,另有所虑。
他力图找到崇高缺失的症结所在,实际地解决崇高的创造问题。
朗吉努斯认为崇高有五大来源:庄严伟大的思想;强烈而激动的情感;运用藻饰的技术(包括思想的藻饰和语言的藻饰);高雅的措辞;整个结构的堂皇卓越。
论朗吉努斯《论崇高》中关于艺术家的思想
作者: 何伟文
作者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版物刊名: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83-91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4期
主题词: 朗吉努斯 艺术家 自然 艺术 摹仿
摘要:古希腊时期文学批评理论关注的主要对象,是独立于艺术家思想的外部真实,而对艺术家本身的兴趣则相对缺乏。
朗吉努斯打破了这种局面,第一次把关注的目光从外部真实投向艺术家本身。
他关于艺术家的思想可以从两种关系里揭示出来,其中不乏矛盾之处。
其一,在艺术家的自然天性与后天艺术训练的关系方面,他反对同时代人重自然而轻艺术的观点,试图在两者之间维持一种平衡,坚信创作具有崇高风格的作品,两者缺一不可。
其二,在艺术家与古典作家及其作品的关系方面,他为没有天赋者指出了一条成就伟大作品的道路,即摹仿古典作家和他们的作品。
不同于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和贺拉斯的摹仿论,他所指的是艺术家对古人的一种精神性摹仿,摹仿概念由此获得全新的含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崇高》读后感
崇高,在我们通常的语境应用中一般指的是道德上的高尚。
而美学范畴里的崇高与我而言就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了。
从我接触到的几门有关哲学的选修课来看,似乎哲学科目的东西总是抽象的紧,比数学理论更抽象,更难把握。
读朗吉努斯的《论崇高》,粗一看,似乎只是作者写给他的朋友特伦天的一封讨论文学修辞的信,若是不求甚解的粗看一遍还好,多看上几遍就愈发觉得抽象艰涩。
也许这部分是因为我们读的是翻译过来的著作,与原作天然存在着一层隔阂,但我觉得更大的原因是一旦某个概念上升到哲学层面就必然带上抽象性。
崇高,并不是朗吉努斯首先发明的一个概念。
在《论崇高》中,朗吉努斯首先就批判了凯雪立斯的“论崇高”,进而提出自己的“论崇高”。
朗吉努斯认为,凯雪立斯的“论崇高”不得要领,仅是罗列例子,既没能明确什么是崇高,也没能告诉人们如何达到崇高,而这两点是恰恰是论崇高必须回答的问题。
所以,朗吉努斯作《论崇高》回答这两个问题。
用他的话说,一是要解决“真正的崇高的明确的理论和标准”,二是要解决“究竟有没有一种技术可以传授文章中的崇高或高超”。
这大体上可以看作是朗吉努斯写作《论崇高》的理论动机。
读完整篇文章后我们还可以发现,朗吉努斯作《论崇高》还有更进一步的现实动机。
朗吉努斯认为当时的诗文写作中,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崇高的缺失。
面对这种缺失,当时有两种倾向性主张,一种倾向认为崇高完全来自于天性,“天才是唯一能够教授它的老师”,而“冷水冰的技术”只会“剥夺掉”天性产物(即崇高)的“血肉”,使之“变质”,因而完全否定修辞对崇高的意义;另一种倾向认为专制制度有如强迫奴隶只会沉默而不会成为演说家一样,“所发展的只是谄媚的天才”,“精于演说技巧的天才”,而使“高深宏大的天才”趋于“枯竭”,因而把崇高的缺失归咎于专制制度。
而朗吉努斯不同意这些主张,另有所虑。
他力图找到崇高缺失的症结所在,实际地解决崇高的创造问题。
朗吉努斯认为崇高有五大来源:
庄严伟大的思想;强烈而激动的情感;运用藻饰的技术(包括思想的藻饰和语言的藻饰);高雅的措辞;整个结构的堂皇卓越。
前两个主要依靠天赋,后三个则属于后天的技术。
第一种来源,即庄严伟大的思想是最重要的。
所有这些来源都要有一个先决条件:掌握语言的才能。
而且,朗吉努斯提出了达到崇高的途径:摹仿过去伟大的诗人和作家,并且同他们竞赛。
这让我想到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反对辞藻华丽而内容空泛的骈文,提倡“文以载道”。
这与朗吉努斯的师法伟大的诗人作家以达到崇高颇为类似。
朗吉努斯本欲讨论的是修辞中的崇高,但《论崇高》的内容已超越了修辞的范畴,而达到了某种人性经验的境界。
这与中国传统文明中的儒家思想有某种程度的共通之处。
儒家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作为第一步的修身就注重个人内在的修养和道德的完善,这与朗吉努斯的崇高的五个来源中最重要的庄严伟大的思想是相一致的。
朗吉努斯承认天赋(我觉得更准确的说应该是内在思想)的影响,但同时重视后天理性和技术的作用,所以他说高尚的心型“是一个天生而非学来的能力”,但也可以通过“来
锻炼我们的灵魂,使之达到崇高,使之永远孕育着高尚的思想”,这与孟子的“吾善养吾浩然之气”颇为相合。
通读完朗吉努斯的《论崇高》后,我首先想到的既不是“崇高”的美学意义,也不是能与朗吉努斯的修辞学中的“崇高”对应的文学名著,而是当今流行的快餐式的文学作品。
如果现在问一名大学生“你最近看过什么名著?”,绝大多数只能摇头;如果问他们“你最近看过什么网络小说?”,绝大多数能在最短时间说出两三个书名。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俗”与“雅”既对立又相互转化,比如我们的“词”先“俗”后“雅”。
虽然这些“俗文化作品”不能完全与朗吉努斯的“崇高的作品”相对立,但恐怕也很难将这些“俗文化作品”列为“崇高的作品”。
而这些“俗文化作品”的流行值得我们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