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变化监测报告1

合集下载

建筑施工现场沉降监测的整改报告

建筑施工现场沉降监测的整改报告

建筑施工现场沉降监测的整改报告一、背景介绍近期,我司承接了某建筑工程项目,并负责其施工工作。

在施工过程中,我们重视对工程质量的监控和控制,特别是对建筑施工现场的沉降情况进行了密切关注。

经过监测发现存在一些沉降问题,为确保工程质量,我们立即采取了整改措施,并进行了沉降监测的整改工作。

现将整改结果报告如下。

二、问题调查在施工开始之初,我们对工程现场进行了基础测量,并依照相关技术标准进行了监测。

经过初期监测数据的分析发现,工地存在一定的沉降问题,主要表现为地基沉降过大,超出了设计标准的范围。

经过具体调查和分析,我们发现以下问题:1. 地基处理不完全:施工过程中,地基处理工作不够细致,未能完全消除地基中存在的不均匀沉降隐患。

2. 施工质量不达标:部分施工环节存在质量问题,导致了地基沉降过大的现象。

基于以上调查结果,我们制定了整改方案。

三、整改方案根据对问题的分析和调查结果,我们决定采取以下整改措施:1. 地基处理补强:对地基存在的不均匀沉降隐患进行再次处理和补强,确保地基的稳定性和牢固性。

2. 施工质量提升:加强施工质量监督,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整改。

同时,加强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其施工水平和质量意识。

3. 监测装置优化:对现有的沉降监测装置进行优化和更换,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整改效果经过整改措施的实施,我们对工程施工现场的沉降情况进行了再次监测。

监测结果显示,工地的地基沉降情况大幅改善,已经达到了设计标准的要求。

此外,我们还进行了多次沉降监测,结果表明整改效果稳定可靠。

施工现场的沉降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大幅减少。

五、结论与建议通过沉降监测的整改工作,我们成功解决了工地地基沉降过大的问题,并使工程质量得到了有效保障。

但是我们也意识到,施工现场监测和控制工作需要持续进行,以确保工程质量的持续稳定。

基于整改后的监测结果,我们建议:1. 持续加强施工质量管理,确保施工过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沉降测量报告

沉降测量报告

沉降测量报告
报告人:XXX
报告时间:XXXX年XX月XX日
一、前言
为了全面了解工程中土地的沉降情况,确保工程的安全和稳定,特委托XXX公司进行了此次沉降测量。

二、测量方式
本次测量采用了XXX测量方式,具体操作如下:
1. 根据工程区域,设置测量点。

2. 安装测量点仪器,包括水准仪、断面计、高程仪等。

3. 进行现场测量,每天至少进行一次精确测量,并记录数据。

4. 将测量数据输入电脑,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5. 将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制图,并进行分析和判断。

三、测量结果
经过近一个月的测量,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
1. 工程区域内的沉降情况稳定,整体呈现缓慢下沉状态。

2. 不同区域的沉降情况存在差异,其中XX区域的沉降情况相对较强。

3. 受天气等自然因素的影响,数据波动较大,但总体呈现平稳状态。

四、结论与建议
根据测量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
1. 工程区域内土地的沉降情况整体稳定,不影响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2. 需要加强对XX区域的监测,以便及时调整工程计划,确保工程进展顺利。

3. 继续进行定期监测,以便更好地掌握工程的变化情况,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以上是本次沉降测量的报告,希望能对工程进展有所帮助。

若有疑问或需要进一步了解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土石坝填筑过程中沉降报告范文

土石坝填筑过程中沉降报告范文

土石坝填筑过程中沉降报告范文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土石坝是水利工程中常见的一种填筑物,其主要作用是拦截水流,形成水库,用于灌溉、发电等目的。

建筑物沉降报告

建筑物沉降报告

建筑物沉降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某建筑物的沉降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和评估。

通过测量和监测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有关建筑物沉降的结论,并提供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以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

2. 背景建筑物沉降是指由于土壤沉降或地基不稳定等原因,导致建筑物在垂直方向上发生下沉的现象。

沉降可能会对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和使用安全性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及时进行监测和评估是非常重要的。

3. 测量与数据收集为了准确评估建筑物的沉降情况,我们采取了以下测量和数据收集的步骤:步骤1:选择测点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和地理条件,我们选择了一系列的测点来监测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这些测点包括建筑物四周的地表以及建筑物内部特定位置。

步骤2:安装测量设备我们在每个测点上安装了合适的测量设备,如测量仪器和传感器等。

这些设备可以实时监测和记录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步骤3:数据记录与分析通过测量设备,我们定期记录和收集测量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这些数据包括建筑物的沉降速率、沉降位移等信息。

4. 沉降评估与结果通过对测量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关于建筑物沉降的评估结果:结论1:沉降速率建筑物的沉降速率较缓慢,每年平均下沉约x毫米。

结论2:沉降位移建筑物的沉降位移相对较小,目前尚未达到影响建筑物结构稳定性和使用安全性的程度。

结论3:沉降分布沉降主要集中在建筑物的东侧和南侧,西侧和北侧的沉降较为轻微。

5. 建议和措施基于对建筑物沉降情况的评估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1.继续监测:由于沉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建议继续定期监测建筑物的沉降情况,以便及时发现任何变化和问题。

2.加强基础维护:定期对建筑物的地基和基础进行维护和修复,以确保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3.增强沉降预警能力:建议安装更先进的沉降监测设备,以提高对沉降情况的预警和监测能力。

4.建立应急预案:制定沉降事件发生时的应急预案,包括疏散和安全措施等,以保障人员的安全。

6. 结论本报告对某建筑物的沉降情况进行了详细评估和分析。

沉降监测报告模板

沉降监测报告模板

***(以下简称乙方)受***(以下简称甲方)的委托,对其开发建设的[工程名]的[工程建筑物总数]栋楼的主体进行沉降监测。

自[开始日期]开始,至[结束日期]为止历时[监测时间]年,监测期次从[最少期次]到[最多期次];每次监测结束,均及时向甲方提交了监测报表.目前建筑物主体陆续竣工已一年有余,应甲方工程部的要求,现将历次监测情况进行总结汇报。

一、监测依据的规定、规范及标准1、《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2、[工程名]沉降监测技术方案二、工程概况该工程座落于[工程地点],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结构形式为[结构形式],地基类型为[地基类型],基础结构形式为[基础结构]。

工程建设单位为[建设单位],设计单位为[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为****;设计用途为[用途],层数为[层数],设计最终沉降量为[设计最大沉降量],设计最终沉降差[设计最大沉降差]。

三、监测精度要求及方法1、基准点布设在工地附近于1999年9月13日布设了[工作基点数]个基准点,基准点的标志类型均为墙上金属标志.其中一个基准点利用***Ⅱ等水准点***,高程为***;基准点编号分别为[工作基点号]。

上述基准点的高程均为***高程系。

利用上述[工作基点数]个基准点构成一个基准网,其中***点作为工作基点,另两点作为联系点。

监测期间定期采用一级水准检测基准网的稳定性,从多次检测结果表明,基准点稳定可靠。

2、沉降观测点布设沉降观测点位布设详见各个楼的点位布置图,[各建筑物布设沉降点数]。

3、监测周期安排沉降监测从建筑物主体施工至正负零开始,每建一层监测一次。

主体封顶后按百日平均沉降量安排观测,遇到特殊情况中途适当加测或减测。

4、监测方法建筑物主体的沉降监测采用二级水准,水准路线布设成闭合环,采用后后前前的读数方法,仪器使用[仪器]配合铟钢尺进行.监测数据的平差使用***平差软件。

四、观测数据及变形分析1、观测数据各观测点各期的观测高程值见各楼的沉降监测数据汇总表。

高速公路地表沉降监测报告

高速公路地表沉降监测报告

高速公路地表沉降监测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某高速公路的地表沉降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

地表沉降是指地表相对于参考点的下降或下沉现象,可能会对高速公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产生影响。

通过对地表沉降的监测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确保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2. 监测方法为了对高速公路地表沉降情况进行准确监测,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 - 使用全站仪进行高程测量:全站仪是一种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通过测量标志点的高程变化来判断地表是否发生沉降。

- 安装地下沉降监测仪:地下沉降监测仪可以通过感应器监测地下某一点的沉降情况,并将数据传输到监测中心进行分析和处理。

- 进行航空遥感测量:通过航空遥感技术,空中摄影机可以拍摄到高速公路及其周围地区的照片,并进行数字化处理,以获得更全面、准确的地表沉降情况。

3. 监测过程我们在高速公路的不同位置和时间段进行了地表沉降监测,监测过程如下: 1. 在高速公路两侧选取标志点,使用全站仪进行高程测量,记录下测得的高程数值。

2. 安装地下沉降监测仪,将感应器埋设在地下数米处,并定期检查和记录沉降数据。

3. 使用航空遥感技术进行高速公路及周围地区的遥感测量,并记录下扫描得到的影像数据。

4. 监测结果和分析通过对地表沉降的监测和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 1. 标志点高程变化趋势:根据全站仪的测量数据,我们观察到高速公路标志点的高程变化趋势。

大部分标志点在监测期间没有发生显著的高程下降,但有少数标志点出现了轻微的下沉现象。

2. 地下沉降监测数据:地下沉降监测仪所得到的数据显示,在监测期间,地下某一点的沉降幅度为X米,沉降速度为Y米/年。

这些数据显示了地下沉降的趋势和速度。

3. 航空遥感数据分析:通过航空遥感技术获取到的影像数据经过数字化处理后,我们可以观察到高速公路及周围地区的地表沉降情况,包括沉降区域的位置、范围和程度。

根据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判断出高速公路地表沉降在某一段区域存在较为明显的问题。

地面沉降报告

地面沉降报告

地面沉降报告报告对象:XXX市政府城建部门报告内容:根据最近的地质勘探及监测数据,我司对于所辖区域的地面沉降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撰写了本报告,旨在向政府部门及相关部门反映地面沉降状况,寻求解决措施及建议。

一、总体情况经过对所辖区域的地质勘探及监测,发现该区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地面沉降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 地面自然沉降:由于地质构造、岩土层性等因素影响,地面在自然状态下会有一定程度的沉降。

根据我们的监测数据显示,该区域的自然沉降速率在每年0.5厘米左右,整体比较平稳。

2. 人为沉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该区域的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且固定资产的建设增多,使得地面承载力逐渐降低,进而导致地面的人为沉降。

我们的数据显示,该区域的人为沉降速率在每年0.8厘米左右,较为明显。

3. 工程沉降:该区域存在着大量的地下管线及施工工地,这些工程对于地面的沉降具有较大的影响。

我们的数据显示,该区域的工程沉降速率在每年0.6厘米左右,较为明显。

二、风险评估及建议地面沉降现象会对于曾经的地面高程、水文地质条件等产生现实影响,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因此,我们建议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完善地质勘探:在新的建设项目中,应当充分考虑该区域的地质情况,开展更加全面的地质勘探工作,准确评估地质风险,避免出现隐患。

2. 加强管线维护:地下管线的维护工作应当加强,避免外力对于管线的影响导致地面沉降问题。

3. 适当调整用地:在国土资源利用中,应当适当考虑该区域的地面沉降现象,合理规划用地,避免出现对于地面沉降风险的放任。

综上所述,我们对于该区域的地面沉降现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供了相应的风险评估与解决建议,期望政府及相关部门能够务实考虑这些问题,加强工作,减少风险。

高速公路地表沉降监测报告

高速公路地表沉降监测报告

高速公路地表沉降监测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某高速公路的地表沉降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

通过监测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地表沉降问题,确保高速公路的安全运行。

2. 监测方法2.1 监测设备本次监测采用了高精度全站仪和测量控制器,能够实时获取地表沉降的数据。

2.2 监测点设置根据高速公路的特点和重要部位,我们共设置了10个监测点。

这些监测点均位于高速公路旁,涵盖了高速公路的不同路段,并且覆盖了不同地质特征的区域。

3. 监测过程3.1 数据收集我们每月对监测点进行一次测量,共持续监测了12个月。

在每次测量中,我们使用全站仪对监测点进行测量,获取其坐标数据。

3.2 数据处理通过测量数据的处理,我们得到了每个监测点的相对沉降量。

根据这些数据,我们能够绘制出高速公路各路段的沉降曲线,并进一步分析地表沉降的趋势和程度。

4. 监测结果与分析经过数据处理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监测结果:4.1 各监测点的沉降情况表格1展示了各监测点的沉降数据:监测点第1个月第2个月…第12个月A0.5mm0.6mm… 3.2mmB0.4mm0.7mm… 3.5mm……………4.2 地表沉降趋势分析根据监测数据,我们绘制了高速公路各路段的沉降曲线图。

从曲线图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地表沉降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

4.3 地表沉降程度分析根据监测数据,我们对地表沉降的程度进行了分析。

根据相关规范,我们将地表沉降按照程度分为轻微、中等和严重三个等级。

经过分析,我们发现高速公路的地表沉降程度属于中等等级。

5. 结论与建议根据监测结果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高速公路的地表沉降情况较为严重,需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修复。

•针对不同路段的地表沉降程度,应制定相应的修复计划,优先处理严重程度高的路段。

•在修复过程中,应注意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方法,确保修复效果和工期的控制。

6. 参考文献•[引用1]•[引用2]以上是对某高速公路地表沉降监测的报告。

分层沉降检测报告

分层沉降检测报告

分层沉降检测报告项目背景本报告是针对某个工程项目施工阶段进行的分层沉降检测的结果汇总和分析。

分层沉降是指土地表面或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地下水位下降或土层沉降而引起的沉降现象。

分层沉降检测旨在及时发现并评估工程项目中可能存在的土地沉降问题,以保障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检测目的及方法检测目的本次分层沉降检测的目的在于: - 确定地下水位、土层沉降对工程项目的影响程度; - 判断土地表面和建筑物的沉降状况,以及不同层次的沉降差异; - 评估工程项目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沉降风险。

检测方法本次分层沉降检测采用了以下方法:1. Surface Elevation Monitoring(SEM):通过在不同位置安装地面高程监测装置,记录土地表面的高程变化,以便观察沉降状况; 2. Building Settlement Monitoring(BSM):在建筑物不同层次设置测量点,定期测量建筑物的沉降变化,以便分析不同层次的沉降差异; 3. Groundwater Level Monitoring(GLM):安装水位监测器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以便评估地下水位对沉降的影响。

检测结果分析土地表面沉降分析从SEM的监测结果来看,整个项目区域的土地表面呈现轻微的沉降趋势,但幅度很小,不会对工程项目的使用产生明显影响。

具体沉降量的分布情况如下表所示:区域沉降量(mm)区域一 3.5区域二 2.8区域三 3.2建筑物沉降分析通过BSM的监测结果来看,建筑物的沉降情况较为稳定,不同层次之间的沉降差异很小。

具体的监测数据如下表所示:层次沉降量(mm)1楼 1.22楼 1.33楼 1.1地下水位分析通过GLM的监测结果来看,地下水位呈现下降趋势,但下降速度较慢,不会对工程项目的稳定性产生明显影响。

具体的监测数据如下表所示:日期地下水位(m)5月1日15.25月15日15.15月30日15.0结论与建议通过对分层沉降的检测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 土地表面的沉降幅度很小,不会对工程项目的使用产生明显影响; 2. 建筑物的沉降情况较为稳定,不同层次之间的沉降差异很小; 3. 地下水位呈现下降趋势,但下降速度缓慢,不会对工程项目的稳定性产生明显影响。

楼房下沉变形监测报告

楼房下沉变形监测报告

楼房下沉变形监测报告根据楼房下沉变形监测报告,本次监测是针对某建筑物的地基沉降情况进行的。

监测期间,我们采用了多种监测设备和技术手段,包括测量仪器、遥感技术和地面观测等,以确保得到准确、全面的数据。

经过监测和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 地基沉降:在监测期间,楼房地基出现了沉降现象。

根据测量数据,我们发现楼房各个位置的沉降量不尽相同,但整体呈现出向一侧倾斜的趋势。

2. 沉降速度:楼房的沉降速度并不是均匀且稳定的。

在监测期间,我们观察到沉降速度在不同时间段有所变化,表明地基的变形存在一定的动态性。

3. 变形情况:楼房下沉引起了一定的变形现象。

除了向一侧倾斜之外,在某些地方还出现了裂缝和变形的迹象。

这些变形对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产生了潜在的影响。

4. 变形原因:根据地质勘察和现场观察,楼房的地基沉降可能与土壤固结、水分移动以及地下水位变化等因素有关。

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楼房地基的沉降和变形。

基于以上结论,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 进一步研究变形机理:针对楼房地基沉降和变形的原因,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了解其机理和演化规律,从而为后续的土建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 监测与预警系统:建立一个有效的楼房沉降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掌握楼房变形状况,有效预防潜在安全风险的发生。

3. 加固与修复工程:根据楼房的变形情况,采取适当的加固和修复措施,提高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

4. 规范建设管理:加强对建筑工程的规范管理,包括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建设方案的审查和验收等,以减少地基沉降和变形的发生。

本次报告仅为初步监测结果,更详细和全面的分析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监测。

建议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士根据本报告提出的建议,制定有效的应对方案,确保楼房的结构稳定和居民的安全。

沉降观测报告范文

沉降观测报告范文

沉降观测报告范文沉降观测是针对工程施工过程中土地的垂直位移进行的监测与记录。

通过沉降观测,可以及时了解土地沉降的情况,为工程施工提供参考依据,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

下面是一份沉降观测报告,总计1200字以上。

一、观测背景根据项目工程施工需要,对工程所在区域进行了沉降观测。

通过对工程区域土地沉降的监测与记录,以评估工程对土地的影响和调整施工计划,保证施工的安全和效率。

二、观测目的1.判断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土地的影响程度,为后续施工提供技术参考;2.提供关于土地沉降的客观数据,为相关部门进行工程验收和修复提供依据;3.监测土地沉降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调整施工计划,确保施工质量。

三、观测方法采用测站法进行沉降观测。

在工程区域内选择了三个观测点,分别设立基准点,并在基准点上安装了沉降仪和水平仪。

每天定时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形成测量记录表。

四、沉降观测结果经过连续6个月的观测,得到了详细的沉降数据,以下是观测结果的总结:1.观测点1:观测开始前,观测点1在X、Y和Z方向的初始高程分别为100.00m、150.00m和50.00m,经过6个月的观测,观测点1在X、Y和Z方向的高程分别为99.95m、149.92m和49.98m。

由此可见,观测点1在X、Y和Z方向上分别发生了0.05m、0.08m和0.02m的沉降。

2.观测点2:观测开始前,观测点2在X、Y和Z方向的初始高程分别为98.50m、150.00m和50.00m,经过6个月的观测,观测点2在X、Y和Z方向的高程分别为98.45m、149.92m和49.97m。

观测点2在X、Y和Z方向上分别发生了0.05m、0.08m和0.03m的沉降。

3.观测点3:观测开始前,观测点3在X、Y和Z方向的初始高程分别为97.00m、150.00m和50.00m,经过6个月的观测,观测点3在X、Y和Z方向的高程分别为96.95m、149.92m和49.95m。

观测点3在X、Y和Z方向上分别发生了0.05m、0.08m和0.05m的沉降。

沉降监测结论报告

沉降监测结论报告

沉降监测结论报告1. 背景介绍沉降是指土地表面由于人类工程活动或自然地质变化等原因而发生的下沉现象。

在建筑和基础设施工程中,沉降是一个重要的监测指标,因为沉降的过大或过快可能会对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产生影响。

本报告将介绍对某工程项目的沉降监测结果,并给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2. 监测方法本次沉降监测使用了全站仪和水准仪两种常用的监测设备。

全站仪主要用于测量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而水准仪则用于测量相对高程的变化。

监测设备的安装位置涵盖了工程项目的关键区域,包括建筑物、道路、桥梁等。

3. 监测结果根据沉降监测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3.1 总体沉降情况工程项目的总体沉降情况相对较稳定,未出现明显的下沉或隆起现象。

沉降的速率较低,明显低于预期范围。

3.2 区域性沉降差异在工程项目的不同区域,我们观察到了一些沉降差异。

具体来说,A区域的沉降速率较快,而B区域的沉降速率较慢。

这可能与地质条件、土壤类型、工程施工等因素有关。

3.3 季节性影响在沉降监测过程中,我们还观察到了季节性影响对沉降的影响。

在雨季和旱季之间,工程项目的沉降速率会有所变化。

这主要是由于地下水位的变动导致土壤的膨胀和收缩引起的。

4. 结论和建议根据本次沉降监测的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4.1 结论1.工程项目的总体沉降情况稳定,没有出现明显的安全隐患。

2.区域性沉降差异需要重点关注,可能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调查。

3.季节性影响对沉降有一定影响,需要在工程施工和设计中加以考虑。

4.2 建议1.在A区域加强沉降监测,密切关注沉降速率的变化,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确保工程的安全性。

2.进一步研究和调查B区域的沉降情况,找出导致沉降差异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

3.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考虑季节性影响对沉降的影响,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小不利影响。

5. 总结本报告对某工程项目的沉降监测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并给出了相关的结论和建议。

根据监测数据,工程项目的总体沉降情况稳定,未出现明显的安全隐患。

沉降观测检测报告

沉降观测检测报告

沉降观测检测报告简介本报告是根据沉降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和检测的结果总结。

沉降观测是一种常用的地质灾害监测手段,用于检测土地沉降情况以及可能引发的地质风险。

本报告将从数据收集、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三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数据收集沉降观测数据的收集是本次检测的第一步。

我们在待检测区域选择了若干固定点位,并使用高精度测量设备,如全站仪或GPS仪器,对这些点位进行多次测量。

每次测量包括测量时间、测量位置和地面高程等信息。

通过多次测量,我们可以获取时间序列的高程数据,以便后续分析。

数据处理收集到的沉降观测数据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处理,以消除误差和提取有用的信息。

数据处理的步骤如下:1.数据清洗:将数据进行筛选和清理,排除异常值和错误数据,保留高质量的观测数据。

2.数据对齐:将不同时间点的观测数据对齐,以确保时间序列的一致性。

这可以通过时间戳或其他标识来实现。

3.数据平滑:对观测数据进行平滑处理,以消除噪声和随机波动。

常用的平滑方法包括移动平均和滤波器等。

4.数据插值:对于缺失或不完整的观测数据,可以使用插值方法填充,以获得完整的时间序列。

结果分析在数据处理完成后,我们可以进行沉降观测结果的分析。

根据处理后的时间序列数据,我们可以获得以下信息:1.沉降趋势:通过绘制时间-高程曲线图,我们可以观察到土地沉降的趋势。

如果曲线呈现下降趋势,则表示该地区存在沉降问题。

2.沉降速率:通过计算时间序列的斜率,我们可以得到沉降的速率。

这可以帮助我们评估沉降的严重程度和发展速度。

3.沉降分布:通过将观测点位在地图上标注,并绘制等值线图,我们可以得到沉降的空间分布情况。

这有助于确定可能的沉降区域和风险区域。

结论通过对沉降观测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在待检测区域存在土地沉降问题,沉降趋势明显。

2.沉降速率较快,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缓沉降过程。

3.沉降主要集中在某些特定区域,该区域可能存在较高的地质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本报告仅基于沉降观测数据的分析结果,具体的地质风险评估需要结合更多的综合信息和专业知识。

沉降位移总结报告

沉降位移总结报告

沉降位移总结报告1. 引言沉降位移是土地基础工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它反映了土地基础的变形情况。

本报告旨在对近期进行的沉降位移监测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土地基础的变形特征,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2. 数据采集与处理为了获取沉降位移数据,我们在工程现场选择了5个不同位置进行监测,同时利用全站仪和位移传感器对土地基础进行了监测。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我们每天定时记录并保存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采集到的原始数据经过初步处理后,通过计算得到了每个监测点的沉降位移数据。

3. 沉降位移分析3.1 监测结果总览在监测期间,我们获得了每个监测点的沉降位移数据。

下表展示了各监测点的沉降位移统计数据。

监测点初始位移(mm)最大位移(mm)最小位移(mm)平均位移(mm)点1 0 5 0 2点2 0 4 0 1.5点3 0 3 0 1点4 0 6 0 2.5点5 0 2 0 0.5 从表中可以看出,各监测点的初始位移都为0,最大位移分别为5mm、4mm、3mm、6mm和2mm,最小位移均为0mm,平均位移分别为2mm、1.5mm、1mm、2.5mm和0.5mm。

3.2 位移变化趋势分析通过对沉降位移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观察到位移的变化趋势。

下图显示了各监测点的沉降位移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位移变化趋势图位移变化趋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各监测点的位移随时间逐渐增加,但增长速度并不相同。

监测点4和监测点1的位移增长速度较快,而监测点2和监测点5的位移增长速度较慢。

3.3 位移原因分析沉降位移的产生是由于土地基础的变形引起的。

根据沉降位移的分布情况,我们可以初步分析出可能引起位移的原因。

从监测点的位移分布情况来看,位移较大的监测点多集中在工程的一侧或某些特定的区域,这可能是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或地下水位变化等原因导致的。

另外,由于监测点2和监测点5的位移增长速度相对较慢,可能与引起沉降位移的因素较少有关。

沉降观测报告

沉降观测报告

沉降观测报告一、引言。

沉降观测是土木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可以帮助工程师们了解地基土的变形情况,从而评估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报告旨在对某工程项目的沉降观测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二、观测方法。

本次沉降观测采用了测量点法和GPS监测法相结合的方式。

在工程施工前,我们在工程周边设置了一定数量的测量点,并利用GPS监测系统对这些点进行实时监测。

通过定期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地基土的变形情况。

三、观测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测,我们得到了如下的观测结果,在观测点A、B、C等位置,地基土的沉降情况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

其中,A点的沉降速度较快,B点的沉降速度较慢,C点的沉降速度相对稳定。

通过对比不同监测点的数据,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地基土的变形情况,为工程安全评估提供了重要依据。

四、分析与讨论。

根据观测结果,我们可以初步推断,A点周围的地基土可能存在较大的变形和沉降风险,需要加强监测和处理。

而B点的沉降速度较慢,可能是由于地基土的特性较为稳定,但仍需要继续监测。

C点的沉降速度相对稳定,表明该处的地基土变形情况较为平稳,对工程影响较小。

五、结论。

通过本次沉降观测,我们得到了有关地基土变形情况的重要数据,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了重要依据。

我们将根据观测结果,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以确保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同时,我们也将继续对监测数据进行跟踪和分析,及时发现并处理地基土的变形问题,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六、致谢。

在此,我们要感谢所有参与本次沉降观测工作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以及对本次工作提供支持和帮助的各方单位和个人。

正是有了你们的辛勤工作和支持,我们才能顺利完成本次观测工作,并得到了有意义的观测结果。

感谢你们的付出和支持!七、参考文献。

[1] XXX. 土木工程沉降观测技术及应用[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2] XXX. GPS监测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J]. 工程勘察,2015(3): 56-60.以上就是本次沉降观测报告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工程设计和施工有所帮助。

住宅小区沉降观测总结报告

住宅小区沉降观测总结报告

住宅小区沉降观测总结报告一、引言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住宅小区的建设数量日益增多。

为了确保住宅小区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沉降观测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

本文将对某住宅小区的沉降观测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工程概况本次沉降观测的住宅小区位于_____市_____区,总占地面积为_____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_____平方米。

小区内共有_____栋住宅楼,建筑结构形式为_____,基础类型为_____。

三、沉降观测的目的和依据(一)观测目的1、通过定期观测,获取建筑物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沉降数据,及时发现异常沉降情况,为建筑物的安全提供保障。

2、为设计和施工单位提供可靠的沉降数据,以便对建筑物的基础设计和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和调整。

3、积累建筑物沉降观测的经验数据,为今后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二)观测依据1、《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20)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16)3、该住宅小区的设计图纸和相关技术文件四、沉降观测点的布设(一)观测点的布置原则1、观测点应布设在能反映建筑物沉降特征的部位,如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沉降缝两侧、高低层交界处等。

2、观测点的数量应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形式、荷载分布、基础类型等因素确定,一般不少于 6 个。

3、观测点应便于观测和保护,且标志应牢固、明显。

(二)观测点的布设情况本住宅小区共布设了_____个沉降观测点,具体位置如下图所示:(此处插入观测点布设图)五、沉降观测的方法和精度要求(一)观测方法采用精密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沉降观测。

使用_____水准仪,配合_____水准尺,按照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行观测。

(二)精度要求1、每站高差中误差不大于±05mm。

2、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不大于±10√nmm(n 为测站数)。

六、沉降观测的周期和频率(一)观测周期沉降观测的周期应根据建筑物的施工进度和加载情况确定。

沉降位移总结报告

沉降位移总结报告

沉降位移总结报告沉降位移总结报告1. 背景介绍沉降位移是指土地或建筑物相对于周围环境的下降,通常是由于土壤压缩或建筑物自身重量导致的。

在工程施工和土地开发中,沉降位移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进行监测和评估,以确保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2. 监测方法常用的监测沉降位移的方法包括水准测量法、位移传感器测量法和全站仪测量法等。

水准测量法是通过测量控制点的高程变化来确定沉降位移;位移传感器测量法是使用传感器监测建筑物或地下结构的位移;全站仪测量法则是利用全站仪测量建筑物各点的三维坐标变化。

3. 沉降位移监测结果我们对某建筑物的沉降位移进行了长期的监测和记录,得到了以下结果:- 建筑物的沉降位移在初始施工阶段较大,后期趋于稳定。

- 沉降位移的最大值出现在建筑物的重要节点上,如地基附近。

- 不同土层或地质条件可能导致沉降位移的差异。

- 沉降位移与周围环境的压力变化相关,如地下水位、附近施工活动等。

4. 影响因素分析我们分析了造成沉降位移的主要影响因素:- 土壤的压缩性和固结性:不同类型的土壤在受力后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压缩和固结,进而导致沉降位移。

- 建筑物自身重量:建筑物自身的负荷会使得土壤产生沉降,特别是在初始施工阶段。

- 施工活动:附近的施工活动如挖掘、填土等也可能对土壤产生影响,进而导致沉降位移的发生。

- 地下水位的变化:地下水位的上升或下降会对土壤的压缩性产生影响,从而引起沉降位移。

5. 风险评估与控制在工程施工和土地开发过程中,沉降位移是一个重要的风险因素,需要进行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保证工程的稳定和安全。

控制沉降位移的常见方法包括:- 合理设计:在设计阶段考虑土壤的压缩性和固结性,采取合理的地基处理措施。

- 施工监测: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 降低荷载:采取减轻建筑物自身负荷的措施,如增加结构支撑点等。

- 控制地下水位:采取合理的排水和补给措施,保持地下水位的稳定。

沉降情况分析报告范文

沉降情况分析报告范文

沉降情况分析报告范文引言沉降是指由于地表负荷引起的地下土层的垂向位移。

在工程建设中,沉降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能够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因此,对于沉降情况进行准确的分析和评估是至关重要的。

本报告旨在对某地区的沉降情况进行分析,并提供相应的数据和评估,以便工程师和决策者能够制定相应的措施来减轻沉降带来的影响。

数据采集为了对沉降情况进行准确的分析,我们采集了以下一些数据:1. 地下水位数据:通过监测井获取了一段时间内的地下水位数据。

2. 建筑物位移数据:通过在建筑物内部安装位移监测仪器,我们获取了建筑物在一段时间内的垂直位移数据。

3. 土体参数: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土壤取样,以获取土体的力学参数,例如比重、孔隙比、固结指数等。

沉降情况分析通过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

地下水位变化分析根据采集的地下水位数据,我们绘制了一张地下水位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从曲线图可以看出,在某段时间内,地下水位呈周期性波动,并且整体呈下降趋势。

这说明该地区的地下水位在逐渐下降,可能会导致土壤的孔隙水压力减小,从而引起土壤沉降。

建筑物位移分析对于建筑物内部的位移监测数据,我们进行了分析,并计算了建筑物的平均沉降速率。

通过对数据的统计,我们发现了以下一些趋势:1. 沉降分布不均:建筑物的沉降分布并不均匀,其中一些区域的沉降速率明显高于其他区域。

这可能是由于地质条件的差异或者地下结构的影响。

2. 沉降速率逐渐减小:在监测的一段时间内,建筑物的沉降速率逐渐减小,说明土壤的沉降已经逐渐趋于稳定。

土体参数分析通过对采集的土样进行试验,我们得到了一系列的土体参数。

通过对这些参数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土体的力学特性和趋势。

在此报告中,我们将仅列举其中一些重要的参数。

1. 比重:土体的比重可以反映其密实性,比重越大,土壤越紧密。

通过对比重的分析,我们发现该地区土壤的紧密度高,较为坚实。

2. 孔隙比:孔隙比是土体孔隙与总体积之比。

沉降监测调研报告

沉降监测调研报告

沉降监测调研报告沉降监测调研报告1. 引言沉降监测是一种用于测量土地或建筑物沉降程度的技术手段。

在土地开发和建筑施工项目中,沉降监测对于确保工程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当前沉降监测的应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对于未来发展的展望。

2.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

首先,我们设计了针对工程师和相关专家的问卷,以了解他们对于沉降监测的了解程度、应用情况和需求。

其次,我们选择了几个正在进行土地开发和建筑施工的项目,并与工程师和监理师进行了深入访谈,以获取更详细的信息。

3. 调研结果3.1 调研对象对沉降监测的了解程度较有限。

在我们的调查中,超过60%的受访者表示对沉降监测技术知之甚少,仅有少数工程师和科研人员具备一定的了解程度。

这表明需要加强对沉降监测技术的宣传和培训。

3.2 沉降监测在土地开发和建筑施工项目中的应用不够普遍。

根据我们的调查,仅有约30%的项目进行了沉降监测,而且大部分是规模较大的国家重点项目。

对于一些中小型项目,由于成本和技术要求等因素,缺乏沉降监测的意识和能力。

3.3 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从实地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当前沉降监测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高精度和实时监测设备的成本较高,对于一些项目来说难以承担。

其次,监测数据的采集和分析需要相关专业人员进行,但目前相关专业人员的数量较少。

此外,监测数据的解释和应用也需要更多的工程实践经验。

4. 展望4.1 提高行业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

针对沉降监测技术的宣传和培训需要加强,以提高行业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

4.2 降低监测设备成本。

推动技术创新,研发更便捷、高效、低成本的沉降监测设备,以降低项目成本和提高应用普及度。

4.3 建立相关监测标准和规范。

加强沉降监测的标准化工作,制定相关监测标准和规范,提高监测数据的可比性和应用效果。

4.4 加强与其他领域的合作。

沉降监测技术的应用领域广泛,涉及土木工程、地质学、地理信息系统等多个学科。

沉降监测结论报告

沉降监测结论报告

沉降监测结论报告1. 引言沉降是指地表或建筑物由于地下层松软、湿润或地下水位变化等原因而产生的下沉现象。

沉降对土地利用、建筑物结构稳定性和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行等都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评估和监测沉降情况,本报告对某地区的沉降进行了监测和分析,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2. 监测方法本次沉降监测采用了以下方法:1.定点观测法:选择了某地区的代表性建筑物和地表位置作为监测点,通过定期测量其高程变化来评估沉降情况。

2.地面测量法:使用全站仪或GPS测量设备,在不同时间点对监测区域的地表高程进行测量,以获取地表沉降的数据。

3.遥感技术:利用遥感卫星或无人机等技术,获取监测区域的高分辨率影像数据,并通过比较不同时期的影像来检测地表沉降的迹象。

3. 监测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监测和数据分析,得到了以下监测结果:1.某建筑物在过去一年内的高程变化范围为0.5米,表明该建筑物存在一定程度的沉降。

2.监测区域内大部分地表位置的高程均有所下降,平均下降量为0.2米。

3.遥感影像显示,监测区域内部分区域出现了地表裂缝的迹象,这也进一步证实了地表沉降的存在。

4. 结论基于以上监测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监测区域存在一定程度的地表沉降现象,特别是某建筑物存在较明显的沉降。

2.地表沉降可能对周边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需要采取相应的修复和加固措施。

3.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分析地表沉降的原因,例如地下水位变化、土地开发活动等因素,以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5. 建议基于以上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对受沉降影响较大的建筑物进行详细的结构安全评估,确保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2.加强沉降监测工作,定期对监测区域进行高程测量和遥感影像获取,及时发现和跟踪沉降情况的变化。

3.进行地下水位的监测和调控,确保地下水位的稳定,减少地表沉降的可能性。

4.制定土地开发和建筑施工的规范和标准,避免不合理的土地开发活动对地表沉降造成的影响。

6. 总结本报告通过沉降监测和数据分析,得出了某地区存在地表沉降现象的结论,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X X X X X X 尾矿库沉降位移观测报告X X X X X X X有限公司二〇一五年十二月十二日X X X X X X X尾矿库沉降观测报告一、工程概况位于X X X X X X X以南,X X X北,X X高速X X X服务区西南侧深沟东侧X X X X X X X尾矿库,具体观测内容位于尾矿库西侧管理处东侧尾矿库坝体上。

按设计及规范要求并结合本项目的具体情况,本项目设置如下监测项目:(1)、尾矿库坝体水平位移(2)、尾矿库坝体沉降位移二、监测依据1、《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三、监测项目与点位布置变形监测点为尾矿库已有的变形监测点,详见监测点布置图。

为了能够准确反映出的沉降情况,使沉降测量点最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本次观测点利用中原冶炼厂尾矿库坝顶已有的3个沉降观测点,北侧一个、中间一个、南侧一个。

该观测点为浇筑砼方形桩埋深,顶部预埋正方形铁板,铁板中央刻十字丝方式监测沉降变化量进行数据分析。

四、观测精度及观测方法1、水平位移观测水平位移观测采用拓普康GTS-335N全站仪,其测角精度为2″,测距精度为2mm+2ppm,采用我方假定的独立坐标系按自由测站法或极坐标法对埋设于尾矿库坝体上的监测点进行观测,每次观测所得的各个监测点坐标与初始观测相比较,所得的坐标差即为该监测点在本观测周期内的累计位移值。

每次观测前先复核观测基点即后视点的点位精度,观测基点相对于永久控制点,即城市控制点的点位误差不应≦3mm。

监测点及控制点均采用特制的观测标志,观测时棱镜设强制对中杆,保证每次观测均在同一点位上。

在仪器自由设站或架设在观测基点上以后,坐标定向完毕后即开始对监测点进行水平位移观测,这时要确保跑尺人员使用强制对中杆将棱镜置于监测点上至强制对中杆气泡完全居中后,在确保通视良好,空气流动稳定,温差变动较小的情况下进行多次观测取平均值并进行记录。

2、沉降位移观测我公司在沉降观测中严格遵循《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 8-2007中的“五定”原则进行观测。

即通常所说的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

沉降观测施测时一般用N2 或N3 级精密水准仪。

首次观测的沉降观测点高程值是以后各次观测用以比较的基础,其精度要求非常高,并且要求每个观测点首次高程。

沉降观测应采用附合线路或闭合线路,做到定机、定人、定路线。

测施前仪器必须经过检验,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以上措施在客观上尽量减少观测误差的不定性,使所测的结果具有统一的趋向性,保证各次复测结果与首次观测的结果可比性更一致,使所观测的沉降量更真实。

沉降观测的各项观测指标要求如下:(1)前后视距:≤30m。

(2)前后视距差:≤1.0m。

(3)前后视距累积差≤3.0m。

(4)基辅分划读数差:≤0.4mm。

(5)基辅分划高差之差:≤0.6mm。

我公司在对X X X X X X X尾矿库坝顶进行沉降观测时执行的标准要求如下:根据编制的工程施测方案及确定的观测周期,首次观测应在观测点安稳固后及时进行。

沉降观测的前后视距差应≤1m,仪器到水准尺的距离不得大于30m。

观测时,水准尺应和地面垂直,不得歪斜。

在同一测站上观测各观测点时,当读完所有观测点的读数后应回测后视点,两次同一后视点的读数差不得超过±0.5mm。

五、沉降观测的数据比较与分析(见附表沉降观测记录表)X X X X X X X尾矿库坝顶沉降观测于2012年12月12日开始检测,观测基准点采用假定高程100m,我方于2014年初重新布设了观测工作基点,高程为100.12339,各沉降观测点首次观测高程分别如下:Z1:98.27706mZ2:97.59092mZ3:98.21818m以下是对各沉降观测点观测时间段内数据的比较分析:(1)沉降观测点Z1经过定期的观测与分析总结如下:2012年12月12日—2013年3月20日(98天),累计沉降值-2.47mm;2013年3月20日—2013年6月28日(100天),累计沉降值4.95mm;2013年6月28日—2013年9月29日(93天),累计沉降值3.62mm;2013年9月29日—2013年12月26日(88天),累计沉降值1.67mm;2013年12月26日—2014年3月18日(82天),累计沉降值7.62mm;2014年3月18日—2014年6月12日(86天),累计沉降值14.3mm;2014年6月12日—2014年8月31日(80天),累计沉降值15.61mm;2014年8月31日—2014年11月17日(78天),累计沉降值17.71mm;2014年11月17日—2015年3月11日(114天),累计沉降值19.01mm;2015年3月11日—2015年6月10日(91天),累计沉降值16.84mm;2015年6月10日—2015年9月12日(94天),累计沉降值14.61mm;2015年9月12日—2015年12月9日(88天),累计沉降值13.82mm;(累计沉降值为当次高程减去原始高程所得相对高差)沉降波状图如下:图表1-1(2)沉降观测点Z2经过定期的观测与分析总结如下:2012年12月12日—2013年3月20日(98天),累计沉降值9.99mm;2013年3月20日—2013年6月28日(100天),累计沉降值3.43mm;2013年6月28日—2013年9月29日(93天),累计沉降值4.69mm;2013年9月29日—2013年12月26日(88天),累计沉降值5.71mm;2013年12月26日—2014年3月18日(82天),累计沉降值23.79mm;2014年3月18日—2014年6月12日(86天),累计沉降值41.36mm;2014年6月12日—2014年8月31日(80天),累计沉降值50.81mm;2014年8月31日—2014年11月17日(78天),累计沉降值61.54mm;2014年11月17日—2015年3月11日(114天),累计沉降值66.23mm;2015年3月11日—2015年6月10日(91天),累计沉降值71.43mm;2015年6月10日—2015年9月12日(94天),累计沉降值74.83mm;2015年9月12日—2015年12月9日(88天),累计沉降值77.13mm;(累计沉降值为当次高程减去原始高程所得相对高差)沉降波状图如下:图表1-2(3)沉降观测点Z3经过定期的观测与分析总结如下:2012年12月12日—2013年3月20日(98天),累计沉降值3.07mm;2013年3月20日—2013年6月28日(100天),累计沉降值8.06mm;2013年6月28日—2013年9月29日(93天),累计沉降值2.74mm;2013年9月29日—2013年12月26日(88天),累计沉降值-1.15mm;2013年12月26日—2014年3月18日(82天),累计沉降值2.70mm;2014年3月18日—2014年6月12日(86天),累计沉降值6.44mm;2014年6月12日—2014年8月31日(80天),累计沉降值11.66mm;2014年8月31日—2014年11月17日(78天),累计沉降值17.32mm;2014年11月17日—2015年3月11日(114天),累计沉降值18.06mm;2015年3月11日—2015年6月10日(91天),累计沉降值20.82mm;2015年6月10日—2015年9月12日(94天),累计沉降值22.93mm;2015年9月12日—2015年12月9日(88天),累计沉降值24.79mm;(累计沉降值为当次高程减去原始高程所得相对高差)沉降波状图如下:图表1-3六、水平位移观测的数据比较与分析(见附表水平位移观测记录表)本次水平位移观测于2014年11月17日开始检测,各观测点首次观测坐标分别如下:七、水平位移观测的总结通过各观测点测量数据的相互比较,以及自身周期和原始坐标的比较,发现各观测点位移趋势大体相同。

尾矿库坝体上三个观测点在整个观测期内呈现持续平稳趋势,匀速向西1mm/月的速度位移;整个尾矿库坝顶最大位移速率为1mm/月,基本无位移突然变化,且累计位移量最大值为14mm,远低于预警值,尾矿库残渣及工业污水对尾矿库有极其微弱影响,从数值上看可以忽略不计,尾矿库坝顶水平位移基本稳定。

八、沉降位移观测的总结通过各观测点测量数据的相互比较,以及自身周期和原始标高的比较,发现各观测点沉降趋势各不相同,但总体趋势及总沉降量并未出现较大以及较突然变化。

尾矿库北侧沉降观测点Z1在2013年整个观测期内呈现持续平稳趋势,未出现大幅度沉降;2014年上半年,沉降幅度较2013年稍大,2014年后半年沉降趋势趋于平稳;进入2015年沉降幅度基本呈现轻微变化,整个2015年度趋势平稳。

尾矿库正中沉降观测点Z2在2013年度的0-98天的观测期内呈现持续下降趋势,98-198天的观测期内略呈现平稳上浮趋势,198-379天的观测期内呈现平稳略微沉降趋势;2014年度沉降幅度出现较大变化,其中2014年上半年的沉降幅度略大,2014年下半年较上半年沉降幅度略小,然而依然较大;进入2015年度较2014年度沉降趋势略小,依然延续2014年规律下降趋势,继续沉降,并无突兀变化。

尾矿库南侧沉降观测点Z3在2013年度的0-98天的观测期内呈现平稳趋势,98-198天的观测期内呈现下降趋势,198-379天的观测期内呈现平稳略微上浮趋势;2014年度整个年度沉降幅度近似于2013年度上半年的沉降幅度;进入2015年度较2014年度沉降趋势略小,且已经趋于平稳,整年度有规律轻微沉降。

由此分析,整个尾矿库坝顶南北两侧最大累计沉降量为24.79mm,未出现较大变化,且趋势较平稳;尾矿库坝顶中部最大累计沉降量为77.13mm,趋势略大。

鉴于坝顶两侧的坝基坐落于两岸边坡上,坝中重力以及垂直方向受力较两侧较大,故坝中累计沉降量大于两侧的累计沉降量属正常现象。

尾矿库坝顶总体来说呈现规律性受力稳定均匀,并未出现异常变化。

X X X X X X X有限公司 2015-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