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小鸡吃食》说课稿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3.8 小鸡吃食|北师大版 (11)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3.8 小鸡吃食|北师大版 (11)一、前言小学数学是孩子们成长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既是基础又是应用,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注重启发性、趣味性、实用性。
其中,小学数学思维的培养很关键。
在这节课中,我们将以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小鸡吃食》为主题,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小鸡的食物情况来培养他们的分类、比较和判断能力。
二、说课内容1. 教学目标本节课通过学习《小鸡吃食》这个故事,培养学生们的分类、比较和判断能力,让学生们能够:1.能够正确的分辨出不同的食物;2.能够正确的比较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品的差异;3.能够从整体和部分的角度来观察事物,并进行合理判断。
2. 教学重点1.学生们的分类能力的培养;2.学生们的比较能力的培养;3.学生们的判断能力的培养。
3. 教学难点如何从整体和部分的角度来观察事物,并进行合理判断。
4. 教学过程a. 导入通过问题导入,根据故事中的情节,引导孩子们回忆小鸡找到的各种食物,并带孩子们观察这些食物的差异。
b. 故事讲解让孩子学习故事《小鸡吃食》这个故事,了解小鸡找到了哪些食物。
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要引导孩子们观察细节,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c. 展示物品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让孩子们观察每一种食物的特点,并对它们进行分类整理。
d. 比较物品让孩子们比较两种或两种以上物品,从而提高孩子的比较能力和分类能力。
e. 提出问题在教材中选择比较难的问题,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
例如,“小毛猫和小兔子都喜欢吃草,那么小毛猫和小兔子之间有什么不同呢?”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孩子从整体和部分的角度来观察事物,并进行合理判断。
f. 课堂练习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进行练习,例如将各种食物进行分类和比较、比较同样的物品的不同之处等。
5. 教学方式本节课的教学方式主要是:讲授故事、引导和展示、比较和提出问题、练习巩固。
6. 教学评价评价方式主要是观察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将观察到的情况记录在教学记录中。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3单元:第8课时《小鸡吃食》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3单元:第8课时《小鸡吃食》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小鸡吃食》这一课时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二单元第八课时。
本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和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以小鸡吃食为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等操作活动,发现和总结数量之间的关系。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数学,对于数量之间的关系还比较陌生。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数能力,对于数量的比较和简单的分类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数量之间的规律和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去发现和总结数量之间的关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和总结数量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等操作活动,培养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和总结数量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等操作活动,培养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分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小鸡吃食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通过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小鸡吃食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小鸡吃食的情况,激发学生的兴趣。
2.新课导入:引导学生数一数小鸡吃了多少个食物,比一比小鸡吃的食物的数量,发现和总结数量之间的关系。
3.操作活动: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活动,通过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等方法,发现和总结数量之间的关系。
4.总结规律:引导学生总结数量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年级数学上册小鸡吃食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小鸡吃食教案一年级数学上册小鸡吃食教案(11篇)作为一位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上册小鸡吃食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年级数学上册小鸡吃食教案 1教学目的:1.在具体操作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实际意义,逐步发展解决问题的意识。
2.初步掌握“10”的加减法,并能正耐3.发展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操作活动,初步理解得数是10 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难点:整理出10的加减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师:同学们,小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小动物,今天这些小鸡也走进了我们的课堂。
(课件出示:教材第43页情景图)师: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问题?师:说得非常好,谁能列式解答?二、探究新课1.10的加减法。
师:这些小鸡跑到盘子那开始吃食了,同学们再仔细看看,又能发现什么?师:说说你想知道的问题是什么?师: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这么多呢,大家帮着解决一下吧,说说你是怎么想的?2.10的组成。
学生小组合作在计数器上拨10个珠子,然后分成两部分,看有哪些分法?填在教材第43页的表格里。
3、巩固练习课本44页的“练一练”三、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小鸡吃食(10的加减法)10 0 1 2 3 4 5 6 7 8 9 1010 9 8 7 6 5 4 3 2 1 0作业设计:连一连,合成10② ⑦ ⑤① ⑨⑥ ④⑤ ⑧ ③一年级数学上册小鸡吃食教案 2活动目标:1、感知4以内物体的数量,并手口一致地点数4以内实物并说出总数。
2、能够一边操作一边讲述,能有序的整理操作材料。
3 、增强数学活动的兴趣,活动准备:1、草地背景。
小鸡,小鸭,小猫,小狗,小兔等卡片(数量1—4)若干,小虫,小鱼,骨头,萝卜等图片各若干。
《小鸡吃食(10的加减法)》(说课稿)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小鸡吃食(10的加减法)教学目标1.知道10的加法特性,灵活运用10的加减法;2.自主归纳和总结10的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教学重点1.10以内的加减法;2.10的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教学难点1.对10的加减法的灵活运用;2.自主归纳和总结运算规律。
教学准备1.小鸡吃食的游戏卡牌;2.打印好的课件;3.学生的学习笔记。
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老师喊出一个数,学生看一看这个数,将左起第二个数做加法运算后,说出这个数+多少等于这个数。
比如,老师喊:8,学生说:8加2等于10。
通过这个活动,激发学生对10的加法的认识。
2. 发现规律(1)小鸡吃食老师出示游戏卡牌,上面画有一只小鸡和一堆虫子。
小鸡每次会吃掉几只虫子,学生计算出剩余的虫子数量。
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发现10的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2)探索规律老师给予学生一组数据:4+6=10, 2+8=10, 1+9=10,让学生注意到这组数据的规律。
接着,让学生自主归纳和总结10的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3. 认识符号“ + ”和“ - ”通过打开课件,展示加法和减法符号的图形,让学生认识加法和减法符号的基本含义。
4. 课堂练习让学生用加法和减法的符号完成一下运算。
(1)6+4=(2)5+5=(3)9-6=(4)8-1=5. 总结和展望通过整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10的加减法,灵活运用数学符号完成运算。
同时,引导学生自主归纳和总结运算规律,为后续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刻认识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在本堂课中,通过让学生发现和总结运算规律,让他们更好地理解10的加减法,从而灵活运用数学符号完成计算。
同时,教师应该在教学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3.8 小鸡吃食|北师大版 (8)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3.8 小鸡吃食|北师大版 (8)一、教学目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小鸡吃食的概念,能够用数量表示小鸡吃了多少食物;•通过观察小鸡吃食的情境,掌握数的比较大小和数的顺序大小关系;•发现并掌握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数的比较大小和数的顺序大小关系,发现并掌握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情境和思考来掌握数学概念和普遍规律。
三、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学生练习册;•打印的小鸡吃食情境图片;•立体塑料小鸡模型。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老师向学生展示打印的小鸡吃食情境图片,并问学生:•图片中小鸡吃了几颗米粒?•如何用数量表示小鸡吃了多少食物?•小鸡吃的多还是少?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尝试回答问题,渐渐进入新课学习的状态。
2.研究小鸡吃食2.1 观察小鸡吃食的情境通过展示小鸡吃食情境图片,让学生逐一分析每张图片,找出规律,并回答问题:•图片中小鸡吃了几颗米粒?•小鸡吃的多还是少?怎么知道的?•如果小鸡吃了 2 颗米粒后,再吃了 3 颗米粒,小鸡吃了多少颗米粒?2.2 探究小鸡吃食的数量表示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小鸡吃食情境图片,研究小鸡吃食的数量表示方式,并让学生动手模拟:•用方块、棍子、米粒、小星星等物品表示小鸡吃食的数量;•将用物品表示的数量转换成数字;•比较不同小鸡吃食数量的大小,掌握数的比较和顺序大小关系,如用“大于”、“小于”、“等于”等语言进行描述。
3.探究简单加减法运算根据小鸡吃食的情境,引导学生探究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如:•如果小鸡已经吃了 3 颗米粒,再吃了 2 颗米粒,小鸡吃了多少颗米粒?•如果小鸡已经吃了 5 颗米粒,还剩 3 颗米粒没有吃,小鸡原来一共有多少颗米粒?通过情境和图形的转化,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和掌握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4.课堂练习让学生打开练习册,进行小组或个人练习,巩固和提高所学内容。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小鸡吃食的情境,掌握数量表示、数的比较大小和顺序大小关系,以及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北师大版一年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小鸡吃食》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是来自XX学校的教师,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小鸡吃食》。
一、说教材《小鸡吃食》是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观察小鸡吃食的过程,让学生初步认识“比”,并在实际操作中体会比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材以故事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说学情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踏入学校,他们对数学充满了好奇和兴趣。
在这个阶段,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实际操作,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经验,对“比”的概念有初步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小鸡吃食》时,我将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认识“比”,体会比的意义。
三、说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初步认识“比”,并能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比的意义解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认识“比”,并在实际情境中体会比的意义。
2.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五、说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将以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为主,结合直观演示法、谈话法和讲解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说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小鸡吃食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小鸡吃食的过程,为新课的学习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2. 探究新知(1)初步认识“比”的概念:引导学生观察小鸡吃食的情境,让学生说出一只小鸡吃几个虫子,另一只小鸡吃几个虫子,从而引出“比”的概念。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单元加与减(一)小鸡吃食》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单元加与减(一)小鸡吃食》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3单元加与减(一)小鸡吃食》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一个单元。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初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教材通过小鸡吃食的生动情景,引导学生发现加减法的实际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对数学充满了好奇和兴趣。
他们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于直观、生动的教材内容更容易接受。
但是,他们对加减法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大量的操作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并能自主进行计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
通过小鸡吃食的生动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游戏和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小鸡吃食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2.新课导入:讲解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计算过程。
3.实践环节:让学生分组进行小鸡吃食的游戏,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4.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5.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小鸡吃食的加减法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实际意义。
可以设计成小鸡吃食的情景,用图示和文字结合的方式,展示加减法的计算过程。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合作学习的情况来进行。
小鸡吃食 (说课稿)-2022-2023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小鸡吃食(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了解小鸡吃食的基本模型。
2.观察小鸡吃食的数量变化规律。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和思想的理解能力。
4.掌握物品分配的简单计算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小鸡吃食问题,让学生了解物品分配的基本模型,并掌握简单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发现物品分配规律,进而培养学生探究规律和推导结论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升旗、播放和弦下的校园,提醒学生数学知识就像唱歌一样,需要不断练习才能得到提高。
向学生介绍今天的课程内容,介绍小鸡吃食问题。
2. 呈现问题(5分钟)出示小鸡吃食问题:“5只小鸡,5袋饲料,每只小鸡每天只能吃一袋饲料,问每袋饲料小鸡吃几天,才能把5袋饲料吃完?”要求学生认真观察题目,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3. 分组讨论(15分钟)老师将学生分为几个群体,让群体之间互相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让学生体会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并注意归纳总结。
4. 提炼算法(15分钟)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核心算法,并将其提炼出来。
“将总数除以份数”是解决问题的核心算法,将其展示给学生,并要求学生掌握。
5. 计算训练(20分钟)老师出示几个实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用算法解决问题,并逐步深化对算法的理解,提高计算能力。
6. 小结(5分钟)总结课程内容,强调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应该注重练习。
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将用得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增强学习的实效性。
四、课堂思考题:1.如果现在有10只小鸡,10袋饲料,每只小鸡每天只能吃一袋饲料,问每袋饲料小鸡吃几天,才能把10袋饲料吃完?2.如果现在有7个学生,8个苹果,每人每天只能吃一个苹果,问每个苹果吃几天,才能把8个苹果吃完?3.如果现在有6部车,60分钟内都要从A地点出发,同时到达B、C、D三个地点,怎样分配这6部车可以保证三个地点都能准时到达?以上思考题请学生在课后自己思考解答,多思考多实践,做到学以致用。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小鸡吃食》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小鸡吃食》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小鸡吃食》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的一节生动有趣的课程。
本节课通过小鸡吃食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加减法的概念。
教材以故事的形式呈现,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内容安排上,教材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小鸡吃食的情景,通过数一数、算一算的方式,让学生感知到加减法的意义。
接着,教材逐步引导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理解加减法的运用。
此外,教材还通过有趣的游戏和小鸡吃食的插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数学,对于加减法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成熟。
但他们好奇心强,喜欢生动有趣的故事和游戏。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同时,我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问,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过程,培养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对加减法在实际情境中的运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同时,我会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动有趣的小鸡吃食故事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新课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小鸡吃食的情景,通过数一数、算一算的方式,让学生感知到加减法的意义。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3.8_小鸡吃食_》_北师大版

《3.8 小鸡吃食》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小鸡吃食》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加减法(一)》中的一个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加减法的意义,理解加减法的算式结构,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小鸡吃食的数量关系,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小鸡吃食的数量关系,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正确进行计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幅小鸡吃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小鸡吃食的数量关系。
(2)学生分享观察到的数量关系,教师总结。
2. 自主探究(1)教师给出10以内加减法的算式,如3+5、7-2等,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2)学生互相交流计算方法,教师指导并总结。
3. 小组合作(1)教师给出一些小鸡吃食的实际情境,如8只小鸡吃5个虫子,3只小鸡又来了,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加减法表示这些情境。
(2)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4.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小鸡吃食与加减法的关系。
5. 巩固练习(1)教师给出一些小鸡吃食的实际情境,让学生用加减法表示。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点评。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掌握1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方面存在一定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提高计算能力。
同时,我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3.8小鸡吃食》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3.8 小鸡吃食》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3.8 小鸡吃食》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的一部分。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小数的概念,掌握小数的基本运算方法。
内容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以小鸡吃食的情景为背景,引导学生认识小数,了解小数的含义,能够正确地读写小数,并进行简单的小数运算。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学生是一年级新生,他们的思维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于小数的认识和理解还需要通过具体的事物和情景来帮助。
在入学前,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如数的认知,基本的加减法运算等,这为学习小数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但小数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新的概念,需要通过直观的操作和实际的例子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小数的含义,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小数的含义,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运算。
2.教学难点:学生对小数的理解,特别是小数的位数和位值的理解,以及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以小鸡吃食的情景为主线,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从而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动画,图片等,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出示小鸡吃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小鸡吃的食物的数量不同,引入小数的概念。
2.新课导入:介绍小数的含义,小数的读写方法,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
3.课堂练习:进行小数的读写练习,和小数的基本运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小数的含义和小数的运算方法。
《小鸡吃食》说课稿[5篇模版]
![《小鸡吃食》说课稿[5篇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97fe3005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51.png)
《小鸡吃食》说课稿[5篇模版]第一篇:《小鸡吃食》说课稿《小鸡吃食》说课稿一、说教材:教材分析《小鸡吃食》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减法(一)中的内容。
本单元内容是学生学习加减法的开始,而10以内的加减法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小鸡吃食》一课是有关10的加减法,这个内容是今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重要基础在计算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材借助“小鸡吃食”这一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摆一摆、算一算整理出有关 10的加减法算式。
这样既调动了多种感官的的协调发展,又使学生学会了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拨一拨、画一画等操作活动,探索有关10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10的加减法。
2、学会用有关10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发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倾听与合作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拨一拨、画一画等活动,掌握10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认识相应的加减法算式之间的互逆关系。
二、说教法: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以直观演示法为主、自主学习和尝试法为辅、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自主探究,讲练结合的优化组合。
练习中注重算法多样化和知识情趣化的有机融合,让学生在民主、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学习知识和技能!三、说教学过程设计:围绕课标中能结合具体情境发现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这一目标,几经研讨和修改。
教学过程分为四大环节:第一环节: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课件出示几组计算题,要求学生快速口算。
对已有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
【设计意图】:为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作出铺垫。
第二环节:创设情景,探索新知。
(一)利用课件展示小鸡吃食的情景,然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提问:1、你看到了什么?2、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引导学生讨论并回答)3、谁能解决这个问题呢?(引导学生列式计算)【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3.8 小鸡吃食|北师大版 (5)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3.8 小鸡吃食|北师大版 (5)一、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小鸡吃食的过程2.能够观察并描述小鸡吃食相关的现象3.能够将小鸡吃食的过程分解为简单的步骤二、教学重点1.能够发现并描述小鸡吃食的过程包含的步骤2.能够将小鸡吃食的过程分解为简单的步骤三、教学难点1.能够将小鸡吃食的过程分解为简单的步骤2.能够将小鸡吃食的过程分解为关键步骤,并进行描述四、教学过程1. 导入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小鸡吃食。
大家知道鸡是什么吗?鸡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个动物。
它们经常会吃东西,今天我们要一起来探索一下小鸡吃食的过程。
2. 观察请同学们看一下这张图片(展示小鸡吃食的图片),让我们看到了小鸡啄食的过程。
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呢?我们一起来描述一下。
同学A:小鸡张开嘴巴,抓住虫子啄食。
同学B:小鸡把虫子啄到嘴巴里,咽下去了。
同学C:小鸡啄的动作很快。
3. 探究我们已经看到了小鸡啄食的过程,但是这个过程包含了哪些步骤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首先,小鸡需要张开嘴巴准备啄食;接着小鸡需要发现有虫子并用嘴巴抓住虫子;随后小鸡把虫子啄到嘴巴里准备吃;最后小鸡将虫子咽下去完成了整个吃食过程。
大家看到了吗?小鸡吃食的过程包含了四个步骤,那么我们可以将这个过程分解为简单的步骤,这样更便于我们分析和理解整个过程。
4. 小结在这节课中,我们一起探索了一下小鸡吃食的过程。
通过观察和探究,我们了解了这个过程包含的步骤,并将其分解为简单的步骤。
相信同学们已经更好地理解了小鸡吃食的过程了。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同学们对小鸡吃食的过程比较感兴趣,同时也很好奇。
我通过观察和探究的方式,让同学们更加理解和掌握了整个过程,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注重培养同学们的观察和思维能力,让他们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小鸡吃食》说课稿

《小鸡吃食》说课稿各位评审老师大家早上好,我的说课内容是选自XXX版一年级(上)数学第三单元的《小鸡吃食》一课。
一、说教材(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小鸡吃食》一课内容所涉及的数学知识为“10”的加减法,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研究了“6、7、8、9”的加减法的基础上研究的。
由于我们的计数法是十进制计数法,满10要向前进1,因此有关“10”的加减法在计算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枢纽作用,是本册七单元20以内进位加法和一年级下册退位减法的重要基础。
为了让学生较好的理解并掌握这部分知识,教材提供了“小鸡吃食”的情景,通过这个情境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认识“10”分成,并抽象出“10”的加法算式和相应的减法算式,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以及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方针:经由过程情境体验,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初步认识“10”的分成及相应的加减法。
掌握“10”的加减法,能正确计算。
能力目标:通过分小棒操作,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经历观察情境提出并解决问题,发展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本领。
情感方针:感受数学知识与糊口的紧密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能正确熟练地口算“10”的加减法,用“10”的加减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经历从实践问题抽象并整理出“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本领。
二、说学生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更容易接受直观演示和情境体验的认知过程。
在同时一年级学生受年龄限制特征,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在同一种活动中所保持的时间不长,因此课堂形式应该是灵活多变的,听、说、操1作、独立思考、小组交换相结合。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从糊口中玩耍中学到的知识,要比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更重要。
经由过程自身体验获得知识能使脑筋愈加活跃。
所讲课两个班的孩子有一定的计较基础,绝大多数都能熟练地口头计较10以内的加减法,仅个别孩子还需要借助手指或者学具进行计较。
北师大版一年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小鸡吃食》说课稿

北师大版一年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小鸡吃食》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小鸡吃食》是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10以内数的认识、比较和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用数一数、涂一涂、连一连等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内容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因此,教材从学生熟悉的动物图片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数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他们在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数一数、连一连的方法,学生能够解决小鸡吃食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理解小鸡吃食问题的解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数学,乐于探索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数一数、连一连的方法,解决小鸡吃食的问题。
难点:理解小鸡吃食问题的解决方法,能够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出来。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具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出示可爱的动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引导学生用数一数、连一连的方法,解决小鸡吃食的问题。
3.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评价,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
4.练习:设计一些类似的小鸡吃食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理解小鸡吃食问题的解决方法。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数一数连一连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北师大版一年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小鸡吃食》说课稿

北师大版一年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小鸡吃食》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小鸡吃食》这一单元主要围绕小鸡吃食的情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掌握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等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同时,通过小鸡吃食的情景,让学生了解食物链和生态系统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生态环境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单元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一定的观察能力。
但学生在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等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加强。
此外,学生对食物链和生态系统的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课堂讲解和实践活动来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掌握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等特征,并能够运用这些特征来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了解食物链和生态系统的概念,培养生态环境意识,提高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掌握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等特征。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等特征来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实践活动教学法和分组合作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操作工具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小鸡吃食的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讲解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等特征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掌握比较的方法。
3.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比较不同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等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4.分组合作:让学生分组合作,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5.总结:通过总结,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对食物链和生态系统的理解。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3.8 小鸡吃食-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3.8 小鸡吃食-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使用小鸡吃食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让他们在小组中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3.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数学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准备1.PPT,包括小鸡吃食的游戏界面和操作方法。
2.含有小鸡吃食问题的练习册。
3.黑板、彩色粉笔等教学用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在黑板上画一个小鸡吃食的游戏界面,让学生猜测这是什么游戏。
2.引导学生在组内商量,互相交流猜测结果,并让每个小组说出自己的答案。
3.展示PPT,介绍小鸡吃食是一种数学问题解决的游戏,它可以帮助我们锻炼数学想象力,提高解题能力。
2. 游戏操作方法介绍1.在PPT上显示小鸡吃食的游戏界面,介绍小鸡吃食的规则:小鸡要走到饲料盆里,但只能走4步,不能碰到石头。
2.操作演示:教师演示如何使用箭头键操作小鸡,并演示失败和成功的情况。
3. 小鸡吃食的数学问题1.展示一道小鸡吃食的数学问题,如:“在图中,小鸡是否可以一步走到饲料盆里?”2.让学生自由讨论,然后在PPT中介绍数学问题的解法。
3.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其他类似问题的解法,并尝试解决。
4. 练习让学生进行小鸡吃食的相关练习,如: 1. 在练习册上完成小鸡吃食的问题。
2. 给出一些顺序或位置的变化,让学生分析小鸡到达饲料盆的可能性。
3. 让学生尝试使用小鸡吃食的方法解决其他数学问题,如解一元一次方程等。
5. 总结在黑板上总结小鸡吃食游戏的操作方法和数学问题的解法,并要求学生每人发表见解。
最后,让学生进行游戏操作的小结。
四、教学反思小鸡吃食是一种能够结合游戏和数学问题的教学方法。
这种方法既可以增加学生的趣味性,还能让学生通过游戏来学习数学知识。
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并进行交流合作,让这种学习过程更为有效。
同时,在讲解数学问题解法的时候,应该注重方法的分析与总结,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问题的解决方式。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九课时《小鸡吃食》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九课时《小鸡吃食》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小鸡吃食》这一课时主要讲述了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数的比较。
通过小鸡吃食这个生动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这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他们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事物的认知还处于感性阶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例子和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和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生动的情境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发现和探究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小鸡吃食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学生观察和操作小鸡吃食的情境,发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
3.实践: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运用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并进行讲解和示范。
5.巩固: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拓展: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探索比较两个数大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采用图示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直观地展示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将从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发展和情感态度三个方面进行。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3.8 小鸡吃食|北师大版 (1)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3.8 小鸡吃食|北师大版 (1)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知道小鸡的食物来源;2.能正确识别鸡食物,看哪些食物是小鸡所吃;3.能够以小游戏的方式巩固鸡食物的学习。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初步了解小鸡的食物来源;2.能够识别鸡食物,看哪些食物是小鸡所吃;3.稳固鸡食物的学习。
三、教学过程与安排1. 情境营造共同欣赏卡通图画和动画,讲述有关小鸡的饮食、生活情况。
通过这种方式,营造出鸡的真实形象,这样孩子们容易产生爱护和保护的感觉。
2. 了解鸡的习性通过问答、小游戏等方式让孩子们初步了解鸡的生活习性:常吃虫子和杂草,安静的生活在农村或城镇的房屋里,可以不用吃口粮三五天,等等。
3. 探究小鸡所吃的食物1.引入问题:小鸡吃什么?向孩子们提问,让他们展开思考。
2.观察实物:现场展示小鸡吃的饲料,让孩子们看和触摸它们。
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对“小鸡吃什么?”问题产生更深的理解。
3.练习识别食物:给孩子们看一些动物糊口规律的视频、搭配图和文字,让孩子们识别小鸡吃的食物。
4. 鸡吃食物的小游戏用图片贴在墙上,标着小鸡所吃的食物,然后让孩子们穿过房间,去粘贴符合标准的食物图片,体验小游戏的乐趣。
在游戏之后,老师对孩子们成功标出被小鸡吃的食物的情况一一进行点评,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加深对小鸡饮食的理解。
5. 总结和延伸1.指导孩子们绘制有所讲述的鸡和鸡的食物,从而更深入地认识小鸡的食物来源;2.鼓励孩子们进行再次讨论和观察,以加深学习效果。
四、课堂讲评和总结通过整堂课的学习,孩子们初步认识了鸡的食物,增强他们的对鸡糊口规律知识的了解。
教学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方式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孩子们在轻松的气氛中掌握了知识。
在课堂教学后,建议家长与孩子继续交流,让孩子们对鸡的习性和饮食有更多的理解。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3.8 小鸡吃食|北师大版 (3)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3.8 小鸡吃食|北师大版 (3)一、教学目标1.认识数比大小的概念。
2.进一步了解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3.通过活动了解数的有序性和排序方法。
4.通过活动了解数的加法。
二、教学重点1.了解数比大小的概念。
2.掌握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三、教学难点1.进一步了解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通过活动进行数的排序。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老师出示三张卡片,上面写着数字2、3、5,请学生按大小顺序排列。
2.呈现新知1.呈现小鸡吃食的数字卡片,让学生观察。
2.通过对比大小,让学生根据大小关系,分出大小组。
3.操练新知1.出示一组数字卡片,让学生根据大小将其分组。
2.出示数字1、2、3、4的卡片,让学生根据大小顺序排列。
3.请几个同学走到前面演示排序的过程。
4.老师将数字线和卡片贴在黑板上,让学生猜一猜数字线上的数字,并根据猜的结果进行论证。
4.巩固新知1.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按大小顺序排列、补全数字线。
2.老师出示小鸟飞的场景,让学生根据鸟儿飞的顺序,排出小鸟飞的次序。
5.拓展延伸1.老师出示两张卡片,上面分别写着数字3和4,问学生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并请同学找出小于3或大于4的数字。
2.老师将数字的比大小符号进行讲解,让学生掌握大小符号的意义。
五、课堂小结1.数之间有大小的区别,可以通过比较大小进行排序。
2.数的大小关系有大于、小于、等于等符号来表示。
六、课后作业1.认识0-5的数字卡片,复习大于、小于、等于等符号。
2.数的排序:排列数字4、3、2、1和数字1、2、3、4。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理解数的大小、有序性和排序方法,并进一步了解加法。
在教学设计上,我采用多种方法,如观察卡片、排队、补全数字线、排出鸟儿的次序等,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感受学习的乐趣。
同时,我也注意到一些学生对于大于、小于、等于的符号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操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数学上册:《小鸡吃食》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单元内容是学生学习加减法的开始,而10以内的加减法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小鸡吃食》一课是有关10的加减法,这个内容是今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重要基础在计算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材借助“小鸡吃食”这一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摆一摆、算一算整理出有关10的加减法算式。
这样既调动了多种感官的的协调发展,又使学生学会了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拨一拨、画一画等操作活动,探索有关10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10的加减法。
2.学会用有关10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发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倾听与合作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拨一拨、画一画等活动,掌握10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认识相应的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二、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以直观演示法为主、自主学习和尝试法为辅、讲练结合的优化组合。
练习中注重算法多样化和知识情趣化的有机融合,让学生在民主、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学习知识和技能!
三、说教学过程设计
围绕课标中能结合具体情境发现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这一目标,几经研讨和修改。
教学过程分为四大环节:第一环节: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先出示几组图片,要求学生看图说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
再复习8、9的组成,对已有知识8和9的组成进行复习和巩固。
第二环节:创设情景,探索新知。
学生先是根据小鸡吃食课件进行分法列式训练,从列式中体会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课件出示教材43页拨一拨,填一填珠子图,让学生自主探究10的组成,再填好43页的表。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自主探究10组成,写出相应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提倡创新思维,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运用方法,自己去学习,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学生游戏活动,同
桌共同完成教材10的组成。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了新知识,也锻炼孩子们的手口协调能力。
第三环节:分层练习,拓展运用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新知的认识,巩固解决问题的方法,练习时我采取了内容丰富、灵活多样的练习形式。
1、让学生寻找所有和10有关的加减法素材。
2、深入拓展、延伸练习。
学生在经历了上面的练习之后,已经对练习有了更多的兴趣和更丰盈的自信,所以我会适时、适量的进行扩展和延伸。
如:把1、2、3、4、5、6、7、8这8个数分别填入□中□﹢□﹦□﹢□﹦□﹢□﹦□﹢□【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新知。
第四环节:归纳总结,内化知识。
学生针对本节课说说自己学会了什么?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梳理的过程,为孩子们的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空间。
四、教学评价
基本完成预定任务,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