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城镇化与城群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江经济带:城镇化与城市群(上)

肖金成国家发改委国土所所长/研究员

各位学员好!我来自于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今天我给大家介绍长江经济带:城镇化与城市群。

长江经济带大家都比较关注,那么这是国家新推出的三大区域战略之一,长江经济带和京津冀协同发展,还有经济带一路。作为长江领域,这是中国的第一大河流。它上边起源于青海,然后到上海入海。但是我们所说的长江经济带是一个区域,不是按照流域来划定的。那么作为区域,根据国务院的指导意见,明确的是九省二市,九省就是上游的四川、云南、贵州;中游的湖北、湖南、江西;下游的江苏、浙江、安徽;再加上上海和重庆,正好是九省二市。大家知道我们的省级行政区一共34个,长江经济带就占了11个,所以基本上是三分之一。它的区域面积应该说是二百多万平方公里,但是GDP占全国的40%,人口也基本上占40%,可见长江经济带在我们国家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今天我主要讲的是长江经济带的城镇化问题和城市群的问题。

一、长江经济带城镇化空间特征

在长江经济带指导意见前期研究中,我们重点研究了长江经济带的城镇化问题。那么我们研究了长江经济带城镇化的空间特征,我们概括了这么几条。

(一)城镇化水平沿流域自上而下逐渐提高

第一条是城镇化水平,流域自上而下逐渐提高。那么作为流域作为上游地区,比如说从宜昌以上我们成为上游地区,重庆、四川、云南贵州。它的城市化水平我们实际上是相对来说比较低,而下游的城镇化水平是比较高,长江中游正好在中间。我们统计了一下数据,长江上游的城镇化水平是47.8,这是2012年的数据,长江中游是48.5%,长江下游是67%,从这三个数据来看,长江下游是高于全国的平均的城镇化水平。全国平均的城镇化水平是2012年是53.57%,实际上下游是高于平均水平,是四个点还要多,而长江中游低于全国的平均的城镇化水平,长江上游比长江中游还要低将近一个点,所以从这里来看城镇化水平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二)城镇化推进的动力不同

第二个我们发现长江的上中下游推进的动力不同,因为我们说城镇化,也就是说城市人口,城市和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它是说明城市的二三产业提供

了就业岗位。所以才有条件从农村转移到城市。那么我们发现,下游的很多的转移人口,很多是从外区转移过来的。基本上流入人口占的比重比较大。比如我们统计了一下,下游跨省流入的人口占城镇的常驻人口52.1%,那么中游是流出的,他是流出的,跨省流出的人口比重为9.1%。说明那个中游的农村转移出来,并不完全转移到本区域的城市和城镇,而是转移到了省外和区域之外,它的比重是将近10%,9.1。

上游四省市跨省流出的就比较大,所以占的比重是13.9%,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上中下游城镇化推进的动力是不一样的,下游主要是增加分值,所以它的分值变化比较大,而中游和上游基本上是人口是净流出的,它的城市化水平提高,一部分是转移到本省的城市和城镇。那么有一部分是转移到了长江下游和其他的省份,三个省份。而它的城镇化水平提高,一部分贡献是分母的减少,也就是总人口的减少,这一点我觉得也是我们上中下游,它在城镇化的动力方面是有不同的。

(三)三大城市群与六核多极的城镇体系

那么第三个特征,我们发现三大城市群,就是长江经济带有三大城市群,一个是长三角城市群;第二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第三是成渝城市群,这三大城市群已经形成。那么我们国家在全国新型城镇化规划里边,点出了七大城市群,有京津冀、有长三角、有珠三角,长江中游成立于中原和哈长,那么这七大城市群里边有三大城市群,在长江经济带上,所以这也是长江一带的重要特征。就是说三大城市群在长江经济带上,这对长江经济带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也是未来长江经济带城镇化的重要的载体,那么除了长江三大城市群我们发现,长江经济带上有六个大城市,或者叫大都市,比如是上海、南京、杭州、武汉、重庆、成都,我们把它称为六核,就是六个核心城市,那么还有几个省会城市,比如说合肥、南昌、长沙,省会城市,城市规模也不小,所以我们说有若干个大都市和省会城市,另外沿江和它的重要支流也有一些城市规模比较大,比如说南通、芜湖、九江、岳阳、宜昌、襄阳,还有遵义。

此外在长江一带里边还有两个,比如贵阳和昆明,这两个省会城市,对于当地的支撑作用也比较大,所以我们说作为长江经济带的空间特征,是三大城市群和六核多级的城镇体系基本形成。那么在长江经济带规划里边,或者长江经济带的指导意见里边,还有几个城市群规模较小的,比如说江淮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环长株潭城市群,黔中城市群和滇中城市群。

那么作为在研究的时候,我们觉得这五个城市群正在形成过程中,在指导意见里边,江淮城市群纳入到了长三角城市群的范围里边。环鄱阳湖和环长株潭纳入到了长江中游城市群里边,那就剩下了黔中和滇中,我们认为黔中城市群和滇中城市群规模比较小,城市数量

也比较小。其中像贵阳和昆明这两个省会城市,它的城市规模,城市的带动能力不是很大,未来首先应该形成一个都市圈的过程,也就是说只有贵阳和昆明发展成规模比较大,质量比较高的大都市,那么它对周边的辐射带动作用比较强的话,城市群才能够形成。

所以我们认为这两个城市群还有很长一定时期的培育过程。那么作为环长株潭和环鄱阳湖,那么这两个,实际上也存在和黔中、滇中存在同样的问题,也就说长沙和南昌规模也不是很大,辐射带动作用也不是很强。所以也出现要把自己发育成为一个规模比较大、质量比较高的大都市。那么它对周边的辐射带动作用越来越强,形成两个都市圈,这样和武汉都市圈形成一个互动关系,这样长江中游城市群才能够最终形成。但是作为规划,我们说可以展望,可以比如说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所以我们说长江经济带把环长株潭和环鄱阳湖纳入到了长江中游城市群范围内。

江淮城市群以合肥为中心,周边有八九个城市。这八九个城市和合肥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但是由于合肥的规模还不够大。质量也不够高,所以它对周边的辐射带动作用也不够强。所以皖江城市带主要是和长三角联系比较密切。所以这次,长江经济带的指导意见里边就把江淮城市群纳入到了长三角城市群,当然这个规划是把纳入了,但是真正的一体化,和真正的融为一体成为长三角城市群的一部分,我们认为也需要一个过程,这样我们说这是三大特征。

(四)三大城市群成为城镇化的重要载体

其中值得重点说明的就是这个三大城市群,已经成为长江经济带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尤其是长三角城市群的引领作用更为突出,我们说作为重要载体,那么什么意义?我们说一个城市群,它一定中间有相当数量的城市。其中有若干个大都市,大都市它是经济规模比较大,人口数量比较多,那么它的产业结构在高度化,它的服务业越来越发达,它的服务对象是面向整个城市群。

那么第二产业,一般就像二级城市,在二级城市聚集,一些零部件产业,像小城市和小城镇聚集,形成了一个金字塔式的一个产业结构,这样我们说城市群就是形成了一体化的产业体系。那么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包括小城镇在城市群里边获得了发展的机会,那么产业会向中小城市聚集,那么这中小城市就能够通过产业的聚集,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所以也能吸纳更多的农业转移人口。所以我们说城市群对城镇化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那么长江经济带未来的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主要的人口的流向应该说向三大城市群,向三大城市聚集,大家可能想这三大城市群有没有这么大的吸纳能力和承载能力,我们认为,长江经济带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中,三大城市群将会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将要成为长江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