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城乡供水调研报告(通用3篇)

城乡供水调研报告(通用3篇)

城乡供水调研报告(通用3篇)城乡供水篇1为了助推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建成人民满意的民生工程,根据区人大会20xx年工作要点,区人大会财经工委组织调研组,在吴继业副主任的带领下,于5月底至6月上旬,对我区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

调研组深入到沿82省道一级供水管线,头陀镇、北洋镇二级供水管线,北洋镇村民用户三级管线等地进行了实地走访调研,并召开了座谈会,分别听取了区府办、住建局、自来水公司、财政局、发改局等有关单位的工作汇报。

根据调研中了解的情况,现将我区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是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保障群众用水安全的一项重要民生实事工程,有利于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0xx年,为有效解决我区城郊接合部和农村地区居民供水问题,区委、区政府按照城乡统一供水“同网同质同价”的原则,启动了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

在项目实施中,区政府及有关部门整合全区供水资源,努力筹措建设资金,积极稳妥推进工程建设,城乡供水一体化取得较快进展。

(一)高度重视规划设计,惠民政策落实到位。

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始终把改善民生摆在重要位置,把城乡一体化供水和城乡饮用水安全列入本区域的重点工作,努力使建设成果更好地体现在增进百姓福祉上。

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建设既是我区重要民生工程之一,又是我区“”规划纲要的重要内容,也是20xx年市对区考核项目。

我区编制了《黄岩区城乡一体化给排水规划》。

制订出台了“村级供水管线经费补助政策”,明确了补助标准与界限,有序推进供水二、三级管线“进村入户”建设。

截至20xx年底,我区总计投入三级管线补助资金1800万元,累计新建通水78个村,受益人口约10万人。

(二)积极推进供水工程,供水范围不断扩大。

我区大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建设,大幅度提高供水能力,为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实施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城乡一体化工程规模为日供水能力25万吨,总投资32035万元。

城乡供水一体化可行性研究报告

城乡供水一体化可行性研究报告

城乡供水一体化可行性研究报告摘要城乡供水一体化是解决城乡水资源短缺和保障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举措。

本报告通过分析城乡供水一体化的背景、现状和前景,评估其可行性,并提出了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建议。

研究结果表明,城乡供水一体化具有良好的可行性,但需要政府部门的积极推动和合理规划。

一、引言城乡供水一体化是指将城区和农村地区的供水系统整合为一个统一的供水体系,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城乡水资源合理配置。

中国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城乡供水差距明显,城市居民享有较高质量的供水服务,而农村地区供水不足,水质差。

因此,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背景分析1. 城乡供水差距当前,城市居民用水量持续增长,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凸显,水价上涨,供水难度加大。

而农村地区供水条件相对落后,供水设施老化,供水质量较差。

城乡供水差距不仅会影响农村地区居民饮水安全,还可能导致农村地区人口流失和社会不稳定。

2. 政策支持为解决城乡供水差距问题,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包括城乡供水一体化改革试点,加大农村供水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农村供水水质和供水保障水平等,以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

三、现状分析目前,中国的城乡供水一体化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中。

一方面,政府加大了对农村供水设施的投入,提高了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另一方面,城市供水系统进行了改造和升级,提高了供水质量和供水能力。

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城市和农村之间的供水差异仍然较大,部分地区的供水设施落后,供水服务仍然无法满足需求。

四、可行性评估1. 技术可行性城乡供水一体化在技术上是可行的,通过对城市和农村供水网络进行改造和整合,可以实现统一管理和智能监控,提高供水效率和水资源利用率。

2. 经济可行性城乡供水一体化对于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改善供水质量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合理规划和配置供水设施,可以减少建设和运维成本,节约资源,提高经济效益。

3. 社会可行性城乡供水一体化可以消除城乡供水差距,保障农村地区居民的饮水安全,提高农村地区的生活水平和居住环境,促进农村地区的发展,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城乡供水一体化可行性研究报告

城乡供水一体化可行性研究报告

城乡供水一体化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人口迅速增加,城乡供水问题日益突出。

针对这一问题,城乡供水一体化成为政府和学者关注的焦点。

本报告旨在研究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可行性,并给出相应建议。

二、现状问题分析1. 城市供水问题: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供水设施逐渐滞后。

水压不稳、水质不佳成为城市居民普遍关注的问题。

此外,城市用水量增长迅猛,供水管网压力过大,导致水漏损严重,浪费水资源。

2. 农村供水问题:农村供水设施建设滞后,乡村民众饮水困难。

在一些乡村地区,居民依赖河水或井水供应,水质无法保证,给农村居民的健康带来潜在风险。

三、城乡供水一体化的优势1. 资源整合:城乡供水一体化能够整合城乡两方的水资源,更好地综合利用。

通过统一规划、设计和管理,实现资源的共享,提高供水的整体效率。

2. 设施升级:城乡供水一体化能够推动供水设施的升级改造。

包括更换老旧管网、增设新的水源、提升供水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以提高供水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服务提升:城乡供水一体化能够实现供水服务的统一和优化。

通过共享信息平台,提高供水管理的科学性和便捷性,使居民享受到更高质量的供水服务。

四、可行性分析1. 政策支持: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为城乡供水一体化提供支持和保障。

例如,通过加大财政投入、优化管理机制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城乡供水一体化发展的环境。

2. 技术支持:城乡供水一体化需要依托先进的技术手段。

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实现供水设施的监控和智能化管理,为城乡供水提供技术保障。

3. 资金保障:城乡供水一体化需要大量的投资。

政府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筹措资金,如政府补贴、引入社会资本等,以确保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的顺利实施。

五、可行性建议1. 建立统一平台:建立城乡供水一体化的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与交流。

通过平台,可以监控供水设施的运行情况、居民的用水需求等,为供水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2. 推进示范项目:选择一些条件较好的城乡供水一体化示范项目,通过先行先试,总结经验教训,推动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发展。

城乡供水一体化可行性研究报告

城乡供水一体化可行性研究报告

城乡供水一体化可行性研究报告城乡供水一体化是指将城镇和农村的供水系统整合,实现资源共享、设施共建、管理共管,以提高供水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本报告旨在探讨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可行性,以下是对该问题的直接答案:城乡供水一体化是可行的。

这一观点得到以下几点支持:1. 经济效益:通过整合城乡供水系统,可以消除供水资源和设施的重复建设,减少投资成本。

合并后的供水系统将能够更好地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提高供水效率。

此外,统一的管理和运营也将节省开支和运营成本。

2. 提高供水服务质量:城乡供水一体化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平衡城乡的供水质量。

农村地区常常面临供水质量不稳定和供水量不足的问题,而城市供水系统拥有更先进的技术和更为完善的设施。

通过整合后的供水系统,可以将城市的供水资源和技术带入农村,改善农村地区的供水条件,提高供水服务的质量。

3. 促进农村和城市的发展:城乡供水一体化有助于消除城乡之间的供水差距,改善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

这将进一步促进农村地区的发展,吸引更多的人才和投资,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同时,城乡供水一体化也可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减少城市供水压力,提高城市的供水质量。

虽然城乡供水一体化有诸多优势,但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1. 技术和设施不匹配:由于历史原因,城市和农村的供水系统存在很大的差异。

城市的供水系统通常更为先进,而农村的供水设施相对简单且老化。

整合这两者需要解决技术和设施的不匹配问题,同时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设施更新和改造。

2. 管理和运营问题:城乡供水一体化涉及到管理和运营的整合,需要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和运营体系。

这需要解决人员配备、管理制度、运营模式等一系列问题,确保供水服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3. 利益平衡和合作问题:城乡供水一体化需要协调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利益关系,并建立合作机制。

同时,也需要解决资源分配、资金筹措等问题,确保各方的利益能够得到平衡。

为了解决上述挑战和限制,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 制定整合计划:制定城乡供水一体化的整合计划,明确整合的目标、原则和步骤。

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的分析调研报告 城乡供水一体化调研

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的分析调研报告 城乡供水一体化调研

《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的分析调研报告城乡供水一体化调研》摘要:根据调研了情况现将我区城乡供水体化建设情况报告如下,项目实施区政府及有关部门整合全区供水努力筹措建设金积极稳妥推进工程建设城乡供水体化取得较快进展,我区力推进城乡供水体化工程建设幅提高供水能力城乡供水体化实施奠定了扎实基础了助推城乡供水体化建设建成人民满民生工程根据区人常委会03年工作要区人常委会财工委组织调研组吴继业副主任带领下5月底至6月上旬对我区城乡供水体化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深入到沿8省道级供水管线头陀镇、北洋镇二级供水管线北洋镇村民用户三级管线等地进行了实地走访调研并召开了座谈会分别听取了区府办、住建局、水公司、财政局、发改局等有关单位工作汇报根据调研了情况现将我区城乡供水体化建设情况报告如下、我区城乡供水体化建设所取得成绩实施城乡供水体化是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保障群众用水安全项重要民生实事工程有利促进城乡济社会协调发展0xx年有效我区城郊接合部和农村地区居民供水问题区委、区政府按照城乡统供水“质价”原则启动了城乡供水体化工程项目实施区政府及有关部门整合全区供水努力筹措建设金积极稳妥推进工程建设城乡供水体化取得较快进展()高重视规划设计惠民政策落实到位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始终把改善民生摆重要位置把城乡体化供水和城乡饮用水安全列入区域重工作努力使建设成更地体现增进姓福祉上城乡供水体化项目建设既是我区重要民生工程又是我区“十二五”规划纲要重要容也是03年市对区考核项目我区编制了《黄岩区城乡体化给排水规划》制订出台了“村级供水管线费补助政策”明确了补助标准与界限有序推进供水二、三级管线“进村入户”建设截至0xx年底我区总计投入三级管线补助金800万元累计新建通水78村受益人口约0万人(二)积极推进供水工程供水围不断扩我区力推进城乡供水体化工程建设幅提高供水能力城乡供水体化实施奠定了扎实基础城乡体化工程规模日供水能力5万吨总投3035万元供水级管铺设西至潮济、茅畬南至院桥、沙埠东至江口上辇北至火车场至0xx年底、二级供水主干管线全部完成铺设并顺利通水基实现长潭水库库区以下平原片全部乡镇街道体化供水干管到位各项工程已取得较快进展完成供水管线长55公里其、二线管0公里和三级管5公里实际完成投57万元其、二级管88万元、三级管097万元和江口水厂工艺改造993万元03年我区计划建设、二级管线5公里天元路、8省道复线、黄长复线等供水管线工程正随道路建设扎实推进(三)加快改造供水管供水安全得到改善0xx年开始黄岩区投300万元5区实施了“黄水改造”管改造长350米通三年努力改造任基完成让3000余户居民喝到安全卫生饮用水我区认真吸取期供水工程原水管破损事故教训已启动实施多库动多水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城乡群众提供长安全用水保障二、存问题及困难看到成绩我们也发现了推进城乡供水体化工作存主要问题和困难具体有以下几方面()工程建设推进力有待进步加供水管建设线长面宽受到各方面因素影响工程建设推进难很是金因素制约严重三级管线“进村入户”改造费以政府补助和村集体、居民筹相结合些集体济较薄弱村受金因素制约以及水价等因素三级管线“进村入户”进迟缓二是政策处理难较工程建设程涉及部门、乡镇街道、村居协调政策处理问题利益交织繁杂有效协调处置阻力较(二)饮用水安全有待进步保障是部分水管锈蚀漏损造成水二次污染二是库区水质量有待进步得到提高库区水质保护仍任重道远三是澄江、头陀、北洋等乡镇街道仍然以各乡镇水厂供水主这些乡镇水厂制水工艺简单供水安全性较差(三)部分群众对供水体化认识有待进步提高由些农村群众传统饮用水观念根深蒂固乡村存“有水不接、通而不用”现象是受管线倒接影响部分乡镇水费比城区高部分消费能力弱农民用水积极性很低甚至水已通至村口也不愿接入二是部分群众出用水成因素考虑接入户相对较少用水量则更少多数是将水作备用水造成水严重浪费三是存拖欠水费现象累计欠费67万元三、下阶段工作建议随着济社会不断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实现城乡供水体化也越越迫切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高进步提高对推进城乡供水体化工作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认识继续抓工程建设保障供水质量完善管理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安全、放心水()抓统筹加快工程建设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加工作力加快建设进重支持协调推动工程建设营造良氛围是立足城乡供水体化完善规划坚持“、线、面”协调发展原则保质保量加快供排水设施建设推进城区基础设施向乡镇延伸努力实现城乡体供水二是严格落实政策处理“属地管理”原则合理调处各方利益及协调各职能部门和乡镇街道做细做实政策处理事项有效减少施工障碍加快三级管“进村入户”改造步伐三是要筹集管理金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分级责”投融机制加财政补贴力以确保工程顺利推进(二)稳保障确保饮用水安全是要高重视长潭库区生态环境和水地水质安全加强饮用水保护和污染防治监管加快建立合理水地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设立饮用水水保护专项基金出台扶持水保护区人民增收致富优惠政策支持水保护区人民群众发展非污染性生产二是着手实施城市应急备用水工程消除单水供水安全隐患保障用水安全三是切实加强水质监测和检测各相关部门要分工责加强对饮用水地环境质量和水量、水质监测加强对饮用水监督管理进步完善村镇供水水质检测络加强水质监测工作检测结应定期向公众公布接受人民群众监督(三)强节约保护水水公司既是主营企业又是提供公共机构因要兼顾管理与提升供水能力确保用水安全提高群众满是加强宣传教育以饮用水安全宣传导向以水质科普知识宣传切入广泛运用新闻媒体、发放宣传等多种方式深入宣传饮用水安全和节约用水科普知识提高群众饮用水安全和节约保护水识二是建议区政府专题研究用水户拖欠水费问题采取措施妥善推动供水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三是供水企业要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等国有关技术标准、规加强对制、供水程技术管理和供水设施日常维护提供优质使城乡居民真正饮上“放心水”。

城乡供水一体化可行性研究报告

城乡供水一体化可行性研究报告

城乡供水一体化可行性研究报告引言城乡供水一体化是指城区和农村共享同一水源、同一供水系统、同一运营管理体系的一种供水模式。

这种模式可以将城区和农村的供水设施优势互补,缓解城市集中供水压力,提高农村供水质量和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的目标。

因此,城乡供水一体化是当前中国供水领域中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从水资源、供水设施、管理、投资等多个方面,对城乡供水一体化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一、城乡供水一体化的背景和意义城市和农村的供水现状存在较大差异。

一方面,城市供水系统规模庞大,供水设施完善,但是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巨大,对水质和水量的要求更高;另一方面,农村供水设施较为简单,但是由于埋深浅、管道老化、水源污染等原因,供水质量和供水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造成群众生活低品质。

因此,城乡供水一体化模式可以有效整合城乡供水资源和设施,解决城市供水压力不断加剧以及农村供水质量和供水量的矛盾,提升供水方式的智能化程度,满足群众对高品质供水的需求。

二、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可行性1、水资源城乡供水一体化意味着城市和农村共享同一水源,采取统一管理的方式。

从全国来看,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可行性得到了进一步的保障。

首先,我国地域辽阔,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只有通过城乡供水一体化的方式,才能实现优化配置。

其次,城乡供水一体化可以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护水资源环境,推动节水型社会的建设。

再次,城乡供水一体化可以降低传统供水方式对水资源的消耗,实现供需的平衡。

2、供水设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可以整合城市和农村的供水设施,统一管理供水设施,节约维护和运营成本,提高设施的智能化程度。

另外,城乡供水一体化还可整合城乡供水压力,减少城市供水设施的过载压力,为农村供水提供足够的水力保证。

总之,城乡供水一体化将使得供水设施得到充分优化和整合。

3、管理城乡供水一体化可以实现资源配置和运营管理的整合。

在维护和管理方面,通过信息化和智能化手段,可以达到精细化运营管理,实现资源共享,机制互惠,推动公共服务标准化,提高供水服务质量。

城乡供水一体化可行性研究报告

城乡供水一体化可行性研究报告

城乡供水一体化可行性研究报告一、背景介绍城乡供水一体化是指在城乡发展不均衡的背景下,通过整合城市和农村的供水资源和管理体系,优化供水系统,实现供水服务的公平公正。

城乡供水一体化旨在解决城乡水资源不平衡、供水设施不完善等问题,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二、供水一体化的必要性1. 解决城乡水资源不平衡问题城市由于人口密集和工业用水需求大,对水资源的需求迅速增长,而农村则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城乡供水一体化可以通过优化供水系统,实现城乡水资源的共享,解决城市用水压力大和农村缺水问题。

2. 提高供水设施的完善程度城市供水设施相对农村更加完善,而农村供水设施却存在老化、损坏等问题。

城乡供水一体化可以通过整合城市的供水设施和技术,改造农村供水设施,提高农村供水设施的配置水平,让农村居民享受到更好的供水服务。

三、可行性分析1. 经济可行性城乡供水一体化可以通过整合资源,实现规模效益,降低供水成本。

同时,城乡供水一体化可以提高供水设施的利用率,减少浪费,节约投资。

经济可行性是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基础。

2. 管理可行性城市和农村的供水管理体系存在差异,需要通过整合和改造来实现一体化。

城乡供水一体化需要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实现供水服务的协同发展。

管理可行性是城乡供水一体化不可忽视的问题。

3. 社会可行性城乡供水一体化可以实现供水服务的公平公正,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有良好的供水条件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环境,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社会可行性是城乡供水一体化的目标和价值所在。

四、实施路径和建议1. 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明确城乡供水一体化的目标、责任和管理机制,落实资金和人力资源的保障,提高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实施力度。

2. 加强技术创新通过科技创新,研发适合城乡供水一体化的新型供水设备和管理系统,提高供水效率和管理水平,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

3. 增加公众参与城乡供水一体化需要得到居民的理解和支持,需要通过开展宣传和教育活动,增加公众对城乡供水一体化的认同感和参与度。

关于我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保证。

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全社会对水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但从我县的实际看,作为我县城乡供水主要水源的地下水,由于长年来的过量开采,以地下水位的急剧下降和地面沉降速率加快为主要特征的地质环境影响日益显现,带来防洪能力和水利工程效益的下降,还对城市基础设施、交通航运、地面建筑等造成无法逆转的影响。

为了防止地面继续沉降,切实保护好不能再生的优质地下水,省人民政府相继下发了关于加强杭嘉湖地区地下水管理的若干规定。

因此,启动和加快我县城乡一体化供水事业的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十分现实和非常紧迫的课题,这既是推进城市化的需要,又是解决我县城乡供水矛盾、发展供水事业的需要。

一、我县城乡供水基本情况1、供水设施情况。

我县农村改水工作始于1981年,在市、县两级政府的重视下,累计投入改水补助资金500多万元。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农村改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形成了一定规模。

特别是近几年来,在积极推行省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和城镇供水向农村延伸工程的进程中,加大投入,加快建设,累计申请财政补助资金700万元,使农村改水步伐得到进一步加强,农村改水受益率逐年提高。

至2007年底,我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6.65%,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居民世代饮用河水、土井水的状况。

县城武原镇也于2006年底成功切换了地面饮用水。

目前,我县城乡供水设施主要包括地下水及地面水供水处理设施。

2、供水结构及体制情况。

我县城乡供水分县城供水、乡镇供水及企业自备井供水三个格局,共有镇级以上自来水供应点15个,包括11个地下水供应点和4座地面水厂,其中由县建设局管理的4家,所在地政府管理的8家,核电系统2家,村级供应点1家,从业人员共300多人。

县城供水,2005年12月前以分质供水为主,即地下水供应城区内居民和企事业单位、商业服务业等生活饮用用水,地面水供应工业企业和居民生活杂用。

《城乡供水调研报告范文3篇》

《城乡供水调研报告范文3篇》

《城乡供水调研报告范文3篇》城乡供水调研报告按照市人大会20__年工作要点安排,市十四届人大会第十三次会议,将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市城乡居民供水工作情况的的专项工作报告。

依据监督法的相关规定,市人大会组成以副主任王琨为组长,部分农牧委委员、市区两级人大代表为成员的调研组,从6月下旬至8月中旬开展了调研工作,并于7月22日至7月24日实地察看了我市城区及土右旗、固阳县供水企业及居民供水点情况,集中听取了市政府和达茂旗、固阳县、土右旗、青山区、九原区、东河区、石拐区政府的工作汇报,并与市水务局、发改委、城乡建委、规划局的相关负责人进行了座谈。

市人大会副主任乌恩孟和、白志强参加了实地调研活动,副市长任福陪同实地调研并参加了座谈会。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饮水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

多年来,市政府和水务部门始终把城乡居民供水作为一项重大基本民生工程来抓,城市供水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健康水工程推进步伐逐年加快,农牧民安全饮水基本得到解决,城乡居民供水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城市居民供水情况我市城市供水系统包括城市公共(自来水)供水系统、包钢供水系统、分散自备水源系统、健康水供水系统。

居民生活用水主要来自城市公共供水系统、健康水供水系统。

目前,全市共有4座净水厂(黄河水源总厂、磴口净水厂、阿尔丁净水厂、黄河净水厂),5座加压站(昆区加压站、青山加压站、东河河东加压站、井坪加压站、九原加压站),输配水管线1530公里,日供水能力91万吨。

供水水源主要是黄河水占82%、地下水占15%、水库水占3%。

目前,城市供水担负着4.72万户企事业单位及176万城市居民的供水任务。

202x—20__年,城市公共供水系统平均日供水量在36—42万吨之间,最高日供水量达51.03万吨。

20__年,市政府决定在城市规划区内实施健康水工程。

截至20__年底,覆盖人口153.44万人。

其中:管道直饮水占覆盖人口总数的51.3%,健康水屋、现制现售水占覆盖人口总数的48.7%。

城乡供水一体化可行性研究报告

城乡供水一体化可行性研究报告

城乡供水一体化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引言城乡供水一体化是指将城市和农村两个供水系统进行整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化配置和服务均等化。

本报告旨在探讨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可行性,并提供相应的决策依据。

二、城乡供水现状城乡供水现状存在明显差异,城市供水系统相对完善,覆盖范围广,水质较好;而农村供水系统设施老化,管理水平低下,水质和供水量不稳定。

城乡供水不均衡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

三、城乡供水一体化的优势1. 资源配置优化:整合城市和农村供水系统,可以实现水资源的共享和综合利用,提高供水效率。

2. 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城乡供水一体化可以避免重复建设,降低成本,提高供水设施的使用率和维护水平。

3. 水质升级提升:通过一体化管理,可以统一水质监测和治理标准,提高水质监管效果,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好的饮用水。

4. 收费体系统一:合并城乡供水系统可以统一收费标准和方法,促进供水企业的经济可持续发展。

四、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的挑战1. 资金投入:整合城乡供水系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设施改造、水质提升、管理体系建设等方面。

2. 技术难题:城乡供水系统的整合需要解决技术难题,如管网连接、水源调度等问题。

3. 利益平衡:城市和农村供水系统在经济利益、管理权力等方面存在差异,需要平衡各方利益才能推进一体化进程。

4. 管理体制改革:城乡供水一体化涉及到管理体制的改革,需要强化组织协调和跨部门合作。

五、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的策略1. 完善政策法规:加强对城乡供水一体化的政策支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各方责任和权利。

2. 强化组织协调机制:建立城乡供水一体化的组织协调机制,明确各级政府、供水企业和相关部门的职责与合作关系。

3. 统一管理标准:统一城乡供水的管理标准,包括水质监测、设施运维、紧急救援等方面,提高供水管理水平。

4. 资金支持政策:推出相应的财政和金融支持政策,鼓励各方投入资金,确保城乡供水一体化的顺利进行。

六、可行性研究结果本研究通过实地调研和分析数据,得出以下结论:1. 城乡供水一体化能够提高供水水平,提供更好的饮用水资源,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关于我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我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情况一、引言城乡供水一体化是指在城乡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通过整合城乡供水资源和设施,优化供水服务模式,实现城乡供水协调发展。

随着我县城乡发展的进一步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成为确保居民生活用水安全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本次调研主要针对我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二、供水一体化建设现状1.城镇供水情况目前,我县城镇供水覆盖率达到90%,水质符合饮用水标准,基本实现了全天候、可靠的供水服务。

城镇供水水源主要依赖地表水和地下水,建有一套完善的水源保护设施和供水网络。

城镇供水设施更新换代及维护保养工作较为及时。

2.农村供水情况农村供水存在一定的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

虽然农村供水覆盖率达到60%,但供水设备老化、供水压力不足、供水断流等问题依然存在。

部分偏远村庄缺乏供水设施,农村居民用水困难现象时有发生。

另外,农村供水质量也需要进一步提升,还存在着一些水源地受污染的问题。

三、存在问题分析1.城乡供水差异较大:城镇供水条件良好,农村供水设施相对滞后,居民用水质量和供水压力存在较大的差异。

2.农村供水设施更新维护不足:农村供水设备老化,供水管网亟需更新维护,供水压力不足导致用水困难。

3.水资源分配不均衡:城镇供水主要依赖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而农村供水则更多依赖自然水源,水资源分配不均衡。

4.农村供水管理不规范:农村供水管理责任不明确,缺乏专业化的管理团队,存在管理混乱、水质监测不到位等问题。

四、解决对策及建议1.完善城乡供水一体化规划:制定城乡供水一体化规划,明确发展目标、优化水资源配置、改善农村供水设施等措施。

2.加大农村供水设施投入:增加投资,加大对农村供水设施的改造和维护力度,提高农村供水设施的更新换代速度,保障供水压力和供水质量。

3.资源整合优化:有效整合城乡供水资源,通过联网建设、水源保护区划、跨区域供水等方式,优化水资源的配置,提高供水服务的效益。

城乡供水一体化可行性研究报告

城乡供水一体化可行性研究报告

城乡供水一体化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引言城乡供水一体化是指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建立统一的供水体系,实现城乡供水资源共享和优化供水服务的综合管理。

本报告旨在研究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可行性,并针对该模式的优势和挑战进行探讨。

通过调研和分析,我们旨在为城乡供水一体化的推进提供科学、可行的建议。

二、背景现如今,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凸显。

城市地区供水系统设施完善、供水水质较高,而农村地区则存在供水设施落后、水质不达标等问题。

城乡供水不平衡导致水资源的浪费和利用不充分,同时也损害了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因此,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迫在眉睫,以实现供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城乡发展的协调发展。

三、城乡供水一体化的优势1. 资源共享:城乡供水一体化能够将城市地区优质的供水资源与农村地区相对较差的供水资源进行整合,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整体供水水平。

2. 功能互补:城市和农村供水系统在规模和功能上存在差异,通过一体化管理,能够实现城市和农村供水系统的优势互补,提高供水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3. 统一管理:通过一体化管理,能够建立统一的规划和管理机制,提高供水系统的整体运营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4. 节约资源:城乡供水一体化能够减少农村地区的供水设施建设,节约建设投资,同时也减少供水系统维护和管理的成本,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四、城乡供水一体化的挑战1. 城乡差异:城乡供水一体化需要克服城乡发展水平、经济实力、水资源分布等方面的差异性,实现城乡供水的均衡发展。

2. 技术问题:由于城市和农村地区供水系统设施和技术水平的不同,实施一体化管理需要克服技术难题,确保供水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水质安全。

3. 利益调整:城乡供水一体化需要解决城乡供水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供水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4. 协调管理:城乡供水一体化需要建立统一的规划和管理机制,协调不同地区的利益关系,确保供水系统的正常运营和管理。

五、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建议1. 建立统一管理机制:通过政府主导,建立城乡供水一体化的统一管理机制,对供水系统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提高供水服务的均衡性和效率。

城乡供水一体化可行性研究报告

城乡供水一体化可行性研究报告

城乡供水一体化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引言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物质条件。

在城乡发展进程中,保障城乡居民能够获得安全、稳定、优质的供水服务,是关乎民生福祉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城乡供水存在着二元分割的局面,城市和农村在供水设施、供水质量、供水管理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为了实现城乡供水的公平与均等,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开展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

二、城乡供水现状分析(一)城市供水现状城市供水系统相对较为完善,通常具备规模化的水厂、先进的水处理工艺和完善的供水管网。

城市供水水质、水压和水量能够得到较好的保障,供水服务也较为规范和高效。

(二)农村供水现状1、供水设施简陋大部分农村地区的供水设施建设滞后,多以小型分散式供水工程为主,如井水、水窖等,缺乏统一规划和规范管理。

2、供水水质不稳定由于水源保护不力、水处理设施简陋等原因,农村供水水质往往难以达到国家标准,存在着细菌、病毒、重金属等超标问题,对居民健康构成威胁。

3、供水保证率低在干旱季节或用水高峰期,农村地区容易出现缺水、断水现象,供水保证率较低。

4、供水管理薄弱农村供水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和维护队伍,水费收缴困难,供水工程难以长期稳定运行。

三、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必要性(一)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能够对农村水源进行统一保护和管理,采用先进的水处理工艺,提高供水水质,保障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

(二)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城乡供水一体化是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通过统一规划和调度水资源,能够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矛盾。

(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稳定、优质的供水服务能够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

四、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可行性(一)政策支持国家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鼓励和支持开展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为项目实施提供了政策保障。

城乡供水一体化可行性研究报告

城乡供水一体化可行性研究报告

城乡供水一体化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引言水是生命之源,城乡供水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差距逐渐缩小,城乡供水一体化已成为解决农村供水问题、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

本报告旨在对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研究,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城乡供水现状分析(一)城市供水现状城市供水系统相对完善,水源多为地表水或地下水,经过净化处理后通过管网输送到用户。

供水设施较为先进,水质监测和管理体系相对健全,能够满足城市居民的用水需求。

(二)农村供水现状农村供水存在诸多问题。

水源不稳定,部分地区依赖浅层地下水或季节性水源;供水设施简陋,管网老化、漏损严重;水质安全难以保障,缺乏有效的净化和消毒措施;供水管理不规范,水费收缴困难等。

三、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必要性(一)保障农村居民用水安全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可以让农村居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质量的供水服务,减少因水质问题导致的疾病发生,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

(二)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缩小城乡供水差距,有利于促进城乡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城乡共同发展。

(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通过统一规划和管理,可以优化水资源配置,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和无序开采,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四)加强供水管理和服务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后,可以建立统一的供水管理体制和服务标准,提高供水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增强供水保障能力。

四、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可行性分析(一)政策支持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农村供水发展的政策,为城乡供水一体化提供了政策保障。

(二)技术可行随着供水技术的不断进步,先进的净化处理技术、管网铺设技术和信息化管理技术等为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持。

(三)资金来源可以通过政府投入、社会资本参与、金融机构贷款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保障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的建设和运营。

(四)管理经验借鉴城市供水管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以为农村供水管理提供借鉴,促进城乡供水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建设情况汇报

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建设情况汇报

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建设情况汇报Report on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and rural water supply int egration project汇报人:JinTai College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建设情况汇报前言:情况报告是指向上级机关反映某种临时性情况、事故的报告。

实事求是、实情准确,分析有据、详略得当,是写好情况报告的关键。

本文档根据情况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市水利局尊敬的市人大领导、同志们:今年以来,我局在20xx年工程推进基础上精心组织,科学规划,积极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建设,全力冲刺到村入户全覆盖目标,年底确保"家家喝上放心水",在**市率先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

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当前工程建设管理情况一是水投公司管理工程建设。

根据市长办公会精神,今年3月份,我局抽调4名系统内兼职业务骨干组建了**市水务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目前,水投公司已经全面接管区域管网、加压站以及镇村管网的投资建设,履行工程建设投资主体职责,承担工程招投标工作责任,负责镇村水厂资产处置和管理。

8月初,按照陈平市长督查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要求,我局又成立4个督查工作小组,分片负责工程质量、进度、安全等监督管理和矛盾协调。

同时,水投公司积极筹集项目资金,近期已向**农商行申请贷款0.5亿元,并向省农发行申请1.5亿元农村基础设施中长期贷款,相关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之中。

二是全面加快工程建设步伐。

今年工程预算投资近2亿元,3月份确定20xx年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任务以后,以市水投公司作为投资实施主体,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完成各项工程的勘探和施工图设计,招标落实设计、监理、施工、材料供应等单位。

目前已完成20xx年度的扫尾工程,20xx年工程进展较快,一是15公里主管道工程(**-龙堤段7.5公里、开发区-西团段7.5公里)。

XX市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

XX市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

XX市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关于乐平市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省水利厅农水处调研组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

获得安全的饮用水是现代社会国民的基本权利,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一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饮水安全问题,特别是把广大农村地区的饮水安全工作放在重要位置认真研究部署。

早在2000年就开始启动并先后实施了农村人畜饮水和安全饮水工程。

经过十余年不懈努力,取得了巨大成就。

2022年中央1号文件又明确提出:在新的发展时期,要积极推进集中供水工程建设,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有条件的地方大力发展城乡一体化供水,确保在2022年、“十二五”末分别解决规划内原有、新增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的饮水问题。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投入专项资金,大力推进饮水工程,全省城乡供水事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简易到相对完善的发展变化,特别是农村居民重点解决了“喝水难”“饮水方便”、“饮水安全”问题,取水形式从肩挑人扛到分散工程供水,再到集中工程供水,个别地区还兴建了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成效显著,令人瞩目。

从2022年起,我省大力推进规模以上工程建设,兴建了400余处“千吨万人”集中供水工程。

截止2022年,累计解决了1036.56万农村居民和55.06万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

2022年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加快我省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在“十二五”期间基本解决农村安全饮水、2022年实现农村自来水全覆盖。

对照要求,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全省城乡供水工作离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和离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和不少问题。

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认识不到位、思想不统一,观念不创新、部门不协调,体制不通畅、机制不健全,管护不科学、运行不规范,资金难筹措、工作推进慢,建设标准低、保障能力弱等六个方面。

特别是个别地方一些已建供水工程规模小、问题多、效益低、报废率高,不仅不能满足居民用水需求,而且正在成为新的供水“不安全”因素。

关于我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我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保证。

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全社会对水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但从我县的实际看,作为我县城乡供水主要水源的地下水,由于长年来的过量开采,以地下水位的急剧下降和地面沉降速率加快为主要特征的地质环境影响日益显现,带来防洪能力和水利工程效益的下降,还对城市基础设施、交通航运、地面建筑等造成无法逆转的影响。

为了防止地面继续沉降,切实保护好不能再生的优质地下水,省人民政府相继下发了关于加强杭嘉湖地区地下水管理的若干规定。

因此,启动和加快我县城乡一体化供水事业的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十分现实和非常紧迫的课题,这既是推进城市化的需要,又是解决我县城乡供水矛盾、发展供水事业的需要。

一、我县城乡供水基本情况1、供水设施情况。

我县农村改水工作始于1981年,在市、县两级政府的重视下,累计投入改水补助资金500多万元。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农村改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形成了一定规模。

特别是近几年来,在积极推行省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和城镇供水向农村延伸工程的进程中,加大投入,加快建设,累计申请财政补助资金700万元,使农村改水步伐得到进一步加强,农村改水受益率逐年提高。

至2007年底,我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6.65%,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居民世代饮用河水、土井水的状况。

县城武原镇也于2006年底成功切换了地面饮用水。

目前,我县城乡供水设施主要包括地下水及地面水供水处理设施。

2、供水结构及体制情况。

我县城乡供水分县城供水、乡镇供水及企业自备井供水三个格局,共有镇级以上自来水供应点15个,包括11个地下水供应点和4座地面水厂,其中由县建设局管理的4家,所在地政府管理的8家,核电系统2家,村级供应点1家,从业人员共300多人。

农村自来水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自来水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自来水建设情况调研报告篇一:关于我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我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保证。

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全社会对水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但从我县的实际看,作为我县城乡供水主要水源的地下水,由于长年来的过量开采,以地下水位的急剧下降和地面沉降速率加快为主要特征的地质环境影响日益显现,带来防洪能力和水利工程效益的下降,还对城市基础设施、交通航运、地面建筑等造成无法逆转的影响。

为了防止地面继续沉降,切实保护好不能再生的优质地下水,省人民政府相继下发了关于加强杭嘉湖地区地下水管理的若干规定。

因此,启动和加快我县城乡一体化供水事业的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十分现实和非常紧迫的课题,这既是推进城市化的需要,又是解决我县城乡供水矛盾、发展供水事业的需要。

一、我县城乡供水基本情况1、供水设施情况。

我县农村改水工作始于1981年,在市、县两级政府的重视下,累计投入改水补助资金500多万元。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农村改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形成了一定规模。

特别是近几年来,在积极推行省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和城镇供水向农村延伸工程的进程中,加大投入,加快建设,累计申请财政补助资金700万元,使农村改水步伐得到进一步加强,农村改水受益率逐年提高。

至XX年底,我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6.65%,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居民世代饮用河水、土井水的状况。

县城武原镇也于XX年底成功切换了地面饮用水。

目前,我县城乡供水设施主要包括地下水及地面水供水处理设施。

2、供水结构及体制情况。

我县城乡供水分县城供水、乡镇供水及企业自备井供水三个格局,共有镇级以上自来水供应点15个,包括11个地下水供应点和4座地面水厂,其中由县建设局管理的4家,所在地政府管理的8家,核电系统2家,村级供应点1家,从业人员共300多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调研报告
为了助推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建成人民满意的民生工程,根据区人大常委会2013年工作要点,区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组织调研组,在吴继业副主任的带领下,于5月底至6月上旬,对我区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

调研组深入到沿82省道一级供水管线,头陀镇、北洋镇二级供水管线,北洋镇村民用户三级管线等地进行了实地走访调研,并召开了座谈会,分别听取了区府办、住建局、自来水公司、财政局、发改局等有关单位的工作汇报。

根据调研中了解的情况,现将我区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所取得的成绩
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是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保障群众用水安全的一项重要民生实事工程,有利于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0xx年,为有效解决我区城郊接合部和农村地区居民供水问题,区委、区政府按照城乡统一供水“同网同质同价”的原则,启动了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

在项目实施中,区政府及有关部门整合全区供水资源,努力筹措建设资金,积极稳妥推进工程建设,城乡供水一体化取得较快进展。

(一)高度重视规划设计,惠民政策落实到位。

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始终把改善民生摆在重要位置,把城乡一体化供水和城乡饮用水安全列入本区域的重点工作,努力使建设成果更好地体现在增进百姓福祉上。

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建设
既是我区重要民生工程之一,又是我区“十二五”规划纲要的重要内容,也是2013年市对区考核项目。

我区编制了《黄岩区城乡一体化给排水规划》。

制订出台了“村级供水管线经费补助政策”,明确了补助标准与界限,有序推进供水二、三级管线“进村入户”建设。

截至20xx年底,我区总计投入三级管线补助资金1800万元,累计新建通水78个村,受益人口约10万人。

(二)积极推进供水工程,供水范围不断扩大。

我区大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建设,大幅度提高供水能力,为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实施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城乡一体化工程规模为日供水能力25万吨,总投资32035万元。

供水一级管网铺设西至潮济、茅畬,南至院桥、沙埠,东至江口上辇,北至火车场站,至20xx年底,一、二级供水主干管线全部完成铺设并顺利通水,基本实现长潭水库库区以下平原片全部乡镇街道一体化供水干管到位。

各项工程均已取得较快进展,完成供水管线长度为255公里,其中一、二线管网140公里和三级管网115公里。

实际完成投资21574万元,其中一、二级管网18484万元、三级管网2097万元和江口水厂工艺改造993万元,2013年,我区计划建设一、二级管线15公里。

天元路、82省道复线、黄长复线等供水管线工程正随道路建设扎实推进。

(三)加快改造供水管网,供水安全得到改善。

自20xx 年开始,黄岩区投资1300万元,为25个小区实施了“黄水改造”,管网改造长度31250米,通过三年的努力,改造任
务基本完成,让13000余户居民喝到安全卫生的饮用水。

同时,我区认真吸取一期供水工程原水管破损事故的教训,已启动实施多库联动的多水源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为城乡群众提供长时间的安全用水保障。

二、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在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工程建设推进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

供水管网建设线长面宽,受到各方面因素影响,工程建设推进难度很大。

一是资金因素制约严重。

三级管线“进村入户”改造经费以政府补助和村集体、居民自筹相结合,一些集体经济较为薄弱的村受资金因素制约,以及水价等因素,三级管线“进村入户”进度迟缓。

二是政策处理难度较大。

工程建设过程中,涉及部门、乡镇街道、村居协调的政策处理问题,利益交织繁杂,有效协调处置阻力较大。

(二)饮用水安全有待进一步保障。

一是部分水管锈蚀漏损,造成自来水二次污染。

二是库区水源质量有待进一步得到提高,库区水质保护仍任重道远。

三是澄江、头陀、北洋等乡镇街道仍然以各自的乡镇水厂供水为主,这些乡镇水厂制水工艺简单,供水安全性较差。

(三)部分群众对供水一体化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由于一些农村群众传统的饮用水观念根深蒂固,乡村存在“有水不接、通而不用”的现象。

一是受管线倒接的影响,部分乡镇水费比城区高,部分消费能力弱的农民用水积极性
很低,甚至水已通至村口也不愿接入。

二是部分群众出于用水成本因素考虑,接入户相对较少,用水量则更少,多数是将自来水作为备用水源,造成水资源严重浪费。

三是存在拖欠水费现象,累计欠费1464.72万元。

三、下阶段工作建议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从落实科学
发展观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工作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的认识,继续抓好工程建设,保障供水质量,完善管理服务,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安全、放心的水。

(一)抓统筹,加快工程建设。

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建设进度,注重支持协调,为推动工程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一是立足城乡供水一体化完善规划,坚持“点、线、面”协调发展原则,保质保量加快供排水设施建设,推进城区基础设施向乡镇延伸,努力实现城乡一体供水。

二是严格落实政策处理“属地管理”原则,合理调处各方利益,及时协调各职能部门和乡镇街道,做细做实政策处理事项,有效减少施工障碍,加快三级管网“进村入户”改造步伐。

三是要筹集管理好资金,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分级负责”的投融资机制,加大财政补贴力度,以确保工程的顺利推进。

(二)稳保障,确保饮用水安全。

一是要高度重视长潭
库区的生态环境和水源地水质安全,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和污染防治监管。

加快建立合理的水源地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设立饮用水水源保护专项基金,出台扶持水源保护区人民增收致富的优惠政策,支持水源保护区人民群众发展非污染性生产。

二是着手实施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消除单一水源供水的安全隐患,保障用水安全。

三是切实加强水质监测和检测。

各相关部门要分工负责,加强对饮用水源地环境质量和水量、水质监测,加强对饮用水源的监督管理,进一步完善村镇供水水质的检测网络,加强水质的监测工作。

检测的结果应定期向公众公布,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三)强服务,节约保护水资源。

自来水公司既是自主经营的企业,又是提供公共服务的机构,因此要兼顾管理与服务,提升供水能力,确保用水安全,提高群众满意度。

一是加强宣传教育,以饮用水安全宣传为导向,以水质科普知识宣传为切入点,广泛运用新闻媒体、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方式,深入宣传饮用水安全和节约用水科普知识,提高群众饮用水安全和节约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二是建议区政府专题研究用水户拖欠水费问题,采取措施妥善解决,推动供水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三是供水企业要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等国家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加强对制、供水过程的技术管理和供水设施的日常维护,提供优质服务,使城乡居民真正饮上“放心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