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建设与建筑活动

合集下载

08第四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建设与建筑活动1

08第四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建设与建筑活动1


前苏联:


对其最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设计思想。 斯大林时期:在战前30年代就提倡“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文艺 创作思想和方法,战后更被奉为建筑设计的指导思想。认为”建 筑的主要特征是形成建筑物的思想艺术和建筑形象“,把建筑设 计局限为只是艺术创作,而且是某种既定形象的艺术创作。把高 大雄伟和繁琐装饰当作是比资本主义制度优越和富裕的表现。在 批判世界主义,强调民族风格的口号下,把帝俄时代从俄罗斯文 艺复兴到折衷主义艺术形式视为社会主义的民族形式。凯旋门与 大柱廊成为经常出现的建筑构图母题。连伏尔加河—顿河的船闸 也做成这类形式。为了访古,甚至研究怎样用机械的手段来生产 仿制的古典柱式和装饰构件。 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提出要从实际出发,建筑 师必须重新认识自己的任务。50年代开始,随着文学艺术创作得 到解冻,不仅20年代的俄罗斯构成主义重新获得肯定,连欧美的 各种思潮也得到反映。
1949~1950—丹下健三—— 广岛和平中心纪念馆和石券门
(2)1947—广岛规划,60年代筑波科学城、关西科学城建设, 并开始古建筑保护工作。 (3)建筑设计: 1964—丹下健三——代代木室内竞技场; 1970—大阪国际博览会——充气建筑的大展览。

发展期建筑(1960—今) 高层建筑:由于多地震,原 规定建筑不得超过10层, 1968年建筑进入 30层领域。 如: 新宿三井大厦(1974 ,55 层)、阳光大楼(1979, 60层)

“新经验主义”(New Empericism),代表人物马克利乌斯 (Sven Markelius)和厄斯金(Ralph Erskine),代表作品是斯 德哥尔摩的格伦达新村(Siedlung Grondel , S.Backstrom & L.Reinius , 1948~1950)

战后建筑活动

战后建筑活动

西欧:英国



对中小学的建设 哈特福德郡成绩较大 单层建筑 错落排比布局 金属骨架 钢筋混凝土顶棚与墙板
西欧:英国


建筑设计上:史密斯夫妇和斯特林为代表新粗 鲁主义现代建筑派在战后的一个企图在建筑形 式上创新的支派。 波及现代主义思潮,产生“高技派”,如福斯 特,罗杰斯等。
西欧:法国Leabharlann 三.美国
影响建筑因素:经济迅速发展 建设技术发达 拥有专业技术人员

建筑发展方面:1.高层建筑 2.居住建筑 3.卫星城镇建设 4.建筑思想
美国:高层建筑



背景:土地昂贵,房屋成为 财富和威信的象征 产生的典型建筑:纽约利 华大厦 西格拉姆宫 特征:钢框架幕墙 预制装配程度高 人工空调和采光
巴西
巴西





具体做法 城市布局骨架由东西向和南北向两条功能迥异的轴线 相交构成,平面形状犹如有后掠翼的飞机。 东西向的主轴线长6公里,东段布置巴西中央政府各部的 办公大楼,严整地排列在大道两侧。 主轴线东端是三权广场广场平面基本呈三角形,议会 大厦、最高法院和总统府鼎足而立;在布局构图上、 建筑空间上都是视线集中的地方。 主轴线西段主要布置市政机关,西端是城市的铁路客 运站。 南北向轴线呈弧形的翼状,两翼各长5公里许,有一条 主干道贯穿其间,与公路连接。
美国:高层建筑


60年代后期: 向超高发展 加强外圈抗风抗震 简体结构 典型建筑:水塔广场大厦
美国





住宅建筑: 城郊住宅区,农场式的传统形式, 自备汽车交通 城市住宅,高层为主,社会治安恶劣,具有不适应性 卫星城镇: 战后通过13个新城,7个停顿,城镇建设并不成功 60年代起对市中心改建,如波士顿和费城 建筑设计: 摆脱学院派设计思想的束缚,走上现代化道路 产生的典型建筑:诺伊特拉设计的住宅 索尔克生物研究学院

建筑学考研08第四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建设与建筑活动2

建筑学考研08第四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建设与建筑活动2

科学城与科学园区——日本筑波科学城、关西科学城、美国硅谷。 大城市内部的更新与改造——日本新宿副中心、巴黎德方斯、纽约罗 斯福岛、英国巴比坎中心等 古城和古建筑保护——法国、意大利、瑞士、美国等。 城市中心、广场、步行商业街区和地下街市。

日本筑波科学城 筑波,日本新兴的科学城, 位于东京城外60千米处的关东 名山——筑波山南麓。1963年 开始建立,70年代初具规模。 全城占地27平方千米,由 文教系统、建设系统、理工系 统、生物系统和公共设施五个 功能区域组成。以筑波大学为 中心,集中了40多所国立研究 机构,拥有日本第一流的科学 家和最先进的科学仪器设备。 日本乃至世界许多最新技 术,如智能机器人、立体电子 技术、光纤通讯信息系统等都 是在这里诞生的。



古罗马的贸易市场

步行商业街、郊区购物中心、室内商业街和地下商业街 芬兰塔皮奥拉城市中心、荷兰鹿特丹林巴恩步行街, 美国的郊区购物中心和室内商业街 日本地下商业街

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城市规划与建设
20世纪60年代以来,各学科的交叉和横向的发展使城市规划成为 一门高度综合的学科,出现了一大批理论著作,标志着在城市规划指导 思想上的重大突破。 在城市规划编制上,对规划实行统一领导,宏观控制。把物质建设 规划与经济、社会、科技文化以及生态环境发展规划互相结合,并采取 综合评价。为防止无计划的过度的城市化,控制大城市、发展中小城市 的概念在大多数国家中仍受到重视。在大城市的布局形态上,封闭式的 单一中心的城市布局渐为开敞式多中心所取代。
第四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 建设与建筑活动
第二节:20世纪50年代的
城市规划与建设

概述:
50年代,二次大战各参战国不同程度的从战争的破坏中 得到恢复,各国城市化步伐加快,促进了大城市的建设与改 造、大城市周围的新城建设以及各种具有新的职能的城市如 科学城的建立。 50年代后期,开始对象伦敦那样的单一中心的结构体系 提出异议,促使60年代以后,大城市多中心规划结构的采用 和推广。

二战后的建筑活动与建筑思潮

二战后的建筑活动与建筑思潮

4.“典雅主义”的倾向(Formalism) • 与“粗野主义”并行,运用传统美学法则来使现代的结构材料产生规整、 端庄、典雅之感; 实例:• 谢尔顿艺术纪念馆(P.Johnson ); • 美国驻新德里大使馆(Stone ); • 麦克拉格纪念会议中心(Yamasaki); • 西雅图世博会科学馆(Yamasaki ); • 纽约世贸中心(Yamasaki ) ;
5. 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High-Tech)
• 不仅在建筑中坚持采用新技术,而且在美学上极力表现新技术;
实例:• 山梨县文化会馆(丹下健三) • 蓬皮杜艺术与文化中心(皮阿诺、罗杰斯)

在设计主导思想上“偏情”的思潮
1. 讲求“人情化”与地方性的倾向 实例:• 珊纳特塞罗镇中心(阿尔托) • 香川县厅舍(丹下 • •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贝聿铭) 柏林爱乐音乐厅(夏隆) 宾州大学的理查兹医学研究楼(路易斯 • 康) 候机楼TWA(小沙里宁) 悉尼歌剧院(伍重)
第四章
第一节
二战后的建筑活动与建筑思潮
战后现代建筑的普及与发展
一. 战后各国建筑的发展概况 二. 战后的城市规划与实践 三. 高层建筑与大跨度建筑 四. 战后各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
第二节
二战后建筑设计的主要思潮
一. 在设计主导思想上“重理”的倾向
1.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与提高的倾向
实例:• 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
• 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研究中心; • 阿姆斯特丹儿童之家; • 何塞-昆西公立学校。
2.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
• 20c.40’s末~60’s占主导地位; 实例:• “密斯风”; • 通用汽车技术中心(小沙里宁);
3.“粗野主义”的倾向(Brutalism) • 20c.50’s中~60’s中,特点是粗糙的混凝土、沉重的构件和它们 粗鲁的组合; 实例:• • • • • 马赛公寓(柯布西耶); 亨斯特顿学校(史密森夫妇); 谢菲尔德大学方案(史密森夫妇); 耶鲁大学建筑与艺术馆(P.鲁道夫); 莱斯特大学工程馆(J.斯特林 & 戈文);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建筑活动与建筑思潮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建筑活动与建筑思潮
为时代的新传统。”将现代建筑理论和风格推 向极端—精巧复杂做作的现代主义风格 2、代表人物:矶崎新、兹贝加
• 3、代表作品: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
第27页,共33页。
后现代主义时期
1、从根本上否定现代主义,具有较完整的建筑理论和实践。主 张建筑就是要装饰,因为装饰才使建筑有个性、有象征,才 能布同于构筑物。查尔斯.詹克斯未使后现代建筑有更明确的 概念,将其归纳提出六方面的内容: ①、历史主义 ②复古派 ③新方言派 ④个性化+都市化=文脉主义 ⑤隐喻+玄学 ⑥后现代空间
2、代表人物:罗伯特.文丘里 3、代表作品:伦敦国家美术馆、费城富兰克林故居 、
费城栗子山住宅新、奥尔良市意大利广场
第28页,共33页。
费城栗子山住宅
第29页,共33页。
费城富兰克林故居
第30页,共33页。
伦敦国家美术馆
第31页,共33页。伦敦国家美 Nhomakorabea馆第32页,共33页。
新奥尔良市意大利广场 (设计者:查尔斯.摩尔)
第8页,共33页。
马赛公寓大楼
第9页,共33页。
昌迪加尔行政中心
第10页,共33页。
现代建筑进入多元化时期
• (四) “典雅主义”的倾向
1、致力于运用传统的美学法则来使现代的材料与结构产生规整、
端装与典雅的庄严感。作品使人联想到古典主义或古代的建筑 形式,于是“典雅主义”又称“新古典主义”,“新帕拉第奥 主义”或“新复古主义”。
这些倾向的动机主要是对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理性主义” 所鼓吹的无条件地采用与表现新技术以及在形式上的雷 同反抗。
2、代表人物:阿尔瓦.阿尔托、丹下健三 3、代表建筑:珊纳特塞罗市政中心;麻省理工贝克大楼 。

外建筑史04

外建筑史04

1970年,日本大阪世界博览会美国馆,椭圆形平面,面积10000㎡ 1975年,密执安州庞提亚克体育馆,跨度168m,面积35000㎡
2008年,中国北京水立方
休斯顿圆形体育馆
21
战后建筑技术的发展

预制装配式结构建筑的发展。在工厂大量预制构件,运 到工地装配,可以缩短工期,减少手工劳动力,如大板 建筑。 轻质薄壁幕墙受到欢迎,尤其是玻璃幕墙;60年代中期, 预制混凝土外墙板被广泛采用。 专门的工业化全装配建造体系。从专用体系到通用体系 的发展,使建筑工业化体系越来越高。

30蓬皮杜中心外貌奇特钢结构梁、柱、桁架、拉杆、 甚至涂上颜色的各种管线都不加遮掩地暴露在立面 上。它打破了旧建筑的框框,在技术上和艺术上都 有所创新。
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
31

在同一时期,日本建筑 师黑川纪章和丹下健三 主张强调事物的生长、 变化与衰亡的原则,竭 力主张采用最新的技术 来解决问题。 丹下健三设计的山梨文 化会馆是一座新型的以 工业技术为特征的建筑。
13
纽约帝国州大
厦, 1931年建成,
102层,高
381m。
在70年代前,纽约帝国 州大厦一直保持着世界最高 的纪录。
纽约帝国州大厦
14
纽约利华大厦,1952年建,22层, 全玻璃幕墙板式高层建筑。
汉考克大厦, 1968年建, 100层, 高373,矩形平面,椼架式筒壁。
15
1973年纽 约世界贸易 中心大厦建 成,由并列 的110层的双 塔建筑组成, 高411m。
阿尔托还是一位著名的家具设计师,尤其在弯曲木家具方 面。代表作有帕米欧扶手椅,椅子采用的曲线和它的柔软 程度都十分宜人,而且易于清洁。

外建史第四章

外建史第四章

第四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建设与建筑活动一.战后的建筑概况·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建筑思潮方面,战后最初的二三十年中西欧和美国继续为建筑的现代化作贡献,日本在现代建筑中崛起,第三世界国家的建筑也在使现代化与本土地域性的结合中做出了杰出的成绩。

1.西欧(1)英国·卫星城镇规划。

·从20世纪60年代起,注意建筑设计的多样性和创造地方特色。

·新粗野主义(New Brutalism),现代建筑在战后形成的力求在建筑形式上创新的支派,20世纪50年代以史密森夫妇为代表。

·阿基格拉姆派(Archigram),60年代以库克为代表,提出未来乌托邦城市的设想。

·建造架空的“新陆地”(New Land),上面为房屋,下面是机动车交通与服务性设施。

使行人不受交通干扰。

(2)法国·应急的重建与城市规划之间的矛盾。

·20世纪50年代下半期,通过发展区域与地区规划条例后,在国家资助下建造采用预制装配的工业体系住宅。

图卢兹·勒·米拉居住区(1961~1966年,设计人Candilis, Josic and Woods),激动车与行人分流,互不干扰,住宅种类与组和方式多样化。

·1961年,通过限制城市中心发展、将工厂与办公楼迁往郊区,并在巴黎周围发展5个新城的巴黎改建计划。

巴黎西郊德方斯新区(La Defence)·战后现代建筑派取代学院派成为法国的主要学派,并在其后30余年引人注目。

(3)前西德·设计思想:战后初期走现代建筑道路的主要为20年代现代建筑派中未逃亡国外的老建筑师,巴特宁、沙龙及卢克哈特兄弟等。

·现代建筑:柏林爱乐音乐厅(Berlin Philharmonie, 1959~1963年,设计人沙龙)罗密欧与朱丽叶公寓(The Romeo and Juliet Apartment, 设计人沙龙与W.Franck)巴伐利亚发动机厂办公楼(Verwaltung der Bayerischen Motorenwerke,设计人K.Schumntzer) 1957年,西柏林汉莎国际住宅展览会。

外建史复习资料(完整整理)

外建史复习资料(完整整理)

外建史复习资料(完整整理)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发展概述第一章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看出与古代建筑思潮的脉络联系)第二章.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索(体会到现代建筑是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达、以及政治等各方面因素而发展起来的)第三章新建筑运动的高潮—现代建筑与代表人物(了解现代建筑各种代表思潮的产生及代表人物)——达到了解现代建筑的发展渊源、开阔知识面、提高素养的目的。

第四章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建设与建筑活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给城市造成的各种矛盾;初期城市规划的各种设想,有些对现在都有借鉴价值)第五章战后40-70年代的建筑思潮—现代建筑派的普及与发展(现代建筑派的成熟与提高;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又显现出其不足的一面,酝酿着后现代建筑的产生)第六章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区分各种思潮与现代建筑派思潮的差异;代表人物;代表建筑)第六章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发展概述外国建筑史的近现代年限划分(与世界史的划分略有不同)近代开端: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现代开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近现代建筑发展的分期:1.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前后的近代建筑(复古主义思潮)2.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新建筑运动早期(艺术与工艺运动<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维也纳学派及分离派、芝加哥学派、德意志制造联盟)3.20世纪初—20世纪中期的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新建筑运动的成熟期现代建筑早期(表现派、未来派、风格派、构成派)现代建筑成熟期(现代主义建筑、五位大师:格罗皮乌斯、柯布西耶、密斯、赖特、阿尔瓦。

阿尔托)4.20世纪中叶以后:二次世界大战后——由现代建筑向后现代建筑过渡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与提高的倾向粗野主义倾向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典雅主义倾向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讲究人情化与地域性的倾向讲究个性与象征的倾向5、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后现代主义、新理性主义、新地域主义、解构主义、新现代、高技派的发展、简约的设计倾向第一讲近代复古思潮(公元1760-1900S)一. 概述近代建筑的普遍特征:风格混乱,困惑徘徊,探索新路;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启蒙运动是影响并促进近代建筑发展的关键因素;前者改进生产力水平,导致建筑技术巨大进步;后者则使理性、真实、自由平等等成为新的价值观念和艺术标准;创作道路沿两条线索发展:一是从历史风格中寻求答案,即复古思潮;主要在1750年-1900年;二是探索新的建筑风格。

二次大战后的建筑活动和建筑思潮――现代主义建筑的普及与发展

二次大战后的建筑活动和建筑思潮――现代主义建筑的普及与发展

战后建筑概况
典雅主义—以日 裔美国人雅马萨奇 (山崎实)为代表, 代表作是“911” 事件中被炸毁的纽 约国际贸易中心双 塔; 建筑艺术处理, 底下九层开间加大, 上部采用哥特式连 续尖券,称为70年 代的哥特复兴。
战后建筑概况
粗野主义—一种发展表现主义的现代建筑,强调结构的体 量和材质原本的表达,代表人物:柯布西耶、保罗·鲁道夫 等; 路易·康以理论著作为粗野主义建立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现实主义与理性主义:意大 利设计较注重文化特征和艺术性, 并有强大理论和评论支持其发展。 如布鲁诺·泽维《走向有机建 筑》。
《Domus》杂志中文版创刊封面
战后建筑概况
• 北欧 P.171 瑞典 — 城市规划与住宅建设;有机功能主义; 丹麦 — “人情化”与“地域性”,代表建筑:澳大利亚 悉尼歌剧院; 荷兰 — 组团与住宅区规划;结构主义,探索“居住单 元”,如阿姆斯特丹儿童之家;
高层建筑与大跨度建筑
塔式风格
代表:马利纳城大厦
60层,高177m,两座 并列的多瓣圆形公寓。上部 40层为公寓,下部19层为车 库。 双塔旁有一幢10层大 楼,内有办公、游泳池、溜 水场、影院、商店、礼堂等。 故称玛利那城。
高层建筑与大跨度建筑
高层建筑与大跨度建筑
汉考克大厦 — SOM事务所
芝加哥 汉考克大厦
战后建筑概况
• 日本 P.172 柯布西耶的影响 — 代表建筑:前川国男设计的晴海公寓 国际主义和民族传统相结合 — 代表建筑:前川国男设计 的京都文化馆和东京文化纪念馆;丹下健三设计的东京国际 奥林匹克运动会大小体育馆。
京都文化馆
东京文化纪念馆
战后建筑概况
东京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 大小体育馆
二次大战后的建筑活动和建筑思潮――现代主 义建筑的普及与发展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四章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四章

第四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建设与建筑活动第一节、战后的建筑概况在建筑思潮方面,西欧和美国在战后最初二三十年中继续为建筑的现代化做贡献;日本在现在建筑中崛起;第三世界国家的建筑也在使现代化与本土地域性的结合中做出了杰出的成绩。

这时期建筑虽然名目繁多,五彩缤纷,及基本观念仍属于现代建筑派。

20世纪60年代中期,发现了工业的无止境发展与技术至上对地球和人类的危害,社会上出现了一股批判过去,批判权威,要求分裂与自立门户的所谓后工业时代,或后现代主义,或称为现代主义之后的思潮。

这些思潮最先反映在哲学文学艺术等的批评上,到20世纪70年代也波及建筑。

本章主要涉及战后4 0至70年代的城市与建筑思潮。

一,西欧英国:在建筑设计上,现代建筑派在战争期间在英国完全站稳了脚。

20世纪50年代以英国青年建筑师史密森夫妇和斯特林为代表的新粗野主义(现代建筑派在战后的一个企图在建筑形式上创新的支派)和60年代以库克为代表的称为阿基格拉姆派所提出的未来乌托邦城市的设想,对当时青年建筑师与建筑学生影响很大。

虽然阿基格拉姆所提出的插入式城市没有实现,却在青年中掀起了一股以钢或钢筋混凝土建造的巨型结构来综合解决多种用途与可变要求的建筑设计倾向,并预告了要在建筑中采用与表现尖端技术的高技派的来临。

20世纪60年代下半期,面对尖锐的城市交通问题,英国开始研究旧城中心的改建。

其基本见解之一是:建造架空的“新陆地”。

“新陆地”的上面是房屋,下面是机动车交通与服务设施,行人可以不受干扰地自由往来与房屋之间。

这样的见解已被应用到一些大型的建筑中,如伦敦的南岸艺术中心(1967)从世界范围来看,英国在高技派方面的贡献是最杰出的。

自70年代起,一些英国建筑师福斯特,罗杰斯,格里姆肖,和霍普金斯等等都有采用各种尖端的工程技术,来创造端庄与优雅的建筑的经历。

此外,阿鲁普和他的联合事务所则是世界上知名的擅长解决工程技术难题的事务所。

法国:建筑设计方面的成就:柯布西耶设计的马赛公寓(1947-1952)是一幢从城市规划角度出发而设计的房屋。

j第四章-(1)

j第四章-(1)

柏林爱乐音乐厅
Berlin Philharmonie,Germany
柏林爱乐音乐厅
Berlin Philharmonie,Germany
柏林爱乐音乐厅
Berlin Philharmonie,Germany
柏林爱乐音乐厅
Berlin Philharmonie,Germany
柏林爱乐音乐厅
Berlin Philharmonie,Germany
柏林的爱乐音乐厅(Berlin Philharmonie, 1956~1963, 设计人夏隆)
夏隆
柏林爱乐音乐厅 Berlin Philharmonie,Germany
德国著名建筑师夏隆(HausScharoun,1893—1972)的作品,1963 年建成。夏隆20年代参加现代建筑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作品重
柏林爱乐音乐厅
Berlin Philharmonie,Germany
罗密欧与朱丽叶公寓
The Romeo and Juliet Apartment
4、意大利
A、经济 意大利与德国虽同为战败国,但在战争中受到的破坏却比德国轻 得多.战后意大利在经济恢复上曾一度比较快,以后由于政权的 累迭和缺乏重要的工业资源,自六十年代起步伐开始子缓。它在 1979年的工业产值次于美,苏,日,西德.英,法,居世界第七 位. B、建设 意大利在战前便已严重缺乏住宅,战后首先从住宅建设入手,建 设的数量虽然很大,但到五十年代末还是供不应求.在从事大规 模的住宅建设中,章大利感到最棘手的是没有及早做好城市规 划.这个缺陷随着政府的不断更迭而越来越严重.因此意大利战 后应急建设与缄市长远规划的矛盾比上述各国更为严重.建设的 风格与质量也参整不齐。
1、英国
六十年代下半期,面对着尖 锐的城市交通问题,英国开 始研究旧城中心的改建.其 基本见解之一是,过去那种 把机动车纳入专用车道的办 法已不能解决问题,建议建 造架空的“新陆地”(New Land)。 “新陆地”的上面 是房屋,下面是机动车交通 与服务性设施,行人可以不 受干扰地自由来往于房屋之 间.

罗小未《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4~6章【圣才出品】

罗小未《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4~6章【圣才出品】

第4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建设与建筑活动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项是“绿色高层建筑”的重要标志性作品?()图4-1【答案】A【解析】新加坡EDITT大楼的全名是“热带生态大楼”,它是“绿色高层建筑”的重要标志性作品。

2.欧洲第三代卫星城的代表是()。

A.哈罗(Harlow)B.斯特文内几(Stevenage)C.魏林比(Vallinby)D.米尔顿·凯恩斯(Milton Keynes)【答案】C【解析】卫星城经历了卧城、半独立、独立以及今日的四代卫星城。

第一代卫星城即卧城,居民的工作和文化生活仍在主城;第二代卫星城则有一定数量的工厂企业和公共设施,居民可就地工作;第三代卫星城,基本独立于主城,具有就业机会,其中心也是现代化的,欧洲第三代卫星城的代表是魏林比(Vallinby)。

3.下列哪位建筑师所设计的哪幢建筑被誉为第一座生态型高层塔楼?()A.福斯特(Norman Forster),法兰克福商业银行(Commercial bank,Frankfurt)B.杨经文(Ken Yeang),马来西亚MBF大厦(MBF Tower,Malaysia)C.柯里亚(C. Correa),干城章嘉公寓(Kanchanjunga Apartment,India)D.鲁道夫(P. Rudolph),雅加达达摩拉办公楼(Dharmala Office Building,Jakarta)【答案】A【解析】A项,福斯特设计的法兰克福商业银行建于1994~1996年;B项,杨经文设计的马来西亚MBF大厦建于1994年;C项,柯里亚设计的干城章嘉公寓主要表现出对地域性与现代性的结合;D项,鲁道夫设计的雅加达达摩拉办公楼建于1990年。

A、B、D 三项都属于生态型高层塔楼。

福斯特设计的法兰克福商业银行采用了螺旋上升的室外花园平台和整体机械辅助式的自然通风塔,因而被誉为第一座生态型高层塔楼。

4.下图所示两个著名的高层建筑,从左到右分别是()。

第四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建设与建筑活动

第四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建设与建筑活动
50年代后期,开始对象伦敦那样的单一中心的结构体系提出异 议,促使60年代以后,大城市多中心规划结构的采用和推广。
第四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建设 与建筑活动
这个时期各国对古城、古建筑保护,对市中心和重要商业街区的 建设,对居住区的规划结构都进行了新的探索,塑造了新的格局形态、 空间特征,提高了城市的环境面貌和文化特征,满足了时代要求。
始古建筑保护工作。 (3)建筑设计:丹下健三——广岛和平中心纪念馆、代代木室内竞技场;
1970年——大阪国际博览会——充气建筑的大展览。
第四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建设 与建筑活动
2、发展期建筑(1960—今) 高层建筑:由于多地震,原规定建筑不得超过10层,1968年建筑进入
30层领域。 如:1974----新宿三井大厦----55层
第四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建设 与建筑活动
(四)意大利
1、战后首先从住宅建筑入手,应急建设与城市长远规划矛盾重重,建设 的风格与质量参差不齐。 2、 “新现实主义”的兴起----主张建筑紧密结合人们每天日常生活中所 见所闻的具体现实,用最通俗、最普通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反对同日 常生活无关的抽象的东西。 3、重要的建筑师----内尔维 代表作:1957----罗马小体育宫----网格穹窿形薄壳屋顶 1955~1958皮瑞利大厦----30层楼扳挂在主要由四排直立的钢筋混凝土墙 板上而不采用传统的框架形式。
第四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建设 与建筑活动
(三)西德
1、战后首先发展住宅建设,并修复重建历史建筑,恢复国民信心。 2、成立了新包豪斯学院,设计思想开始趋于现代化。
沙龙----爱乐音乐厅、罗密欧与朱丽叶公寓; 慕尼黑——巴伐利亚发动机厂办公楼。 (重理性分析,在形式上又颇具特色) 3、国际住宅博览会:巴特宁设计的西柏林汉莎区,改建为国际住宅 博览会,邀请许多世界当时名建筑师。

二战后的建筑概况

二战后的建筑概况

外国现代建筑历史---二战后的城市建设与建筑活动第四章二战后的城市建设与建筑活动第一节战后的建筑概况战后各国的发展不平衡一西欧――战后恢复,许多国家出现了应急的重建与城市长远规划的矛盾。

英国和荷兰干的不错。

英国:卫星城镇规划建筑设计上:史密斯夫妇A.and P.Simthson 和斯特林Jamess tiling 为代表新粗鲁主义New Brutalism现代建筑派在战后的一个企图在建筑形式上创新的支派。

60年代以库克Peter Cook为代表的――阿基格拉姆派Archigram所提出的未来城市的设想,对当时的青年建筑师与建筑学生影响很大。

虽然阿基格拉姆学派提出的插入式城市plug in cith没有实现,但却一度在青年人中掀起一股了钢筋或钢筋混凝土建造的巨型结构megastructure来综合解决多种途径与可变要求的建筑设计倾向,并预告了在建筑中采用与表现尖端技术的高技派High-Tech 的来临。

20C60年代下半期,面对尖锐的城市交通问题,英国开始研究旧城中心的改建。

1..建筑架空的陆地层New Land――伦敦的南岸艺术中心South Bank Art Center,1967年和其东侧的国家剧院.20C70年代,掀起后现代形式主义思潮――私人住宅或面向中下层的公众住宅。

高技派不是英国特有,但其贡献最大:福斯特Norman Foster 罗杰斯Richard Rogers 格里姆肖Nicholas Grimshaw 霍普金斯Michael Hopkins阿普鲁Ove Arup和他的联合事务所Arup Associates是世界是最知名的擅长解决工程技术难题的事务所。

法国1949---1969年,建筑活动活跃。

城市规划:勒阿弗尔是法国沿英吉利海峡的主要城市。

佩雷规划与重建――采用了房屋预制构件的6.24米作为模数。

法国的工业建筑体系,使其迅速解决了住房尖锐的问题。

并因其组合上的灵活多变,形式多样而受到世界的关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格拉姆大厦-纽约
(1956—1958)
大厦主体现为竖立的长方体, 除底层外,大楼的幕墙墙面直 上直下,整齐划一,没有变化。 窗框用铜材制成,墙面上还凸 出一条工字形断面的铜条,增 加墙面的凹凸感和垂直向上的 气势。 整个建筑的细部简洁细致,突 出材质和工艺的审美品质,被认 为是现代建筑的经典作品之一
2、建筑设计上,以史密森夫妇为代表的粗野主义或称曾一度发展,
阿基格拉姆提出的未来“乌托邦”城市设想。 3、为解决交通而设计的“新陆地”
(二)法国
1、1947年佩雷开始勒.阿弗尔城市规划工作,主要是解决住房问题。 2、国家资助的卢兹·勒·米拉居住区内,人车道路网互不干扰,住房种 类多样。从而宣布了法国的大量性居住建筑已由采用预制构件进入到 全预制装配的工业体系,受世界瞩目。 3、1961年,巴黎改造规划,限制市中心发展,兴建5个新城。 4、勒·柯布西埃的马赛公寓(提出居住单元)、朗香教堂开始了法国 个性建筑的先河: 5、1958年巴黎的国家工业与技术中心的陈列大厅,跨度之最和薄壳 之最,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开创文化娱乐建筑新形式。

巴黎塞纳河沿岸
巴黎塞纳河沿岸
英 国 阿 伯 丁 市 中 心
阿 伯 丁 联 邦 大 街
英国爱丁堡
德国波恩、慕尼黑
莫斯科总体规划: 市区从单一中心变成多中心, 划分为8个规划片,各配高级服务 设施和公共机构。为居民就地居 住和工作创造条件。以此来保存 珍贵的古建筑和历史形成的城市 格局。 为保证居民就近休憩,接触自 然,向市区输送新鲜空气,各边 缘片都安排了大块楔形绿地。 全市兴建一套井字形高速道路 和穿越市中心的地下通道的道路 系統。 新规划把提高居住水平作为重 要目标,还制订了莫斯科地区和 郊区规划。
2、发展期建筑(1960—今)
高层建筑:由于多地震,原规定建筑不得超过10层,1968年建筑进入
30层领域。 如:1974----新宿三井大厦----55层
1979----阳光大楼----60层
总之,日本建筑发展很快,并受柯布西埃,赖特助手雷蒙德影响较多。
二、20世纪50年代的城市规划与建设 概述:
第四章 二战后的城市建设和建筑活动
二战后建筑活动与建筑思潮分期
第一阶段:40年代后半期——恢复时期 第二阶段:50年代~70年代下半期, 工业发达国的兴旺时期, 中东、南亚、东南亚与非洲国家的发展期。 第三阶段:1973年~今
第一节 战后的建筑概况
一、西欧
(一)英国:
1、1941年便开始着手于伦敦、考文垂等城市的规划与设计,战 后便开始修复与重建,并在过程中不断改进,使之完善。
莫斯科红场
莫斯科红场一角
克里姆林宫
胜利广场凯旋门
红场附近大剧院
金日城广场
越南八亭广场
古建筑保护 意 大 利 米 兰 大 教 堂
意大利威尼斯
西班牙马德里
西班牙巴塞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那
步 行 街 购 物 中 心
步行商业街
步行商业街
8、 居住环境与居住区建设、城市规划与设计中的环境-行为研究。 9、马丘比丘宪章:
规划与经济、社会、科技文化以及生态环境发展规划互相结合,并采取 综合评价。 为防止无计划的过度的城市化,控制大城市、发展中小城市的概念 在大多数国家中仍受到重视。 在大城市的布局形态上,封闭式的单一中心的城市布局渐为开敞式 多中心所取代。
规划的范围从区域、国土、从大城市圈、城镇体系等多方面进行综 合布局,使城乡融为一体,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重 点内容和目标。 新技术革命、现代科学方法论,以及电子计算、模型化方法、数学 方法、遥感技术等对城市规划与建设产生日益显著的影响。建设技术密
二、北欧
(一)瑞典 在住房建设中做出了榜样:规划先行―法令保证规划实施―政府资助 实例:魏林比新区——规划设计非常详细。 (二)丹麦与芬兰(恢复建设从容不迫) 阿尔托:芬兰城市规划工作 丹麦——乌特松、雅各布森——现代与传统相结合。
(三)荷兰
1、重视建筑与城市的结合,坚持规划指导重建,如鹿特丹。
第二阶段:20世纪中叶以后:
发展情况:由欧美发展到世界各地,高度增加、数量增多、造型新颖。
实例: (1) “板式”风格,钢结构体系: 1950年----39层----联合国秘书处大厦----纽约 1952----22层---利华大厦----纽约 (1958--1960)----哥本哈根SAS ----丹麦
出色实例:林巴恩步行街
2、探索构成城市的基本单元:形象组团—不同类型住宅(高低大小不 一),并有规模适当的公共设施相匹配。
3、建筑创作上:坚持创新
50年代——范艾克——阿姆斯特丹儿童之家 70年代——赫次伯格——中央贝赫尔保险公司总部大楼,为办公楼
创造了新形式。
三、美国
1、强大的技术力量,投资商和业主,使美国战后在建材、结构、技 术和建筑设备方面领先世界。
为有赖特、格罗皮乌斯等欧洲现代派人物的支持,走向对理性主义进行 充实与提高阶段。
四、日本
1、恢复期(1945--1950)和成长期(1950--1960) (1)简易住房建设, 1958年走建筑工业化道路,机械施工。 1958—前川国男—晴海公寓(10层),可住院170户,着眼于抗震结 构,造型稍感沉重。 1949—1950----丹下健三----广岛和平中心纪念馆和石券门; (2)1947年,广岛规划,60年代筑波科学城、关西科学城建设,并开 始古建筑保护工作。 (3)建筑设计:丹下健三——广岛和平中心纪念馆、代代木室内竞技场; 1970年——大阪国际博览会——充气建筑的大展览。
6、欧洲古城古建筑保护--意大利罗马的古城古建筑保 护。
古罗马的贸易市场
三、 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城市规划与建设
20世纪60年代以来,各学科的交叉和横向的发展使城市规划成为一 门高度综合的学科,出现了一大批理论著作,标志着在城市规划指导思 想上的重大突破。
在城市规划编制上,对规划实行统一领导,宏观控制。把物质建设
(三)西德
1、战后首先发展住宅建设,并修复重建历史建筑,恢复国民信心。
2、成立了新包豪斯学院,设计思想开始趋于现代化。
沙龙----爱乐音乐厅、罗密欧与朱丽叶公寓; 慕尼黑——巴伐利亚发动机厂办公楼。
(重理性分析,在形式上又颇具特色)
3、国际住宅博览会:巴特宁设计的西柏林汉莎区,改建为国际住宅 博览会,邀请许多世界当时名建筑师。
50年代,二次大战各参战国不同程度的从战争的破坏中得到恢
复,各国城市化步伐加快,促进了大城市的建设与改造、大城市周
围的新城建设以及各种具有新的职能的城市如科学城的建立。 50年代后期,开始对象伦敦那样的单一中心的结构体系提出异
议,促使60年代以后,大城市多中心规划结构的采用和推广。
这个时期各国对古城、古建筑保护,对市中心和重要商业街区的 建设,对居住区的规划结构都进行了新的探索,塑造了新的格局形态、
2、大型建筑企业和建筑师联合事务所出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
结构-设备-电气-机械全包) 3、发展高层建筑,其规模和质量成为业主财富和实力的象征。
1952—--22层—利华大厦----玻璃幕墙“板式”高层
1956--1958----38层----西格拉姆大厦(密斯)----玻璃摩天楼 1973----100层----世贸中心----两座并立塔式
·垂直交通比水平交通方便,便于联系;
·高低相间、点面结合,改善再教育面貌,丰富城市艺术; ·显示自己的实力与取得广告效果;
·计算机与先进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科学基础。
2、 高层建筑的分类( 1972年国际高层建筑会议)
一类高层:9----16层(最高50米) 二类高层:17----25层(最高75米) 三类高层:26----40层(最高100米) 四类高层:超高层,40层以上(100米以上)
第三节 高层建筑与大跨度建筑
重点:
1、二战后高层建筑与大跨度建筑得以发展原因以及发展趋势。
2、大跨度建筑的几种结构体系。
难点:
结合建筑结构的知识,理解大跨度建筑的几种结构体系。
一、高层建筑
1、高层建筑得以发展原因:
· 城市人口集中,用地紧张,地价昂贵;
·高层占地少,可扩市区空地,有利于城市绿化和环境卫生; ·使道路、管线集中设置,费用少;
3、高层建筑的发展过程:
高层建筑发展的前提:升降机的发明和应用。
第一阶段: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
发展情况:城市高层建筑不断涌现,从单体向群体发展,造型从塔式~板式. 实例: 1911~1913---纽约---渥尔华斯大厦----52层(241米) 1931----纽约----帝国大厦---120层(381米)
(1956—1958)----西格拉姆大厦----纽约
1931----纽约----帝国州大厦 102层(380米)
联合国秘书处大厦----纽约 1950年----39层
体形为简洁的板式,长边为带形玻璃 窗,短边为光洁的大理石实墙面。
利华大厦----纽约
1952年SOM事务所设计的纽约 利华肥皂公司大楼,高22层, 开创了全部玻璃幕墙高层建筑的 先例.
1977年12月,世界知名城市设计学者于秘鲁利马签署了马丘比丘宪
章。这是继1933年雅典宪章以后对世界城市规划与设计有深远影响的又 一文件。提出应创造一个综合的、多功能的环境,并倡导在建筑领域中, 用户的参与更为重要的观点。 10、新技术革命、现代科学方法论,以及电子计算、模型化方法、数学 方法、遥感技术与城市环境生态学对西方城市规划的影响。
空间特征,提高了城市的环境面貌和文化特征,满足了时代要求。
这时许多国家在大城市地区和重要工矿地区开展了大量的区域规 划工作,并有不少国家实现了有计划的国土整治。
这个时期环境的兴起和CIAM第十小组的建立是城市规划的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