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鱼水霉病的症状及治疗
低温期“水霉病”随之而来,治疗水霉要掌握这几个诀窍
![低温期“水霉病”随之而来,治疗水霉要掌握这几个诀窍](https://img.taocdn.com/s3/m/58a9ae42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87.png)
低温期“水霉病”随之而来,治疗水霉要掌握这几个诀窍近期又一波新冷空气来袭,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降温。
每年在水温降低时,让养殖户头疼的病害就是“水霉病”!水霉病又叫肤霉病。
由水霉科中的水霉属、绵霉属、丝囊霉属和网囊霉属的一些种类引起。
水霉病的典型症状就是长毛了,当你看到鱼身上白毛时,已经证明这个病得了很久了。
(显微镜下的水霉菌)水霉病的主要症状患病鱼典型症状为上浮、漫游及离群独游,肉眼可见患病鱼体表似灰白色棉毛状,并出现焦躁不安,常与其他固体物发生摩擦,以后鱼体负担过重,游动缓慢,食欲减退,最后瘦弱而死。
疾病早期,肉眼看不出有什么异状。
当肉眼能看出时,菌丝不仅在伤口侵入,且已向外长出外菌丝,似灰白色棉毛状,故俗称生毛,或白毛病。
由于霉菌能分泌大量蛋白质分解酶,机体受刺激后分泌大量粘液。
发生水霉病的原因有哪些在捕捞、运输时鱼体受到外伤,寄生虫感染,寒冷天气引发鱼体冻伤等使鱼的皮肤受伤,伤口被霉菌孢子侵入而感染。
另外冬春季塘水过于清瘦,鱼体极度饥饿、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等,也易感染上水霉病。
没有在水霉菌繁殖旺盛的季节定期杀灭水体水霉孢子,水霉大量繁殖引发水霉病。
(患水霉病的白鲢)(患水霉病的草鱼)(患水霉病的鲫鱼)(患水霉病的泥鳅)(患水霉病的叉尾鮰溜边)(患水霉病的黄颡鱼)水霉病的流行情况水霉在淡水水域中广泛生长,多数为腐生,少数为寄生,在养殖地区均有流行,淡水水域中几乎所有的养殖动物均可能感染水霉病,在国内外养殖地区都有流行,在密养的越冬池冬季和早春更易流行。
水霉菌多数腐生,少数寄生,对鱼和鱼卵的危害较大。
水霉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很广,5~26℃均可生长。
多数水霉菌为腐生性,通常被认为是条件致病菌,未受伤的鱼及正常受精卵不受感染。
它对水产养殖动物没有选择性,若养殖动物体表物理性损伤或细菌、病毒感染受损至皮肤出现病灶或饲养管理不当导致鱼体自身免疫力低下时水霉菌则趁机而入。
水产养殖动物常因转塘、并塘、运输、寄生虫侵袭等使机体受损,或鱼卵堆积造成局部缺氧、卵膜腐烂等因素而感染水霉病。
鱼水霉病怎么治?鱼水霉病用什么药--好?
![鱼水霉病怎么治?鱼水霉病用什么药--好?](https://img.taocdn.com/s3/m/8651a096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18.png)
鱼水霉病怎么治?鱼水霉病用什么药好?鱼水霉病怎么治?水霉病俗称白毛病、肤霉病。
水霉病是鱼比较常见的疾病,一般多发于春天,所以在这个季节我们要特别的注意,观赏鱼不管感染任何疾病,和水质、卫生是脱不了干系的,该病初发即病菌刚寄生鱼体(卵)不久时,肉眼一般难以看出病鱼(卵)异样,而当肉眼能看到时,病菌丝已侵入鱼机体内或卵膜内,大量繁殖向内外生长,成为灰白色的旧棉絮状物覆于病鱼(卵)体表,并分泌酵素分解鱼组织,使鱼卵胚胎发育中止;使病鱼患处肌肉腐烂,行动迟缓,食欲减退而死亡,给养殖生产带来较大经济损失。
鱼水霉病怎么治?鱼水霉病用什么药好?鱼水霉病怎么治?水霉病俗称白毛病、肤霉病。
水霉病是鱼比较常见的疾病,一般多发于春天,所以在这个季节我们要特别的注意,观赏鱼不管感染任何疾病,和水质、卫生是脱不了干系的,该病初发即病菌刚寄生鱼体(卵)不久时,肉眼一般难以看出病鱼(卵)异样,而当肉眼能看到时,病菌丝已侵入鱼机体内或卵膜内,大量繁殖向内外生长,成为灰白色的旧棉絮状物覆于病鱼(卵)体表,并分泌酵素分解鱼组织,使鱼卵胚胎发育中止;使病鱼患处肌肉腐烂,行动迟缓,食欲减退而死亡,给养殖生产带来较大经济损失。
鱼水霉病怎么治?鱼水霉病用什么药好?水霉病症状和病变鱼刚染上病时看不出什么症状。
一旦发现鱼体长“白毛”时,菌丝已侵入鱼体伤口,蔓延到肌肉组织间隙之中。
随着病情发展,患处肌肉腐烂,食欲减退,终死亡。
这种疾病在一年四季内都可发生。
为了防止水霉病的发生,除应注意操作时尽量防止损伤鱼体和被寄生虫咬伤之外,还可以在水中放入少量食盐,以抑制水霉病的发生。
鱼体长出“白毛”,呈灰白色,菌丝与伤口的细胞组织缠绕粘附,使组织坏死。
同时病鱼食欲减退,后死亡。
鱼水霉菌用什么药好?处方1:磺胺二甲啥吮20g用法:用于IO0kg鱼一次拌料投喂,每天1次,连喂3一7天。
处方2:盐酸土霉素10g用法:用于100kg鱼一次拌料投喂,每天1次,连喂3一7天。
低温时节鱼类水霉病的用药施治防控措施
![低温时节鱼类水霉病的用药施治防控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66d43735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fe.png)
低温时节鱼类水霉病的用药施治防控措施水霉病,又称肤霉病,通俗理解就是鱼在水里生霉了,简称“白毛病”,这是一种在低温环境下才容易爆发、流行的严重鱼类疾病。
该病流行范围广,水霉菌对于寄生种类没有严格选择性,也就是说所有的养殖鱼类,只要是低温时节在体表出现受伤的情形下,均有可能感染水霉菌而发病。
图1受伤的淡水养殖鱼类感染水霉菌后的症状正确的操作如下:1.前期预防。
不论有伤无伤、有病无病,鱼下塘前、下塘后使用杀菌消毒药物浸泡(比如食盐水)、泼洒有利无害。
鱼受伤后首先引发并发症,比如发炎、瘀血、溃烂等,只要提前防范会起到事半功倍的疗效。
可以用苯扎溴胺、戊二醛、聚维酮碘、五倍子、生石灰水等防治赤皮病药物,防治水霉病的药物有水霉净、硫醚沙星、食盐和小苏打合剂等,连用两至三天,将水霉病之防患于赤皮病(受伤致病)之前,即使鱼体有伤,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和恢复后,受损伤的鱼体也可以得到恢复。
2.提高水温。
原则上适合水族缸观赏鱼类。
水温在水霉病的发病过程当中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比如说可以使用加热棒、锅炉加热,也可以添加地下水、温泉水等。
水温到达25度及以上时,轻微病症可以自愈。
3.提高盐度。
水霉菌对盐度较为敏感,据有人测试,盐度超过8‰的时候,水霉的发病率是大幅下降的,海水鱼少有水霉病发生,原因即在于此。
在使用药物的时候均可搭配盐巴或者海水晶且效果更好。
抽取含盐咸水的地下水,或者抽用海水也可以。
还可以单用食盐亩用200斤左右,因为用量大不及推广。
4.食盐和小苏打合剂:水霉病特效合剂,每亩各用5斤全池泼洒。
5.硫醚沙星:水霉病专用药,按使用说明上的用量。
硫醚沙星强力渗透,杀灭病原菌,同时刺激表皮细胞增生,促进皮肤组织修复。
6.水霉净(水杨酸):水霉病专用药,按使用说明上的用量。
水霉净可软化病变部位的角质层,导致角质层脱落,也将菌丝同时脱落。
7.硫醚沙星加水杨酸合剂:使用硫醚沙星加水霉净(1:1)混合配用,全池泼洒,据说杀灭水霉菌效果显著。
观赏鱼水霉病治疗方法
![观赏鱼水霉病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2af6518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fe.png)
观赏鱼水霉病治疗方法观赏鱼是一种越来越受欢迎的宠物,但是它们也会受到一些疾病的侵袭,其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病就是水霉病。
水霉病是由一种叫做水霉菌的真菌引起的,它可以影响鱼的皮肤、鳃和鳞片,导致鱼的健康状况恶化。
本文将介绍观赏鱼水霉病的治疗方法。
一、诊断水霉病在治疗之前,首先要确定是否是水霉病。
观察鱼是否出现以下症状:1.白色绒毛状物质出现在鱼的身体表面,特别是在鳃盖和鳃弓上。
2.鱼的皮肤和鳃片出现白色或灰色的坏死斑点,这些斑点会扩大并且变得更深。
3.鱼的行为异常,如停止进食、游动缓慢或者在水中浮起。
如果鱼出现以上症状,那么很可能是水霉病。
接下来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
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治疗水霉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常用的药物有甲氧苄啶、马来酸甲氧苄啶和茶树油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口服、浸泡或者喷洒的方式施用。
1.甲氧苄啶甲氧苄啶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杀死水霉菌。
它可以通过口服或者浸泡的方式施用。
口服的剂量为每公斤体重0.1克,每天给药一次,持续5-7天。
浸泡的剂量为每公斤水体中加入0.1克甲氧苄啶,每天更换一次水,持续5-7天。
2.马来酸甲氧苄啶马来酸甲氧苄啶也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可以杀死水霉菌和其他一些细菌。
它可以通过口服或者浸泡的方式施用。
口服的剂量为每公斤体重0.1克,每天给药一次,持续5-7天。
浸泡的剂量为每公斤水体中加入0.1克马来酸甲氧苄啶,每天更换一次水,持续5-7天。
3.茶树油茶树油是一种天然的抗菌剂,可以杀死水霉菌和其他一些细菌。
它可以通过喷洒的方式施用。
将茶树油稀释成1%的浓度,然后将其喷洒在鱼的身体表面或者浸泡在水中。
每天喷洒或者更换一次水,持续5-7天。
三、环境治疗环境治疗是治疗水霉病的另一种方法。
鱼所处的水环境对于鱼的健康非常重要,如果水质不好,那么鱼容易生病。
因此,改善水环境也是治疗水霉病的重要措施。
1.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更换水,保持水质清洁。
可以使用滤材和杀菌剂来净化水质,避免水中细菌的繁殖。
鹦鹉鱼常见病怎么预防-鹦鹉鱼蒙眼病怎么治
![鹦鹉鱼常见病怎么预防-鹦鹉鱼蒙眼病怎么治](https://img.taocdn.com/s3/m/6cd37c1f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89.png)
鹦鹉鱼常见病怎么预防-鹦鹉鱼蒙眼病怎么治鹦鹉鱼蒙眼病怎么治知道了鹦鹉鱼蒙眼病的症状和治疗之法,相信很多人会说,我们不想让自己的鹦鹉鱼的这种,要呢。
1、饲养鹦鹉鱼用的水要清洁,而且要加强水质净化系统。
1、鹦鹉鱼的眼球的表面出现白蒙,这是由于水质恶化造成的,此时应该把水族箱的水换掉1/3到1/2,提高并维持水温在30度到33度之间,并加3%浓度的食盐,这一步奏我们俗称它为老三样。
4、在投喂食物的时候,要注意营养全面,避免长期喂同一种食物,这样极易造成营养失衡,从而应发鹦鹉鱼蒙眼或是鹦鹉鱼头洞等问题。
想要避免鹦鹉鱼发生此病,那么就应该进行积极的预防,具体预防措施有。
也有鱼友们使用抗生素、黄粉等药物治疗,而且效果不错。
鹦鹉鱼蒙眼病怎么治,好多家庭喂养的鹦鹉鱼害病主要是因为水质不良引起的,鹦鹉鱼蒙眼病是一种很习见的疾病,由于水质凶险或者是水质老化等事理招致病菌大量孳乳引起鹦鹉鱼蒙眼,那鹦鹉鱼蒙眼病怎么治呢?由于水质不洁或外伤后招致病菌习染,使的我们的鹦鹉鱼眼睛被白色物资蒙住,这样的事势被称作蒙眼病或蒙眼症。
根据好多鱼友伙伴的了解总结出,一般把鱼的蒙眼病分为两种地步,分为如下:1、鹦鹉鱼的眼球的事势出现白蒙,这是由于水质恶化造成的,此时应该把水族箱的水换掉1/3到1/2,举高并维持水温在30度到33度之间,并加3%浓度的食盐,这一步奏我们俗称它为老三样;或加入适量的抗生素,2~3凌晨,如果情况有所修改的话,那么每3天再固定换上1/4的水量,直到鱼眼睛的情况完全全愈为止,通常4~6月可以修改。
2、第二种情况是,鹦鹉鱼的眼球或附近产生白化事势,严重时会有絮状物出现,突出物有时也呈锥形。
也有鱼友们使用抗生素、黄粉等药物休养,而且作用不错。
知道了鹦鹉鱼蒙眼病的症状和休养之法,相信好多人会说,我们不想让自己的鹦鹉鱼的这种,要呢。
想要避免鹦鹉鱼发生此病,那么就应该进行积极的仔细,具体仔细主张有:1、喂养鹦鹉鱼用的水要单纯,而且要加强水质净化一律。
鱼水霉病的主要症状及预防方法
![鱼水霉病的主要症状及预防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8f17328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6c.png)
鱼水霉病的主要症状及预防方法鱼水霉病的主要症状有哪些?鱼常见病中有一种病叫水霉病,水霉病又叫白毛病和肤霉病。
造成鱼患这病的病因不少,但多是因鱼体皮肤受损,鳞片脱落,继而让霉菌孢子入侵及寄生于伤口中。
这病刚开始时,肉眼是不易发觉的,但当我们肉眼看到时,菌丝已从鱼体伤口侵入了。
那么该病如何防治呢?鱼水霉病的主要症状有哪些?鱼常见病中有一种病叫水霉病,水霉病又叫白毛病和肤霉病。
造成鱼患这病的病因不少,但多是因鱼体皮肤受损,鳞片脱落,继而让霉菌孢子入侵及寄生于伤口中。
这病刚开始时,肉眼是不易发觉的,但当我们肉眼看到时,菌丝已从鱼体伤口侵入了。
那么该病如何防治呢?流行情况水霉在淡水水域中广泛生长,多数为腐生,少数为寄生,在养殖地区均有流行,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很广,5~26°C均可生长,不同的种类略有不同,有的种类甚至在水温30°C时还可以繁殖。
水霉、绵霉属的繁殖适温为13~18°C。
水霉通常被认为是条件件致病菌,它对水产养殖动物没有选择性,凡是鱼类体表受伤、或感染某种其它病原、或饲养管理不当导致鱼体本身免疫力低下时均可感染。
水霉菌的游动孢子、卵孢子以及粘在鱼体表黏液上的菌丝片段,在鱼体表繁殖,导致鱼或鱼卵感染。
鱼水霉病的主要症状鱼在患病初期,受伤的鱼体部分会红肿发炎,继而发生腐烂现象,菌丝会在伤口患处直立生长出来,直插在病灶部位进行寄生。
到了中期,伤口和菌丝会进一步扩大和发展,甚至菌丝会长到1cm长,这时通常鱼还能吃食。
但随着水霉病的进一步扩展,如我们不加以控制,鱼会慢慢变得拒食,鱼全身会被棉絮一样的东西包裹着,鱼体变得消瘦,甚至开始溃烂,随着鱼体本身的营养过量流失,鱼终体弱而亡。
鱼水霉病的治疗方法1、当发现病鱼后,要把病鱼隔离治疗,每天1次,用3%的盐水浸泡病鱼5至10分钟。
如效果不太好,就每天用百万分之二(2ppm)的高锰酸钾溶液外加1%食盐浸泡病鱼20至30分钟,同时,我们也可提高水温或用一盏15瓦的紫外线灯进行照射以抑制水霉的生长。
鱼身上有白霜一样是怎么回事,水霉病怎么预防
![鱼身上有白霜一样是怎么回事,水霉病怎么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1505683a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ac.png)
鱼身上有白霜一样是怎么回事,水霉病怎么预防
概述:鱼身上有白霜一样的东西,说明是得了水霉病。
这是一种常见病,通常在温度较低的时候容易患上,致病菌有很多种,比较常见的水霉菌,它通常会从鱼儿的伤口处侵入,慢慢长出菌丝,也就是白色的絮状物,不仅会影响鱼儿的活动,还会降低其食欲,时间长了还会危及其生命,因此要及时进行治疗。
一、鱼身上有白霜一样是怎么回事
鱼身上有白霜一样的东西,说明是得了水霉病。
这是一种常见病,通常在温度较低的时候容易患上,致病菌有很多种,比较常见的水霉菌,它通常会从鱼儿的伤口处侵入,慢慢长出菌丝,也就是白色的絮状物,不仅会影响鱼儿的活动,还会降低其食欲,时间长了还会危及其生命,因此要及时进行治疗。
二、鱼水霉病怎么预防
1、定期换水:想要预防水霉病,最好的办法就是定期换水。
通常日常饲养过程中,每五到七天就要换一次水,每次换水不能换太多,一般换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最多不超过总量的三分之一,以免对鱼儿造成太大的刺激。
2、保持水温:上面已经说过,水霉病在温度较低的时候容易患上,因此通过提高水温也有助于预防疾病的发生,通常情况下,水温要保持在20℃左右,可以用加热棒来进行控温,从而避免温度过低。
3、避免受伤:水霉菌会通过伤口入侵鱼儿,因此日常饲养过程中,只要不让它受伤,一般也不会得病。
如果鱼儿打架的话,一定要及时进行隔离,以免相互咬伤。
如果缸内有锋利的物体,最好拿出来。
鹦鹉鱼和金龙鱼的饲养法及常见病的处理
![鹦鹉鱼和金龙鱼的饲养法及常见病的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0718e554a8956bec0975e3fd.png)
鹦鹉鱼的饲养及常见病的处理办法饲养鹦鹉鱼应注意以下几点:1、温度:鹦鹉鱼对水温度的要求相对没那么高,鱼体对温度的适应能力也较强。
人们往往认为鹦鹉可以耐低温,就把水温搞得较低,其实血鹦鹉对温度相当“敏感”,在热带鱼中属于比较容易养的鱼,但容易养是相对的,保持健康,不死亡容易做到,但养好就有一定的难度。
在低水温和水温变动剧烈的情况下,鹦鹉鱼容易因为生理的反应而失去鲜艳的体色甚至退色,更甚者会出现黑色的条纹或是斑纹。
水温维持在28度左右,可使鱼儿呈现亮丽的体色和充满活力。
而在低水温中生活久的鹦鹉会出现退色问题,且容易生病、死亡。
2、换水的频率:就我的经验来说,鹦鹉在刚换水的头2-3小时内,颜色会变浅,但很快就会恢复红色。
同样,如果4天以上不加入新水的话,鹦鹉就会掉色。
所以,一般三天换一次水,一次换四分之一。
保持水新可以保证鹦鹉不退色。
3、饲料:A/ 此鱼绝不能喂小河鱼,也许小河鱼的颜色激发了他们返祖的基因,只要一喂小河鱼,鹦鹉颜色肯定会变浅。
血红鹦鹉喂小鱼,还会撑到,因为此鱼贪吃,不知饥饱。
小河鱼对腮也不好,鹦鹉的鳃非常脆弱,小河鱼容易带进病菌。
我曾经将鹦鹉和大型鱼混养,它们也挣抢小鱼吃,但每次它们吃了小鱼都会出点问题。
更不能喂泥鳅,所有的鱼都会受不了的,不好消化,而且污染的可能性更大,我做过几次实验,连狗仔那样的鱼都受不了泥鳅。
B/ 饲料要用增红饲料。
“虾红素”可促进血鹦鹉显扬体色,若能充分地摄取虾红素,血鹦鹉的体色鲜红欲滴是指日可待的。
血鹦鹉专用饲料中,添加了虾红素和“β一类胡萝卜素”的饲料,可让血鹦鹉的体色维持艳红。
饲料上逐渐添加颗粒(能增色的),会使血鹦鹉颜色变好。
C/ 吃惯了活饵的鱼,会不太喜欢吃颗粒的。
有的鱼友可能自从鹦鹉买来之后就喂活虫,因此改喂颗粒饲料时鹦鹉会不吃。
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办法:喂活虫之前,先给一点颗粒(能增色的),要少,让鱼适应,吃完再喂原来一直喂的活虫,等鱼儿适应后,逐渐加大颗粒的量,减少活虫的量,最终调整到颗粒饲料。
鱼水霉病怎么治疗 用什么药最好
![鱼水霉病怎么治疗 用什么药最好](https://img.taocdn.com/s3/m/88fda10b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4f.png)
鱼水霉病怎么治疗用什么药最好
鱼水霉病又叫肤霉病、白毛病,主要是由于拉网,运输中操作不慎,使鱼体鳞片脱落,皮肤损伤,随后被水霉菌侵入而引起的。
那么,鱼水霉病怎么治用疗,什么药最好呢?
一、鱼水霉病的症状表现
鱼得了水霉病后,病鱼体表有棉絮状的白毛(菌丝),肉眼可见。
水霉菌附着后,繁殖很快,使鱼体粘液分泌增多,食欲不振,游动缓慢,最后衰弱而死亡.我省一年四季都会发生此病,尤以早春和冬末水温在15-20°C时更为严重。
二、鱼得了水霉病用什么药治疗
鱼得了水霉病,可以用杀菌水配合亚甲蓝,同时还要加少量的粗盐,一般三到五天就能见效,期间每天要换一半的水,换水后还要补充药物。
如果鱼儿的病情比较重,需要投放孔雀石绿等药效更强的药物,但一定要注意用量,而且隔2-4个小时后就要大量换水,不能长时间浸泡。
三、鱼水霉病防治要点
(1)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水深3尺的,每亩用生石灰300斤,调匀后全池泼洒。
在拉网,运输过程中,尽可能避免鱼体受伤,若鱼体受伤,可用8-4%的食盐水浸洗10-15分钟;或用0.5-0.6%的食盐水进行较长时间的浸洗后放养。
也可用烟茎和叶切碎煎成浓缩液,每立方米水加入浓缩液2~4毫升,把受伤的鱼浸洗半小时后放养。
(2)发病严重时,每亩鱼池可用菖蒲6一10斤,捣烂后取浓汁,加入食盐1-2斤.人尿4-10斤,进行金池泼洒。
(3)用食盐和小苏打混合剂全池泼洒,每立方米水各加400克;或用一万五千分之一的孔雀绿浸洗病鱼1~5分钟。
(4)用分析纯甲醛溶液(其含量为36%);每立方米池水15毫升,或工业用甲醛液,每立方米池水20-30毫升,进行全池泼洒,可消灭病原体。
鹦鹉鱼七种常见病的症状及治疗
![鹦鹉鱼七种常见病的症状及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06cdc76b5901020207409c5d.png)
鹦鹉鱼七种常见病的症状及治疗鹦鹉鱼的体色鲜艳,特别是血鹦鹉现在被用作风水鱼的也很多,并且鹦鹉鱼的饲养难度比较低,食性杂,所以被越来越多的鱼友所接受。
但是,鹦鹉鱼也是有很多常见病的,并且这些疾病在某些特定的季节会爆发,小编就为你整理了七大鹦鹉鱼比较常见的疾病以及治疗方法,供鱼友们参考。
一、白点病病原体为小瓜虫,发病率和死亡率高。
症状和为胸鳍、背鳍、尾鳍和体表皮肤均有白点状散布,病鱼虽照常觅食,但常聚集在鱼缸角上互相挤擦,几天後白点布满全身。
可以提高水温至28摄氏度,数天后小瓜虫破裂脱落。
这时更换新水,保持水温,病鱼基本上会痊癒。
或者选用0.05%~0.07%浓度的红汞溶液,水鱼病鱼5~15分钟,持续2~3天,效果良好。
鱼在盐中浸泡24小时,数日後就能见效。
鹦鹉鱼(详情介绍)二、黑斑病鹦鹉鱼受到惊吓也会出现黑斑,一段时间后会消失的。
鹦鹉喜欢老水,如果刚换水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水质不适的原困。
一般水质不好才应该换水,水质不适的话应该马上把水换了,重新调节好水质,水质要与以前相似。
红鹦鹉在成长的过程中有时候会出黑斑,但过一段时间后会减褪。
我以前的一条也是这样,过一段时间就好了。
(因为鹦鹉鱼是由慈鲷科鱼杂交出来的,在小时候出现黑斑并不出奇。
)三、头洞病鹦鹉爱出头洞,表现在面部、鼻子周围有不规则的小东,一般是细菌感染造成,初期加大换水,老三样的办法。
如果不见好转,那就捞出来,吧脓挤出去在上些黄粉。
四、肠炎腹部明显变大,肛门外突红肿,有白便现象。
一般是不干净的饲料造成。
解决方法时停食、老三样,或者用诺氟沙星搬入饲料每天喂一次。
鹦鹉鱼(详情介绍)五、原生动物寄生寄生者为纤维虫中的白点虫,这类的单细胞寄生动物会在水温变化剧烈的秋冬和春夏交替时发生。
除了在体表形成相当密集的小白点之外,会并发相当多种的细菌性疾病。
可以使用老三样或者高锰酸钾(浓度尽量别超过0。
03%)浸泡进行治疗。
六、水霉病鹦鹉鱼表现前期为擦蹭缸体,后期鱼体长出白色纤毛装东西。
鹦鹉鱼常见病及应对措施
![鹦鹉鱼常见病及应对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08a4a76c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73.png)
鹦鹉鱼常见病及应对措施1、氨中毒治疗方法:每天等温换水三分之一,连续三天,禁食温度32恒温爆氧2、白点病治疗方法:可通过等温换水1/3 温度32 爆氧加入白点净解决!3、肠炎[病因] 主要是吃了不清洁的食物或摄食过饱、肠道胀饱、排泄受阻,最后由细菌感染肠道引发肠炎.[症状]病鱼常常腹部膨大,呈现红斑,肛门突出,鱼体呈呆滞,停在水族箱角落不动,体肌作短时间的抽搐,不进食,粪便白色。
剖开鱼腹,可见腹腔积水,肠壁充血发炎,轻者仅部分肠道出现红色,严重时全肠呈紫红色,肠内无食物,充有淡黄色的粘液和血脓.治疗方法:首先必须停食等温换水后温度提升至32度爆氧.常用药有土霉素、肠炎灵,专用药有英国大白片惠弘百必除等4、黑纱治疗方法:一般鹦鹉鱼突然出现黑纱大多是跟惊吓水质温度氧气等分不开的.可通过等温换水、升温、爆氧改善水质来解决!5、蒙眼大多是因为水质差引起的!所以最好做到定期等温换水常洗棉的好习惯才能给鱼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治疗方法:等温换水爆氧温度32来改善水质!也可以单独隔离用黄粉老三样万能鱼救鹦鹉全能治疗效果更快!6、水霉水霉病是广大鱼友以及养鱼高手最头疼的一种常见病!反反复复!真可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治疗方法:首先清洗鱼缸和死角!过滤30分钟后等温换水4/5!用黄粉调成正黄色!温度慢慢升至32度!爆氧!三天后等温换水一半补黄粉!过三天再等温换水1/3补药连续三次!也可使用白毛特效液。
这样连续大面积换水有可能造成硝化系统波动或崩溃!所以请提前做好准备!备用些可信赖的品牌硝化细菌(科迪)!7、头洞术前准备:大概需要两人完成~手术刀类的消毒一次性注射器消过毒的毛巾双氧水碘伏棉签黄粉或甲硝唑粉末红霉素软膏治疗缸(高出原缸水两度)需要打氧加温设备!毛巾包鱼!切开伤口用棉签挤脓!针管吸双氧水冲洗干净患处内侧并碘伏消毒!伤口内填黄粉或甲硝唑红霉素软膏封口!然后可放入治疗缸30分钟!期间为防止软膏在治疗缸脱落可每10分钟伤口内填充一次黄粉. 头洞手术一般一次即可痊愈!使用鱼卫士头洞灵加盐升温换1/3水治疗期间必须停食!每天等温换水1/3!同等剂量补药!治愈时间大概3-5天!。
鹦鹉鱼常见病有哪些怎么防治
![鹦鹉鱼常见病有哪些怎么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09e0c6e8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74.png)
鹦鹉鱼常见病有哪些怎么防治鹦鹉鱼的体色鲜艳,饲养难度比较低,食性杂,所以越来越多的朋友养鹦鹉鱼,观赏价值比较高。
但是鹦鹉鱼在养殖时,病害比较多,那么鹦鹉鱼常见病有哪些?怎么防治?下面就和我一起来看看。
鹦鹉鱼的体色鲜艳,饲养难度比较低,食性杂,所以越来越多的朋友养鹦鹉鱼,观赏价值比较高。
但是鹦鹉鱼在养殖时,病害比较多,那么鹦鹉鱼常见病有哪些?怎么防治?下面就和我一起来看看。
一、白点病其病原体为小瓜虫,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症状为胸鳍、背鳍、尾鳍和体表皮肤均有白点状散布,病鱼虽照常觅食,但常聚集在鱼缸角上互相挤擦,几天后白点布满全身。
防治措施:高水温可治疗此病,把养鱼的水温调至28度,数天后,小瓜虫就会因水温上涨而破裂脱落,此时可注意换水,再继续保持该水温一段时间,白点病可痊愈。
二、黑斑病这种病在鹦鹉鱼里很常见,并不是什么大病,发生这种病的病因很多,如鹦鹉鱼受到惊吓,或刚换水时,鹦鹉鱼不适应当前水质等等,通常过一段时间后黑斑会自己减褪的。
防治措施:平时要注意别吓到鹦鹉鱼,这种鱼胆小。
如换水后发现鹦鹉鱼有黑斑,那说明鹦鹉鱼不适应,这应该马上换水,把水调回以前鹦鹉适应的水质。
三、头洞病头洞病是一种非生物引起的疾病,死亡率也很高,一开始表现在面部、鼻子周围有不规则的小洞,一般是细菌感染造成。
这种病通常是由于鱼饵料缺乏维生素、钙、或磷等营养元素,又或者是鱼受寄生虫感染。
防治措施:掏出病鱼,把头顶的脓挤出,这时可用消毒的小刀或棉签辅助。
脓包排干净后涂上些甲硝嘤粉,然后用红霉素软膏封口,再把病鱼放到有上野黄粉的小盆里进行一段时间的药浴。
四、轮虫病此病为传染性原虫病,传染途径多为喂水蚤时带进虫体。
轮虫在箱内聚成云雾状,鱼浮在水面,在鱼身上、魄内到处寄生。
色体粘膜增多,呼吸困难。
病鱼如不及时治疗,也会大量死亡。
防治措施:最好的方法是把全箱的水倒掉,把鱼移入新箱,再投些药。
治疗的特效药是硫酸铜,90X45X60厘米的箱放绿豆大小结晶块即可。
冬春季鱼类水霉病发病症状、发生原因、防治措施
![冬春季鱼类水霉病发病症状、发生原因、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931e3ccf67ec102de3bd8939.png)
冬春季鱼类水霉病发病症状、发生原因、防治措施水霉病又可以称为肤霉病、白毛病,主要是真菌门鞭毛菌亚门藻状菌纲水霉目水霉科的水霉属和绵霉属,是水生鱼类的真菌病之一。
水霉病是由真菌寄生鱼体表引起,全年均可发生,以早春、晚冬最为流行,凡是受伤的水产动物均可被感染。
一、发病症状水霉病发病早期用肉眼是看不出症状的,等肉眼可以看出来时,菌丝已经侵入伤口了。
患病的鱼开始焦躁不安,摄食量减少,最后因为瘦弱而死亡。
二、发生原因1、水霉菌对水温适应范围广,繁殖适宜温度为13-18度,水温一旦下降,水霉就会开始流行。
2、在、运输鱼的过程中操作不当,导致鱼表体受伤,感染寄生虫,在寒冷天引发鱼体冻伤等,游动水霉菌孢子会乘虚入侵并引发水霉病。
3、养殖鱼的鱼塘水质过于清瘦,鱼生长过程中营养不良、免疫力低等,也容易感染水霉病。
4、鱼池高密度养殖,增加鱼相互伤害的机率,同时高密度产生的虫害、应激等也会增加鱼感染水霉病。
三、预防1、鱼、运输、换池的过程中,要小心,减少鱼体损伤。
同时用“亩亩安”或者“菌毒克”对水体进行消毒,促进鱼伤口早日愈合,保持水肥状态,增加水体水温。
2、秋季是寄生虫高发期,是指环虫、小瓜虫、车轮虫、锚头鳋等极度活跃期,这些寄生虫会从伤口入侵,使鱼感染细菌和霉菌。
因此在秋季要根据鱼体质、水质、底质、天气等,灵活用药处理,以防鱼感染发病。
3、水霉病的发生与鱼健康状况密切相关,因此在入冬前要加强饲养管理,提前添加“杜原康”拌料投喂,提高鱼体抵抗力,减少鱼体受伤。
四、综合防控分析1、当水温升高到10度后,每隔10-15天,全池泼洒使用“亩亩安”100毫升/瓶,每瓶用1亩水面(水深1米),以防水霉病发生和恶化。
2、晴好天气、鱼类活动较多时,投喂少量饲料,并在饲料内添加“富多威”“杜原康”“大蒜素粉”,增强鱼类体质,提高鱼类活力和抗病力。
3、发生水霉病时,第一天每亩水面1米水深用“亩亩安”75~100毫升,第二天每亩水面1米水深用“渔丰碘”300~500毫升全塘泼洒,或者每亩水面1米水深用“复合碘溶液”120~150毫升全塘泼洒,一般使用3-5天就可以恢复健康了。
鹦鹉常见病症的防治
![鹦鹉常见病症的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d3bde10e0740be1e650e9acc.png)
鹦鹉常见病症的防治鹦鹉鱼属于大中型鱼,应该把它放入较大的缸里饲养,并且加强水的清洁和输氧。
你根据以下情况判断你的鱼的状况:热带鱼寿命短,一般只有2~3年(小型鱼)。
鱼患病及时治愈是延长寿命的重要手段。
其常见病的防治要点如下:(一)病态表现有时不同的病有相同症状,这就需要根据特殊症状做为确诊的主要依据。
(1)病鱼精神不振,萎靡,俗称“不现实”,活动量明显减少;(2)离群躲在角落或扎堆。
(3)尾鳍、背鳍或不伸展,俗称夹尾巴。
(4)食欲不振,不抢食。
(5)体表颜色不鲜艳。
(6)身上出现特殊病变或症状是诊断的主要依据。
例如:斑点、烂块、红肿、水肿、充血、瘀血、出血、颜色异常、粘膜增多、粘膜脱落或到处蹭其体表或各鳍、到处钻左右摆动等异常表现。
(7)热带鱼患传染病须具备3个条件:①病原体:细菌、病毒、霉菌、寄生虫等;②传染途径:被污染的水、用具、水蚤、病鱼等。
③易感动物(鱼):同种鱼大部分同时得了相同的病。
(二)发现病鱼的措施(1)首先区别是否是传染病,应及时诊断,如不能确诊一律暂时不动或按传染病饲养管理。
(2)发生传染病的鱼群或个体应严格隔离,一切饲养用具都要分开使用。
(3)根据病情发展,可酌情停食或少喂饲料,详细观察其取食及活动情况,在确诊后可以酌情投药。
(4)发病期间加强饲养管理,注意水温变化,最好使其恒温,换水尤应慎重。
也可酌情淘汰病鱼鹦鹉常见病症及防治1、鹦鹉黑纱的治疗治疗方法是:人服用的盐酸环丙沙星口服药,每片是0.2克。
以60的缸为例,每天放两片,至少连用三天,效果会比较明显。
还有,请保持水温在28度,这是适合鹦鹉生长的温度。
2、白点病的治疗白点病是传染性很强的外寄生虫病。
(1)病原体:多子小瓜虫(寄生虫)。
传染途径:水蚤、病鱼,污染的工具是热带鱼的1号病。
热带鱼比金鱼易患白点病,水温忽高忽低是本病的诱因,也是初学者常常失败的原因。
欧洲最初兴起热带鱼饲养业时曾因此病全军覆没。
及时发现早治疗,早隔离,加强消毒,保持恒温是防止此病的有效方法。
怎样防治鱼的水霉病
![怎样防治鱼的水霉病](https://img.taocdn.com/s3/m/e9e91f25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60.png)
怎样防治鱼的水霉病
此病又叫肤霉病、白毛病。
鱼生水霉病,主要因拉网、转运、操作不慎,鱼体鳞片脱落,皮肤损伤,水霉菌侵入而引起。
鱼卵长水霉开始于未受精卵,以后是否蔓延,视孵化条件和胚胎生活力盛衰而定。
这种病的症状是病鱼体表菌丝大量繁殖,生长成丛,像旧的棉絮状,呈白色或灰白色,肉眼可见。
病鱼行动开始焦躁不安,运动失常,以后鱼体负担过重,游动迟缓,食欲减退,最后因衰弱而死。
鱼卵生永霉,卵膜外亦丛生大量菌丝,呈放射状。
预防方法根据活鱼卵有抗霉素存在以及水霉菌腐生的本质,药物预防鱼卵生水霉不是十分必要的,主要是创造有利于鱼卵孵化的条件。
如粘性卵,由于孵化方法的不断改进,改善了孵化条件,就提高了孵化率,都是很好的例证。
预防鱼生水霉的有效药物有下列几种:
(1)用孔雀绿溶液(每15千克水含药1克)浸洗2~10分钟。
(2)用每10千克水含食盐4克和小苏打(碳酸氢钠)4克的混合液长期浸泡。
(3)每立方米水用五倍子2克煎汁全池泼洒。
(4)关于产卵亲鱼水霉病的预防,可采用孔雀绿(每100毫升水含药5克)、碘酒(每100毫升水含碘酒5毫升)和重铬酸钾(每100毫升台药5克)溶液涂抹伤口,有一定预防效果。
(5)试用水霉净,按厂家说明书使用。
治疗方法(对已发生水霉病的病鱼)
(1)用每15千克水含孔雀绿1克的溶液浸洗病鱼2,~10分钟(治疗鳗水霉病亦有效果)。
(2)用食盐和小苏打的混合液长期浸泡病鱼(同预防方法)。
(3)鳗鲫白仔在患病早期,可将水温升高到25-26℃,多数可自愈。
(4)试用水霉净,按厂家说明书使用。
鹦鹉鱼疾病的治疗方法
![鹦鹉鱼疾病的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a2c1834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5e.png)
鹦鹉鱼疾病的治疗方法
鹦鹉鱼常见的疾病包括寄生虫感染、细菌感染、真菌感染、水质问题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鹦鹉鱼疾病的治疗方法:
1. 寄生虫感染:寄生虫感染往往会导致鹦鹉鱼出现食欲不振、体重下降以及腹部肿胀等症状。
治疗时可以使用抗寄生虫药物,如福尔马林溶液、氨苄西林等,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药物治疗。
2. 细菌感染:鹦鹉鱼细菌感染一般会出现发黑、出血、红肿、细胞坏死等症状。
治疗时可以使用抗生素,如头孢酮、环丙沙星等,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药物治疗,并注意加强水质管理,保持水质清洁。
3. 真菌感染:鹦鹉鱼真菌感染常常表现为白色绒毛状的菌丝体,导致鱼体出现皮肤病变、腐烂等症状。
治疗时可以使用抗真菌药物,如金霉素、链霉素等,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药物治疗,并维持水质的清洁。
4. 水质问题:水质问题会导致鹦鹉鱼出现呼吸困难、浮头、浸浑水及眼疾等症状。
治疗时可以通过调整水质来解决问题,如增加氧气供给、加入水质调节剂、定期更换水等。
对于鹦鹉鱼的疾病治疗,建议及时就诊于兽医或专业的水族医生,根据具体病情进行治疗。
此外,加强饲养管理,保持水质清洁,提供充足的营养和适宜的环境
也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鹦鹉鱼水霉病的症状及治疗
鹦鹉鱼
鹦鹉鱼水霉病的病原体为各种水霉菌。
通过水蚤、病鱼等传播。
养过2~3年鱼的房屋到处有霉菌,新水2~3天就可污染霉菌。
在鱼没有外伤或鱼体健壮时不发病。
反之,即刻可以发病。
虽然鹦鹉水霉病有传染性,但发病率不高,死亡率也不高,但病程长(几个月),也不容易根治。
在鱼外伤外长出白长毛或白毛缠身。
鱼卵更易感染。
治疗:没有特效药,以预防为主。
保持水质的清洁,和鱼体健壮。
日常操作及捞鱼时要轻巧,不要造成鱼体外伤。
用0.5%~1%食盐可以抑制霉菌生长。
通风多晒太阳,增加紫外线照射,以及流动的水是最好的预防措施。
此外,也可将患鱼捞出,把外伤处的白毛用镊子取下,在患处涂些呋喃西林干粉,有一定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