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组织学课程设计
《交通运输组织学》课程设计内容与方法指导
《交通运输组织学》课程设计内容与方法指导(此部分仅做指导之用,不放入课程设计文本中)一、课程设计的内容根据本课程讲授内容,课程设计大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选择一个开展,题目自拟。
1、货运线路优化方面(1) XX物流公司(物流中心、配送中心)车辆调度优化设计(2) XX物流公司(物流中心、配送中心)配送线路优化设计(3) XX货运企业运输线路优化设计(4) XX物流公司(物流中心、配送中心)车辆路径优化设计(5) GPS环境下XX物流公司的车辆调度设计(6)围绕车辆调度、线路优化方面题目大家可以自拟,以上仅供参考。
在约束条件方面:可考虑有时间窗与无时间窗两个方面,有时间窗相应计算复杂,具有一定的研究深度。
模型求解可用方法:包括精确算法:分枝定界法、割平面法、整数规划法和动态规划算法;启发式算法:节约法、扫描法、遗传算法、禁忌搜索法、模拟退火法与神经网络法等。
进来采用启发式算法多,其改进的算法资料较多,相应的求解程序网络上大家可以找到;做此题目需要注意几点:(1)配送点不可太少,至少20个,问题不能过于简单;(2)需要画出背景图、配送方案中的初步解图、最终方案图等。
2、客运站(物流中心)选址及规模确定方面参考题目:(1)考虑交通区位的XX客运站(物流中心)选址优化(2)XX客运站(物流中心)的选址优化(3)XX企业的多配送中心布局优化设计(4)XX家电配送中心(医药配送中心、冷链配送中心等)选址优化(5)可以在题目中加入方法来使得题目更具体此方面考虑:单中心选址问题、多中心布局选址问题模型及求解方法:重力模型(重心法)、距离覆盖模型、全距离模型、均差排序法、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等。
选此题目的需要注意:(1)选址分为离散型模型和连续性模型,离散型模型一般是有几个候选地址,采用评价的方法从中选出一个最后方案,连续性模型则是根据模型直接得到该中心的坐标及地址,采用连续性模型需要对选址结果分析(看看得到的坐标是否具有可实施性)(2)此方面题,需要对选址的必要性做简单交代。
运输组织学货运课程设计
运输组织学货运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运输组织学的基本概念,掌握货运的组织流程和关键环节。
2. 学习并掌握货运中涉及的计算方法,如货物体积、载重量的计算等。
3. 了解不同运输方式的优缺点,以及在不同情境下的适用性。
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具体货运案例,设计合理的货物运输方案。
2. 培养运用运输组织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决策能力。
3. 学会使用相关运输组织软件或工具,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运输组织学货运领域的兴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在团队项目中沟通、协调和合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使其在运输组织过程中充分考虑社会责任。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理论课程,以实际案例为引导,结合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对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有较高兴趣。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确保学生达到课程目标。
将目标分解为具体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的实施。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1. 理论知识:- 运输组织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货运组织流程及关键环节的介绍;- 运输方式的特点及适用情境分析;- 货物体积、载重量计算方法。
2. 实践操作:- 运输组织软件或工具的应用;- 设计货物运输方案的实际案例分析;- 运输组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3. 案例分析与讨论:- 典型货运案例的分析;- 团队协作完成运输方案设计;- 针对案例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决策能力。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周:运输组织学基本概念与原理;第二周:货运组织流程及关键环节;第三周:运输方式特点及适用情境分析;第四周:货物体积、载重量计算方法;第五周:运输组织软件或工具的应用;第六周:实际案例分析及运输方案设计;第七周:案例讨论与总结。
运输组织学教案大纲
《运输组织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和教学目标1. 课程简介当前,旅客和货物运输规模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根据运输企业的经营特点,采取加强运输企业经营组织管理的措施,以实现运输企业生产经营的安全、畅通和高效,对于促进运输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确保运输行业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运输组织学》是交通运输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必修课,本课程系统介绍运输组织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运输组织学的相关知识,基本内容包括:运输组织基础理论、运输需求调查技术、运输量定性预测技术、运输量定量预测技术、运输车辆运用程度评价、运输企业服务质量评价、普通货物运输组织与调度、特种货物运输组织、甩挂运输组织、旅客运输组织与调度等专门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正确理解道路运输组织学的基本理论,掌握运输组织与调度的技巧,掌握运输服务质量评价的方法,理解甩挂运输组织的形式等知识,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为以后从事运输组织与运营管理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1. Course introductionAt present, the scale of passenger and cargo transportation is showing a trend of rapid growth. According to th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transportation enterprises,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operation and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ransportation enterprises are adopted to realize the safety, smoothness and efficiency of transportation enterprises'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Sustained developmen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nsure the long-term st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Therefore, "Transportation Organization" is an important professional basic compulsory course for transportation majors. It systematically introduces the basic knowledge, basic methods and relevant knowledge of transportation organization, including the basic theory of transportation organization, transportation demand survey technology, qualitative prediction technology of transportation volume, quantitative prediction technology of transportation volume, application degree evaluation of transportation vehicles, service quality evaluation of transportation enterprises, transportation organization and scheduling of general goods, special goods Special knowledge of material transportation organization, drop and hang transportation organization, passenger transportation organization and scheduling, etc. 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 the students can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basictheory of road passenger and cargo transportation organization and scheduling, master the skills of transportation organization and scheduling, master the methods of transportation service quality evaluation, understand the form of hanging transportation organization and other knowledge, cultivate the professional ability of students, and lay the foundation for later transportation organization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2.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 正确理解运输组织学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知识点,了解该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构建运输组织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体系。
铁路运输组织学第二版教学设计
铁路运输组织学第二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铁路运输组织学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能够:1.理解铁路运输组织学的概念、发展历程和基本原理;2.掌握铁路运输组织结构与职能、运输组织形式、运输调度等方面的知识;3.熟悉铁路运输系统中各要素的互动关系,了解铁路运输各环节的作用与重要性;4.学习铁路运输组织学理论,应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第一章铁路运输组织学概述本章主要包括铁路运输组织学的定义、目的、内容、作用和历程等方面的知识,以及运输组织学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及其趋势。
第二章铁路运输组织结构与职能本章主要介绍铁路运输组织的基本结构和职能,包括铁路运输企业总部和下属机构的职责分工、管理体系等方面的知识。
第三章铁路运输组织形式本章主要介绍铁路运输的不同组织形式,包括直接分段式组织形式、组织协作式组织形式和内外协调式组织形式等。
第四章铁路运输调度本章主要介绍铁路运输的调度工作,包括车站调度、车间调度、区间调度等方面的内容,以及调度中的重要概念和基本流程。
第五章铁路运输体系本章主要介绍铁路运输体系中各要素的分类、组成及其相互关系,包括客货运输、车辆、线路、设备、物资等方面的内容。
第六章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本章主要介绍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原则、组织、制度和措施等方面的知识,着重介绍铁路运输安全的重要性和意义。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主要包括:1.讲授式教学:通过教学课件、教材、讲授等方式,向学生传递知识,引导学生理解;2.实践式教学:通过案例分析、参观实践、模拟实验等方式,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增强学习的实效性;3.互动式教学: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互动答题等方式,增强学生的主动性,促进交流互动。
教学评价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评价方式相结合,主要包括:1.课堂测试:通过短期测试、小测验等方式,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2.实践报告:通过实践报告、案例分析报告等方式,检测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3.学习总结:通过学习总结、思考题等方式,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道路运输组织课程设计
道路运输组织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道路运输组织的基本概念,掌握运输组织的结构、功能和运行机制。
2. 使学生了解我国道路运输政策及法规,理解其在运输组织中的应用。
3. 帮助学生掌握道路运输组织中的关键环节,如线路规划、车辆调度、运输安全等。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道路运输组织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如GIS、GPS等,进行运输组织优化和管理的技能。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的能力,能够就道路运输组织问题进行有效讨论和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国家交通事业的发展,树立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 培养学生对道路运输组织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3. 培养学生遵守交通法规,关爱生命,注重运输安全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理论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道路运输组织的知识体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年级本科生,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未来从事道路运输组织与管理相关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道路运输组织概述:介绍道路运输组织的概念、分类、功能及运输组织的基本原则。
2. 道路运输政策与法规:分析我国道路运输政策及法规体系,阐述其在运输组织中的应用。
3. 道路运输组织结构及运行机制:讲解道路运输组织的结构、运行机制,以及运输组织中的关键环节。
4. 线路规划与车辆调度:学习线路规划的基本方法、车辆调度的原则和技巧,以及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优化。
5. 运输安全与风险管理:探讨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分析运输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的方法。
6. 道路运输组织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道路运输组织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道路运输组织学课程设计
道路运输组织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道路运输组织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内容,掌握我国道路运输组织的管理体系、法律法规及主要政策。
2. 使学生掌握道路运输组织的各类业务流程,包括货运、客运、物流等,并了解其在实际运作中的关键环节。
3. 引导学生了解道路运输组织中的信息技术应用,如智能交通系统、运输信息平台等,提高学生对现代物流发展的认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道路运输组织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2.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道路运输组织进行优化和改进,提高运输效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社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2. 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使他们遵守交通规则,尊重生命,关爱环境,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3. 激发学生对道路运输事业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本课程旨在通过以上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使学生在掌握道路运输组织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我国道路运输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同时,课程设计将结合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道路运输组织学基本概念与原理:介绍道路运输组织学的基本概念、目标、任务,以及相关原理。
2. 道路运输组织管理体系:讲解我国道路运输组织的管理体系,包括政府管理部门、行业协会、企业等,并分析各自职责。
3. 道路运输法律法规及政策:梳理我国道路运输行业的法律法规、政策,重点掌握《道路运输条例》、《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等。
4. 道路运输业务流程:详细讲解货运、客运、物流等业务流程,包括运输组织、调度、线路优化等环节。
5. 信息技术在道路运输组织中的应用:介绍智能交通系统、运输信息平台等现代信息技术在道路运输组织中的应用。
运输组织学课程设计(1)
目录第一章概述 (1)1.1设计背景和内容 (1)1.2我国多式联运现状分析 (2)1.3多式联运的优越性 (2)1.4多式联运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3)1.5本设计的主要内容 (4)第二章多式联运系统研究综述 (5)2.1多式联运的概述 (5)2.2多式联运子系统的基本经济特征 (6)2.2.1 公路运输 (6)2.2.2 水路运输 (6)2.2.3 铁路运输 (6)2.2.4 航空运输 (6)2.3多式联运其他子系统 (7)2.3.2 商检 (7)2.3.3 港口码头 (8)2.3.4 货运站 (8)第三章多式联运流程设计与建模 (9)3.1多式联运流程分析 (9)3.2多式联运流程特点 (9)3.2.1 多式联运业务过程复杂 (9)3.2.2 多式联运流程涉及主体多 (9)3.2.3 多式联运系统中的信息流具有开放性 (10)3.3多式联运流程层 (10)3.4多式联运流程建模与仿真 (11)3.4.1 铁海多式联运流程 (11)第四章多式联运流程的优化 (13)4.1优化多式联运流程采取的措施 (13)4.2多式联运流程优化 (14)第五章总结 (17)5.1设计主要成果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对多式联运的几点建议 (18)参考文献 (20)第一章概述1.1 设计背景和内容交通运输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交通运输是社会和国民经济的主要物质条件,是物流的最基本功能之一,也是现代物流运作流程中不可缺失的一环。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各行各业飞速发展,交通运输业更是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截止至2010年,全年货物运输总量320亿吨,其中:铁路为36.4亿吨、公路242.5亿吨、水运36.4亿吨、民航557.4万吨、管道4.9亿吨。
货运组织课程设计图纸
货运组织课程设计图纸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货运组织的基本概念、原理及流程。
2. 学生能了解并描述不同类型的货物运输方式及其特点。
3. 学生能掌握货运组织中的关键环节,如货物打包、装卸、运输、配送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合理的货物运输方案。
2. 学生能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解决货运组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学生能够运用图表、流程图等工具,清晰表达货运组织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物流行业的发展,提高对货运组织的认识。
2. 培养学生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懂得在货运组织过程中与他人合作。
3. 培养学生具备安全意识,关注货物运输中的安全问题。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货运组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为初中年级,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具备一定的合作能力,但注意力容易分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采用生动、直观的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提升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二、教学内容1. 货运组织基本概念- 货运组织的定义与作用- 货运组织的分类与模式2. 货物运输方式- 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管道运输的特点- 不同运输方式的适用场景3. 货运组织流程- 货物打包、装卸、运输、配送等环节的操作要点- 货运组织中的关键控制点4. 货运组织方案设计- 货运需求分析- 货运线路规划- 货运成本预算5. 货运组织案例分析- 分析实际案例,了解货运组织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结合教材内容,总结货运组织成功的关键因素6. 货运组织中的安全问题- 货物运输中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安全意识培养与责任意识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货运组织基本概念与分类第二课时:不同货物运输方式的特点与应用第三课时:货运组织流程与操作要点第四课时:货运组织方案设计方法第五课时:货运组织案例分析及关键因素总结第六课时:货运组织中的安全问题与防范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本教学内容以教材为基础,结合课程目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铁路运输组织学教学设计
铁路运输组织学教学设计一、课程背景铁路运输组织学是交通运输工程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
其主要涵盖铁路运输发展历程、运输组织形式、运输组织方式、运输组织与管理、运输市场与选拔、运输量计划等方面内容。
通过学习,全面了解铁路运输的组织与管理,掌握主要的铁路运输问题的解决方法,加强对交通运输领域的认知。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分为以下几点:1.掌握铁路运输组织与管理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能;2.熟悉铁路运输的发展历程,了解当前运输市场状况;3.掌握铁路运输组织方式,了解其优缺点,并能在实际生产中进行恰当应用;4.具备基本的运输量计划能力,能够进行运输方案设计,包括在产生突发事件时进行应急处理;5.能够使用专业软件进行铁路运输组织学分析。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内容:第一部分铁路运输基础知识综述1.铁路运输管理的发展历程;2.铁路运输的基本概念、分类、特点和发展趋势等;3.铁路运输的运输业务、作业流程、组织结构等。
第二部分铁路运输组织方式1.线路布局和运输组织方式;2.运行和车站组织方式;3.轮换和编组组织方式。
第三部分运输组织与管理1.运输计划与运输指挥;2.运输接续和运输信息管理;3.运输成本管理。
第四部分铁路运输市场1.运输多样化与市场选择;2.运输服务设计与市场开发;3.运输安全和质量保障。
第五部分运输量计划1.运输量计划方法;2.运输量计划设计;3.运输量计划实践。
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通过讲授、演示、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让学生了解铁路运输组织学知识体系、理论模型、解决方法等;2.实践教学:通过教学实验、模拟实训、实地考察等形式,让学生理解铁路运输组织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场景、操作方法等;3.课程设计:通过个人或小组作业、大型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形式,让学生结合已学知识,运用相关工具,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解决、总结和展示。
五、教学评估1.考试:定期进行闭卷考试,考察学生对铁路运输组织学理论与应用的掌握情况;2.实验:每学期至少进行1-2次教学实验或模拟实训,考察学生实际操作能力;3.作业:要求每周或每两周完成一次课程作业,包括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综合题等,考察学生理论应用能力;4.课程设计:至少进行一次大型课程设计,考察学生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铁路运输组织学第三版课程设计
铁路运输组织学第三版课程设计1. 课程概述本课程是铁路运输组织学的第三版,旨在介绍铁路运输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讲解铁路运输的组织和管理,提高学生对铁路运输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当:•了解铁路运输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掌握铁路运输的运作流程和关键环节;•熟悉铁路运输的组织和管理模式;•能够分析和解决铁路运输中的实际问题。
3. 课程内容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3.1 铁路运输的基本概念介绍铁路运输的基本概念,包括铁路运输的定义、特点、作用和种类等。
3.2 铁路运输的发展历程讲述铁路运输的发展历程,包括铁路的起源、发展和现状等。
3.3 铁路运输的运作流程介绍铁路运输的运作流程,包括装车、发车、运输、到达、卸车等环节。
3.4 铁路运输的组织和管理讲解铁路运输的组织和管理模式,包括线路组织、车站组织、机务组织、安全管理等。
3.5 铁路运输中的实际问题以实际案例为例,分析和解决铁路运输中的实际问题。
4. 课程教学方法本课程主要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课程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主要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和考试。
•课堂表现:根据学生的出勤率、参与度、表现等综合评估;•作业:包括个人作业和小组作业,通过评分的方式评估;•考试:分为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考试内容包括课堂内容和综合分析等。
6. 参考书目本课程的参考书目包括以下几本:1.铁路运输组织学,作者:黄珊珊;2.铁路运输学,作者:周洲涛;3.物流学,作者:张亚非。
7. 教学进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进度安排如下表所示:教学内容学时数铁路运输的基本概念 2铁路运输的发展历程 2铁路运输的运作流程 4铁路运输的组织和管理 4铁路运输中的实际问题 4总计168. 结语本课程以铁路运输为主题,旨在为学生提供一种不同凡响的学习体验,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从不同层面了解铁路运输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掌握铁路运输的组织和管理模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工作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货物运输组织课程设计
货物运输组织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货物运输的基本概念、分类和运输方式。
2. 使学生了解我国货物运输的组织结构、运行机制及管理体系。
3. 帮助学生理解货物运输过程中涉及到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货物运输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进行货物运输组织、调度和优化的实际操作技能。
3.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货物运输数据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物流行业,树立为我国物流事业做贡献的远大理想。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沟通协调能力。
3. 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遵循绿色物流理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具有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特点。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物流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欲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货物运输概述- 货物运输的定义、分类及运输方式- 我国货物运输的发展现状及趋势2. 货物运输组织结构- 货物运输企业组织结构- 货物运输市场的组织与管理- 货物运输政策与法规3. 货物运输方式及选择- 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和管道运输的特点及适用场景- 货物运输方式的优化选择4. 货物运输组织与调度- 货物运输组织原则与方法- 货物运输调度技术- 货物运输优化策略5. 货物运输信息技术- 货物运输信息系统的构成与功能- 信息技术在货物运输中的应用- 货物运输数据分析与处理6. 货物运输成本与质量控制- 货物运输成本的构成与控制- 货物运输质量指标与评价- 货物运输风险管理与保险7. 绿色物流与环境保护- 绿色物流的基本理念与原则- 货物运输环境保护措施- 货物运输企业社会责任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运输组织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简要编制说明和分析《运输组织学》是一门专业课程,它是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方面,它必须以运输经济学、物流经济等课程内容作为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经济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它与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车辆运用、道路工程、站场设计、计划统计以及企业管理等课程的内容又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运输组织学》的学习,我们掌握了运输组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是对于运输生产计划等知识内容的理解比较肤浅.对于本专业的学生而言,通过车辆运行组织计划的编制,可以有效地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训练创新思维,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们也意识到编制运行计划全过程的各个环节的组织理论以及各个过程应特别注意的问题。
现将编制过程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说明如下:1.根据货运任务表和运输车辆营运线路图,先通过Excel归纳计算各个收发货点的发量和收量,然后根据运输任务线路图运用图上作业法作出空车调运最优方案,再由空车调运最优方案和各个收发货点得发量和收量编制出重空车流表,接着根据重空车流表确定基本循环线路,调整、分解或者合并车辆行驶循环线路,最终求得符合设计要求的车辆基本循环线路和所需要的车辆数,使得循环线路能够完全适合运输生产的实际情况.本环节应该注意的问题是:循环线路的调整、分解或者合并,决不能违反空车合理流向.2.对调整后的车辆行驶线路进行编号,尽量采用大循环的运行周转形式,编制货车运行作业计划表。
编制时,应该注意尽量使每个车辆循环作业、劳逸均衡.采用大循环运行方式,所有驾驶员都将参加所有班次的运行,在较长时期内的劳动条件相同,安排任务和车辆调度容易.其确定是不利于驾驶员熟悉所有运输线路的情况,不利于行车安全和节能降低成本.所以,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采用小循环与大循环相结合的车辆运行方式。
本环节应该注意的问题是:①根据运输合同要求优先考虑支农货物的运输;②要考虑整车分卸;③由于涉及农药的运输,要考虑危险品的运输要求;④运行周期表要车货对号;⑤大修出厂的车辆要考虑走合期;⑥对一个货场要考虑装卸能力。
运输组织学课程设计讲课教案
运输组织学课程设计车辆运行组织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的基本条件(一)基本情况1.某汽车运输企业拥有标记吨位为4吨载货汽车60辆,并配备有4吨位双轴全挂车36辆,按计划全部实行定挂运输。
2.该车队4月份运输合同确定的运输任务如表一所示。
3.车队营运路线如图一所示。
(二)设计条件与依据1.驾驶员每天出车时间7.5—10.5小时;2.驾驶员途中生理需要时间1小时/天;3.车辆例行保养,途中技检,加注燃料等作业时间30分/天;4.汽车列车行驶平均技术速度为40公里/小时;5.甲3每装一汽车列车青砖需要时间40分钟,除甲3以外其它各地每装每卸一列车货需要25分钟,车辆均满载;6.车队驾驶员按六车七人制配备,驾驶员随车生产和保修;7.驾驶员每天回场住宿,并采用轮休制作息;8.设车辆停驶情况如表二所示。
表二四月份停驶车号和日期9.车辆保修计划如表三所示,一、二级保养晚上作业(不占车日);三级保养作业时间定额2车日;大修作业时间定额25车日。
二、课程设计要求1.完成货运任务表(表一)中的计算数值;2.确定空车调运最优方案;3.编制重空车流表和车辆行驶基本循环线路;4.按车辆代号编制全月单车运行作业计划(表四);5.按驾驶员代号编制全月驾驶员劳动组织安排表(表五);6.计算下列车辆效率指标:车辆完好率;车辆工作率;平均每日出车时间×;平均车日行程×;里程利用率×;吨位利用率;拖运率;运量;周转量;单车日产量;车吨日产量;(其中有×者只计算完成计划内运输任务的数值,超额部分不计);7.计算并填写表六中各条运行线路的基本数据;8.写出简要编制说明和分析。
步骤一.计算货运任务表由公式有计内周转量=计内运量×运距计算得四月份货运任务表需要运次数=计内运量÷车辆载重量四月份货运任务表续表四月份货运任务表注:多余运力可运输甲3—甲1青砖,作计划外运量。
由四月份货运任务表的数据统计得各收发货点运量计算表各收发货点运量计算表备注:甲1和甲3既有收又有发,发货点合计运量=收货点合计运量。
运输组织学课程设计
运输组织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运输组织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掌握运输组织结构的分类及其特点;3. 了解我国运输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4. 掌握运输计划、运输调度和运输评价的基本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运输组织中的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提出解决方案;2. 培养运用运输组织学原理进行运输线路、运输工具和运输方案的优化设计能力;3. 能够运用运输组织学方法进行运输计划的编制和运输调度的实施;4. 培养对运输组织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评价和改进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运输组织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感,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3. 增强学生对我国运输事业的认同感,树立为我国运输事业发展贡献力量的信心;4.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运输组织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方法,培养具备运输组织与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运输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但对运输组织学的系统知识掌握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运输组织工作,为我国运输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二、教学内容1. 运输组织学基本概念与原理- 运输组织的定义、功能与作用- 运输组织的分类及其特点- 运输组织的基本原理2. 运输组织结构- 我国运输组织结构的演变- 运输组织结构的类型与优化- 运输组织结构的创新与发展3. 运输市场分析- 运输市场的概念、特征及分类- 运输市场的供需分析- 运输市场的竞争与规制4. 运输计划与调度- 运输计划的编制方法与步骤- 运输调度的基本任务与原则- 运输计划与调度的案例分析5. 运输工具与线路优化- 运输工具的选择与配置- 运输线路的设计与优化- 运输工具与线路的协同发展6. 运输组织评价与改进- 运输组织评价的指标与方法- 运输组织改进的策略与措施- 运输组织评价与改进的实证分析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运输组织学基本概念与原理第二周:运输组织结构第三周:运输市场分析第四周:运输计划与调度第五周:运输工具与线路优化第六周:运输组织评价与改进本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章节,确保了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运输组织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简要编制说明和分析《运输组织学》是一门专业课程,它是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方面,它必须以运输经济学、物流经济等课程内容作为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经济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它与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车辆运用、道路工程、站场设计、计划统计以及企业管理等课程的内容又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运输组织学》的学习,我们掌握了运输组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是对于运输生产计划等知识内容的理解比较肤浅。
对于本专业的学生而言,通过车辆运行组织计划的编制,可以有效地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训练创新思维,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们也意识到编制运行计划全过程的各个环节的组织理论以及各个过程应特别注意的问题。
现将编制过程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说明如下:1.根据货运任务表和运输车辆营运线路图,先通过Excel归纳计算各个收发货点的发量和收量,然后根据运输任务线路图运用图上作业法作出空车调运最优方案,再由空车调运最优方案和各个收发货点得发量和收量编制出重空车流表,接着根据重空车流表确定基本循环线路,调整、分解或者合并车辆行驶循环线路,最终求得符合设计要求的车辆基本循环线路和所需要的车辆数,使得循环线路能够完全适合运输生产的实际情况。
本环节应该注意的问题是:循环线路的调整、分解或者合并,决不能违反空车合理流向。
2.对调整后的车辆行驶线路进行编号,尽量采用大循环的运行周转形式,编制货车运行作业计划表。
编制时,应该注意尽量使每个车辆循环作业、劳逸均衡。
采用大循环运行方式,所有驾驶员都将参加所有班次的运行,在较长时期内的劳动条件相同,安排任务和车辆调度容易。
其确定是不利于驾驶员熟悉所有运输线路的情况,不利于行车安全和节能降低成本。
所以,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采用小循环与大循环相结合的车辆运行方式。
本环节应该注意的问题是:①根据运输合同要求优先考虑支农货物的运输;②要考虑整车分卸;③由于涉及农药的运输,要考虑危险品的运输要求;④运行周期表要车货对号;⑤大修出厂的车辆要考虑走合期;⑥对一个货场要考虑装卸能力。
货运组织课程设计
目 录
• 课程概述与目标 • 货运组织基础知识 • 货运组织规划与设计 • 货运组织运营管理 • 货运组织信息化技术应用 • 课程实践环节与案例分析 • 课程总结与展望
01 课程概述与目标
课程背景及意义
适应物流行业快速发展
01
随着全球化和电子商务的推进,物流行业迅速崛起,货运组织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货运组织的功能
包括运输计划的制定、货物的配 载与装载、运输路线的规划、运 输过程中的监控与调度、货物的 交付与结算等。
货运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
货运市场现状
当前货运市场呈现出竞争激烈、运输 需求多样化、运输方式多元化等特点 ,同时也面临着运力过剩、运输效率 低下等问题。
发展趋势
未来货运市场将朝着智能化、绿色化 、专业化等方向发展,其中物联网、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将推 动货运组织的变革与创新。
运输效率、减少运输成本等。
全球化发展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货运组织将面临 更多国际间的合作与竞争,需要不断提高
自身竞争力。
绿色化发展
环保意识的提高将促使货运组织更加关注 绿色化发展,如采用清洁能源、优化运输 路线等。
多式联运发展
多式联运将成为未来货运组织的重要发展 方向,通过整合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提 高整体运输效率。
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应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鼓励学生提出新颖的想法和解决方案,同 时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
07 课程总结与展望
课程重点回顾与总结
货运组织基本概念与原理 深入理解了货运组织的定义、功 能、分类以及基本原理,为后续 学习奠定了坚实基础。
交通运输组织学课程设计
交通运输组织学课程设计1. 课程背景和目的交通运输组织学是一门以研究交通运输系统的运行、规划和组织为主要内容的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交通运输组织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交通问题的能力,为未来从事交通运输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 教学目标•了解交通运输组织的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运输需求预测和评估的方法;•熟悉交通运输网络设计和规划的过程;•掌握交通运输管理和监管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交通运输问题的能力。
3. 课程大纲本课程共分为八个模块,具体内容如下:模块一:交通运输组织学概述•交通运输组织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交通运输组织学的发展历程;•交通运输组织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模块二:运输需求预测和评估•运输需求预测的方法和模型;•运输需求评估的指标和方法;•运输需求预测和评估在交通规划中的应用。
模块三:交通运输网络设计与规划•交通网络设计的基本原则;•交通网络规划的方法和技术;•交通网络设计与规划的案例分析。
模块四:交通运输管理与监管•交通运输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交通运输监管的目标和职责;•交通运输管理与监管的案例分析。
模块五:运输成本与效益分析•运输成本和效益的概念和分类;•运输成本与效益分析的方法和技术;•运输成本与效益分析在决策中的应用。
模块六: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概念和原则;•交通运输的环境影响评价和管理;•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措施。
模块七:交通运输安全管理•交通运输事故的原因和防控措施;•交通运输安全管理的方法和工具;•交通运输安全管理的案例分析。
模块八:实践案例分析•对一个真实案例进行分析,综合运用课程所学知识。
4. 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座、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等。
通过教师讲解、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交通运输组织学的理论和方法。
5. 评估方式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
交通运输组织学专业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课程名称: 交通运输组织学设计题目: 多式联运研究探讨学生姓名: ***学号: *********班级: 物流***院系名称: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指导老师: 柳伍生何其超周和平向慧李利华年12 月《交通运输组织学》课程设计课程名称: 交通运输组织学设计题目: 多式联运研究探讨学生姓名: **学号: *******班级: 物流**院系名称: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指导老师: 柳伍生何其超周和平向慧李利华长沙理工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物流工程专业2**级02班课程名称交通运输组织学题目多式联运研究探讨学生姓名 ** 学号 *****注:1、此任务书由指导老师填写。
假如不够,能够加页;2、此任务书最迟必需在课程设计开始前一周下达给学生;交通运输组织学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目标和要求1、课程设计目标《交通运输组织学》课程是物流工程本科专业必修课,一门理论和实践结合紧密关键课程。
本课程设计是在该门课程课堂教学完成以后,为巩固课程包含到交通运输组织学方面方法、理论而开展。
经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能结合实际背景,应该已学理论,处理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资料查阅能力、绘图能力、理论联络实际能力、系统处理问题逻辑思维能力等,为以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2、课程设计要求本课程设计要求学生依据课程包含相关内容和方法,结合实际背景,系统处理实际问题。
从背景分析、提出问题、处理问题、关键结论等多个方面开展。
要求课程设计含有系统性、完整性、和课程相关性并含有一定研究深度。
二、课程设计依据和资料起源课程设计依据:①客货运管理相关标准和规范②《交通运输组织学》,董千里,人民交通出版社,③《公路运输组织学》,李维斌,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年④《交通运输组织学》,崔书堂,东南大学出版社,⑤《运输组织学》,戴彤焱,机械工业出版社,资料起源:①指导老师提供相关资料;②实际调研搜集资料;③相关书籍;④网络资料搜集。
三、课程设计学生应完成内容依据《交通运输组织学》课程设计要求及线路优化设计内容,学生应根据以下多个方面内容开展设计:第一章概述1.1 设计背景和内容1.2 概括问题提出1.3 本设计所做工作及基础结构第二章货运中心配送路线优化研究现实状况2.1 配送路线优化意义2.2 货运中心路线优化方法2.3 货运中心路线优化标准第三章南城平安(深圳)货运企业配送线路现实状况3.1 企业业务情况3.2 企业配送路线3.3 存在关键问题及分析第四章货运中心配送路线优化设计4.1 优化思绪4.2 市内配送优化第五章南城平安(深圳)货运企业线路优化模型求解5.1 节省法基础思想和步骤5.2简单节省法求解5.3 用改善节省法制订配送计划5.4 配送计划软件实际利用5.4.1 计划软件利用5.4.2 配送和流通中心关系(上述为例子,请大家结合自己设计内容完成本部分内容)四、课程设计要求及其它1、时间安排:二周设计时间(1月3日~1月16日),实际操作中,可提前进行相关资料搜集和纲领完成;2、要求独立完成,一人一题,每人提交1份打印设计结果(A4)及电子文档;3、格式要求:装订根据要求次序依次装订成册,胶装封面,文档具体格式参考格式模板;4、纪律要求:集中在固定教室严格考勤,根据作息,通常不许可请假,如遇特殊情况,需要填写请假条报院领导同意,不然根据天天旷课8节处理。
公路运输组织课程设计
公路运输组织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公路运输组织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2. 了解我国公路运输现状及发展趋势,认识公路运输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3. 掌握公路运输线路、车辆、站场等基本设施规划与组织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公路运输组织中的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提出解决方案;2. 培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公路运输组织与调度管理的能力;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公路运输企业的组织与运营管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公路运输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激发学生投身公路运输领域的积极性;2.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沟通与协调能力;3.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交通运输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公路运输组织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交通运输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未来从事公路运输组织与管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公路运输组织基本概念与原则:包括公路运输的定义、特点、功能,以及运输组织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教材章节:第一章 公路运输概述2. 我国公路运输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我国公路运输的发展历程、现状,探讨未来发展趋势。
教材章节:第二章 我国公路运输现状与发展3. 公路运输设施规划与组织:学习公路线路、车辆、站场等基本设施的规划与组织方法。
教材章节:第三章 公路运输设施规划与组织4. 公路运输组织与调度管理:研究公路运输组织中的实际问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调度管理。
教材章节:第四章 公路运输组织与调度管理5. 公路运输企业组织与运营管理:探讨公路运输企业的组织结构、运营管理方法及优化策略。
教材章节:第五章 公路运输企业组织与运营管理6.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公路运输组织与管理的成功经验与不足之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车辆运行组织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的基本条件(一)基本情况1.某汽车运输企业拥有标记吨位为4吨载货汽车60辆,并配备有4吨位双轴全挂车36辆,按计划全部实行定挂运输。
9.车辆保修计划如表三所示,一、二级保养晚上作业(不占车日);三级保养作业时间定额2车日;大修作业时间定额25车日。
二、课程设计要求1.完成货运任务表(表一)中的计算数值;2.确定空车调运最优方案;3.编制重空车流表和车辆行驶基本循环线路;4.按车辆代号编制全月单车运行作业计划(表四);5.按驾驶员代号编制全月驾驶员劳动组织安排表(表五);6.计算下列车辆效率指标:车辆完好率;车辆工作率;平均每日出车时间×;平均车日行程×;里程利用率×;吨位利用率;拖运率;运量;周转量;单车日产量;车吨日产量;(其中有×者只计算完成计划内运输任务的数值,超额部分不计);7.计算并填写表六中各条运行线路的基本数据;8.写出简要编制说明和分析。
步骤一.计算货运任务表由公式有计内周转量=计内运量×运距计算得四月份货运任务表需要运次数=计内运量÷车辆载重量注:多余运力可运输甲3—甲1青砖,作计划外运量。
由四月份货运任务表的数据统计得各收发货点运量计算表各收发货点运量计算表步骤二.确定空车调运最优方案(1)由图一“车辆营运线路示意图”统计得各收发货点里程统计表如下各收发货点里程统计表货1440 2640 1440 1200 1440 3360 720 1440 5040 4320 720 量步骤三.(1)由得到的空车调运最优方案得重空车流表如下:重空车流表注:实线表示重车流量、虚线表示空车流量、重空车流量收发平衡(2)重空车流量情况表示在车辆营运线路示意图中如下:注:图中实线为空车调运方向及流量、方框内数值表示空车调运周转量(其中正值表示空车收回周转量,负值表示空车发出周转量)步骤四.(1)由重空车流表得基本循环线路1.Δ·····→A1----→B1·····→A6----→B8·····→A2----→B5 1440吨2.Δ·····→A1----→B2·····→A3----→B6 2640吨3.Δ·····→A1----→B3·····→A1 720吨4.Δ·····→A1----→B4·····→A1 480吨5.Δ·····→A1----→B3·····→A4----→B4·····→A5----→B7·····→A3----→B6 720吨6.Δ·····→甲1----→甲2·····→甲3----→甲1 720吨7.Δ·····→甲1----→甲3----→甲1 720吨8.Δ·····→甲1····→甲3----→甲1 3600吨9.Δ·····→甲1····→甲3----→甲2·····→甲1 3600吨(2)合并后的行驶线路为:线路A: 第一条线不变,运量为240吨;△····→A1----→B1·····→A6----→B8·····→A2----→B5·····→A1···→△线路B: 第二条线循环两次,运量为2640吨;△····→A1----→B2·····→A3----→B6····→A1----→B2·····→A3----→B6·····→△线路C: 第一条线和第三条线合并,运量为720吨;△····→A1----→B1·····→A6----→B8·····→A2----→B5·····→A1 ----→B3·····→A1·····→△线路D: 第一条线和第四条线合并,运量为480吨;△·····→A1----→B1·····→A6----→B8·····→A2----→B5·····→A1----→B4·····→△线路E:第五条线不变,运量为720吨;△·····→A1----→B3·····→A4----→B4·····→A5----→B7·····→A3----→B6····→△线路F:第六条线不变,运量是720吨;△·····→甲1----→甲2·····→甲3----→甲1·····→△线路G:第七条线不变,运量是720吨;△·····→甲1----→甲3----→甲1·····→△线路H: 第八条线和第九条线合并,运量为3600吨;△····→甲1····→甲3----→甲2····→甲3----→甲1····→△计划外线路△.△····→甲3----→甲1····→△步骤五.(1)各行车路线基本数据的计算过程A.车日行程:4+30+12+60+8+34+20=168公里,其中空驶44公里,三装三卸。
每日出车时间:168÷40+(25*6)÷60+1.5=8.2小时B.车日行程:4+20+28+34+10+20+28+34+6=184公里,其中空驶76公里,四装四卸。
每日出车时间:184÷40+(25*8)÷60+1.5=9.43小时C.车日行程:4+30+12+60+8+34+16+26+30=220公里,其中空驶70公里,四装四卸。
每日出车时间:220÷40+(25*8)÷60+1.5=10.33小时D.车日行程:4+30+12+60+8+34+16+10+6=180公里,其中空驶46公里,四装四卸。
每日出车时间:180÷40+(25*8)÷60+1.5=9.33小时E.车日行程:4+26+10+46+12+30+36+34+6=204公里,其中空驶68公里,四装四卸。
每日出车时间:204÷40+(25*8)÷60+1.5=9.93小时F.车日行程:4+102+20+96+4=226公里,其中空驶28公里,两装两卸。
2. 车辆工作率=营运车日工作车日×100%=营停—修—营D D D D ×100%=(36×30-150-23)÷(36×30)×100%×100%=83.80%3.平均每日出车时间:8.219.43 5.510.3339.3329.9339.0738.4239.6715===9.4935.51⨯+⨯+⨯+⨯+⨯+⨯+⨯+⨯⨯出车时间T 小时工作车日4.1681184 5.52203180220432263200324015===216.6235.51⨯+⨯+⨯+⨯+⨯+⨯+⨯+⨯⨯总行程平均车日行程公里工作车日步骤七. 各运行线路的基本数据车日行程=有载车日行程+空载车日行程行程利用率=有载行程÷总行程于《运输组织学》这门课来进行课程设计的,从刚开始的计算货运任务表然后通过表上作业法确定空车调运最优方案,接着基本循环线路的每日车辆数是由线路中任两个起讫点的最少车数决定,然后依次调整平衡。
最后得到各运行线路的基本数据。
这么一步一步的下来,里面夹杂着小组里面四个人的努力,当然也有参考前人的一些思路。
并且课设过程中,也对团队精神的进行了考察,让我们在合作起来更加默契,在成功后一起体会喜悦的心情。
果然是团结就是力量,只有互相之间默契融洽的配合才能换来最终完美的结果。
此次设计也让我们明白了思路即出路,有什么不懂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请教或上网查询,只要认真钻研,动脑思考,动手实践,就没有弄不懂的知识。
最后在这里,要对给过我们帮助的所有同学和各位指导老师再次表示忠心的感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