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听说课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反思
这次公开课对我来可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正因如此,我也获得了巨大的收获,使我的教学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一、克服困难,超越自我
这次的课有双重困难,首先课型是大家普遍认为偏难掌握的听说课,另外这是研究课题内的公开课,还要重点关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而我和学生们平时较少集中进行小组学习,对于这种学习形式并不熟悉;同时,由于我还在参与区级听力策略培养的课题,还需努力在这堂课中渗透听力技巧,要想让这样一堂课获得成功压力可谓不小。模块五第三单元的听力材料有两则,开始我选定的是移民火星的话题,让学生去听生活在火星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应对方式,我认为如此新奇有趣的内容一定会吸引学生。教案写好了,课件做好了,视频也剪好了,第一次的试讲的前一天出现了严重问题,鲍老师在实验班做了这则听力,整堂课时间非常紧张,没来得及进行speaking的环节就直接下课了。如果对实验班难度都这么大可想而知在普通班会有多糟糕。觉得这则材料不可操作,我毅然换了另一则关于未来发明的相对简单的材料,而这意味着一切从头开始。
可是第一次试讲效果很不好,分组分工并未落到实处,时间不够用导致“说”的环节形同虚设,加上对学生不熟悉我有些紧张,整堂课基本上一直是我在说,而我说的越多学生越不明白,到最后学生发懵,我也笑不会笑站不会站了。课后同组的前辈们给我提出了非常宝贵的修改建议,使我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在于没能充分领会小组合作的精神,进行小组合作的目的不是每个人都听到听懂材料中的每句话,而正是在有人听懂有人没听懂的信息差前提下,通过组内合作及组际交流共享信息完成任务,这样一来,面对较难的任务时能够减轻学生的心里负担并培养他们团队合作与交流的意识,这也正是小组学习的科学性所在。而教师只需进行合理的引导和调配即可,无须多言。
我进行了第二次试讲,没有以前那么啰嗦了,但时间依然不太够。在几位老师的帮助下,我绞尽脑汁思考问题出在哪里,要怎样把时间挤出来;而且这次试讲我发现了另外一个问题,学生普遍反映音频不清晰。感觉上改了一堆问题又冒出来另一堆问题,一时间我头大了。最后我更换了更短更明确的导入视频;简化了口头和出现在课件上的指令,使其清晰明确;对分组进行了研究,每组配备一名较活跃口语较好的学生当组长;有的部分泛听、有的部分精听,难度大的部分给出关键词或者单抓出来重复听;还找到了更清晰的音频。
我总共进行了三次试讲,大大小小修改了很多次,直到前一天晚上才最终确定。总结来说,听说课要想让学生听懂并顺利完成说的任务,教师之前的铺垫必须做足做好,要细化到每一步骤并进行预设,根据对学生的了解猜测学生大概的反应。一步步克服困难的过程就像掉了层皮,但之后超越自身的收获却像重生一般喜悦,充满了成就感。
二、小组学习——相信并将课堂交给学生
虽然新课标倡导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们总是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抢了学生的“角色”,主要是担心学生不会学、学不好。而这堂课给我的体会是,只要指令清晰,完全可以放心把课堂交给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学生发挥主动性得十分有效的学习形式。
为了让学生对什么是小组学习有所了解,在本次公开课之前我用一节课进行了小组学习,只不过课型是阅读课。学生们显然对扎堆坐在一起、共同完成任务
很感兴趣,而且课堂效率较高,比较难的问题都能通过群策群力得到解决。这让我对他们在正式课上的表现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公开课那天,学生们围坐成一个个圈,共同用一张长桌子,组与组之间有空隙,小组学习的气氛一下子就有了。在第一个小组学习任务出来以后,整个教室沸腾了,学生们与同组有着相同任务的同学分享信息,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也可以起身到其他组讨论,场面看似混乱,实则乱中有序,每个学生在为了各自的任务努力着,达到了小组学习每个参与者都在做事情、都有进步的目标。在speaking 的环节,每组成员有各自明确的分工和不同的任务,组之间还有竞争,大家为了同一个目标通力合作,既能提高凝聚力,又实现了增强学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目标。在最后presentation的部分现场的热烈程度超出了我的想象,所有组都高举着手抢着当volunteers,这也让之后一位点评的专家印象颇深,他说:“我就没见过高中孩子还能有这么多举手的。”学生们不论是作为采访者还是发明者的角色,表现都十分出色,更是出现了让老师们惊叹的设计图,看着每个孩子眼中的兴奋和脸上的自豪,我知道他们通过这堂课收获了学习英语的成就感。我发现,如能加以科学合理的引导,相信并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他们往往能达到令人意想不到的结果。
三、不足与努力方向
由于是首次在公开课尝试这种合作学习模式,这次课还有不少需要改进的方。首先,由于时间紧张,评价部分不够详尽科学,在一个组表演时,其他组更容易被设计图吸引,对语言的关注较少。在进行评价时,也没能从其他组获取足够的信息,学生对自己的完成情况缺乏更清晰的了解与把握。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提高评价这一环节的科学性,充分利用过程性评价,充实结果性评价,因为一个有效的评价将最终决定整个小组学习成功与否。另外,对一些环节的预设还是不够。例如在口语表演环节,所有组都举手还喊着“Iris, here! Here!”让我始料未及,一时间竟不知该叫哪一组了,所以出现了顾着这一组顾不上另一组的情况,现在想来,与其看到学生们略微失望的表情,不如耽误几分钟下课时间让大家都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不过随着以后教学经验的增长和对课堂把控力的提高,相信我可以通过对学生的了解做出充分预设。此外受到学生不够熟悉的局限,对于听力策略的渗透我也仅限于让他们记下一些重点词,在以后的听力教学中我还应注意逐渐培养学生们的听力技巧与策略。
总之,这次公开课让我在个人成长方面受益匪浅,也让我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