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课题申报模板:5414-湖北省新高考改革重大问题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新高考改革重大问题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一)问题的提出

2014年,随着《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以下《称实施意见》)的出台,各省市《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相继发布,以及上海、浙江高考制度综合改革试点的实施,北京、湖北、西藏等全国其他29省市的“新高考”(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时间表也都已明确。在此背景下,作为我国中部地区的教育大省,湖北如何在观照上海、浙江新高考改革中的经验与问题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新高考改革中可能面临的若干重大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成为当下亟待调查和研究的重要政策问题。

(二)课题(核心概念)界定

1.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新高考)改革:是指为了增强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科学合理的选拔优秀人才,国家采取的高校招生统一考试科目“3”(语数外)+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3”(自主选择科目)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录取机制的制度体系。

2.重大问题:湖北省新高考改革面临的学生选考科目问题、走班教学问题、高中师资问题、高校招生问题、多元评价问题。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高考制度改革研究始终是高等教育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国务院《实施意见》、上海、浙江的《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发布、实施,更是吸引着国内众多学者的关注,相关的研究成果也以专题式、“井喷式”出现,归纳起来,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新高考制度改革的历时性分析

国务院《实施意见》的出台,恰逢恢复高考40年的历史性节点,学者们也竞相对40年来高考制度变迁的阶段特征与价值追求进行了历时性考察。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周海涛、景安磊(2015)认为高考综合改革可以优化课程体系、促进社会公正和教育公正;刘海峰,刘亮(2017)通过回顾和总结恢复高考40年来的高考制度改革与发展的四个时期的变与不变的内容,强调高考改革应以“不变”应“万变”,以“不变”之公平原则应“万变”之考试内容与形式;周光礼,姜尚峰(2017)也从文化模式变革的角度,提出高考政策变迁三个阶段的文化模式与政策定位:(1977-1991):公平竞争和贤能治国,高考政策定位为精英筛选机制;(1992-2011):崇尚自由和追求卓越,高考政策变迁表现为国家本位的政策范式向市场本位的政策范式转变;(2012年至今):提高质量和实现公平,高考政策变迁表现为国家本位政策范式回归。钟秉林,王新凤(2017)通过对40年高考招生政策文本分析发现,我国高考改革的价值取向变迁体现在:选拔标准从知识本位走向能力本位,重视全面发展;考试科目从零散、分科走向融合,强调能力立意;考试方式从单一走向多元,注重综合评价;招生录取从效率优先到更加注重公平,实施阳光工程;招生计划从质量优先走向综合考量,实施政策补偿。新一轮高考改革的价值选择,应遵循教育规律,回归高考基本功能;坚持与时俱进,平衡多元价值取向;加强科学决策,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2.新高考改革中的新问题、新现象研究

作为新高考改革试点省市,上海、浙江新高考制度方案实施中衍生的新问题、新现象成为学者们集中关注与深入探讨的焦点,通过梳理发现这些研究主要涉及以下两类:

(1)对新高考选科科目问题研究。刘宝剑(2015)通过对浙江省240所普通高中的2014级的23688名高中生的调查显示,学生高考选考科目除化学、技术较低外,其他5科差异不明显,这跟后续的实践中选考物理学科比例下滑存在较大出入。柯政(2018)针对浙江上海试点方案中存在对物理、化学等科学学科的重视不够,高中生科学素养受到影响等问题进行了反思性追问,并提出“三板斧”的建议;而杨燕燕,余文一(2017)则认为浙江物理选科比

例下滑的症结在于新高考中的静态赋分,由此提出运用“分区调整”的动态赋分方案模型对新高考中静态赋分及其负面效应的修正;张天若(2018)基于江苏2003,2008高考方案实施下的江苏省Y市高考选科数据分析,认为高考改革制度方案的设计需要避免在高考选拔制度中鼓励考生“投机”、充分认识高考选考科目的选考群体及育人功能、重视高考方案对高中教学和学生知识结构的影响。这一研究强调重视高考考试内容选择与后续学习之间的关联性对于上海浙江高考选科问题破解提高了很大的参照。此外,胡中锋,董标(2017)运用教育测量学方法得出新高考中的核心科目设置不科学、选考科目择定不合理、等权求和方法不适宜的结论。

(2)新高考制度实施中的高中教学、管理问题研究。张紫屏(2016)认为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高中教学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与全面育人的价值追求势必会遭遇“线性简单思维主导下的教学整体割裂,全科走班制教学遭遇教育成本瓶颈,储蓄式教学根深蒂固”等现实困境;纪德奎,朱聪(2016)针对新高考改革中的走班制问题,提出辩证认知走班制,建立走班管理机制,优化走班过程,构建互联网+走班教学模式,弘扬乡土人文,提升走班制内涵与价值。韩平等人(2018)认为浙江新高考、新课改下的新问题主要有:“抢跑”和“潮汐”导致师生负担并未得到有效缓解;学校办学条件难以完全落实;高等教育对高中教育的指导能力并没有完全展现。

袁振国教授(2018)也基于上海、浙江高考试点情况总结出新高考中需要重视的五大问题:如何在增强选择性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避免弃难就易,造成物理等科学素养的下降;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和使用评价结果,避免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不用或误用。如何进一步提高高考计分与分数合成的科学性;高校如何提升招生能力,如何利用这次改革的红利,提高自己的办学水平和招生能力;如何改善条件,为高考改革的顺利推进保驾护航。

3.新高考改革中的综合素质评价与高校招生自主权研究

刘志军,张红霞(2018)提出综合素质评价在高校招生中使用的国际经验与现实可行性、程序设计与实施、可能存在的风险与保障条件进行理论追问。李星云,姜洪友(2018)等人通过对浙江师范大学的个案研究发现,高考成绩全面落后的“三位一体”综合评价录取的学生在专业认同、平均学分绩点、党组织与学生组织参与、获奖、竞赛、荣誉等方面整体优于同专业普通高考浙江省内招录学生。田爱丽,严凌燕(2018)也通过对上海市高考综合改革9所试点高校以及上海纽约大学的录取实践考察发现,综合评价试点高校通过组织校测、参考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纪实报告、综合高考与学业考试成绩等方式,初步形成了综合评价招生的意义。此外,还有一些研究者也从规范研究层面论证了新高考改革中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提高高校运用招生自主权的专业能力的意义以及对高考问题破解的价值(刘世清、崔海丽等,2018;秦春华,2018)。

4.已有研究的关联性评价

尽管新高考制度启动与实施时间较短,但学者们对于新高考改革研究却取得不少成果,这些为本研究提供一定坚实的基础,即新高考制度的价值取向分析能够为本研究提供指引;对于上海、浙江方案实施的选科偏低、教学转型、多元评价等问题的分析与建议给予本研究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不过从国家新高考改革内容与要求而言,还有以下问题值得深入探讨:一是国家“放管服”背景下的高中学校如何办学(教学和管理)、政府如何设计考试要求、如何进行多元评价,以及三者之间如何联动是新高考制度设计的关键问题;二是新高考改革中的师资短缺、高校招生自主权、多元评价方法等问题与对策研究。

(四)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选题意义——构建科学合理的自主办学、分类考试、多元评价录取机制。本课题立足于新高考制度设计要求和可能面临的重大问题,结合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多元评价理论相关知识,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