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ST堆叠技术原理和配置详解自制经典学习笔记
(2021年整理)交换机集群、堆叠、级联详解
(完整版)交换机集群、堆叠、级联详解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版)交换机集群、堆叠、级联详解)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版)交换机集群、堆叠、级联详解的全部内容。
(完整版)交换机集群、堆叠、级联详解编辑整理:张嬗雒老师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我们任然希望 (完整版)交换机集群、堆叠、级联详解这篇文档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我们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到下面的留言区,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下载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 <(完整版)交换机集群、堆叠、级联详解〉这篇文档的全部内容。
交换机集群方式编辑一、级联级联可以定义为两台或两台以上的交换机通过一定的方式相互连接。
根据需要,多台交换机可以以多种方式进行级联。
在较大的局域网例如园区网(校园网)中,多台交换机按照性能和用途一般形成总线型、树型或星型的级联结构。
城域网是交换机级联的极好例子.目前各地电信部门已经建成了许多市地级的宽带IP城域网.这些宽带城域网自上向下一般分为3个层次: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核心层一般采用千兆以太网技术,汇聚层采用1000M/100M以太网技术,接入层采用100M/10M以太网技术,所谓"千兆到大楼,百兆到楼层,十兆到桌面"。
这种结构的宽带城域网实际上就是由各层次的许多台交换机级联而成的.核心交换机(或路由器)下连若干台汇聚交换机,汇聚交换机下联若干台小区中心交换机,小区中心交换机下连若干台楼宇交换机,楼宇交换机下连若干台楼层(或单元)交换机(或集线器)。
VSU技术
VSU技术1、概述1.1 简介传统的网络中,为了提高网络的可靠性,一般在核心层或汇聚层将两台设备配置成双核心,起冗余备份作用,接入、汇聚设备分别连接两条链路到备份的双核心。
下图显示的就是这样的一种典型的传统网络架构。
冗余的网络架构增加了网络设计和操作的复杂性,同时大量的备份链路也降低了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减少了投资回报率。
图 1-1 传统网络结构VSU(Virtual Switching Unit)是一种网络系统虚拟化技术,支持将多台设备组合成单一的虚拟设备。
如图表2 所示,接入、汇聚、核心层设备都可以组成VSU,形成整网端到端的VSU 组网方案。
和传统的组网方式相比,这种组网可以简化网络拓扑,降低网络的管理维护成本,缩短应用恢复的时间和业务中断的时间,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
图 1-2 端到端的VSU 组网方案1.2 基本概念VSU 系统VSU 系统是由传统网络结构中的两台或多台设备组成的单一的逻辑实体,例如位于下图的汇聚层的VSU 系统可以看作单独的一台设备与核心层、接入层进行交互。
图 1-3 汇聚层的VSU上图的VSU 网络结构中,成员之间通过内部的链路组成逻辑实体,接入层设备通过聚合链路与VSU 建立连接。
这样在接入层和汇聚层之间避免了二层环路,另外由于VSU 减少了路由实体的数目,也简化了三层网络拓扑。
图 1-4 接入层的VSU除了核心、汇聚层设备外,接入层设备也可以组成VSU 系统。
对于接入可用性要求高的服务器,一般使用“单服务器多网卡绑定为Aggregate Port 口(简称AP 口)”技术来与接入层设备相连。
由于AP 要求只能接入在同一台接入设备上,所以单台设备故障的风险增加了。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应用VSU 解决这个问题。
在VSU 模式下,服务器可以使用多网卡绑定为AP 口,连接同一个VSU 组内不同的成员设备,这样可以防止接入设备的单点失效,或是单条链路失效导致的网络中断。
VSU 域标识VSU 域具有唯一标识Domain ID。
配置交换机堆叠的技术知识
配置交换机堆叠的技术知识配置交换机堆叠的技术知识学会配置交换机堆叠步入新技术的顶峰配置交换机堆叠和级连,有一定基础的读者一定听说过这两个概念,下面简单介绍下。
所谓的堆叠就是用专门的线将交换机的背板连到一起,这种方式更稳定,传输性能也不错,因为背板速率要比普通端口高得多。
作为网络管理员的我们都会面对配置交换机堆叠的工作,毕竟几乎所有中小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络,连接各个计算机的最常见的设备就是交换机。
因此维护交换机这样的工作就落到了网络管理员的身上。
可能有的读者会说——交换机连接起来不就能用了吗?还用配置吗?实际上如果仅仅使用交换机的互联功能,那么将其接通电源然后用反线连接计算机和交换机端口就可以正常使用了。
但是作为合格的网络管理员不仅仅是使用网络设备,还要用好网络设备。
所以更应该对交换机的配置有一个清晰深入的了解,实际上在日常工作中网络管理员经常会接到领导布置下来的优化网络等任务,这时能否掌握交换机的配置操作就非常关键了。
交换机自身配置有很多种,今天我们主要来谈一谈连接交换机方面的配置。
因为市面上交换机端口最多只有48个,而公司内部计算机的数量却远远超过48台,这时如果希望全公司电脑全部连接到一个网段的话,就需要至少两台甚至更多的交换机。
如何将这些交换机连接到一起就成为一个难题。
配置交换机堆叠和级连:一共有两种方法提供给我们连接多台交换机,依次是配置交换机堆叠和级连。
有一定基础的读者一定听说过这两个概念,下面简单介绍下。
级连是最常见最简单的连接交换机的方法,他是用一根网线连接两台交换机的两个端口,这根网线一定要是反线才行。
当然我们也可以用网线连接一台交换机的UPLINK接口和另一台交换机的普通端口,这时需要的是正线。
用这种方法连接多台交换机就称为级连,他在操作上是非常简单的,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性能,毕竟交换机之间的传输被限制在狭小的100M端口速率上,传输的稳定性也值得商榷。
与级连相对应的连接多个交换机的方法就是本文介绍的重点——堆叠了。
堆叠连接器的工作原理
堆叠连接器的工作原理A stack connector, also known as a board-to-board connector, is a type of connector used to connect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s) together. 堆叠连接器,也被称为板对板连接器,是一种用于连接印刷电路板(PCB)的连接器类型。
These connectors are commonly used in electronic devices and systems where space is limited and a low-profile connection is necessary. 这些连接器常用于空间有限且需要低轮廓连接的电子设备和系统中。
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a stack connector is quite simple. 堆叠连接器的工作原理非常简单。
The connector consists of two mating halves, with one half mounted on each PCB that needs to be connected. 该连接器由两个配对的半部分组成,每个半部分安装在需要连接的PCB上。
The mating halves are then stacked on top of each other, allowing the electrical connections to be made between the two PCBs. 这两个配对的半部分然后叠放在彼此之上,使得两个PCB之间的电气连接能够实现。
One common type of stack connector is the mezzanine connector. 一种常见的堆叠连接器类型是中间层连接器。
VSS配置规范学习笔记
VSS配置规范学习笔记
1.对两台交换机的全局配置。
先将交换机配成redundancy;main cpu;运行文件同步;模
式变成SSO。
如果要配置OSPF协议的话将OSPF的模式变成NSF。
2.交换机的域配置。
将做成VSS的交换机配置相同的域,virtual模式,配置主交换机的为
1号,冗余交换机为2号;配置主交换的的优先级高于冗余交换机的优先级;打开交换机专门为域保留的MAC地址。
3.对VSL链路配置。
对VLS链路做PORT-CHANAL,并且在PORT-CHANNAL下的端口关闭二
层交换功能,三层地址。
记录链路状态日志。
并且配置成TRUNK使用动态主干协议。
4.配置双活端口检测。
因为VSS技术其实是一种堆叠的技术,从外面看其实是只有一台设
备,所以两台设备内部链路的配置无需运用二层交换和IP地址。
这里只需将VSS采用fast-hello的双活模式。
01-08 堆叠配置
8堆叠配置关于本章通过组建堆叠iStack,可以实现网络大数据量转发和高可靠性。
8.1 iStack简介堆叠iStack(Intelligent Stack)是指将多台支持堆叠特性的交换机设备组合在一起,从逻辑上组合成一台交换设备。
8.2 设备支持的堆叠特性设备支持的堆叠特性包括:堆叠建立、堆叠的管理和维护等。
8.3 堆叠的连接拓扑介绍堆叠的两种拓扑结构。
8.4 缺省配置介绍系统常见参数的缺省配置。
8.5 配置堆叠通过配置成员设备的相关属性,可以建立堆叠系统。
8.6 配置举例介绍堆叠配置举例。
请结合配置流程图了解配置过程。
配置示例中包括组网需求、配置思路等。
8.1 iStack简介堆叠iStack(Intelligent Stack)是指将多台支持堆叠特性的交换机设备组合在一起,从逻辑上组合成一台交换设备。
堆叠系统建立之前,每台交换机都是单独的实体,有自己独立的IP地址和MAC地址,对外体现为多台交换机,用户需要独立的管理所有的交换机;堆叠建立后堆叠成员对外体现为一个统一的逻辑实体,用户使用一个IP地址对堆叠中的所有交换机进行管理和维护,如图8-1所示。
通过交换机堆叠,可以实现网络大数据量转发和网络高可靠性,同时简化网络管理。
图8-1堆叠示意图基本概念●角色堆叠中所有的单台交换机都称为成员交换机,按照功能不同可以分为三种角色:–主交换机主交换机,即Master,负责管理整个堆叠。
堆叠中只有一台主交换机。
–备交换机备交换机,即Standby,是主交换机的备份交换机。
堆叠中只有一台备交换机。
–从交换机从交换机,即Slave,除主、备交换机外,堆叠中所有交换机都是从交换机。
●堆叠ID堆叠ID,即成员编号(Member ID),用来标识和管理成员交换机,堆叠中所有成员交换机的堆叠ID都是唯一的。
●堆叠优先级堆叠优先级是成员交换机的一个属性,主要用于角色选举过程中确定成员交换机的角色,优先级值越大表示优先级越高,优先级越高当选为主交换机的可能性越大。
堆叠自动编码器的深度学习理论解读(六)
深度学习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多层神经网络的模型来实现对复杂特征的学习和表征。
堆叠自动编码器(Stacked Autoencoders)作为深度学习中的一种典型算法模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文将对堆叠自动编码器的深度学习理论进行解读。
一、自动编码器自动编码器是一种无监督学习的神经网络模型,其主要作用是将输入数据进行编码和解码,以实现对数据特征的学习和重构。
自动编码器由编码器和解码器两部分组成,编码器将输入数据映射到隐藏层,解码器将隐藏层的表征映射回原始数据空间。
自动编码器通过最小化重构误差来学习数据的高阶特征表示,从而实现对数据的压缩和重建。
二、堆叠自动编码器堆叠自动编码器是一种多层自动编码器的组合模型,通过将多个自动编码器进行堆叠和训练,实现对数据特征的逐层提取和学习。
在堆叠自动编码器中,每一层的编码器都将上一层的隐藏层作为输入,从而实现对数据特征的逐层抽象和表示。
通过堆叠多个自动编码器,可以实现对数据更加抽象和高阶的特征表示,从而提高模型对复杂数据的表征能力。
三、深度学习理论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多层神经网络模型的机器学习方法,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多层非线性变换来实现对数据高阶特征的学习和提取。
深度学习的理论基础包括分层特征学习、分层表示学习和分层抽象学习,其中堆叠自动编码器作为一种经典的深度学习模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四、堆叠自动编码器的优势堆叠自动编码器作为一种深度学习模型,具有以下几点优势:1. 分层特征学习:堆叠自动编码器通过多层非线性变换来实现对数据特征的逐层学习和提取,从而实现对复杂数据的高阶表征。
2. 分层表示学习:堆叠自动编码器将数据特征表示映射到隐藏层,实现对数据特征的分层表示和抽象,提高了模型对数据的表征能力。
3. 分层抽象学习:堆叠自动编码器通过逐层的抽象学习,可以实现对数据更加抽象和高阶的特征表示,从而提高了模型对复杂数据的泛化能力。
交换机堆叠模式及原理介绍
堆叠是指将一台以上的交换机组合起来共同工作,以便在有限的空间内提供尽可能多的端口。
多台交换机经过堆叠形成一个堆叠单元。
可堆叠的交换机性能指标中有一个"最大可堆叠数"的参数,它是指一个堆叠单元中所能堆叠的最大交换机数,代表一个堆叠单元中所能提供的最大端口密度。
堆叠与级联这两个概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堆叠可以看作是级联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级联的交换机之间可以相距很远(在媒体许可范围内),而一个堆叠单元内的多台交换机之间的距离非常近,一般不超过几米;级联一般采用普通端口,而堆叠一般采用专用的堆叠模块和堆叠电缆。
堆叠模式1、菊花链堆叠模式菊花链堆叠模式是利用专用的堆叠电缆,将多台交换机以环路方式串接起来,组建成一个交换机堆叠组。
菊花链堆叠模式中的冗余电缆只是冗余备份作用,也可以不连接。
采用菊花链堆叠模式,从主交换机到最后一台从交换机之间,数据包要历经中间所有交换机,传输效率较低,因此堆叠层数不宜太多。
菊花链堆叠模式虽然保证了每个交换机端口的带宽,但是并没有使多交换机之间数据的转发效率得到提升,而且堆叠电缆往往距离较短,因此采用菊花链堆叠模式时,主要适用于有大量计算机的机房。
2、星形堆叠模式星形堆叠要求主交换机有足够的背板带宽,并且有多个堆叠模块,然后使用高速堆叠电缆将交换机的内部总线连接成为一条高速链路。
星形堆叠的优点是传输速度要远远超过交换机的级联模式,而且可以显著地提高堆叠交换机之间数据的转发速率。
一个堆叠的若干台交换机可以视为一台交换机进行管理,只需赋予1个IP地址,即可通过该IP地址对所有的交换机进行管理,从而大大减少了管理的难度。
原理1、堆叠的建立两台交换机启动时,通过相互竞争,其中一台成为堆叠主机,另一台成为堆叠备机。
竞争的规则如下:第一,系统的运行状态:已启动并正常运行的交换机优先级高于正在启动的交换机,前者成为CSS主机。
第二,堆叠的优先级:如果运行状态相同,则优先级高的交换机成为CSS主机。
堆叠实验标准
堆叠实验标准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物体堆叠的规律和特点,通过对不同形状、大小、材质的物体进行堆叠,分析受力情况、稳定性以及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为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堆叠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支持。
二、实验原理物体堆叠实验主要涉及静力学和动力学的基本原理。
在静力学方面,需要考虑物体的重量、形状、重心位置等因素对稳定性产生的影响;在动力学方面,需要考虑物体在堆叠过程中的运动状态、加速度等动态参数的变化。
此外,还需要考虑物体之间的摩擦力、空气阻力等因素。
三、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器材:选择不同形状、大小、材质的物体,如立方体、球体、长方体等,并测量其尺寸和质量。
2.设计实验方案: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包括实验步骤、需要测量的参数以及预期结果等。
3.搭建实验装置:根据实验方案,搭建合适的实验装置,确保物体可以稳定地堆叠在一起。
4.进行实验:按照实验方案,逐步进行实验,记录每一步的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
5.分析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对物体堆叠的规律和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受力情况、稳定性和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6.撰写实验报告:整理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撰写详细的实验报告,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价。
四、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果:1.不同形状、大小、材质的物体在堆叠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稳定性和受力情况。
例如,球体由于重心位置较高,堆叠时容易失去稳定性;而立方体由于具有平整的表面和对称的形状,堆叠时稳定性较好。
2.物体之间的摩擦力和空气阻力对堆叠过程产生重要影响。
在物体之间添加润滑剂或减少空气阻力可以有效提高堆叠的稳定性和效率。
3.受力分析表明,堆叠物体的重心位置和形状对受力情况产生显著影响。
优化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可以降低堆叠过程中的压力和摩擦力。
五、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物体堆叠的稳定性和受力情况受到物体形状、大小、材质以及堆叠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进行设计和优化。
WY01000030 堆叠技术介绍.
3
[H3C]irf member 1 renumber 3 [H3C]irf member 1 irf-port 1 port 2 [H3C]irf member 1 irf-port 2 port 3 4
20
本章总结
堆叠的主要特性
堆叠的分类
堆叠的拓扑结构 IRF Lite IRF
IRF管理维护命令
登录从设备
irf switch-to member-id
登录从设备仅仅可以查看从设备的状态,而不能
执行配置
显示IRF堆叠状态
display irf [topology| configuration]
显示IRF主备倒换记录
display switchover state [ member-id ]
理解堆叠技术的应用及背景 熟悉堆叠技术的工作原理 配置堆叠设备 收集堆叠设备的运行状态信息 对堆叠设备进行故障排除
目录
堆叠概述 IRF Lite堆叠概述 IRF Lite堆叠的配置 IRF堆叠概述 IRF的配置
堆叠技术的诞生
典型级联网络拓扑
设备众多,管理IP数量大
堆叠技术简介
日期: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使用与传播 H3C网络学院v3.0
引入
用户数量剧增,设备端口密度不够 设备数量越来越多,管理越来越麻烦
业务不间断需求越来越高,设备必须具备高可靠性,
甚至高冗余度 业务不断扩张,网络扩容越来越频繁
课程目标
学习完本课程,您应该能够:
管理复杂
5
什么是堆叠
堆叠由一个主设备和若干个从设备组成
链路聚合与堆叠技术
链路聚合与堆叠技术
链路聚合(Link Aggregation)与堆叠技术(Stacking)是两种常用于增强网络连接可靠性和带宽的技术。
以下是这两种技术的详细介绍:
链路聚合(Link Aggregation)
链路聚合是一种增加网络带宽的技术,通过将多个物理链路组合成一个逻辑链路,来实现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
当网络发生故障时,聚合链路能够提供更高的可用性。
链路聚合的工作原理是,当多个物理链路被聚合在一起后,它们被视为一个单独的逻辑链路。
这样可以在不改变上层协议的情况下,增加数据的传输带宽。
当某个物理链路出现故障时,聚合路由协议能够快速检测到,并将数据流量自动切换到其他可用的物理链路上。
堆叠技术(Stacking)
堆叠技术是一种增强网络设备可靠性的技术,通过将多个网络设备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逻辑上的单一设备。
堆叠技术可以让多台网络设备作为一个整体来工作,共享资源和状态信息。
这样可以实现设备间的负载均衡,避免某个设备过载的情况发生。
当某个设备出现故障时,堆叠技术能够自动将流量切换到其他设备上,保证网络的连通性和稳定性。
总的来说,链路聚合和堆叠技术都是为了增强网络的可靠性和性能。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网络的具体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技术。
堆叠设计入门知识点
堆叠设计入门知识点堆叠设计是一种流行的设计风格,它通过层叠不同元素,创造出独特而有趣的效果,受到许多设计师和艺术家的喜爱。
本文将介绍堆叠设计的入门知识点,包括设计原则、常用工具和技巧等。
一、设计原则在进行堆叠设计之前,了解设计原则非常重要。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设计原则,可以帮助你创建出吸引人的堆叠设计作品。
1. 对比:通过使用不同的颜色、形状、大小等元素来制造对比,从而吸引人们的眼球。
2. 平衡:在堆叠设计中,要保持整体的平衡感,使得各个元素之间的分布均匀,避免视觉上的不稳定感。
3. 重复:在设计中运用重复的元素,可以增加统一感和连贯性。
4. 简约:遵循简约设计原则,避免过度堆砌元素,保持整体的简洁与清晰。
二、常用工具在进行堆叠设计时,可以选择不同的工具来辅助创作。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设计工具,可以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
1. Photoshop:作为一款专业的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可以帮助你对图片进行剪裁、调整颜色和添加效果等操作。
2. Illustrator:作为矢量图形编辑软件,Illustrator可以帮助你创建和编辑各种形状,方便进行堆叠设计中的图形处理。
3. Sketch:作为一种界面设计工具,Sketch可以帮助你创建各种UI 元素,适用于网页设计和移动应用设计。
4. Canva:作为一款在线设计工具,Canva提供了许多模板和素材,方便非设计师快速进行堆叠设计。
三、技巧与实践除了掌握设计原则和使用设计工具,掌握一些堆叠设计的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几个实用的技巧,帮助你在设计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1. 层次感:通过调整不同元素的大小、透明度和位置等属性,增加堆叠设计的层次感,使得设计更加立体和有趣。
2. 色彩搭配:选择合适的配色方案,使得不同元素之间的色彩呈现和谐统一,同时也要注意色彩的对比度。
3. 线条运用:运用线条可以增强设计的结构感和动态感,同时也可以用线条来划分不同区块。
交换机堆叠技术原理步骤教程
交换机堆叠技术原理步骤教程交换机工作于OSI参考模型的第二层,即数据链路层。
交换机内部的CPU会在每个端口成功连接时,通过将MAC地址和端口对应,形成一张MAC表,可能很多用户不了解堆叠技术,本文将详细介绍交换机堆叠技术,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下具体介绍1、catlyst 1900-------大多采用菊花链,(我认为和级联没有区别),但是cisco认为是堆叠,:( 菊花链:顾名思义就使把交换机一个一个串接起来(使用交叉线)。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台要和第四台通信,,,必须经过2、3台。
可以想象数据在传输的过程中需要转发多次。
位于不同交换机端口的电脑之间通信速度大打折扣。
还有影响别的电脑的通信。
很容易形成都塞。
switch1----switch2----switch3---switch42、catalyst 2900xl---采用专用电缆(fast Etherchannel)和堆叠模块(castlyst 2916mxl--我从根本处买了一台)大致图:Catalyst 2900XL||Catalyst 2900M- XL------ Catalyst 2900XL| || |------Catalyst 2900 XL||Catalyst 2900 XL这种堆叠端口的速度和单台是差不多的。
3、Catalyst 3500XL/2900XL的堆叠,可以选用2种堆叠方法:菊花链法(提供1G的带宽)或点对点法(提供 2G的带宽)。
a:半双工菊花链switch----switch----switch---switch---switchb:半双工菊花链冗余switch----switch----switch---switch---switc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点对点法:可以使用3508g-xl将3500xl与2900xl堆叠。
switch----switch----switch---switch---switch| | | | || | | ...... || _______| | | ........| | ---------------| | || | |....................| |switch .......................... |d:点对点法冗余:可以使用2台3508g-xl将3500xl与2900xl堆叠。
交换机堆叠模式及原理介绍
交换机堆叠模式及原理介绍前言:大家好,我是薛哥。
堆叠是指将一台以上的交换机组合起来共同工作,以便在有限的空间内提供尽可能多的端口。
多台交换机经过堆叠形成一个堆叠单元。
可堆叠的交换机性能指标中有一个'最大可堆叠数'的参数,它是指一个堆叠单元中所能堆叠的最大交换机数,代表一个堆叠单元中所能提供的最大端口密度。
堆叠与级联这两个概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堆叠可以看作是级联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级联的交换机之间可以相距很远(在媒体许可范围内),而一个堆叠单元内的多台交换机之间的距离非常近,一般不超过几米;级联一般采用普通端口,而堆叠一般采用专用的堆叠模块和堆叠电缆。
正文:堆叠模式1、菊花链堆叠模式菊花链堆叠模式是利用专用的堆叠电缆,将多台交换机以环路方式串接起来,组建成一个交换机堆叠组。
菊花链堆叠模式中的冗余电缆只是冗余备份作用,也可以不连接。
采用菊花链堆叠模式,从主交换机到最后一台从交换机之间,数据包要历经中间所有交换机,传输效率较低,因此堆叠层数不宜太多。
菊花链堆叠模式虽然保证了每个交换机端口的带宽,但是并没有使多交换机之间数据的转发效率得到提升,而且堆叠电缆往往距离较短,因此采用菊花链堆叠模式时,主要适用于有大量计算机的机房。
2、星形堆叠模式星形堆叠要求主交换机有足够的背板带宽,并且有多个堆叠模块,然后使用高速堆叠电缆将交换机的内部总线连接成为一条高速链路。
星形堆叠的优点是传输速度要远远超过交换机的级联模式,而且可以显著地提高堆叠交换机之间数据的转发速率。
一个堆叠的若干台交换机可以视为一台交换机进行管理,只需赋予1个IP地址,即可通过该IP地址对所有的交换机进行管理,从而大大减少了管理的难度。
原理1、堆叠的建立两台交换机启动时,通过相互竞争,其中一台成为堆叠主机,另一台成为堆叠备机。
竞争的规则如下:第一,系统的运行状态:已启动并正常运行的交换机优先级高于正在启动的交换机,前者成为CSS主机。
堆叠自动编码器的自编码原理解析
堆叠自动编码器是一种用于学习数据表示的神经网络模型。
它的原理是将输入数据经过一系列的编码和解码过程,最终得到一个能够重构输入数据的表示。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堆叠自动编码器的自编码原理,并探索它在机器学习领域的应用。
自编码器是一种无监督学习算法,其目标是学习输入数据的有效表示。
堆叠自动编码器是自编码器的一种变种,它由多层自动编码器组成,每一层都学习输入数据的不同表示。
通过堆叠多层自动编码器,可以得到更加复杂和抽象的数据表示,从而提高模型的性能和泛化能力。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自编码的基本原理。
自编码器通常包括两部分:编码器和解码器。
编码器负责将输入数据转换为隐藏表示,而解码器则负责将隐藏表示转换回原始输入数据。
在训练过程中,自编码器的目标是最小化重构误差,即输出数据和原始输入数据之间的差异。
在堆叠自动编码器中,每一层都包含一个编码器和一个解码器。
第一层的编码器负责学习输入数据的基本特征,而第一层的解码器负责将这些特征转换回原始输入数据。
随着层数的增加,每一层的编码器将学习到越来越抽象和高级的特征,从而得到更加复杂的数据表示。
这种逐层学习的方式使得堆叠自动编码器能够有效地捕获数据的分层结构和高级特征。
堆叠自动编码器的自编码原理基于反向传播算法和梯度下降优化。
在训练过程中,通过最小化重构误差来调整模型参数,从而使得模型能够学习到输入数据的有效表示。
在每一层的训练过程中,反向传播算法将计算每一层的梯度,并通过梯度下降算法来更新模型参数。
通过多次迭代训练,堆叠自动编码器将逐渐学习到输入数据的复杂表示,并提高模型的性能。
堆叠自动编码器在机器学习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特征提取、数据降维、图像生成、语音识别等多个领域。
在特征提取方面,堆叠自动编码器能够学习到数据的高级特征,从而提高模型的分类和回归性能。
在数据降维方面,堆叠自动编码器能够将高维数据转换为低维表示,从而减少数据的存储和计算成本。
在图像生成和语音识别方面,堆叠自动编码器能够生成逼真的图像和识别准确的语音。
堆叠机的原理和应用
堆叠机的原理和应用堆叠机是一种常用于工业生产线的机器设备,它具有重要的原理和应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堆叠机的原理和其广泛的应用领域。
堆叠机的原理:堆叠机是一种自动化机器设备,通常由控制系统、操作台、传动装置和堆叠系统等组成。
它的主要原理是通过传动装置控制堆叠系统,将物体按照特定的规则进行堆叠和运输。
在堆叠机的堆叠系统中,常见的堆叠方式有层叠式、交叉式和夹持式等。
层叠式堆叠是将物体按照一定的层叠规则依次放置在一起,形成一个稳定的堆叠结构。
交叉式堆叠是将物体沿着交叉方向进行重叠堆叠,以便节省空间。
夹持式堆叠是通过夹持工具固定物体,然后将其堆叠在一起。
不同的堆叠方式适用于不同的物体和应用场景。
堆叠机的传动装置通常由电动机、气动元件、液压装置等组成。
传动装置的作用是驱动堆叠系统的运动,使物体能够准确地进行堆叠和运输。
同时,传动装置还可以控制堆叠速度、堆叠力度和堆叠精度,以满足不同物体的堆叠需求。
堆叠机的应用:堆叠机是一种多功能的机器设备,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以下是堆叠机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示例:1. 物流仓储行业:堆叠机主要应用于物流仓储行业,用于自动化堆叠和运输货物。
例如,在大型物流中心,堆叠机可以实现对货物的分拣、堆叠、运输和装载等功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人力成本。
2. 食品加工行业:堆叠机在食品加工行业的应用非常普遍。
例如,在饼干生产线上,堆叠机可以将饼干自动堆叠成整齐的矩阵,然后进行包装和装运。
3. 纸品印刷行业:堆叠机在纸品印刷行业中起到关键作用。
例如,对于印刷纸张的堆叠任务,堆叠机可以高效地完成,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保证了堆叠质量。
4. 汽车制造行业:堆叠机在汽车制造行业的使用广泛。
例如,在汽车装配线上,堆叠机可以将零部件自动堆叠起来,然后按照标准程序进行装配,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装配质量。
除了以上行业,堆叠机还在家电制造、医药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堆叠机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堆叠集成模型原理
堆叠集成模型原理堆叠集成模型是一种机器学习技术,旨在通过组合多个单一模型的预测结果来提高整体的预测性能。
它通过层级结构将多个模型连接在一起,使得每个模型的输出成为下一层模型的输入。
在每一层中,模型通过学习上一层模型的预测误差来提高整体性能。
堆叠集成模型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不同模型之间的互补性和组合效应来提高预测性能。
每个单一模型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可能在某些情况下表现良好,但在其他情况下表现较差。
通过将多个模型的预测结果组合起来,可以弥补单一模型的不足,从而提高整体的预测准确率和鲁棒性。
堆叠集成模型通常由两个或多个层级组成。
在第一层级中,多个单一模型被独立训练,并对待预测样本进行预测。
这些模型可以是不同类型的机器学习算法,如决策树、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等。
每个模型将生成一个预测结果作为第二层级的输入。
在第二层级中,一个元模型(也称为组合模型)被训练来使用第一层级模型的预测结果作为输入,并生成最终的预测结果。
元模型可以是任何机器学习算法,但通常选择简单且易于解释的模型,如线性回归、逻辑回归等。
元模型的训练目标是最小化预测误差,以提高整体的预测性能。
为了防止过拟合,堆叠集成模型通常使用交叉验证的方法进行训练和评估。
具体而言,训练数据被划分为多个子集,其中一部分用于训练第一层级模型,另一部分用于评估模型的性能。
然后,使用不同的子集组合来训练不同的第一层级模型,并将它们的预测结果用于训练元模型。
最终,通过对测试数据进行预测并计算评估指标,可以评估堆叠集成模型的性能。
堆叠集成模型具有以下优点:首先,它能够充分利用不同模型之间的互补性,从而提高整体的预测性能。
其次,通过组合多个模型的结果,可以减少单一模型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增强预测的鲁棒性。
最后,堆叠集成模型能够自动选择和组合最佳的模型组合,无需手动调整和优化。
然而,堆叠集成模型也存在一些挑战和注意事项。
首先,构建和训练堆叠集成模型需要更多的计算资源和时间,尤其是在模型规模较大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VST1.1概述1.1.1产生背景长期以来,交换机在组网应用中多采用层次化的网络结构,网络一般分为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
为了增强网络的可靠性,通常在核心层部署两台核心交换机,然后所有的汇聚层交换机都通过两条链路分别“双归”到两台核心交换机,如图1所示。
图1-1 传统网络组网结构当这种网络结构采用二层技术实现,由于冗余链路的存在,导致网络出现环路问题,不得不配置STP/RSTP/MSTP协议来消除环路。
而实际应用中往往由于设备故障或链路中断等原因,可能导致STP/RSTP/MSTP拓扑振荡,而STP/RSTP/MSTP的收敛时间又比较长,从而影响网络的正常运行。
同时,生成树协议为了消除环路,需要把一些链路阻塞,没有利用这些链路的带宽,造成带宽资源浪费。
而在三层组网中,为了实现冗余备份,通常采用VRRP协议,状态为master的交换机发生故障,处于backup状态的交换机至少要等3秒钟才会切换成master。
故障恢复时间一般在秒级。
同时,也存在网络拓扑复杂,管理困难等问题。
随着网络稳定性和设备可靠性要求的不断提高,我司针对高端交换机提出了一种将两台或多台物理交换机组合成一台虚拟交换机的技术,即虚拟交换技术(Virtual Switching Technology,简称为VST),如图2所示,图1-2 应用虚拟交换技术(VST)的网络结构核心层的两台交换机之间通过VSL链路连接,并通过虚拟化技术形成一个虚拟交换,汇聚层交换机通过上联链路分别连接到核心层的物理交换机上,并分别在汇聚交换机和核心交换机上实现链路聚合,最终把左侧的网络结构简化为右侧的网络结构。
需要指出的是,为了描述方便,虽然本技术白皮书主要是针对核心层应用来描述和举例的,事实上,VST技术作为一种通用的技术架构,可以应用到网络的汇聚层和接入层。
1.1.2技术特点虚拟交换技术相对传统二层生成树和三层VRRP技术,具有下列优势:⚫带宽成倍增加并充分利用。
虚拟交换技术不需要把一些链路阻塞,从而有效利用这些链路的带宽,不会造成带宽资源浪费,相对传统的技术方案,带宽成倍增加。
另外,通过跨设备和跨板卡的聚合链路既可以提供冗余链路,又可以实现动态负载均衡,充分利用所有带宽。
⚫简化网络拓扑。
通过VST技术形成虚拟交换机(VS)在网络中相当于一台交换机,并通过聚合链路和周边设备相连,由于不存在二层环路,所以没必要配置STP/RSTP/MSTP协议。
各种控制层协议运行在一台虚拟交换机上,减少了设备间大量协议报文的交互,缩短了路由收敛时间。
⚫故障恢复时间缩短到毫秒级。
虚拟交换机和周边设备通过聚合链路连接,如果其中一条成员链路出现故障,切换到另一条成员链路的时间是50到200毫秒。
既提供了冗余链路,又可以实现负载均衡,充分利用所有带宽。
⚫简化管理。
两台或多台交换机组成虚拟交换机以后,管理员可以对多台交换机统一管理,而不需要连接到多台交换机分别进行配置和管理。
1.2系统架构虚拟交换技术(VST)是基于分布式内部交换网络(Fabric)技术,把两台或多台物理设备通过特殊的虚拟交换链路(VSL)连接起来,运行特殊的软件让这些多台设备虚拟为一台逻辑设备来工作的技术。
虚拟交换技术(VST)是一个开放的、可扩展的系统,主要包括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
它的系统架构如图:从功能逻辑的角度来看,这里面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1)数据平面:数据平面包含用户可见的数据平面,即用户可见的用户端口,以及用户不可见的内部互联网络,即Fabric。
各用户端口之间的业务数据是通过内部互联网络来转发的。
虚拟交换通过连接各成员设备的内部互联网络来实现的,即虚拟交换技术的本质是分布式内部互联网络,这是实现跨设备链路聚合、跨设备端口镜像、跨设备L2 & L3 ECMP转发的硬件基础。
(2)控制和管理平面:从物理的角度来说,虚拟交换技术所涉及的每一个成员设备都是一个可以独立工作/运行的物理设备。
在虚拟交换的实现中,为了统一的管理和控制,控制平面软件实质上被分为两个部分:一个为硬件相关的部分,即保证成员设备能正常工作的设备驱动程序、机箱管理等基本功能,而另一部分是硬件无关的部分,即控制平面中的控制协议以及面用户进行设备管理的管理平面。
在虚拟设备形成的过程中,将通过角色选举出整个虚拟设备的主控设备。
从控制平面软件的角度来看,只有主控设备的控制面的上述两个部分是完全激活的,而其他成员设备只有硬件相关的部分处于激活(工作)状态,成员设备与硬件无关的控制协议和管理部分将处于Standby状态。
在虚拟设备形成以后,所有成员设备将接受主控设备控制面的统一控制和管理,从而达到虚拟为一台设备的效果。
VST硬件VST硬件主要包括:交换机硬件平台:即机架式高端交换机平台;用于设备互联的VSL链路和与之对应的物理端口:对于机架式高端交换机,VSL链路通常由线卡上的万兆端口来提供。
VST软件VST软件是在VST硬件基础之上实现设备虚拟化的的控制协议软件,它主要包括三个部分:VST协议:VST协议主要负责虚拟逻辑设备的建立和维护,主要包括VSL链路管理和链路状态监测、对端发现、拓扑收集、角色选举、成员设备软硬件版本检查、多激活检测和恢复等功能。
虚拟设备层:在VST协议基础上,实现对VST成员设备的板卡等各种资源进行管理和抽象,并对这些成员资源进行虚拟映射,从而模拟出一个虚拟的交换设备。
最终,对于运行在此系统上的各种应用和业务特性软件来说,通过虚拟设备层的抽象和屏蔽,它并不关心设备物理上的差异,即不管是真实的物理设备还是虚拟出来的VST设备,它都不需要做任何的修改。
支撑业务:基于虚拟设备层,上层的管理和控制协议软件将可以运行在VST设备中,这些服务主要包括:设备管理,包括SNMP、CLI和配置文件等配置管理内容;HA服务:HA同步和倒换服务等;业务模块:根据交换机硬件支持的业务特性,提供各种业务模块,通常包括:重要的跨机箱链路聚合和端口镜像特性;可选的二层交换功能和协议模块;可选的三层路由转发功能和协议模块;可选的MPLS交换功能和协议模块;可选的增值业务模块,如IPFIX、FW等。
1.3VST的形成1.3.1VSL物理连接VSL连接是一个专用的汇聚链路,用于相邻成员设备之间的互联。
两台或者多台成员设备要形成一台虚拟设备,首先需要将成员设备的VSL端口进行物理连接。
一个VSL逻辑端口可以跟一个VSL物理端口绑定,也可以跟多个VSL物理端口绑定以提高VSL链路的带宽及可靠性。
VST的典型连接拓扑有两类:⚫链形连接拓扑:如图2-5,主要适用于成员设备物理位置分散的组网,但当链形连接中出现链路故障时,会引起VST分裂。
⚫环形连接拓扑:相比于链形连接拓扑更为可靠。
因为环形连接中一条链路出现故障时,会变成链形连接,VST的业务不会受到影响。
注意:一台交换机上最多创建2个VSL。
两台VS之间只能用一个VSL连接,否则LMP协议会报错,从两个vsl 上接收到相同的LMP报文信息,同时其中一条VSL会自动down掉。
物理接口能力值分为normal和external。
和物理接口的性质有关,前面板为normal,后面板为external,是固定的。
接口加入vsl时的性质应该和接口本身的能力值相同,否则无法加入VSL中。
// switch#show switch vsl-channel capabilityVSL编号本地有效,两端不一致也可以建立起来。
1.3.2VST初始化将交换机从单机模式切换到VST模式,在配置模式下执行以下命令:这段提示信息的含义是,如果执行该命令后,会有四步操作:第一步:将所有端口的名称由二维转换为三维,以inteface-type memberId/slot/port方式组织。
第二步:将当前运行的startup文件备份到“startup-backup”。
第三步:保存当前配置第四步:重启设备。
VST从alone模式进入virtual模式,之前的配置文件不会加载。
有多个startup文件,VST单独有一个VST startup,保存VST相关配置,进入VST switch virtul模式时加载该文件。
同样操作,将交换机A和B从单机模式切换到VST模式。
交换机A和交换机B重启后,工作模式已经从单机模式切换为VST模式。
系统在启动过程中,将执行以下操作:检测物理链路是否双向导通。
因此建议在单机模式下先将VSL物理端口连接好,并仔细检查物理链路是否正常工作。
收集VST域内所有物理设备的拓扑信息,包括设备的域ID、成员编号、机箱类型、机箱工作模式及板卡的软件版本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判定物理设备是否具有堆叠能力。
注意:以下情况完全满足才表示设备具有堆叠能力:交换机A和交换机B的域ID相同。
交换机A和交换机B的成员ID不同且不超过它们的最大堆叠能力(4台)交换机A和交换机B的机箱工作模式必须相同。
交换机A和交换机B的板卡软件版本必须相同。
角色选举,在拓扑信息收集完成后,开始进行角色选举,拓扑内只能唯一的选举出一台设备作为VST的主控设备(Master),其余设备均为受控设备(Slave)。
1.3.3VSL链路管理LMPVSL链路的链路状态在VST应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VST链路状态影响着VST的拓扑结构,甚至引起VST分裂和合并。
因此需要在任何相邻成员设备之间使用VSL链路管理协议(LMP)来对VSL链路进行实时状态监测。
链路管理协议运行在每条VSL链路的每一物理成员链路上,VSL链路两端的成员设备分别针对每条VSL链路的每一物理成员链路独立发送和接收协议报文,从而可以确定每条物理成员链路的状态变化,继而得出VSL逻辑链路的状态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每一个VSL链路状态的变化,都可能导致VST拓扑变化,甚至引起VST分裂和合并的频繁发生。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下的发生,LMP 协议提供了灵活的报文发送时间间隔和接收时间间隔以及相应事件报告控制。
如:Vslp lmp interval interval min_rx min-interval multiplier factorinterval milliseconds,配置最小发送间隔,单位是毫秒,缺省为500,参考范围为300~5000ms,min_rx milliseconds,配置最小接收间隔,单位是毫秒,缺省为500,参考范围为300~10000ms,multiplier interval-multiplier,配置接收检测超时的倍数,缺省为12,参考范围为3~50。
这条命令实际上提供了一个VSL链路down 延迟上报机制来解决这个问题。
它的工作原理是:(1)如果VSL链路状态从up 变为down,端口不会立即向系统报告链路状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