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新高考选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30讲 生态环境与国家安全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30讲 区域经济发展
考点二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必备知识落实】 1.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工业化
必然带来 城市化 ,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 工业化 。二者是一个相
互影响、相互推动的发展过程。 2.珠江三角洲地区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和条件 (1)特定的国际环境:发达国家和地区的 产业结构 调整。 (2)国家的 对外开放 政策:是 对外开放 的前沿,有许多优惠
第30讲 区域经济发展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纲呈现] 1.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 展的方法与途径。2.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 题及解决措施。
【核心素养解读】 1.区域认知:结合图文材料,认识区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 2.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运用农业区位理论,分析区域农业发 展条件、农业布局、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可持续发展措施;结合图 文材料,分析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条件、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3.人地协调观:合理布局工农业,合理发展城市,促进人地协调发 展。
山区
发展特色农业和特 以 特色经济作物 为主,实现由___原__料____ 色产品配套加工业 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关键能力突破】 一、农业发展措施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在每年的高考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本考法常常结合我国的具体区域考查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及措施。关 键在于因地制宜,结合区域自然特征分析。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一般从两个角度分析。 (1)根据区域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因地制宜。
1.图中的果树和农作物可能为( )
A.苹果树、棉花 B.桑树、水稻
C.梨树、甘蔗
D.柑橘树、小麦
2021版浙江新高考选考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28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28讲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1.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1)环境问题的概念和成因c(2)环境问题的分类a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b3.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b4.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a(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b5.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b6.控制人口规模人口规模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7.转变发展模式(1)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特征b(2)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的特征b8.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可持续利用的措施d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环境问题的概念和成因(1)概念: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2)成因①人类对环境开发利用的强度越来越大,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超过资源的再生能力,产生生态破坏。
②人类生活、工农业生产等排放的废弃物和有害物越来越多,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造成环境污染。
2.环境问题的分类按环境问题的性质可分为以下四种:(1)环境污染问题: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2)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酸雨、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
(3)生态破坏问题: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4)自然资源衰竭问题:森林、草原、矿产等资源的减少和破坏。
3.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部分资源趋于枯竭,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环境污染及其演化而来的问题①环境污染问题(2020·宁波八校联考)读漫画“祸从口出”,完成1~2题。
1.此漫画反映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过度垦荒,水土流失B.过度放牧,草场退化C.森林砍伐,全球变暖D.森林砍伐,土地荒漠化2.下列利于缓解该环境问题的措施有()①生态移民②退田还湖③扩大灌溉④禁樵禁采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第1题,细看漫画可知,远方是沙漠或者荒漠,近处有一个树桩吐出“沙尘暴”三个字来,反映的环境问题是森林砍伐、土地荒漠化。
2021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30讲 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第30讲 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一、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1.河流开发的原则:要考虑河流的特点,更要考虑流域的整体性特征,进行综合开发。
2.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
3.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特征(1)概况⎩⎪⎨⎪⎧位置:位于美国的东南部发源地:阿巴拉契亚山的西坡地位:密西西比河支流俄亥俄河的一条流程最长、水量 最大的分支(2)自然背景地理要素 具体表现地形 流域内多山,地形起伏较大气候 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冬末春初(季节)降水多 水系 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水量丰富,河流落差较大,水量很不稳定矿产资源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铁、铜、磷、锌、云母等1.历史上(1)状况:开发较早,形成较为发达的农业,盛产棉花、马铃薯和蔬菜。
(2)后果:人口较少,对自然环境影响不大。
2.19世纪后期(1)状况:流域内人口激增,对流域内资源进行大规模掠夺式开发。
(2)后果:带来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
三、流域的综合开发1.开发核心: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简称TV A)以河流的梯级开发为核心,结合资源条件进行综合开发,同时对流域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治理。
2.开发内容:防洪、航运、发电、提高水质、旅游、土地利用等。
3.开发成果:通过综合开发与整治,田纳西河流域根治了洪灾,农林牧渔业、工业和旅游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微点1水利、水力资源的比较(1)水利资源指能被人类控制或基本控制的应用于灌溉、供水、发电、航运、养殖等方面的用水。
(2)水力资源属于水利资源的范畴,通常指天然河流或湖泊、波浪、洋流所蕴藏的动能资源。
微点2水系特征与水文特征是不同的(1)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包括水源的补给类型、流量、结冰期、含沙量、汛期和枯水期的时间分配、凌汛等方面。
(2)河流的水系特征主要包括河网密度、流程、河道弯曲系数、流域面积、落差、流速、干支流分布形态、沿河湖泊情况、湖泊成因、湖水特征、沼泽的成因及利用状况等方面。
2021版浙江新高考选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31讲 认识国家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
b b c c d
第九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3
认识国家
1.美国自然环境的主要特点
(1)北美洲地形
地形区
地形单元
成因
西部科迪勒拉山系
自_西__向_东__依次是海岸山脉、内华 达山脉、落基山脉。山脉之间分布
美洲板块与__太__平__洋___板块
的挤压碰撞
有宽广的盆地和高原
上一页
解决措施 发展节水农业,推广滴灌、喷灌技术
植树造林 病虫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
休耕与轮作 免耕
基因工程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九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19
5.“三大原则”确定区域农业发展方向 在确定区域农业的发展方向时,要符合生态农业特点,要追求综合效益最大化,把符合 当地实际的特色产业作为发展重点。要结合当地实际区位条件加以分析,在以上原则的 基础上,找准重点发展的方向。Βιβλιοθήκη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
第九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10
4.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含义 (1)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指的是一个地区专门生产一种或几种农畜产品,在全国范围内形 成专业生产区。美国农业生产布局最主要的特征是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2)实行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目的:根据不同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特点,以及农 业生产的客观要求,对种植业和畜牧业进行合理布局,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可以充 分发挥农业自然资源优势,大规模使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农业装备,提高农业劳动生 产率。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九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4
地形区 东部古老的高原、山地
中部宽广的中央大平原
(选考)2021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一章 环境与发展 第30讲 生态环境与国家安全教学案 新人教版
★第30讲生态环境与国家安全(选修Ⅰ3)一、碳排放与环境安全1.自然界的碳循环(1)定义:碳元素不断地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以及生物圈之间进行转移和交换,构成了自然界的碳循环。
(2)过程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被植物吸收,通过光合作用形成有机碳固定在生物体内,有些生物在地壳运动中被掩埋而形成化石燃料。
②生物的呼吸作用和燃料的燃烧,使有机碳转化为二氧化碳,重新返回大气中。
2.温室效应近地面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等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返还给地面。
人们把大气的这种保温作用称为温室效应。
3.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生态系统失衡;全球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频发;威胁人类健康。
4.国际减排合作(1)碳排放导致的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和共同性。
(2)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二、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1.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2.自然保护区的内部结构(1)核心区: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区内严禁一切干扰活动。
(2)缓冲区:环绕核心区的周围地带,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
(3)外围区:即实验区,位于缓冲区周围,可以进入从事科学试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以及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
3.设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保护自然本底;贮备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生态服务。
三、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1.污染物的跨境转移(1)含义:当污染物从一国的管辖地区转移至另一国或者不属于任何国家管辖的地区,就会造成污染物的跨境转移。
(2)形式:①通过空气和水的流动,使一国发生的污染扩散到邻国或周边国家。
②一些发达国家或地区通过贸易,把一些可利用的污染物作为商品输出到远离所在国或地区的欠发达国家或地区。
第30讲 中国地理(南部地区)-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练习(全国通用)(解析版)
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练习(全国通用)第30讲中国地理(南部地区)【基础知识梳理】一、东南、西南地区1、填写地形及地形区A________山脉,是我国________的界线;B________山脉,是福建省和________省的界山;E________山脉是湖南省和________省的界山;C________盆地,其内部的成都平原,因物产丰富被称为“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平原。
2、自然地理气候以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地形东部平原、丘陵面积广大,西部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西高东低河湖众多,长江中下游地区分布最为集中;河流流量大,季节变化小;汛期长;含水文沙量小;无结冰期(或结冰期短);水能丰富(中下游),航运价值高(中下游)3.人文地理人口人口稠密,约占全国人口的总数的一半工业:长江中下游地带发展综合性工业,南部发展外向型工业产业农业:种植业以水田农业为主,亚热带、热带林果业、淡水养殖业发达交通内陆以铁路为主,内河航运发达4.台湾自然地理现象的成因地理现象成因地处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碰撞的边界多火山、地震附近5.自然灾害南方低山丘陵(1)(2)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1、填写下列地形和河流(1)A________山脉,B________山脉,E________山脉,F________山脉。
盆地:C________盆地。
高原:N________高原。
谷地:L____________谷地,W________谷地,是青藏地区主要农业分布区。
(2)河流:M________,K________,I________,H________,G________。
世界第一大峡谷位于图中G、H、I、K、M等河流中的________河流上,该河段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________。
(3)本区除水能资源丰富外,太阳能资源、地热资源、矿产资源都很丰富。
2021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45讲 环境污染与防治 Word版含答案
姓名,年级:时间:第45讲环境污染与防治水污染及其成因(2019·高考全国卷Ⅰ)19世纪中期,美国芝加哥市向注入密歇根湖的河流直接排污,严重影响了水质。
当地通过修建人工运河和清淤工程,使原本流入密歇根湖的河流转而流入伊利诺伊河,连通了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两大水系。
下图示意运河及水系位置关系。
简述该工程对当时环境的影响.答案:市区河道和密歇根湖邻近水域污染程度降低,河湖水质得以改善;伊利诺伊河水量增加的同时污染物也增加,污染物还会通过河水和侧渗过程污染周边及下游地区;伊利诺伊河是密西西比河的支流,密西西比河流域南北跨度大,其下游地区与五大湖区地理环境差异巨大,水系连通后两大流域水生生物相互干扰,水生生态系统受到影响。
1.天然水的自净作用2.水体污染的类型、成因及危害根据污染物的差异,可把水体污染分成不同的类型,具体对比分析如下:水体富营养化重金属污染海洋石油污染含义因氮、磷等营养元素大量进入水体引起的水质恶化现象各类重金属(汞、镉、铅、铬等)进入水体,经动植物生物链逐渐积累,对人畜造成伤害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大量石油流失到海洋中,造成范围极广的污染现象污染源生产和生活污水中所含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工业生产中排放的含重金属的污水和固体垃圾中重金属的淋溶污水近海石油泄漏表现陆地水体称为“水花(水华)",又称“藻花”;海洋水体称为“赤潮"各种重金属引起的人畜病症海洋上漂浮大量油膜和油块危害水体中植物死亡,鱼类死亡;湖泊演变为沼泽重金属元素通过食物链放大,最终危害人类身体健康海洋生物大量死亡;阻碍海藻光合作用;影响海洋底栖动物;石油氧化分解大量消耗水中溶解氧案例太湖的富营养化现象日本的水俣病瓦尔迪兹号油轮泄漏事件1.(2020·河北省级示范性高中联考)湖北省地处长江中游,有1 061 km的长江岸线,是拥有长江干线最长的省份.调查显示,截至2018年4月,湖北省共有化工企业1 021家。
2021版新高考选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32讲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第32讲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荒漠化的防治1.荒漠化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1)荒漠化的成因①自然因素:自然因素为荒漠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②人为因素人类活动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并常常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破坏行为破坏原因主要危害过度樵采能源缺乏,生活燃料短缺;乱挖药材、发菜等草场遭破坏过度放牧追求短期经济效益,放牧牲畜数量过多加速草场退化和沙化过度开垦在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特别是在沙区边缘从事农使沙质土壤肥力逐年下降,废弃耕地变沙地化的地方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等控制人口增长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素质,建立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系统成因自然原因地形:地势低平,地下水位埋藏较浅的地区;气候: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土壤:表层土壤疏松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导致地下水位上升;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渗漏严重,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危害土地生产力下降,耕地减少;土壤板结,含盐量高,土地肥力下降;农业生态环境恶化防治措施引淡淋盐;井灌井排;合理灌溉,禁止大水漫灌;农田覆盖,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开挖排碱水沟解决荒漠化问题的分析思路与方法(1)针对自然因素的措施根据荒漠化产生的自然原因,从减弱或消除自然因素对荒漠化问题影响的角度分析对策。
如荒漠化的产生与地表植被稀疏有关,可通过植树造林减轻荒漠化。
(2)针对不合理人类活动的措施改变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顺应自然发展规律。
例如:过度使用地下水——合理利用水资源;过度放牧——轮牧;人口激增——控制人口数量等。
(3)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措施把环境管理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治理荒漠化问题。
如针对荒漠化的治理,除了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外,还要加强人工草场建设。
(高考海南卷)下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5-9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
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
据此回答1~3题。
1.该固定沙丘()①浅层土壤含水量低②深层土壤含水量低③6-8月土壤含水量低④6-8月土壤含水量高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2.6-8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是()①风速较大②蒸腾量较大③气温较高④降水较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为维护生态安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适合()A.植树B.种草C.栽灌木D.自然演化【图解思路】【尝试解答】 1.C 2.B 3.D(2020·惠州调研)下图为2008-2016年我国某地荒漠化面积及开发利用面积统计图。
2021版新高考选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29讲 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
★第29讲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选修Ⅰ-3)一、耕地资源与国家安全1.我国耕地资源的特点(1)耕地资源绝对量大,人均不足。
(2)耕地资源整体质量欠佳。
(3)耕地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水土资源配置欠佳。
(4)耕地后备资源数量少,质量差,开发利用难度大。
2.我国的粮食安全(1)人均粮食占有量较少。
(2)粮食增产难度较大。
(3)粮食种植收益较低。
(4)粮食总体质量偏低。
二、水资源与国家安全1.我国水资源目前存在的问题(1)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缺水问题突出。
(2)水污染问题严重。
(3)水资源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
2.我国水资源安全保障措施(1)兴修水利,优化水资源配置。
(2)节约用水,构建节约型社会。
(3)防治水污染。
三、矿产资源与国家安全1.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1)种类多,储量丰富。
(2)贫矿多,富矿少,共生矿多。
(3)区域分布广泛,相对集中。
2.保障我国矿产资源的安全措施(1)加大勘查力度,实现“开源”。
(2)健全政策法规,科学“节流”。
(3)完善国家矿产资源战略储备体系。
(4)推进资源供给国际化战略。
(5)改善矿区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四、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1.海洋空间资源:指与海洋开发利用有关的地理区域,包括海域上空、海面及水体、海底和海岸四部分。
2.海洋空间资源开发(1)海域上空海域上空是指沿海国管辖海域上空的空域空间,是国际航空飞行的重要空间,影响着一国的空域管理,对国家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2)海面及水体①海面及水体是重要的海洋空间资源。
②海上通道是大量物流船舶运输通过的海域,是连接世界主要经济资源中心的通道。
③海岛散布于海洋中,具有海陆兼备的特点。
(3)海底空间①海底隧道不仅能够提高跨海交通速度,还能避免海面恶劣天气的不利影响。
②海底光缆以大容量、抗干扰的优势,在国际通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③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4)海岸带海岸带是海洋与陆地之间的过渡地带,地理位置优越,海陆资源丰富,是我国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2021版新高考选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33讲 资源枯竭型地区的转型发展 Word版含答案
第33讲资源枯竭型地区的转型发展区域资源的综合开发1.区域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方法(1)一般的分析思路(2)具体的分析内容主要分析方面分析角度分析区域能源或矿产资源的类型、分布状况区域的背景条件,包括区位条件、能源或矿产资源的结构、地理环境状况等评价区域能源或矿产资源开发条件从地理位置、能源或矿产资源特点、交通、市场、技术、资金等方面分析其开发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分析区域能源、矿产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产业结构、产品成本、市场需求、设备、环境等分析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策略调整产业结构,对能源、矿产资源进行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进行环境保护和治理(1)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①经济结构单一。
②资源枯竭。
③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④用地紧张、交通拥挤。
(2)应对措施①产业: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和产业转移;改造传统产业,引进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②科技:发展科技和教育,为企业改造和转型提供技术支持。
③交通: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④环境: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3.新能源资源的开发(1)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条件分析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条件与传统能源类似,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①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集群状况)。
②与市场(发达地区)的距离。
③太阳能、风能的开发占地面积大,需要广阔的土地条件;生物能的开发,需要考虑靠近原料地;水能的开发,需要考虑建坝条件(地质、地形、聚落分布等)。
④科学技术水平。
(2)新能源开发的意义(对区域发展的影响)①有利影响:缓解能源资源短缺的状况;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减轻大气污染状况,实现可持续发展。
②不利影响:新能源往往开发难度较大,且不太稳定,易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生物能源的开发抢占了耕地,影响区域粮食安全。
(高考全国卷Ⅲ)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大力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
风电建设成本高于煤电、水电。
2009年5月,甘肃酒泉有“陆上三峡”之称的1 000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项目获国家批准,其中的80%集中在被称为“世界风库”的瓜州县。
2021-2022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四章 第30讲 流域的综合开发 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讲
2021-2022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十四章第30讲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讲练xx高考导航考纲解读1.以某流域为例,掌握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
2.理解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及综合治理的措施。
重难提示1.流域开发的自然地理背景。
(重点)2.流域开发的现状与开发原则。
(重点)3.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原则。
(难点)考点一流域的开发1.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2.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1)田纳西河流域开发利用的地理背景某一流域的开发和利用,与其本身的自然环境有关。
流域内的地形、气候、水文特征及矿产资源的蕴藏状况,决定了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
矿产矿产丰富,有煤、铁、铜、磷、锌、云母等-利于流域开发;早期开发导致环境和生态破坏(2)流域早期开发方式与问题流域开发早期往往以农业和矿产开采及加工业为主,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就田纳西河而言,具体表现如下图所示:【思考探究】■田纳西河流域的气候对农业生产有哪些不利影响?提示:夏秋季降水少,不利于农作物生长;冬末春初降水多,气候冷湿,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评价流域自然环境是开发的基础,在对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进行评价时,首先确定流域的自然特征。
一般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的水文特征以及资源等方面入手,并结合各自然要素的相互关系和影响,确定河流利用方式和流域开发方向。
具体分析如下:红水河是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上游干流,发源于云南省东部,其上游称南盘江,东出云南后穿越广西的西北部和中部,至广西象州县石龙镇与柳江汇合后改称黔江。
读红水河流域图,回答1~2题。
1.红水河被称为我国水能资源的“富矿”,导致其水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因素有( )①降水②气温③地形④植被A.①④B.①②C.①③D.③④2.红水河和黑龙江航运量均不大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 )A.降水气温B.地形气温C.地形降水D.资源地形解析:第1题,水能资源与其流域的地形(起伏大)和降水(降水多)有密切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0讲生态环境与国家安全(选修Ⅰ-3)一、碳排放与环境安全1.自然界的碳循环(1)定义:碳元素不断地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以及生物圈之间进行转移和交换,构成了自然界的碳循环。
(2)过程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被植物吸收,通过光合作用形成有机碳固定在生物体内,有些生物在地壳运动中被掩埋而形成化石燃料。
②生物的呼吸作用和燃料的燃烧,使有机碳转化为二氧化碳,重新返回大气中。
2.温室效应近地面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等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返还给地面。
人们把大气的这种保温作用称为温室效应。
3.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生态系统失衡;全球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频发;威胁人类健康。
4.国际减排合作(1)碳排放导致的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和共同性。
(2)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二、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1.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2.自然保护区的内部结构(1)核心区: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区内严禁一切干扰活动。
(2)缓冲区:环绕核心区的周围地带,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
(3)外围区:即实验区,位于缓冲区周围,可以进入从事科学试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以及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
3.设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保护自然本底;贮备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生态服务。
三、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1.污染物的跨境转移(1)含义:当污染物从一国的管辖地区转移至另一国或者不属于任何国家管辖的地区,就会造成污染物的跨境转移。
(2)形式:①通过空气和水的流动,使一国发生的污染扩散到邻国或周边国家。
②一些发达国家或地区通过贸易,把一些可利用的污染物作为商品输出到远离所在国或地区的欠发达国家或地区。
③发达国家通过投资等方式将落后的重污染设备、技术和行业等转移到本国区域之外。
2.污染物跨境转移对环境安全的影响污染物的跨境转移,不仅没有从根本上消除污染,反而使污染向异地蔓延和扩散,并形成新的污染危害,危及其他国家或地区乃至全球的环境安全。
3.污染物跨境转移的防控需要世界各国站在全球的角度,广泛开展国际合作。
四、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1.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体系(1)基本国策:环境保护。
(2)三大基本政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
2.我国的环境保护措施及成效(1)环保措施: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并举。
(2)2018年国家新组建了生态环境部。
(3)成效:全力推进污染治理,环境质量得到改善;持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微点1在人类活动成为一个重要的扰动因素前,自然界的碳循环相当稳定,并维持着动态平衡。
微点2由于人类对森林,草原等植被的破坏,植物对大气中CO2吸收和贮存减少,同时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向环境中排放大量CO2,破坏了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和碳平衡,增强了大气的温室效应。
微点3大气中人为增加的CO2主要是由西方国家工业化带来的,到目前为止,发达国家仍是世界上人均碳排放最多的,并且发达国家还通过产业转移方式进行碳转移,因此发达国家有义务在碳减排国际合作中承担更多的责任。
微点4生物多样性常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三个层次。
微点5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是长江源区、黄河源区、澜沧江源区的总称。
三江源地区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和生态最敏感的地区。
微点6污染物的跨境转移有两类,一类是基于自然因素发生的污染转移,例如大气、海洋污染的转移;另一类是人为原因导致的污染物跨境转移,主要以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物为主。
碳排放与全球气候变暖(2018·高考天津卷)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
为减缓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
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
科学家们考察了美国西北部某山岳冰川消融的状况(下图)及产生的影响。
1.对图中所示地区1936-2015年期间地表环境变化的表述,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A.年蒸发量始终不变B.河湖水量持续稳定增加C.生物种类保持不变D.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2.科学家们在推断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不作为主要依据的是()A.沿海地区的海拔B.海水受热膨胀的幅度C.全球冰川融化的总量D.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图解思路】【尝试解答】 1.D 2.D1.全球气候变化及原因分析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和干湿变化。
气温升高是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
具体分析如下:2.全球气候变暖的可能影响影响具体表现海平面上升改变海岸线,海拔较低的沿海地区面临被淹没的危险农业生产有利影响:生长期延长,作物产量提高,主要分布在高纬度地区不利影响:使某些地区干旱加重,造成供水不足,农作物减产,主要分布在低纬度地区水循环使蒸发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导致洪涝、干旱灾害的频次和强度增加,以及地表径流变化,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2020·青岛模拟)有气象专家研究表明,气温升高会导致风速减小。
下图为近几十年我国东部某地平均气温和平均风速变化示意图。
据此回答1~3题。
1.图中能正确表明专家观点的时段是()A.1962-1963年B.1970-1971年C.1989-1990年D.2005-2006年2.2014-2017年,该地()A.最高风速在2.0 m/s以下B.最低温度在12 ℃以上C.平均风速有所上升D.连续出现冷冬现象3.该地部分年份气温升高会导致风速减小,主要是由于()A.地区之间温差变小B.雾霾天气增多C.大气逆辐射作用减弱D.地表植被增多详细分析:第1题,首先明确专家观点为“气温升高会导致风速减小”;再结合图示信息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第2题,图示2014-2017年时段内,平均气温先降低后升高、平均风速呈上升趋势,则C正确、D错误;注意图示信息是平均气温和平均风速,不能等同于最高或最低值,则A、B两项错误。
第3题,风速大小主要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单位距离上的气压差)影响,而气压差又受温差影响,则气温升高、风速减小的原因可能是气温升高,使地区之间的温差变小,从而使气压差变小。
答案:1.D 2.C 3.A生态保护1.(2019·高考全国卷Ⅲ)农用大棚长期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
随着使用年限增长,我国北方不少大棚内土壤次生盐渍化逐渐显现,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
究其原因主要有:灌溉水含盐量高;过量施用化肥等。
提出治理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合理建议。
【图解思路】【尝试解答】减少化肥施用量、增施有机肥;利用淡水灌溉淋溶(洗);夏季时去掉棚膜,利用雨水淋溶(洗);客土置换。
2.(2019·高考全国卷Ⅱ)韩国首尔市的清溪川,历史上是一条著名的河流。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清溪川的水质迅速恶化,后被覆盖为暗河,并在其上兴建了高架道路。
2003年当地启动“清溪川复原工程”:恢复自然河道;在河流两岸修建生态公园;建设独立排污系统,对生活污水进行隔离处理;拆除高架道路,兴建各具特色的横跨河道的桥梁。
说明“清溪川复原工程”对改善当地环境的作用。
【图解思路】【尝试解答】恢复自然河道,恢复水生态环境;对污水隔离处理,有利于河流水质改善;恢复自然河道,对局地微气候具有调节作用;河流两岸修建生态公园,能有效吸附灰尘,净化空气;拆除高架,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1.森林资源的生态功能森林具有强大的生态效益,能为人类提供各种生态服务。
森林尤其是原始森林被大面积砍伐,无疑会影响和破坏森林的生态功能,带来生态灾难。
2.草地退化的原因、危害及其防治措施(1)草地退化的原因与危害原因自然原因自然环境比较脆弱,易受外力破坏;气候变暖,降水减少,干旱频繁发生;虫害与鼠害严重等人为原因人口增加;过度放牧;盲目开垦;乱采滥挖;捕杀野生动物等危害牧场退化,载畜量下降;草原生态恶化;土地沙化和盐渍化;草原动植物资源遭到破坏(2)草地退化的防治措施:控制人口增长,改善经济结构,加速经济发展。
3.湿地的主要功能及其减少的原因(1)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2)湿地减少的原因湿地的减少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其中人为原因是主要原因。
具体如下图所示:(3)保护湿地签署《湿地公约》,通过国际合作,保护重要的湿地系统;对退化和受损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
4.生物多样性保护我国不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它们的分布、成因及防治措施各不相同,具体如下表所示:减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土壤侵蚀(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东南丘陵人口稠密,过垦严重降水季节变化大且多暴雨退耕还林、植树种草、改坡为梯土地荒漠化西北、华北半干旱区过牧严重降水少、气候干旱、蒸发旺盛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问题,严禁乱砍滥伐风滚草是植物中的“流浪汉”,当干旱来临时,其根部从土层中收起,植株形成团状,随风滚动(左图)。
在风滚草找到合适环境后,重新扎根,发出新芽。
移动中的风滚草受栅栏、建筑等阻拦堆积(右图),对生活、生产和生态产生广泛影响。
据此完成1~3题。
1.风滚草的主要习性为()A.耐寒B.耐旱C.耐风D.耐渍2.导致风滚草移动的主要因素是()A.旱灾B.水源C.大风D.障碍物3.风滚草的滚动传播可能会导致()A.环境污染B.土地退化C.生物入侵D.生物多样性增多详细分析:第1题,据材料可知,风滚草当干旱来临时,其根部从土层中收起,植株形成团状,随风滚动,说明风滚草能适应干旱的环境,应为戈壁中的一种常见的植物,主要习性为耐旱。
故选B。
第2题,据材料可知,其随风滚动,说明导致风滚草移动的主要因素是大风。
故选C。
第3题,据材料可知,移动中的风滚草受栅栏、建筑等阻挡堆积,而风滚草是最有效的种子传播工具。
根据材料可知风往哪吹,它们就往哪跑。
有些害虫会搭便车,和风滚草一起来到新的地方危害当地,导致生物入侵,影响当地生物多样性。
故选C。
答案:1.B 2.C 3.C环境污染(2019·高考全国卷Ⅰ)19世纪中期,美国芝加哥市向注入密歇根湖的河流直接排污,严重影响了水质。
当地通过修建人工运河和清淤工程,使原本流入密歇根湖的河流转而流入伊利诺伊河,连通了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两大水系。
下图示意运河及水系位置关系。
简述该工程对当时环境的影响。
【图解思路】【尝试解答】市区河道和密歇根湖邻近水域污染程度降低,河湖水质得以改善;伊利诺伊河水量增加的同时污染物也增加,污染物还会通过河水和侧渗过程污染周边及下游地区;伊利诺伊河是密西西比河的支流,密西西比河流域南北跨度大,其下游地区与五大湖区地理环境差异巨大,水系连通后两大流域水生生物相互干扰,水生生态系统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