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血细胞形态学[1]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血细胞形态学ppt课件
ppt课件
57
红细胞缗钱状排列
红细胞沿长轴 一个个 相联 多见于浆 细 胞疾病
ppt课件
58
2 粒细胞系统
在正常骨髓中约占45%-70% 中性粒细胞在粒细胞系统占绝大部分, 嗜酸性粒细胞小于5%,嗜碱性粒细胞小 于1% 嗜酸粒细胞增多,见于CML,嗜酸粒细胞增多症, 嗜酸粒细胞白血病,过敏性疾病等;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见于CML,嗜碱性粒细胞白血 病。
ppt课件 8
(二)血液和骨髓标本制作
见幻灯
ppt课件
9
ppt课件
10
(三)血液和骨髓标本瑞氏染色
选择标本:选取长短厚薄适宜的涂片(骨髓 2张、血片2 张)进行瑞氏染色。 染色原理:瑞氏染液含美蓝和伊红两种成 分,美蓝偏碱性,与细胞内酸性 物质有亲和力(胞 浆),染成蓝色;伊 红偏酸性,与细胞内碱性物质有亲和力 (胞核),染成紫红色 浓度: 瑞氏染液:缓冲液=1:2,时间1小时 (根据细胞数,室温调整 )
ppt课件 66
中性、嗜酸性、嗜碱性颗粒比较
ppt课件
67
中幼粒阶段特点
胞体圆形或椭圆性,直径15-20μm 核偏于一侧,肾型或半圆型 染色质粗网状,凝聚,核仁消失。 注: 以颗粒的特性划分嗜酸性,嗜碱性,中性粒 细胞,自中至晚、杆、分叶核粒细胞的划 分,完全以细胞核的变化为依据。
ppt课件 68
胞浆稍多 5.核仁1-4个或消失 占1.57±0.6
ppt课件 64
原粒I型
II型
早幼粒
ppt课件
65
中幼粒(胞浆出现特异性颗粒)
颗粒鉴别 中性颗粒:非常细小密集,呈粉黄底色, 不透亮 嗜酸性颗粒:比中性颗粒大,大小一致,圆 形, 桔黄色或灰黄色 嗜碱性颗粒:大小不一,暗褐色,分布散 乱,覆盖核上
血细胞形态学ppt课件
ppt课件
27
早幼红细胞
圆形,直径15---18μm 核圆形,略偏位,染色质开始凝聚,核仁消 失或不明显。 胞浆量增多,蓝色,核周明亮淡染区,无颗 粒。0.92-0.41%
ppt课件
28
ppt课件
29
中幼红细胞
胞 体 圆 形 , 直 径 8— 18μm 核圆形,居中,或偏 位,染色质凝聚小 块直至碎墨块状, 核周边出现透亮的 缝隙。 核、浆各占半,浆灰 兰色,淡兰色,嗜 多色性(碱性核糖 体与橙红色血红蛋 白混合所致)。 7.41-1.91%
ppt课件
45
异形性红细胞
红细胞呈不规则 形,盔甲形、梨 形、半月形等, 是红细胞破坏加 速的证据之一。 见于HA。(根据 病种不同)
ppt课件
46
球形红细胞
小而实心, 中心浅染 区消失, 见于HS。
ppt课件
47
多嗜性红细胞
胞浆灰红或 灰色,为晚 幼红脱核后, 反映骨髓造 血旺盛,HA 时多见,再 障时少见。
ppt课件
21
1-2 单个血细胞观察顺序
1. 细胞大小、形状 2. 胞浆量多少、颜色、颗粒、 3. 细胞核形状、染色质结构(粗细、 凝聚) 4. 核仁数目、大小。 5. 核、浆比例。
ppt课件
22
ppt课件
23
(二):各系列各阶段细胞形态
红细胞系统:临床四阶段划分(原始 红 ,早幼红,中幼红,晚 幼红) (有些学者提出六阶段划 分:原始红 ,早幼 红,中幼红I,II,晚幼红 I,II) 细胞的分化成熟本身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只是被 人为地进行了定义分类而已。 红细胞系统占骨髓有核细胞15-25%
ppt课件 8
(二)血液和骨髓标本制作
血细胞形态学讲义 ppt课件
血细胞形态学讲义
三、血液和骨髓标本的制作
见幻灯
血细胞形态学讲义
血细胞形态学讲义
四、血液和骨髓标本的瑞氏染色
选取长短厚薄适宜的涂片 (骨髓2张、 血片2张)进行瑞氏染色。瑞氏染液:缓 冲液1:2时间1小时,小水流冲洗,自然 凉干后备检。瑞氏染液含美蓝和伊红两 种成分,美蓝偏碱性,与细胞内酸性物 质有亲和力(胞 浆),染成兰色;伊红 偏酸性,与细胞内碱性物质有亲和力 (胞核),染成红色。
血细胞形态学讲义
小粒分级(3)
为100%,应 记录95%。 细胞成份分析:造血细胞、非造血细胞。 造血细胞为幼稚粒、红细胞;非造血细 胞为脂肪细胞、成熟淋巴细胞、浆细胞、 组织嗜碱细胞、网状细胞等。
血细胞形态学讲义
小粒分级(4)
临床意义: 骨髓小粒:正常骨髓中+-++;急、亚急及慢 性粒细胞白血病和红白血病多为(++)或 (+++),淋巴细胞白血病多无粒、无油。 骨髓小粒造血面积及细胞成分:慢性再障多在 50%以下,以非造血细胞为主,造血细胞很少; 各种白血病及增生性贫血多在75%以上,以造 血细胞为主。
血细胞形态学讲义
血细胞形态学讲义
血细胞形态学讲义
血细胞形态学讲义
油滴分级(1)
(-) 无油滴 (+) 油滴少且小,呈细沙状,均匀分 布,涂片后于血膜尾部有很少油滴 (++)油滴稍多且大,有的直径达1mm 以上,涂片后于血膜尾部有油滴,不易 干燥。 (+++)油滴聚集成片
血细胞形态学讲义
油滴分级(2)
血细胞形态学讲义
血细胞形态学讲义
1-1 血细胞成熟过程规律
胞体:大—小 巨核 小—大 胞浆:细胞越幼稚,蓝色越深;细胞越成熟, 染色越浅淡,以胞浆染色判断有核红细胞、粒 细胞、巨核细胞成熟度。 胞浆染色:深蓝(原始)---蓝色(早幼)---浅 蓝(中幼)---粉色 颗 粒 变 化 : 由 无 颗 粒 ( 原 始 ) --- 噬 天 青 颗 粒 (早幼)---特异性颗粒(中性粒、嗜酸粒、嗜 碱粒)。 胞浆量: 有少----多
三、血液和骨髓标本的制作
见幻灯
血细胞形态学讲义
血细胞形态学讲义
四、血液和骨髓标本的瑞氏染色
选取长短厚薄适宜的涂片 (骨髓2张、 血片2张)进行瑞氏染色。瑞氏染液:缓 冲液1:2时间1小时,小水流冲洗,自然 凉干后备检。瑞氏染液含美蓝和伊红两 种成分,美蓝偏碱性,与细胞内酸性物 质有亲和力(胞 浆),染成兰色;伊红 偏酸性,与细胞内碱性物质有亲和力 (胞核),染成红色。
血细胞形态学讲义
小粒分级(3)
为100%,应 记录95%。 细胞成份分析:造血细胞、非造血细胞。 造血细胞为幼稚粒、红细胞;非造血细 胞为脂肪细胞、成熟淋巴细胞、浆细胞、 组织嗜碱细胞、网状细胞等。
血细胞形态学讲义
小粒分级(4)
临床意义: 骨髓小粒:正常骨髓中+-++;急、亚急及慢 性粒细胞白血病和红白血病多为(++)或 (+++),淋巴细胞白血病多无粒、无油。 骨髓小粒造血面积及细胞成分:慢性再障多在 50%以下,以非造血细胞为主,造血细胞很少; 各种白血病及增生性贫血多在75%以上,以造 血细胞为主。
血细胞形态学讲义
血细胞形态学讲义
血细胞形态学讲义
血细胞形态学讲义
油滴分级(1)
(-) 无油滴 (+) 油滴少且小,呈细沙状,均匀分 布,涂片后于血膜尾部有很少油滴 (++)油滴稍多且大,有的直径达1mm 以上,涂片后于血膜尾部有油滴,不易 干燥。 (+++)油滴聚集成片
血细胞形态学讲义
油滴分级(2)
血细胞形态学讲义
血细胞形态学讲义
1-1 血细胞成熟过程规律
胞体:大—小 巨核 小—大 胞浆:细胞越幼稚,蓝色越深;细胞越成熟, 染色越浅淡,以胞浆染色判断有核红细胞、粒 细胞、巨核细胞成熟度。 胞浆染色:深蓝(原始)---蓝色(早幼)---浅 蓝(中幼)---粉色 颗 粒 变 化 : 由 无 颗 粒 ( 原 始 ) --- 噬 天 青 颗 粒 (早幼)---特异性颗粒(中性粒、嗜酸粒、嗜 碱粒)。 胞浆量: 有少----多
血细胞形态学PPT课件
7
骨髓细胞学检测的禁忌症
由于凝血因子缺陷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 晚期妊娠的孕妇做骨髓穿刺应慎重。 患者拒绝。
8
骨髓穿刺
穿刺部位 髂前上棘、髂后上棘、脊椎棘突、胸骨以及 胫骨粗隆前下方等部位。 骨髓液量 0.2mL,过多将被血液稀释。 骨髓取材指标 ①抽取骨髓一瞬间,病人有特殊的疼痛感 ②外观骨髓液红色粘稠状、有骨髓小粒*、油滴。 ③显微镜下可见骨髓特有的细胞。如巨核细胞、浆细胞、 组织细胞、原始及幼稚粒、红细胞。 ④骨髓细胞分类计数中杆状核细胞与分叶核细胞之比大 于血片之比。
吴钟琪.医学临床“三基” 医技分册.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注:骨髓小粒是骨髓细胞中的一个结构,为少量条索状纤维搭成的网架,其间布以造血细胞和非造血 细胞的团块,多分布骨髓涂片尾端和两侧。
9
骨髓穿刺
未抽取骨髓液的原因 ① 穿刺位置不佳,未到达骨髓腔。 ② 针管被皮下组织或骨块阻塞。 ③ 某些疾病可能出现“干抽现象”,如骨髓纤维化、骨髓有
核细胞增生过度(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10
血涂片制备
手工推片法 主要用于观察血细胞形态及仪器结果复查。 ✓ 薄血膜推片法 用血量少、操作简单,应用最广。 ✓ 厚血膜推片法 对疟原虫、微丝蚴等阳性检测率高。 自动推片法 可获得细胞分布均匀、形态完好的血涂片,
但尚未普及。
刘成玉,罗春丽. 临床检验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18
血涂片染色
19
骨髓细胞学检测的方法和内容
肉眼观察 选择血膜的颜色、厚薄、骨髓小粒等适宜者 进行镜下观察。
NEU%>85%;LYM%>50%(成人)>60%(儿童);M%>13%;E> 10%;B>2%.
4.仪器报警信息 如原始细胞、各类幼稚细胞、异型淋巴细胞、粒细胞左移、大血 小板、血小板凝集、红细胞碎片、难溶性红细胞等。
骨髓细胞学检测的禁忌症
由于凝血因子缺陷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 晚期妊娠的孕妇做骨髓穿刺应慎重。 患者拒绝。
8
骨髓穿刺
穿刺部位 髂前上棘、髂后上棘、脊椎棘突、胸骨以及 胫骨粗隆前下方等部位。 骨髓液量 0.2mL,过多将被血液稀释。 骨髓取材指标 ①抽取骨髓一瞬间,病人有特殊的疼痛感 ②外观骨髓液红色粘稠状、有骨髓小粒*、油滴。 ③显微镜下可见骨髓特有的细胞。如巨核细胞、浆细胞、 组织细胞、原始及幼稚粒、红细胞。 ④骨髓细胞分类计数中杆状核细胞与分叶核细胞之比大 于血片之比。
吴钟琪.医学临床“三基” 医技分册.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注:骨髓小粒是骨髓细胞中的一个结构,为少量条索状纤维搭成的网架,其间布以造血细胞和非造血 细胞的团块,多分布骨髓涂片尾端和两侧。
9
骨髓穿刺
未抽取骨髓液的原因 ① 穿刺位置不佳,未到达骨髓腔。 ② 针管被皮下组织或骨块阻塞。 ③ 某些疾病可能出现“干抽现象”,如骨髓纤维化、骨髓有
核细胞增生过度(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10
血涂片制备
手工推片法 主要用于观察血细胞形态及仪器结果复查。 ✓ 薄血膜推片法 用血量少、操作简单,应用最广。 ✓ 厚血膜推片法 对疟原虫、微丝蚴等阳性检测率高。 自动推片法 可获得细胞分布均匀、形态完好的血涂片,
但尚未普及。
刘成玉,罗春丽. 临床检验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18
血涂片染色
19
骨髓细胞学检测的方法和内容
肉眼观察 选择血膜的颜色、厚薄、骨髓小粒等适宜者 进行镜下观察。
NEU%>85%;LYM%>50%(成人)>60%(儿童);M%>13%;E> 10%;B>2%.
4.仪器报警信息 如原始细胞、各类幼稚细胞、异型淋巴细胞、粒细胞左移、大血 小板、血小板凝集、红细胞碎片、难溶性红细胞等。
正常血细胞形态学讲课文档
等的紫黑色的特异的嗜碱性颗粒。
c. 胞核:椭圆形,轮廓不清楚,染 色质较模糊。
第十六页,共85页。
图 嗜碱性中幼粒细胞
第十七页,共85页。
一、 粒细胞系 4. 晚幼粒细胞
(1)中性晚幼粒细胞
a. 胞体:d:10-16µm,圆形 。
≥1/2
b. 胞浆:量多,浅红色,充满中性颗
粒
c. 胞核:明显凹陷呈肾形、马蹄形、
正常血细胞形态学
第一页,共85页。
各细胞特点
▪ 浆细胞:核倾向一边,胞质有空泡 ▪ 成骨细胞:胞核偏位 胞浆呈云雾状
▪ 原始细胞:核仁明显 ▪ 红系:胞核位处中央,核周有淡染区(早幼红 胞质突起) ▪ 外周血无有核红细胞 ▪ 原单核细胞:胞核无规则
▪ 淋巴细胞:胞核大胞质小
第二页,共85页。
• 1.细胞体积 : 大→小(早幼粒大于原粒,巨
a. 胞体:d:15-20µm,圆形 。 b. 胞浆:充满粗大均匀、排列紧密、
桔红色的特异的嗜酸性颗粒,早期颗粒 可呈紫蓝色。
c. 胞核:似中性中幼粒 。
第十四页,共85页。
图 嗜酸性中幼粒细胞
第十五页,共85页。
一、 粒细胞系
3. 中幼粒细胞 (3) 嗜碱性中幼粒细胞
a. 胞体:d:10-15µm,圆形。 b. 胞浆:数量不多、排列零乱、大小不
核凹陷程度
核染色质
第二十九页,共85页。
核凹陷程度(与核假设直径比 ) 中幼粒:<1/2 晚幼粒:1/2-3/4 杆状粒:>3/4
第三十页,共85页。
二、 红细胞系 1.原始红细胞
a. 胞体:d:15-20µm,圆形或椭圆形 ,边缘常有钝角状或瘤状突起。
b. 胞浆:量少,深蓝色(油墨蓝),不 透明,无颗粒,核周淡染(鱼肚白)常有伪
c. 胞核:椭圆形,轮廓不清楚,染 色质较模糊。
第十六页,共85页。
图 嗜碱性中幼粒细胞
第十七页,共85页。
一、 粒细胞系 4. 晚幼粒细胞
(1)中性晚幼粒细胞
a. 胞体:d:10-16µm,圆形 。
≥1/2
b. 胞浆:量多,浅红色,充满中性颗
粒
c. 胞核:明显凹陷呈肾形、马蹄形、
正常血细胞形态学
第一页,共85页。
各细胞特点
▪ 浆细胞:核倾向一边,胞质有空泡 ▪ 成骨细胞:胞核偏位 胞浆呈云雾状
▪ 原始细胞:核仁明显 ▪ 红系:胞核位处中央,核周有淡染区(早幼红 胞质突起) ▪ 外周血无有核红细胞 ▪ 原单核细胞:胞核无规则
▪ 淋巴细胞:胞核大胞质小
第二页,共85页。
• 1.细胞体积 : 大→小(早幼粒大于原粒,巨
a. 胞体:d:15-20µm,圆形 。 b. 胞浆:充满粗大均匀、排列紧密、
桔红色的特异的嗜酸性颗粒,早期颗粒 可呈紫蓝色。
c. 胞核:似中性中幼粒 。
第十四页,共85页。
图 嗜酸性中幼粒细胞
第十五页,共85页。
一、 粒细胞系
3. 中幼粒细胞 (3) 嗜碱性中幼粒细胞
a. 胞体:d:10-15µm,圆形。 b. 胞浆:数量不多、排列零乱、大小不
核凹陷程度
核染色质
第二十九页,共85页。
核凹陷程度(与核假设直径比 ) 中幼粒:<1/2 晚幼粒:1/2-3/4 杆状粒:>3/4
第三十页,共85页。
二、 红细胞系 1.原始红细胞
a. 胞体:d:15-20µm,圆形或椭圆形 ,边缘常有钝角状或瘤状突起。
b. 胞浆:量少,深蓝色(油墨蓝),不 透明,无颗粒,核周淡染(鱼肚白)常有伪
血细胞形态学PPT优秀课件
晚幼红细胞
直径7—13μm 核圆形,偏位明显,染色质凝聚成大块或团块
状,甚至固缩不能看出任何结构(碳核) 胞浆量增多,淡灰或粉红色 比例 10.75-2.36%
增生极度活跃 增生明显活跃 增生活跃 增生减低 增生极度减低
RBC与有核细胞之比 常见病
1:1
各类白血病
10:1
各类白血病 增贫
20:1
正常骨髓、某些贫血
50:1
慢性再障、MDS
300:1
急性再障 、急停
临床分类过程中,增生程度介于两者之间,以 +/-号表示。如:增生活跃+或-。
第二部分
偏酸 合适
偏碱
五 光学显微镜使用
显微镜使用注意事项 低倍镜(10倍):
判断取材、涂片、染色是否满意,小粒、油滴分级 骨髓增生程度 估计小粒细胞面积 计数全片巨核细胞数目 寻找瘤细胞团 油镜下(100倍):观察单个血细胞形态。
骨髓小粒分级(1)
肉眼及低倍镜下观察: (-) 无骨髓小粒 (+) 骨髓小粒稀疏,相隔较远 (++)骨髓小粒较密集,于血膜尾部甚
骨髓小粒分级(4)
临床意义 骨髓小粒:正常骨髓中+-++
急、慢性髓系细胞白血病多为 (++)或(+++) 淋巴细胞白血病多无粒、无油 骨髓小粒细胞面积及细胞成分: 慢性再障多在50%以下,以非造血细胞为主 各种白血病及增生性贫血多在75%以上,以 造血细胞为主。
油滴分级(1)
(-) 无油滴 (+) 油滴少且小,细沙状均匀分布,
涂片后于血膜尾部有很少油滴 (++)油滴稍多且大,有的直径达1mm
血细胞形态学检查PPT课件
血细胞形态学检查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检验科 温会燕 郭敏
红细胞形态
瑞氏染色:正常红细胞呈双凹圆盘形,大小
较一致,直经6-9μm,平均7.5μm,边缘部厚度 2μm,中央约为1μm,染色后四周呈浅桔红色, 面中央呈淡染区(又称中央苍白区)约占RBC 直径的1/3-2/5。
电镜:双凹性圆盘状
RBC形态异常
• 嗜酸性粒细胞0.5-5% 增高见于寄生虫病、变态反应性疾病、皮肤病、血
骨髓瘤、原发巨球蛋白血 症
(三)染色反应异常
• ①低色素性( hypochromic)RBC染 色过淡、中央淡染区 扩大,提示Hb↓,见 于缺铁性、海洋性,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三)染色反应异常
• ②高色素性红细胞着 色深 中央淡染区消失 ,见于巨幼红细胞性 贫血,球形细胞亦呈 高色素性.
• ③嗜多色素(多染色 性 Polychromatic)细 胞呈淡灰兰色或紫灰 色。刚脱核未完全成 熟的RBC,见于增生性 贫血如溶贫。
• 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是晚幼红细胞到成熟红细胞之 间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胞质中尚有核糖体、核糖核酸 等嗜碱性物质残存,经煌焦油蓝或新亚甲蓝活体染色后,胞 质中可见蓝或蓝绿色枝点状甚至网织状结构。
• 0型,有核红细胞胞质内含网状物,见于骨髓。 • 1型(丝球型),红细胞充满网状物,见于骨髓。 • 2型(网型),红细胞网状物结构松散,见于骨髓。 • 3型(破网型),红细胞网状结构稀少,呈不规则枝点状
• 淋巴细胞20-40% 增高见于急慢性传染病如风疹、流行性腮性炎、传
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百日咳、结核等,肾移植 术后,白血病、再障、粒细胞缺乏症; 减少见于接触放射线、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醋肾 上腺皮质激素、严重化脓性感染。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检验科 温会燕 郭敏
红细胞形态
瑞氏染色:正常红细胞呈双凹圆盘形,大小
较一致,直经6-9μm,平均7.5μm,边缘部厚度 2μm,中央约为1μm,染色后四周呈浅桔红色, 面中央呈淡染区(又称中央苍白区)约占RBC 直径的1/3-2/5。
电镜:双凹性圆盘状
RBC形态异常
• 嗜酸性粒细胞0.5-5% 增高见于寄生虫病、变态反应性疾病、皮肤病、血
骨髓瘤、原发巨球蛋白血 症
(三)染色反应异常
• ①低色素性( hypochromic)RBC染 色过淡、中央淡染区 扩大,提示Hb↓,见 于缺铁性、海洋性,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三)染色反应异常
• ②高色素性红细胞着 色深 中央淡染区消失 ,见于巨幼红细胞性 贫血,球形细胞亦呈 高色素性.
• ③嗜多色素(多染色 性 Polychromatic)细 胞呈淡灰兰色或紫灰 色。刚脱核未完全成 熟的RBC,见于增生性 贫血如溶贫。
• 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是晚幼红细胞到成熟红细胞之 间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胞质中尚有核糖体、核糖核酸 等嗜碱性物质残存,经煌焦油蓝或新亚甲蓝活体染色后,胞 质中可见蓝或蓝绿色枝点状甚至网织状结构。
• 0型,有核红细胞胞质内含网状物,见于骨髓。 • 1型(丝球型),红细胞充满网状物,见于骨髓。 • 2型(网型),红细胞网状物结构松散,见于骨髓。 • 3型(破网型),红细胞网状结构稀少,呈不规则枝点状
• 淋巴细胞20-40% 增高见于急慢性传染病如风疹、流行性腮性炎、传
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百日咳、结核等,肾移植 术后,白血病、再障、粒细胞缺乏症; 减少见于接触放射线、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醋肾 上腺皮质激素、严重化脓性感染。
血细胞形态学PPT课件
26
27
原始红(明显核仁及钝伪足)
28
早幼红细胞
圆形,直径15---18μm 核圆形,略偏位,染色质开始凝聚,核仁消
失或不明显。 胞浆量增多,蓝色,核周明亮淡染区,无颗
粒。0.92-0.41%
29
30
中幼红细胞
胞 体 圆 形 , 直 径 8— 18μm
核圆形,居中,或偏 位,染色质凝聚小 块直至碎墨块状, 核周边出现透亮的 缝隙。
20
胞核: 体积:有大---小,成熟红细胞无核 染色质:细致疏松---粗糙紧密快状 核膜:不显著---显著 核仁:清楚---不清---消失 胞核与胞浆体积之比: 大----小 细胞发育成熟过程:由原始---早幼---中幼---
晚幼---成熟细胞
21
以红细胞系统的成熟过程为例
22
1-2 单个血细胞观察顺序
16
第二部分
正常血细胞形态
17
(一) 骨髓血细胞分化
正常情况下,在造血干细胞分化、 发育、成熟的整个演变过程中,存在一 定的规律性。造血干细胞逐级分化形成 各系列、各阶段的骨髓血细胞,造血干、 祖细胞在形态上无法鉴别,只有分化发 育为各系列原始、幼稚细胞后,其形态 学特征才较明显,才能辨认。
18
6
内容
第一部分 标本制作 第二部分 单个血细胞形态特点 第三部分 骨髓和外周血有核细胞构成比 第四部分 骨髓报告书写格式和骨髓申请单
7
第一部分
标本制作
8
(一) 血液和骨髓标本的来源
部位:一般在髂前上棘或髂后上棘穿刺, 必要时行胸骨穿刺,儿童还可以选择 胫骨。
骨髓穿刺成功的标志: 抽吸骨髓时患者感锐痛,骨髓液外观 红色粘稠性、有骨髓小粒、油滴。显 微镜下见有骨髓成分(如幼红细胞、 幼粒细胞、巨核细胞、浆细胞、网状 细胞等)
27
原始红(明显核仁及钝伪足)
28
早幼红细胞
圆形,直径15---18μm 核圆形,略偏位,染色质开始凝聚,核仁消
失或不明显。 胞浆量增多,蓝色,核周明亮淡染区,无颗
粒。0.92-0.41%
29
30
中幼红细胞
胞 体 圆 形 , 直 径 8— 18μm
核圆形,居中,或偏 位,染色质凝聚小 块直至碎墨块状, 核周边出现透亮的 缝隙。
20
胞核: 体积:有大---小,成熟红细胞无核 染色质:细致疏松---粗糙紧密快状 核膜:不显著---显著 核仁:清楚---不清---消失 胞核与胞浆体积之比: 大----小 细胞发育成熟过程:由原始---早幼---中幼---
晚幼---成熟细胞
21
以红细胞系统的成熟过程为例
22
1-2 单个血细胞观察顺序
16
第二部分
正常血细胞形态
17
(一) 骨髓血细胞分化
正常情况下,在造血干细胞分化、 发育、成熟的整个演变过程中,存在一 定的规律性。造血干细胞逐级分化形成 各系列、各阶段的骨髓血细胞,造血干、 祖细胞在形态上无法鉴别,只有分化发 育为各系列原始、幼稚细胞后,其形态 学特征才较明显,才能辨认。
18
6
内容
第一部分 标本制作 第二部分 单个血细胞形态特点 第三部分 骨髓和外周血有核细胞构成比 第四部分 骨髓报告书写格式和骨髓申请单
7
第一部分
标本制作
8
(一) 血液和骨髓标本的来源
部位:一般在髂前上棘或髂后上棘穿刺, 必要时行胸骨穿刺,儿童还可以选择 胫骨。
骨髓穿刺成功的标志: 抽吸骨髓时患者感锐痛,骨髓液外观 红色粘稠性、有骨髓小粒、油滴。显 微镜下见有骨髓成分(如幼红细胞、 幼粒细胞、巨核细胞、浆细胞、网状 细胞等)
血细胞形态学ppt课件
10
3.缓冲液作用:染色对氢离子浓度是十分敏感的,据观察PH的 改变,可使蛋白质与染料形成的化合物重新离解。缓冲液须保 持一定的PH使染色稳定,PBS的PH一般在6.4-6.8,偏碱性染 料可与缓冲液中酸基起中和作用,偏酸性染料可与缓冲液中的 碱基起中和作用,使PH恒定。
11
(三)瑞氏染液配制:
过细胞膜的学说很多,尚无定论),与相应的物质形成溶解度 很低的盐固着于细胞内而显色。染色剂皆有选择作用,其染色 不是将细胞全部一齐着色,而只是将其中一部分染色,多余的 被冲洗掉。目前多以吸附学说(电力吸附、机械吸附、化学吸 附)来解释。
8
基本概念 1.瑞氏染料是碱性染料美蓝和酸性染料伊红合称伊红美蓝
3
几种血细胞形态学的检查方法:
1.光镜(瑞氏-姬姆萨染色)是血细胞形态学最基本和最常用的 检查方法,被看成是血细胞形态学的基本内容,最广泛应用于 临床实验室。
4
2.细胞化学染色: 是细胞学和化学两者结合的形态学方法,其目的和特点是
细胞保持完整组织结构。在细胞个体组织的单位上,显示化学 结构成分的定性或半定量。在血液学中应用的意义:
概述: 血细胞及血细胞形态学是临床血液病诊断与治疗及临床医学
检验学的基础工作。血细胞形态学适用于临床血液病诊断快速 简捷的要求。近年来由于血细胞学及超微结构、免疫学、细胞 遗传学 、融合基因、造血干细胞及其细胞因子、骨髓造血微环 境、基质细胞、树突状细胞、淋巴系细胞发生及其疾病表现, 细胞增殖动力学与细胞凋亡以及骨髓组织病理学应用,推动了 血液的临床与实验室的新知识迅猛发展,因而当前血液病不能 单凭临床与形态学作出诊断,必须以临床和血细胞形态学为基 础,把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新知识、新技术应用 到血液学中,构成现代临床血液学与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弥 补形态学的经验性与主观性带来负面缺陷,才能提高血液病的 诊断与治疗水平。
3.缓冲液作用:染色对氢离子浓度是十分敏感的,据观察PH的 改变,可使蛋白质与染料形成的化合物重新离解。缓冲液须保 持一定的PH使染色稳定,PBS的PH一般在6.4-6.8,偏碱性染 料可与缓冲液中酸基起中和作用,偏酸性染料可与缓冲液中的 碱基起中和作用,使PH恒定。
11
(三)瑞氏染液配制:
过细胞膜的学说很多,尚无定论),与相应的物质形成溶解度 很低的盐固着于细胞内而显色。染色剂皆有选择作用,其染色 不是将细胞全部一齐着色,而只是将其中一部分染色,多余的 被冲洗掉。目前多以吸附学说(电力吸附、机械吸附、化学吸 附)来解释。
8
基本概念 1.瑞氏染料是碱性染料美蓝和酸性染料伊红合称伊红美蓝
3
几种血细胞形态学的检查方法:
1.光镜(瑞氏-姬姆萨染色)是血细胞形态学最基本和最常用的 检查方法,被看成是血细胞形态学的基本内容,最广泛应用于 临床实验室。
4
2.细胞化学染色: 是细胞学和化学两者结合的形态学方法,其目的和特点是
细胞保持完整组织结构。在细胞个体组织的单位上,显示化学 结构成分的定性或半定量。在血液学中应用的意义:
概述: 血细胞及血细胞形态学是临床血液病诊断与治疗及临床医学
检验学的基础工作。血细胞形态学适用于临床血液病诊断快速 简捷的要求。近年来由于血细胞学及超微结构、免疫学、细胞 遗传学 、融合基因、造血干细胞及其细胞因子、骨髓造血微环 境、基质细胞、树突状细胞、淋巴系细胞发生及其疾病表现, 细胞增殖动力学与细胞凋亡以及骨髓组织病理学应用,推动了 血液的临床与实验室的新知识迅猛发展,因而当前血液病不能 单凭临床与形态学作出诊断,必须以临床和血细胞形态学为基 础,把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新知识、新技术应用 到血液学中,构成现代临床血液学与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弥 补形态学的经验性与主观性带来负面缺陷,才能提高血液病的 诊断与治疗水平。
正常血细胞形态课件
2) 嗜酸性晚幼粒细胞
•正常血细胞形态
•23
正常血细胞的形态学
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征
➢ 粒细胞系
4. 晚幼粒细胞
3) 嗜碱性晚幼粒细胞(basophilic metamyelocyte) 直径10-15um,呈圆形或椭圆形。胞
浆内或核上含有分布不均、大小不等、 紫黑色的嗜碱性颗粒。胞核呈肾形,轮 廓不清
•正常血细胞形态
•28
正常血细胞的形态学
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征
➢ 粒细胞系
5. 分叶核粒细胞
嗜酸性分叶核
中性分叶核
嗜碱性分叶核
•正常血细胞形态
•29
正常血细胞的形态学
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征
➢ 红细胞系
原红细胞 早幼红细胞 中幼红细胞 晚幼红细胞 网织红细胞 成熟红细胞
•正常血细胞形态
•30
正常血细胞的形态学
•正常血细胞形态
•39
正常血细胞的形态学
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征
➢ 红细胞系
5. 网织红细胞
•正常血细胞形态
•40
正常血细胞的形态学
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征
➢ 红细胞系
6. 成熟红细胞(erythrocyte)
直径7-8微米,双凹圆盘形。呈粉红色
•正常血细胞形态
•41
正常血细胞的形态学
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征
•正常血细胞形态
•26
正常血细胞的形态学
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征
➢ 粒细胞系
4. 杆状核粒细胞
1)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正常血细胞形态
•27
正常血细胞的形态学
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征
➢ 粒细胞系
5. 分叶核粒细胞(segmented granulocyte)
•正常血细胞形态
•23
正常血细胞的形态学
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征
➢ 粒细胞系
4. 晚幼粒细胞
3) 嗜碱性晚幼粒细胞(basophilic metamyelocyte) 直径10-15um,呈圆形或椭圆形。胞
浆内或核上含有分布不均、大小不等、 紫黑色的嗜碱性颗粒。胞核呈肾形,轮 廓不清
•正常血细胞形态
•28
正常血细胞的形态学
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征
➢ 粒细胞系
5. 分叶核粒细胞
嗜酸性分叶核
中性分叶核
嗜碱性分叶核
•正常血细胞形态
•29
正常血细胞的形态学
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征
➢ 红细胞系
原红细胞 早幼红细胞 中幼红细胞 晚幼红细胞 网织红细胞 成熟红细胞
•正常血细胞形态
•30
正常血细胞的形态学
•正常血细胞形态
•39
正常血细胞的形态学
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征
➢ 红细胞系
5. 网织红细胞
•正常血细胞形态
•40
正常血细胞的形态学
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征
➢ 红细胞系
6. 成熟红细胞(erythrocyte)
直径7-8微米,双凹圆盘形。呈粉红色
•正常血细胞形态
•41
正常血细胞的形态学
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征
•正常血细胞形态
•26
正常血细胞的形态学
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征
➢ 粒细胞系
4. 杆状核粒细胞
1)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正常血细胞形态
•27
正常血细胞的形态学
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征
➢ 粒细胞系
5. 分叶核粒细胞(segmented granulocyte)
第二章 正常血细胞形态学精品PPT课件
第二章
造血细胞检验
22.10.2020
基础医学教学部
1
教学内容
▪ 掌握正常血细胞形态演变的一般 规律
▪ 掌握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征 ▪ 掌握骨髓象中类似细胞的鉴别要
点
22.10.2020
基础医学教学部
2
第一节 骨髓细胞形态检查
项目
一、 血细胞形态演变的一般规律
(一)细胞演变规律
原始
成熟
备注
细胞大 大 小
22.10.2020
基础医学教学部
21
5、网织红
Hale Waihona Puke 22.10.2020基础医学教学部
22
6、成熟红细胞
22.10.2020
基础医学教学部
23
▪ 题:胞质呈嗜多色性的红细胞是处于:
A、早幼红细胞B、中幼红细胞C、晚幼红细 胞D、网织红细胞E、成熟红细胞
22.10.2020
基础医学教学部
24
(三)、单核细胞系
1、原单
胞体:14~25um,圆或不规则;
胞浆:较原粒丰富,灰蓝或浅蓝, 不透明,无颗粒,边缘不规则, 常有伪足突起;
胞核:圆或椭圆或不规则,染淡紫 红色,染色质纤细,疏松交织成 细丝网状,核膜不明显,核仁1~3 个,大而清晰。
22.10.2020
基础医学教学部
25
2、幼单
22.10.2020
基础医学教学部
22.10.2020
基础医学教学部
13
5、中性杆状核:
胞体:10~15um,圆形;
胞质:充满中性颗粒,浅红色;
核:凹陷的深度超过假设核直 径的一半,核径最窄处大于 最宽处1/3以上,染色质粗糙 呈块状,深紫红色,染色不 均匀。
造血细胞检验
22.10.2020
基础医学教学部
1
教学内容
▪ 掌握正常血细胞形态演变的一般 规律
▪ 掌握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征 ▪ 掌握骨髓象中类似细胞的鉴别要
点
22.10.2020
基础医学教学部
2
第一节 骨髓细胞形态检查
项目
一、 血细胞形态演变的一般规律
(一)细胞演变规律
原始
成熟
备注
细胞大 大 小
22.10.2020
基础医学教学部
21
5、网织红
Hale Waihona Puke 22.10.2020基础医学教学部
22
6、成熟红细胞
22.10.2020
基础医学教学部
23
▪ 题:胞质呈嗜多色性的红细胞是处于:
A、早幼红细胞B、中幼红细胞C、晚幼红细 胞D、网织红细胞E、成熟红细胞
22.10.2020
基础医学教学部
24
(三)、单核细胞系
1、原单
胞体:14~25um,圆或不规则;
胞浆:较原粒丰富,灰蓝或浅蓝, 不透明,无颗粒,边缘不规则, 常有伪足突起;
胞核:圆或椭圆或不规则,染淡紫 红色,染色质纤细,疏松交织成 细丝网状,核膜不明显,核仁1~3 个,大而清晰。
22.10.2020
基础医学教学部
25
2、幼单
22.10.2020
基础医学教学部
22.10.2020
基础医学教学部
13
5、中性杆状核:
胞体:10~15um,圆形;
胞质:充满中性颗粒,浅红色;
核:凹陷的深度超过假设核直 径的一半,核径最窄处大于 最宽处1/3以上,染色质粗糙 呈块状,深紫红色,染色不 均匀。
血细胞形态学讲义课件
急性髓系白血病
原始细胞增多,胞质丰富,核型不规则,核沟明 显。
3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中性粒细胞增多,胞质丰富,核沟明显,核型不 规则。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细胞形态学特征
红细胞系发育异常
红细胞大小不均,异形、畸形红细胞增多。
粒细胞系发育异常
中性粒细胞胞质颗粒减少、消失或增多。
巨核细胞系发育异常
血小板生成障碍,巨核细胞形态异常。
疾病诊断与鉴别判断
贫血诊断
通过观察红细胞形态变化,判断贫血的类型,如缺铁性贫血、巨 幼细胞贫血等。
白血病诊断
白血病细胞形态学特征有助于白血病的诊断和分型,如急性淋巴细 胞白血病、急性髓系白血病等。
恶性肿瘤诊断
恶性肿瘤细胞形态学特征有助于肿瘤的诊断和鉴别,如肺癌、胃癌 等。
疗效观察与预后评估
化疗疗效评估
特点
血细胞形态学具有直观、简便、快速 等特点,通过观察血细胞形态,可以 对许多疾病进行诊断、鉴别诊断和病 情监测。
血细胞形态学的重要性
诊断血液系统疾病
许多血液系统疾病会改变血细胞 的形态,如贫血、白血病、骨髓 增生异常综合征等。通过观察血 细胞形态,可以对这些疾病进行
初步诊断。
鉴别诊断
血细胞形态学也可以用于鉴别诊 断其他系统疾病,如感染、免疫 系统疾病等。不同疾病引起的血 细胞形态变化具有特异性,有助
镜下观察
在显微镜下观察血涂片,识别各种血细胞形态特 征,如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骨髓穿刺与制片
骨髓穿刺
通过骨穿针采集骨髓液,用于检查造血功能和血液疾病。
制片与染色
将采集的骨髓液制成涂片,并进行染色处理,以便观察细胞形态。
镜下分析
在显微镜下观察骨髓涂片,分析骨髓细胞成分和形态特征,对血液 病进行诊断和鉴别。
原始细胞增多,胞质丰富,核型不规则,核沟明 显。
3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中性粒细胞增多,胞质丰富,核沟明显,核型不 规则。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细胞形态学特征
红细胞系发育异常
红细胞大小不均,异形、畸形红细胞增多。
粒细胞系发育异常
中性粒细胞胞质颗粒减少、消失或增多。
巨核细胞系发育异常
血小板生成障碍,巨核细胞形态异常。
疾病诊断与鉴别判断
贫血诊断
通过观察红细胞形态变化,判断贫血的类型,如缺铁性贫血、巨 幼细胞贫血等。
白血病诊断
白血病细胞形态学特征有助于白血病的诊断和分型,如急性淋巴细 胞白血病、急性髓系白血病等。
恶性肿瘤诊断
恶性肿瘤细胞形态学特征有助于肿瘤的诊断和鉴别,如肺癌、胃癌 等。
疗效观察与预后评估
化疗疗效评估
特点
血细胞形态学具有直观、简便、快速 等特点,通过观察血细胞形态,可以 对许多疾病进行诊断、鉴别诊断和病 情监测。
血细胞形态学的重要性
诊断血液系统疾病
许多血液系统疾病会改变血细胞 的形态,如贫血、白血病、骨髓 增生异常综合征等。通过观察血 细胞形态,可以对这些疾病进行
初步诊断。
鉴别诊断
血细胞形态学也可以用于鉴别诊 断其他系统疾病,如感染、免疫 系统疾病等。不同疾病引起的血 细胞形态变化具有特异性,有助
镜下观察
在显微镜下观察血涂片,识别各种血细胞形态特 征,如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骨髓穿刺与制片
骨髓穿刺
通过骨穿针采集骨髓液,用于检查造血功能和血液疾病。
制片与染色
将采集的骨髓液制成涂片,并进行染色处理,以便观察细胞形态。
镜下分析
在显微镜下观察骨髓涂片,分析骨髓细胞成分和形态特征,对血液 病进行诊断和鉴别。
血细胞形态学讲义 ppt课件
血细胞形态学讲义
三、血液和骨髓标本的制作
见幻灯
血细胞形态学讲义
血细胞形态学讲义
四、血液和骨髓标本的瑞氏染色
选取长短厚薄适宜的涂片 (骨髓2张、 血片2张)进行瑞氏染色。瑞氏染液:缓 冲液1:2时间1小时,小水流冲洗,自然 凉干后备检。瑞氏染液含美蓝和伊红两 种成分,美蓝偏碱性,与细胞内酸性物 质有亲和力(胞 浆),染成兰色;伊红 偏酸性,与细胞内碱性物质有亲和力 (胞核),染成红色。
血细胞形态学讲义
小粒分级(3)
为100%,应 记录95%。 细胞成份分析:造血细胞、非造血细胞。 造血细胞为幼稚粒、红细胞;非造血细 胞为脂肪细胞、成熟淋巴细胞、浆细胞、 组织嗜碱细胞、网状细胞等。
血细胞形态学讲义
小粒分级(4)
临床意义: 骨髓小粒:正常骨髓中+-++;急、亚急及慢 性粒细胞白血病和红白血病多为(++)或 (+++),淋巴细胞白血病多无粒、无油。 骨髓小粒造血面积及细胞成分:慢性再障多在 50%以下,以非造血细胞为主,造血细胞很少; 各种白血病及增生性贫血多在75%以上,以造 血细胞为主。
血细胞形态学讲义
血细胞形态学讲义
血细胞形态学讲义
3 淋巴细胞系统
原始淋巴细胞: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020μm,核居中,略偏位,有切迹,染色 质深紫红色,粗糙,正副染色质不透亮, 排列成粗网状,核仁模糊1-2个,有凹陷, 胞浆天兰色,兰色窄带绕核,透亮,无 颗粒 (正常骨髓中见不到,多见于ALL,或淋 巴细胞增殖性疾病)
血细胞形态学讲义
粒细胞系统
原始粒细胞
早幼粒
中幼粒
嗜中性中幼粒嗜酸性中幼粒嗜碱性中幼 粒
杆状核
三、血液和骨髓标本的制作
见幻灯
血细胞形态学讲义
血细胞形态学讲义
四、血液和骨髓标本的瑞氏染色
选取长短厚薄适宜的涂片 (骨髓2张、 血片2张)进行瑞氏染色。瑞氏染液:缓 冲液1:2时间1小时,小水流冲洗,自然 凉干后备检。瑞氏染液含美蓝和伊红两 种成分,美蓝偏碱性,与细胞内酸性物 质有亲和力(胞 浆),染成兰色;伊红 偏酸性,与细胞内碱性物质有亲和力 (胞核),染成红色。
血细胞形态学讲义
小粒分级(3)
为100%,应 记录95%。 细胞成份分析:造血细胞、非造血细胞。 造血细胞为幼稚粒、红细胞;非造血细 胞为脂肪细胞、成熟淋巴细胞、浆细胞、 组织嗜碱细胞、网状细胞等。
血细胞形态学讲义
小粒分级(4)
临床意义: 骨髓小粒:正常骨髓中+-++;急、亚急及慢 性粒细胞白血病和红白血病多为(++)或 (+++),淋巴细胞白血病多无粒、无油。 骨髓小粒造血面积及细胞成分:慢性再障多在 50%以下,以非造血细胞为主,造血细胞很少; 各种白血病及增生性贫血多在75%以上,以造 血细胞为主。
血细胞形态学讲义
血细胞形态学讲义
血细胞形态学讲义
3 淋巴细胞系统
原始淋巴细胞: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020μm,核居中,略偏位,有切迹,染色 质深紫红色,粗糙,正副染色质不透亮, 排列成粗网状,核仁模糊1-2个,有凹陷, 胞浆天兰色,兰色窄带绕核,透亮,无 颗粒 (正常骨髓中见不到,多见于ALL,或淋 巴细胞增殖性疾病)
血细胞形态学讲义
粒细胞系统
原始粒细胞
早幼粒
中幼粒
嗜中性中幼粒嗜酸性中幼粒嗜碱性中幼 粒
杆状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核旁淡染区,无颗粒,可有空泡。
幼浆细胞
胞体直径12-16 μm 。常呈椭圆形。胞核圆形,常偏位; 核染色质较原浆细胞粗,染呈紫红色;胞质丰富,呈深 蓝色、不透明,常有空泡及核旁半月形淡染区,偶有少 许嗜天青颗粒。
晚幼红细胞
胞体直径7-10 μm ,圆形。胞核圆形, 占细胞1/2以下,核染色质凝聚呈紫黑色 的团块状(称为碳核),胞质量多,淡 红色或灰红色,无颗粒。
成熟红细胞
胞体平均直径7.2 μm,呈双凹圆盘状,无核, 胞质淡红色,中央部分为淡染区。
原单核细胞
胞体直径14-25 μm,圆形或不规则,有扭曲、折叠,有时
正常血细胞形态学
原粒细胞型
胞体直径10-20 μm,圆形或类圆形。胞核较大呈淡
紫红色,圆形或类圆形,居中或略偏位。核染色质呈 细颗粒状,排列均匀,如薄沙分布,无浓集。核仁 2-5个,较小,清楚,呈淡蓝色。胞质量较少,呈透 明的天蓝色或深蓝色,胞质内多无颗粒。
原粒细胞П型
根据颗粒有无等特征将原粒细胞分为型 和П型: 型为典型的原粒细胞,胞质中无颗 粒; П型除具有型的特点外,胞质中有少许 颗粒。
单核细胞
胞体直径12-20 μm,圆形或不规则,常可见伪足。 胞核不规则,常呈肾形,马蹄形,或S形等。核 染色质疏松,可呈条索状,小块状。胞质量多, 呈灰蓝色半透明毛玻璃状。胞质内可见细小, 分布均匀的紫红色颗粒,胞质内常有空泡。
中性中幼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鉴别
原始淋巴细胞
胞体直径10-18 μm,圆形或类圆形。胞核圆形 或类圆形,核膜厚,核染色质细致呈颗粒状, 核仁1-2个,清楚,染成淡蓝色。胞质很少, 淡蓝色,无颗粒,近核处可有一透明区。
粒细胞胞质中四种颗粒的鉴别
中性晚幼粒细胞
胞体直径10-16 μm,胞核明显凹陷呈肾形、马 蹄形、半月型,其凹陷程度与假设圆形核直径 之比为1/2—3/4。核常偏于一侧,核染色质粗 糙呈小块,出现副染色质,核仁消失。
嗜酸性晚幼粒细胞
胞体直径10-16 μm,胞质内充满嗜酸性颗粒, A颗粒常无。其他方面基本同中性晚幼粒细胞。
可有伪足。胞核圆形,稍凹陷或不规则,可有折叠、扭 曲。核染色质疏松纤细,呈细丝网状,为淡紫红色。核 仁1-3个,大而清楚。胞质较其他原始细胞多,呈灰蓝色 不透明毛玻璃样,其中可有空泡,颗粒无或少见。
幼单核细胞
胞体直径15-25 μm ,圆形或不规则,有时可有 伪足。胞核常不规则,呈扭曲、折叠状,或有 凹陷切迹。核染色质开始聚集呈丝网状,核仁 有或消失。胞质增多,呈灰蓝色不透明,可见 空泡和细小紫红色的嗜天青颗粒。
早幼红细胞
胞体直径10-18 μm,圆形或椭圆形。胞核圆形, 居中或稍偏位,核染色质浓集呈粗颗粒状,核 仁模糊或消失。胞质量比原红细胞稍增多,为 不透明蓝色或深蓝色,胞质内无颗粒。瘤状突 起和核周淡染区仍可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幼红细胞
胞体直径8-15 μm ,圆形。胞核圆形,居中, 占细胞1/2。核染色质凝聚成条索状或块状。 核仁完全消失。胞质量多,无颗粒。由于血红 蛋白形成增多而嗜碱性物质逐渐减少,胞质呈 不同程度的嗜多色性(蓝灰色,灰红色)。
幼淋巴细胞
胞体直径10-16 μm,圆形或类圆形。胞核圆形 或类圆形,核仁模糊或消失,核染色质较原淋 细胞粗。胞质少,淡蓝色透明,偶有少许嗜天 青颗粒。
淋巴细胞
(1)大淋巴细胞:胞体直径12-15 μm 。胞核椭圆形,常偏于 一侧;核染色质致密均匀呈深紫红色;核仁消失。胞质较多, 呈清澈的淡蓝色,常有少许嗜天青颗粒。
嗜碱性晚粒细胞
胞体直径10-14 μm,胞核呈肾形,轮廓 不清,胞质内及核上可见嗜碱性颗粒。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胞体直径10-15 μm,胞核凹陷更加明显,与假 设圆形核直径之比大于3/4,形态弯曲呈粗细 均匀的带状。核染色质粗糙呈块状,副染色质 明显、透亮,核两端钝圆呈深紫红色。
嗜酸性杆状核粒细胞
胞体直径11-16 μm,胞核与中性杆状核 粒细胞相似,胞质中充满嗜酸性颗粒。
嗜碱性杆状核粒细胞
胞体直径10-12 μm,胞核呈模糊杆状, 胞质内及核上有少许嗜碱性颗粒。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胞体直径10-14 μm, 胞体呈圆形,胞核分叶状, 常分为2-5叶,叶与叶之间有细丝相连或完全断 开。胞质丰富,呈淡红色,浆内充满中性颗粒。 分叶核粒细胞和杆状核粒细胞的另一种划分标准 是核桥(即核最窄处小于最宽处的1/3)。
早幼粒细胞
胞体直径12-25μm,较原粒细胞大,圆形或椭圆 形,有时可见瘤状突起。胞核大,呈圆形椭圆形 或一侧凹陷,核常偏于一侧或位于中央。核染色 质开始聚集,较原粒细胞粗,核仁清晰可见。胞 质内含有数量不等,大小形态不一的紫红色嗜天 青颗粒。
中性中幼粒细胞
胞体直径10-20 μm ,圆形。胞核椭圆形,一侧开始 为扁平或略凹陷,其凹陷程度与假设圆形核直径之 比常小于1/2,核常偏于一侧,呈紫红色。核染色质 聚集呈索块状,核仁常无。胞质量多,呈淡红、淡 蓝色;内含细小,大小较一致的淡紫红色中性颗粒。
嗜酸性分叶核粒细胞
胞体直径11-16 μm,胞体直径胞核多分 为两叶,胞质内充满嗜酸性颗粒。
嗜碱性分叶核粒细胞
胞体直径10-12μm,胞核可为3-4叶或分叶不明 显,胞质内及核上有少许嗜碱性颗粒。
原红细胞
胞体直径15-25 μm,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常有瘤状突起。
胞核圆形,居中或偏于一侧,核染色质呈紫红色颗粒 状,核仁1-3个。胞质少,深蓝色且不透明,有油画 蓝感,核周常形成淡染区,胞质中无颗粒。
嗜酸性中幼粒细胞
胞体直径15-20 μm,较中性中幼粒细胞略大,圆 形。胞核与中性中幼粒细胞相似。胞质内满布粗 大,大小一致,橘红色的嗜酸性颗粒。
嗜碱性中幼粒细胞
胞体直径10-15 μm比中性中幼粒细胞略小, 圆形。胞核椭圆形,轮廓不清,核染色质 较模糊。胞质及核上内含有少量粗大,大 小形态不一的深紫红色嗜碱性颗粒。
(2)小淋巴细胞:胞体直径6-9 μm,圆形或类圆形。胞核类圆 形或有小切迹;核染色质紧密呈大块状,核仁消失。胞质量 极少,呈淡蓝色,常无颗粒。
原浆细胞
胞体直径12-25 μm 。圆形或椭圆形。胞核圆形,占胞体 的1/2以上,偏位或居中;核染色质呈粗颗粒网状,染呈 紫红色;核仁2~5个。胞质量多,呈深蓝色、不透明,
幼浆细胞
胞体直径12-16 μm 。常呈椭圆形。胞核圆形,常偏位; 核染色质较原浆细胞粗,染呈紫红色;胞质丰富,呈深 蓝色、不透明,常有空泡及核旁半月形淡染区,偶有少 许嗜天青颗粒。
晚幼红细胞
胞体直径7-10 μm ,圆形。胞核圆形, 占细胞1/2以下,核染色质凝聚呈紫黑色 的团块状(称为碳核),胞质量多,淡 红色或灰红色,无颗粒。
成熟红细胞
胞体平均直径7.2 μm,呈双凹圆盘状,无核, 胞质淡红色,中央部分为淡染区。
原单核细胞
胞体直径14-25 μm,圆形或不规则,有扭曲、折叠,有时
正常血细胞形态学
原粒细胞型
胞体直径10-20 μm,圆形或类圆形。胞核较大呈淡
紫红色,圆形或类圆形,居中或略偏位。核染色质呈 细颗粒状,排列均匀,如薄沙分布,无浓集。核仁 2-5个,较小,清楚,呈淡蓝色。胞质量较少,呈透 明的天蓝色或深蓝色,胞质内多无颗粒。
原粒细胞П型
根据颗粒有无等特征将原粒细胞分为型 和П型: 型为典型的原粒细胞,胞质中无颗 粒; П型除具有型的特点外,胞质中有少许 颗粒。
单核细胞
胞体直径12-20 μm,圆形或不规则,常可见伪足。 胞核不规则,常呈肾形,马蹄形,或S形等。核 染色质疏松,可呈条索状,小块状。胞质量多, 呈灰蓝色半透明毛玻璃状。胞质内可见细小, 分布均匀的紫红色颗粒,胞质内常有空泡。
中性中幼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鉴别
原始淋巴细胞
胞体直径10-18 μm,圆形或类圆形。胞核圆形 或类圆形,核膜厚,核染色质细致呈颗粒状, 核仁1-2个,清楚,染成淡蓝色。胞质很少, 淡蓝色,无颗粒,近核处可有一透明区。
粒细胞胞质中四种颗粒的鉴别
中性晚幼粒细胞
胞体直径10-16 μm,胞核明显凹陷呈肾形、马 蹄形、半月型,其凹陷程度与假设圆形核直径 之比为1/2—3/4。核常偏于一侧,核染色质粗 糙呈小块,出现副染色质,核仁消失。
嗜酸性晚幼粒细胞
胞体直径10-16 μm,胞质内充满嗜酸性颗粒, A颗粒常无。其他方面基本同中性晚幼粒细胞。
可有伪足。胞核圆形,稍凹陷或不规则,可有折叠、扭 曲。核染色质疏松纤细,呈细丝网状,为淡紫红色。核 仁1-3个,大而清楚。胞质较其他原始细胞多,呈灰蓝色 不透明毛玻璃样,其中可有空泡,颗粒无或少见。
幼单核细胞
胞体直径15-25 μm ,圆形或不规则,有时可有 伪足。胞核常不规则,呈扭曲、折叠状,或有 凹陷切迹。核染色质开始聚集呈丝网状,核仁 有或消失。胞质增多,呈灰蓝色不透明,可见 空泡和细小紫红色的嗜天青颗粒。
早幼红细胞
胞体直径10-18 μm,圆形或椭圆形。胞核圆形, 居中或稍偏位,核染色质浓集呈粗颗粒状,核 仁模糊或消失。胞质量比原红细胞稍增多,为 不透明蓝色或深蓝色,胞质内无颗粒。瘤状突 起和核周淡染区仍可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幼红细胞
胞体直径8-15 μm ,圆形。胞核圆形,居中, 占细胞1/2。核染色质凝聚成条索状或块状。 核仁完全消失。胞质量多,无颗粒。由于血红 蛋白形成增多而嗜碱性物质逐渐减少,胞质呈 不同程度的嗜多色性(蓝灰色,灰红色)。
幼淋巴细胞
胞体直径10-16 μm,圆形或类圆形。胞核圆形 或类圆形,核仁模糊或消失,核染色质较原淋 细胞粗。胞质少,淡蓝色透明,偶有少许嗜天 青颗粒。
淋巴细胞
(1)大淋巴细胞:胞体直径12-15 μm 。胞核椭圆形,常偏于 一侧;核染色质致密均匀呈深紫红色;核仁消失。胞质较多, 呈清澈的淡蓝色,常有少许嗜天青颗粒。
嗜碱性晚粒细胞
胞体直径10-14 μm,胞核呈肾形,轮廓 不清,胞质内及核上可见嗜碱性颗粒。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胞体直径10-15 μm,胞核凹陷更加明显,与假 设圆形核直径之比大于3/4,形态弯曲呈粗细 均匀的带状。核染色质粗糙呈块状,副染色质 明显、透亮,核两端钝圆呈深紫红色。
嗜酸性杆状核粒细胞
胞体直径11-16 μm,胞核与中性杆状核 粒细胞相似,胞质中充满嗜酸性颗粒。
嗜碱性杆状核粒细胞
胞体直径10-12 μm,胞核呈模糊杆状, 胞质内及核上有少许嗜碱性颗粒。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胞体直径10-14 μm, 胞体呈圆形,胞核分叶状, 常分为2-5叶,叶与叶之间有细丝相连或完全断 开。胞质丰富,呈淡红色,浆内充满中性颗粒。 分叶核粒细胞和杆状核粒细胞的另一种划分标准 是核桥(即核最窄处小于最宽处的1/3)。
早幼粒细胞
胞体直径12-25μm,较原粒细胞大,圆形或椭圆 形,有时可见瘤状突起。胞核大,呈圆形椭圆形 或一侧凹陷,核常偏于一侧或位于中央。核染色 质开始聚集,较原粒细胞粗,核仁清晰可见。胞 质内含有数量不等,大小形态不一的紫红色嗜天 青颗粒。
中性中幼粒细胞
胞体直径10-20 μm ,圆形。胞核椭圆形,一侧开始 为扁平或略凹陷,其凹陷程度与假设圆形核直径之 比常小于1/2,核常偏于一侧,呈紫红色。核染色质 聚集呈索块状,核仁常无。胞质量多,呈淡红、淡 蓝色;内含细小,大小较一致的淡紫红色中性颗粒。
嗜酸性分叶核粒细胞
胞体直径11-16 μm,胞体直径胞核多分 为两叶,胞质内充满嗜酸性颗粒。
嗜碱性分叶核粒细胞
胞体直径10-12μm,胞核可为3-4叶或分叶不明 显,胞质内及核上有少许嗜碱性颗粒。
原红细胞
胞体直径15-25 μm,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常有瘤状突起。
胞核圆形,居中或偏于一侧,核染色质呈紫红色颗粒 状,核仁1-3个。胞质少,深蓝色且不透明,有油画 蓝感,核周常形成淡染区,胞质中无颗粒。
嗜酸性中幼粒细胞
胞体直径15-20 μm,较中性中幼粒细胞略大,圆 形。胞核与中性中幼粒细胞相似。胞质内满布粗 大,大小一致,橘红色的嗜酸性颗粒。
嗜碱性中幼粒细胞
胞体直径10-15 μm比中性中幼粒细胞略小, 圆形。胞核椭圆形,轮廓不清,核染色质 较模糊。胞质及核上内含有少量粗大,大 小形态不一的深紫红色嗜碱性颗粒。
(2)小淋巴细胞:胞体直径6-9 μm,圆形或类圆形。胞核类圆 形或有小切迹;核染色质紧密呈大块状,核仁消失。胞质量 极少,呈淡蓝色,常无颗粒。
原浆细胞
胞体直径12-25 μm 。圆形或椭圆形。胞核圆形,占胞体 的1/2以上,偏位或居中;核染色质呈粗颗粒网状,染呈 紫红色;核仁2~5个。胞质量多,呈深蓝色、不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