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县农村改厕工作的调研报告【共7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我县农村改厕工作的调研报告
对我县农村改厕工作的调研报告【内容摘要】
农村改厕工作事关广大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县农村改厕工作始于上世纪80年代,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人口的增加,农村规模的扩张,当年外迁的露天粪缸又成了村中厕、户旁厕,这些没有经过无害化处理的粪便又成为新的污染源,经粪、口传播的传染性疾病仍然威胁着广大农民群众的健康,近年来,我县的农村改厕工作之所以取得较大进展,关键是加大了“五个力度”,一是出台政策、明确目标,加大了领导力度,二是加强宣传、典型示范,加大了引导力度,三是统一标准、加强培训,加大了指导力度,四是上下联动、多方筹资,加大了投入力度,五是建章立制,严格考核,加大了督查力度,
二、我县农村改厕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我县的改厕工作确实取得了明显成效,然而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农村改厕工作事关广大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农村改厕工作,切实提高农村卫生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十分重要而紧迫的课题。通过实地视察和走访座谈等形式,我们对全县农村改厕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
一、我县农村改厕工作的基本概况与主要做法我县农村改厕工作始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除少数村庄进行了粪便无害化处理外,大多数仅是把房前屋后的露天粪缸向野外迁移而已,并没有从严格、标准意义上完成对非卫生厕所的改造。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上世纪末。期间我县改厕工作虽然从没停止过,对改善当时的环境卫生状况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进度和效果却难以尽如人意,卫生厕所普及率只是从1984年的2
2、8%增加到1999年的4
1、3%。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人口的增加,农村规模的扩张,当年外迁的露天粪缸又成了村中厕、户旁厕,这些没有经过无害化处理的粪便又成为新的污染源,经粪、口传播的传染性疾病仍然威胁着广大农民群众的健康。由于多年来农村改厕不彻底,广大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仍然较差,导致农村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发病率居高不下,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普遍存在,阻碍了我县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十五”期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采取强力措施,加快农村改厕工作步伐,截至xx年底,全县农村卫生厕所累计达10、96万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
7、89%;消灭露天粪缸36600多丘,清除率达78%;新建公厕300多座。传统的粪坑敞开式、房厕分离式,逐步被卫生防臭的三格式 (占4
4、29%)、完整下水道水冲式(占4
3、6%)及其他粪便无害化处理方式所取代。广大农民群众卫生意识得到增强,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近年来,我县的农村改厕工作之所以取得较大进展,关键是加大了“五个力度”:一是出台政策、明确目标,加大了领导力度。县委、县政府从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农村奔小康的高度,将“改水、改厕、改善居住环境”列为我县爱国卫生工作的重点,确立了“奔小康,先保健康”的新观念。2000年,县政府出台了《**县农村改厕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十五”期间的改厕规划。之后每年专题听取县爱卫会有关改厕工作汇报,多次召开全县农村改厕工作会议,从县政府到各乡镇、各行政村层层成立了改厕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措施,明确了责任,确保了全县农村改厕工作的深入广泛开展。
二是加强宣传、典型示范,加大了引导力度。坚持把宣传发动工作作为农村改厕的主要环节来抓,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向群众宣传改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如通过召开动员会和进村入户的座谈会进行宣传;在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大众媒体开设《健康之声》、《卫生与健康》栏目,将农村改厕宣传列入重要内容;组织人员编印了6万多册《**县农村改厕工作手册》,先后印发了10万份宣传资料,通过各乡镇分发到广大农户手中;精心制作了14块宣传展板,在各乡镇巡回宣传。同时,选择一些基层领导重视、农民群众有改厕愿望的乡镇作为示范点,树立先进典型。如新建镇西岩村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大张旗鼓地开展改厕活
动,村容村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给全县带了一个好头。另外,有目的、有重点地指导改建了一批不同类型的无害化卫生户厕、公厕。通过召开现场会,分期分批地组织乡镇分管领导、农村基层干部和施工技术人员到改厕示范点进行参观,推广技术与经验,扩大改厕的辐射面。
三是统一标准、加强培训,加大了指导力度。全县制定了统一的农村改厕“四有四无”标准(即有墙、有顶、有便器、有密闭式贮粪池;无蝇、无蛆、无臭、粪便无害化)。在选址上,采取就近、沿线、连片的方法,积极培育改厕示范乡、示范村和示范户。通过加强技术培训,全县24个乡镇约有10万人次接受了培训和环境卫生、个人卫生教育,各乡镇都有了一支懂技术、会施工的改厕专业队伍。县爱卫会在各地改厕过程中,专门安排人员到施工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帮助基层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四是上下联动、多方筹资,加大了投入力度。由于县财政经费紧张,农民收入有限,单靠一个主体投入难以解决全县改厕的巨额费用。为了让广大农民群众尽早实现“使用卫生厕所、居住卫生环境”这一目标,我县采取县、乡(镇)政府补一点,村集体筹一点,受益户出一点和农户自己动手省一点的办法解决改厕所需的物资和资金。据统计,从2001年到xx年,全县用于农村改厕的总投资达2601万元。其中,国家与集体分别投入资金90万元和831万元,占35%;个人投资1675万元,占64%;其它投资5万元,占1%。
五是建章立制,严格考核,加大了督查力度。制订出台了《**县农村改厕经费补助和奖励办法》和《**县农村改厕工作考核细则》,把改厕工作列入乡镇政府年度目标考核范围,每年对改厕进展情况进行全县通报,改厕工作经县改厕工作领导小组考核验收后,采取补助与考核奖励相结合的方式拨给专款,对改厕工作提前达标的乡镇进行表彰奖励。各乡镇也相继制定了配套的措施和奖励办法。如壶镇镇政府为鼓励广大农民积极参与改厕工作,向辖区内83个行政村、2万余户农户承诺:农户每消除一丘露天粪缸的,奖励人民币50-100元;行政村新建一座标准公厕的,奖励人民币10000余元。
二、我县农村改厕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我县的改厕工作确实取得了明显成效,然而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认识偏差,卫生意识缺乏。受长期以来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农民并没有真正认识到改厕给他们带来的好处。由于缺乏卫生知识,有的农民对粪便所造成的污染和引发传染病的危害性认识不足,认为厕所的改与不改,与地方经济发展、农民身体健康没有直接的关系;有的农民认为厕所本来就是脏的、臭的,没有必要把钱和物投入到厕所上,现在最着急要改的是吃、穿、住,至于拉的只要撒了出去就是“眼不见为净”;有的农民认为厕所只不过是存储肥料而已,经无害化处理就没有了肥力,反而失去了农作物肥料的一大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