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稳定平台解决方案
码头平台维修方案
码头平台维修方案背景码头平台是许多企业和货运公司运送货物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许多船舶的靠岸停靠地点。
如此重要的码头平台需要定期维护和修复,以保证其正常运行和长期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一套可行的码头平台维修方案,以确保码头平台能够长期保持良好的状态。
维修内容码头平台的维修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码头基础码头基础是码头平台最重要的部分,它提供码头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为了保证码头基础的稳定性,需要定期进行基础修补和加固。
在实际实施中,可以通过添加加固板、钢筋等方式来加强码头基础。
码头桥面码头桥面部分是码头平台上最常使用的部分,经常会受到船舶和吊装设备的撞击,使其受损。
为了确保码头平台供使用,需要定期进行桥面修复和更换。
在实际实施中,可以通过换新桥板等方式使码头桥面恢复原有使用状态。
码头护栏码头护栏部分是码头平台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保证码头平台的使用安全,需要定期进行码头护栏的修复和加固。
在实际实施中,可以通过更换疏散口护栏、加固连接处等方式来加强码头护栏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码头配套设施码头配套设施是码头平台上可供使用的设施,它们的完好状况直接影响到码头平台的使用体验。
为了确保码头平台能够顺利实现货物的装卸,需要定期维修码头配套设施,例如行走道的修复,卸货设施的更换等等。
维修方案维修周期码头平台维修的周期需要根据码头平台的使用频率和使用环境来制定。
一般来说,码头平台需要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维修,其中包括对所有维护内容的全面检查和修复。
针对单个需要进行维修的部分,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制定维修周期。
例如,码头配套设施可以每个季度进行一次检查和维修。
维修预算码头平台维修的预算需要根据维修周期和需要维修的部分来制定。
在实际制定过程中,需要考虑维修所需材料的质量和价格以及维修工人的工作时间和费用。
另外,为了预防可能出现的问题,需要在维修预算中预留一些备用资金。
维修实施码头平台维修的实施需要精心规划和组织。
在实际维修过程中,需要确保在维修前对当前的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制定适当的维修方案和安排。
船舶结构动力学稳定性分析与优化设计
船舶结构动力学稳定性分析与优化设计船舶在海上行驶时,除了要面对风浪的考验,还要处理各种复杂的水动力问题。
其中,船舶结构动力学稳定性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船舶结构动力学稳定性分析与优化设计的目的是确保船舶在各种海况下都能保持良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一、船舶结构动力学稳定性的基本概念船舶结构动力学稳定性指的是船舶在行驶中所受到的各种外界力和内力的综合作用下,保持平衡和稳定的能力。
船舶结构的稳定性与船舶的设计参数、结构形式、荷载分配、材料性能等密切相关。
二、船舶结构动力学稳定性的分析方法1. 静态稳定性分析:静态稳定性分析主要考虑船舶在完全静止状态下的稳定性。
通过计算船体的吃水、吃底、纵倾和横倾等参数,以及确定船舶的稳心高度和稳心面积,可以评估船舶在不同荷载条件下的稳定性。
2. 动态稳定性分析:动态稳定性分析主要考虑船舶在运动状态下的稳定性。
通过考虑船舶的运动参数,如横摇、纵摇、滚动和偏航等参数,可以评估船舶在各种外界载荷作用下的稳定性。
3. 数值模拟方法:数值模拟方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船舶结构动力学稳定性的方法。
通过建立船体的数学模型,结合流体力学和结构力学的计算模型,可以对船舶在不同海况下的稳定性进行模拟和分析。
三、船舶结构动力学稳定性优化设计为了提高船舶的结构动力学稳定性,优化设计是必不可少的。
优化设计的目标是在满足船舶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减小船舶在各种海况下的稳定性风险。
1. 结构强度优化:结构强度是保证船舶结构动力学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通过采用合适的材料、设计合理的结构形式、合理分配荷载等方式进行优化,可以提高船舶的结构强度,减小结构的变形和振动,提高稳定性。
2. 船型优化:船型是船舶结构动力学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改变船体的几何形状和流线型,可以改善船舶在水中的运动性能,减小横倾、纵摇和滚动等现象,提高稳定性。
3. 荷载分配优化:船舶的荷载分配对结构动力学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
合理分配货物和燃油的位置和重量,可以减小船体变形和振动,提高船舶的稳定性。
一种舰载伺服稳定平台的结构设计
2021年第1期网址: 电邮:*******************一种舰载伺服稳定平台的结构设计毛雨辉,张进(光学辐射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54)图3方位轴三维视图陀螺转盘轴承码盘惯导蜗杆副轴承对滑环图4方位轴剖视图引言本文设计一种舰载的伺服稳定平台结构,如图1所示。
该平台可将负载加装于伺服平台并完成指向精度标校的功能,在船体航行和系泊状态下可隔离船摇影响、稳定负载指向功能[1]。
该伺服平台采用地平式双轴转台的结构。
考虑到负载偏心力矩及风载荷等特点,稳定平台的方位和俯仰轴系均采用大型蜗轮蜗杆副作为末级传动,进口高精度行星齿轮减速器作为初级传动,具有较高的结构刚度和可靠性,保证了负载指向、跟踪精度和总体结构的回转稳定性。
伺服系统主要由方位回转机构、俯仰回转机构和伺服控制单元组成。
1稳定平台总体结构设计稳定平台是负载的支撑结构,又是负载驱动系统的执行机构,故要求它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较高的轴系及传动精度和运动稳定性[2]。
稳定平台为地平式双轴伺服系统座,由方位轴系、俯仰轴系、光电编码器、导电环(包括光纤滑环)、蜗轮蜗杆副、减速器、伺服电动机、陀螺仪和俯仰轴外挂平台等部分组成。
它是负载的安装承载平台,主要完成系统的视轴指向和稳定隔离船摇等功能,方位轴限位机构包括软件限位和电限位,俯仰轴限位机构包括电限位、软件限位和缓冲阻尼机械限位机构,稳定平台双轴在工作角范围内安全转动。
其三维视图如图2所示。
2稳定平台方位轴系设计其方位转动机构采用四点角接触的转盘轴承为主要承力结构,这种结构形式承载能力大、刚度好、精度高[3]。
为保证光电编码器能够可靠良好地工作,在光电编码器安装轴与底座安装有一对P4级精度的角接触球轴承,保证光电编码器安装处的变形量满足工作要求;陀螺安装在方位旋转部分;俯仰轴电器电路电缆通过滑环传输到底座。
方位轴设计有基准平台,为系统提供方位、俯仰角度基准,平台平面度好,并通过加工和装调保证台面与安装基座的平行度要求;在轴系的相对运动部分设计了安装O 如图3、图4所示。
船舶智能化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船舶智能化管理系统技术方案目录1系统方案介绍 (1)1.1系统概述 (1)1.2系统主要特点 (1)2系统功能介绍 (3)2.1渔船/渔民身份识别系统 (3)2.2执法信息化管理系统 (4)3系统组成 (4)3.1系统拓扑结构 (4)3.2系统组成介绍 (5)4技术指标 (10)4.1项目依据标准 (10)4.2管理系统技术指标 (10)4.3各沿岸基站技术指标 (10)4.4渔船终端技术指标 (12)5系统技术服务 (14)5.1平台功能技术服务 (14)5.2系统的维护 (14)5.3船用设备的培训及服务 (14)6系统试运行计划 (15)1系统方案介绍1.1系统概述伴随国家对海洋经济大发展的脚步,渔业管理部门大力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海洋与渔业执法机构信息化基础较弱,无法满足和适应海洋与渔业经济快速发展和执法管理的工作需求。
为此,如何有效解决“船在哪里、谁在船上、周边船舶轨迹、港里有多少船、是些什么船”是有关部门迫切需求的。
我司利用物联网及现代通信信息技术,采用北斗/GPS双模定位结合GIS地理信息技术、AIS专网通信技术、二维码识别技术、二代身份证刷卡识别和计算机数据库管理技术,通过射频专网通信结合公网通信技术,搭建一个信息互通互联的信息化平台,为渔业管理部门推出一个“船舶智能化管理系统”它是有效解决管理部门全面掌握“船在哪里、谁在船上、周边船舶轨迹、港里有多少船、是些什么船”的最佳途径。
该系统主要由系统应用服务中心、省市县指挥管理中心、沿岸基站、执法船移动式调度设备、执法人员智能执法终端及渔船终端组成。
它可实现渔船实时跟踪、渔船船位监控、船员上下岗刷卡识别、航次航程航迹记录统计、周边船舶轨迹回放、渔船进出港统计、渔船档案、三证登记、船舶检验等管理功能。
1.2系统主要特点●专网为主+公网为辅通信模式在专网覆盖时使用专网通信,在无专网覆盖区域通过公网通信,保证系统大范围覆盖,系统更加稳定可靠。
船舶升降平台施工方案
船舶升降平台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与目标本工程旨在建造一座高效、稳定的船舶升降平台,以满足船舶快速、安全进出水域的需求。
工程目标是在确保结构安全、操作便捷的基础上,实现平台的自动化、智能化管理。
工程将严格遵守国家及地方相关法规、标准,确保环保与安全生产。
二、施工准备工作场地勘察:对施工区域进行详细的地质、气象勘察,了解场地条件,为平台设计提供依据。
编制施工方案:根据勘察结果,结合工程要求,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进度计划、人员组织、设备配置等。
材料采购:按照设计要求,采购合格的钢材、焊接材料、防腐涂料等,确保材料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人员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确保他们熟悉施工方案,掌握操作技能。
三、平台结构设计平台结构设计应遵循结构力学原理,保证结构稳定、安全。
设计中应充分考虑风、浪、流等自然环境因素,以及船舶撞击等可能的外部力作用。
同时,结构设计应满足耐腐蚀、耐磨损、易维护等要求。
四、设备选型与配置升降设备:选用性能稳定、安全可靠的升降设备,确保船舶升降平稳、迅速。
监控系统:配置视频监控系统,实时监测平台运行状态,保障安全。
动力系统:选择高效、环保的动力系统,满足平台运行需求。
五、施工工艺流程基础施工: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基础施工,确保基础平整、稳定。
平台安装:将预制好的平台构件运输至现场,按照施工方案进行安装。
设备安装与调试:安装升降设备、监控系统等设备,并进行调试,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平台调试与试运行:完成平台安装后,进行整体调试与试运行,检查平台各项功能是否正常。
六、安全保障措施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职责。
加强现场安全管理,确保施工现场安全有序。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与维护,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
制定应急预案,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七、质量控制要点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相关质量标准和规范,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加强材料质量控制,确保材料质量合格。
对施工过程进行严格控制,确保每道工序符合设计要求。
无人艇雷达天线机械稳定平台高动态复合跟踪控制设计
无人艇雷达天线机械稳定平台高动态复合跟踪控制设计
张伟;顾豪;张宇
【期刊名称】《雷达与对抗》
【年(卷),期】2024(44)1
【摘要】针对某无人艇雷达天线机械稳定平台高动态位置跟踪控制需求,设计一种PID+前馈复合控制器,根据惯导设备给出的无人艇纵摇、横摇角度信息,实时计算前馈控制量,来修正PID控制量的输出,以实现机械稳定平台的快速、稳定、高精度的位置补偿控制。
经仿真及实物验证,基于PID的复合控制器在鲁棒性、快速性、稳定性及控制精度上均取得了较好的控制效果,满足系统各项指标要求。
【总页数】4页(P44-47)
【作者】张伟;顾豪;张宇
【作者单位】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八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57.8
【相关文献】
1.基于FPGA的无人机SAR天线稳定平台控制系统设计
2.基于定量反馈理论的天线稳定平台跟踪控制系统设计
3.无人机雷达天线稳定平台的优化设计研究
4.雷达天线稳定平台的模糊PID控制设计
5.基于神经网络的雷达天线稳定平台控制设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智慧港航信息化管理平台整体解决方案 智慧港口信息化平台建设方案
智慧港航信息化管理平台整体解决方案智慧港口信息化平台建设方案一、整体解决方案:智慧港航信息化管理平台是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基础,通过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和应用,实现港口航运信息的智能化管理。
该平台可以提高港口航运的效率和安全性,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服务质量,为港口航运提供科学决策支持。
具体方案包括:1. 建设港口智能传感网:通过部署传感器设备采集海洋温度、湿度、气压等气象参数,以及船舶位置、速度、载重等航运信息,实现对港口航运的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
2. 构建数据存储与管理平台:建立数据存储中心,集中存储和管理各类航运数据,包括船舶、货物、港口设施等信息,并建立数据标准和共享机制,以方便数据的交换和查询。
3. 开发智能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对航运数据进行智能分析,提取关键信息,为港口航运决策提供支持,例如实时预警、优化航线规划、货物追踪等。
4. 建立应用开放平台:面向港口、船公司、货代等相关单位,提供开放的API接口和应用开发平台,促进港口航运信息的共享和创新应用,推动港口航运的数字化转型。
5. 加强信息安全保护:采用安全加密技术保护港口航运信息的安全性,建立完善的权限管理机制,确保数据的合法、安全、可靠。
二、港口信息化平台建设方案:1.需求调研:对港口航运管理的主要需求进行调研,包括港口设施管理、船舶调度管理、货物运输管理等方面的需求,确定建设目标和功能要求。
2.系统设计:根据需求调研结果,进行整体系统设计,包括硬件设备选型、软件架构设计、数据流程设计、系统规模估算等。
3.系统开发:根据系统设计,进行软硬件设备的采购和部署,开发数据采集、存储和分析等核心功能模块。
4.系统集成:将各功能模块进行集成,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行功能测试和性能评估。
5.系统上线:经过测试和评估后,将系统上线运行,进行持续监测和维护,及时处理系统故障和优化系统性能。
航运业:船舶运营管理智能化升级方案
航运业:船舶运营管理智能化升级方案第一章船舶运营管理智能化概述 (2)1.1 智能化发展趋势 (2)1.2 船舶运营管理智能化的重要性 (2)第二章智能船舶技术概述 (3)2.1 智能船舶的定义与分类 (3)2.2 智能船舶的关键技术 (3)2.3 智能船舶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4)2.3.1 发展现状 (4)2.3.2 发展趋势 (4)第三章船舶监控系统智能化升级 (4)3.1 船舶监控系统概述 (4)3.2 监控系统智能化改造方案 (4)3.3 智能监控系统实施策略 (5)第四章船舶动力系统智能化升级 (5)4.1 船舶动力系统概述 (5)4.2 动力系统智能化改造方案 (5)4.3 智能动力系统实施策略 (6)第五章船舶导航系统智能化升级 (7)5.1 船舶导航系统概述 (7)5.2 导航系统智能化改造方案 (7)5.3 智能导航系统实施策略 (7)第六章船舶能源管理系统智能化升级 (8)6.1 船舶能源管理系统概述 (8)6.2 能源管理系统智能化改造方案 (8)6.2.1 能源数据采集智能化 (8)6.2.2 能源消耗分析智能化 (8)6.2.3 能源优化控制智能化 (8)6.3 智能能源管理系统实施策略 (8)6.3.1 项目规划与组织 (9)6.3.2 技术研发与集成 (9)6.3.3 试点示范与推广 (9)6.3.4 培训与运维 (9)第七章船舶机械系统智能化升级 (9)7.1 船舶机械系统概述 (9)7.2 机械系统智能化改造方案 (9)7.2.1 总体方案 (9)7.2.2 关键技术 (10)7.3 智能机械系统实施策略 (10)7.3.1 实施步骤 (10)7.3.2 注意事项 (10)第八章船舶通信系统智能化升级 (11)8.1 船舶通信系统概述 (11)8.2 通信系统智能化改造方案 (11)8.3 智能通信系统实施策略 (11)第九章船舶运营管理平台智能化升级 (12)9.1 船舶运营管理平台概述 (12)9.2 运营管理平台智能化改造方案 (12)9.3 智能运营管理平台实施策略 (13)第十章船舶运营管理智能化实施保障 (13)10.1 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建设 (13)10.2 技术支持与人才培养 (13)10.3 船舶运营管理智能化项目评估与监督 (14)第一章船舶运营管理智能化概述1.1 智能化发展趋势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化已经成为全球各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船舶稳定平台解决方案
船舶稳定平台解决方案陀螺稳定平台(gyroscope-stabilized platform)利用陀螺仪特性保持平台台体方位稳定的装置。
简称陀螺平台、惯性平台。
用来测量运动载体姿态,并为测量载体线加速度建立参考坐标系,或用于稳定载体上的某些设备。
它是导弹、航天器、飞机和舰船等的惯性制导系统和惯性导航系统的主要装置。
稳定平台作为一种安放在运动物体上的设备,具有隔离运动物体扰动的功能。
稳定平台在航空航天、工业控制、军用及商用船舶中都有比较广泛的用途,例如航拍、舰载导弹发射台、船载卫星接收天线等。
船舶上工作面或者平台姿态检测,船载天线稳定平台系统,会应用倾角传感器定时(较长时间)读取数值,通过计算后,对稳定平台进行校正。
平台的实际运动由单片机控制外部机械装置以达到对稳定水平平台进行修正,以保证其始终处于水平状态。
某些倾角传感器作为船体液压调平系统中的反馈元件,提供高精度的倾角信号。
既可用于水下钻进也可用于水下开采等。
在国外,陀螺稳定跟踪装置被广泛应用于地基、车载、舰载、机载、弹载以及各种航天设备中。
20世纪40年代末,为了减少车体振动对行进间射击的影响,在坦克上开始安装火炮稳定器,从50年代起,双稳定器在坦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英、美等国的先进武器系统中,基于微惯性传感器的稳定跟踪平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美国的M1坦克、英国“挑战者”坦克、俄罗斯T-82坦克、英国“标枪”导弹海上发射平台和“海枭”船用红外跟踪稳定平台等,都采用了不同类型的稳定跟踪平台。
美国海军采用BEI电子公司生产的QRS-10型石英音叉陀螺,研制出WSC-6型卫星通讯系统的舰载天线稳定系统,工作12万小时尚未出现故障;Honeywell公司以红外传感器平台稳定为应用背景,研制的以GG1320环形激光陀螺为基础的惯性姿态控制装置,很好的满足了稳瞄跟踪系统的要求。
美军配装的Honeywell公司采用激光陀螺技术研制的自行榴弹炮组件式方位位置惯性系统(MAPS6000) ,在工作时可连续提供高精度的方位基准、高程、纵摇、横摇、角速率、经度和纬度输出,性能大大高于美军MAPS系统规范的要求。
船舶与海洋平台生活区供水系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船舶与海洋平台生活区供水系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作者:王维义等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年第16期摘要:本文简述了世界各国船舶与海洋平台上的生活区供水系统的用途、重要性和发展状况;介绍了几种常规的供水系统形式。
通过对常规压力式供水系统经常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并分析了解决方案可行的原因。
关键词:船舶与海洋平台;压力式供水;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案中图分类号:TP245 文献标识码:A随着全球海洋资源开发,全球的船舶与海洋平台建造得到了大力发展,船舶与海洋平台的功用和性能也越来越先进,其上工作人员数量在不断增加,人员的生活条件也不断提高,生活区的上下水系统虽不很复杂,但却直接影响着工作人员的生活质量、进而影响工作质量甚至船舶和平台的安全,因此需要设计和施工人员予以足够认识。
现文根据多年从事船舶与海洋平台管系原理及管路布置设计的经验以及与多个项目业主的沟通交流和有关文献的研究,对船舶与海洋平台生活区供水系统常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一些探讨,以期对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员有所裨益。
1 船舶与海洋平台生活区供水系统生活区供水系统通常主要包括:洗涤水供应系统、卫生水供应系统和饮用水供应系统。
洗涤水供应系统又包括冷水供应系统和热水供应系统。
以往的船舶和海洋平台大小便具的冲洗水使用海水或江水,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大中型船舶及海洋平台使用淡水作为卫生水已日益普遍,只有小型船舶有的仍用舷外水作业为卫生水,而这类小型船舶通常配备的人员少、生活楼较小,供水系统简单,不易出问题,因此本文中只探讨大中型船舶及海洋平台的生活水系统,并将洗涤水和卫生水供应系统共称为卫生水供给系统。
1.1 供水系统的形式根据船舶和海洋平台大小和用途的不同,供水方式的要求也有差异,目前主要分为重力式和压力式两种。
1.1.1 重力式重力式供水系统适用于小型船舶或在停泊作业时要求尽量减少振动及噪声的科学调查船舶及平台。
该系统通常在高于最高用水器具一定高度处设置重力水箱,根据箱内水位的变化控制补水泵自动起停。
小型船舶AIS终端技术方案
小型船舶AIS终端技术方案1项目概述1.1采用技术小型渔船AIS便携式通讯终端利用现代通信信息技术,采用北斗/GPS双模定位结合GIS地理信息技术、电子海图嵌入技术、载波侦听时分多址(CSTDMA)技术,通过AIS专网通信技术+公网通信技术相互兼容,结合计算机数据库管理技术,它能实时有效的对出海渔船身份、动态及进出港状态实时上报管理平台。
1.2实现功能小型渔船AIS便携式通讯终端实现如下功能:①船舶身份自动识别及进出港管理。
②实现现有渔业AIS(B类)设备所有功能。
③AIS专网+GSM公网双网通信,实现小型渔船作业海域全覆盖。
④渔船终端船舶越界、状态、拆卸报警。
⑤内置锂电池+太阳能供电,保证连续工作五年。
⑥船舶航行数据(本船航迹及周边船舶航迹)自动存储和上传。
⑦预留接口,可扩展电子签证等功能。
2项目产品采用技术标准及规范要求①ITU-R M.1371-4在VHF海上移动频段上时分多址的船用自动识别、系统技术特性②IEC62287-1海上航行和通信设备与系统自动识别系统(AIS)B类船载设备第一部分:载波侦听时分多址技术(CSTDMA)③GB/T20068船载自动识别系统(AIS)技术要求④SC/T6070北斗“二代”定位技术要求⑤GB/T15868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GMDSS)船用无线电设备和海上导航设备通用要求测试方法和要求的测试结⑥GB/T15527船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机通用技术条件⑦GB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3项目产品主要功能介绍3.1电子海图及导航功能终端可显示全中国海域的电子海图,并可实现多级缩放及任意移动和旋转海图,可在海图上显示并查看本船周边船舶信息,可在海图上显示渔区分布线、渔区号、详细的商船航道、锚地、港区、禁渔区、中日和中韩渔业协定以及其他特定海域等信息。
3.2智能精准船舶避碰报警功能终端具备智能报警功能,针对周围距离最近、危险系数最高、存在碰撞危险的目标船舶进行智能避碰(会遇、区域)语音报警,同时目标转换成醒目图标在海图上闪烁提示。
船舶维修操作架(平台)搭设及安全防护技术要求
船舶维修操作架(平台)搭设及安全防护技术要求1. 引言船舶维修操作架(平台)是船舶维修作业中的重要设备,用于提供安全的工作平台和支撑,以便进行船舶维修工作。
本文档旨在规范船舶维修操作架的搭设及安全防护技术要求,以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提高维修效率。
2. 搭设要求2.1 搭设位置:船舶维修操作架应根据具体维修任务的需求合理选择搭设位置,并在操作架的支撑面积范围内设置良好的固定支撑点。
2.2 搭设高度:操作架的搭设高度应根据船舶维修的需要确定,高度不得超过工作人员能够安全工作的范围。
2.3 搭设稳定性:船舶维修操作架的搭设应确保稳定,能够承受工作人员和工作设备的负荷,防止倾覆和滑动的情况发生。
2.4 材料选用:操作架的搭设所用材料应具备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能够抵抗各种外力和气候条件的影响。
3. 安全防护技术要求3.1 防护栏杆:操作架的四周应设置坚固的防护栏杆,高度不得低于1.1米,以防止工作人员意外坠落。
3.2 防滑措施:操作架的工作面应铺设防滑材料,以增加工作人员站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3 安全通道:操作架的搭设应设置安全通道,确保工作人员的进出和紧急撤离畅通无阻。
3.4 照明设施:操作架的搭设位置应设置充足的照明设施,以确保工作区域有良好的能见度。
3.5 工具和设备固定:在操作架上进行维修作业时,工具和设备应固定好,防止其丢失或滑落。
3.6 安全示警:操作架上应设置明显的安全示警标志,以引起工作人员的注意和警觉。
4. 维护和管理4.1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操作架的搭设和安全防护措施是否完好,如有发现问题及时修复。
4.2 工作人员培训:对使用操作架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其熟悉操作规程,了解安全注意事项。
4.3 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船舶维修操作架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加强日常维护管理。
5. 总结船舶维修操作架(平台)的搭设及安全防护技术要求是船舶维修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遵守本文档中所列的要求,能够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并提高维修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海上平台整合运营方案
海上平台整合运营方案一、绪论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海洋资源的日益枯竭,海上平台的整合运营变得愈发重要。
海上平台整合运营是指以海上油气平台为核心,通过与船舶、供应商、通信系统、人员管理等多方面的合作与协调,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成本的最小化,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提出一套完备的海上平台整合运营方案。
二、海上平台整合运营的优势与挑战1. 优势(1)资源整合:海上平台可以整合海洋资源、空中资源和陆地资源,实现资源的集约利用,降低经营成本。
(2)环境友好:海上平台采用现代节能环保技术,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3)整体效益:海上平台整合运营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风险和成本,提高整体效益。
2. 挑战(1)安全风险:海上平台面临海洋环境的复杂性,容易发生意外事故。
(2)技术创新:海上平台的整合运营需要不断引进新技术和管理经验来提高效率。
(3)合作协调:海上平台需要各方的合作与协调,需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来解决协调问题。
三、海上平台整合运营方案的构建1. 建立整合运营平台(1)建立整合运营平台:海上平台整合运营的第一步是建立整合运营平台,这需要整合设备、技术、人员和资金,以确保整合运营的顺利进行。
(2)搭建信息共享系统:建立信息共享系统,实现所有设备、设施、人员之间的信息共享,保障决策的科学性和实时性。
2. 优化船舶运输服务(1)建立船舶运输支持系统:确保各种船只能够快速高效地进出海上平台,降低物资和人员运输的成本。
(2)实时监控船舶位置:对所有船只的位置、速度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并做好调度和预警。
(3)优化船舶运输路线:通过数据分析和模拟仿真技术,优化船舶运输路线,减少航线长度,降低燃油消耗。
3. 建立供应链协同网络(1)与供应商建立紧密关系: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供应品质和配送效率。
(2)建立即时库存管理系统:实时监测海上平台的库存情况,做好库存预警,避免因为物资短缺导致的生产中断。
STAR-CCM+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解决方案
船舶与海洋工程解决方案行业概况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应用于新船型的设计开发已经拥有非常久远的历史,作为空气动力学的重要分支,船舶水动力学早期主要依赖于势流理论和经验公式来修正,无法全面考虑流体的粘性效应对船舶性能的影响,随着现代数值技术理论的突破和计算机能力的显著提高,船舶水动力学的研究焦点开始转移到计及自由液面的不可压粘性流的研究方向上来。
基于雷诺平均的N-S方程求解的方法RANSE (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 equations)早期未能在船舶行业得到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是,一、势流方法计算速度快,并且依赖于经验数据的积累,在某些方面也能获得较好的计算结果,如螺旋桨的设计。
二、由于船舶几何尺寸非常大,空间维数巨大,基于雷诺平均的N-S方程求解法计算量非常大,而且若考虑流体与船体结构的耦合作用,由于问题复杂性的提高,结果的精确性不易把握。
但是,近几年随着CFD技术的持续改进,传统商业CFD商业软件更多的借鉴船舶专用流体的网格技术,使得基于雷诺平均的N-S方程求解法更为广泛的应用到船舶新船型的开发上。
以粘性流体力学研究为主导的研究思路越来越多的被发达国家船舶科研院所采用。
CDAJ-China的CAE产品能够提供船舶海洋行业全面的解决方案,用CFD软件STAR-CD 或STAR-CCM+可以对船型开发,船舶性能优化,船用螺旋桨性能预报,船机桨舵匹配等方面进行数值模拟仿真分析,建立船舶虚拟数值水池;结合优化软件modeFRONTIER和网格变形软件Mesh work Morpher可以对船舶首尾部位进行自动优化,降低船舶阻力,满足快速性的要求。
结合流固耦合平台软件MPCCI可以对船舶在波浪中的受力进行流固耦合分析;船用大功率发动机的分析可借助一维仿真软件GT-SUITE.船舶流体力学软件STAR-CCM+软件介绍:STAR-CCM+是一款将现代软件工程技术、最先进的连续介质力学数值技术和卓越的设计结合在一起的新一代CFD软件。
CPT-100型船用稳定平台系统设计
4 伺 服 控 制 系统
伺 服 控 制 系统 是 本 系统 的关 键 部分 , 定 着 系 决
统的功 能 实现 和稳定 精度 , 主要 由位 置校 正环 节 、 其 速 度校 正环 节 、 服 驱动 系统 、 伺 力矩 电机及组 合 仪组 成 , 能框 图如 图 4所示 。 功
后驱 动力矩 电机带 动平 台纵摇 轴 系及横 摇轴 系 向减 少平 台倾 斜误 差 的方 向运 动 , 时纠正 平 台偏差 , 实 达 到使平 台稳定 的 目的心 。原 理 框 图如 图 2所 示 , ] 稳 定平 台的实体 如 图 3所示 。
1 引 言
舰船 在海 面上 航行 时 , 由于 受海 风 、 浪等 外界 波
因素 干扰 , 体会发 生摇 摆及 俯 仰等运 动 , 船 导致 某些 重 要舰 载仪 器 、 设备 不 能 正 常 使 用[ 。为 了解 决 这 1 ]
一
矛盾 , 以运 用现 代科 技 的手段 , 船上 建立 一个 可 在
Vo. 9No 4 14 .
工程与试验 E I E R N & T S NG N E I G ET
C T一 . 1 O型 船 用 稳 定 平 台 系统 设 计 P O
李 栋
( 中国船 舶 工业 集 团公 司第六 三五 四研 究所 , 西 九江 3 2 0 ) 江 3 0 0
摘 要 : 定 平 台 可 以 隔 离 各 种 载 体 的 摇 摆 为 其 上 的设 备 提供 一 稳 定 的 基 准 。本 文 简 要 介 绍 了 船 用 稳 定 平 台 的 用 稳
用户终端信号
台体
上 位 机
同
R 22 口 S 3接
图 4 伺 服 控 制 系统 原 理 框 图
智慧港航业务集成平台解决方案
具备高度的信息整合能力、智能决策 支持、实时监控与预警、自动化作业 等功能,能够提升港航物流的运作效 率和降低运营成本。
平台的重要性
提升港航物流的竞争力
通过智慧化手段提升港航物流的效率和降低成本,增强港口和航 运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促进港航业转型升级
推动传统港航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提升行业整体发展水 平。
未来,智慧港航业务集成平台解决方 案将会更加注重用户体验和服务质量 。企业需要不断优化和完善平台的功 能和性能,提高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口碑。 同时,企业还需要加强内部管理和团 队建设,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服务 意识,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 保障。
THANKS
感谢观看
解决方案的架构与设计
架构概述
采用微服务架构,支持容器化部署,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和高可 、物流管理系统等核心组件, 以及数据交换、安全认证等辅助组件。
技术选型
采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确保平台的先进性 和稳定性。
解决方案的实施与部署
实施步骤
自动化船舶调度
根据船舶动态、货物信息和港口资源 ,自动分配泊位、装卸设备等资源, 优化船舶作业计划。
实时监控与预警
通过视频监控、雷达跟踪等技术,实 时监测船舶、车辆和人员动态,及时 发现异常情况并发出预警。
智能决策支持
基于大数据分析,为调度人员提供实 时数据和可视化报表,辅助决策制定 。
应用场景二:智能物流与运
总结词
智能仓储管理
通过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 实现港航物流的全程智能化管理,降低成 本并提高运输效率。
采用自动化仓储系统,实现货物信息的实 时更新、查询和跟踪,提高库存管理效率 。
船舶行业的船舶物流和供应链解决方案学习船舶行业中的物流和供应链解决方案提高效率和可靠性
船舶行业的船舶物流和供应链解决方案学习船舶行业中的物流和供应链解决方案提高效率和可靠性在现代商业环境中,物流和供应链解决方案为各个行业提供了提高效率和可靠性的机会。
船舶行业作为全球贸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需要寻找适合自身需求的物流和供应链解决方案,以解决其特有的问题,提高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
本文将探讨船舶行业的船舶物流和供应链解决方案,并分析其对行业效率和可靠性的影响。
一、船舶物流解决方案船舶物流解决方案是指针对船舶行业运输过程中的物流问题提供的解决方案。
船舶运输具有跨国、远距离、大批量等特点,因此需要专门的物流解决方案来满足其需求。
1. 物流设施建设为了提高船舶运输的效率和可靠性,船舶物流解决方案需要着重考虑物流设施的建设。
包括港口的建设,例如码头设施的优化,提升装卸作业效率;仓储设施的建设,为货物提供安全、有效的存储空间;以及船舶维修设施的建设,保障船舶的正常运营。
2. 船舶运输管理系统船舶运输管理系统是船舶物流解决方案的核心。
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手段,可以实现对船舶运输全过程的监控和管理。
例如,利用物联网技术,对船舶货物进行实时定位和追踪,确保货物的安全和准时送达;利用大数据分析,优化船舶航线和运输方案,提高运输效率和降低成本。
二、船舶供应链解决方案船舶供应链解决方案是指在船舶行业中,针对供应链管理问题提供的解决方案。
船舶行业的供应链涉及到从供应商到船舶用户的整个供应过程,需要通过合理的供应链解决方案来提高整体效率和可靠性。
1. 供应商管理船舶供应链解决方案需要从供应商管理入手,确保供应商按时提供高质量的物品和服务。
建立供应商评估体系,对供应商进行定期评估和绩效考核,保证供应商的稳定性和信誉度。
同时,建立供应商预警机制,预测供应商可能面临的风险,及时采取措施解决潜在问题。
2. 库存管理在船舶供应链中,库存管理是重要的一环。
合理的库存管理可以平衡供需关系,提高响应速度和物流效率。
通过建立系统化的库存管理系统,进行准确的库存盘点、分类和监控,避免库存过剩或不足的情况发生。
船舶式脚手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船舶式脚手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1. 背景船舶式脚手架是一种常用的施工工具,可以提供安全、稳定的工作平台。
然而,若使用不当或施工不规范,可能导致安全风险和工作事故的发生。
因此,制定船舶式脚手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是确保施工过程安全的重要步骤。
2. 目标本方案的目标旨在确保船舶式脚手架施工过程的安全,预防事故的发生并保护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3. 实施步骤3.1. 施工前准备在开始船舶式脚手架施工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确定施工区域的平面布置图和脚手架设计图;- 将施工现场清理干净,清除杂物和障碍物;- 检查脚手架材料的质量和完整性;- 确保所有施工人员都接受了必要的培训和技能认证。
3.2. 脚手架搭建脚手架搭建是一个关键的环节,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按照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脚手架材料;2. 根据脚手架设计图搭建脚手架的基础结构;3. 逐层搭建脚手架的支撑结构,确保每一层都平稳牢固;4. 搭建完毕后,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测试,确保脚手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3. 施工操作在脚手架搭建完成后,可以开始进行施工操作。
以下是施工操作的注意事项:- 在脚手架上工作时,施工人员应佩戴合格的安全头盔和防滑鞋;- 在脚手架上工作前,应检查脚手架的稳定性和结构完整性;- 施工人员应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不得超载、乱丢工具或在脚手架上奔跑;- 安装必要的护栏和防护网,确保脚手架的边缘安全。
3.4. 施工结束施工结束时,需要进行以下工作:- 清理施工现场,清除所有材料和工具;- 拆除脚手架之前,进行安全检查,确保所有零部件完好;- 按照拆除顺序逐层拆除脚手架;- 完成拆除后,将脚手架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和存放。
4. 风险控制为确保船舶式脚手架施工过程的安全,需要采取以下风险控制措施:- 定期检查和维护脚手架的稳定性和结构完整性;- 提供培训和技能认证,确保施工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带、安全网等;- 加强现场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船舶稳定平台解决方案陀螺稳定平台(gyroscope-stabilized platform)利用陀螺仪特性保持平台台体方位稳定的装置。
简称陀螺平台、惯性平台。
用来测量运动载体姿态,并为测量载体线加速度建立参考坐标系,或用于稳定载体上的某些设备。
它是导弹、航天器、飞机和舰船等的惯性制导系统和惯性导航系统的主要装置。
稳定平台作为一种安放在运动物体上的设备,具有隔离运动物体扰动的功能。
稳定平台在航空航天、工业控制、军用及商用船舶中都有比较广泛的用途,例如航拍、舰载导弹发射台、船载卫星接收天线等。
船舶上工作面或者平台姿态检测,船载天线稳定平台系统,会应用倾角传感器定时(较长时间)读取数值,通过计算后,对稳定平台进行校正。
平台的实际运动由单片机控制外部机械装置以达到对稳定水平平台进行修正,以保证其始终处于水平状态。
某些倾角传感器作为船体液压调平系统中的反馈元件,提供高精度的倾角信号。
既可用于水下钻进也可用于水下开采等。
在国外,陀螺稳定跟踪装置被广泛应用于地基、车载、舰载、机载、弹载以及各种航天设备中。
20世纪40年代末,为了减少车体振动对行进间射击的影响,在坦克上开始安装火炮稳定器,从50年代起,双稳定器在坦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英、美等国的先进武器系统中,基于微惯性传感器的稳定跟踪平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美国的M1坦克、英国“挑战者”坦克、俄罗斯T-82坦克、英国“标枪”导弹海上发射平台和“海枭”船用红外跟踪稳定平台等,都采用了不同类型的稳定跟踪平台。
美国海军采用BEI电子公司生产的QRS-10型石英音叉陀螺,研制出WSC-6型卫星通讯系统的舰载天线稳定系统,工作12万小时尚未出现故障;Honeywell公司以红外传感器平台稳定为应用背景,研制的以GG1320环形激光陀螺为基础的惯性姿态控制装置,很好的满足了稳瞄跟踪系统的要求。
美军配装的Honeywell公司采用激光陀螺技术研制的自行榴弹炮组件式方位位置惯性系统(MAPS6000) ,在工作时可连续提供高精度的方位基准、高程、纵摇、横摇、角速率、经度和纬度输出,性能大大高于美军MAPS系统规范的要求。
在导弹制导方面,俄罗斯的X-29T、美国的“幼畜”AGM-65、以色列的“突眼”等成像制导导引头中,都采用了陀螺稳定跟踪平台。
在机载设备中,陀螺稳定平台在机载光-电火控系统和机载光电侦察平台中也得到极其广泛的应用,美国、以色列、加拿大、南非、法国、英国、俄罗斯等国家都已研制出多种型号产品装备部队。
如以色列的ESP-600C型无人机载光电侦察平台采用两轴平台,其方位转动范围360º×N、俯仰+10º----10º、最大角速度50º/s、最大角加速度60º/s2,其稳定精度达到15μrad,所达精度代表了国际先进水平。
国内对陀螺稳定平台的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制瞄准具稳定平台,而90 年代初才开始陀螺稳定平台的研制。
虽有不少单位,如北京电子3所、长春光机所、中科院成都光电所、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和清华大学等都在开展该应用领域的研究工作,但在稳定跟踪平台技术的研究上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由于惯性元件的技术不过关,成本较高,致使该项技术的研究始终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一、船用红外/可见光陀螺稳定平台近年来,随着精密机械、电子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和模式识别技术的飞速发展,陀螺伺服稳定跟踪系统的性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陀螺伺服稳定跟踪系统,其主要任务是完成隔离载体角运动对视轴的扰动和伺服跟踪给定的位置指令信号(此位置指令信号可以是视频图像处理模块给出的角度位置信号,也可以是计算机给出的仿真位置指令信号)。
而伺服稳定跟踪装置的核心是陀螺稳定装置,主要作用在于隔离载体的角运动,使安装在载体上的光学传感器的视线轴或其他被稳定对象的指向在惯性空间内保持稳定,为图像传感器提供一个良好的测量环境。
因此,高精度伺服稳定跟踪平台控制器研制须解决两方面的问题:①陀螺稳定系统的实现;②在陀螺稳定的基础上实现目标位置的精确跟踪。
产品介绍船用红外/可见光陀螺稳定平台是新一代海上光电监视系统,具有性能指标先进、操作运行灵活方便、可昼夜工作、显示图像实时直观、体积小、重量轻、适装性强等特点。
图1 船用红外/可见光陀螺稳定平台应用场合•海上辑私•海防监视•执行海上救援任务性能特点•能昼夜搜索、观察、监视和识别海上各类运动船只•能实时显示目标红外/可见光图像和方位角、高低角的数据•能实时录取目标图像、记录海上各类目标的活动情况该系统产品是高精度伺服稳定跟踪平台,其核心部分是数字控器器部分,现对其进行分析。
伺服稳定跟踪平台结构与控制系统设计伺服跟踪平台系统机械主体结构由底座摇摆台和负载框架组成。
机械台体由方位摇摆轴系、俯仰摇摆轴系和方位稳定轴系、俯仰稳定轴系构成串联式UOO的框架结构。
负载(CCD摄像头或红外摄像头)通过专用夹具安装在平台俯仰稳定框架上。
其中底座摇摆台为2个轴系的非稳定伺服系统,用于为负载框架提供在方位和俯仰2个轴系的标准干扰信号;负载框架为2个轴系的陀螺稳定伺服系统,主要作用在于使框架的方位和俯仰2个轴向在惯性空间内保持稳定;并且,在负载内框(俯仰框)上装有CCD摄像机或红外摄像机的情况下,实现对目标的视频跟踪。
稳定平台方案采用整体稳定式,即把CCD摄像机或红外摄像机与陀螺同时安装在由直流力矩电机驱动的负载框架上。
系统工作时,控制器控制系统底座摇摆台2个轴分别同时对负载框架2个轴产生标准干扰信号,在负载框架上装有2个光纤速率陀螺,用于敏感负载框架在惯性空间的2个轴向(方位轴和俯仰轴)的转动角速率,经由A/D转换,送DSP处理后输出控制信号驱动与负载框架直接相连的2个力矩电机,使摄像机的视轴在惯性空间上保持稳定。
另外,此高精度伺服稳定跟踪平台的4个轴上都装有高精度增量式旋转编码器,用于测量4个轴相对于各自轴起始零点的转动角度,通过这4个角度值可以推导出假想视轴(不带CCD 摄像机或红外摄像机的情况下) 在惯性空间的位置。
在没有图像反馈的情况下,实现负载框架的位置随动。
针对本平台系统的要求,控制器核心选用TI 公司TMS320LF2407A数字信号处理器,惯性反馈元件选用俄罗斯产VG941 23AM光纤速率陀螺,角位置测量选用海德汉高精度增量式角度编码器ERN180,将四轴伺服电机的控制集成在同一运动控制器上。
图2为稳定轴系单轴伺服系统框图。
图2 单轴伺服系统框图如图2所示,陀螺稳定平台伺服控制系统采用前馈-反馈复合控制,前馈控制器的作用是对目标位置进行滤波和预测,以超前的控制作用补偿系统的动态滞后,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解决系统稳定性和精度之间的矛盾。
前馈控制器的引入不影响原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系统反馈控制中,内环为框架惯性速率环,外环为位置跟踪环。
此处的惯性速率环本质上与普通的电机控制速率环不同,其反馈元件为速率陀螺,其敏感的是框架相对于惯性空间的角速率,而在普通的电机速率控制中,测速元件测量的是电机转子相对于各自旋转轴的角速率。
速率环的调整范围与增益成正比,而最低平稳速率与环路增益成反比,与转矩波动系数成正比。
二、船载卫星天线稳定平台系统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信息化技术的提高,人们对移动中通过卫星网络接收卫星电视节目、进行电信通信和接入互联网的需求越来越大。
卫星天线接收卫星信号须使天线接收器指向卫星的方位,这样才能保证卫星信号接收质量清晰和稳定。
但是安装在运动船体上的卫星天线会随着船体摇摆运动而运动,如果卫星天线接收器不能对准卫星的方位,会造成接收信号微弱甚至丢失。
因此,天线稳定跟踪技术己成为了当前移动载体稳定跟踪系统应用领域的一大研究热点。
图3 船载卫星天线船载卫星天线稳定平台总体设计方案很多,我们只提出基于姿态敏感传感单元的稳定平台。
该系统的执行机构是步进电动机,主控单元通过驱动电路驱动步进电机,可以使卫星天线跟随着船体的运动而反向运动,实时隔离船体的摇摆变化,确保接收卫星天线快速、准确地对准卫星,从而使卫星信号接收稳定。
我们称该系统为“动中通”。
“动中通”自动跟踪系统是在初始静态情况下,由GPS、经纬仪、捷联惯导系统测量出航向角、载体所在位置的经度和纬度及相对水平面的初始角,然后根据其姿态及地理位置、卫星经度自动确定以水平面为基准的天线仰角,在保持仰角对水平面不变的前提下转动方位,并以信号极大值方式自动对准卫星。
在载体运动过程中,测量出载体姿态的变化,通过数学平台的运算,变换为天线的误差角,通过伺服机构调整天线方位角、俯仰角、极化角,保证载体在变化过程中天线对星在规定范围内,使卫星发射天线在载体运动中实时跟踪地球同步卫星。
该系统跟踪方式有自跟踪和惯导跟踪两种。
自跟踪是依靠卫星信标进行天线闭环伺服跟踪;惯导跟踪是利用陀螺惯导组合敏感载体的变化进行天线跟踪。
这两种跟踪可根据现场情况自动切换。
当系统对星完毕转入自动跟踪后,以自跟踪方式工作;与此同时,惯导系统也进入工作状态,并不断输出天线极化、方位和俯仰等数据。
当由于遮挡或其它原因引起天线信标信号中断时,系统自动切换到惯导跟踪方式。
同时,利用先进的移动卫星通信系统传输广播电视信号,达到现场转播效果。
图4 ADU7610系统主机ADU7610是由湖北信正科技有限公司自主开发并生产的一款高精度姿态方位组合导航系统。
它有别于一般的GPS/INS产品,ADU7610采用两个高精度高动态的GPS接收机作为卫星信号传感器,利用载波相位差分技术和快速求解整周模糊度技术,可精确计算运动载体的方位角;并加以惯性测量技术辅助测姿导航。
由于ADU7610设计时融合了双GPS定位定向、单GPS定位定向及自寻北技术,在内部采用了信正科技最新的择优算法,所以该系统在只有一个GPS接收天线时仍然能达到相同的测量精度,而且当GPS信号受到干扰后,不论GPS失锁时间多久,系统均能输出高精度的数据。
由于惯性导航具有不依赖外界信息、隐蔽性好、抗干扰性强、全天候工作等优点,一种能够提供多种导航参数,完全自主的导航系统。
但它的精度随时间而变化,长时间工作会累积较大误差,这使惯性导航系统不宜作长时间导航。
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具有较高的导航精度,但由于运动载体的机动变化,常使接收机不易捕获和跟踪卫星的载波信号,甚至对已跟踪的信号失锁。
为发挥两种技术的优势,很多厂家采用高精度的惯性器件研制开发了GPS/INS组合导航系统。
这些系统虽然性能较好,但价格昂贵,一般用户难以承受。
而ADU7610克服了单一器件的不足,充分发挥了GPS精度高、无累积误差、无漂移、价格低和惯性产品动态性能好、抗干扰能力强、不需外部信号源就能自主工作等特点,提高了系统整体的姿态方位测量精度、导航精度及实时跟踪对准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