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概论 课程论文模板

合集下载

2021自然辩证法小论文(标准格式范文8篇)范文

2021自然辩证法小论文(标准格式范文8篇)范文

2021自然辩证法小论文(标准格式范文8篇)范文 自然辩证法是哲学性质的交叉学科,是人们认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重要方法, 在辩证思维的指导下, 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科学思维体系、形成科技发展的战略眼光。

本文整理了8篇“自然辩证法小论文范文”,供有需要的读者参考。

自然辩证法小论文(标准格式范文8篇)之第一篇: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及其生态意义研究 摘要: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晚年作品《自然辩证法》关键思想,一直以来肯定其价值以及批判其思维的两派学者各抒己见争执不休。

随着研究深度逐步提升,学术界逐步认识到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积极意义,同时认识到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诠释“人”、“自然”以及“实践”三要素的重要价值,这对于当代致力于建设和谐社会,绿色社会,可持续发展社会的中国政府而言可谓意义重大。

关键词: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和谐社会 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恩格斯的成就一向被马克思的光辉遮蔽,这就导致恩格斯很多哲学思想并未得到应有重视。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作为恩格斯晚年着作《自然辩证法》中的重要组成,其最初引发关注的原因竟然亦是与马克思相关。

当时“批判的马克思主义”以及“实证的马克思主义”两派学者针对马克思主义是否属于纯粹科学进行激烈论辩,作为马克思密切伙伴的恩格斯,其晚年阐释的自然辩证法成为两派学者争论的桥头堡。

伴随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热度持续提升,与其相关的学术研究观点亦是层次不穷,支持者与反对者各执一词,时至今日,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依旧热度不减,并且逐步在现代社会建设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批判及驳斥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提出之后,正反两派泾渭分明,研究初期主要以批判为主,认为恩格斯忽然人类的重要性,存在形而上学的缺陷。

后期伴随对于恩格斯研究逐步趋深,开始认识到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具备积极意义,并对于批判认知进行驳斥。

1.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批判 大部分先驱学者都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呈否定态势,卢卡奇、霍克海默、悉尼·胡克、施密特、让·萨特、诺曼·莱文为代表的大量学者对于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进行批判,其观点主要包括以下两部分。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论文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论文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自然辩证法概论》期末课程论文
博物学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博物学亟待复兴
姓名:李蔓林
学号:ZY1404516
任课教师:韩连庆
完成时间:2015年 4 月13 日
摘要
传统文化与知识的最一般特征就“博物”,博物学展示了人类在整个大自然系统中的可持续生存智慧。

然而博物学已经不见于课程表,多数现代人对此极为陌生,当前人类面临的问题(环境资源)又都与博物思想的缺乏有关。

博物学的研究方式非自然,以其独有的包容性打破唯科学主义发展的局限性,能够更好地实现与现代文化的和谐统一,并激发人类创造性思维的发挥。

所以为了社会进一步健康可持续发展,博物学亟待复兴。

关键词:博物学唯科学主义自然创造性思维。

南航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

南航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

南航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题目:对自然辩证法及其当代意义的理解学生姓名:班级学号:学科名称:2023年12月对自然辩证法及其当代意义的理解摘要自然辩证法是由恩格斯所开创的研究领域,是研究自然界和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最一般的规律,对自然科学内容和自然科学的产生、发展历史作出哲学概括。

本文详细阐述了自然辩证法的哲学性和非哲学性,并就其对当今中国发展所具有的指导意义进行研究。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哲学自然科学当代中国1引言《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未完成的著作,在他去世后,这部作品中的《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及《神灵世界中的自然科学》相继发表,直到1925年才得以全文发表。

恩格斯考察了辩证法的三种形态及自然科学的新发展,指出自然界是辩证法的试金石。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承认自然的优先地位、人的主体地位、实践的中介作用,是自然、人、实践的辩证统一、然而,自然辩证法是哲学还是自然科学的这个问题,可从自然辩证法的产生,自然辩证法不同于科学哲学,以及自然辩证法具有哲学性和非哲学性来进行认识与理解。

自然辩证法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是促进科学技术与自然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思想价值。

科学技术及教育的发展也突显了自然辩证法的现实意义和当代价值。

2自然辩证法的产生《自然辩证法》作为恩格斯晚年的重要著作之一,是恩格斯一部未完成的著作,由研究自然界和自然科学中的辩证法问题的论文、札记和片段组成。

自然辩证法的产生,既是自然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哲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更是自然科学和哲学相互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指出,辩证法关系到理论和实践的问题,其实质是改变现实,只存在于社会历史领域,而恩格斯“错误地跟着黑格尔把这种方法也扩大到对自然界的认识上”。

[1]悉尼·胡克在《对卡尔·马克思的理解》一书中指出:恩格斯将辩证法应用于自然界会酿成一种神秘的自然哲学,应当被废除,“辩证的方法,只有在其被理解为是科学方法的同义语时,才能声称有意义和正[2]确性”。

自然辨证法论文

自然辨证法论文
4
自然辩证法概论结业论文
中,获得某种个体性的统一性。”
〔5〕
鉴于此条理论,我们可以试着回想原始社会的场景,人们食不果腹,衣 不蔽体,成天处于同植物、动物们的较量中,住在山洞中,过着群体性的生 活,没有精致的早、中、晚餐,没有独立的卫生间,不知道何为私家车,不 知道他们的孙辈们还可以登上黑夜里的那轮明月, 他们只是祈祷某种植物的 果子可以多长一些, 某种动物可以好对付一些, 唯一的武器只是手里的石头 和木棍,他们,只求温饱,不为别的,是的,那样的社会,确实落后,那样 的社会,着实野蛮,恐怕当今的我们,没有人愿意回到那样的时代去生存。 但是,人类,别忘了,那样的社会是干净的,那样的自然是纯粹的,可以见 到花红草绿,可以听到溪水潺潺,可以见到成群的动物,可以呼吸新鲜的空 气,当然,就算原始社会,人与自然也会存在矛盾,但是它们会很快的自行 化解,它们的矛盾是可以调和的,总之,原始社会的人与自然是和谐的,生 态环境是平衡的。 然而,讽刺的是,如今的生态环境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也迫使我们人类 不得不好好想想,不得不深刻的反思,我们现在的所食所衣,我们所呼吸的 空气等等究竟有没有原始社会的安全,我们在担忧,在焦虑,但是我们仍在 不停地掠夺与破坏。 我之所以这样说, 并不是倡导人类应该回到原始社会, 只是将这两个时 代的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对比, 我们可以保持我们目前已有的发展, 但是我 们不得不考虑去转变我们人类的发展模式, 将大自然置于同人类一样平等和 主体的位置,以待己之心待自然。 人工自然的发展, 张扬了人的主体性。 自然的内在价值和环境伦理的观 念,进一步赋予了自然主体的含义。人类要想走向和谐,可持续的生态文明 社会,必须进一步明确主题的含义。
〔6〕
2、平等性的关键是要明确人与自然是否真正是完
全平等的权利主体。 激进的一些观念强调生物等自然个体完全与人平等, 是 不恰当的。 确认自然权利的平等, 主要是指各种生物与人等同合理分享生态 资源。 总之,只有建立起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协调发展的关系,实现人 类与自然界关系的全面协调,才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当然,要想 做到这,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自然辩证法论文模板

自然辩证法论文模板

自然辩证法论文自然辩证法论文模板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的反映。

下面是小编想跟大家分享的自然辩证法论文模板,欢迎大家浏览。

一、硕士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现状扫描1.教学过程不合理教学过程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时代性不足。

目前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等5个方面。

教学过程中,教师大都偏重于经典理论的阐释,对于科学与伦理关系的探讨、思维方式演进规律的探寻等时代焦点性问题至多只能点到为止,无法深入分析。

二是课堂规模超大。

由于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逐渐扩大,从1980年的每年不足万人增加到2013年的53.9万左右,而师资人员并没有相应增加,这造成现在高校硕士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班级一般都在150人以上,甚至200人以上。

其直接造成两个问题:一是教师工作量大,疲于奔命,根本没有时间学习提高,追踪现代科技发展前沿;二是学生大都来自不同的院系,无法做到因材施教。

2.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效果不理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普遍兴趣不高,到课率低。

不少研究生认为学习本课程是为了获得学位而不得不完成的任务。

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这方面的问题就更为突出,由于其在培养目标上侧重于应用性,这导致部分专业硕士研究生错误地认为作为公共基础课的自然辩证法课程并不重要,专业课程才是学习的重点和核心;由于研究生政治理论公共课教学班级规模普遍较大,任课教师教学管理一旦处于“放松”状态,研究生到课率不高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是即使有部分课堂学生到课率较高,但吸引学生的主要是教师上课时所展现出的幽默感或讲述的有趣故事,教师表演的色彩远大于教育的实际效果,并没有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和创新能力。

二、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原因分析1.自然辩证法课程学科属性不明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中存在种种问题的首要原因应是该课程学科属性不明。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论文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论文

自然辩证法与石油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摘要:作为战略性能源,石油资源的安全供给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经济安全有着巨大影响,这使得石油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必然。

本文通过针对如何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结合自然辩证法论述石油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着重探讨了节能为本、环境优先、加快天然气和新能源发展、科技创新、国际合作等实现石油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石油资源可持续发展自然辩证法环境一、引言历史的车轮承载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美好希冀和巨大压力进入了 21 世纪。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突飞猛进, 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

人们利用先进的生产方式, 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创造出了比以往所有世纪都多的社会财富。

人类社会不断取得的进步是无法抹杀的。

但是,在工业文明建立的同时, 许自然和社会问题也逐渐凸现出来,其中资源枯竭是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 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它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 从人和自然界的关系出发, 来考察作为这一关系中的客体的自然界, 作为这一关系中的主体的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以及作为这一关系的中介的科学和技术。

从上可知, 研究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是使人与自然及人与人和谐统一和协调发展; 而自然辩证法作为辩证唯物主义关于自然界以及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界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恰恰是在科学地解决人和自然界的矛盾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也是为合理地处理人和自然界的矛盾服务的, 即研究自然辩证法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

近十几年来,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的共同未来》的报告中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自然辩证法》期末课程论文

《自然辩证法》期末课程论文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自然辩证法概论》期末课程论文宗教和科学的关系姓名:学号:任课教师:完成时间:摘要宗教预科学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历来是人们非常关心的问题。

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宗教与科学同作为人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同作为社会意识的形式,存在着十分复杂的关系。

所以,我们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框架下,去分析宗教与科学的关系,才能有一个清楚地认识。

关键字:宗教科学关系历史阶段引言科学与宗教的关系向来都是人类文明史上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无论人们如何看待科学与宗教的确切关系,都不能否认这个问题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如果我们不是把科学史狭隘地看成不断进步地历史,因此,追溯科学发展史显然无法回避它和宗教(确切地说是基督教)的历史关系,在研究中世纪科学史、近代科学的奇缘乃至进化论的发展和传播时,莫不如此。

历史学家赫伯特·巴特费尔德(Herbert Butterfield)在其关于近代科学的起源的经典讨论中,做了一个被人广为引用的比拟:“17世纪的科学革命具有如此深渊的影响,以至于它的里程碑作用只有基督教的兴起才能与之相比。

”这样的对比提出了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这两种强大的力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他们在效果上是互补的,还是相互对抗的?这种关系是如何随时间而变化的?第一章宗教与科学的概念和起源1 宗教1.1宗教的概念宗教是一种神秘而又实在的社会文化历史现象。

平时人们一提起宗教,马上就会想到香烟缭绕的佛寺、道观,高耸壮观的基督教堂,清洁宁静的清真寺院;想到那些正在对神灵无体投地地跪拜、虔诚地祈祷地教徒们;想到为教徒们奉为至高无上的经典。

认识宗教和宗教问题,首先要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要搞清楚究竟什么是宗教?在这里我们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对宗教进行概括:宗教是与超自然力量相适应的一种社会文化历史现象。

1.2宗教的起源宗教是怎么产生的?是宗教学领域中至关重要的问题。

宗教神学家们将神确定为宗教的神圣来源;唯心主义哲学家又往往将某种抽象的、绝对的观念作为宗教的来源,或断言人天生就具有宗教意识。

《自然辩证法概论》期末课程论文

《自然辩证法概论》期末课程论文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自然辩证法概论》期末课程论文结合计算机发展看科技——科学、技术、工程的有机结合[摘要]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在纵向结构上应分成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工程技术三个层次,本文从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出发,试图说明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工程技术的有机结合与相互促进,使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与发展。

科学、技术、工程在计算机发展历史上都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每个方面又具有它们自身的特点。

正因为这三者对科学技术发展至关重要,所以搞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十分有必要。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 科技进步; 科学; 技术; 工程;引言在科学、技术、工程三元论的构架下,从生活实践的类型来看,科学是认识世界的活动,技术是改造世界的认识活动,而工程则是改造世界的造物实践活动。

它们可以看做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不同方面,从表现形式上来看,科学是在理论上进行完善和创新,技术是科学和工程的桥梁,工程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做出的切实行动。

三者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互相促进。

计算机对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并以强大的生命力飞速发展。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作为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科学、技术、工程这三者都在其发展历程中得到了体现,所以本文选择计算机的发展史作为实例,力图对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和作用进行说明,并用计算机发展史中的事例对它们进一步阐述和例证。

讨论科学、技术、工程的相互关系,无疑将会突出从科学向技术的“转化”和从技术向工程的“转化”问题,有助于正确地制定相应的政策,从而促进这两种“转化”。

这两种转化的促进不论是对计算机的发展来说,还是对其他学科,都是十分有用的。

正文一、科学发展对计算机学科的作用科学是认识客观世界的知识体系,它的表现形式往往是理论、思想层面的,可能在一开始出现的时候不会直接对现实世界有实际的推动作用,他的作用需要通过技术和工程的作用表现出来。

但从总体上来说,科学的发展往往能对其他方面带来突破性的进展。

自然辨证法论文(范文)

自然辨证法论文(范文)

自然辩证法概论结课论文论文题目:看西方经济学中的科学哲学发展学院:姓名:学号:摘要:古往今来,经济学家对经济问题的分析总是离不开当时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以及经济学家个人经历和素质的影响,而经济学家的哲学观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它对经济学家理解和把握现实经济活动的切入点、分析方式和结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本文着力于分析西方经济学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的科学哲学思想,从而试图得出一些有助于中国现代经济学的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科学哲学哲学观局限性启示1 引言哲学通过多种途径对经济学产生影响。

其中科学哲学即通过经济学方法论间接地对经济学起作用。

因此, 很多经济学方法论的著作被称之为经济学哲学。

哈奇森就深受逻辑实证主义科学哲学的影响, 在1938年出版了《经济学理论的意义和基本假定》一书, 提倡用逻辑实证主义和证伪主义的观点来指导经济学理论的构建。

但是,每个时期由于时代社会环境所限,其科技哲学思想对经济学的影响都有其局限性,所以随着时代进步及时更新对经济学的认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所以我们能看到“在经济学中以当代科学哲学的某一框架的观点重写经济学已变成一种时髦”。

11Deborah A.Redman, Economics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 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91.2 西方经济学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的哲学思想亚当-斯密被誉为经济学的“鼻祖”,他第一个创立了系统的经济学体系,在他之前,曾有不少人致力于经济学的研究,可为什么直到他,经济学才得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呢?这在一定程度上归因于他正确的哲学观。

斯密认为,在蜜蜂王国里,蜜蜂都在非常有秩序地工作着,这一秩序来自生存本能的需要,因为,没有什么结构比保持这样一种集体生活更适于生存了。

这种秩序,后来被斯密称为“自然秩序”。

在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观察中,他敏锐地发现了这一“自然秩序”的存在,并且将它大胆地引入了经济问题的分析之中,从而首次提出了全面系统的经济学说,为该领域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论文-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总体设计中的对立与统一矛..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论文-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总体设计中的对立与统一矛..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论文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总体设计中的对立与统一矛盾关系摘要本人在航空宇航推进工程专业的学习中,经过本科四年的学习、实践、实验、概括,总结出在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总体性能设计的工程实践中体现出的几大主要的对立与统一的矛盾关系,这些关系涉及到航空发动机工程的飞机与发动机匹配、发动机主要指标、发动机加工与制造、发动机部件与系统、科研与工程等方面。

本文选取其中几个代表性的矛盾,并找出航空发动机设计工程中的主要矛盾,详细在文中描述出来。

本文写作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非专业性术语,希望对于非航空航天专业的人士系统地认识航空发动机工程产生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总体性能设计;矛盾关系目录摘要 (I)引言 (1)巡航高度的矛盾 (1)发动机涵道比设计的矛盾 (3)结构设计与加工工艺的矛盾 (6)部件性能和总体性能的矛盾 (9)结论与建议 (11)参考文献 (12)引言自然辩证法是总结人类社会中所有科学、技术,而形成的对于自然、人类社会及他们的关系的认识,通过对自然科学的不断探索形成符合客观的世界观、方法论,是一个总结性、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过程。

所以可以通过深入研究任何一门自然科学和技术,抽象化概括得到关于人类和自然的关系的认识。

航空发动机的类型包括航空活塞发动机、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航空冲压发动机、航空脉冲爆震发动机、航空涡轮基组合发动机等。

其中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是现在运用最广泛的类型,也是发展前景十分光明的一种类型的航空发动机。

本文中以下将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简称为航空发动机或发动机。

从航空发动机作为产品的角度,在不同类型的发动机上我国落后于西方先进国家,航空发动机长期不能满足装备发展的需要。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航空发动机行业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基础,也有了部分自主知识产权的定型发动机。

但距离西方先进产品还有一定的距离。

本文从航空发动机总体设计工程实际出发,围绕几个主要的方面,分析了设计航空发动机过程中面临的几大主要矛盾以及他们之间对立统一的联系,抽象、概括、总结出其中蕴含的自然辩证法原理。

【精品】自然辩证法论文三篇

【精品】自然辩证法论文三篇

【关键字】精品自然辩证法论文三篇关于自然辩证法关于近代的形而上学自然观浅淡为什么近代中国没有产生现代意义上的科学技术关于自然辩证法On Natural Dialectics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自然哲学基础就是自然辨证法。

这个事实上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比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还要更加基本。

马克思主义者所信仰的自然哲学基础应该是自然辩证法,而不是经典的达尔文主义。

有些人认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应该讲实际,不应该关注所谓"玄学"上的问题,(这里的"玄学"所指的是深奥的哲学思想而不是宗教迷信) 但其实马克思与恩格斯的著作本身就带有许多非常深奥的哲学论点,应该说,没有它们就不会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不过马克思主义者们确实应该认为,哲学不仅仅是认识自然,社会与人自身的理论,而更为重要的是改造自然,社会与人自身的理论。

事实上,自然辨证法并不完全排斥经典的达尔文主义,它是达尔文主义在更高水平上的发展,就像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对于牛顿的经典力学一样。

经典达尔文主义是自然辨证法在前社会的生物范畴之内的一种近似,就像经典力学是相对论在底速状态下的一种近似,或是量子力学在宏观水平上的一个近似一样。

经典达尔文主义的庸俗性之一就在于,它将它本身在一个有限的程度上所认识到的,在一个有限的范畴内起作用的"自然"与"自然法则"看作是一个永恒不变的具有形而上学意义的绝对体。

人类只可能在它的面前磕头,而不可能改变它。

在它的面前人类永远都是被动的奴仆。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事实上,在现今的社会环境当中,这种将经典的达尔文主义理论社会化与绝对化的效果就是在为现今的国际范围内的新自由主义政策提供理论根据。

因为在这样的一个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理论框架当中,剥削是合理的,侵略战争是符合"自然规律"的,为穷人辩护,为一个更加公平合理的社会而奋斗却是违背"自然规律"的。

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

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论文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是关系到人类命运走向的两个重要课题。

回顾20世纪以来,人类历史发展与科学技术的竞争,更加深刻地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助推器”,但是不可否认,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对社会起到了不可逆转的消极作用。

自然辩证法把科学和与科学紧密相关的技术都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现象来研究。

这一研究和自然科学论的研究共同为科学技术政策的制定、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划、科学技术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提供理论基础。

同时其还主张正确看待科学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不仅要看到科技发展对社会的促进作用,还要看到科技发展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因此其重要性日益显得突出起来。

马克思曾经说过,“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这是已被人类历史反复证明过的朴素真理。

时至今日,科学仍然不断渗透改变着生产力,发挥着推动社会进步、丰富人类精神的强大杠杆作用。

人们一般总是把科学与技术联系在一起,称为“科学技术”。

科学包含科学知识和科学活动,是一种有关研究客观事物存在及其相关规律的学说,是一种思想体系,属于意识形式范畴,它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规律的理性认识;而技术则是将科学应用在具体人类生产中,用来探索和改造世界的方法、技巧、技能和工艺等的总和,包含物质形态和知识形态。

社会早期发展中,科学和技术的革命总是分别平行发生。

而从19世纪以来,尤其是当代社会,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的联系日益密切,逐渐一体化,达到“科学技术革命”这一崭新的统一。

因此我们暂且不考虑科学与技术的具体区别,将其归纳为一项综合的社会活动形式。

然而,如果不认清科学技术的善恶本质,毫无限制地加以利用,反而会对社会发展产生不利的阻碍,甚至带来灾难性的打击。

因此,对于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我们应该从正反两面辩证地看待。

科学技术对社会的正面促进作用。

社会发展是整个人类社会向前推进的过程,而科学技术是一直贯穿于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过程中特殊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

自然辩证法概论范文

自然辩证法概论范文

自然辩证法概论范文
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概念是矛盾。

事物的发展变化是由于内外矛盾的存
在和相互作用,从而推动事物不断发展的。

矛盾有两个方面,一是内部矛盾,即事物内部存在的相互对立的因素;二是外部矛盾,即事物与其他事
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事物的发展中,矛盾通过相互作用产生冲突和斗争,从而推动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自然辩证法还强调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和必然性。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
其一定的规律和必然性,这是由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相互作用
所决定的。

自然界中的各种规律,如自然界中的自然规律、生物学中的生
物规律等,都是事物发展的必然性和规律性的反映。

自然辩证法对于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它告
诉我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事物发展中的矛盾和冲突,把
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必然性,同时也要注意到事物运动中的偶然性和多样性。

在实践中,自然辩证法告诉我们,要全面的把握事物发展的整体和局
部的关系,不能片面的看待问题,不能只关注局部利益,要从全局的角度
出发来思考和行动。

北航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论文

北航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论文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自然辩证法概论》期末课程论文物质微观结构探索与应用推动未来科技——宏观、微观、纳米到量子力学在工程领域的应用姓名:学号:任课教师:完成时间:年月日物质微观结构探索与应用推动未来科技——宏观、微观、纳米到量子力学在工程领域的应用摘要:从人类开始使用工具以来,物质微观结构的探索与应用始终是人类科技进步的源动力。

本文从材料、化学、生物学的角度系统的介绍了人类探索物质微观结构的历史,并且结合微观科学在物质组成的观点发展,以自然辩证的角度提出随着对于物质微观结构的认识不断深入,现存的科学原理或者技术可能是不完善的,甚至是完全错误的观点,并且对人类应该如何正确认识自然,以及对未来的科学技术的发展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微观结构;力学发展;科学原理;自然认识1 引言物质的微观结构涉及到材料、化学、生物学、物理学等诸多领域,是指物质、生物、细胞在显微镜下的结构,以及分子,原子,甚至亚原子的结构。

从人类开始制造、使用工具开始,各领域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始终伴随着对于物质微观结构的认识深入,并且对于先前提出的原理或技术加以否定和完善。

当代的科学和技术革命,使科学技术步入了大科学时代。

材料、能源和信息是构成人工自然的三大要素。

以往的科学革命,主要发生在宏观的物体的认识与发现,例如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第一次科学革命,而当代的科学革命则是以发现物质的微观结构为中心展开的[1]。

然而,对于物质微观结构的认识总是进展缓慢的,这是由于微观具有难以观测、难以实验等特点。

但是,现在科学技术的研究基础往往是基于对物质微观结构认知基础上的,历史也同样证明,人类不断采用的新技术都是基于具有微观的结构。

前人对于物质组成与结构的研究与结论往往是错误和不完善的,但是总是逐渐的逼近客观事实的真相,科学发现的过程就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

自然科学不断发现总是但随着谬论与批驳,人类终究不能在某一个时间段内完全的认识真正的自然客观规律,但是可以形成解释现象的不完善的结论或者原理,从而推动人类科技不断进步。

自然辨证法论文

自然辨证法论文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论文研究生的第一学年的第一学期我们学习了《自然辩证法概论》这门课,在该门课程中我们学习并讨论了许多辩证方法,如逻辑经验主义、历史主义和否证主义等。

尤其是在课堂的讨论环节中,我们思想活跃,了解了很多思维方法,使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接下来,我将从本门课程的主要几个辩证方法给予讨论。

逻辑实证主义,英文:logical positivism,也被称为逻辑经验主义,或者科学经验主义。

其对待哲学的态度和观点往往和“维也纳学派”有紧密的联系。

维也纳小组的兴趣重点在于对科学的整合和统一,以及对科学方法的正确描绘。

他们的认为这些工作将成为诸多形而上学争论的最终解决方案。

这样一来,哲学的建设性作用就在于对科学理论和语言的分析。

逻辑实证主义运动可以被看做是经验主义哲学的发展。

这种发展建立于:(1)对经验科学其方法的更深刻认识和(2)形式逻辑学的发展。

这种发展表现在逻辑学对抽象概念进行定义,以及描述合理推论的结构的能力大大增加了。

一定程度上,罗素为逻辑实证主义运动奠定了基础。

他的逻辑学和“逻辑构造”(logical construction)概念扮演了尤为重要的角色。

逻辑实证主义最显著的特点体现在“实证原则”上。

其观点是:任何不可验证的陈述都既非真,也非假,而是没有实在意义。

逻辑实证主义只允许逻辑上的同义反复或者第一人称的,从感官经验得到的观察结果。

由此认为传统的形而上学和伦理学中的规范命题都没有实在意义。

抛弃掉了形而上学,逻辑实证主义者认为人类知识是由逻辑、数学思维和谨慎的经验观察组成的。

卡尔纳普在他所著的《世界的逻辑构造》(Der logische Aufbau der Welt)中描绘了逻辑实证主义者眼里的人类知识图景。

卡尔纳普在书中阐释了许多方法和步骤,我们通过它们,运用感官观测来实证(或者至少是证实)关于宇宙如何运行的科学假设的真实性。

如此,最终的目标是通过运用数理逻辑的形式化方法,来建立一个严格的科学语言以准确地表现世界作为一个整体的逻辑构造。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论文2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论文2
一般说来,不确定性系统主要有下述几个基本特征:(1)确定性。在复杂系统中,表述系统演化的动力学方程是确定性的,即方程中不含任意随机项,是非随机的。(2)非线性。不确定性的研究揭示出现实系统普遍存在着的非线性机制,而线性作用则是比较少见的。(3)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4)非周期性.
2复杂性与不确定性
关键词: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原理、复杂系统
引言
在科学认识的历史中,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是一对矛盾。科学认识总是从不确定性中寻求确定性,又从确定性中寻求不确定性,以推动科学认识的发展。从不确定性中寻求确定性是科学认识的目的。科学自古以探求自然规律为己任,对现象进行因果必然性的解释,从无数多样可变的现象中揭示其背后的稳定的本质。然而从理论发展来看,其基础的动摇起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客观世界在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与理论不相一致的事件迫使科学家对理论进行调整,以使理论尽可能地解释对象;另一方面,科学家对理论本身提出疑义,揭示其不确定性的因素。
随着不确定性现象在现实世界中的频繁出现和逐渐被认知,不确定性问题正越来越成为科学各个学科研究的对象。各个学科研究各自领域内的不确定性现象,提出关于不确定性的独具特色的概念和方法,如数学中的随机性概念及其概率计算方法,经济学中的风险概念及其计算方法等,推动着对不确定性理论认识的深入。
我们对宇宙世界的看法正在从传统的决定论、确定性观念转向非决定论和不确定性的观念之上。在这种新观念之中,时间的单向性,系统随时间进程而不断演化、不断增加着多样性、复杂性以及在此演化过程中所内含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和概率性等概念成为我们认识世界事物的新的关键词,在此基础上所勾画的关于客观世界的图景是比传统决定论所描绘的简单、可逆的图景更加真实、准确和全面。[1]在这种客观世界的新的图景中,事物具有不确定性作为一种实在的性质客观、普遍地存在着,本文就是从不确定性系统入手阐述它们对于不确定性问题是如何分析的。

【完整版毕业论文】北航《自然辩证法概论》期末课程论文

【完整版毕业论文】北航《自然辩证法概论》期末课程论文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自然辩证法概论》期末课程论文浅谈人工智能——从AlphaGo与李世石“围棋大战”说起姓名:Oliver学号:SY任课教师:李娜完成时间:2016年 4 月2 日1摘要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

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现在人工智能的概念在社会上已经被广为传播,本文就是着眼于近来热议的AlphaGo与李世石“人机围棋大战”,介绍了人工智能的概念,收集了网路上各类人群对于人工智能的言论和思考,讨论了人们对人工智能的爱恨情仇。

同时,根据现目前人类对人工智能发展水平的掌握,分析并讨论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利与弊,最终得出人工智能的胜利就是人类的胜利,且对人工智能保持乐观态度。

关键词:人工智能;围棋大战;利弊2一、引言现目前,在科技界比较热门的领域有大数据、云计算、量子计算机、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等,当然也包括本文将要探讨的“人工智能”领域。

人工智能(AI)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人工智能的发展源头,应该就是从计算机的发明开始。

2016年的春天,一场谷歌研发的围棋计算机程序AlphaGo与世界顶级围棋高手李世石九段的人机世纪对战,把全球推上了人工智能浪潮的新高。

从赛前的舆论风向上看,除了部分计算机界专家对AlphaGo的获胜充满信心之外,普遍的看法还是偏向于人类顶尖棋手能够战胜围棋计算机程序。

如李开复博士曾在知乎表示人工智能若要战胜李世石,还需要1至2年时间的磨练。

然而第一天的战果却令大部分人大跌眼镜,经过一场三个半小时的大战,AlphaGo执白中盘战胜李世石,令世人震惊。

那么,人工智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真的可以取代人类智能,达到一个令人类遥不可及的境界吗?人工智能对人类究竟会带来危害还是福利?本文通过对人工智能进行了基本的介绍和梳理,对此问题做一个简单的探讨。

自然辩证法概论论文

自然辩证法概论论文

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设计学号:S314100007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生姓名:周裕城任课教师:蔡文学教授2014年12月《自然辩证法》期末结业论文周裕城在我上研究生的第一个学期,我就有幸上了《自然辩证法》这一门课,这门课是由蔡文学等三名老师共同教授的,上完之后感觉自己对科学研究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这门课上,我每堂课都会坐在前面听讲,出勤率为百分之百,也认真完成每名老师要求的答卷。

不仅如此,我还积极地回答老师的问题,虽然有些问题看似与哲学无关,但却能对自然辩证法加深理解,因此,尤其是在蔡文学老师的课堂上我还多次回答问题,尽管回答的答案不是特别完美,但表现了我的积极参与的态度。

对于每名老师的课堂考试我都认真对待,丝毫不敢有半点的怠慢,因为我知道这是对我自己研究生思维的负责。

在《自然辩证法》这个课程中,我学到了很多启迪我科学思维的内容。

《自然辩证法》是一部关于自然科学的哲学学科,贯穿其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是唯物辩证法与自然科学的有关问题。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关于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的理论体系。

自然辩证法首先要涉及的一个概念就是自然观,所谓的自然观就是人们对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的观点和根本看法。

任何的自然观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尤其与当时的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反过来,他又对自然科学有着重要的影响。

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不依赖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客观物质世界。

唯心主义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精神或上帝的产物。

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处在永恒运动、变化、发展中的物质世界;自然界一切现象都是对立统一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自然界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对自然界认识的基础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

所以不管是什么时候它都是科学技术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连接的桥梁。

自然辩证法相关论文(精选6篇)

自然辩证法相关论文(精选6篇)

自然辩证法相关论文自然辩证法相关论文(精选6篇)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和整理的自然辩证法相关论文,希望大家喜欢!自然辩证法相关论文篇1摘要:科学的自然辩证法,包括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方法论及科学技术观,对于科学发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拟以美国19世纪伟大的物理学家约瑟夫·亨利在电磁学上的科学发现为例,通过简要介绍了其自然哲学的来源、主要思想及其产生的影响,来探讨自然观,科学观以及方法论对科学发现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约瑟夫·亨利电磁学发现自然观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观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它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又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其主要研究的对象包括自然界的辩证法、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即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方法论和技术观。

而这些正是我们观察问题,解决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所必不可少的。

为了证明这一观点,本文以美国19世纪伟大的物理学家约瑟夫·亨利在电磁学上的科学发现为例,通过分析其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自然观,科学观及方法论分析自然辩证法对科学发现产生的重大影响。

一、约瑟夫·亨利生平及其伟大发现约瑟夫·亨利(JosephHenry,1797~1878)是美国19世纪杰出的实验物理学家和卓越的科学领导人,终生献身于科学事业,历时长达半个多世纪。

在大部分我们所学的科学技术史中,亨利几乎是名不见经传的,我们看到永垂青史的是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麦克斯韦预言并证实了电磁波,亨利在电磁学的成就似乎并不为人所知。

而实际上亨利最早发现了电流的自感现象,和法拉第差不多同时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最早实现了无线电波的传播,甚至帮助贝尔发明了电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自然辩证法概论》期末课程论文浅谈雾霾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以北京地区为例姓名:学号:任课教师:上课地点:完成时间:霾给公众的健康、工作与生活带来诸多危害,也正在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地区的经济发展。

影响着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雾霾治理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但凡事总有其两面性,人们在认识到雾霾对人们产生危害的同时也应该认识到雾霾对北京地区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机遇。

本文综合雾霾的成因、现状与危害,以及当前北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充分利用北京地区雾霾相关数据,分析雾霾对北京经济发展的双面性,实施有效的治理措施,最终实现雾霾治理与经济发展的双重目的。

关键词:雾霾;北京;经济发展;机遇近几年,雾霾现象日益严重和频繁,影响范围也越来越大,给公众健康、工作和生活带来巨大危害,公众对雾霾治理诉求日益高涨。

尤其是作为中国首都的北京在连续不断的雾霾影响下,不仅给在京工作生活的人们造成了严重的生理影响[1]。

同时北京作为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雾霾对北京地区经济的影响可谓是各方面的,比如旅游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等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无论是从经济发展角度还是从其他方面来看,雾霾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之前的预期,从而演变成了一个更加复杂和重要的课题。

因此,雾霾治理是一个十分繁杂的工程。

而且雾霾治理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处理不当,短期内可能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研究雾霾治理、经济发展及其关系,具有重大意义。

另一方面,由于雾霾的出现,说明了我们在防止环境污染方面做的还不够成熟,为我国地区的环保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机遇和就业渠道[2]。

本文以北京地区为例,结合北京城市发展现状及污染物演变现状对雾霾成因及对经济发展的双面作用做出了详细的分析,探讨了雾霾与北京经济发展的关系,并从实际出发提出了可使北京经济实现平稳持续发展的方法和建议。

正文第一章北京城市发展及经济发展概况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简称京。

准确地理位置为,位于华北平原北端,东经115°25'至117°30',北炜39°26',面积16807平方公里,市中心海拔43.71米,平均海拔44.4米,年均气温11.5度。

行政方面,全市共划10区、8县,东距潮海150公里。

温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

雨水集中在夏季,年平均降雨量644毫米。

1月平均气温-9℃—-4℃,7月约25℃。

年平均降水量毫米左右。

主要有汉、回、满、蒙古等民族。

工农业发达,传统工艺品生产历史悠久,技艺精湛。

历史:50万年前周口店就出现“北京人”。

春秋战国为燕国都城,称莉。

辽为陪都,称南京,又名燕京。

金建都于此,号中都。

此后800年,元称大都,明、清称京师,曾改称为北平、北京,及民国初年,称为首都。

北京市常住人口1961万人(2010年,中国省级行政区第26名),2009年末北京市公布外来人口是509.2万人,而实际上目前北京市的外来人口己经有800到900万人,而且还在继续增长,如果加上外来和流动人口(2007年北京外来和流动人口超过1.47亿),则超过1.69亿,居全国之冠。

全市常住人口出生率8.06%,死亡率4.56%o,自然增长率3.5%)。

全常住人口密度为1341人/平方公里(中国省级行政区第5名,次于澳门香港、上海、天津)[3]。

自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继续保持着高速经济增长,但其内容发生了变化。

越到后来,维持增长越来越依靠大工程大项目,由此导致能源消费的急剧上升。

具体地说,各地雾霾笼罩下的故宫博物院轰轰烈烈的造城运动,遍地开花的“铁公机”类的基础设施,成为拉动GDP的主要手段。

对于许多城市,GDP增量的70%7左右是由投资贡献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平均年增幅是13.5%,1990~2004年,固定资产投资年平均增长速度约20%;2003~201 1年,年均增长25.6%。

尤其是近年来,在国内外动荡的经济、金融环境中,面对净出口的下降,各级政府更倾向于通过增加投资来保证经济的高速增长。

2005年起,我国的资本形成率(资本形成额占GDP的比重)已经持续稳定在40%以上,到2011年该比例达到48.3%,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

规模越来越大的建设投资意味着对上游钢铁、水泥、塑料、电解铝和诸多化工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众所周知,这些都是高耗能产业,由此导致能源消费扶摇直上。

又由于我国相对缺乏石油和天然气,能源结构以煤为主,对于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而言,这一格局是难以改变的。

煤的燃烧引起的污染在所有常规能源中是最重的。

庞大的耗能规模,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是我国雾霾天气不断增加的最主要因素。

以北京为例,这些年其产业结构的调整成效显著,天然气对煤炭的替代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易受雾霾困扰的处境并未得到改善。

对此,虽然有人认为是机动车数量增加的原因,这有一定的道理胆不足以解释整个华北平原被雾霾笼罩的事实。

其根本原因,还是地区能源尤其是煤炭消费总量的不断上升。

北京的煤炭消费得到了控制,但环北京的广大地区是怎样的情景呢?仅河北省,钢铁产量就达到了2亿吨,还存在大量水泥、化工、玻璃和电解铝等高耗能产业;天津依靠大量上马重化工业,GDP增速连年位居全国前列;北京以西的山西和内蒙古,则是我国最大的产煤区,有着大量的焦化、煤化和坑口电站。

也就是说,北京的南北东西,可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煤炭消费区。

在这样一个区域内,其空气质量不好,是理所当然的[4]。

第二章雾霾与北京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2.1雾霾对北京经济发展的阻碍雾霾是雾和霾的统称。

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

霾是一种由于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霾的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灰尘颗粒,较为被公众所熟知,危害也较大的就是PM2.5(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雾霾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燃煤排放的烟尘,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以及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等。

在此基础上,如果地面空气相对湿度较大,且大气层比较稳定,通过大气辐射降温,空气极易饱和凝结形成雾霾。

首先,雾霾现象日益严重和频繁,范围也越来越大。

据调查,中国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区域的城市群每年出现灰霾污染的天数达到100天以上,PM2.5年均浓度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标准指导值2—4倍f-1。

受影响区域包括华北平原、黄淮等多个地区,受影响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4。

受影响人口约6亿人121。

其次,严重危害公众健康。

雾霾会造成呼吸、心脑血管等多种疾病,甚至引发癌症。

再次,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雾霾会影响交通运输的正常运行;危害个人或公众设施;造成人才流失;久而久之,势必给一个城市乃至国家的声誉造成不良影响,动摇外来企业投资信心,损害经济环境以及经济的长久发展。

据调研,2010年北京、上海、广州、西安因PM2.5污染分别造成早死人数为2349、2980、1715、726人,共计7770人,分别占当年死亡总人数的比例为1.9%、1.6%、2.2%、1.5%,经济损失分别为18.6、23.7、13.6、5.8亿元,共计61.7亿元[5]。

雾霾治理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

雾霾治理也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对于雾霾治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应遵循短期求平衡、长期求发展的原则。

短期内求平衡首先是因为资源是有限的,要么用于治理雾霾。

要么用于发展经济。

其次,某些治理措施需要把握力度。

如汽车尾气治理力度过激,势必会减少汽车销量,影响经济增长。

再如短时间内急剧降低燃煤量,但替代能源不能及时跟进的话,势必影响公众生活质量和工业生产。

最后,雾霾治理各项子任务也需要分轻重缓急。

形成雾霾的因素很多,如燃煤、交通扬尘等,相对燃煤,交通扬尘对雾霾的“贡献”要小得多,短期内治理燃煤比治理交通扬尘成效更大。

雾霾,成因于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盐、硝酸盐和有机碳氢化合物等颗粒。

当大气中湿度较大时,这些颗粒物吸附凝聚水汽形成雾;而空气中相对湿度较低时,悬浮于空中的这些颗粒物就形成霾。

各种颗粒物的来源大致为来自沙漠化地区远距离输送的沙尘,燃煤排放的烟尘,机动车尾气,以及本地裸露地表造成的扬尘。

其中,来自西北、蒙古和中亚的沙尘起因于我国独特的气候地理条件,难以根除,我国广大的黄土高原便是几千万年来的降尘所赐。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我们对沙尘暴引起的扬尘不会有太好的对策;但强化自然保护、重视绿化、加强对土建工程的管理,可以显著减少本地的扬尘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远程输送的沙尘[11]。

2.2雾霾对北京地区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2013 年1 月,北京出现雾霾的天数多达25 天,仅有6 天没有雾霾,空气质量整体上处于重度污染状态,雾霾的惊人“耐力”让人感到可怕。

处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中的营销人更关注雾霾中有哪些商业机会和营销机会。

探讨这个话题,可能有些人会骂我,说我是在研究怎样利用环境污染赚钱。

其实不是的,我们不能迅速改变现状,但是我们可以探讨现实环境下的商业机会。

正如我经常提到的,从营销的视角看,问题的背面就是机会,企业应该将成功建立在问题之上。

大范围、长时间的雾霾向中国人发出了一个重要警示——城市发展已经严重不生态,我们即将为城市化、工业化的建设付出代价。

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同时也表明,在预防和治理空气污染方面,有很大的商业机会[6]。

最近,日本的空气净化器在北京卖得就很火。

而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我们该做的不只是生产一些防尘口罩、空气过滤器,我们要做的是调整产业结构,通过产业化升级从源头上消减雾霾对城市环境和人们健康带来的负面效应,这就带来巨大的产业升级机会和新产品满足需求的机遇。

对中石化、中石油来说,进一步提升成品油质量,就能抓住品牌美誉度和市场收益的双重机会。

燃油品质的提升,将有效减少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利国利民[10]。

对汽车生产企业来说,设计制造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应用更为先进的燃油技术,降低有害污染物排放。

未来,能够满足更为严格环保标准的汽车,将优先进入主要汽车消费城市,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公交和地铁相当于城市交通大动脉,而公共自行车相当于遍布周身的毛细血管,在北京这样一个大都会建立一个完善的、具有输血功能的公共自行车体系,在国内尚无可借鉴之例,其难度也可想而知。

首先必须要有长远的定位和规划,北京市的公共交通体系正日趋完善,将公共自行车体系与公共交通体系有机融合是加快公共自行车发展的捷径之一[7]。

其次,北京市情况错综复杂,各个区县特色不同,需求不一,因此,充分的社会调研是建立公共自行车体系必不可少的一步,只有充分了解市情、民情,才能做好各个环节的具体规划。

而在这个建设过程中,社会责任共同体和科技创新两大利器,科技创新可大大提高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的便利性和舒适性,政府、企业、市民共同参与的社会责任共同体将对北京市公共自行车体系起到很好的助推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