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移的特点》参考教案
15.1《平移的特征 教案》(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doc
§15.1.2 平移的特征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根据所给条件作简单的平面图形平移后图形.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操作、欣赏认识探索平移的基本特征的过程,理解平移时“对应点所连线段平行(有时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以及对应线段平行(有时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对应角相等的理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识图能力,体会变换的美.重点、难点重点:平移的特征和平移的基本性质.难点:准确理解平移的特征和平移的基本性质.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知1.利用上一节的五个投影.学生进一步观察图形,探索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提问:(1)平移后的图形与原来图形的对应线段有何关系?对应角有何关系?(2)平移后的图形与原来图形是否发生变化?2.在学生互相交流形成共识的基础上,教师点悟:(1)•“将一个图形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距离”这表明“图形上的每一个点”都沿着同.一个方向移动了相同..的距离.这是从整体的角度刻画平移的特征.(2)平移后的图形与原来图形的形状、•大小不会改变这是从平移的结果上刻画平移的特征.(3)•平移后的图形与原来图形的对应线段平行(有时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对应角也相等,这是平移的基本性质.二、观察理解,探索规律1.出示投影7 课本P68图15.1.6学生观察△A′B′C′与△ABC的关系.教师问:△ABC是沿着什么方向,移动多少距离得到△A′B′C′.(1)线段AA′、BB′、CC′有怎样的位置关系?(2)图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相等的角?学生交流后进一步由学生概括出平移的基本性质.经过平移、图形上的每一个点都沿着PQ的方向平移到△A′B′C′的位置,其对应线段平行(有时可能在一直线上)且相等,对应角也相等.2.试一试:将课本P68图15.1.6中△A′B′C′沿RS方向平移到△A″B″C″的位置,其平行距离为线段RS的长度.(1)过A′作A′A″∥RS,且A′A″=RS.(2)过B′作B′B″∥RS,且B′B″=RS.(3)过C′作C′C″∥RS,且C′C″=RS.连结A″B″,B″C″,C″A″,则△A″B″C″是△A′B′C′沿着RS方向平移,且平行距离为RS的长度所得到的三角形.三、结合范例,深化理解出示投影8 课本P69图15.1.8学生观察课本图15.1.8(1),用书上的图回答教师的提问.教师问:课本图15.1.8(1)指出△ABC经过平移到△A′B′C′的位置的平移方向是什么?量出它们平移的距离.(其平移的方向是点A到A′的方向,或由点B到点B′的方向.或由点C到点C′的方向,量出AA′的长度或BB′的长度或CC′的长度就是它们平移的距离.)学生观察课本图15.1.8(2),用书上的图回答.四、动手操作,感悟规律1.课本P70试一试.由学生动手,老师巡视,让中等的同学上台完成,老师评讲.2.课本P70做一做.由学生动手,老师巡视,让中上学生通过观察回答△ABC和△A″B″C″的关系,•老师评讲.(这两个三角形存在平移的关系).五、随堂练习,巩固新知课本P70练习第1,2,3题.六、作业布置1.课本P71习题15.1第3,4题.2.每人准备一张透明纸和一枚图钉.3.选用课时作业设计.第二课时作业设计一、填空题1.如图所示,△ABC经过平移到△A′B′C′,△ABC平移方向是_____或是______或是______,平移的距离是______或是_______或是_____;△A′B′C•′的形状、大小与△ABC 的形状、大小_____,其中BC_____B′C′且_____,AB_____A′B′,AB_____A′B′,AC______A′C′,AC_____A′C_____,∠A____∠A′,∠B_____∠B′,∠C______∠C′.2.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中,AD∥BC,DM∥AB交BC于M,DN∥AC交BC•延长线于N,线段AD•沿着_______•的方向平移到BM•其平移的距离是_______;•线段AB•沿着______的方向平移到DM;其平移的距离为________;线段AC沿着_________•的方向平移到DN,其平移的距离为______;线段CN沿着______的方向平移到AD,•其平移的距离为______;线段BM沿着_______的方向平移到CN,其平移的距离为_______;△ABC沿着的_______方向平移到△DMN,其平移的距离为_______.二、解答题3.如图所示,将字母A按箭头所指的方向,平移3cm,作出平移后的图形.4.如图所示,将字母N沿水平方向向右平移4cm,作出平移后的图形.5.如图所示,经过平移,线段AB的端点A移到了点D,作出线段AB平移后的图形.6.如图所示,经过平移,△ABC的边AB平移到了EF,作出平移后的三角形.7.将图所示的方格纸中的图形向右平移6格,并向上平移1格,•画出平移后的图形.8.装饰工人在墙上用同一模具刷制图案时,•常常每刷制一个图案后移动一次模具板,最后形成一幅漂亮的图案,说说图中两个图案之间的关系.9.利用如图15-1-14所示的图形,通过平移设计图案.参考答案一、1.由A到A′的方向由B到B′的方向由C到C′的方向 •AA•′的长度 •BB′的长度 CC′的长度不变 = BC和B′C′共线 = ∥ = ∥ = = = 2.由A到B AB的长度由A到D AD的长度由A到D AD的长度由C到A CA 的长度由B到C BC的长度由A到D AD的长度二、3~7.略 8.平移 9.略。
小学数学平移优秀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初步理解平移的概念,认识平移的特点。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平移的概念,掌握平移的特点。
2. 难点:能正确判断图形的平移方向和距离。
三、教学准备1. 教具:方格纸、图形卡片、多媒体课件等。
2. 学具:学生自备方格纸、剪刀、胶水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创设情境:通过播放生活中平移现象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如电梯上下、滑梯滑行等。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平移现象?这些现象有什么特点?3. 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平移。
(二)新课讲授1. 平移的定义:-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平移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平移是将一个图形整体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而不改变其形状、大小和方向。
- 结合具体实例,如将一张纸沿水平方向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平移的特点。
2. 平移的特点:- 通过观察图形卡片,让学生发现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具有相同的形状、大小和方向。
- 引导学生总结平移的特点:形状不变、大小不变、方向不变。
3. 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通过观察方格纸上的图形,引导学生判断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 教师讲解平移的方向有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和斜方向,距离是指图形移动的格数。
(三)课堂练习1. 判断平移:给出几个图形,让学生判断哪些是平移,哪些不是平移。
2. 画出平移后的图形:给出一个图形,让学生画出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 解决实际问题: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运用平移知识解决问题。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平移的概念、特点和方向。
2. 强调平移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观察生活中的平移现象,记录下来,并与同学交流。
六、教学反思1.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平移》教案设计
注:以下文章为,仅供参考,不代表人类的思考和观点。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平移》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平移的概念和特点,掌握平移的方法和技巧;2.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加深对平移的理解和认识;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计算力和创造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平移的定义和方法;2.教学难点:例题解析和实际操作。
三、教学内容1.平移的定义:平移是指把一个图形沿着一定的方向和距离移动,而不改变它的大小和形状;2.平移的方法:沿着指定的方向向上、下、左、右移动指定的距离;3.平移的技巧:根据图形的对称性、重心位置、边界和角点等特点,确定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四、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以下问题:如何把一张纸条沿着某一方向平移?有哪些方法可以实现平移?平移对图形有哪些影响?2.讲解理论知识:通过演示和图示,介绍平移的定义、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对比,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3.案例分析与讨论: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讨论,分析和总结平移的应用场景、规律和技巧,培养学生的计算和创造能力;4.实践操作和体验:让学生在小组或个人形式下,设计和实现平移的具体任务,检验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5.总结回顾:回顾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为下一次课程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五、教学方式和手段1.互动讲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采用讲解、演示、图示等多种方式,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引导;2.案例分析:通过多个实例和题目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3.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际场景中进行任务设计和实现,培养学生的计算和创新能力;4.综合评价:采用课程测试或课堂测评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反馈进行综合评价,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效果评估1.学生实际操作的成果和创新程度;2.学生对理论知识和案例分析的掌握和应用程度;3.学生的反馈和课堂测评结果;4.教育者自我评价和反思。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5.2平移的特征教案
课题:2、平移的特征 总第 2 课时设计: 学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平移的基本性质和特征,能根据所给条件作简单的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重、难点]重点:平移的特征和平移的基本性质难点:准确理解平移的特征和平移的基本性质 [教具应用]三角板、直尺、小黑板、幻灯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物体运动的一种基本形式——平移,并初步探讨了平移的性质和特征,教师提问:1、什么叫平移?平移由什么决定?学生答后,教师讲:本节我们进一步探究平移的特征和基本性质,并运用这些知识画图和解决问题。
二、让学生自学课本68—69页内容,并回答自学思考题(教师出示小黑板自学思考题)1、平移的基本性质和特征是什么?2、怎样应用平移的基本性质和特征把一个图形按要求平移? 三、通作合作、交流、补充完善待学生思考后,教师提问第一个问题,其他同学补充,待学生交流后,教师把直尺和三角板放在倾斜的位置上,反复演示推AB 平行线的过程并画出课本上图15.1.5,启发学生看到,不管怎样总可以推得A 'B '∥AB ,A 'B '=AB ,∠B '=∠B.同时也有A 'C '∥AC ,A 'C '=AC ,∠C '=∠C 且有B 'C '与BC 在同一直线上,∠A '=∠A.师生共同总结出:平移的基本性质:平移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的对应线段平行(有时在一条直线上)且相等,对应角相等。
(板书)平移的特征:图形的形状与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板书)然后教师再连结AA ',让学生观察对应点所连线段AA '、BB '、CC '的关系并观察课本图15.1.6中对应点所’Q连线段AA'、BB'、CC'的关系,得到AA'∥BB'∥CC';且AA'= BB'— CC'。
得到平移的特征:平移后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也可能在一条直线上,见课本图15.1.7)并且相等,即图形上每一点都作了相同的平移。
(板书)然后教师进一步说明:(1)“将一个图形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距离”这表明“图形上的每一个点”都沿着同.一个方向移动了相同..的距离。
小学数学平移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认识平移现象,了解平移的基本特点。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用图形表示平移,并能在方格纸上进行简单的平移操作。
二、教学内容小学数学教材中关于平移的相关内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平移现象,掌握平移的基本特点。
2. 教学难点:用图形表示平移,并在方格纸上进行简单的平移操作。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方格纸、图形卡片等。
2. 学生准备:准备好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生活中常见的平移现象,如电梯上下、汽车行驶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点?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现象都是物体沿着直线运动,我们称之为平移。
(二)新课讲授1. 教师展示平移的定义:平移是指物体在平面内沿着直线运动,运动前后物体的形状、大小、方向不变。
2. 教师通过课件演示平移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平移的特点。
3.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图形卡片模拟平移现象,进一步加深对平移概念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1. 教师出示方格纸,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图形,并按照指定的方向和距离进行平移。
2. 学生完成后,教师检查并讲解错误,帮助学生掌握平移的操作方法。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平移的特点和操作方法。
2. 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六、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观察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并用图形表示出来。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度、学习态度等。
2. 评价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平移知识的掌握程度。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够初步认识平移现象,了解平移的基本特点,并学会在方格纸上进行简单的平移操作。
5.4《平移》教案
-突破方法:使用直观教具或动画演示,让学生观察并验证平移前后对应部分的相同性。
d.平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将平移应用到具体问题的解决中。
-突破方法:提供实际情境,如房间布局设计,让学生尝试运用平移知识进行规划和设计,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二)新课讲授(用时ຫໍສະໝຸດ 0分钟)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平移的基本概念。平移是指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方向作相同距离的移动。它是图形变换的一种,对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造成改变。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平移在艺术图案设计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创造出美丽的图案。
b.平移的表示方法:学会使用箭头表示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举例:在方格纸上,展示一个图形的平移过程,让学生学会如何用箭头表示平移。
c.平移的性质:图形平移后,对应点、线段和角度保持不变。
-举例:通过对比平移前后的图形,让学生找出对应的点、线段和角度,理解其不变性。
d.平移的应用:能够运用平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简单的平移图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平移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平移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平移的方向和距离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比如平移与旋转的区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八年级数学教案)平移的特征
平移的特征八年级数学教案学科:数学学段:初中教材版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年级:八年级课题:平移的特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理解平移的特征。
(2)能根据所给的条件利用平移的特征作出平移后的图形。
2、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操作、欣赏探索平移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际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在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去激励诱发学生,激发其兴趣,培养他们独立主动的进取和创造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教学设想在七年级对平行线”一章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学会了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通过画平行线,学生对平行移动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感知,因此本课设计观察、测量等活动来探索平移的特征,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竟争上台汇报等方法进行本课学习,让学生自己获得知识。
三、教材分析经过七年级对平行线”一章的学习,学生学会了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通过画平行线,学生对平行移动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感知,以此为基础,通过设计观察、测量等活动来探索平移的特征。
但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很可能在探索平移的特征时总结不完善,对平行线的方法记忆模糊。
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竟争上台汇报等方法进行,让学生自己获得知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平移的特征及应用难点:正确理解平移的特征五、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观察演示,引导发现”的方法来进行教学,教会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动画演示,(课件演示)指出这就是物体的平移,物体的平移具有怎样的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探讨。
欣赏动画演示通过欣赏动画演示,使学生带着对问题的兴趣进入本课的学习。
同时将数学和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体会数学八年级数学教案a' b‘ d c a b(1) 点a的对应点是____________ (2)Z b的对应角是____________ (3)线段bc的对应线段是 ____ (4) 平移的方向是_ (5) 平移的距离是 ____________ 观察、思考、回答①将引入中缆车的移动抽象为数学问题;②将上一节课知识与本节课进行衔接,为本节课研究对应角、对应线段、对应点所连的线段的关系作铺垫。
《平移的特征》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平移的特征》是华东师大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10章第10.2节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
平移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从数学意义上讲,平移是基本的图形变换。
学习这部分内容对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完了平移的概念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图形变换的能力,在小学阶段就能通过观察、操作,在方格纸上认识图形的平移,并能在方格纸上按水平或垂直方向将简单图形平移。
在本章学习中,学生又先学习了“轴对称”,进一步积累了一定的图形变换的数学活动经验。
三、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一)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移,探索它的基本性质。
2.认识并欣赏平移在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能运用图形的平移进行图案设计。
3.经历观察、分析、操作、探索、欣赏以及抽象、概括等过程, 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4.通过解决平移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悟到许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同时感受科技的强大力量并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努力学习。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平移特征的探索。
难点:平移知识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的改进教与学的方式。
为了创设一个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使得抽象的数学问题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生动的展示给学生,达到本节课的目标,我选择在网络教室授课。
教学中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讲授法、归纳法、练习法。
五、教学设计流程图:开始六、教学过程与整合点:智力大比拼:拼图游戏【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生产实践的现实生活中,以帮助学生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观看视频,见证大楼平移成功。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平移特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请同学们谈谈看视频的感受。
教师总结。
七、教学环境网络教室八、教学反思上完这堂课后,给我感受最深的是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数学教学中,打破常规教学组织形式,克服时间、空间的限制,把静态被动的学习方式变成师与生、生与生交流合作的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平移的特征》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平移的特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平移的特征》是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向学生介绍平移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平移的概念,掌握平移的性质,并能运用平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掌握了相关的几何知识,如点的坐标、向量的概念等。
但学生对平移的理解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平移的定义和性质;2.能够运用平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平移的定义和性质;2.运用平移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平移的性质;2.利用几何画板和实物模型,直观展示平移的过程和效果;3.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几何画板和实物模型;2.准备相关的练习题和实际问题;3.准备PPT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PPT课件,向学生介绍平移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平移与日常生活中的运动有什么关系。
2.呈现(10分钟)利用几何画板和实物模型,向学生展示平移的过程和效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平移的特点。
同时,引导学生探究平移的性质,如平移的方向、距离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动手操作,利用几何画板和实物模型,进行平移的实践。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回答一些关于平移的问题,如平移的方向、距离等,以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图形变换、坐标变化等。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平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地图、设计等。
让学生举例说明,并进行分享。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移的定义和性质,以及平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平移的特征-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平移的特征-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平移的概念以及特征
2.能够正确使用向量表示平移
3.掌握平移的性质和常见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平移的定义和特征
难点:向量的运算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
1.引入
从日常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平移现象,并引入平移的概念。
2.概念解释
讲解平移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平移的特征和相关性质,包括保角、保距等。
3.向量表示
1.讲解向量的概念及向量的运算法则。
2.通过向量的方法,解释平移向量的定义及其特点。
3.注意向量坐标的基准点问题。
4.性质和应用
1.讲解平移的性质。
2.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平移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城市交通规划、图形变换等。
5.练习
1.引导学生进行对于所学知识的笔试练习。
2.引导学生进行巩固练习,通过生活实例进行应用练习,加深对于平移的理解。
6.教学小结
对于本堂课所授予的平移的理解进行总结。
四、教学设计
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设计:
1.以拓展知识的形式进行课前预习;
2.在课堂上,以案例分析的形式展现平移在生活中的应用;
3.进行课下讨论,分析、总结和分享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估
1.针对本节课所授予的平移知识问题进行课堂提问,检测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
握程度;
2.要求学生进行课后巩固练习,总结所学知识,形成学习反思和总结,及时进
一步完善巩固知识。
六、教学资源
华东师范大学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本、教案、练习笔记等。
初中数学 平移 平移的特征教案
《平移的特征》教学设计
探索平移的特征:
1.动手做做:(课件演示)
(1)平移后的图形与原来
的图形的形状、大小有没有
发生变化?
(2)每对对应线段有怎样
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
每对对应角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
归纳平移的特征:
经过平移,图形的大小,形状不变,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也可能在同一条直线上),对应角相等
2.观察探索:
△ABC沿着PQ的
方向平移到
△A′B′C′的位
置,除了对应线段
平行并且相等以
外,你还发现有哪
些线段平行且相等?
归纳平移的特征:
平移后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并且相等
3.注意:
若把△ABC沿着BB′的方向平移到△A′B′C′的
位置在平移过程中,同学们发现了不同于所概
括规律的特征吗?
特征:在平移过程中,对应点所连的线段也可
能在一条直线上
试一试:
先看懂题意,看例:
如图,△ABC经过平移到△A′B′C′的位置,
指出平移的方向,并量出平移的距离
1.回顾本节课的活动过程:。
认识平移优秀教案
认识平移优秀教案教案标题:认识平移优秀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平移,并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活动,使学生掌握平移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平移的定义、特点和应用,并能够运用平移进行简单的几何变换。
教案目标:1. 理解平移的定义和特点;2. 掌握平移的基本技巧;3. 运用平移进行简单的几何变换。
教学重点:1. 平移的定义和特点;2. 平移的基本技巧。
教学难点:1. 运用平移进行简单的几何变换。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黑板、白板、彩色粘纸、图形卡片、尺子等;2. 学生准备:练习册、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可以用一些图形卡片向学生展示平移的概念,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图形的变化;2.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平移的例子?二、概念讲解(10分钟)1. 教师通过示意图和实际操作,向学生解释平移的定义和特点;2.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绘制一些简单的图形,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平移前后图形的关系;3. 引导学生总结平移的特点:保持图形的大小、形状和方向不变。
三、技巧演示(15分钟)1. 教师向学生展示如何进行平移操作,并解释每一步的具体方法;2. 引导学生跟随教师的示范进行练习,并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
四、练习与巩固(20分钟)1. 学生在练习册上完成一些基础练习,巩固平移的基本技巧;2. 学生可以通过游戏或小组活动的形式,运用平移进行简单的几何变换。
五、拓展与应用(10分钟)1. 学生尝试解决一些较为复杂的平移问题,提高他们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学生可以设计一些自己的平移问题,并与同学分享解决方法。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强调平移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2. 学生反思自己在本节课中的学习情况,提出问题和建议。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通过使用计算机软件或在线资源,进一步探索平移的应用;2. 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记录更多的平移例子,并进行分享和讨论。
七年级数学下册《平移的特征》教案、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经过上半学期的数学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几何观念和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平移的概念有所接触,但对其深入的数学特征和性质理解尚不深刻。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应充分考虑以下学情因素:
1.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已有一定基础,但对平移的本质和规律认识不足,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操作活动加以引导和巩固。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施个性化辅导,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以生活中的平移现象作为切入点,如播放电梯运动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思考电梯的运动特点。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几何变换知识,如对称、旋转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给出平移的数学定义,并解释其基本要素:方向和距离。
-讲解平移的性质,如对应点、对应线段的关系等。
2.平移的向量表示
-介绍平移向量,以及如何用向量表示平移。
-通过示例,演示平移向量在坐标系中的表示方法。
3.平移的应用
-结合实际例题,讲解平移在几何图形变换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理解平移在实际问题中的解决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理解平移的定义,掌握平移的基本性质,能够用数学语言描述平移的向量表示。
2.学会在坐标系中表示平移,运用平移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几何分析能力。
(二)教学难点
1.平移向量的表示和计算,特别是向量在不同坐标系中的转换。
《平移的特征》参考教案
10.2.2 平移的特征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理解平移的特征。
(2)能根据所给的条件利用平移的特征作出平移后的图形。
2、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操作、欣赏探索平移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际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在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去激励诱发学生,激发其兴趣,培养他们独立主动的进取和创造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教学设想在七年级对“平行线”一章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学会了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通过画平行线,学生对平行移动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感知,因此本课设计观察、测量等活动来探索平移的特征,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竟争上台汇报等方法进行本课学习,让学生自己获得知识。
三、教材分析经过七年级对“平行线”一章的学习,学生学会了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通过画平行线,学生对平行移动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感知,以此为基础,通过设计观察、测量等活动来探索平移的特征。
但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很可能在探索平移的特征时总结不完善,对平行线的方法记忆模糊。
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竟争上台汇报等方法进行,让学生自己获得知识.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平移的特征及应用难点:正确理解平移的特征五、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观察演示,引导发现”的方法来进行教学,教会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B'A'C'础上采用竞争机制,推动了课堂进程,加快了课堂节凑,同时使课堂气氛达到最高潮。
)【知识反馈】例:(课本P116试一试)画出将图中△ABC向右平移4格后的△A′B′C′,然后再画出将△A′B′C′向上平移3格后的△A″B″C″。
变式1:如图,△ABC经过平移到△A′B′C′的位指出平移的方向,并量出平移的距离。
′观察、思考并动手练习利用方格纸较容易确定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学生能较快利用平移的特征进行作图,即将图形的移动转化为点的移动。
七年级数学《平移的特征》教学设计
七年级平移的特征教学设计平移的特征科目数学年级七年级教学时间45分钟学习者分析本节是在学生刚学习了平移的概念的基础上讲的,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当的运用课件演示、具体问题的引导和学生自己的动手操作等,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和欣赏这些图形的平移变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数学的价值,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对平移特征的探索,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操作、归纳等能力;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说理的习惯与能力。
2. 认识和欣赏这些图形的平移变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数学的价值,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知识与技能1. 通过具体实例与动手操作,认识图形的平移变换,探索平移的基本特征。
2. 能按要求作出简单的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重点、难点1.平移的特征2.能根据所给的条件利用平移的特征作出平移后的图形教学资源学案教学过程教学活动1导入新课一、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平移的概念。
首先大家来回忆一下平移的概念和平移的两要素。
教学活动2二、教材导读:1.如下图,在画平行线的时候,有时为了需要,将直尺与三角尺放在倾斜的位置上.但不管怎样,我们总可以推得A′B′∥AB,A′B′=AB,∠B′=∠B.同时也有A′C′∥,A′C′=,∠C′=.概括:平移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的对应线段,对应角,图形的形状与大小都变化.(注意:在平移过程中,对应线段也可能在一条直线上。
)2.探索观察右图,△ABC沿着PQ的方向平移到△A′B′C′的位置,除了对应线段平行并且相等以外,你还发现了什么现象?我们可以看到,△ABC上的每一点都作了相同的平移:A→A′, B→B′,C→C′.不难发现:AA′∥∥;AA′==.概括:即平移后对应点所连的线段.注意:如右图所示,在平移过程中,对应线段及对应点所连的线段也可能在一条直线上.3.讲解例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2.2平移的特征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理解平移的特征。
(2)能根据所给的条件利用平移的特征作出平移后的图形。
2、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操作、欣赏探索平移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际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
在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去激励诱发学生,激发其兴趣,培养他们独立主动的进取和创造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教学设想
在七年级对“平行线”一章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学会了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通过画平行线,学生对平行移动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感知,因此本课设计观察、测量等活动来探索平移的特征,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竟争上台汇报等方法进行本课学习,让学生自己获得知识。
三、教材分析
经过七年级对“平行线”一章的学习,学生学会了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通过画平行线,学生对平行移动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感知,以此为基础,通过设计观察、测量等活动来探索平移的特征。
但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很可能在探索平移的特征时总结不完善,对平行线的方法记忆模糊。
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竟争上台汇报等方法进行,让学生自己获得知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平移的特征及应用
难点:正确理解平移的特征
五、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观察演示,引导发现”的方法来进行教学,教会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动画演示,(课件演欣赏动画通过欣赏动
示)指出这就是物体的平移,物体的平移具有怎样的演示
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探讨。
【复习提问】
问题:若把四边形ABCD通过平移得到四边形观察、思画演示,使学生带着对问题的兴趣进入本课的学习。
同时将数学和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A′B′C′D′,则
D′C′
A′B′
D C
A B
(1)点A的对应点是____________
(2)∠B的对应角是____________
(3)线段BC的对应线段是____________(4)平移的方向是____________考、回答①将引入中
缆车的移
动抽象为
数学问题;
②将上一节
课知识与本
节课进行衔
接,为本节课
研究对应角、
对应线段、对
(5)平移的距离是____________【引导探究】
问题:若把△ABC沿着BB′的方向平移到△A′B′C′的位置,请同学们观察思考:平移前后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对应线段、对应点所连的线段等有何关系?试说出你观察的结果。
C
C
A′B′
A B
(1)(1)独立
思考;
(2)前后
四人为一
小组进行
讨论、交流
并相互补
充;
应点所连的
线段的关系
作铺垫。
①图形中有
一些很容易
观察出的结
论,学生自己
就能看出,因
此先让学生
独立思考,便
于让每个同
学都能在自
己的探索过
程中找到一
定的成就感,
从而获得进
一步探索的
A A′
B C B′C′
(2)(3)采用信心和勇气。
竞争机制,
哪个小组②讨论环节讨论完成有利于增强得快,选一教师与学生、名代表到学生与学生讲台上向的情感交流,全班同学培养学生在汇报本小遇到困难时组的探索学会如何与成果,第二别人合作交名的小组流的能力,也
将有第一能使课堂气
个进行补氛更民主、更
充的资格。
开放、更和
谐,学生的情
商和智商将
更大范围被
激活。
③在讨论的
基础上采用
竞争机制,推
动了课堂进
程,加快了课
堂节凑,同时
使课堂气氛
达到最高
潮。
)
【知识反馈】例:(课本P116试一试)画出将图中观察、思考利用方格纸
△ABC向右平移4格后的△A′B′C′,然后再画出将并动手练较容易确定△A′B′C′向上平移3格后的△A″B″C″。
习平移的方向
和距离,学生
能较快利用
平移的特征
进行作图,即
将图形的移
动转化为点
的移动。
本题
起点低,容易
理解,能激发
学生学习的
变式△1:如图,ABC经过平移到△A′B′C′的位置,指出平移的方向,并量出平移的距离。
A'浓厚兴趣。
变式1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让学生在操作
B'C'
中悟出平移
的方向、平移
′的距离与对A
应点所连的B C线段有关,让
学生在操作
变式△2:如图,将ABC进行平移后使得点A平移到点△A′,作出平移后的A′B′C′。
A'
A 中理解并消化所学的知识。
B C
变式△3:如图,将ABC沿着北偏东45°的方向平移3厘米,作出平移后的△A′B′C′。
A 在变式1的基础上,考察学生能否灵活运用平移的特征进行作图;通过操
B C作让学生悟
出:画平移后
的图形,必须
要确定平移
的方向和平
移的距离。
设计例题和
【课堂小结】请同学们谈谈学习本课的收获。
三个变式,由
浅入深呈阶
梯式呈现给
学生,能有效
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充
分调动学生
学习的主动
性和积极性,
发展学生的
思维能力,同
时有效激发
了学生强烈
的求知欲和
表现欲。
体现
了不同的学
生在数学上
得到不同的
发展。
畅谈学习培养学生的收获归纳概括能
力,同时教师
也能从学生
的发言中发
现本节课的
教学效果,及
时进行提示
和补充。
【布置作业】巩固和深化
1、课本P117习题10.21、
2、
2、图案设计:利用平移设计黑板报边框。
【板书设计】
10.2.2平移的特征
平移的特征:
(1)……
(2)……
(3)……
(4)……所学知识,形成基本技能;体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也服务于生活。
整洁和有条理的板书设计,可以使学生对本节课所教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系统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