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绘画艺术

合集下载

魏晋南北朝美术发展的新特点

魏晋南北朝美术发展的新特点

魏晋南北朝美术发展的新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艺术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中国古代艺术的转折点之一。

在这个时期,由于社会政治经济的变迁和文化思想的转变,艺术表现出了许多新的特点。

1. 多样化的题材和风格: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艺术作品的题材和风格变得多样化。

在绘画方面,以山水画为主要形式,表现了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追求。

同时,人物画、花鸟画等题材也得到了发展。

在雕塑和器物制作方面,不再局限于宗教主题,出现了更多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人物的形象。

2. 客观写实的观察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作品注重对客观世界的观察和描绘,追求真实和细腻的表现。

在绘画方面,画家们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致观察,追求表现山水景色的真实感和立体感。

在雕塑和器物制作方面,艺术家们努力追求形象的逼真和细节的精细。

3. 个性化的艺术表达:魏晋南北朝时期,艺术家们开始注重个性化的表达和创作风格的独特性。

绘画中,画家们追求自己独特的笔墨风格和表现手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绘画派别。

在雕塑和器物制作方面,艺术家们通过创新的形式和工艺技术,展现了自己的独特创作风格。

4. 文人雅士的审美追求: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雅士对艺术的追求和欣赏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们对艺术有着独特的审美追求,注重艺术作品的内涵和意境,追求雅致和高尚的艺术表达。

这种审美观念的影响使得艺术作品更加注重表达情感和思想,具有了更深层次的内涵。

5. 艺术与宗教的结合: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传入对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艺术与中国传统艺术相结合,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佛教艺术。

在绘画方面,佛教题材成为了重要的创作内容,表现了信仰和教义。

在雕塑和器物制作方面,佛教造像和佛教用具的制作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

总的来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题材和风格,注重客观写实的观察力,追求个性化的艺术表达,受到文人雅士的审美追求和佛教艺术的影响。

这些新特点使得艺术作品更加丰富多样,具有了更深层次的内涵和更高的艺术价值。

魏晋南北朝绘画及理论

魏晋南北朝绘画及理论

47
a
Chinese art history
魏晋南北朝 绘画
48
a
Chinese art history
魏晋南北朝 绘画
49
a
Chinese art history
魏晋南北朝 绘画
50
a
Chinese art history
魏晋南北朝 绘画
51
a
Chinese art history
《竹林七贤》全图共分两面,一面画嵇康、阮籍、山涛、王戎, 另一面画向秀、刘伶、阮咸、荣启期,共为八人。
24
a
张僧繇,生卒年不详,主要艺术活动在南梁时期。他与顾恺之、陆探 微并称为“六朝三大家”,和吴道子并称为古代的四大画家。
张僧繇绘画主要内容都是宗教人物,也能画山水、禽兽,还会塑像。 张僧繇的艺术在继承传统和借鉴外来形式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 风格,创造了中国佛教绘画第一种样式“张家样”,是吴道子出现以前最 为广泛流行的中国风格。他的绘画艺术特色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① 善于吸收传统艺术的优点。在卫夫人的“笔阵图”中受到启发,把 书法艺术创造性地运用于绘画中,形成“点、曳、斫、拂”四个基本技 法。 ② 吸收外来宗教艺术和少数民族艺术的影响,运用明暗晕染显现体面 关系的“凹凸法” ,塑造的人物和花纹较为丰满而有立体感。 ③一反顾陆以来“骨秀清象”传统人物画样式,“面短而艳”、形象
6
a
第二节 人物画的新发展 1、魏晋之际绘画名家 东吴曹不兴、西晋张墨和卫协。 其时作品题材,一部分明显因袭汉代美术,如荆轲、西王母、穆天子、 诗经、列女等;一部分是汉代题材的扩大,如洛神赋、金谷园图、三都赋 等。大多是历史传说和风俗题材,也有部分名士和神仙像。
7

魏晋南北朝美术发展的新特点

魏晋南北朝美术发展的新特点

魏晋南北朝美术发展的新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艺术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美术发展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

下面我将详细解释这些特点,并扩展描述,使文章达到800字的要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发展呈现出了以人物画为主导的特点。

在这个时期,人物画成为绘画的主要题材,而且在艺术创作中,注重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画家通过描绘人物的面部表情、姿态和服饰来表达人物的个性和情感状态。

这种以人物为中心的创作方式,使得艺术作品更加具有生动性和感染力。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发展还表现出了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追求。

在这个时期,画家们开始注重描绘自然界的美景和景色。

他们通过运用写实的手法,刻画了山水之间的气势磅礴和壮丽景色,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壮丽之美。

同时,画家们还注重捕捉自然界中的变化和流动,通过描绘水的流动、云的飘动等形象,表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和流转不息。

第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发展还表现出了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倾慕和追溯。

在这个时期,画家们开始关注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并将其作为绘画的题材。

他们通过描绘历史人物的形象和场景,展现了历史的庄严和悲壮。

同时,画家们还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继承,通过描绘古代文人墨客的生活和艺术创作,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和追忆。

第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发展还表现出了对个性和思想的追求。

在这个时期,画家们开始注重表现自己的个性和思想,并通过艺术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念。

他们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创作方式和题材,而是大胆尝试新的艺术表达方式和题材内容。

这种个性化和思想化的创作方式,使得艺术作品更加富有个性和创新精神。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发展呈现出了以人物画为主导、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追求、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倾慕和追溯以及对个性和思想的追求等新的特点。

这些特点使得艺术作品更加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为中国古代艺术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国两晋南北朝美术

三国两晋南北朝美术

• 徐显秀墓壁画生动展现了北齐达官显贵 丰富豪华的生活场景,准确地反映了各 色人物之间的社会关系。对于北齐社会 历史文化的研究,是极为难得的视觉形 象史资料,具有特殊的研究价值和解析 空间 。
木板漆绘——司马金龙墓漆屏风
• 司马金龙墓位于山西大同城东南7.5公里处的石家寨村 西南。墓主人司马金龙原为晋皇族后裔。墓葬规模较 大,除出土大批陶俑、石雕柱础、石棺床及生活器具 外,尤以制作精美的木板漆画著名,被视作珍贵的古 代绘画实物。 • 漆屏风画的出土,弥补了北魏前期绘画实物的空缺, 画法上与传为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酷似,亦与 传为初唐阎立本的《古帝王图》之间有着承继关系。 此外漆画上的题榜,较典型地反映出汉隶向唐楷演变 中的魏书发展面貌,字体圆润俊秀、气势疏朗,是不 可多得的北魏墨书真迹。
二、魏晋南北朝壁画
魏晋南北朝时期壁画主要有:
• 佛教壁画---- 包括石窟壁画、寺庙壁画 • 墓室壁画---- 包括墓室壁画、拼镶砖画
1、佛教石窟壁画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帝王的提倡,佛教传 播十分迅速,随之而来的大量寺院的兴建和石 窟造像的流行,使佛教壁画逐渐成为绘画艺术 的主流。 • 我国古代自佛教传入以后,便出现了佛教题 材的绘画。佛教画的形式除了画在绢帛上的卷轴 形式而外,更大量的是画在寺庙、石窟墙壁上的 壁画。保存到今天的几乎全是石窟壁画。
新 疆 克 孜 尔 石 窟 壁 画
新 疆 克 孜 尔 石 窟 壁 画
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
• 麦积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约35公里 处 。山峰的西南面为悬崖峭壁,石窟就 开凿在峭壁上,有的距山基二三十米, 有的达七八十米。在如此陡峻的悬崖上 开凿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在我国的 石窟中是罕见的。
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

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公元220年,曹操的长子曹丕篡汉称帝,建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

22l年刘备称帝,建都成都,国号汉,史称蜀。

222年孙权称帝,建都建业,国号吴,史称吴。

三家鼎峙,互相攻伐,史称三国。

经过几十年战争,至265年,司马炎篡魏称帝,同年灭蜀,改国号为晋,建都长安,史称西晋,280年灭孙吴,结束三国混战的局面,统一全国。

晋室经八王之乱于317年被迫南迁,建都建业,史称东晋,与北方五胡十六国隔江对峙。

南方历宋、齐、梁、陈之更替,北方经北魏、东魏、西魏、北周、北齐之变迁,史称南北朝。

581年杨坚代北周称帝建隋,589年攻灭南方最后一个王朝陈,统一全国,建都长安,结束长达三百多年的混战局面,为唐代的全面繁荣奠定了基础。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既是一个大混战的时代,又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时代;既是外来文化源源输入和科技文化大发展的时代,也是文学艺术不依附于权势而进入自觉的时代;同时,也是宗教迷信大泛滥的时代。

当时的思想界极为活跃。

科学文化及文学艺术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魏晋世道混乱,武人弄权,多务实际,礼教束缚遂被打破。

曹氏父子推波助澜,力倡通脱,通脱即随便之义,文人思想随之解放,清谈之风大兴,魏晋风度成为时代思想解放之标志。

南北隔江对峙,战争频仍,生灵涂炭,人们心情苦闷,急需精神寄托之所,佛教乘隙而兴,开窟造像活动相继而起,翻译佛经、研讨佛理形成风气。

注重自我心灵净化,成为社会各阶层特别是文人学士思想行为的突出特点。

与汉代文人相比,魏晋六朝文人淡漠世事,隐居之想颇浓,其思想由外用变为内省,影响于艺术,则表现为艺术已不全为称扬礼教而作,陶冶性情的娱乐功能被强调出来,两汉之载道文艺观变为魏晋六朝之缘情文艺观。

载道强调文艺的从属地位,缘情则突出文艺本身的特性,文艺的独立性得到增强。

山水诗画的兴起,开辟了新的审美领域,山水、花鸟呈现出独立发展的趋势。

山水被视为卧游之景、畅神之具。

人物画由两汉的重外形变为重神韵,以形写神说、气韵生动说应运而生。

魏晋南北朝绘画艺术和画家顾恺之

魏晋南北朝绘画艺术和画家顾恺之
在这一时期中发展得最为突出的是人物画包括佛教人物画和走兽画而中国绘画中的其他各科还远未成熟东晋顾恺之的传世作品洛神赋图中出现的山水只是作为人物故事画的衬景山水画的逐步独立直到南北朝后期才趋于完成
魏晋南北绘画艺术概况和著名画 家顾恺之
魏晋南北朝处于政治分裂的局面,区域文 化的特色极为显着。随着晋室南渡,南方的建 康也成为文化中心,也是在艺术活动上最有创 造力的地区。总说绘画解衣般礴,各擅其长。
在这一时期中,发展得最为突出的是人物画(包 括佛教人物画)和走兽画,而中国绘画中的其他 各科还远未成熟,东晋顾恺之的传世作品《洛神 赋图》中出现的山水只是作为人物故事画的衬景 ,山水画的逐步独立直到南北朝后期才趋于完成 。之所以会这样,也是由于这一时期绘画的主要 任务决定的--为政教服务,"是知存乎鉴戒者图画 也"。这也是那时绘画的一个主要特点。
【 魏晋南北朝绘画史发展的概要有:】
第一,出现艺术的自觉。这时期绘画开始强调情感的价值,文艺活动本身被视为目的。 可以说在魏晋时期开始发现艺术。 第二,士人画家的出现。书法与绘画成为士族文化生活的重要部分。 第三,观者的出现。这时候的画家开始注重观者的心理活动,伴随着这个现象的是书画 收藏活动。这个现象对于中国绘画史的发展至关重要。在这时期,观者的品评成为画家 必须考量的重要因素。根据《历代名画记》,戴逵造无量寿佛木像,“逵以古制朴拙, 至于开敬,不足动心,乃潜坐帷中,密听众论,所听褒贬,辄详加研究,积思三年,刻 像乃成。”戴逵作无量寿佛木像费时三年。并非实际作木像需费时如此长久,而是戴逵 为了听取观众的品评意见。戴逵的无量寿佛木像,可以说是戴逵的艺术能力于观者的评 论相互激荡的结果。 第四,画论文字的出现。例如南齐谢赫的《古画品录》、陈姚最《续画品》。谢赫的《 古画品录》中的六法,成为後来画史中绘画批评的基本法则。 第五,线描能力的发展。在南北朝晚期,开始出现针对不同主题采取不同描绘方式的现 象。 第六,山水画的出现。虽然目前并未留下当时确切的山水画作,但是由顾恺之《画云台 山记》与宗炳《画山水序》可以略知大概。这与当时的山水文学以及隐逸思想有很深的 关。 第七,宗教人物画的出现。当时绘寺院壁画为新兴的绘画活动,顾恺之与瓦棺寺、戴逵 造无量寿佛木像、张僧繇与一乘寺的关均为类似的实例,在中国中古时期,寺院成为新 的艺术活动中心。 第八,西域画法的传入,也就是当时称为凹凸画的阴影法。最着名者为代张僧繇。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在我国,自魏晋、十六国、南北朝始凿的石窟有15处, 其中最有名的佛教石窟造像有以下四个石窟群: ①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 ②甘肃敦煌石窟 ③山西大同 云冈石窟 ④河南龙门石窟
《牛橛造像记》(龙门二十品之一)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 中外美术史
35
2、石窟与寺观中的宗教雕塑 云冈石窟造像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 中外美术史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 中外美术史
2
○ 绘画艺术
一、卷轴画: 1、著名画家--曹不兴、卫协、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曹仲达 2、绘画理论--《论画》、《古画品录》 、《画山水序》、《叙画》 等。
风格: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 笔法:春蚕吐丝、紧劲连绵 造型样式:曹衣出水 表现技法上:1、顾恺之、陆探微”“笔迹周密”的密体;2、张僧繇 “笔才一二,象已应焉”的疏体
18
壁画 一、壁画: 佛教壁画、墓室壁画 1、佛教壁画---- 包括石窟壁画、寺庙壁画 2、墓室壁画---- 包括墓室壁画、拼镶砖画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 中外美术史
19
○ 绘画艺术 壁画 1、佛教石窟壁画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帝王的提倡,佛教传播十分迅速,随之而来的大量 寺院的兴建和石窟造像的流行,使佛教壁画逐渐成为绘画艺术的主流。
“六法”:
①气韵生动;表现的目的,即人物画要以表现出对象的精神 状态与性格特征为目的 ②骨法用笔;指作为表现手段的“笔墨”的效果,例如线条的运动感、节奏感和装饰性等 ③应物象形;绘画艺术的造型基础:形 ④随类赋彩;绘画艺术的造型基础:色 ⑤经营位置;绘画艺术的造型基础:构图 ⑥传移模写:学习绘画艺术的方法——临摹
47
○ 工艺美术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 中外美术史

试述魏晋南北朝美术发展的成就

试述魏晋南北朝美术发展的成就

试述魏晋南北朝美术发展的成就在咱们聊起魏晋南北朝那段历史啊,那可是个艺术大爆发的时代,虽然那会儿社会动荡不安,但艺术却像野火燎原,烧得那叫一个灿烂。

这时期的美术,简直就是一场视觉盛宴,让人看了直呼过瘾!首先说说这画家吧,那时候的画家可不像现在这么多,但他们个个都是顶尖高手。

就说那东吴的曹不兴,那可是有记载的第一位画家,跟现在的明星似的,一举一动都引人关注。

但真正让咱们记住的,还得是“六朝三杰”——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

这三位大佬,简直就是那个时代的绘画界扛把子。

顾恺之,人称“画绝”,他的画啊,那叫一个传神。

他画的人物,线条流畅得跟春蚕吐丝似的,又轻盈又带劲儿,看着就让人舒服。

而且啊,他特别注重人物的精气神,画里的人物就像活的一样,能跟你眼神交流呢。

他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那都是传世名作,看一眼就能感受到那种仙气飘飘的感觉。

陆探微呢,也是个了不得的人物。

他的画,那叫一个“秀骨清像”,看着就让人觉得清爽。

他画的人物,都是那种瘦瘦高高的,特别有气质。

而且啊,他的画还特讲究意境,看他的画,就像是在品一壶好茶,越品越有味儿。

张僧繇就更厉害了,他画龙点睛的故事,那可是家喻户晓。

他画的山水、人物、佛像,那都是一绝。

特别是他画的山水,虽然那时候的山水画还没那么成熟,但他已经能画出那种云雾缭绕、山水相依的感觉了。

而且他还有个独门绝技——“没骨山水”,就是用色彩直接画,不用线条勾勒,那效果,简直就像真的一样。

除了这“六朝三杰”,那时候的画家们还特别喜欢画各种各样的题材。

人物画就不用说了,那时候的人物画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山水画也开始崭露头角了,虽然还没那么成熟,但已经有了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花鸟画也开始有人画了,虽然作品不多,但已经能看到那种生机勃勃的气息了。

那时候的雕塑家们也不甘示弱啊,他们雕刻的佛像、人物像,那都是栩栩如生。

特别是那些佛像,看着就让人心生敬畏。

那时候的佛教艺术也特别发达,各地都在建寺庙、开石窟。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魏晋南北朝从事绘画⼯作的主⼒仍然是⼯匠,但史书缺乏记载,⽆从查考。

⽂⼈中乃⾄帝王从事绘画者,画史记载不下⼏⼗⼈。

三国始帝王将相善画,表明绘画⾝价已不同于以前。

其中吴曹不兴在绘画史上最为知名。

两晋画家⼤增,晋明帝司马绍善画佛像。

西晋画家最有名者当推卫协,葛洪称之为“画圣”,其主要贡献在于创⽴了时代新风,“古画皆略,⾄协始精”。

东晋王?、王羲之、王献之三代,皆善书画,是⾃觉地将书画⽂结合在⼀起的书画家,王⽒的理论与实践对⽂⼈画的发展⽆疑具有深远的影响。

⼀、主要画家及其作品 戴逵(?-396年),字安道,谯郡铚(今安徽亳县)⼈,后移居会稽剡县(今浙江嵊县)。

聪明博学,好谈论,善属⽂,能⿎琴,⼯书画,精雕刻,巧艺靡不毕⼯,堪称⽂艺全才。

戴逵特长于铸造和雕刻佛像,是最早创造使⽤夹纻漆塑像的艺术家,还是有名的⼈物画家和⼭⽔画家。

戴逵的理论,为以后王微、宗炳、谢灵运等⼈继承,成为⼭⽔画创作的指导思想。

戴逵之⼦戴勃、戴顒,也是知名的画家和雕塑家。

南北朝绘画以南朝为盛,画家地位亦较⾼,南朝画家中名声最著者为陆探微,陆探微特善肖像画,其⽤笔“笔迹劲利,如锥⼑焉,似觉⽣动”。

与顾恺之、张僧繇齐名。

宗炳(372-433年),字少⽂,南阳涅阳(今河南镇平县)⼈,著名⼭⽔画家和书法家。

终⽣隐居,不乐为官。

好⼭⽔,爱远游,妙善琴书,精于⾔理,所著《画⼭⽔序》是中国绘画史上最早的⼭⽔画理论⽂章,影响深远。

这篇画论提出了⼀些很重要的理论问题:⾸先,他提出了哲学与艺术殊途同归说:“圣⼈以神法道⽽贤者通,⼭⽔以形媚道⽽仁者乐”,都是为了净化⼈的⼼灵,“澄怀观道”;第⼆,⾸次明确提出⼭⽔画透视原理的运⽤:“竖画三⼨,当千仞之⾼;横墨数尺,体百⾥之远”;第三,强调艺术对⾃然加⼯提炼;第四,把“畅神”即陶冶情操的作⽤视为⼭⽔画的⾸要功能:“神之所畅,孰有先焉”。

王微(414-453年),字景⽞,⼭东琅琊临沂⼈。

少好学,⽆不通览,善属⽂,能书画,解⾳律、医⽅、阴阳术数。

魏晋南北朝美术ppt课件

魏晋南北朝美术ppt课件

画学论著
顾恺之的画论
顾恺之的画论著述流传下来的有《画云台山 记》和《论画》两篇。在此,顾恺之明确提 出了绘画表现对象的要求,他说:“凡画, 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谢一定器尔, 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这里他继 承了战国时期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而有了进 一步的发挥。他特别注重人物的“传神”, 认为“传神写照正在阿睹中”。在阐明表达 人物神情气质的同时,又强调绘画技巧的重 要性。顾恺之论画的重要性在于把绘画的一 般性论述提高到独立的理论认识高度。
一、宗炳《画山水序》
宗炳的思想始终与般若派名僧释慧远相一致, 而般若学则与玄学互为连类而相比附,因此 宗炳的主张受玄学影响很深。
他在《画山水序》中接触到了绘画创作的规 律和方法问题,以及对形象再现和创造的认 识,对具体的表现方法和初步领会到的透视 原理也十分透彻精辟地作了概括。
宗炳将山水画创作归于“神思”,即强调艺 术家的想象活动。这种对情致和意境创造的 领略,无疑和后世追求的:“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有着一脉相承的关联
陆探微,南朝刘宋时杰出画家,擅长人物画。 他运用草书的体势,形成气脉连绵不断的 “一笔画”的笔法,而画人则能作到“精利 润媚”、“笔力劲力如锥刀焉”。创造的 “秀骨清像”的人物形象,清秀隽永,是对 崇尚玄学,重清谈的六朝士人形象的生动概 括。他所创造的这种人物画式样在当时蔚然 成风,并影响到雕塑的造型。

谢赫的《画品》
谢赫是南齐前后的画家,理论家,以时装人 物和肖像画为题材进行创作,但主要贡献在 绘画理论发面。他的《画品》是古代第一部 对绘画作品、作者进行品评的理论文章。 《画品》中提出了绘画的社会功能以及品评 绘画的六条标准,即“六法”:一、气韵生 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 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 “六法”的提出是古代长期绘画实践和理论 探讨的具有总结意义的完整认识,在绘画发 展史上有重要意义。

第四讲-魏晋南北朝美术PPT课件

第四讲-魏晋南北朝美术PPT课件

• 莫高窟壁画中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主要
题材包括具有情节性构图的佛传故事、佛本生故
事、因缘故事,还有大量的菩萨、飞天、伎乐天、
夜叉等形象。
2020年9月28日
20
敦煌壁画题材
• 佛传故事和佛本生故事 代表作品:《尸毗王割肉贸鸽》、
《王子舍身喂虎图》、《鹿王本生图》 等
• 经变故事:就是用绘画手段把佛经中文 字描述的佛国乐土景象和各种故事,演 变为可视的艺术形象,简称“经变”。
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020年9月28日
18
敦 煌 莫 高 窟
2020年9月28日
19
敦煌莫高窟壁画
•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开凿于今敦煌市区东南25公 里的鸣沙山东麓断崖上,是世界现存最大的佛教 艺术宝库。
• 莫高窟至今保存有492个窟,塑像2000余尊,壁 画四万五千余平方米。其中特别灿烂辉煌的是北 朝和隋唐时期的作品。这些丰富多彩的壁画,显 示了中国古代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和伟大创造力。
2020年9月28日
7
2020年9月28日
新 疆 克 孜 尔 石 窟 壁 画
8
2020年9月28日
新 疆 克 孜 尔 石 窟 壁 画
9
新 疆 克 孜 尔 石 窟 壁 画
2020年9月28日
10
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
• 麦积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约35公里 处 。山峰的西南面为悬崖峭壁,石窟就 开凿在峭壁上,有的距山基二三十米, 有的达七八十米。在如此陡峻的悬崖上 开凿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在我国的 石窟中是罕见的。
4
1、佛教石窟壁画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帝王的提倡,佛教传 播十分迅速,随之而来的大量寺院的兴建和石 窟造像的流行,使佛教壁画逐渐成为绘画艺术 的主流。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与书法艺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与书法艺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与书法艺术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艺术时期,这个时期的绘画与书法艺术达到了一个高峰。

在这个时期,绘画与书法艺术的发展成为了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的影响也非常深远。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与书法艺术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突破。

这个时期的画家和书法家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绘画和书法风格,而是开始尝试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他们注重表现个人的情感和思想,追求自由和独立的艺术风格。

这种新的艺术风格以自然和写实为基础,注重表现物象的形态和神韵。

同时,他们还将诗词与绘画、书法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与书法艺术的主题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以前的绘画和书法主要以宫廷和宗教题材为主,而在这个时期,艺术家们开始注重表现社会生活和人民的真实形象。

他们通过绘画和书法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批判,以及对人性的探索和思索。

这种注重社会和人民的艺术主题,使得绘画和书法艺术成为了社会变革和文化进步的重要力量。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与书法艺术的技法和风格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画家和书法家们开始注重绘画和书法的技巧和表现力,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

他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线条和色彩,而是开始尝试新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方式。

例如,他们开始使用水墨来表现物象的形态和神韵,注重墨色的渲染和层次感。

同时,他们还注重表现光影和透视效果,使得绘画和书法作品更加立体和生动。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与书法艺术的影响也逐渐扩大。

这个时期的绘画和书法作品不仅在中国国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且还对东亚地区的绘画和书法艺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例如,日本和韩国的绘画和书法艺术就受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方式。

同时,这个时期的绘画和书法作品还对后世的绘画和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后世艺术家们学习和借鉴的重要对象。

总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与书法艺术是中国艺术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绘画和书法作品以自然和写实为基础,注重表现个人的情感和思想。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发展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这一时期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具有鲜明的特点。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发展。

一、书法艺术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书法艺术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书法风格以“魏碑”为代表,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魏碑是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碑文、题字等书法作品,其风格粗犷、豪放,具有浓郁的北方气息。

同时,这一时期的书法家们也致力于研究汉字的构造和笔法,为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绘画艺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艺术以“人物画”和“山水画”为代表。

人物画以描绘人物形象和神态为主,其风格细腻、传神,代表作品有顾恺之的《女史葴图》等。

而山水画则以描绘自然风光为主,其风格清新、自然,代表作品有展子虔的《游春图》等。

这些绘画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记录了当时社会的风俗和文化。

三、雕塑艺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雕塑艺术以“佛像”为代表。

这一时期,佛教在中国广泛传播,佛像的雕刻技艺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佛像雕刻风格庄重、肃穆,代表作品有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等。

这些佛像作品不仅具有宗教意义,同时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四、建筑艺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建筑艺术也具有鲜明的特点。

由于佛教的传播和发展,这一时期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式和印度元素,如塔楼、飞檐等建筑元素的运用。

同时,由于士大夫文化的影响,园林建筑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如苏州的拙政园等。

这些建筑作品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和审美观念。

五、工艺美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工艺美术也具有独特的风格。

这一时期的工艺品以瓷器、铜器、玉器等为主,其工艺精湛、细腻,如青瓷、铜镜、玉佩等。

这些工艺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物质文化和手工艺水平。

六、文化交流与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化交流和影响对于中国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来自西域的文化元素如佛教、音乐、舞蹈等与中原文化相互融合,为中国的艺术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概括魏晋南北朝绘画和雕刻艺术的特点.

概括魏晋南北朝绘画和雕刻艺术的特点.

概括魏晋南北朝绘画和雕刻艺术的特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艺术方面的变化更多的是体现在书法艺术方面,楷书真正出现了。

绘画艺术的变化虽然不像书法那么显著,但是社会风气的变化,崇佛思想的上扬,都让本来简略明晰的绘画进一步变得繁复起来。

曹不兴创立了佛画,他的弟子卫协在他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

作为绘画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南方出现了顾恺之、戴逵、陆探微、张僧繇等著名的画家,北方也出现了杨子华、曹仲达、田僧亮诸多大家,画家这一身份逐渐地进入了历史书籍的撰写之中,开始在社会生活中扮演愈来愈重要的角色。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长期处于分裂状态,考古出土材料上亦呈现远为两汉时期多样化的面貌。

关于具体画风的讨论,以北方地区的墓葬为主讨论以下问题:1、以魏晋时期河西墓壁画为例,说明汉末至魏晋间的丧葬文化的转变。

2、北魏洛阳地区石刻线画。

3、北朝墓壁画题材、布局与区域性。

将藉由比较北齐娄墓与崔芬墓的异同,说明北朝墓壁画的区域风格、墓主人身分与壁画表现的关,以及南北交流的问题。

4、东西文化交流与西域高光法的传入。

在讨论魏晋河西地区的壁画墓之前,必须先归纳汉代人物的基本表现方式。

这是因为魏晋河西地区的壁画墓,基本上延续了汉代壁画墓的风格与墓葬图像,差异之处在于对于将汉代的传统图像安排于
不同的空间位置。

汉代人物化的基本表现模式可归纳为:1、以线描为主要表现形式。

2、注重衣袍表现,利用手势来传达人物间的心理关。

3、在历史故事中往往附有榜题,以文字补充说明绘画的内容。

4、具有组织大规模群像的能力。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人画与绘画艺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人画与绘画艺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人画与绘画艺术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学艺术繁荣的时代,其中文人画和绘画艺术正是这个时代的一大特色。

这个时期的文人画家以儒士和道士为主,他们的作品充满了对自然美的追求,注重抒发个人情感和审美意境。

文人画主要表达的是文人的内心世界和审美情趣。

这类画作一般以山水、花鸟、人物为题材,多在诗词之中得到启发。

画家通过观察自然景色和生活中的琐碎细节,描绘出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感受。

在这个时期,画家们更多地追求的是形神兼备的审美效果,注重通过笔墨和用色来表达个人的心境,而非追求细致入微的绘画技巧。

这种表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当时儒家和道家的思想理念,主张通过内心的感悟来体会自然之美。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人画作中,山水画是最为广泛流传的一种形式。

这类画作以山水为主题,通过运用线条和水墨的墨色来表现山川的秀丽和水泽的清澈。

画家们通常通过几笔简洁的勾勒,勾勒出山川的轮廓和纹理,通过淡墨渲染以表现山脉的绵延与层次感,同时也注重通过墨色的深浅和虚实的明暗来描绘出山水的质感和立体感。

这种简练而有余味的表现形式给人一种宁静、豁达的感受,让人产生对自然的敬畏和心灵的宁静。

除了山水画外,花鸟画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画中常见的一种形式。

这类画作主要表达的是对自然界花鸟的独特审美情趣和对生命力的赞美。

画家们以笔墨勾勒花卉和鸟类的轮廓,巧妙地运用墨色的深浅和疏密来描绘出花鸟的外形特征,并通过细腻的线条和流畅的笔势来展现花鸟的灵动与生动。

画家们注重通过把握光影和墨色的变化来表现花鸟的立体感和质感,给人以一种灵动和舒展的感受。

文人画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演变。

画家们不再追求细致入微的写实技法,而更加注重通过墨色和线条的运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审美意境。

这种表现形式给人一种抽象而静谧的感受,让人能够在观赏中感受到一种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总的来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人画与绘画艺术是中国艺术史上一段重要且独特的历史时期。

魏晋南北朝美术

魏晋南北朝美术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 龙门石窟是我国三大石窟之 一,位于洛阳城南12公里 。这里有一条伊水,河两岸 是香山和龙门山。自北魏至 晚唐的四百余年间,古代匠 师在这两座山上凿窟建寺, 使这里成了举世闻名的石雕 艺术的宝库。龙门石窟南北 长达1公里,共有97000余 尊佛像,1300多个石窟。 题记和碑刻3600余件。奉 先寺是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一 个窟,长宽各30米。
一、石窟
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敦煌鸣沙山石窟 麦积山石窟
山西大同云岗石窟
❖ 云岗石窟开凿于北魏 和平年间(公元460年至 465年),距今已有1500 多年的历史。前后用了约 30年的时间才基本上完成 了这个浩大的艺术工程。 整个石窟依山开凿,东西 绵延1公里,现存主要洞 窟53个,大小造像 51000多个。石窟雕刻的 题材内容,基本上是佛像 和佛教故事 。
中国佛教石窟和一般的寺庙不但在形制上与功能上都有所不 同,而且还在浮雕、塑像、彩画方面给我们留下了十分丰富的资 料,在历史上和艺术上都是非常宝贵的。 中国佛教石窟的特点为: 1)建筑以石洞窟为主,附属之土木构筑很少; 2)其规模以洞窟多少与面积大小为依托; 3)总体平面常依崖壁作带形展开,与一般寺院沿纵深布置不同; 4)由于建造需开山凿石,故工程量大,费时长; 5)除石窟本身以外,其在雕刻、绘画等艺术中,还保存了许多 我国早期的建筑形象。
石窟原是印度的一种佛教建筑形式。佛教提倡遁世隐修, 因此僧侣们选择崇山峻岭的幽僻之地开凿石窟,以便修行之用。
印度石窟的格局大抵是以一间方厅为核心,周围是一圈柱子, 三面凿几间方方的“修行”用的小禅室,窟外为柱廊。中国的 石窟起初是仿印度石窟的制度开凿的,多建在中国北方的黄河 流域。
从北魏至隋唐,是凿窟的鼎盛时期,尤其是在唐朝时期修筑 了许多大石窟,唐代以后逐渐减少

魏晋南北朝绘画艺术概况

魏晋南北朝绘画艺术概况

魏晋南北朝绘画艺术概况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开启真正意义上的绘画之开端,开始注重艺术的内在因素,文人士大夫开始步入画坛,表现的技法水平得以显著提高。

魏晋南北朝美术发展:(1)专业画家出现。

(2)民间美术活动与专业创作相互促进。

(3)美术作品作为艺术创作而独立。

(3)与西方交往,因为交流丰富了传统的表现技法。

魏晋南北朝著名画家8人:(1)曹不兴:是最早享有盛誉的一位画家,他的画被列为吴国“八绝”之一。

(2)卫协:他的画“伟而有气势”、“巧密于情思”,善于表达对象的内在气质。

(3)顾恺之:成就影响:①曾画过道释画和山水画,他创作了不少力求摆脱礼教束缚、主张流露本真性情、如表现嵇康等魏晋以来的名士生活和肖像的作品,敢于蔑视虚伪的封建伦理的名士们的赞赏和崇仰。

②提出了表现人物的新要求:传神。

标志着对艺术表现上进入了一个影响深远的历史意义。

③强调绘画技巧的重要性,认为临摹时要对原作进行深刻理解。

④顾恺之是“笔迹周密”的密体。

线描作为中国绘画的重要表现手段,后人形容为“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紧劲联绵,循环超忽”的线描法。

⑤开创了中国古代艺术理论研究的领域,著有《画云台山记》、《论画》、《魏晋胜流画赞》三篇。

代表作:绘画:《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烈女传·仁智图》等。

理论:《画云台山记》、《论画》、《魏晋胜流画赞》三篇。

《女史箴图》:依据西晋文学作品《女史箴》而画,共九段,内容是宫中妇女的生活描写。

线条以连绵不断、悠缓自然的形式体现出节奏感的,用线的力度略有控制,正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一样。

顾恺之已将自战国以来形成的“高古游丝描”发展到完美无缺的境地。

《烈女传·仁智图》:内容为汉代刘向《列女传》人物故事。

据宋人题跋原有15段,构图及人物形态都比较古朴,线描的线条刚健有力。

《列女传》内容分为母仪、贤明、仁智、贞顺、节义、辩通、孽嬖七卷。

《列女仁智图》保存较多的汉代风俗,图形式的古朴。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表现及其特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表现及其特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表现及其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很特殊的时期,这一时期的艺术表现也是充满了鲜明的特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这一时期的艺术表现及其特点。

一、绘画艺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中国水墨画的发展在这一时期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峰值。

绘画家们开始尝试用笔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境,这使得绘画作品充满了浓浓的意境。

绘画主题也逐渐多样化,出现了以山水、花卉为主的绘画形式。

这一时期的绘画作品,其线条简洁流畅,色墨浓淡分明,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二、雕刻艺术除了绘画艺术之外,魏晋南北朝时期还出现了很多精美的雕刻艺术品。

这些艺术品多半是以石头、玉石等为材料,雕刻出各种精美的形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这些艺术品具有很高的雕刻技艺,其造型也基本上呈现出自然而真实的特点,而且很多艺术品中还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思想,具有很高的文化内涵。

三、音乐艺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艺术也很有特色。

当时的音乐艺术多半是以声乐和乐器演奏为主,其中以琴、瑟和办乐为代表。

此外,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以文人雅士为主的音乐艺术,他们在演奏音乐的时候往往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得演奏作品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艺术性。

四、陶器艺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陶器艺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当时的陶器艺术主要以官窑和民窑为代表。

其中官窑出产的瓷器多半是以白瓷和青瓷为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而民窑出产的陶器则以彩陶和黑陶为主,制作工艺也具有很高的技艺。

总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表现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艺术性。

这一时期的艺术家们在创作过程中往往追求情感表达、意境描绘和文化内涵,这使得艺术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晋南北朝绘画艺术魏晋南北朝继承和发扬了汉代绘画艺术,呈现出丰富多采的面貌。

在此阶段,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批有明确记载的著名画家,如东吴曹不兴就是有记载的第一位有影响的画家,继他之后,如卫协、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等在画史上均有突出的地位和重大的影响,画家之间往往还有一定的师承关系。

这时期民间美术活动兴盛,创作技巧不断提高,出现了象嘉峪关墓室砖画、司马金龙墓漆屏风画、邓县彩色画像砖、孝子棺石刻画等有着成熟技巧的作品,美术的发展是依靠了民间活动和专业创作相互促进而形成的。

有别于汉代,美术作品作为艺术创作而独立了,它一方面发挥教育作用,一方面又成了使人可以得到美感享受的艺术品而成长起来。

在题材多样化的过程中已经显露出表现当代生活的兴趣,在这种倾向里尤其是肖像画得到重视,产生了“悟对通神”、“览之若面”的要求,实际上这是士大夫阶层要求自我表现的一种体现。

此时的绘画形式以长卷式为主,形成了传统,这不仅表现在如《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传世作品中,而且在孝子棺石刻画,竹林七贤图,甚至邓县彩色画像砖中也采用了这类形式,构图技巧有了提高,绘画风格也呈现出多样化,在表现人物面貌、精神气质上有着“张(僧繇)得其肉,陆(探微)得其骨、顾(恺之)得其神”的区别;而在表现技法上则更为突出,有顾恺之、陆探微“笔迹周密”的密体,也有张僧繇“笔才一二,象已应焉”的疏体之分,有用线如春蚕吐丝的传统表现方法,也有其体稠叠、衣服紧窄的“曹衣出水”;在形象创作上,陆探微创造的“秀骨清象”概括了同时代社会名流的类型,无疑是十分成功的。

与西方交往的扩大促进了中原文化与少数民族和国外的交流,更丰富了传统的表现技法,孕育着唐代绘画新面貌的产生。

魏晋南北朝是山水画和花鸟画的萌发时期。

从著录中可以了解到有单纯描绘的花鸟作品,但至今尚无实物资料证实已形成独立的花鸟画,看来花鸟画当时只处于孕育阶段,发展得要比山水画为晚。

有关山水画的著录、著述则较多,山水画的发展和当时玄学思想的盛行,玄学之士标榜隐逸有关,也和江南秀丽的山水给人以自然美的享受相关。

然而目前还见不到早期独立的山水画作品,若干有参考价值的绘画,山水多作背景和环境的衬托而出现,较为古拙。

唐张彦远记其所见说:“其画山水,则群峰之势,若钿饰犀栉。

或水不容泛,或人大于山。

率皆附以树石,映带其地,列植之状,则若伸臂布指。

杨(契丹),展(子虔)精意宫观,渐变所附,尚犹状石则务于雕透,如冰澌斧刃,绘树则刷脉镂叶,多栖梧菀(音郁,茂盛也)柳。

”以现存画迹来看是符合实际的,引文的后段也适于理解为南北朝后期向隋代过渡时的状况。

山水画真正的发展时期当在隋唐之时。

此山水画的产生密切相关,此阶段出现了较为完备的绘画理论著作,如顾恺之《画云台山记》记录了作画的完整构思,是一篇可贵的资料。

刘宋时期的宗炳是山水画家,他的《画山水序》一文表明了他对山水画的理解,代表着早期山水画的面貌;和他同时的王微写了《叙画》,也记录了他的看法。

这些文字是探讨山水画起源的重要依据。

绘画理论著作的出现是绘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同时它也与当时重玄谈、重品评的社会风气密切相关。

顾恺之和谢赫的理论是这一时期的代表,而重气韵,重表现人物的风貌、气质,重人物的传神写照是这种理论的精髓,它既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又对整个封建社会的绘画产生深远影响。

第一批著名画家古代第一批确有历史记载而在当时又以绘画才能著称的画家出现在魏晋。

三国两晋名家曹不兴(吴)是最早享有盛誉的一位画家,他的画被列为吴国“八绝”之一。

传说他画屏风时落墨为蝇,致使孙权误以为真,举手弹之,说明他具备着相当的表现能力。

他的作品主要是人物画与龙,也是记载中知名最早的佛像画家。

佛教最初是在三国时由僧人支谦和康僧会先后传入江南的。

相传康僧会来吴地传法时,携带印度佛画范本,即由曹不兴据以绘制。

西晋卫协的创作多是人物故实以及道释题材的作品。

他的创作被谢赫列为六品中的第一品(第一品五人之一),谢赫评价称:“古画皆略,至协始精。

六法颇为兼善,虽不备该形似,而妙有气韵。

凌跨群雄,旷代绝笔。

”顾恺之认为他的画“伟而有情势”、“巧密于情思”,推崇他善于表达对象的内在气质。

卫协对六朝重气韵画风的形成极有影响。

顾恺之、陆探微与张僧繇顾恺之(约346一407年),字长康,小字虎头,生于晋陵无锡,出身于贵族,与上层社会名流桓温、桓玄等过从密切,晚年曾仕散骑常侍。

有才、画、痴三绝之称。

师从卫协,象人之美,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

神妙无方,以顾为最。

他是东晋最伟大的画家(谢安以为苍生以来未之有也),也是早期的绘画理论家。

顾恺之的绘画注重表现人物精神面貌,尤其重视眼神的描绘。

据记载,他作画数年不点眼睛,人问其故,他回答“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认为绘画中人物形体的美丑对绘画的意义不是最紧要的,而传神的关键是描绘眼睛。

在绘制表现嵇康的诗句时,他体会到“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

在准备绘制生有目疾的殷仲堪肖像时,他对如何表现对象的眼睛提出了高妙的处理方法(欲图殷仲堪,有目病,固辞。

曰:明府正为眼耳。

若明点眸子,飞白拂之,使如轻云之蔽月,岂不美乎?!)。

同时他也擅于以绘画艺术的语言来着意刻画对象的心理特征与精神风貌,他画过大量同时代人物的肖像,都能悉心体验,以微小的细节衬托出人物的个性风貌。

他画裴楷像时,在面颊上加了三笔,顿觉神采殊胜(尝图裴楷,颊上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又曾有意将谢鲲画在山岩的环境中(之子当于丘壑中),用以衬托人物性格,从这些记载中可以想见他重视传神的肖像画的成就。

在他的创作活动中,最为知名的则是在瓦官寺绘制的维摩诘壁画,他所表现的过人才智轰动一时,传为画史佳话(瓦官寺初置,顾氏打刹注百万,请备一壁。

闭户往来一月余,画维摩诘一躯。

第一日观者请施十万,第二日可五万,第三日可任例责施。

及开户光照一寺,施者填咽,俄而得百万。

)元黄之在《瓦宫寺维摩洁画像碑》中指出这幅维摩诘像的形象特征是“目若将视,眉如忽颦,口无言而似言,鬓不动而疑动。

”张彦远曾借用《庄子》的“清赢示病之容,隐几忘言之状”来加以概括。

这正是探究玄理,又在追求恬淡寂寞的胜流名士的真实写照,是魏晋一代名流的概括,这种内心恬淡的心理刻画和秀骨清象的类型描写是时代的特征,也是时代的产物。

难怪杜甫赞誉:“虎头金粟影,神妙独难忘。

”原画虽不存,但在一些壁画、雕刻中尚可看到这类影响的一些作品,如龙门宾阳中洞浮雕之维摩像。

待到唐代壁画中再绘维摩诘时,则表现为封建社会进入全盛时期侃侃而谈的唐代文人风貌了。

关于顾恺之的绘画风格和技巧特点,前人评价和论述不少(顾之迹,紧劲联绵,循环超忽,调格逸易,风趋电疾。

意存笔先,画尽意在,所以全神气也),后人把其线描风格称为“高古游丝描”,可结合传世作品来理解。

有三件流传下来的绘画詖认为是顾恺之原作的摹本,即《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和《列女传·仁智图》。

应当说明的是,从早期文献中还无法确认这些原作和顾恺之的关系,但作品的底本则可能出自六朝画家的手笔。

《女史箴图》(唐摹本)是依据西晋张华的文学作品《女史箴》而画,共九段。

文章内容是教育宫中妇女如何为人的一些封建道德规范,但图卷中出现的则是一系列动人的形象,画家通过对当时贵族妇女的生活描写,展露出她们的神采。

注重用线造型来创造绘画形象是其主要的特征,线条是以连绵不断、悠缓自然的形式体现出节奏感的,用线的力度不大,正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一样。

顾恺之已将自战国以来形成的“高古游丝描”发展到了完美无缺的境地。

《列女传·仁智图》(宋摹本)沿用自汉以来的传统题材,但在情节的表现上则注意到以人物的动态来处理相互之间的关系。

《洛神赋图》(宋摹本)是据诗人曹植的文学创作而画成的。

曹植以优美动人、气脉一贯的笔法创造了人神相恋的梦幻境界,用以抒发作者失恋的感伤。

古代一些画家曾以此为题进行创作,流传下来的《洛神赋图》有几种摹本,其中以故宫藏的一件较为古朴。

绘画是以故事的发展为线索,分段将人物故事的情节置于自然山川的环境中层开画卷的。

画面人物之间的情思主要不是依靠面部表情来显露,而是依靠人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巧妙处理展现出来的。

画中的洛神含情脉脉,若往若还,表达出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惆怅情意,使人体验到顾恺之概括为“悟对通神”艺术主张的绘画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在早期文献中并无顾恺之画《洛神赋图》的记载,此图作者很可能是晋明帝司马诏。

《历代名画记》载明帝“善书画,有识鉴,最善画佛像”;谢赫评价称:“虽略于形色,颇得神气,笔迹超越。

”他曾画《毛诗图》、《游猎图》、《洛中贵戚图》以及《洛神赋图》等,他的画风应和顾恺之相去不远。

上述传世品与北魏司马金龙墓(484年)出土的木板漆屏风画极为相似。

屏风保留共五扇,两面绘制,上下分四层,以墨线描画在朱漆底上,黄色榜题,墨书黑字。

内容为列女、孝子故事。

值得重视的是在画法以及一些具体画面上都与《女史箴图》、《洛神赋图》极为相似。

漆画时代略晚于顾恺之创作活动的时期。

这一发现不但可以印证传世品的成画年代.同时对于探讨南、北朝的文化交往也是十分有益的。

陆探微,是刘宋时最杰出的画家,擅长人物画,师于顾恺之。

“精利润媚,新奇妙绝。

名高宋代,时无等伦。

”画过帝王和当代功臣、名士肖像,也画有一些风俗画与佛教图像。

谢赫在《画品》中将他评为第一品第一人,说他的绘画“穷理尽性,事绝言象,包前孕后,古今独立。

”他运用草书的体势,形成气脉连绵不断的“一笔画”的笔法,而画人则能做到“精利润媚”、“笔迹劲力如锥刀焉。

”确立了“秀骨清象”的清秀绘画形象,这是对崇尚玄学、重清议的六朝士人形象的生动概括,以致蔚然成风并影响到雕塑创作。

张僧繇,是萧梁时期最活跃的画家。

梁武帝是南朝力倡佛法的统治者,在他的倡导下,修建寺院之风极盛一时,张僧繇就是最受梁武帝器重的佛画创作者。

因其创造的形象独具风格,被称为“张家样”,是古代寺庙中影响最大的式样之一。

他曾吸取天竺晕染画风在一乘寺画凹凸花,因其强烈的立体感吸引观众,以致称一乘寺为凹凸寺。

他有较高的写实能力,曾为梁武帝摹写居于各地的诸王画像,达到“对之如面”的境地。

关于他的画迹有不少神奇的传说,都说明了他的创作在人们心目中有强烈的影响。

尤其应当提出的是,同期顾恺之,陆探微的风格是“笔迹周密”的“密体”,而张僧繇则是“笔才一二、象已应焉”的“疏体”。

由此可以想见,在当时画坛上,绘画技法已趋成熟,而风格则开始离开古拙阶段而走向多样化。

北朝画家由于史籍间略,北朝画家保留下姓名的很少,在少数知名画家中,曹仲达、杨子华在绘画史上有着突出的地位。

曹仲达是来自中亚曹国的北齐画家,他以画“梵象”著称,被称誉为“曹家样”。

后世评述他的风格说:“曹之笔,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即所谓“曹衣出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