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大陆漂移学说》教学设计北京景山学校大兴实验学校王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兴区青年教师“生态课堂”教学评比活动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参与人员
姓名 单位
联系方式
设计者 王靖 北京景山学校大兴实
验学校 实施者 王靖 北京景山学校大兴实
验学校 指导者 孙宪云
北京市大兴区教师进
修学校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节课以《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主要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地理课程标准提出地理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含有丰富的实践内容。
地理实践性的内容不仅仅是包括地理观测、仪器操作、社会调查、乡土地理考察等,对已有的地理理论进行验证、探索的过程也是实践内容的一部分。
地理课程标准还倡导多样的地理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的教学理念。
探究式学习能启发和锻炼学生的思维,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用脑子想,用嘴说,用手操作,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要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用探究、讨论等各种不同的方法在头脑中去主动建构教学知识。
在知识的有意义建构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基本信息
课名
探秘大陆漂移学说
是否属于
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 否
学科 地理
学段
初中
年级
初二
授课日期
2016年9月28日
教材
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 : 中国地图 出版日期:2016年 6 月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世界的海洋和陆地》第二节《海洋和陆地的变迁》第二课时的内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是:“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同时课标对于本条标准的说明是:“‘知道板块构造学说……’一项要注意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的培养。
”
板块构造学说是对海陆变化的理性认识,即在说明科学家对海陆变化原因的探索,探索重在过程,即科学史教育,因此,在学习板块构造学说之前,需要了解大陆漂移学说的相关内容和假说提出的依据,实践证明大量的直观材料输入头脑后部会自然而然的形成地理概念或原理,只有经过逻辑思维过程的“加工”才会形成对地理事象本质特征的认识,本节课学生逻辑思维加工的途径为归纳和演绎,学习过程注意逻辑顺序,体现科学的方法,即“实验启发—发现问题——思考假设——找证据论证”。
首先从学生熟知的游戏——“拼图”游戏导入新课,在游戏中归纳拼图所用方法,然后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相关论点,提出能够证明该学说观点的证据,归纳可以证明“大陆漂移学说”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归纳的地理思维习惯,为板块构造学说的学习做好准备,为高中甚至大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心理认知特点及知识储备
初二的学生,具备了一定地理学习的基本技能,但是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归纳演绎地理现象的能力欠佳。
但是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敢于接受挑战,这些心理特征决定他们对直观的和具体的活动或环节比较容易接受和把握。
本校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乐于接受挑战思考地理问题。
通过第一课时学习,学生知道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分析归纳出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并且开始思考: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是怎样变化的呢?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是一成不变的吗?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以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以往教学中,通过教师所展示图片和视频及文字等相关资料,学生被动的接受大陆漂移学说,但是没有亲自体验探索和实践的过程,缺少更好体现科学史教育和科学兴趣培养的过程。
◆解决措施
基于以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生认知特点,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增强其实践能力,本节课主要采取小组合作教学和归纳演译启发式教学方式,综合考虑学生学习水平和分析归纳地理问题的能力,将学生分成五个小组,每位同学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和科学史教育。
教学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启发式教学
教学手段:实验法归纳演绎
技术准备:PPT课件 IPAD拍照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拼图游戏,归纳说出拼图所采用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运用资料和地图及拼世界地图的游戏,体验大陆漂移学说形成的过程,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初步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大陆漂移学说”的形成过程。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课堂练习与评价量表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评价量规
1.学生自我评价表(项目指标评分:满分90分,每项10分)
姓名时间
评价
项目
具体评价内容评价结果
课前准备课前搜集的资料能运用到本节课中课前的准备工作做得很充分
参与态度积极踊跃思考问题
主动举手回答了问题
小组讨论中积极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小组合作学习中把他人想法融入自己想法主动和小组成员配合完成探究任务
学习收获在学习过程中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对本节课很感兴趣,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总分
2. 小组评价表:
班级:姓名:小组:日期:项目和权重效果评价标准得分
情感态度(满分为10
分)一般(6分)
能
按要求上课,完成学习任务。
较好(8分)能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较好完成任务。
很好(10分)
主动积极参与教
活动,并在活动中能够起带头作用,积
极展示学习成果。
学习过程(满分为15能完成任务
(9分)
能按要求参与教学活动,但任务完成的
效率和标准不高,偶尔举手回答问题。
分)
能较好的完成任务
(12分)能按要求参与教学活动,主动举手回答问题,按时保质完成学
任务。
有创见的完成任务(15分)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并能够帮助同学
能够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积极展示学习成果。
学习成果(满分为1
分)一般(9分)参与小组学习、讨论。
较好(12分)
参与小组学习、讨论,能提出自己的意
见。
突出(15分)
积
参与小组学习、讨论。
并在组中承担一
定的职责,帮助其他组员学习。
总计(满分为
40分)
教师自我评价表(总分90分,每项10分)
项目姓名时间
具体评价内容评价结果
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目标清晰具体
教学目标符合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的程度教学目
具有可操作性的程度
教学内容设计体现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体现学科的教育价值
体现目标性、科学性、思想性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师生活动的有效性
教学环节紧凑,联系性强
总分
自我评语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置意图技术
应用
时间
安排
拼图导入
组织学生参与拼图
游戏,并引导学生思考
拼图主要方法。
过渡:今天,老师是带
同学们去探秘的,这要
从一张地图说起
拼图游戏:
参与拼图游戏,完成学案1.
小组讨论说出拼图方法
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为后
面的学习打
下基础。
带有
动物、
植物、
文字、
白纸
等碎
片
9分
钟
活动一请同学们打开第一个礼
包拿出非洲和南美洲大
陆轮廓图,提问:看到
这两张图,你观察到了
什么?
承转:证据是假说通向
学说的唯一通道,我们
开启寻找证据之旅。
请
同学们打开第二个礼
包,拿出里面的礼品。
观察:1.说出自己观察到了
什么。
2。
提出自己的疑问
3.小组合作尝试提出假设:
运用学习中
的资源,通过
仔细观察,尝
试发现问题,
并提出假设。
初步培养学
生科学探究
的意识,激发
学生探索欲
望
非洲
和南
美洲
剪纸
轮廓
图
8分
钟
活动二打开第三个礼包:请同
学们按照学案2的要
求,小组合作完成世界
地图的拼图。
①拼接七大陆现在大致位
置轮廓
②拼合大陆海岸线凹凸的
吻合。
尝试说出哪几个大陆
轮廓凹凸吻合。
③演示大陆漂移、分离过
程。
通过实际演
示,培养学生
小组合作能
力,初步树立
科学探究的
意识。
世界
主要
大陆
轮廓
图
15分
钟
阅读分析如果你是科学团队一份
子,你还会从哪些方面
去寻找证据呢?
展示资料:
阅读教材14、15页,阅读
资料,说出都有哪些证据可
以证明。
培养学生运
用已有资料,
分析提取信
息的能力。
4分
钟
小结展示魏格纳及大陆漂移
学说主要内容阅读资料,思考回答,完成
学案第3题。
培养学生提
取地理信息
能力
4分
钟
资料分析南极大陆分布丰富的煤
炭资源,为什么呢?
阅读资料,思考回答。
激发学生探
索欲望
学案
3分
钟
概括提升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科学
探究的基本过程
归纳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用心观察、提出问题、大胆
假设、探究验证
初步了解科
学探究的基
本过程。
1分
钟
课后探索
查阅资料了解板块构造学
说的主要内容。
为下节课学
习做好铺垫。
1分
钟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
地理课程具有区域性、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所涉及的区域大至宇宙空间,小至城市聚落,包含的实践内容包括图表绘制、学具制作、社会调查、实验等。
本节课涉及区域是世界地理部分《世界的陆地和海洋》,为一节科学探究课,主要特点如下:
一、教学过程充分考虑学生主体地位,重视探究过程
本节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世界的海洋和陆地》第二节《海洋和陆地的变迁》第二课时的内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是:“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同时课标对于本条标准的说明是:“‘知道板块构造学说……’一项要注意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的培养。
”
科学史的教育即为学生提供机会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
板块构造学说是对海陆变化的理性认识,即在说明科学家对海陆变化原因的探索,探索重在过程,即科学史教育,因此,在学习板块构造学说之前,需要了解大陆漂移学说的相关内容和假说提出的依据,实践证明大量的直观材料输入头脑后部会自然而然的形成地理概念或原理,只有经过逻辑思维过程的“加工”才会形成对地理事象本质特征的认识,本节课学生逻辑思维加工的途径为归纳和演绎,学习过程注意逻辑顺序,体现科学的方法,即“实验启发—发现问题——思考假设——找证据论证”。
首先从学生熟知的游戏——“拼图”游戏导入新课,在游戏中归纳拼图所用方法,然后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相关论点,提出能够证明该学说观点的证据,归纳可以证明“大陆漂移学说”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归纳的地理思维习惯,整个教学过程思路清晰,学生通过三个活动,理解大陆漂移学说产生的过程,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教学板书设计图文并茂
地理板书技能是教师运用文字、数据、图像或符号,把学习内容分类,向学生呈现教学内容和认知过程,使知识概括化和系统化,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类教学行为,是教师组织学生活动的导向,能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统领全文,具有增强课堂吸引力,启发性和感染作用。
本节课为了更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采用图文并茂式板书,文字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大陆漂移学说的主要观点及证明,左侧地图可以让学生直观的理解大陆漂移学说的主要内容,起到辅助作用,效果非常好。
本节课是我对地理课堂中开展科学探究课程的一次尝试,通过试验,效果非常好,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以后我一定努力研究课标和本校学生特点,充分运用学生和学校资源,提高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