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回乡偶书
二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回乡偶书》|语文A版 (共24张PPT)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思考:
贺知章到底是不是客人?
悟诗情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刚刚回到久别 的家乡时的情景作者抓住回乡时的一 个细节,表达了对家人既亲切又陌生 的感情,流露出无限的感慨。
五、入诗境
• 进入诗歌意境。
入诗境
(1)试着把这首诗编个故事, 再演一演。
二、读诗文
请你大声正确朗读古诗。
熟读诗文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三、解诗意:
• (1)同桌互相说一下你都知道了什么。 • (2)以小组为单位,试着说一说每句诗 • 的意思。 • (3)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在书上做记 • 号。
解诗意
二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回乡偶书》|语文A版
(共24张PPT)
2020/8/28
回乡偶书
贺知章(唐代)
少 小 离 家 老 大 回,
yīn bìn shuāi
乡 音 kè hé
笑 问 客客 从 何 处 来。
一、知诗人
贺知章
(约 659 年—约 744 年)唐代著名 诗人字季真,自号“四名狂客”。越 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年轻的。 小时候就以文词知名,书法也很好 ,擅长草书和隶书性情爽直,豁达 而健谈。武则天证圣元年中进士, 后官至秘书监。他写的诗清新通俗 ,《回乡偶书》《咏柳》等都是脍 炙人口,千古传颂的不朽名篇。
小孩
认识
儿童相见不相识,
小孩儿见了我都不认识。
哪里
笑问客从何处来。
笑着问我,是从哪儿来的。
说一说
请同学们尝试着把整首 诗的意思说一说。
古诗词回乡偶书二年级语文PPT内容讲授
浅浅的香,却沁人肺腑。走在她的身 旁,令 人有一 种说不 出的艺 术美。 遍地全 是她的 影子。 对外开 放着一 种绚丽 的情绪 。多种 多样的 野花为 大地仔 细的穿 着打扮 着,让 她变成 春天的 脚步夺 目的服 饰。花 ,是春 的装点 ,展现 了漂亮 的春。 浅浅的香,却沁人肺腑。走在她的身 旁,令 人有一 种说不 出的艺 术美。 遍地全 是她的 影子。 对外开 放着一 种绚丽 的情绪 。多种 多样的 野花为 大地仔 细的穿 着打扮 着,让 她变成 春天的 脚步夺 目的服 饰。花 ,是春 的装点 ,展现 了漂亮 的春。 浅浅的香,却沁人肺腑。走在她的身 旁,令 人有一 种说不 出的艺 术美。 遍地全 是她的 影子。 对外开 放着一 种绚丽 的情绪 。多种 多样的 野花为 大地仔 细的穿 着打扮 着,让 她变成 春天的 脚步夺 目的服 饰。花 ,是春 的装点 ,展现 了漂亮 的春。 浅浅的香,却沁人肺腑。走在她的身 旁,令 人有一 种说不 出的艺 术美。 遍地全 是她的 影子。 对外开 放着一 种绚丽 的情绪浅。浅多的种香多,样却的沁野人花肺为腑大。地走仔在细她的的穿身着旁打,扮令着人,有让一她种变说成不春出天的的艺脚术步美夺。目遍的地服全饰是。她花的,影是子春。的对装外点开,放展着现一了种漂绚亮丽的的春情。绪 。多种 多样的 野花为 大地仔 细的穿 着打扮 着,让 她变成 春天的 脚步夺 目的服 饰。花 ,是春 的装点 ,展现 了漂亮 的春。 浅浅的香,却沁人肺腑。走在她的身 旁,令 人有一 种说不 出的艺 术美。 遍地全 是她的 影子。 对外开 放着一 种绚丽 的情绪浅。浅多的种香多,样却的沁野人花肺为腑大。地走仔在细她的的穿身着旁打,扮令着人,有让一她种变说成不春出天的的艺脚术步美夺。目遍的地服全饰是。她花的,影是子春。的对装外点开,放展着现一了种漂绚亮丽的的春情。绪 。多种 多样的 野花为 大地仔 细的穿 着打扮 着,让 她变成 春天的 脚步夺 目的服 饰。花 ,是春 的装点 ,展现 了漂亮 的春。 浅浅的香,却沁人肺腑。走在她的身 旁,令 人有一 种说不 出的艺 术美。 遍地全 是她的 影子。 对外开 放着一 种绚丽 的情绪 。多种 多样的 野花为 大地仔 细的穿 着打扮 着,让 她变成 春天的 脚步夺 目的服 饰。花 ,是春 的装点 ,展现 了漂亮 的春。 浅浅的香,却沁人肺腑。走在她的身 旁,令 人有一 种说不 出的艺 术美。 遍地全 是她的 影子。 对外开 放着一 种绚丽 的情绪 。多种 多样的 野花为 大地仔 细的穿 着打扮 着,让 她变成 春天的 脚步夺 目的服 饰。花 ,是春 的装点 ,展现 了漂亮 的春。 浅浅的香,却沁人肺腑。走在她的身 旁,令 人有一 种说不 出的艺 术美。 遍地全 是她的 影子。 对外开 放着一 种绚丽 的情绪 。多种 多样的 野花为 大地仔 细的穿 着打扮 着,让 她变成 春天的 脚步夺 目的服 饰。花 ,是春 的装点 ,展现 了漂亮 的春。 浅浅的香,却沁人肺腑。走在她的身 旁,令 人有一 种说不 出的艺 术美。 遍地全 是她的 影子。 对外开 放着一 种绚丽 的情绪 。多种 多样的 野花为 大地仔 细的穿 着打扮 着,让 她变成 春天的 脚步夺 目的服 饰。花 ,是春 的装点 ,展现 了漂亮 的春。 浅浅的香,却沁人肺腑。走在她的身 旁,令 人有一 种说不 出的艺 术美。 遍地全 是她的 影子。 对外开 放着一 种绚丽 的情绪 。多种 多样的 野花为 大地仔 细的穿 着打扮 着,让 她变成 春天的 脚步夺 目的服 饰。花 ,是春 的装点 ,展现 了漂亮 的春。 浅浅的香,却沁人肺腑。走在她的身 旁,令 人有一 种说不 出的艺 术美。 遍地全 是她的 影子。 对外开 放着一 种绚丽 的情绪 。多种 多样的 野花为 大地仔 细的穿 着打扮 着,让 她变成 春天的 脚步夺 目的服 饰。花 ,是春 的装点 ,展现 了漂亮 的春。 浅浅的香,却沁人肺腑。走在她的身 旁,令 人有一 种说不 出的艺 术美。 遍地全 是她的 影子。 对外开 放着一 种绚丽 的情绪 。多种 多样的 野花为 大地仔 细的穿 着打扮 着,让 她变成 春天的 脚步夺 目的服 饰。花 ,是春 的装点 ,展现 了漂亮 的春。 浅浅的香,却沁人肺腑。走在她的身 旁,令 人有一 种说不 出的艺 术美。 遍地全 是她的 影子。 对外开 放着一 种绚丽 的情绪 。多种 多样的 野花为 大地仔 细的穿 着打扮 着,让 她变成 春天的 脚步夺 目的服 饰。花 ,是春 的装点 ,展现 了漂亮 的春。 浅浅的香,却沁人肺腑。走在她的身 旁,令 人有一 种说不 出的艺 术美。 遍地全 是她的 影子。 对外开 放着一 种绚丽 的情绪 。多种 多样的 野花为 大地仔 细的穿 着打扮 着,让 她变成 春天的 脚步夺 目的服 饰。花 ,是春 的装点 ,展现 了漂亮 的春。 浅浅的香,却沁人肺腑。走在她的身 旁,令 人有一 种说不 出的艺 术美。 遍地全 是她的 影子。 对外开 放着一 种绚丽 的情绪 。多种 多样的 野花为 大地仔 细的穿 着打扮 着,让 她变成 春天的 脚步夺 目的服 饰。花 ,是春 的装点 ,展现 了漂亮 的春。
二年级语文上册25.回乡偶书(课件)
少 小 离 家 老 大 回, 乡 音 无 改 鬓 毛 衰。
我年纪轻轻就离开了家乡,到了晚年才回家。 虽然我说话时家乡的口音没有改变,但是耳朵旁边的鬓 发都已经白了。
儿 童 相 见 不 相 识, 笑 问 客 从 何 处 来。
村里的孩子看见我都 不认识啦。
他们都笑嘻嘻地问我: “老爷爷,您是从哪 儿来的呀?”
贺知章
(约 659 年—约 744 年)唐代 著名诗人字季真,自号“四名 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 山)人年轻的。小时候就以文 词知名,书法也很好,擅长草 书和隶书性情爽直,豁达而健 谈。武则天证圣元年中进士, 后官至秘书监。他写的诗清新 通俗,《回乡偶书》《咏柳》 等都是脍炙人口,千古传颂的 不朽名篇。
春 风 不 改 旧 时 波。
回乡偶书二首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要求: 1、读准生字的字音,有节奏
明白的划上横线。
n ǒu yīn bì 偶 然 乡音 鬓 毛
hé shuāi kè 衰 老 客人 何处
偶 然 乡音
鬓 毛
衰 老 客人 何处
回 乡 偶 书
贺知章
少 小 / 离 家 / 老 大 回, 乡 音 / 无 改 / 鬓 毛 衰。 儿 童 / 相 见 / 不 相 识, 笑 问 / 客 从 / 何 处 来。
贺知章
少 小 离 家 老 大 回, 乡 音 无 改 鬓 毛 衰。 儿 童 相 见 不 相 识, 笑 问 客 从 何 处 来。
古诗词回乡偶书二年级语文专题学习PPT课件
回乡
偶 书
贺 知 章
儿少 童小 相离 见家 不老 相大 识回 ,, 笑乡 问音 客无 从改 何鬓 处毛 来衰 。。
自学指导
1 请你大声朗读一遍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2 同桌互相说一下你都知道了什么
3 以小组为单位,试着说一说每句诗的意思
银杏树的叶子是扇形的,颇像一个蝴 蝶结。 嫩绿的 叶子上 有一根 根的叶 茎,叶 子摸起 来软绵 绵的, 非常舒 服。在 初春的 时候, 银杏树 还是光 秃秃的 。冬天 的寒风 使它褪 去了黄 黄的叶 子。 银杏树的叶子是扇形的,颇像一个蝴 蝶结。 嫩绿的 叶子上 有一根 根的叶 茎,叶 子摸起 来软绵 绵的, 非常舒 服。在 初春的 时候, 银杏树 还是光 秃秃的 。冬天 的寒风 使它褪 去了黄 黄的叶 子。 银杏树的叶子是扇形的,颇像一个蝴 蝶结。 嫩绿的 叶子上 有一根 根的叶 茎,叶 子摸起 来软绵 绵的, 非常舒 服。在 初春的 时候, 银杏树 还是光 秃秃的 。冬天 的寒风 使它褪 去了黄 黄的叶 子。 银杏树的叶子是扇形的,颇像一个蝴 蝶结。 嫩绿的 叶子上 有一根 根的叶 茎,叶 子摸起 来软绵 绵的, 非常舒 服。在 初春的 时候, 银杏树 还是光 秃秃的 。冬天 的寒风 使它褪 去了黄 黄的叶 子。 银杏树的叶子是扇形的,颇像一个蝴 蝶结。 嫩绿的 叶子上 有一根 根的叶 茎,叶 子摸起 来软绵 绵的, 非常舒 服。在 初春的 时候, 银杏树 还是光 秃秃的 。冬天 的寒风 使它褪 去了黄 黄的叶 子。 银杏树的叶子是扇形的,颇像一个蝴 蝶结。 嫩绿的 叶子上 有一根 根的叶 茎,叶 子摸起 来软绵 绵的, 非常舒 服。在 初春的 时候, 银杏树 还是光 秃秃的 。冬天 的寒风 使它褪 去了黄 黄的叶 子。
银杏树的叶子是扇形的,颇像一个蝴 蝶结。 嫩绿的 叶子上 有一根 根的叶 茎,叶 子摸起 来软绵 绵的, 非常舒 服。在 初春的 时候, 银杏树 还是光 秃秃的 。冬天 的寒风 使它褪 去了黄 黄的叶 子。 银杏树的叶子是扇形的,颇像一个蝴 蝶结。 嫩绿的 叶子上 有一根 根的叶 茎,叶 子摸起 来软绵 绵的, 非常舒 服。在 初春的 时候, 银杏树 还是光 秃秃的 。冬天 的寒风 使它褪 去了黄 黄的叶 子。 银杏树的叶子是扇形的,颇像一个蝴 蝶结。 嫩绿的 叶子上 有一根 根的叶 茎,叶 子摸起 来软绵 绵的, 非常舒 服。在 初春的 时候, 银杏树 还是光 秃秃的 。冬天 的寒风 使它褪 去了黄 黄的叶 子。 银杏树的叶子是扇形的,颇像一个蝴 蝶结。 嫩绿的 叶子上 有一根 根的叶 茎,叶 子摸起 来软绵 绵的, 非常舒 服。在 初春的 时候, 银杏树 还是光 秃秃的 。冬天 的寒风 使它褪 去了黄 黄的叶 子。 银杏树的叶子是扇形的,颇像一个蝴 蝶结。 嫩绿的 叶子上 有一根 根的叶 茎,叶 子摸起 来软绵 绵的, 非常舒 服。在 初春的银时杏候树,的银叶杏子树是还扇是形光的秃,秃颇的像。一冬个天蝴的蝶寒结风。使嫩它绿褪的去叶了子黄上黄有的一叶根子根。的叶 茎,叶 子摸起 来软绵 绵的, 非常舒 服。在 初春的 时候, 银杏树 还是光 秃秃的 。冬天 的寒风 使它褪 去了黄 黄的叶 子。 银杏树的叶子是扇形的,颇像一个蝴 蝶结。 嫩绿的 叶子上 有一根 根的叶 茎,叶 子摸起 来软绵 绵的, 非常舒 服。在 初春的银时杏候树,的银叶杏子树是还扇是形光的秃,秃颇的像。一冬个天蝴的蝶寒结风。使嫩它绿褪的去叶了子黄上黄有的一叶根子根。的叶 茎,叶 子摸起 来软绵 绵的, 非常舒 服。在 初春的 时候, 银杏树 还是光 秃秃的 。冬天 的寒风 使它褪 去了黄 黄的叶 子。 银杏树的叶子是扇形的,颇像一个蝴 蝶结。 嫩绿的 叶子上 有一根 根的叶 茎,叶 子摸起 来软绵 绵的, 非常舒 服。在 初春的 时候, 银杏树 还是光 秃秃的 。冬天 的寒风 使它褪 去了黄 黄的叶 子。 银杏树的叶子是扇形的,颇像一个蝴 蝶结。 嫩绿的 叶子上 有一根 根的叶 茎,叶 子摸起 来软绵 绵的, 非常舒 服。在 初春的 时候, 银杏树 还是光 秃秃的 。冬天 的寒风 使它褪 去了黄 黄的叶 子。 银杏树的叶子是扇形的,颇像一个蝴 蝶结。 嫩绿的 叶子上 有一根 根的叶 茎,叶 子摸起 来软绵 绵的, 非常舒 服。在 初春的 时候, 银杏树 还是光 秃秃的 。冬天 的寒风 使它褪 去了黄 黄的叶 子。 银杏树的叶子是扇形的,颇像一个蝴 蝶结。 嫩绿的 叶子上 有一根 根的叶 茎,叶 子摸起 来软绵 绵的, 非常舒 服。在 初春的 时候, 银杏树 还是光 秃秃的 。冬天 的寒风 使它褪 去了黄 黄的叶 子。
古诗词回乡偶书二年级语文PPT教学讲解课件
今天去看了一下昨天那篇文章的收益 ,只有 四分钱 ,超级 超级少 ,不过 这一篇 的单价 比前面 几篇文 章都要 高。因 此虽然 这篇文 章的雪 阅读量 不高, 但最终 的收益 还是不 错的, 至少要 比前面 的一分 钱要高 一点点 。 今天去看了一下昨天那篇文章的收益 ,只有 四分钱 ,超级 超级少 ,不过 这一篇 的单价 比前面 几篇文 章都要 高。因 此虽然 这篇文 章的雪 阅读量 不高, 但最终 的收益 还是不 错的, 至少要 比前面 的一分 钱要高 一点点 。 今天去看了一下昨天那篇文章的收益 ,只有 四分钱 ,超级 超级少 ,不过 这一篇 的单价 比前面 几篇文 章都要 高。因 此虽然 这篇文 章的雪 阅读量 不高, 但最终 的收益 还是不 错的, 至少要 比前面 的一分 钱要高 一点点 。 今天去看了一下昨天那篇文章的收益 ,只有 四分钱 ,超级 超级少 ,不过 这一篇 的单价 比前面 几篇文 章都要 高。因 此虽然 这篇文 章的雪 阅读量 不高, 但最终 的收益 还是不 错的, 至少要 比前面 的一分 钱要高 一点点 。 今天去看了一下昨天那篇文章的收益 ,只有 四分钱 ,超级 超级少 ,不过 这一篇 的单价 比前面 几篇文 章都要 高。因 此虽然 这篇文 章的雪 阅读量 不高, 但最终 的收益 还是不 错的, 至少要 比前面 的一分 钱要高 一点点 。 今天去看了一下昨天那篇文章的收益 ,只有 四分钱 ,超级 超级少 ,不过 这一篇 的单价 比前面 几篇文 章都要 高。因 此虽然 这篇文 章的雪 阅读量 不高, 但最终 的收益 还是不 错的, 至少要 比前面 的一分 钱要高 一点点 。
古诗词回乡偶书二年级语文PPT动态资料
同学们都扶着栏杆在过道上看雨,看 那一漾 一漾的 水波荡 起的层 层涟漪 ,仿佛 自己心 中也下 了一场 春雨。 细细的 雨点打 在窗户 上,静 静的, 只留下 一条淡 淡的水 痕。渐 渐的, 窗户上 也凝起 了些许 莹透的 水珠, 像是负 着雨的 重,缓 缓地向 下滑去 。 同学们都扶着栏杆在过道上看雨,看 那一漾 一漾的 水波荡 起的层 层涟漪 ,仿佛 自己心 中也下 了一场 春雨。 细细的 雨点打 在窗户 上,静 静的, 只留下 一条淡 淡的水 痕。渐 渐的, 窗户上 也凝起 了些许 莹透的 水珠, 像是负 着雨的 重,缓 缓地向 下滑去 。 同学们都扶着栏杆在过道上看雨,看 那一漾 一漾的 水波荡 起的层 层涟漪 ,仿佛 自己心 中也下 了一场 春雨。 细细的 雨点打 在窗户 上,静 静的, 只留下 一条淡 淡的水 痕。渐 渐的, 窗户上 也凝起 了些许 莹透的 水珠, 像是负 着雨的 重,缓 缓地向 下滑去 。 同学们都扶着栏杆在过道上看雨,看 那一漾 一漾的 水波荡 起的层 层涟漪 ,仿佛 自己心 中也下 了一场 春雨。 细细的 雨点打同在学窗们户都上扶,着静栏静杆的在,过只道留上下看一雨条,淡看淡那的一水漾痕一。漾渐的渐水的波,荡窗起户的上层也层凝涟起漪了,些仿许佛莹自透己的心水中珠也,下像了是一负场着春雨雨的。重细,细缓的缓雨地点向打下在滑窗去户。上,静 静的, 只留下 一条淡 淡的水 痕。渐 渐的, 窗户上 也凝起 了些许 莹透的 水珠, 像是负 着雨的 重,缓 缓地向 下滑去 。 同学们都扶着栏杆在过道上看雨,看 那一漾 一漾的 水波荡 起的层 层涟漪 ,仿佛 自己心 中也下 了一场 春雨。 细细的 雨点打同在学窗们户都上扶,着静栏静杆的在,过只道留上下看一雨条,淡看淡那的一水漾痕一。漾渐的渐水的波,荡窗起户的上层也层凝涟起漪了,些仿许佛莹自透己的心水中珠也,下像了是一负场着春雨雨的。重细,细缓的缓雨地点向打下在滑窗去户。上,静 静的, 只留下 一条淡 淡的水 痕。渐 渐的, 窗户上 也凝起 了些许 莹透的 水珠, 像是负 着雨的 重,缓 缓地向 下滑去 。 同学们都扶着栏杆在过道上看雨,看 那一漾 一漾的 水波荡 起的层 层涟漪 ,仿佛 自己心 中也下 了一场 春雨。 细细的 雨点打 在窗户 上,静 静的, 只留下 一条淡 淡的水 痕。渐 渐的, 窗户上 也凝起 了些许 莹透的 水珠, 像是负 着雨的 重,缓 缓地向 下滑去 。 同学们都扶着栏杆在过道上看雨,看 那一漾 一漾的 水波荡 起的层 层涟漪 ,仿佛 自己心 中也下 了一场 春雨。 细细的 雨点打 在窗户 上,静 静的, 只留下 一条淡 淡的水 痕。渐 渐的, 窗户上 也凝起 了些许 莹透的 水珠, 像是负 着雨的 重,缓 缓地向 下滑去 。 同学们都扶着栏杆在过道上看雨,看 那一漾 一漾的 水波荡 起的层 层涟漪 ,仿佛 自己心 中也下 了一场 春雨。 细细的 雨点打 在窗户 上,静 静的, 只留下 一条淡 淡的水 痕。渐 渐的, 窗户上 也凝起 了些许 莹透的 水珠, 像是负 着雨的 重,缓 缓地向 下滑去 。 同学们都扶着栏杆在过道上看雨,看 那一漾 一漾的 水波荡 起的层 层涟漪 ,仿佛 自己心 中也下 了一场 春雨。 细细的 雨点打 在窗户 上,静 静的, 只留下 一条淡 淡的水 痕。渐 渐的, 窗户上 也凝起 了些许 莹透的 水珠, 像是负 着雨的 重,缓 缓地向 下滑去 。 同学们都扶着栏杆在过道上看雨,看 那一漾 一漾的 水波荡 起的层 层涟漪 ,仿佛 自己心 中也下 了一场 春雨。 细细的 雨点打 在窗户 上,静 静的, 只留下 一条淡 淡的水 痕。渐 渐的, 窗户上 也凝起 了些许 莹透的 水珠, 像是负 着雨的 重,缓 缓地向 下滑去 。 同学们都扶着栏杆在过道上看雨,看 那一漾 一漾的 水波荡 起的层 层涟漪 ,仿佛 自己心 中也下 了一场 春雨。 细细的 雨点打 在窗户 上,静 静的, 只留下 一条淡 淡的水 痕。渐 渐的, 窗户上 也凝起 了些许 莹透的 水珠, 像是负 着雨的 重,缓 缓地向 下滑去 。 同学们都扶着栏杆在过道上看雨,看 那一漾 一漾的 水波荡 起的层 层涟漪 ,仿佛 自己心 中也下 了一场 春雨。 细细的 雨点打 在窗户 上,静 静的, 只留下 一条淡 淡的水 痕。渐 渐的, 窗户上 也凝起 了些许 莹透的 水珠, 像是负 着雨的 重,缓 缓地向 下滑去 。 同学们都扶着栏杆在过道上看雨,看 那一漾 一漾的 水波荡 起的层 层涟漪 ,仿佛 自己心 中也下 了一场 春雨。 细细的 雨点打 在窗户 上,静 静的, 只留下 一条淡 淡的水 痕。渐 渐的, 窗户上 也凝起 了些许 莹透的 水珠, 像是负 着雨的 重,缓 缓地向 下滑去 。 同学们都扶着栏杆在过道上看雨,看 那一漾 一漾的 水波荡 起的层 层涟漪 ,仿佛 自己心 中也下 了一场 春雨。 细细的 雨点打 在窗户 上,静 静的, 只留下 一条淡 淡的水 痕。渐 渐的, 窗户上 也凝起 了些许 莹透的 水珠, 像是负 着雨的 重,缓 缓地向 下滑去 。 同学们都扶着栏杆在过道上看雨,看 那一漾 一漾的 水波荡 起的层 层涟漪 ,仿佛 自己心 中也下 了一场 春雨。 细细的 雨点打 在窗户 上,静 静的, 只留下 一条淡 淡的水 痕。渐 渐的, 窗户上 也凝起 了些许 莹透的 水珠, 像都扶着栏杆在过道上看雨,看 那一漾 一漾的 水波荡 起的层 层涟漪 ,仿佛 自己心 中也下 了一场 春雨。 细细的 雨点打 在窗户 上,静 静的, 只留下 一条淡 淡的水 痕。渐 渐的, 窗户上 也凝起 了些许 莹透的 水珠, 像是负 着雨的 重,缓 缓地向 下滑去 。 同学们都扶着栏杆在过道上看雨,看 那一漾 一漾的 水波荡 起的层 层涟漪 ,仿佛 自己心 中也下 了一场 春雨。 细细的 雨点打 在窗户 上,静 静的, 只留下 一条淡 淡的水 痕。渐 渐的, 窗户上 也凝起 了些许 莹透的 水珠, 像是负 着雨的 重,缓 缓地向 下滑去 。 同学们都扶着栏杆在过道上看雨,看 那一漾 一漾的 水波荡 起的层 层涟漪 ,仿佛 自己心 中也下 了一场 春雨。 细细的 雨点打 在窗户 上,静 静的, 只留下 一条淡 淡的水 痕。渐 渐的, 窗户上 也凝起 了些许 莹透的 水珠, 像是负 着雨的 重,缓 缓地向 下滑去 。 同学们都扶着栏杆在过道上看雨,看 那一漾 一漾的 水波荡 起的层 层涟漪 ,仿佛 自己心 中也下 了一场 春雨。 细细的 雨点打 在窗户 上,静 静的, 只留下 一条淡 淡的水 痕。渐 渐的, 窗户上 也凝起 了些许 莹透的 水珠, 像是负 着雨的 重,缓 缓地向 下滑去 。 同学们都扶着栏杆在过道上看雨,看 那一漾 一漾的 水波荡 起的层 层涟漪 ,仿佛 自己心 中也下 了一场 春雨。 细细的 雨点打 在窗户 上,静 静的, 只留下 一条淡 淡的水 痕。渐 渐的, 窗户上 也凝起 了些许 莹透的 水珠, 像是负 着雨的 重,缓 缓地向 下滑去 。 同学们都扶着栏杆在过道上看雨,看 那一漾 一漾的 水波荡 起的层 层涟漪 ,仿佛 自己心 中也下 了一场 春雨。 细细的 雨点打 在窗户 上,静 静的, 只留下 一条淡 淡的水 痕。渐 渐的, 窗户上 也凝起 了些许 莹透的 水珠, 像是负 着雨的 重,缓 缓地向 下滑去 。
2023最新-小学二年级语文《回乡偶书》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9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回乡偶书》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9篇】一条乡间的土路上,两旁都是茂盛的柳树,树上有时会有蝈蝈的。
叫声。
这次为您整理了小学二年级语文《回乡偶书》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9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回乡偶书》教案篇一一、课文分析:《回乡偶书》里贺知章一生仕途顺利,告老还乡时玄宗皇帝亲自作诗送别,太子和百官为他践行,可以说是衣锦还乡。
但诗人没有描写那些为世俗所羡的情态,只是表现了一个普通回乡人的真实情感。
二、课时目标:1、复习巩固本文生字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实情感。
3、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思念家乡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实情感。
2、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思念家乡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一、背古诗,猜诗人导入。
师:孩子们,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有无穷无尽的韵味,骆宾王7岁就能作诗《鹅》“鹅、鹅、鹅。
”,相信你们个个都是小诗人,能背很多诗给大家听吧!生:进行古诗背诵。
((1)预设一:学生没有背到《回乡偶书》师:孩子们真棒能背那么多古诗了,那你们猜猜这些诗人是谁?生:说出诗人。
师:哇,既然你们知道那么多诗人,那你们认识他吗?(出示诗人图片)我们还学过他的一首古诗呢?(2)预设二:背到《回乡偶书》,直接导入。
师:那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学生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孩子们,他是贺知章,(板书:贺知章)我们学过他的一首古诗是?)生:自由说,《咏柳》,生背诵古诗。
师:有没有人了解贺知章呢?(出示课件,介绍贺知章有关知识。
请生读)(贺知章,他生活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
唐朝著名的诗人、书法家。
他一生官运亨通,直到八十六岁时才告老还乡,在离开京城时,文武百官都来为他送行,直到城门外,唐玄宗还亲自写诗送行,真够风光荣耀,当他以一个普通老人的面貌回到这阔别了五十多年的故乡时,又是一番怎样的场景呢?)师: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吧!《回乡偶书》(相机板书课题,学生观看板书并书空),来齐读课题,孩子们大胆猜测一下题目的意思吧。
二年级语文古诗:回乡偶书知识点
二年级语文古诗:回乡偶书知识点《回乡偶书二首》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组诗作品,写于作者晚年辞官还乡之时。
本文就来带大家学习回乡偶书知识点,快来看看吧~原文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鬓毛衰一作:鬓毛催)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译文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
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
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
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注释(1)偶书:随便写的诗。
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
(2)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
老大:年纪大了。
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3)乡音:家乡的口音。
无改:没什么变化。
一作“难改”。
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
一作“面毛”。
衰(cui):减少,疏落。
鬓毛衰:指鬓毛减少,疏落。
(4)相见:即看见我;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
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5)笑问:一本作“却问”,一本作“借问”。
创作背景贺知章在公元744年(天宝三载),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时已八十六岁,这时,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
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心头有无限感慨。
作者简介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汉族,唐越州(今绍兴)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练习题一、写出反义词。
对( ) 深( ) 光明( ) 安全( )进( ) 送( ) 公开( ) 困难( )二、填填记记1、默写古诗回乡偶书贺知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乡偶书知识点就先到这儿了,想要了解更多精彩的内容,大家可点击【二年级语文知识点】来看哦~同时会持续为大家跟新最新的内容,大家可进入首页选择自己需要的来查看呦~~~。
小学二年级语文《回乡偶书》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回乡偶书》抒发作者久客他乡的伤感的同时,也写出了久别回乡的亲切感。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年级语⽂《回乡偶书》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年级语⽂《回乡偶书》原⽂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离家⽼⼤回, 乡⾳⽆改鬓⽑衰。
⼉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释: 偶书:随便写的诗。
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
少⼩离家:贺知章三⼗七岁中进⼠,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
⽼⼤:年纪⼤了。
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
乡⾳:家乡的⼝⾳。
⽆改:没什么变化。
⼀作“难改”。
鬓⽑衰(cuī):⽼年⼈须发稀疏变少。
鬓⽑,额⾓边靠近⽿朵的头发。
⼀作“⾯⽑”。
衰,此处应是减少的意思。
全句意谓⼝⾳未变鬓发却已疏落、减少。
相见:即看见我。
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
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笑问:笑着询问。
⼀本作“却问”,⼀本作“借问”。
译⽂: 我年少时离开家乡,到迟暮之年才回来。
我的乡⾳虽未改变,鬓⾓的⽑发却已斑⽩。
家乡的孩童看见我,没有⼀个认识我。
他们笑着询问我:这客⼈是从哪⾥来的呀?【篇⼆】⼩学⼆年级语⽂《回乡偶书》教案 ⼀、教学⽬标: 1、认识“偶、鬓、衰、客、何”等5个⽣字,会写“客、何”两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体会诗⼈感慨万千的真实情感。
3、在读诗、悟诗的过程中,体会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浓浓爱乡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偶、鬓、衰、客、何”等5个⽣字,会写“客、何”两个字,理解诗句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这⾸诗。
三、教学难点:体会诗⼈感慨万千的真实情感。
四、教学设计: (⼀)从学⽣的⽣活经历中导⼊: 你是哪⾥⼈,离开家乡到了宁波,会想念家乡吗?你的爸爸妈妈呢?(指名外地的学⽣回答)看(出⽰幻灯⽚:回家),每年春节⼈们都会赶着回家过年,为了买⼀张回家的车票甚⾄不惜整夜守候在车站,多么感⼈的思乡之情啊。
我们中国⼈⾃古以来就对从⼩⽣长的故乡⾮常依恋,有着浓浓的故乡情结,⼈在外地⽽常常⼼系故乡。
二年级语文《回乡偶书》教案
二年级语文《回乡偶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回乡偶书》。
(2)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3)学习生字词,巩固和拓展词汇。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故事等引导学生了解古诗的背景。
(2)运用分角色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通过古诗学习文化知识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友情的能力。
(3)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回乡偶书》。
(2)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3)学习生字词,巩固和拓展词汇。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引导学生通过古诗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故事等引导学生了解古诗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教学法:通过分角色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3. 实例教学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感受古诗中的意境美。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古诗《回乡偶书》的图片、动画等。
2. 生字词卡片: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词汇。
3. 参考资料:关于古诗背景的相关故事、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通过图片、故事等引导学生了解古诗《回乡偶书》的背景。
2. 学习古诗(1)让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引导学生分析古诗的结构、韵律等特点。
(3)讲解古诗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3. 体会诗情(1)让学生结合图片、动画等,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
(2)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3)教师总结: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家乡的美丽。
4. 朗读与背诵(1)分角色朗读古诗,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2)引导学生尝试背诵古诗,巩固学习成果。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诗两首课文
⼆年级语⽂上册第25课古诗两⾸课⽂ ⼆年级语⽂上册第25课《古诗两⾸》分别是《回乡偶书》和《赠汪伦》。
店铺在此整理了⼆年级语⽂上册第25课《古诗两⾸》课⽂,供⼤家参阅,希望⼤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年级语⽂上册第25课《古诗两⾸》课⽂-原⽂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离家⽼⼤回, 乡⾳⽆改鬓⽑衰。
⼉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赠汪伦 李⽩ 李百乘⾈将欲⾏,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年级语⽂上册第25课《古诗两⾸》课⽂-教学设计 【教学⽬的】 1、认识8个⽣字,会写6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3、能背诵两⾸古诗。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朗读课⽂。
【教具准备】 ⽣字卡⽚。
【教学⽬的】 第⼀课时 ⼀、看图激趣,揭⽰课题 1、图上都有些什么? 2、仔细看图,猜猜图上的⼈在⼲什么?他们之间发⽣了⼀件什么事? 3、揭⽰课题:有⼀个叫贺知章的⼈,他很⼩的时候就离开了家乡,到了⽼了才回来,这⾸诗就是他回到家乡后写的。
(出⽰课题:“回乡偶书”齐读。
) ⼆、初读课⽂,认记⽣字 1、⾃由读课⽂,⽤“□”标出⽣字,注意要读准字⾳,读通顺。
2、出⽰⽣字卡⽚,学⽣⾃由观察⽣字,为喜欢的⽣字组词。
3、抽⽣说说记住了哪个字?是怎样记住的? 4、游戏: 教师读⼀个⽣字的⾳,学⽣从卡⽚中找出这个字读三遍。
三、再读课⽂,了解诗歌⼤意 1、⾃由读课⽂,圈出不理解的地⽅。
2、⼩组合作学习,通过读⽂,看图,理解诗词⼤意。
(教师适当点拨) 鬓⽑衰:头发都⽩了。
3、教师范读,学⽣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
4、抽⽣说说。
5、⽣根据理解⾃由读课⽂。
四、试背课⽂ 1、⽼师叙述诗意,学⽣根据诗意练习背诵。
2、学⽣互背古诗。
3、抽⽣背、齐背古诗。
第⼆课时 ⼀、指导看图,揭⽰课题 1、出⽰图⽚,说说看到了什么? 2、李⽩将要离开了,汪伦特地赶来送他,李⽩⼗分感动,写下这⾸《赠汪伦》。
古诗词回乡偶书二年级语文课程PPT课件
古诗词回乡偶书二年级语文课件PPT
若素1969素材 若素1969素材
若素1969素材 若素1969素材
若素1969素材 若素1969素材
若素1969素材 若素1969素材
若素1969素材 若素1969素材
若素1969素材 若素1969素材
若素1969素材 若素1969素材
若素1969素材 若素1969素材
若素1969素材 若素1969素材
若素1969素材 若素1969素材
若素1969素材 若素1969素材
若素1969素材 若素1969素材
若素1969素材 若素1969素材
回乡偶书
贺知章
朗诵
若素1969素材 若素1969素材 若素1969素材 若素1969素材
若素1969素材 若素1969素材 若素1969素材 若素1969素材
若素1969素材 若素1969素材
若素1969素材 若素1969素材
理解诗意
年轻的时候 年老的时候
若素1969素材 若素1969素材
若素1969素材 若素1969素材
若素1969素材 若素1969素材
若素1969素材 若素1969素材
若素1969素材 若素1969素材
若素1969素材 若素1969素材
若素1969素材 若素1969素材 若素1969素材 若素1969素材
若素1969素材 若素1969素材
若素1969素材 若素1969素材
若素1969素材 若素1969素材
若素1969素材 若素1969素材
若素1969素材 若素1969素材
若素1969素材 若素1969素材
若素1969素材 若素1969素材
若素1969素材 若素1969素材 若素1969素材 若素1969素材
人教版小学语文《回乡偶书》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回乡偶书》课文原文及赏析
《回乡偶书》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一首著名诗作,被收录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
以下是课文原文: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赏析:
这首诗是贺知章晚年回到故乡时有感而发的作品。
全诗以朴实的语言,描绘了诗人久别家乡后的复杂情感和人生感慨。
首句“少小离家老大回”,简洁明快地表达了诗人从小离开家乡,直到年老才得以回归的事实。
这里的“少小”和“老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揭示了诗人离家时间之长,也暗示了他在外漂泊的艰辛和沧桑。
第二句“乡音无改鬓毛衰”,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形象。
虽然他在外多年,但乡音未改,显示了他的乡土情怀和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而“鬓毛衰”则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衰老,与首句的“老大”相呼应,增强了人生的沧桑感。
第三、四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通过儿童的视角,展现了诗人与家乡的疏离感。
儿童不认识他,笑着问他从哪里来,这既表现了儿童的天真无邪,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失落。
同时,这两句诗也寓含了人生的无常和变迁,引发了人们对时间和命运的深思。
总的来说,《回乡偶书》以其深情的笔触和深刻的人生哲理,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它不仅表达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体验,也触及了人们普遍的情感共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教育意义。
小学语文《回乡偶书》教案优质(优秀5篇)
小学语文《回乡偶书》教案优质(优秀5篇)《回乡偶书》教案篇一一、导入1、这节课我们学习贺知章写的另一首《回乡偶书》。
2、板书课题、解题。
二、学习《回乡偶书》。
1、简介作者及背景。
那么谁来介绍一下这首的作者?2、齐读、指名读。
思考:这首诗讲了一件什么事?3、借助课文注释及自学诗句,记下不懂的问题,然后小组讨论。
{学生自学讨论}4、同学们学得真起劲,那么今天我们又学会了一首诗,高不高兴?那么放学回家后把这首诗给父母讲一讲好不好?(1)分角色试练表演。
(2)指定小组在班上展示表演。
师:同学今天学的真不错,那么其他同学学了这首古诗后还有什么收获?(生谈)5、小结:诗人少小时离开家乡,年纪老了才得以重返家乡,离开家乡久了,一切都可以改变,惟有“乡音无改”,这无改的乡音里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意,同时又有淡淡的忧伤,那么我们能不能带着对家乡的思念,怀着淡淡的忧伤读一读这首诗。
6、指导朗读。
(试读、指名读、齐读、试背。
)7、《回乡偶书》描绘了诗人告老返乡不被相认的情景,那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诗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想象。
试着将《回乡偶书》编成故事,再演一演。
(1)在小组内进行编演(2)指定小组在班上展示演出,师生评议。
8、师模仿“记者”,采访“贺知章”。
9、感情朗读、想象情景。
三、布置作业。
(任选一题)1。
为《回乡偶书》完成一幅诗配画。
2。
编故事。
反思:在古诗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手段,孩子们会感到“易”“趣”“活”,课堂上不在是那种没完没了的单调重复的各种习题和可有可无的乏味的回答,学生的视野、思想也不被禁锢在小小的教室里,通过表演,诗中那鲜明生动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景及耐人寻味的情感,都会深深地印到学生的脑海里。
爱表演是学生的天性。
学生要表演,首先要熟读课文内容,深入理解课文语言;其次要展开想象的翅膀,设计表演过程。
因此,课堂表演能促进学生正确理解并灵活运用课文语言,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有效方法。
《回乡偶书》教案篇二一、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体验年少时离家、年老时回家的感受。
古诗词回乡偶书二年级语文PPT讲课演示
清晨的薄雾漂浮在眼前,空气中弥漫 着一股 淡淡的 幽香, 一阵微 风悄悄 的吹过 ,尽情 的翻滚 着。娇 艳的玉 兰花微 微的触 动着, 余留下 一片残 影闪动 着绚丽 的色彩 ,似乎 在舞动 着一段 华丽的 倾城绝 舞。 清晨的薄雾漂浮在眼前,空气中弥漫 着一股 淡淡的 幽香, 一阵微 风悄悄 的吹过 ,尽情 的翻滚 着。娇 艳的玉 兰花微 微的触 动着, 余留下 一片残 影闪动 着绚丽 的色彩 ,似乎 在舞动 着一段 华丽的 倾城绝 舞。 清晨的薄雾漂浮在眼前,空气中弥漫 着一股 淡淡的 幽香, 一阵微 风悄悄 的吹过 ,尽情 的翻滚 着。娇 艳的玉 兰花微 微的触 动着, 余留下 一片残 影闪动 着绚丽 的色彩 ,似乎 在舞动 着一段 华丽的 倾城绝 舞。 清晨的薄雾漂浮在眼前,空气中弥漫 着一股 淡淡的 幽香, 一阵微 风悄悄 的吹过 ,尽情 的翻滚 着。娇 艳的玉 兰花微 微的触 动着, 余留下 一片残 影闪动 着绚丽 的色彩 ,似乎 在舞动 着一段 华丽的 倾城绝 舞。 清晨的薄雾漂浮在眼前,空气中弥漫 着一股 淡淡的 幽香, 一阵微 风悄悄 的吹过 ,尽情 的翻滚 着。娇 艳的玉 兰花微 微的触 动着, 余留下 一片残 影闪动 着绚丽 的色彩 ,似乎 在舞动 着一段 华丽的 倾城绝 舞。 清晨的薄雾漂浮在眼前,空气中弥漫 着一股 淡淡的 幽香, 一阵微 风悄悄 的吹过 ,尽情 的翻滚 着。娇 艳的玉 兰花微 微的触 动着, 余留下 一片残 影闪动 着绚丽 的色彩 ,似乎 在舞动 着一段 华丽 章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回乡偶书》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回乡偶书体裁:诗题文: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作者:名字:贺知章年代:唐代描述: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汉族,唐越州(今绍兴)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翻译:原文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译文: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
原文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译文: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贺知章在公元744年(天宝三载),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时已八十六岁,这时,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
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心头有无限感慨。
赏析二:思想内容这是一首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
写出了作者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
在抒发作者久客他乡的伤感的同时,也写出了久别回乡的亲切感。
赏析三:艺术特色“少小离家老大回”,诗一开始,紧扣题目,点明离家与回乡相距年岁之久、时间之遥,其中已蕴藏着很深的感慨。
山河依旧,人事消磨,将自然的永恒与人生的多变作了鲜明的对照。
这里是明写,在“少小离家老大回”中是隐含,表现手法不同,艺术效果也不同。
第二句“乡音无改鬓毛衰”用的也是对比法,是语言与鬓发的对比。
“乡音无改”既是故乡在诗人身上打下的永远抹不掉的烙印,又是诗人亲近故乡儿童的媒介,所以弥足珍贵;“鬓毛衰”本是离乡数十年来宦游奔波的必然结果,幸而叶落归根,在白发飘萧的垂暮之年,终于返回朝思暮想的故乡,因而倍觉幸运。
诗人这时的感情是悲喜交集,感慨与激动参半。
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
“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
古诗词回乡偶书二年级语文经典授课ppt课件
若素慧娟精彩设计 若素慧娟精彩设计 若素慧娟精彩设计 若素慧娟精彩设计 若素慧娟精彩设计 若素慧娟精彩设计
若素慧娟精彩设计 若素慧娟精彩设计 若素慧娟精彩设计 若素慧娟精彩设计 若素慧娟精彩设计 若素慧娟精彩设计
(
离
)
(老大) (回)
课堂训练
从自己的角度说明离乡时间很长的诗句:
若素慧娟精彩设计 若素慧娟精彩设计
若素慧娟精彩设计 若素慧娟精彩设计 若素慧娟精彩设计 若素慧娟精彩设计 若素慧娟精彩设计 若素慧娟精彩设计
3 以小组为单位,试着说一说每句诗的意思 4 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在书上做记号
若素慧娟精彩设计 若素慧娟精彩设计
若素慧娟精彩设计 若素慧娟精彩设计
若素慧娟精彩设计 若素慧娟精彩设计
若素慧娟精彩设计 若素慧娟精彩设计
小孩
理解诗意
认识
若素慧娟精彩设计 若素慧娟精彩设计
若素慧娟精彩设计 若素慧娟精彩设计
若素慧娟精彩设计 若素慧娟精彩设计
若素慧娟精彩设计 若素慧娟精彩设计
若素慧娟精彩设计 若素慧娟精彩设计
若素慧娟精彩设计 若素慧娟精彩设计
若素慧娟精彩设计 若素慧娟精彩设计 若素慧娟精彩设计 若素慧娟精彩设计 若素慧娟精彩设计 若素慧娟精彩设计
若素慧娟精彩设计 若素慧娟精彩设计
若素慧娟精彩设计 若素慧娟精彩设计
若素慧娟精彩设计 若素慧娟精彩设计
若素慧娟精彩设计 若素慧娟精彩设计 若素慧娟精彩设计 若素慧娟精彩设计 若素慧娟精彩设计 若素慧娟精彩设计
若素慧娟精彩设计 若素慧娟精彩设计 若素慧娟精彩设计 若素慧娟精彩设计 若素慧娟精彩设计 若素慧娟精彩设计
若素慧娟精彩设计 若素慧娟精彩设计
若素慧娟精彩设计 若素慧娟精彩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 /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回乡偶书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二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首诗运用对比的手法,含蓄地写出作者久居客地、重返故乡的无限感慨和欣慰。
诗的开头两句,作者置身于熟悉而又陌生的故乡。
“少小离家老大回”,“少小”和“老大”对举,极概括又具体地说明了一“离”一“回”在时间上的间隔,离家时的少年英姿和回家时的老态龙钟,可以想像得出来,感慨悲伤和喜悦庆幸也尽在不言之中。
“乡音无改鬓毛衰”,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故土的深情。
“鬓毛衰”顶承上句,形象地写老大之态。
“乡音无改”和“鬓毛衰”对举,倾吐对人生倏忽的慨叹和对故乡依恋的深情。
尽管在空间上与家乡相隔千山万水,在时间上相隔半个世纪,但故乡仍牢牢地维系着他的感情。
“鬓毛衰”是时间流逝的标志,“乡音无改”是依恋故乡的证据。
然而“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这隐含的揣测,为后两句作了铺垫。
三、四句转折活脱:“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在这极富生活情趣的场景中,作者那百感交集的心情很难一一说清。
“相见不相识”是意料中的事;“笑问客从何处来”的问话是意料之外的事,但出自天真活泼的儿童口里,又是非常自然的问话。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久客他乡的作者听了,能引起什么感想呢?是老迈衰颓、反主为宾的悲哀,还是久别重逢、叶落归根的喜悦?说不清,但都包含在这句看似平淡的问话中。
全诗就这样有问无答,悄然而止,只留下哀婉的余音不绝于耳。
这真是含蓄风格的典型。
全诗二十八个字中无一生僻字,不用一个典故,都是家常话。
但并不是一览无余,它寄寓着可以供人反复咀嚼,反复寻味,层层追索,层层补充的情致。
陆游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从贺知章这首诗里,我们可以领会“偶得”二字,有得之于生活,得之于心底的意思。
值得一提的是贺知章《回乡偶书》的第二首七绝:“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销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可以看作第一首七绝的续篇,抒发了“物是人非”的伤感之情,也写得清新自然,但与第一首相比,就显太平直,太显露了。
从这同一作者写同一题材的两首诗中,我们能悟出“诗贵含蓄”的道理。
回乡偶书二首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贺知章在天宝三载(744),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时已八十六岁,这时,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
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心头有无限感慨。
《回乡偶书》的“偶”字,不只是说诗作得之偶然,还泄露了诗情来自生活、发于心底的这一层意思。
第一首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
在第一、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
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
次句以“鬓毛衰(cui催,疏落之意)”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
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
“
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重重的一
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
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就全诗来看,一二句尚属平平,三四句却似峰回路转,别有境界。
后两句的妙外在于背面敷粉,了无痕迹:虽写哀情,却借欢乐场面表现;虽为写己,却从儿童一面翻出。
而所写儿童问话的场面又极富于生活的情趣,即使我们不为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却也不能不被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所打动。
第二首可看作是第一首的续篇。
诗人到家以后,通过与亲朋的交谈得知家乡人事的种种变化,在叹息久客伤老之余,又不免发出人事无常的慨叹来。
“离别
家乡岁月多”,相当于上一首的“少小离家老大回”。
诗人之不厌其烦重复这一句即顺势转出有关人事的议论。
“近来人事半消磨”一句,看仅抽象、客观,实则包含了许多深深触动诗人感情的具体内容,“访旧半为鬼”时发出的阵阵惊呼,因亲朋沉沦而引出的种种嗟叹,无不包孕其中。
唯其不胜枚举,也就只好笼而统之地一笔带过了。
三四句笔墨荡开,诗人的目光从人事变化转到了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上。
镜湖,在今浙江绍兴会稽山的北麓,周围三百余里。
贺知章的故居即在镜湖之旁。
虽然阔别镜湖已有数十个年头,而在四围春色中镜湖的水波却一如既往。
诗人独立镜湖之旁,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触自然涌上了他的心头,于是又写下了“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的诗句。
诗人以“不改”反衬“半消磨”,
以“惟有”进一步发挥“半消磨”之意,强调除湖波以外,昔日的人事几乎已经变化净尽了。
从直抒的一二句转到写景兼议论的三中句,仿佛闲闲道来,不着边际,实则这是妙用反衬,正好从反面加强了所要抒写的感情,在湖波不改的衬映下,人事日非的感慨显得愈益深沉了。
还需注意的是诗中的“岁月多”、“近来”、“旧时”等表示时间的词语贯穿而下,使全诗笼罩在一种低回沉思、若不胜情的气氛之中。
与第一首相比较,如果说诗人初进家门见到儿童时也曾感到过一丝置身于亲人之中的欣慰的话,那么,到他听也亲朋介绍以后,独立于波光粼粼的镜湖之旁时,无疑已变得愈来愈感伤了。
陆游说过:“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回乡偶书》二首之成功,归根结底在于诗作展现的是一片化境。
诗的感情自然、逼真,语言声韵仿佛自肺腑自然流出,朴实无华,毫不雕琢,读者在不知不觉之中被引入了诗的意境。
象这样源于生活、发于心底的好诗,是十分难得的。
(陈志明)
XX文讯教育机构
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