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对惯性概念的认识

合集下载

谈对惯性概念的认识

谈对惯性概念的认识

谈对惯性概念的认识摘要:惯性是当前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也是当前物理学研究的重点。

惯性是物理学中出现最早,研究最多的概念,是多种物理学家进行研究与分析的过程。

这一极为普通和平凡的概念曾经引导许多物理学家深入思考和剖析,通过多种试验与结论,使得企业物理学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是促进物理学重大进展的前提。

其中蕴涵着深刻的物理思想和丰富的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益,是当前物理学研究的主要理论知识和未来研究的过程。

关键词:物理学;惯性;牛顿1 惯性概念的肇始和牛顿的综合惯性一般是指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其原有运动状态的属性。

人们对于惯性这一认识有赖于惯性定律的建立,而它则依赖于对于力的认识以及区分运动状态和运动状态改变的认识,这一点在人类认识发展史上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在人类历史上,早在两千多年前哲学家就对惯性进行严格的思考与讨论,并总结出其知道的意义,随着这个研究过程中存在着多数错误与不正确的说法,然而在当时的环境制约之下能够提出这种说法,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变革、是人类思想上的一次解放过程。

认为圆周是完善的几何图形,圆周运动对于所有星体都是天然的,因而是自然运动;另外,地球上的物体都具有其天然位置,重物趋于向下,轻物趋于向上,如果没有其他物体阻碍,物体力图回到天然位置的运动也是自然运动;其他所有形式的运动则都是强制运动。

他还进而指出,关于物体的强制运动,只有在外力的不断作用下才能发生;当外力的作用停止时,运动也立即停止。

从这里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肯定了两点:(1)自然运动不涉及曳力的问题,只有强制运动才存在力的问题;(2)力是物体强制运动的原因。

从今天来看,这显然是错误的,然而它束缚了人们近两千年。

2 惯性与能量对于惯性认识的一个重要进展是惯性与能量的关系。

能量是物理学里普遍关注的问题。

运动的物体有动能;相互作用的物体有势能,如重力势能、引力势能、电势能等等;其他还有热能等等。

在研究弹性变形体和流体的运动时,人们认识到经受应力的物体的势能分归属于物体的每一部分,而流体的输运则伴随有能量的传送。

名词解释惯性

名词解释惯性

名词解释惯性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要保持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这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特性叫做惯性。

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

1、惯性:物体由于受到地心引力的作用而保持静止状态的现象叫做惯性。

2、惯性大小,质量和惯性的概念2、质量随物体的运动状态而变化,在不同的运动状态下,物体所具有的惯性大小也不相同。

3、惯性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3、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但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是一种物理现象,它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如果给一辆汽车加上100吨的重物,这辆汽车仍然能在公路上行驶。

这说明汽车的惯性很大,难道物体的惯性与重力有关吗?有什么关系呢?现在我们知道了,当物体具有足够大的质量时,只要其运动状态发生改变,那么其惯性也就变化。

例如当车子加速运动时,其惯性也增大了;当车子减速运动时,其惯性也减小了。

所以汽车的惯性与车的质量有关。

质量越大,惯性也越大。

为了解释物体的运动,需要另一种概念来帮助理解。

质量是惯性的唯一度量,而惯性是否存在,则取决于它的变化。

是否有改变可通过对比来看。

物体在真空中不会失去向上的动量,也不会受到额外的力的作用,因此惯性等于零。

现代科学家的实验表明,当物体的加速度超过某个临界值时,该物体即出现了惯性。

我们把一个物体受到的外力对该物体所做的功与其克服这个外力做的功之比叫做惯性。

如果F是物体受到的力, W是物体的质量, F·W=mv2就是物体克服力所做的功,所以,物体克服外力所做的功,就等于物体对所作用力的惯性。

惯性也是可以测量的。

测量方法是使用扭秤。

这种仪器装有两个弹簧,中间装有一个摆锤。

当摆锤绕支点做圆周运动时,产生一个力矩,通过杠杆系统对摆锤施加扭矩。

扭秤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4、惯性大小的计算: 2M。

两种方法,质量乘以牛顿第二定律F=ma计算( kgm^2/s2) m =Vm/ V = mV/ (mV/v1)此处M指物体的质量v指物体的速度V指物体的速度可以换算成(V/v1)( m/s)N=mVm。

物理惯性的知识点总结

物理惯性的知识点总结

物理惯性的知识点总结惯性是物体保持其运动状态的性质。

这一性质在物理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我们对物体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理解。

在本文中,我将总结物理惯性的相关知识点,包括惯性的概念、牛顿力学中的惯性定律、物体的转动惯量以及一些相关应用。

一、惯性的概念惯性是物体保持其运动状态的性质。

具体来说,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它会保持静止状态,而当物体处于运动状态时,它将保持运动状态,直到受到外力的作用。

这一性质是我们对物体运动的基本认识,也是牛顿力学的重要基础之一。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的描述,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外力的作用,将会保持其当前的状态,即静止的物体会继续保持静止,运动中的物体将保持其运动状态。

这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它强调了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具有的惯性。

二、牛顿力学中的惯性定律牛顿力学中的惯性定律是物体运动的基本原则。

根据牛顿的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外力的作用,将会保持其当前的状态。

这意味着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它将保持静止状态,而当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时,它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运动状态将受到外力的影响。

当外力作用在物体上时,物体的加速度将与外力成正比,与其质量成反比。

这一定律描述了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如何受到外力的影响,强调了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与外力之间的关系。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物体对外力也会产生反作用力。

这意味着当物体受到外力的作用时,它将对外力产生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作用力。

这一定律强调了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性质,以及反作用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这些惯性定律构成了牛顿力学的基本原则,描述了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和相互作用的规律。

它们对我们理解物体运动和相互作用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也是研究物理学中的重要内容。

三、物体的转动惯量在物体围绕轴心旋转时,需要考虑其转动惯量的影响。

转动惯量是描述物体围绕轴心旋转时对转动运动的惯性特征的物理量,通常用符号I表示。

转动惯量与物体的质量分布和旋转轴的位置有关,它描述了物体在转动运动中保持其运动状态的性质。

惯性 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惯性 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惯性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1. 惯性的概念惯性是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它会保持静止直至受到外部力的作用;当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它会继续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直至受到外部力的作用。

这就是惯性的基本概念。

2. 惯性的类型惯性可以分为两种类型:质量惯性和运动惯性。

质量惯性是指物体抗拒改变其状态的性质,即使受到外部力的作用也不会改变其速度或方向;而运动惯性是指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即使受到外部力的作用也不会改变其速度。

3. 惯性的原理惯性的原理可以通过牛顿运动定律来解释。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表明,物体如果处于静止状态,就会保持静止状态;物体如果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会继续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这就是惯性的原理所在。

4. 惯性的应用惯性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例如汽车行驶的时候,如果突然刹车,乘客会因为惯性而向前倾斜;又如电梯突然上升或下降的时候,人会因为惯性而感到不适。

这些都是惯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 惯性的实验惯性的实验可以通过简单的实验来观察。

例如,可以将一个物体放在水平台上,然后用一个力把它推动,观察物体的运动状态;又如可以把一个物体固定在一个旋转的平台上,然后旋转平台,观察物体的运动状态。

这些实验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惯性的性质。

6. 惯性的数学描述惯性的数学描述可以通过牛顿运动定律来完成。

牛顿第一定律可以用数学公式表示为:F= 0,即物体如果受到合力为零的作用,就会保持原有的状态。

这就是惯性的数学描述。

7. 惯性的局限性惯性也有其局限性,例如当物体受到非匀速运动或弯曲运动的作用时,惯性就会失效;又如在空间站中,由于失重状态,惯性也会出现异常。

这些都是惯性的局限性所在。

综上所述,惯性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了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惯性有质量惯性和运动惯性两种类型,它的原理可以通过牛顿运动定律来解释。

惯性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例如汽车行驶和电梯运动等,同时也可以通过实验和数学描述来进一步理解。

惯性与质量的概念

惯性与质量的概念

惯性与质量的概念惯性和质量是物理学中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们在描述物体运动和相互作用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惯性和质量的概念,揭示它们的含义和相互关系。

一、惯性的概念惯性是物体保持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这种性质即为物体的惯性。

换句话说,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会保持原有状态,如果静止则保持静止,如果运动则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惯性的概念可以通过一些经典实验来解释。

例如,在一个完全没有摩擦的水平桌面上,当我们用力推一个物体,我们会发现物体会沿原方向匀速运动,直到受到其他外力的作用或者碰到其他物体。

二、质量的概念质量是物体所固有的性质,它描述了物体的惯性大小。

质量越大,物体的惯性越强,即物体越难改变其静止或运动的状态。

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在国际单位制中被定义为国际原子能机构所规定的原子质量的百万分之一。

质量的概念可以通过天平实验来理解。

我们可以将两个物体放在天平的两端,通过平衡天平,我们可以确定两个物体的质量比。

如果一个物体的质量是另一个物体的两倍,那么在平衡天平时需要将较轻的物体与较重的物体分离一段距离。

三、惯性与质量的关系惯性与质量密切相关,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合力与其质量成正比,加速度与合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

即F = ma其中,F是物体所受的合力,m是物体的质量,a是物体的加速度。

由此可见,质量越大,合力相同的情况下,物体加速度越小;质量越小,合力相同的情况下,物体加速度越大。

这一关系可以用惯性的观点解释。

由于惯性使物体保持其运动或静止的状态,质量越大,物体越难被改变其状态,因而加速度相对较小。

四、应用实例惯性和质量的概念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应用实例:1. 汽车的安全设计:汽车制造商会根据车辆的质量来设计安全气囊和减震系统,以确保在碰撞时减少乘客的撞击力。

惯性概念的认识及其影响

惯性概念的认识及其影响

惯性概念的认识及其影响【摘要】惯性是物体保持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最早由伽利略和牛顿提出。

惯性的重要性在于它是运动规律的基础,牛顿第一定律指出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惯性对运动的影响体现在物体的惯性质量和运动趋势上,影响了机械运动的设计和控制。

在工程领域,惯性可以用来设计惯性导航系统和惯性控制器。

在社会层面,惯性影响着个体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同时也影响着社会文化的传承和演变。

未来,惯性概念将继续对个体和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促进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

通过对惯性的深入认识和应用,可以更好地推动未来社会发展。

【关键词】惯性概念、牛顿第一定律、运动、工程领域、社会影响、文化背景、个体、社会发展、未来发展趋势1. 引言1.1 定义和起源惯性概念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且基础的概念,它起源于古希腊时期的哲学思想,并在牛顿时代得到了具体的阐释和发展。

惯性的定义可以表述为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这意味着物体会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直至被外力干扰。

关于惯性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他提出了“天体运行的自然”这一概念,认为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会停止运动。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实验的不断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提出和证实标志着惯性概念的确立。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即“每个物体都保持恒定速度直线运动的趋势,直至有外力使其改变状态”。

这一定律为后续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奠定了基础。

惯性的定义和起源对于理解物体运动和力的作用至关重要,是物理学研究和工程实践的基石。

通过对惯性概念的深入了解,可以更好地把握物体的行为和相互作用,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

1.2 重要性惯性概念在物理学中被广泛应用,对于我们理解物体的运动和行为至关重要。

惯性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惯性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它帮助我们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变化过程。

初中物理惯性总结知识点

初中物理惯性总结知识点

初中物理惯性总结知识点一、惯性的概念:1.1 惯性的定义惯性是物体保持其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它会改变其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但在没有外力作用时,它会保持原来的状态不变。

这个性质即是物体的惯性。

1.2 惯性的原理惯性的原理是牛顿运动定律的基础。

牛顿第一定律指出,物体要么保持静止,要么以匀速直线运动。

这就是说,物体保持其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作用改变其状态。

这就是惯性的原理。

1.3 惯性的表现惯性主要表现在物体的运动状态和静止状态的保持上。

比如,小车在高速行驶时,当突然刹车,人会有向前倾的感觉,这是因为人身体具有惯性,随着车的急刹,人身体惯性导致了人身体的惯性向前移动,这就是惯性的表现。

二、惯性的种类:2.1 惯性的静止状态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它会保持原来的状态不变,直到有外力作用改变其状态。

比如,一个放在桌子上的书本,会一直静止直到有人推动它为止。

这就是物体的静止状态的惯性。

2.2 惯性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当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它也会保持原来的状态不变,直到有外力作用改变其状态。

比如,一个行驶中的汽车,会一直以匀速行驶,直到司机刹车为止。

这就是物体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惯性。

2.3 惯性的转动状态除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和静止状态外,惯性还表现在物体的转动状态上。

比如,一个旋转的陀螺,会一直旋转直到有外力作用改变其状态。

这就是物体转动状态的惯性。

三、惯性的应用:3.1 惯性导航惯性导航是利用物体的惯性来实现定位和导航的技术。

比如,飞机和导弹上都采用了惯性导航系统,它们通过检测其自身的运动状态来确定其位置和方向。

由于惯性导航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因此精度高、可靠性好,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

3.2 惯性力的应用惯性力是物体因受到加速度而产生的一种力。

在惯性力的作用下,物体会出现向外的离心力和向内的向心力。

这些力在日常生活中有着许多应用,比如,过山车的设计中会考虑到离心力对乘客的影响,体育馆地板的设计也会考虑到向心力对运动员的影响等。

物理书惯性知识点总结

物理书惯性知识点总结

物理书惯性知识点总结1. 惯性的基本概念惯性是物体保持其现有状态的性质。

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它会继续保持静止状态;当物体处于运动状态时,它会继续保持运动状态。

这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基本内容,也是惯性的核心概念。

2. 惯性的性质惯性有以下几个基本的性质:(1)惯性是一种保持运动状态的性质。

一旦物体处于运动状态,它会继续保持这种状态,直至受到外力的作用。

(2)惯性是一种相对性的性质。

即使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也无法确定它是在静止的地面上运动,还是在匀速运动的车厢内运动。

这表明惯性是与参照系相关的。

(3)惯性是一种自身属性。

物体的惯性是由其自身性质决定的,与其质量有关。

质量越大的物体,其惯性越大,即越难改变其运动状态。

3. 惯性的应用惯性在物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惯性导航。

惯性导航系统利用物体运动状态的不变性,通过测量物体的加速度和角速度,来确定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速度和方向,从而实现导航定位的功能。

(2)惯性力。

惯性力是指非惯性参照系下的虚拟力,它是由于参照系的加速度而产生的。

在惯性参照系中,惯性力为零;而在非惯性参照系中,物体会受到额外的惯性力的作用。

(3)惯性仪表。

飞行器、航天器等载具上常常搭载惯性仪表,来测量载具的位置、速度和方向,从而辅助飞行员或航天员进行飞行和导航。

(4)惯性负载。

在工程领域中,惯性负载可用于模拟真实环境中的惯性作用,从而用于测试和评估机械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

4. 惯性的重要性惯性在物理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牛顿力学体系的基础之一,也是其他物理领域中的重要概念。

惯性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惯性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

牛顿第一定律描述了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而这种运动状态的保持正是由于物体的惯性所决定的。

(2)惯性是运动定律的基础。

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受力时的运动规律,而这种运动规律的成立正是基于物体的惯性。

惯性 物理知识点总结初中

惯性 物理知识点总结初中

惯性物理知识点总结初中一、惯性的概念1. 惯性的定义惯性是物体保持其原来状态的一种性质。

当一个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它会保持静止状态;当一个物体处于运动状态时,它会保持运动状态,除非受到外力的作用而改变其状态。

2. 惯性的种类根据物体的状态,惯性可以分为静止惯性和运动惯性两种。

静止惯性指的是物体保持静止状态不易改变的性质;运动惯性指的是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易改变的性质。

二、牛顿运动定律与惯性惯性的概念最早由伽利略提出,但是其得到了完整的阐述与论证是在牛顿的力学体系中。

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对于惯性的概念有着深刻的阐述与应用。

1.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它的表述是:物体在受力作用下,如果受力合为零,则物体将保持原状态(包括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它将会保持静止状态;如果一个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它将会保持运动状态。

2.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受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变化规律。

它的数学表述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在这个公式中,加速度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而质量则体现了物体的惯性。

换句话说,质量越大,物体的惯性就越大,它对外力的抵抗也就越强。

3.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描述了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它的表述是:如果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一个作用力,那么另一个物体也会对第一个物体产生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这一定律体现了物体间相互作用的惯性特征,即物体对外力的反作用。

通过牛顿的运动定律,可以明确地认识到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其惯性特性。

这对于我们理解物体运动规律、预测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研究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惯性与质量的关系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它体现了物体的惯性特性。

质量越大的物体,其惯性也就越强,即它对外力的抵抗也就越强。

惯性与质量的关系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非常明显的体现。

惯性的概念

惯性的概念

惯性的概念
惯性是一种物体能够抵抗它原来的状态发生变化的特性。

它是由于物体移动时所需要的特殊力量而产生的反作用力。

物体移动时,如有受力影响而减少移动时,则会产生反向力,
使物体保持移动状态或原有状态,从而产生惯性。

在实际应用中,惯性是一种机械力学概念,它与物体物理属性(如质量、体积、外形等)
有关,它与物体速度有关,它也与基本力学原理有关。

例如,重力的惯性作用使物体不会悬空,而惯性的抵抗作用使物体中的结构紧密,重力的惯性作用使两个速度相反方向的物体不会相撞。

这些作用是物体所拥有的“惯性”,它们发
挥着重要的作用。

另外,惯性的概念也不仅仅只局限于物理物体,在社会生活中也可以看到它的影响。

比如,就社会变革来看,它往往会抗拒变革,以维持原有状态,这正是惯性的体现。

比如,一些习俗坚持已久,人们总是坚持一成不变,很难改变,这也是惯性的表现。

总之,惯性是一种状态,它的发生影响着许多事物,在社会、物理上均有其实际意义。

所以,我们要充分认识它的影响,优化自身行为,积极参与社会变革,使社会发展更具健康
活力。

对惯性的理解

对惯性的理解

对“惯性”的理解无极镇中学魏彩瑛惯性是经典力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同时它又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基础性观念,并且惯性问题也是经常被物理学界讨论的一个话题。

可是,尽管经典力学经过了漫长的发展时期,大部分的物理教师在此问题上还存在着很多的混乱性,本文试从几个方面对惯性进行了讨论,望引起大家的共识。

一、惯性的意义大家知道,惯性是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一个物体,只要不受外力作用,原来静止的就会一直静止下去,而原来运动的则会一直作匀速直线运动。

这里的问题在于:惯性是否是物体的性质?依据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任何物体均具有惯性。

因而,看来惯性不是被研究物体的性质,因为这一性质是一切物体所具有的,也就是说它与物体的个别特征无关。

因而,惯性只能是存在的一个特征,是被研究对象周围的环境在此对象上的表现。

换一句话说,它是存在于物体周围的一种条件,一种约束。

二十世纪初,德国数学家诺特尔证明了:空间平移对称性导致动量守恒、空间转动对称性导致角动量守恒、而时间均匀性导致能量守恒。

事实上,物体的惯性是时间均匀性与空间对称性的必然结果。

因而它与个别的特殊研究对象无关。

惯性不是个别存在物的性质,个别存在物只是惯性的显现者,惯性的本质与个别存在物的特性无关。

从而我们就不能用反映个别存在物性质的量(例如质量)来测度惯性。

因为惯性作为存在的一种显现,并无大小可言,它只是存在之状态的表达。

二、惯性与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难易程度无关通常认为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是据于这样的理由:质量大的物体在相同的力作用下其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

这是由牛顿第二定律所得到的基本结论。

而事实上物体运动状态是否变化,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是难还是容易是与惯性无关的。

惯性所揭示出的物体之性质不在于其使(或抗拒)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或代表改变的难易程度的能力,而在于它的保持某种特定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本领:在最相似的物之间,错觉说着最巧妙的谎;最小的罅隙是最难度。

惯性的名词解释

惯性的名词解释

惯性的名词解释惯性,这个术语常常出现在物理学的讨论中,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或许不太熟悉。

然而,惯性是一个极具深度和广泛适用性的概念,它不仅仅局限于物理世界,也可以在个体行为、社会习惯、人类思维等领域中找到其痕迹。

在本文中,我们将尝试以多个角度解释惯性这一概念,并探讨其背后的原理和影响。

1. 惯性的物理解释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惯性是物体保持运动状态或不变状态的特性。

它是牛顿第一定律的核心概念,即“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将保持其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惯性可以解释为物体继续沿着其运动方向前进的趋势,或者物体保持静止的倾向。

例如,当我们乘坐车辆行驶时突然刹车,我们的身体会因为惯性而继续向前运动,从而产生撞击感。

这是因为我们的身体具有质量,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的惯性原理,除非受到外力的作用,我们的身体将保持运动状态。

2. 惯性的心理解释除了物理学领域外,惯性在心理学中也有其独特的解释。

惯性在心理学中指的是个体在决策和行为中倾向于维持现状的心理倾向。

人类大脑有一种保守的本能,倾向于保持稳定且符合已知模式的环境。

这种心理惯性可以解释为为什么人们往往不善于改变和适应新环境。

例如,当我们习惯了某种生活方式或工作模式时,我们对于改变可能会感到不适应或担心。

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在面对新情境时会触发一种惯性机制,让我们倾向于坚持一贯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3. 惯性的社会解释在社会学和文化学领域,惯性也具有其独特的解释。

社会惯性指的是一种社会系统中存在的稳定和持久性趋势。

这种趋势使得社会结构、制度、规则和行为模式具有一定的惯性,不容易发生剧变或变革。

例如,某些传统的社会体系或文化习俗在长期内能保持相对不变的原因之一,就是受到社会惯性的影响。

人们可能会出于习惯、便利或其他因素,选择遵循传统行为模式,而不轻易改变或创新。

4. 惯性的认知解释在认知科学领域,惯性指的是我们在思考、判断和决策时依赖于过去经验和已有知识的倾向。

我们的思维和认知过程往往受到个体的学习和记忆过程的影响,从而形成一种认知习惯的模式。

关于惯性知识点总结

关于惯性知识点总结

关于惯性知识点总结1. 惯性的概念惯性最早由伽利略提出,他认为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会保持运动状态或保持静止状态。

换句话说,物体有一种固有的性质,使其保持原来的状态,这种性质就是惯性。

惯性是一种本体性质,是物体内在的特性,不同于引力、电磁力等外力。

惯性的概念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理解。

在牛顿力学里,惯性是描述物体保持恒速直线运动或保持静止状态的性质。

在相对论中,惯性也可以理解为物体保持在同一惯性参考系中匀速直线运动的性质。

无论是在牛顿力学还是相对论中,惯性都是物体运动状态的一种基本特性。

2. 惯性的表现惯性的表现主要体现在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上。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如果物体受到外力的作用,它会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而如果没有外力作用,物体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这就是惯性的表现。

当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运动状态时,我们可以看到它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保持静止。

例如,当我们在车上的时候,车突然加速或减速时,我们会感觉到一种向前或向后的推力。

这是因为我们本身保持着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而车身的加速或减速使我们受到了推力。

同样,当我们坐在火车上时,突然急刹车时,我们会感觉到一种向前的推力,这是因为我们本身在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下。

此外,惯性还表现在物体的角运动上。

当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旋转状态时,它会保持相同的转速和方向,直到受到外力的作用。

这就是我们常见的转动惯性。

3. 惯性与运动规律惯性和运动规律是密不可分的。

惯性是力学研究的基础,而运动规律则描述了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

牛顿三定律描述了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这些定律和惯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牛顿第一定律就是关于惯性的规律。

它指出,如果一个物体受到外力的作用,它会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而如果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物体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这就是惯性的表现,也是惯性和运动规律的关系。

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力和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它指出,物体的加速度与受到的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对于惯性的理解

对于惯性的理解

对于惯性的理解对于惯性的理解惯性是具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即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惯性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惯性大小与物体质量大小有关。

惯性是物理学中力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刚体力学中,转动惯量则是量度转动惯性的大小。

实际上除力学外,电磁学、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学等领域也能找到惯性的影子,甚至在自然科学中的化学和生物学领域,也能找到惯性。

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动势(或感应电流)的产生过程就体现了惯性:当穿过闭合线圈中的磁通量要增加时,由楞次定律可知,感应电流为顺时针,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电路中的磁通量的变化,若穿过回路的磁通量增大则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阻碍磁通量的增大,即线圈本身有保持原来磁通量大小的性质。

楞次定律不就是电学中的惯性定律吗?对于线圈的自感现象,自感系数L正是量度线圈惯性大小的物理量。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是热学中的惯性现象的写照。

水在外界环境温度降低过程中要不断地向外放热,去抵抗环境温度的降低,相反,要解冻,则低温的水不断吸热,以阻止环境温度的上升。

就是说,我们周围的环境在任何情况下总有保持原来温度的性质。

熔解热、比热、汽化热等概度时,平衡向正方向移动,以阻碍产物浓度的减少。

生物学中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也反映了大自然的惯性。

系统中某一因素的涨落,会导致系统中其它因素的变化,使整个系统经过一定阶段的调整后又恢复为新的平衡,只要外界的影响不超过生态系统的最大承受能力,这平衡将永远进行下去。

生物学中细胞的分裂,DNA复制,遗传特性等,从一定侧面上也反映了生物世界中的惯性。

总之,自然现象中,惯性是一种普遍现象,推广到社会现象也能找到惯性的踪迹,如人的生活习惯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深厚的历史文化对人的影响,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让人改变的;当社会发生重大改革时,总是困难重重,如果不大刀阔斧则很难见效。

什么是惯性?

什么是惯性?

什么是惯性?
惯性是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性质。

它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属于物体的固有属性。

惯性的概念最早由艾萨克·牛顿在其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提出。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表明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惯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广泛,例如交通安全、运动训练和工程设计等领域。

了解和利用惯性原理,可以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

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这意味着,当一个物体受到外力时,它不容易改变运动状态。

这种性质在交通安全中尤为重要,例如汽车驾驶员必须时刻注意道路状况,以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另外,惯性在运动训练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运动员在进行训练时,要学会如何利用和克服惯性,以提高运动成绩。

例如,在短跑比赛中,起跑时运动员需要迅速加速,以克服惯性,达到更高的速度。

在工程设计领域,惯性原理也被广泛应用。

例如,在设计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时,要考虑到乘客和驾驶员的安全,因此需要降低车辆的惯性,使其在遇到突发状况时更容易控制。

总之,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它在物理学、现实生活和工程设
计等多个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深入了解和掌握惯性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生产和生活质量。

浅谈大学物理中惯性概念

浅谈大学物理中惯性概念

浅谈大学物理中惯性概念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称为惯性。

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表现为物体对其运动状态变化的一种阻抗程度,质量是对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当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为零时,惯性表现为物体保持其运动状态不变,即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当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不为零时,惯性表现为外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

在外力作用下,相同加速度的物体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所以物体的惯性,在任何时候(受外力作用或不受外力作用),任何情况下(静止或运动),都不会改变,更不会消失。

惯性是物质自身的一种属性。

在物理学里,惯性(inertia)是物体抵抗其运动状态被改变的性质。

物体的惯性可以用其质量来衡量,质量越大,惯性也越大。

艾萨克·牛顿在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里定义惯性为:惯性,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是一种抵抗的现象,它存在于每一物体当中,大小与该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并尽量使其保持现有的状态,不论是静止状态,或是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更具体而言,牛顿第一定律表明,存在某些参考系,在其中,不受外力的物体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也就是说,从某些参考系观察,假若施加于物体的合外力为零,则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与方向恒定。

惯性定义为,牛顿第一定律中的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

满足牛顿第一定律的参考系,称为惯性参考系。

稍后会有关于惯性参考系的更详细论述。

惯性原理是经典力学的基础原理。

很多学者认为惯性原理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遵守这原理,物体会持续地以现有速度移动,除非有外力迫使改变其速度。

在地球表面,惯性时常会被摩擦力、空气阻力等等效应掩蔽,从而促使物体的移动速度变得越来越慢(通常最后会变成静止状态)。

这现象误导了许多古代学者,例如,亚里士多德认为,在宇宙里,所有物体都有其“自然位置”——处于完美状态的位置,物体会固定不动于其自然位置,只有当外力施加时,物体才会移动。

定义惯性是一切物体的固有属性,无论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无论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都具有惯性。

惯性知识点总结

惯性知识点总结

惯性知识点总结一、惯性概念1、惯性的定义惯性是指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保持自身状态不变的性质。

这个自身状态包括物体的速度、方向和位置。

惯性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反映了物体的运动惯性和运动状态的保持性。

在牛顿力学中,惯性是指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性质,即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时,将继续保持原来的速度和方向进行匀速直线运动。

2、惯性的分类根据物体所表现出的惯性特性,惯性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运动惯性和静止惯性。

运动惯性是指物体在匀速直线运动时保持原有速度和方向不变的性质,而静止惯性是指物体在静止状态下保持原始的位置和状态不变的性质。

3、惯性的产生原因惯性是由物体的质量决定的。

当物体的质量越大时,它所具有的惯性也越大;反之,当物体的质量越小时,它所具有的惯性也越小。

这一点可以从牛顿第一定律中得出结论,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它阐述了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的保持性。

4、惰性与惯性惰性是惯性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指的是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保持原有状态的性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观察到惰性现象,比如当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经常会有向前突然急刹车时,我们身体会产生一种惯性力向前移动。

这种现象即是惰性的表现。

二、惯性定律惯性定律是牛顿运动定律中的第一定律,它阐述了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保持原有状态的性质。

惯性定律可以用来解释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行为,对于研究物体的运动行为有着重要的意义。

1、惯性定律的表述惯性定律的表述为“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这个表述是对物体运动状态的一个简单描述,它说明了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时,将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包括速度、方向和位置。

这一定律为研究物体运动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基础,对于描述和解释物体的运动状态有着关键的作用。

2、惯性原理惯性原理是牛顿力学中的一个重要原理,它指出了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由物体自身的惯性决定的。

惯性原理可以用来解释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时保持运动状态的性质,以及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所表现出的运动特性。

惯性是什么意思

惯性是什么意思

惯性是什么意思在物理学上,惯性是指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不动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性质。

惯性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由爱因斯坦提出的,而爱因斯坦又认为在一般情况下惯性也是一种运动。

从狭义上说,运动可以分为静止和运动两类。

静止性的运动称为惯性运动或纯直线形中的直线。

在广义上说,一切物体所受到的外力都是由静止物体所产生的惯性力、转动惯性力和冲击振动等三种力综合作用所形成的。

例如,飞机在地球运行过程中受到地球自转和公转作用而产生的自转和公转合力作用所产生的阻力也使飞机保持了静止状态。

而地球自转引起物体运动时所造成力量与阻力之和对物体保持不变或匀速直线移动时作用于物体上造成力与阻力之和对物进行匀速直线前进时则不产生阻力和力这三种作用力都是不随时间变化而发生变化的性质。

惯性是相对于万有引力而言,其概念最早出现在伽利略等人发表的论文中:一种物体在静止状态时由于它相对于其他所有物体都受到同样力量的作用,所以相对于静止。

惯性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概念,那么什么才是惯性呢?(1)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从静止状态开始,到加速运动结束,是连续且匀速的运动;如果从加速运动开始,到匀速运动结束,是直线的运动。

所以我们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只要速度足够快,即使物体改变了运动状态,也不能用惯性定律来解释,而只能用其他的物理规律进行解释。

如果要知道加速度与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需要知道两个条件:a。

速度必须大于零;b。

速度不能为零。

(2)加速度的大小及方向不变;(3)加速度方向的正弦和余弦不变;(4)惯性大小不变;(5)加速度与速度变化的方向和大小都没有关系;(6)质量守恒定律:加速度的大小,质量均不变或者说变化量均相等。

在惯性的定义中,还必须注意,在同一时刻,物体的速度是不可能再保持一样大小。

(3)惯性大小及方向不变。

()在所有情况下,物体保持静止状态的时间是相等的。

根据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一个系统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如果发生了大爆炸,其初始状态为零(此时为无质量状态)时,系统将处于一种能量耗散或向外辐射的无用功状态,这时由于系统将处于能量耗散状态而使得它不会向外辐射能量。

理解物理中的惯性

理解物理中的惯性

理解物理中的惯性惯性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性质。

理解物理中的惯性对于深入研究和掌握这门学科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介绍物理中的惯性,并探讨其应用和意义。

一、宏观角度下的惯性1. 惯性的概念和原理当一个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它将保持静止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这一性质被称为惯性。

惯性的原理由牛顿第一定律提出,即“一切物体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除非受到外力作用”。

2. 惯性的示例惯性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实际应用。

例如,你在坐车的时候,车突然启动或停止时会感到一种向前或向后的推力,这是由于你的身体具有惯性所导致的。

另外,在转弯时,你的身体会因为惯性而继续向前,感觉到向外的离心力。

这些例子说明了物体的惯性特性。

3. 惯性与质量的关系惯性与物体的质量有密切关系。

质量越大的物体,具有越强的惯性,需要较大的外力才能改变其运动状态。

这也是为什么推动一辆小车比推动一辆大卡车要容易的原因。

二、微观角度下的惯性1. 牛顿定律的微观解释牛顿第一定律在微观层面上可以解释为:物体内部的粒子(如原子、分子)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而外力的作用可以扰乱这种相对运动,使物体发生整体位移或畸变。

2. 基于相对性原理的惯性爱因斯坦的相对性原理认为,没有参考系的先后之分,无论处于静止还是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在观察物理现象时都可以得到相同的结果。

这意味着惯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取决于所选取的参考系。

三、惯性的应用和意义1. 惯性导航系统在现代航天技术中,惯性导航系统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器和导弹中。

该系统利用惯性传感器测量器件的加速度和角速度,通过数学计算来确定航天器在空间中的位置、速度和姿态。

惯性导航系统能够独立于外部参考系,稳定可靠地进行导航。

2. 惯性力的考虑在许多物理问题中,我们需要考虑惯性力的影响。

例如,在转弯时,车辆上的乘员会感受到向外的离心力,这是由于车辆的加速度和乘员的惯性所造成的。

惯性知识点归纳总结

惯性知识点归纳总结

惯性知识点归纳总结一、惯性的基本概念惯性是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它是牛顿力学的基本原理之一,也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础之一。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惯性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且对我们的认识世界有着深远的影响。

1.1 惯性的概念惯性是物体保持其原来的状态不变的性质,即当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惯性是物体存在的普遍性质,它不仅存在于宏观物体上,也存在于微观粒子上。

1.2 惯性的基本原理惯性的基本原理包括两个方面:首先,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物体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其次,当外力作用在物体上时,物体会产生加速度,即改变其速度或方向。

1.3 惯性的表现形式惯性在物体的运动状态中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物体保持静止状态的惯性,即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二是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惯性,即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1.4 惯性的分类惯性可分为惯性质量和旋转惯性。

惯性质量是指物体对外力的抵抗程度,它决定了物体的惯性大小;旋转惯性是物体绕某个轴旋转时的惯性性质,它取决于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

二、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牛顿运动定律是指导运动的物理规律,它由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在17世纪提出,分为三个定律,对于理解和描述物体的运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2.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规定了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物体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这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它表明了物体的惯性是物理运动的基础,为我们理解运动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2.2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规定了物体的运动状态与作用在其上的力的关系,它表明了物体受力的大小和方向决定了其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这一定律也被称为运动定律,它是描述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的基础。

2.3 牛顿第三定律:相互作用定律牛顿第三定律规定了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其中一体对另一体的作用力和另一体对第一体的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对惯性概念的认识
发表时间:2012-06-08T16:09:12.280Z 来源:《赤子》2012年第3期(下)供稿作者:田慧
[导读] 惯性是当前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也是当前物理学研究的重点。

田慧(哈尔滨学院理学院应用物理专业10级,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摘要:惯性是当前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也是当前物理学研究的重点。

惯性是物理学中出现最早,研究最多的概念,是多种物理学家进行研究与分析的过程。

这一极为普通和平凡的概念曾经引导许多物理学家深入思考和剖析,通过多种试验与结论,使得企业物理学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是促进物理学重大进展的前提。

其中蕴涵着深刻的物理思想和丰富的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益,是当前物理学研究的主要理论知识和未来研究的过程。

关键词:物理学;惯性;牛顿
1 惯性概念的肇始和牛顿的综合
惯性一般是指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其原有运动状态的属性。

人们对于惯性这一认识有赖于惯性定律的建立,而它则依赖于对于力的认识以及区分运动状态和运动状态改变的认识,这一点在人类认识发展史上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在人类历史上,早在两千多年前哲学家就对惯性进行严格的思考与讨论,并总结出其知道的意义,随着这个研究过程中存在着多数错误与不正确的说法,然而在当时的环境制约之下能够提出这种说法,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变革、是人类思想上的一次解放过程。

认为圆周是完善的几何图形,圆周运动对于所有星体都是天然的,因而是自然运动;另外,地球上的物体都具有其天然位置,重物趋于向下,轻物趋于向上,如果没有其他物体阻碍,物体力图回到天然位置的运动也是自然运动;其他所有形式的运动则都是强制运动。

他还进而指出,关于物体的强制运动,只有在外力的不断作用下才能发生;当外力的作用停止时,运动也立即停止。

从这里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肯定了两点:(1)自然运动不涉及曳力的问题,只有强制运动才存在力的问题;(2)力是物体强制运动的原因。

从今天来看,这显然是错误的,然而它束缚了人们近两千年。

2 惯性与能量
对于惯性认识的一个重要进展是惯性与能量的关系。

能量是物理学里普遍关注的问题。

运动的物体有动能;相互作用的物体有势能,如重力势能、引力势能、电势能等等;其他还有热能等等。

在研究弹性变形体和流体的运动时,人们认识到经受应力的物体的势能分归属于物体的每一部分,而流体的输运则伴随有能量的传送。

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建立和被赫兹电磁波实验证实之后,人们认识到电磁作用是通过场实现的,电磁场的实在性在认识上开始形成,场中不仅贮存有能量,能量的传送也是通过场来传输的,即存在能流:能流与场的动量联系在一起。

人们研究电子的运动,运动电子周围存在变化的电场,变化的电场又产生磁场,两者的共存又导致存在能流和动量,它们同电子的速度平行。

因此这一附加的动量意味着电子存在附加的惯性质量。

有一时期,甚至有人猜测可能电子的全部质量来源于电磁场。

这里第一次遇到电磁能量的惯性,提示了惯性与能量的联系。

能量具有惯性拓宽了对于惯性的认识,也拓宽了对于能量的认识。

它带来的重大实用价值就是核能的释放。

在裂变反应中,裂变产物的静质量小于裂变前物质的静质量,质量亏损释放出大量裂变能;在聚变反应中,聚变产物的静质量小于聚变前物质的静质量,质量亏损释放出大量的聚变能。

它也使得人们很好地认识许多物理现象,包括涉及物质的全部质量与能量转化的正反粒子对的产生和湮没过程。

3 牛顿的绝对空间和马赫原理
牛顿深知他的力学理论中的这一脆弱的根基。

他提出的解决办法是引入绝对空间。

他想信存在绝对空间,“绝对空间,就其本性而言,是与外界任何事物无关而永远是相同的和不动的”,这样就可以在绝对空间里区别物体是处于静止、匀速运动还是变速运动,从而也就能够确定惯性系和非惯性系。

为了说明绝对空间和绝对运动的存在,他提出一个著名的“水桶实验”,其大意如下。

一个盛有一半水的桶挂在拧得很紧的绳子上,松开手后,桶和水的运动经历以下三种情形:(1)开始,桶在绳恢复原有状态的作用下快速旋转,由于水和桶的粘滞力很小,水尚未旋转起来,水面是平的;(2)在粘滞力长时间的作用下,水和桶一起旋转,水受到惯性离心力的作用向桶壁挤压,水面呈下凹形;(3)让桶突然静止,水仍在旋转,水面仍然是下凹。

牛顿分析以上实验结果认为,在(1)、(3)两种情形,水对于桶都有相对运动,但前者水面是平的,而后者是下凹的,在(2)、(3)两种情形,无论水对于桶是否有相对运动,水面都是下凹的,因此,水对于桶的相对运动不是水面下凹的原因,水面下凹的真正原因在于水在空间里作绝对转动,受到惯性离心力造成的。

这说明存在着可以观察出物体作绝对运动的绝对空间,加速度是绝对的。

4 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
发展一种新的理论,仅有哲学上的启迪和对于旧理论的批判是不够的,还需寻找建立新理论的突破口。

爱因斯坦建立广义相对论的突破口来自三百年前伽利略的另一项重要贡献。

所有物体的重力加速度均相同,反映的是任何物体的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相等。

根据牛顿定律,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获得的加速度,这里的质量是物体的惯性质量;另一方面,物体下落时,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是地球对它的吸引力,它与物体的引力质量成正比。

既然物体在重力作用下加速度不依赖于物体,则引力质量与惯性质量成正比;选取相同的单位,两者相等。

看来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相等是一条严格的定律。

那么,这是一种巧合吗,还是有更深刻的原因?它意味着什么?这是又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人们研究发现,在牛顿力学中无法加以说明,于是长时期里它就成为游离于物理学之外而不加重视的一个结论。

由此可见,原来牛顿力学中无法加说明的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相等不再是游离于物理学之外的一个普遍事实,而是成为意义得大的广义相对论的基石。

爱因斯坦找到了这块基石,并由此发展了广义相对,这实在是爱因斯坦独具慧眼、超群绝伦的伟大贡献。

5 马赫原理的检验和评价
马赫的思想启发爱因斯坦,引导他改造牛顿力学,建立了广义相对论,马赫的功绩不可磨。

然而马赫认为物体的惯性来源于宇宙中其他物质作用的想法(马赫原理)还值得进一步研究。

根据马赫原理,物体的惯性不是物体自身的属性,而是宇宙中其他物质对物体作用的结果,那么物体近旁如果有一个大质量物体,它就会对物体的惯性产生影响。

例如,处在银河系中的一个物体的质量应来自两部分,一部分来自宇宙整体的影响,它是各向同性的;另一部分来自银河系的影响,它应是各向异性的,物体朝着或离开银心加速时惯性质量会稍有不同。

是否存在这一各向异性的影响是物理学家
关心的问题。

尽管马赫原理对爱因斯坦建立广义相对论起过积极的作用,但是马赫原理不是广义相对论的一个前提,也不是它的一个推论。

究竟物体的惯性完全归因为外部的作用,还是归因于物体的内部性质,还有待于未来的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