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人生》栏目分析
从《艺术人生》看情感类谈话节目的成功要素
从《艺术人生》看情感类谈话节目的成功要素
李薇
【期刊名称】《科技信息》
【年(卷),期】2011(000)022
【摘要】<艺术人生>从2000年在央视创办至今,已走过了一段日趋成熟的道路,成为目前央视乃至全国电视节目收视最好的谈话类节目之一.因此,深入分析<艺术人生>的独特表现和内容特点,进而找寻其成功奥秘,可以从一个侧面把握情感类节目的创作和发展规律,给同类电视栏目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总页数】1页(P578)
【作者】李薇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2009级广播电视与新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从《艺术人生》看情感类谈话节目的成功要素 [J], 孙建斌;
2.从《艺术人生》看明星类谈话节目的特点 [J], 孙宏博
3.从《艺术人生》看谈话类节目的美学追求 [J], 蔡琳璐
4.感性叙事与美誉缺失——看情感类谈话节目 [J],
5.对比国内谈话节目简析韩国谈话类节目《膝盖道士》的成功要素 [J], 叶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析《艺术人生》节目形态
析《艺术人生》节目形态作者:张明志来源:《艺海》2009年第07期《艺术人生》归属于哪种节目类型,似乎很难界定。
她是“戏剧类”吗?从演播室设计可以看出《艺术人生》具有一些舞台剧的特点,确切地说有点像小剧场。
舞美设计慕峰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舞美系,在设计理念上追求“静”的观剧氛围:深蓝色的丝绒庄重肃穆,因为本身有重量感,所以垂挂起来很像舞台的边幕。
“中戏黑匣子”是一个诞生戏剧明星的地方,令许多毕业生终生难忘,我也是如此。
那是一个通体都被涂成黑色的小剧场,置身其中,你能很快地进入情境,静静地看戏、投入地演戏,观众能心无旁骛地近距离感受剧中人物的悲欢离合、情感跌宕;演员能直面观众,投入角色,不受环境的干扰。
而这样一种观演关系,放在灯光闪烁、纷繁花哨的布景里恐怕很难建立。
为了调和蓝色丝绒的肃穆和典雅,设计师大胆地把舞台主色调设计成红色,火爆、开放、夺目,如此单纯的大红大蓝的对比,让人在沉静中躁动着热情,在热情中始终伴随着理智。
恰恰很多时候,主持人和嘉宾都在以这样一种恰似红蓝色调的激情与理智中讲述着自己的心路历程。
舞美设计和整个现场如此契合,真是难得。
满眼看多了越来越浮躁艳俗的演播室,《艺术人生》舞美设计的优雅和凝重能让人建立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和贴近感。
之所以归属于“戏剧类”,一定少不了故事和人物这两大要素。
《艺术人生》侧重“人生”多于“艺术”,节目中很难听到关于艺术创作和艺术观念的探讨,而大多是在讲述明星背后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最吸引观众的也莫过于此。
那些走下“神坛”的明星们褪去了华彩的外衣,还原成普通人,他们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或是隐私呢?故事元素构成节目主体,悬念吊足了观众胃口,一个真实、鲜明、充满个性的人物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有人说,戏剧作品要想做到好看的捷径就是制造悬念,这一点,影视远比戏剧做得好,《艺术人生》做到了。
悬念、故事、人物、剧场、观众等戏剧元素在《艺术人生》中都能找到。
我觉得《艺术人生》就是“一个人的戏剧演出”,主持人只是观众之一,是一个演员用叙述的方式,或者说垂直表演的方式说出台词,给我们讲述了他扮演的人生角色中的一个个充满悬念、精彩动人的故事。
电视访谈类节目主持人风格评说
电视访谈类节目主持人风格评说贾莉【摘要】目前来说,国内访谈节目数量实在不少,节目形式也是请名人讲述自己的故事.本文通过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王小丫在陈鲁豫主持的《鲁豫有约》、朱军主持的《艺术人生》两个节目中作为节目嘉宾,研究同一个主持人在不同的访谈类节目中出现时因为节目风格、受众定位不同等原因所做出的不同表现以及不同节目中主持人是如何根据自己的风格引导嘉宾的。
【期刊名称】《新闻传播》【年(卷),期】2010(000)007【总页数】1页(P40-40)【关键词】节目主持人风格;电视访谈;评说;《鲁豫有约》;《艺术人生》;节目嘉宾;中央电视台;访谈类节目【作者】贾莉【作者单位】河北省怀来电视台【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22.3目前来说,国内访谈节目数量实在不少,节目形式也是请名人讲述自己的故事,本文通过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王小丫在陈鲁豫主持的《鲁豫有约》、朱军主持的《艺术人生》两个节目中作为节目嘉宾,研究同一个主持人在不同的访谈类节目中出现时因为节目风格、受众定位不同等原因所做出的不同表现以及不同节目中主持人是如何根据自己的风格引导嘉宾的。
1.《鲁豫有约》主持人陈鲁豫的风格陈鲁豫在凤凰电视台的形象定位是清新、时尚、知性的,她的主持风格也是亲和、自然的,在她的节目中,处处表现出的是机敏和智慧,这个特点在她的《鲁豫有约》中表现得非常突出。
人物访谈可以很好得发挥她的个性特点,节目的亮点和看点也在于鲁豫的挖掘能力和交锋中的锋芒智慧,综合来看,鲁豫对访谈对象和节目的掌控能力属于比较上乘。
1.1 王小丫做客《鲁豫有约》2008年12 月31 日的《鲁豫有约》节目中,请到了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王小丫作为嘉宾。
同样作为著名的节目主持人,以睿智、知性著称的两名主持人在节目中有了非常精彩的碰撞。
可以看到,节目中作为嘉宾的王小丫,并不像她在节目中那样的注意吐字归音,比如节目进行时,她说道:“后来我明白了…””明”(ming)发成了“民”(min)音:形(xing)象发成(xin)像等,但是她并没有掩饰自己的缺点,在节目中主动地谈及她的普通话还不是那么标准。
《艺术人生》节目中主持人与嘉宾的话论转换策略分析
《艺术人生》节目中主持人与嘉宾的话论转换策略分析【摘要】:文章以话轮转换理论为依据,试着分析了央视访谈节目《艺术人生》对演员赵雅芝的专访一期中主持人和嘉宾分别采用的语用策略及其不同之处。
【关键词】:话轮转换; 相临对; 电视访谈1. 引言“话轮”是话语互动中的一个基本构成单位。
相临对是话轮转换的一种重要形式。
话轮转换和相临对是会话分析中颇具特色的两个方面。
话轮转换的语用策略主要分为两类:操纵话轮的策略和操纵相临对的策略。
CCTV《艺术人生》是国内办得比较好的访谈节目之一,文章通过分析”《艺术人生》--赵雅芝”一期的话语实录资料,来试着发现电视访谈节目中主持人和嘉宾分别采用的语用策略及其不同之处。
2. 话轮转换以及相临对“话轮”这一概念是由美国社会学家Sacks等人提出的概念,但他们并未对它作出界定。
Edmondson认为话轮是会话中的某一时刻成为说话人的机会;是一个人作为说话人时所说的话。
现在普遍的看法是:话轮是指在会话过程中,说话者在任意时间内连续说的话语,其结尾以说话者和听话者的角色互换或各方的沉默等放弃话轮信号为标志。
会话就是话轮的更迭,这个过程就叫做话轮转换.Sacks 等人通过对大量自然会话结构的观察和分析发现了会话中最基本的一条规律:每次至少有一方,但又不多于一方在说话。
相临对,也被叫做毗邻应对,指的是两个谈话者各说一次话所构成的对子。
也就是说,一方提出问题,另一方需做出回应。
发话人以某种方式示意、请求或命令而使受话人给予相应的应对。
Schegloff 和Coulthard 将毗邻应对的特点归纳为如下几方面:1)毗邻应对是一对更加紧密联系的话轮转换。
2)毗邻应对是由不同的发话者相继发出的两组语句。
这两组语句是有规律的,即开首语句属于毗邻应对的第一话部,而紧随其后的语句是这一应对的第二话部。
3)毗邻应对是一对相继发生的话语交际行为,它们相互毗连、搭配,并共同构成呼应或对应的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并非所有的第二语句都可能与第一语句构成第二应对,只有那些相关或对应的语句方可被称为应对。
《艺术人生》的访谈艺术探析
《艺术人生》的访谈艺术探析《艺术人生》的访谈艺术由鑫1央电视台的<艺术人生>栏目,以我国的着名.I.艺术家,当红明星为主要访谈对象,通过让观众去感受那些平常可望而不可及的名人的生活经历,从而引发人们对人生,对艺术等深层次问题的思考.应该说,<艺术人生>的成功来源于它强大的策划班子,优秀的编导群体,以及创作集体的凝聚力.但是,我们不能忽视的是,这样一个访谈节目,对主持人的提问和访谈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为,访谈对象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如#-I让他打开心扉,吐露真情,让观众看到他们浮华背后的真实的一面,就需要主持人访谈态度,技巧和方式的用心和独到.一,开场提问,轻松幽默,营造和谐氛围.说到访谈艺术,首先谈到的应该是主持人的访谈态度.虽然访谈中的很多问题是编导事先设计好的,但是主持人如#-I摆正自己的位置,如#-I让嘉宾真正进入倾心交谈的状态,自己用怎样的方式来问,又如何呼应互动,都关系到节目的好看程度.<艺术人生>的栏目策划人徐小帆说过这样一句话:"现场谈话的主心骨是朱军,在他与嘉宾游刃有余的访谈背后有做不完的功课."对于节目的介入程度,朱军不亚于编导,每一次节目的策划会朱军都会提出自己的看法,对嘉宾资料的收集中,他总是抱着极大的兴趣了解他们的性格特征,成长历程以及艺术成就.然后,他会对嘉宾形成一个感性的认识:王志文的低调,葛存壮的谦和,秦怡的真挚,潘虹的孤独……接着再整理自己的思路,将编导的提问与自己的思路融合在~起.每一期<艺术人生>都有新感觉,朱军的每一次开场提问也都有不同的切入点.在对郭兰英老师的采访中,朱军一开始就这样问:您嗓子那么好,爱吃辣椒吗?朱军用老百姓熟悉的食物——辣椒切入,像唠家常一样就把山西的"少盐缺醋辣椒管够"这个风俗习惯聊了出来,更主要的是将寒喧很自然地引到"晋剧"这个话题上,让郭兰英老师动情地讲述了自己在"戏班子"里度过的苦难童年;在对牛群的采访中,牛哥一上台就给朱军照相,于是朱军借题发挥:"您坐,太让我感动了.到<艺术人生>来还不忘工作.这次是专门来做这个节目还是休假?I'牛群回答说是从蒙城赶来的,主砖l瓣RADlo&TV要是你这一召唤,我就来了.一问一答中将牛哥忙于蒙城县长工作的新闻事实给顺理成章地引出来,为下文的进一步提问做了铺垫.也许自己来自演员队伍又常年与演艺界明星打交道,这一层熟稔的关系让朱军能够以放松的心态,幽默的方式开场,为嘉宾和观众营造宾至如归的亲切,轻松的氛围.在对英达的采访时,朱军一开始就逗英达"这么白!"英达也开始逗趣说"我刚才抹了点黑色的东西."朱军解释说:刚才化妆的时候,他说他要化妆.我看了他~眼,说这么好的皮肤,化什么妆.后来他就跟我们化妆师说,你给我点深色的眼影,我以为他要往眼睛上涂,结果弄了点往脸上抹,英达便拿自己开涮:"我主要是抹这里,想向观众指出我的下颔长在什么地方,否则的话,他们误以为我从脖子到头,整个就下来."朱军和英达的这段话让在场的观众捧腹大笑.这种轻松幽默也许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含义,但是它给现场的观众一个信号:就是<艺术人生>中的嘉宾和主持人就像我们生活中许久未见的老朋友,谈谈天,说说地,将人生的经历和对生活的感悟用最朴实的言语表达出来,就这么简单,这么真实.二,抓住细节.及时追问,呈现嘉宾魅力.无论是文化作品中还是影视作品中,细节的运用最能突出人物的个性魅力.细节作为细小的,局部的环节,它的本质却是"放大".通过细节可以深刻揭示人的本质.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触动观众的情感,映照自身,浮想联翩,增强节目的魅力.在毛阿敏那期节目中朱军谈到了这样一个小插曲:在录节目之前,<艺术人生>节目组习惯性地要开~个例会,和毛阿敏谈节目的事情,会后节目组就请毛阿敏吃饭,为了保持谈话现场的激情和真实,主持人与嘉宾事先一般不做过多接触,所以朱军就没有参加.后来听栏目组的编导说,毛阿敏开始点了一个自己特别喜欢喝的汤,但是后来一看价钱很贵,她就立刻说我不喝这个了,就点了一个非常便宜的汤.朱军非常感动,在访谈中提起了这段细节,并由此问了许多关于生活中的毛阿敏的处事原则.于是,透过一桩桩生活小事,我们看《新闻{专播)2005第5期lRADIo&TV到了一个养解人意,真诚率直的毛阿敏,看到了她在台下的另一面,在场的观念受到了强烈的感染. <艺术人生>这样的人物访谈节目,主要是通过访谈双方之间问与答的形式,向观众讲述被采访对象的性格特征,艺术成就,人生体验等等.因此,那些体现人物个性魅力的真实感人的场景,生活细节,常常是通过嘉宾自己的叙述展现出来的. 这时.需要主持人不仅能够通过已知的细节来提问,而且还要善于倾听,敏锐地发现和抓住契机进一步追问,将被采访者的很多不为人知的细节挖掘出来."在采访对象面前提起你刚到手的有关逸事,对方往往不甘示弱而举出更好的有关事例来胜过你."这样,就可能得到更丰富,更动人的故事.当然,这要求主持人在访谈前,要对被采访者做深入了解,在录制现场和嘉宾交谈的过程中,要能够"听到发论句,预测后续句",及时抓住新冒出来的,有意味的话头,并能在瞬间调动自己的思维.对展开的话题发出进一步的,细致的或深层次的跟进式的问题,"往往是挖掘细节的简短插话,提示,质疑,抓住主要矛盾引对方做深入剖析,使之或真相大白或迎刃而解."(吴郁《主持人语言的艺术>)因为,前期的准备毕竟有限,嘉宾人生故事的来龙去脉,细技末节以及嘉宾心底的声音,全靠主持人现场的把握.三,直面敏感,人文关怀.将主题引向深入.有人说,因为我们正在追逐幸福,所以不免要触摸痛苦.的确,来《艺术人生》做客的嘉宾很多都是"有故事的"人,这故事中,有辛酸,有执着,有悔恨,有顿悟.《艺术人生》节目组一直本着"用艺术点亮生命,用情感温暖人心"这个宗旨,因此,是否去提及这些~--2事,如何触碰嘉宾内心最敏感的神经而又不给嘉宾造成心灵上的伤害,也成了节目组非常在意的事情.当然,作为访谈节目,对于人物敏感话题如果处理得好,就会增加节目的可看性和说服力,尤其是嘉宾顿悟过后的感觉,诉说,会给每个在场的观众以启迪.朱军在节目中一直以宽容,理解,真诚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嘉宾,他亲切自然的声音,娓娓道来的语速,就像和老朋友在家中小聚一样,话语中没有太多的修饰,没有太多的客套,只是用最关切的态度问老朋友那件事处理得怎么样了.你的心情还好吗?这是一种不让人反感的方式,这也是取得信任后,心与心的沟通.这种沟通使得嘉宾愿意向《艺术人生>的观众诉说衷肠,诉说~--2~,甚至自己的隐痛.朱军经常说这样的一句话:"艺术的较量不是艺术本身,而是人品和人格的较量.我是真诚地提问,不是想挖人隐私,而是想让更多人了解明星平民的一面,想让观众从他们的经历中,明白人生的一些道理."于是,朱军问到了吕丽萍的痛处——前夫张丰毅:问到了刘晓庆的婚姻观:也问到了英达的第一任妻子■第5期2一新闻传播和第二任妻子……嘉宾都坦诚相告,并颇有感触,他们在《艺术人生>的录制现场有机会梳理自己的过去,这时,他们不再是明星,他们回归到一个最真实最自然的人.当然,朱军对于敏感问题的处理也有自己的分寸.在做赵薇那期节目的时候,刚刚发生完"军旗事件",朱军在节目中没有提到一句有关"军旗事件"的内容.朱军说,"如果那个时候再提这件事的话.对一个年轻演员来讲就是一种伤害."所以《艺术人生>节目组最后送了赵薇一盏台灯,朱军说:"我希望你用这盏台灯照亮你眼前的一方天地.用它点亮你的心灵."朱军的善意让赵薇非常感动,同时也让所有的观众看到了《艺术人生>的爱和关怀.四,注入情感.关照嘉宾.共同感悟人生.这样一个具有人文关怀的节目.这样一个表现爱的地方,就需要主持人是一个善于交流,有爱心,理解人,充满了人格魅力的人.而且,主持人要在节目中注入真实的情感,只有用心爱这个栏目,爱每一位嘉宾,用真实情感去倾听,去碰撞,才会真正被打动,也才会打动别人,也能让嘉宾说实话,吐真情,让观众随着节目的悲喜而感动,引发共鸣,应该说,朱军在节目中就非常投入,他随着节目的进程,随着嘉宾的叙述,在内心激荡真情,流露真情.在采访老艺术家秦怡老师的那期节目,正赶上秦怡老师过生日,编导们设置的结尾是给秦怡老师过生日,切蛋糕,当时朱军觉得这还无法表达自己的感动和敬佩,于是他恳情秦怡允许他代表观众拥抱秦怡,许多人至今还为那个镜头而感动.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主持人,朱军在《艺术人生》的访谈中切切实实地感悟到了人生的价值和真正的意义.的确,他时时感受着嘉宾的坚定目光和坚强的个性:大师级人物陈凯歌对黄土地的珍惜和爱;秦恰老人在和智障儿子相依为命的艰苦中仍能美丽地生活:常香玉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能笑着谢幕……面对这样的嘉宾,朱军表现出来的对嘉宾的尊重,理解,平等和真诚是自然而然地流露,也是他主持了4年的《艺术人生》,对节目,对提问,对嘉宾,甚至对生活的深刻领悟.不仅如此,朱军还抱着探讨心理,求实心理和求新心理来关注嘉宾,自信而又真诚地和嘉宾一起总结人生经验,感悟人生道理.社会心理学表明:"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所以很多来《艺术人生》作客的嘉宾和朱军成了生活中的朋友,而香常玉老人生前则亲切地叫他:我那孩子啊!朱军就这样在访谈中用真诚这把钥匙把嘉宾的内心打开,而他也在访谈中收获着自己内心的成长.≮(作者: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学院)。
艺术人生:探讨人生真谛 感悟艺术精神概述
探讨人生真谛感悟艺术精神——论《艺术人生》栏目的情感再现中央电视台文艺频道继《中国音乐电视》、《同一首歌》栏目以流畅娴熟的形式打动观众之后,又推出了清新怡然的文艺访谈节目《艺术人生》。
不同于严谨、理性、写实的新闻访谈,也有别于起伏、跌宕的经济论坛,《艺术人生》打造了感性、写意、怀旧的荧屏诗学风格。
新老艺术家走下缤纷的舞台,将幕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徐徐道来。
节目请观众进入演播室,大家敞开心扉,促膝交谈,坦荡地诉说人生的真实,营造了人们灵魂和情感交流的浓郁氛围,极大地丰富了节目的内容和形式。
《艺术人生》利用媒介的再现特点演绎了人生的艺术里程和情感里程,用多种不同或对立的方式来建构节目的人文价值。
在表现什么和表现谁的选择方面,在如何再现人物和事情、时间和空间方面做了深入细致的开拓和尝试。
一、从《东西南北中》到《艺术人生》,电视文艺节目走出风光片框架,以艺术访谈形式塑造全新形象。
2000年12月22日晚九点,《艺术人生》第一期节目开播。
突破了《地方文艺》、《东西南北中》等节目的风光片模式,栏目邀请文艺界的明星,展现各自不同的人生经历和荡气回肠的情感,传达了人生旅程中的喜怒哀乐和生活哲理。
在节目播出整整四个年头的今天,已经有近两百多位文艺界明星走进了演播室。
从对一位明星的采访,到对《红楼梦》、《东方红》、《无间道》等剧组的成功访谈,创造了制作人员实现电视理想,节目获得较高收视率的双赢效应。
《艺术人生》的宗旨是:拾起人生记忆的碎片,感怀人生难忘的瞬间,探讨人生真谛,感悟艺术精神。
嘉宾和观众在主持人理性的引导下释放情感,让感情自然地流露。
不同于普通的明星访谈,《艺术人生》更加着重文化内涵。
在演播室,明星和观众零距离接触,真实地记录了每一位名人背后鲜为人知的艰辛,以及他们坚定的人生理念和艺术追求,还有那些伴随着他们辉煌人生的实实在在的情感和故事。
艺术家在生命过程中的感悟,让观众产生了共鸣。
他们还原为本质意义上的普通人,经历着普通人的痛苦、挫折、抗争和奋斗。
同样的人生,不同的再现——从会话分析角度比较《艺术人生》和《背后的故事》对赵本山的采访
tn、 i) o 修补规律 ( pi m cai 等等 , r a ehn m) e r s 它们被称
作 会 话 分析 的心 态 (ovrao nlt et i cnest naa i m n — i yc l a t) 文将 从这 4个方 面对语 料进 行分析 , y 。本 因为嘉
宾是 同一个 人 , 以研 究 的重 点在 主持人 。 所
关键词 :语 篇分析 ; 话 分析 ; 话节 目 会 谈 中 图分 类 号 : 5 H1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6 3 2 9 (0 9 0 — 0 8 0 17 — 5 6 2 0 )8 0 8 — 3
从最早 的中央电视台举办的谈话节 目《 实话实 说》 成功开播 以来 , 各类型的谈话 节 目如雨后春笋 般在各个电视台涌现 出来 。 我国著名笑星赵本山一
来的孩子 , 取得今天的成就 , 背后付 出许多辛酸和
泪水 。 而访 谈节 目正 是要 在短短 的节 目时问 内再现 赵本 山富有传 奇色 彩 的人 生 , 抓住 观众 最感 兴趣 的 内容 , 打动观众 以获取 收 视率 。 然而 , 同的节 目形 不 式 和风格 , 给观众 的感 染力 是不 同的。本 文试 图 带
( ) 两个 行 为 由不 同的发 话人 发 出 ;3 这两个 行 2这 ()
为通常紧挨在一起 ;4 ( )它们的排列顺序是有规律 的, 先出现的是相邻对子 的第一部分 , 出现 的是 后 第二部分 ;5 两部分之间有固定的联系 , () 第一部分 的出现预示着第二部分的出现 。 电视谈话节 目由其特性决定 了首轮话 轮权 由 主持人发起 ,相邻对子基本上是以主持人提问 , 嘉 宾回答 ;或者是主持人有意地给出部分客观信息 , 让嘉宾补充信息。 这两期节 目基本上遵循 了相邻对 子的原则 , 大都运用提问——回答 的模式 , 但是也
《艺术人生》与作文教学
个钟播放 。
、
利 用 《 术人生》 节 目, 艺
活 跃 作文 教 学 ,开 发 教 学 资 源的 背
景
哪些启示 ,提炼几个观点 ,培养学 生对栏 目中的人和事作多角度思考 的能力 。如观看 了 《 艺术人生——
长期 以来 ,作文教学是一个相
当封闭的系统 ,教师拘泥于教材和
既定的教学设计 ,把学生禁锢在小 小的课堂里 ,日复一 日地重复单调
我们学校开展 的 “ 运用现代教 育技术实现高 中语文作文有效教学 的研究 ”这个课题研究的 目标就是 要让教师在解放教学思想 ,改变教 学理念的基础上 ,努力研究改进传 统的 、不适应社会发展 的陈旧的课
一
选好使用时间。每月连堂使用 次 ,其余利用每星期二晚修前半 具体操作 流程是先 播放视频 ,
种学 习素材 、资源的利用率极 低 。
久而久之 ,学生学习的鲜活源头遭
提高作文构思 的深 广度。如观点 : 只要肯付出 ,就能将不可能的事变
为现实 。联想到其他事例 :司马迁 用了 1 8年 写 《 史记 》历尽 艰 辛 ;
静 、大气 、典雅”的风格赢得了广 大电视观众的青睐。它全新的文艺
智 育
广
角
基 于 上 述 的 考 虑 , 我 开 展 了
“艺术人生》与作文教学 ”的课题 《
研究 ,作 为 “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实
生》与作文教学
番 禺市桥 第二 中学 何洪漫
现高 中语 文作 文有效教学 的研 究”
的子 课题 。
二 、 “ - 术 人 生 》 与 作 文 教 乙 Z ̄ ' - 学 ” 课题 研 究的 过 程
枯燥 的教学,却忽略了母语学习得
《艺术人生》的文化解读
在电视 媒体 发展 的今 天 , 话 、 乐 节 目如雨 后 谈 娱
春 笋般大量 出现 。如法 炮制 的节 目终究 昙花一 现 , 迅 速地 消失 在观众 的视 野 里 ,而蕴 含着 深 厚文 化底 蕴
・
长 制家 庭公社 。这种 家 长制 家 庭公 社 是原 始 社会 父
系 氏族 阶段 的产 物 ,它作 为 原 始共 产 制 的基 层 单位 而存 在 。[ a l 代 开始 。 从周 由于宗法 制度 的完备 , 每 一 在 个 家庭 中 ,家 庭成 员 之 问 的互 相关 系 在礼 制 上 都有 明确 的规 定 。大权 操 于家 长之 手 , 男女 、 下 、 幼 之 上 长 间 尊卑 有序 , 遵其 位 , 得 僭 越 。礼 制要 求 子 女 恪 各 不 遵 孝道 , 父母 家长 绝 对 服 从 , 得 蓄 有私 人 财 产 , 对 不 即使 在 生活起 居 方 面 , 也受 到 许 多繁 琐 礼仪 的 束缚 。 从 汉 朝开 始 , 儒家 思想成 了封建 王朝 的正 统思 想 。西 汉 大儒 董 仲舒 根 据 孔 子 “ 君 、 臣 、 父 、 子 ” 君 臣 父 子 和 孟 子 “ 子 有 亲 、 臣有 义 、 妻 有 别 、 幼 有 序 、 父 君 夫 长 朋 友有信” 的学说 , 发展 出一 整 套 封 建 伦 理 道 德 。 就 这 是 所 谓 的“ 三纲 五 常 ” 。三 纲 , 指君 为 臣纲 , 为 子 即 父 纲 、 为妻 纲 ; 常 , 仁 、 、 、 、 。 夫 五 指 义 礼 智 信 用来 配 合 三 纲 。与 此同 时 , 门后学 依托 孔子 所作 的《 经 》 开 孔 孝 也 始 流 传 。“ ” 为封 建伦 理 中 “ 身 、 家 、 国 、 孝 作 修 齐 蕴 。文 章从 亲情 、 友情 、 情 的 绽 放 , 爱 深切 的人 文关 怀 , 体 记 忆 与 个 人 记 忆 的 揉 合 三 集
电视栏目评析——艺术人生
电视栏目评析——艺术人生电视栏目评析——艺术人生《艺术人生》于2000年12月12日开播,当时的中国电视正出现一股娱乐、游戏的综艺化潮流。
从上世纪90年代始,平民化的综艺节目取代了仪式化的文艺晚会,许多本土化的海外娱乐节目大受欢迎。
创办初期的《艺术人生》从形态上看像是一个有着亲和力的中型歌友会,虽然是“明星类访谈节目”的模式,但与纯粹的娱乐、游戏节目不同,节目一开始就强调了观众的情感参与,几乎三分之一的时间属于观众向嘉宾倾诉或提问。
2002年,《艺术人生》的宣传词由2001年的“讲述明星的心路历程”改为“用艺术点亮生命,用情感温暖人心”,这一宣传口号的变化,体现出创作人员制作节目思路的变化,也就是明确了“人生”比“明星”更加重要。
此时,栏目创办时就提出的“真善美”取向,更明确成为节目内容取舍的标准。
这一年栏目还提出“正直品质,极端制作”的制作标准,具体来讲就是在节目中融合先进的文化理念与前卫的制作手段。
此时策划环节在节目制作中得到强调,使栏目形态环节化,也形成了一些常规性手段使用,这样《艺术人生》成为了电视综艺类节目整合各种节目理念的代表性名牌栏目。
进入2003年,已经初步拥有品牌的《艺术人生》进入品牌提升期。
从节目内容上来看,《艺术人生》提出新的口号――“记录时代人物”。
这期间的《艺术人生》在节目中采用了多种新的制作手段,总结出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规律,增加了“新闻热点”、“集体记忆”和“主题策划”的选题概念,对“温暖”系列等特别节目的重视也强化了栏目品牌。
到2004年,栏目已进入品牌成熟期。
对于央视名牌栏目而言,确定栏目定位既是根据市场和观众要求不断调整自身的过程,同时也要符合党和国家对宣传的要求,这也是一个符合国家大台身份的栏目使命感的体现。
从2005年7月起,《艺术人生》的栏目定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大众性更侧重于导向性。
栏目成为“国家在文艺节目中的一个窗口”。
在选题上更侧重于“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是“为艺术家摇旗呐喊的一个阵地”。
鲁豫有约与艺术人生的对比
《鲁豫有约》《艺术人生》对比1、邀请嘉宾:《鲁豫有约》她的关注点不是当下的火热人物,而是一些有特殊经历的人物,也就是俗称的“有故事的人”。
她的采访范围也不局限于演艺明星,而是集中于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领域,各个时期在这个时代有特殊记忆的人物;《艺术人生》邀请的嘉宾主要分为歌手类音乐类导演类表演艺术类文学类舞蹈类戏曲说唱类幕后系列类制作团队频道总监类,没有日常生活中的事与人,范围有局限性。
2、舞台布局:改版前的《鲁豫有约》往往选择的采访环境是被访者的工作地或相对熟悉的场景,这样可以使嘉宾很自然很舒服地把准备好向大家敞开的那些事情讲出来。
改版后《鲁豫有约》进了演播室舞台四周加了一些电视屏幕,便于台下观众观看,背景也有个大屏幕,也是用于穿插一些经典花絮之类的。
整个舞台灯光照明很好,主持人和嘉宾做在沙发上,有种家的感觉,很是温馨。
《艺术人生》背景总是挂上被采访者巨幅的照片,以经典的老照片为主,这就营造了一种怀旧的气氛。
主持人和被采访者后方大屏幕在谈话间时不时的穿插着被采访者曾经的一些零散片花,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勾起被采访者曾经的那段美好回忆,从而能够使被采访者更加投入其中,能够台下观众产生某种共鸣,最终使采访更加顺利。
在灯光的应用上也是很到位的,紫色的应用,淡蓝色的调和,使整个舞台更加的和谐,看起来更加的舒服。
3、提问方式:鲁豫的提问方式很是自然,亲和力也是很强的,在整个采访过程种,总是能够真诚地与被访的嘉宾沟通,认真地倾听,她引导嘉宾讲述了一个个鲜为人知的故事,展现出他们丰富曲折的人生经历,给观众以心灵触动和人生启迪,从而也引起了观众对节目的关注。
朱军相比于鲁豫亲和力并不是很好,但是每当高潮迭起的时候,伴着一些很符合场景的音乐来烘托气氛,朱军恰当的乘胜追击,抓住重点,这样使情感的流露恰倒好处。
4、谈话内容:《鲁豫有约》“节目寻访拥有特殊经历的人物,一起见证历史,思索人生,直指生命的体验与心灵秘密,创造一种新颖的谈话记录。
谈话节目《艺术人生》与《鲁豫有约》比较
谈话节目《艺术人生》与《鲁豫有约》的比较——王强2005年第一期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繁荣,电视事业蓬勃发展.在众多的电视节目当中谈话节目如雨后春笋般以其强大的魅力吸引着众人的眼球。
这其中有两档栏目令人刮目相看,凤凰卫视的《鲁豫有约一一说出你的故事》和中央电视台的《艺术人生》。
尽管两个栏目运作的社会环境有很大不同,但却都以鲜明的风格特征,吸引了广大受众本文将两者进行比较,以期得出某些有启发意义的东西。
一|、栏目的名称《鲁豫有约—说出你的故事》.以主持人的名字来命名,使人立刻感到这是一个十分具有个性化的节目.观众一听便知这个节目的主持人是谁。
而且“有约“两个字给人一种浪漫、温界的感觉.就好像是与自己的朋友约会即使没有看过这个栏目也会猜到这会是一个具有私人聊天风格的节目.依此推下去,这个栏目的形式、地点也一定是具有私密性质的。
由《鲁豫有约》的名字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凤凰卫视在香港那样的环境下为了适应市场的特点,为在竞争中生存所采取的明星制的策略。
这档节目是凤凰台为鲁豫f身定做的,充分尊重了她的个性特点同时也为她提供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优势的条件。
事实证明这种创意是成功的。
再看中央电视台的《艺术人生》。
单从这个名字我们就可以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大气的节目。
“艺术’‘和“人生“这两个词给人的感觉是十分宽泛的,以致于我们不能直接从这个命名中说清楚节目的具体内容,但是我们却隐约能够感到一种“力”的存在.是一种崇高、凝重的气韵在我们内心缭绕。
这个名字充分体现出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家级大台的大家风范。
从这一点上说,《艺术人生》具备了为国家大台支撑门面的潜在能力。
如果说《鲁豫有约》是一块青翠安详的绿地,那么《艺术人生》则可以称得上是一片生机盎然的草原。
二、主持人自身的特点与节目的关系陈鲁豫大学时所读的专业是国际新闻。
5年的专业学习加上在中央电视台主持《艺苑风景线》的经历为她打下了坚实而深厚的采访功底和大方、纯朴的主持风格。
《艺术人生》之杨丽萍-节目策划文案.docx
精品文档《艺术人生》之杨丽萍--节目策划文案一、嘉宾介绍:杨丽萍一个宛如传递着天地自然生息的神秘使者,一个美丽动人的轻盈身影流泄出丝丝入扣的生命律动,感觉颇为惊人。
从小酷爱舞蹈的她,没有进过任何舞蹈学校,然而凭借着惊人的舞蹈天赋,在 1971 年从村寨进入西双版纳州歌舞团。
1980 年后调入中央民族歌舞团。
以“孔雀舞”闻名,被誉为继毛相、刀美兰之后的“中国第二代孔雀王”,是国内第一个举办个人舞蹈晚会的青年舞蹈家。
1987 年被聘1986 年她创作并表演了独舞《雀之灵》,一举成名。
1988 年被《北京日报》评为当年十大新闻人物之一。
1989 年电视片《杨丽萍的舞蹈艺术》面世。
多年来她出访世界很多国家进行艺术交流,相继在菲律宾、新加坡、俄罗斯、美国、加拿大、台湾、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举行专场舞蹈晚会。
多才多艺的她还自编自导自演了电影《太阳鸟》,并在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上荣获评委会大奖。
杨丽萍式的舞蹈风格,最大胆和成功之处在于她将舞蹈中原本动态的艺术表现形式,转化为静态的,而且她的舞蹈风格又大多源于自然和真实的生活。
她的艺术感悟力也极强,独到的艺术思维方式和真实的生活体验,造就了这位个性独特的舞蹈家。
在杨丽萍的意识中,大自然是最美、最真实、最深刻的体现,通过感悟,她力争用自己朴实的语言去构架人类最美的梦想。
所有看杨丽萍舞蹈的人,都会进入她构架的如诗如画的意境,都会情不自禁被她所表现出来的美所动容。
一直以来,人们将这位从深山里走出来的神秘舞蹈家称为“巫女”——一位善于用肢体说话的人。
台湾及东南亚的观众更称她为“舞神”。
杨丽萍所舞出的纯净柔美的舞蹈,是特殊的艺术形象、特殊的灵慧气质、在自然原始的人文风貌里孕育出的艺术瑰宝。
初看,令人赞叹她的指尖细腕的微妙语言;续看,你会领悟到其舞蹈神韵中含有一份灵气;而再三欣赏时,便可沉淀出一股隽永的心灵之美——在云南遥远的深山里,生活着她和她的族人们,她们依附在大自然里。
从天地交合阴阳协调中获取灵性,致使她对于生命、爱情与死亡具有一种本能而浪漫的意识,从而使她的舞蹈艺术独辟蹊径,自成风格。
《艺术人生》节目分析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嘉宾,能够更好地 反映艺术界的多样性和特点,吸引更 多观众关注。
节目创新
引入互动环节
在节目中增加观众互动环节,如现场 提问、线上投票等,提高观众参与度 和节目互动性。
创新节目形式
尝试新的节目形式,如主题性访谈、 跨界合作等,以吸引观众的眼球,提 高节目收视率。
05
结论
观众反馈
1 2 3
观众参与度高
节目播出后,观众反响热烈,积极参与互动,如 通过社交媒体发表观点、分享感受等。
观众满意度高
大多数观众对节目持正面评价,认为节目内容丰 富、制作精良,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有所提 高。
观众支持度高
许多观众表示支持节目的理念和宗旨,愿意为艺 术事业贡献力量,如购买艺术品、支持艺术家等。
深度挖掘嘉宾故事
在访谈中,应深入挖掘嘉宾的艺术经历、创作背后的故事以及个 人生活,使观众更全面地了解嘉宾的艺术人生。
增加专业性
邀请艺术领域的专家参与访谈,从专业角度解读嘉宾的艺术作品 和成就,提高节目的知识性和权威性。
嘉宾多样性
扩大嘉宾范围
邀请来自不同艺术领域、不同背景和 经历的嘉宾参与节目,使节目内容更 加丰富多样。
访谈过程
深入挖掘
艺术人生节目的访谈过程深入挖 掘嘉宾的艺术历程、心路历程和 生活感悟,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
艺术家的内心世界。
互动交流
访谈过程中注重互动交流,鼓励嘉 宾与主持人以及观众之间的互动, 增强了节目的互动性和观赏性。
情感表达
访谈过程中注重情感表达,让观众 感受到艺术家对艺术的热爱和执着 追求,以及他们的人生智慧和价值 观。
节目特色
深度访谈
节目注重对艺术家的深度访谈 ,挖掘他们背后的故事和心路 历程,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 艺术家的内心世界。
以《艺术人生》为例看谈话类栏目主持人的传播角色错位
最 著 名 的 演 艺 明 星 , 话 与 表 演 实交 流 , 用 全 新 电视 传 播 理 念 塑 造 周 末 名 牌 栏 目 , 造 中 央 运 创 电视 台综 艺 节 目收视 新 热 点 。 — — ” 从 最 初 的 3 分 钟 探 索 期 —— 真 实 记 录 明 星心 路 历 程 , 0 到 5 分 钟 发 展 期 — — 正 直 品 质 , 端 制 作 , 至 现 在 的 品牌 O 极 以
期 — — 记 录 时代 人 物 。 十年 来 , 艺 术 人 生 》 终 保 持 其 乎 稳 《 始
大气 的 栏 目风 格 和 平 民化 、 性 化 的 传 播 视 角 , 主 流 价 值 人 将
观 渗 透 到 每 一 期 节 目中 。 与栏 目风格 相 契 合 , 持 人 朱 军 也 主 始 终 保 持 着 其 朴 实 、 含 感 情 的 主持 风 格 。但 十 年 来 , 富 即使 是 《 术 人 生》 头 正 劲 的时 候 , 朱 军 下课 ” 艺 风 “ 的呼 声 也 是 此 起 彼 伏 , 多 人 质 疑 :朱 军 老 矣 , 很 “ 尚能 饭 否 ” 当 然 , 多 这 些 ? 很
二 、 主持 人 多 重传 播 角 色 的 清醒 认 知 对
1与 嘉 宾 的 相 互 理 解 . 在 消 费 时 代 的大 众 传 播 语 境 下 , 艺 术 人 生 》 目的 独 特 《 栏 定 位 使 其 有 别 于 《 乐 现 场 》 纯 娱 乐 性 栏 目, 更 侧 重从 人 娱 等 它 生 经 历 和 精 神 层 次 上 将 明星 的 独 特 经 历 展 示 给 观 众 并 唤起 观 众 共 鸣 , 句 话 说 , 的传 播 目的 已不 单 纯 是 传 递 某 明 星 换 它
又 接 拍 了 什 么 新 剧 、 感 上 又 有 什 么新 动 向等 客 观信 息 , 情 而 是 力 图 用 精 神 产 品 感 动 观 众 , 众 对 节 目的期 待 也 不 是停 留 观 明 而 声 音 都 是 抓 住 了朱 军 在 节 目中 所 犯 的一 些 常 识 性 的 小 错 误 在 明 星 的 婚 恋 、 星 的新 动 向 等 自然 信 息 , 是 希 望 看 到 走 来 说 的 , 如果 我们 深 入 分 析 , 会 发 现 , 些 常 识 性 的错 误 下 荧 屏 的 明 星 们 的 谈 吐 气 质 以及 人 生 态 度 , 样 的栏 目定 位 但 就 这 这 根 源 其 实 是 来 自于 他 对 传 播 角 色 和传 播 地 位 的 错 误 解 读 。 就 要 求 主 持 人 不 仅 是 信 息 的 搜 集 者 和 道 具 的使 用 者 , 而是 有 相 当 的 人 生 体 验 , 以与 明 星 们 尤 其 是 大 师们 产 生 思 想 交 可
谈CCTV《艺术人生》栏目
谈CCTV《艺术人生》栏目摘要cctv《艺术人生》栏目,经过几年艰辛的打拼,以其鲜明的个性、颇具亲和力的面孔而成为近年来全国电视文艺星空中最为成功、璀璨的星座。
它的持续走红,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艺术人生》栏目;电视媒介;启示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708(2011)36—0005—02电视,是一种大众化的宣传媒介,在追求经济效益、注重节目收视率的今天,阳春白雪的电视文艺节目,常常面临门前冷落的尴尬。
而游戏、选秀、博采等娱乐节目却日渐火爆。
传统文化如何传播,精英文化如何拓展,健康向上、有品位的文艺节目如何领唱,成了近年来电视文艺界寻找突破的瓶颈。
cctv《艺术人生》栏目,用智慧解析明星,用真诚拉近了受众,对电视从业者来说,是一个具有典范意义的艺术标本。
1 电视栏目要想有长久的生命力、广泛的收视群,思想内容定位得雅俗共赏要做到雅俗共赏,首先取决于节目所要表现的主体,看主体是否具有感召力、亲和力和个人魅力;他们自身是否有亮点、有才情、有内涵。
《艺术人生》所聚焦的群体,要么是演艺界成就非凡的明星,要么是艺术界颇有建树的精英,他们的知名度如雷贯耳,他们的艺术成就令人赞叹。
这个群体,最能激起大众的好奇心,也最能牵引众人的视线。
跟普通人相比,这些人的人生无疑更多彩、更丰富、更曲折、更富戏剧性。
人生的起伏,使他们的故事耐人寻味;命运的大悲大喜,从他们的故事中更能提升出有益于社会进步的精神品格。
所以,关注他们,解析他们,更具有典型意义和示范价值。
《艺术人生》中所选择的那些公众人物,大多数都具有健全的社会人格、卓越的艺术才能、时尚的精神追求、高尚的个人情操。
既有精英、主流文化的传播者,又有大众、边缘文化的代言人,这一群体丰富多彩、错落有致的文化背景,为《艺术人生》奠定了雅俗共赏、老少皆宜的广泛的群众基础。
多年的实践证明,《艺术人生》既吸引了看热闹的人,也能留住看门道的人。
通过该栏目,使狂热的追星族近距离领略了明星的风釆;艺术的同道者受到了鼓舞、得到了教益、获得了启迪;知识界、文艺界的精英们也可以一起探讨、回味和思考了。
习作与口语交际:我喜欢的电视栏目
范例1我喜欢的电视栏目——《艺术人生》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丰富多彩,各有千秋,其中中央二套的《艺术人生》是我最喜欢的节目。
说起《艺术人生》,我不由自主地想起在人类的生活中,少不了艺术。
成长在艺术氛围里的人,活得是最有价值的,《艺术人生》就是我的知音。
节目的主持人是朱军,他很幽默,我喜欢他的性格。
他主持的《艺术人生》每次都会请来一些比较有名的艺术家,对他们生活的背景、艺术创作进行了解。
随着优雅的音乐,《艺术人生》节目开始了。
每当这时,我们全家都会坐在电视机旁拭目以待。
爸爸、妈妈也爱好艺术,他们屏息凝视,生怕错过一丝一毫的环节,朱军与艺术家谈的方面很多,有时谈起他们的生活背景;有时谈起他们的创作过程;有时谈起他们在成长中遇到的种种困难;有时谈起他们的往事……但是,节目过程中也经常闹出笑话来。
这时,节目的背景音乐就会响起,使观众们捧腹大笑,高兴无比。
而坐在电视机前的我们也时不时传来欢声笑语,笑声此起彼伏。
当然,每当谈起艺术家的往事时,都使得全场观众感动,我们甚至感动得流泪。
自从看了《艺术人生》栏目,我有了许多收获。
除了了解各位艺术家的情况以外,知道他们有今天这番成绩是来之不易的,是一般人无法做到的。
在掌声、鲜花、荣誉的背后,隐藏着许多的心酸过程,还可以让我更深一步地知道艺术对人类的重要性。
可以说,艺术像海洋无边无际,艺术像微风无处不在,艺术更像我们的伙伴,情同手足、形影不离。
有喜有忧,有笑有泪。
这就是我最喜欢的电视节目——《艺术人生》。
点评:这位同学能清楚地说出印象最深的节目内容、喜欢的原因以及这个节目给自己带来的帮助。
内容具体,条理清楚。
范例2我最喜欢的电视栏目——《动物世界》我最喜欢的电视栏目是《动物世界》,它能告诉我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例如:恐龙是如何消失的?为什么说扬子鳄是“活化石”?大象之间用什么方式交谈……许多稀奇古怪的问题,都让我有着无限的遐想。
下面我就给大家来讲讲我在里面学到的有趣知识吧!众所周知,大熊猫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椅子上的深度访谈艺术里的精彩人生——《艺术人生之走近金庸》栏目分析
如 何 ,让访 谈 变得 亲 切 平 时 ,还 谈 到 了金 庸 看 望季 羡 林 先 生 的事 其 二 ,图书 做背 景 。我 们 看 到金 庸 先 生 后 面是 一 书柜 的藏 书 情 ,这 些都 为 下面 进 行 的深 入 的 讨论 做 好 了铺 垫 ,也 给 被 访 问 者 作 为 背景 ,取代 了 以前 的照 片 墙 ,这 样 可 以通 过 现 场 的背 景 突 出 金 庸一 个 心 理 缓 冲 ,先 聊 聊 自己 的 事情 ,再 回答 主 持 人 的 提 问 。 金庸 老先生 学识 渊博 ,还有 他作 家身 份 的特点 。
金庸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潘 虹 、秦 怡等 等 4 0 0多位文 学艺术 界 明星 ,名人 走进 了演播 室 ,收 其 实 ,我是 在看 了 1 9 8 3版 的 《 射 雕 英雄 传 》 这 部经 典 电 视剧 视率 一直 名列 央视 综 艺 频 道 前 茅 。本 期 的特 别 节 目邀 请 到 金 庸 , 后 ,才 开始 崇拜 金庸 ,或 者 说 开 始接 触 金 庸 武 侠 小 说 的。也 就 是 他原 名查 良镛 ,是 著 名 的 武 侠 小 说 作 家 、及 新 闻 学 家 、企 业 家 、 说是 电视 让 我 最 先 认 识 了金 庸 先 生 ,最 先 了解 了 他 的 艺 术 作 品 , 政治 评论 家 、社 会 活 动 家 ,中 国作 家 协 会 名誉 副 主席 ,我一 开始 十几 年过 去 了 ,我 已从 一 个 只 知 道 扒 着 电 视看 武 打 场 面 ,学 武 打 提到 金庸 先生 著有 — I s 雪 连天 射 白鹿 ,笑 书神 侠倚 碧 鸳 ” 及 《 越 动作 的小 男孩 儿 变成 了一 个 可 以去 分 析 电视 节 目 ,去 探 究 电视 作 女剑 》 等 1 5部武 侠 小 说 ,作 品脍 炙 人 口 ,亦 被 改 编成 影 视 剧 集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味《艺术人生》艺术人生》是中央电视台的一档电视节目名称,该节目的宗旨是:用艺术点亮生命,用情感温暖人心,探讨人生真谛,感悟艺术精神。
主持人是朱军,每期节目全长50分钟。
作为一档谈话节目,《艺术人生》的成功之道并不仅因为拥有优秀主持人和嘉宾的感人故事,还在于它善于调动其它艺术手段,如运用戏剧元素———分幕、布局、道具等,深入挖掘艺术家身上的闪光点和矛盾冲突,使整个节目层次分明,高潮迭起现在是一个全民娱乐的时代,娱乐化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词语。
娱乐节目层出不穷,为争取高收视率,往往停留在肤浅的层面上。
通过做秀“制造”快乐。
这样一定会影响谈话类节目的整体水平。
《艺术人生》作为谈话类节目的典型,以“文化引导娱乐”为栏目的终极目标,重视节目含金量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对《艺术人生》的解读,来探讨电视谈话节目如何从情感的深入理解,集体记忆的挖掘,对人生意义的探寻方面实现其内容方面的深入开掘。
通过感悟人生,浅谈艺术,制作出有深度、有底蕴又不失娱乐化的电视谈话节目精品。
一、电视谈话节目的内涵电视谈话节目是指:由主持人邀集有关人士及受众,围绕公众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在轻松和谐,平等民主的氛围中展开讨论的群言式言论节目。
随着谈话类节目的不断发展,电视谈话的话题也不断丰富,除了公众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各类以人物为核心的谈话节目也不断推出。
二、从《艺术人生》看电视谈话节目内容的深入开掘现在有些谈话节目喜欢用感性代替理性,用感官的刺激取代情感的升华,而忽略了对文化底蕴的深入挖掘,必然会使文艺节目不再保有生命力,促使人们不再追求高尚情感。
我们只有不断提高节目质量,才能制作出精品,一部精品要拥有文化的灵魂,要有生活的气息。
我们只有不断强调对文艺节目的深入挖掘,才能使之健康的发展,对于电视节目的来说,“深入开掘”不但要在内容上进行深入研究,更要在形式上有整体的美感。
《艺术人生》在深入开掘方面称得上是一个典范,《艺术人生》给我们一种和谐,平静,礼乐相济,人情融融的美。
我认为《艺术人生》在表现人物方面,通过探索找到了最有利于塑造其生动形象的方式,这是一种成功的模式,而重点还是内容能够打动人。
就像有些经典的影片,它的拍摄手法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了,但我们依然被深深感动,这是因为它融入了人性,是一种人文关怀。
什么是人文关怀?现如今的电视节目一直追求创新的形式和独特的内容,但是艺术的创造,贵在朴实,《艺术人生》正是因为重视人性,生命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因素,才会使节目更贴近生活。
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真正做到“用艺术照亮生命,用感情温暖人心”。
(一)对情感的深入理解人的情感很广博,是大海是天空,其中包括对祖国的热爱,对亲人的依恋,对恋人的真情,对朋友的信任,对过往的怀念,对于文艺节目来说,挖掘情感至关重要。
《艺术人生》选取了嘉宾身上的特质,使观众感同身受。
流泪是情感宣泄的一种外化形式,是人情到深处的一种真情流露,有人说这样做是为了煽情,但我认为在这一过程中,嘉宾与观众的情感得到了释放。
现如今,人与人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人情越来越淡漠,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不渴望真心的交流。
《艺术人生》中主持人和嘉宾的谈话大多从嘉宾的个人经历谈起,通过他的家人朋友从中挖掘亲情、友情、爱情等一般观众能感同身受的东西。
正式通过谈话的形式,使主持人、嘉宾、观众平等,直接的进行交流。
这种形式也正是受众所喜爱的。
《艺术人生》的嘉宾多是演艺界的明星,这种名人效应成为节目的一大亮点。
明星也是人,也有人生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
通过他们的人生经历,让观众从悲伤和快乐中得到精神财富。
在《冯小刚》专辑中,我们不得不说他是一位特殊嘉宾,之所以说他特殊,是因为他是为同一期节目而两次走进《艺术人生》演播室的,在节目进行到一半时,小刚导演的心脏病突然发作,节目不得不中断。
这时主持人的一番话让我们对情感,对人文关怀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一个月后,冯小刚导演第二次来到《艺术人生》现场,特别来宾徐帆的到来,给节目增加了更浓的生活气息,给人更多平凡的感动。
这一切都来源于对嘉宾情感的深入开掘。
(二)与观众产生共鸣的表现形式“我们在日常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中,或是为成功喜悦,或是为失败沮丧。
每个人都会面对不同的人生情况。
面对形形色色的人生难题,智慧的人是应该经常驻足来思考人生的真谛。
我想面对明星的心态不是崇拜,不是羡慕,不是忽视,他们是在灯光明亮的幕前活动的人们,我们可以借鉴他们的经历和感情。
而最让我们感动的是嘉宾和观众对艺术,对事业的热爱。
在人生中追求艺术,在艺术中感悟生命的过程往往让我们产生共鸣。
”每个年代都会给那一代人留下无法磨灭的记忆。
我认为电视艺术要寻找“共鸣”的支撑点。
每个年代都有它的特殊性,无论它是兵荒马乱还是安逸舒适。
因为它是那代人生命的一部分,因此往往能使一个年代的人产生共鸣。
在《西游记》专辑中,西游记剧组在阔别二十年后重新聚到一起,讲述了历经7年之久的拍摄过程的艰辛及剧组成员间的深厚感情。
《西游记》的观众从孩童步入了青年,青年步入了中年,那些曾经万人空巷的日子是那段岁月的见证,因此,这种情感的共鸣也就来的更佳的强烈。
整个节目从头至尾围绕着真挚的情感,让人们沉浸在公共记忆中。
(三)对嘉宾个人经历的深入探寻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人生经历,每种不同的经历铸就了不一样的人生。
《艺术人生》通过对嘉宾个人经历的挖掘探寻,更能展现一个与众不同的精彩人生。
在《宋丹丹专辑》中,提到了她的童年经历对今后的人生所起的作用,使观众认识了不一样的宋丹丹,在观众的印象中她是个超级笑星是个活宝,而在这期节目中让我们知道了她在童年时期是个沉默寡言的人,性格是在成长中改变的。
而她周围的家人朋友没有人想到她会当演员,正是在成长过程中萌发了对表演的热爱。
而《蒋雯丽》一期中,提到她曾在自来水厂工作,不但要三班倒还要上夜班,十分辛苦。
这些经验让她们的表演充满生活气息,正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艺术人生》中挖掘的是嘉宾一般不为人知的个人经历,这些特殊经历感人至深,给观众以心灵上的震撼。
(四)对人生意义的讨论谈电视谈话节目的深入开掘,还要对意义和价值进行追寻。
在这个信息爆炸,科学技术瞬息万变的年代,多种意识形态迎面出现使人迷惑,是随波逐流还是坚持它的艺术品味。
所谓的意义价值是让过去的经历,过去的情感留给我们一些有益的感悟,给我们将来的生活一些启迪,让我们更好的认识嘉宾的价值,自己的价值,从而认识生活,品位生活,热爱生活。
《艺术人生—赵宝刚》专集讲述的是一个从普通工人到著名导演的传奇故事,是一个能够引发中国电视剧众多话题的焦点人物。
在这期节目中,当赵宝刚导演看到他在首钢的工友时,激动的心情易于言表。
人是环境的产物。
在他看来那段时光是最有意义,最能激励他努力向前的一段时光。
1972—1984年,他当时工作过的翻砂车间是工厂里最苦最累的地方,正是这种环境,对他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成就了“中国言情第一人”赵宝刚。
提起成龙,我们会将他与国际巨星,武打明星联系起来,在《艺术人生—成龙》专集中,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更加真实的成龙,从一个配角到武行,从一个演员到导演,从默默无闻到红遍全球。
在他演艺事业刚刚起步的时候,为了试镜要往返30个小时的飞机,因为在他的字典里没有行不行,只有要不要,成功只眷顾准备好的人,成龙则是时刻准备着。
当导演拒绝他时,他的选择是做的更好,而非放弃。
我们在众多公益活动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他在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以回馈社会为己任,积极奉献。
在他身上我们看到的是责任,是对国家,对社会,以及家庭的责任。
三、从《艺术人生》到“人生艺术”(一)感悟“人生”在《艺术人生-温暖2004》特别节目里,采访到濮存昕,他作为艾滋病大使到四川资中县慰问那些感染者,并和他们同吃同住。
在这里我们希望整个社会对艾滋病人不是漠视更不是歧视。
这就要求人们首先要获得知识,然后是端正态度。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进步,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都有责任,对社会,对家庭,一个人的良知,品德,觉悟决定了其文明程度。
濮存昕作为一个公众人物,一个明星,可以去参加一些商业活动,也可以投身公益事业。
他有三句话值得我们借鉴学习、“该挣的钱一定要挣,不该挣的一分都不能要,该花的一定要花”。
正是这三句话一直指引着他的人生。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明白了一些做人的道理,人与人之所以不同是因为所处不同的社会位置,不同的时代。
学会理解别人,尊重别人,对自己的健康也是一件十分有益的事。
世界的完美是相对的,而不完美是绝对的,因此,就需要理解和宽容。
辩证法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该得到广泛应用,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都要一分为二,要设身处地才能感同身受。
任何事情都做到尽善尽美,只不过是一种良好的愿望。
快乐的源泉是什么?我认为首先是要有爱心、善心、对他人的宽容之心。
爱心,包括对自己的爱、对他人的爱;有了爱心才会有善心,才会乐于助人,才能体会到帮助别人的幸福;宽容之心更为重要,生活中不尽人意之事十有八九,如若没有一个宽容大度的心灵,只能增加自己的心理负担,有时甚至是自寻烦恼,只有胸怀坦荡、不拘小节才能心情舒畅。
其次是要有自省、自律的自觉心。
如若没有,就可能使自己心理失控,看不到自己短处而刚愎自用;一个真正快乐的人,是能够时常自我解剖,时时对自己发问的。
人生把握在自己的手中,就像巨轮在海上长途远涉,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唯有时刻保持一个乐观,向上的心态,冷静面对时时变幻的风浪,并不断调整自己的航向,才永不会在海上迷失,顺利抵达坚守如一的目标。
(二)浅谈“艺术”“Art,在中文是指美术的意思,而西方人却也用来泛指艺术,看来英语没有“艺术”的专用词,艺术即美术,也是绘画、音乐、建筑、文学、摄影、电影等等一切艺术的总称。
很多理论家都把艺术一词说得很详细了,在此不做更详细的论述。
他们都从三个层面来分析艺术的概念、一是精神层面,指和宗教、哲学、伦理等平行的一种意识形态;二是活动层面,理解为艺术家的自我表现、创造过程、再现生活等活动过程;三是活动结果层面,认为艺术是一种艺术品,这个层面强调的是艺术的客观存在属性。
”我的理解,艺术是艺术家用某种手段创作再现生活的形式的整个过程,包括最后留下来的创作痕迹和物品,就是艺术。
所以,按照我的理解,就发现了问题,艺术必须是艺术家的活动,这里提到“艺术家”,据我所知,目前好象还没有艺术家这个职称。
我是这样理解了、艺术家在被别人称为艺术家之前,他也是普通人,当他的作品被观赏者们广泛接受的时候,观赏者们就把他称为艺术家,所以,艺术家这个称呼是观赏者给封的。
这就说明,其实艺术是一种平民性很强的东西,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也并不是只能被少数自以为是的人理解的东西才是艺术,艺术就是无形的永恒。
许多时候,生活就是艺术,艺术原本生活,两者好象没有太多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