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抗原抗体反应凝集反应-PPT课件
合集下载
抗原抗体反应知识讲义PPT(63张)
特异性示意图
*交叉反应(cross reaction) 两种不同的抗原 物质具有部分相同或类似结构的抗原决定簇
(共同抗原),则可与彼此相应的抗体反应。
二、比例性(proportionality)
*最适比:是指抗原与抗体发生可见反应,需遵循 一定的量比关系,只有当二者浓度比例适当时, 才出现可见反应。
1.抗原决定簇又称表位(epitope),是指抗原性物质 表面决定该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是免疫应答和免 疫反应具有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2.抗原决定簇是很小的,其大小相当于相应抗体的 结合部位,它们可由5-7个氨基酸、单糖或核苷酸残基组成。
3.抗原结合价:是指能与抗体分子结合的抗原决定 簇的总数。每一种半抗原可理解为单一的抗原决定簇,而 天然抗原含有很多不同的抗原决定簇,它是带有大量多种 "天然"半抗原的大分子。
应速度快,几秒钟或几分钟即可完成,但不 出现肉眼可见反应。
第二阶段为可见阶段,表现为凝集、沉淀、
补体结合等反应,本阶段有两个特点,一是 反应进行慢,需要几分钟、几十分钟或更长。 其二是受电解质、温度、酸碱度等多种因素 影响。
二、基本条件:
结合力 亲和力和亲合力 亲水胶体转化为疏水胶体
一、抗原抗体结合力
• 当抗原与抗体结合后,表面电荷减少,水化 层变薄;而且由于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后, 与水接触的表面积减少,由亲水胶体转化为 疏水胶体。
• 在电解质作用下,各疏水胶体之间靠拢,形 成可见的抗原抗体复合物。
亲水胶体转化为疏水胶体示意图
转化
NaCl
亲水胶体
疏水胶体
可见反应
第二节 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
特异性 比例性 可逆性 阶段性
絮状沉淀试验
凝集反应PPT
1
2
345
67
阴性对照
步骤:
④每管内都加鸡红细胞0.5ml ⑤混匀后放入恒温箱内1.5h,观察结果
1
2
3
4
567
阴性对照
血清稀释倍数:
1:20 1:40 1:40 1:80
1:80 1:160 1:320 1:640 1:160 1:320 1:640 1:1280
方 法:
①拿出七只试管标号; ②用玻璃吸管在每管内都加生理盐水0.5mL;
实验内容
一、试管凝集实验(半定量) 二、玻片检测实验(定性)
实验目的
掌握:直接凝集反应的原理;抗体 效价的判定 熟悉:血型检测方法 了解:凝集反应的应用
一、试管凝集试验
抗原、抗体在试管中反应故名试管凝集 试验,帮助诊断疾病兔细。抗胞鸡抗红体 原鸡理红:细取胞 待检血清倍比稀释后,加入某种 己知抗原,测定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及其 抗体效价。属于半定量试验。 抗体效价的判定:产生明显凝集反应(++)
玻片凝集试验为定性试验方法。 原理:用已知抗体作为诊断血清,与受检颗粒抗原 如菌液或红细胞悬液各加一滴在玻片上混匀,数分 钟后即可用肉眼观察凝集结果,出现颗粒凝集的为 阳性反应。
此法简便、快速,适用于从病人标本中分离得到 的菌种的诊断或分型,还用于红细胞血型的鉴定。
实验器材:
• 酒精、消毒棉棒、采血针、双凹玻片、记号笔、 牙签、废物缸; • ABO、Rh血型诊断试剂。
实验方法:
抗A
抗B
抗D
结果判定:
• 若在玻片凹孔中出现凝集反 应,可见红细胞凝集成团, 即可见到呈红色点状或小片 状凝集块浮起;
• 若无凝集反应出现,红细胞 散在均匀分布于诊断血清中;
实验一抗原抗体反应凝集反应
间接凝集反应
将待测抗原或抗体与相应的抗体或抗原结合,再与载体颗粒结合, 形成可见的凝集块。
间接凝集抑制反应
在间接凝集反应的基础上,加入特异性抗体或抗原,抑制了抗原抗 体结合,从而抑制了凝集现象。
凝集反应的原理
抗原抗体结合
温度和pH值影响
抗原和抗体具有特异性结合的特性, 当抗原和抗体结合后,会形成较大的 复合物,导致颗粒性改变。
03
凝集反应
凝集反应的定义
01
凝集反应是指颗粒性抗原与相应 抗体结合后,在一定条件下,出 现可见的凝集现象。
02
凝集反应是一种免疫学检测方法 ,常用于检测抗原或抗体的存在 ,以及进行抗原抗体的定性或定 量分析。
凝集反应的类型
直接凝集反应
将待测抗原或抗体直接与相应抗体或抗原结合,形成可见的凝集 块。
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
高度特异性
抗原和抗体的结合具有高度的特 异性,这种特异性是由免疫原和
抗体的分子结构所决定的。
可逆性
抗原和抗体的结合是可逆的,当环 境发生变化时,如温度、pH值、 离子浓度等,抗原和抗体可以解离。
动力学特征
抗原和抗体的结合符合动力学特征, 包括速率常数、平衡常数等参数。 这些参数可以用于描述抗原和抗体 的相互作用。
抗原抗体反应的特性
抗原抗体反应具有高度的特异性,能专一地与相应抗原结合 ,因此可用于各种抗原的定性或定量检测、抗体的筛选和鉴 定,细胞表面标志的分析,肿瘤的诊断、鉴别和预后判断等 。
抗原抗体反应的类型
沉淀反应
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在一定条件下出现沉淀现象。沉淀反应可根据是否需要通 电等物理手段来加速其进程,分为单向沉淀和双向沉淀。
对照组
抗原抗体反应凝集反应后,试管 中未出现凝集颗粒,液体呈透明 状。
将待测抗原或抗体与相应的抗体或抗原结合,再与载体颗粒结合, 形成可见的凝集块。
间接凝集抑制反应
在间接凝集反应的基础上,加入特异性抗体或抗原,抑制了抗原抗 体结合,从而抑制了凝集现象。
凝集反应的原理
抗原抗体结合
温度和pH值影响
抗原和抗体具有特异性结合的特性, 当抗原和抗体结合后,会形成较大的 复合物,导致颗粒性改变。
03
凝集反应
凝集反应的定义
01
凝集反应是指颗粒性抗原与相应 抗体结合后,在一定条件下,出 现可见的凝集现象。
02
凝集反应是一种免疫学检测方法 ,常用于检测抗原或抗体的存在 ,以及进行抗原抗体的定性或定 量分析。
凝集反应的类型
直接凝集反应
将待测抗原或抗体直接与相应抗体或抗原结合,形成可见的凝集 块。
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
高度特异性
抗原和抗体的结合具有高度的特 异性,这种特异性是由免疫原和
抗体的分子结构所决定的。
可逆性
抗原和抗体的结合是可逆的,当环 境发生变化时,如温度、pH值、 离子浓度等,抗原和抗体可以解离。
动力学特征
抗原和抗体的结合符合动力学特征, 包括速率常数、平衡常数等参数。 这些参数可以用于描述抗原和抗体 的相互作用。
抗原抗体反应的特性
抗原抗体反应具有高度的特异性,能专一地与相应抗原结合 ,因此可用于各种抗原的定性或定量检测、抗体的筛选和鉴 定,细胞表面标志的分析,肿瘤的诊断、鉴别和预后判断等 。
抗原抗体反应的类型
沉淀反应
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在一定条件下出现沉淀现象。沉淀反应可根据是否需要通 电等物理手段来加速其进程,分为单向沉淀和双向沉淀。
对照组
抗原抗体反应凝集反应后,试管 中未出现凝集颗粒,液体呈透明 状。
《抗原抗体反应》课件
夹心反应
总结词
指抗原和抗体结合后,其复合物可与其 他物质结合,形成夹心结构所引发的反 应。
VS
详细描述
在夹心反应中,抗原和抗体结合后,其复 合物可以与另一种物质结合,形成一种夹 心的结构。这种反应可以显著增加反应的 灵敏度,常用于检测低浓度的抗原。例如 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中,酶标 板上的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再与酶标记的 抗体结合,形成夹心结构。
抗体
指由抗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 球蛋白。
抗原抗体的特性
特异性
抗原和抗体之间的结合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即一种 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发生结合反应。
亲和力
抗原和抗体之间的结合力称为亲和力,亲和力的大 小决定了抗原抗体反应的强弱。
可逆性
抗原抗体结合后形成的复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解 离,即抗原抗体反应具有可逆性。
凝集反应
观察抗原抗体结合后颗粒物的凝集情况,判断反 应结果。
荧光免疫技术
利用荧光物质标记抗体或抗原,通过荧光信号的 强弱判断反应结果。
06
抗原抗体反应的注意事项
实验前的准备
实验材料准备
确保抗原和抗体溶液的浓 度和纯度,选择适当的标 记物如荧光染料、酶等。
实验设备检查
检查实验所需仪器设备, 如离心机、显微镜、酶标 仪等,确保其正常运行。
02
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
抗原抗体的结合力
02
01
03
静电吸引
抗原和抗体带有相反的电荷,通过静电吸引相互结合 。
氢键
抗原和抗体中的极性基团形成氢键,增强结合力。
疏水相互作用
抗原和抗体的非极性基团相互靠近,形成疏水键。
抗原抗体的亲和力
课件:直接凝集试验
实验一 直接凝集反应
一、试管凝集试验
1.实验目的
• 了解抗原抗体反应的现象和条件。 • 学习试管凝集试验的操作与观察结果的方法,了
解其临床意义。 • 掌握血清凝集效价的定义。
2.实验原理
颗粒性抗原在适当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与一定 比例的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出现肉眼可见的凝 集现象,即凝试验敏感性不高,特异性受检抗原不稳 定、易自凝的影响,如果电解质浓度和pH不适当, 也可引起非特异性凝集,出现假阳性。
6.临床应用
• 主要用已知抗原测定受检血清中有无某种特异性 抗体及其含量(效价),以辅助临床诊断疾病或 流行病学研究,如肥达反应。
• 肥达反应抗伤寒沙门菌H凝集价>160才有诊断价 值。急性期、恢复期双份血清效价有4倍以上增长 更有意义。
• 3)1号管加入0.1ml待测血清,混匀,吸取0.5ml混 合液加入2号管,混匀,再吸取0.5ml混合液加入第 3管,依次类推至第6管,弃去0.5ml混合液,第7管 不加。
• 4)各管加入0.5ml已知抗原(伤寒沙门菌H抗原)。
• 5)混匀,37℃孵育4h。
• 6)观察每支试管内抗原的凝集程度,判断待测血 清中抗体的效价。
0.1 0.9
5.结果判断
• 凝集分五级:
– ++++ (100%)抗原全部凝集,液体澄清, 有大片凝集块
– +++ (75%) 大部分凝集,轻度混浊,凝 集块较小
– ++ (50%) 部分凝集,较混浊,凝集块 小
–+
仅少量凝集,液体混浊
–-
不凝集,液体浊度与对照管相
似
• 待测血清抗体的效价——出现明显凝集 (++)的血清最高稀释度。
抗原与不同稀释度的抗体在试管内直接结合而出 现的凝集现象称为试管凝集试验,该方法多用于 半定量试验。
一、试管凝集试验
1.实验目的
• 了解抗原抗体反应的现象和条件。 • 学习试管凝集试验的操作与观察结果的方法,了
解其临床意义。 • 掌握血清凝集效价的定义。
2.实验原理
颗粒性抗原在适当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与一定 比例的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出现肉眼可见的凝 集现象,即凝试验敏感性不高,特异性受检抗原不稳 定、易自凝的影响,如果电解质浓度和pH不适当, 也可引起非特异性凝集,出现假阳性。
6.临床应用
• 主要用已知抗原测定受检血清中有无某种特异性 抗体及其含量(效价),以辅助临床诊断疾病或 流行病学研究,如肥达反应。
• 肥达反应抗伤寒沙门菌H凝集价>160才有诊断价 值。急性期、恢复期双份血清效价有4倍以上增长 更有意义。
• 3)1号管加入0.1ml待测血清,混匀,吸取0.5ml混 合液加入2号管,混匀,再吸取0.5ml混合液加入第 3管,依次类推至第6管,弃去0.5ml混合液,第7管 不加。
• 4)各管加入0.5ml已知抗原(伤寒沙门菌H抗原)。
• 5)混匀,37℃孵育4h。
• 6)观察每支试管内抗原的凝集程度,判断待测血 清中抗体的效价。
0.1 0.9
5.结果判断
• 凝集分五级:
– ++++ (100%)抗原全部凝集,液体澄清, 有大片凝集块
– +++ (75%) 大部分凝集,轻度混浊,凝 集块较小
– ++ (50%) 部分凝集,较混浊,凝集块 小
–+
仅少量凝集,液体混浊
–-
不凝集,液体浊度与对照管相
似
• 待测血清抗体的效价——出现明显凝集 (++)的血清最高稀释度。
抗原与不同稀释度的抗体在试管内直接结合而出 现的凝集现象称为试管凝集试验,该方法多用于 半定量试验。
《抗原抗体反应》课件
免疫测定技术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01
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通过酶标记技术检测样本中微量抗
原或抗体的方法。
免疫荧光技术
02
利用抗原抗体反应标记荧光物质,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荧光信
号,对细胞或组织中的抗原进行定位和定性分析。
免疫印迹技术
03
将抗原抗体反应与电泳技术结合,分离并检测复杂样本中的抗
免疫学领域的发展趋势
免疫疗法
随着免疫疗法的发展,抗原抗体反应在肿瘤、感染等疾病的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免疫预防
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研发新型疫苗,提高预防传染病的效果。
THANKS
感谢观看
亲和力定义
抗原和抗体结合时,它们 之间的亲和力是指它们相 互吸引的强度和稳定性。
亲和力常数
亲和力常数是用来描述抗 原和抗体结合强度的物理 量,其值越大表示结合越 稳定。
亲和力影响因素
亲和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 响,如抗原抗体的结构、 电荷分布、溶剂环境等。
抗原抗体反应的动力学
反应速率
抗原抗体反应的动力学特征包括 反应速率和反应机制。
等。
05
抗原抗体反应的实验操作
抗原抗体的制备
抗原的制备
选择适当的抗原物质,经过适当的处理和纯化,确保抗原的纯度和特异性。
抗体的制备
免疫动物以产生特异性抗体,通过细胞培养或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
抗原抗体的纯化
亲和层析
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特性,通 过亲和层析介质分离纯化抗体。
凝胶过滤层析
利用分子大小差异进行分离,排除杂 质,纯化抗原抗体。
详细描述
当抗原和抗体结合后,由于分子量增 大,可形成肉眼可见的沉淀物。这种 沉淀反应可用于检测抗原或抗体的存 在,如免疫比浊法测定抗原的浓度。
图解抗原抗体反应类型和原理课件
• 抗原决定簇与抗体上 的结合点靠近,互相间
正、负极性消失,亲水 层立即失去。
• 结合力最强,约占总结 合力的50%。
第16页,幻灯片共33页
三、亲水胶体转化为疏水胶体
转化
NaCl
亲水胶体
血清学反应条件下,抗原 抗体均带负电荷,使极化 的水分子在其周围形成水
化层,成为亲水胶体。
疏水胶体
当抗原与抗体结合使表面电荷减 少,水化层变薄,失去亲水性能 ,抗原抗体复合物成为疏水胶体
可见反应
在电解质作用下,中和胶 体粒子表面的电荷,使各 疏水胶体之间靠拢,形成 可见的抗原抗体复合物
第17页,幻灯片共33页
第二节 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
1.特异性
2.比例性 3.可逆性 4.阶段性
第18页,幻灯片共33页
一、 特异性(specificity)
1、概念:一种抗原分子通常只能与其刺激机体后
第13页,幻灯片共33页
二、范德华引力
概念:抗原和抗体相互接近时,各自所携带的原子与原 子、分子与分子由于分子极化作用而出现的引力。
• 结合力的大小与两个相互作 用基团的极化程度的乘积成正
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7次方 成反比。
• 作用大小取决于二者分子
空间构型的互补性
• 作用力最小
第14页,幻灯片共33页
沉淀反应 液相沉淀试验
补体参与 的反应
免疫电泳技术 补体溶血试验
补体结合试验
结果判断 观察凝集现象 同上 同上 观察沉淀,检测浊度 观察扫描沉淀峰、沉淀弧 观察测定溶血现象
同上
第32页,幻灯片共33页
第33页,幻灯片共33页
*抗体:
1、来源(如:R型抗体 > H型抗体)
正、负极性消失,亲水 层立即失去。
• 结合力最强,约占总结 合力的50%。
第16页,幻灯片共33页
三、亲水胶体转化为疏水胶体
转化
NaCl
亲水胶体
血清学反应条件下,抗原 抗体均带负电荷,使极化 的水分子在其周围形成水
化层,成为亲水胶体。
疏水胶体
当抗原与抗体结合使表面电荷减 少,水化层变薄,失去亲水性能 ,抗原抗体复合物成为疏水胶体
可见反应
在电解质作用下,中和胶 体粒子表面的电荷,使各 疏水胶体之间靠拢,形成 可见的抗原抗体复合物
第17页,幻灯片共33页
第二节 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
1.特异性
2.比例性 3.可逆性 4.阶段性
第18页,幻灯片共33页
一、 特异性(specificity)
1、概念:一种抗原分子通常只能与其刺激机体后
第13页,幻灯片共33页
二、范德华引力
概念:抗原和抗体相互接近时,各自所携带的原子与原 子、分子与分子由于分子极化作用而出现的引力。
• 结合力的大小与两个相互作 用基团的极化程度的乘积成正
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7次方 成反比。
• 作用大小取决于二者分子
空间构型的互补性
• 作用力最小
第14页,幻灯片共33页
沉淀反应 液相沉淀试验
补体参与 的反应
免疫电泳技术 补体溶血试验
补体结合试验
结果判断 观察凝集现象 同上 同上 观察沉淀,检测浊度 观察扫描沉淀峰、沉淀弧 观察测定溶血现象
同上
第32页,幻灯片共33页
第33页,幻灯片共33页
*抗体:
1、来源(如:R型抗体 > H型抗体)
《抗原抗体反应原理》课件
免疫应答机制研究
通过研究抗原与抗体的相互作用,深 入了解免疫应答的机制和过程,为疫 苗研发、免疫治疗等提供理论基础。
自身免疫性疾病机制研究
通过对自身抗体与自身抗原的反应进 行研究,揭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 机制,为治疗提供新思路。
免疫细胞功能分析
利用抗原抗体反应检测免疫细胞表面 的抗原标志,分析免疫细胞的功能和 亚型,为免疫学研究提供有力工具。
抗体的纯化
通过一系列分离纯化技术,去除血清中的其 他成分,提高抗体的纯度,常用的方法有离 心、凝胶电泳、亲和层析、离子交换层析等 。
抗原抗体反应的检测方法
沉淀反应
抗原和抗体结合后,在一定条 件下形成肉眼可见的沉淀物, 常用的方法有单向免疫扩散、 双向免疫扩散、对流免疫电泳 等。
凝集反应
抗原和抗体结合后,引起颗粒 性抗原的凝集现象,常用的方 法有直接凝集、间接凝集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抗原抗体的分类
按作用对象分类
外源性抗原和内源性抗原。外源性抗原是指来自机体外部的抗原,如细菌、病 毒等;内源性抗原是指来自机体内部的抗原,如变性或损伤的组织细胞。
按功能分类
完全抗原和半抗原。完全抗原是指具有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的抗原物质,能够 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半抗原是指仅有反应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抗原物质, 不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
影响因素
亲和力受到抗原和抗体分子间的电荷分布、空间构象、结合位点数目以及溶液环 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抗原抗体的特异性
特异性的含义
特异性是指抗原和抗体结合的专一性,即一种抗原只能与相 应的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
决定因素
抗原抗体的特异性是由其分子表面的化学基团决定的,这些 化学基团在空间构象上互补,使得抗原和抗体能精确地结合 在一起。
《凝集反应》课件
特性
抗原抗体反应具有特异性、可逆 性、比例性、阶段性等特点。
凝集反应的类型
直接凝集反应
间接凝集抑制反应
颗粒状抗原与相应抗体直接结合出现 的凝集现象。如玻片凝集试验、试管 凝集试验等。
在间接凝集反应的基础上,加入特异 性抗体,使原有的间接凝集现象受到 抑制。常用于测定激素、抗原等小分 子物质。
间接凝集反应
纳米技术
纳米技术与凝集反应的结合可以实现更精细的样本处理和检 测。纳米材料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可以改善凝集反应 的条件和效果,为凝集反应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在最适pH值下,凝集反应的速 率和程度可能达到最大值。
pH值的改变可能影响分子的构 象和稳定性,从而影响凝集反 应的进行。
Part
04
凝集反应的实验操作与演示
实验前的准备
实验材料
试管、滴管、抗A血清、抗B血清、A型血、B型血、O型血等。
实验设备
显微镜、离心机、恒温水浴箱等。
实验试剂
生理盐水、洗涤液等。
细菌凝集试验可用于鉴定细菌种类、检测抗体水平以及诊断某些传染病 。
常见的细菌凝集试验包括伤寒沙门氏菌的肥达试验和副伤寒甲、乙的副 伤寒沙门氏菌的肥达试验等。
病毒凝集反应的实例
病毒凝集反应是指病毒颗粒与细胞表面 受体结合后,引起细胞聚集的现象。
病毒凝集反应可用于病毒的分离和鉴定 ,例如流感病毒的分离和鉴定。
准确性。
凝集反应的热力学
热力学研究反应的平衡常数、能 量变化和熵变等性质,对于理解 凝集反应的机理和性质非常重要
。
热力学参数如焓变、熵变和吉布 斯自由能变等可以描述反应的能
量变化和平衡状态。
抗原抗体反应具有特异性、可逆 性、比例性、阶段性等特点。
凝集反应的类型
直接凝集反应
间接凝集抑制反应
颗粒状抗原与相应抗体直接结合出现 的凝集现象。如玻片凝集试验、试管 凝集试验等。
在间接凝集反应的基础上,加入特异 性抗体,使原有的间接凝集现象受到 抑制。常用于测定激素、抗原等小分 子物质。
间接凝集反应
纳米技术
纳米技术与凝集反应的结合可以实现更精细的样本处理和检 测。纳米材料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可以改善凝集反应 的条件和效果,为凝集反应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在最适pH值下,凝集反应的速 率和程度可能达到最大值。
pH值的改变可能影响分子的构 象和稳定性,从而影响凝集反 应的进行。
Part
04
凝集反应的实验操作与演示
实验前的准备
实验材料
试管、滴管、抗A血清、抗B血清、A型血、B型血、O型血等。
实验设备
显微镜、离心机、恒温水浴箱等。
实验试剂
生理盐水、洗涤液等。
细菌凝集试验可用于鉴定细菌种类、检测抗体水平以及诊断某些传染病 。
常见的细菌凝集试验包括伤寒沙门氏菌的肥达试验和副伤寒甲、乙的副 伤寒沙门氏菌的肥达试验等。
病毒凝集反应的实例
病毒凝集反应是指病毒颗粒与细胞表面 受体结合后,引起细胞聚集的现象。
病毒凝集反应可用于病毒的分离和鉴定 ,例如流感病毒的分离和鉴定。
准确性。
凝集反应的热力学
热力学研究反应的平衡常数、能 量变化和熵变等性质,对于理解 凝集反应的机理和性质非常重要
。
热力学参数如焓变、熵变和吉布 斯自由能变等可以描述反应的能
量变化和平衡状态。
抗原抗体检测技术ppt课件
目前应用最广的是人O型红细胞和绵羊红细胞。后 者应用更广,因为其来源方便,另外,绵羊红细胞 的表面有大量糖蛋白受体,极易吸附某种抗原物质, 吸附性能好,且大小均匀一致 。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凝集实验是一个定性检测方法,即根据凝 集现象的出现与否判定结果阳性与阴性。
也可以进行半定量检测,即将标本作一系 列对倍稀释后进行反应,以出现阳性反应 的最高稀释度作为滴度。
间接凝集反应中所用与免疫无关的颗粒称为载 体(carrier)。
将抗原(或抗体)吸附或偶联于颗粒表面的过 程称为致敏(sensitization)。
吸附有已知抗原(或抗体)的颗粒称为致敏颗 粒(sensitized particle)。
敏感度比直接凝集反应高2~8倍,适用于各种可 溶性抗原(或抗体)的检测,敏感度也高于沉 淀反应。
环境条件
电解质
抗原抗体结合后由亲水胶体变为疏水胶体,易受电 解质影响。
若无电解质存在,则不出现可见反应。 但如果电解质浓度过高,则会出现非特异性蛋白质
沉淀,即盐析。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凝集反应的类型
直接凝集反应
颗粒性抗原在适当电解质参与下,直接与相应 抗体结合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成为直接 凝集实验(direct agglutination test)。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凝集实验是一个定性检测方法,即根据凝 集现象的出现与否判定结果阳性与阴性。
也可以进行半定量检测,即将标本作一系 列对倍稀释后进行反应,以出现阳性反应 的最高稀释度作为滴度。
间接凝集反应中所用与免疫无关的颗粒称为载 体(carrier)。
将抗原(或抗体)吸附或偶联于颗粒表面的过 程称为致敏(sensitization)。
吸附有已知抗原(或抗体)的颗粒称为致敏颗 粒(sensitized particle)。
敏感度比直接凝集反应高2~8倍,适用于各种可 溶性抗原(或抗体)的检测,敏感度也高于沉 淀反应。
环境条件
电解质
抗原抗体结合后由亲水胶体变为疏水胶体,易受电 解质影响。
若无电解质存在,则不出现可见反应。 但如果电解质浓度过高,则会出现非特异性蛋白质
沉淀,即盐析。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凝集反应的类型
直接凝集反应
颗粒性抗原在适当电解质参与下,直接与相应 抗体结合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成为直接 凝集实验(direct agglutination tes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原理
机体受某些抗原刺激后产生“不完全抗体”, 其与相应抗原结合后不出现可见的凝集现象, 但能封闭抗原决定簇,使其不能再与完全抗体 结合。
•类型
西南民族2大2 学
协同凝集试验
• 原理
SPA能与血清中的IgG类抗体的Fc段非特异 性结合,而两个Fab段暴露在葡萄球菌菌体表 面,仍然保持正常的抗体活性,与特异性抗 原相遇时,能出现特异的凝集现象。
+
特异 结合
NS
用抗原致敏载体及
相应抗体作为诊断
试剂,用于检测标
本中是否存在与致
敏载体相同的抗原。
间接凝集抑制试验
抗 原 抗 体 复 合 物
致敏颗粒 无凝集颗
粒为阳性
西南民族2大0 学
待测抗原
已知抗体
+
无结合
NS
间接凝集抑制试验
有凝集颗
粒为阴性
抗 原 抗 体 分 散 致敏颗粒
西南民族2大1 学
抗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
西南民族大3 学
抗原抗体结合力
抗原和抗体的结合虽然是互补性,非共价 键,特异性结合,抗原与抗体这种弱的结 合力涉及下列几种分子间的作用力。
l. 静电引力 2.范德华引力
3.氢键结合力 4.疏水作用力
西南民族大4 学
西南民族大5 学
亲水胶体转化为疏水胶体示意图
转化
NaCl
亲水胶体
疏水胶体
可见反应
因素的影响。
西南民族1大3 学
第四节 抗原抗体类型
1.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所产生的沉淀反应 2.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所发生的凝集反应 3.抗原抗体结合后激活补体所致的细胞溶解反应 4.细菌外毒素或病毒与相应抗体结合所致的中和反应
5.免疫标记的抗原抗体反应。
西南民族1大4 学
凝集反应
类型: ★直接凝集反应 ★间接凝集反应 ★间接凝集抑制试验 ★协同凝集试验
但是,当抗原或抗体为单价,不管抗 原与抗体的量比关系是否合适,均不 能出现可见反应现象。
西南民族1大0 学
西南民族大11 学
抗体
一
混
、
有
抗
SPAg
原
抗
体
结
合
抗体-SPAg
抗体-SPAg
二
分
、
离
分
剂
离
抗
体
抗体
可逆性示意图
西南民族1大2 学
抗原抗体反应影响因素
1.抗原、抗体的自身因素的影响; 2.电解质、酸碱度、温度及时间等实验环境
西南民族1大5 学
直接凝集试验:颗粒性抗原在有电解 质的参与下,直接与相应抗体结合出
现的凝集1现象.凝。 集反应
西南民族1大6 学
间接凝集试验:用人工方法将可溶性抗原(或 抗体)吸附或偶联于载体上,使之成为致敏 载体颗粒,再与相应抗体(或抗原)作用, 在适宜电解质的参与下,出现的凝集现象。
西南民族1大7 学
载体 可溶性抗原
用特异性抗 原致敏载体, 检测标本中 的相应抗体 的方法。
致敏 待测抗体
致 敏 颗 粒
NS
凝 集 颗 粒
西南民族1大8 学
载体
已知抗体
+
致敏
用特异性抗
体致敏载体,
凝 集
检测标本中
颗 粒
的相应抗原
的方法。
致 敏 颗 粒
NS
待测抗原
反向间接凝集试验 西南民族1大9 学
待测抗原
已知抗体
钟
西南民族2大6 学
西南民族2大3 学
原理图
混 合
SPA
IgG
SPA- IgG
SPA- IgG待测抗原 凝集颗粒
待测抗原
西南民族2大4 学
实验材料
1.待测血清样品 2.CRP乳胶试剂 3.反应玻片 4.50ul加样枪
西南民族2大5 学
实验方法
➢ 1.反应玻片上滴加稀释血清样品50ul ➢2.滴加CRP乳胶试剂一滴,轻轻摇动5分
西南民族大6 学
抗原抗体反特点 特异性 比例性 可逆性 敏感性
西南民族大7 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特异性示意图
西南民族大8 学
比例性示意图
抗体过量 比例合适 抗原过量
抗 体 沉 淀 的 量
前带 等价带
后带
抗原的量
西南民族大9 学
抗原抗体反应比例性的机制,可用网 格学说加以说明。因为天然抗原大多 是多价的,抗体至少为两价,当抗原 与抗体在等价带结合时,相互交叉连 接成具有立体结构的网格状复合体, 形成肉眼可见的沉淀物。当抗原或抗 体过剩时,由于过剩方的结合价得不 到饱和,只能形成小网格复合物。
抗原抗体反应
免疫学
西南民族1大学
抗原抗体反应
• 抗原与相应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反应称为 抗原抗体反应(antigen-antibody reaction)。
西南民族大2 学
抗原抗体反应原理
抗原抗体结合反应是抗原决定簇和抗体分子 超变区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种分子表面的 特异的可逆的弱结合力。这些弱结合力只能 在极短距离内才能发生效应。
机体受某些抗原刺激后产生“不完全抗体”, 其与相应抗原结合后不出现可见的凝集现象, 但能封闭抗原决定簇,使其不能再与完全抗体 结合。
•类型
西南民族2大2 学
协同凝集试验
• 原理
SPA能与血清中的IgG类抗体的Fc段非特异 性结合,而两个Fab段暴露在葡萄球菌菌体表 面,仍然保持正常的抗体活性,与特异性抗 原相遇时,能出现特异的凝集现象。
+
特异 结合
NS
用抗原致敏载体及
相应抗体作为诊断
试剂,用于检测标
本中是否存在与致
敏载体相同的抗原。
间接凝集抑制试验
抗 原 抗 体 复 合 物
致敏颗粒 无凝集颗
粒为阳性
西南民族2大0 学
待测抗原
已知抗体
+
无结合
NS
间接凝集抑制试验
有凝集颗
粒为阴性
抗 原 抗 体 分 散 致敏颗粒
西南民族2大1 学
抗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
西南民族大3 学
抗原抗体结合力
抗原和抗体的结合虽然是互补性,非共价 键,特异性结合,抗原与抗体这种弱的结 合力涉及下列几种分子间的作用力。
l. 静电引力 2.范德华引力
3.氢键结合力 4.疏水作用力
西南民族大4 学
西南民族大5 学
亲水胶体转化为疏水胶体示意图
转化
NaCl
亲水胶体
疏水胶体
可见反应
因素的影响。
西南民族1大3 学
第四节 抗原抗体类型
1.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所产生的沉淀反应 2.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所发生的凝集反应 3.抗原抗体结合后激活补体所致的细胞溶解反应 4.细菌外毒素或病毒与相应抗体结合所致的中和反应
5.免疫标记的抗原抗体反应。
西南民族1大4 学
凝集反应
类型: ★直接凝集反应 ★间接凝集反应 ★间接凝集抑制试验 ★协同凝集试验
但是,当抗原或抗体为单价,不管抗 原与抗体的量比关系是否合适,均不 能出现可见反应现象。
西南民族1大0 学
西南民族大11 学
抗体
一
混
、
有
抗
SPAg
原
抗
体
结
合
抗体-SPAg
抗体-SPAg
二
分
、
离
分
剂
离
抗
体
抗体
可逆性示意图
西南民族1大2 学
抗原抗体反应影响因素
1.抗原、抗体的自身因素的影响; 2.电解质、酸碱度、温度及时间等实验环境
西南民族1大5 学
直接凝集试验:颗粒性抗原在有电解 质的参与下,直接与相应抗体结合出
现的凝集1现象.凝。 集反应
西南民族1大6 学
间接凝集试验:用人工方法将可溶性抗原(或 抗体)吸附或偶联于载体上,使之成为致敏 载体颗粒,再与相应抗体(或抗原)作用, 在适宜电解质的参与下,出现的凝集现象。
西南民族1大7 学
载体 可溶性抗原
用特异性抗 原致敏载体, 检测标本中 的相应抗体 的方法。
致敏 待测抗体
致 敏 颗 粒
NS
凝 集 颗 粒
西南民族1大8 学
载体
已知抗体
+
致敏
用特异性抗
体致敏载体,
凝 集
检测标本中
颗 粒
的相应抗原
的方法。
致 敏 颗 粒
NS
待测抗原
反向间接凝集试验 西南民族1大9 学
待测抗原
已知抗体
钟
西南民族2大6 学
西南民族2大3 学
原理图
混 合
SPA
IgG
SPA- IgG
SPA- IgG待测抗原 凝集颗粒
待测抗原
西南民族2大4 学
实验材料
1.待测血清样品 2.CRP乳胶试剂 3.反应玻片 4.50ul加样枪
西南民族2大5 学
实验方法
➢ 1.反应玻片上滴加稀释血清样品50ul ➢2.滴加CRP乳胶试剂一滴,轻轻摇动5分
西南民族大6 学
抗原抗体反特点 特异性 比例性 可逆性 敏感性
西南民族大7 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特异性示意图
西南民族大8 学
比例性示意图
抗体过量 比例合适 抗原过量
抗 体 沉 淀 的 量
前带 等价带
后带
抗原的量
西南民族大9 学
抗原抗体反应比例性的机制,可用网 格学说加以说明。因为天然抗原大多 是多价的,抗体至少为两价,当抗原 与抗体在等价带结合时,相互交叉连 接成具有立体结构的网格状复合体, 形成肉眼可见的沉淀物。当抗原或抗 体过剩时,由于过剩方的结合价得不 到饱和,只能形成小网格复合物。
抗原抗体反应
免疫学
西南民族1大学
抗原抗体反应
• 抗原与相应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反应称为 抗原抗体反应(antigen-antibody reaction)。
西南民族大2 学
抗原抗体反应原理
抗原抗体结合反应是抗原决定簇和抗体分子 超变区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种分子表面的 特异的可逆的弱结合力。这些弱结合力只能 在极短距离内才能发生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