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第一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二)(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第一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二)(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余数的概念和含义。

2.能够使用竖式计算出有余数的除法。

3.能够灵活运用余数和整除判定做解题。

二、教学重点
1.理解余数的概念和含义。

2.竖式计算出有余数的除法。

三、教学难点
1.灵活运用余数和整除判定做解题。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口头提问,让学生回忆上一课学到的有余数的除法,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即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 案例演示
教师给出一组有余数的除法,引导学生一步步完成竖式计算。

在演示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讲解余数的概念和含义,以及如何判断除数和被除数的关系。

3. 学生互动
教师出示几道小题,让学生自己计算,并用竖式表示出来。

在学生完成后,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并询问学生如何通过余数和整除判定来判断除数和被除数的关系。

4. 练习
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自己完成,检测学生掌握的情况,并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5. 课堂小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余数的概念和判断除数和被除数的方法。

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多加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难点在于如何灵活运用余数和整除判定做解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强调了这一点,并给学生多提供了一些练习题,以检测学生的掌握程度。

同时,在课程设计的时候,我也注意到了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在一些环节中让学生自己完成计算,并及时检查和讲解差错。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认为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这个知识点有了更深的理解,并能够正确地运用到实际计算中去。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苏教版二班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精选2篇)苏教版二班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篇1有余数的除法教学目标1.使同学在把若干物体平均分的活动中熟悉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依据平均分有剩余的活动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正确读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3.通过操作、思维、语言的有机结合,培育同学观看、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力量。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难[1]点重点: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

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资源小棒、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摆一摆。

用8根小棒摆正方形,可以摆几个正方形?(两个小正方形或一个大正方形。

)2.说说你是怎样摆的?8根小棒,每4根一摆,可以摆2个小正方形。

8根小棒,每8根一摆,可以摆1个大正方形。

3.列式计算。

摆两个小正方形:8÷4=2(个)8表示什么?4呢?2呢?摆一个大正方形:8÷8=1(个)二、探究新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在与数字打交道,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不信,你瞧!(一)提出问题。

1.在学校组织的科技学问竞赛中,豆豆和小伴侣齐心协力,赢得了冠军。

老师奖给豆豆10枝铅笔,豆豆想:这10枝铅笔可不是靠我一个人得来的,我要分给大家,让大家和我一起共享成功的喜悦。

可是,怎样分才合理呢?2.同学自由发表看法,师引导统一熟悉:每人分得同样多。

3.想一想: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怎样分?(每人分2枝、每人分3枝、每人分4枝……)每人分2枝,可以分给几人呢?每人分3枝,可以分给几人呢?每人分4枝呢?……让我们来分一分!(二)探究新知。

1.分一分。

(出示记录表)每人分几枝分给几人还剩几枝2 3456(1)指导操作。

10枝铅笔每人分2枝,可以分给几人呢?请一小组上台示范分一分。

分后问:10枝铅笔每人分2枝后有没有剩余?师生共同在表格中记录结果。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一. 教材分析《有余数的除法》是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理解除法中的余数,以及学会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的加减法,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基础。

但他们在理解有余数的除法上还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除法的计算法则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和练习来熟练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知道除法中的商和余数。

2.让学生学会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并能熟练运用。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除法中的余数,以及学会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有余数的除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有关有余数的除法的教学课件,包括实例和操作。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有关有余数的除法的实际问题,用于课堂练习和巩固。

3.学具:准备一些小棒、卡片等学具,用于学生的实际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如“小华有11个糖果,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他的4个朋友,每个朋友可以分到几个糖果,还剩几个糖果?”来引入有余数的除法。

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出除法中的商和余数。

2.呈现(10分钟)通过教学课件,展示有余数的除法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和理解。

同时,讲解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计算法则。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计算和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有余数的除法(17)-苏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有余数的除法(17)-苏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有余数的除法(17)苏教版教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有余数的除法(17)苏教版一、教学内容1. 引入: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初步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例如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

2. 学习除法算式: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例如分苹果、分糖果等,理解除法算式的组成和含义。

3. 学习有余数的除法: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并理解余数的概念。

4. 除法算式的读写: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地读写除法算式,包括整除和有余数的除法。

5. 除法算式的计算:引导学生通过实物操作、计数器或纸笔计算等方式,学习除法算式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包括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除法算式的组成和含义。

3. 学生能够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并理解余数的概念。

4. 学生能够正确地读写除法算式,包括整除和有余数的除法。

5. 学生能够通过实物操作、计数器或纸笔计算等方式,正确地计算除法算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除法算式的组成和含义。

3. 学生能够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并理解余数的概念。

4. 学生能够正确地读写除法算式。

5. 学生能够通过实物操作、计数器或纸笔计算等方式,正确地计算除法算式。

难点:1. 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的理解和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1. PPT或黑板。

2. 苹果、糖果等实物。

3. 计数器。

学具:1. 练习本。

2. 笔。

3. 苹果、糖果等实物。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分苹果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例如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

2. 学习除法算式:通过分糖果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学习除法算式的组成和含义。

3. 学习有余数的除法: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并理解余数的概念。

4. 除法算式的读写: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地读写除法算式,包括整除和有余数的除法。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有余数的除法》2-苏教版(2023秋)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有余数的除法》2-苏教版(2023秋)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有余数的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五、教学反思
在《有余数的除法》这一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几个值得反思的地方。首先,学生在理解有余数的概念上存在一定难度。在课堂上,我通过分苹果的例子引入有余数的除法,但发现部分学生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仍然难以理解为什么会有余数,以及如何处理余数。针对这一点,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直观的教具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有余数的产生和计算过程。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有余数的除法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有余数的除法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有余数的除法》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物品不能平均分配的情况?”比如,我们有8个糖果,想要平均分给3个朋友,该怎么分呢?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有余数的除法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有余数的除法(12)-苏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有余数的除法(12)-苏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有余数的除法(12)苏教版教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有余数的除法(12)苏教版一、教学内容1.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 学会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如分配物品等。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并掌握其计算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掌握其计算方法。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等。

2. 学具:练习本、笔、算盘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出示一些实际情况,如分配物品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除法解决问题。

2. 知识点讲解:教师通过示例,讲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例题讲解:教师讲解一些有关有余数的除法的例题,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解答,巩固知识点。

4. 随堂练习:教师布置一些有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5.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 除数 = 商余数七、作业设计23 ÷ 4 =32 ÷ 5 =47 ÷ 7 =(1)小明有30个糖果,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他的5个朋友,每个朋友可以分到几个糖果?(2)老师有54本书,她想把它们平均分给9个学生,每个学生可以分到几本书?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进一步学习除法的性质和规律,如除法的交换律、结合律等,提高其数学思维能力。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有余数除法的认识1、教学内容:第1、2页例1、例2,第3页的“想想做做”2、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及余数的含义。

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能正确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能正确读写有余数除法的算式。

(2)使学生在认识有余数除法的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观察、操作、交流等经验,感受除法意义的扩展过程,进一步发展初步的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等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与他人合作的意愿,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

重点:理解有余数的除法及余数的含义。

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能正确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能正确读写有余数除法的算式。

难点:感受除法意义的扩展过程,进一步发展初步的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等能力。

3、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上学期的学习,我们知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把一些物体平均分”。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1)10支铅笔,每人分2支,可以分给几人?用小棒代替铅笔分一分。

交流:可以分给几人?把结果填在表格里,并说明没有剩余情况的填写方法。

(2)10支铅笔,每人分3支,结果又是怎样?动手分一分,试着把结果填在书上的表格里。

(3)组织反馈:你是怎样分的?(指名演示操作),提问:分给2个人后,分掉了几支?还剩几支?剩下的4支还够分吗?分给3人后,分掉3人后,分掉了几支,还剩几支?还能继续分吗?指名说说:10支铅笔,每人分3支,可以分给3个人,还剩1支。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4)10支铅笔每人分4支、5支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学生动手操作、填一填。

谁来展示你分铅笔的过程?继续指名演示“每人分4支,每人分5支”的情况,并填写表格并核对。

(4)请小朋友观察每次平均分的结果,可能出现哪两种情况?(师小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有时能正好分完,有时会有剩余。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有余数除法》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有余数除法》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有余数除法》一、教学目标1.理解除法有余数的概念。

2.能够完成余数的求法及判断。

3.能够将一些实际问题转换为求余数的算式进行计算。

二、教学重点1.除法有余数的概念。

2.余数的计算方法与判断方法。

三、教学难点1.如何将实际问题转换为求余数的算式进行计算。

四、教学内容及方法1. 教学内容1.了解有余数除法的概念。

2.学习余数的求法。

3.培养学生对于实际问题进行转换的能力。

2. 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与学生互动相结合的教学法。

2.手拿物品和画图法进行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1. 思维导入教师拿一袋糖果向学生展示,让学生一排站成N个小组,将糖果平均分成N份,找到多出来的部分。

同时让学生想一想,如果再增加一个小组会怎么样?2. 概念讲解教师向学生解释什么是“余数”,让学生理解余数即为除不尽后留下的那些物品的数量。

同时教师还要向学生解释如何用数学语言表达出余数。

3. 余数求法1.教师为学生讲解如何求出一般算式中的余数,并让学生进行练习。

2.教师示范如何使用长除法求解一般算式中的余数,引导学生完成练习。

4. 实际问题求余数1.教师讲解如何用除数、被除数和余数表达实际问题,并进行示范。

2.教师为学生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他们尝试将问题转换为求余数的算式进行计算。

5. 小结讲解教师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并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同时,让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六、课堂练习将以下两个问题转换成求余数的算式。

1.一个小组有12个学生,现在要平均分到3个组中,每组是多少人?多出来的是几个学生?2.在一个春节晚会上,主持人用5条彩带分别把来宾分成5个小组,并且每组的人数是25人。

这样一来,来宾刚好如数分组,剩下了5根彩带。

这时来了5个新人,如果要再把他们分成5个小组,并且每组人数相同,则每组还能有多少个人?多出来几个人?七、课后作业1.仔细复习今天的学习内容,并回答课堂上的问题。

2.认真完成课后给出的习题,并及时批改。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数学教案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数学教案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數學教案設計标题: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的除法概念,理解余数和商的含义。

2. 能够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有余数的除法概念,理解余数和商的含义。

难点: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故事或实例引入有余数的除法,如“小明分苹果,每个小朋友分3个,最后还剩下2个”,引发学生思考如何用算式表示这种情况。

(二)新课讲解
1. 概念讲解:介绍有余数的除法,强调在进行除法运算时,如果不能整除,就会出现余数。

例如:17÷5=3...2,其中3是商,2是余数。

2. 举例说明: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有余数的除法。

(三)课堂练习
设计一些有余数的除法题目,让学生进行计算,并解释他们的答案。

(四)总结提升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强调有余数的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作业布置
布置一些相关的习题,以巩固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反馈,以便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有余数的除法4-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有余数的除法4-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有余数的除法4苏教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中的"有余数的除法"一节。

我们将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来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运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运算方法。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 教学重点: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2. 学具:练习本、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想请大家帮我解决一个问题,我有10个苹果,我想把它们平均分给我的5个朋友,每个朋友可以分到几个苹果?还有几个苹果是剩下的?2. 例题讲解:现在请大家看大屏幕,这里有一个类似的例题,23除以5,请大家和我一起计算,看看结果是多少?3. 随堂练习:请大家用练习本,计算25除以4的结果。

六、板书设计:1. 除法的基本概念2. 有余数的除法的运算方法七、作业设计:1. 请同学们回家后,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比如:你有12个糖果,你想把它们平均分给你的3个朋友,每个朋友可以分到几个糖果?还有几个糖果是剩下的?2. 请同学们完成练习册上的第8页,做到第10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除法的基本概念,掌握了有余数的除法的运算方法。

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拓展,学习除法的其他相关知识,比如:除法的性质、除法的运算规律等。

希望大家能够在课后好好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除法是数学中的基本运算之一,它涉及到将被除数分成若干等份的过程。

在教学中,我需要确保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包括除数、被除数、商和余数。

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我会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除法运算的结果,即商和余数的关系。

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认识教案苏教版3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认识教案苏教版3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认识教案苏教版3篇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认识教案苏教版1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分析教学目标:、使学生在把若干物体平均分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活动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

教学重点: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一激情导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那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吧?请看屏幕,这里有一些彩色的五角星,你们可以任意说出其中一个五角星的号码?老师不看屏幕就能猜出它是什么颜色?不信,谁来试试?生:………师:神奇吧?你们想不想学到这个本领?(生齐答:想。

)师:学了今天的新知识,你们就学到这个本领了。

好,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数学堂-------《有余数的除法》。

我们先从分东西开始吧……二、新授:师:请看这里有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几盘?生:可以摆3盘。

质疑: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6÷2=3(盘)2.质疑:结合草莓图谁来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3盘。

)在这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你们还记得吗?看来大家对之前学过的知识掌握的非常不错,我来出一道稍难一点的:(出示)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生:比刚才多了1个草莓,是7个草莓。

(1)如果有7个草莓,还是每2个摆一盘,你还会摆吗?带着问题请看今天的第一个学习任务:用学具按要求摆一摆。

你发现了什么?2用算式表示分草莓的过程。

3剩下的草莓在算式中怎么表示?(2)接下来,咱们就小组讨论一下,用你们的学具按要求来摆一摆,看哪个组的同学摆得快又对。

我们请一个组的同学上台展示一下你们组是怎样摆的?用老师的草莓摆(出示7个草莓,摆好的图)(3)质疑: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两次摆的有什么不同?(生:上面的6个草莓正好摆完,7个的草莓没有摆完,有剩余。

)师:我们把这种有剩余的除法就叫有余数的除法,那剩余的这个数就是----余数。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优秀15篇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优秀15篇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优秀15篇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教材第60页例1及第61页例2。

教学目标: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任务卡片、课件、小棒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情境导入1、口算并说出口诀。

18÷2=30÷6=49÷7=2、说出算式里各数的名称,算式的读法和算式的意义15÷5=33、情境导入(1)同学们,你们真聪明!还有一些小同学,他们也很聪明,你们看,他们学得多认真啊!请你仔细观察这张照片,说一说这些同学在做什么呢?(摆图形)(2)用11根小棒摆出下面的图形,各能摆几个?我们也来摆一摆吧!(3)学生利用11根小棒拼摆图形后汇报结果。

用11根小棒,每()根摆成一个()形,摆了()个,还剩()根。

(4)质疑:根据我们刚才摆的图形,你有什么发现吗?生:摆完图形后小棒都有剩余。

摆的图形不同,剩余小棒的根数不相同。

4、揭示课题你们真是一群爱思考的孩子,是啊,在刚才的操作过程中产生了剩余,恰如我们平常分东西,有时候正好平均分完,有时候不能正好分完,剩下的又不够再分,剩下不够再分的数,在数学中,我们叫它余数,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

二、动手操作,探求新知(一)动手操作探究意义。

教学例11、.复习表内除法的意义出示图片:有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怎么摆?(1)看一看,你知道了什么?收集数学信息。

(2)请同学们拿出6根小棒代表6个草莓,摆一摆,然后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有余数的除法-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有余数的除法-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 有余数的除法苏教版我今天要分享的教案是我为二年级下册的学生准备的,主题是“有余数的除法”,使用的教材是苏教版。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第四单元中的第7条,也就是“有余数的除法”。

学生需要理解除法的概念,并且能够处理有余数的情况。

二、教学目标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理解有余数的除法是什么意思,并且能够自己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今天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包括除数、被除数、商和余数。

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有余数的情况,并且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准备了一些卡片,上面写着不同的除法题目,还有一些纸和笔,供学生做练习用。

五、教学过程我会用一些实物来引入除法的概念,比如我会拿出6个苹果,然后问学生,如果我们把这些苹果平均分给3个人,每个人会得到几个?学生会发现,每个人会得到2个苹果,而且还会剩下2个苹果。

这个剩下的2个苹果,就是有余数的除法。

然后,我会给学生一些卡片,让他们自己进行除法的计算。

我会引导学生理解,除法就是要把被除数分成若干个等于除数的部分,商就是分成的部分的数量,余数就是分完之后剩下的部分。

六、板书设计我会在黑板上写出一个除法的基本式子,比如6÷3=2……0,然后我会用这个式子来解释有余数的除法,比如9÷3=3……0。

七、作业设计我会给学生留一些练习题,让他们自己进行除法的计算,并且找出其中的商和余数。

比如,7÷3=2……1,8÷4=2……0,9÷5=1……4。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发现学生对除法的基本概念有了理解,但是他们对于有余数的除法还需要更多的练习。

在课后,我会给学生更多的练习题,让他们加强对有余数的除法的理解。

同时,我也会引导学生思考,有余数的除法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应用,让学生能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这就是我今天的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一有余数的除法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一有余数的除法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一有余数的除法(苏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掌握有余数的除法运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习惯。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包括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 难点:正确处理余数,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除法运算卡片、实物模型。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有余数的除法实例,引发学生思考。

2. 新课讲解:介绍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通过实物模型演示有余数的除法运算过程。

3. 案例分析:分析PPT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4. 动手操作:学生分组操作教具,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运算。

5. 课堂练习: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包括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典型例题的演示。

作业设计1. 基础题:进行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运算练习。

2. 提高题: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有余数的除法运算。

3. 思考题:探讨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应包括教学内容的回顾、学生反应的分析、教学方法的评价以及对今后教学的改进建议。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兴趣,建立新旧知识联系的重要步骤。

在本节课中,可以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妈妈买了12个苹果,要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能分到几个苹果?还会剩下几个苹果?”这样的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使他们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

2. 新课讲解新课讲解是传授新知识的关键环节。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有余数的除法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有余数的除法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有余数的除法教学目标1.理解除法有余数的概念;2.掌握竖式除法、列竖式法除法带余数的计算方法;3.能够运用竖式除法、列竖式法除法解决实际生活问题;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除法有余数的概念;2.掌握竖式除法、列竖式法除法带余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竖式除法、列竖式法除法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引入通过白板演示板书图和生活中的案例来引入有余数的除法。

【板书】÷的意思和表示法【举例】通过老师的问题和学生的回答来了解有余数的概念。

•小明有20元,他想买5本书,每本4元。

问他能不能买到5本书,每本都付得出钱?学生回答:不能,因为20÷5=4,每本书必须付4元,剩下的钱不够买第5本书。

•学生自编问题。

二、探究通过竖式除法来探究如何计算带有余数的除法题目。

【板书】竖式除法的意义和方法1.让学生自主推进竖式除法的方法;2.让学生解决竖式除法的例题。

【例题】•8÷3=?•23÷4=?•46÷5=?三、拓展通过列竖式法看怎样计算含有余数的除法。

【板书】列竖式法的意义和方法1.让学生体验列竖式法除法的方法;2.让学生解决列竖式法除法的例题。

【例题】•5÷3=?•14÷4=?•39÷5=?四、应用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运用上所学知识。

【例题】•一箱汽水有24瓶,如果今天有93名同学要喝,请问每位同学最多能喝几瓶?过程自行解释。

•小明花20元买的糖果共30颗,他要分给他的4位小伙伴,请问每人能获得几颗糖果?过程自行解释。

•学生自编问题。

五、总结1.回顾学习竖式除法、列竖式法除法的知识;2.总结成果。

六、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2.思考自己的生活中有哪些实际问题可以用到竖式除法、列竖式法除法,自己编写一个题目并解答。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大纲设计合理,学生也表现出良好的学习状态和自主性。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有余数的除法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有余数的除法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有余数的除法一、教学目标1.理解除法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掌握在数字范围内,带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3.通过练习,熟练掌握带余数的除法计算方法。

二、教学重点1.带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2.小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带余数除法概念的理解;2.小学生的计算精力和注意力容易疲劳,如何才能让学生保持注意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教师通过板书、图片或生活中的例子,引入除法的概念,让学生了解除法的意义和应用场景。

并对比加法和减法,引出除法的运算规律。

2. 分类讨论教师将除法分为整除和有余数两类,通过讲解现实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整除和有余数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异。

3. 讲解计算方法教师讲解带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掌握除数、被除数、商、余数的概念,了解计算步骤和注意事项。

然后,给学生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自主练习掌握计算方法。

4. 练习巩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的练习,指导学生利用计算方法完成一些带余数的除法练习题,加深学生对带余数除法的理解,熟练掌握计算方法。

5. 拓展应用教师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的概念,以及小数和带余数除法的联系。

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数的计算和练习,巩固学生的计算能力。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掌握了除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律,理解了带余数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同时,学生通过练习,提高了计算能力。

六、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有余数除法的课后练习题,让学生自主完成并检查。

并要求学生查看课本相关知识点,增强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的讲解深入浅出,师生互动频繁,学生兴趣高涨,整节课的教学氛围十分活跃。

但是,练习环节的时间需要把握好,要避免学生在疲劳状态下进行计算,影响练习效果。

同时,课后作业的要求也要详细明确,让学生正确复习相关知识点。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是学生理解整除的意义,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2、过程与方法:经历由生活经验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通过操作、观察、讨论,掌握有余数的除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理解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2、难点:经历生活经验和数学问题的联系过程,加深理解有余数除法的除法。

三、教学方法探究法、引导法、讲解法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 、旧知铺垫(一) 平均分1. 将12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几?(1) 学生独立列式,明确平均分用除法计算。

列式为:12—4=?(2) 学生自主解答,说一说你用的哪句口诀?三四十二12-4=32.3 个为一份,可以把24 平均分成几份?(1) 学生独立列式,明确平均分用除法计算。

列式为:24+ 3二?(2)学生自主解答,说一说你用的哪句口诀?三八二十四24-3=8(二) 揭示课题师:平均分的情况我们都已经掌握,今天我们就来探索一种特殊情况:有余数的除法。

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一)(一)分苹果1. 提问:把12 个苹果,每4 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1) 学生用纸片代替苹果分一分,发现:正好分了3盘。

(2) 用除法算式表示:12—4=3(盘)。

(3) 师总结:像这种刚好分完的情况叫做平均分2. 提问:如果每5个苹果放一盘,结果会是怎么样呢?学生用纸片分一分,发现:放了2盘还剩了2个3. 师:生活中,有很多这种不能平均分的情况比如说:2个人分5块糖,3个人分10个苹果……(二)分纸鹤1. 出示题目:将30 只纸鹤,用线串起来,你会串吗?2. 学生用纸片代替纸鹤,串一串。

3. 学生汇报,说一说,你是怎么串的?4. 教师出示教材36 页的第一种方法。

(1) 学生说一说,他是怎么穿的?每6 只穿一串,穿了5 串。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有余数的除法丨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有余数的除法丨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 有余数的除法丨苏教版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让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方法,理解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能正确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计算。

同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有余数的除法。

具体内容包括:1. 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2. 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3. 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4. 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理解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难点:正确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黑板、粉笔学具:练习本、铅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有余数的除法。

2. 新课导入:讲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让学生了解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 案例分析: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4. 实践操作: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2. 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3. 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4. 解决实际问题作业设计1. 练习本上的习题2. 家长签字确认课后反思教学过程1. 导入情境创设: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为例,如分糖果,引入除法中产生余数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提出:提出问题,例如“如果有12颗糖果要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得到几颗糖果?还会剩下几颗糖果?”让学生尝试解答,引出有余数的除法。

2. 新课导入概念讲解:介绍有余数的除法的定义,包括除数、被除数、商和余数的概念。

关系阐述:通过具体的例子,如“12除以5等于2余2”,讲解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即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3. 案例分析例题展示:通过几个典型的例题,展示有余数的除法计算过程,强调每一步的注意事项。

4. 实践操作个人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小组合作:分组让学生互相检查练习,通过合作学习发现和解决问题。

错误分析:针对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常见错误进行讲解,分析错误原因,给出正确解法。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有余数的除法》是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的一单元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运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并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除法的概念和基本的除法运算。

但是对于有余数的除法,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的除法运算方法,并通过适当的练习,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含义,掌握有余数的除法运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能够自主探索和发现有余数除法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含义,掌握有余数的除法运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规律,并能够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和理解有余数的除法。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有余数除法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知识。

3.教学工具:准备一些教学工具,如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引出有余数的除法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提问:“如果你有5个苹果,你想平均分给3个朋友,每个人可以分到几个苹果,还剩下几个苹果?”让学生思考和回答。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具体的例题,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二)(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二)(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教案: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二)——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有余数的除法题目。

2. 培养学生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有余数的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解决有余数的除法问题的一般步骤。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正确处理余数,解决有余数的除法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卡片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PPT展示一些有余数的除法题目,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提问: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什么是有余数的除法吗?怎样计算有余数的除法题目呢?2. 讲解新课讲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及计算方法,通过PPT展示例题,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并掌握计算方法。

讲解有余数的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PPT展示实际问题的例子,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

讲解解决有余数的除法问题的一般步骤,通过PPT展示解题步骤,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余数。

3. 练习巩固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指导学生正确计算有余数的除法题目。

4. 课堂小结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们觉得有哪些地方需要特别注意?六、板书设计1. 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有余数的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解决有余数的除法问题的一般步骤。

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有余数的除法题目。

2. 结合实际生活,自编一道有余数的除法题目,并解答。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一、有余数的除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理解有余数的实际意义,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2.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

3.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愉快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培养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点:1.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会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试商的方法。

教学课时:五课时第一课时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教学内容:课本第1~2页的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3题教学要求:使学生通过平均分的活动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初步体会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平均分的活动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具准备:小棒、圆片、三角形。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自我加减一.动手操作,初步感知1.出示10÷21)请学生口算,师板书。

问:如果这里的10根小棒,每2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2)学生动手分,并完整的说说10除以2等于5的含义。

2.分组操作,进行记录。

1)如果把这里的10根小棒,每人分3根可以怎样分?学生动手操作,师指名说自己分小棒的过程、结果。

2)出示表格,并填完整。

每人分几根分给几个人还剩几根23………………3)问:如果每人分3根,最后把10根都分完了吗?剩下的1根为什么不继续分下去呢?比一比,同样是10根小棒,如果每人分2根或者每人分3根,分得结果有什么不同?4)如果还是这10根小棒,每人分4根、5根、6根,分得的情况又会怎样呢?同桌分,再将表格填好。

出示:每人分几根分给几个人还剩几根2503314563.汇报1)指名汇报,同时将表格填写完整。

2)问:通过自己动手分一分,你觉得根据最后得到的结果不同,可以分成几种情况?哪几种?有剩余的情况出现时,你们为什么不再继续分下去呢?4.交流1)问:根据分得的结果,可以分为正好分完的和分后有剩余的两种情况,像这种正好分完的,你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生独立列式)2)说明:像这几种分后有剩余的情况,仍然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如:把10根小棒,每人分3根,分给了几人,还剩几根?(生答)问:按要求列式。

(板书:10÷3)为什么可以用除法计算?10和3分别表示什么?问:最多可以分给几人?也就是说明10里面最多有几个3?有没有全部分完?还剩多少?(板书:……1(根))说明:没有分完的,在商的后面写上6个点,再把剩下的数写上,这个数叫余数。

(板书:读作“10除以3等于3余1”)教学过程自我加减3)生齐读算式,指名说说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问:这题为什么要写余数?算式表示什么意思?5.揭题: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有余数的除法。

6.小结1)通过刚刚的学习,如果每人分4根或6根,你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生独立完成)2)汇报填写情况,板书。

3)指名说说各个算式的意思。

7.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在什么情况下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余数表示什么?(生讨论,再指名说)小结:在平均分时,如果分到一定程度,剩下的已经不够再分为一份时,就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

二.巩固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11)出示题(1),请学生按要求分一分,再将括号填写完整。

指名口述分的过程。

问:为什么剩下的2个圆片不再分5份?填写算式,指名板演,说说算式中各个数的意思。

2)出示题(2),学生分一分,再将算式补充完整。

指名说说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及算式的含义。

问:为什么有余数?2.完成21)出示图,请学生说说图意,再出示(1)(2)题。

2)生根据不同的描述完成填空。

3)比一比:14÷4=3(瓶)......2(朵)与14÷3=4(朵) (2)(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小组讨论)师小结。

三.全课小结这节课你获得了什么?四.作业设计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板书设计:有余数除法的认识10÷2=510÷3=3……1(根)读作:10除以3等于3余1第二课时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内容:课本第3~4页的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4题教学要求:通过分一分、摆一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分一分、摆一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小棒。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自我加减一.复习1.笔算:6÷3指名笔算,反馈是请学生口述计算过程及竖式中各部分名称。

2.分一分,说一说1)把10根小棒,每2根一份。

2)把10根小棒,每3根一份。

生动手分一分,回答以下问题:分成了几份?能不能分完?剩下的为什么不再分一份?生根据分得的结果,分别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说说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以及她们所表示的意思。

3.揭题:在平均分一样东西时,结果可能是正好分完,也可能分了之后不够再分成一份,有剩余的。

这两种情况都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有剩余的情况就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如何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出示课题)二.新授1.出示例题,指名读题。

1)学生用小棒代替桃,按要求分一分。

指名请学生将分的过程完整的口述。

指名列式:7÷3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算式中的7和3分别表示什么?2)写出竖式问:分成了几份?这就说明7里面最多有几个3?商写几?(板书)问:每3个一份,分成了2份,共分掉了几个?竖式中怎样算?3和2的积6应写在什么位置上?这个6表示什么意思?7个桃子,分掉了6个,还剩几个?那么竖式中怎样得到余下的1教学过程自我加减问:在竖式中,“1”叫什么?(完成横式的板书)3)生完整的说说竖式计算的过程。

2.小结:1)问:算式中2……1表示什么?想想,如果不摆学具,怎样得到商2?(生讨论,指名说)2)因为7里面最多有2个3,所以这里商2比较合适。

问:为什么要用“最多”?3.教学“试一试”1)出示“试一试”,生读题。

2)师:能不能用刚刚学到的方法,找到合适的商呢?(生试做)指名说,师指出:计算18÷5时,可以想18里面最多有几个5,最多有几个,商就是几。

3)出示竖式1问:这个列的对不对?为什么?指出:商2,要减去2和5的积10,余下的8里还有1个5,所以18里不只有2个5,商2就小了。

出示竖式2问:这个对吗?为什么?指出:商4,就要减去4个5的积20,不够减18里没有4个5,所以商4就大了。

小结:商2小了,商4大了,那怎样找出合适的商呢?4.观察:例题7÷3中的余数1比除数3大还是小?18÷5的余数比除数怎样呢?通过观察比较,你发现了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了吗?(生思考、汇报)小结: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板书,生齐读)三.巩固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1第(1)题:1)读题,学生按要求动手分。

问:分成了几份?还剩几根?9里面最多有几个2?还余几?2)生填写竖式。

3)问:商4是怎样算出来的?表示什么?余数1呢?第(2)题:生独立完成,指名说试商的过程。

2.完成21)生分组完成,指名板演。

2)生说说每题的计算过程。

比一比: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对比说说怎样得到的商?3.完成3、4题。

引导学生观察图意,弄清题意后再独立完成。

四.全课小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在计算有余数除法的时候怎样又快又准确的教学过程自我加减找到商呢?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板书设计: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7÷3=2……1(个)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第三课时有余数除法的练习教学内容:课本第5~6页、练习一第1~6题教学要求: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进一步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教学重点: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进一步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能正确的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自我加减一.揭题1.口算7×79×621÷33×424÷812÷235÷74×76×948÷818÷256÷72.回忆上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3.今天我们就来练习有余数的除法。

(板书课题)二.计算练习教学过程自我加减1.完成练习一第1题。

1)出示题目,生弄清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

3)反馈,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写的,每个算式的意义是什么?2.完成练习一第2题。

1)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生说说怎样想到商的。

3.完成第3题。

1)生找出错处,并改正过来。

2)指名说说错误的原因。

3)问:如何才能找到合适的商?计算有余数除法时还要注意什么?4.完成第4题。

1)生口答商是几。

2)分组计算检验。

5.完成第6题。

1)学生分组计算,指名板演。

2)反馈。

3)比一比:每列火车中的三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三.全课小结今天我们练习了有余数的除法,在计算时要想被除数中最多有几个除数,还要注意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四.作业设计练习一第4、5题。

第四课时有余数除法的练习教学内容:课本第6~7页、练习一第7~12题教学要求: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2.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自我加减一.基础练习1.口算2×363÷92×856÷87×46×436÷45×628÷712÷63×935÷52.口答:15里面最多有()个4。

53里面最多有()个7。

44里面最多有()个8。

33里面最多有()个6。

3.指名说说在计算有余数除法时,要怎样想,商才能很快求出?4.揭题:今天我们继续练习有余数的除法。

(板书课题)二.计算练习1.分组练习,指名板演。

63÷967÷940÷847÷81)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