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药用植物栽培历史概况与展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药用植物栽培历史概况与展望

作者:郭巧生王长林

来源:《中国中药杂志》2015年第17期

[摘要]我国药用植物栽培历史悠久,中药农业文明源远流长。该文较为系统地总结了我国药用植物栽培发展历史,并分析了我国药用植物栽培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药用植物栽培未来发展应注重的几个方向,以期促进药用植物栽培研究的发展。

[关键词]药用植物;栽培;历史;展望

Retrospect and prospect of medicinal plants cultivation in China

GUO Qiao-sheng*, WANG Chang-lin

(Institute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5, China)

[Abstract]There is time-honored history and culture of medicinal plant cultivation in China. In the present review, the medicinal plant cultivation history in china was summarized, its current situation and question were analyzed, and the prospects of medicinal plant cultivation research were pointed out, with the purpose of accelerating the growth of medicinal plant cultivation research.

[Key words]medicinal plant; cultivation; history; prospect

doi:10.4268/cjcmm20151712

我国药用植物栽培历史悠久。几千年来,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以及和疾病作斗争中,对药物的认识和需求不断提高,药用植物逐渐从野生植物采挖转为人工栽培。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对于药用植物的分类、种质鉴定、选育与繁殖、驯化栽培,以及加工贮藏等都有丰富的经验,为近代药用植物栽培奠定了良好基础。

1古代药用植物栽培的萌芽期

大约在公元前11世纪以前,人们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逐渐接触并了解到某些动植物对人体可以产生影响,进而逐步创造了原始医药。“神农尝百草,一日而七十毒”(《淮南子·修务训》)的传说,则充分反映出祖先们从十分遥远的时代,便开始在实践中认识药物、应用药物。这个时期没有药用植物栽培,也谈不上中药材质量,人们只是采挖野生植物资源供药用[1]

在我国古籍中有关药用植物及其栽培的记载可追溯到2 600多年以前。《诗经》(公元前11—公元前6世纪中期)记述了蒿、芩、葛、芍药等100多种药用植物,对枣、桃、梅等当时已有栽培,既供果用,又可入药。《山海经》(公元前8—公元前7世纪)记载药物达百余种,其中多数是药用植物,当时除供食用外,已兼药用。《尚书禹贡》(公元前9—公元前6世纪)、《尔雅》(公元前3—公元前2世纪)都有关于北方的枣和南方的橘类等作药用的记载[1]。我国第一部农事历书《夏小正》对芸、桃、杏等的栽培已有记载

[2]

薏苡是我国栽培最早的药用植物。赵晓明等[3]著《薏苡》考证:“薏苡这一特殊的禾本科作物在中国至少有6 000~10 000年的栽培驯化历史。”书中详实考证了夏商时代甲骨文中有薏苡从沼田、湿地转移到上田种植,以及收获、加工、脱粒、选种、酿酒的描述,并且印证了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薏苡种子有6 000年以上的历史。书中还考证了《山海经》记载的“木禾”即为薏苡的古名。药用植物栽培与农作物栽培的发展是同步的,春秋战国时代的《论语》就记载孔子有“不撤姜食”的生活习惯,说明这时山东已有姜的栽培。

秦汉时期,出现了扁鹊、华佗、张仲景等名医,同时中国第一部医书《黄帝内经》和世界上最古的一部本草《神农本草经》的鲜世,则标志着中医药学基本理论的形成和基本内容的确立。《神农本草经》载有252种植物类药材,并概括地论述了药材的生境、采集时间及贮藏等[4]。张骞(公元前138年前后)出使西域,陆续将红花、胡荽、安石榴、胡麻、胡桃、大蒜、苜蓿等既供食用、又可入药的多种植物引种至关内栽培。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有“千亩栀茜,千畦姜韭,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的记述。栀、茜在古时常作染料,姜、韭则为日常食物,但四者皆供药用,反映了这些可获厚利的药食兼用的植物,早就进行了规模化生产栽培。此外,《汜胜之书》、《四民月令》等古农书,记述各类农作物的栽培技术和经验尤为详备,包括谷物、果蔬、竹木、花卉,以及桑麻棉葛之类,其中药食同用者也很多[5-6]

魏晋南北朝时期,左思的“蜀都赋”更是讴歌了蜀都周围盛产药物,如川芎、黄连、当归、红花、辛夷、花椒等,“神农是尝,卢跗是料”,就是引神农来尝药,卢跗(扁鹊)来采购药材。北魏贾思勰著《齐民要术》(6世纪40年代),总结了6世纪以前农业生产经验,内容更为系统全面,显示出当时中国农业生产水平已达到相当高度。书中记述了地黄、红花、吴茱萸、竹、姜、栀子、桑、胡麻、蒜等20余种药用植物栽培方法[7]。隋代(6世纪末—7世纪初)在太医署下专设“主药”、“药园师”等职,掌管药用植物栽培,负责“以时种莳,收采诸药”,同时培训种植药材的专业技术人才;建立药用植物引种园,用以栽培各种药物,占地300亩。隋代还出现了药用植物栽培专著,如《隋书·经籍志》著录有《种植药法》、《种神芝》各一卷[1]

唐代医学、本草学均有长足的进步,如苏敬等编著的唐《新修本草》(657—659年)全书载药850种,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药典,比世界上有名的欧洲《纽伦堡药典》要早800余年。对我国药学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流传达300年之久,直到宋代刘翰、马志等编著的《开宝本草》(973—974年)问世以后才替代了它在医药界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