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字比较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请列举东西方文化的十点差异
请列举东西方文化的十点差异差异如下:1.在饮食方面,中国人很注重形式,而欧洲人很讲实际2.再看看餐具的差别:刀叉和筷子3.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别是:中国人思维比较抽象,西方人比较具体4.在生活态度上的差别是:中国人偏重精神感受,西方人注重实用。
5.文化上:我们的东方文化主要是体现“和谐”观念.这个观念注重的是人与天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主张一切都顺应自然,合乎天道.尤其不提倡过分的干预自然.人的一切活动都要在自然状态下进行.在这种状态下,我们更注重人的精神生活,而不是物质生活.我们的科学也更注重技术.西方人的文化更注重理性.主张从根本上来认识世界,要运用理性思维来把握世界,并且积极改造世界,使世界来适应我们.在这种思想下,人们更加注重物质生活.而且科学也更注重理论的研究.6.消费观。
人生来就要谋求生活,生活贵在质量。
东、西方的消费观差异较大,西方的价值取向是以人生活质量为本,提倡“三为”和“三不为”:一是为自己活着,不为别人活着,个性自由求质量;二是为今天活着,不为明天活着,敢于贷款超前消费;三是为这代人活着,不为下代活着,不紧衣缩食为子女攒钱。
7、隐私观。
西方人尊重人性,不窥视和传播别人的隐私,比如年龄、收入、性生活等。
寻问和讲究他人的隐私是最不道德和令人反感的事情。
可东方人对个人隐私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兴趣,私下里爱议论隐私,小道消息传播隐私,甚至把隐私作为整人的工具,乐此不疲,这是一种文化的愚昧和落后。
8、生育观。
欧洲人都不愿生孩子,怕孩子多影响生活质量。
所以一般西方发达国家都呈人口负增长态势,人口、资源和生态压力小。
中国仍有相当多的人崇尚多子多福,养儿防老,9。
竞争观上的差异一是要不要竞争。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封建的儒教文化为核心。
儒教强调中庸之道,过犹不及,以和为贵。
而市场经济则崇尚竞争,强调商战打败对手,赢得自己的发展。
从儒教看,竞争是不道德的。
欧洲人认为,社会需要竞争,人与人需要竞争,竞争出动力,竞争出人才,经济才会在多元化竞争中得到快速发展。
中西语言文字对比_辜正坤_北大博导
中西语言文字与文化比较演讲人简介:辜正坤,博士生导师,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副会长,曾发表理论专著及英汉译本《老子道德经》、《毛泽东诗词》、《未来之路》等35种著作和论文100多篇。
我主要讲述语言文字之间的不同如何造成文化之间的不同,以及语言文字的诱导和暗示作用,并重点分析中国文化和外国文化的差别。
首先我想给文化下一个定义。
第一,我所说的文化是广义上的文化,是包括人、环境、知识、技术成果等一切别具特色的物质对象。
第二,文化由方方面面的因素决定,我个人认为,文化由九大因素决定,即环境、语言文字、科技、物欲原动力、情欲原动力、权欲原动力、审美、阴阳、万物选择。
语言文字只是其中之一。
那么语言文字又是怎样作为一种纵向的诱导或者暗示因素对文化产生作用,并且在很多场所表现为制约性因素的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面临一个对语言学权威观点的挑战。
西方语言学界主流的观点认为,语言(包括文字)的形成是任意的,必然的因素很少,把人叫做人,把天叫做天,把男人叫做男人,把女人叫做女人,这些都是随心所欲的称呼,没有必然性。
几乎所有教课书都把“人具有任意性”作为一个公理来看待,西方语言学界也认为这是语言学的基础。
而我个人的看法正好与此相反,我认为语言文字的产生昭示了一个规律性,即语言是在特定场合、特定时间、特定因素的较深作用下必然要产生的。
当然其中也有任意因素,任意是相对的,非任意也是相对的,但是哪一个是主要的,这其中有一个关系:早期往往是必然性因素占主要,慢慢随着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意识的增强,任意性因素才慢慢增强。
越是远古,人类越不可能任意地创造一种文字或者语言,只能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不能像现代人一样进行抽象思维。
远古人类的创造能力很简单,比如象形字产生于图画文字,而全世界的语言文字如果向前追溯,就会发现它们都产生于图画文字。
文字发展的过程,体现了人类智力发展运行的轨迹慢慢地从具体走向抽象。
而西方语言文字的很多东西都是从其他文化借鉴过来的,并不是直接发展出来的。
中西文化差异的主要表现
中西文化差异的主要表现•相关推荐中西文化差异的主要表现中华的文化思想说到底,关键在于一句孔子的“谦、恭、信、敏、慧”。
而西方的文化,在于一个“争”字,在处理人事方面以己为先。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了中西文化差异的主要表现,希望能帮助到您。
中西文化差异的主要表现篇1一、中西文化差异表现1、思维模式的异同中华人喜欢站在生命的更高处思考问题,跳出现实,重视对生命的思考,在对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界之间,人的精神和肉体之间的关系都有深刻的思考。
西方人偏重于逻辑思维或者理性思维;中华人属于抽象思维或者感性思维。
而西方人更注重于从物质世界入手,去探索和求证问题的本源。
2、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异同中华人更看重集体利益,包括家族利益、国家利益,主张控制自己的欲望,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往往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富于爱国和献身精神。
而西方人更重视个体利益,追求人权,崇尚自由,认为如果连个体利益都无法保障,更谈何集体利益,正是这样的思想认识,最终推动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3、民主观念的异同中华人注重精神的自由,把自由、民主看成是君主权贵的赏赐。
所以我们的人民总在渴望青天,希望能有好官的出现为民谋利。
而西方的民主政治认为,政出于民,一切的政权只是人民授予,让政府来行使的一种公权力。
4、科学观的异同中华人更相信先人的经验和权威,相信古人甚至超过相信今人,迷信权威,缺乏创新和探索精神。
而西方人重视实践和理论,富于探险精神,倡导理性思维。
通过正规的学院式教育对科学成果进行普及和推广,极大的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也最终建立了完整的科学体系;5、中西方的道德观是迥然不同的西方强调个体本位,而中华人提倡群体本位。
中西方道德观的不同,使中西方的伦理体系和道德规范具有了不同的特点:西方重契约,中华重人伦;西方重理智,中华重人情;西方伦理重于竞争,中华则偏重于中庸、和谐;西方的伦理道德是以人性恶为出发点,强调个体的道德教育,中华儒家是从人性善的观点出发,强调个体的道德修养。
我国古代用毛笔,而欧洲却用“羽毛笔”?谈谈两者的社会文化差异
我国古代用毛笔,而欧洲却用“羽毛笔”?谈谈两者的社会文化差异东西方文化有很多不同之处,其中“笔”之不同是非常有代表性的。
东方,中国为中心的汉文化圈,都使用毛笔。
西方,以古罗马为中心的古代欧洲,则是先使用芦苇笔,后使用羽毛笔。
毛笔和羽毛笔都承载着东西方文字,体现了两个相对独立的不同的文化体系。
从毛笔和羽毛笔的对比,我们可以一窥东西方社会和文化差异。
一、东西方笔的历史1、毛笔的前世今生中国人最早使用的是一种刀笔。
商朝的甲骨文,是用小刀刻在龟甲和骨头上的。
后来,逐渐出现了竹简,人们便用小刀在竹简上刻字,这种小刀就是“刀笔”。
《史记》中,李广有言“刀笔之吏”,便是以刀笔指代苛吏。
早在公元前23世纪,中国人就已经用天然矿物、植物染料、烟灰等与水混合,制作墨水,用于绘画和涂鸦。
甲骨文、殷商陶器等也有墨的痕迹。
墨的出现远远早于毛笔。
最早的毛笔,出土于楚墓中,也就是说,毛笔发明于距今约2500年前的战国末期,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用毛笔蘸墨写字,显然比小刀刻字要舒适很多。
但战国时期只有草纸,并不适合写字,只能写在竹简上。
而在竹简上写字,刀笔是比较慢,但不是不能写。
此外,毛笔可以写在巾帛上,而刀笔不能,但巾帛价格昂贵,因此毛笔优势并不大。
直到东汉时期,蔡伦对西汉时期就已经存在的造纸术进行了改进,发明了适合于写字的“蔡侯纸”,毛笔才逐渐全面取代了刀笔。
自此以后,毛笔在中国古代一直是最主要的书写工具。
2、羽毛笔的脱胎换骨西方人最早使用的是一种芦苇笔,源于古代巴比伦文化所使用的楔形文字,利用芦苇将文字刻在泥板上。
古希腊人使用“铅笔”在石板或皮革上写字,与现代铅笔不同,古希腊人的“铅笔”是铅棒或者铅条,是真正的“铅笔”。
此外,古希腊人还使用Phragmytis communis这种植物,做成一种“硬笔”,在蜡板上写画。
阿基米德之死的故事中,是他在沙盘上画几何题的时候,为罗马士兵所杀。
可见,沙盘也可以作为临时书写工具来使用。
中西方差异
教育体系
西方
西方的教育体系则更加注重学生们的创新、批判性思维和自主选择。学生们通常有很多自 主权,可以自由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课程和学习方式。西方的教育体系也更加注重实践和应 用,以及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语言与文字
语言与文字
中国
中文是一种象形文字,拥有数千年的历史。中文的书写非常独特,需要大量的练习才能掌 握。中文的语法和词汇也与英语等西方语言有很大的不同
文化与价值观
西方
相比之下,西方的文 化更强调个人主义和 自由。这种价值观导 致了西方人更倾向于 直接、开放和坦率的 交流方式。他们更重 视个人的权利和自由 ,以及表达自己的观 点和感受
2
教育体系
教育体系
中国
中国的教育体系强调的是纪律、 尊重师长和严格的课程安排。学 生们通常会遵循一个严格的学习 计划,注重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中国的教育体系也注重道德教 育,包括诚实、尊重他人和爱国 主义等
-
1 文化与价值观 3 语言与文字 5 食物与饮食习惯
2 教育体系
4
宗教信仰与哲学
中西方差异
中西方差异涵盖了许多方面,包括但不限于文化、语 言、价值观、社会习惯、教育体系等等
x
以下是一些显著的中西方差异的例子
1
文化与价值 观
文化与价值观
中国
中国的文化深受孔子 的儒家思想影响,强 调的是社会和谐、尊 重长辈、孝敬父母、 重视家庭。对于中国 人来说,"面子"非常 重要,因此在处理冲 突和困难时,他们更 倾向于避免直接冲突 ,而是寻求和解或折 衷的方式
-
我要感谢所有老师和一起成长的同学,是你们在我的 大学生涯给予了极大的帮助。本论文能够顺利完成,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张老师,
东西方文化差异
东西方文化的根本差异在于东方重视整体,而西方重视个体。
我们可以从语言上来考察,因为语言是文化的产品,也是文化的载体,它最能反映文化差异。
从英文和中文文字的比较可以看出,英文文字简单易写,而中文则讲究字的整体结构映衬,富有美感,但也复杂难写。
在汉语中,姓放在名的前面,这个人先属于某个姓氏,即整体,然后再是他自己;而在英语中,名在姓的前面,先是他自己,然后再补充说明属于哪个整体。
在英文中,兄和弟是一个词,而在中文则是两个词。
类似的情况很普遍。
英文的词汇相对于中文很缺乏。
它只能表达出一个模糊的大概,而不能像中文一样表达出细微的差别,也就无法像中文那样表达出很多细腻完美的情景。
这体现了西方文化讲究简单实用,然而缺乏美感。
它们的文学是惨不忍睹的简陋。
西方很早就出现民主和人权的概念,这和西方重视个体的文化有关;东方的传统的专制制度则是和重视整体的文化相适应。
东方文化里对事物的考量包括过去,现在和未来。
而西方则是定格在现在。
对于西方人来说,自己就是自己,想怎么着就怎么着;可是对于东方人来说,自己是整条链中的一环,承上启下。
西方人努力奋斗是为了个人价值的体现,和及时享受。
而对于中国人来说,还另有一层重要的意义,那就是光宗耀祖,泽披后人。
这种东方式的时间思维方式使我们考虑问题全面和连贯,但也有不好的一面,各有利弊。
东方的文化崇尚含蓄,而西方则推崇直接开放。
西方世界文化丰富多样.在全球化过程中,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相互融合,互相促进,呈现出多元和谐的发展局面.面对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我们应该平等对待.我们要抱沟通的态度.既尊重自己民族文化的价值,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主张平等交流,相互学习.同时,又要抱扬弃的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使我们自己的文化体现民族性,突出时代性.文化像火车,简洁高速的往前;而东方文化像房子,讲究结构,较固定,和保守。
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我的观点是应当以继承为主.中国社会之所以能够延续了五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在起重要的作用,否则中国早不叫中国了.但是,我们在近代的发展过程中,对传统的东西一度采取了完全抛弃的方式,对传统的精华造成了极大的伤害.直到中国现在的改革开放,由于人们的目光都集中在金钱和利益方面,传统的东西更是被冲击的支离破碎.等以儒家思想为主导思想一些国家包括日本,韩国,新佳坡以及我们国家的台湾地区在儒家思想的推动下快速发展时,我们才发现,产生于自己国家的精华思想并没有被我们所好好利用,反而是其他一些国家保存的更加完好.恢复传统文化并不是简单地返回到封建时期的状态和思想,而是将有利于我们的精华保留下来,不要让他在我们手中以创新等理由被抛弃.创新是应该的,没有创新,社会发展就不会有动力,但是缺少传统基础的社会,还叫中国吗?长期以来,部分人士把传统文化与儒家文化等同起来表述,这种观点是片面的。
从文学作品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从文学作品看中西方文化差异一、心理差异宗教和哲学是中西方在审视文化方面分歧的主要来源,儒、佛、道、释合为一体的东方文化一直影响着中国人,中国人最原始的认知在于悟自身,从自身的道德修养出发,儒家的“仁”、道家的“道”、释家的“空”是它的思想核心。
而西方文化是以基督教教义为思想核心,它包含一种彻底的批判性。
西方文化认为获取和解脱在于乐园和天国,而中方文化则认为是幻想和期待。
以中西两方著名的两个文学作品《牡丹亭》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莎士比亚笔下的罗密欧、朱丽叶的结局是可怕的毁灭,是到天国去团聚,这种解脱同时也消除了两个家族的仇恨和积怨。
而汤显祖笔下的男女主人公梦中钟情,死生离合,冲破束缚,天人合一。
有情人终成眷属是中外人都渴望的文学最终结局,但就这俩个具有深沉的历史背景下的文学作品来说,同样的悲剧却有着不同样的认知差异。
在西方文化中悲剧和喜剧源于不同的认知理念,往往悲剧是主要的文学研究对象,它处在高高在上的一种位置,在一个人物,一件事情的悲剧中体现大自然的崇高,体现人类的伟大,这样的结合在西方文化中叫做悲剧性。
而喜剧是“从逆境与恐怖开始,但以幸福、欢乐与充满魅力的情调结束。
”喜剧经常以卑微的角度来展开事件,叙述主人公的日常琐事。
虽不能算做是轻视,但多数的西方作品中喜剧惯于发生在小人物身上,而大悲大爱的主人公往往发生在帝国和英雄之中。
人们也在不知不觉中更加青睐悲剧多于喜剧。
西方人推崇悲剧的重要原因是悲剧庄严肃穆的气氛,认为悲剧的本质是崇高、美、神圣的体现。
正因如此,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莎士比亚并没有满足于罗、欧在现实生活中的结合,而是赋予了他们更重大的使命,让他们以自身的完全毁灭来换取最后的反抗,以自身的生命来同封建家族势力搏斗,直至流完最后一滴血。
汤显祖的《牡丹亭》是一个典型的带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悲情故事,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特征.杜丽娘身居官衙之中,单调的生活迫使她在虚幻中寻找自己的所渴望的自由和爱情,却因现实本无法满足而死去.但中国的文学艺术本着传统思想的束缚是不会就此结束,虽在现实中悲剧结局,杜丽娘幻化为魂与柳梦梅再次续缘。
英汉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英汉的文化差异及翻译外国文学最难了解和翻译的第一是联想的意义,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英汉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欢迎大家参考与借鉴。
英汉的文化差异及翻译一、英汉习语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朱光潜先生在《谈翻译》一文中说:"外国文学最难了解和翻译的第一是联想的意义……","它带有特殊的情感氛围,甚深广而微妙,在字典中无从找出,对文学却极要紧。
如果我们不熟悉一国的人情风俗和文化历史背景,对于文字的这种意义就茫然,尤其是在翻译时这种字义最不易应付。
"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了出来,并表述为:"文化是一种复杂,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作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
"可见文化的覆盖面很广,它是一个复要的系统。
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方化现象。
1、生存环境的差异习语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
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
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
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和水的习语,在汉语中没有完全相同的对应习语,如to rest on one's oars(暂时歇一歇),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奋力图存),all at sea(不知所措)等等。
在汉语的文化氛围中,"东风"即是"春天的风",夏天常与酷署炎热联系在一起,"赤日炎炎似火烧"、"骄阳似火"是常被用来描述夏天的词语。
而英国地处西半球,北温带,海洋性气候,报告春天消息的却是西风,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西风颂》正是对春的讴歌。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中西方文化差异是一直以来备受关注的话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的重要性日益增强。
本文从多个方面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希望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和理解中西方文化。
一、语言文字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中西方,语言文字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
中文和西方语言有着完全不同的基础,中文是音形意的结合,而西方语言则以拉丁字母为主要的文字形式。
在中文中,字的形状、笔画和谐美观,寓意深远,而在西方,简洁、规范、系统化是字母的重要特点。
二、价值观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另一个显著方面是价值观的不同。
中西方在很多方面的价值观都存在巨大的差异,其中最显著的差异包括时间观、家庭观、人际关系观、金钱观等。
例如,对于时间的看法,中国文化强调“时光宝贵”,而西方文化则更多强调“时间就是金钱”,注重时间的利用和效率性。
三、交际方式中西方文化差异在交际方式上也是明显的。
中西方人在交际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沟通障碍,这是因为受到文化背景的影响,不同的人可能将相同的语言发音或动作解释成完全不同的意思。
例如,在中文中,为了表示尊重,人们经常使用“您”代替“你”,而在西方,这种习惯并不普遍存在。
四、思维方式中西方文化差异在思维方式上也体现得非常明显,这种差异同时也是文化的精髓所在。
在中文文化中,人们常常使用比喻、歇后语等形式表达意思,注重情感体验和意蕴升华;而在西方文化中,则更多地强调逻辑和分析、理性思考和实证主义。
五、传统和礼仪中西方文化差异在传统和礼仪上也是让人注目的,其中最显著的例子是文化节日的庆祝形式以及礼貌用语的不同。
在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往往会在家庭中全家团员共聚一堂,分享美食、欢度佳节;而在西方,圣诞、复活节等节日则更多强调友谊和浪漫,有着庆祝的宗教色彩。
以上就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几个方面,文化因其多样性和传承特点而存在着复杂性和独特性。
相互尊重、平等沟通、合作共赢、和谐发展是不同文化和谐共处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也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和谐共处之道。
从小说《喜福会》看东西方文化差异
是真心相爱 。这 一点 也 与 中国家 长 的教育 方 式不 谋 而合 。
美国是鼓 励式教 育 ,而 中国是彻彻 底底 的批评 式教 育。家 长们从孩 子出生的那 一刻起 就开始 了 自己 的批 评 ,无论 孩
美 国加州奥克兰 ,曾就读 医学 院 ,后取得语言学硕 士学位 。
她 因处女作 《 喜福会 》 而一举成 名 ,成为 当代美 国的 畅销
作家 ,作品被译成 2 0多种文字 ,并 在世界上 广为流传 。如
今谭恩美 已成为 美 国文 坛 的一位代 表人物 ,而在 当今美 国
社会倡导多元文 化的大 背景下 ,她 的地 位早 已渐渐 超越 了
反 响。
任去实现父母 的期 望 ,当然也理应成为父母炫耀 的武器 。 君的妈妈 希望她在钢琴 方面有所成就 ,然 而在君看来 ,
母 亲没有权利强 迫她 去做 自己不喜 欢 的事 情。她用 自己的
方 式 去抗 衡 自己 的母 亲 。
君和薇莉 的母 亲都逼 着 自己的女 儿学 习她们并 不感 兴
小说分别从母 亲和女 儿两个 体 系来安排 ,两者 呼应得
趣的东西 ,并在 暗地 里 和对 方作 比较 ,吹 嘘 女儿 的 成就 。 这与中国家长们 望 子成 龙望 女成 风 的心 理是 完 全一 致 的 , 她们 总是 希望 通过 自己的女 儿来 实现 自己未能 实现的夙愿 ,
她们 并不在乎 女儿 的内心感 受和真 实需求 ,更不 能心平 气 和地接受女儿真 正的样 子。也正 因为如 此 ,君 和薇 莉产 生 了强烈的逆反 心理。又例 如薇莉 的母 亲是一 个 十分 爱挑 刺 的人 ,总是不停 地批评 女儿 生活 中的方方 面面 ,以至于 薇 莉心痛地说 了 ’ 句 :“ 无论我 做什 么都无 法取悦 你 ! , ’ 她不 愿 接受 女儿的洋男友 ,甚至拒 绝参加 他们 的婚礼 ,即便他 们
第四章、中西语言文化比较
中西语言文化比较语言作为一个整体与文化发生关系,无论是文化对语言的影响,还是语言对文化的承载,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都是发生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字等几个方面。
一、语音的比较世界诸语言从声调上可分为声调语言与非声调语言。
声调语言中的声调(表现在字调上),同辅音元音一样,起着辩义的功能。
如汉语普通话的“妈……”,发音相同,但因声调不同而意义有别。
而非声调语言,例如英语,其声调只担负语气的功能。
汉语有四声,而英语等印欧语系的口语中无四声。
这是汉英语在语音上的最重要的区别之一。
汉字基本上都是单音节,在1300多个单字音节中,除去四声音调特征之后,只有429个单音节,它们可以组成数十万条词组。
而英语单词多是多音节,英语中约有1200个音节,有重音但无四声。
汉语四声形成了发音的抑扬顿挫,产生一种唱歌的特征。
中国古诗读起来很有音乐美。
有的学者说汉语是一种诗歌的语言。
英语是以清重音区别词义的语言。
例如content 的重音放在第一音节时为名词,意为“内容”,放在第二音节时为动词,意思为“满足”。
在英语和汉语之间,诗是既可译的又是不可译的。
意象是可以译的,但有时需要转换,或加注释。
音律则是不可译的,无论是英译汉还是汉译英,由于语音的特征,汉语诗歌的格律为“平仄律”,英语诗歌的格律为“轻重律”。
汉语中存在大量的同音词汇,为中国文学和民间文艺的某些特色提供了沃土。
汉语中同音字、词很多,据对45300条汉语词目的统计,同音词占38.6%。
为利用谐音开了方便之门。
气管炎(妻管严),春节年画,年年有鱼(余),送“钟”作礼物,称“闹表”,“箸”称“筷子”。
上述文化特色在跨文化交流翻译成英语时,就会大打折扣。
二、词汇的比较不同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各自创造出了具有特色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反映在语言上,文化不仅影响了词汇的字面意义,也影响了词汇的引申意义。
1。
平行词汇指在两种语言中其字面意义不同,但引申意义相同的词汇。
为了表达同一意思,两种不同的语言有时使用字面意义不同的词,我们称为“平行词”他瘦得象猴子似的。
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
西方印欧语系语言注重语音变化,但声 音语言不是那么容易把握,容易发生流变。 一旦流变,它的拼写就必须要跟 上去,它的 文字要服从语言本身的变迁,因此变化的机 会比较多。这就使得文字跟着语言走,结果 就是语言在规范文字。
而中国就倒过来了,文字在规范语言。 从秦始皇统一文 字以来,虽然中国各民族 ,说着各式各样的语言,发音是各式各样 的,但是文字始终是统一的,因此它乱不 了,因为语言必须以书面文字为准。你到 南方去,很多地方话你听不 懂,例如广东 话,上海话,你听不懂它,但是写出来大 家都明白,因为它服从于文字。
五、教育观念的不同
美国的家长从不帮助孩子辅导功课,他 们认为:如果家长是老师,那孩子学校的老师 做什么? 他们很注重孩子的自信心,从来不打 击孩子,不说小孩怎么笨,总是不断地夸奖.他 们也不会让孩子牺牲周末玩耍的时间去学习。
中国的父母之间总以子女的学习成绩为 荣耀。美国父母之间谈孩子的学业不多,孩 子的成绩更是自家的事,别人管不着。
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相比,前者是在 一个相对固定的地域环境中发展繁荣起来 的,具有相对单一而鲜明的个性特色,属 个体发生性质;后者则跨越亚、非、欧三 大洲,在一个广阔的地域环境中,由多种 文明相互混合,交替支配和影响,伴随着 民族的迁徙、文化的移动而形成的,具有 混合性特色,属系统发生性质。
一、文字差异
如我们现在看四书五经那些书,会发现 很多字我们到现在都可以认识。几千年了, 我们都可以认识它。可是西方的像印欧语系 的文字, 不说几千年,三、四百年前的我们 看着就相当吃力了。
二、思维模式方面的差异
思维模式的差异也是跟语言文字分不开 的。
中国人的思维是立体型的,而西方人的 思维是流线型的。流线型思维跟流线型文字 一样,弯弯曲曲的,一环扣一环。汉字就道 出了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一个汉字,它的笔 画是四通八达的。各个方面都可以伸展,横 的、竖的。因此这就可以诱导思维不要单向 发展,而要四面都发展。这 样一来,就容易 全面。
跨文化交际论文参考题目
跨文化交际论文参考题目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论文题目:中西方时间观念的比较中西方饮食文化的比较中西方教育的比较中西方问候语的比较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中西方宗教文化对比中西方儿童文学的差异从文字比较看中西方文化差异礼貌中的中西方“面子文化”差异论中西方激励机制的差异比较和在医疗管理中的应用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比分析中西方价值观差异对交际模式的影响从历史中透视中西方经济差异形成的原因浅谈跨越中西方文化障碍日常生活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浅析中西方隐私观的差异中西方古代体育和谐思想比较研究中西方传统犯罪控制思想之比较土地与海洋的对话——中西方文化与人格差异之浅见汉英商标翻译与中西方文化差异中西方孝文化探析从文化视角看中西方教育思想的差异中西方语言与文化的差异中西方哲学语言观的差异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从素质教育看中西方教育的差异及思考中西方立宪文化差异比较——以价值观为视角影响跨文化交际的主要因素——中西方价值观念差异中西方股票期权制度实际操作的差异性分析英美社会与文化论文1. The Contrast and Analyses of Customsin Britain and China英国和中国习俗之研究2.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English Names 英语姓名的文化内涵3. Black Culture and American English 黑人文化与美国英语4. The Phenomenon of “PoliticalCorrectness” in American English论美国英语中的政治正确现象5. English Euphemism and Culture 文化因素与委婉语6.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Address Terms: English and Chinese英汉称呼语中的文化差异7(Influence of Greek Myths to British and American Culture希腊神话与英美文化8. An Investigation 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and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Among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关于中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跨文化敏感度的调查9.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in Translating Tourist Materials中国旅游资料翻译中的跨文化意识10. Cross-Cultural Training in Chinese Universities中国大学中的跨文化培训11. Acculturation Strategies among Chinese Overseas Students中国海外留学生的文化适应策略12. On Tour Commentary Translation---A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Perspective 从跨文化角度看导游词翻译13.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on the Internet互联网上的跨文化交际14.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atrical Tricks tothe Shake speare’s Dramas论莎士比亚戏剧中的舞台技巧的应用15. The Bible and Western Festivals 《圣经》与西方节日16. On Culture-loaded Animal Words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跨文化交际中的动物文化词研究17.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from the Cultural Attached Meaning of Animal Words 从动物词汇看汉英文化的差异18. On Plants Words and Culture 论植物词汇与文化19. On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Color Words in English and Chinese中英颜色词文化内涵研究20.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Chinese “Long”从中国“龙”字的翻译看跨文化交际21. On English and the Chinese Borrowing Words and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论中英借用词与文化差异22. A Contrast of the Symbols of American and Chinese Culture中美文化象征比较研究23. The Contrastive Study on the Courteous Expression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英汉礼貌用语对比研究24. Body Language in Non-verbal Communication浅谈非语言交际中的身势语25. Culture Consciousness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26. Reinforcing Equality in 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跨文化交际应加强文化平等交流意识27. Cross-cultural Difference on the Non-verbal Communication非言语交际的跨文化差异28. Improper Cultural Transferences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文化负迁移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29. O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Phenomenon论跨文化交际现象30. The Difference of Cultural Thinking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and th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英汉文化思维差异与跨文化交流31. Chief Factors Affecting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Values影响跨文化交际的主要因素---中西方价值观念差异32. Taboos in 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 Probing into the Difference Between Western and Chinese Culture 跨文化交际中的禁忌问题---中西方文化差异之探讨33.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Language谈英汉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34. The Difference of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Mode of Thinking and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中西思维模式差异与跨文化差异35.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Interpretation口译中的跨文化交流36. The Cultural Perception and Memory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跨文化交流中的文化感知和文化记忆37(Cultural Factors of English Catchwords英语流行语的文化因素38(The Epitome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History and Culture--- Interpreting Forrest Gump当代美国历史和文化的缩影---解读《阿甘正传》39. Body Language in Non-verbalCommunication浅谈非语言交际中的身势语40. Differences and Resources of Addressing in English英汉语中称谓的差异及其成因41. Cultural Interpretation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Names英汉姓名的文化阐释42. Different Body Languages in Different Cultures身势语在不同文化下的差异43. Functions of Non-verbal Behavior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非言语行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功能44. The Contrastive Study on the Courteous Expression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英汉礼貌用语对比研究45. The Presentation of Different Thinking Mode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Religious Cultures中西方宗教文化中的不同思维模式46. The Breath of American Slang美国俚语初探47. The Influences of Western Festivals on Chinese Society西方节日对中国社会的影响48. Cultural Migration of Western Festivals 西方节日的文化入侵49. The Influence of Borrowing Words on English and Chinese Vocabulary英汉词语互借对语言文化的影响50(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Business World商务领域跨文化现象51(Christianity and American Culture 基督教与美国文化52. The Studies of Chinese Movies and Culture中国电影与文化53. Cultural Implication of Chinese Cuisine 中国饮食文化的内涵54. Diversitie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from the Source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从汉英习语来源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55. The Social Status of the Blacks in America after the Civil War美国内战后的黑人社会地位56. A Comparison of Garments Culture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中西服饰文化对比57. A Research on Cross-Cultural Difficulties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影响阅读理解的跨文化因素研究58. The Reasons of Ancient Greek Mythology Influencing the English Language古希腊神话故事对英语语言影响的原因59. A Cultural Perspective on Chinese and Western Trademarks中西方商标的文化视角60(English Idioms and the Western Culture 英语习语和西方文化61. A Tentative Study on 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汉英委婉语研究62(American Place Names and Their Culture 美国地名和文化63(A Comparison of Courtesy Convention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汉英礼貌用语的异同64(Animal Word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Idioms and Their Translations 中英习语动物词异同及其翻译65. Cultural Differences on Etiquette between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66(Increasing Cultural Awareness of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如何提升中学生的文化意识67(A Comparative Study of Compliments: Cross-Culture Perspectives 从跨文化的角度对比中西方问候语的差异下面的是2016年经典励志语录,需要的朋友可以欣赏,不需要的朋友下载后可以编辑删除~~谢谢~~1、有来路,没退路;留退路,是绝路。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表现在诸多方面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表现在诸多方面:一、中西方言谈的差异在中国,对别人的健康状况表示关心是有教养、有礼貌的表现。
但对西方人的健康表示关心,就不能按中国的传统方式了。
一个中国学生得知其美籍教师生病后,会关切地说“you should go to see a doctor!(你应该到医院看看)。
”不料,这句体贴的话反而使这位教师很不高兴。
因为在这位教师看来,有病看医生这种简单的事情连小孩都知道,用不着任何人来指教。
如果就某种小事给人以忠告,那显然是对其能力的怀疑,从而大大伤害其自尊心。
中国人在饭桌上的热情好客经常被西方人误解为不文明的行为。
因西方人认为:客人吃多吃少完全由自己决定,用不着主人为他加菜添酒,而且饮食过量是极不体面的事情,因此客人吃饭后,主人不必劝他再吃。
一位美国客人看到中国主人不断地给他夹菜很不安,事后他抱怨说“主人把我当猪一样看待。
” 中国人路遇熟人时,往往会无所顾忌地说:“啊呀,老兄,你近来又发福了!”或者以关切的口吻说:“老兄,你又瘦了,要注意身体啊!”而西方人若听你说“you are fat(你胖了)”或“you are so thin(你又瘦了)”, 即使比较熟悉,也会感到尴尬和难以作答。
二、价值观与道德标准的差异1.个人荣誉感与谦虚谨慎西方人崇拜个人奋斗,尤其为个人取得的成就自豪,从来不掩饰自己的自信心、荣誉感,以及在获得成就后的狂喜。
相反,中国文化不主张炫耀个人荣誉,而是提倡谦虚。
中国人反对王婆卖瓜式的自吹自擂,然而中国式的自我谦虚或自我否定却常常使西方人大为不满。
“Your English is very good(你的英文很好),” “No, no, my English is very poor (不,我的英文很差)”;“You’ve done a very good job(你的工作做的很好),” “No, I don't think so. It's the result of joint efforts(不,这是大家共同努力得结果).” 这种谦虚,在西方人看来,不仅否定了自己,还否定了赞扬者的鉴赏力。
东西方语言文化上的差异例子
东西方语言文化上的差异例子东西方语言文化上存在着很多差异,这些差异源于历史、地理、宗教、传统习俗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下面将列举一些关于语言和文化差异的例子。
一、语言差异:1.语音差异:东方语言(如中日韩语)中的音节比较平均,而西方语言(如英语、法语)中的音节则较为明显,尤其是重音。
2.语法差异:东方语言中的语法结构较为灵活,注重使用助词来表达句子的关系,而西方语言中则更注重词序和语法规则。
3.字词差异:东方语言中的字词往往比较直接,具有明确的意义,而西方语言中往往有更多的同义词和近义词。
4.文字差异:东方语言(如中文、日文)中使用汉字或象形文字,而西方语言(如英文、法文)使用拉丁字母或西里尔字母等。
二、文化差异:1.礼仪差异:东方文化强调尊重和敬畏,注重面子和礼貌,比如鞠躬、施礼等,而西方文化更注重个人独立和自由。
2.饮食差异:东方文化中注重用筷子进餐,有团餐的习俗;而西方文化中通常使用刀、叉、勺等餐具,强调个人用餐。
3.宗教差异:东方文化受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影响较大,注重个人修养和心灵寄托,而西方文化则常常受基督教的影响,强调信仰、普世价值观等。
4.时间观念差异:东方文化中时间观念相对宽松,注重人际关系、团体利益;而西方文化中时间观念较为严谨,注重效率和个人主义。
5.社会结构差异:东方文化中重视家庭和社会的集体责任,注重孝顺和家族观念,而西方文化更注重个人权利和自由。
三、交流差异:1.眼神交流:东方文化中,直视他人眼睛被认为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而在西方文化中,直视他人眼睛被认为是一种尊重和诚实的表达方式。
2.面部表情:东方文化中,控制自己的情绪和面部表情被认为是一种美德;而西方文化中,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面部表情被认为是一种自然和坦诚的行为。
3.身体语言:东方文化中,直接触碰他人身体被认为是一种侵犯私人空间的行为,一般避免接触;而在西方文化中,触碰他人身体可能被视为友好和亲近的表达方式。
总结起来,东西方语言文化的差异体现在语音、语法、字词和文字上。
西方文化和我们中华文化有哪些差异?在对比中涨知识了
西⽅⽂化和我们中华⽂化有哪些差异?在对⽐中涨知识了西⽅⽂化与东⽅⽂化的界定有狭义的和⼴义两种情况。
狭义的西⽅是指以欧洲和美国为代表的西⽅国家。
⼴义的则是指中华⽂化圈以外的所有⾮中华⽂化圈的国家。
我们在这⾥所探讨的是以中国和欧洲、美国相⽐的⽂化异同问题。
在⼈类历史上,东西⽅的发展是交替前进,交相辉映的。
在16世纪之前,⼀直是我们中华⽂化为代表的东⽅⽂化⾛在了⼈类世界的前列,16世纪到20世纪,是西⽅⽂化为代表的欧洲和美国开始⾛在了⼈类世界的前列。
21世纪开始,我们中国所代表的东⽅⽂化中的中华⽂化开始复兴,并形成引领⼈类⽂化的趋势。
在⼈类历史上,西⽅⽂化和东⽅⽂化都是⼈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这两种⽂化因为产⽣的地域,发展历史,以及⼈⽂风俗的不同,导致东西⽅⽂化形成了各⾃的特点。
这些不同的特点让东西⽅的⼈类在思维、探求宇宙⾃然规律的⾓度、⽣产活动、⽣活⽅式等各⽅⾯都有很⼤不同。
中国以外都可以被看作西⽅⽂化对此,我们做⼀个简要的叙述:⼀、思维⽅式上是不同的西⽅⼈的思维⽅式是局部的,细分的,考虑问题的思维,⼤多是线性的,⽽且是两极的思维⽅式;东⽅⼈,特别是我们中国⼈思维⽅式是整体的,多维的,考虑问题的思维也是多维的,⾮线性的。
所以东⽅⼈思维⽐较灵活,会拐弯。
西⽅⼈在思维上的拐弯就相对中国⼈差很多。
因为西⽅⼈是思维是两极的,要么对,要么错。
没有中间。
但中国⼈的思维⾥⾯是有中间的。
这就是中国⼈所具有的中庸思想。
因为西⽅⼈不懂得整体观思维,所以,西⽅⼈在科学的基础上建⽴的西医科学,在解决⼈体疾病问题的时候,往往都是着眼于局部现象。
他们不会考虑现象背后,五脏六腑,乃⾄⽣命跟⽓候,环境,以及外部客观条件之间形成的整体关系。
所以,西医解决问题往往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这也是为什么西医对于很多疑难杂症解决起来,总是不能从根本层⾯解决的原因所在。
反观中医就不同,中医特别讲求整体观,因为中医的哲学思想就是以中国整体观思维做指导衍⽣出来的⽣命医学体系。
从中英姓名看中西文化差异
从中英姓名看中西文化差异中英文化差异是一个广泛讨论的话题,其中人名作为文化的一部分,也反映了中西文化的差异。
中文姓名和英文姓名在构成、命名方式、含义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不仅仅是语言的差异,更是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的体现。
通过比较中英姓名的差异,可以更好地理解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
一、构成差异中文姓名通常由姓和名组成,姓氏在先,名字在后,姓氏通常是祖辈留传下来的。
在中国,姓氏是非常重要的,它代表了家族的传承和根基,是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名字在中国也具有特殊的意义,除了传统的命名方式外,还包括了一些古老的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的影响。
英文姓名的构成方式与中文有很大的不同,英文姓名通常由名和姓组成,名字在前,姓氏在后。
而且英文名字通常没有特定的含义,父母给孩子取名是基于他们喜欢的音韵或者人名,或者是为了纪念某人而选择的。
在英国,姓氏和家族传承的重要性相对较低,个人的名字更多是根据个人意愿和个性来选择的。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中英姓名在构成方式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在中文中,姓氏和名字都在名字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体现了中国人关于家族、传统和宗教的重视。
而在英文中,名字更多是一种个人选择,反映了西方人更加重视个人的独立和自由。
二、命名差异中英姓名的命名方式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在中国,父母给孩子取名通常是经过精心考虑和研究的,名字往往带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中文名字通常取自古典文学、历史典故、传统思想或者与自然相关的事物,常常蕴含深远的哲理和文化。
在中国,人们会借助八字、风水等方式为孩子选择一个“雅名”,相信好的名字能够给孩子带来好的运势。
三、含义差异中英姓名的含义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中国,人们对名字的寓意要求比较高,名字的意义往往与家庭的期望、人生的愿望、以及传统文化等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中国,名字不仅仅是一个标识符,更像是家族文化和社会文化的传承,所以名字的涵义非常重要,一般起名字时都会很注意名字的五行、音律、寓意等。
浅析中西文化之异同
浅析中西文化之异同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的过程中,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其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中国文化认为,为人处世,接人待物,举止言谈要以谦虚为荣,以虚心为本,反对过分地显露自己表现自我。
因此,中国文化体现出群体性的文化特征,不允许把个人价值凌驾于群体利益之上。
而西方国家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即以崇尚个人为中心,宣扬个人主义至上,竭力发展自己表现自我。
随着民族的产生和发展,文化具有民族性。
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每一种文化都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
1、思维模式的差异形象的来说,中国人的思维是螺旋状的,而西方人的思维是直线型的。
在语言交际中,直接表现为中国隐晦含蓄,西方很直白,从不拐弯抹角。
东西方民族各自具有独特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心理结构,社会生产活动方式和发展水平不同,反映在思维方式、认识方式上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西方思维重逻辑、思辩,中方重经验、直觉。
西方思维方式以逻辑分析为基本特征,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思维方式则以直观综合为基本特征。
这两种不同的认识方式深深影响了本民族理论思维和科学文化之路沿着不用的方向发展。
西方的细节分析与中方的整体综合。
这深刻的体现在了姓名排序上,中国姓氏先是姓氏在前,名在后,突出了的是家族这个整体,而在西方则先是自己的名字,姓氏在后,突出的是自己,也就是突出的是个别到整体的合成关系。
思考角度的不同,中方习惯站在高处思考生命,习惯于跳出现实,思考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界之间,人的精神与肉体之间的关系。
西方则注重从物质世界入手,去探索和求证问题的本源。
2、道德观念的差异西方重视人的个体,而方强调群体。
西方自古强调私有财产,“私”一词则突出了道德观念的核心。
从中西方的伦理体系比较来看,西方重契约,重理智;中国重中庸,重人情。
这体现在了中西方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异同。
中方重视集体利益,包括家族利益、国家利益,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充满了爱国主义和奉献精神。
中西语言文化及语用的差异对比
中西语言文化及语用的差异对比2012级汉语国际教育郝小朵摘要:语言是一种世界观,语言世界观是正确认识语言影响、语言渗透、语际转换和语际翻译等问题的基础。
汉英语在各自发展的历史中有着一些对照鲜明的不同特点,彼此也有接触影响。
本文从形合意合、悟性理性以及主客体意识三个方面对中西方语言文化及语用的差异进行对比,希望能为研究语言影响、语言渗透、语际转换和语际翻译等问题做出贡献。
关键词:中西语言汉英语文化语用差异对比一语言是一种世界观语言是一种世界观,在承认思维反映现实、而语言凝化思维的前提下,特别强调语言对思维的反作用,其要点就是“沃尔夫—萨丕尔假说”所申述的两点:1语言影响思维和思维方式;2不同语言认识世界的图像和方式不同(但我们赞同洪堡特的辩证说法,不赞成沃尔夫的绝对断言)。
具体来说,表现在三个方面:(一)语言反映不同民族的概念和意义体系(二)语言反映不同民族的价值体系(三)语言反映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
承认语言是一种世界观对对比研究有着革命性的意义:语言观给语言以本体论地位,是开展语言研究的强大动力;语言世界观是认识共性和个性的基础;语言世界观决定了语言对比必须联系文化和心理背景,以语言的“内蕴形式”为重点;语言世界观是正确认识语言影响、语言渗透、语际转换和语际翻译等问题的基础。
二汉英语在发展中的特点及其对比比较汉英语各自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它们彼此间有几个鲜明对照的不同特点:(一)汉语的独立性和英语的开放性汉语几乎一直在独立地发展,别的语言(包括梵文、通古斯语、突厥语等)的影响只体现在语音和一部分词汇上。
汉族之外的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结果,往往是在文化上反而被同化,如五胡乱华导致了五胡的消失,满足入关导致了满族的名存实亡等。
只是在近代中西、中日交往频繁,而且西方和日本在经济、军事和文化上比中国更强大,这才在外来词汇激增的同时引进了一部分欧化语法。
同汉语相反,英语在历史上几乎没有断绝过与其他语言的交往,不仅有本民族所属的日耳曼语族的语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文字比较看中西方文化差异作者:日期:从文字比较看中西方文化差异――1 2法学21 赵瑞导读语文字像是一个精灵,深深贯穿在一个民族的方方面面,文字不仅用笔记下了历史中的点滴。
同时,在文字里,我们可以解读,在使用这一文字民族的文化,理解他们的生活习性,解读他们的传统,读懂他们的哲学和思考方式。
从目前世界发展的现状来看,无论从政治上还是文化上分为东西方两个不同的领域。
汉语作为东方文化的代表,与西方文化的代表英语有着从形式上到表象上完全不同的区别,这也是东西方政治文化人文上的区别。
让我们用文字来解析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点滴。
一、认识汉语目前根据语言学家的分类,世界的语言体系九个语系即:汉藏语系,印欧语系,阿尔泰语系,闪—含语系,乌拉尔语系,伊比利亚—高加索语系,马来—玻里尼西亚语系,南亚语系,达罗毗荼语系。
汉语言和文字是汉藏语系的代表。
汉语与其他语系唯一表象上的区别在于汉语没有字母的概念。
世界上十三亿人每天都在使用的文字,我们共同的语言汉字。
中国的汉字起源于上古时代的象形文字,经过5000余年的发展,形成的非常严谨和复杂的文字体系。
中国的文字和语言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区别于西方的字母文字和语言体系,可以说独树一帜。
从分析中国的文字和语言与西方文字语言的对比,可以了解中国政治社会和文化的独特方面。
二、从文字解析中西文化差异(一)从汉语的字词分析中国的严谨性汉语的基本单元是字,由象形文发展而来的字。
汉语的字有着极其严谨的归类和属性。
汉字其实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单独意义的单体字。
如子,言,先等等,也就是不是由偏旁部首组成的,这些字对于汉字起到最基础的表达作用,是汉字里的“字母”。
汉字的偏旁部首完全是由这些基础字演化而来。
汉字由部首将其严格的进行归类。
这样构成的字,无论从意义上还是发音上都被严谨的归纳。
中国的文化十分重视书面的严谨,而对于发音则采用古老的身教方式。
汉语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字就是词,字又组成词。
例如桌字。
表明了桌子的概念。
在这个词的规范下,衍生出课桌,饭桌等词,从这个属性来看,汉语言是十分注重归属严谨的。
在中国社会中,人并不是单独的人,人在社会上要有强烈的归属属性。
这在西方也是存在的,但是中国人较西方人更加强调这种归属。
同时,汉字的词性也没有明显的标记。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句话里的老字,分别表明了动词,名词的成分,从字面上无法判别,只能从句子的意义上判别。
这也是汉语区别于英语的重要部分。
西方对字的属性归纳则完全不同。
西方对于每一个事物都要有其单独的标识。
对于新生的事物或物品以及现象,则一般再造一个词来补充。
而中国文字则可以根据其归属用现有的字来重新组合。
从汉语和英语对字词的不同方式可以看出,中国人在字和词方面是严谨而有逻辑性的,英语则是开放性的。
中国人处事严谨,凡事都要有根有据,都要有所归属,都要在现有的事物里找到解释。
西方人则更重视开拓,不拘泥于旧的事物的影响。
汉字让中国形成了严谨的国风,同时也阻碍了中国人开拓的眼光。
(二)从汉语的语言解析中国的哲学性和汉字和词对归属的严谨性相反,汉语句子则显示出了其深奥的哲理性,其表象看似随意性。
汉语可以通过极其简单的字和词组成句子来表达思想。
如“我吃饭了”可以理解为我已经吃过饭了,也可以理解为我正在吃饭,完全要看这个句子的环境。
可以说与英语的格式化语言相比,汉语更重视语言的含义理解。
但是汉语对其表达没有任何规矩和标识,时态的运用完全看语言环境和上下承的关系。
对于西方语言与英语为例,句子的构成是由严格的时态要求的。
“我吃饭了“在汉语如果是事后表达,则是”我吃过饭了“,在英语就要用” have…”来表示,而在事中表达,则要在饭这个宾语后面加上“1 ng”以表示正在进行。
因此,从英语对语言时态的严谨来看,西方人的思想看似过于简单,语言所要表达的意思完全要通过句子的表面特点来理解。
从汉字对字和词的严谨,句子的不严谨,可以看出与西方人思维的程式性相比,中国人思维的哲学性是十分丰富的。
中国语言由于其表面简单而内容多变的特点,极其有利于哲学和伦理道德的发展。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简单的十三个字,道出了学习中的深刻哲理。
正是因为其没有拘泥于时态语态的表面,给这句话留下了丰富的理解和发展空间。
如果这句话用英语来解释,则其哲学意义荡然无存。
正是由于中国语言的强大的表达功能,造就了中国自古以来优秀的哲学思想;伦理道德的深刻阐述;中国人对天地人关系的领悟。
(三)从称谓语言解读中国人的社会观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同时,也是一个十分重视伦理道德的国家,而伦理道德的一个基本核心是人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归属。
这一点在中国的称谓语言上也表露无遗。
中国自古以来中国形成了严格的等级社会,上有天,天的代表是君,君下是臣,臣下是民。
而在普通社会中,家中有父,父上有兄,膝下有子。
这些称谓形成了一个严谨的社会管理体系。
其次,从称谓上,不同地位的人有着不同的称谓。
皇帝自称“朕”这是其专用的,别人用了会犯王法会杀头的,而臣子对皇上恭称为“陛下” 也是不得有半点含糊的。
在普通社会中,地位高的要用尊称,地位低的要用贱称。
如称尊者为“大人:女人贱称为“妾”等等。
在中国是一个极其重视称谓的国度,乱称呼是十分不礼貌和十分没有涵养的。
西方世界也经历过封建时代,也曾有过不同的社会地位和等级。
但是他们对于称谓则远不如中国严谨。
例如中国的一个“您” 字,表达了对对方的尊敬,而这个字在英语里没有体现,一概用“ you”来表达。
中国因其严谨的社会结构关系,对亲属的称谓也是很复杂的。
如一个人的父母辈兄弟姐妹,中国人会衍生出“大伯,叔叔,舅舅,姑姑,姨,婶子等”等很多称谓。
通过称谓会明确的给人的位置或地位给予定义,绝对不能搞乱。
而同样的关系,在英文只有两个词来概括:叔叔舅舅一概用“uncle ”姑姑姨一概用au n t”。
称谓的严谨表达了中国社会中人的地位的严谨,称谓的模糊也是社会地位的模糊。
这个称谓的不同是因其社会结构的不同,是人和人关系的不同形成的。
中国人的名字也与西方人不同,中国人会将姓放在前面,如姓张名三。
这是因中国严谨的家族归属需求决定的,自古以来形成的中国人名结构表达了中国人极强的家族概念和归属概念。
而西方人的人名结构是名在先姓在后,如“亚伯拉罕.林肯”亚伯拉罕是这个人的名字,林肯是其家族的姓。
这样的姓名结构与西方人自古以来突出人的自我思想是分不开的,姓只是作为后缀进行家族和归属的标识,意义远没有冠在前面来的重要。
(四)从语言分析中国的文化和科技一)文学角度中国的文字是艺术的文字,每一个汉字就是一幅优美的画。
汉字强大的会意功能让中国古典的艺术十分发达。
上至《诗经》,中至《唐诗宋词》,下至《红楼梦》,中国人用如画的文字绘制出一幅幅优美的诗篇和文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寥寥八字,就给我们展现了一幅优美的风景。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又表达出何等优美的意境。
可以说中国文字的独特性,造就了中国灿烂的文学艺术。
中国的文学艺术是充满浪漫想象的艺术,是延伸意义十分深刻的艺术。
二)书画角度同时正是由于汉字的书画功能,形成了中国独特的书法艺术。
了运。
中国的书画艺术是写意的艺术,也就是不拘泥于客观的感官,用感官作为基础着以想象。
中国的山水画,中国的工笔画无不渗透着非写实的风格。
西方油画则重在写实,一幅《蒙娜丽莎》让我们如同看到照片一样,看到了美女深藏的笑容。
这就是写实,是西方文字不能创造浪漫画卷而不得已产生的艺术(当然西方油画艺术也很美)。
(五)文字对于中西方的发展阻碍如果说汉语言适合于伦理哲学的发展,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的话,汉语言在复杂的科学现象面前显得束手无策。
中国古代音乐的不发达,也是与此有着深刻的关系。
在西方符号文字的思维中,西方人解开了音乐的科学真谛,于是发展出五线谱,发展出交响乐。
而同期中国的音乐则一直停留在单音的钟乐和弦乐,没有突破性发展。
在姓名上,显示出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在社会地位上的不同观念。
这种社会的结构使得中国人的思想不敢超越,不敢突破上层或祖辈既定的程式,中国的发展也因此受到阻碍。
反观西方对人的平等和自由观念,给个人以极大的发挥空间,使人们不拘泥于既定的思维,能够开拓未知的和新生的领域。
中国人生活在严格的长尊幼卑的社会里,人和人是不能平等的。
汉字的形态在某些方面阻碍了中国人对于科学的探索,使得中国古代科学探索的深度有限。
其重要因素除了前面所说的中国人的思想被严格的拘禁在社会形态之中,人们的思想被君权父权所禁锢的因素以外,汉字的非字母形式也使中国人缺少了探索科学的有力工具。
西方文字由字母构成,在其科学探索过程中,要大量运用符号来表示各种自然因素。
正是西方文字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得基础的数学理论,物理理论,化学理论得以向更深层次的探索和发展。
结束语通过文字语言的分析,以及其与西方文字语言的比较,可以侧面分析中国的社会形态人文思想与西方的区别。
一方面,中国文字创造了严谨的社会体制,创造了深刻的哲学思想,也创造了优美的艺术。
但另一方面,也阻碍了中国人探索自然的进程。
是中国文字形成了中国的特有的社会形态,还是中国人的严谨和充满哲理的思想产生了这种特殊的文字,真是一个值得再探讨的问题。
作为现代的中国人,如何秉承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同时突破传统的束缚,使得我们的民族成为世界最强的民族,是每一个中国人值得思考的问题。
我们要在全球化的今天,注重文化交流,学习先进文化,与时俱进。
在学习过程也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发展中也不能忘记宣传自己的传统文化,促进世界“文化大观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