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习得与年龄的关系
通过“年龄效应”看二语习得的最佳年龄
![通过“年龄效应”看二语习得的最佳年龄](https://img.taocdn.com/s3/m/4b6fa34c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ce.png)
通过“年龄效应”看二语习得的最佳年龄二语习得指的是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年龄效应是指年龄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通过观察儿童、青少年和成人学习第二语言的情况,可以得出最佳年龄对于二语习得的重要性。
儿童是二语习得的佼佼者。
研究表明,儿童在语言习得方面有很强的天赋和灵敏的学习能力。
他们的大脑处于发育阶段,容易适应第二语言的语音、语法和词汇规则。
儿童对于第二语言的习得没有情绪和心理上的负担,更容易进入学习状态。
幼儿时期是二语习得的黄金时期。
青少年在二语习得方面也有较大优势。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语言习得能力逐渐下降,但仍然保持较高水平。
相比之下,青少年经过初级教育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意识和表达能力。
青少年的认知能力和学习动机相对较强,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第二语言的学习和使用。
青少年时期也是二语习得的良好时机。
成人的二语习得相对较为困难。
一方面,成人的大脑已经发育完全,不再有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灵敏性。
成人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时间有限。
许多成人学习第二语言是为了实际需要,而不是出于兴趣和天赋。
成人学习第二语言的目的和方式也与儿童和青少年有所不同,他们更注重语法规则和语言技能的熟练程度。
成人需要更大的努力和时间来达到与儿童和青少年相当的语言水平。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儿童和青少年是二语习得的最佳年龄。
他们具有较高的语言习得能力、较高的学习动机和适应能力。
相比之下,成人二语习得需要更多的努力和时间。
无论年龄如何,对于二语习得来说,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认真的学习方法才是最关键的。
只要有足够的努力和时间投入,无论年龄大小,都有可能实现优秀的二语习得。
通过“年龄效应”看二语习得的最佳年龄
![通过“年龄效应”看二语习得的最佳年龄](https://img.taocdn.com/s3/m/f427135f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02.png)
通过“年龄效应”看二语习得的最佳年龄二语习得指的是个体在学习第二语言时所经历的心理和语言习得过程。
许多研究都发现,年龄是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重要因素之一。
特别是在早期语言习得阶段中,年龄效应更加明显。
因此,本文将从“年龄效应”角度来看二语习得的最佳年龄。
在早期语言习得阶段中,会出现所谓的“临界期假说”。
这个假说主要指的是,在婴幼儿期的早期阶段,个体能够更快、更自然地习得第一语言;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习得的效率逐渐降低。
相应地,这个假说也被应用到第二语言习得之中。
研究表明,至少在语音和语法等方面,早期的第二语言习得者可以更加自然地掌握这些能力。
这与他们的母语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他们更能够利用所掌握的语音、语法、词汇和语感数据来加速第二语言习得。
此外,在早期第二语言习得者中,具有更强的语学习能力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特点。
从认知角度来看,早期习得者由于大脑的可塑性强,其处理语言信息的大脑区域更加活跃。
例如,Edwards和Grosjean(1989)的早期蝴蝶定位实验中发现,受试者在早期第二语言习得时大脑中的活动更加分散,同时也更加快速。
而成年学习者则不具备这样的优势。
虽然早期学习第二语言的优势较为明显,但并不是所有的研究都表明在所有方面都同样适用于所有的“早学习者”。
例如,Bialystok和Hakuta(1994)的研究表明,早期第二语言习得者不一定能够在所有方面都表现得更加出色。
特别是在词汇的认知和使用方面,成年人具有较强的优势。
他们的成熟的阅读和编写技能,使得他们更加迅速地掌握新的语言,因此在掌握新的语言单词方面,成年人明显具有优势。
综上所述,在二语习得的年龄效应方面,早期的习得者具有许多优势。
大脑的可塑性强,语音、语法、词汇和语感数据的加工能力较强,都对他们习得新语言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同时也需要意识到,并非所有的“早学习者”都适合学习新语言。
不同个体的语学能力存在差异,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认知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
通过“年龄效应”看二语习得的最佳年龄
![通过“年龄效应”看二语习得的最佳年龄](https://img.taocdn.com/s3/m/e70d2b28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16.png)
通过“年龄效应”看二语习得的最佳年龄二语习得是指在学习者已经掌握了一个语言之后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年龄效应被认为是一个重要因素,影响着学习者对第二语言的习得能力和结果。
在语言学研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最佳的二语习得年龄是在儿童期到青少年时期。
在儿童期,大脑处于发育期,学习的能力强大。
他们能够轻松地学习新的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并且能够自然而然地掌握正确的发音和语法结构。
他们还能够快速习得第二语言的语流韵律,准确地掌握语言的语调和重音。
研究表明,儿童期学习第二语言的学习者能够更早地达到母语者的水平,并且能够更好地使用第二语言进行交流。
在青少年时期,大脑继续发育,并且具有更强的认知能力。
他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语言的意义和文化背景,并且能够运用更复杂的语法结构和词汇。
在这个时期学习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也具有更高的动机和自主学习能力,能够更有效地使用不同的学习策略和资源。
研究显示,青少年期学习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在语法准确性和词汇量方面往往能够达到很高的水平,甚至能够接近母语者的水平。
随着年龄的增长,二语习得的能力会逐渐下降。
在成年后期,大脑的可塑性减弱,学习新语言的能力也会逐渐减弱。
成年后期的学习者可能会受到第一语言的干扰,例如语音、语法和词汇。
尽管如此,一些研究表明,即使在成年后期,学习者仍然可以通过积极的学习态度、适当的学习策略和持续的实践来达到较高的第二语言水平。
儿童期到青少年时期被认为是最佳的二语习得年龄。
在这个时期学习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具有较高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并且能够更轻松地达到母语者的水平。
即使在成年后期,学习者仍然有可能通过积极的学习态度和适当的学习策略来提高第二语言水平。
二语习得与年龄因素
![二语习得与年龄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7ebe7eab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c7.png)
二语习得与年龄因素
学习一门语言的最佳时机是什么问题的答案取决于学习者的不同因素。
年龄在决定选择学习一门语言的最佳时间上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年龄,会带来不同的学习机会,对于学习二语而言,就会出现不同的情况。
首先,在孩童时期学习二语可以使孩子有效地学习他们的母语。
根据研究,孩子在两岁至六岁之间的这个时期,孩子的大脑比其他时期更有能力接受语言材料,并有效地理解和使用它们。
因此,在这个时期,能够在孩子的语言发展中学习二语会有助于他们的语言发展,使孩子能够更快地掌握二语,也能更好地了解语言的结构和运用。
其次,少年时期是学习二语的最佳时期。
学习者在这一时期,他们的记忆力最强,因此学习新语言也是最有效的。
此外,这个时期的学习者也拥有许多学习资源,可以依靠其他经验和技巧帮助他们更快地掌握二语。
同时,这个时期的学习者也可以通过实践从经验中更好地理解和融入到新的语言中。
此外,成人在学习二语上,也有一定的优势。
它的记忆力和执行力会比孩子强,这给学习新语言带来优势,例如,学习者可以借助自身的经历来回顾和理解新的词汇,他们所掌握的知识也更加系统而全面。
而且,面对学习上的困难是把握机会,提升学习效率,成人也拥有更大的容忍度和控制力,从而更容易获取二语学习的成功。
总而言之,每个人在学习二语方面都有各自的优势,但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年龄对于学习二语的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的确定。
孩子和青少年应该利用自己的灵活性和活力利用机会,学习二语;而成人则应该善于利用自己的体力和系统知识储备,更有效地掌握二语。
年龄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
![年龄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562d4cf4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7c.png)
年龄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摘要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因素很多,年龄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文章探讨了第二语言习得的年龄关键期问题、儿童与成年人第二语言习得的差异以及对于实际教学的启发。
第二语言习得是指“在自然的或指导的情况下通过有意识学习或无意识吸收掌握母语以外的一门语言的过程”(埃利斯,)。
在这里所涉及到的,主要是在教学情境下的第二语言习得。
近年来,人们对第二语言的学习日益重视。
年龄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是二语习得领域的焦点话题之一。
也可以说,年龄是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最明显、最直接的非智力因素之一。
在实际生活中可以看到,学习第二语言呈现低龄化趋势,在我国,有些地方从幼儿园开始学习第二语言(多数为英语),对于那些连母语都不能完全掌握的孩子而言,过早学习第二语言真的有利于语言发展吗?人们普遍认为,儿童比成人更擅长学习第二语言。
对此,学者们进行了很多研究。
关键期假说在这个领域,影响最大的研究是伦尼伯格所提出的“关键期假说”(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
关键期假说认为儿童习得语言更有优势是由于生理因素,他认为人的大脑在两岁至青春期(岁)之前是习得语言的关键期。
过了关键期的学习者不会像在关键期内的学习者一样成功,而且很容易产生外国腔。
这是因为,青春期以前,大脑的两个半球都参与了语言学习,大脑可塑性较强,语言习得较快,也较为成功;而在青春期后,大脑发生了侧化,逐渐失去可塑性,语言学习也就越来越困难。
关键期的相关研究关键期这一假说,是针对母语习得提出的,并且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但是对于关键期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学者们看法不一。
反对关键期假说的学者提出非生物基础的解释,认为语言输入和认知发展等社会心理因素是导致习得水平出现差异的主要决定因素。
赞成关键期理论的学者则以实证研究为依据,坚信关键期假设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不可能被推翻。
二语习得领域里, 支持关键期存在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是johnson和newport ()的实验。
通过“年龄效应”看二语习得的最佳年龄
![通过“年龄效应”看二语习得的最佳年龄](https://img.taocdn.com/s3/m/de0fe085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f6.png)
通过“年龄效应”看二语习得的最佳年龄年龄是影响二语习得的重要因素之一。
早期的研究主要关注于儿童二语习得的优势,普遍认为儿童具有较高的语言敏感性和学习能力,因此在语言习得方面表现更为出色。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年龄效应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问题,不同年龄段的学习者在二语习得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优势。
儿童在二语习得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儿童在语言习得方面具有较高的可塑性和适应性,他们的大脑发育迅速,神经系统较为敏感,能够更好地接受和吸收新的信息。
儿童对语言环境具有较高的依赖性,常常处于语言接触的环境中,所以他们能够更容易地获得语言输入,并通过模仿和复述等方式进行学习。
在语音和发音、语法结构和句法规则等方面,儿童能够更快地掌握和使用二语。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者的二语习得过程变得更加复杂。
研究表明,青少年和成年人在语词汇、语法和语用等方面的习得能力相对较强。
青少年已经具备了较高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二语,他们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意愿更加强烈,因此在语言习得上表现更为出色。
而成年人在语言习得上具有更强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更注重语言的实用性和功用性,他们能够更灵活地运用二语进行交际和沟通。
年龄也可能成为二语习得的阻碍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逐渐下降,学习效率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随着母语的巩固和习得,学习者的语言习得困难也增加,他们可能会受到母语的干扰,对二语的学习产生困惑。
一些研究发现,在语音、语法和语用等方面,成年人相对于儿童和青少年而言,习得的困难相对较大。
年龄是影响二语习得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年龄段的学习者在二语习得上具有不同的优势和劣势。
儿童在二语习得方面表现出较高的可塑性和适应性,能够较快地掌握和使用二语。
青少年和成年人在二语习得上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二语。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者的二语习得过程会变得更加复杂,学习困难也会增加。
通过“年龄效应”看二语习得的最佳年龄
![通过“年龄效应”看二语习得的最佳年龄](https://img.taocdn.com/s3/m/1f14464d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01.png)
通过“年龄效应”看二语习得的最佳年龄二语习得是指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在学习二语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优劣势。
这种差异被称为“年龄效应”。
研究表明,在儿童和成年人中,存在着不同的最佳二语习得年龄。
本文将从儿童和成年人两个群体的角度,探究二语习得的最佳年龄。
儿童学习二语时具有明显的优势。
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相对自然,他们能够快速掌握语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等。
研究显示,儿童从出生开始到12岁左右,处于语言习得的敏感期,他们的大脑发育迅速,语言学习能力高于成年人。
在这个阶段学习二语,不仅能够达到非母语者的语言水平,还能够获得准母语者的发音、语流和语法能力。
儿童学习二语时也更加容易培养语言习得的兴趣和动机,他们对新奇事物的好奇心强,学习过程中更加投入和积极。
儿童学习二语也存在一些限制,比如他们可能面临词汇量有限、无法灵活运用语言等问题。
相反,成年人在学习二语时可能面临一些挑战,但也具有一些优势。
成年人的认知能力和分析能力相对成熟,能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逻辑结构和文化背景。
他们能够运用已有的语言知识来辅助二语习得,快速建立对比和联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二语。
成年人在学习二语时还能够注意到自己使用了什么策略,对学习进程进行反思和调整,从而更高效地学习。
由于成年人大脑发育成熟,学习二语时可能面临较大的认知负担和固化思维的限制,语音和语法习得上可能不如儿童那样自然和纯熟。
儿童和成年人在学习二语时存在不同的优劣势。
儿童具有较高的语言学习能力和学习动机,学习过程自然而流利。
儿童时期被认为是最佳的二语习得年龄。
成年人凭借成熟的认知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也能够掌握一门二语。
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只要有恰当的学习方法和充足的学习时间,都有可能成功地习得第二语言。
最佳习得年龄的选择应基于个体的学习目标和时间安排。
无论是在儿童时期还是成年时期,只要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就能够取得良好的二语习得效果。
年龄与二语习得
![年龄与二语习得](https://img.taocdn.com/s3/m/bedd1efd76c66137ef061925.png)
论文导读:年龄是影响第二语言(兼指外语)习得效果个体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
但也是长期以来困扰二语习得研究的一个问题。
到了1967年心理语言学家Lenneberg发展了这一观点, 提出了著名的语言学习的关键期假说(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或译作临界期假说):自然语言习得只能发生在关键期,即两岁到青春期之前。
关键词:二语习得,年龄,关键期假说1. 引言年龄是影响第二语言(兼指外语)习得效果个体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也是长期以来困扰二语习得研究的一个问题。
许多心理学家、应用语言学家和教育家用大量的时间从不同的角度,选择不同的对象研究年龄和第二语言习得的关系,但研究的结果并不一致。
论文检测。
尽管如此,年龄研究从未间断过,甚至成为当今二语习得领域的热点之一,原因在于二语习得年龄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它不仅有助于探讨人类大脑认知之谜,更是直接关系到二语教学模式的选择和学习策略的定位。
本文试图综述二语习得年龄研究的主要发现,同时探讨这些发现对目前的外语教学有什么启发。
2. 关键期假说的研究很久以前人们就注意到,童年是学习语言,无论是习得母语还是学习外语的最佳年龄。
这种现象使得美国神经心理学家Penfield 于1959年提出“白板理论”,认为在婴儿出生时大脑皮层的某些区域具有固定的功能,但有一块皮层最后将用于语言和感觉,在早期可以运用这片空白区域进行语言学习,几种语言可以轻易地被同时习得,认为4-8岁是学习外语的最佳起始年龄。
到了1967年心理语言学家Lenneberg发展了这一观点, 提出了著名的语言学习的关键期假说(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或译作临界期假说):自然语言习得只能发生在关键期,即两岁到青春期之前。
关键期假说在二语习得领域引发了无数研究和争论,支持和反对的论据都有。
20 世纪 60年代末 70 年代初,这场激烈争论的焦点是围绕儿童学习外语是否比成人存在优势。
年龄与第二语言习得
![年龄与第二语言习得](https://img.taocdn.com/s3/m/1a455455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e7.png)
年龄与第二语言习得第二语言习得是指一个人在掌握母语之后,学习一种新的语言的过程。
年龄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影响着一个人学习第二语言的能力。
在过去的研究中,年龄被认为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影响着第二语言习得的成果。
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尽管年龄确实会对第二语言习得产生一些影响,但并非完全决定性的因素。
本文将探讨之间的关系,并讨论不同年龄段的人在习得第二语言方面的优势和挑战。
首先,幼儿期被认为是最佳的第二语言习得时期。
在幼儿期,大脑处于发育的高峰时期,语言的习得能力较强。
研究表明,幼儿在学习第二语言时更具有听觉和发音的优势,他们能够轻松地模仿和掌握新的语音和语调。
此外,幼儿在语言习得过程中更加自然,不会受到母语的干扰,更容易形成正确的语言结构和习惯用法。
因此,幼儿在学习第二语言方面往往进展迅速,并且能够获得更地道的语言表达。
然而,成年人也具有他们自己的优势和挑战。
成年人在学习第二语言时更有条理和系统,能够更好地利用已有的语言知识和学习策略。
他们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可以将新的语言知识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提高学习效果。
此外,成年人在语言学习方面更有意识和自我评估的能力,能够更有效地规划和调整学习策略。
然而,成年人的习得过程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比如,成年人可能受到母语的干扰,会在语音、语法和词汇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偏差。
此外,成年人在语言习得方面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需要具备更强的毅力和耐心。
除了幼儿期和成年期,青少年也是一个重要的第二语言习得时期。
在青少年期,大脑依然处于发育的阶段,语言习得能力也相对较强。
青少年在学习第二语言时,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认知和分析能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语言规则和结构。
同时,青少年也拥有更强的社交意识和交际能力,能够更好地参与语言互动和实践,提高语言运用的流利度和综合能力。
然而,青少年在习得第二语言方面也面临一些挑战。
他们可能会受到学校课业和社交活动的压力影响,导致学习时间和精力的分散。
通过“年龄效应”看二语习得的最佳年龄
![通过“年龄效应”看二语习得的最佳年龄](https://img.taocdn.com/s3/m/c91f495f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86.png)
通过“年龄效应”看二语习得的最佳年龄从孩童到成年人的不同年龄段,人们的语言学习能力会产生差异。
这种差异被称为“年龄效应”。
研究表明,在语言习得中,最佳年龄是5-12岁。
5-12岁是孩童期,此时孩子的大脑处于发育阶段。
大脑在这个阶段对语言输入非常敏感,学习语言的能力高峰期也出现在这个时间段。
孩子们的大脑具有塑性,能够更容易地习得新的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
孩子们在学习语言时的动力和兴趣也非常高,他们天生好奇,喜欢模仿和探索。
这种积极性和好奇心让他们更容易接受和吸收语言。
青少年时期也是语言习得的良好时机。
青少年脑的发育虽然没有孩童期快速,但仍然非常灵活,可以有效地处理复杂的语法和抽象的语言知识。
青少年语言习得的另一个优势是他们的社会认知能力得到了发展,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语言和交际背后的文化动机和社会规则。
一旦进入成年期,学习第二语言的难度就会增加。
成年人的大脑不再像孩童期那样具有塑性,并且语言习得的过程变得更加意识化和分析化。
成年人在语言学习中面临的挑战包括语音和语法的发音困难、常犯的语法错误以及对语言和文化差异的理解。
成年人的时间和精力也可能受到其他事务的压制,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语言学习中。
最佳的二语习得年龄是5-12岁。
此时的孩子们大脑发育、语言敏感期和学习能力的高峰期重合,他们对语言的兴趣和学习动力也很高。
青少年期也是一个良好的语言习得时机,当时大脑灵活,社会认知能力发展。
虽然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面临一些挑战,但仍然可以通过积极的学习方法和环境创造更好的学习机会,在任何年龄都能够获得成功的语言习得。
通过“年龄效应”看二语习得的最佳年龄
![通过“年龄效应”看二语习得的最佳年龄](https://img.taocdn.com/s3/m/2945a472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4d.png)
通过“年龄效应”看二语习得的最佳年龄二语习得的最佳年龄一直是二语习得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研究者们常常借助“年龄效应”来说明不同年龄段个体学习第二语言的差异。
所谓“年龄效应”,是指个体学习第二语言的年龄与其习得程度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通过探讨“年龄效应”来分析二语习得的最佳年龄。
关于年龄效应,有一种观点认为,早期二语习得者优势明显。
这种观点的理论基础是儿童在语言习得方面具有较大的天赋。
在儿童早期,大脑发育迅速,神经系统可塑性较高,这为儿童学习语言提供了有利条件。
儿童从小即被暴露于语言环境中,能够不断接触和使用目标语言,培养了他们的语感和语言意识,使其在语音、语法以及词汇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习得能力。
有些研究认为,儿童期是学习第二语言的最佳阶段。
另一些研究者则提出,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也具有独特的优势。
他们认为,成年人在认知和思维能力方面相较于儿童更加成熟,具有更好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成年人的生活经验丰富,对事物有更深入的理解,这有助于他们理解和掌握目标语言的文化内涵。
成年人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运用其他学科知识和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一些研究认为,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的能力和效果不亚于儿童。
实际上,年龄效应在二语习得中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同的研究往往得出不同的结论。
这表明年龄效应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个体差异、学习环境、学习动机等。
不能简单地确定一个最佳的年龄段。
综合各项研究结果可以得出一些启示。
儿童期是学习第二语言的敏感期,这一阶段的习得效果相对较好,所以应该将二语学习纳入到儿童的语言教育中。
成年人也具有学习第二语言的能力,他们可以通过积极的学习策略和合适的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效果。
年龄并不是决定习得效果的唯一因素,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和学习动机同样重要。
重要的是根据个体的需求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和方法。
通过“年龄效应”来确定二语习得的最佳年龄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尽管存在一些模糊性和争议,但儿童期和成年人都具有学习第二语言的能力和优势。
浅谈二语习得的影响因素和瓶颈效应
![浅谈二语习得的影响因素和瓶颈效应](https://img.taocdn.com/s3/m/8d7e6f59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9c.png)
浅谈二语习得的影响因素和瓶颈效应二语习得是指人们在已经掌握一种语言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实践掌握另一种语言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也会出现一些瓶颈效应。
本文将从影响因素和瓶颈效应两个方面来浅谈二语习得的问题。
一、影响因素1. 年龄年龄是影响二语习得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儿童在学习第二语言时会比成人更容易掌握,他们的语言习得能力处于发育的敏感期,大脑对语言的接受和理解能力更强。
相比之下,成人学习第二语言要更加困难一些,他们已经形成了母语的语言体系,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适应新的语言。
2. 学习环境学习环境也是影响二语习得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会促进学习者对于第二语言的掌握。
人们往往更容易掌握一种语言的身处使用这种语言的环境中。
所以,对于学习者来说,有机会接触和使用第二语言的环境尤为重要。
3. 学习动机学习动机也是影响二语习得的重要因素之一。
学习者对于学习第二语言的积极性和动机会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
如果学习者对于学习第二语言没有充分的动机,那么很可能会导致学习兴趣不足,从而影响到学习效果。
4. 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对于二语习得同样是一个关键的因素。
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能够提高学习效率,促进语言的习得。
而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也需要根据自身的学习特点和学习环境进行调整。
5. 母语影响母语对于二语习得同样会产生影响。
学习者的母语如果和目标语言有一定的相似性,会比较容易掌握。
相反,如果母语和目标语言之间的差异很大,那么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更多的困难。
以上便是影响二语习得的一些重要因素,还有很多其他因素也会对二语习得产生影响,比如学习者的天赋、学习者的健康状况等等。
接下来,我们将来谈谈二语习得中可能会遇到的瓶颈效应。
二、瓶颈效应1. 语法困难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时很容易被语法困难所困扰。
从一个语法体系转变到另一个语法体系,学习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适应新的语法规则,这种适应过程可能会成为学习者的一个瓶颈。
通过“年龄效应”看二语习得的最佳年龄
![通过“年龄效应”看二语习得的最佳年龄](https://img.taocdn.com/s3/m/d36a1472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b1.png)
通过“年龄效应”看二语习得的最佳年龄二语习得一直是语言学习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而学习者的年龄一直是影响二语习得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据研究发现,学习者的年龄对第二语言的习得有着显著的影响,即通常所说的“年龄效应”。
而在“年龄效应”中,究竟哪个年龄段是学习第二语言的最佳年龄呢?本文将通过总结现有研究成果,从儿童、青少年和成人三个不同年龄段的角度,探讨“年龄效应”对二语习得的影响,以及对二语习得的最佳年龄进行深入探讨。
儿童期是语言习得的关键期,众多研究表明,儿童在幼年时期习得第二语言的能力远远超过青少年和成人。
加拿大著名的双语教育研究者克里斯蒂安.莱恩通过对一批加拿大法语学习者的研究发现,与青少年和成人相比,儿童在幼年时期能够更快地习得第二语言,而且他们在语音、语法和词汇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优势。
美国语言学家诺姆·克鲁斯通过对儿童和成人学习者的实验研究发现,儿童在语音和语法的学习上比成人更具优势,这正是因为儿童在幼年时期的大脑对语言输入有着更高的敏感性,能够更快地建立起新的语言系统。
儿童期被认为是最佳的二语习得年龄。
尽管儿童在语言习得上具有诸多优势,但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儿童所面临的语言输入要远远少于成人,这也对他们的二语习得产生了一定影响。
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第一语言系统也逐渐稳定下来,对第二语言的学习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干扰。
虽然儿童期被认为是最佳的二语习得年龄,但也需要考虑到实际情况和个体差异的影响。
青少年期是语言习得的关键时期之一,青少年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通常具有更多的社会交往机会和语言输入,这对他们的第二语言习得有着积极的影响。
研究表明,青少年在第二语言的习得速度上要比成人快,并且能够达到很高的语言水平。
研究者Marianne Nikolov和Judit Csizer通过对青少年期英语学习者的实验研究发现,青少年期是一个非常适合学习第二语言的时期,他们对于语音和语法的学习有着明显的优势,而且在语用和交际能力的培养上也表现出较大的潜力。
年龄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
![年龄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0ec02be20b4c2e3f562763b1.png)
年龄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近几年,许多学者一直就年龄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进行相关研究,其中,部分学者认为,越早习得第二语言,取得的效果越好。
然而有些学者却认为成年人通过努力也可以较好地习得第二语言。
本文对不同学者的观点进行了阐述,认为年龄因素并不是决定第二语言习得的关键性决定因素,它仅仅会对第二语言的习得起到一定的影响。
在日常的实际教学中,应当根据学习者的自身特点选择更适合个人的教育方式。
标签:年龄;第二语言习得;启发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习得第二语言。
我们这里所说的第二语言习得是指在教学情境下的第二语言习得。
因此,年龄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便成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探讨的热点问题。
通常人们普遍认为年幼的儿童要比成年人更擅长习得第二语言,为此,很多学者都进行了相关研究。
一、关键期假说伦尼伯格所提出的“关键期假说” 这一概念对第二语言习得领域的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期假说认为年幼的儿童习得第二语言更有优势。
这是因为生理方面的因素。
伦尼伯格认为,人习得语言的关键期是在两岁至青春期,一旦错过了关键期的语言习得,就不会像在关键期内的学习者那样成功,而且容易产生外国腔。
关键期假说这一概念主要是针对母语习得提出来的,这一假说已经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认可。
对于关键期假说这一概念,诸多学者持有自己的不同看法。
其中,支持关键期假说的学者们仍然坚信关键期假说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不可能被推翻,他们的主要依据是关键期假说的具体实例研究。
然而,一些反对关键期假说的学者则认为第二语言习得水平之所以会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其主要决定性因素是个人语言习得能力和个人认知等能力的不同。
Long通过实验发现,很多6岁以后才开始学习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很难学到地道的语音语调。
15岁以后才开始学习外语的学习者,其语法、句法均达不到与母语学习者一样的水平。
二、结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关键期假说仍然是个有争议的热点问题。
目前,针对年龄因素与第二语言习得之间的关系,学者们共同的结论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学习速度方面。
通过“年龄效应”看二语习得的最佳年龄
![通过“年龄效应”看二语习得的最佳年龄](https://img.taocdn.com/s3/m/c56f1a85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99.png)
通过“年龄效应”看二语习得的最佳年龄“年龄效应”是指在学习语言或其他学习过程中,年龄对学习效果和学习方式的影响。
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年龄效应也存在着。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年龄段是最适合进行二语习得的呢?本文将通过“年龄效应”来探讨二语习得的最佳年龄。
1. 婴幼儿期-学习语言的黄金期婴幼儿期是语言学习的黄金期,也是最容易习得第二语言的阶段。
研究表明,婴幼儿期的孩子能够轻松地习得语音和语法规则,并且能够发展出一种地道的语言使用方式。
这是因为在这个阶段,大脑对于语言的认知和习得能力是最强的,通过模仿和积极参与交流,孩子们能够很快地掌握第二语言。
由于婴幼儿期的孩子还没有建立起母语的牢固体系,他们对于第二语言的学习会更加自然和不费力。
而且,他们对于语言的习得也不会受到文化和社会的限制,更容易接受新的语言输入。
有些家长会选择在孩子婴幼儿期就开始给他们学习第二语言,以便让他们具备更好的语言能力和更广泛的国际视野。
2. 学龄儿童期-语言学习的灵敏期学龄儿童期是另一个很适合进行第二语言习得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大脑发育较快,他们的语言认知和表达能力也在逐渐成熟。
他们可以利用母语的基础来习得第二语言,并且能够通过系统的教育学习更加理性和系统地掌握第二语言的知识和技能。
在学龄儿童期,孩子们的学习方式也更加多样化,他们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游戏活动、阅读和听力练习等方式来提高第二语言的水平。
学龄儿童还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和社交圈,从而更容易融入学习第二语言的氛围中。
3. 青少年期-自主学习的适应期青少年期是一个自主学习和自我认知的关键阶段,也是一个适合进行第二语言习得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青少年的认知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发展,他们有能力进行更加深入的语言学习和思考。
青少年期的孩子通过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来学习第二语言,他们能够更加主动地去探索和积极地提出问题。
在这个阶段,通过加入语言学习社团、参与语言交流活动、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等方式,青少年能够更加全面地提高自己的第二语言水平。
年龄与个性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年龄与个性对二语习得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290c1552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33.png)
年龄与个性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引言:二语习得一直是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而年龄与个性作为影响二语习得的重要因素之一,也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年龄和个性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并分析不同年龄段、个性特点对二语学习的优劣势。
一、年龄与二语习得1.1 婴儿期到幼儿期研究表明,婴儿期到幼儿期是语言习得的关键阶段,此时语言习得和母语习得在神经、心理和生理发展上具有高度敏感性。
孩子在此期间习得母语时,往往能够快速适应并掌握语言的语音、语调、语法等要素。
因此,对于在这个阶段接触第二语言的儿童来说,他们往往能以母语习得的方式来习得第二语言,并具备纯正的发音和语法结构。
1.2 学龄前期到青少年期这个阶段的儿童和青少年比起年幼儿童来说,语言习得的敏感期已经过去。
虽然他们可能具备较高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和记忆力,但他们对语音、语法等方面的习得分析与婴儿期的习得大相径庭。
因此,尽管在这个阶段进行二语习得同样有积极的成果,但成年人的语音、语法错误往往会比早期习得者多。
1.3 成年人与早期习得者相比,成年人在二语习得中可能会遇到更多的挑战。
成年人的大脑已经形成了母语的认知习惯,这会对习得第二语言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等方面产生不利影响。
而且,成年人往往在时间、自信心、学习动机等方面面临更多的限制,对语言环境的依赖性也相对较低。
二、个性与二语习得2.1 外向型个性外向型的个性倾向于善于与他人进行交流和社交活动。
这类人通常具有较高的自信心、好奇心和积极性,能主动参与到学习环境中。
由于他们更愿意与他人交流,他们在语言学习中通常会获得更多的语言输入和机会,从而提高他们的造诣。
此外,外向型的个性还使他们更容易主动使用第二语言来与他人互动。
2.2 内向型个性内向型的个性倾向于内向、害羞,不太愿意在公众场所表达自己。
这类人在二语习得中往往更多地关注个体的内省过程,习得的速度和准确性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
然而,内向型的个性通常使他们在学习中注重细节和规则,因此他们对语法的理解和应用往往较为准确。
年龄与二语学习的关系
![年龄与二语学习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30c230ed998fcc22bcd10de2.png)
汤玛斯.斯科夫(Thomas Scovel): 认为在大脑侧化过程中,大脑 的可塑性比较大(plasticity of brain),儿童能学好母语和第二语言 。恰恰是大脑侧化的完成(the accomplishment of lateralization)使 人们很难轻易、流利掌握第二语言,或者只是获得地道的发音 (authentic pronunciation)。他的研究提出一种可能性:即第一和 第二语言习得都有关键期的存在。
NEUROBIOLOGICAL CONSIDERATIONS
神经生物学因素 COGNITIVE CONSIDERATIONS 认知因素 AFFECTIVE CONSIDERATIONS 情感因素 LINGUISTIC CONSIDERATIONS 语言因素
神经生物学因素 Neurobiological considerations
消除迷思 Dispelling Myths
斯特恩(H.H.Sten)基于第一语言习得,对第二语言教学方法和步骤提出几 点假设:
在语言教学中,要不断操练。(practice) 语言学习需要模仿。(imitation) 音素--单词--句子,是学习外语的自然顺序。 (natural order: sound-word-sentences) 掌握外语技能的顺序:先听后说,理解先于表达。(understanding precedes speaking) 第一和第二语言习得的自然顺序:听,说,读,写。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writing) 第二语言习得不需要通过母语的翻译。(without translation) 第二语言教学过程中没有必要教授语法概念。 (unnecessary grammatical conceptual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