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各阶段年龄的心理

合集下载

心理学概念知识:年龄心理学——儿童、青年、老年人的不同特点

心理学概念知识:年龄心理学——儿童、青年、老年人的不同特点

心理学概念知识:年龄心理学——儿童、青年、老年人的不同特点年龄心理学是研究年龄段人口心理特点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这一领域的关注越来越多,研究的深入也十分必要。

我们可以将年龄心理学分为儿童心理、青年心理和老年心理三个方面,各个年龄段的特点如下。

儿童心理儿童心理是所有年龄段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因为儿童时期的心理发展对个体未来的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

儿童时期的心理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儿童的心理特点受到年龄、语言、性别、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其心理状况非常脆弱。

2.儿童时期的心理基础主要是认知发展、情感发展以及社会发展,其中认知发展的重要性尤为突出。

3.儿童时期的注意力持续时间很短,对于新鲜事物的反应能力很强,同时对于抽象的概念和思维难度较高的问题处理能力较弱。

4.儿童时期的情感反应很强烈,情绪往往比较不稳定,对外界环境的变化相当敏感。

青年心理青年时期是人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这个时期对个体的心理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青年时期的心理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青年时期的身体和生理功能都处于成熟发展的过程中,这种变化会对个体的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

2.青年时期的心理状况主要受到身份定位和社会认同感的影响,这种心理状态的加强会极大地影响个体的自尊心。

3.青年时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很强,更加容易接受新的抽象概念,这也是青年时期个体不断拓展人生视野的重要基础。

4.青年时期的情感和智力发展同时进行,这种增长使得青年人对于自我情感的理解和表达更加深刻。

老年心理老年时期是人生中最后一个重要阶段,其中老年人的心理发展也变得尤为重要。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退化,这种退化也会对老年人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

2.老年人的社会角色和身份都随着时间的增长在发生改变,这种改变会对他们的自我认知产生很大的影响。

3.老年人的认知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弱,因此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大大降低。

人类心理发展的主要阶段和特征

人类心理发展的主要阶段和特征

人类心理发展的主要阶段和特征人类心理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过程,从出生到成年,个体经历了一系列的心理阶段。

这些阶段在认知、情感和社会交往等方面都有独特的特征。

本文将探讨人类心理发展的主要阶段和特征。

1. 婴儿期婴儿期是心理发展的起始阶段,通常从出生到两岁。

在这个阶段,婴儿主要通过感官和运动的发展来认知世界。

他们对外界刺激非常敏感,通过观察和探索来获取新的经验。

此外,婴儿的情感发展也很重要,他们需要与主要照顾者建立安全依恋关系,以满足自身的需求。

2. 幼儿期幼儿期从两岁到六岁左右,这是认知和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

幼儿开始发展语言能力,能够使用简单的逻辑思维,开始出现自我意识。

他们通过模仿和角色扮演来探索社会角色,并与同伴进行互动。

幼儿期也是道德意识开始形成的时期,他们开始理解和遵守社会规则。

3. 少儿期少儿期从六岁到青春期前期,大约是11岁到14岁。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开始发展更高级的思维能力,他们能够进行抽象思考和概念形成。

他们开始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对自己和他人的思维和情感有更深入的理解。

此外,社会关系也变得更加重要,他们开始面临同伴关系和群体身份的认同问题。

4. 青春期青春期是心理发展中最显著的阶段,一般在14岁到18岁之间。

在这个阶段,青少年经历身体和心理上的巨大变化。

他们的认知能力进一步发展,具备更复杂的思维和推理能力。

与此同时,青少年也经历着身份和自我意识的探索,开始独立思考和制定个人目标。

社交关系也变得更加复杂,他们试图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关系。

5. 成年期成年期是指从青春期结束到晚年的阶段,通常从18岁开始。

在这个阶段,个体经历社会角色的转换,例如成为职业人、配偶和父母等。

成年期是个体独立自主的时期,他们需要应对各种生活压力和挑战。

此时,个体的认知和情感发展已经相对成熟,但仍继续进行学习和成长。

在总体上,人类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是持续性、渐进性和多样性。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重要性,而且各个阶段之间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

人生心理发展的8个阶段

人生心理发展的8个阶段

人生心理发展的8个阶段
(1)婴儿前期(0-2岁)。

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安全感),克服怀疑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希望品质。

(2)婴儿后期(2-4岁)。

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意志品质。

(3)幼儿期(4-7岁)。

这一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目标品质。

(4)童年期(7-12岁)。

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能力品质。

(5)青少年期(12-18岁)。

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形成角色的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诚实品质。

(6)成年早期(18-25岁)。

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良好的人格特质是爱的品质。

(7)成年中期(25-50岁)。

这一时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关心、助人的品质。

(8)成年后期(50岁以后)。

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或厌恶感;良好的人格特质是智慧、贤明的品质。

人生八个阶段的心理特点

人生八个阶段的心理特点

人生八个阶段的心理特点人的一生可以被划分为八个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心理特点。

了解这些心理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以及在不同阶段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以下是人生八个阶段的心理特点的概述。

1.婴儿期(出生至2岁)在婴儿期,个体通常表现出对母亲或照顾者的依赖,依赖是生存所必需的。

他们的情感需要得到关注和满足,而且很大程度上是反应性的。

此外,婴儿的情绪表达也主要通过哭泣和表情来传达。

2.幼儿期(2岁至6岁)在幼儿期,孩子们开始探索自己的环境,并开发自己的个性。

他们对自己的行为和行动开始感到自豪,并表现出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同时,他们开始学习社交规则和与他人交往。

3.儿童期(6岁至12岁)在儿童期,儿童开始发展自己的身份和价值观。

他们开始理解道德和伦理问题,并形成自己的道德观念。

此外,他们还开始培养友谊,并在此阶段建立一些持久的友谊关系。

4.青春期(12岁至18岁)青春期是人生中最具挑战性的阶段之一。

青少年开始经历身体和情感上的变化,也开始关注自己的形象和社交地位。

他们面临着对自我身份的探索和独立性的渴望,同时也面临社会和家庭压力。

5.早期成年期(18岁至29岁)早期成年期是一个自我发展和建立未来的重要阶段。

人们开始追求学业和事业上的成功,并建立自己的家庭和人际关系。

他们也经历了对于自己的责任和独立性的探索。

6.中年期(30岁至50岁)中年期是一个转变和重新评估生活的阶段。

人们可能会面临工作压力、家庭责任和与年龄相关的身体问题。

他们开始思考自己的成就和生活意义,并可能经历一些情感和身份上的波动。

7.中晚年期(50岁至65岁)中晚年期是退休前的最后一段时期。

人们可能会面临与健康和老龄化相关的问题,并开始思考自己的生活遗产和对家人的支持。

他们也可能经历将重心从事业转向家庭和个人兴趣的调整。

8.老年期(65岁及以上)老年期是人生的最后阶段。

人们可能会面临身体的衰老和健康问题,以及对于自身角色和身份的思考。

年龄心理学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和需求

年龄心理学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和需求

年龄心理学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和需求年龄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不同年龄段人们在心理上的变化和发展规律。

每个年龄段的人都有着不同的心理特点和需求,本文将对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和需求进行探讨。

一、婴幼儿(0-2岁)婴幼儿期是人类生命周期中最关键的时期之一,他们的心理发展非常迅速。

主要心理特点如下:1. 探索欲强烈:婴幼儿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心,他们会主动去探索新事物和新环境。

2. 依恋需求:婴幼儿对母亲或主要抚养者有强烈的依恋需求,渴望得到关爱和安全感。

3. 情绪易变:婴幼儿的情绪变化较为剧烈,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

针对婴幼儿的心理特点,父母和照料者需要给予他们安全的环境和稳定的情感支持,满足他们的探索欲和依恋需求。

二、儿童(3-12岁)儿童时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展现出以下心理特点:1. 好奇心强烈:儿童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们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大幅提高。

2. 自我意识的形成: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开始形成自己的独立意识和自我认同。

3. 社交需求增强:儿童逐渐开始与同龄人进行交流和互动,他们渴望获得友谊与归属感。

针对儿童的心理特点,家长和教育者需要提供丰富的学习和玩耍环境,鼓励他们的好奇心和自我探索能力。

同时,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和合作意识,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青少年(13-18岁)青少年时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面临着身心发展的巨大变化。

主要心理特点如下:1. 自我意识的加强:青少年开始更加关注自我认同和自尊心,他们对自身特点和社会地位有着强烈的认识和需求。

2. 角色认同的探索:青少年开始对不同角色进行认同探索,渴望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意义。

3. 独立需求:青少年追求独立和自主,他们渴望得到家长和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家长和教育者需要给予他们足够的自主和支持,鼓励他们进行自我意识和角色认同的探索。

同时,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各年龄段的性格特点

各年龄段的性格特点

不同年龄段的人有不同的性格特点,这些特点是由于他们在不同的环境中成长和经历的结果。

以下是不同年龄段的性格特点。

0-5岁:这个年龄段的儿童通常天真、快乐和好奇。

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喜欢探索和学习新事物。

他们对周围的环境和人们都充满了信任和安全感,容易接受新事物并适应变化。

但他们在情绪表达上较为直接,会因为小事而发脾气。

6-12岁: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开始进入学龄期,他们的个性开始变得更为稳定。

他们更加独立和自主,开始具备自己的意见和判断力。

他们开始将学校和同伴的影响融入到自己的性格中,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

他们可能会表现出更多的竞争意识,并且开始在一些领域展现出特长。

13-19岁:这个年龄段的人是青少年,面临许多身份探索和个性塑造的挑战。

他们开始从孩童转变为成年人,这个过程充满了变数和挑战。

青少年通常对自己有更强的自我意识,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和人生目标。

他们可能会表现出更多的情绪波动和矛盾心理,同时也更加重视同伴关系和他人的看法。

20-35岁:这个年龄段的人通常处于自我发展和职业建设的阶段。

他们热衷于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梦想,同时也在社会中承受更大的责任和压力。

他们可能表现出更多的进取心、冒险精神和决心,但也容易感到焦虑和不安。

他们追求成功和成就感,同时也开始建立自己的家庭和人际关系。

36-60岁:这个年龄段的人被认为是中年人,他们通常在事业和家庭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他们更加成熟稳重,有更强的责任感和决策能力。

他们对于自己的人生目标有更清晰的思考,也更加重视家庭和社会责任。

但他们有时也可能会感到压力和焦虑,面对中年危机和对未来的担忧。

60岁以上:这个年龄段的人是老年人,他们通常经历了一生的起伏和挑战。

他们可能会表现出更多的宽容和智慧,对人生有更深刻的理解。

他们在性格上更为稳定,更加重视平静和心理健康。

但他们有时也会面临身体和健康问题,可能会感到孤独和失去活力。

总的来说,每个年龄段的人都有各自的性格特点和挑战。

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点有哪些

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点有哪些

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点有哪些人的成长是一个连续而又变化的过程,在不同的年龄段,心理特点也会有所不同。

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促进个人的成长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儿童时期(0-12 岁)在儿童时期,孩子们的心理发展迅速。

0-3 岁的婴幼儿主要通过感官来探索世界,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但认知能力有限。

这个阶段的孩子依赖父母或照顾者来满足他们的基本需求,建立起安全感和信任感是至关重要的。

3-6 岁的幼儿开始有了自我意识,他们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

喜欢问“为什么”,通过游戏和与同伴的互动来学习和发展社交技能。

此时,他们可能会出现一些任性和固执的行为,这是他们试图表达自己想法和意愿的方式。

6-12 岁的儿童进入学龄期,开始接受系统的教育。

他们的思维逐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能够理解一些简单的规则和概念。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自尊心开始形成。

他们可能会因为学习成绩、同学关系等问题产生焦虑和压力。

青少年时期(13-18 岁)青少年时期是一个充满变化和挑战的阶段。

身体的快速发育和激素水平的变化会导致情绪的波动。

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更加关注自我形象和他人对自己的看法,自我意识迅速发展。

他们渴望独立和自主,试图摆脱父母的束缚,但同时又在经济和情感上依赖父母。

这种矛盾的心理可能会导致亲子关系的紧张。

在学业上,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对未来感到迷茫和不确定。

同时,青少年开始对异性产生好奇和好感,形成朦胧的情感。

这个时期的孩子容易受到同伴的影响,可能会出现从众行为。

青年时期(19-35 岁)青年时期是个人走向成熟和独立的重要阶段。

19-25 岁的年轻人通常刚步入社会,面临着职业选择和适应社会环境的挑战。

他们充满激情和理想,渴望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但也可能会因为现实与理想的差距而感到失落和困惑。

在感情方面,开始寻找稳定的伴侣,建立长期的亲密关系。

25-35 岁的青年大多已经在工作中有了一定的积累,开始关注个人的职业发展和晋升。

发展心理学:人生各阶段的成长

发展心理学:人生各阶段的成长

发展心理学:人生各阶段的成长发展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从出生到成熟和衰老整个过程中心理变化和发展的科学。

它涵盖了人生的各个阶段,包括婴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挑战和机遇。

一、婴儿期(0-3岁)婴儿期是人的生命中最基本的阶段,是人格形成和认知发展的基础时期。

这个阶段的婴儿主要通过感觉和动作来探索和理解世界。

他们通过吸吮、抓握、踢打等动作来探索自己的身体,同时也开始对声音、光线、温度等环境刺激产生反应。

在这个阶段,父母的关爱和支持对于婴儿的身心发展至关重要。

二、儿童期(3-12岁)儿童期是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学习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开始在学校、社交和家庭环境中独立处理各种问题。

他们通过游戏、学习和探索来发展认知、情感和社会技能。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的引导和教育对于儿童的发展至关重要。

三、青少年期(12-18岁)青少年期是自我认同形成和社交技能发展的重要阶段。

这个阶段的青少年开始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兴趣和身份,同时也面临学业、职业和社交等方面的挑战。

他们渴望独立,但又需要得到他人的认可和支持。

这个阶段的青少年需要更多的自主权和尊重,同时也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四、成年早期(18-30岁)成年早期是个人职业和社会参与的初步阶段。

这个阶段的成年人开始独立生活,承担更多的责任和决策权。

他们面临着许多生活挑战,如职业选择、家庭建立、财务规划等。

这个阶段的成年人需要学会如何平衡工作、家庭和个人生活,同时也要发展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社交技能。

五、中年期(30-60岁)中年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是职业发展的高峰期,也是家庭责任的重要时期。

这个阶段的成年人已经建立了稳定的生活和职业基础,开始追求更高的成就和社会地位。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年期的压力也逐渐增加,如健康问题、职业变动、家庭关系等。

因此,中年期的成年人需要学会如何应对压力,保持身心健康,同时也要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

发展心理学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特点

发展心理学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特点

1.婴儿期(0-2岁)婴儿期是一个生理需要非常重要的发展阶段。

婴儿从出生开始,会依靠感官经验来感知和探索世界。

在这个阶段,婴儿的认知能力会不断发展,他们会逐渐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存在,并开始学会利用言语、表情和动作来与他人进行沟通。

婴儿的情感和社会发展也在这个阶段进行,他们会建立起与主要照顾者的亲密关系,并通过与他人互动来满足情感和社会化的需求。

2.幼儿期(2-6岁)幼儿期是个体开始发展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阶段,幼儿会逐渐发展出自己的身份和意识,并体验到主动性和自主性的需求。

他们会通过模仿行为和言语来学习和发展自己的技能。

幼儿的语言和沟通能力在这个阶段也得到显著的提高,他们开始与他人进行合作和交流,并开始发展自己的社交技能。

3.儿童期(6-12岁)儿童期是个体开始发展认知和社会关系的关键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他们开始具备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能够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并开始对世界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儿童的社会认知也得到了显著的发展,他们开始与同龄人建立友谊关系,并学会与他人合作和解决冲突。

4.青少年期(12-18岁)青少年期是个体开始从儿童向成年人过渡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青少年的身体和性格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他们开始探索和建立自己的身份。

青少年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模式继续发展,他们能够进行思维抽象和逻辑推理,并开始独立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青少年的社会关系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他们开始与同龄人建立亲密关系,并开始探索自己与他人之间的情感和性别身份。

5.成年期成年期是从青少年向中年过渡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个体通常建立自己的家庭和职业生涯,并开始承担更多的责任。

成年期也是个体面临各种挑战和压力的时期,需要应对工作、家庭和社会期望等各种角色。

成年期的心理发展涉及到自我认同、职业发展、家庭关系以及个体对生活意义的思考等方面。

总之,发展心理学研究了不同年龄阶段个体的心理特点和发展任务。

社工综合能力之-人生发展各阶段

社工综合能力之-人生发展各阶段

人生发展各阶段的生理、心理及社会发展特征/面临的主要问题一、婴幼儿阶段(出生-3岁左右)√婴儿期形成美德:希望,幼儿期形成美德意志力特征:大脑发育迅速、行为上开始目标取向、语言能力发展、开始形成依恋性主要问题:埃里克森认为婴幼儿期是自主、羞怯与疑虑阶段,婴儿开始寻求自主性:自己吃饭、穿衣等,如果失败的话则会感到羞愧,并怀疑自己的能力。

如果危机成功解决,则形成“意志”的美德,从而更乐观,更坚强地面对生活。

二、儿童阶段(3岁-12岁左右)√早期形成美德:目的,中期形成美德:能力(1)生理特征:智力发展迅速、儿童活动范围扩大(2)心理特征:开始逻辑思维、推理能力增强(3)社会特征:儿童社会性增强、家庭生活、朋辈群体游戏成为重要的社会化环境主要问题:因家庭管教不当儿童性格出现偏差;因学校教育不当或儿童学习失败而形成消极性格,影响后来的发展。

三、青少年阶段(青春期-20岁左右)√形成美德:忠贞特征:进入青春期,身体成长迅速,比较留意异性,智力发展达到高峰,重视朋辈团体规范,生理、心理不稳定但开始走向成熟,人生观开始形成等。

主要问题:少年要度过“危险期”,经不住不良环境影响会出现行为偏差,或称为“问题少年”;学业上的失败会导致多重负面影响;对异性的好奇和社会责任感的缺乏可能会导致不良性行为或性罪错。

四、成年阶段√形成美德:关怀特征:生理机能达到高峰后逐步衰退,进入更年期,人生经验丰富,社会角色丰富,家庭和社会责任沉重等。

主要问题:婚姻问题(包括结婚与婚姻稳定)、精神健康和就业方面。

五、老年阶段(65岁后)√形成美德:智慧特征:生理功能和认知能力有较大退化,容易回忆过去,社会角色减少,开始退出社会生活的中心等。

主要问题:退出就业领域可能产生无用感,经济收入减少会发生生活上的困难,退出社会生活的主要领域会使人际关系淡化,进而产生孤独感;各类疾病增加,受到疾病的折磨。

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点

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点

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心理学研究认为,不同年龄段的人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和问题。

以下分别从少年期、青春期、成年期和老年期四个阶段探讨其心理特点和问题。

少年期(12-18岁)少年期是人生中最具挑战性和转折性的阶段,身体和心理都在快速发育。

在这一阶段,青少年开始建立自我认同和自我价值观,开始探索自我。

他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同时也充满了矛盾和焦虑。

身体上,青少年开始发育,性激素分泌增加,出现了第二性征,敏感度增加。

心理上,他们往往比较冲动、敏感、情绪起伏大、自卑、自我中心和叛逆。

独立、跟组成员的关系良好、追求个性化体验会是青少年的主要需求和行为表现。

青春期(18-25岁)青春期是向成年期过渡的桥梁,是人生中一段富有成长和探索意义的阶段。

在这一阶段,青年人的身体和心理更加稳定和成熟。

生理上,青年人开始进入稳定的成年期,性激素分泌逐渐稳定,身体能力进一步增强,但身体机能逐渐下降。

心理上,青年人的认知能力以及数学、分析、社交、情感和决策能力都有了很大发展,他们通过广泛的社交活动来发现和探索自我,同时,面临着学业事业的压力和负担时需要更强大的心理素质来应对,以及人际关系较为复杂,包括友情甚至恋爱的情感纠葛和矛盾。

成年期(25-60岁)成年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是个人实现自我和发挥才能的阶段。

在这一阶段,人们多半处于职业生涯的高峰期。

生理上,身体至少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并且经过不断努力开拓新的生活领域和寻找兴趣爱好,在更好地保持身体活力与居家生活之间取得了平衡。

心理上,成年人需要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平衡职业、家庭和社交生活,维持个人心理和身体健康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如何克服人生中的挫折和压力,如经济压力、工作失业压力、个人爱情婚姻困惑等等。

老年期(60岁及以上)老年期是人生中的最后一个阶段,通常是养老和享受晚年生活的时光。

在这一阶段,人体机能逐渐下降,免疫系统逐渐退化,且老年人会面临更多的健康问题。

但同时,老年人也享受着比较充足的时间,可以充分发掘自己生活的价值和意义。

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

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

心理学界认为,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存在着不同的心理特征。

如儿童期、青春期、成年期和老年期等不同阶段的人的心理特性往往有所不同。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几个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

1.儿童期(0-12岁):儿童在这一阶段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认知发展:儿童在这个阶段的认知能力发展迅速,形成了基本的思维方式,但思维的逻辑性和抽象性还很低。

他们注重感性经验,思维方式主要是直观和具象的。

-创造力:儿童时期是创造力最旺盛的时期,他们天性好奇,充满想象力。

他们可以通过游戏和自由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情绪变化:儿童的情绪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情绪变化较为剧烈。

他们对待生活充满了新鲜感和兴奋感,但也很容易因为受挫或失望而情绪低落。

2.青春期(13-19岁):青春期是人生发展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时期之一,青少年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身份认同:青少年在这个阶段开始探索自己的身份认同,他们试图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并逐渐独立。

-自我意识:青少年开始关注自己在群体中的形象,并且对自己的外貌和行为表现非常敏感。

他们更加关注社交关系,并试图与同伴建立亲密关系。

-情感波动:青少年情感起伏大,常常忽然地感到喜悦或沮丧。

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对于自己的情感和性欲的新发现以及来自外部世界的各种压力。

3.成年期(20-60岁):成年期是人生中的主要阶段,人们在这个阶段的心理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自我认同:成年人拥有相对稳定的身份认同,他们对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更加清晰。

他们更多地关注工作和家庭,承担更多责任,追求成功和满足感。

-自我实现:成年人在这个阶段开始追求自我实现,他们希望通过工作和专业发展实现个人目标和价值。

他们追求个人成长和发展,并希望在社会中有所贡献。

-情绪调节:成年人相对青少年来说情绪更加稳定,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压力和逆境。

成年人有更多的人生经验,可以更好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4.老年期(60岁及以上):老年人经历了一生的劳累和积累,他们在这个阶段的心理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自我评价:老年人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份和价值,他们会回顾自己的一生并进行自我评价。

人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理论不同阶段不同需求

人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理论不同阶段不同需求

人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理论不同阶段不同需求人的心理发展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在每个阶段中,个体有不同的需求和目标。

这些阶段理论对于理解个体的心理发展和满足其需求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人生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在每个阶段中个体的需求。

第一阶段:婴儿期婴儿期是人生心理发展的起点,从出生到大约两岁。

在这一阶段,婴儿的需求主要是生理需求,例如食物、安全和保护。

婴儿还需要获得父母的关爱和照顾,以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

在这个阶段,婴儿的需求需要得到满足,否则他们可能会长大时出现安全感和信任问题。

第二阶段:幼儿期幼儿期大约从两岁到六岁,这是一个关键的心理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幼儿开始探索和了解自己的周围环境。

他们开始形成自己的个性,表达自己的意愿和需求。

幼儿的需求包括探索、学习、戏剧性和交流。

他们需要开始与其他人建立联系并建立友谊。

第三阶段:童年和青少年期从六岁到十八岁是童年和青少年期,这是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个体逐渐独立并开始建立自己的身份和价值观。

他们需要获得自主权和决策权,并寻找自我认同。

童年和青少年的需求包括尊重、认可和独立性。

他们还需要获得教育和职业发展的机会。

第四阶段:成年期成年期是一个相对较长的阶段,从十八岁开始并持续到中年。

在这个阶段,个体进一步巩固自己的身份和价值观,并开始实现自己的目标。

成年人的需求包括爱情、社交支持、自我实现和成就感。

他们还需要承担责任并建立稳定的家庭和职业生涯。

第五阶段:中年和老年期中年和老年期是人生的最后一个阶段,通常从四十岁开始。

在这个阶段,个体开始回顾自己的人生,并思考自己的意义和目的。

他们的需求包括寻找生活的意义、建立精神支持系统,并获得尊重和尊严。

他们可能面临身体和认知能力的下降,需要适应这些变化。

总结:人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理论提供了理解个体需求的框架。

在每个阶段,个体都有不同的需求和目标。

满足这些需求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幸福非常重要。

了解这些需求将有助于个人和社会创造支持和发展的环境。

不同年龄段的心理问题如何解决

不同年龄段的心理问题如何解决

不同年龄段的心理问题如何解决*导读:不同年龄段的心理问题如何解决,这是大家需要了解的一人问题。

小编现在就来跟大家讲讲:不同年龄段的心理问题如何解决。

希望各位都能进来好好看一下,这个对大家是非常有帮助的。

*一、不同年龄段的心理问题如何解决我们在每一个年龄段的时候,都不会不同的想法,也有不同的生活观以及价值观。

而在心理健康专家看来,不同的年龄段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心理问题,因此,就应该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

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讲一讲,人生不同年龄段的心理问题怎么解决?1、人生心理问题阶段一、20岁30岁。

20多岁的人处于迷茫和探索阶段,无论单身还是已婚,最想弄清的问题是我是谁?我能做什么?心理问题解决方法:(1)制定计划。

此时可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和10年后的预定目标。

(2)勇往直前。

20多岁是接受新事物和积累经验的黄金时期,因此要大胆尝试。

(3)寻求支持。

专家表示,如果你在20多岁就结婚生子,那么最好从家庭中获得情感和心理支持。

2、人生心理问题阶段二、3040岁:奋斗期。

30多岁时,人生基本有定位,生活更稳定,工作更忙碌,自信心更强。

此时,是事业上的黄金期。

心理问题解决方法:(1)微调计划。

注意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改目标。

(2)保持平衡。

保持工作和家庭的平衡非常重要。

3、人生心理问题阶段三、4050岁:期盼期。

耶鲁大学心理学系桃乐西辛格博士表示,大多数人在40多岁时,创造力和工作效率达到巅峰。

心理问题解决方法:(1)调整态度。

不要让我开始老了之类的消极思想破坏决心。

(2)广泛交友。

你需要拥有至少5个值得信赖的好朋友,这一点至关重要。

此外,还要与不同年龄段的人交朋友。

4、人生心理问题阶段四、50岁以后:不安期。

由于接近老年期,余日不多的思想会造成一定的心理波动。

心理问题解决方法:(1)心灵探索。

不要让生活失去方向。

专家建议自问一些问题,比如我现在的生活究竟过得怎么样?我想做的事情都做了吗?等等。

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找到新的人生定位。

人一生的八个心理阶段

人一生的八个心理阶段

人一生的八个心理阶段——你知道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吗近年来流行这样一句话“性格决定命运”。

在现代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工作和学习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拥有良好的性格和健康的个性品质,对于我们面对现代的社会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埃里克森,研究了人一生的发展,提出了八个要经历的阶段。

每个阶段都存在一个矛盾,每个矛盾都有一个积极选择的和一个潜在的消极的选择,我们的任务是发展积极的,克服消极的,如果每个阶段的任务都能够顺利的完成,矛盾都及时的克服,那么,孩子就能形成良好的性格和健全的人格,从而获得完善的人生。

第一阶段为婴儿期,从新生儿到1岁半不要认为这样一个小小的婴儿只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动物,只要吃饱不哭就行,这种认识是浅显的,此时的婴儿刚刚脱离母体,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他需要适应需要获得最初的安全感。

这是发展基本的信任克服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期,发展任务是:发展幼儿对周围环境的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

当孩子哭闹或饥饿时,父母能否及时出现并予以满足是建立信任感的重要来源。

婴儿是否得到了充满爱的照料、他们的需要是否得到了满足、他们的啼哭是否得到了注意,这都是他们人格发展中的第一个转折点。

需要得到满足的儿童,会产生基本的信任感。

对受到适当的爱和关注的儿童来说,世界是美好的,人们是充满爱意的,是可以接近的。

然而,有一些儿童在一生中对他人都会是疏远的和退缩的,不相信自己,也不相信他人。

这就是在婴儿期,没有给孩子建立起信任感的表现。

具有信任感的儿童敢于希望,富于理想,具有强烈的未来定向。

反之则不敢希望,时时担忧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第二阶段是儿童早期,从1.5到4岁,在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与怀疑,体验着“意志”的实现。

一周岁以后,儿童想要知道是谁使他们与外界联系起来?外界的哪些东西是我能控制的?外界的什么东西控制着我?大多数儿童在这个阶段产生了“自主性”的意识。

他们感到有能力,是独立的,他们有了强烈的个人操控感,他们学会了怎样坚持或放弃,也就是说儿童开始"有意志"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

一种年龄,一种心境,一种领悟

一种年龄,一种心境,一种领悟

一种年龄,一种心境,一种领悟导言人生如行舟,在时间的河流中缓缓前行。

我们无法改变时间流逝的速度,但可以选择如何度过时光。

对于每个人而言,年龄不仅仅是一个数字,而是一种心理状态和对生活的领悟。

不同的年龄段,对于人生的感悟和心境也会有所不同。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不同年龄段所代表的心境和人生的领悟。

青春年华,懵懂无知青春年华是人生中最活力四溢的时期。

年轻的人们充满着无尽的憧憬和希望,对未来充满向往。

这个阶段的人们通常对世界充满好奇,对新鲜事物充满热情。

他们勇敢尝试,并将失败视为成长的机会。

青年人们追求理想,渴望证明自己的价值。

他们具有强烈的进取心和动力,愿意冒险和面对挑战。

年轻人们往往一心追求成功和成就,追求自己的梦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然而,青春也是一个迷茫和焦虑的时期。

面对未知的未来和复杂的人生选择,年轻人们往往感到困惑和无所适从。

他们会经历各种困难和挫折,但这些挑战也让他们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

中年阶段,执着与疲惫并存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进入了中年阶段。

在这个阶段,很多人已经在事业和家庭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他们可能已经建立了稳定的事业和家庭,但同时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压力。

中年人往往会感到执着于事业的发展和家庭的责任。

他们不想在自己的事业上止步不前,也不想辜负家人的期望。

他们可能会为了事业和家庭而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希望在这个阶段取得更多的成就。

然而,中年人也会感到疲惫和压力。

长期的奋斗和忙碌让他们感到疲惫不堪,有时甚至会忽略自己的身心健康。

在这个阶段,他们也会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选择和价值观。

晚年岁月,平静与宁静当人们进入晚年阶段时,已经经历了很多风风雨雨。

晚年是一个放松和平静的时期,人们可以回顾自己一生的经历,并享受平淡生活中的种种美好。

在晚年,人们往往会对人生有更深的领悟和思考。

他们懂得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时刻,不再追求物质上的成就,而是追求内心的宁静和精神的富足。

他们看重人际关系和亲情的重要性,愿意与家人和朋友分享快乐和困难。

人类的发展心理学与人生阶段

人类的发展心理学与人生阶段

人类的发展心理学与人生阶段人类的心理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涵盖了从出生到成年的各个阶段。

心理学家们对这个过程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形成了人类发展心理学。

本文将探讨人类的发展心理学与人生阶段,从婴儿期到老年期,讨论每个阶段的主要特征和心理发展。

1. 婴儿期(0-2岁)婴儿期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关键的阶段之一。

在这个阶段,婴儿开始建立与父母和其他关键人物的依恋关系。

他们经历了许多身体和认知发展,包括学会爬行、坐立和说话。

心理学家约翰·鲍尔比和玛丽·艾恩斯沃斯提出了“依恋理论”,强调了依恋关系对婴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性。

2. 幼儿期(2-6岁)幼儿期是一个充满探索和学习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幼儿开始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社交技能。

他们开始学会与他人合作和分享,并逐渐建立对自我和他人的认知。

在这个阶段,父母和教师的角色尤为重要,他们的陪伴和指导对幼儿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 学龄前期(6-12岁)学龄前期是儿童进入学校的阶段,也被称为“中童年”。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接触学术知识和社交技能的深入学习。

他们开始发展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加强了他们与同伴的关系。

这一阶段对儿童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的发展至关重要。

4. 青少年期(12-18岁)青少年期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变化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青少年经历了身体和情感上的巨大变化。

他们开始寻找自我认同和独立性,并面临着将责任转移给自己的压力。

心理学家埃里克·埃里克森提出了“青春期身份危机”的概念,强调了在这个阶段解决身份问题的重要性。

5. 成年期(18-65岁)成年期是一个人生的主要阶段,涵盖了从早年成年到中年成年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个体开始建立自己的家庭和事业,并面临着各种角色和责任的挑战。

成年期的心理发展与个体的生活经历密不可分,个体经历了各种挫折和成就,对自身价值和目标进行反思和重新评估。

6. 老年期(65岁及以上)老年期是人生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心理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

心理学人生的七个阶段

心理学人生的七个阶段

心理学人生的七个阶段在心理学领域,人生被划分为七个独特且重要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着截然不同的心理体验和成长任务。

婴儿期(0-2岁)这是人生旅程的起点。

婴儿从呱呱坠地开始,就在用感官探索世界。

他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去感知周围的一切。

饿了就哭,饱了就笑,此时他们最需要的就是安全感和爱。

母亲温暖的怀抱、轻柔的安抚声,都是构建他们内心安全感的基石。

在这个阶段,婴儿逐渐建立起对世界的信任,从简单的生理反射到开始有了有意识的动作,比如抓握小玩具,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是他们成长的足迹。

他们开始认识身边熟悉的面孔,用纯真无邪的眼神与亲人交流,这种亲子间的互动为他们日后的情感发展奠定了基础。

幼儿期(2-6岁)孩子开始有了自我意识的萌芽,好奇心爆棚。

他们会不停地问“为什么”,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探索欲。

这个时期的孩子逐渐学会走路、说话,开始有了自己的小想法,比如想要自己选择穿哪件衣服。

同时,他们也在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在与小伙伴玩耍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争抢玩具而哭闹,但也在慢慢学会分享和合作。

他们的想象力丰富得如同一个宝藏,会把小凳子当成汽车,把自己想象成超级英雄。

在这个阶段,家长和老师的引导尤为重要,积极的鼓励和正确的引导能够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童年期(6-12岁)步入小学后,孩子开始接触更广阔的世界,学习知识成为他们生活的重要部分。

他们学会了阅读、写字、算数,在与同学的竞争和合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这个阶段的孩子逐渐建立起自己的社交圈子,有了好朋友,开始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他们的自尊心在这个时候开始形成,一次考试的成绩、老师的一句表扬或批评,都可能对他们的情绪产生较大的影响。

同时,他们也在培养兴趣爱好,有的孩子喜欢画画,有的孩子喜欢运动,这些兴趣爱好不仅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也有助于他们个性的发展。

青少年期(12-18岁)这是一个充满变化和挑战的阶段,身体上的快速发育和心理上的逐渐成熟同步进行。

人生各阶段年龄的心理

人生各阶段年龄的心理

人生各阶段年龄的心理人生各阶段年龄的心理,第一阶段获得基本信任感而克服基本不信任感从出生到十八个月左右是婴儿期。

这是获得基本信任感而克服基本不信任感阶段。

所谓基本信任,就是婴儿的需要与外界对他需要的满足保持一致。

这阶段婴儿对母亲或其他代理人表示信任,婴儿感到所处的环境是个安全的地方,周围人们是可以信任的,由此就会扩展为对一般人的信任。

婴儿如果得不到周围人们的关心与照顾,他就会对外界特别是对周围的人产生害怕与怀疑的心理,以致会影响到下一阶段的顺利发展。

第二阶段获得自主感而避免怀疑感与羞耻感从十八个月到三、四岁是童年期。

这是获得自主感而避免怀疑感与羞耻感阶段。

个体在第—,阶段处于依赖性较强的状态下,什么都由成人照顾。

到了第二阶段,儿童开始有了独立自主的要求,如想要自己穿衣、吃饭、走路、拿玩具等,他们开始去探索周围的世界。

这时候,如果父母及其他照顾他们的成人,允许他们独立地去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且表扬他们完成的工作,就能培养他们的意志力,使他们获得了一种自主感,能够自己控制自己。

相反,如果成人过分爱护他们,处处包办代替,什么也不需要他们动手;或过分严厉,这也不准那也不许,稍有差错就粗暴地斥责,甚至采用体罚。

例如,孩子由于不小心打碎了杯子,尿湿了裤子,成人就对其打骂,使孩子一直遭到许多失败的体验,就会产生自我怀疑与羞耻之感。

第三阶段获得主动感而克服内疚感四到五岁是学前期。

这是获得主动感而克服内疚感阶段。

个体在这阶段的肌肉运动与言语能力发展很快,能参加跑、跳、骑小车等运动,能说一些连贯的话,还能把自己的活动扩展到超出家庭的范围。

除了模仿行为外,个体对周围的环境(也包括他自己的机体)充满了好奇心,知道自己的性别,也知道动物是公是母,常常问问这,动动那。

这时候,如果成人对于孩子的好奇心以及探索行为不横加阻挠,让他们有更多机会去自由参加各种活动,耐心地解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而不是嘲笑;禁止,更不是指责,那么,孩子的主动性就会得到进一步发展;表现出很大的积极性与进取心。

18岁到20岁的心理特点

18岁到20岁的心理特点

18岁到20岁的心理特点
18岁到20岁是人生中的重要阶段,是青春期的末期和成年期
的开始。

这个年龄段的人通常具有以下心理特点:
1. 自我意识增强:年轻人开始更关注自己的形象、价值观和个人目标。

他们对自己的个性和特点更加敏感,并开始探索自己的身份。

2. 追求独立:青春期的年轻人常常对家庭和父母的依赖感减弱,开始渴望自主权和自由。

他们希望能够自己做决策,独立处理问题,并寻求自己的生活方式。

3. 社交圈扩大:青年人在这个时期开始接触更广泛的社会群体,如大学、职场或独立生活的朋友。

他们希望通过结交新朋友,扩大社交圈,并寻找志同道合的人。

4. 情感起起伏伏:青春期是情感变化最为剧烈的时期之一。

青年人可能会体验到各种不同的情感,包括爱情、迷茫、焦虑、挣扎和烦恼。

他们逐渐学会处理自己的情绪和关系问题。

5. 学习和职业规划:18岁到20岁的年轻人通常是高中毕业或
大学入学的时期。

他们面临选择学习或职业发展的抉择,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制定个人目标和规划。

6. 探索性行为增加:青年人在这个时期可能会更多地进行探索,尝试新的经历和活动,以便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激情。

他们可能会尝试新的爱好、旅行、尝试新的饮食和生活方式等。

总的来说,18岁到20岁的年轻人处于转变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开始自我认知、独立思考和规划未来。

这个阶段的心理特点对他们整个成年生活的发展和个人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生各阶段年龄的心理?
第一阶段获得基本信任感而克服基本不信任感
从出生到十八个月左右是婴儿期。

这是获得基本信任感而克服基本不信任感阶段。

所谓基本信任,就是婴儿的需要与外界对他需要的满足保持一致。

这阶段婴儿对母亲或其他代理人表示信任,婴儿感到所处的环境是个安全的地方,周围人们是可以信任的,由此就会扩展为对一般人的信任。

婴儿如果得不到周围人们的关心与照顾,他就会对外界特别是对周围的人产生害怕与怀疑的心理,以致会影响到下一阶段的顺利发展。

第二阶段获得自主感而避免怀疑感与羞耻感
从十八个月到三、四岁是童年期。

这是获得自主感而避免怀疑感与羞耻感阶段。

个体在第—,阶段处于依赖性较强的状态下,什么都由成人照顾。

到了第二阶段,儿童开始有了独立自主的要求,如想要自己穿衣、吃饭、走路、拿玩具等,他们开始去探索周围的世界。

这时候,如果父母及其他照顾他们的成人,允许他们独立地去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且表扬他们完成的工作,就能培养他们的意志力,使他们获得了一种自主感,能够自己控制自己。

相反,如果成人过分爱护他们,处处包办代替,什么也不需要他们动手;或过分严厉,这也不准那也不许,稍有差错就粗暴地斥责,甚至采用体罚。

例如,孩子由于不小心打碎了杯子,尿湿了裤子,成人就对其打骂,使孩子一直遭到许多失败的体验,就会产生自我怀疑与羞耻之感。

第三阶段获得主动感而克服内疚感
四到五岁是学前期。

这是获得主动感而克服内疚感阶段。

个体在这阶段的肌肉运动与言语能力发展很快,能参加跑、跳、骑小车等运动,能说一些连贯的话,还能把自己的活动扩展到超出家庭的范围。

除了模仿行为外,个体对周围的环境(也包括他自己的机体)充满了好奇心,知道自己的性别,也知道动物是公是母,常常问问这,动动那。

这时候,如果成人对于
孩子的好奇心以及探索行为不横加阻挠,让他们有更多机会去自由参加各种活动,耐心地解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而不是嘲笑;禁止,更不是指责,那么,孩子的主动性就会得到进一步发展;表现出很大的积极性与进取心。

反之;如果父母对儿童采取否定与压制的态度,就会使他们认为自己的游戏是不好的,自己提出的阀题是笨拙的,自己在父母面前是讨厌的;致使孩子产生内疚感与失败感(所谓内疚感,就是认为自己做错了事情,做坏了事情),这种内疚感与失败感还会影响下一阶段的发展。

第四阶段获得勤奋感而避免自卑感
从六岁到十一、二岁是学龄初期。

这是获得勤奋感避免自卑感阶段。

学龄初期儿童的智力不断地得到发展,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发展迅速,他们提出的问题很广泛,而且有一定的深度。

他们的能力也日益发展,参加的活动已经扩展到学校以外的社会。

这时候,对他们影响最大的已经不是父母,而是同伴或邻居,尤其是学校中的教师。

他们很关心物品的构造、用途与性质,对于工具技术也很感兴趣。

这些方面如果能得到成人的支持、帮助与赞扬,则能进一步加强他们的勤奋感,使之进一步对这些方面发生兴趣。

埃里克森劝告做父母的人,不要把孩子的勤奋行为看作为捣乱,否则孩子会形成自卑感,认为自己不如别人,应该鼓励孩子努力获得成功,努力完成任务,激发他们的勤奋感与竞争心,有信心获得好成绩;还要鼓励他们尽自己最大努力与周围人们发生联系,进行社会交往,使他们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聪明的,任何事情都能做得很好,即使是参加赛跑,也会认为自己是跑得很快的。

总之,使他们怀有一种成就感。

第五阶段获得同一感而克服角色混乱
从十一、二岁到十七、八岁是青春期。

这一阶段的核心问题是自我意识的确定和自我角色的形成。

“同一性”这一概念是埃里克森自我发展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非常广泛的含义。

它可以理解为社会与个人的统一,个体的主我与客我的统一,个体的历史性任务的认识
与其主观.愿望的统一;也可理解为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即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全面认识到意识与行动的主体是自己,或者说能抓住自己,亦即是“真正的自我”,也可称为“核心的自我”。

青少年对周围世界有了新的观察与新的思考方法,他们经常考虑自己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他们从别人对他的态度中,从自己扮演的各种社会角色中,逐渐认清了自己。

此时,他们逐渐疏远了自己的父母,从对父母的依赖关系中解脱出来,而与同伴们建立了亲密的友谊,从而进一步认识自己,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将来产生——种内在的连续之感,也认识自己与他人在外表上与性格上的相同与差别。

认识自己的现在与未来在社会生活中的关系,这就是同一性,即心理社会同一感。

埃里克森认为,这种同一感可以帮助青少年了解自己以及了解自己与各种人、事、物的关系,以便能顺利地进入成年期。

否则就会产生同一性的混乱。

如:怀疑自我认识与他人对自己认识之间的一致性;做事情马虎,看不到努力工作与获得成就之间的关系。

同一性混乱,还表现在对领导与被领导之间的共同点与差异看不清,要么持对立情绪,要么盲目顺从等。

在两性问题上也会发生同一性的混乱,认识不到两性之间的同一与差异等。

第六阶段获得亲密感而避免孤独感
从十七、八岁至三十岁是成年早期。

这是建立家庭生活的阶段,这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阶段。

亲密感,是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包括友谊与爱情。

亲密的社会意义,是个人能与他人同甘共苦、相互关怀。

亲密感在危急情况下往往会发展为一种互相承担义务的感情,它是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

如果一个人不能与他人分享快乐与痛苦,不能与他人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不相互关心与帮助,就会陷入孤独寂寞的苦恼情境之中。

第七阶段获得创造力感,避免“自我专注” (繁殖对停滞)
这是中年期与壮年期,是成家立业的阶段。

这是获得创造力感,避免“自我专注”阶段。

这一阶段有两种发展的可能性,一种可能是向积极方面发展,个人除关怀家庭成员外,还会扩展到关心社会上其他人,关心下一代以至子孙后代的幸福。

他们在工作上勇于创造,追求事业的成功,而不仅是满足个人需要;另一种可能性是向消极方面发展,即所谓“自我专注”,就是只顾自己以及自己家庭的幸福,而不顾他人的困难和痛苦,即使有创造,其目的也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第八阶段获得完美感而避免失望感
这是老年期,亦即成熟期。

这是获得完美感,避免失望感阶段。

如果前面七个阶段积极的成分多于消极的成分,就会在老年期汇集成完美感,回顾—生觉得这一辈子过得很有价值,生活得很有意义。

相反,如果消极成分多于积极成分,就会产生失望感,感到自己的一生失去了许多机会,走错了方向,想要重新开始又感到为时已晚,痛不胜痛,于是产生了—.种绝望的感觉,精神萎靡不振,马马虎虎混日子。

埃里克森在分析每个阶段肘,都提出一些积极的建议。

例如,他认为,一个人不应该对任何人都信任,不信任感也有一点用处,有了不信任感后,对于外界的危险会有一种准备,对于外界不愉快的事情可有一种预期,否则一遇社会挫折就感到不可思议或束手无策,不利于自我的成长。

但埃里克森认为,在人际关系中信任与不信任感要有一定的比例,信任感应该多于不信任感,以有利于心理发展。

他还认为,自主感也不能无限制地发展,也必须有—定的怀疑感与羞耻感,如果过分相信自己,以后就不容易适应社会准则,变得独断孤行。

埃里克森认为,自主感应强于怀疑感与羞耻感。

儿童的勤奋感中也应该有一点失败的经验,以便今后能经受住失败的挫折,但又不能过分地经常地遭受失败,经常失败就会产生自卑感。

以上是埃里克森自我发展的八个阶段,从中可以看到自我的形成与社会文化因素的关系,也可以看到自我与社会生活在个体人格发展中的作用。

他的八个阶段是他临床经验的总结,尚缺乏严格的科学事实作依据,但比起弗洛伊德强调本能的生物学观点来,侧重了社会文化因素在自我意识形成与发展中的作用,他的理论有相对的合理性,在西方心理学界有相当太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埃里克森自我发展的八个阶段在具体的年龄段上的划分有些偏前,因此如果我们看到自己所属的心理发展阶段小于自己的生理年龄时不必沮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