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内部控制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工作
在我国,随着“蓝田股份”、“银广厦”、“郑百文”、“中信泰富”和“中航油”等一系列财务舞弊和内控失效事件的频频发生,内部控制成为了社会各界日益关注的问题,尤其是政府监管部门。
借鉴美国COSO 风险管理模型中的内部控制五要素,同时在内容上体现其风险管理八要素框架实质,我国财政部、证监会等五部委在2008 年6 月28日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简称《基本规范》),并随后发布了18 项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简称《配套指引》)。
《基本规范》连同《配套指引》,共同构建了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
一、内部控制评价的概念
内部控制评价,是指企业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形成评价结论,出具评价报告的过程。
概念中明确了三点。
其一,内部控制评价的评价主体(即由谁来实施这个工作),评价主体又分为外部评价主体(独立第三方的监管部门或评价机构)和内部评价主体(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其二,内部控制评价的对象(即内部控制的客体)是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即企业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能够为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提供的合理保证程度),包括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和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其三,内部控制评价是一个过程性工作,涵盖计划、组织、实施、编报等多个步骤。
二、内部控制评价的目的
其一,是一种信息披露。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目的是满足企业利益相关者在制定和履行契约时对企业经营、资产安全和法规遵守等方面的信息需求,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本质是一种信息披露形式,它不直接作用于企业的经营活动,仅仅是企业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决策支持系统。
这一点主要是为了满足审计和法律法规的需求。
其二,是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同内部控制的目标一致,旨在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保证企业经营的效率和效果、财务会计报告及管理信息的真实可靠、资产的安全完整以及企业运营的合规性和合法性。
主要是通过对企业整个内部控制系统进行全面的评价,以促进企业经营管理的有效实施和企业目标的实现。
三、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
内部控制评价是基于内部控制活动的五大基本要素进行的,即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检查。
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及内部控制评价的基础,是影响和制约企业内部控制建立与执行的各种内部因素的总称,包括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社会责任等。
内部控制的其他内容,尤其是控制措施的实施,很大程度上受限于这一因素,因此这一点在评价工作中也尤为重要,存在不足一般都被认定为重要、重大缺陷。
风险评估评价,是对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的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以及风险应对进行认定和评价。
风险评估是通过对影响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的识别、分析、评价,将这些因素按照影响程度和发生概率的大小进行罗列,找出内部控制活动的重点所在,一个好的风险评估结果,能够使内部控制的投入成本用到关键之处,也能是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尽可能的规避风险。
控制活动,是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结合风险应对策略所采取的确保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得以实现的方法和手段,是整个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
主要包括职责分工、授权、审批、预算、财产保护、会计系统、内部报告、绩效考核等控制。
这一因素,贯穿于企业整个运营的始终,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在风险评估环节识别的缺陷是否能够得到控制、达到规避风险和实现目标的目的,主要取决于所采取的控制措施是否得当,以及是否有效的贯彻实施。
信息与沟通,是指及时、准确、完整地收集与企业经营管理相关的各种信息,并以适当的方式在企业有关层级之间进行及时传递、有效沟通和正确应用的过程。
在内部控制评价中应对信息收集、处理和传递的及时性、反舞弊机制的健全性、财务报告的真实性、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以及利用信息系统实施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认定和评价。
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形成书面报告并作出相应处理的过程,对内部监督的评价,首先要关注企业内部控制设计时,是否设置了监事会、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机构等内部监督机构,其次是这些监督机构在企业内部控制的涉及和运行中是否有效的发挥了其监督作用,有没有按要求对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性进行认定和评价。
四、内部控制评价的方法和评价标准
内部控制评价的方法和审计所用的方法大抵相同,主要是综合运用个别访谈、借阅资料、调查问卷、专题讨论、穿行测试、实地查验、抽样和比较分析等方法,充分收集被评价单位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是否有效的证据,按照评价的具体内容,如实填写评价工作底稿,研究分析内部控制缺陷。
有些文献中提到了基于不同理论所设计的内控评价方法体系,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也无外乎就是前述方法的不同集合。
内部控制的评价标准,主要就分为两大类:定性标准和定量标准,前者在评价时可能会
存在一定的主观判断,后者相对客观。
具体的一个评价指标在进行评价标准的确定时,需要综合考虑评价主体、客体以及目的等因素,判断是采用经验标准、历史水平标准、年度预算标准还是竞争对手标准等。
当然,评价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时期、或用于不同的目的,评价标准可能不同;而且,随着事物的演变,在选择评价指标的时候也可能会有不同的侧重点,评价标准也会随之改变。
五、我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现状
随着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的建立、和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全公司的内控体系日趋完善,在日常的工作中,感觉到各个内控实施小组的配合和协作态度也好;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内控作为一项日常管理工作的意识还是未能够普及,还是将其像对待审计工作一样;内控人员业务水平不够成熟,暂时还停留在这个工作的探索前进中,所以在评价过程中难免对其实质不够深入。
这些不足也导致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目前处于对控制有无的评价,而缺少对控制有效性的深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