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医院急诊信息系统设计应用效果-信息系统论文-计算机论文

合集下载

急诊儿科预检分诊信息化的实践

急诊儿科预检分诊信息化的实践
3急诊儿科预检分诊系统设计
急诊儿科预检分诊系统由医生诊查、预检分诊、统计报表、预检管理等部分组成。现详细叙述预检分诊模块。预检分诊获取患儿信息的两种方式:自动获取患儿信息或信息补入。自动获取方式,预检分诊系统与HIS的接口,可以从HIS急诊挂号列表中获取患儿信息,因挂号信息是实时的动态过程,需要调整刷新时间,通过自动刷新查询界面,获取最新的挂号信息。信息补入方式,当未能正常读取到HIS的急诊挂号信息列表,或是HIS接口出现问题等紧急情况时,可通过信息补入的方式,护士根据门诊挂号指引单填写患儿信息,以确保业务流程的顺利进行。预检分诊的预检登记,根据预检分诊原则,对患儿的进行血压、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信息的测量并填入分诊系统中;患儿的呼吸、神志、皮肤黏膜情况等描述信息也按照标准填入。系统根据所填写的内容,按照评分字典的标准,对患儿的情况进行自动分级,并通过颜色和等级描述以方便分诊护士和医生进行快速、准确诊疗患儿。患儿等候叫号期间或已叫号接诊结束,巡回护士观察候诊患儿,若有病情加重者可随时登记提高分诊级别。预检分诊系统与EMR的数据接口,将患儿的分诊信息推送至电子病历。当医生书写患儿病历时,患儿的分诊信息已自动存入了电子病历里,进一步提高了医疗效率。
结语
急诊儿科预检分诊系统与区域医疗平台对接,将分诊情况实时传送给区域医疗平台,为全市的儿科急诊资源提供信息。
参考文献:
[1]卢燕,周臻,赵平△,儿科急诊分级分诊标准的建立和实践[J],重庆医学,2O12,41(3):266-268.
[2]马丽民,李赛兰,系统化预检分诊模式与传统预检分诊模式对儿科急诊分诊的影响[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7,4(33):30-31.
2.2急诊严重指数(ESI)标尺来自预检分诊系统的执行关键国内外现行的急诊预检分诊标尺有急诊严重指数ESI,澳大利亚预检标尺,加拿大预检标尺等。源自美国的ESI标尺评估患者状况,不仅是为了筛检高紧急患者,同时还考虑到低紧急患者医疗资源的使用。ESI急诊分诊系统为五级预检分诊标尺,其具有用时短、操作简单、准确度高的特点。其通过独特的方法将敏度分级与资源使用相结合,在不同的急诊室均具有可行性,且有很好的内在可靠性。我院的预检分诊系统中,预检护士在每位患者生命体征及病史资料简洁采集的基础上,运用ESI标尺,快速准确地将急诊患者分诊到抢救室及内外科诊室,并安排患者就诊的先后顺序。

急诊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及应用

急诊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及应用

急诊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及应用摘要:急诊医疗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以网络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其主要用于医院急诊患者的诊疗过程,包括采集患者病史、采集血标本、采集心电、采集超声及其他辅助检查等。

该系统主要包括3个部分:急诊登记系统、急诊抢救系统和急诊会诊系统。

该系统有效地整合了医院各科室资源,使患者就诊更加快捷、方便、有序。

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该系统将成为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提供可靠保障。

关键词:急诊医疗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应用急诊是医院的第一道防线,承担着繁重的医疗任务。

为了减少院内交叉感染,提高抢救成功率,避免延误治疗时间,给急诊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我院开发了一套以网络为基础的急诊医疗信息管理系统。

该系统能够实现对急诊患者病历信息、检查检验结果及病史记录、治疗记录等资料的查询与管理,同时还能进行院内会诊及急救任务分配、各种报表的统计分析等功能。

该系统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性,加强了急诊管理力度,使患者就诊更加快捷、方便、有序,也为临床科研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一、系统基本结构急诊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由急诊登记系统、急诊抢救系统和急诊会诊系统3个部分组成,具体由信息输入、维护和数据处理大运行组件构成,并在各系统中相互关联。

急诊登记系统主要用于采集患者基本资料如性别、年龄、联系方式等,并在数据库中进行保存,同时将数据传输到电脑或打印输出。

急诊抢救系统主要用于对急诊病人进行初步处理,并根据需要及时传输给各科室进行抢救。

急诊会诊系统主要用于对急诊病人进行会诊,并将其意见反馈给相关科室。

二、主要功能该系统的功能较为齐全,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信息录入。

登记内容包括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病情及诊疗经过等。

2.急救。

主要用于采集病史,进行抢救及相关处理。

包括抢救记录单和抢救记录单的填写等。

3.会诊。

主要用于对危重病人进行会诊,通过网络进行快速、有效的会诊,包括病史汇报、病情讨论等内容。

急诊临床信息系统应用探讨

急诊临床信息系统应用探讨

急诊临床信息系统应用探讨摘要:利用信息化手段可以帮助急诊科建立起高效的急诊服务管理体系。

急诊临床信息系统对院前、院内的急救衔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基于急诊信息化平台在救治重病患者可以快速构建绿色通道,及时与院内各急救单元进行协作,降低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治的衔接时间,有力提升临床抢救能力,改善患者预后。

因此急诊信息化建设利大于弊,应用过程中存在问题,需要进行探讨分析。

关键词:急诊服务管理急救衔接临床信息化Abstract: The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an help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to establish an efficient emergency service management system. The emergency clinical information system plays a role in connecting pre-hospital and in-hospital emergency care. Based on the emergency information platform, it is possible to quickly build agreen channel for the treatment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and timely cooperate with each emergency unit in the hospital to reduce the costof pre-hospital emergency and in-hospital treatment. The connectiontime can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clinical rescue ability and improvethe patient's prognosis.Therefore, the advantages of emergency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outweigh the disadvantages, and there are problems in the application process, which need to be discussed and analyzed.Key words: Emergency service management, emergency connection, clinical informatization急诊科主要面向急危重症患者,具有准备时间短、接诊任务急、工作强度大、病情负杂等特点,能否及时并且全面地掌握患者的基本信息和初步诊断信息,是成功挽救一名危重症患者生命的重要途径之一[1]。

急诊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及应用

急诊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及应用

急诊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及应用摘要:在医院急诊科,急诊的移动护理信息系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因此,医院要分析急诊业务需求及业务流程,设计适合急诊的护理信息系统。

急诊科是医院中重症患者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一个部门,是对患者实施紧急救治的一线科室。

以移动推车和手持设备(PDA)为硬件平台,实现了急诊科抢救、留观患者护理的现代化、数字化,同时也实现了“无纸化、无线网络化”办公。

本文首先对移动技术简介,其次探讨了急诊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构建,最后就相关建议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急诊抢救室;信息化;护理引言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医院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医疗环境、医疗人才的竞争,医院信息化程度和应用水平也成为其重要标识之一。

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是实现智慧医院的一个关键环节,其可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资源的需求。

同时,患者对医疗和护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医院临床护理标准的提升可以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因此无论是从临床还是管理的角度,护理信息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很多医院的文书书写、体征录入、医嘱执行和护理查房等工作均采取手工记录的方式完成,存在着工作量大、人力耗费过多、字迹涂改不清晰、医嘱生命周期无法闭环管理、纸质文档难以长期保存等不足。

通过信息系统的建设可以加强护理质量安全管理、提供优质护理服务,进而为患者提供更加方便、快捷、安全可靠的医疗服务,并实现临床护理业务的移动化、智能化、无纸化,最终达到加强护理质量管控、规范并完善护理流程、减轻临床工作量、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和医疗质量的目的。

1移动技术简介无线移动技术主要依赖于无线局域网及相应的终端设备,将相关的数据信息在空中进行传输,包括语音信号、数据信号以及视频信号等。

此外其布线较为容易,成本较传统方式更低,传输方便快捷以及安全性大大提升,这些优点为无线移动技术赢得了市场,也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医院急诊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及应用

医院急诊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及应用

医院急诊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及应用摘要】目前,我国的医疗机制在不断的改革和深化当中,如何健全医院的急诊医疗管理系统是加强医院整体医疗效率的关键。

而且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急诊医疗的管理系统也越来越朝着信息化、自动化发展。

本文对此提出一种新的管理系统的开发,针对各个模板的设计展开详细的论述。

并介绍其在实际的急诊医疗中的使用效果。

【关键词】急诊医疗信息管理系统开发设计运用医院的急诊医疗主要是针对突发事故或危重病人的一项医疗机制,而且其具有时间紧迫、任务不明确、工作量大的特点。

因此,在实际的医疗急诊当中,要求医务人员能够快速的做出急诊反应,准确快速的了解危重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

然而,医务人员要在实际的出勤中很好的做到这些是非常困难的,那么其需要依托健全的急诊信息管理系统,才能更科学的做到急诊的需求。

而且鉴于当前医疗改革,如何开发出功能健全的现代化信息管理平台是医疗发展的关键。

而且在现代的信息平台中整合好网络与计算机技术是系统开发的难点和重点。

1 当前的急诊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现状面对我国医疗事业的改革,医院在对待急诊医疗信息管理上,还仍旧采用传统的以病区管理为中心的管理机制。

虽然该种管理系统在实际的操作中也取得了实质性的效果,但其缺乏实质的信息收集、储备、汇总等环节。

这些环节的缺失造成医院在信息化的整合中遇到巨大的阻力。

要在几乎空白的数据库中建立信息化的管理系统比较的困难。

但从当前的信息系统看,主要存在以下弊端:1.1管理系统对急诊信息的整合力度缺乏。

在实际中,对急诊病人的就诊信息不能进行有效的数字化处理,然而这些急诊病人的就诊信息对于病人的病情研究和救治非常的重要。

于是,基于当前的系统,其在信息的数字化整合当中,缺乏必要的规范,而且难以做到急诊病人的信息与医院的管理系统的融合。

这就造成重要的病情资料的缺失,为以后的病情研究带来困难。

1.2当前的系统功能结构划分比较的混乱。

现在的系统还是以病人的就诊病例为基准,对信息的储存面临很大的局限性,而且由于功能模块的交叉,很容易造成医生和病人的信息丢失,相关的救治操作难以形成固定的流程。

急诊儿科预检分诊系统的建立和临床应用的研究论文

急诊儿科预检分诊系统的建立和临床应用的研究论文

急诊儿科预检分诊系统的建立和临床应用研究中文摘要目的建立科学、实用的儿科急诊预检分诊系统应用于临床,评价其临床效果。

方法引用加拿大急诊预检标尺( The Canadian triage and acuity scale , CTAS),汉化后经2轮专家函询,结合临床工作实际,确立儿科急诊预检分诊中的关键指标,构建儿科急诊预检分诊系统。

以2014年01月至2014年06月应用预检分诊系统进行分诊的急诊患儿作为实验组,以2013年01月至2013年06月人工分诊的急诊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急诊患儿流量、分诊率、分诊准确率、患儿家属满意度、急诊患儿看病等候时间以及危重症患儿看病等候时间的差别,评价儿科急诊预检分诊系统的应用效果。

结果①汉化调整的儿科急诊预检分诊标准内容效度系数为0.91。

②急诊患儿流量减少,Cox-Staurt趋势检验分析表明使用预检分诊系统分诊后急诊患儿流量呈下降趋势(T=0,P<0.05)。

③实验组患儿分诊率93.40%明显高于对照组90.75%(2χ=801.546,P<0.001)。

④实验组患儿分诊准确率96.23%明显高于对照组85.09%(2χ=710.904,P<0.001)。

⑤实验组患儿平均看病等候时间为37.3±13.8min,对照组为41.6±15.4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1.27,P<0.05);其中实验组危重症患儿(1级和2级)平均看病等候时间为159.75±146.17s,对照组为303.26±591.04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02, P<0.001),实验组危重症患儿看病等候时间明显缩短。

⑥试验组急诊患者满意度94.23%高于对照组92.21%(2χ=321.528,P<0.001)。

结论使用儿科急诊预检分诊系统能够迅速、准确地识别危重症患儿,使他们优先得到救治,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智慧急诊系统设计方案,1200字

智慧急诊系统设计方案,1200字

智慧急诊系统设计方案智慧急诊系统是一种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来提升急诊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的系统。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个智慧急诊系统的设计方案。

1. 系统概述智慧急诊系统旨在提供快速、准确、高效的急诊医疗服务。

该系统将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和远程医疗等技术,实现自动化的病情分析、预判和诊断,同时提供丰富的医疗信息和知识库,帮助医生做出更准确的判断和决策。

2. 系统功能(1)自动化病情评估:系统将结合患者的病历和实时监测数据,进行全面的病情评估和分析。

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将患者的病情与已有的医疗知识库相匹配,给出初步诊断和治疗方案。

(2)智能导诊:系统将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病史等信息,自动为患者建立导诊流程,提供相关的医疗知识和指导。

患者可以通过手机应用或智能终端与系统进行交互,获取个性化的导诊服务。

(3)远程医疗支持:系统将提供视频和语音通讯功能,使患者可以与专家进行远程咨询和诊断。

通过高清摄像头和远程医疗设备,可以实时获取患者的生理参数和医学影像,提供专业的远程医疗支持。

(4)实时监测和预警:系统将接入各种医疗设备和传感器,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实现对患者的风险评估和预警,及时通知医生和护士进行干预。

(5)数据分析和知识共享:系统将收集和分析大量的医疗数据,提供统计分析和趋势预测。

同时,系统还将建立医疗知识库,汇集各种医学文献和疾病治疗指南,帮助医生做出更科学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3. 系统架构智慧急诊系统的架构主要包括前端交互界面、后端数据管理和算法处理两个部分。

(1)前端交互界面:该部分包括患者端和医生端两个界面。

患者通过手机应用或智能终端与系统进行交互,提供个人信息和病情描述,获得导诊和远程医疗服务。

医生通过电脑或移动设备登录系统,获取患者的病历和实时监测数据,进行病情评估和诊断。

(2)后端数据管理和算法处理:该部分包括服务器和数据库两个组件。

服务器负责数据管理、算法处理和结果返回等功能,数据库用于存储患者的病历、监测数据和医疗知识库等信息。

急诊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论文(三篇精选)

急诊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论文(三篇精选)

急诊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论文(三篇精选) 急诊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论文(篇1)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急诊医疗信息管理系统在医疗领域的应用逐渐普及。

该系统能够有效地提高急诊医疗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急诊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

一、急诊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概念急诊医疗信息管理系统是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急诊医疗过程中的各类信息进行集成、存储、管理和分析的系统。

它涵盖了患者信息、医疗资源、医疗流程等多个方面,实现了急诊医疗的全面信息化。

二、急诊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的核心功能急诊医疗信息管理系统具备以下核心功能:患者信息管理:实现患者基本信息的录入、查询和更新,包括患者的基本资料、病史、过敏史等。

医疗资源管理:对急诊科室的各类医疗资源进行管理和调配,包括医生、护士、医疗设备、药品等。

医疗流程管理:优化急诊医疗流程,实现患者挂号、分诊、治疗、用药、检查等环节的无缝衔接。

数据统计与分析:通过对急诊医疗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为医院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

三、急诊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优势急诊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具有以下优势:提高工作效率:通过自动化、智能化的信息管理,减少人工操作,缩短患者等待时间,提高急诊工作效率。

提升工作质量:系统能够实时记录患者的诊疗过程,减少医疗差错,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对医疗资源的实时监控和调度,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避免资源浪费。

促进科研与决策:系统提供的丰富数据资源,有助于科研人员进行医疗研究,为医院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

四、急诊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的未来发展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需求的不断提高,急诊医疗信息管理系统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智能化: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更加智能化的急诊医疗信息管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移动互联网化: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患者与医生之间的实时沟通,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的医疗服务。

急诊医疗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急诊医疗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急诊医疗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发布时间:2021-10-13T06:09:56.407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16期作者:李昕[导读] 急诊的业务流程与普通门诊有很大区别,兼具门诊和住院管理的特点李昕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0摘要:急诊的业务流程与普通门诊有很大区别,兼具门诊和住院管理的特点,因此迫切需要设计开发一套急诊医疗管理信息系统,以实现数据的自动采集和记录,同时与医院现有的系统无缝对接,实时掌握病人的相关诊疗信息,辅助医护人员对病人的诊断、抢救以及合理分配急诊医疗资源。

现针对急诊医疗管理信息系统各个模块的设计和功能展开详细论述,并介绍其在实际急诊医疗管理中的使用效果。

关键词:急诊医疗;管理信息系统;系统设计引言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急诊医疗管理中对信息化的实现开始重视,目前我国大型综合医院均建立了完善的医疗信息管理系统,但是还有一些医院缺乏全面的管理系统,在管理、救治决策、急诊指导方面也尚未完善,上述弊端导致急诊科护理人员在接诊患者过程中,对患者的病情处理、评估以及治疗缺乏相关依据,甚至对患者病情产生错误认知,从而导致医疗纠纷,故加强对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十分重要。

1急诊医疗信息管理系统1.1医院急诊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的意义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不断发展,信息化建设逐渐成为医院管理工作科学性、先进性、规范化的标准,而加快临床急诊科信息化建设为提高救治水平和管理的首要任务,我国大型综合性医院均建设了急诊中心,其信息系统功能也逐渐完善,但是其运行过程中缺乏应用软件和关联知识库,通过对急诊医疗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开发,对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规范临床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急诊医疗信息管理系统开发能实现对临床急诊患者的管理,实施信息系统能对患者基本信息及时记录,对患者实施标准化管理,信息软件采用还能探讨流行病规律,对控制流行病提供相关对策;急诊医疗信息管理系统开发能促使急诊科管理系统的建立,从而实现在不同医疗机构的应用,加强对急诊患者救治的决策,对各种医疗数据统计决策制度进行完善,在医疗配备、医院管理等方面提供科学化依据;急诊医疗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不仅能提高临床医疗工作效率,还能使医护操作更加便捷。

急诊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

急诊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

急诊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急诊医疗管理也开始重视其管理信息化的实现。

现阶段我国很多大型的综合性医院基本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急诊医疗信息管理系统,但一些医院还缺少较为全面的医疗应用软件以及一些实用的关联知识库,关于临床实用性的急诊指导软件、救治决策、管理等方面也不够完善。

这些弊端导致急诊科的医护人员在接诊病人时,对病人病情的评估、处理、治疗缺乏客观的依据,甚至造成对病人病情的认识错误,从而引发医疗纠纷。

因此,加强急诊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及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急诊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及意义1.1急诊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系统开发的设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急诊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的操作平台主要采用WindowXP专业版,操作平台主要采用微软可视化的编程工MicrosoftVisualFoxPro开发,编程方法要采用窗口和面向对象的编程,操作硬件要使用586以上配置的电脑。

系统操作功能模块主要分为统计分析模块、抢救流程模块、抢救培训模块、抢救护理模块以及质量控制模块。

1.2急诊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的意义①急诊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能够实现急诊科对急诊病人的管理,信息系统能及时记录患者的个人基本信息,对其进行标准化的管理。

信息软件的使用还能对流行病的规律进行探讨,为控制流行病的蔓延提供对策。

②急诊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能够建立健全急诊科的管理决策系统,实现临床指南在不同医疗机构中的应用,加强地区急诊病人救治的决策支持和任务管理的评估,并完善对各种医疗数据统计决策的制度,在医院管理和医疗配备等方面提供科学化的支持。

急诊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能够实现医护操作的便捷,提高医疗工作效率。

2急诊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结构2.1系统的数据流程急诊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结构追求高效率、高质量,要求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的时间尽可能的缩短,占用的存储空间要小。

2.2系统的统计分析模块急诊医疗信息管理系统拥有庞大的信息,信息的登录是本系统最复杂的操作,需要对信息进行逐条的输入,对数据的要求要规范和正确,从而才能保证计算机对数据的有效处理。

急诊医疗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急诊医疗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Sheji yu Gongyi !设计与工艺急诊医疗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张鹏(中山大学附属汕头市中心医院,广东汕头515000)摘要:自2007年起至今,中山大学附属汕头市中心医院以实现全面数字化医院为目标,己建成包括HIS 、PACS 、LIS 、电子 病历等在内的全院性信息系统,基本满足了门诊科室和住院科室的使用需要。

但急诊的业务流程与普通门诊有很大区别,兼具 门诊和住院管理的特点,因此迫切需要设急诊医 管理信息系统,以实现数据的自和 , 与医院现有的系统 接,实时掌握病人的相关诊疗信息,辅助医护人 病人的诊以 理 急诊医疗资源。

现 急诊医疗管理信息系统 的设计和,在实际急诊医管理中的使用 。

关键词:急诊医管理信息系统;系统设计1急诊医疗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背景急诊患者病情的复杂性导致急诊医疗管理信息系统 建设存在,目 院急诊科信息系统在(1) 有 诊系统。

诊信息系统可以大大诊 ,, 诊 g(2) 医和护 别使用 的,系统彼此之间很难交互,(3) 系统有自 护仪、呼吸机数据的功能,全靠手工填写,非常烦琐,耗时长,效率低。

(4) 系统电子病历(流病历、抢救病历、留观病历),病历,管理 。

(5) 目护理 大数依赖手工,,亟需电子化,实现化办公。

2系统设计2.1系统开发环境(1)采用Windows 平台,极大地降低了操作系统的管理维护成本和系统操作培训成本。

(2)用.NET 技术体系和C#开发语言。

(3)采用MVC 开发模式,MVC 模式将系统的表现层(V )、控制层(C )和 型层(M )有 害寸,以保证系统 度的 扩 性和灵活 置。

基于此架构,系统 层 次 有统一的入口,构件有风格一致的入口,保证了 层次间、构件间耦合程度最2.2系统功能模块急诊医疗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实现院内分诊、抢救监护、电子病历、急诊留观、医学评分、报表统计以及权限管理等一系列急诊工作的数字信息化管理(图1)。

2.2.1院内分诊预检分诊单(图2)主要功能如下:(1) 基本信息通过门诊号查询患者的信息。

急诊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论文(集锦三篇)

急诊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论文(集锦三篇)

急诊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论文(集锦三篇) 急诊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论文(篇1)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急诊医疗信息管理系统在医疗机构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该系统不仅提高了急诊工作的效率,还为医护人员提供了便捷的信息支持,使得患者能够得到更加及时、准确的医疗服务。

一、急诊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的定义与重要性急诊医疗信息管理系统是指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急诊科室的各项工作流程进行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的系统。

该系统涵盖了患者挂号、就诊、治疗、用药、检查等多个环节,实现了信息的实时更新与共享。

对于急诊科室而言,该系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它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患者等待时间;其次,通过数据分析,有助于优化急诊流程,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最后,该系统还为医疗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急诊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的核心功能急诊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的核心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患者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完整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史、过敏史等,为医护人员提供全面的患者信息支持。

急诊流程管理: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挂号、分诊、治疗、检查等环节的快速流转,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医疗资源管理:系统能够实时监控床位、医生、护士等医疗资源的使用情况,为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依据。

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通过对大量数据的挖掘与分析,为医疗决策提供有力支持,提高急诊科室的管理水平。

三、急诊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案例以某大型综合性医院为例,该医院引入急诊医疗信息管理系统后,患者平均等待时间缩短了30%,急诊救治成功率提高了15%。

同时,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医疗纠纷发生率明显降低。

这些成果充分证明了急诊医疗信息管理系统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优化急诊流程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四、急诊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的挑战与展望虽然急诊医疗信息管理系统带来了诸多益处,但在实际应用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如系统安全问题、数据隐私保护、医护人员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等。

儿童急诊分诊信息系统的研发及应用

儿童急诊分诊信息系统的研发及应用

!$%$&'()$*+,*-,((&./,+.'*'0$)$12$*/3+1.,2$.*0'1),+.'*434+$)0'1/5.&-1$* !"#$%&$"#'(&)&'*$+&,-$'*.#'$(&/0#$1 23'456,7*,'8.9,:&8&',;,)#7<6,'<$=0&>:7,'?@-$@)&<#>$A=0$'*B&'* 9,:&8#>C'&D,7@&<.$=0$'*B&'*EFFFGE$=0&'# 674+1,/+!"78$/+.%$089:+;8<9=>9*++;4?*=4869@@9?=8@46@8<A*=4865B5=9A@8<?>4;C<96D59A9<E96?B=<4*E9F*59C86@4G9;9G9;58@ +<97465+9?=4865=*6C*<C,9$+5'-40>9?>4;C<96469A9<E96?BC9+*<=A96=@<8A H?=8F9<=8I9?9AF9<46!"#$J9<9<9E*<C9C*5*?867 =<8;E<8K+ %'L#"%"&&$*6C=>9=<*C4=486*;A9=>8C8@M;88N$*5N*6C+>B54?*;9:*A46*=486MJ*5K59C@8<9A9<E96?B=<4*E9,0>997 A9<E96?B?>4;C<96@<8A O*B=8PK;B46!"#%J9<959;9?=9C*5*68F59<G*=486E<8K+ %'L#"'((&$J>4;9=>946@8<A*=4865B5=9A@8< ?>4;C<969A9<E96?B=<4*E9F*59C86@4G9;9G9;58@+<97465+9?=4865=*6C*<CJ*5K=4;4Q9C,0>9?>4;C<96=<4*E9?86545=96?B$=<4*E9=4A9$ 5*=45@*?=4868@?>4;C<96 %8<@*A4;B A9AF9<5&*6C A9C4?*;5=*@@F9=J996=>9=J8E<8K+5J9<9?8A+*<9C,:$4;&+40>9=<4*E9;9G9;5 3KCE9CFB6K<595*6C+>B54?4*6546=>9=J8E<8K+5J9<9?8A+*<9C$=>9)*++*G*;K98@=>98F59<G*=486E<8K+J*5",--$*6C4=J*5 ",$.46=>9?86=<8;E<8K+"=>9=<4*E9=4A98@=>98F59<G*=486E<8K+J*554E64@4?*6=;B5>8<=9<=>*6=>*=8@=>9?86=<8;E<8K+$*6C=>9 5*=45@*?=4868@=>9+*=496=5%8<@*A4;BA9AF9<5&*6C A9C4?*;5=*@@J9<954E64@4?*6=;B>4E>9<=>*6=>8598@=>9?86=<8;E<8K+ %!" ","#@8<*;;&,<'*/&;4.'*0>99A9<E96?B=<4*E946@8<A*=4865B5=9A@8<?>4;C<96F*59C86@4G9;9G9;58@+<97465+9?=4865=*6C*<C?*6 5>8<=96=>9=4A98@9A9<E96?B=<4*E9$96>*6?9=>9*??K<*?B8@=<4*E9*6C4A+<8G9=>95*=45@*?=4868@A9C4?*;5=*@@*6C?>4;C<96, =$3>'1-4!9A9<E96?B=<4*E9"!+9C4*=<4?5C9+*<=A96="!@4G9;9G9;5=<4*E9"!46@8<A*=4Q*=486"!5*=45@*?=486

儿童信息化预检分诊系统在儿科急诊分诊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儿童信息化预检分诊系统在儿科急诊分诊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儿童信息化预检分诊系统在儿科急诊分诊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儿童信息化预检分诊系统在儿科急诊分诊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本研究以我院于2020年8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1000例急诊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500例实验组和500例对照组,对照组在儿童信息化预检分诊系统实施前进行观察,实验组在儿童信息化预检分诊系统实施前进行观察。

比较两组患儿的分诊准确率、分诊登记时长、患儿家属满意度。

结果:实验组患儿分诊准确率、分诊登记时长、患儿家属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急诊患儿运用儿童信息化预检分诊系统能提高分诊准确率,缩短分诊登记时长,提高家属满意度。

【关键词】儿童信息化预检分诊系统;儿科急诊分诊1前言为探讨儿童信息化预检分诊系统在儿科急诊分诊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的影响,本研究以我院于2020年8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1000例急诊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500例实验组和500例对照组,分别在儿童信息化预检分诊系统实施前后进行研究,观察并比较两组病患的分诊准确率、分诊登记时长、患儿家属满意度。

现将具体研究情况作如下汇总。

2 资料与方法2.1一般资料本研究以我院于2020年8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1000例急诊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500例实验组和500例对照组。

实验组病患一般资料如下:男性患儿254例,女性患儿246例,对照组病患一般资料如下:男性病患268例,女性病患232例。

对照组和实验组病患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

2.2方法制定四级五分类分级标准,即Ⅰ级为濒危,Ⅱ级为危重,Ⅲ级为急症,Ⅳ-1级为亚急症,Ⅳ-2级为非急症。

确定分诊流程。

选择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护士,在经过分诊培训后,通过理论和实操考核并取得分诊资质。

先诊疗后缴费,急诊患儿在经过分诊护士分诊和登记信息后生成就诊序号。

对照组:分诊护士采用PAT观察、进行初步体检和进行询问简要病史后,根据自身经验并参照纸质版分诊参照表,确定分诊级别,并在患儿病历本和科室分诊登记本记录分诊结果及相关生命体征手。

医疗信息系统应用于急诊中的研究

医疗信息系统应用于急诊中的研究

医疗信息系统应用于急诊中的研究【摘要】本文主要以医疗信息系统应用于急诊中的研究为重点进行阐述,首先对医疗信息系统应用于急诊的优势进行分析,其次从急诊信息化建设内容、急诊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现状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最后提出医疗信息系统对不同就诊患者的应用,以及在患者就诊中叫号系统的设计展开研究,一方面促使医疗急诊信息系统更加完善,另一方面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医疗;信息系统;急诊;应用研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技术在各个行业取得不错的成绩,急诊医疗管理中也发挥一定的机制,实现管理朝着信息化这一方向发展。

如今,我国很多大型医院已经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急诊医疗信息管理系统也区域完善,但在医疗应用软件和有关使用知识库方面,临床使用性指导软件、以及救治方法、针对性管理有待完善,这些不足容易到导致急诊科医护人员在接待病人的时候,难以对病情评估、处理做出针对性分析,甚至导致对病人病情产生错误认知,成为引发医疗纠纷的一个关键原因。

为保证医疗管理的有效性,全面引入信息化技术,构建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为急诊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一、医疗信息系统应用于急诊的优势(一)有利于减少患者就医成本对于患者而言,在就医过程中消耗的两大部分,第一是时间,第二是经济。

对于时间消耗,在没有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时候,患者经历的挂号、缴费、就医、检查、化验、取药等环节,每一个环节都要排队,花费较长的等候时间,消耗患者大量的精力和时间。

引入信息化系统之后,患者在不同环节中花费的时间、精力得到大幅度节省,患者可以通过手机、自主设备通过网络完成挂号、缴费,也可以在网络上办理需要的业务[1]。

患者在候诊、取药的时候,通过叫号系统减少患者的等待时间,只需要在候诊区等待,无需再左顾右盼。

在检查、化验出结果后,医生会将数据同步到系统当中,患者在收集中也能时受到对应梯形,患者就能轻寻找医生就诊。

对于经济成本消耗,主要体现在检查化验费用方面,系统投入之前患者要将检查报告、化验保护进行打印,不仅花费较长的等候时间,在保存方面也不方便。

儿童急诊分诊信息系统的研发及应用

儿童急诊分诊信息系统的研发及应用

儿童急诊分诊信息系统的研发及应用陶怡;谭利平;谢红燕;李少军【期刊名称】《护理学杂志》【年(卷),期】2018(033)014【摘要】目的探讨以五级预检分诊标准为基础的儿科急诊分诊信息系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12月的急诊患儿作为对照组(10 704例),采用“一看,二问,三查体”传统分诊方法进行急诊分诊;选取2017年5~7月的急诊患儿作为观察组(10 366例),使用以五级预检分诊标准为基础的急诊分诊信息系统分诊.比较两组患儿分诊一致性,分诊时间,患儿(或家属)及医护人员满意度等方面的应用效果.结果护士与医生分诊级别比较,观察组Kappa值为0.98,对照组Kappa值为0.58;观察组分诊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或家属)满意度、医护人员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以五级预检分诊标准为基础的儿科急诊分诊信息系统能缩短急诊分诊时间,提高分诊准确性,提高医护人员及患儿满意度.【总页数】4页(P1-4)【作者】陶怡;谭利平;谢红燕;李少军【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急诊医学科,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儿童发育重大疾病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儿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14;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急诊医学科,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儿童发育重大疾病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儿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14;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急诊医学科,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儿童发育重大疾病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儿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14;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急诊医学科,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儿童发育重大疾病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儿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72;TP319【相关文献】1.儿童急诊分诊信息系统的研发及应用 [J], 陶怡;谭利平;谢红燕;李少军;2.改良急诊预检分诊措施在儿童医院分诊中的应用效果 [J], 杨阳3.改良急诊预检分诊措施在儿童医院分诊中的应用效果 [J], 杨阳4.儿童急诊分诊信息系统的创建与应用研究 [J], 朱亚男5.信息化儿童预检分诊系统在儿童急诊分诊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J], 时璇;吴金霞;王敬艳;冯丽婵;何庆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医院急诊信息系统设计应用效果-信息系统论文-计算机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为了解决某三甲儿童医院急诊科分诊缺少系统支撑,精细化管理缺少数据支撑的现状。

方法:结合急诊分诊指南以及院内临床专家经验设定了儿科分诊分级标准,构建了信息系统。

结果:通过统计2019年2月1日至8月31日,并对比2018年同期数据发现:分诊平均耗时为49s;患者急诊滞留平均时间缩短了65min;降低了急诊抢救室患者率0.02%;患儿年龄段主要集中在7个月至6岁,其中肺炎、抽搐待查及发热待查是最为常见的就诊原因;每日的12—13点为就诊高峰期。

结论:智能分诊系统的应用,提高了急诊的服务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同时通过分诊数据的支撑分析,有利于合理安排医疗资源。

关键词:儿童医院;急诊;信息系统;服务质量
急诊科是医院病种最复杂,抢救任务最繁重的科室,急诊医疗所面临的往往是一些高危急重症患者[1-2]。

国内外急诊科拥挤情况日益严重,就诊秩序混乱,部分真正需要急救的患者得不到及时救治[3]。

而儿童医院情况更加严重,儿童与成人相比,病情变化快、病情险、病死率高,更容易出现等候期间病情突然恶化或[4]。

急诊分级准确率、急诊滞留时间、72小时内非计划重返急诊率、患者满意度等,都是急诊医疗质量考核指标[5]。

有研究[6]显示:国内132家三甲医院,急诊患者就诊模式按照分级就诊为79家占59.8%,预检分诊有电子信息化分诊系统支持的为67家占50.8%。

急诊预检分诊普遍存在以下问题[7-8]:①缺乏具体客观的量化指标,缺乏可靠的分级分诊标准;②预检分诊采用手工登记方式,工作效率低下,同时存在登记速度慢、信息登记不完整、数据利用不便等问题;③分诊护士缺乏专业性培训,分诊技术能力和经验参差不齐。

如何快速准确地进行预检分诊,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决定患者的就诊顺序和就诊区域,使危重患者得到及时治疗,是医院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而且各项的分诊数据、患者就诊相关信息、常见疾病种类等等都是作为急诊科管理者急切需要获取的信息,因此建设以分诊为核心的信息系统特别迫切。

1急诊分诊信息系统的设计
1.1制定急诊预检分诊标准体系
依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2013年发布的《需要紧急救治的急危重伤病标准及诊疗规范》[9],结合国内急诊预检分诊的专家共识[10-13],同时总结本院急诊预检分诊的以往经验,急诊救治领域的临床各专科专家以及护理专家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制定了可量化的针对儿童症状的五级分诊标准,主要包含意识,体温T,呼吸R,脉搏P,血压BP,血氧饱和度SpO2,疼痛评分等生命体征参数,针对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生命体征分级指标。

同时结合患者主诉和症状描述,来确定患儿病情分级,将患儿分为I级(濒危)、II级(危重)、III级(紧急)、IV级(亚紧急)、V级(非紧急)。

运用物联网技术和信息系统集成技术,将监护仪与分诊系统链接,自动采集患者的生命体征数据,包括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四个体征指标,便于医护人员更快地记录分析数据,减少分诊耗时;同时系统会根据体征指数自动给出评级级别,做到智能化、标准化。

1.2急诊分诊系统的流程设计
急诊分诊是患者进入急诊门诊得到及时救治的重要环节,它的合理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急诊医疗服务的秩序和质量[14]。

系统支持多途径信息录入,能够通过读取医保卡、医院就诊卡或者患者号获取患者基本信息,其中出生年月是必须具备的条件,通过快速勾选记录病人基本情况,自动采集监护仪的数据,帮助护士快速、直观地完成急诊评分以及分诊工作,完成分诊并打印分诊单,根据分诊级别前往相应的区域就诊。

I级患儿抢救区救治,II级患儿监护区诊疗,III级患儿和IV级患儿在急诊诊疗区按照级别次序候诊,V级患儿0点—7点30分在急诊诊疗区候诊,其余时间门诊就诊。

我院急诊除了分诊病人以外另存在两类病人:第一类是救护车送入的患儿,归为I级患儿,直接送入抢救室;第二类是新生儿患儿,允许不经过分诊直接挂急诊号,归为II级患儿,在监护区诊治。

急诊患儿流转具体如图1所示。

2结果
2.1系统运行情况
系统于2019年1月10日上线,共收集了2019年2月1日至8月31日的急诊分诊患儿48217例。

其中,男28834例占59.8%,女19383例占40.2%;0~3个月患儿2799例占5.81%,3~6个月患儿16 例占3.45%,7个月至1岁患儿13415例占27.82%,2~3岁患儿12778例占26.50%,4~6岁患儿9936例占20.61%,7~9岁患儿4581例占9.50%,10岁以上患儿3044例占6.31%;省内患儿26033例占53.99%,省外患儿4942例占10.25%,无有效地址患儿17242例占35.76%。

2.2各级别患儿急诊滞留时间及抢救
室患儿转归情况分诊平均耗时T(t保存分诊-t开始分诊)=49s;I 级患儿665例占1.38%,II级患儿10039例占20.82%,III级患儿27448例占56.93%,IV级患儿10036例占20.81%,V级患儿29例占0.06%。

Ⅰ~Ⅰ级患儿的平均急诊滞留时间分别为77min、104min、154min、111min、76min,患者平均滞留时间119min,2018年同期患儿平均滞留时间184min。

入抢救室患儿共4743例,经抢救治疗后去向:离院1216例,住院2142例,ICU550例,留观816例,19人,急诊抢救室患者率为0.40%,2018年同期的急诊抢救室患者率为0.42%(抢救人数5301人,人数22人),单纯数据上分析系统上线后的抢救成功率略有提高。

2.3患儿的诊断情况
急诊患儿主诊断前3位为肺炎8056例占16.71%,抽搐待查3240例占6.72%,发热待查1949例占4.04%,前13位诊断情况及占比见表1。

2.4分诊效果以及患者满意度
分诊界面增加了调整分诊级别的按钮,分诊人员调整级别需要填写修改理由,结果发现自动分级与实际分级不相同的有2320例患儿,修改率为4.81%,其中级别降低有1635例占3.39%,级别升高的有685例占1.42%,主要修改理由见表2。

随机选取了2018年6—8月以及2019年6—8月各500名在急诊就诊的患儿家长,进行了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满意度分别为85.6%,93.2%,明显提升了患者满意度。

3讨论
从分诊数据看,作为国家区域儿童医学中心(华东)所在地,医疗范围主要辐射浙江、江苏、安徽、江西等省市,非浙江患儿占10.25%,比例并不高。

同时发现有35.76%的患儿地址是无效的,分析原因地
址信息不完善或者空白,应该在今后的工作中完善。

急诊患儿就诊时间密集区在每天的12—13点,高峰期建议增加分诊人员,加强医护人员配比。

从表1患儿主诊断可以发现,主要是肺炎、抽搐待查、发热待查,合理安排内科和外科医生的比例。

从分诊准确率看,3.39%患儿存在过度分诊和1.42%患儿存在分诊不足,直观地呈现了分诊标准的不足,同时也存在预检护士对非典型疾病把握不准或者患者主诉不清等原因,在有限时间内很难准确抓住患者疾病特点。

从表2分诊级别修改理由可以发现,分诊级别修改的原因主要是无症状、无休克征象、病情不是十分严重、病情十分严重,理由不够直观。

儿童急诊预检分诊标准能较准确地判断患者分诊级别,但由于患者症状不典型以及预检护士能力的差异,可能出现分诊错误的情况,有必要定期对分诊结果进行回顾和总结,进而优化预检分诊标准。

4结论
智能分诊系统的应用,降低了患者的等候时间,让患者得到适时诊疗,又保证分诊人员在舒适的环境下对每位患者进行准确的预检分诊。

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合理安排不同等级患者的候诊等待时间,
能够提高急诊患者的安全性;同时能够提高急诊的服务质量以及患者的满意度,提高医院的信誉和社会认知度[15-16]。

急诊信息系统中的数据积累有利于急诊管理,通过对儿科急诊室的就诊人群分布、就诊患儿病种分布、就诊高峰时间的变化情况分析,都有利于医疗机构合理的安排医疗资源,为医疗管理部门提供流行病学等方面的支撑决策。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