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七年级文言文试题汇总(含答案)1汇总
初一下学期文言文语文综合试题带答案
初一下学期文言文语文综合试题带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卖油翁》前后两个不同的版本,完成下列小题。
(甲)卖油翁往时陈尧咨以射艺自高。
尝射于家圃,有一卖油翁释担而看,射多中。
陈问:“尔知射乎?吾射精乎?”翁对曰:“无他能,但手熟尔。
”陈忿然说:“汝何敢轻吾射!”翁曰:“不然,以吾酌油可知也。
”①乃取一葫芦设于地上置一钱以勺酌油沥钱眼中入葫芦钱不湿。
曰:“此无它,亦熟耳。
”陈笑而释之。
(选自欧阳修《笔说》)(乙)卖油翁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②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线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选自欧阳修《归田录》有删节)(1)下列成语中与“陈笑而释之”的“释”意思相同的是()。
A.涣然冰释B.如释重负C.团疑莫释(2)用“/”给文中画线句①断句。
(限断四处)乃取一葫芦设于地上置一钱以勺酌油沥钱眼中入葫芦钱不湿。
(3)细读(甲)(乙)两文,你会发现欧阳修在《归田录》中对这个故事做了不少改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解析。
①他将“________”这一动词改为“________”,然后增加了“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表情动作描写,塑造了一个不愠不火、不卑不亢、以技能立世的劳动者形象,还包含了对陈尧咨“自矜”的不以为然。
用语生动细致,文学色彩陡然增加。
②追求“简洁准确”也是他的主要文风,在对“陈尧咨酌油”这一情节修改时,表现得尤为突出。
请就画线的①②句加以解析说明。
________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总复习-含参考答案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总复习(一)课内文言文专题测试班级:姓名:学号:成绩:(一)伤仲永(13分)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5分)(1)世隶.耕(属于)(2)泯然..众人矣(消失)(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通“攀”,牵,引)(四处拜访)(4)自是..(从此)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同县的人认为他是奇才,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有的人用钱财求取仲永的诗。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 )(4分)A.文章的第一句点明了方仲永的出身,为后面写方仲永五岁时“未尝识书具”,他的父亲“借旁近与之”,带着他四处拜访赚钱“不使学”作了暗示。
B.根据方仲永的事迹,作者认为:方仲永有天赋,天资过人,因为不学习就跟常人一样了;而普通人没有先天的才能,如果不学习就连普通人也不如了。
C.因为方仲永的父亲不让方仲永接受教育,所以最后方仲永才完全如同常人了。
D.作者见到方仲永的时候,方仲永已经十二三岁了,舅舅告诉作者:方仲永“泯然众人矣”。
(二)木兰诗(20分)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文言文初一试题及答案
文言文初一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学而时习之(按时)B. 不亦说乎(愉快)C. 人不知而不愠(怨恨)D. 吾日三省吾身(反省)答案:A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温故而知新A.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B. 吾日三省吾身C. 学而不思则罔D. 传不习乎答案:C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例句:温故而知新A. 学而不思则罔B. 人不知而不愠C. 吾日三省吾身D. 传不习乎答案:B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不亦说乎A. 人不知而不愠B. 吾日三省吾身C. 学而不思则罔D. 传不习乎答案:A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例句:不亦说乎A. 人不知而不愠B. 吾日三省吾身C. 学而不思则罔D. 传不习乎答案:D二、填空题1. 《论语》是记录 __________ 的书。
(孔子及其弟子言行)2. 《论语》中“__________”一句,强调了学习与思考的重要性。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 《论语》中“__________”一句,强调了学习要经常复习。
(温故而知新)4. 《论语》中“__________”一句,强调了学习要不断反省自己。
(吾日三省吾身)5. 《论语》中“__________”一句,强调了学习要持之以恒。
(学而时习之)三、翻译题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学习了知识之后,能够经常复习它,不也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吗?2.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的风度吗?3.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通过复习旧知识而得到新的理解,这样的人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4.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守信?传授的知识是否真正掌握了?四、阅读理解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语文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综合试题带答案
语文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综合试题带答案一、文言文1.文言文阅读【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乙】奴子傅显,喜读书,颇知文义。
亦稍知医药,性情迂缓①,望之如偃蹇②老儒。
一日,雅步行市上,逢人辄问:“见魏三兄否?”或指所在复雅步以往比相见喘息良久。
魏问相见何意。
曰:“适在枯水井前,遇见三嫂在树下作针黹③,倦而假寐。
小儿嬉戏井旁,相距三五尺耳,似乎可虑。
男女有别,不便呼三嫂使醒,故走觅兄。
”魏大骇,奔往,则妇已俯井哭子矣。
夫僮仆读书,可示佳事。
然读书以明理,明理以致用也。
食而不化,至昏聩僻谬④,贻害无穷,亦何贵此儒者哉!(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注释】①迂缓:迂腐迟缓。
②惬赛:高耸,引申傲慢。
③针黹(zhǐ):针线活。
④昏聩僻谬:糊里糊涂,怪癖荒谬。
(1)用“/”给乙文中画线处断句(限断三处)。
或指所在复雅步以往比相见喘息良久。
(2)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老河兵闻之”的“闻”与成语“闻风丧胆”的“闻”意思想同。
B.“适在枯水井前”中的“适”与成语“适可而止”的“适”意思不同。
C.两只落入水中的石兽,过了十多年,未被河水冲到下游,反而到了上游数里外处。
D.傅显知书达理,他看到小孩子有险情,急忙去找小孩子的父亲,小孩子才平安无事。
初一的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初一的文言文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论语》是记录______言行的书,是儒家经典之一。
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出自《论语》的______篇。
3. 《出师表》是______写给后主刘禅的表文。
4.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一语出自《论语》的______篇。
5.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出自《论语》的______篇。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四书》之一?A. 《大学》B. 《中庸》C. 《孟子》D. 《史记》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哪一篇?A. 学而B. 为政C. 里仁D. 子路3.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形容哪位历史人物的?A. 诸葛亮B. 曹操C. 刘备D. 关羽4.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的“愤”和“悱”分别是什么意思?A. 愤怒和困惑B. 激动和困惑C. 激动和不满D. 愤怒和不满5.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强调了什么?A. 学习与思考的重要性B. 学习与实践的重要性C. 学习与休息的重要性D. 学习与健康的重要性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论语》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含义。
2. “吾日三省吾身”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哪一篇?它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3. 《出师表》中“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四、翻译题(每题5分,共20分)1. 翻译:“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 翻译:“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 翻译:“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4. 翻译:“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五、阅读理解题(每题10分,共30分)1. 阅读《论语》中的“学而”篇,分析孔子对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初一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初一文言文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______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答案:202.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与______、《孟子》、《大学》、《中庸》并称为“四书”。
答案:《大学》3. 《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意思是学习之后经常实践它,不也是很高兴吗?答案:√4. 《论语》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意思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答案:√5. 《论语》中“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的意思是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答案:√二、选择题1. 《论语》中“吾日三省吾身”的下一句是()。
A. 为人谋而不忠乎B.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C. 传不习乎D. 以上都是答案:D2. 《论语》中“温故而知新”的意思是()。
A. 温习旧知识,得到新的理解B. 温习旧知识,得到新的启发C. 温习旧知识,得到新的发现D. 温习旧知识,得到新的体会答案:A3. 《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意思是()。
A. 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思考不学习就会危险B. 只学习不思考就会危险,只思考不学习就会迷惑C. 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思考不学习就会迷惑D. 只学习不思考就会危险,只思考不学习就会危险答案:A4. 《论语》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意思是()。
A. 知道的人不如喜欢的人,喜欢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B. 知道的人不如喜欢的人,喜欢的人不如以此为苦的人C. 知道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喜欢的人不如以此为苦的人D. 知道的人不如以此为苦的人,喜欢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答案:A5. 《论语》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意思是()。
A. 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B. 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的对手C. 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的敌人D. 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的朋友答案:A三、翻译题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答案:孔子说:“学习之后经常实践它,不也是很高兴吗?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1》一王安石待客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③。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④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⑤,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⑥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⑦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②京师:京城。
③馔(zhuàn):准备食物。
④果蔬:泛指菜肴。
⑤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⑥脔(luán):切成小块的肉。
⑦啖: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又久之,方.命坐②觉饥甚而不敢去.③旁置.菜羹而已④公取自食.之2.下列句中“之”与“其人心已怪之”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家人发箧视之B.亦荆吴行胜之最也C.事列《神仙》之传D.至之市3.翻译下列句子。
(1)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2)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4.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说王安石具有什么品质?二朝三暮四宋有狙公①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
损其家口②,充狙之欲。
俄而匮焉,将限其食。
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
先诳③之曰:“与若芧④,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
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选自《列子·黄帝篇》)【注释】①狙(jū)公:养猴子的人。
狙,猕猴。
②家口:家中的人,这里指家里人的口粮。
③诳(kuáng):欺骗。
④芧(xù):橡实。
【阅读提示】这个故事揭露了狙公愚弄猴子的骗术。
其实橡实的总数没有变,只是分配方式有所变化,猴子们却转怒为喜。
现实生活中有些追求名利的人,总是试图区分事物的不同性质、形式,却不知道事物的本质只有一种。
最后不免像猴子一样,被“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所蒙蔽。
【自主训练】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初一下学期文言文语文试题答案
初一下学期文言文语文试题答案一、文言文1.文言文阅读【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乙】奴子傅显,喜读书,颇知文义。
亦稍知医药,性情迂缓①,望之如偃蹇②老儒。
一日,雅步行市上,逢人辄问:“见魏三兄否?”或指所在复雅步以往比相见喘息良久。
魏问相见何意。
曰:“适在枯水井前,遇见三嫂在树下作针黹③,倦而假寐。
小儿嬉戏井旁,相距三五尺耳,似乎可虑。
男女有别,不便呼三嫂使醒,故走觅兄。
”魏大骇,奔往,则妇已俯井哭子矣。
夫僮仆读书,可示佳事。
然读书以明理,明理以致用也。
食而不化,至昏聩僻谬④,贻害无穷,亦何贵此儒者哉!(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注释】①迂缓:迂腐迟缓。
②惬赛:高耸,引申傲慢。
③针黹(zhǐ):针线活。
④昏聩僻谬:糊里糊涂,怪癖荒谬。
(1)用“/”给乙文中画线处断句(限断三处)。
或指所在复雅步以往比相见喘息良久。
(2)下列甲、乙两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老河兵闻之”的“闻”与成语“闻风丧胆”的“闻”意思想同。
B.“适在枯水井前”中的“适”与成语“适可而止”的“适”意思不同。
C.两只落入水中的石兽,过了十多年,未被河水冲到下游,反而到了上游数里外处。
D.傅显知书达理,他看到小孩子有险情,急忙去找小孩子的父亲,小孩子才平安无事。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测试题及答案
课外文言文专训王强一北人食菱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②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
②坐:因为。
1、理解文中加点的词语,完成题目。
(1)下列与“席上食.菱”中的“食.”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衣食.所安B、谨食.之,时而献焉C、设酒杀鸡作食.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2)下列与“欲以去.热也”中的“去”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今日存,明日去.B、去.死肌,杀三虫C、乃记之而去.D俸去.书来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3、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4、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
二滇游日记明徐霞客忽见层崖之上,有洞东向,余竟仰攀而上。
(1)上甚削①,半里之后,土削不能受足,(2)指攀草根而登。
已而草根亦不能受指,幸而及石;然石亦不坚,践之辄陨②,攀之亦陨,间得一稍粘者,绷足挂指,如平帖③于壁,不容移一步,欲上既无援欲下亦无地生平所历危境无逾此者。
久之,先试得其两手两足四处不摧④(3)石,然后悬空移一手,随悬空移一足,一手足牢,然后悬空又移一手足,幸石不坠;又手足无力欲自坠,久之,幸攀而上。
……【注释】①削:陡峭。
②陨:坠落。
③帖:同“贴”。
④摧:崩裂。
1、查阅工具书,给“间得一稍粘者”中的“间”注音。
2、文言文要读出韵味。
请认真阅读原文,凭你的语感,将文言词“之”、“以”、“其”正确填入文中的(1)、(2)、(3)处(1)(2)(3)3、请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顺口后用三个逗号断句。
4、作者艰险的攀登经历引人深思。
阅读后,你感悟最深的是什么呢?请结合文中的具体内容写出你的思考。
字数在40个左右。
三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题一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共4小题)1.(2017•福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
然业已上登,不及返顾.,遂从三姑①又上半里,抵换骨岩,岩即.幔亭峰②后崖也。
岩前有庵。
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一岩。
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
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注】①三姑:地名。
②幔亭峰:山峰名。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沿溯.阻绝溯:②属引.凄异引:③不及返顾.顾:④岩即.幔亭峰后崖也即:(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B、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C、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D、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②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
译文:(4)甲文写“水”,各写了三峡“四时之水”的什么特点?乙文写“山”,作者前往“换骨岩”途中俯瞰到什么“佳致”?请简要概括。
2.(2016•黄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
【甲】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初一语文上册文言文综合试卷带答案
初一语文上册文言文综合试卷带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lǘ)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必,而已能诵其书。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乙)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
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①绝编②,迨③能倍④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
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释)①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
②绝编: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意思是,翻阅的次数多了,编牛筒的牛皮绳子被多次折断)。
③迨:等到。
④倍:通“背”。
(1)下列对甲文中欧阳修处境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幼年丧父B.经济困难C.身体不适D.勤奋好学(2)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3)参考字典解释,谈谈“惟”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惟”的义项:①思,考虑。
②只,只有。
③句首语气词。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为止。
(5)欧阳修和司马光的故事,在学习方面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结合两文简要分析。
2.文言文阅读。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初一初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初一初文言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学而时习之(时常)B. 温故而知新(旧知识)C. 不亦说乎(高兴)D. 知之为知之(知道)答案:C2. “温故而知新”中,“故”的意思是()A. 故事B. 事故C. 旧知识D. 原因答案:C3. 以下句子中,属于倒装句的是()A.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 吾日三省吾身C.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D. 温故而知新答案:B4.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中,“厌”的意思是()A. 厌倦B. 讨厌C. 满足D. 厌恶答案:A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 学而时习之B. 温故而知新C. 知之为知之D. 学而不厌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出自《论语》的__________篇。
答案:述而2.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中,“知”的意思是__________。
答案:知道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中的“罔”和“殆”分别表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案:迷惑;危险4.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中,“不惑”的意思是__________。
答案:不迷惑5.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中的“耻”的意思是__________。
答案:以……为耻三、翻译题(每题5分,共10分)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答案:孔子说:“学习了然后经常复习它,不也是快乐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快乐的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答案:孔子说:“复习旧知识而能够从中得到新的理解,这样的人可以成为老师了。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简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含义。
2016人教版初中文言文分册测试及答案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分册测试及答案七年级上册:1、《童趣》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1、项.为之强.项:颈,脖颈。
强:通“僵”,僵硬。
2、徐.喷以.烟徐:慢慢地。
以:用3、果.如鹤唳.云端果:果真,果然。
唳:鸟鸣4、以从草为林.林:树林5、兴.正浓兴:兴趣6、方.出神方:正7、鞭.数十,驱.之别院鞭:用鞭子打,抽打。
驱:赶8、必细察..其纹理细:仔细。
察,观察9、昂首..观之.昂:抬。
首:头。
之:它,代蚊子10、为之怡然..称快怡然:愉快的样子二、译句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于空中答: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答:仰起头来观察这种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
3、神定,捉吓蟆,鞭数下,驱之别院答: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了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三、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答:写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虾蟆三件事2、“余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答:见藐小之物必察其纹理。
3、本文有哪些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答:明察秋毫、怡然称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夏蚊成雷。
4、文章开篇用“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答: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
5、“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里指癞蛤蟆是否恰当,为什么?答:恰当。
这时的作者已陶醉在他联想的境界之中,眼前实物已经被放大千倍万倍,与蚊虫相比,癞蛤蟆自然成了“庞然大物”。
它的突如其来,即被形容为“拔山倒树而来”就很好理解了。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则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答:同“悦”,愉快2、吾日三省..吾身答:多次进行自我检查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答:罔:迷惑。
殆:危害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答:齐:相同5、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综合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综合试题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节选自《阅微草堂笔记·河中石兽》)【乙】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精粗①。
丞相正肃吴公与欧公姻家②,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
何以明之?其花披哆③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④如线,此正午猫眼也。
若带露花,则房敛⑤而色泽。
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
”此亦善求古人笔意⑥也。
(选自《正午牡丹》)【注】①精粗:精良和粗劣。
这里指古画水平的高低。
②姻家:儿女亲家。
③披哆(chǐ):文中指花朵完全开放、花瓣散开。
④黑睛:瞳孔。
⑤房敛:花冠收拢。
⑥笔意:这里是指绘画的乐趣。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转转不已________②如是再啮________③尝得一古画________④善求________(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B.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C.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D.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②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
(4)从“老河兵找到石兽”“丞相吴公一眼看出画面上是正午牡丹”两件事中,你受到怎样的启发?2.阅读以下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七年级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文言文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请填写《论语》中孔子关于学习态度的名言:学而时习之,不亦______乎?答案:乐2. 在《岳阳楼记》中,范仲淹描述了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其中“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形容的是______。
答案:洞庭湖二、选择题1. 下列哪一句诗出自《出师表》?A.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C.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D.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答案:B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以下哪篇文章?A. 《醉翁亭记》B. 《岳阳楼记》C. 《桃花源记》D. 《滕王阁序》答案:B三、翻译题1. 请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通过复习旧知识而得到新的理解,这样的人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2. 将“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翻译为现代汉语。
答案:你那青色的衣领,让我的思念悠悠不绝。
四、简答题1. 《桃花源记》中描述了怎样的一个理想世界?答案:《桃花源记》描述了一个与世隔绝、人们生活安宁、自给自足、没有战乱的理想世界。
2. 《出师表》中诸葛亮表达了哪些愿望?答案: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达了忠诚于国家、希望国家统一和兴盛的愿望,同时也表达了对先帝的怀念和对后主的期望。
五、阅读理解题阅读以下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 作者通过这段文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答案:作者通过这段文字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赞美和对高尚品德的推崇。
2.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句话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答案:这句话体现了作者追求精神富足、与有学问的人交往的生活态度,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物质条件的淡泊。
初一学生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初一学生文言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学而时习之B. 吾爱之,吾敬之C. 之乎者也D. 之于彼答案:C2. “温故而知新”出自以下哪部经典著作?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中庸》答案:A3.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体现了哪种思想?A. 儒家思想B. 道家思想C. 佛家思想D. 墨家思想答案:B二、填空题1.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出自《________》。
答案:《论语》2.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是《________》中的诗句。
答案:《诗经》三、翻译题1. 将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答案: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危险。
2. 翻译下列句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答案: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知识。
四、简答题1. 请简述《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意味着自己不希望别人对自己做的事情,自己也不要对别人做。
这是一种推己及人,尊重他人的道德准则。
2. 请解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所表达的生活态度。
答案:这句话表达的是一种超脱物欲和个人情感的生活态度,即不因外界物质的得失而感到高兴或悲伤,也不因个人遭遇而感到过分的悲伤或喜悦。
结束语:通过本次文言文试题的练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涵,提高文言文的阅读和翻译能力,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古人的智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语文试卷文言文范文初一(含答案)
语文试卷文言文范文初一(含答案)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字在文言文中表示“不”的意思?A. 未B. 莫C. 非D. 不2. 下列哪个字在文言文中表示“的”的意思?A. 之B. 乎C. 者D. 也3. 下列哪个字在文言文中表示“和”的意思?A. 与B. 及C. 同D. 共4. 下列哪个字在文言文中表示“在”的意思?A. 于B. 在C. 处D. 所5. 下列哪个字在文言文中表示“如果”的意思?A. 若B. 如C. 倘D. 设二、判断题1. 文言文中的“之”字可以用现代汉语的“的”来替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这则寓言故事给了我们哪些启示?(至少答出两点)(4分)
【参考答案】
1.(1)逃跑(2)经过(3)带领(4)对其不幸表示安慰(每空1分,共4分)
2.(1)这怎么就不能成为福呢(或这难道不是福气吗)?(2分)
(2)壮年男子都拿起武器作战(或拿起弓箭去打仗)。
(2分)
3.福事:其马将胡骏马而归;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祸事:马无故亡而入胡;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每点1分,共4分)
4.合理即可。
祸与福是对立统一的,(或在一定条件下,好事坏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我们要辨证地看待事物;要以一颗平常心对待生活,不要过分为一时一事之得失而计较(或者谈顺境时要居安思危,逆境时要积极乐观);要懂得努力将坏事变成好事的方法。
(每点2分,任意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1.
试题分析: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
文言实虚词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实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义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
比如“亡”这个词,在这里是“逃跑”。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翻译句子时,第一步:联系语境明大意。
联系具体语境,把握句子大意,写出主干。
第二步:字句落实莫疏漏。
注意重要实词、虚词,看清语法现象,如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偏义复词等;明确特殊句式如省略、倒装、固定句式等。
第三步:翻译句子要得法。
文言文“六字翻译法”:留、替、补、删、移、猜。
“留”,指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皆保留不动;“替”,将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词,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凡该换的,一律换之;“补”,即补出所省略或隐含的内容,特别是对省略句;“删”,指删去那些无意义或没有必要译出的虚词;“移”,指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猜”,指文言句中多义实词、带修辞的句子,要根据上下文灵活猜测处理。
第四步:隐性失分要避免。
回顾原文,检查是否符合语境——“看”;再读一遍,保证句子准确通顺——“念”;誊上卷子,字迹清楚端正无误——“写”。
所以翻译时除了要注意“”等重点字的意思,还要补充出省略的成份,同时还要注意整个句子翻译句子的完整性、准确性。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3.试题分析:回答这一题的关键首先在于对语段的整体理解。
即,读懂故事。
然后,要先审题干,再找内容。
这类题目的答案基本都能在原文中找到,但找答案不是盲目的,要看看题目问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再有的放矢地去找。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试题分析:要求在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及作者观点态度的基础上,能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和个人认识,对文章做出评价,阐发个性化的有创意的阅读。
学生能扣住观点,说出自己的感悟,并能联系
(1)未尝识书具()(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3)或说处杀虎斩蛟()(4)乡里皆谓之已死()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其文理皆/有可观者B.不能称前时之/闻
C.余闻之也/久D.义兴人谓/为三横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
(1)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
矣。
”
(2)实冀三横唯余其
一
4.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的直接原因是”(用原文语句回答),
周处从义兴“三横”之一变为“忠臣孝子”是因为他
(用一个成语回答)。
(2分)
1.(4分)(1)曾经(2)完成(3)有人(4)代词,他,指周处(每个1分)
2.(2分)C
3.(2分)(1)又到舅舅家问他,说:“和普通人一样了。
”
(2分)(2)实际上是希望(1分)这三个祸患只(1分)剩下一个。
4.(2分)不使学(1分),知错就改(1分,意近即可)
【解析】
1.
试题分析:文言实虚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
要求解释的词,虚词要能辨出一词多义;实词,要识记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用法。
如,虚词“之”的用法;实词“就”古今异义现象。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虚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A应是“其文理/皆有可观者”;B应是“不能称/前时之闻”;D应是“义兴人/谓为三横
”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
对于学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
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