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不进位加》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加法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2.训练学生快速完成两位数加法计算。
3.提高学生数学思维逻辑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准备
1.教材:教科书相关课文。
2.教具:数字卡片、小黑板、数学练习册等。
3.备课: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安排。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 利用数字卡片展示两个两位数,让学生进行计算,引出本
节课的主题。
2. 概念讲解(10分钟) - 讲解两位数相加不进位的方法,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加法的基本规则。
3. 练习与巩固(15分钟) - 让学生自己完成一些两位数相加的计算练习,教
师巡视辅导,帮助掌握不进位加法的技巧。
4. 拓展与练习(15分钟) - 引入更复杂的两位数相加练习,让学生挑战自己
的能力,鼓励合作解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 总结与反馈(5分钟)- 复习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让学生进行互相评价反馈,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评价
•衡量学生是否掌握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能力:以测验形式进行小测验,观察学生解题情况。
五、教学反思
•思考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做好下节课的备课工作。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有效提高小学二年级学生的数学加法技能。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不进位加)(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不进位加)课程名称: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2. 相关练习题。
教学重点:1.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2. 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教学难点:1. 理解和掌握不进位加的概念。
2. 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复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2. 提问:我们已经学过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进位加),那么你们知道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吗?二、新课讲解1. 讲解不进位加的概念:当两个数相加时,如果个位数相加不超过10,那么就不需要进位,这就是不进位加。
2. 讲解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先将个位数相加,如果不超过10,那么就是结果的个位数;然后将十位数相加,如果不超过10,那么就是结果的十位数。
3. 通过举例来讲解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三、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不进位加的计算题。
2. 讲解一些常见错误和注意事项。
四、总结1. 总结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2. 强调注意事项和常见错误。
五、作业布置1. 布置一些不进位加的计算题作为课后作业。
2. 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不进位加的概念,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在下一节课中,我们将继续学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不进位减)的计算方法。
重点关注的细节:不进位加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不进位加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学生容易混淆和犯错的地方。
人教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2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示范教学设计
2.《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算理,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2.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协作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竖式计算的书写格式以及计算顺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一)复习课件出示复习题目:1.口算并说出算理。
45+3=6+21=10+50=70+20=2.列竖式计算下列各题。
34+3=4+25=指名学生分享结果,并说说计算方法。
(二)引入课件出示教科书第13页例2的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预设:二(1)班有35名学生,二(2)班有32名学生。
师: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一般学生都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也有学生会提出“二(1)班比二(2)班多多少名学生”或“二(2)班比二(1)班少多少名学生”等不是用加法解决的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灵活处理。
师:要知道两个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怎样列算式?预设:列式为35+32。
师:这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也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1.通过口算,感悟笔算的算理和算法。
师:同学们,这个算式要怎么计算呢?你们能用口算的方法算出“35+32”的得数吗?请说一说口算的过程,重点说一说谁与谁相加。
同桌互相讨论交流。
指名学生回答。
预设:把两位数分别看作几十加几,先算几加几,再算几十加几十,最后将两个和相加。
即5+2=7,30+30=60,60+7=67。
师:同学们可以用小棒演示一下计算过程吗?2.充分利用摆小棒加深对笔算的算理和算法的理解。
(1)课件出示利用小棒计算的过程。
师:为什么把5根小棒和2根小棒合起来,把3捆小棒和3捆小棒合起来?结果是多少?预设:5根小棒表示5个一,2根小棒表示2个一,合起来是7个一;3捆小棒是3个十,3个十和3个十,合起来是6个十;6个十和7个一合起来是67,故结果是67。
人教版数学二上教案:第2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2课时 不进位加(2)
人教版数学二上教案:第2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2课时不进位加(2)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够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能够灵活运用不进位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运用教具和游戏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耐心、细心的品质。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教学难点1.如何运用不进位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及教学辅助工具。
2.小组活动所需材料。
3.课堂练习题及讲解准备。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复习1.复习上一节课学过的不进位加法,进行简单的口算练习。
第二步:引入1.利用教具或实物引入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三步:讲解与练习1.讲解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例题。
2.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加深对不进位加法的理解。
第四步:小组活动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合作能力。
第五步:课堂讨论1.收集学生的解决方案,进行讨论,分享不同的解题思路。
第六步:课堂练习1.通过课堂练习,查漏补缺,巩固知识点。
五、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练习题。
2.思考如何运用不进位加法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练习、小组活动等,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都比较高。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不进位加法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加强练习和复习。
下节课将重点关注这一部分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本能对教学有所帮助。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 加法不进位加》教案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 加法不进位加》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够灵活运用个位数加法不进位的算法进行计算;–能够正确理解加法不进位的含义;–锤炼计算能力,培养耐心和细心的品质;2.过程与方法:–采用示例演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勇于思考,敢于尝试;–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品质,克服困难;二、教学重点•加法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理解加法不进位的概念;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电子白板或黑板;–课件PPT;–教学实例;–计算卡片;2.学生准备:–学生学习笔记本;–学生课外练习册;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
2. 设计示例演示1.教师通过演示计算例子,让学生理解加法不进位的概念;2.要求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进行加法不进位的计算;3. 学生练习1.分发计算卡片,让学生独立完成加法不进位的计算;2.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操作错误;4. 拓展应用设置多种类型的加法不进位的问题,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算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加法不进位的算法,通过示例演示和学生练习,让学生掌握了这一内容。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外练习册上相关的练习;2.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做好笔记。
以上是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 加法不进位加》教案的具体内容。
在今后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人教版数学二上教案:第2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1课时 不进位加
人教版数学二上教案:第2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1课时不进位加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上》第2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主要让学生掌握100以内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本节课是该单元的第1课时,主要教学内容是100以内两个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提高计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学习了100以内的数的认识、排序、比较大小等基础知识后,学生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感。
但在实际计算100以内的加法时,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进位加法的思维定式,需要在本节课中进一步引导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100以内两个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100以内两个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能够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100以内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学具:为学生准备100以内的数卡、计数器等学具。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便于合作学习。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发现加法的实际应用。
提出问题:“买一个苹果需要3元,买一个香蕉需要2元,那么买一个苹果和一个香蕉需要多少钱?”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100以内的加法算式,如45+27,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不进位加法的特点。
教师讲解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即两个数相加,个位数不变,十位数相加不超过10则直接写下来,超过10则向百位数进1。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不进位加教案四篇
《第2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不进位加》课堂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法(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学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不进位)。
2、能运用加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加法笔算的对位方法,掌握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对位”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百以内的不进位加法。
首先,我们先来复习我们之前就学过的一个知识,就是十以内的加法。
教师随机说出十以内的加法,同学快速说出答案。
这样经过大约五分钟的反复练习,使同学对之前学的十以内的加法进行很好的复习和巩固,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1。
师:大家翻到课本的第11页,看这幅图。
通过观察图画,组织学生讨论从图画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师:大家再翻到课本的第12页,看例题1。
在学生看题的同时,板书:“例1、二(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教师引导学生审题,分析题意,找出有用的数据。
师:现在谁能告诉我,这个题怎么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35+2=。
师:很好,现在我们已经列出了算式,怎么计算呢,哪位聪明的同学能告诉我?同学们积极发言,教师点评,总结不同的算法。
师:很好,大家都会用自己的方法来计算。
今天老师要教大家一个新的方法,那就是列竖式计算,大家看黑板。
师:我们首先用数小棒的方法来计算这道题。
看书上的图,大家讨论一下怎么用数小棒的方法来算。
根据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重点突出在数小棒的方法中,将整十的和不足十的零散小棒分开计算。
师:现在我们学习怎样写竖式,其实就是把数小棒的方法用数字表示出来。
大家看黑板。
教师板书竖式:3 5+ 2师:大家看黑板,看看这个竖式有什么特点。
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
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点评,归纳出加法竖式的几个特点:一是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二是加号和横线缺一不可,加号表示加法,而横线是把加数与和分隔开来。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这部分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有一定的理解,但是在计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粗心大意的情况,导致计算错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计算,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细心和耐心。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如何避免粗心大意,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激励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交流等方式,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PPT,包括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实例演示等。
2.准备练习题,包括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题目,以及一些有关生活实际的题目。
3.准备奖品,用于激励学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讲解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并通过PPT展示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计算过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完成一些有关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题目,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年级上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不进位加》教案
二年级上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不进位加》教案二年级上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不进位加》教案本单元在教材编写上凸现如下四个特点:1、以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作为本单元知识的生长点;2、教材按难易程度分三段编排3、各小节的教学也是由直观操作等依*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进行编排4、“用数学”是结合计算来出现的。
教材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为进一步提高计算速度、培养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总的教学设想是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引导学生开展观察、猜想、操作、讨论、交流、归纳、分析等活动进行探索和实现问题的解决。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了整十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其计算方法与已学的计算方法有相通之处,因此,我引导他们运用已有知识,通过实践、体悟等掌握新知识。
在本节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型学习是我的基本出发点,我注重渗透“转化”思想,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并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完成新知识的建构,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因此,我认为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发现、理解和应用100以内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难点是竖式中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我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已“问题情景——操作探索——解释与交流——应用与发展”为基本模式安排教学。
教学中,“以操作为主线,以创新为主旨”,采用现代教学媒体,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数学实验”、“做数学”的环境。
以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为主,来突出教学的重点,以老师引导为辅,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全面、全程参与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自主探索的能力、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来突破教学的难点。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 加法不进位加》教案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 加法不进位加》教案一. 教材分析《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是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解不进位加法,即加数小于或等于9时,加法运算不需进位。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加法运算的基本规则,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具备了一定的运算能力。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可能对不进位加法的规则理解不透彻,导致运算错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100以内不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则。
2.培养学生运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100以内不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则。
2.难点: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如何运用加法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游戏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采用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4.注重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课件、教具,如加法算式卡片、小动物图片等。
2.准备练习题,巩固学生对不进位加法的掌握。
3.准备课堂奖励物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小动物聚会的情景,引导学生关注图中的小动物数量。
提问:“如果把这些小动物分成两组,每组有多少只?”让学生尝试用加法计算。
2.呈现(10分钟)展示不进位加法的算式,如23+5、45+6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算式的特点。
讲解不进位加法的规则,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加数小于或等于9时,加法运算不需进位。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不进位加法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则。
4.巩固(10分钟)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不进位加法解决。
2024年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2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加法 教案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教材第11~13页)1.经历自主探索、交流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
2.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3.使学生获得自主学习的成功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掌握竖式计算的书写格式,笔算的计算顺序。
小棒、课件。
师:同学们想参观北京人民大会堂吗?如果想参观的话,就要先通过今天这一关。
(课件出示教材第11页情境图)师:大家看,这就是同学们准备去参观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在集合的图片。
你们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观察交流知道:二(1)班有35人,二(2)班有32人,二(3)班有37人,二(4)班有34人,每个班由2名老师带队。
【设计意图:集体参观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事情,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事情作为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观察情境图,了解图中的数学信息,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1.笔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
师:求“二(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有多少人”,该怎样列式呢?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35+2=【设计意图:结合具体问题,思考怎样列式,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定义,深刻领悟加法的算理】师:下面请大家用自己的方法试着算一算。
学生试算,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愿意说一说自己的算法和计算结果?生1:我是口算的,我想35如果摆小棒是3捆和5根,加2根就是37根,所以35+2=37。
生2:我是用竖式计算的,35表示3个十和5个一,加2就是加2个一,所以个位上的5和2对齐,相加就是7,十位上是3,所以是37。
师:是啊,以前我们学习笔算加法时一再强调相同数位要对齐。
2.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师:求“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该怎样列式计算呢?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交流,重点引导学生说算法。
(用竖式计算时,一定要相同数位对齐,结合摆小棒可以知道,小棒的捆数与捆数相加,单根数与单根数相加,计算的时候要个位上的数字加个位上的数字,十位上的数字加十位上的数字,所得结果与加数的相同数位对齐)师:同学们的算法很好,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写竖式时,首先要将两个加数的相同数位对齐,然后从个位算起……教师边讲解边板演。
100以内的加法(不进位加)(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人教版
100以内的加法(不进位加)(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人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下面是我对“100以内的加法(不进位加)”这一教案的具体实施计划。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具体包括第16页至第18页的不进位加法相关章节。
这些章节主要围绕100以内的数字进行加法运算,不涉及进位。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100以内的数字加法运算,能够独立完成不进位加法的计算,并理解加法的基本原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则,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并应用这些规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PPT、黑板、粉笔、练习本等教具和学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会以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比如:“如果有2个苹果,再给你3个苹果,你一共有几个苹果?”2. 讲解原理:我会用PPT或者黑板演示不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则,并用具体的数字例子进行讲解。
3. 例题讲解:我会选取一些典型的不进位加法题目进行讲解,让学生跟随我的思路一起解题。
4.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我会进行讲解和点评。
5. 作业布置: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题目,让学生回家后进行练习。
六、板书设计我会根据讲解的内容,设计简洁明了的板书,以便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23 + 45 =2. 76 + 89 =3. 54 + 32 =答案:1. 23 + 45 = 682. 76 + 89 = 1653. 54 + 32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看是否需要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延伸,比如尝试一些进位加法的题目,以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1课时 不进位加 (优秀) 教案
第2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1课时不进位加(1)【学习内容】:课本P12例1【学习目标】:1、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探索并掌握笔算加法的法则,能熟练的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工整的习惯。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难点: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课前准备】:实物投影【学习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投影出示P11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同学们准备去参观博物馆。
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字信息?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全班汇报发现。
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1、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组织教学例1。
学生说想法及理由。
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计算方法。
先尝试写竖式,再讨论总结列竖式应注意的问题。
2、完成P12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三、练习,实践应用练习二第1题前两小题,说说图意,交流算法并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巩固不进位加法计算,熟练掌握笔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梳理。
五、随堂练习【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不进位加人教版
在教学设计上,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课件、动画等,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生动化,降低学生理解难度。同时,注重课堂实践,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计算方法,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此外,还要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鼓励他们分享解题心得,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 提问解答: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可以随时向教师提问,教师将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 分享交流:学生可以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拓展练习的成果,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 定期检查:教师将定期检查学生的自主学习进度和拓展练习的成果,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4. 数据分析: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数据分析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5. 合作交流: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交流,分享解题心得,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在二年级上册前期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字的认识、排序、比较大小等基本知识,同时也已经学习过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6. 练习题库:准备一定数量的不进位加法练习题,以便在课堂练习和课后巩固环节使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7. 教学反馈表:制作教学反馈表,用于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8. 教学评价工具:准备教学评价工具,如测试卷、评价表等,用于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以便教师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1节加法(不进位加)教案-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第二章
第二章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1节加法(不进位加)1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11页主题图、例1、例2,第12~13页“做一做”。
2 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熟练的进行竖式计算。
2.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和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对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的体验,体会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 教学重点/难点/考点3.1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能正确的计算。
3.2 教学难点: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能正确的计算。
3.3 考点分析: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熟练的进行竖式计算。
4 教学目标依据4.1 课程标准的要求:1、引导学生系统的学习和掌握100以内数的笔算方法。
2、引导学生用摆小棒的操作活动促进两位数加法计算方法的理解。
3、注意规范两位数笔算方法的书写格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4.2 教材分析:本节学习的是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加法的运算及应用,教材紧紧围绕两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进行,通过例题分散竖式计算中“对位”和“进位”的难点,把计算充分融入观察和摆小棒的活动中。
4.3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会了20以内数的加法,明白了算理,这对学习两位数的加法有一定的帮助。
但进位加法这个难点,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摆小棒加强理解。
5 专家建议二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加法的基本计算原理,具备了一定的计算能力,本节内容应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
在学习中一定要留有足够时间,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学具,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真正理解两位数加法的算理,经历知识形成过程。
从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6 教学方法情境引入——新知讲授——巩固总结——练习提高7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8 教学过程8.1 情境引入师:小朋友们想不想参观参博物馆啊?生:想。
二年级上册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不进位加》
二年级上册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不进位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其笔算方法。
•学生能够准确使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不进位加法,并能正确得出结果。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体验两位数不进位加法计算的过程,培养其动手实践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引导学生总结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学会运用此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其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探索精神。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升其数学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运用竖式进行计算。
三、教学难点•理解竖式计算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顺序,并能准确对齐数位进行计算。
四、教学资源•教学课件或黑板•小棒、计数器等辅助教具•练习纸、铅笔等学具五、教学结构设计1.复习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复习十以内的加法及整十数的加法,为新课学习做铺垫。
•创设生活情境,如购物、比较数量等,引出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需求。
2.初读课文识记生字•如果教材中有相关文字描述,指导学生阅读并识记与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相关的生字词汇。
3.整体感知理清层次•通过观察例题,引导学生整体感知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结构。
•帮助学生理清计算的步骤和顺序,明确如何对齐数位进行计算。
4.教学活动•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尝试用竖式进行计算。
•教师演示:教师用竖式演示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并强调对齐数位的重要性。
•学生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目,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5.总结拓展•总结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
•拓展其他类似的加法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
六、板书设计《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不进位加》一、不进位加法概念- 两位数加两位数,个位与个位相加,十位与十位相加- 结果不超过100,不进位二、竖式计算步骤1. 对齐数位2. 从个位开始加3. 计算结果三、例题演示- 展示例题计算过程四、练习题目- 列出几道练习题七、课后反思•反思学生在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计算过程中的表现,是否掌握了竖式计算的方法和步骤。
《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精品教案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1.复习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出示一些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算式,让学生观察并引出新课。
2.两位数加两位数
1.不进位加法:教师讲解并示范35+23的计算方法。
2.进位加法:讲解并示范37+48的计算方法,重点讲解进位的原理。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3.两位数减两位数
1.不退位减法:讲解并示范56-32的计算方法。
2.退位减法:讲解并示范50-26的计算方法,重点讲解退位的原理。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2.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问题等。
5.总结
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
2.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第2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不进位加》教案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不进位加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不进位加》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加法计算时不需要进位的情况?”(如购物时,商品价格相加不超过10元)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不进位加法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不进位加的概念:使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理解不进位加的含义,如个位数加个位数不超过10,十位数加十位数不超过100。
-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个位数加个位数、十位数加十位数的具体计算步骤,并能熟练运用。
-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不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购物找零、计算物品数量等。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学生在理论掌握方面没有太大问题,但在案例分析时,部分学生对于进位和不进位的区分仍然存在困难。为此,我决定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一些对比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加法的理解。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中表现得相当积极,但成果展示时,部分小组的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鼓励学生多进行口头表达,提高他们的语言组织和沟通能力。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不进位加法的基本概念。不进位加法是指两个数相加时,个位数和十位数相加结果都不超过10和100,无需向更高位进位的加法运算。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是学习更高位数加法的基础。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1课时加法(不进位加)(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1课时加法(不进位加)——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100以内的加法(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1. 100以内加法(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2. 理解并掌握加法的运算规律。
教学难点:1. 理解加法的运算规律。
2. 熟练进行100以内加法(不进位加)的计算。
教学准备:1. 教具:计算器、算式卡片、数字卡片。
2. 学具:学生自备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复习旧知: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100以内的减法(不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2. 引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学习100以内的加法(不进位加),你们知道什么是加法吗?加法和减法有什么关系呢?二、探究新知1. 教师出示算式卡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找出加法算式的特点。
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汇报。
3.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出加法的运算规律:加数加数=和。
4.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发现100以内加法(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5. 学生尝试计算一些简单的100以内加法(不进位加)的题目,教师巡视指导。
三、巩固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P28页的练习题。
2. 教师选取一些题目进行讲解,强调计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 学生互相检查作业,交流计算心得。
四、课堂小结1. 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加法的运算规律和计算方法。
五、作业布置1. 教材P29页的练习题。
2. 家长签字,确保学生完成作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学习活动,让学生掌握了100以内加法(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加法的运算规律,理解并掌握计算方法。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不进位加(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不进位加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笔算方法,能正确用竖式计算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笔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到两位数不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3.使学生体验运用两位数不进位加法计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的过程。
4.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顺序。
三.教学过程:课前三分钟20+50=38+40=60+37=54+2=23+5=11+6=(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师:出示11页主题图:今天可真热闹,我们学校组织二年级的同学参观莒州博物馆,现在他们已经来到博物馆门前,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1.师:说说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预设1:同学们都来参观博物馆每个班由2名老师带队;预设2:二(1)班35人;预设3:二(2)班32人;预设4:二(3)班37人;预设5:二(4)班34人;2.师:根据图中信息你能提出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指名回答。
师:刚才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学习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
[板书课题:100以内的加法——不进位加]【设计意图:借助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从中收集数学信息,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
由于这样的情境是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既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又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1)体会加法的意义师:我们先来解决“二(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这个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用到哪些信息?预设:二(1)班有35人学生,带队老师有2人。
师:求一共多少人,该怎样列式?预设:35+2=37(人)师:为什么用加法?预设:求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把两部分合起来,所以用加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上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不进位加》教案
二年级上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不进位加》教案
本单元在教材编写上凸现如下四个特点:1、以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作为本单元知识的生长点;2、教材按难易程度分三段编排3、各小节的教学也是由直观操作等依*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进行编排4、“用数学”是结合计算来出现的。
教材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为进一步提高计算速度、培养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总的教学设想是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引导学生开展观察、猜想、操作、讨论、交流、归纳、分析等活动进行探索和实现问题的解决。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了整十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其计算方法与已学的计算方法有相通之处,因此,我引导他们运用已有知识,通过实践、体悟等掌握新知识。
在本节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型学习是我的基本出发点,我注重渗透“转化”思想,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并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完
成新知识的建构,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因此,我认为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发现、理解和应用100以内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难点是竖式中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我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已“问题情景——操作探索——解释与交流——应用与发展”为基本模式安排教学。
教学中,“以操作为主线,以创新为主旨”,采用现代教学媒体,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数学实验”、“做数学”的环境。
以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为主,来突出教学的重点,以老师引导为辅,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全面、全程参与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自主探索的能力、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来突破教学的难点。
下面以本单元小节“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课时“不进位加”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9页例1,练习二第1题。
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小组协作等手段帮助学生发现、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2、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探究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难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竖式计算
教学评价: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学生自评
教法、学法: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操作法、归纳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题卡、学生自备学习小棒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大胆猜想
现代教学理论倡导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使学生在认识、使用和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初步体验数学知识间的联系。
在学习新知识时,有必要找准与旧知结构类似的地方,进行同化或顺应,重新建构。
因此,本节课我首先,采用多媒体展示出教材上的“参观博物馆”的主体图,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课堂,学生通过对主题图的观察,从主题图中获取信息和发现图中的问题“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学生根据从图中获取的信息中研究并猜想出解决方案。
“合乘”学生会根据已有的认知基础,提出用加法,提出两种解决方案,对于学生提出的方案,我会及时地肯定和赞扬,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这样设计本环节,把学生将要掌握的新知识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多媒体手段、大胆猜想等形式,既创设了理想的教学情境,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谓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自主学习、获取新知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是现代基础教育改革的亮点之一,
学生只有参与到实际的实践活动当中,才能真正理解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获得丰富的直接经验,这也是新课标强调联系学生实践的主旨所在。
因此,我就引导大家:“我们一起来检验一下我们刚才的猜想是否正确,好不好?”“如果班和班合乘一辆车,车上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学生能很快列出加法算式:30+36,我就紧接着问:“这个算式,你会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呢?请大家各自动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
”学生就会采用过去的数小棒或列竖式的方法计算,根据学生的完成度,选择有代表性的方法及时让学生汇报、交流,可能有一根一根地数,也可能一捆一捆地数,还有列竖式的等。
我再问:“那么哪种方法又快又准确呢?”学生会感觉数小棒较慢一些,“那么列竖式是怎样列的,要注意哪些,又怎样计算的呢?”结合以前一捆加一捆的方法,引导出数位要对齐。
这样让学生通过自己归纳出列竖式计算的方法,再加以板书,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因为课堂上,教师的必要引导是十分重要的,有引导,学生的探究活动才不至于盲目,有引导学生的探究活动才更有意义。
在学生生动而丰富的操作中,运用“转化”的思想,学生通过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双手去操作,用自己的耳朵去倾听,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一切不仅仅是列竖式计算的过程这一知识的需要,而且也是探究型学习方式的需要。
三、时间运用,发展能力
由于前两个流程已用去20分钟左右的时间,为了保证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我将例题下面的“做一做”用题卡呈现给学生,并将学生分成三人小组,在小组间进行竞赛,并相互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让学生间相互分享各自的学习成果,达到自我教育,相互学习的目的。
同时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运用了计算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独立思考,巩固新制
让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独立完成练习二第1题。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可以检验本课时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得以应用,方法得以提炼,凸现了练习的深度,也培养了学生的“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
板书设计
不进位加
36+30=66
十个十个十个
3636
+30+30+30
66
不进位加
36+30=66
十个十个十个3636
+30+30+30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