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张学文临证用药心得

合集下载

国医大师张学文运用益胃汤治疗厌食临床经验

国医大师张学文运用益胃汤治疗厌食临床经验

国医大师张学文运用益胃汤治疗厌食临床经验
益胃汤是一种中药方剂,由茯苓、白术、陈皮、半夏、甘草组成。

它有助于调节脾胃
功能,促进食欲和消化。

这个方子可以治疗多种胃肠道问题,包括厌食。

1. 根据不同病情调整剂量
益胃汤的剂量应该根据病情进行调整。

如果病人的厌食程度很轻,可以采用正常剂量。

如果症状较重,可以增加茯苓和白术的剂量。

如果病人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可
以增加陈皮和半夏的剂量。

2. 与其他药物配合使用
益胃汤可以与其他中药配合使用,以提高治疗效果。

如果病人伴有失眠、烦躁等症状,可以加入黄连、黄芩等安神和清热药物。

如果病人伴有体弱多病,可以加入人参、黄芪等
补益药物。

3. 减少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在治疗期间,病人应该尽量减少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辛辣、腌制、油炸等食物,以免
加重病情。

应该多食用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粥、面条、饼干等。

4. 注意饮食方法
病人在治疗期间应该注意饮食方法,以便更好地吸收营养。

应该慢慢咀嚼食物,避免
吃得太快。

应该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水果、蔬菜等。

综上所述,益胃汤是一种有效治疗厌食的中药方剂。

在临床实践中,张学文国医大师
总结了多年经验,包括根据不同病情调整剂量、与其他药物配合使用、减少刺激性食物的
摄入、注意饮食方法等。

这些经验可以帮助医生治疗厌食,并提高治疗效果。

国医大师张学文运用益胃汤治疗厌食临床经验

国医大师张学文运用益胃汤治疗厌食临床经验

国医大师张学文运用益胃汤治疗厌食临床经验厌食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表现为对食物的兴趣减退、食欲不振、食量减少等症状。

厌食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会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及时有效地治疗厌食症对患者至关重要。

国医大师张学文在临床实践中,多年来成功运用益胃汤治疗厌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本文就从益胃汤的配方、药物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介绍张学文大师的临床治疗经验,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

一、益胃汤的配方益胃汤是一种中药方剂,由当归、白术、法夏、甘草组成。

这四味药物经过配伍,能够协同作用,辅助治疗厌食症状。

其中当归能够活血化瘀、调经止痛,对于肠胃功能失调引起的食欲不振有一定疗效;白术有健脾开胃、润肠通便的功效,能够增强患者的食欲和消化功能;法夏具有健脾、祛湿的作用,适合于治疗厌食症患者脾胃湿寒;甘草则能够和当归、白术、法夏调和药性,减轻药物的毒副作用。

益胃汤的配方综合考虑了患者的病情特点,具有针对性和疗效显著的特点。

二、益胃汤的药物作用1. 活血化瘀,调和气血:当归是益胃汤的主要药物之一,其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改善肠胃道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肠胃功能的恢复。

当归能够调和气血,对于肠胃功能紊乱引起的食欲不振有一定疗效。

2. 健脾开胃,增进食欲:白术是益胃汤的另一主要药物,具有健脾开胃、润肠通便的功效。

它能够增进患者的食欲,促进肠胃蠕动,改善患者的消化功能。

3. 祛湿化痰,调理脾胃:法夏具有祛湿化痰、调理脾胃的作用,能够对于脾胃湿寒引起的食欲不振有一定的疗效。

4. 调和药性,减轻毒副作用:甘草具有调和各种药性的作用,可以和其他药物起到协同作用,减轻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治疗的效果。

益胃汤通过活血化瘀、健脾开胃、祛湿化痰等多种药物作用,能够对于厌食症状产生显著的疗效。

三、益胃汤的临床应用1. 随证加减,辨证施治:益胃汤是一种辨证施治的中药方剂,对于患者的病情特点进行辨证施治,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国医大师张学文运用通窍活血汤治疗小儿脑积水的经验

国医大师张学文运用通窍活血汤治疗小儿脑积水的经验

国医大师张学文运用通窍活血汤治疗小儿脑积水的经验张学文,男,汉族,陕西汉中人。

1935年10月出生,陕西中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首届国医大师,中医急症高手,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主编、合编有:《瘀血证治》、《舌诊图鉴》、《中医内科急症学简编》等。

张学文教授在临床上提出“颅脑水瘀”观点,指出水瘀是诸多脑病的关键,瘀血与水湿痰浊互阻于脑窍,可出现神明失主,肢体失用,九窍失司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脑病,临床上多具有病程长、病情复杂,表现多端,一般疗法难于奏效等特点,见于中风、头痛、眩晕、解颅、痴呆、脑瘤、脑外伤综合征等疾病的过程中。

其提出颅脑水瘀贵在通利,法鉴王清任《医林改错》“通窍活血汤”加减,临床治疗多种脑病,今天为大家介绍一则张老运用通窍活血汤治疗小儿脑积水的医案。

案例举隅陈某,男,1岁10个月。

1999年3月18日就诊。

代诉:头大,发育迟缓1年余。

CT示脑积水,多家西医院诊治。

顺产,头颅明显增大,头围53cm,头皮青筋暴露,神情呆滞,不能站稳,语迟,1岁半方出现简单字音,流涎,查其舌紫暗略胖,指纹青紫。

证属颅脑水瘀,脑络瘀阻。

治宜活血利水,祛瘀通窍。

通窍活血汤化裁:桃仁、丹参、川芎、赤芍各3g,川牛膝、益母草、车前子各6g,白茅根10g,葱白2寸,生姜2片,大枣3枚,麝香0.05g(冲服),上方水煎,黄酒15g送服。

服药约20剂,说话渐清,头围52cm,继用前方约半年,囟门基本闭合,可跑玩;继服3月患儿基本同同龄儿发育,停药。

随访患儿5岁时上托儿所,体格、发育、智能同同龄儿。

医案分析小儿脑积水在中医上称“解颅、解囟”,属临床疑难病之一,历代医家多从补肾着手。

张老师认为解颅属本虚标实之证,肾虚为本,导致瘀血痰浊水饮互结于脑络,形成颅脑水瘀之症为标,阻塞脑窍,脑窍不通,失养、失用,造成诸证从生,见头大畸形,智能低下,神情呆滞,肢体瘫痪,二便失禁,聋哑、失语等。

故治疗上宜化瘀消痰利水治标为关键,等水瘀渐消,再辅以补益肾气,以通窍活血汤为基础,加入川牛膝开通水道,活血通络,且引水引血下行,加白茅根、车前子、益母草化瘀利水降浊,可用茯苓、琥珀安神镇静,活血利水,多能控制病情进展,或达到基本治愈。

张学文教授活用磁石治疗疑难病经验(疾病防治)

张学文教授活用磁石治疗疑难病经验(疾病防治)

张学文教授活用磁石治疗疑难病经验(疾病防治)张学文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医专家,作为张氏世医的第三代传人,他思维敏捷,辨证细腻,倡导“择方用药恰到好处”。

现将其活用磁石治疗疑难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磁石是一味应用历史悠久的矿物类中药,来源于氧化物尖晶石族矿物磁铁矿。

首载于《神农本草经》,称为“玄石”,并列为中品,至今已有大约2千年的应用史。

磁石具有吸铁能力,吸铁力越强者,药力越佳。

其味辛、咸,性寒,归肝、心、肾经。

张学文教授认为,一般的金石药物皆质重而有毒,不可久服。

惟磁石不同,它禀性中和,无猛悍之气,更有补肾益精之功。

关于磁石的补益作用,自古就有记载。

如《名医别录》载其“养肾脏,强骨气,益精除烦”,《药性论》谓其“补男子肾虚风虚”。

张学文教授经过临床实践并结合自身体会,认为磁石确有补益作用,这一点与其磁性密切相关。

近年来磁疗保健品的日益兴起和发展,他认为磁疗的保健机理与磁石的补益作用是一致的。

如现已认识到,磁化后的水进入人体后可激活酶系统,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提高抗病能力。

在临床实践中,张学文教授善用磁石治疗多种疑难病。

特别是高血压、失眠、耳鸣、耳聋、白内障、肾不纳气之虚喘、梅尼埃综合征、癫痫、癫狂、更年期综合征等。

现举例如下。

阴虚阳亢之动脉硬化、高血压张教授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发现,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肝热血瘀一证十分常见,病人表现出头昏目眩,头胀头痛,烦躁不宁,腰膝酸软,兼高血脂、动脉硬化、血压升高,舌质红,舌下静脉瘀紫而胀,脉弦硬。

古方杞菊地黄丸虽为良方,但清肝活血之力不足,天麻钩藤饮清肝平肝之效虽优,但补肾之力不足,于是张教授综合二方之义并取之长创“新加杞菊地黄汤”。

在原杞菊地黄汤的基础上,加磁石30g先煎,取其质重入肾,既滋肾水而明目,又潜降肝阳而安神之义。

加川牛膝、川芎以化脑中瘀阻又引血下行,草决明降脂通大便,生山楂兼顾心脑之血脉。

对于阴虚阳亢之高血压,张教授的体会是磁石作用胜于龙骨、牡蛎,当肝阳上亢严重时,配伍生龙骨、生牡蛎。

张学文治疗“中风”经验学习(3)

张学文治疗“中风”经验学习(3)

张学文治疗“中风”经验学习(3)讲到中风先兆证,强调的是中风病的预防。

说实话,我作为医院里工作的医生,可能和乡下大夫不一样,我觉得体检是很必要的环节,当然我很理解很多人并不能做到年年体检正规的体检。

我自己的父母在乡下,我们两口子作为医生都不能让他们做到每年体检。

他们的思想很简单,小病不用治,大病治不了,所以没必要,当然农村条件差,老人家也不舍得花钱。

作为普普通通的小老百姓,他们有这样的想法,我觉得还可以理解。

但是,昨天偶然看见一个视频,堂堂一个中医名家,之前讲黄帝内经的,竟然说不需要体检,讲要自己养生,医院里检查不出来的都治不了,检查出来的更治不了,我简直惊呆了。

中医是要讲传统,讲简便廉验,这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很多中医跑出来否认现代医学的进展,这个有点过分了,前段时间看过白岩松一个节目,就讲错误的科普不如不科普。

所以大家在看科普讲科普的时候,首先自己要对自己的文章负责,不要瞎说,不要假大空。

受众的层次不一样,如果普通老百姓接受虚假的科普知识,而且还信以为真,是很要命的事情。

最近看电视,看到某省卫视一个节目,前半截很科普很科学的讲痛风怎么样怎么样,听的我一个干过风湿病和内分泌的医生都觉得很科普很对,但后半截就开始卖药了,讲他们研究出了个什么药多么多好,根治痛风。

防不胜防的广告,防不胜防的虚假信息。

可能是山东人实在,我觉得实在是种美德。

我看张志远教授的书觉得他讲的很实在很干货,临床上很有用,没想到昨天我主任也跟我讲了句,这书很实在。

实实在在的东西,可能更容易得到别人的认可,大家需要的也是实在的干货。

在网络平台写东西,也要实实在在一点,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

我现在一方面写的是自己临床干了什么,主要是开方的思路,一方面就是学习心得一类的东西。

我不会臆造什么理论出来,觉得这也好那也好的,讲一通,实际上自己看病都没这么用过。

王清任讲,这是该杀的罪过。

中风要预防,最起码的血糖血脂血压血尿酸等基础病的情况,要早发现早治疗,这就是要体检才能发现的。

国医大师张学文治疗瘀血证常用药对

国医大师张学文治疗瘀血证常用药对

•6108.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20年12月第35卷第12期CJTCMP,December2020, Vol.35,No.12•临证经验•国医大师张学文治疗瘀血证常用药对严亚锋\张琪\周海哲、白海侠\齐婧2C陕西中医药大学,咸阳712046; 2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咸阳712000)摘要:文章对张学文教授运用药对治疗瘀血证经验总结如下:香附配川芎,理气祛瘀;桂枝配川芎,温经化 瘀;牡丹皮配丹参,清热化瘀;威灵仙配川牛膝,祛风化愤;半夏配丹参,化痰活血;茯苓配赤苟,渗湿活血;大黄配桃仁,攻下化瘀;鱉甲配丹参,养阴化瘀;黄芪配川芎,补气化瘀;丹参配七,祛瘀止血;麝香配丹参,开窍活血;附子配川芎,温阳化瘀根据瘀血证证型,选用相应治瘀药对辨证加减施治,疗效显著关键词:张学文;疲血证;药对;名医经验基金资助:陕西宵中医学术流派传承丁.作室项0(陕西张氏脑病学术流派)(No.陕中医药发〔2018〕40号),陕西宵科技厅课题(N〇.2020SF-341 )TCM master ZHANG Xue-wen^ commonly used couplet medicines in the treatment ofblood stasis syndromeYAN Ya-feng1,ZHANG Qi1,ZHOU Hai-zhe1,BAI Hai-xia1,QI Jing2('Shaan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Xianyang 712046, China;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Shaan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Xianyang 712000, China )Abstract: Professor Z H A N G Xue-wen's experience was summarized in the application of couplet medicines for treatment of blood stasis syndrome. The matched pair of Cyperi Rhizoma with Chuanxiong Rhizoma can regulate qi and removeblood stasis; Cinnamomi Ramulus with Chuanxiong Rhizoma can w a r m meridians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Moutan Cortexwith Salviae Miltiorrhizae Radix et Rhizoma can clear heat and remove blood stasis; Clematidis Radix et Rhizoma and CyathulaeRadix can dispelling pathogenic wind and eliminating phlegm; Pinelliae Rhizoma with Salviae Miltiorrhizae Radix et Rhizomai s used for resolving phlegm and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Poria with Paeoniae Radix Rubra i s used for moistening and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Rhei Radix et Rhizoma with Persicae Semen can purge and remove blood stasis; Trionycis Carapaxwith Salviae Miltiorrhizae Radix et Rhizoma i s used for nourishing yi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Astragali Radix combinedwith Chuanxiong Rhizoma can invigorate qi and dissipate blood stasis; Salviae Miltiorrhizae Radix et Rhizoma combined withNotoginseng Radix et Rhizoma can remove blood stasis and stop bleeding; Moschus with Salviae Miltiorrhizae Radix et Rhizomai s used for resuscitation and blood circulation; Aconiti Lateralis Radix Praeparaia with Chuanxiong Rhizoma i s used for warmingyang and removing stasis. According to the syndrome type of blood stas i s, the corresponding couplet medicines were selected t otreat the blood stasis following the differentiation of symptoms, and significant effect was achieved.K e y W O r d S! Z H A N G Xue-wen; Syndrome of blood s t a s i s;Couplet medicines; Experience of famous doctorsFunding: Project of Academic Inheritance Studio of Shaanxi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anxi Z H A N G s' Encephalopathy Academic School) (No. [2018 ] 40), Projec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partment of Shaanxi Province(N〇.2020SF-341)张学文教授是我国首届国医大师,全国著名的中 医内科大家,陕西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

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临床经验总结

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临床经验总结

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临床经验总结#曹兰秀I’2,严亚锋21.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北京100700),2.陕西中医药大学(咸阳712046)摘要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认为“虚-療-火”是心律失常重要的病因病机,凉血清热是快速型心律失常的重要治疗原则。

临床治疗分6种证型论治,疗效显著。

张老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经验是传承国医大师学术思想的重要内容。

主题词 心律失常中医师@张学文中图分类号:R541. 7 文献标识码:A D O I:10. 3969/j.issn. 1000-7369. 2017. 01. 050心律失常临床上常分为快速型和缓慢型两大类,心脏起搏的部位,起搏节律以及频率、冲动的传导,其 中的任何一项异常都可导致心律失常。

张老治疗心律 失常注意整体辨证,衷中参西,分型论治。

1衷中参西,择证而治心律失常由于心脏起搏 部位,起搏节律以及频率、冲动传导,其中的任何一项 异常都可导致心律失常,主要表现为心动过速、心动过 缓、心律不齐和心脏停搏。

临床大多分为快速型和缓 慢型两类,缓慢型心律失常,起搏器的安装术可以控制 大多数患者病情[1]。

快速型心律失常,西医治疗多用 介人疗法,比如射频消融术治疗,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 速,但大多数快速型心律失常仍靠药物治疗,特别是阵 发性心房纤颤,房性或室性早搏等[2]。

2 “虚-瘀-火”是心律失常重要的病因病机张老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将快速型心律失常的证型多 方验证,归纳其病机为“虚”、“瘀”、“火”三个字[3],虚为 心气虚、心血虚,心阴虚,瘀为瘀血阻络,火为火热之 邪,心之营血蕴热,虚瘀火三者胶结聚集,缠绵难解。

心之阴血亏虚,心脉失养,阴血不足,血液浓稠,虚火内 生,津血受火热煎熬,瘀血渐生,瘀久又会化热,热邪伤 津,血液更加粘滞,虚瘀火三者胶结,既是病理因素,又 是病理产物,形成恶性循环,损伤心脉,心病渐成[4]。

3清热凉血是快速型心律失常的重要治疗原则 快速型心律失常,中医归属为“心悸、怔忡”疾病[5]。

【名医】国医大师张学文治疗原发性嗜睡的思路与方法

【名医】国医大师张学文治疗原发性嗜睡的思路与方法

【名医】国医大师张学文治疗原发性嗜睡的思路与方法美国睡眠协会2000年的一份调查研究结果显示,43%的成年人每月可有数天出现嗜睡,并影响其日常活动;20%的成年人甚至每周都有几天出现嗜睡[1];嗜睡会影响人的学习、工作效率,会造成注意力不集中、情感障碍等危害。

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60余年,在中医急症、中医脑病、温病、疑难病等诸多领域均有所研究。

笔者侍诊张师5年,张师治疗原发性嗜睡症经验颇丰,现将其临证的思路介绍如下。

01病因病机嗜睡症又称为原发性嗜睡症、非器质性嗜睡症,是指患者易倦嗜睡,呼之即醒,醒后又睡的一种病态[2]。

中医学无“嗜睡”病名,根据嗜睡症的临床特征,张师认为属于中医“多寐”“多眠”“欲寐”“多卧”等范畴,称为“但欲寐”[3]。

《灵枢·大惑论》云:“夫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

”说明睡眠与阴阳、营卫之气的运行有关。

《灵枢·大惑论》曰:“卫气留于阴,不得行于阳。

留于阴则阴气盛,阴气盛则阴满,不得入于阳则阳气虚,故目闭也”“故肠胃大则卫气行留久,皮肤湿,分肉不解,则行迟。

留于阴也久,其气不清则欲瞑,故多卧矣。

”《灵枢·天年》曰:“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

”《灵枢·海论》说:“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

”由《内经》论述可知正常的寐寤取决于阴阳二气的升降出入,阳入于阴则寐,阳出于阴则寤。

任何原因导致阴阳的升降出入失常,即阳不出阴均可造成多寐[2,4]。

嗜睡的主要病机为阳虚、湿阻、痰热、瘀血,导致阳气升降出入失常而致脑窍失荣。

肾藏精,为先天之本,肾阳主一身之阳;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年老体衰,或失治误治,或忧思、劳累、房事过度,或寒邪湿邪伤阳,导致阳气虚衰,神气不足,精明之府失于清阳之荣,故而嗜睡。

《诸病源候论·嗜睡候》曰:“嗜眠者,古人有肠胃大,皮肤涩者,则令分肉不开解,其气行于阴而迟留,其阳气不精神明爽,昏塞,故令嗜眠”[5]。

国学大师张学文脑病治疗经验摘录

国学大师张学文脑病治疗经验摘录

国学大师张学文脑病治疗经验摘录清脑通络汤.草决明30克,川芎12克,赤芍10克,山楂15克,丹参15克,磁石(先煎)30克,菊花12克,葛根15克,地龙10克,豨莶草30克,川牛膝15克,水蛭6克。

清脑降压,活血通络。

中风先兆(小中风),症见头痛头昏、眩晕、耳鸣、肢体麻木、手足逐渐不利、疲乏无力、舌质淡紫、舌下脉络淤阻、脉弦细等。

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法治脑萎缩西医认为脑萎缩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大脑机能减退性疾病,主要指脑组织结构体积缩小,细胞数目减少,并有轻度胶质增生及脑动脉不同程度退行性病变。

多发于50岁以后,发病与遗传,感染,中毒,代谢与内分泌障碍等相关,常继发于各种脑病,主要是脑供血不足,脑缺血,缺氧,脑微循环障碍所致。

临床表现为情绪不稳,性格行为改变,记忆障碍(健忘),智能障碍,严重时发展成痴呆。

张师认为,传统中医虽无脑萎缩病名,但有与脑痿相关的认识,如《灵枢.口问》日:”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

‘’ “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痿眩冒。

”本病当属中医的”痴呆”,”震颤”,”健忘”,”痿病”等病证范畴。

发病有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先天禀赋不足,或调节摄入失当,营养不良,气血精化源匮乏,或情志,劳累,房事过度,气血阴精耗伤,阴精虚则血燥,气虚则行血不力,因虚致瘀,大病久病,脏腑失调,痰浊内生,阻滞血脉,或跌扑损伤脑络,血脉瘀滞;或感染邪毒,内陷损伤脑髓,均可导致脑络瘀滞,以致气虚精不能上奉,脑失充养,髓海不足,脑髓萎缩。

因此,治疗主要是活血化瘀,通络化痰,补养气血,滋肾开窍,不可急于滋补,以免滋腻生痰滞血,脑窍更加壅塞。

只有痰化瘀去,血脉流利,方可使气血上汇于脑,脑才得充养。

张师认为本病初起常是阴血耗伤,肝肾不足,阴虚肝热,脑脉不利,治疗以滋阴清肝,化痰通络为主,常用验方清脑通络汤及古方杞菊地黄汤加减,药用枸杞子,菊花,熟地黄,山萸肉,山药,茯苓,当归,川芎,磁石,生山楂,五味子,鹿角胶。

国医大师张学文治疗脑卒中经验

国医大师张学文治疗脑卒中经验

国医大师张学文治疗脑卒中经验理法方药传播有价值的中医药资讯,助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9篇原创内容公众号中风又称脑卒中,是由于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所导致的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舌㖞斜,或不经昏仆,仅以半身不遂,口舌㖞斜,言语不利,偏身麻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本病是一种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中老年人,一年四季皆可发病,但冬春季节发病率最高。

本病因其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致残率高等特点,严重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给病人、家属及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

国医大师张学文从事临床教学工作50余载,对中医急症、中医脑病、疑难病及活血化瘀法的应用等领域均有较高的学术造诣,特别是对脑病学的研究更是功勋卓越。

笔者有幸师从于张学文,从中受益匪浅,现将张学文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辨证论治张学文根据中风病的发病规律,并结合自己长期大量的临床实践,将中风病概括为四期六证,即中风先兆期、急性发作期、恢复期、后遗证期,而六证则为肝热血瘀、气虚血瘀、痰瘀闭窍、瘀热腑实、颅脑水瘀、肾虚血瘀。

并根据不同时期和不同证型制定了不同的治疗方案。

肝热血瘀证临床表现为眩晕、头痛或面赤目胀,心烦急躁,或短暂性语言謇涩或失语,或一过性肢体瘫痪无力。

大便秘结或黏腻不爽。

舌质红黯或舌下有瘀斑,脉弦滑或细涩。

此期多为中风早期,治宜清肝化瘀,通脑活络,自拟清脑通络汤,药物组成:菊花、葛根、草决明、川芎、地龙、水蛭、赤芍、天麻、山楂、磁石、丹参、川牛膝等。

气虚血瘀证临床表现为半身不遂,肢体麻木,神疲乏力,语言不利,面色白光白。

舌质淡黯,苔白或白腻。

脉细涩等。

此期可见于缺血性中风发作期、中风恢复期及后遗症期。

治宜益气活血,自制“通脉舒络液”(丹参、黄芪、川芎、赤芍等)静脉点滴加辨证口服汤剂治疗,总有效率达98.2%。

痰瘀闭窍证临床表现为突然昏仆,神志不清,肢体偏瘫,喉中痰鸣,语言不利或失语。

舌体胖大或歪斜,舌质黯,或有瘀斑,脉弦滑。

国医大师张学文经验秘方

国医大师张学文经验秘方

国医大师张学文经验秘方清脑通络汤处方草决明30g,川芎12g,赤芍10g,山楂15g,丹参15g,磁石30g(先煎),菊花12g,葛根15g,地龙10g,豨莶草30g,川牛膝15g,水蛭6g。

功效清脑降压,活血通络。

主治中风先兆症(小中风),症见头痛头昏,眩晕,耳鸣,肢体麻木,手足逐渐不利,疲乏无力,舌质淡紫,舌下脉络瘀阻,脉弦细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

芪蛭丸芪蛭丸处方水蛭6g,黄芪30g功效益气逐瘀。

主治跌打损伤,断筋伤骨,癃闭,水肿等。

脉沉涩、舌黯或有瘀点、苔薄白。

用法生晒淡盐水炙后的水蛭和黄芪共为细粉,用蜂蜜制成丸剂,每日 2~3 次,每次 10g。

清肝通络汤处方天麻10g,钓藤12g(后下),石决明20g(先煎),菊花12g,丹参15g,夏枯草15g,赤芍10g,川芎10g,当归10g郁金12g,山茱萸10g,山楂15g功效清肝活血。

主治头疼、眩晕、肢体麻木、语言不利等。

脉弦细,舌红黯苔薄白。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注:此方经张学文教授临床实践稍事加减,取名“脑清通”汤治疗中风先兆证、脑梗塞等有良效。

益肾化瘀利水汤处方茯苓 15g,猪苓 10g,泽泻10g,白术 12g,桂枝 10g丹参15g,川牛膝12g,桑寄生15g,山楂12g,益母草30g,白茅根30g,通草10g功效益肾化瘀,利水消肿。

主治肾虚血瘀水肿,如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盂肾炎之水肿、小便不利,腰膝酸软,困倦乏力,脸色发暗脘腹闷胀,舌瘀暗,脉沉涩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注肾虚血瘀是许多疾病过程中的一个共同病机,可以引发许多疾病。

《血证论》曰:“水与血相互倚伏……互相维系。

血不利则为水,水阻则血不行,故水肿病证中,许多与血瘀密切相关。

且肾虚蒸化无力,水湿易于停蓄,所以肾虚、血癌水停三者同时存在,特别是在一些久治不愈的肾病患者中,尤为常见。

所以此方据此病理而拟定,以补肾活血,利水消为法用于肾虚血瘀水肿病人,经长期应用,疗效较为满意。

国医大师张学文治脑萎缩经验及案例

国医大师张学文治脑萎缩经验及案例

国医大师张学文治脑萎缩经验及案例脑萎缩临床表现为严重认知功能缺陷或衰退的临床综合征,如进行性思维、记忆、行为和人格障碍等,可伴随精神和运动功能障碍症状,损害影响职业、社会功能或生活能力。

据相关研究发现,1990年至2014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的老年痴呆患病率为3.4%;患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与文化程度呈负相关。

国医大师张学文从事中医临床工作60余年,在中医急症、中医脑病、温病、疑难病等诸多领域均有研究,现将其治疗脑萎缩的经验介绍如下。

病因病机脑萎缩病程可达数年至数十年,病因复杂,发病与外伤、感染、中毒、血管疾病、遗传、生活方式等相关,最主要因素是脑血管长期慢性缺血而造成的。

脑组织处于慢性缺血、缺氧状态,脑细胞形态及功能受到影响,即形成脑萎缩。

起病缓慢,不易被发觉,病程长,进展缓慢,而且可能逐渐加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张学文认为传统中医虽无“脑萎缩”病名,但与脑萎缩相关的论述可见于痴呆、虚劳、郁症、健忘、眩晕等。

《灵枢·海论》云:“脑为髓之海……髓海有余……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

”《辨证录》曰:“人有年老而健忘者,近事多不记忆,虽人述其前事,犹若茫然,此真健忘之极也。

”《医林改错》指出:“脑气虚,脑髓小,脑气与耳窍之气不接,故耳虚聋;耳窍通脑之道路中,若有阻滞,故耳实聋。

”“小儿无记性者,脑髓未满;高年无记性者,脑髓渐空。

”《杂病源流犀烛·中风》有“中风后善忘”之说,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指出:“中风初起,呆遗尿,老年厥中显然。

”张学文基于中医对脑的生理病理的认识,认为脑萎缩的病理关键是虚、瘀,中医可定义为脑萎缩。

张学文认为其病机主要是脏腑气血阴精亏虚、脉络瘀滞导致上输不足,髓海失充。

脑为髓海,肾藏精生髓以充脑,若先天禀赋不足,或忧思、劳累、房事过度,耗伤精血,或年老体衰,肾精亏虚,导致精血亏虚,既可髓失化源,髓海不足而萎缩;又可因阴精不足生燥热,煎熬血液致瘀,导致上输障碍,脑失充养而萎缩。

张学文教授活用磁石治疗疑难病经验

张学文教授活用磁石治疗疑难病经验

张学文教授活用磁石治疗疑难病经验中风先兆——清脑通络汤(张学文方)(组成)草决明30g,川芎12g,赤芍10g,山楂15g,丹参15g,磁石30g,(先煎),菊花12g,葛根15g,地龙10g,豨莶草30g,川牛膝15g,水蛭6g。

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功效主治)清脑降压,活血通络。

中风先兆症(小中风),症见头痛,头昏,眩晕,耳鸣,肢体麻木,手足逐渐不利,疲乏无力,舌质淡紫,舌下脉络瘀阻,脉弦细等。

(方解)草决明、菊花清肝脑之热,水蛭、赤芍、川芎、山楂、丹参化心脑之瘀,磁石平肝阳之亢,川牛膝补肝肾之虚,地龙、豨莶草通络降压,且草决明和山楂可以降血脂,以软化血管。

(加减)肝肾不足加山茱萸、杜仲、桑寄生,语言迟钝者加胆南星、菖蒲、郁金、天竺黄,胸闷胸痛者加瓜蒌、薤白、三七;肢体不利者加鸡血藤、威灵仙。

(按语)清脑通络汤是多年临床总结出来的针对临床常见的中风先兆症(俗称小中风)的经验方。

高血压是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主要杀手,其形成有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早期以头昏眩晕、肢麻舌麻、血压升高或上下波动、血脂增高等为主要特征。

早期预防和治疗对减少脑出血的发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针对早期病机肝热血瘀拟定的清脑通络汤,应用于临床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高冠心”是临床常见疾病,此方加上瓜蒌、薤白、三七等,也可以运用于既有高血压又有冠心病的患者。

(方源)《疑难病证治》中风——复脑愈风汤(高辉远方)(组成)生黄芪20g,赤芍、防风、当归、川芎、地龙、红花、石菖蒲、远志各10g,络石藤15g,胆南星8g,全蝎5g。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30天为1疗程。

(功效主治)益气活血,祛风化痰。

用于中风引起的半身不遂,肢痿不用,口舌歪斜,口角流涎,言语謇涩,舌淡暗、苔薄白,脉虚弱,证属气虚血滞,痰瘀阻络者。

(方解)本方为王清任黄芪赤风汤合补阳还五汤化裁而成。

方中重用生黄芪,大补元气而起废痿,使气旺血行,祛瘀而不伤正,为方中主药;气虚而致血瘀,风痰留阻经络,形成本虚标实,单补气则血瘀不祛,风痰难除。

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治疗疑难病中药应用心得(三)

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治疗疑难病中药应用心得(三)

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治疗疑难病中药应用心得(三)牛膝分川怀,补消两擅长牛膝,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其性平,其味甘苦酸,临床用途甚广。

《神农本草经》载其“主寒湿痹痿,四肢拘挛,膝痛不可曲,逐血气,伤热火烂,堕胎。

”现代药理研究已知其对子宫和肠胃有收缩作用,并能扩张心脑血管、降压、利尿等。

此药性平,无寒热燥腻之弊,补消兼长,临床常用,每收效理想。

(一)活血祛瘀,引血下行,善治头部诸疾牛膝之功,前人多谓其善补肝肾,强筋骨,善治腰膝酸痛和下肢无力,此诚然也。

但验之临床,消多于补。

因其形状象牛之膝,又善治腰膝部疾病,故谓其名牛膝。

然而,其活血祛瘀,引血下行,实属其主要功能。

考“引血下行”之语,自《本草衍义补遗》提出以后,遂为后世所重视。

《本草经疏》曰其“走而能补,性善下行。

”尤其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说:“牛膝善引上部之血下行,为治脑充血证之好品”,所以其镇肝熄风汤、建瓴汤中均重用此品至30g,临床收效颇佳。

查《名医别录》有牛膝“填骨髓,除脑中痛及腰脊痛”之语,张老根据多年临床体会,认识到牛膝之活血祛瘀、引血下行,尤善治脑部诸疾。

比如临床可用治①肝阳上亢:患者常有血压高,或不稳定头痛,头麻木,四肢困乏等症者,以川牛膝为主,配合菊花、磁石、天麻、川芎、豨签草、地龙等,取其既可补益肝肾,又可引血下行之功,常用川牛膝15g左右,疗效较好。

②中风证属风中经络:常表现为肢体麻木、偏瘫、言语謇涩、手足痿废不用等,可用川牛膝配合丹参、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兼气虚者可加炙黄芪等,具有较好的活血化瘀止痛及引瘀血下行之功。

③梅尼埃综合征:以眩晕不能站立,甚则呕恶等症为主,用川牛膝配合二陈汤,加磁石、丹参、桑寄生、钩藤、天麻等,治疗多例,甚为效验。

④老年性痴呆症:此病多表现为反应迟钝、记忆力明显减退等,若属肾虚血瘀者,可用怀牛膝配合熟地、山萸肉、菟丝子、巴戟天、菖蒲、川芎等品。

⑤头痛:牛膝性平微苦,凡实火或虚火上冲之头痛、瘀血头痛均可以此作主药,引瘀热下行,而头痛可愈。

国医大师张学文:辨治内科疑难病用药经验

国医大师张学文:辨治内科疑难病用药经验

国医大师张学文:辨治内科疑难病用药经验张学文,首届国医大师,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

张学文教授擅长治疗内科疑难杂症,用药独具特色。

现整理总结其部分临证用药思维与经验如下,以飨同仁。

喜用活血化瘀药张学文治疗内科杂症擅长应用活血化瘀法,尤其在治疗疑难病临床实践中认识到“久病顽疾,多有瘀血阻滞之势”,凡疑难病久治不愈者,应考虑应用活血化瘀之法。

但在应用时,要分清主次,注意兼夹,掌握好化瘀药量的多少,由小到大慎重用药,密切观察。

活血化瘀药种类较多,临床应用时应根据其药力强弱峻缓择优选择,一般依其作用强弱可大致分为三类:一是性质平和的养血化瘀药,如丹参、山楂、当归、川牛膝、三七、丹皮、赤芍、益母草、泽兰等;二是活血祛瘀之力较强者,如桃仁、红花、三棱、莪术、乳香、没药等;三是药力峻猛的破血消瘕药,如水蛭、虻虫等。

丹参张学文临证善用丹参、生山楂、川牛膝、三七等药物,认为其活血化瘀之力平和,久服不伤正气,可广泛应用于各种瘀血证,用量也可稍大些。

三棱、莪术祛瘀又兼止痛之功,理气活血止痛之功甚好,尤其对胃脘痛(如慢性胃炎)、胸胁诸痛有较好疗效。

水蛭破血消癥之力较猛,临床常用研末冲服或水煎服,治疗瘀血阻滞之脑出血和一些血栓性疾患等收效甚好,未见明显副作用。

善用化痰祛湿药中医之“痰”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痰,咯吐而出,或黄或白,有形质可见,一般称之为有形之痰;广义的痰,是指机体气机郁滞,气不化液,津液凝聚,或阳气衰微,无力蒸化敷布津液,或由于火热煎熬,瘀血阻滞、湿浊壅塞而生,或秽浊之气积聚,从而阻滞清窍、脉络,由于其乃病理变化而生,外无形征可察,症状离奇古怪,临床辨证疑惑难定,用药也颇感棘手。

临床许多疑病、奇病、怪病多责之于痰。

茯苓痰与饮同为病理性产物,又都是致病因素。

由于气滞血瘀,可致津液为痰,痰瘀胶结,终成痼疾。

故中医有“痰瘀同源”之说。

张学文认为痰瘀同治是治疗许多疑难病的重要方法,所以在运用活血化瘀药的同时,结合辨证加入祛痰药,如橘红、半夏、茯苓、鲜竹沥、天竺黄、竹茹、胆南星等。

张学文教授用药经验张学文教授活血化瘀法治疗中风病学术经验

张学文教授用药经验张学文教授活血化瘀法治疗中风病学术经验

张学文教授用药经验张学文教授活血化瘀法治疗中风病学术经验张学文教授用药经验张学文教授活血化瘀法治疗中风病学术经验张学文教授用药经验研究学术立治则张教授在繁忙的教学、临床实践中,对中风、脑病、急症、温热病及疑难病等方面有精深的研究,并提出许多新的学术观点,如认为温病的特点是热毒证,可用《千金方》清热解毒十二法:泻火法用青葙子丸和三黄散;益气法用茵陈汤加人参;养阴法用治消渴除肠胃实热方和干地黄汤;辟秽法用太乙流金散;凉血法用犀角地黄汤;疏风散邪法用连翘汤和犀角汤;燥湿法用白头翁汤或地榆汤;祛瘀法则以黄连、犀角与蟅虫、蒲黄配伍;芳香化浊法用五香连翘汤;开窍安神法用紫雪丹等;熄风法用大黄泻热汤;通利法用八正散或地肤子汤等。

并指出因虚致瘀、瘀阻脑络是中风发病之根本,分为先兆、急性发作、恢复、后遗症4期,肝热血瘀、气虚血瘀、痰瘀阻窍、瘀热腑实、颅脑水瘀、肾虚血瘀6证,分别采用清脑通络汤(菊花、葛根、草决明、川芎、地龙、赤芍、胆南星、山楂、磁石、鸡血藤、丹参、川牛膝等)、通脉舒络注射液、蒲金丹(郁金、蒲黄、丹参等)、通腑化瘀法(生大黄、枳实、玄明粉、丹参、川牛膝、桃仁、菖蒲、胆南星等)、脑窍通口服液(丹参、赤芍、红花、茯苓、水蛭、麝香等)、桃红四物汤加鹿角胶、鹿衔草、桑寄生、川牛膝、肉苁蓉、丹参、黄芪等。

内科急症不仅以发病迅速、变化急骤而出现高热、昏迷、谵语、抽风、惊厥、剧痛、癃闭,而且以五脏器官损害而出现的亡阴亡阳、气脱血脱、津液枯竭等危重病证,可采用简便迅速和行之有效的急救措施,具体治法有汗、吐、下、开窍、救逆、祛痰、熄风、解毒、止血、针灸、按摩及外治法。

根据颅脑瘀血与水湿痰浊互阻于脑窍的主要病机,提出“颅脑水瘀”论,属气滞者用通窍活血汤加减(丹参、赤芍、红花、桃仁、益母草、川芎、川牛膝、茯苓、白茅根、水蛭、麝香等);气虚者用补阳还五汤加茯苓、白茅根、川牛膝、丹参或水蛭、三七;善用川牛膝、白茅根、茯苓、益母草、泽泻等具有活血利水双向调节作用的药物。

国医大师张学文:辨治难治性高血压经验

国医大师张学文:辨治难治性高血压经验

国医大师张学文:辨治难治性高血压经验患者某,女,时年39岁,2014年10月9日初诊。

患者于2013年8月发现血压高(205/110mmHg),未予诊治,2014年9月4日,因乏力就诊于陕西省西安市某综合三甲医院,就诊时血压220/130mmHg,查红细胞2.39×1012/L、血红蛋白78g/L、血小板85×109/L、肌酐429.6μmol/L、尿素氮16.04mmol/L、尿酸638.1μmol/L、尿隐血2+、尿蛋白3+;肾脏彩超示:双肾偏小并弥漫性病变、双肾动脉血流阻力增高。

门诊以慢性肾病5期、肾性贫血、恶性高血压收入肾病内科住院治疗,住院期间给予护肾、纠正贫血、降压等治疗,住院治疗1个月余,期间血压最低降到170/110mmHg,并且每至下午血压复升至190/120,虽经高血压专科医生会诊,反复调整降压药,仍然未能将血压降至正常范围,诊断为肾性难治性高血压。

患者因个人原因未选择透析治疗,出院后前来寻求中医治疗。

来诊时血压170/110mmHg,血红蛋白:81g/L,血小板:78×109/L,肌酐:396.7μmol/L,尿蛋白:3+,患者除觉乏力外,诉每日下午时有头胀感,一过性耳内吹风样轰鸣声,其他无明显自觉不适。

查体足踝部轻度水肿,面色晦暗,舌瘦小质淡白苔薄少,微黄腻,脉弦细数。

诊断:(阴虚阳亢、气血两虚兼水湿内停型)风眩;肾水;虚劳(西医称为难治性高血压病;慢性肾病5期;肾性贫血)。

治则:滋阴潜阳、补气养血兼利水渗湿。

方药:天麻钩藤汤合当归补血汤加减。

药物有天麻15g,钩藤(后下)30g,黄芪30g,当归30g,阿胶(烊化冲服)20g,桑寄生20g,天冬15g,白芍15g,山萸肉15g,山药30g,泽泻15g,白茅根30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砂仁(后下)10g。

15剂,每日1剂,水煎450mL,分早中晚3次,饭后温服。

▲天麻10月25日二诊:测血压140/80mmHg,肌酐324μmol/L、尿蛋白2+、血红蛋白98g/L、血小板78×109/L。

国医大师张学文辨治脑病常用药对

国医大师张学文辨治脑病常用药对

国医大师张学文辨治脑病常用药对国医大师张学文在中医治疗脑病、急症、疑难病等方面有较深造诣,他根据脑的生理病理特点和脑病的证候表现,运用四诊辨证,对证施药,特别是用药对随证加减治疗脑病,疗效确切。

现将张学文辨治脑病常用药对经验总结如下。

平肝熄风类天麻配钩藤天麻甘平柔润,息风止痉力强,尤长于养液平肝息风,宜于虚风内动、风痰上扰所致的眩晕、四肢麻木、抽搐等;钩藤轻清微寒,入肝、心包经,长于清肝热、熄肝风,宜于肝热肝风所致的惊痫抽搐等。

二药相须配对,平肝熄风之力倍增。

张学文用此药对加减治疗肝风内动、风痰上扰之头痛、眩晕、中风、癫痫等病证。

地龙配僵蚕地龙咸寒,性下行降泄而善走窜,入肝经,既清热息风定惊,又通络止痛,兼以平喘;僵蚕辛咸,气味俱薄,升多降少,长于熄风化痰止痉,祛风止痛,既可祛外风,又可熄内风。

二药配伍,一升一降,升降协调,熄风止痉、化痰平喘、通络止痛力增强。

张学文用此药对加减治疗风痰阻络之头痛、癫痫、中风等病证。

川牛膝配钩藤川牛膝苦降,性善下行,有活血化瘀,补肝肾,引血下行之功;钩藤甘寒,功专熄风止痉,清热平肝。

二药合用,钩藤以清热平肝为主,川牛膝以活血、引血下行为要,清上引下,肝肾同治,共奏平肝熄风之功。

张学文用此药对加减治疗肝阳上亢所致的头晕目眩、头胀头痛、半身不遂等病证。

生龙骨配生牡蛎龙骨质重性凉,入心、肝二经,功专镇潜浮阳,重镇安神,敛肺肾,收汗固精;牡蛎咸寒质重,入肝、肾二经,益阴退虚热,镇纳浮阳,收敛固精,摄纳阴阳。

二药配对,相须为用,镇潜固涩,养阴摄阳,阴精得敛则可固,阳气得潜而不浮越,从而使痰火不上泛,虚火不上冲,虚阳不上扰,阴阳调和,阴平阳秘。

张学文用此药对加减治疗肝肾阴虚、肝阳化风上扰之眩晕、头痛等症。

益气活血类黄芪配丹参黄芪补益脾肺元气;丹参活血化瘀,《本草纲目》谓其“能破宿血,补新血”。

二药属气血配对,益气兼活血,气旺推血行,血行则气旺,发挥益气活血的作用。

张学文用此药对配伍川芎、红花、地龙、川牛膝等药治疗气虚血瘀脑络痹阻证。

国医大师张学文临证用药心得(2)三棱破气又化瘀力宏性平擅止痛

国医大师张学文临证用药心得(2)三棱破气又化瘀力宏性平擅止痛

国医大师张学文临证用药心得(2)三棱破气又化瘀力宏性平擅止痛三棱,首载于唐代陈藏器的《本草拾遗》。

其味苦性平,归肝、脾两经。

历代本草记载其能破血行气,消积止痛,可治癥瘕积聚、气血凝滞、心腹疼痛、胁下胀痛、经闭、产后瘀血腹痛、跌打损伤、疮肿坚硬等。

习惯看法认为其为破血之品,或认为其攻破之力甚强,久服易伤正气,故临床多畏其力而少用。

张学文认为,治疗一些疑难重症或久病属瘀血所致者,如萎缩性胃炎、肝硬化、经闭日久等,用一般活血化瘀药而力嫌不足者,用三棱后往往能收到较好疗效。

如一李姓老翁,65岁,因口干口苦、纳差、胃脘部疼痛10余年而就诊。

患者自述其口干明显但不欲饮水,时有口苦,纳食较差,且进食后自觉消化不良,时有胃脘部疼痛不适感。

曾在多家医院诊治无效,胃镜检查示“萎缩性胃炎”,并有“气管炎”、“尿路感染”、“增生性脊柱炎”等病史。

舌质暗红,苔薄黄,舌下脉络迂曲、瘀丝明显,脉弦缓。

张学文辨为肝胃不和证,治以疏肝和胃,方用六君子汤加白芍、乌梅、山楂、石斛、丹参,服10剂而诸症稍减,病情改善不明显,张学文认为可能是此方药化瘀力不足,故而收效差。

于是在上方中加三棱10克,服后胃脘疼痛锐减。

此后则以柴胡疏肝散与香砂六君子汤两方为基础,交替加减,但每次均用三棱,调治3个月而愈。

于是临证每遇顽固之胃脘痛,时间经久不愈,有瘀血症,用一般化瘀止痛药如丹参、延胡索等作用不佳者,均加三棱,收效均很理想,且未见不良反应。

《医学切要》载三棱“破一切血,下一切气”,王好古认为其“破血中之气”,《本草纲目》认为其能“破气散结,故能治诸病,其功可近于香附而力峻,故难久服”,则知古今医家对其“破气破血,久服损真”的认识是一致的。

然其力究竟是峻是缓,损伤正气是强是弱,还需临床验证。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三棱条下,谓其“气味俱淡,微有辛意,性微温,为化瘀之要药,以治男子痃癖,女子癥瘕、月经不通,性非猛烈而建功甚速,其行气之力,又能治心腹疼痛,胁下胀痛,一切血凝气滞之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医大师张学文临证用药心得编者按: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在50余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疑难病的诊治用药更有自己独特的体会,本版从今起将其运用黄芪、水蛭、牛膝、三棱、鹿衔草、山楂、三七、益母草、黑木耳、豨莶草的经验陆续刊出,以飨读者。

黄芪是临床应用最广的一味补气中药,几千年来被广泛地用于多种病证的治疗,而且其作用不断有新的发现,所治病证也越来越多。

补气升阳用广效良关于黄芪之甘温补气升阳,《神农本草经》即有类似记载。

药理研究发现,其有类性激素作用和兴奋中枢神经系统,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因此应用很广,也确有很好的疗效。

张学文应用黄芪几十年,体会到此药的补气作用和升阳作用非常显著,如辨证准确,配伍得当,往往可以收到理想效果。

补气疗虚主治久病元气虚损,身体羸弱之少气懒言,语言低弱,四肢疲乏,精神不振等。

此时常与人参等配伍。

古人认为,黄芪善补肌表气虚,人参善补五脏之气,两药合用,则内外表里气虚皆补,适用于元气虚损较重者。

如保元汤、十全大补汤等均是参、芪并用,补力强劲。

补气健脾黄芪补气,尤长于补中益气。

脾胃气虚,疲乏无力,四肢倦怠,食少便溏或泄泻者,炙黄芪配伍白术、茯苓、党参、山药等,有很好的益气健脾作用。

如古之名方补中益气汤、黄芪健中汤等。

补气生血黄芪补气为主,而气血同源,故可用于气虚兼血虚之证,通过补气而生血。

适用于劳倦内伤之肌热面赤,脉洪大而虚或血虚头昏头晕者。

常配伍当归,如当归补血汤,也可配伍桂圆肉、鹿角胶、鸡血藤、阿胶等补血药。

补气摄血用于气虚不摄之便血、崩漏、月经过多等。

常配伍人参、白术、桂圆肉、当归等,如归脾汤。

补气助阳气虚日久,常兼阳虚。

黄芪甘温,如配伍附子、肉桂等,可用于气阳两虚之证。

如再造散即益气助阳兼解表证之方,黄芪在方中可补元气,固肌表,助药势,有助于驱邪外出。

补气升阳黄芪补气,味薄而主升清,本身就有一定升提清阳作用,如配伍人参、白术、柴胡、升麻之品,则可升发脾胃清阳,主治中气下陷之久泄、脱肛、胃下垂、子宫脱垂等清阳下陷之证,如补中益气汤、升陷汤。

补气生津对气阴两伤、气化不行之消渴,亦可用黄芪之补气作用,敷布津液而治消渴,如玉液汤。

补气活血其功卓越黄芪之益气作用,世所公认,而对其活血作用,尚认识不足。

其实,早在《名医别录》中就有它“逐五脏间恶血”的记载,《本经逢源》云其可以“通调血脉,流行经络,可无碍于壅滞也”。

从临床实践看,瘀血证存在于众多疾病的各种阶段及证型中,而气虚血瘀又是造成血瘀证的一种常见病因。

因黄芪能补气;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虚则血运无力,必然运行迟滞而瘀,故气壮则血畅行。

《本经疏证》说:“黄芪利营卫之气,故凡营卫间阻滞,无不尽通,所谓源清流自洁也。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黄芪有强心、增加心搏出量、扩张外周血管等作用。

因此,黄芪的补气活血作用,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临床实践中均是有充分根据的,以此来治疗疑难病证,用途甚广。

补气活血,擅治气虚血瘀中风黄芪大补脾胃元气,使气旺以促血行,可用于气虚血瘀所致的中风。

常用炙黄芪20~30克,配合当归、赤芍、桃仁、红花、川芎、地龙等,如补阳还五汤,用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謇涩、下肢痿废、小便频数等症。

经多年临床运用,确有较好疗效。

病久气虚甚者,黄芪用量可逐渐加大至60~90克。

补气通滞,可治血痹黄芪补气,使营卫气足,可推动血运,如配合养血活血药,可治血痹。

如黄芪配伍桂枝、白芍、生姜、大枣,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血痹证之肢体麻木。

现代用此方化裁,可用于坐骨神经痛等疑难病证,有较好疗效。

若以黄芪配伍姜黄、当归、赤芍、防风、羌活等即蠲痹汤,可用于上肢风湿痹痛,现用于肩周炎等,也取其补气活血通痹之功。

故在临床上,凡属血痹证者可大胆用之。

补气活血,可消症散结部分症积、肿瘤病人,元气虚弱,不但因气虚无力推动气血运行而致血滞痰凝,而且因气虚血弱,无力抵抗病邪,驱邪外出,致成症积、肿瘤。

可用黄芪配伍其他扶正、活血、化痰软坚、消散症积之品,用于肿瘤的防治,起到扶正祛邪,补气活血的作用。

现代许多肿瘤防治方中均配伍黄芪,其意即在于补气扶正,消症散结。

补气活血,可治折伤、恶血凝滞肿痛《普济方》有黄芪散(黄芪、白芍、生地、附子、当归、续断、桂心、干姜、大黄、花椒)可治跌打、骨折所致恶血瘀滞,凝滞疼痛,具有补气活血消肿之功。

该书还用黄芪配桔梗治疗胸痹,也是此意。

益气解毒托毒生肌现代药理研究已证实,黄芪的补气作用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从而可用于多种因免疫功能低下之慢性炎症及疮痈溃后久不收口之症,能取得良好效果。

益气解毒,可治慢性肝炎、慢性胃炎、肾炎等疾病黄芪补气作用显著,具有保护肝脏,防止肝糖原减少的作用,配伍白术、茯苓、五味子、甘草等益气健脾药及茵陈、板蓝根、白花蛇舌草、虎杖、蚤休等解毒利湿药,可治疗慢性肝炎(尤其是“乙肝”),现已广泛地运用于临床,效果良好。

若配伍郁金、乌梅、金钱草,可治慢性胆囊炎;配伍黄柏、知母、蒲公英、芡实等,可治慢性泌尿系感染;配伍党参、白术、益母草、茯苓、白茅根、防己等可用于慢性肾炎,消除蛋白尿;配伍肉桂、吴茱萸、枳壳、桃仁、红花、三棱、莪术等,可用于治疗萎缩性胃炎,其他如慢性骨髓炎,阴性脓肿等的某些证型,也多有配伍黄芪的。

益气托毒,可用于疮疡溃后久不收口等黄芪有良好的益气托毒生肌之功,古今广泛应用它治疗气虚无力托毒外出之阴疽久不溃破或溃后久不收口者。

如黄芪配伍当归、穿山甲、皂角刺、川芎(即《外科正宗》透脓散),用于疮痈已成脓,外不易溃破且漫肿无头等症。

若配伍人参、当归、熟地、川芎、茯苓、官桂等,可治疮疡溃后久不收口者,如内补黄芪汤。

益气固表表虚自汗必用黄芪具有很好的益卫固表作用,是治疗表虚自汗要药。

如配伍防风、白术,即玉屏风散,专治表虚自汗、易感冒者。

配伍牡蛎、小麦、麻黄根,即牡蛎散,可治表虚之自汗或盗汗;配伍当归、生熟地、黄连、黄柏、黄芩,即当归六黄汤,治阴虚火扰之盗汗。

因黄芪最擅长益气走表,故表虚自汗者多视为必用之品。

利水退肿可治风水、皮水黄芪的利尿作用较显著,用药后尿量可增加64%,已为实验证实。

古方防己黄芪汤,以黄芪配伍防己、白术、甘草,主治汗出恶风、身重、小便不利之风水;防己茯苓汤,以黄芪配伍茯苓、防己、桂枝、甘草,主治水在皮肤之四肢肿属皮水者。

现代对气虚水肿病人也常用黄芪,但以生者为佳。

小结黄芪是补气的上品,扶正的良剂,性甘温质柔和,许多疑难病中凡气虚、气陷、气虚血瘀、气虚水肿、痈疡久溃不收等证,黄芪皆为首选。

但用量差异很大,轻者10~15克即可,若配桂枝、甘草等可益气升阳升压;中等15~30克,可补中益气,降压摄血;大量30~60克,可补气化瘀。

益气,固表宜炙用,托毒利水宜生用。

黄芪性总属甘温,用大量又欲避其温性时,可稍配知母等,制其偏温燥之弊,以免化热助热。

(2)三棱破气又化瘀力宏性平善止疼□ 闫咏梅范文涛陕西中医学院三棱,首载于唐代陈藏器的《本草拾遗》。

其味苦性平,归肝、脾两经。

历代本草记载其能破血行气,消积止痛,可治症瘕积聚、气血凝滞、心腹疼痛、胁下胀痛、经闭、产后瘀血腹痛、跌打损伤、疮肿坚硬等。

习惯看法认为其为破血之品,或认为其攻破之力甚强,久服易伤正气,故临床多畏其力而少用。

张学文认为,治疗一些疑难重症或久病属瘀血所致者,如萎缩性胃炎、肝硬化、经闭日久等,用一般活血化瘀药而力嫌不足者,用三棱后往往能收到较好疗效。

如一李姓老翁,65岁,因口干口苦、纳差、胃脘部疼痛10余年而就诊。

患者自述其口干明显但不欲饮水,时有口苦,纳食较差,且进食后自觉消化不良,时有胃脘部疼痛不适感。

曾在多家医院诊治无效,胃镜检查示“萎缩性胃炎”,并有“气管炎”、“尿路感染”、“增生性脊柱炎”等病史。

舌质暗红,苔薄黄,舌下脉络迂曲、瘀丝明显,脉弦缓。

张学文辨为肝胃不和证,治以疏肝和胃,方用六君子汤加白芍、乌梅、山楂、石斛、丹参,服10剂而诸症稍减,病情改善不明显,张学文认为可能是此方药化瘀力不足,故而收效差。

于是在上方中加三棱10克,服后胃脘疼痛锐减。

此后则以柴胡疏肝散与香砂六君子汤两方为基础,交替加减,但每次均用三棱,调治3个月而愈。

于是临证每遇顽固之胃脘痛,时间经久不愈,有瘀血症,用一般化瘀止痛药如丹参、延胡索等作用不佳者,均加三棱,收效均很理想,且未见不良反应。

《医学切要》载三棱“破一切血,下一切气”,王好古认为其“破血中之气”,《本草纲目》认为其能“破气散结,故能治诸病,其功可近于香附而力峻,故难久服”,则知古今医家对其“破气破血,久服损真”的认识是一致的。

然其力究竟是峻是缓,损伤正气是强是弱,还需临床验证。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三棱条下,谓其“气味俱淡,微有辛意,性微温,为化瘀之要药,以治男子痃癖,女子症瘕、月经不通,性非猛烈而建功甚速,其行气之力,又能治心腹疼痛,胁下胀痛,一切血凝气滞之证。

”张学文认为前人所谓“破气破血”之说,无非说明力强而已,而临床一些疑难久病,气滞血瘀顽固不化者,三棱为其首选之品。

笔者临证对萎缩性胃炎迁延日久,症见痛处不移,痛时拒按,夜晚较甚,舌下络脉迂曲或怒张,舌质淡紫者,常以香砂六君子汤加焦三仙、丹参、三棱等,收效甚捷。

尤其对一般化瘀止痛药不效或初用有效而久用无效者,加用三棱或莪术后,每见止痛之效甚显。

其次对慢性肝炎肝硬化,脾大等久治乏效者,三棱均可应用。

惟其剂量不宜过大,一般6~10克即可。

(3)水蛭祛瘀化痼疾□ 王景洪袁有才陕西中医学院水蛭,咸、苦、平,有小毒,归肝经,首载于《神农本草经》,谓其“治恶血、瘀血、月闭,破血瘕积聚……利水道”。

张仲景的大黄虫丸以水蛭与大黄、虫、桃仁、虻虫等药配伍,治五劳虚极羸瘦、干血内结、肌肤甲错,两目黯黑,妇女经闭不通等症。

现用此方治肝硬化,亦有很好的疗效。

在鳖甲煎丸、抵当汤、抵当丸中,均配有水蛭一药,以治疟母、蓄血证。

细审仲景用水蛭所治之证,多为瘀血日久成积聚或症瘕,需缓消渐化者,且多入丸散剂。

查古代文献,水蛭所治之症虽较广,均言有破血逐瘀通经之功效,用于蓄血、症瘕、积聚、妇女经闭、干血成痨、跌扑损伤、目赤痛、云翳等症。

《本草经百种录》记载:“凡人身瘀血方阻,尚有生气者易治,阻之久,则无生气而难治。

盖血既离经,与正气全不相属,投之轻药则拒而不纳,药过峻,又反能伤未败之血,故治之极难。

水蛭最喜食人之血,而性又迟缓善入,迟缓则生血不伤,善入则坚积易破,借其力以攻积久之滞,自有利而无害也。

”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水蛭主要含蛋白质,新鲜水蛭唾液中含有一种抗凝血物质水蛭素,水蛭素不耐热,稀盐酸易破坏,还有肝素、抗血栓素,能阻止凝血酶对纤维蛋白原之作用,阻碍血液凝固,其醇提取物抑制血液凝固的作用,强于虻虫、虫、桃仁。

古今论述均说明,水蛭是一种较好的活血祛瘀药,其力较强,善缓化慢消人体之瘀血,而又不伤新血,故对疑难病中瘀阻较久,难以化除消散者,加用水蛭可以提高疗效,尤其是中风、心痛等心脑血管疾病中的顽病痼疾,水蛭不失为一个要药,临床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