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几点规律性的认识

合集下载

专题十一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政治民主化进程

专题十一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政治民主化进程

专题十一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政治民主化进程教学内参本专题主要包括世界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等内容,实际上就是近代世界资本主义政治发展史,这是世界近代史的主线之一,也是认识今天西方政治的前提。

本专题在高考中的复现率较高。

随着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化进程的推进,本专题也将成为跨学科综合命题的热点。

就历史学科而言,复习时应注意如下视角:(1)正确认识资产阶级革命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推动作用,加强对西方民主政体的历史根源的认识。

(2)了解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各种民主政体的尝试,体会民主政治的不同表现和民主政治不断演进和成熟的过程。

(3)认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保障。

同时注意联系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人权建设等热点。

知识整合一、早期资产阶级革命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革命的开始:1640年新议会的召开。

(2)议会斗争(1640~1642年)。

在议会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提出限制王权、保障议会权力的政治问题;革命的中心问题就是政权问题。

(3)内战时期(1642~1649):克伦威尔指挥议会军在纳西比和马斯顿荒原等战役中打败王党军队,结束了内战。

(4)共和国时期(1649~1660),革命的顶峰。

1653年底克伦威尔宣布为“护国主”,成为军事独裁者。

(5)复辟时期(1660~1688):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6)革命完成:1688年,发动光荣革命。

(7)革命的结果:君主立宪制的形成。

2.法国大革命(1)开始:君主立宪派统治时期(1789年7月~1792年8月)。

a.制宪议会颁布法令,改造旧制度,创立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

b.制宪议会发布《人权宣言》。

c.制宪议会颁布《1791年宪法》。

d.1792年,法国反对外国武装干涉的革命战争开始。

e.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第二次武装起义,攻占王宫,推翻了君主制度。

(2)深入:吉伦特派统治时期(1792年8月~1793年6月)。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地位及作用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地位及作用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拉丁美洲独立运动1、含义是指17、18世纪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西欧一些国家或地区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

2、原因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基本矛盾,直接动力是阶级斗争,即革命阶级和被压迫阶级联合起来对反动阶级的斗争。

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可以作如下分析:日益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与封建势力构成了一对社会的基本矛盾,正是这对基本矛盾推动了社会进步。

矛盾的出现到尖锐冲突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革命的爆发与其导火线之间的关系又是一个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

英、法、美等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封建专制统治或殖民统治与本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冲突的必然结果,直接原因则是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或殖民统治之间矛盾激化的产物,具体表现为导火线事件。

如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造成了政治上的紧张局面,导致1638年苏格兰人民起义;法国波旁王朝统治下,社会等级对立严重,矛盾尤其尖锐,三级会议召开,成为革命导火线;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压制,使双方矛盾日趋尖锐,“波士顿倾茶事件”导致战争爆发。

3、特点(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具如下一些鲜明特点)(1)它们属于完全意义上的反封建革命。

它的历史使命就是推翻封建制度,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完成了这一使命,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目标就已达到,这是衡量一切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成功与否的基本标准。

(2)革命的领导者多为大资产阶级及资产阶级化的贵族,人民群众是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军。

资产阶级作为革命的领导阶级,首先,是由于只有资产阶级具有这种经济、政治和思想的力量,能够去制定反封建的纲领,提出明确的斗争口号,并以此去领导革命。

在实践上,它也确实起到了带路人的作用;其次,当时还不存在能够同资产阶级竞争的、具有领导能力的阶级或阶层;再次,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既是为了自身的利益,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下层人民群众的要求;最后,广大城乡劳动群众是革命的主力军,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基本特点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基本特点
早期命,指发生于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16世纪后期的尼德兰革命应视为其先声,而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8世纪的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则是其主要组成部分。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仅爆发在少数资本主义发展较快的国家,一方面该地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革命的成功创造了物质前提,另一方面旧的社会体制又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是造成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较为单一,即推翻本国、本地区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旧有社会秩序(在英、法表现为封建王朝的专制统治,在北美表现为英国殖民统治),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此外并不肩负其它任务(如解放劳动人民)。 由于工场手工业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并不充分,资产阶级的力量也就并未强大到使革命一蹴而就的程度,加之国际环境的原因,这就决定了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进程具有曲折多变的特点。例如:英国革命有过几次反复,法国革命则更为明显,美国独立战争也经历了先挫折后胜利的转变,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一般说来,在革命的第一阶段,资产阶级在革命中所追求的目标大体均己实现,这便是革命的基本成果。但出于封建势力的反扑以及外来势力的干涉,使革命必须继续向前发展,必须大大突破预定的革命目标,才有可能巩固既得的成果。当此任务完成时,这些超出革命预期目的的步骤也就失去了存在了理由,就必须在退回到成熟的起点上-即革命初期取得的那些革命成果。从阶级关系角度分析,革命最初的领导者多是大资产阶级及资产阶级化的贵族(如英国的新贵族、法国的自由派贵族),人民群众是资产阶级的同盟军,资产阶级与人民群众有一致的斗争目标,但却有不同的斗争目的。当革命需要向前发展时,掌权的大资产阶级就开始不能适应要求。此时主要的推动力量是下层群众和革命阵营中更激进的派别。而最终革命成果得以巩固和维护时,大资产阶级又会重新执政。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主要表现在革命推翻了旧制度,使国家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资产阶级掌握掌权建立起资产阶级专政,但政权组织形式有所区别,如英国确立的是君主立宪体制,而美国则较早地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而革命成功后,充其量只能确立起资本主义社会的若干基本原则,而不可能建立起完整健全的资本主义社会。当本阶段接近终结时,世界上仅有四个资本主义国家(荷兰、英国、美国、法国),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仍处于封建制度甚至更落后的社会形态中,资本主义远未形成世界体系。这归根结蒂是由于工场手工业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足以将封建制度彻底废除,不足以改造社会,更谈不上改造全世界。 同时,这一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虽从时空观念上讲相去甚远,但相互间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为美、法两国的革命树立了榜样,而美、法两国革命的联系则更为紧密。

论建国以前中国共产党对资产阶级的认识

论建国以前中国共产党对资产阶级的认识

论建国以前中国共产党对资产阶级的认识摘要:按照马克思主义学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手段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暴力革命,二是和平改造。

前者是用强制没收的手段来剥夺私人财产,后者则是利用赎买的方式,来实现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

本文通过对中国共产党对资产阶级认识变化,对资本主义的态度以及对已解放区的私人资本主义进行的政策进行介绍,来分析建国前对私人工商业政策的实施。

关键词: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资本主义;工商业一、中国共产党早期对私人资本主义的认识在建党早期时,我们党的知识分子在进行探索民族发展前途的过程中,认为中国资本家都是通过外国资本家来掠夺中国人,要想使中国独立,就要反抗资本家和资本主义。

中共一大提出的纲领“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1]中共早期领导人蔡和森认为:“在经济落后国,不独附属于国际帝国主义之下的政府、军阀、官僚能卖国,而附属于国际帝国主义之下的工商业资本家更能卖国。

”[2]可以看出他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产阶级持全面否定态度,这也代表了最早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与追求,从这可以看出建党初期知识分子对资本主义的态度。

到了国共合作时期,这种态度有了很大的转变,陈独秀表明:“现在的中国,也有许多青年人模模糊糊的反对资本主义,爱好社会主义。

但我们必须向他们指出不根据经济发展,不根据政治斗争,只满怀着厌恶资本主义情感的小资产阶级空想的社会主义,和无产阶级科学社会主义之区别。

在科学的社会主义者看来,资本主义无论为功为过,而毕竟是人类社会进化所必经的过程。

”[3]可以看出这个时期对资本主义进行了一种辩证的思考。

二、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对资产阶级的排斥大革命失败后,由于民族资产阶级伴随着大资产阶级而叛变,对待民族资产阶级也出现了“左”的思潮。

八七会议上有人表明:“所谓民族资产阶级,在民族解放运动之初期,即已完成了他们的革命作用,他们己经与买办阶级、封建阶级一起成为外国资本对于中国统治的支柱。

比较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

比较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

• (7)革命主力:人民群众是革命的主力。 革命主力:人民群众是革命的主力。 是革命的主力 由于人民群众在这个时期与资产阶级有着共 同的利益, 同的利益,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既体现了 自身的利益, 自身的利益,又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人民群 众的要求,此时的人民群众不自觉地服从了 众的要求, 资产阶级的领导。尤其以法国最为典型。 资产阶级的领导。尤其以法国最为典型。 • (8)革命手段:多以武装斗争为主,但也 革命手段:多以武装斗争为主, 有暂时的和平改革。 有暂时的和平改革。
3.下列关于这三次革命成功的表述, 3.下列关于这三次革命成功的表述,正确的是 下列关于这三次革命成功的表述 A、英国靠战场上的胜利完成了革命 大陆军攻克英军最后据点, B、大陆军攻克英军最后据点,随即宣告美国独立 C、法国大革命的胜利是由于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 和历届议会的努力 D、都以颁布宪法为革命成功的标志 4.这三次革命具有重大意义 这三次革命具有重大意义, 4.这三次革命具有重大意义,它们 A、美、法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C、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D、直接导致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一、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含义
所谓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所谓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是指发生在资 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 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它是 封建社会(或殖民地) 封建社会(或殖民地)内部成长起来的资本主 义生产力与旧的封建生产关系, 义生产力与旧的封建生产关系,新的经济基础 与旧的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的必然结果。 与旧的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的必然结果。
资产阶级和自 由派贵族
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规模和影响最大的、 规模和影响最大的、典 型的资产阶级革命。 型的资产阶级革命。
领导 资产阶级和新贵 资产阶级和南方 阶级 种植园奴隶主阶级

论不同时期党对资产阶级的认识

论不同时期党对资产阶级的认识

论两个历史阶段党对资产阶级的认识——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35年瓦窑堡会议、1935-1945年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形成。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历史的痕迹不断向前。

当古老的中华民族沉醉在将近一个世纪的盛世而徘徊不前的时候,年轻的不列颠人却开启了他们的蒸汽机纪元而大步向前,于是,两个不同的民族在同样的时代走向了不同的方向。

一个开始衰弱,一个开始掠夺。

西方列强伴随着工业的发展不断壮大,他们依赖工业,工业的发展需要资本积累,他们开始掠夺和开辟市场。

中国庞大的人口和需求,显而易见,成为他们虎视眈眈的对象。

于是,在试图进行产品倾销而遭遇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的时候,他们选择了战争,坚船利炮洞开了中国国门,资本主义开始进入中国,资产阶级登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时间在十八世纪末。

顽强的中华民族不会一蹶不振,康,梁,中山,多少仁人志士振臂一呼,渴望祖国强大的他们选择了效法西方,开始了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

然而,时间流转,资产阶级经不起中国历史的考验,中国人民需要一个更加理想的社会。

十月革命的枪声带来了马克思主义,共产的理想深深吸引着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时间是1921年。

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许多的爱国人士认识到中国的未来需要共产党的领导,毅然加入了无产阶级的伟大阵营,其中不乏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人士。

在另一方面,以蒋介石为首的官僚资产阶级依靠其较为强大的实力不断地压制甚至企图消灭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举步维艰,缓缓前进。

十九世纪初的中国风雨飘摇,内忧外患,欧美帝国恃其武力,为其利益,仍然威慑着中国;北洋势力残余军阀压榨人民。

中国共产党意识到,单凭自己一个阶级的力量,是不能取得反帝反封建战争的胜利的。

而要胜利,他们“就必须在各种不同的情形下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

而这,正是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的内容之一。

该思想还将中国资产阶级为区分为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个不同部分,其明确指出:同官僚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时,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采取又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分析(1)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分析(1)
⑷拉美各国独立后发展困难
异同
同: ⑴殖民地经济发
展 ⑵欧洲殖民统治
严重阻碍 ⑶启蒙思想传播
,民族、民 主意识增强 异: ⑴宗主国经济发 展水平差异 ⑵统一市场、统 一民族形成 之有无 ⑶革命领导权之 归属 ⑷是否受外部条 件引发(时 机成熟与否 ) ⑸是否有统一的 领导人、纲 领和军队
练习题一: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美国革命在当时具有深远的影响,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在美洲的建立,在欧洲被广 泛地解释为:它意味着启蒙运动的思想是切实可行的── 一个民族有可能建立一个国家, 有可能制定一种建立在个人权利基础上的切实可行的政体。 材料2:我们看到,《人权宣言》的发表形成了法国大革命的高潮,这并非偶然,起草该 宣言的委员会承认,“这一崇高思想”产生于美洲。在北美洲确立起自由的那些事件中, 我们已经进行了合作;北美洲向我们表明了我们对于自身的保护应建立在什么原则的基 础上。…… 材料3:重要的一点是,美国已成为自由和机会的一个象征。它作为没有以往数千年的负 担和积淀的一块新的土地而受人羡慕。例如,德国音乐家和诗人舒伯特宣称,在美国, 十三扇“金色的大门向不容异说和专制政治的受害者敞开着”。 材料4:当时的英国政治家埃蒙·伯克已意识到美国革命的意义:“一场伟大的革命已经发 生,……这一革命的发生并不是由于任何现存国家中力量的变化,而是由于在世界的一 个新地区出现了一个新的种类的新国家。它已在所有的力量关系、力量均势和力量趋势 方面引起一个巨大变化,就像一个新行星的出现会在太阳系中引起一个巨大变化一样。”
清教徒反抗
苏格兰人民起义 封建农业国,资本 主义有较大发展 新教(宗教掩护) 资产阶级内部差别 不明显,与新贵族 联合领导

君主立宪制
美国
北部工商业和南部种植 园经济兴盛,资产阶级 形成;美利坚民族形成 (统一市场、语言)

正确认识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正确认识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正确认识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作者:庞团结来源:《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2008年第07期一、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概念及考点分析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是指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的一些先进国家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

16世纪后期的尼德兰革命应视为其先声,而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8世纪的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则是其主要组成部分。

这些革命是完全意义上的反封建革命,取得的胜利也至多是推翻封建制度(或殖民统治)、解决资产阶级掌权的问题。

它只能是确立资本主义社会的若干基本原则,而不可能建立完整、健全的资本主义社会。

这部分内容是世界近代史非常重要的内容,以往高考常考查考生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包括启蒙运动)、美国独立战争的理解;跟新的课程标准相联系后,同学们还要注意对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美国的总统制的掌握。

二、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基本特点1.从范围上看:革命仅爆发在少数资本主义发展比较充分的国家,本阶段接近终结时,世界上仅有四个资本主义国家(荷兰、英国、美国、法国),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仍处于封建制度甚至更落后的社会形态中,资本主义远未形成世界体系。

这归根结底是由工场手工业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2.从根本原因上看:工场手工业时期蓬勃发展的资本主义经济受到腐朽的封建制度(或殖民统治)的严重阻碍。

新兴的资本主义经济要求突破陈旧的生产关系的束缚。

3.从主要任务上看:推翻封建王朝(或殖民统治),建立资产阶级的统治,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道路,可以说是完全意义上的反封建斗争。

4.从领导上看:新兴的资产阶级(占主导地位的是金融或商业资产阶级)与共同利益者联合领导,如英国的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美国的资产阶级与种植园主、法国的资产阶级与自由派贵族等。

5.从主力上看:由农民和城市平民为主体的人民大众担当主力。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力量和主力是由工场手工业时期的社会经济结构决定的。

因为资产阶级具备了经济和政治思想方面的力量,能够制定反封建纲领,提出明确的斗争口号。

法国大革命历程概述

法国大革命历程概述

从生产力与生产资料的关系以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看法国大革命VS拉美资产阶级革命【韩聪】关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几点规律性认识: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与旧生产关系的矛盾2、主要任务: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3、领导阶级:金融资产阶级和商业资产阶级4、主力:农民、城市平民5、经过:A理论 B方式 C曲折性6、结果:确立资产阶级统治地位和基本原则。

17---18世纪世界历史概况及发展趋势经济:工场手工业得到发展,商品经济日间繁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优越性逐步体现出来。

政治: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经过革命得以实现,民主政治的原则逐步确立。

思想:启蒙运动兴起,封建思想受到进一步的批判和冲击。

国际关系:殖民扩张继续发展殖民扩张的国家开始发生矛盾。

独立战争前的拉丁美洲1、西葡封建统治:·强占印第安人大片土地,建立特权大庄园·强迫印第安人和黑人从事繁重劳动·掠夺财富运往宗主国·对殖民地征收重税·限制工农业生产·限制贸易自由2、拉丁美洲独立前的阶层:欧洲殖民者:即来自宗主国的白人,在西属殖民地称“半岛人”,处在社会最上层。

他们占据了殖民地行政、军事和教会的高位,把持殖民地的工商业和对外贸易,拥有大量地产。

土生白人:又称克列奥人,拥有土地,是殖民地地主集团的核心,政治上受半岛人压迫,只能充当下级军官和教士,要求摆脱宗主国统治。

混血人种:名义上是自由人,但不享有公民权,不能承担公职。

印第安人和黑人奴隶:处在社会最低层,承担最沉重的生产劳动。

拉美独立战争性质和历史背景一、性质:19世纪初西班牙属美洲殖民地人民为摆脱殖民统治而进行的战争。

始于1808年,结束于1826年。

资产阶级革命色彩的民族解放运动。

有早产性质,带有外部条件引发的明显特征。

(依据:革命的对象既是殖民主义者,又是封建统治者。

这就决定了革命的性质。

拉美革命同欧洲反封建专制的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同属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

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英法美

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英法美

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英法美)(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知识点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背景1.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⑴原因:①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的主要商道和贸易的中心从地中海转到大西洋沿岸。

②英国利用有利的地理位置拓展对外贸易,进行殖民掠夺。

⑵表现:英国的工厂手工业得到很大的发展,还出现了资本主义的农场和牧场。

2.封建专制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7世纪时,英国国王竭力推行封建专制统治,鼓吹君权神授,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受损。

知识点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1根本原因;17世纪,英国封建专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2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3导火线:苏格兰人民的起义4开始的标志:1640年英国召开长期关闭的议会5过程①克伦威尔率领的议会军打败了国王的军队最后胜利。

②1649年,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英国建立了共和国③共和国时期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实现有利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政策④1688年,资产阶级新贵族联合发动宫廷政变,推翻了专制统治,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

特别提示:宫廷政变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向封建势力互相妥协发动的政变。

这次政变没有经历战争,确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资产阶级不敢发动群众而向封建势力妥协,使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保留了封建残余势力。

知识点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果和意义结果:通过《权力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的统治①时间1689年②目的限制王权③内容《权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对国王加以限制规定不经议会的批准,国王不能征税,也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同时还规定国王不能随便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

意义:①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的手段推翻了封建专制的统治,建立了君主立宪的资本主义政体。

②为本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③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特别提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的特点: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反复而曲折。

因为资产阶级革命的目的就是夺取国家政权,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而没落的封建势力不甘心退出历史的舞台,他们必须作垂死的挣扎。

西方国家政治现代化

西方国家政治现代化

西方国家政治现代化一、资本主义政治发展阶段特征封建制度的衰亡和资本主义的成长、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是这一时期发展的总体特征。

主要社会矛盾是成长中的资本主义同衰亡的封建主义的矛盾。

新旧社会交替是本时期的时代特征。

自由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成为三股进步的历史潮流。

资本主义同封建主义、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同资产阶级、殖民地半殖民地同殖民主义宗主国、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等众多矛盾都很尖锐,资本主义体系初步形成。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到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社会基本矛盾、阶级矛盾)更加复杂,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形成两大军事集团对抗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大战的爆发,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动荡—稳定—动荡。

是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大发展、大调整。

社会主义国家大发展和大分化,冷战共处、第三世界力量开始兴起时期,1991年以来,世界呈现多极化、民主化和平竞争共处的趋势。

二、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是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潮流,冲破了宗教神学思想的束缚,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上的舆论准备,是继文艺复兴以后的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批判了专制制度及天主教会,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

三、对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规律性认识(英、法、美)英国资产阶段革命(1640~1688年)确立了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统治,拉开了世界近代史的序幕。

北美独立战争(1775~1783年)既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又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摧毁了英国的殖民枷锁,又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和法国大革命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法国大革命(1789~1794年)是早期资产阶级时代最彻底的一次革命,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

人民群众的积极参加,启蒙思想是深入动员,使其成为同时代规模最大的资产阶级革命。

(1)从根本原因看:工场手工业时期蓬勃发展的资本主义经济受到腐朽的封建制度(或殖民统治)的严重阻碍。

新兴的资本主义经济要求突破陈旧的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

2017届高考世界历史复习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课件

2017届高考世界历史复习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课件

思考:发生过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是这一特征的表现?
事件: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1年美国内战、1864年第一国际 成立、1864~1870年德意志统一运 动、1859~1870年意大利统一运动、 1868年开始的日本明治维新
思考:这些事件在那个时代发挥 过什么重大作用?
扩大和完善了资本主义体系,促进了 世界资本主义统一市场的形成,也为 资本主义加速发展开辟了道路,为无 产阶级的成长壮大提供了条件。1864 年第一国际的成立标志着各国无产阶 级走向联合。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不可能完成的两个任务:
(1)不可能建立了完整健全的资本主义社 会,只能确立若干原则 ——工场手工业时期,资产阶级力量还未达 到改造整个世界的目标。 (2)劳动人民未能摆脱被压迫、被奴役地位 问题,(如土地问题) ——不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资产阶级革 命的历史任务是推翻封建统治,为资本主义 发展开辟道路。
对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有关认识: 发生在工场手工业时代。
①从任务上看:
②从领导上看: ③从斗争方式看: ④从过程上看: ⑤从成果上看: ⑥从影响上看
⑦从阶级关系看:
①从任务上看:
推翻封建统治,确立资产阶级统治,为资本 主义发展扫清道路。属于完全意义上的反封 建革命,此外并不负担别的什么任务。
②从领导上看:
往往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地主。
③从斗争方式看:
暴力革命,武装斗争为主。
④从过程上看:
曲折复杂与长期性。
⑤从成果上看:
推翻了封统,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若干”基 本原则,但不可能建立完整健全的资本主本主义生产方式 要支配世界的历史规律。
⑦从阶级关系看:
在资产阶级领导下,一切反封建阶级、阶层结成 了联盟

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原因

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原因

关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几点规律性认识: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但受到旧制度的 束缚; 2、主要任务: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3、领导阶级: 金融资产阶级和商业资产阶级为主 4、主力:农民、城市平民 5、经过:多种方式并用,艰难曲折 6、结果:确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宪政。
•思想发展:
启蒙运动兴起,封建思想受到进一步的批判和冲 击,资本主义的政治理论趋于成熟。
②各地区之间缺乏联系,反殖势力缺乏团结 ③胜利成果得而复失 • 第二阶段(1816—1826年)特点:
普遍发动了群众,形成了普遍的团结,最后赢 得了独立。
三、结局和影响
(1)摧毁了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统治,建立 其一系列新兴民主独立国家,奠定今天拉美各 国的政治格局。 (2)除巴西外,独立各国在形式上都确立了资 产阶级共和制。 (3)运动也打击了西葡封建势力,配合了欧洲 资产阶级革命。
对外 殖民主义扩张 (仍是赤裸掠夺为主)
民族主义 资本主义的发展 (工场手工业迅速发展) 北美、拉美独立运动
17——18 世纪
17-19世纪初,世界历史 发展的总趋势是由封建主 义向资本主义过渡
17---18世纪世界历史概况及发展趋势
经济发展:
工场手工业迅速发展,17——18世纪,工场手工 业迅速发展,英国18世纪下半期开始工业革命,18世 纪末向法美等国扩展。商品经济日益繁荣。引发了启 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都体现了从封建社会向资本 主义过渡的趋势不可逆转。
基本特征:手工劳动为主,商业资本占主导地位。
经济思想:重商主义思想。
经济领先的国家是:荷兰(17世纪) 英国(18世纪)
政治上:
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经过革命得以实现, 民主政治的原则逐步确立。
17——18世纪,新兴的资产阶级力量逐渐壮 大,与封建专制制度的矛盾日益激化,英、法发 起了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并成功的建立了资 产阶级民主宪政;美国通过独立战争形式进行的 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民主共和国,为本国资本主 义发展开辟了道路。也是欧洲和人类进入到早期 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推动着欧洲和人类进入近代 社会。

对有关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中几个重要问题的认识

对有关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中几个重要问题的认识

对有关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中几个重要问题的认识一、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概念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是指17、18世纪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的英法美等国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

这些革命是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

它旨在确立资本主义社会的若干基本原则,取得的胜利成果主要是推翻封建制度,解决资产阶级掌权的问题,尚没有建立完整、健全的资本主义社会。

例如英国确立了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的君主立宪制政体。

但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还有待完善。

二、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基本特点和规律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基本特点主要有:第一、革命的理论武器是启蒙思想。

欧洲启蒙思想家提出的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等学说,为资本主义社会确立了一整套构想,为日后各国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提供了理论基础。

第二、革命的领导者大多是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贵族,人民群众是其同盟军。

因为资产阶级具备了经济和政治思想方面的力量,能够制定反封建纲领,提出明确的斗争口号。

他们的反封建斗争既体现了自身利益,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要求,此时的人民群众自觉不自觉地服从了资产阶级的领导,还没有明确的反对资产阶级的意识。

革命基本成功后,掌握政权的是大资产阶级。

大资产阶级即金融资产阶级,经济实力和政治实力相对强大,而且与政府往来密切,又能赢得群众拥护,成为整个资产阶级的代表。

第三、革命进程曲折多变,如英国资产阶级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复辟与反复辟斗争,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国革命也是如此。

一些激进的革命措施最终被取消,保留的一般是大资产阶级掌权时的成果,最终在成熟的基础上稳定下来,法国革命比较明显地体现了这一点。

第四、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最大成果在于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若干基本原则。

在许多领域,英法17、18世纪的英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旧制度,为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资产阶级的人权、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等等,都得到相应的法律规定。

在英国革命中,资产阶级建立了以议会制为核心的君主立宪政体。

法国革命颁布了《人权宣言》,提高了资产阶级地位;颁布了经济立法;废除了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和贵族特权制;没收了天主教会财产,解除了农民的封建义务;基本上统一了国内市场;确立了大资产阶级专政的政体等等。

怎样分析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

怎样分析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

怎样分析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
【方法提示】
规律:革命根源+矛盾激化的表现+思想动员(可选)+人民斗争+资产阶级领导+导火线1.根源=“……(旧制度、旧统治或旧政权等)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或“……(旧制度、旧统治或旧政权等)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此规律的详情请点击:中学历史教学空谷规律一
2.矛盾激化表现:往往是**反动统治者的暴政、独断专行等激化了矛盾
3.思想动员为革命作了舆论准备
4.人民斗争使革命时机成熟
5.资产阶级顺应潮流,发动并领导革命
6.某一突发事件直接引起革命,成为革命导火线
【举例说明】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
1.根源: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矛盾激化:查理一世独断专行,实行无议会统治,征收苛捐杂税,激化了阶级矛盾;
3.人民斗争:农民和城市贫民不断起义,使革命时机成熟;
4.资产阶级领导: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顺势发动人民革命;
5.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

对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几点规律性的认识

对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几点规律性的认识

对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几点规律性的认识
董殿利
【期刊名称】《中学政史地:高一.二版》
【年(卷),期】2003(000)001
【总页数】5页(P13-17)
【作者】董殿利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
【相关文献】
1.关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几点浅见(之二)--与齐世荣先生商榷 [J], 马生祥
2.关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几点浅见(之三)--与齐世荣先生商榷 [J], 马生祥
3.关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几点浅见(之二)--与齐世荣先生商榷 [J], 马生祥
4.历史在曲折中前进——对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历程的几点认识 [J], 杨群荣
5.正确认识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J], 庞团结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二节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第二节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 正是由于革命这个闪光点的存在太多地吸引了
人们的注意力,使后人对17世纪英国历史的考 察出现了这样一个局面:对17世纪上半叶的思 考更多地集中于革命的背景,对17世纪下半叶 的考察则聚焦于革命的后果。此类问题吸引了 一代又一代的历史学家和政治学家。结果,一 方面,越来越开阔的视野、不断转换的视角和 层出不穷阐释,都与这个不断丰富人类思想的 泉眼有关;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也因革命 研究力量太大而遮蔽了17世纪英国历史的其他 方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 • • • • •
1、圈地运动和反圈地运动的农民斗争问题; 2、英国革命中的新贵族; 3、“自耕农”一词的范畴; 4、英国革命是否完全披着宗教外衣? 5、关于克伦威尔的评价; 6、平等派是自由派还是民主派? 7、关于英国革命的下限问题
• 8、如何看待克伦威尔远征爱尔兰? • 9、英国革命的保守性问题; • 10、1688年事变是政变还是革命?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 17世纪英国革命,是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向来受到人


们的重视。从国外来看,17世纪以来,历史家对这段历 史的解释众说纷纭。到了18世纪,人们对英国革命的看 法,渗透着不同派别间政治斗争和宗教斗争的色彩 托利派史学家:克拉兰敦:《英国的叛乱与内战史》, 就是托利派作为向辉格派斗争的有力工具。托利派的观 点,在18世纪中叶以后,通过休谟的《英国史》著作而 广泛流行。全名《自凯撒入侵至1688 年革命的英国史》 休谟是英国著名的托利派史学家,该书反映了他的保守 的政治立场:同情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君主,将英国资 产阶级革命斥为“叛乱”。但他反对君权神授,拥护 1688 年妥协。
• “英国革命在改变观念方面,而不是结构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⑥从结果上看:都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确立了资本主义的所有制。但未彻底实现从封建主义到资本主义的过渡。这是因为建立起全面完整的资本主义社会,只能在工业革命之后建立起完全意义的资本主义经济基础时才能真正实现
③从领导看:新兴的资产阶级,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金融或商业资产阶级。
④从主力看:以农民和城市平民为主体的人民大众。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和主力是由工场手工业时期的社会经济结构决定的。
⑤从经过看:a. 进行了较为充分的理论准备。发生较早的资产阶级革命,与宗教改革相联系。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则以清教为旗帜,较后发生的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则摒弃了宗教外衣,与启蒙运动直接相连,高举”理性“旗帜,以启蒙思想为理论武器。b. 由于封建统治者(或殖民统治者)势力强大,采用暴力压制资产阶级的要求,镇压资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因而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无一例不采用起义、用革命战争的暴力方式来夺取政权,然后利用政权运用法律形式奠定治国原则。c. 革命的道路的曲折的。英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都发生了封建复辟和反复辟的斗争,美国则进行过反对英国卷土重来的第二次反英战争。
对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几点规律性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识
①从根本原因看:工场手工业时期蓬勃发展的资本主义经济受到腐朽的封建制度(或殖民统治)的严重阻碍。新兴的资本主义经济要求摆脱陈旧的生产关系的束缚。
②从主要任务看:推翻封建王朝(或殖民统治,建立资产阶级的统治,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道路。可以说是完全意义上的反封建斗争和反殖民斗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