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北京城的由来和发展变化.
简述北京城的历史沿革

简述北京城的历史沿革京是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古城,与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并列为中国六大古都,以有文字可考的信史来说,她的历史可从三千年前周朝初期的燕国、蓟国说起;若以考古证据来谈,约于50万年前,这里便已有了人类活动的痕迹。
北京最远古的居民50万年前的北京地形基本上与今日差不多,但周围山区森林相当浓密,其间湖泊、河流密布,动植物很多。
生活在这段时间、这个环境里的“人“,就是民国18年(1929年)考古学家在北京西南郊周口店一带发现的“北京人“化石,据考证结果,北京人已懂得使用石器和火,系旧石器时代初期的原始人类,也是从古猿进化到智人的中间一环。
後来,周口店又发现了“山顶洞人“化石,他们生活在距今一万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已从游牧生活逐渐转为定居生活,发展出农牧为主的原始聚落。
根据史书记载,在三千年前的周代,北京一带原有两个诸侯国—燕国、蓟国,燕侯打败蓟侯,迁都于蓟。
蓟城就是今日北京的前身,其位置约在今广安门以北及白云观一带。
北京城的城址,自蓟城迄今,虽历数千年,但位置一直都在永定河穿越西山,流入北京平原的古渡口处。
这种沟通华北平原和蒙古、东北交通的枢纽位置,便是蓟城崛起的主因。
随著燕国的强大,蓟城被建设成富冠天下的名城,称为燕京,与赵国邯郸、齐国临淄、楚国宛城等齐名。
据记载,当时蓟城内有元英宫、历室宫等大型宫殿,以及诸侯家族、官吏的大宅,十分繁荣。
西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蓟城改为广阳郡的治所。
秦始皇以首都咸阳为中心,大修驿道,向北直通蓟城,使蓟城成为中国北方的贸易中心及北疆军事重镇。
秦朝之後,汉、三国、魏晋南北朝,蓟城之名一直被沿用,而且一直是中国北方的政经中心,以及中原汉族与东北游牧民族间的兵马相争之地。
到了隋朝,改称涿郡,唐改为幽州的治所,称为幽州城。
隋炀帝、唐太宗都曾先後驻兵幽州,作为北征高丽的基地,今城外的法源寺前身就是唐太宗悼念阵亡将士所建的悯忠寺。
辽国燕京,金国中都唐中叶以後,国势长落,东北辽河上游的契丹族兴起,建立辽国,与中原汉族政权形成南北对峙。
北京城市的变迁

• 北京的历史背景 • 北京的城市规划和建设 • 北京的人口和社会变迁 • 北京的环境和生态变迁 • 北京的未来展望
01
北京的历史背景
北京的起源和早期发展
起源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北端,是古代中原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交往的交通要道。 北京的起源可追溯至公元前1046年,西周武王封召公于北燕,北京开始成为一 方政治中心。
城市治理结构
北京的城市治理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从以政府为 主导到政府与社会共同参与的城市治理模式。
北京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
经济总量增长
北京的经济发展迅速,经济总量持续增长,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 中心城市之一。
产业结构调整
北京的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从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向以现代服务 业和高技术产业为主转变。
公共设施建设
现代北京的公共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包括交通、教育、医疗、文化体育 等领域,提高了居民的生活品质。
北京的城市建设和发展历程
城市建设历程
北京的城市建设经历了从 古代到现代的演变,不断 进行城市改造和更新,形 成了独特的城市风貌。
经济发展
北京的经济发展迅速,成 为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经 济中心之一,吸引了大量 人口和资源聚集。
生态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建设
北京建设了多个生态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地,丰富了城市的生态多样性。
05
北京的未来展望
北京的城市发展目标和战略
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北京将致力于提升城市品质,改善人居环 境,增强城市的产业,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 级。
城市规模
随着历史的发展,北京的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但总 体上仍保持了相对紧凑的 布局。
北京发展历程

北京发展历程北京的发展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朝时期。
当时,北京地区的居民主要以渔猎为生,居住在辽阔的燕山山脉脚下。
公元前1045年,北京地区开始出现中原文化的影响,而且逐渐进入了历史时期。
公元3世纪末,魏国在北方建立,北京地区成为了中原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交汇的重要地带。
此后,北京一直是北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元代时期(公元1271-1368年),北京成为了元朝的首都,被称为大都。
大都城的规模空前庞大,扩展到了现在的北京城区的南部。
在此期间,北京成为了东亚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
明代时期(公元1368-1644年)的北京,成为了明朝的首都。
明代的北京城经历了重要的建设和扩展,建造了大量的宫殿、庙宇和城墙。
紫禁城、天坛、天安门等著名建筑就是在明代建造的。
清代时期(公元1644-1912年),北京继续充当着清朝的政治中心。
在此期间,北京的建设规模进一步扩大,修建了许多精美的园林和寺庙。
清代的北京城也是一个多元文化交汇的地方,各民族的人们都在这里生活、工作和交流。
20世纪初,北京成为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策源地和枢纽。
1919年的五四运动和1949年的新中国的成立都在北京引发了重大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后,北京成为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许多重要的国家和国际组织都在北京设立了代表处和机构。
同时,北京也迅速发展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拥有了先进的交通设施、现代化的建筑和世界级的文化活动。
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设有许多国家级重要机构和研究机构,也是中国政治、文化和经济的中心之一。
北京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的历史变迁和社会发展,成为了一个充满活力和机遇的城市。
北京城的建设与历史演变

北京城的建设与历史演变北京城是中国的首都,也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
它的建设和演变经历了数百年的时间,见证了中国的繁荣与变迁。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北京城的建设和历史演变,以及它对中国文化和人民的重要意义。
北京城的建设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45年的西周时期。
那时,北京地区是一个相对较小的城市,称为“蓟”。
随着时间的推移,蓟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政治和经济中心。
在公元938年,辽朝的皇帝耶律阿保机将蓟改为“中都”,成为辽朝的首都。
这标志着北京城的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辽朝统治期间,北京城的建设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城墙、宫殿和寺庙等建筑开始兴建,为城市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然而,辽朝的统治并不长久,随后金朝取而代之。
金朝时期,北京城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城市规模扩大,城墙加固,街道修整。
这时期的建筑风格也开始融合了汉族和蒙古族的特点,形成了独特的金朝建筑风格。
到了元朝时期,北京城成为了元朝的首都。
元朝的统治者忽必烈下令将北京城改名为“大都”,并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
他修建了许多宫殿、寺庙和陵墓,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现在的故宫。
元朝时期的北京城将汉族和蒙古族的文化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元朝建筑风格。
明朝时期,北京城的建设进一步发展。
明成祖朱棣将北京城改为明朝的首都,并将其命名为“北京”,意为“北方的京城”。
他兴建了明朝的皇城、皇宫和城墙,使北京成为了一个宏伟的都城。
明朝时期的建筑风格以宏大、庄严为特点,这在今天的北京城中仍然可以看到。
清朝时期,北京城的建设进一步发展。
清朝的皇帝康熙将北京城改为清朝的首都,并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改造。
他修建了许多宫殿和寺庙,其中最著名的是颐和园和圆明园。
清朝时期的建筑风格充满了宫廷气息,给北京城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到了20世纪,北京城的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北京成为了新中国的首都。
在建国初期,北京城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和扩建。
新的政府机构、学校和工厂开始在城市中兴建,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
北京城的起源与变迁

北京城的起源与变迁据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北京城建城已有3040年的沧桑历史,当时它的名称叫做蓟(读音:jì),是周朝所分封的一座都城。
隋朝以蓟城为涿郡治所,唐朝统称幽州。
辽朝以蓟都为陪都,改称南京,又叫燕京,金朝继辽之后正式迁都到这里,名为中都,到了元朝,又在中都郊外创建新城,叫做大都。
明朝改建大都,始称北京。
清朝继续建都北京,直到封建王朝的最后崩溃。
“蓟”的成长“蓟”这个名称,最早见于《礼记》中的《乐记》篇:“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
”讲的是周武王消灭了殷商势力之后,立即着手分封黄帝的后代于蓟的事实。
“蓟”是西周分封在北方的诸侯国名,也是当时的国都所在。
这就是说,至少在西周初年的时候,今天的北京城附近就已经有一座被称为“蓟”的城市了。
“燕”与“蓟”西周初年,周武王分封蓟国的时候,还在北方分封了另一个诸侯国,这就是燕国。
《史记.燕召公世家》记载:“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
”这里所说的北燕就是我们所说的燕国。
这样一来,在西周初年的时候,现在的北京城及临近的地区,实际上有两个西周的诸侯国,一个是蓟国,另一个是在蓟国附近建立的燕国。
那么,周武王分封时的初封地在哪里呢?长期以来史学家们争论不休,一直没有定论。
后来在北京西南的房山区琉璃河附近发现了一座西周时代的古城址和大规模的墓葬区,并从中出土了大量随葬器物之后,历史上关于燕国初封地的这桩悬案,才最终得以圆满解决。
到了东周时,北京周围地区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位于蓟国以南的燕国势力增加,逐渐兼并了北面的蓟国,并且将国都迁移到蓟城,从此以后就有了燕都蓟城的说法。
后来北京又被称做燕京,也是来源于这里。
蓟丘和蓟城对我们来说,最感兴趣的还是蓟城城址的确切位置,它究竟在今天北京城的什么地方?现今的北京城是否还保留了一些古老蓟城的遗迹?北魏(386-534年)时代的大地理学家郦道元在他的名著《水经注》中,对蓟城的由来作了比较可信的注释,并且还对蓟城与蓟丘的关系,作了说明。
北京城的历史沿革

七、民国时期的北京城
民国前期(1912—1927)为北洋政府统 治时期,仍以北京为首都。 后期(1928—1948),国民政府定都南 京,1928年改北京为北平,设北平特别市。 北京的地位有所下降。民国时期对北京城也 有所改建,但变动不大。
八、新中国的首都
1949年,经政治协商会决议,定都北京, 正式命名为北京。北京又一次成为全国的政 治、文化中心,焕发出新的面貌来。 50年代以来对北京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 使北京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今天的眼光 来看,是比较失败的。今天,我们已经认识 到以往的失误,所以要恢复古都面貌,但问 题仍很严峻。
唐天宝年间,改称范阳郡。安禄山于755 年起兵范阳。后自称皇帝,国号大燕。以范 阳为大都。这是北京称大都之始。 后史思明称帝,并以范阳为燕京,是为北 京正式成燕京之始。 五代十国时期,刘守光于911年,自号大 燕皇帝,以蓟为京,
辽南京。辽耶律德光于会同元年(938)得幽 云十六州,升幽州(今北京)为幽都府,立为南京, 为辽国五京之一。为北中国的文化与教育中心。 金代中都。金灭辽后,占领燕京。金主完颜亮 于贞元元年(1153年)改燕京为中都,正式定其为 国都。至此,北京城开始成为一个正式王朝的都城。 元大都。忽必烈于至元元年(1264)颁诏以燕 京为中都,作为陪都。元代统一中国后,于至元九 年(1272年),改中都为大都,定为首都,从此就 诞生了世界闻名的元大都。
北京城的历史沿革
一、起源:考古发现中的“北京人”
1、“北京人”。“北京人”距今有70万到 23万年,主要居住在今北京市房山区周口 店龙骨山的山洞中。它的发现使人类起源 的历史向前推进了50万年,它是“古人类 全部历史中最有意义、最动人的发现”。 2、山顶洞人。1933年在北京猿人洞的上方 山顶洞中,又进一步发现了距今20万年前 的“山顶洞人”遗址,已有用火遗迹。
北京的发展史简单介绍

北京的发展史简单介绍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也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城市。
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的北京已经成为国家政治、文化、科技、金融中心之一。
本文将分步骤介绍北京的发展史。
第一步:古代时期的北京古代时期,北京地区的文化活动始于西周时期。
公元前1045年,商朝灭亡,周武王定都在今天的西安。
公元前771年,周朝迁都至今天的洛阳。
公元前557年,周幽王准备南迁建都,经过多次考察,选定了太原、晋阳和平原(今北京市平谷区)。
公元前484年,晋悼公在平原建都。
此后,中国历史上拥有两千多年的帝王都城,即北京古都南京北京城。
第二步:元代的北京公元1271年,忽必烈在中原建立元朝,定都大都(今北京市)。
元朝始建为城墙围绕的城市,城中街道街市一应俱全,与今天的北京城区基本相似。
当时城区有内城和外城之分,内城即今天的故宫、北海等地,外城包括天坛、地坛、玉皇庙等。
第三步:明朝的北京明朝时期,北京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繁荣。
明太祖在建都北京后,深受京畿各地官民人口的迁入。
为适应这种情况,明成祖特在城南西另筑了新城,即今天的南城。
第四步:清朝的北京清代北京是封建帝国末期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清朝在北京统治了264年,留下了许多历史文化遗迹。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故宫,也是北京最著名的景点之一。
同时,在清朝时期,北京的文化和科技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第五步:现代时期的北京20世纪初,北京成为了中国的暂时首都。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北京成为新中国的首都。
50年代和60年代是改革和发展的时期。
在80年代,北京逐渐成为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90年代以来,北京已经成为了国家政治、文化、经济和科技中心之一。
总之,北京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政治、文化和经济发展特点。
今天的北京已经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同时也保留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
北京市城市变迁发展历程

北京市城市变迁发展历程
北京市城市变迁发展历程可以追溯至公元前1045年周朝后期的武王伐纣时期,当时有一处城池已经出现。
从那时起,北京就开始了它悠久
的城市发展历程。
明朝期间,北京成为中国的首都,并开始了其大规模的城市建设。
被
称为“京师城”的明朝北京城是一座规模庞大、充满文化底蕴的城市。
城墙高达9.9米,周长40余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城墙之一。
在城内,有许多古老的街道、宫殿、庙宇等古建筑,例如紫禁城、天坛、雍和
宫等。
清朝时期,北京继续发展壮大,成为一座“九口八街十八府”“三宫
六院”“七十二景”的城市。
清朝的皇家园林也为北京增添了许多独
特的景致,如颐和园、圆明园、北海公园等。
20世纪初,北京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阵地,这也影响了北京这座城市的发展。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北京成为国家的首都,大量的市政
基础设施被兴建,包括公路、桥梁、机场、地铁等。
北京市的城市化
速度也得到了大幅加快。
今天,北京已经成为了中国的政治、文化、科技中心,拥有非常健康
活跃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
城市老旧区的改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也为北京市带来了全新的面貌和活力。
总之,北京是一座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的城市,它经历了多个王朝的兴衰和政治革命的沉浮,伴随着中国的历史进程不断地演变和发展,成为了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城市。
同时,北京也在不断地适应现代化的城市发展模式,成为了一个传承古老文化,面向世界的新型城市。
北京慢慢发展的历程

北京慢慢发展的历程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也是一个拥有丰富历史和文化的古都。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北京已经成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中心。
下面是北京慢慢发展的历程。
北京作为一个重要的城市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最早的居民可以追溯到古老的石器时代。
在商、周时期,北京地区就是一个重要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它用于举行各种庆典和仪式。
公元938年,辽朝建立了北京城,此时的北京已经发展成一个重要的交通中心,吸引着周边地区的商人和农民。
元朝时期(1271年-1368年),北京成为了正式的首都,并开始了其现代化的进程。
元朝的统治者大规模修建了许多重要的建筑,如皇城和天坛等。
这些建筑至今仍然是北京的标志性建筑。
明朝是北京发展的重要时期。
1403年,明朝的第一位皇帝朱棣将北京改为明朝的正式首都,他修建了紫禁城,成为中国最大的宫殿建筑群。
这些建筑令世人惊叹不已,体现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髓。
明朝时期,北京经历了繁荣的商业和文化交流,并成为一个重要的国际贸易中心。
清朝是北京发展的又一重要时期。
1644年,满洲族的清朝统治者席卷了中国南方,定都于北京。
清朝统治者继续修建了许多伟大的建筑,如颐和园和圆明园等。
这些建筑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风格,也体现了清朝统治者的雄心壮志。
20世纪初,中国爆发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此后,北京成为中华民国的首都。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北京受到了日本的侵略,城市遭受了巨大的破坏。
但是,随着抗战胜利,北京开始了重建工作,逐渐恢复了它的昔日辉煌。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北京再次成为中国的首都。
建国初期,北京遭受了严重的经济困境,但是随着经济改革的推进,北京逐渐走上了繁荣发展的道路。
1978年,中国启动了改革开放政策,北京成为了外国投资和技术引进的重要中心。
随着改革的深入,北京经济迅速发展。
现在,北京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拥有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先进的科技产业。
从经济角度来看,北京已经走在了中国的前列。
北京城的百年变迁

北京城的百年变迁发表于2014年4月10日10:37自1860年以来,北京多发战事,但古城均未遭到大的破坏,几次还幸免于战火。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
9月,北平更名为北京,10月,北京成为新中国的都城。
围绕行政中心区的设置、城墙的存废等问题,梁思成等专家展开激烈争论,最终却没能改变古城的命运。
1. 北京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元大都遵循了《周礼·考工记》提出的原则:“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
北京逐渐形成紫禁城、皇城、内城、外城四重城墙环绕的格局。
图为明朝北京城格局图。
2. 元大都是当时举世闻名的大都市,元大都的建设包含有大规模的民居,胡同和四合院成为元大都的基本内涵。
四合院就分布在小街或胡同两侧。
图为清末北京的四合院和城墙。
摄影:山本赞七郎3. 清代北京城基本沿袭了明代的格局,对皇城内规制有所裁撤,将皇城内的大量内廷供奉机构改为民居,同时将内城的衙署、府第、仓库、草厂也改为民居。
将内城划作满城,内城成为八旗专属居住区,令汉人统统迁往外城居住。
图为1899年,即光绪廿五年的北京街景。
摄影:山本赞七郎。
4. 在城市建制上,明北京城突破了元代所遵循的“前朝后市”的定制,正阳门周围以及南至鲜鱼口、廊房胡同一带,形成了大商业区。
图为清末前门大街。
摄影:山本赞七郎。
5. 北京古城墙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始创于元代,建成于明代,主要用于军事防御。
古城墙呈“凸”字形,城墙周长24公里,墙基宽24米,墙高8米,全部为板筑的夯土墙。
图为清末北京城墙。
供图:华辰影像6. 正阳门城楼和箭楼、朝阳门箭楼于1903年修复。
图为修复后的正阳门箭楼,上面还挂上了钟表。
北京旧城有“内九外七皇城四”之说,指得是内城九门、外城七门以及皇城四门。
摄影:甘博7. 内城九门为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朝阳门、阜成门、东直门、西直门、安定门、德胜门。
北京的发展与变化-PPT

清朝基本沿袭了明 北京城,直到建国 初期,北京城变化 不大。
建 国 初 期 北 京 城 区
2002年北城
5年北城
北 京 市 区 在 北 京 的 位 置
北 京 市 区 总 体 规 划
50年代从景山鸟瞰北京
今天从景山鸟瞰北京
今天长安街
50年代长安街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9
大都略呈长方形,周 长约60里。有11座城 门,皇城在大城内南 部中央地区。城内街 道分布的基本形式是 棋盘形,南北和东西 各有9条大街。在南 北向大街的东西两侧, 小街和胡同平行排 列 。北京四合院和 胡同的形成是从元大 都时代开始的。金中 都虽废,但尚有遗存, 时称“南城”,成为 大都城内人们踏青郊 游之地。
3000多年前这里 就成为已知北京 历史上最早的城 邑——蓟城
在此建城的条件是:
离水源较近、几条 大路的交汇处、地 形平坦、远离沼泽 地。
蓟城复原图
1995年当北京建 城3040年之际, 在广安门附近建 立“蓟城纪念 柱”,标明此处 为北京肇始之地。
秦统一中 国后,蓟 城是北方 的军事要 塞,也是 中原边塞 的交通枢 纽。
元大都城
在元大都与南城之 间形成了若干条斜 街,如樱桃斜街、 铁树(李铁拐、李 铁锅)斜街、杨梅 竹(杨媒)斜街、 棕树(王广福、王 寡妇)斜街等。这 些斜街是重要的元 代遗存,被明代人 称为“南城龙脉”。
北京后英房元代住宅遗址复原图
明北京城是在元大都 的基础上营建的,分 宫城、皇城、内城和 外城四重。宫城又称 紫禁城,周长6里。皇 城在宫城的外面,周 围18里 。内城又在皇 城的外面,城周长45 里。外城环内城南面, 外城长28里。
南京城共有 八门 ,城内 二十六坊, 是居民聚居 的地方。坊 巷布局,井 然有序。
北京212发展历史

北京212发展历史一、北京的原始发展1. 早期聚居地•北京地区早在约3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聚居。
•在2100年前左右,北京地区出现了达于文化和怀仁文化两大聚落。
2. 都城建设•公元前1045年,北京地区成为东周时期的一个重要政治中心,成为国都洛邑。
•公元938年,辽朝在北京设立北京府。
•公元1153年,金朝在北京设立北京路。
二、元明时期的北京1. 元大都•公元1215年,蒙古军队攻克辽阳,建立元朝,北京成为元朝的都城,被称为大都。
•元大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富裕、最繁华的城市之一,也是官僚体制的中心。
2. 明成祖时期•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北京建立明朝,北京成为明朝的都城。
•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进行了许多重要的建设工程,如修缮城墙、修建宫殿等。
3. 明永乐时期•公元1406年至1420年,明成祖朱棣在北京修建了紫禁城,并开始在附近修建明皇陵。
•北京的永乐大典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体现了明朝政治、文化和宗教的发展。
三、清朝时期的北京1. 满洲族建立清朝•公元1644年,满洲族建立清朝,北京成为清朝的都城。
•第一位清朝皇帝顺治帝自北京开始统治全国。
2. 乾隆时期•乾隆时期是清朝最繁荣的时期之一,也是北京建筑和文化发展的黄金时代。
•乾隆皇帝下令进行了一系列的宫殿和园林建设,如圆明园和颐和园。
3. 议政重镇•公元1791年,乾隆帝设立了摄政王府,成为国家议政重镇。
•京师大学堂也在此时成立,标志着中国现代教育在北京的开端。
四、现代北京的发展1. 开埠以来•公元1860年,北京被迫向西方列强开放,成为中国的通商口岸之一。
•京剧也在此时诞生并得到了迅速发展。
2. 五四运动•公元1919年的五四运动对北京乃至整个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标志着中国现代民主运动的开端。
•北京大学也在此时成为中国近代最著名的大学之一。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公元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北京成为新中国的首都。
北京历史初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北京历史初一知识点归纳总结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在初一历史学习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些关于北京历史的重要知识点。
下面是对这些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一、北京的起源与发展北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古代,那时它只是一个叫做蓟的城市。
随着时间的推移,蓟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军事和政治中心。
到了元朝时期,北京成为了中国的首都,并且保持了这个地位至今。
二、北京的城市规划与建筑风格北京以其独特的城市规划和建筑风格而闻名于世。
紫禁城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宫,是北京最重要的建筑之一。
而由连绵的城墙和古老的胡同组成的老城区则展现了北京传统建筑的风格与魅力。
三、北京的历史遗址与文化名胜北京拥有众多的历史遗址和文化名胜,代表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故宫、天坛、圆明园等都是世界著名的旅游景点。
此外,北京还有许多古老的寺庙、园林和胡同,每个角落都散发着古老的韵味。
四、北京的民俗文化与传统活动北京拥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传统活动。
春节期间的庙会、元宵灯会,还有在清明节祭扫祖先的习俗等都是北京独特的传统。
这些活动不仅反映了北京人民的生活方式,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丰富多样性。
五、北京的历史事件与重大发展在历史的长河中,北京经历了许多重大的事件和发展。
例如,辛亥革命的爆发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等都与北京密切相关。
这些事件塑造了北京的历史面貌,也对中国的未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六、北京与现代化的结合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也是现代化发展的代表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北京不断现代化,拥有了现代化的交通网络、高楼大厦以及世界级的体育场馆,例如奥林匹克公园。
这些现代化的建设使得北京更加繁荣和国际化。
总结:北京是一个历史悠久且充满活力的城市。
通过学习北京的历史,我们能够了解到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与变迁,了解到北京传统文化的独特之处。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北京历史知识的掌握,进一步了解和体验这个千年古都的魅力与魄力。
北京城市的变迁

04
北京的文化与教育发展
北京的文化遗产
01
北京的文化遗产丰富多样,包括故宫、天坛、长城等世界文化遗产,以及京剧 、皮影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是北京历史与文化的珍贵载体,也 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02
北京的文化遗产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还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例如 ,故宫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宫,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其建筑布局和空间 规划体现了古代哲学思想和审美观念。
水污染
北京的水资源匮乏,加之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不 合理排放,导致水污染问题严重。
土壤污染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壤污染问题逐渐 凸显,主要由于工矿企业废弃物排放和农药 化肥的过度使用。
北京的环境保护政策与措施
空气质量改善
土壤修复与治理
实施严格的排放标准,推动工业污染 治理和交通方式优化,如推广新能源 汽车、限制高排放车辆进入市区等。
北京的教育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 早期的京师大学堂到现代的综合性大 也在不断 探索教育改革和创新,以满足社会发 展的需求。
北京的教育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如 优质教育资源不足、教育公平等问题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加强 教育改革和创新,提高教育质量和水 平,为北京乃至全国的发展提供更多 优秀人才。
总结词
注重可持续发展,绿色生态理念,国际化大都市
详细描述
现代北京的城市规划与建设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绿 色生态理念。城市绿化覆盖率不断提高,建设了大量 的公园和绿地。同时,城市交通系统也得到了进一步 的完善,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设施发达。北京还积 极推进城市更新和改造,保护历史建筑的同时,发展 现代化商业区和文化创意产业。北京作为国际大都市 ,吸引了众多外国投资和国际机构入驻,展现了其国 际化的风貌。
首都北京的历史沿革和文化底蕴

首都北京的历史沿革和文化底蕴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从古代的蓟、燕到现在的北京,这座城市经历了许多变迁,留下了众多历史遗迹和文化瑰宝。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究北京的历史沿革和文化底蕴。
一、历史沿革北京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5万年前的石器时期。
早在周代时期,北京就是一个战略要地和文化中心。
到了金朝和元朝时期,北京成为了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更是蒙古帝国的统治中心。
明清两代,北京成为了中国的皇城禁地,形成了独特的宫廷文化和建筑风格。
20世纪初,北京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先锋之地,孕育了一批杰出的政治家、文化名人。
经历了这么长的历史沉淀,北京四面八方都留下了许多历史遗迹。
比如,北京城的外城墙,这是北京最古老的城墙,建于明朝永乐年间,长约23公里。
还有故宫、颐和园、天坛、天安门等,这些历史建筑都是北京的重要景点,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
二、文化底蕴北京的文化底蕴丰富多彩,涵盖了文学、历史、艺术、哲学等多个领域。
从文学方面来看,北京有很多优秀的作家和文学作品。
例如,鲁迅、茅盾、老舍等文学大师都在北京创作了许多经典之作,它们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
此外,北京还拥有许多历史瑰宝,如故宫、颐和园、长城等,这些古老的建筑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还是世界文化遗产。
从艺术方面来看,北京也是中国的文化艺术之都。
北京的传统文化有昆曲、皮影、传统戏曲等。
此外,现代艺术在北京也有很大的发展,例如画廊、博物馆等艺术机构,吸引着全球艺术爱好者来到北京欣赏和探索。
总的来说,北京的历史沿革和文化底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是历史名胜、文学作品、艺术精品还是传统文化艺术,都蕴涵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灵魂。
今天的北京并非只是一个现代化、中外文化交流的大都市,它还是一个富有历史、文化和艺术底蕴的城市。
北京城的历史变迁

北京城的历史变迁古代,相传黄帝曾率本部落和炎帝部落在现在北京附近的涿鹿打败九黎部落,杀死了他们的酋长蚩尤,并建立部邑。
到了黄帝的第三代,额项曾到幽陵祭枢,幽陵或幽州即北京地区的总称,到帝尧时代才建立幽都,幽都即古代北京。
公元前一一二二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帝尧后代于蓟,封周宗室召公于北燕;后来燕候吞并了蓟,就以蓟为中心,建立自己的国家。
所有从西周到春秋时代,北京都一直叫蓟城。
从晋朝开始,北京改名叫幽州,现在保存的最早寺院潭拓寺就始建于晋朝。
辽陪都城简介:公元926年契丹人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在吞并燕云十六周后即改国号为“辽”,并在幽州建立了陪都,因为其陪都建立在大辽疆域的南部所以称“南京”,又叫“燕京”。
这一时期皇城的城垣位于今天的广安门地区。
现位于宣武区的天宁寺塔正是那个时期的建筑。
金中都城简介:金天德三年(1151年)海陵王完颜亮下诏迁都燕京,并将燕京更名为“中都”。
金中都是在辽南京城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并参照北宋汴京城的规制,除北城垣未动之外,东、西、南三面均加以扩大,略呈正方形。
中都的皇城是在辽南京(燕京)城内的子城基础上扩建而成的,金中都大安殿的遗址就位于今广安门滨河路的金中都宫殿纪念阙下。
金中都皇城简介:皇城开四门,北为振辰门,东为宣华门,南为应天门,西为玉华门。
皇城中建有供皇帝游玩的西湖(现莲花池)。
金中都的皇宫优美非凡,金中都皇宫建筑群“为古今冠”它将北宋汴京宫殿建筑的精华移植到北方。
金中都皇城的建筑布局直接影响以后元、明、清三朝皇城的格局,如在皇城前建有“千步廊”,后来元大都、清北京城皇城前都建有“千步廊”,金中都皇城的建设实际为开辟元大都和明清皇城建设的先河,它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元大都城简介:在公元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将统治中心南移到燕京,并在原金中都城址的东北侧兴建了元大都。
元大都城的城市规划恪守传统儒家的的都城设计方案和《周礼·考工记》提出的面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原则。
北京千年帝都的演变与辉煌

北京千年帝都的演变与辉煌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拥有着悠久而辉煌的历史。
千年以来,这座城市经历了无数的兴衰与演变,见证了中国的崛起与发展。
本文将探讨北京帝都的演变与辉煌,展示其独特的历史魅力。
一、建都与帝国辉煌公元938年,北方辽国的开国君主耶律阿保机在此建立了燕京,成为辽代的都城。
此后,金、元、明、清等朝代陆续将北京作为帝都,成为中央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
尤其是明清两代,北京的建筑风格成为中国古代帝国建筑的代表,如紫禁城、天坛等举世闻名的建筑群。
二、城市规划与建筑风格北京作为古代帝都,其城市规划和建筑风格独具特色。
首先是城市布局,北京采用了南北轴线的布局方式,将皇城和外城分隔开来。
皇城内有紫禁城,外城有天安门、前门等重要的历史建筑。
其次是建筑风格,北京的建筑以传统的木结构为主,注重布局、色彩和装饰的和谐统一。
这些古代建筑代表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巅峰,吸引了无数游客和研究者的目光。
三、文化与艺术的繁荣作为帝都,北京不仅是政治和经济的中心,也是文化和艺术的重要聚集地。
从明代的文人雅士到清代的京剧、曲艺,北京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文化人物和艺术作品。
尤其是在清朝乾隆年间,北京的文化繁荣达到巅峰,许多优秀的书画家、文学家、戏曲家活跃于此,留下了丰富而珍贵的文化遗产。
四、近现代的变革与发展进入近代以后,北京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与发展。
从辛亥革命到新中国的建立,北京见证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
1949年,中国共产党宣布北京为新中国的首都,标志着北京继续发展为现代化的大都市。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的城市规划和建设迅速推进,许多重要的基础设施和建筑物相继建成,如人民大会堂、国家博物馆等。
五、世界遗产与现代都市北京作为一个千年古都,拥有众多的世界遗产,如长城、故宫等。
这些世界遗产不仅是北京的骄傲,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与此同时,北京也是一个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高楼大厦、繁华商业街区、现代化的交通系统构成了北京的现代面貌。
北京大事记年表

北京大事记年表一、前言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出发,为您呈现北京的大事记年表,带您回顾北京的发展历程。
二、元朝时期(1271年-1368年)1. 元朝建都北京(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期间,将中国的政治中心从南方迁至北京。
•北京成为元朝的首都,开始了其重要地位的历程。
2. 北京城建设(1274年-1293年)•元世祖下令兴建北京城,历经数年才完工。
•北京城采用方形城垣结构,四面城墙均有城门,城内街巷纵横交错。
3. 北京成为元朝政治中心(1279年)•元朝统一全国后,北京成为政治中心,设立行宫、议事堂等政府机构。
•元代宫殿建筑风格独特,对后世影响深远。
4. 北京大都会的繁荣(14世纪)•元朝时期,作为政治、经济中心的北京,繁荣发展。
•北京成为东亚最大的城市之一,吸引了大批商贾和文人墨客。
三、明朝时期(1368年-1644年)1. 明朝建立(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北方建立起明朝政权,将首都设在南京。
•北京成为南京的附属城市,但仍保留一定的政治地位。
2. 明朝迁都北京(1421年)•明成祖朱棣下令将首都迁至北京。
•北京成为明朝的正式首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
3. 北京皇城建设(1406年-1420年)•明成祖下令修建北京皇城,规模宏大。
•皇城内有紫禁城、天坛等重要建筑,体现了明代宫殿建筑的典型特征。
4. 明朝城市规划(15世纪)•明朝时期,北京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规划和建设。
•北京城内修建了许多庙宇、寺庙、园林等建筑,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景观。
四、清朝时期(1644年-1912年)1. 清朝入主北京(1644年)•清朝入主中原后,将首都迁至北京。
•北京成为清朝的政治中心,皇宫设在紫禁城。
2. 圆明园建设(1709年-1860年)•清朝时期,圆明园作为皇家园林,得到了大规模的建设和扩建。
•圆明园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园林之一,展现了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侯仁之
一、教 学 要 求
了解北京城的由来和发展变化。 这是一篇说明文,分析这篇文章的写作
特点和写作手法。
二、学习要点
梳理北京城历史发展及其对应的城市概 况。
分析本文条理清晰、详略得当的介绍方 法。
分析作者的科学态度。
三、作者生平
侯仁之,山东恩县人 。 1949年获英国利物浦 大学 博士学位。现任 北大城环 系教授、博 士生导师,兼 任北京 市人民政府首都发展战 略顾问组顾问。
八、延伸阅读
北京城的兴起——再论与北京建 城有关的历史地理问题
——《侯仁之文集》
大城
中心阁 东面——太庙 西面——社稷坛
三个城门 五十坊
北平、北京——明朝——紧缩 北城,改建北京城
课文提问
• 1.为什么史记中有关蓟国的事罕有记 载?
• 2.为什么说蓟城是南北枢纽? 3.万宁宫保留下来的原因。 4.街道都是以东西向的横街为主的原 因。
2.课文提问 (1)为什么史记中有关蓟国的事罕有 记载?
金中都城简图
六、课文讲解
本文可以分为四大部分来分析解构。 本文有三条线索:北京名称的变化、 历史发展和城市建设变化。
第一部分
蓟——从殷商、西周到晚 唐——地理位置和发展变化
第二部分
中都—金—中都扩 建
第三部分
大都城—元—为现在的北京城奠定 了最初的基础
皇城
中心——琼华岛和中海北海 东岸迤南——周围环绕着大内 东岸迤北——灵囿 西岸——三组宫殿和皇城
为了采光和抵抗严寒北风的侵袭。
3.课文相关评论
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曾这样评价侯仁之: “侯博士是中国学术成果最丰厚、最富 有激情的地理学家之一……”
七、研习与思考
1. 梳理北京城历史沿革以及与之对应
答:着重梳理北京城市建设的几个关键 时期金、元和明。
2
答:本文条分缕析,详略允当,既有 宏观的鸟瞰,又有微观的剖析;既能抓 住北京城的特点,又注意辨析城与自然、 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
四、作者作品
五、创作背景
1.北京已成了侯仁之真正的故 乡。对于北京的感情,侯仁之自 称“知之愈深,爱颜 亮迁都北京算起,北京城作为中华 之都,到今天正好850年了。
六、课文讲解
1. 课文分析
作者紧扣北京的历 史沿革考察与之对应的 城市建设、城市景观。
西周初期,蓟和燕是相邻的两个国 家,燕国强盛,蓟国弱小,燕国吞并 了蓟国。
(2)为什么说蓟城是南北枢纽?
它虽然三面环山,但是有一些天然 峡谷。
(3)万宁宫保留下来的原因。
地处东北郊外,成为当时战场的后方, 也因此,忽必烈住在了万宁宫,又围绕 万宁宫建了大都城。
(4)街道都是以东西向的横街为主 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