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慢病现状报告2010-zh

合集下载

世界经济论坛:2010年全球风险报告(五)

世界经济论坛:2010年全球风险报告(五)

世界经济论坛:2010年全球风险报告(五)2010-5-17四、慢性病虽然前段时间H1N1病毒的广泛传播再次将全球传染性疾病所产生的影响置于显著地位,但另一种全球医疗卫生风险凸显了解决慢性病蔓延的迫切性。

正如《全球风险展望》和风险关联图所显示的一样,慢性病(或非传染性疾病(NCD),包括心脏病、中风、糖尿病、部分慢性肺部疾病和可预防型癌症)与财政危机、基础设施投资不足以及食品、饮水和能源安全等其他全球风险高度相关。

慢性疾病的治疗成本在全球范围内普遍上升,同时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呈现出上升势头,这主要是由人口结构和饮食变化引起的,由此导致某些人将慢性病称之为“静悄悄的”流行病。

虽然慢性病与发达国家肥胖症患者增多有关,但慢性病引发的死亡病例中有80%集中在中低收入国家。

除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外,收入偏低是其他国家慢性病引发死亡的主要原因,另外,不幸的是,在那些地区慢性病的死亡率到2030年可能会超过传染病的死亡率。

2005年由慢性病引发的3500万死亡病例中,有一半死者的年龄低于70岁,同时有一半为女性。

在未来10年,如果慢性病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预计非洲、中东和亚太地区的慢性病患者人数将分别增加27%、25%和21%,这三个地区慢性病患者将占全球慢性病人总量的75%。

慢性病是发达和发展中国家都无法解决的问题发展援助的减少已经导致许多国家在医疗方面的公共支出大幅下降。

当资金有限时,政府通常会以牺牲对慢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为代价,重点关注与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相一致的基础医疗服务。

除了撒哈拉以南的部分非洲国家外,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医疗卫生体系将在未来几十年经历一次历史性变革。

传染病、妊娠期和围产期条件恶劣以及营养不良引发的死亡人数将在未来10年减少3%。

然而,同期慢性病引发的死亡人数可能增加71%。

在受贫困和社会分裂困扰的国家,如果无法保证民众的基本健康和防范健康风险,那么经济发展就将受到制约,并且威胁到社会福利和稳定。

慢病总体情况汇报

慢病总体情况汇报

慢病总体情况汇报慢性病,又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指病程较长、进展缓慢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慢性呼吸道疾病等。

慢性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对个人健康和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

在我国,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给国家的医疗和社会保障系统带来了巨大压力。

首先,慢性病的总体情况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发病率持续上升。

随着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慢性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

二是年龄低龄化趋势明显。

过去认为是老年人疾病的慢性病,如今在年轻人群中也呈现出不容忽视的趋势,这给社会带来了更大的负担。

三是城乡差异较大。

受教育水平、生活环境、医疗资源等因素的影响,城市和农村地区慢性病的发病率和管理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其次,针对慢性病总体情况的变化,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来应对挑战。

一是加强健康教育和宣传。

通过开展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提高公众对慢性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引导人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二是建立健康档案和健康管理机制。

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监测和管理,提高慢性病的早发现和早干预率,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三是加强对慢性病的科学研究和医疗技术创新。

通过加大科研投入,不断提高慢性病的治疗水平和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最后,作为慢性病管理工作的从业者,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不断学习和更新慢性病管理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手段,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同时,我们也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慢性病防控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共同为建设健康中国而努力奋斗。

总而言之,慢性病的总体情况汇报显示,慢性病问题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我们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加强慢性病的防控工作。

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能够有效应对慢性病带来的挑战,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慢病管理的现状与发展

慢病管理的现状与发展

02 慢病管理现状
慢病患者人数与分布情况
慢病患者人数持续增长
随着人口老龄化、城市化进程加速以及不良生活方 式的普及,慢病患者人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地区分布差异
不同地区慢病发病率存在差异,城市高于农村,发 达地区高于欠发达地区。
常见慢病类型
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是常见的 慢病类型。
慢病管理的主要问题
利用移动医疗技术,实现慢病管 理的远程监控和实时反馈,提高 管理的便捷性和及时性。
谢谢聆听
标准化管理流程
制定慢病管理标准,规范管理流程,确保管理质量。
强化医护人员培训
加强医护人员在慢病管理方面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水 平和服务质量。
慢病管理的创新与发展
01
个性化管理方案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 化的慢病管理方案,提高管理效 果。
02
03
社区化管理
移动医疗
推动慢病管理向社区延伸,实现 慢病管理的全覆盖,提高社区居 民的健康水平。
详细描述
为了更有效地管理慢病患者,一些国家开始探索慢病管 理的新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医疗模式的转变, 慢病管理逐渐向信息化、个性化、社区化的方向发展。 目前,慢病管理已经成为全球卫生保健的重要领域之一 ,各国政府和医疗机构都在积极推动慢病管理的创新和 发展。未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慢病管理将更加注重个体化、精准化和预防性,为患者 提供更加全面、高效的管理和服务。
医疗资源整合与优化
分级诊疗制度
建立完善的分级诊疗制度,实现慢病患者基层首诊、分级诊疗、 双向转诊。
医疗资源共享
促进医疗资源共享,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效率。
远程医疗与信息化

慢病的流行趋势

慢病的流行趋势

慢病的流行趋势慢性病(Chronic Diseases)指的是长期发展的疾病,其发展过程通常比较缓慢,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治愈或控制。

慢病包括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症、冠心病、脑卒中等多种常见疾病。

随着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慢病在全球范围内的流行呈现出一些明显的趋势。

首先,慢病的发病率正在持续上升。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全球的慢性疾病患者数量逐年增长,预计到2030年将有75%的死亡人数与慢性病有关。

这主要与人口老龄化、不良的生活方式以及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慢病的患病率将进一步提高。

其次,慢病的年轻化趋势日益明显。

过去慢病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中,但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开始罹患慢病。

这主要与高压、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缺乏运动、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压力过大等因素有关。

同时,年轻人由于缺乏对慢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容易导致慢病的发展以及并发症的出现。

第三,慢病的防控工作面临巨大挑战。

由于慢病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其防控工作十分困难。

首先,预防慢病需要长期、持续的管理和干预措施,包括改善生活方式、定期监测健康指标等,这对个体的自律性和治疗依从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慢病的防控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包括医疗机构、政府部门、社区组织等。

但当前社会对慢病的认知度和防控意识仍然相对较低,预防和管理工作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面对以上趋势,我们应当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慢病的防控工作。

首先,加强教育宣传,提高公众对慢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宣传健康知识、提供健康咨询等方式,增强公众对慢病的了解,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健康习惯。

其次,建立健全的慢病防控体系。

这包括完善医疗卫生体制,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防控能力,推动医疗机构加强慢病管理,并建立慢病健康档案,实施个体化的健康干预措施。

同时,加强社区组织和居民自治,积极引导居民参与慢病防控活动,推动全社会关注慢病问题。

中国慢性病报告范文

中国慢性病报告范文

中国慢性病报告范文引言:慢性病是当前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课题,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健康水平具有重要影响。

本报告旨在对中国慢性病现状进行全面分析,以便更好地制定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策略和措施。

一、慢性病的定义、种类和流行病学特征(400字)慢性病是指持续存在并缓慢进展的疾病,通常持续六个月或更久。

常见的慢性病包括心血管疾病、肥胖症、糖尿病、慢性呼吸道疾病和癌症等。

据统计,中国慢性病患者人数逐年增加,已成为威胁国民健康的重要因素。

根据流行病学研究,慢性病通常与不良生活方式(如高盐、高脂饮食,缺乏锻炼),基因遗传和环境等因素有关。

二、中国慢性病的现状(400字)中国是世界上慢性病患者最多的国家之一、根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的数据,截至2024年底,全国慢性病患者数量达到3.3亿,其中糖尿病患者约为1.16亿,高血压患者逾3.2亿。

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和冠心病是中国最常见的慢性病疾病。

三、影响中国慢性病的因素(400字)中国慢性病发病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高盐饮食、高脂肪饮食、缺乏锻炼和吸烟等行为不良习惯是慢性病流行的主要原因;不合理的医疗机构布局,严重制约了慢性病的防治;健康教育普及率低,很多人对慢性病的认识和防治知识较为贫乏。

四、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措施(400字)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发生、减少患者数量,针对慢性病的风险因素,国家和地方政府应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提倡健康的饮食习惯,控制摄入过量的盐、脂肪和糖分;大力推广体育锻炼,提高体质水平;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管理和建设,提高慢性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

五、结论(200字)慢性病已成为中国健康领域的重要问题,不仅给患者造成了巨大痛苦,且给整个医疗保健体系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要解决慢性病问题,需要政府、医疗机构和公众共同努力。

政府需要加大对慢性病的宣传和预防工作力度,医疗机构应加强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公众需要通过健康教育提高自身健康素养。

慢性疾病的调研报告范文

慢性疾病的调研报告范文

慢性疾病的调研报告范文慢性疾病的调研报告慢性疾病是指病程长、进展缓慢的一类疾病。

与急性疾病相比,慢性疾病发病率较高、病程较长、治疗较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

近年来,慢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重要问题。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慢性疾病的现状和影响因素,以期为相关部门制定合理的防控策略提供参考。

一、慢性疾病的流行状况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截至2021年,全球慢性疾病的患病率已经超过60%,约有1.3亿人死于慢性疾病。

在我国,慢性疾病已经成为人口健康领域的主要挑战。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显示,重点监测的10种慢性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癌症等)占全部疾病负担的45.5%,其中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病率最高,分别达到27.9%和11.6%。

此外,城乡差距显著,城市居民慢性病患病率明显高于农村居民。

二、慢性疾病的影响因素1. 生活方式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慢性疾病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

不良的饮食习惯、缺乏运动、吸烟、过度饮酒等行为都会增加患慢性疾病的风险。

因此,改善生活方式对预防和控制慢性疾病非常重要。

2. 遗传和家族史慢性疾病在一定程度上与遗传因素有关。

一些慢性疾病,如心脏病和癌症,可能在家族中具有聚集性。

因此,了解家族史对有效预防和早期诊断至关重要。

3. 环境污染环境污染对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也起着重要影响。

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都可能导致某些慢性疾病的发生,如呼吸系统疾病、癌症等。

三、慢性疾病的防控策略1. 健康教育加强慢性疾病的健康教育宣传,提高公众对慢性疾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通过开展广泛的健康知识普及活动,帮助人们认识到健康饮食、合理运动、戒烟限酒等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

2. 建立健康档案建立全面、真实、准确的个人健康档案,记录个人患病史、家族病史等相关信息。

通过健康档案的建立,可以及时了解群众的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慢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2024年慢病管理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慢病管理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慢病管理市场发展现状引言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日益明显,慢性疾病的患者数量不断增加,对慢病管理的需求也日益迫切。

慢病管理市场作为医疗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专注于提供针对慢性疾病患者的综合性治疗方案和服务。

本文将重点探讨慢病管理市场的发展现状,包括市场规模、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市场规模目前,全球慢病管理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预计将持续增长。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2019年全球慢病管理市场规模达到了xxx亿美元,并预计到2025年将增长至xxx亿美元。

这表明慢病管理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发展趋势技术驱动的创新随着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技术驱动的创新对慢病管理市场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例如,智能健康监测设备的出现使得患者可以方便地监测血压、血糖等指标,提高了治疗效果。

同时,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使得医疗机构能够更好地分析和利用患者的健康数据,实现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

医保制度的改革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医保制度改革也对慢病管理市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方面,医保制度的改革为慢病管理市场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支持,进一步推动了市场规模的扩大。

另一方面,医保制度改革也对慢病管理服务的质量和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市场中的竞争更加激烈。

患者参与程度的增加近年来,患者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对治疗过程中的决策参与程度也在增加。

患者希望能够主动获取自己的健康数据,更深入地了解自身病情,并在治疗过程中积极参与医生的决策。

这种患者参与程度的增加将进一步推动慢病管理市场的发展。

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挑战慢病管理市场面临着一些挑战,其中之一是技术应用的不平衡。

虽然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慢病管理市场带来了机遇,但在某些地区和人群中,技术的应用仍然不平衡,导致患者无法享受到最优质的治疗服务。

另一个挑战是治疗方案的个性化。

慢病管理市场需要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但目前仍面临着技术和资源的限制,导致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实施不够充分。

世界银行报告:未来20年,慢性病将成倍增长

世界银行报告:未来20年,慢性病将成倍增长

世界银行报告:未来20年,慢性病将成倍增长
李芳
【期刊名称】《中国食品》
【年(卷),期】2011(000)017
【摘要】7月29日在杭州举行的钱江心血管年会上,中国心血管专家胡大一公布了一份世界银行题为《创建健康和谐生活:遏制中国慢性病流行》调查报告,“未来的20年,中国40岁以上人群患五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人数将成倍增长,中国每年死亡人数中80%是慢性病所致,慢性病在中国已经提前井喷”,呼吁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慢性病及早防控。

该报告是世行与卫生部、世界卫生组织根据世界银行2008年至2010年开展的评估结果合作撰写的。

【总页数】1页(P74-74)
【作者】李芳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1.2
【相关文献】
1.世界银行充分肯定我国会计审计准则改革成就——解读世界银行《中国会计审计评估报告》(一) [J], 刘玉廷
2.世界银行充分肯定我国会计审计准则改革成就——解读世界银行《中国会计审计评估报告》(二) [J], 刘玉廷
3.我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里程碑——卫生部疾病控制司李淑芬处长谈世界银
行 [J],
4.世界银行:亚太地区有望在未来20年普及新能源 [J],
5.未来20年5大慢性病将消耗全球47万亿美元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慢性病调查报告

慢性病调查报告

慢性病调查报告慢性病调查报告慢性病是指持续时间较长的疾病,常见的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

这些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都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更好地了解慢性病的发病情况和影响因素,我们进行了一项慢性病调查。

调查对象为全国范围内的居民,共有10000人参与了调查。

调查采用了问卷形式,包括了个人基本信息、生活习惯、饮食结构、体育锻炼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问卷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首先,调查显示慢性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在参与调查的居民中,有近30%的人患有至少一种慢性病,其中高血压和糖尿病是最常见的两种疾病。

这一结果与全球慢性病的发展趋势一致,说明慢性病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健康隐患。

其次,调查发现生活习惯与慢性病的发病密切相关。

研究显示,长期吸烟、饮酒过量、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是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在调查中,有近40%的患者承认在患病前有不良生活习惯。

这一结果提醒我们,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对于预防慢性病的发生至关重要。

另外,调查还发现饮食结构与慢性病的发病有一定的关联。

调查中,有超过50%的患者饮食结构不合理,摄入过多的高糖、高盐、高脂肪食物。

这种不合理的饮食习惯会导致体重增加、血压升高、血糖异常等问题,从而增加慢性病的风险。

因此,我们应该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减少高糖、高盐、高脂肪食物的摄入,以预防慢性病的发生。

此外,调查还关注了体育锻炼对慢性病的影响。

结果显示,参与适度体育锻炼的人群患慢性病的比例较低。

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调节血压、血糖等生理指标,提高免疫力,从而降低慢性病的风险。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保持适度的运动量,以增强自身的抵抗力。

综上所述,慢性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生活习惯、饮食结构和体育锻炼等因素与慢性病的发病密切相关。

为了预防慢性病的发生,我们应该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合理调整饮食结构,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慢性病防治的现状与挑战

慢性病防治的现状与挑战

慢性病防治的现状与挑战近年来,慢性病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健康问题之一。

据WHO报告,全球每年因慢性病而死亡的人数已经超过3800万。

而在我国,慢性病患者的数量更是高达2.4亿,占了国民总人口的近20%。

这种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了我国医疗卫生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慢性病指的是持续时间较长、进展较慢,并且通常不易治愈的疾病。

常见的慢性病种类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

这些疾病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当前,慢性病的防治已经成为了我国医疗卫生系统的重中之重。

然而,事实上,慢性病防治仍然面临种种挑战。

首先,大部分慢性病都具有多发性和复杂性。

按照不同的病种,患者的症状和治疗方式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导致了医生需要对不同的病种需要有不同的治疗方案,这对医生的专业素质和临床经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我国的慢性病防治体系还不够完善。

在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下,我国医疗机构的数量持续增加,但是一些偏远地区的医疗资源却相对不足。

同时,医疗机构等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数据交互依然存在许多问题。

这也使得慢性病的防治在我国大部分地区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

再者,许多人对慢性病危害的认识程度仍然不足。

一些患者在发现慢性病的早期症状时并没有及时去医院进行治疗,而只是采取自行治疗或者根本不去医院获取治疗。

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疾病的加重,给治疗带来更大的困难和压力。

要解决以上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完善慢性病的防治体系和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

首先,我们需要建立完善的慢性病防治体系。

这个体系应该包括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互,以及对医生和患者的专业技能培训,以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

此外,我们还应该加强和拓展社区医疗服务的覆盖范围,让更多患者可以在家门口,便捷地获取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其次,我们需要加强公众健康教育,提高慢性病预防和早期诊断的认识度。

一个有效的方法是通过家庭医生或移动医疗平台等渠道,向所有人群普及健康知识和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慢性病调研分析报告

慢性病调研分析报告

慢性病调研分析报告慢性病调研分析报告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病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愈发严重的趋势。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慢性病的现状以及其对人们健康和社会经济造成的影响。

调研结果显示,慢性病在全球范围内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据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有超过2亿人死于慢性病,这占到了全球死亡人数的63%。

同时,慢性病给社会经济造成的负担也不容忽视。

根据统计数据,慢性病在全球范围内每年消耗超过4万亿美元,占全球总卫生开支的75%。

通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慢性病情况进行比较,发现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与不同地区的卫生状况、生活方式以及医疗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

发达国家普遍存在慢性病患者数量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情况。

而发展中国家则存在慢性病预防和治疗手段相对欠缺、发病率快速增长的情况。

此外,调研结果还发现,慢性病与年龄、性别、生活方式以及遗传因素密切相关。

年龄是慢性病发病的重要因素,随着年龄增长,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性别也是影响慢性病发病率的因素之一,一些慢性病在男性中更为普遍,而一些慢性病在女性中更为常见。

此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高盐饮食、缺乏锻炼、吸烟酗酒等也容易导致慢性病的发生。

遗传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个体患慢性病的易感性。

根据以上调研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慢性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给人们的健康和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2. 慢性病的发病和死亡率与卫生状况、生活方式和医疗条件密切相关,对不同地区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

3. 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遗传因素都是影响慢性病发病率的重要因素。

4. 针对慢性病的预防和治疗需要采取综合的措施,包括改善卫生状况、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升医疗条件等。

综上所述,慢性病的调研结果表明,只有通过全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发生。

通过加强健康教育、改善生活环境、推动科学研究和加大医疗资源的投入,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慢性病挑战,实现全民健康目标。

慢性病的调查报告

慢性病的调查报告

慢性病的调查报告慢性病是指一类生活方式和环境相关的、长期积累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症等,是人类健康的一大挑战。

我国慢性病已经成为全民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

据统计,目前我国慢性病患病率已经超过80%,成为世界上慢性病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不仅如此,慢性病还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目前已经成为我国疾病负担的主要来源之一。

通过对我国慢性病进行的调查和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以下几点问题:一、慢性病的发病率持续上升数据统计显示,我国慢性病的发病率持续上升,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的患病率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

在各类慢性病中,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肥胖症等疾病的患病率增长最为明显。

这些慢性病的高发病率,不仅加重了医疗负担,而且直接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

二、慢性病的预防意识不足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但是,调查发现,许多人对于慢性病的预防意识不足。

他们往往忽视了生活方式的重要性,不注重饮食的多样性和平衡性,过于依赖药物治疗,忽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等等。

这些不良的健康习惯,直接导致了慢性病的发生和加重。

三、慢性病的治疗和管理缺乏科学化对于慢性病的治疗和管理,我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一些医院虽然开设了慢性病门诊,但是工作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患者缺乏专门的管理,自我观念不强,就医不及时等问题也存在。

因此,如何加强慢性病患者的管理和治疗,对于减轻慢性病的负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尤为重要。

四、慢性病的防治需要提高社会合作力慢性病是一个“全民健康”的问题,需要广泛的社会合作。

政府、医疗机构、社区志愿者组织、企业等各方面可以共同合作,共同推动慢性病的预防和治疗,提高各类人群的健康素养。

社区志愿者组织可以开展慢性病知识宣传、定期组织各类体育活动等等,政府可以提供各类慢性病防治的政策和资源支持,医疗机构可以开展慢性病的诊疗和管理等等,各个方面协力合作,才能真正实现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

2010年中国慢病监测老年健康状况调查

2010年中国慢病监测老年健康状况调查

主要结果
三.蔬菜水果、红肉摄入及身体活动
2010年我国不同特征老年居民蔬菜水果及红肉摄入和从不锻炼率(%)
红肉摄入过多率 15.4 18.3 16.1 12.9 12.3 12.3 18.8 12.1 20.8 12.8 15.4 10.3 21.2 从不锻炼率 86.0 84.8 84.8 86.4 87.0 91.4 84.9 87.0 73.2 92.1 83.1 89.0 87.1
中国人口老龄化特点
截止到201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1.78亿,占总人口 13.26%;65岁以上人口1.19亿,占总人口8.87。 老龄化特点: 1. 老年人口基数大,是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过亿的国家; 2. 老龄化发展迅速,人口年龄结构从1982年的成年型5% 转为1999年的老年型(10%)仅用了18年(法国115年, 瑞典85年,美国60年,英国45年,日本25年); 3. 地区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快于西部地区; 4. 城乡倒置显著,农村的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 5. 女性老年人口数量多于男性; 6. 未富先老,还未基本实现现代化就进入了老龄社会的。
男性 女性 城市 农村 东部 中部 西部
2010年我国不同特征老年居民吸烟及戒烟情况(%) 现在吸烟率 戒烟率 25.2 31.1 28.2 26.3 27.3 29.0 24.1 35.4 20.9 37.7 17.3 39.7 46.5 5.0 22.4 26.6 25.4 26.1 24.1 30.9 33.2 36.7 28.6 30.8 30.3 32.6
1. 2. 3.
2.
身高、腰围、 体重测量 血压测量 血糖、血脂及 糖化血红蛋白 检测
3.
2010年中国慢病监测
数据来源
《报告》纳入分析的数据

慢病管理现状

慢病管理现状

慢病管理现状
慢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已经成为全球健康领域的重要问题。

据统计,全球有超过4亿人罹患慢病,而这一数字还在持续增长。

慢病不仅会给患者带来健康问题,还会给家庭、社会和经济带来巨大的负担。

目前,慢病管理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大多数患者对慢病知识的了解不足,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

其次,医疗资源短缺,导致患者需要等待很长时间才能得到诊断和治疗。

此外,慢病管理的成本较高,这使得一些患者难以负担。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各国政府和医疗机构已经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

例如,加强公众宣传和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医疗机构的效率,缩短患者等待时间;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降低慢病管理的成本等等。

虽然慢病管理面临挑战,但是我们相信,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有效地控制慢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1 -。

2010 年中国慢病监测暨糖尿病专题调查报告解读

2010 年中国慢病监测暨糖尿病专题调查报告解读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4-04-09发表评论(1人参与)分享2010 年中国慢病监测暨糖尿病专题调查报告解读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徐瑜毕宇芳王卫庆赵文华宁光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挑战。

因此,获得具有全国代表性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率数据及其年龄、性别和地域分布,将有助于国家制定慢病防控策略,从而针对性地选择高危人群,以有效地利用卫生资源。

糖尿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比1990年,2010年世界范围内由糖尿病引起的死亡倍增,达到130万。

糖尿病在世界范围内呈流行趋势。

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在第六版IDF糖尿病地图中估测,2013年全球糖尿病患者达到3.82亿,其中80%的患者来自低中收入国家。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近几年增长迅速。

从1980年的低于1%,1994年的2.5%,2002年的2.7%增加至2007年的9.7%。

虽然各次调查采用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不尽相同,但中国糖尿病患病率正迅速增长这一事实毋庸置疑。

2010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将HbA1c作为诊断糖尿病的标准之一,写入学会2010年糖尿病诊疗指南。

由于以往的全国糖尿病调查均未进行HbA1c检测,因此无法根据2010年ADA诊断标准估测我国糖尿病患病情况,也无法根据ADA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良好的定义HbA1c<7.0%估测我国糖尿病控制情况。

因此,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合作开展了2010年中国慢病监测暨糖尿病专题调查。

调查结果已于2013年9月4日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

(见JAMA:中国糖尿病患者超一亿约占全球1/3)2010年中国慢病监测暨糖尿病专题调查样本选择的全国代表性本次调查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疾病监测系统的162个监测点基础上开展。

健康领域数据分析报告慢性病发病率

健康领域数据分析报告慢性病发病率

健康领域数据分析报告慢性病发病率健康领域数据分析报告:慢性病发病率慢性病一直以来都是全球亟需解决的健康问题之一。

为了深入了解慢性病的发病率及其相关因素,我们进行了一项数据分析报告。

本报告采用了揭示慢性病发病率的各种数据,以便为决策者和研究人员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决策依据。

1. 慢性病概述慢性病是指病程较长,症状渐进的疾病。

主要包括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

这些疾病往往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甚至直接导致死亡。

2. 数据来源为了进行准确的分析和报告,我们收集了来自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健康领域数据。

这些数据主要来自健康统计报告、医疗机构的病历记录、调查问卷等。

3. 慢性病发病率分析3.1 全球慢性病发病率根据我们的数据分析,全球慢性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其中,高收入国家的慢性病发病率相对较低,而低收入国家的发病率则较高。

这与高收入国家在医疗资源和公共卫生政策方面的优势有关。

3.2 不同地区的慢性病发病率差异通过对全球不同地区的数据进行对比,我们发现慢性病的发病率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

高度发达国家在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方面的发病率相对较低,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则相对较高。

这可能与地区的生活习惯、环境条件和营养状况等有关。

4. 影响慢性病发病率的因素4.1 生活方式因素生活方式因素是慢性病发病率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饮食不健康、缺乏体育锻炼、吸烟和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增加慢性病的风险。

4.2 生物学因素除了生活方式因素外,个体的遗传基因和生理特征也会对慢性病的发病率产生影响。

某些基因突变或家族遗传等因素可能增加患者患病的风险。

4.3 社会经济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也与慢性病的发病率密切相关。

例如,低收入群体在健康保健和医疗资源方面的受限,使得他们更容易患上慢性病。

同时,教育水平、职业和工作环境等因素也对慢性病的发病率产生影响。

5. 预防和控制措施为了应对慢性病的发病率上升趋势,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预防和控制措施。

2024年慢病管理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慢病管理市场分析现状

慢病管理市场分析现状简介慢性病是一类长期持续发展的疾病,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产生重大影响。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变迁,慢病管理市场正在迅速发展。

本文将对当前慢病管理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

市场规模根据市场研究数据,慢病管理市场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

据估计,全球慢病管理市场的规模在过去几年中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

预计到2025年,全球慢病管理市场价值将超过1000亿美元。

这一增长趋势主要归因于慢病患者人数的增加以及对慢病管理服务的需求增加。

关键参与者在慢病管理市场中,存在多个关键参与者,包括医疗机构、医生、保险公司和技术提供商等。

医疗机构是慢病管理的主要提供者,他们提供慢病的诊断和治疗服务。

医生是患者的主要照顾者,负责制定和执行患者的治疗计划。

保险公司则提供慢病管理服务的保险产品,帮助患者降低医疗费用负担。

技术提供商则提供支持慢病管理的技术工具和解决方案。

市场动力慢病管理市场的快速增长受到多个市场动力的驱动。

首先,人口老龄化是一个重要的动力因素。

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改变,慢病患者人数快速增加,进而推动了慢病管理市场的需求。

其次,生活方式变化也促进了慢病管理市场的发展。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不良饮食习惯和缺乏体育锻炼,导致了慢性疾病的增加,进一步增加了慢病管理的需求。

此外,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也推动了慢病管理市场的增长,例如远程监护技术和健康数据分析技术为慢病管理提供了更多的解决方案。

市场挑战尽管慢病管理市场前景广阔,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慢病管理的效果和成本问题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尽管慢病管理可以有效控制疾病的进展,但其长期效果和经济效益仍然需要深入研究和验证。

其次,慢病管理的可持续性也是一个问题。

慢病管理需要持续的投入和关注,包括医疗资源、技术支持和患者合作。

这需要建立一个可持续的机制来支持慢病管理的发展。

此外,隐私和安全问题也是慢病管理市场的挑战之一。

慢病管理涉及大量的健康数据和个人信息,如何确保数据的安全和隐私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2010年全国疾病监测地区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主要结果

2010年全国疾病监测地区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主要结果

2010年全国疾病监测地区(DSPs)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主要结果2010年,在卫生部的领导和支持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全国疾病监测地区(DSPs),对18岁及以上居民进行了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的抽样调查,旨在掌握18岁及以上居民主要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的流行状况和变化趋势。

2010年全国疾病监测地区慢性病及危险因素调查由问卷调查、身体测量及实验室检测三个部分组成,调查地区覆盖到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62个全国疾病监测县(区),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合作实施。

现场调查工作得到了全国各省、各监测县(区)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全力支持,于9月中旬启动,12月底全面完成。

目前,我们对调查资料进行了初步分析,现将主要结果报告如下: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本次调查样本共计98658人,其中男性45143人,占45.8%,女性53515人,占54.2%;城市38928人,占39.5%,农村59730人,占60.5%。

二、主要危险因素流行情况(一)吸烟2010年,18岁及以上居民现在吸烟率为28.3%,其中男性53.3%,女性2.5%,城市(27.9%)与农村(28.4%)接近。

现在每日吸烟率24.9%,其中男性47.0%,女性2.0%,城市24.5%,农村25.1%。

男性吸烟者的戒烟率14.8%,城市(16.0%)高于农村(14.2%)。

男性吸烟者成功戒烟率10.7%,城市(12.4%)高于农村(9.9%)。

与2007年监测结果比较,2010年,18-69岁男性居民现在吸烟率和现在每日吸烟率略有下降;男性吸烟者戒烟率和成功戒烟率略有上升。

(二)饮酒2010年,18岁及以上居民饮酒率为36.4%,其中男性(57.7%)为女性(14.5%)的4.0倍,城市(39.8%)高于农村(34.9%);18岁及以上饮酒者日均酒精摄入量为20.3克,其中男性(24.0克)是女性(4.7克)的5倍。

老人慢病现状分析报告

老人慢病现状分析报告

老人慢病现状分析报告背景介绍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备受关注。

老人慢病作为一种常见的老年人疾病,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医疗资源的压力带来了巨大挑战。

因此,本报告分析了老人慢病的现状,旨在加强对老年人健康的管理和疾病防控的意识。

老人慢病的定义及常见病种老人慢病,也称为老年慢性病,是指老年人患有的长期、进行性、不易痊愈的疾病。

常见的老人慢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骨质疏松症等。

老人慢病的现状1. 高发率老年人因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力减弱等原因,容易患上慢性疾病。

据统计,全球60岁及以上人口中,70%以上的人患有至少一种慢性疾病。

2. 生活质量下降老人慢病不仅对老年人身体造成损害,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患有慢性疾病的老人由于病痛困扰,常常无法参与社交活动、缺乏精力、易产生情绪问题,甚至需要长期接受药物治疗,给其生活带来巨大压力。

3. 医疗资源压力增大老年人慢病是对医疗资源的重大考验。

慢性疾病往往需要长期治疗和护理,导致医疗资源集中在少数病患身上。

这加大了医疗机构的负担,导致医疗服务不足、等候时间长甚至造成医疗资源浪费的问题。

处理老人慢病的挑战1. 多因素干预策略老人慢病的治疗需要综合干预,包括药物治疗、营养调理、生活方式管理等。

但老年人身体状况复杂,对药物和治疗方案的耐受性不同,需要医生进行个体化管理。

2. 健康教育与宣传加强老年人慢病的健康教育和宣传,提高老年人对慢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康复训练、疾病管理,提升其自我管理能力,预防和控制慢性疾病发展。

3. 发展远程医疗利用现代技术,发展远程医疗,为老年人提供线上医疗服务,减轻其看病难的问题,降低对医疗资源的需求压力。

4. 社会支持和关怀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和关怀,建立老年人的健康网络,包括志愿者服务、社区扶持、定期体检等,增加老年人的生活幸福感和社会参与度。

结语老人慢病是老年人健康管理的重要课题,在目前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下尤为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善卫生保健、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是降低非传染性疾病影响的另一项有效措施。然而,在许多情况 下缺乏对非传染性疾病患者的适当医护,基本技术和药物服务也受到限制,特别是在低收入和中等收 入国家和人群中。尤其应指出的是,如果发现和治疗过晚,患者进入疾病晚期,就可能需要进行昂贵 的治疗。相比之下,许多针对非传染性疾病的卫生保健干预措施具有成本效益。为了向非传染性疾病 患者提供高效、切实可行和可负担的一揽子干预措施和服务,需要进一步加强卫生系统。
全球非传染性疾病现状报告
2010 年
摘要
血管疾病
吸烟 慢性呼

过量饮酒
缺乏运动 吸道疾病
病 尿
不健康的饮食
癌症 糖
全球非传染性疾病现状报告
2010 年
摘要
WHO/NMH/CHP/11.1
© 世界卫生组织,2011 年 版权所有。世界卫生组织出版物可从世卫组织的网站 (www.who.int) 上获取,或通过以下方式购买:WHO Press,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 Avenue Appia, 1211 Geneva 27, Switzerland(电话:+41 22 791 3264;传真: +41 22 791 4857;电子邮件:bookorders@who.int)。要获得复制或翻译世卫组织出版物的许可 — 无论是为了出 售或非商业性分发,应通过世卫组织的网站 (http://www. who.int/about/licensing/copyright_form/en/index.html) 向世卫组织出版处提出申请。
本出版物采用的名称和陈述的材料并不代表世界卫生组织对任何国家、领地、城市或地区或其当局的合法地位,或关 于边界或分界线的规定有任何意见。地图上的虚线表示可能尚未完全达成一致的大致边界线。
凡提及某些公司或某些制造商的产品时,并不意味着它们已为世界卫生组织所认可或推荐,或比其它未提及的同类公 司或产品更好。除差错和疏忽外,凡专利产品名称均冠以大写字母,以示区别。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 陈冯富珍医生
iii


非传染性疾病是全球主要死因,每年致死人数比所有其它病因致死人数的总和还多。现有数据表明, 与流行的观点恰恰相反,近 80% 的非传染性疾病死亡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非传染性疾病 增长迅速,且分布不均,尽管如此,仍可采取广为人知、具有成本效益且可行的干预措施,避免非传 染性疾病死亡每年对人们和社会造成的大部分影响。
报告发出了总体乐观的信号。现有证据清楚表明,非传染性疾病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预防的。这些疾 病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疗和控制。我们能够力挽狂澜,但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情况依然严峻。这些疾病的流行早已大大超出低收入国家的应对能力。若不采取紧急行动,这些疾病 不断加剧的经济负担将会失控,即使全世界最富裕国家届时也会无力掌控。
为了帮助确定重点并鼓励立即开展行动,报告提出了一系列高成本效益的“最佳干预措施”,即在任 何资源状况下高效、可行、可负担的干预措施。初级卫生保健被明确定为充分实施这些干预措施的最 佳框架。
该报告的各项调查结果加强了一些重点的紧迫性。国际社会广泛认为这些重点是增强 21 世纪健康状 况的必不可少的重点工作:强有力的卫生保健系统,包括可靠监测和监督所需的信息系统,以及非卫 生部门、行业、民间社会及其他合作伙伴的全力参与,尤其是在疾病的成因超出公共卫生当局的直接 控制情况下应全力参与。
1 报告的首要重点是《预防和控制非传染性疾病全球战略》所列的导致大多数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的四组重大疾病:心血管疾病、 癌症、糖尿病和慢性肺病,这四组疾病主要由四项共同的行为风险因素所致。更广义的非传染性疾病还包括胃肠道疾病、肾病 及神经系统疾病和精神疾患等健康问题。这些疾病在全球疾病负担中占据相当大比例。虽然该报告的内容和重点并未特别强调 这些疾病,但报告所述的应对非传染性疾病的许多措施和机会也直接适用于这些疾患。
世界卫生组织已采取一切合理的预防措施来核实本出版物中包含的信息。但是,已出版材料的分发无任何明确或含蓄 的保证。解释和使用材料的责任取决于读者。世界卫生组织对于因使用这些材料造成的损失不承担责任。
非传染性疾病和精神卫生部门助理总干事 பைடு நூலகம்la Alwan 博士是本报告的编辑兼主撰写人。
撰写与协作团队核心成员是:Ala Alwan、Tim Armstrong、Douglas Bettcher、Francesco Branca、Daniel Chisholm、 Majid Ezzati、Richard Garfield、David MacLean、Colin Mathers、Shanthi Mendis、Vladimir Poznyak、Leanne Riley、 Kwok Cho Tang 以及 Christopher Wild。
随着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规模不断加剧,越来越多的会员国认识到急需加大国际和国家应对措施的力 度并加强这些措施的针对性。过去三十年来,人们对非传染性疾病的病因、预防和治疗已经有了深入 了解,许多高收入国家在降低病死率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行动的证据基础正稳步增强,对非传染性 疾病流行的全球关注也在不断增强。
从积极面来看,特别是由于富裕社会最初承担了这些疾病的最大负担,而这些国家拥有强大的研究和 开发能力,我们过去三十年来对这些疾病有了深入了解。如今,可以采用多项高效的干预措施,而且 已有足够的证据显示它们在多种资源状况下清晰可测的作用。
报告的一项主要成就是,阐述了处理这些疾病的多种备选办法,包括主要用于预防的全人群干预措施, 以及用于早期发现和治疗以降低病情发展为严重、昂贵的疾病和并发症可能性的个人干预措施。报告还 针对生活方式相关行为以及代谢异常/生理风险因素,包括高血压、血清胆固醇升高和糖代谢受损等, 提出了处理办法。
2008 年全球共有 5700 万人死亡,其中 3600 万人或 63% 死于非传染性疾病,主要是心血管疾病、 癌症、糖尿病和慢性呼吸道疾病1。这些疾病的综合负担在低收入国家、人群和社区中增长最快, 对当地居民、社会和经济造成本可避免的巨大代价。全球约四分之一的非传染性疾病相关死亡发生在 60 岁以前。 非传染性疾病在很大程度上由四种行为风险因素造成,涉及经济转型、快速城市化和 21 世纪生活方 式的各个方面,即烟草使用、不健康饮食、运动不足和有害使用酒精问题。由于深刻的社会经济决定 因素,这些风险因素越来越对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以及各国贫困人群造成最大影响。在这些人群中 可能会形成恶性循环:贫困使人们暴露于非传染性疾病行为风险因素之中,反过来,所导致的非传染 性疾病又会成为导致家庭走向贫困下坡路的重要驱动因素。因此,如果我们不能在受影响最大的国家 和社区积极应对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其日益增长的影响将继续下去,全球减贫目标将受阻。
世卫组织各区域主任和各助理总干事提供了建议和支持。
在报告的整个制作过程中提供技术协助的其他人士有:Virginia Arnold、Alexandra Cameron、Barbara Campanini、 Xuanhao Chan、Li Dan、Alexandra Fleischmann、Edward Frongillo、Louis Gliksman、Iyer Krishnan、Branka Legetic、Belinda Loring, Allel Louazani、Reynaldo Martorell、Timothy O’ Leary、Armando Peruga、Camille Pillon、Gojka Roglic、Margaret Rylett、Kerstin Schotte、Cecilia Sepulveda、Raj Shalvindra、Mubashar Sheikh、Jonathan Siekmann、David Stuckler、Andreas Ullrich、Godfery Xuereb、Ayda Yurekli 以及 Evgeny Zheleznyakov。Tim France 为报告审稿员。
Graphi 4 公司负责设计和排版。
本出版物的印刷得到了加拿大政府慷慨资助。
瑞士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文件编印服务处印刷
前言
前言
这份报告阐述了为抵御非传染性疾病不断增长的威胁,开展更强有力的应对行动所需的统计资料、证据 和经验。这些建议和意见具有普遍适用性,但该报告特别关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情况,目前, 这些国家承担了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和慢性呼吸道疾病等近 80% 的负担。报告还强调了全世 界肥胖流行现象导致的健康后果。
以下人员也提供了协助:Tsouros Agis、George Alleyne、Francisco Armada、Nick Banatvala、Robert Beaglehole、 John Beard、Monika Bloessner、Elaine Borghi、Ties Boerma、Freddie Bray、Eric Brunner、Vera da Costa e Silva、 Melanie Cowan、Manuel Dayrit、Goodarz Danaei、Michael Engelgau、Ibtihal Fadhil、Farshad Farzadfar、Mariel Finucane、David Forman、Silvia Franceschi、Gauden Galea、Luis Galvao、Hassan Ghanam、Jim Gogek、Vilius Grabauskas、Regina Guthold、Tieru Han、Corinna Hawkes、Hendrik Hogerzeil、James Hospedales、Samer Jabour、Gauri Khanna、Jacob Kumaresan、Richard Laing、Jerzy Leowski、John Lin、Alan Lopez、Haifa Madi、Gabriel Masset、Robert Moodie、Jai Narain、Chizuru Nishida、Sania Nishtar、Mercedes de Onis、Sameer Pujari、Pekka Puska、Jürgen Rehm、Dag Rekve、Sylvia Robles、Manuel Jean Baptise Roungou、Badara Samb、Boureima Sambo、Rengaswamy Sankaranarayanan、Shekhar Saxena、Joachim Schüz、Eduardo Seleiro、 Hai-Rim Shin、Gitanjali Singh、Gretchen Stevens、Edouard Tursan d’Espaignet、Annemiek Van Bolhuis 以及 Cherian Varghes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