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的案例分析共19页

合集下载

故宫案例分析

故宫案例分析

故宫案例分析目录一、内容概括 (2)1.1 背景介绍 (2)1.2 研究意义 (2)二、故宫文化遗产的价值与意义 (3)2.1 历史价值 (5)2.2 艺术价值 (6)2.3 科学价值 (7)2.4 社会文化价值 (8)三、故宫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现状 (9)3.1 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10)3.2 旅游产品开发现状 (11)3.3 旅游服务开发现状 (12)四、故宫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挑战 (14)4.1 保护面临的挑战 (15)4.2 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6)五、故宫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成功经验 (17)5.1 保护策略与措施 (18)5.2 利用模式与机制 (19)5.3 成功案例分析 (21)六、故宫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优化策略 (22)6.1 加强法律保护 (23)6.2 提升保护科技水平 (24)6.3 拓展利用途径与方式 (26)七、结论与展望 (27)7.1 结论总结 (27)7.2 发展展望 (28)一、内容概括故宫博物院,位于中国北京市,是中国最著名的古代建筑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型博物馆。

自1925年正式对外开放以来,故宫博物院已经成为了展示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和历史的瑰宝之地。

本文将对故宫博物院的案例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其他类似博物馆提供借鉴和启示。

1.1 背景介绍自明朝永乐年间开始建设,故宫历经多次扩建和修缮,最终在清朝时期达到了其建筑规模和艺术风格的巅峰。

它不仅是国家历史的象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杰出代表。

历经数百年的沧桑变迁,故宫已经成为国内外游客必访的旅游胜地,吸引了数以百万计的游客前来参观。

它不仅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而且展现了古代中国的建筑智慧与艺术魅力。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故宫在文化传承、旅游开发等方面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1.2 研究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故宫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和象征,其保护与传承工作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中国古建筑赏析 ppt课件

中国古建筑赏析  ppt课件

57
吻兽
福禄寿
ppt课件
58
山西 悬空寺
ppt课件
59
ppt课件
60
由一座方楼(步云楼) 和四座圆楼(和昌楼、文昌 楼、振昌楼、瑞云楼)组成 的田螺坑土楼群。从山上往 下看呈“器”字形,近似奥 林匹克的五环。又酷是山间 绽开的梅花,外国人说犹如 “天上掉下来的飞碟”,我 们将更像是“地上长出的蘑 菇”。楼与楼之间是鹅卵石 阶曲折相连,每座楼皆为三 层的石基土墙木结构,通廊 式,底层是厨房,中层是粮 仓,顶层是卧室,之间为共 用的庭院,皆有一口清澈的 水井。
69
清华大学建筑系的创办者梁思成所说,中国 古建筑是最大宗的文化遗产,这是我们的根, 是我们的脉,是我们的魂
ppt课件
31
建筑的发展和当时的社会制度、法律体系、 财产分配模式、宗教信仰、社会文化、风俗 习惯、人口结构等都有关系
在中国古代,屋顶除了实用功能之外,还肩 负了很多等级礼制的使命。等级从高到低依 次为: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单檐庑殿 顶>单檐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
ppt课件
32
ppt课件
33
ppt课件
34
屋顶的结构及等级
第一位:重檐庑殿顶 重要的佛殿、皇宫的主殿,象征尊贵。 第二位:重檐歇山顶 常见于宫殿、园林、坛庙式建筑。 第三位:单檐庑殿顶 重要的建筑。 第四位:单檐歇山顶 重要的建筑。 第五位:悬山顶 民居、神橱、神库。 第六位:硬山顶 民居。 第七位:卷棚顶 民间建筑。 无等级:攒尖顶 亭台楼阁。
ppt课件
63
ppt课件
64
依山的吊角楼, 在平地上用木柱 撑起分上下两层, 节约土地,造价 较廉;上层通风、 干燥、防潮,是 居室;下层是猪 牛栏圈或用来堆 放杂物

建筑遗产保护案例

建筑遗产保护案例

因此,我们认为,不能简单局限于古建筑群的
本体保护,而应对它背景环境的整体进行保护 修复。其背景环境价值的认知直接关系到保护策略的
选择,对文物本体的存在与保护有着深刻和长远的影响。
三、杜甫草堂的保护
总保护原则
原真性原则——真实、完整的保存遗址本体现存
的典型特征,保护文物的历史风貌,尊重杜甫草 堂在演化过程中的全部历史信息,并加以保存。
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它是全国 范围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诗圣故居。因 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具有独特艺 术风格的中国古代建筑优秀遗产。
杜甫草堂建筑历史沿革
二、杜甫草堂的保护价值
杜甫草堂古建筑与历代题记、自然园林互相映发的文化 心理也构成了其无形的文化价值的重要内容。其次古建筑群 与背景环境紧密结合,融历史文化与自然山水为一体,具有 极高的景观价值。正是杜甫草堂所生存生长的相关环境赋予 了杜甫草堂更为丰富的价值内涵。
杜甫草堂建筑遗产保护案例分析?杜甫草堂的简介杜甫草堂的保护价值杜甫草堂的保护策略??一杜甫草堂简介杜甫草堂座落于成都市西郊浣花溪畔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杜源自草堂——建筑遗产保护案例分析
杜甫草堂的简介 杜甫草堂的保护价值 杜甫草堂的保护策略
一、杜甫草堂简介
杜甫草堂座落于成都市西郊浣花溪畔,是中国
甫草堂作为我国诗歌文化以及唐代文化的象征 和代表的的社会作用,提升所处区域的环境价 值。
古建筑群保护
通过对古建筑的现状评估,对草堂故居、草堂
寺、浣花祠等古建筑进行维修,其余建筑保持 现状维护。
景观环境的保护
水系统:解决草堂内水塘、溪流的淤积阻塞问 题,使草堂内的死水变为活水,实现循环流动, 达到清洁水体、美化环境的效果。延续传统水 文环境。 绿化系统:主要是进 行改造和规范化管理。 绿化的配置上,保持草 堂固有的川西土生花木 的特点。另外,对草堂 内的名木古树给予科学 化、规范化管理和养护。

古寺庙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古寺庙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古寺庙火灾事故案例分析引言古寺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的历史遗产。

古寺庙一般建筑风格独特,保存着许多珍贵的文物和文献,因此对于古寺庙的保护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由于古寺庙大多位于山区或偏远地区,加之受到历史、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火灾事故时有发生。

本文将以某古寺庙火灾事故为案例,分析事故原因、应急处置过程和后续处理情况,旨在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古寺庙火灾事故应对提供参考。

一、事故概述某寺庙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建于唐代,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为典型的中国古建筑,整体建筑风格独特,保存有大量古代绘画、雕刻、佛像和文献。

由于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平时游客较少,维护较为困难。

某年秋季,一场大火在当地发生,烧毁了寺庙的藏经楼,数十间佛殿和僧舍。

二、事故原因分析1.自然环境因素当地气候潮湿,气温变化大,极易引发火灾。

事发时,正值旱季,加之受风力的影响,火势蔓延迅速,导致灾情严重。

2.管理不善寺庙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专业的文物保护人员和设备,对于寺庙的消防设施和安全宣传不够重视,长期忽视火灾危险。

3.人为疏忽灾后调查发现,事故起火点是在藏经楼附近一处僧舍,起火原因是一名僧人乱扔烟蒂导致,再加上当时缺乏足够的人员和设备进行初期灭火,导致火势迅速蔓延。

三、应急处置过程1.报警事故发生后,寺庙内的一名工作人员发现火情后立即报警,但因地处山区,交通不便,救援车辆到达时间较晚。

2.紧急疏散寺庙内僧众和徒众得知火灾后,立即进行紧急疏散,将寺庙内的贵重文物和佛像带出,并尽力控制火势蔓延。

3.救援当地政府和消防部门得知火情后,立即调动附近的消防队伍前来救援,并组织人员疏散周边居民。

4.现场处置由于当地缺乏专业的消防人员和设备,初期进行灭火失效。

随后,消防队员从附近城市调遣了更多的人员和设备前往灾场,最终扑灭了火势。

四、后续处理情况1.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事故造成数名僧众和游客受伤,幸无人员伤亡,但寺庙的藏经楼、数十间佛殿和僧舍被烧毁,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

中国古代建筑实例分析

中国古代建筑实例分析

第五章中国古代建筑教学目标通过教师讲述,使全体学生了解掌握的知识:1.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2.中国古代建筑的总体特征;3.中国古代建筑的等级制度;4.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结构;5.中国古代宫殿的历史沿革;6.宫殿的布局特点;7.宫殿的内外陈设;8.现存著名宫殿;9.坛庙建筑的起源;10.坛庙建筑的分类;11.现存著名坛庙;12.陵墓建筑的沿革;13.陵墓建筑的分类;14.帝陵的选址原则;15.陵墓建筑的结构;16.现存著名帝陵;17.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简况、;18.古代城市规划特点;19.现存城防建筑;20.古代民居建筑起源;21.古代民居建筑特征;22.著名民居建筑;23.楼阁建筑的起源;24.楼阁建筑的类型;25.著名楼阁建筑;26.古塔建筑的起源;27.古塔建筑的结构;28.古塔建筑的类型;29.古代著名水利工程;30.古代著名桥梁工程教学重点、难点1.中国古代建筑的总体特征;2.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结构;3.宫殿的布局特点;4.坛庙建筑的分类;5.陵墓建筑的分类;6.陵墓建筑的结构;7.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简况;8.古代城市规划特点;9.古长城建筑;10.古代民居建筑特征;11.楼阁建筑的类型;12.古塔建筑的结构;实践、操作学生模拟导游讲解;教学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节概述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孕育于文明古国灿烂文化中的中国古典建筑艺术,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无论南方的园林、北方的宫殿,我们随处可见。

中国古代建筑可以从近百年上溯到六七千年以前的上古时期,其中,经历了几个主要发展阶段。

封建社会是我国古代建筑发展成熟的主要阶段。

小结:1.隋唐、宋朝、明清三个时期的风格各不相同:隋唐——庄重朴实、宋朝——渐趋柔和、明清——华丽。

2.中国历史上三部关于建筑的古代著作:北宋——《营造法式》,清朝——《工部工程做法则例》,明末——《园冶》。

过渡:我国古建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是以木构建筑为主,不同于西方的石制建筑,同时也体现出中西文化的不同。

古建修复案例讲解-2022年学习资料

古建修复案例讲解-2022年学习资料

部分测绘图纸-钟氏宗祠-玉岩书院钟氏大宗祠建筑群现状图-图纸目录-序号-图纸名称-编号-图纸规格备注-1氏三柯堂总平面图-j-01-2-钟氏大亲柯平面图-J02-3-钟氏大亲柯1-1副南图-J-03-AS-4氏大亲村①坦立闲-J04-5-钟氏大亲柯正立面图-j05-6-站封将军柯平面图-J-05-尽-法封将军柯1 1副面图-J07-8-话封将军村①约立面图-J-08-9-法封将军柯正立面图-j-09-43-10-钟氏六 村平面阁-j-10-11-钟氏六亲柯1-1副图-j-11-12-钟氏六亲柯①一句立面图-J-12-13-钟 六亲柯正立南图-J-13
都分则绘图纸-玉岩书院-ft90-田-"-H约一-玉岩书院主体建筑正立面图1:0-.-围-玉岩书院主体建筑 立面图12-03158,0m
都分则绘图纸-后书院-T-玉岩书院主体建筑2-2剖面图42的-生1-玉岩书院主体建筑1-1剖面图120-3 2980m
都分则绘图纸-玉岩书院-11100-11000-玉岩堂-客堂-现状:-精体开裂-屋面漏南、-屋面稀用-白蚁 续-白蚁蛀烛-梁架商朽、-上-廊-曲-观鱼池-庭园-平台-星面霸南-体杂乱、-色白蚁蛀生、-。草从生-梁复 -精体餐障-余庆楼-白蚁蛀娃、-月台-种德庵-8750-14020-玉岩书院西区建筑平面现状图
文物现状:玉岩墓群-钟玉岩墓
文物现状:玉岩墓群-钟氏墓群
文物现状:玉岩墓群-报时文年保单4红-营岗钟民古数样-周边环境
文物现状:玉岩墓群-玉要问题:-一墓葬局部沉降导致开裂;-缺乏有组织排水;-一墓葬本体污染、局部风化;-一 葬碑刻模糊不清
前期口开展工作-·文本体初步刚绘及图纸电子化-一玉岩书院初步测绘:总平面、主要立面、部分剖面、部分建筑平形制等,-一钟氏宗祠初步测绘:现状总平面、各宗祠建筑平面、立面及主要-剖面;-一玉岩墓群初步测绘:墓群总平 、各墓葬平面、立面。-文物病害初步调查-一玉岩书院建筑本体病害调查-一钟氏宗祠建筑本体病害调查-一玉岩墓群 葬本体病害调查

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做法ppt详解.

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做法ppt详解.

第23页,共44页。
卷棚悬山顶——颐和园文昌院
第24页,共44页。
卷棚歇山顶
第25页,共44页。
7)盝顶
是一种较特别的屋顶,屋顶上部为平顶图,下部为四面坡或 多面坡,垂脊上端为横坡,横脊数目与坡数相同,横脊首尾相连, 又称圈脊。盝顶在古代大型宫殿建筑中极为少见。
第26页,共44页。
8)扇面顶 顾名思义,就是扇面形状的屋顶形式,其最大特点就是前后檐线
和山面的坡度步架距离都不一致。
第42页,共44页。
抱厦:由两个
九脊殿丁字相 交,插入部分 叫抱厦。十字 相交的 叫十字 脊。(正定隆 兴寺)
屋废(出际) 檩头伸到山墙以外的那一段。
箚(扎)牵:一般用于乳袱之上,仅长一架,不承重,固定桁的位置。
叉手 支撑在侏儒柱两侧的斜短木构件,用以固持脊檩。
托脚 支撑平檩的斜短木构件 。
第12页,共44页。
悬山顶
第13页,共44页。
悬山顶
第14页,共44页。
第15页,共44页。
4)硬山顶: 屋面双坡,两侧山墙同屋面齐平,或略高于屋面。 有五脊二坡,屋顶与
山墙齐平。硬山顶出现较晚,在宋《营造法式》中并未有记载,只在明清以 后出现在我国南北方住宅建筑中。因其等级低,只能使用青板瓦,不能使用 筒瓦、琉璃瓦,多用于附属建筑及民间建筑。硬山防风火,悬山防雨,因此 南方民居多用悬山,北方多硬山。
第22页,共44页。
卷棚顶
• 古建筑屋顶形式之一。为双坡 屋顶,两坡相交处不作大脊, 由瓦垄直接卷过屋面成弧形的
曲面卷棚顶整体外貌与硬山、 悬山一样,唯一的区别是没有 明显的正脊,屋面前坡与脊 部呈弧形滚向后坡,颇具一 种曲线所独有的阴柔之美。。 卷棚顶形式活泼美观,一般 用于园林的亭台、廊榭及小 型建筑上。

雍和宫保护案例分析-建筑篇

雍和宫保护案例分析-建筑篇

雍和宫保护规划——建筑篇景观研-12 吴安20123121601071、案例概况雍和宫,位于北京市东城区雍和宫大街东侧,北抵地铁2号线,东邻柏林寺,南毗北新桥,西与孔庙、国子监隔街相对(图-1)。

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由雍亲王府改建为藏传佛寺,是清代北京最大的藏传佛寺,直属理藩院管理的重要的皇家寺院。

雍和宫规模宏大、学院完备、驻锡高僧众多,并在此实施“金瓶掣签”制度,是内地藏传佛教的宗教中心和管理中心,也是目前北京保存至今最为完整的藏传佛寺。

雍和宫原为明代太监的宫房,清初为内务府官房。

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降旨拨给四子胤禛建王府,初名“胤禛贝勒府”,又称“四爷府”。

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 胤禛被封为“和硕雍亲王”,改府邸为“雍亲王府”。

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雍亲王府改为行宫,称为“雍和宫”。

雍和宫中路建筑群由制式宏伟的殿宇组成,中轴线上依次分布着牌楼、辇道、昭泰门、雍和门、雍和宫、永佑殿、法轮殿、万福楼、绥成殿等主体建筑,其东西两侧对称分布讲经殿、密宗殿、时轮殿、药师殿、东西配殿、戒坛楼、班禅楼、雅木达噶楼、照佛楼、延绥阁、永康阁等配殿建筑。

雍和宫总共由八进院落、六座主殿组成,南北长约400余米。

图-1 雍和宫鸟瞰照片2、历史沿革《清宗人府事例》记载:“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十二月谕宗人府:皇四子胤禛、皇五子允祺、皇七子允祐、皇十子允锇……等,俱已分别册封分府,唯胤禛、允祐二人是贝勒,而所封府邸是亲王府邸,规模违制,着由官房租库,将前明内宫监房拨给胤禛……”。

自此,从明内宫监房到康熙皇四子府邸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雍正死于圆明园,当日移棺于乾清宫,19天后又移棺于雍和宫永佑殿。

永佑殿是雍正作亲王时代卧室和书房。

移棺雍和宫之前的半个月内,雍和宫中轴线上的昭泰门、雍和门、正殿、永佑殿、法轮殿顶绿琉璃瓦全部换成了黄琉璃瓦,以显规制。

乾隆二年(1737年)三月,胤禛的棺柩移葬于清西陵,永佑殿改名为“神御殿”,内供雍正帝画像。

古建筑改造的成功案例

古建筑改造的成功案例

古建筑改造的成功案例一、背景介绍古建筑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遗产,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人们的情感。

然而,古建筑在经过岁月的洗礼后往往存在着老化、破损等问题,需要进行改造与修复。

本文将介绍几个成功的古建筑改造案例,探讨其改造的理念和方法,以及对当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二、古建筑改造案例1. 故宫博物院(1) 改造理念故宫博物院位于北京市中心,是中国最重要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古建筑群之一。

在改造过程中,故宫博物院秉承了”修复原状,传承文化”的原则,力求保护古建筑的原始风貌和历史文化价值。

(2) 改造方法故宫博物院改造的重点是加强古建筑的结构稳定性和防灾能力。

通过进行基础加固、木构件修复、壁画保护等工作,保持了建筑的原始风貌和历史特色。

同时,故宫博物院还引入了现代科技手段,如温湿度控制系统、灾害预警系统等,提升了博物馆的管理水平和保护能力。

(3) 文化传承与发展故宫博物院的改造不仅仅是修复古建筑,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一次探索。

通过展览、教育活动等手段,使广大市民和游客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国古代宫廷文化,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2. 苏州园林(1) 改造理念苏州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代表,以其精致的设计和独特的风貌闻名于世。

在改造过程中,苏州园林注重保护建筑的历史风貌和文化内涵,力求保持其独特的园林特色。

(2) 改造方法苏州园林的改造主要是针对园内的建筑、水池、假山等进行修缮和改良。

通过修复老化破损的建筑材料,加强园内水池的防渗能力,修剪假山,实现了园林的整体修复和功能恢复。

(3) 文化传承与发展苏州园林的改造是对中国园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有力推动。

通过改造,苏州园林成为了一个集游览、休闲、文化展示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地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促进了地方经济的繁荣。

3. 泰山(1) 改造理念泰山是中国五岳之一,也是中国著名的名山之一,素有”五岳独尊”的美誉。

在改造过程中,泰山注重保护山体的生态环境和自然风貌,尊重自然的力量和造化。

中国古建筑赏析ppt课件

中国古建筑赏析ppt课件
7
二、各朝代的建筑特点
我国现存最早木结构建筑:
1、唐代建筑
(1)特征:
屋顶坡度平缓;
出檐比较深远;
柱子比较粗壮;
多用板门和直棂窗。
建筑风格庄重朴实。
(2)类型:
佛教建筑增多,
并出现伊斯兰教建筑。
(3)代表:
山西五台山南禅寺、佛
光寺部分建筑
8
中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
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和佛光寺的部分建筑
❖ (3)单步梁(挑尖梁、抱头梁)、双步梁(图五十六):清式建筑木构 架中,梁的长度是以步架来计算的,即以相邻两条桁(檩)之间的水平距 离作为一个"步架",也简称步;在宋《营造法式》中则称之为“架”,或 “椽架”。九架梁长为八步架,七架梁者长六步架,以此类推。单步梁长 仅一步架,承担一个檩子的力,位于檐柱与金柱或老檐柱之间,一端置于 檐柱之上,另一端插入金柱或老檐柱中。在大式建筑(即指宫殿、官署、 庙宇、府邸中的主要殿堂。面阔可由5间多至11间,进深则可多至11桁) 中也称桃尖梁,在小式建筑(即指宫殿、官署、庙宇、府邸中的次要房屋 和一般民居。面阔3间至5间,进深不多于7檩,大梁以5架为限)中则称抱 头梁。如果廊宽两步架,桃尖梁加长一倍,称双步梁。双步梁两端下置柱 ,一端上侧承檩,一端无檩,中部安瓜柱,上承单步梁。在硬山建筑里, 贴山墙的梁架称为排山梁架。排山梁架往往用山柱,山柱从地面一直通到 屋脊且支持脊檩,把梁架从中分为两段,使五架梁成为两根双步梁,三架 梁变成两根单步梁。
❖ 以木构架为主的结构方式 ❖ 特的单体造型 ❖ 中轴对称、方正严整的群体组合与布局 ❖ 变化多样的装修与装饰 ❖ 写意的山水园景
中国古建筑材料
“干千年,湿万年,不干不湿就半年”--木材 的易腐蚀性和易燃性造成了建筑保存年代不能久远 的现象,目前所知保存下来的最久远的地上建筑是 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年代是公元782年,此殿 很小,甚至只能代表唐代建筑的一般水平。赫赫有 名的秦朝阿房宫、唐朝大明宫等辉煌的历史建筑已 经只剩下一些难以辨认的土台。相比之下,古希腊 古罗马的建筑采用石材建造,历久弥新,至今伫立。

中国古典园林案例分析(自动保存的)

中国古典园林案例分析(自动保存的)
堂的北面也是拙政园的主景所在,池中有东西两座假山,西山上有雪香云蔚亭,亭子正对远香堂的两根柱子上挂有文征明手书“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对联,亭的中央是元代倪云林(倪瓒,字元镇,号云林子,元末无锡人。工诗,善山水,为元代四大画家之一)所书“山花野鸟之间”的题额。东山上有待霜亭。两座山之间以溪桥相连接。山上到处都是花草树木,岸边则有众多的灌木,使得这里到处是一片生机。远香堂的东面,有一座小山,小山上有“绿绮亭”,这里还有“枇杷园”、“玲珑馆”、“嘉实亭”、“听雨轩”、“梧竹幽居”等众多景点。从梧竹幽居向西远望,还能看到耸立云霄之中的北寺塔。水池的中央还建有荷风四面亭,亭的西面有一座曲桥通向柳荫路曲。在这里转向北方可以见到见山楼。亭子的南部有一座小桥连接着倚玉轩,从这里向西走就到了小飞虹,这是苏州园林中唯一的廊桥。桥的南面有小沧浪水阁,桥的北面是香洲。
护妙
拙政园中、西部分平面图(正南为八旗直奉会馆,西南、东南均为住宅)。
拙政园,数易其主,南部为八旗直奉会馆及住宅,为一大型私家园林。可分中、西、东三部分,并各具相对的
独立性,中、西两部分其空间组成尤富变化。
1.1.
1.某建筑物或“景”与周围其它景物的关系,从视觉上讲就是一种互为看与被看的关系。
2.即使一亭一榭,只有巧妙地满足看与被看的要求,才能充分的体现出各种视觉关系的制约性。其中的扇面亭充分的体现了这一点。
留听阁:为单层阁,体型轻巧,四周开窗,阁前置平台,是赏秋荷听雨的绝佳处。阁内最值得一看的是清代银杏木立体雕刻松、竹、梅、鹊飞罩,刀法娴熟,技艺高超,构思巧妙,将“岁寒三友”和“喜鹊登梅”两种图案柔和在一起,是园林飞罩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塔影亭:在留听阁,回头望塔影亭,顿觉美妙致至。攒尖的八角亭映入水中,宛如宝塔,端庄怡然,不失为西部花园中一个别致的景观。

天一阁——中国建筑史案例分析

天一阁——中国建筑史案例分析
个艰难荣耀的文化奇迹。
贰 宝书楼
































































2.6







后 有
长 廊 相
互 沟 通
一 个
间 , 下
层 五 开
个 通
间 , 木
地 板 ,
, 天
花 为 方
格 “ 井
门 开
在 中 轴

磅仍为光 礴保宁绪
人 肃持波年 穆原地重
。来方建
重人,
檐士位
歇筹于
山款宁
顶移波
建建府
到经当 来阁我 。,们
他从
客西 居门 于进
此入 也首 等先 待见
着到 其的 他便
客是 人这 的尊
贰 尊经阁

气样落由 势重架于

,新,全 堪组搬是

称装到榫 天起天卯

一来一结 阁。阁构

最三之,
庄重后修
严飞,的
天 一 阁 坐 落 在 浙 江 省 宁 波 市 月 湖 之

古建筑保护课件解读及设计案例分析

古建筑保护课件解读及设计案例分析
可持续发展
在保护古建筑的同时,充分考虑其未来发展,落 地可持续的发展理念。
常见损伤与病害分析
龟裂、开裂
龟裂与开裂是由于古建筑历史性 老化、材料性质变化、自然灾害 等多种因素主导。
腐蚀、风化
屋脊失踪
腐蚀、风化是由于霉菌、香港湿 气等所产生的湿度环境长期影响, 以及历史沉淀带来的自然侵蚀。
主要是由于年代久远、自然风化、 材料老化等多种原因导致,过程 中还伴随有系统性的材料保护。
古建筑保护设计案例:故宫博物院的修缮
故宫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一幢标志性建筑,经过多年历史沉淀,修缮工程已经成为不间断且复杂的工程。 此次修缮工作涵盖了屋脊和护栏、壁画、景泰蓝等多个方面。
古建筑保护设计案例:荔枝湾建筑群的更 新再利用
拆除与重建
在建筑的设计和规划中,需要兼 顾本质上的考虑。再利用砖木材 料,打造更优秀的古建筑。
2 新技术手段
科技创新对古建筑保护的推进至关重要。适 合古建筑的建筑材料及修复方法,需要人类 的科技创新和进步支持。
文化价值与遗产意义
文化生命线
历史和现代结合,是古建筑保护的重点所在。继承 历史,不断推进,是人类文化发展生命线的最好体 现。
中华文化
古建筑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体现。古建筑保护不仅仅 是修复文物,更是弘扬民族文化、教育观众、传承 人类文化瑰宝。
社区与公众参与
人文关怀
在古建筑保护中,应当注意社区居民、施工工人等 的合法权益,让他们深度参与此项工程,积极分享 公共价值。
文化普及
应加强教育培训,提高社会公众的文化意识和传承 责任,积极普及中华文化和古建筑文化,促进文化 成果的更广泛传播。
相关研究与学术致力
在古建筑保护与修缮领域,需要一批批专业人才的不懈努力,孜孜不倦发扬自己的聪明才智,造出更优秀的建 筑和造物,将中华文化之精粹发扬光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