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15年高中历史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教案24岳麓版必修2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必修二优秀教学案例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岳麓版

高中历史必修二优秀教学案例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岳麓版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布置一道思考题,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小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课后反思:鼓励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五、案例亮点
1.真实情境创设:以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为背景,通过展示我国加入WTO的历程视频,让学生感受经济全球化的现实意义。这种真实情境的创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过程和影响。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和课后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此外,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让学生认识到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
在案例的结尾,我布置了一项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前我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高中历史必修二优秀教学案例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岳麓版
一、案例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成为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经济全球化的定义、原因、过程和影响。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我设计了一份优秀教学案例。
在案例中,我以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为背景,引导学生了解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和我国在这一过程中的角色。通过分析我国加入WTO的原因和过程,让学生认识到经济全球化的必然性和我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态度。同时,结合我国加入WTO后的经济发展情况,让学生感受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1.培养学生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认同感,使学生理解经济全球化是我国发展的必然选择。

高中历史《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教案4岳麓版必修2

高中历史《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教案4岳麓版必修2

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教学目标】新课标要求:了解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1.知识与能力:知识:知道经济全球化历史进程概况;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表现以及影响(熟悉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表现、影响);理解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及全球化进程中问题。

能力:学会搜集、整理和运用相关材料,读懂材料中的数据资料,甄别材料的可靠性,并能运用材料论证问题。

2.过程与方法:按设计的程序,辅以多媒体教学,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搜集、整理和运用相关资料,参与辩论和讨论等活动,在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运用材料论证问题以及同他人合作学习、交流的能力,形成对经济全球化全面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不同的情况,逐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

2.学生通过学习正确理解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及其利弊,更好地理解我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培养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社会责任。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表现。

难点: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或(对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这一观点的理解)。

【教学方法】本课教学内容有较强的时代感和现实意义,课堂教学中,应立足当今社会,密切联系现实,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进行讨论式教学。

采用情境设置、设题引思、探究互研、体验感受的模式。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自主探究,由浅入深,由易而难,步步推进。

从广度、高度和深度上开拓学生的思维,也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学工具】powerpoint辅助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设计意图:“经济全球化”既是一个历史问题,也是一个时事问题,还是一个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问题。

本导入设计力图将这三个方面有机结合,通过“看一看、说一说”的师生互动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凝神、起兴”的导入目的;通过“导言”引导学生抓住本课要探究的重点问题,达到“点题”的目的。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教学课件(24张)(共24张PPT)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教学课件(24张)(共24张PPT)
大型跨国公司数量增加,成为活跃 在世界经济中的主体
【共同探究二】: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明显加快的表现
1、国际贸易的增加(贸易全球化) 2、国际资本的快速增加(资本全球化) 3、世界市场的扩大(市场全球化) 4、国际分工的成熟(生产全球化) 5、大型跨国公司数量的增加(世界经济中的主体)
思考:在生产、资金、贸易、跨国公司方面哪 些国家拥有竞争优势呢?
材料四:经济全球化带来世界经济政治化的趋 势,某些西方大国肆意干涉他国内部事务,它
加们“剧人在全权与”发球“展范民中围主国内”家等开文条展明件经和,贸价企关图系值通时观过强的经调冲济所制谓突裁,、 美经国济为援助首的的手发段达把西国方家的力社图会政推治广制西度方和价的值价 值观观念。强加给发展中国家。


国家
拥有世界上四分之三的生产力,在技术、资金、
管理等方面具有竞争优势。
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资本主 义在全球化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三、反思全球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明显加快的问题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一股反全球化的浪潮 滚滚而来,到底全球化发展进程中存在哪 些问题?
经济全球化的抗议者
经济危机实现全球化,经济危机的 传染性和破坏性增强
材料三:1981—1985年在美国的危害生态工业 的国外投资中,发展中国家占35%,日本“最 肮脏”生产部门的国外投资中,2/3~3/4在东
南9洋0亚%垃和来圾拉自堆丁发积美达洲国如。家山全,,球其引每中年大发生部全产分球有被生害转垃移态圾到危5第亿机三吨,, 世威界胁国人家类。生存
第26课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课标要求: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概念阐释】: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教学设计(5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教学设计(5页)

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教学设计泉州市永春美岭中学康滨峰【教材与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内容有较强的时代感和现实意义,与生活联络亲密,学生有话可说,兴致较高。

课堂教学中,应立足当今社会,亲密联络现实,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进展讨论式教学。

通过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活泼思维,进步他们分析问题和认识问题的才能,并能在感性认识的根底上进展理性考虑,形成较全面的历史观点。

【教学目的】新课标要求:理解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讨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知识与才能:知道经济全球化历史进程概况;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表现以及影响〔熟悉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表现、影响〕;理解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开展的必然趋势及全球化进程中问题。

过程与方法:按设计的程序,辅以多媒体教学,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搜集、整理和运用相关资料,参与辩论和讨论等活动,在掌握根底知识的过程中,养成独立考虑的习惯,进步运用材料论证问题以及同别人合作学习、交流的才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理解人类社会历史开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不同的情况,逐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

学生通过学习正确理解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及其利弊,更好地理解我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培养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而奋斗的社会责任。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经济全球化迅速开展的原因、表现和本质。

难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及我们的应对态度。

【教学方法】设问导学,阅读归纳法、多媒体教学法、讨论教学法、举例分析法、辩论教学法、角色扮演的教学法实相结合【课时安排】1课时【设计思路】本课主要以多媒体教学教学和辩论教学为主,侧重生活实际,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概括、分析、比拟、讨论历史问题和论从史出的才能。

锻炼学生根据史实提出不同观点或看法的才能。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本课设计以辩论赛的形式为教学核心,因此在课前制作导学案,要求学生根据问题导学和辩论准备,完成课前预习工作。

一、问题导学:问题1:经济全球化有哪些详细的表现?问题2:人类社会一产生,世界经济就全球化了吗?经济全球化经历了怎样的开展过程?问题3:20世纪90年代以来,推动经济全球化迅速开展的原因?二、合作探究,打破难点辩论:经济全球化是利?还是弊?观点:论证:〔二〕导入新课展示视频?“一带一路〞,北京再出发?,由2022年5月14-15日在北京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顶峰论坛这一时政热点引发学生热情和考虑:老师设问:为什么在学习经济全球化趋势时我们要提到中国的“一带一路〞开展战略呢?多媒体展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顶峰论坛相关信息,指出假如说,当年参加WTO,是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标志性事件,那么“一带一路〞的提出就开启二十一世纪经济全球化新纪元,给了世界注入新活力,让世界重新理解了全球化。

历史必修2岳麓版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教案

历史必修2岳麓版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教案

【教学设计】教学思路:本课以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为重难点,通过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和生产全球化等经济全球化的表现的教学让学生感受经济全球化。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结合本课教学内容和学生容易产生的问题,主要是达成爱国主义与国际视野的统一这一目标。

既要反对狭隘的爱国主义,又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

教学中应当体现这样的思想。

重点: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

难点:如何正确理解全球化的影响。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基本史实,分析其影响。

简述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

概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阅读课文和查找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谈判的历程等,了解“从GATT到WTO”的过程,围绕世界贸易组织建立的必要性并对中国加入WTO的利与弊等问题展开讨论。

开展课堂讨论或辩论:经济全球化对本地区的影响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如何解决经济全球化出现的问题?从多角度去分析历史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了解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树立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信念和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责任感。

通过了解区域经济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现实生活中合作与竞争的重要性。

【教学流程】找一找:我们身边的外国商品。

【让学生举例充斥于我们生活周围的外国商品:服装、饮食、电器等】问:从刚才同学们所举的例子中,你可以发现什么?答:……投影: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的趋势。

经济全球化不仅集中在金融和贸易里,而且涉及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什么是全球化呢?投影:经济全球化就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山东省2015年高中历史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教案22岳麓版必修2

山东省2015年高中历史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教案22岳麓版必修2
2、让学生利用周六周日的时间拍摄与全球化有关的现象的照片,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的设计中来,一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二则亲自感受到学习的内容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加深对全球化的体会。
3、大家都喜爱的苹果手机的制造商为例分析全球化的利弊,并且有图片、权威部门中央台的调查而制作的图表为材料进行分析全球化利于弊更加的真实,体现了历史尊重史料运用史料的原则。
引导学生分析上世纪90年代以前的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历程。
学生回忆、概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
通过网络搜集的信息
讲授90年代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因素
出示史料“有学者指出:在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经济全球化实际上只是“半球化”,只有到八九十年代经济全球化浪潮才真正具有全球性。”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依据材料思考分析90年代以前仅仅是“半球化”而不是“全球化”的原因,加深学生对两极格局结束和世界各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对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1)使用ppt教学,通过ppt插入视频、学生搜集到的图片、各种史料、图表形象生动的讲述本课
(2)学生利用手机、照相机等拍摄设备记录拍摄身边与全球化有关的现象,做成ppt,课堂上与同学分享,感受全球化。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头脑风暴法
总结
思维导图本课知识体系
宏观上把握本课知识
思维导图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1、使用学案,将本课的内容问题化,引导学生思考经济全球化的有关问题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教案(4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教案(4页)

第26课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课程标准: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原因、过程、影响),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根据课标完成以下学习目标:1、简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加速的原因、表现和意义。

2.分析全球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谈谈你的认识。

教学流程教师讲解经济全球化的含义: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设疑引思1:在漫长的农耕时代,世界上各个民族都在封闭隔绝的状态下独自发展,世界各地区之间什么时候开始大规模地从隔绝走向交流?那么经济全球化又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程?(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历史回顾: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1)16世纪,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2)工业革命后,国际贸易迅速发展,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

(3)19世纪末20世纪初,通过资本输出,又通过武力,列强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网撒向全球,瓜分世界完毕,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4)二战后,世界经济开始向着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5)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速度大大加快。

设疑引思2:你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 原因 表现 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 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的运用 两极格局的结束 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 国际贸易的增加 世界市场的扩大 国际分工的成熟 贫富差距扩大 经济危机全球化 环境问题 经济全球化的展望积极影响 存在问题些?分析下面四则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总结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

1、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课件展示:看下面三段材料:材料一唐朝时,玄奘西行取经往返于长安与天竺用了几十年,今天我们从北京坐飞机去印度只需几个小时,而如果利用电话或者是互联网,就可以和身在印度的朋友进行即时通话联系了。

材料二1961年,一条长达154千米的“柏林墙”隔开了东西柏林。

随着苏联的解体和两极格局的结束, 1989年11月9日下午6点57分,民主德国宣布从即时起开启边境。

【教育资料】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精典表格教案(11页)学习专用

【教育资料】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精典表格教案(11页)学习专用
三、牛刀小试(课堂练习)
九、本课小结
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力的迅速提高,新型的交通方式和通讯方式,政治上两级格局的结束推进了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有效地利用世界各地的资源,为各个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也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但经济全球化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十、板书设计
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二)新课开展
何谓经济全球化?
老师: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全球化几乎成为一句“地球人都知道”的流行词语,全球化成为人们谈论的最多的话题之一。那什么是经济全球化呢?同学们,你们在初三的历史课和这一学期的政治课上都有学习过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对吗?你觉得经济全球化指的是什么呢?
学生:经济全球化是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引导学生回答;如果学生不能准确回答老师在进行补充)
2、两极格局的解体消除政治障碍
材料二1961年,一条长达154千米的“柏林墙”隔开了东西柏林,随着苏联的解体和两极格局的结束,这条将东西柏林分隔28年的高墙被推倒,墙两侧的德国人民终于可以自由往来。
学生:两极格局的解体为经济全球化扫除了政治上的障碍。
3、市场经济体制的程
(一)导入设计
情境营造:
问题:什么是全球化的真正定义?
回答:戴安娜王妃之死。
问题:何出此言?
回答:一个英国王妃和她的埃及男友在一个法国隧道里发生了车祸,车是装着荷兰引擎的德国车,司机是一个喝多了苏格兰威士忌的比利时人。他们当时被骑着日本摩托的意大利狗仔队追逐,手术是美国医生做的,用的是巴西的药!这些消息是一个德国人传出来的,使用的是比尔盖茨的技术-他是从日本人那里偷来的。现在,你可能正在用某一台克隆IBM的机器读这些东西,这些机器里使用的是台湾造的芯片,韩国人造的显示器,在一个新加坡的工厂里由孟加拉工人组装,由印度人驾驶的卡车运输,中间被印尼人劫持了,由硅谷的码头工人卸下来,然后让一个墨西哥的非法移民开车运送,最后终于卖给了你。创设情景,反映经济全球化,以此导入新课。

岳麓版高中历史二第五单元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优质设计(4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二第五单元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优质设计(4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二第五单元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优质设计(4页)
辽宁省兴都市第二高级中学赵宏志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教材选自岳麓版必修二第26课。

本课阐述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第一目“经济全球化迅速进展”,介绍全球化进展历程、表现及阻碍。

教材通过了许多图片、文字资料等,教学中能够利用资料和图表,采纳生动爽朗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明白得经济全球化。

本课教学应着重立足于当今社会,紧密联系现实,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讨论式教学,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经济问题。

2、【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通过经济史之前的学习,对经济全球化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这为明白得认识全球化奠定了基础。

但高一学生的知识范畴、认知能力十分有限,对全球化的认识较为片面,需要进一步明白得强化。

二、教案设计:
三、教学反思:
1.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调动学生:利用教师和学生搜集的资料,由学生自主分析解决问题,更有助于明白得问题。

2.采纳学案:课前布置学案作业,是学生在学习教材之前形成初步知识结构,便于形成学习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学习的有效性
3.发挥教师引导作用:关于学生对全球化的认识要即使强调辩证看待问题的重要性,及时纠正学生认识问题的片面性。

高中历史 第26课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教案 岳麓版必修2

高中历史 第26课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教案 岳麓版必修2

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整体构思教学目标1.课标要求了解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2.三维目标教材分析二战以后,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科技革命的不断深入,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方式的不断出现,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

但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一些问题也暴露出来,但这一历史发展趋势是不可阻挡的。

本课内容共分两目:第一目“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主要介绍了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表现、影响。

第二目“问题与展望”,主要介绍了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以及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也学习过经济全球化的内容,但初中重在基本史实的学习,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高中的学习更侧重于理性的分析和思考,使学生认识经济全球化的本质,辩证地看待全球化。

又因与当代世界形势联系密切,所以也是高考的热点,因此要在课堂上更深入地探究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表现和利弊。

教学重、难点重点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和表现。

处理方法:利用设问带领学生回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并做好随堂落实;利用课堂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总结战后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的原因、表现等基本知识;通过合作探究,结合实际,认识到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有其积极作用;培养了学生分析材料、归纳历史结论的能力。

难点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处理方法:通过开放式的探究题目,使学生畅所欲言,在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认识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应对经济全球化持正确的态度。

教学方法1.情境导入法: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现实进入历史,抓住学生的兴奋点。

2.问题导学法:提出与本节课相关的几个问题,调动学生的历史思维,对学过知识进行复习,对新知识进行探究。

3.合作探究法:对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提出问题让全体同学进行研讨,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板书设计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设计一:一、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1.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2.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表现3.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意义二、问题与展望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2.经济全球化导致经济危机传染性和破坏性增强3.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嫁环境污染问题设计二:教学设计导入设计设计一:多媒体出示如下图片雀巢咖啡百事可乐中国广告海尔北美总部(曼哈顿) 导语:通过看刚才的图片,同学们都已深切地感受到经济全球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教育资料】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精品教学设计(9页)学习精品

【教育资料】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精品教学设计(9页)学习精品

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教学设计第一、课标要求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根据的要求,本课的基础知识有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表现、影响,经济全球化存在的问题。

第二、教材分析本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具有对整个单元的总结性的作用,反映了经济成长历程的最终趋势——走向全球化。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理解经济全球化的本质,认识在全球化趋势之下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辩证地看待全球化。

第三、学情分析本课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学生在初中也学习过经济全球化的内容,但初中重在基本史实的学习,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高中的学习更侧重于理性的分析和思考,使学生认识经济全球化的本质,辩证地看待全球化。

第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身边的事例使学生理解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原因与表现;(2)通过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来分析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利弊;(3)通过史论结合的方式,透过经济全球化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探讨以中国为例的发展中国家应如何正确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设置情景,史料阅读,小组合作等方式逐步突破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感受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树立关注时事面向世界的视野。

通过探讨全球化的利弊,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信念。

通过对全球化影响的分析,强化学生的危机意识和对全球化背景下人的关注,彰显现代社会的人文主义情怀。

第五、重点难点1、重点:经济全球化的原因及存在问题2、难点: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第六、教法学法1、教学方法:讲授法、问题教学法、图示法、情景教学法2、学习方法:自主归纳发、合作探究法、讨论法、材料研习法第七、教学过程【新课导入】(ppt展示苹果商标及iPhone图片)教师:苹果公司影响世界的产品很多,尤其是iPhone智能手机。

iPhone如此受欢迎,大家知不知道它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其实iPhone的成功与当今世界的一股势不可挡的潮流——经济全球化息息相关,本节课,我们就透过“一只iPhone的全球之旅”来学习《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优质教案(4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优质教案(4页)

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学生能熟悉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表现、影响;理解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及全球化进程中问题。

2.学生能通过对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原因、表现和影响的具体分析,提高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研究教材、解决问题,提高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受经济全球化,引导学生树立关注时事面向世界的视野。

通过探讨全球化利弊,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信念。

二、学生分析1.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来看,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简单的世界史,对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史实已经有所了解,并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初步了解了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归纳和概括问题的能力,初步具备了查找和收集材料、获取有效信息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2.从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以及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行为来看,学生的兴奋点仍集中在直观教具或有趣的历史事件上,对历史的认识仍处在感性认识阶段,辩证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不强。

因此,在教学中要增强直观性和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活跃思维,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认识问题的能力,并能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思考,形成较全面的历史观点。

三、教学内容分析1、本课教材:紧紧围绕课程标准要求来阐述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具体分析了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原因及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造成的影响,教材还通过“历史纵横”“学思之窗”以及图片等提供了一些详细资料,教学中利用资料和图表,采用PPT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本课教学应该使学生关注当今社会,密切联系现实,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经济问题2、分析课标要求:《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是: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根据的要求,本课的基础知识有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表现、影响,经济全球化存在的问题。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学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学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

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课程标准: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一、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1.原因(1)动力: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生产力迅速提高,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的推动力。

(2)技术:层出不穷的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

(3)世界格局:两极格局的结束也为经济全球化发展消除了障碍。

(4)前提: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

2.表现(1)国际贸易迅速发展,范围不断扩大,贸易额不断增加。

(2)国际分工日趋成熟,更加精细。

(3)大型跨国公司数量增加,成为活跃在世界经济中的主体。

(4)货币的交换和流动规模日益扩大,速度加快。

3.作用(1)使经济活动跨越了民族国家的疆界在世界范围内扩展,加强了国家间的相互依存。

(2)有效地利用和配置世界各地的资源,提高生产率。

(3)为各个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也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二、问题与展望1.问题(1)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

(2)加剧了世界经济的投机性和风险性,经济危机一旦爆发,其传染性和破坏性都空前增强。

(3)环境问题严重,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4)加剧了全球范围内文明和价值观的冲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力图推广西方的价值观。

2.展望(1)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2)全球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一历史趋势是无法改变的。

(3)只要建立起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以及国际政治新秩序,对经济全球化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就能够达到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

1.台湾著名女作家龙应台曾写道:“我们不管是北京还是上海、台北、香港,在被全球化席卷而来,就是说那个浪冲过来,我们的脚站在那个沙滩里头,你要知道你的脚站的沙不完全从你的脚下整个被掏空,你一定还要有土壤。

”这反映出作者对全球化的态度是什么?“浪”指的全球化的浪潮;“脚下逐渐被淘空的沙”指的是全球化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必须在自己脚下有“土壤”,表明了作者的态度是在全球化面前要立足于本土化。

高中历史第5单元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第24课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教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

高中历史第5单元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第24课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教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

第24课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知识点一欧洲共同体的建立与发展1.背景(1)可能性①西欧有着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

②经济发展水平相近,曾经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地区,具备一定的联合基础。

③法、德两个欧洲大陆宿敌的和解,为欧洲联合奠定了基础。

④西欧有识之士的推动。

(2)必要性①近代以来,各国冲突和战争连绵不断。

②“二战”后西欧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③受到来自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控制和威胁。

2.过程(1)建立:1952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成立,标志着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开始;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

(2)发展①关税同盟:成员国之间逐步取消了各种关税,实现贸易自由化,对外建立起共同的关税率。

1968年,关税同盟建成。

②共同农业政策:它的三项基本原则是:共同体内农产品自由流通和统一农产品价格;共同体优先,即出口或进口都首先面对成员国;建立共同农业基金,对共同农业政策实施共同财政支持。

1968年,欧共体共同农业政策基本得到实施。

③货币政策:欧共体还着手建立欧洲货币体系,稳定成员国之间的汇率。

④建立统一大市场:1985年,欧共体进一步提出建立没有内部边界的统一大市场,实行人员、商品、资本、劳务的自由流通。

1993年,欧洲统一大市场正式开始运作。

知识点二欧洲联盟初具规模1.成立(1)依据:1991年,欧共体成员国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通过了《欧洲联盟条约》,制定了实现政治、经济、货币联盟的目标,确立了分阶段实现欧洲经济和货币一体化的任务和步骤;并正式将“欧共体”改名为“欧洲联盟”;同时提出建立共同的外交和安全政策,以及司法与内政事务的合作。

(2)成立: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

(3)意义①标志着欧共体正式由一个以经济合作为主的组织转变为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

②欧洲一体化的内容从最初的经济合作扩大到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欧洲各国的合作更为广泛和紧密。

2.发展和壮大(1)欧元的诞生①时间:1995年,欧盟决定将欧洲单一货币定名为欧元;2002年1月1日正式启用。

必修二经济史第五单元经济全球化趋势第26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优秀教学案例

必修二经济史第五单元经济全球化趋势第26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优秀教学案例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本节课通过展示世界各国国旗和播放经济全球化的视频,有效地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经济全球化的概念。
2.问题导向:本节课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1.树立全球意识,认识到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发展的重要性,增强自己的国家荣誉感和责任感。
2.培养自己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信心,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
3.学会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自己的文化自信。
4.学会关爱地球,关注生态环境,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四)反思与评价
1.自我反思:让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自己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收获。
2.同伴评价:引导学生相互评价,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会欣赏和尊重他人。
3.教师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及时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四ຫໍສະໝຸດ 教学内容与过程(一)导入新课
本节课的导入我选择了以图片和视频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首先,我展示了世界各国国旗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然后,我播放了一段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和发展趋势。通过这种方式,我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他们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讲授完新知识后,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我提出了一个问题:“我国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让学生分组讨论,并给出了讨论的时间限制。学生们热情高涨,积极投入到小组讨论中。他们通过交流观点、分享信息,共同寻找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策略。这种小组讨论的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教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教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

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学习目标精准导航]一、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1.过程(1)开始:新航路的开辟。

(2)加快:20世纪90年代以来。

2.原因(1)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的推动力。

(2)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

(3)两极格局的结束也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

(4)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

3.表现(1)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范围不断扩大,贸易额不断增加。

(2)国际分工日趋成熟,更加精细。

(3)跨国公司数量增加,成为活跃在世界经济中的主体。

(4)在金融领域,货币的交换和流动规模日益扩大,速度加快。

4.意义(1)使经济活动跨越了民族国家的疆界,在世界范围内扩展,加强了国家间的相互依存。

(2)有效地利用和配置世界各地的资源,提高生产率,为各个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3)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明析概念】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的跨国界流通的规模和形式不断扩大和增加,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从而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大大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在近代史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主要表现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二、问题与展望1.问题(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

(2)加剧了世界经济的投机性和风险性,经济危机一旦爆发,其传染性和破坏性都空前增强。

(3)环境问题严重,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威胁着人类生存。

(4)加剧了全球范围内文明和价值观的冲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力图推广西方的价值观。

2.展望(1)全球化的历史趋势是无法改变的,全球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2)只要建立起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以及国际政治新秩序,对经济全球化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就能够达到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主题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一、教材分析
教材选自岳麓版必修第26课。本课阐述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第一目“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介绍全球化发展历程、表现及影响。教材选去了许多图片、文字资料等,教学中可以利用资料和图表,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经济全球化。本课教学应着重立足于当今社会,密切联系现实,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讨论使教学,引导血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经济问题。
第二,分析《一带一路共建繁荣》所蕴含的信息,指出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与表现。
第三,小结新课,指出“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政府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实现“走出去”战略的重大举措,意义深远。
3.图片1:形象的说明经济全球化的内涵。
图片2:形象的说明反经济全球化的现象。
4.表格1:全球外国直接投资额增长表。表格2:跨国公司和国际的经济实力比较表(1992年统计)。利用数据说明,经济全球化的规模和程度的表现,小组讨论。
安排小组讨论
分组讨论,
准备发言
演示文稿展示:
图表1、图表2。
感悟新知:请学生列举他所知道的外国品牌,安排小组。
安排小组讨论
分组讨论,
准备发言
演示文稿展示:
讨论问题。
感悟新知:经济全球化存在的问题。
安排阅读、讨论
分组讨论,
准备发言
演示文稿展示:
2.过程与方法
按设计的程序,辅以多媒体教学,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整理运用相关资料,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运用材料论证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学习正确理解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及利弊,更好的理解我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培养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1.演示文稿:直观、形象、快捷、全面地展示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教学环节等,增强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效率。
2.视频文件:
/2015/04/13/VIDE1428923854189562.shtml
第一,利用《一带一路共建繁荣》新闻片创设情景,导入教学。点拨:一带一路建设反映和契合了当今时代的大趋势——经济全球化。该新闻片题材重大、时效性强,可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件:第26课经济全球化远程研修课件.ppt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视频导入
教师设问,启迪思路
学生思考,回答
《一带一路共建繁荣》新闻片
感悟新知:经济全球化
迅猛发展的原因
讲读
阅读,回答
二、学生分析
高一学生经过经济史之前的学习,对经济全球化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这为理解认识全球化奠定了基础。但高一学生的知识范围、认知能力十分有限,对全球化的认识较为片面,需要进一步理解强化。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经济全球化历史进程概况;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表现、影响;理解其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及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学会整理运用相关材料,分析材料中的数据资料,灵活运用材料解决问题。
第二,为帮助学生对经济全球化概念的理解,我设计了“请学生列举他所知道的外国品牌”的环节。通过学生的自己的亲身感受认知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思考、加深对经济全球化的认知。该环节学生参加踊跃,效果好。
图片2。
感悟新知:积极应对
经济全球化。
讲解。
思考,看书
演示文稿展示:讲授提纲。
课堂小结:构建知识框架
讲解、总结
看书、笔记
演示文稿展示:
本课知识结构。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第一,利用《一带一路共建繁荣》新闻片创设情景,导入教学,紧扣时代脉搏,充分体现历史教学古为今用,与时俱进,为社会现实政治服务的理念。
同时,“一带一路”建设题材重大、时效性强,不但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学以致用的良好学风。
“一带一路”建设既是我国政府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实现“走出去”战略的重大举措,意义深远,也是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举措,对此的深入学习和理解,有利学生增强民主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