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 《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必修4高中语文5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人教版必修4高中语文5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三、解疑合探:
在前一阶段学生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成果,可引导学生从最后一个问题入手,在学生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让他们说说自己的诵读体会,进而引导到如何鉴赏。着重解决:请学生大声读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①一二三句历来被人们称道,好处在哪里?
词一开篇,滚滚东去的大江、奔腾不息的波涛、千古英雄豪杰,这种大场景的描写,为全词设置一个极为广阔的空间和极为悠久的时间背景,江山、历史、人物一起奔入眼底,引起怀古思绪,让读者体会苏轼独立江岸披襟临风对景抒情的壮怀。意境开阔,气象宏伟,唤起读者无穷的想象和无限的向往。江水的意象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自然的伟力、人类的历史、岁月的流逝,最容易引发人的各种深沉感情和哲思,也最容易让读者产生心理和感情的共鸣。
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
课题:《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知识目标
熟读背诵,学习作者抒情表意的手法,体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和韵律美。
2.能力目标
苏轼的豪放诗歌风格赏析和复杂感情理解。
3.德育目标
感受苏轼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面对困难保持乐观通达的精神状态。
重点:会背诵默写,能理解诗词体现的情感、价值和作者的词风。
结构上承上启下,由写景转入怀古,吟咏周瑜。“江山如画”是从眼前景色得出的结论,江山如此俊秀,人物又是一代豪杰之士。这长江、这赤壁,岂不引起人的怀古幽情?于是引出下片一大段抒情。
⑤下片着力塑造了周瑜什么形象?为何选择周瑜?
描写了周瑜雄姿英发风流俊雅的英雄形象。“小乔初嫁”美人衬英雄,写尽俊伟丰姿。史书记载,小乔嫁周瑜,不久周瑜被拜为大都督,是在建安三年,周瑜年仅三年的赤壁之战,跟十年前周瑜的燕尔新婚放在一块写,24岁,赤壁之战是建安十三年发生,苏轼故意把建安十三年改为建安三年。

最新高一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教学文稿

最新高一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教学文稿

篇目: 苏轼词两首时间: 月日教学目标:1.背诵苏轼的这两首词。

2.体会诗词的意境。

3.分析诗词的表现手法,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基础检验⑤不识庐山真面目,。

⑥一年好景君须记,。

1.下列诗句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B. 羽扇伦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C.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D.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

1.C 解析:A项“浪涛尽”应为“浪淘尽”,B项“羽扇伦巾”应为“羽扇纶巾”,D项“无情”应为“无晴”。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一尊还酹江月B.被甲上马C.早生华发D.竹杖芒鞋轻胜马2.D 解析:A项中“尊”通“樽”;B项中“被”通“披”,穿上;C“华”通“花”。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故.垒西边/故.国神游B.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道.芷阳间行C.人生如.梦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D. 一蓑烟雨任.平生/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3.A 解析:A项都当“旧”讲。

B项分别是动词,说;动词,取道。

C项分别是动词,好像;动词,及,比得上。

D项分别是副词,任凭;名词,任务,责任。

4.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A.浪淘..(有功业)人物。

..(冲刷)尽,千古风流B.谈笑间,樯橹..(桅杆和摇船的工具)灰飞烟灭C. 料峭..(十分寒冷)春风吹酒醒D.回首向来萧瑟..(凄凉)处4.A 解析:B项应是代指曹操水军,C项应是微冷,D项应是风吹雨落的声音。

5.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何妨吟啸且.徐行A. 若属皆且.为所虏B. 乐工等罗列上前,连拜且.泣苏轼的海南(节选)海南的真正幸运始于苏轼以一代宗师开南荒文化教育之风。

苏轼作为一个高贵的文化大师,他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的重要。

海南当时是未化的,中原文化被一道琼州海峡割断,不遗余力地在边鄙荒郊敷扬文教应该是苏轼对海南这块落后土地最突出贡献。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4《念奴娇_赤壁怀古》名师教学设计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4《念奴娇_赤壁怀古》名师教学设计

《苏轼词两首》名师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①梳理积累文中涉及的文言字词知识。

②积累、体验古代诗词用词技巧和规律。

❖思维发展与提升①解读意象,感受形象,感悟作者寄寓在意象中的情感。

②感受两首词的情感脉搏,体会苏轼旷达、弃世的人生态度。

❖审美鉴赏与创造欣赏苏词豪放高古之美,感悟作品反映出的作者的价值追求及人生情怀。

❖文化传承与理解①感受并理解宋词不同于唐诗浪漫主义的理性之美。

②理解中唐至宋代期间,文学作品反映出的士大夫入世追求与弃世精神的矛盾。

二、教学设计(一)教学建议1.诗歌欣赏,诵读是基本方法也是最重要的方法。

教学时,老师切不可脱离读而析,亦不可为读而读,而要引导学生在读中悟、读中赏。

2.这两首词是典型的苏词,一词豪放,一词旷达。

若学生诵读时忽略情感或偏离了作品的情感走向,老师一定要用示范来加以引导。

3.这两首词内涵丰富,意蕴深刻,蕴涵着苏轼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哲学观,学生诵读时,老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感受苏轼的精神世界,深悟其“隐秀”,切不可局限于解读表面词意。

4.教学思路和方法方面,可以“矛盾”二字为教学切入点,以苏轼的思想变化为线索,追本溯源解读课文。

5.依据苏轼“归去”思想的变迁,我们可以先教《定风波》,再教《赤壁怀古》(二)教学示例【教材分析】本课位于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五课,选篇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定风波》两首宋词。

《赤壁怀古》是东坡将诗的题材和情感融入词,使词从“艳科”变为一种诗体的标志性作品,有承前启后之意义。

通过学习本词,学生可进一步感知“词”作为诗体的特点极其美感所在。

从内容上看,《赤壁怀古》写景气势磅礴,写意高古悲慨,开豪放之风,又承魏晋风骨,是了解、研究苏轼文风、思想的窗口。

《定风波》可以说是苏轼退避思想的发端,人生际遇的无常,从“有”到“无”的因缘,让苏轼有了“归去”之意。

《赤壁怀古》是苏轼弃世思想逐渐发展、成熟的体现。

结合《定风波》,我们能在《赤壁怀古》中更进一步感受苏轼旷达洒脱的个性、豪迈疏野的文风以及其退避弃世的处世态度,从而发现苏轼“心隐”态度发展的脉络,把握住宋代士大夫思、行矛盾的特点,体验苏轼作品率真、自然之美。

高中语文 苏轼词两首赤壁怀古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苏轼词两首赤壁怀古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4

念奴娇·赤壁怀古研究课题:创设思维情境,开启内在情智,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设想:赏析诗词的切入点是诗词中所蕴含的优美画面和意境风格。

通过可感的声像来传输教学信息,让学生由“境〞入诗,知“情〞而出,实现形象思维和审美鉴赏能力的迁移,焕发学生主体的创造激情。

透视作者的心灵世界和作品的时代特色,让学生对作品进行较深层次的理解、领会和把握,从社会和时代的广阔背景上鉴赏作品,增强鉴赏的力度、广度和深度。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师:同学们,首先我们共同来欣赏一首歌曲,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歌。

(播放MTV,显示多媒体画面①)师:(在音乐声中)听着这首雄壮激越又含蓄深沉的歌曲,我们仿佛看到一个个呼之欲出的三国英雄,随着滚滚长江,滔滔东去。

是的,千秋江山,多少豪杰辈出;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师:(音乐结束,稍作停顿)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园地里,唐宋词是一块芬芳绚丽的花圃。

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首宋词。

后人习惯上把宋词分为豪放和婉约这风格迥异的两派。

前者往往大气磅礴,飘逸洒脱,而后者那么以清丽柔婉见长。

要指出的是,这种划分是针对作家创作风格的主要倾向而言的,并不绝对。

历史上的许多词人就既有豪放的词作,也不乏婉约的作品。

比如苏轼,他是豪放派当之无愧的奠基者,但他的作品中也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凄婉,这是我们要在鉴赏过程中注意的一点。

今天学习的这首词的作者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苏轼。

(显示多媒体画面②,画面出现苏轼像)师:关于苏轼,同学们都很熟悉。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就是写的苏洵、苏轼、苏辙。

苏轼一生命运坎坷,但在文学上却成就斐然,名垂青史。

散文,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他是北宋时代最大的一家。

特别是在词的创作上,他首开一派豪放词风,对词的发展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他还是一位著名的画家和书法家,特别是他在被贬某某时期所写的作品,更如精金美玉、行云流水,历来为人所称道,也就在这个时期,他写下了豪放词的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5课《苏轼词两首》《定风波》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5课《苏轼词两首》《定风波》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5课《苏轼词两首》《定风波》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教学目标:1、学习诵读古诗文的技巧2、通过诵读感受苏轼豁达豪迈的精神之美3、立体全面地认识苏轼教学重点:学习诵读古诗文的技巧教学难点:1、通过诵读感受苏轼豁达豪迈的精神之美2、多角度全面地认识苏轼一、导入:宋代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话说当年,苏轼官至翰林学士时,问自己的幕僚说:“我的词跟柳永的词这么样?”对方答道“柳永的词只适合十七八岁的女孩,手执红牙板,吟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的词,必须要找关西大汉,怀抱铜琵琶,手绰铁板,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为什么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只有女孩才能把那种韵味唱出来,而苏轼“大江东去”就必须找关西大汉唱呢?不同的作品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在诵读时就要注意采用适当的方式。

今天,我们就来做一趟关西大汉,通过诵读来学习苏轼的另一佳作《定风波》。

希望可以打破时空限制跟苏轼达到心灵相通。

二、请同学们看教材注释一以及题记,了解〈定风波〉的写作背景。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官)至黄州。

同学们想一想:被贬官的人的心情如何?有一天,他出访友人,天公不作美,却在沙湖道中(遇雨),没有雨具,大家极为(狼狈),只有他独(不觉),同学们你们想到了什么呢?苏轼这个人真是……大家带者省略号,放声朗读〈定风波〉四、首先要读准字音,有哪些字音和词义无法把握的,请同学们提出来徐行:慢慢地走芒鞋:草鞋胜:胜过、超过(尽、完刑人如恐不胜)萧瑟:风雨吹打树林的声音(遇雨的处所)向来:方才、刚才竹杖芒鞋轻胜马:穿着草鞋走泥泞之路,怎么比马还要快呢?一蓑烟雨任平生:蓑衣,不是说雨具先去了吗?为什么这里还用“一蓑”呢?“轻”和“蓑”有疑问?同学们推荐一位同学来朗读这首词。

五、请旁边的同学来点评,你同桌读得怎样?声音洪亮,字音清晰,有感情,但在节奏处理上有些欠缺。

那节奏应该如何处理呢?同桌交换意见,如何划分节奏,我请一些同学把最有把握的一、两句读给大家听听。

《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教案5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教案5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教案5篇《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教案1一、教材分析(一)单元教学目标:必修四第二单元编选的是宋词,在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五个必修模块中,这是唯一的宋词单元。

本单元选取的是四位著名词人的作品。

四人中苏轼和辛弃疾是北宋和南宋的豪放派代表,而柳永和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其中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文人,李清照是宋代最杰出的女词人,四人在词坛上都占有一席之地。

教材编者可谓用心良苦,编选四人各富代表性的词来学习,通过比较,使学生了解完全不同的两种词风,进一步体会四位词人不同的创作风格。

本单元教学课上努力做到学生、教师、编者和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与交流,在学生理解词的内容后,教给鉴赏词的方法。

通过鉴赏,体味词中表达的情感,分析作者是如何传情达意的,进一步了解词的特点和写法(情景交融、点染、白描、叠字等),让学生在学习后对词的鉴赏建立一个初步的感性的理解。

因必修五模块已没有古典诗词的学习内容,所以本单元的学习还应引导学生对鉴赏古典诗词的一般方法进行总结,为以后进行诗歌与散文系列模块的选修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文特点及在单元中的地位:《念奴娇·赤壁怀古》既是苏轼的代表作,又是豪放派词的主要代表作之一。

通过对本词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区分两大风格词派的作品以及以后进行诗歌鉴赏的训练。

根据以上教材特点和新课标理念,确立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1、了解苏轼的有关知识;2、把握豪放词的意境及特点。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2、通过比较,认识豪放派与婉约派艺术风格的不同。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正确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困难与挫折,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保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为:1、体会词人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2、比较豪放派与婉约派艺术风格的不同。

教学难点为:如何理解“人生如梦”。

二、学情介绍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学生对苏轼的诗文并不陌生,《题西林壁》《水调歌头》等都耳熟能详,尤其是必修二《赤壁赋》抒写月夜泛舟赤壁的感受,借主客问答阐发人生感悟,旷达中透出老大无成的不遇之愤,为学生进一步感受苏轼的豪放词风、理解词人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奠定了良好基础。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结人教必修4第5课《苏轼词两首》教学资料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结人教必修4第5课《苏轼词两首》教学资料

【结】人教必修4第5课《苏轼词两首》教学资料一、学习探究1.《赤壁怀古》上片是怎样展开景物描写的?一开篇就显示了词人的广阔视野,不仅写出了长江的非凡气象,而且将自古以来这里出现过的许多威武雄壮的战争故事都概括进来了,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向往。

于是词人开始寻找英雄们的遗迹,“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接着就来勾画古战场的险要形势:“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然后用慨叹语“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轻轻结住,将江山之胜和怀古之情融为一体。

这样的景物描写,颇有“天风海雨逼人”之感。

2.“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为什么特别提出“人道是”三个字?赤壁之战的战场到底在什么地方,一直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据考证,有人认为在现在湖北武昌的赤矶山,或湖北赤壁。

而苏轼写这首词时被贬黄州团练副使,他所游的地方在湖北黄冈的赤鼻矶。

用“人道是”这三个字,表示作者对于黄州“赤鼻矶”就是三国周瑜破曹处的说法是有怀疑的,是说人们传说是如此,而自己并不坚信。

3.《赤壁怀古》下片是如何描写周瑜这一形象的?下片着力写他的才华和功勋。

“小乔初嫁了”,一是说明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年纪很轻;二是以美女衬英雄,更足以表现他当时的春风得意;更为重要的是,小乔之姊大乔系孙权之嫂,周瑜能取得孙权的绝对信任,这是他能够建功立业的一个重要条件。

接着又以“雄姿英发”来描绘周瑜的动人姿貌和出众才华,说明他的确是能担当大任的英霸之器。

以上两句都是铺垫,下面两句“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周瑜从容闲雅,指挥若定的风度何等令人生敬啊!词人这样来称颂周瑜,表明他渴望能像周瑜一样为自己的国家建立丰功伟业。

5.下阕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有人说,《赤壁怀古》的结尾抒情含有消极成分,与豪壮情调不合,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这首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的思想感情。

从情感上看具有激奋和伤感的双重色彩。

词中对壮丽河山的描绘,对英雄人物的尽情赞颂,表现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积极进取精神和奋发乐观的人生态度;而“人生如梦”的感慨,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郁闷和忧愤。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第5课 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 课件(共34张PPT)(共34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第5课 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 课件(共34张PPT)(共34张PPT
1、衍生于诗。词是隋唐兴起的是一种和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 的诗体。又称乐府、长短句、诗余、曲、曲子词等。 2、词于我国宋代形成颠峰; 3、词有“词牌”,就是词调,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句数和长; 4、词从章法上分前后两部分,称“前片”“后片”,或者“上 阕”“下阕” 。一般上阕侧重写景,下阕侧重抒情; 5、根据词作的风格将其划分为两派: 豪放派——纵横捭阖,气魄宏大,豪放不羁; 婉约派——缠绵悱恻,婉丽多姿,音调谐婉。
2 .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是 什 么 样的意境?
周瑜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装束极儒雅,神态极为悠 闲,从容,好像一切已成竹在胸,稳操胜券了。如此指挥 若定,风度何等令人生敬!
词下阙
3.苏轼为什么如此艳羡周瑜?用意何在?
苏轼在政治上频频受阻,壮志难酬,周瑜是他热切向 往的,又是难以企及的梦。
小拓展
苏轼赠予爱妻王弗的词--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 ,远处话凄凉。
词下阙
5 . 以上 的 对比,都是为下文的对比作铺垫,下文 重要对比应是什么对比?
事业上的对比。周瑜34岁就是赤壁大战的指挥者,而 苏轼被贬时是四十七岁,可谓报国无门,可谓满纸芳荒唐 言,一把辛酸泪。在泪眼朦胧之中,我们似乎看到词人孤 独的背景,事业上的对比是非常强烈的,强烈的对比导致 一种失落,一种悲剧的美。
词下阙
4 . 轼此时是什么样的形象呢?--故国神游,多情 应笑我、早生华发。
①年龄:方才我们说过周瑜指挥赤壁大战时34岁。而苏轼被贬 黄州是47岁,可谓知天命年,这是年龄对比。
②外貌:周瑜外貌是雄姿英发,而词人是早生华发,雄姿英发 的周瑜与早生华发的苏轼形成第二组对比。
③婚姻生活:周瑜有倾国倾城的江南美女小乔相伴,苏轼被告 贬黄州之前,便已失去了相濡以沫的爱妻王弗.

9.1《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4)

9.1《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4)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一、课前系统部分(一)教材分析1、《语文课程标准·普通高中》要求《课程目标·必修课程·阅读与鉴赏》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2、《念奴娇·赤壁怀古》选在《必修四》(人教版)第二单元宋词第五课,第四课是柳永两首词,本篇是北宋豪放派词人苏轼代表作品。

(二)学生分析1、高一学生能结合文下注释初步理解句意,但在鉴赏层面有所欠缺。

2、阅读中国古诗词,尤其是唐诗宋词,为大多数学生所喜爱。

初中已学过苏轼的《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学生对苏轼有一定了解,有助于对本首词的解读。

但读过苏东坡传记的学生却不多,因而对此词情感的把握还有一定难度;此词内容丰富,意蕴无穷,更应引导学生做深层解读。

同时让学生合作探究,理解作者达观的人生态度,对学生思考社会人生大有裨益。

(三)理论依据建构主义理论中对学习环境的描述是:协作、交流、情境。

对教学原则的描述是:给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自主权。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苏轼的生平和写作背景。

2、通过对语言的理解,赏析、评价诗歌中的形象。

3、把握词中景、事、情相融合的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1、学生自主学习,结合文下注释,理解句意。

2、小组合作探究,深层解读。

3、加强诵读,通其意,咏其韵,达其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悟苏轼洒脱、旷达、乐观的情怀。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赏析壮景与伟事。

难点体悟豁达之情。

(六)教学方式在诵读中体会情感,赏析佳句,陶冶情操。

(七)教学用具多媒体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一)导入著名散文家梁衡老师在学术随笔《文章五诀》中说,好文章的基本构成离不开“形、事、情、理、典”五个方面,文章之法就是这几种要素的杂揉之法。

其中形、事、情、理就是文章中不可少的景物、事件、情感、道理四个内容,典则是作者知识积累的综合运用。

新人教高中语文必修4 第5课 苏轼词两首教案

新人教高中语文必修4 第5课 苏轼词两首教案

《苏轼词两首》解读与探究预习提示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宋代最为著名的作家,诗、词、文皆独步一时。

其词雄阔超旷,横放杰出,为豪放派代表。

宋仁宗朝进士,曾知密州、徐州、湖州、颍州、杭州等地,官至礼部尚书。

一生历尽仕途坎坷:神宗年间,以“作诗讪谤朝廷”罪贬置黄州;哲宗年间,又以“为文讥斥朝廷”罪远谪惠州、儋州。

课文所选的这两首词都是他贬谪黄州后的第三年所作。

《念奴娇·赤壁怀古》写他游赤壁的感慨,同时的作品还有前后《赤壁赋》。

词借咏史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郁闷心情。

这首词历来被视为宋词豪放派代表作,铿锵有力,表现作者对英雄的景仰和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最后的感慨语尽管含有消极情绪,也显得旷达洒脱。

《定风波》是诗人前往沙湖,欲“买田其间,因往相田”,途中遇雨。

词描写大雨之中吟啸徐行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作者乐观自信、飘逸旷达的人生态度。

学习这两首词,建议采用如下方法:1.抓特征。

《念奴娇•赤壁怀古》借古喻今,借周喻的功业辉煌反衬自己功名无望,抒写“人生如梦”的感慨。

《定风波》托物寄志,表面写自然界的风雨,实则写政治上的风雨,言在此而意在彼。

把握上述特征,体会诗词内旨。

2.抓词眼。

“多情”(梦)是《念奴娇》中的词眼,因为它指的是词人建功立业的愿望(也有人认为是发思古之幽情),提挈全词;“风雨”(或“烟雨”)是《定风波》中的词眼,诗人抒发如何对待政治中的风雨。

3.抓名句。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等都是名句,细加分析,深入词中境界。

课文解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①东去,浪淘②尽,千古③风流人物④。

(广无际涯的江流,裹沙带泥,浩浩荡荡朝东流去,千百年来,大浪淘沙,历史的长河吞吐了多少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①大江:长江。

②淘:冲洗。

③千古:遥远的古代。

④风流人物:历史上的杰出人物。

)[起头二句,即景抒情,词人登高眺远,抒发他面对长江的感受。

高中语文同步教学设计:2.5苏轼词两首《念奴娇 赤壁怀古》(人教新课标必修4)(含答案)

高中语文同步教学设计:2.5苏轼词两首《念奴娇 赤壁怀古》(人教新课标必修4)(含答案)

高中语文同步教学设计:2.5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人教新课标必修4)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运用新课标所倡导的探究式学习来设计本课。

主要运用了合作探究。

本课通过推敲词语等形式来鉴赏诗词,体会词人的情怀。

二、教材分析
本文是必修四第二单元的一首苏轼的诗词。

苏轼的作品,以前学过《赤壁赋》,所以学生对苏轼诗文风格有所了解。

关于词的知识,学生也有一定的基础。

因此在教学上,这首词重在从文字的视角去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和诗的意境。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诗词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基础,从意象中感受作者烘托出来的意境和作者的感情有一定的难度。

四、教学目标
1、诵读诗词,感受诗词雄浑壮阔的意境。

2、吟咏品味,体会词人的情怀。

五、教学重点、难点
1、情与景的自然结合,从意象中感受意境。

2、准确把握词人复杂的感受。

六、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法、讲解法、谈话法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2020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5课苏轼词两首word教案

2020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5课苏轼词两首word教案

【讲】人教必修4第5课《苏轼词两首》教学资料《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赏析诗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阅读学习,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

2、通过教师点拨,学生自主探索,掌握并学习烘托和映衬的表达技巧。

3、多角色、多种形式的朗诵这首词,以达到熟读成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苏轼豪放的词风,体会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学习他的旷达胸襟和进取精神。

教学重点:1、了解豪放派宋词的特点,提高古典诗词阅读鉴赏能力。

2、学生通过阅读学习,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感受苏轼豪放的词风,体会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学习他的旷达胸襟和进取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古代许多文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

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忧苍生,柳宗元游西山而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许多千古绝唱。

今天,我们就通过品味苏轼的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来领略东坡居士的人生境界。

二、词复习有关“词”的文体常识,说说你对古代“词”这一文体的了解。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1、衍生于诗,独立于“词”2、词,于我国宋代形成颠峰3、词有“词牌”,就是词调,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句数和长短4、词常常分前后两部分,称“前片”“后片”,或者“上阕”“下阕”。

词是隋唐兴起的是一种和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又称乐府、长短句、诗余、曲、曲子词等。

三、简介作者与写作背景:1、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四川眉山人。

一生宦海沉浮,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苏轼词两首原文及赏析

苏轼词两首原文及赏析

苏轼词两首原文及赏析这是苏轼词两首原文及赏析,是优秀的语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苏轼词两首原文及赏析第1篇教学目标:苏轼词两首教学设计及反思1.鉴赏《念奴娇赤壁怀古》之景、事、情,揣摩《定风波》词意。

2.了解作者经历,理解苏轼在黄州的心境变化,感受苏东坡特有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难点:了解写作背景、作者经历,理解苏轼在黄州的心境变化。

教学过程:一、导入坎坷磨难是人生的财富,这句话苏轼一定深有体会,他少年成名,早已被定为宰相人选的他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牢中被拘130天,大难不死,重获自由。

从苏子瞻到苏东坡,他完成了怎样的精神飞跃呢……二、学习目标三、诵读《念奴娇赤壁怀古》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读出抑扬顿挫,读出感情。

3、学生个别读,教师点拨。

四、赏析《念奴娇赤壁怀古》怀古诗从三个方面欣赏:①观眼前之景②写历史之事③抒一己之怀(一)观眼前之景1、齐读上片2、用一个词语概括景物的特点明确:这个景物属于“骏马西风塞北” 之景,而非“杏花春雨江南”之景,正是这锦绣江山孕育了无数的英雄豪杰。

3、上阕以哪句结尾?“一时”指何时?三国英雄辈出,为何如此衷情周瑜呢?(二)写历史之事1、分析周瑜形象2、苏轼生平介绍(多才多艺、多灾多难)(三)抒一己之怀1、苏轼才华横溢不逊周瑜,人生际遇却相去甚远,心中怎会不生感慨?2、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中的情感。

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明确:这里既有人生的失意,又有抛却英雄梦的无奈,还有诗人欲从痛苦的泥淖中挣脱出来的释然。

这是一声宏伟的叹息,一次壮阔的悲哀,一次飞跃历史的翱翔,这,不正是诗人要极力挣脱的束缚吗?要知道,个人情感无论多么强烈,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那么可怜可笑。

苏轼正是在这种历史与个人的强烈对比中获得了人生的自觉,从而获得了超然物外,达观世事。

3、齐读4、黄州成全了苏轼,介绍苏轼在黄州的作品。

黄州成全了苏轼,使他开始了智慧的.人生;苏轼成全了黄州,使他成为了天下名城。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2.5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2.5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新

念奴娇·赤壁怀古知识目标: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能力目标:1、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恢宏开阔的意境。

2、学习品析,感受词人壮志难酬的心怀。

情意目标: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教学重点:1、情与景的自然结合2、诵读本词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意境。

了解苏轼的创作风格。

教学难点:情与景的自然结合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教学时数:1课时一、导入:同学们,我们先来颀赏一首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同学们可以任自己的思想任意驰骋在古战场。

让我们踏着这雄浑的男声独唱,走进三国走进赤壁走进《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关于苏轼:1.生平: (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画家,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一生宦海沉浮,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与其父苏询、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政治上苏轼是失意的,但就个人创作成就而言,许多人认为苏轼堪称“中国古代第一全才。

”词发展至北宋中期,在人们心目中仍为“小道”,不能登大雅之堂。

苏轼一出,扭转百余年的词坛颓风,开拓了词的意境和表现手法。

2.思想:苏轼思想较复杂,虽以儒家思想为主,但老庄哲学和释道思想也很浓厚。

苏轼为人耿直,才意迈峻,重节操。

三、写作背景: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

本首词就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

43岁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

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的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作。

四、诵读词作:1、诵读:点击朗读录音,学生听读。

指导朗读,疏通文字。

2、提问:整首诗给大家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明确:豪放、有气势、雄壮3、诵读提示:这首词历来被视为豪放派的代表作,应读得铿锵有力。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引言“凭高眺远,而用心学习。

”这句话是晋代文学家陆机在他的《文学思想论》中所说的。

这段话不仅揭示了学习的真谛,同时也把教育与文化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而在中国古代经典中,最能够体现这句话的,当属《念奴娇赤壁怀古》了。

这首诗虽然只有七律的篇幅,却表达出了作者对历史悠久而充满传奇色彩的赤壁之战的深刻思考和细腻感慨。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重视经典诗歌的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经典诗歌的过程中感受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一、教学目标和要求1. 了解赤壁之战的基本历史背景,理解诗中用到的典故。

2. 理解诗歌内容,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掌握诗的结构、韵律等基本修辞手法,学会分析诗歌的中心意思。

4. 善于发现诗歌的诗性、音韵、形象等特点,提升学生的审美品味和鉴赏能力。

5. 引导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让学生感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诗歌内容简介和背景知识。

2. 诗歌完整文本的解读和理解。

3. 诗歌的诗性、音韵和形象等特点分析。

4. 知识拓展:赤壁之战的历史、文化背景等。

三、教学策略1. 借助多种教学手段,如图表、资料、网路等,使课件更加形象生动化,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真实情境。

2.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进行自我思考和探究,强化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掌握和领悟。

3.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创造性思考和想象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诗歌欣赏和解读。

教师可以用音乐、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导入,让学生先感性认识到这首诗歌的意义和价值。

然后,让学生带着感性的理解,读一遍诗歌,听其朗诵的韵律感,并回答问题:什么是念奴娇,谁是赤壁?2. 学习诗歌内容,了解历史背景教师深入浅出地介绍赤壁之战的基本历史背景和诗歌内容,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感知到这首诗歌的艺术魅力。

新人教版必修4高中语文 苏轼词两首定风波教案3(精品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4高中语文 苏轼词两首定风波教案3(精品教学设计)

定风波教案教学目标:1、感受词人的形象,体会作者豁达的胸怀和作品旷达的意境。

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诗歌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3、学习本词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感受词人淡定从容、豁达洒脱的形象,体会作者豁达的胸怀和作品旷达的意境;学习本词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诗歌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检查阅读,点评指正。

1、抽查朗读。

2、其它学生点评,比较。

三、解读小序,了解背景。

1、齐读小序。

2、思考:交代了哪些信息?时间,地点,天气,人物,缘由。

3、具体分析。

(1)时间:三月七日——宋神宗元丰五年,是苏轼谪居黄州的第三个春天。

(2)地点:沙湖道中谪居黄州的背景:(学生先讲,教师总结)王安石变法时,苏轼因不满新法中某些政策及其执行中的流弊,写过一些批评和讽刺性的诗文,被有些人将他以“谤讪新政”之罪弹劾入狱,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

结果20多人受到牵连,苏轼差点被杀,最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他在那里偏居荒野,躬耕自乐。

1082年的春天,诗人到黄冈东南三十里的沙湖购买田地。

(3)天气:雨,晴。

(4)人物:雨具,同行,余雨具,借代,拿这雨伞的仆人。

狼狈,进退都感到困难。

独,风雨无惧,特立独行。

(5)故,交代写作缘由。

四、再读诗文,鉴赏形象;理解思想,学习手法。

1、生齐读。

2、讨论:读完这首词,那些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3、探讨表现手法。

(1)再读语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2)词人“回首”的是什么?表层含义是回头看狂风大作,骤雨肆虐的情形,现在一切都归于平静;深层含义是无论人生遭遇多少苦难,只要坦然面对,一切苦难都会成为过去。

这是一语双关的手法,以曲笔直抒胸臆,从生活小事件中见出人生大哲理。

这也是我们这首词写法上最大的特色——以小见大。

4、小结:再大的风雨,再多的困难,词人都能坦然面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词两首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继续感受、品赏词的意境、词的情韵。

2.了解不同时期词作者的创作风格。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初步了解豪放派的艺术特点。

2.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进而把握作品的意境。

三、德育渗透目标
体会词人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旷达豪放的意境,在词的艺术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净化自己的情怀,树立爱国、报国的宏大志向。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初步了解豪放派的艺术特点,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进而把握作品的意境,是本课书的重点和难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初步了解豪放派的艺术特点。

2.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进而把握作品的意境。

二、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词到苏轼,是一大转变。

他以洒脱旷达之气入词,词体也由形式的解放进而为内容的革新,形成了豪放词派,对南宋爱国词人的影响尤其显著,留下了更为丰富多彩的词篇。

(板书课题)
2.写作背景
苏轼出狱后被派往黄州,名义上是团练副使,其实要受地方官员的监督管制,形同囚犯。

为了排遣内心郁闷,他在住地临皋东面的山坡上盖了房子,取名“雪堂”,自号东坡居士。

每天早饭后他就到那里去读书,跟朋友们谈论,或浏览风景。

有时也到稍远的地方走走,到过赤鼻矶(当地人误以此为“赤壁”)、岐亭等地。

苏轼游赤鼻矶,据前后《赤壁赋》所记,共有两次,都在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这一年里。

这首词大概是这期间写的。

当时他已45岁,所以词中有“早生华发”一语。

3.关于《念奴矫·赤壁怀古》
《念奴娇》是一首怀古词,主要是通过对古迹的描写和对古人、古事的记叙,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首词写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作者在“乌台诗案”之后被贬到黄州时期。

黄州附近有个“赤鼻矶”,相传即三国时周瑜大败曹操的赤壁。

作者在词中写的就是游览这个“赤壁”的所见、所想,借咏史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豪杰的缅怀和对功业早就的周瑜的仰慕之情,又联系到自己的现实处境,遂产生了年岁将老,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

这首词写古迹、记古人、古事只是一种艺术手段,以古比今,言志抒情才是核心目的。

作者早年颇有远大的政治报负,但是在党争激烈的环境中屡遭贬斥。

来黄州之前,因写诗讽刺新法曾经下狱,险遭杀身之祸。

但是他毕竟是个旷达的人,尽管政治上失意,却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

这首词就是他复杂心情的集中反映,词中抒写的是郁积在他心中的块垒,然而格调是豪壮的,跟失意文人的同主题作品显然不同。

这首词的豪壮情调首先表现在对赤壁景物的描写上。

一开篇就显示了词人的旷达视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这不仅写出了长江的非凡气象,而且将自古以来和这里有关的许多英雄人物都概括进来了,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缅怀之情。

于是词人开始寻找英雄的足迹:“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周郎是词人心中景仰的英雄,但是这里并不展开写,而是转而勾画古战场的险要形势:“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一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慨叹,将江山之胜和怀古之情融为一体。

这样的景物描写,读罢使人止不住内心情感的激荡,颇有“天风海雨逼人”之感。

词中的豪壮情调还表现在对周瑜形象的塑造上。

词的上片将周郎和赤壁并提,已经肯定了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决定作用,到下片再着力写周瑜的才干和功勋,英雄形象就格外鲜明了。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指挥赤壁之战时正是青春年少、春风得意之时,“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赤壁之战对于吴军来说,是一场以弱抗强的战争,而作为吴军统率的周瑜不仅没有丝毫的畏怯,反而从容娴雅,沉着应战,谈笑间,巧用火攻烧掉了敌人的战船。

这种指挥若定的风度令词人满怀崇敬。

江山依旧,人事全非,多情自扰,徒增白发。

于是引发了“人生如梦”的感叹,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寄托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普遍存在的一种出世与人世的精神矛盾,而苏轼是其中最达观洒脱的一个。

所以在他的词中虽然也常有消极苍凉的思绪;但是终究掩盖不了其豪放旷达的精神。

4.关于《定风波》
《定风波》也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期的作品,记叙的只是出游时途中遇雨的一件小事,但从中表述了作者洒脱、放达的人生态度,更寄寓了他对自己所遭受的政治打击的愤懑和故作旷达之情。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及目标完成过程
1.教师范背《念奴娇赤壁怀古》。

学生划出节拍,按范背提示标出韵脚,然后诵读。

韵脚:物、壁、雪、杰、发、灭、发、月。

2.思考、讨论:谈谈词人在赤壁所见所想。

【明确】上片写所见之景,为英雄人物出场铺垫。

起笔开阔,大江汹涌奔腾,使人想见锦绣山河中产生的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两句点出赤壁所在,点出所想之人:周郎。

“乱石”三句转为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宵,汹涌的骇浪猛烈地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把读者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
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江山如画”一句是在这雄伟画卷中自然而然得出结论,“一时多少豪杰”又转到写人。

下片将上片提及的周郎作了扩展。

美景美女衬英雄,更见周瑜潇洒英姿,“羽扇”三句写周瑜战场上的从容儒雅,词人渴望自己能像公瑾一样为自己的国家建功立业,也表明他渴望萎靡难振的宋朝有如此英雄来扭转乾坤。

“多情”后四句,是词人由他人想及自己。

人生几何,何苦烦忧,还是放眼大江,举酒赏月吧!一位旷达明理、善于自解自嘲的词人形象跃然纸上。

昂奋豪情与感慨超旷的思绪浑然为一。

3.【提问】《念奴娇》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是怎样的?
【明确】以景衬人,以他人衬自己,是这首词中的两层衬托。

词的主旨也在衬托中得以强调。

4.【提问】《念奴娇》的上片说:“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为什么特别提出“人道是”三个字?
【明确】赤壁之战的战场到底在什么地方,一直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据考证,有人认为在现在湖北武昌的赤矶山,或湖北赤壁。

而苏轼写这首词时被贬黄州团练副使,他所游的地方在湖北黄冈的赤鼻矶。

用“人道是”这三个字,表示作者对于黄州“赤鼻矶”就是三国周瑜破曹处的说法是有怀疑的,是说人们传说是如此,而自己并不坚信。

5.【提问】“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几句的主语是谁?
【明确】对这几句的理解历来众说纷纭,有些人认为主语是周瑜,因为它是承接上文的,是词人想像周瑜心恋故地,神游古战场,与词人相遇,笑话他功业未成而华发早生。

大多数人认为主语是苏轼。

是苏轼自己神游故国,自己笑自己自作多情,使得华发早生。

细究词意,我们还是认为第二种理解更为确切。

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

6.【提问】如何理解《定风波》所抒发的感情?
【明确】野外出游,忽然遇雨,一般人都会慌张避雨,而词人却用平静的口气劝导道:“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在风雨中漫步徐行,吟诗长啸,的确是一种不为环境所左右的自得境界。

手持竹杖,脚踏草鞋,远比官服车骑来得轻捷、自在,已是“竹杖芒
鞋”的装束,谁还会害怕失去什么?“一蓑烟雨任平生”,此时在词人眼中呈现的,已经不是自然界的这场短暂变故,而是人生旅途中的大风雨。

这一句,充满艺术的张力,一下拓宽了全词的境界。

苏轼一生坎坷,屡经政治风雨洗礼,但是这也磨练了他的顽强意志,面对风雨,不惊恐,不逃避,不哀伤,泰然处之,潇洒从容,这才是苏轼最具魅力的人格光辉。

词的下片写雨过天晴后的心理感受。

刚才还是风雨大作,转瞬间,“山头斜照却相迎”,人生的晴雨一如自然界的变化,反复无常,如何面对这样的现实呢?词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当他回首走过的风雨历程时,竟达到了一种宠辱偕忘、超乎物外的旷达人生境界。

7.【提问】对《定风波》中“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两句应如何理解?
【明确】这两句是说,虽然遇到突如其来的风雨,而自己却像平时披着蓑衣在雨中行走一样坦然,一样毫无畏惧。

在作者眼中,风雨交加也好,晴天丽日也好,都是没有什么差别的。

结合作者当时的政治处境来看,他显然是用来比喻自己的生活遭遇和人生态度。

总结、扩展
句不离篇,并非一枝独秀;篇不离句,篇因句而生辉。

布置作业
1.熟读背诵两首词,进一步体味词中意蕴。

2.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二、三。

附:板书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所见:大江淘浪风流人物
乱石惊涛多少豪杰
所思:周郎(雄姿英发)自己(早生华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