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证据意识说课 PPT 20131030
合集下载
证据与证明PPT课件
30
证据制度:证人出庭
▪ 第63条(证人补偿) 证人因履行作证义务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
餐等费用,应当给予补助。证人作证的补助列入 司法机关业务经费,由同级政府财政予以保障。
5
证明责任
▪ 侦查机关通过收集证据为检察机关的出庭公诉作 准备,但因为不是出庭控诉的主体,也不具有证 明责任。
▪ 被告人有辩护权,但基于无罪推定原则,一般也 并不负有证明自己无罪的责任,例外:巨额财产 来源不明罪(刑法395条),非法持有国家绝密、 机密文件、资料物品罪(刑法282条),非法持 有枪支、弹药罪、非法持有毒品罪(这几个罪名 中都存在法律上的推定,这些推定免除了检察官 的部分证明责任,但被告人可以比较便利地推翻 之)。
16
推定不同推理
▪ 推理是逻辑学研究的核心,是一种逻辑演 绎工具,是思维的方式或者过程,不会发 生证明责任的转移,而推定会发生证明责 任的转移。
17
▪ 推定不同于拟制。拟制是指法律在特定情 况下将某种事实视为另一种事实,规定二 者发生相同的法律效果,即有意将明知不 同者等同视之。在立法上,拟制一般表述 为“视为···”,“以···论”。拟制不允许 反驳,而可反驳性是推定的必然属性。
▪ 草案中“人民法院认为”前是“或者”。
▪ 并非真正的警察出庭,只是目击证人出庭。
▪ 在证人不出庭的情况下,法庭质证是对纸张质证,只能是双 方在咬文嚼字。
▪ 有时不是证人不愿出庭,而是检察院、法院不想让他出庭。
主要是怕出现意外,比如证人取得证言的过程有问题,一旦
出庭,会经受不起质证。
28
证据制度:证人出庭
7
证明责任
▪ 在自诉案件中,自诉人承担证明责任。被 告人不负证明责任,例外:提出反诉时, 对反诉事实负证明责任。
证据制度:证人出庭
▪ 第63条(证人补偿) 证人因履行作证义务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
餐等费用,应当给予补助。证人作证的补助列入 司法机关业务经费,由同级政府财政予以保障。
5
证明责任
▪ 侦查机关通过收集证据为检察机关的出庭公诉作 准备,但因为不是出庭控诉的主体,也不具有证 明责任。
▪ 被告人有辩护权,但基于无罪推定原则,一般也 并不负有证明自己无罪的责任,例外:巨额财产 来源不明罪(刑法395条),非法持有国家绝密、 机密文件、资料物品罪(刑法282条),非法持 有枪支、弹药罪、非法持有毒品罪(这几个罪名 中都存在法律上的推定,这些推定免除了检察官 的部分证明责任,但被告人可以比较便利地推翻 之)。
16
推定不同推理
▪ 推理是逻辑学研究的核心,是一种逻辑演 绎工具,是思维的方式或者过程,不会发 生证明责任的转移,而推定会发生证明责 任的转移。
17
▪ 推定不同于拟制。拟制是指法律在特定情 况下将某种事实视为另一种事实,规定二 者发生相同的法律效果,即有意将明知不 同者等同视之。在立法上,拟制一般表述 为“视为···”,“以···论”。拟制不允许 反驳,而可反驳性是推定的必然属性。
▪ 草案中“人民法院认为”前是“或者”。
▪ 并非真正的警察出庭,只是目击证人出庭。
▪ 在证人不出庭的情况下,法庭质证是对纸张质证,只能是双 方在咬文嚼字。
▪ 有时不是证人不愿出庭,而是检察院、法院不想让他出庭。
主要是怕出现意外,比如证人取得证言的过程有问题,一旦
出庭,会经受不起质证。
28
证据制度:证人出庭
7
证明责任
▪ 在自诉案件中,自诉人承担证明责任。被 告人不负证明责任,例外:提出反诉时, 对反诉事实负证明责任。
浅议证据的真实性PPT课件
证据的客观性,但是其可以作为破案的线索。
2024/1/1
3
二、内涵
第一,作为证据的事实本身应该是客观存在的,而不是 主观想象、猜测或杜撰的 。比如证人所提供的证词, 该证词的内容必须是真的,而不是假的,必须是符合客 观存在的事实,而不是凭空杜撰或捏造出来的所谓事实。
第二,证据的真实性指的是证据的内容必须是真实的 。
诉讼证据的真实性、关联性与原发案件事实具有内在 关系, 两者得以使诉讼证据具有反映案件事实的功能, 是人们能正确认识案件事实的惟一根据、源泉。
诉讼证据的真实性是关联性和合法性的基础。没有真 实性的关联性就像无边是汪洋大海不可想象的;没有 真实性的合法性是危险的, 它必然导致法律专制主义, 因为法律是不能决定客观规律。
2024/1/1
7
(二)证据的真实性是联系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的 纽带
由于人们认识能力的局限性,对事实的再认识与事实本来而永远无法完全同一的。
由于审判程序的主要任务是认识与当事人诉讼请求有关的事实的真实情 况,在无法达至客观真实的情况下,为了防止审判程序陷于事实认定的 汪洋大海,也为了有效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法律为审判程序中所 要认定的事实预先设立了一定的标准,只要达到这些标准,就可以认定 一定事实成立或者不成立。以这些标准最终得出的对事实的认识或许具 有一定的主观性和不全面性,但这足以解决案件争议、分清是非了,这 种对事实的认识就是追求法律真实。
3.直接反驳法。即直接根据一些事实的判断,确定另一些虚假事实的 判断方法。例如,原告向法院起诉,声称被告打断了他的肋骨,并提出 了两项证据:一是某中医院出具的诊断证明书,另一是透视照片。庭上 审查发现,诊断证明书证明的是右边第七根肋骨,而透视照片反映的却 是左边肋骨骨折。这两个证据之间的矛盾可以直接反驳原告的主张。
2024/1/1
3
二、内涵
第一,作为证据的事实本身应该是客观存在的,而不是 主观想象、猜测或杜撰的 。比如证人所提供的证词, 该证词的内容必须是真的,而不是假的,必须是符合客 观存在的事实,而不是凭空杜撰或捏造出来的所谓事实。
第二,证据的真实性指的是证据的内容必须是真实的 。
诉讼证据的真实性、关联性与原发案件事实具有内在 关系, 两者得以使诉讼证据具有反映案件事实的功能, 是人们能正确认识案件事实的惟一根据、源泉。
诉讼证据的真实性是关联性和合法性的基础。没有真 实性的关联性就像无边是汪洋大海不可想象的;没有 真实性的合法性是危险的, 它必然导致法律专制主义, 因为法律是不能决定客观规律。
2024/1/1
7
(二)证据的真实性是联系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的 纽带
由于人们认识能力的局限性,对事实的再认识与事实本来而永远无法完全同一的。
由于审判程序的主要任务是认识与当事人诉讼请求有关的事实的真实情 况,在无法达至客观真实的情况下,为了防止审判程序陷于事实认定的 汪洋大海,也为了有效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法律为审判程序中所 要认定的事实预先设立了一定的标准,只要达到这些标准,就可以认定 一定事实成立或者不成立。以这些标准最终得出的对事实的认识或许具 有一定的主观性和不全面性,但这足以解决案件争议、分清是非了,这 种对事实的认识就是追求法律真实。
3.直接反驳法。即直接根据一些事实的判断,确定另一些虚假事实的 判断方法。例如,原告向法院起诉,声称被告打断了他的肋骨,并提出 了两项证据:一是某中医院出具的诊断证明书,另一是透视照片。庭上 审查发现,诊断证明书证明的是右边第七根肋骨,而透视照片反映的却 是左边肋骨骨折。这两个证据之间的矛盾可以直接反驳原告的主张。
引导群众树立证据意识与法律思维,运用调解与诉讼的方式化解矛盾纠纷讲课PPT
正是由于依赖于认识能力的局限度,公正心理保持度,真实 合法证据的采集度,外界干扰度、期限的约束等各种主客观条件 的局限性,法律事实对客观事实的“再现”或者“复原”存在着 局限性和主观性,两者既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所以,法律事 实只能以客观事实为追求目标。
2、法院依据法律事实定案
以往的司法实践运用“客观事实”作为裁判依据,有限的审判人员不得不花费大量 的精力去调查取证,以求得证据证明的事实与真实的案件事实相一致,这浪费了大量的 审判资源,和效率原则相违背,而且客观事实的不可逆转性也决定了要完全恢复案件事 实的客观面目在对于有些案件也是不可能的。案件的本身是客观事实,对当事人而言, 由于他们往往亲身经历了案件的全过程,对案件的来龙去脉、发展过程和最终结果可能 是很清楚的,他们相信他们所阐述的事实是客观事实。但对法官而言,他不是案件事实 的亲身经历者,只能依据法庭的程序和证据规则,依照当事人各方提供的各种证据来认 定有关案件事实,这就是法律事实。法官只要对双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按照法定的程序 和标准,运用逻辑推理和经验法则对证据的有效性逐一作出有效、无效的确认,然后用 有效的证据推定出案件事实(法律事实)即可下判。只要在程序上能做到公正,就有可能 最大限度地实现实体公正,让法律事实尽可能地接近客观事实。
河北霸州抢劫案;(公安机关证据:受害人报案材料、受害人与老板 通话录音、事发后双方调解情况;关键证据:110报警记录) 来某诉韩某、杜某民间借贷纠纷案 多年前的离婚案,妻子诉丈夫有外遇。法院判决当月妻子即结婚,实际妻 子早有外遇。 朱某某涉嫌非法持有毒品罪(当事人对罪轻罪重的选择,漏罪则不存在累 犯、毒品再犯) 这些深刻反映了我国民事诉讼制度中,客观事实与法律事实之间的关系。
举个简单的例子:人的死亡是一个重要的法律事实。但必须有充分、确 凿的证据证明人已经死亡,才产生法律上的效力,如医院证明、公安机关 证明等,还须有尸体。如果缺少尸体,又无法证明确已死亡,则尽管按照 人们普通常识猜测该人已经死亡,但从法律事实的角度只能算是失踪。即 使是经过法定程序所认定的法律事实,也不一定与客观事实相符,有些甚 至可以与客观事实相反。人们所获的“实”,只是无限接近于客观事实的 “法律事实”,而不是客观事实本身。为判定案件事实真伪,此时法官只 能根据诉讼法规定,进行证据分配,然后从证据的三性(客观性、合法性、 关联性)要求来认定证据效力,最终根据已认定的有效证据确认案件事实。
证据法的体系与精神(课堂PPT)
➢ 法学教材编辑部《证据学》编写组编写的 《证据学》; 群众出版社, 1983年版;
➢ 裴苍龄著:《证据法学新论》,法律出版 社, 1989年版。
31
3. 普及读物
➢ 徐益初、肖贤富编著:《刑事诉讼证据学基 础知识》,法律出版社,1983年版 ;
➢ 刘兴权、苗凤兰著:《刑事诉讼证据浅说》,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6年版;
12
(一)古代证据法:神示证据制度
➢ 1. 共誓涤罪 ➢ 2. 考 验 ➢ 3. 决 斗
13
(二)中世纪证据法:法定证据制度
14
1. 等级化的证明力规则
1875年俄罗斯帝国法规全书: ➢ (1)男子的证言优于妇女的证言; ➢ (2)学者的证言优于非学者的证言; ➢ (3)显贵者的证言优于普通人的证言; ➢ (4)僧侣的证言优于世俗人的证言。
➢ 何家宏、张卫平主编:《外国证据法选译》,人民 法院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
➢ 何家宏主编的《外国证据法》,法律出版社,2003 年第1版;
➢ 刘晓丹主编的《美国证据规则》,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3年1月第1版……
38
5. 立法建议型著作
➢ 陈光中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证据法专家拟 制稿(条文、释义与论证)》,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4年1月第1版;
证据法的体系与精神
❖ 清华大学法学院 ❖ 证据法学课程 ❖ 2012年春季 ❖ 法硕深圳
1
课程内容与结构:第一单元
❖第一讲 证据法学概论(2月22日) ❖第二讲 证据法的哲学机理(2月22) ❖第三讲 证据规则的法典化(2月29日)
2
课程内容与结构:第二单元
❖第四讲 证据的关联性(2月29日) ❖第五讲 特免权规则(3月7日)(3月7日) ❖第六讲 诘问证人与弹劾证言(3月14日) ❖第七讲 意见证据、专家证言(3月14日) ❖第八讲 传闻法则(3月21日,3月21日) ❖第九讲 品格证据(3月28日) ❖第十讲 验真法则与原本法则(3月28日)
➢ 裴苍龄著:《证据法学新论》,法律出版 社, 1989年版。
31
3. 普及读物
➢ 徐益初、肖贤富编著:《刑事诉讼证据学基 础知识》,法律出版社,1983年版 ;
➢ 刘兴权、苗凤兰著:《刑事诉讼证据浅说》,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6年版;
12
(一)古代证据法:神示证据制度
➢ 1. 共誓涤罪 ➢ 2. 考 验 ➢ 3. 决 斗
13
(二)中世纪证据法:法定证据制度
14
1. 等级化的证明力规则
1875年俄罗斯帝国法规全书: ➢ (1)男子的证言优于妇女的证言; ➢ (2)学者的证言优于非学者的证言; ➢ (3)显贵者的证言优于普通人的证言; ➢ (4)僧侣的证言优于世俗人的证言。
➢ 何家宏、张卫平主编:《外国证据法选译》,人民 法院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
➢ 何家宏主编的《外国证据法》,法律出版社,2003 年第1版;
➢ 刘晓丹主编的《美国证据规则》,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3年1月第1版……
38
5. 立法建议型著作
➢ 陈光中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证据法专家拟 制稿(条文、释义与论证)》,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4年1月第1版;
证据法的体系与精神
❖ 清华大学法学院 ❖ 证据法学课程 ❖ 2012年春季 ❖ 法硕深圳
1
课程内容与结构:第一单元
❖第一讲 证据法学概论(2月22日) ❖第二讲 证据法的哲学机理(2月22) ❖第三讲 证据规则的法典化(2月29日)
2
课程内容与结构:第二单元
❖第四讲 证据的关联性(2月29日) ❖第五讲 特免权规则(3月7日)(3月7日) ❖第六讲 诘问证人与弹劾证言(3月14日) ❖第七讲 意见证据、专家证言(3月14日) ❖第八讲 传闻法则(3月21日,3月21日) ❖第九讲 品格证据(3月28日) ❖第十讲 验真法则与原本法则(3月28日)
证据法课件PPT课件
• (二)狭义的概念,即可以作为定案根据的诉讼证据的概念, 也就是经过查证属实的诉讼证据的概念。刑诉法第42条第 1款规定:“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
• 狭义证据的特点: • 1.从内容和实质来讲,应当是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事实; • 2.从形式和来源讲,它应当具备法定的形式和来源; • 3.从证明过程讲,应当是经过查证属实的可以作为定案根
• 广义证据法学:有学者也称为法律证据学,除研究 诉讼证据外,还研究在处理其他法律事务,如行政执
法、仲裁、公证、监察等活动中如何运用证据的问题。
研究对象
• 与证据和证据运用有关的Fra bibliotek律规范(静态的研 究对象)
• 与证据和证据运用有关的司法实践(动态的研 究对象)
• 证据运用的方法、规律和规则 • 古今中外的证据制度和证据理论 • 自然科学和其他社会科学中对证据和证据运用
一、证据的概念 (一)证据的涵义 在证据定义的争论中,真正有代表性的观点: 1.“事实说” 2.“反映说” 3.“两义说” 4.“根据说” 5.“材料说” 6.“信息说”
(二)证据的定义: • 《刑诉法》第42条第1款规定:证明案件
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此定义基 本属于实质证据观。
• 证据定义可作如下表述:与案件真实情况 相关联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
三、书证的形成 四、书证同物证的区别 1.当记载或表示了一定事实的物,单纯以一个物起证据作用的 时候,它是物证。 2.当记载或表示一定事实的物,是以它上面的文字、图画的 外在形态这样一些物质性特征 起证据作用时,它也是物证。 3.当记录或表示了一定事实的物同它上面的文字图画等一起 发挥证据作用时,它是书证。 4.当记载或表示了一定事实的物既以它本质或它上面的文字、 图画的外在特征,也以记载 的事实发挥证据作用时,它既是 物证又是书证。
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五6.4《用证据说话》ppt课件1
全面理解证据
• 【问题导思】
• 消费者王先生认为著名影星陈道明违反食品安全 法规定,为违法添加夏枯草的和其正凉茶代言广 告侵犯了消费者利益,于是起诉陈道明及和其正 凉茶的生产厂商。北京宣武法院以证据不足为由 驳回了消费者王先生的起诉。
• 1.什么是证据?
• 【提示】 证据,就是证明的根据,用已知的事 实证明未知的事实离不开证据。法律意义上的证 据即诉讼证据,它是指诉讼过程中用来证明案件 事实的一切凭证或根据。
• 2.比较三大诉讼中的举证责任
举证责任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 的主张有责任提供 证据。没有证据或 民事 者证据不足以证明 诉讼 当事人的事实主张 的,由负有举证责 任的当事人承担不 利后果
例外规定
当案件的当事人处于弱势 而难以举证时,法律出于 保护弱者利益、维护社会 公平的考虑,赋予当事人 一项权利,即当事人提出 诉讼主张而不必承担举证 责任的权利,这就叫“举 证责任倒置”
• 这一案例启示我们,打官司“要用证据说话”, 证据十分重要,要树立证据意识,重视证据的搜 集、保存与保护。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专题 六第四框,用证据说话。
• ●教学地位分析 • 本框是专题六中的第四框,是对第二、三框诉讼
内容的拓展和延伸,有助于我们树立证据意识。
●教学流程设计
演示结束
课标解读
重点难点
1.了解证据的含义和种类, 懂得如何举证。
2.体会举证对于诉讼成败 的意义和作用。
3.培养事实求是的精神, 尊重事实。
重点:知道证据的 含义和种类,懂得 如何举证。
难点:理解举证对 于诉讼成败的意义。
证据——胜诉的砝码
1.证据的概念 证据,就是证明的根据 ,用已知的事实 证明未知的事实 离不开证据。法律意义上的证据即诉讼 证据,它是指诉讼过 程中用来证明案件事实的一切 凭证 或根据 。
证据能力PPT演示文稿
5
(2)证据的关联性 关联性体现的是证据与案件待证事实之间存在某种逻辑上的 联系,这种联系的存在,使证据对案件待证事实的存在或者 不存在能够起到一定的证明作用。关联性有两个基本的构成 要素:一是证明性,二是实质性。 所谓证明性,换言之,就是具有证明价值,指的是所提出的 证据支持其欲证明的事实主张成立的倾向性,是依据逻辑或 者经验而使欲证明的事实主张更为可能或更无可能的能力。 所谓实质性,就是指证据欲证明的主张指向的是对案件裁判 具有法律意义的待证事实。至于何为案件待证事实,主要由 实体法所决定,通过当事人的诉讼主张表现出来。 【例1】甲与乙二人发生斗殴,甲受伤,起诉要求乙赔偿医疗 费600元。甲向法庭出示了县医院开具的诊断书为证据。该诊 断书记明:甲因患痢疾住院,花去各种费用600元。【无关联 性】
13
(二)证据能力的概念
在英美法系,证据能力也即证据的可采性, 是指证据为法律所许可而允许其提交法庭 用以证明案件的待证事实的资格。 在大陆法系,证据能力是指证据资料成为 案件裁判基础的证据资格,也即证据资料 未经禁止使用且经合法调查的严格证明后 作为认定案件事实基础的资格。
14
在我国,关于证据能力的涵义学界也存在不同理解,具体 可以分为以下四说: 1.定案根据资格说。认为证据能力就是证据力,是指证 据在法律可作为定案指事实材料成为诉 讼中的证据所必需具备的条件,即法律对事实材料成为诉 讼中的证据在资格上的限制。 3.证据属性标准说。认为证据能力就是指证据的合法性, 某种证据材料是否具有证据能力必须取决于法律的规定。 4.证据采纳标准说(本书从此说)。认为证据能力就是 证据的采纳标准,是指在证明活动中决定有关人员提出的 证据能否被采纳所依据的准则。
18
2.保障可靠性的证据排除
(1)传闻证据规则。意指不得采纳他人先前陈述 的证据,以证明该人陈述所宣称的事实。 (2)最佳证据规则。主要适用于书证领域,是指 在证明一项文书内容过程中,如果其内容是重要 的,除非可以证明存在非因提出人的重大过失的 其它原因,否则必须提出原始的文书。 (3)意见证据规则。是指证人只能证明他凭知觉 直接接触到的事实,不得陈述意见或推测,意见 供述不具有证据能力。
(2)证据的关联性 关联性体现的是证据与案件待证事实之间存在某种逻辑上的 联系,这种联系的存在,使证据对案件待证事实的存在或者 不存在能够起到一定的证明作用。关联性有两个基本的构成 要素:一是证明性,二是实质性。 所谓证明性,换言之,就是具有证明价值,指的是所提出的 证据支持其欲证明的事实主张成立的倾向性,是依据逻辑或 者经验而使欲证明的事实主张更为可能或更无可能的能力。 所谓实质性,就是指证据欲证明的主张指向的是对案件裁判 具有法律意义的待证事实。至于何为案件待证事实,主要由 实体法所决定,通过当事人的诉讼主张表现出来。 【例1】甲与乙二人发生斗殴,甲受伤,起诉要求乙赔偿医疗 费600元。甲向法庭出示了县医院开具的诊断书为证据。该诊 断书记明:甲因患痢疾住院,花去各种费用600元。【无关联 性】
13
(二)证据能力的概念
在英美法系,证据能力也即证据的可采性, 是指证据为法律所许可而允许其提交法庭 用以证明案件的待证事实的资格。 在大陆法系,证据能力是指证据资料成为 案件裁判基础的证据资格,也即证据资料 未经禁止使用且经合法调查的严格证明后 作为认定案件事实基础的资格。
14
在我国,关于证据能力的涵义学界也存在不同理解,具体 可以分为以下四说: 1.定案根据资格说。认为证据能力就是证据力,是指证 据在法律可作为定案指事实材料成为诉 讼中的证据所必需具备的条件,即法律对事实材料成为诉 讼中的证据在资格上的限制。 3.证据属性标准说。认为证据能力就是指证据的合法性, 某种证据材料是否具有证据能力必须取决于法律的规定。 4.证据采纳标准说(本书从此说)。认为证据能力就是 证据的采纳标准,是指在证明活动中决定有关人员提出的 证据能否被采纳所依据的准则。
18
2.保障可靠性的证据排除
(1)传闻证据规则。意指不得采纳他人先前陈述 的证据,以证明该人陈述所宣称的事实。 (2)最佳证据规则。主要适用于书证领域,是指 在证明一项文书内容过程中,如果其内容是重要 的,除非可以证明存在非因提出人的重大过失的 其它原因,否则必须提出原始的文书。 (3)意见证据规则。是指证人只能证明他凭知觉 直接接触到的事实,不得陈述意见或推测,意见 供述不具有证据能力。
《因证据不足而发疑》课件
通过学习《因证据不足而发疑》,学员能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技巧 和方法,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增强沟通和合作能力
在实践操作中,学员需要与他人合作、交流和沟通,这有助于提高其 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增强个人影响力。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2
证据不足的影响
对司法公正的影响
主题背景
介绍《因证据不足而发疑》这一 主题的背景和来源,阐述其在日 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
主题定义
明确《因证据不足而发疑》的定 义,解释其含义和涉及的领域。
重要性阐述
现实意义
阐述《因证据不足而发疑》在现代社 会中的现实意义,强调其在决策、判 断和解决问题中的关键作用。
长期影响
分析《因证据不足而发疑》对个人和 组织的长期影响,包括提高决策质量 、降低风险等方面。
03
如何识别证据不足
证据的收集与整理
01
02
03
证据的来源
确保证据来源可靠、权威 ,避免使用不可信或来源 不明的证据。
证据的完整性
收集到的证据应完整、全 面,不遗漏任何可能影响 案件的关键信息。
证据的分类与整理
将收集到的证据按照相关 性、重要性进行分类整理 ,方便后续审查与判断。
证据的审查与判断
国际合作加强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在 证据方面的合作将进一步加强,
共同推动司法公正。
个人与社会的责任
提高法律意识
个人和社会应加强法律意识,认识到证据在司法中的重要性,积 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各国应加强在证据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全球司法公正的发 展。
增强沟通和合作能力
在实践操作中,学员需要与他人合作、交流和沟通,这有助于提高其 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增强个人影响力。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2
证据不足的影响
对司法公正的影响
主题背景
介绍《因证据不足而发疑》这一 主题的背景和来源,阐述其在日 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
主题定义
明确《因证据不足而发疑》的定 义,解释其含义和涉及的领域。
重要性阐述
现实意义
阐述《因证据不足而发疑》在现代社 会中的现实意义,强调其在决策、判 断和解决问题中的关键作用。
长期影响
分析《因证据不足而发疑》对个人和 组织的长期影响,包括提高决策质量 、降低风险等方面。
03
如何识别证据不足
证据的收集与整理
01
02
03
证据的来源
确保证据来源可靠、权威 ,避免使用不可信或来源 不明的证据。
证据的完整性
收集到的证据应完整、全 面,不遗漏任何可能影响 案件的关键信息。
证据的分类与整理
将收集到的证据按照相关 性、重要性进行分类整理 ,方便后续审查与判断。
证据的审查与判断
国际合作加强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在 证据方面的合作将进一步加强,
共同推动司法公正。
个人与社会的责任
提高法律意识
个人和社会应加强法律意识,认识到证据在司法中的重要性,积 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各国应加强在证据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全球司法公正的发 展。
10.3 依法收集运用证据 课件 2023-2024学年高二思想政治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注意区分:法律事实
生活事实
①决定诉讼胜负的是法律事实,而不是生活事实。 ②在多数情况下,法律事实与生活事实可以达成一致, 但也有一些生活事实由于没有证据可以证明,无法成为 法律上认可的法律事实。
新知导学
(2)作用 ①打官司就是打证据。证据是打官司决胜负的关键砝码。 ②对司法机关而言,证据是查明案件真实情况的重要手段 ,是作出正确裁判的依据。 ③在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证据是当事人主张自己权利 的重要工具。 ④在刑事诉讼中,证据既是揭露犯罪的有力武器,也是保 障无辜者不受错误追诉的盾牌。
新知导学
证据的取得要合法,民事诉讼中非法证 据排除的根本性标准在于收集该特定证 据的手段与结果是否对他人的合法权益 造成了侵害。如果偷拍、偷录是通过非 法手段取得的(如窃入别人家中),这种 资料就不能作为证据;如果不是通过非 法手段取得的,则可以作为诉讼证据。
偷拍、偷录的资料能否作为民事诉讼的证据?
知识拓展:物证&书证 物证
书证
从外在形式上看,书证和物证都是物品,但作为证据形式,书证和物证 有本质区别。
物证是以物品的形状、质量、规格、痕 书证是以文字、符号、图形的 迹等外部特征和物质属性证明案件事实。思想内容证明案件事实。
对于物证的形式等构成要件,法律没有 对于书证的形式、制作手续等,
特殊要求。
提示:①视听资料。②确认陈某撞倒杜某的事实。
合作探究
【背景材料】
材料二 浙江王女士在上网刷视频时无意间看到A公司销售减肥产品的广告, 称自家销售的口服芦荟片系纯天然植物提取,长期食用具有减肥、瘦身、塑 体型等保健功能。抱着试试看的心理,王女士在同事林某的指导下,第一次 通过网络平台购买了2 000元的减肥产品。收到产品后,王女士还特意查看了 说明书中的成分组成,确实如广告宣传那样。可是在数天后,王女士感觉有 头晕、恶心、呕吐、口渴等不良症状,经医院检查怀疑是服用含有盐酸西布 曲明成分的食物所致。王女士遂将前期购买的芦荟片送专业机构检测,检测 报告显示产品确实含有该成分。出院后,王女士将A公司告上法庭,主张A公 司返还前期2 000元的购物款、住院治疗费3 566元及其他相应主张。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高考化学实验证据意识的考查课件
高考题:(2019·北京,12)实验测得0.5 mol/LCH3COONa溶液、0.5 mol/L CuSO4溶液以及H2O的pH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水线是空白 对照分析线
考查学生: 科学探究 创新意识
准确理解:溶液酸碱性与温度的关系
溶液酸碱性C(H+)与C(OH—)相对大小关系。
C
D
0.2
mol/L
H2SO4
0.2 mol/L 0.0002 mol
KI I2
无明显现象
溶液由棕褐色很快褪色, 变成黄色,出现浑浊较A快
①B是A的对比实验,则a=__0_.。4
②比较A、B、C,可得出的结论是___。
I-是SO2歧化反应的催化剂,H+单独存在时不
③实验表明,SO2的歧化反应速率D>A。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具有学科观念特征)
案例分析(平衡思想是我们化学科很重要的思想)
规律:任何反应有一定的可逆性,正反应越容易,逆反应就越困难。 理论分析:化学平衡常数理论,平衡常数越大,正向进行得越彻底,反应物的 转化率越大。正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为1/K.
案例分析 (1)碳酸钙和盐酸反应很容易,向氯化钙溶液通入CO2很难反应。 (2)亚硫酸钡溶液和盐酸反应很容易,向氯化钡溶液中通入SO2很难反应。 (3)金属单质还原性越强,相应的金属离子得到电子形成该金属单质越难;元素的非金 属单质氧化性越强,相应阴离子失去电子形成该非金属单质就越难。 (4)某酸的酸性越强,相应酸根离子水解程度越小。 (5)氧化钠与水反应溶容易,氢氧化钠很难分解;二氧化硅难和水反应,硅酸越容易 分解;氧化铁难和水反应,氢氧化铁容易分解。
2.命题框架
关于律师在民事诉讼中证据意识的树立PPT53页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3
关于律师在民事诉讼中证据 意识的树立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lash动画
《 小 艾 的 经 历 》
三维动画
《 邀 你 来 断 案 》 案例重现 掌握重点
(8‘)
网络通讯 视频
邀安 请装 嘉软 宾件
课前准备 预知课题
(一周)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4’)
角色扮演 探索新知
(10’)
出谋划策 突破难点
(10‘)
拓展运用 能力培养
(12’)
课后实践 布置作业
(1’)
(二)增强证据意识
1.证据的重要性 2.证据的特点 3.证据的种类 4.如何收集保全证据
课前准备 预知课题
(一周)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4’)
案例重现 掌握重点
(8‘)
角色扮演 探索新知
(10’)
出谋划策 突破难点
(10‘)
拓展运用 能力培养
(12’)
课后实践 布置作业
(1’)
4
教 学 过 程
信息化手段
3.情感目标
1
教 材 分 析
教材地位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第6 页
1.认知目标
2.运用目标
3.情感目标
帮助学生学会收集保全证据
1
教 材 分 析
教材地位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第7 页
1.认知目标
2.运用目标
3.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在程序正义下增强证据意识,更好地维权
1
教 材 分 析
教材地位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3
关联性
4
教 学 过 程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案例重现 掌握重点
角色扮演 探索新知
出谋划策 突破难点
拓展运用 能力培养
第 21 页
学习任务3:把握证据的种类
视听资料 书证 物证 勘验笔录 勘验检查笔录
鉴定结论
证人证言 当事人陈述
4
教 学 过 程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案例重现 掌握重点
说课内容
4
1
5
教法
学法
第 12 页
案例法
情境法
任务驱动法
3
教 学 策 略
教法
学法
第 13 页
创新点
创新点
多媒体作用 演示工具
认知工具
角色扮演 自主探究
传统学习优势和数字化 网络化学习优势相结合
会话交流
3
教 学 策 略
说课内容
4
5 1
4
教 学 过 程
板书设计
第八课 第二框题 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律师林肯
2013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创新杯”说课比赛
增强证据意识
说课内容
4
5 1
教材地位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第4 页
1
教
材:职业道德与法律
出 版 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 材 分 析
主 内
编:朱力宇 张伟 容:第八课 第二框题 《增强证据意识》
教材地位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第5 页
1.认知目标
2.运用目标
出谋划策 出谋划策 突破难点
拓展运用 拓展评价 能力培养
第 24 页
收集保存证据 保留相关物证 索要并保存相关票据 签订并保存相关文书 摄录合法且有价值的音像资料 注意网络证据的收集及保存 ……
信息手段运用: 图片展示、经验分享、模拟示范 设计意图:
先前经验与新的学习链接, 促进感知与应用
创新点
教 学 过 程
5
教 学 反 思
谢谢!
角色扮演 探索新知
出谋划策 突破难点
拓展运用 能力培养
第 22 页
信息手段运用: 播放视频,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点 设计意图:
教师角色的转变 知识传授 者、灌输者 获取信息 帮促者
创新点
学生角色的转变 被动接受者
信息加工主 体、知识主动 建构者
4
教 学 过 程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案例重现 掌握重点
角色扮演 探索新知
第8 页
教学重点
程序正义下 证据的重要性
增强证据意识
教学难点
如何收集保全证据
1
教 材 分 析
说课内容
4
5 1
授课对象:计算机动漫、影视后期制作专业学生
1
存在问题
第 10 页
冲动鲁莽、胆小懦弱
2
证据意识淡薄、维权概念模糊
2
学 习 者 分 析
制作简单动画
具 备 能 力
拍摄视频、后期剪辑录音
利用各种移动终端
角色扮演 探索新知
出谋划策 突破难点
拓展运用 能力培养
第 19 页
邀 你 来断案
问题三
本案中涉及了哪几种类型的证据?
问题四
你觉得什么样的证据更有说服力?
4
教 学 过 程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案例重现 掌握重点
角色扮演 探索新知
出谋划策 出谋划策 突破难点
拓展运用 拓展评价 能力培养
第 20 页
学习任务2:了解证据的特点
让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点,着实做到贴近学生、 贴近专业、贴近生活。
2
合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运用网络可视软件, 实现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三者相融合。
视 频 三维动画
网络通讯
Flash动画
5
教 学 反 思
教学反思2:实战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第 28 页
问题:多人同步语音辅助教 学手段运用到课堂,存在很 多的不可控性。 措施:课前做充分准备—— 技术、学生、嘉宾、话题。
4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案例重现 掌握重点
角色扮演 探索新知
出谋划策 出谋划策 出谋划策
突破难点
拓展运用 拓展评价 拓展评价 能力培养
第 25 页
信息手段运用:
借助网络多媒体通讯实现多方交流
设计意图:
弥补教师知识局限性,增强教学协作性
4
教 学 过 程
说课内容
4
5 1
教学反思1
创新要点:
1
第 27 页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案例重现 掌握重点
角色扮演 探索新知
出谋划策 突破难点
拓展运用 能力培养
第 18 页
林 肯 辩护案
信息手段运用: 三维动画演绎经典案例
学习任务1: 设计意图: 认识证据的重要性
深刻领会程序正义下证据的重要性
问题二
被告为什么能无罪释放?
4
教 学 过 程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案例重现 掌握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