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关节挛缩疗法

合集下载

关节挛缩的名词解释

关节挛缩的名词解释

关节挛缩的名词解释关节挛缩是一种常见的症状,通常发生在肌肉和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受到限制时。

它会导致肌肉僵硬、活动困难以及疼痛不适。

在本文中,将探讨关节挛缩的原因、症状以及常见的治疗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这一问题。

关节挛缩通常是由于肌肉和关节周围的结缔组织缩短或变硬导致的。

这可能是由于长期的不正确姿势、肌肉过度使用、关节受伤或炎症引起的。

当肌肉和结缔组织受到损伤或紧张时,它们会缩短,并且变得不够柔软和灵活。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缩短可能导致肌肉和关节活动的限制,从而引发关节挛缩的症状。

关节挛缩的症状可以因人而异。

一些常见的症状包括关节僵硬、运动受限、关节痛、肌肉酸痛、肌肉无力以及不适的感觉。

有时候,关节挛缩还可能引起肌肉和关节的扭曲,从而导致畸形。

这些症状可能会影响日常生活和活动能力,给患者带来痛苦和困扰。

对于关节挛缩的治疗,首先需要明确病因和诊断。

这通常需要专业医生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和病史收集。

医生可能还会建议进行影像学检查,如X光、MRI等,以更好地观察和评估受影响的关节和肌肉。

一旦确诊,医生将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治疗关节挛缩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结合物理疗法、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等。

物理疗法通常是首选的治疗方式,包括按摩、牵引、热敷、冷敷、理疗和运动治疗等。

这些物理疗法有助于放松紧张的肌肉和结缔组织,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和关节挛缩。

药物治疗在某些情况下也是必要的。

抗炎药、镇痛药、肌肉松弛剂以及局部注射的药物可以减轻疼痛、舒缓肌肉紧张并促进恢复。

然而,药物治疗只能起到暂时的缓解作用,并不能根治关节挛缩。

对于一些严重的关节挛缩病例,外科手术可能是必要的选择。

手术可以通过切除紧张的肌肉和结缔组织,修复损伤的关节组织,重建关节功能。

然而,外科手术通常作为最后的手段,只在非常需要的情况下才会采取。

除了上述治疗方法,患者还可以尝试一些辅助性的措施来缓解关节挛缩。

如采取正确的姿势,遵循合适的运动规律,保持身体的健康和灵活性等。

康复--抗痉挛体位

康复--抗痉挛体位

轮椅良肢位(下肢)
两椅前缘之间夹角30~45°,若是轮椅,需要拆除 两轮椅间的扶手
步骤
1. 患者向椅前移动,并使两足放好
2. 靠近第二张椅子的扶手后握着第二张椅子最远侧或 者扶手,另一只手握着第一张椅子。若两腿不能站 立,在转移前,把两腿搬到第二张椅子前
3. 患者用两手撑着(腿可以辅助),将臀部摆到第二张 椅子上面
抗痉挛体位
一级 脑血管病病房 7天
二级 康复科 30天
三级
80% 社区康复
20% 2个月
脑血管病专科康复中 心
康复任务 一级 协助临床治疗,防止继发合并症的发生
二级 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三级 80% 进行社区康复,巩固已取得的康复效果, 进一步提高运动功能交流功能和日常生活能 力。 20%经专科康复中心治疗患者能达到大部分日 常生活能力自理
3. 两手向下用力抬起臀部,然后摆过来坐到第二把 椅子上, 把第一把椅子搬走,(如果是轮椅,可将 其推开)调整两脚及臀部,使其处于舒服位置
上述轮椅-椅转移也使用于轮椅到床边的转移,对 于偏瘫病人已足够,但截瘫病人又是需双脚不碰地 面即完成床-椅转移。
前向转移法
要点:挪臀、抬腿、移躯干
后向转移法
先决条件:轮椅靠背能拉开(装拉链)、滑板
1. 轮椅放置于床边,膝能接触到床边时,锁 住车闸
2. 患者头、躯干前屈,为防止跌倒,用一手 钩住扶手,另一手放在同侧下肢膝下,将 该下肢抬起放在床上,用同样方法,更换 另一侧,将另侧下肢抬起放到床上
3. 将脚踏板搬开或卸掉,打开车闸与床边对 接,两手握住扶手,头、躯干后倾,撑起 将身体移至床上
• 成角转移 • 侧方转移 • 滑板转移 • 错车式转移

初级康复医学技士专业实践能力模拟题22

初级康复医学技士专业实践能力模拟题22

初级康复医学技士专业实践能力模拟题22A3/A4患者,男,40岁,因右侧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术,功能位石膏外固定4周后,拆除石膏后,发现右膝僵硬,导致膝关节屈曲受限,要求康复治疗。

1. 选择既安全、见效又快又可以提高股四头肌肌力的运动方法为A.神经肌肉电刺激B.等长收缩练习C.等张收缩练习D.等速收缩练习E.骑功率车练习答案:C等张收缩练习:肌肉收缩时张力保持基本不变但肌纤维长度缩短或延长。

可在全关节范围内运动,在任何角度上均可获得训练效果。

2. 在实施膝关节被动运动前,必须了解最基本的信息是A.患者的职业B.膝关节活动范围C.屈、伸膝关节肌的肌力D.膝关节正侧位X线,了解骨折愈合、关节关系等情况E.疼痛评定了解疼痛程度答案:D在实施膝关节被动运动前,必须了解最基本的信息是膝关节正侧位X线,了解骨折愈合、关节关系等情况。

3. 导致膝关节屈曲受限的原因中下列哪项描述是错误的A.术后切口瘢痕粘连B.关节周围软组织挛缩C.关节强直D.肌肉失用性萎缩答案:C上段胸髓损伤患者在开始进行轮椅训练时,突然头晕、面色苍白、出汗。

4. 最可能的原因为A.低血糖B.血管反射尚未很好建立C.呼吸功能受限D.心功能不全E.合并脑血管意外答案:B最可能的原因为血管反射尚未很好建立,运动量增加时而脑供血不足,出现突然头晕、面色苍白、出汗症状。

5. 此时可采取的适宜方法为A.补充糖B.补充液体C.吸氧D.抬高下肢或轮椅后倾E.急诊检查答案:D抬高下肢或轮椅后倾,使头位降低,从而改善供血状况。

患者,女,56岁,工人,腰腿痛20年,加重3个月。

患者20年前有腰部疼痛,偶伴有右侧下肢牵拉痛。

随着体重的增加,腰痛逐年加重。

近3个月来,因腰痛而不能久行,咳嗽和坐起等体位改变时有明显腰痛,伴右小腿疼痛和麻木感。

检查:体胖(85kg),腰部前屈20°,侧屈各30°,后伸30°,腰椎生理弧度呈过屈,腰4~5棘旁和棘间局部压痛(++),腰5和骶1似呈台阶状,挺腹试验不能完成,直腿抬高试验弱阳性,加强试验阳性。

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症怎样治疗?

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症怎样治疗?

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症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症的治疗方法,治疗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症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症应该吃什么药。

*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症怎么治疗?*一、西医*1、治疗:本病的治疗面临许多困难,因受累关节多需要多次手术。

术后复发率高,需反复手术。

但患儿智商多高于普通儿童,经过有效的治疗之后,可获得惊人的自理能力。

因此,医师、家长均应树立信心。

治疗目标是增加受累关节运动范围,使患儿能独立或辅助行走,最大可能改善上肢与手的操作能力,因此,治疗须遵循下列原则:1、早期采取软组织松解,切开或切除某些阻碍关节运动的关节囊、韧带和挛缩的肌肉,才能使受累的关节获得一定范围的运动功能。

由于挛缩的软组织多硬韧,物理治疗如被动牵拉、手法按摩不仅无效,还会引起关节软骨因压力增高而坏死2、虽然单纯物理治疗多无矫正作用,但在软组织松解的基础上,坚持物理治疗,可保持手术松解的效果,推迟复发的间期3、支具固定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夜间穿戴有利于保持手术矫正的位置,白天配戴可辅助行走4、由于本病具有术后复发倾向,所以应用肌肉一肌腱移位,替代某些已纤维化或肌力弱的肌肉,可获得肌力平衡,从而改善肢体功能。

但其效果比脊髓灰质炎的类似手术效果为差。

在这些原则指导下,应该依据每一病人的具体畸形性质、畸形程度、病人年龄,选择手术方法。

马蹄内翻足和仰趾外翻足是本病中常见的足畸形,需早期手术治疗。

通常患儿3个月就可手术治疗,术前用石膏固定以牵伸紧张的皮肤。

术中要切除挛缩的关节囊、韧带。

对马蹄内翻畸形,应做到距骨周围彻底松解、跟距舟关节中心性复位。

若足外侧柱影响复位,可切除跟骨前侧部分(Lichtblau手术)或切除跟骰关节(Evans手术)。

术后可获得虽僵硬,但足可跟跖负重行走。

如切开复位治疗仰趾外翻足遇到困难,可切除舟骨,容易使距骨与第1~3楔骨形成球窝关节,还可防止距骨缺血性坏死。

关节挛缩症

关节挛缩症

关节挛缩症xx年xx月xx日•概述•分类•诊断和治疗•相关疾病和并发症目•预防和康复录01概述关节挛缩症是指关节僵硬、屈曲、外旋、外展或内收畸形等,引起的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定义关节挛缩症的主要症状是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和肌肉萎缩,严重时可导致功能障碍和残疾。

症状定义和症状发病原因关节挛缩症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骨折、关节炎、关节结核、类风湿等。

发病机制关节挛缩症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炎症、代谢等因素导致关节内、外软组织挛缩,进而引起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发病原因和机制严重性关节挛缩症的严重程度取决于挛缩程度、病因及是否得到及时治疗等因素。

严重时会影响关节功能,甚至导致残疾。

病程关节挛缩症的病程较长,进展缓慢,早期发现和治疗有助于控制病情发展。

部分患者在治疗后可减轻症状,但难以完全治愈。

关节挛缩症的严重性和病程02分类指出生前或出生后不久即出现的关节挛缩症状,通常与遗传、环境因素有关。

先天性关节挛缩症指由于后天因素如创伤、炎症、神经病变、手术等原因导致的关节挛缩症状。

获得性关节挛缩症按发病时间分类上肢关节挛缩症指上肢关节,如肩、肘、腕等部位出现挛缩症状。

下肢关节挛缩症指下肢关节,如髋、膝、踝等部位出现挛缩症状。

按发病部位分类按发病原因分类炎症性关节挛缩症由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炎症性疾病导致。

创伤性关节挛缩症由于骨折、关节脱位、韧带损伤等创伤导致。

神经性关节挛缩症由于脊髓损伤、脑瘫等神经系统疾病导致。

发育性关节挛缩症由于先天性发育异常导致。

代谢性关节挛缩症由于糖尿病、痛风等疾病导致。

03诊断和治疗1诊断方法和标准23医生根据患者的关节疼痛、关节活动受限、肌肉萎缩等症状进行初步诊断。

临床表现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关节外形、测量关节活动范围以及检查肌肉力量等,进行综合评估。

体格检查通常采用X光、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方法,以进一步确认诊断。

影像学检查03药物治疗使用消炎止痛药、肌肉松弛剂等,可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的症状。

关节僵硬的康复疗法

关节僵硬的康复疗法

关节僵硬的康复疗法关节僵硬(jointstiffness)是正常关节功能如旋转和屈伸等出现不同程度障碍,活动范围缩小,疾病是骨科常见的病症之一,常见的疾病包括化脓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骨结核和强直性脊柱炎等等。

关节僵硬多是由于关节部位的韧带、关节囊出现粘连、挛缩导致的,或者由于关节内部的软骨出现变性、断裂、剥脱,就会引起关节部位间隙变窄,从而也会引起关节僵硬的状态。

疾病的康复疗法对于病人预后效果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

一、关节僵硬的原因与危害临床上,导致关节健康的原因很多,如患者曾受较重的创伤(如多发伤和复合伤),出现神经损伤导致其肢体活动受到障碍,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不适当的固定,引发关节内出血和血肿机化,导致患者的周围软组织挛缩,出现弹性降低。

此外,患者对于关节僵硬的危害性较低,且疾病的病程时间较长,患者治疗的信心降低,缺乏治疗的信心。

患者对于锻炼缺乏认知,耐受力低,又缺乏指导,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锻炼效果。

关节僵硬会导致关节无法活动,还会出现一定的疼痛,患者关节缺乏活动,导致其肌肉萎缩,严重者会出现残疾。

二、关节僵硬的康复疗法(一)生活疗法平时一定要多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如果是韧带、关节囊的问题,可以多行热敷,并且热敷以后多行关节部位的屈伸活动,从而牵拉开粘连、挛缩的韧带和关节囊,从而恢复正常的关节屈伸活动。

如果是关节部位退变、软骨变性、断裂、剥脱导致的,可以临时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缓解疼痛。

疼痛缓解以后,病人的关节僵硬就能够逐渐的缓解[1]。

如果通过保守的药物治疗,病人关节僵硬的状态无法恢复,就要考虑行手术的治疗,来恢复病人正常的关节功能。

不要长期在阴冷潮湿的环境中,少食一些辛辣生冷性食物,不要熬夜,晚上睡觉的时候要注意保暖。

适当的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二)康复疗法(1)情志护理,按照病人的实际情况,将治疗成功的病例讲解给病人,加强病人治疗自信心,消除病人的不良情绪,获取病人的信任。

脑血管病偏瘫患者关节挛缩的康复治疗

脑血管病偏瘫患者关节挛缩的康复治疗
参 考 文 献
[ ] 中华 医学 会呼吸病学 分会哮喘学组 . 1 支气管哮 喘防治指南 ( 支 气管哮 喘的定 义、 诊断、 治疗 及教育和管理 方案 ) 中华 结核和 。
呼 吸杂 志 ,0 3 2 3 1218 2 0 ,6( ):3 —3 .
理想 。冬病夏治是 中国传 统医学的特色 。它是 以古代 “ 天人 相应” “ 、 春夏养 阳、 秋冬养 阴” 理论 口 以及经 络学 说为 基础 ,
中国 现 代 药 物 应 用 2 1 0 0年 8月第 4卷 第 1 5期
C i Mo rgA p, g2 1 Vo. N . 5 hnJ dD u p lAu 0 0, 14,o 1

21 ・ 5
3 讨 论
敷所 用 中药 , 均属热性 、 阳性 药 , 它是利用 夏季气 温高 , 肌体
度的功能 障碍 , 而关节 挛缩 又是 其 主要原 因 , 学 的康 复训 科 练对脑血管患者 的运 动、 感觉 障碍 的恢 复有其重要意 义。
1 临 床 资 料 与 方 法
屈 曲 10度 , 0 患侧上 肢下 方垫一 高 枕 。患 侧下 肢 的髋关 节 、 膝关节屈 曲 , 下方垫软枕 , 为防止踝关 节 出现 内翻 , 软枕必须 垫至足部 以下 。健 侧上肢取 自然舒 适位 。健 侧下肢髋 关节 、
是其发病 的内在 因素 ; 气候转变 , 寒温失 调则 为发病 的诱 因。 其在冬季发作期治 疗 多以治 标 为主 , 全力 驱邪 以缓解 症状 ,
而对肺 、 、 脾 肾气 血 阴 阳不 足 的 本 质 兼 顾 较 少 , 以致 疗 效 不 够
另外 , 冬季天气寒冷 , 是哮 喘、 支气管 炎这类慢 性病 的高 发期 , 对于体质偏寒 的人 , 机体抵抗 力差 , 容易感 冒发病 。夏 季 阳气 旺盛 , 人体经脉气 血运 行充盈 , 毛孔张 开 , 有利 于药物 的吸收 , 此时治疗某些寒性 的疾病 , 可最大 限度的 以阳克寒 , 达到标本兼 治 的效 果 。此 方法 简 、 、 , 便 廉 易为 患者 所接 受 , 贴 敷 效 果 理想 , 于 临床 推 广 。 适

挛缩的康复电子教材

挛缩的康复电子教材

挛缩的康复电子教材【学习目标】1.掌握:挛缩的基本概念、主要功能障碍、康复评定、康复治疗。

2.熟悉:挛缩的分类、病因。

3.了解:挛缩的手术治疗。

一、概述(一)基本概念关节周围的软组织、肌肉、韧带和关节囊等失去原有弹性,引起关节的主动和被动活动范围受限。

其临床表现为:肌张力高,关节畸形,关节活动度差。

常见于骨骼、关节和肌肉系统损伤及疾病后,各种类型的神经瘫痪、烧伤、长期坐轮椅或卧床以及老年患者。

其发病机理为:限制关节活动导致肌纤维间结缔组织、胶原纤维增生;关节囊纤维化,疏松结缔组织变为致密结缔组织,使关节周围软组织短缩,活动范围减少;关节变得僵硬,甚至强直畸形,严重者关节可能完全不能活动。

其临床疗效不十分理想,常常后遗关节活动功能降低或消失,不仅影响疾病的康复,还可造成患者日常生活的严重障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挛缩对机体的主要影响挛缩对机体的主要危害为影响机体的运动功能和完成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降低。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关节活动范围受限:关节处于限制性体位状态,达不到正常关节活动范围,使关节的活动能力下降,功能减退;②肌力下降:肌肉出现废用性萎缩和肌力下降,肌肉能量代谢障碍;③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因运动功能下降,导致完成日常生活自理、处理家务、户外活动的能力减退,使患者的社会参与程度降低。

(三)病因与分类1.病因关节挛缩的形成不仅与肢体瘫痪及限制活动有关,也与痉挛及重力的影响使四肢处于不适当的强制肢位有关。

(1)关节病损:骨、关节、软组织创伤或手术后,早期为减轻损伤局部的出血、水肿、疼痛和炎症反应,减少进一步损伤或再发损伤,常要求以石膏或夹板固定病变部位,关节被迫长期维持于一个位置。

特别是不适当的外固定或超时间的外固定,导致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因受不到牵拉而自动缩短、失去弹性,疏松结缔组织会出现增生性变化,胶原成分增多,密度增大而变成较致密结缔组织,逐渐丧失活动性,造成挛缩。

常见疾病有骨折、关节病变及损伤、滑膜及腱鞘疾病、骨性关节病等。

强制性运动疗法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康复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强制性运动疗法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康复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20·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3月 第30卷 第 3 期 总第164期【第一作者】王梦露,女,技师,主要研究方向:神经康复。

E-mail:********************【通讯作者】王梦露·论著·强制性运动疗法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康复中的临床疗效分析王梦露* 尔兆娟 肖中兴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 (天津 301800)【摘要】目的 评估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应用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康复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 纳入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的8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全部受试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纳入42例,行NMES)、观察组(纳入42例,行CIMT+NMES),评价组间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简易上肢功能检查量表(STEF)、徒手肌力检查(MMT)、Barthel指数(B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治疗有效率。

结果 (1)治疗前,组间FMA、STEF、MMT、BI、NIHSS无差异,P >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FMA、STEF、MMT、BI、NIHSS更佳,P <0.05;(2)在治疗有效率方面,观察组(90.48%)高于对照组(71.43%),P <0.05。

结论 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行CIMT+NMES,能够增强疗效,尽快减轻神经功能缺损,促进上肢功能康复,提升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

【关键词】强制性运动疗法;神经肌肉电刺激;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中图分类号】R746【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9-3257.2023.03.009Clinical Efficacy Analysis of Mandatory Exercise Therapy Combined with 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in Upper Limb Functional Rehabilitation of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Wang Meng-lu *, ER Zhao-juan, XIAO Zhong-xing.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Tianjin Baodi Hospital, Tianjin 3018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mandatory exercise therapy (CIMT) + 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NMES) in the rehabilitationof upper limb function in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Methods A total of 84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from May 2021 to May 2022 were enrolled. All subjec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42, receiving NMES) and observation group (n=42, receiving CIMT+NMES)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Fugl-Meyer Motor Function scale (FMA), Simple Upper Limb Function Examination (STEF), free hand muscle strength test (MMT), Barthel index (BI),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 and treatment response rate were evaluated between groups. Results (1) before treatment,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FMA, STEF , MMT , BI and NIHSS between groups (P >0.05); After 4 weeks of treatment, FMA, STEF , MMT , BI and NIHSS were bett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P <0.05). (2) In the treatment efficiency, the observation group (90.48%)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71.43%), P <0.05. Conclusion CIMT+NMES for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can enhance the efficacy, reduce neurological deficits as soon as possible, promote the rehabilitation of upper limb function, and improve the ability of daily living, which is worthy of promotion.Keywords: Compulsory Exercise Therapy; 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Stroke; Hemiplegia; Upper limb Function 脑卒中是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随着医学诊疗技术的提高,虽然脑卒中死亡率有所降低,但是致残率仍居高不下,多数患者均会出现肢体瘫痪,尤其是上肢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并且若不及时治疗,还会使患者逐渐丧失自理能力,最终与社会脱节[1-2]。

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恢复后期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1例

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恢复后期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1例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2010年12,El第7卷第4期J N e urol N eur or ehabi l,D ecem be r2010,V oI.7。

N o.4·短篇·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恢复后期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1例季力,崔晓(上海市长宁区天山中医医院康复科,上海200051)传统康复观念认为,脑卒中发病后3个月是康复的“黄金时期”,发病3—6个月进行康复还会有一定的恢复,6个月一1年(恢复期)康复效果常常达到一个“平台”…。

进入恢复期,患者基本是在门诊接受治疗,但许多患者往往做不到每天门诊康复治疗,从而影响了疗效。

为继续改善此阶段的上肢运动功能,多数患者被采用以B obat h方法为主,配合R ood 法、Br unnst r om促进法等易化技术进行的康复治疗。

笔者对1例脑卒中恢复期门诊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障碍采用改良的强制性运动疗法(m odi fi ed con—st r ai nt—i n duce d m ov em e nt t he r apy,m C I M T)进行治疗,取得了明显的治疗效果。

1临床资料患者,男,35岁,有心脏病史,2009年2月25日患者脑梗死,表现为右侧肢体活动不利伴失语,无其他认知障碍。

起病1月后,在长宁区天山中医医院康复科就医,当时B r unns t r om分期为右上肢Ⅱ期。

治疗6个月后,B r unnst r om分期为右上肢Ⅳ期,改为隔日门诊。

10个月后,发现其右上肢运动功能与出院时相比有所退步,故采用m C I M T治疗,治疗前B r unnst r om分期为右上肢Ⅳ期。

对患者的康复治疗予以下列测评:上肢运动功能采用简化F ugl—M e ye r 法,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为27分;上肢肌张力评定采用改良A s hw or t h评定,肘屈肌群Ⅱ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采用改良Bar t he l指数评定,得分为55分。

作业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作业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作业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作者:张为民姜欣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2年第12期【摘要】目的:探讨作业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择脑卒中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临床药物治疗和运动疗法,试验组除接受对照组相同治疗外同时进行作业治疗,上肢运动功能采用简式Fugl-Meyer(FMA)评分量表和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MBI)评分。

结果:试验组上肢运动功能和ADL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作业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的运动功能和ADL能力恢复有显著地效果。

【关键词】作业疗法;偏瘫;上肢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091-01作业疗法作为现代康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医疗对象的生活质量正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病,中老年人多发病,其致残率、死亡率均较高,并有逐年增加趋势。

其后遗症常以偏瘫运动障碍为突出,资料表明,脑卒中大约有85%患者伴上肢功能缺损,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存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本文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试验观察,探讨作业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急性脑卒中患者40例。

入选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②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为首次脑卒中发作;③存在肢体功能障碍;④意识清楚,GCS>8分;⑤急性期生命体征稳定。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时的基本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见表1。

1.2方法两组患者均同样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降颅压、脱水、营养神经药物、脑代谢促进剂等)。

当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病情无继续发展的情况下即开始康复治疗,对照组仅常规的康复治疗,每次30~40min,一天1次,每周6天,4周为一个疗程。

等速肌力训练对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

等速肌力训练对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

等速肌力训练对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发表时间:2018-02-02T16:23:45.810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5期作者:刘莉菲[导读] 等速肌力训练对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有正性影响,在增强患侧肘屈肌肌张力上有积极作用。

辽宁省人民医院辽宁 110016摘要:目的:探讨等速肌力训练对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在医院2015年4月至2017年2月期间诊治的偏瘫患者中抽取108例作研究对象,并展开随机分组:对照组(n=54)应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研究组(n=54)则加用等速肌力训练,就2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效果以及患侧肘屈肌肌张力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①治疗前,2组上肢FM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上肢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前,2组M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MA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等速肌力训练对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有正性影响,在增强患侧肘屈肌肌张力上有积极作用,可借鉴。

关键词:肘屈肌肌张力;等速肌力训练;偏瘫;上肢运动功能;常规康复训练方法本研究为明确等速肌力训练对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对一组患者单纯使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而对另一组患者加用等速肌力训练,现报道2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患侧肘屈肌肌张力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偏瘫患者共108例,经随机抽样法对上述样本分组:研究组、对照组,均54例,其收治时间:2015年4月至2017年2月。

研究组中男28例,女26例;年龄为45~74岁,平均年龄为(58.46±10.14)岁;病变类型:脑出血26例,脑梗死28例;病程是19~49d,平均病程是(33.94±9.46)d;对照组中男27例,女27例;年龄为47~74岁,平均年龄为(58.86±10.08)岁;病变类型:脑出血25例,脑梗死29例;病程是19~51d,平均病程是(33.99±9.21)d;2组患者平均病程、性别、病变类型、年龄等无差异(P>0.05)。

物理治疗学复习题(附参考答案)

物理治疗学复习题(附参考答案)

物理治疗学复习题(附参考答案)1、关节挛缩的康复治疗最佳组合是()A、温热疗法、主动运动、被动疗法B、温热疗法、主动运动C、温热疗法、被动疗法D、温热疗法、主动运动、被动疗法、手法、水疗E、温热疗法、主动运动、被动疗法、手法答案:D2、下列具有改善腰椎屈伸活动的松动手法有A、垂直按压棘突B、垂直按压横突C、一般松动D、旋转摆动E、侧方推棘突答案:A3、根据挛缩发生的组织及其性质,下列哪个不属于软组织挛缩A、瘢痕黏连瘢痕B、假性肌静力性挛缩C、可逆性挛缩D、肌静力性挛缩肌E、纤维性黏连答案:C4、患者,男性,28岁。

C椎体骨折脱位内固定术后半年,四肢感觉运动障碍,诊断为C完全性脊髓损伤,适用于该患者的康复训练方法不包括A、四肢被动关节活动训练B、四肢主动辅助肌力训练C、被动站立训练D、呼吸训练E、定时翻身答案:B5、下列情況可以使用等速测试或训练的是A、关节积水肿胀B、轻度关节炎患者C、贝克氏囊肿D、急性关节炎E、以上都是答案:B6、下列有氧训练的基本概念中错误的是()A、以提高机体氧化代谢运动能力为目的B、大肌群参与C、动力性、周期性运动D、中等强度E、运动中吸氧答案:E7、Bobath技术中刺激固有感受器不包括()A、关节负重B、位置反应C、保持反应D、主动运动E、拍打答案:D8、Brunnstrom偏瘫恢复六阶段中,下肢Ⅴ期的表现为()A、迟缓,无随意运动B、立位,髋伸展位能屈膝C、出现联合反应,不引起关节运动的随意肌收缩,出现痉挛D、痉挛加剧,随意引起共同运动或其成分E、坐位,足跟触地,踝关节能背屈答案:B9、在克服阻力时,下肢由屈曲状态变为伸展状态的动作过程称为()A、缓冲B、鞭打C、拉D、推E、蹬伸答案:E10、康复医学的服务形式为A、康复专业B、单学科服务C、临床医疗服务D、多学科和多专业联合E、护理服务答案:D11、禁止进行呼吸训练的是A、慢性阻塞性肺疾病B、慢性限制性肺疾病C、慢性肺实质疾病D、哮喘及其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伴呼吸功能障碍E、呼吸衰竭答案:E12、上下肢协调的作业训练是()A、推重物B、砂磨C、拉锯D、刨木E、保龄球答案:E13、下列肌肉不属于核心区域肌肉的是()A、腹直肌B、膈肌C、腹横肌D、比目鱼肌E、腹内斜肌答案:D14、偏瘫患者进行卧-坐转换训练时A、由仰卧位先翻身至患侧卧位,将下肢移动到床沿,并逐渐用患侧上肢支撑身体坐起B、由仰卧位先翻身至健侧卧位,用健侧上肢支撑身体,将下肢移动到床沿并逐渐坐起C、由仰卧位先翻身至健侧卧位,将下肢移动到床沿,并逐渐用健侧上肢支撑身体坐起D、由仰卧位先翻身至患侧卧位,将下肢移动到床沿,并逐渐用健侧上肢支撑身体坐起E、由仰卧位先翻身至患侧卧位,用患侧上肢支撑身体,将下肢移动到床沿并逐渐坐起答案:C15、单支撑相占步行周期的A、50%B、60%C、45%D、40%E、55%答案:D16、脑外伤患者康复治疗方案不包括A、认知障碍康复训练B、神经肌肉促进技术C、疾病的诊断D、言语、吞咽功能训练康复治疗E、物理因子对症治疗、轮椅训练、辅助器具应用答案:C17、关节松动技术中的I级手法是指A、治疗师在关节活动范围内大范围、节律性地来回推动关节,每次均接触到关节活动的终末端B、治疗师在关节活动范围内大范围、节律性地来回推动关节,但不接触关节活动的起始端和终末端C、治疗师在关节活动允许范围内的起始端小范围、节律性地来回推动关节D、治疗师在关节活动允许范围内的终末端小范围、节律性地来回推动关节,每次均接触到关节活动终末端E、治疗师在关节活动的终末端,大范围、节律性地来回推动关节答案:C18、男性患者,65岁,心肌梗死后90d。

简易上肢屈肌痉挛抑制器在康复训练中的疗效观察

简易上肢屈肌痉挛抑制器在康复训练中的疗效观察

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修订 的诊 断标准》 。6 0例患 133 抑 制器 使 用 时 间 每 次 配戴 时 间不 宜 过 长 、 .. 过 者被随机分为配戴抑制器 的康 复治疗组和单纯康复治 紧 , 以免造成肌肉损伤及血运不畅, 每次配戴周期为 4 5 疗的对照组 。两组在性别构成 比、 年龄 、 诊断方面类似 , rn前 3 n为佩 戴抑 制 器 进 行 功 能 锻炼 时 间 , 1 a , 0mi i 后 5 a 为休息时间, rn i 如有需要 1 rn 5a 结束后再进行下一周 i 具有可 比性。详见表 1 。 期 的治疗 。早 期 由治 疗 师 帮 助 配 戴 , 期 指 导 家 属 进 后 表 1 6 例脑卒 中偏瘫患者临床资料 ( ) O 例
配戴抑制 器。结果
瘫患者 6 o例 , 随机 分为两组 , 照组采 用以神 经肌 肉促进 技 术( N 对 P F技 术) 为主的运 动疗 法, 治疗组在 康复 治疗过程 中 A L改善 情况均优 于对照组 , D 经 检验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 < .5 。结论 00 )
的 疗 效 肯 定 , 得 临床 推 广使 用 。 值
1 2 抑 制器 设备 制作及 使用 方 法 .
参考文献
[ ] T i Lfo G i B e a C m l ao s n i r o u r e r 1 i e H, r R, u , . o p c i dfl e f ti - xr o y u t1 i tn a au en a [] 4 t ye bl ao o i r t l ps a u am r a [ ] J G e m o s i f n a a e o pr m he o hg J .BO , r itn r tc b t t r e 2 O 16 9)17 O9,1 ( : 6一l7 . 2 27 [ ] D s e C ub r B M t i , . e o a c u i e qa t 2 e r r R,or e , ae s ea H m s t l l su e u — b e i ie t t 1 tim t r s u p 『] 5 rn sa fe t e t ame t o h u g c lma a e n fi ta tb e 0 — i g i n e fc i r t n rt es r ia n g me t r ca l b v e f o n s tc e o h e J . u O s t yeo R p d i , 0 , 8 2 : t r m r a [ ] E r bt l I er o 2 8 1 ( ) e h r i g J eG l o B l 0 3 c

一种医院用可调节式防脑卒中后上肢关节挛缩一体化支具[实用新型专利]

一种医院用可调节式防脑卒中后上肢关节挛缩一体化支具[实用新型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医院用可调节式防脑卒中后上肢关节挛缩一体化支具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专利
发明人:刘春花,林华俭
申请号:CN201920973309.7
申请日:20190626
公开号:CN210447321U
公开日:
20200505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医院用可调节式防脑卒中后上肢关节挛缩一体化支具,包括上臂绑带、下臂绑带和手掌绑带,连接所述上臂绑带和所述下臂绑带的肘连接带,以及连接所述下臂绑带和所述手掌绑带的腕连接带;所述下臂绑带上设置有振动发电电池,所述肘连接带和所述腕连接带上分别设置有PTC发热体,所述PTC发热体均与所述振动发电电池连接,所述肘连接带和所述腕连接带上还分别围绕所述PTC发热体设置有一圈砭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起到对肩部关节、肘部关节及腕部关节锻炼的作用,并能为肩部关节、肘部关节取暖驱寒,采用砭石疗法辅助恢复,并能对关节部位振动按摩。

申请人:刘春花
地址:323000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丽水市中医院
国籍:CN
代理机构:泰州淘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吴娟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肢关节挛缩疗法
*导读: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症是因肌肉、关节囊及韧带纤维化,引起以全身多个关节僵直为特征的综合症。

……
上肢关节挛缩以肘、腕、手指畸形常见。

肘关节屈曲挛缩的肱二头肌、肱桡肌多保留一定功能,但肱三头肌力弱,其屈侧关节囊、韧带增厚并挛缩。

轻者采取被动牵拉和肘伸直位石膏固定治疗,夜间用支具固定保持矫形效果。

比较严重的肘屈曲挛缩,应该手术松解、延长肱二头肌和肱肌,术后仍需支具固定,防止复发。

肘关节伸直型挛缩则较复杂,常合并前臂旋前、腕屈曲及手指畸形。

其肱三头肌力较强,而肱二肌力减弱或完全缺失。

被动牵拉和石膏矫形不仅不能矫正肘伸直型畸形,还可能引起关节软骨坏死、关节内粘连使肘关节僵直加重。

因为肘伸直畸形对患儿发挥上肢功能有很大的影响,如进食、解大小便等日常活动,所以需要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包括肱三头肌腱延长、肘关节后侧关节囊及韧带松解,肱三头肌、胸大肌移位重建屈肘功能。

肱三头肌腱延长及肘后关节囊、韧带松解,可明显增加肘屈曲活动。

但由于屈肘肌肌力弱,术后容易复发。

因此,在病人5岁以后,能够配合功能训练时,应选择肱三头肌、胸大肌移位、重建屈肘功能。

在某些情况如需扶拐行走或坐轮椅者,肘关节伸直位更为有利于完成上述动作。

而屈肘功能重建后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屈肘畸形,所以,
若双肘均有肘伸直型畸形,并需扶拐杖或坐轮椅者,只能将一肘进行屈肘功能重建。

腕关节屈曲挛缩不仅常见而且多较严重(可达到90°)并伴
有尺偏畸形。

矫正此畸形可明显改善上肢功能,故越早越好,甚至有人主张婴儿出生后数日,便开始被动牵拉和石膏托固定,并同时矫正拇指及其他手指畸形。

若腕屈曲挛缩较固定者,需用系列石膏矫形,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但是如腕伸肌力减弱者,则容易复发,可在早期选择尺侧腕屈肌移位,重建伸腕功能,Williams 主张在6岁后,用髓内钉内固定,保持腕关节稳定,在第三掌骨和桡骨远端用髓内钉固定腕掌屈5°的位置上,并保留髓内钉到骨骼发育成熟时,楔形切除腕关节后用石膏固定,使其融合。

Tachdjian则采取桡尺骨远端背侧楔形截骨治疗严重腕屈曲僵直,既可矫正畸形又能相对延长腕屈侧肌肉及软组织。

前臂旋前挛缩者,选择旋前圆肌切断,或旋前圆肌移位替代旋后肌的功能,可得到满意的矫正,拇指内收屈曲畸形往往有拇长伸肌、拇短肌及外展肌发育不良或缺如,导致拇收肌、虎口的软组织、常指及指间关节挛缩,严重妨碍拇指对掌和抓握功能。

婴儿期可采取被动牵拉和支具固定。

幼儿期应用虎口成形、拇收肌起点切断和拇长伸肌延长或肌腱移位,可改善拇指功能。

手指屈曲挛缩虽常见但多不严重,早期采取被动牵拉、夜间支具固定,防止随年龄增长而加重。

严重者需要松解指浅屈肌和侧副韧带,并用细克氏针固定三周。

若手指背伸功能经常侧松解获得改善,但出现腕屈曲畸
形,则应在前臂分段切开延长指屈深肌、浅肌的肌肉与肌腱移行处。

术后用石膏或支具固定,特别是长期夜间支具固定可防止复发,或延长复发间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